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学总结与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反思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反思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先进的专业知识、实践效果、学生的反馈等多角度地对生物教学进行理性反思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生物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学魅力。
一、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在生物教学上,教师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物教学能力,就必须认识到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学反思是适应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隐含的背景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而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能使学生探索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心智,也能使教师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以及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更应该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生物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二、反思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反思源于教学实践,生成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不注重总结和反思,就找不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和收获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在哪里。而反思性教学以具体问题为起点,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反思,最后解决问题并将改进的计划付诸行动。
1. 课前反思,就是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如何学?学什么?作为教师,就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备好课。备课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合理运用教材,大胆实施创新。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对生物标本、模型、活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具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如在讲解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子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这样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发挥主体优势。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深度和难度;才能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课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及时发现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一,要创造有效的课堂设计。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创造有效的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以及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有效教学目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以问题为线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出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首先利用“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激发探究欲望。其次引导学生模拟参与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分析杂交实验的结果,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如生物性状的遗传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如果不应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会发现3:1的性状分离结果吗?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蕴含的遗传本质是什么?使学生在模拟科学家发现问题―推理假设―实验验证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突破难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学内容由难转化易,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且使学生巩固新知识点的掌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难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亲身活动中,探讨遗传因子分离、配子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打基础。在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时,必须使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确不同彩球与遗传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随机抓取彩球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关系,进而理解生物在有性生殖时,由于遗传因子分离以及受精作用,结果导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
关键字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教学目标
自从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完成后,许多教师与学生都反映新教材中出现了过多的内容变动,从而导致生物学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效果不如从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年青教师将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归结于生物学科在高考中占分数比例较少等,而另外一些经验丰富且肯上进钻研的教师则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
1.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针对反思性教学模式,许多学者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其中以熊川武与卢真金等人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模式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反思性教学更为重视对教师思维能力的培养;(2)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课堂教育中,自身必须完全融入反思教学当中;(3)反思性教学模式不仅是一个需要更多社会人士支持的教学模式,更是一个侧重于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模式。
2.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根本立足点
通常在教学活动当中,所有的教学模式都需要以以下3个方面作为其根本的立足点: (1)必须符合基本教学活动客观规律。课堂教学不同于一对一的教学活动,它更侧重于对不同学生对象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水平、性格、心理素质的学生的培养。 (2)需要积极发现一般教学活动中的规律。教学活动并不是伴随课堂教学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例如:课程改革),因此就需要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分析,积极去总结该门课程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3)必须学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这些规律是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与关系的本质表现,它们从客观表述上更侧重于各自个性特点的体现,以此需要教师对这些规律进行统一。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实践分析
1.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在一般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努力将教学的目标和一般规律性结合起来,以教学目标来促进教学活动的逐步开展,以一般规律性来约束、规范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反思性教学模式所体现的合理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主体的合理性。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根本内容上看,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他们的合理性。(2)目的的合理性。高中生物学教学不应该只是生物基础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学生个性培养、价值观形成的良好锻炼。因此需要注重高中生物学反思性教学目的的合理性,使学生不仅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积累上获得显著的提高,更增强了教学实践活动目的合理性。(3)工具的合理性。生物教学的主体性与目的性的合理性主要通过高中生物教学工具的合理性来实现。教学工具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和更好开展的媒介,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注重教学工具的合理性。
2.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设计
反思性教学的正常开展,是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开始的,因此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这个阶段就要开始注重反思,下面就重点分析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性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模式见图1):
首先,确定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目标。高中生物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和生物构成要素为目的的有计划教学实践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首先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为以后生物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指明方向。其次,选择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策略。根据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所设计的目标,教师需要对其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做更深一层次的评估,从中筛选出更为适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其中筛选教学策略有以下基本步骤:第一步,确定生物教学的具体目标,在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选择所需要的教学策略;第二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实践活动共性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再次,整个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中的反思。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性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和学生这两大教学主题需要针对以下实际问题进行不时的反思,以使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促使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反思的主要方面包括: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反思;针对生物教学具体策略的反思;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结果的反思。
四、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怎样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反思性教学正是一种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研究怎样更好的开展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反思;教师成长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反思,中学生物教师可以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反思能不断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
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实现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3.教学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三、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1.课前反思:以人为本、查缺补漏
课前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预测和设想,需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反思得越到位,越能做到未雨绸缪。课前反思包括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对教材的分析,对教学流程的分析。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二单元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走进新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病毒的资料,并制作病毒模型,为学生创建直观认识。病毒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可又能实实在在地感知到它的存在,尤其是病毒的危害性人人皆知,学生对病毒的种类、病毒的危害以及病毒的预防更有兴趣。该如何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呢?如果介绍病毒的危害和预防要介绍到何种程度?该选择哪些有代表性的病毒疾病来介绍才会让学生有兴趣又有话好说?所以,“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三维目标具体内容比较难定位。备课过程中,对“病毒的生物特征”和“病毒与人类关系”教学内容的增减处理、呈现顺序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等总觉得不够流畅,怎样有机组合才能提升这些资料的利用价值?在课程中注重生活实际与学科的整合,以历史上天花肆虐的故事为切入点导入病毒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以天花病毒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2.课中反思:随机应变、殊途同归
事实上,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有时还会有意外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眼和视觉”,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不易理解。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情境:体验眼与视觉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和感悟到眼与视觉的重要性。其次传授知识:眼球的结构与视觉形成。对于这部分知识,教材选用了人眼球与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观察与思考,可是学生对传统装胶卷的照相机并不熟悉,课堂出现冷场,事倍功半。初一的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并不理解。讲课时教师介绍凸透镜成像、焦距之类的问题,学生一时接受不了,对视觉的形成会不理解。而后教师想到了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物体――放大镜。学生大多都玩过用放大镜聚光的游戏,借此来说明凸透镜可以把分散的平行光通过折射聚集起来,这样既粗略地解释了眼睛成像的原理,学生能形成大致的印象。教师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眼球的模型及图,阐述其各部分功能(补充脉络膜的功能),以这样的方式完成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从教师这里直接获得知识,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要使抽象的理化知识具体化,尽可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如:挂图、投影、实物、演示实验等等,这样不仅能有效快速解决理化知识给生物学知识的传授构成的障碍,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3.课后反思: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新课标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时,本节课的生物学科思想体现在几个方面:人的性状与遗传物质的联系、人的个体与人类整体的矛盾和统
一、生物个体与群体的一致性和矛盾性等等。教师在多处较好地体现了教学创意(特色):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这节课刚开始时,教师导入“超生游击队”这个小品,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接下来,以抛硬币的小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讨男女性别的差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揭开性别遗传的奥秘;变式练习:一对夫妇已经生了一个女孩子,经政策允许,他们可以生第二胎,那么,他们生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教完每节课后教师应进行回顾总结,考虑创设的情境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教案。
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这三类反思之间不是呈直线发生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生过程,反思的各个因素交互作用。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反思,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整改。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因为不断地反思,才成就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教师的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也是强化教研意识的催化剂。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使自己在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镜子效应,让教学反思成为激励教师自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马立.今天我们应怎样进行教学反思[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所以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思考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什么有效”和“怎么教有效”,从而找到实施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课题组旨在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石,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与反思,摸索出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物理模型教学)的一般策略与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二)内容:
1.研究的视角: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为主要途径,从如何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执行课程标准、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来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研究本身不是目的,不是归宿。通过研究,努力使课题组老师不断思考,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利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实践,提高各成员的专业水平。
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理解是: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理解是:
所谓《物理模型教学研究》就是将课本中的核心概念通过物理模型的形式联系起来,将枯燥的文字表述转变成立体的模型,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关键概念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框架,小到一节一章的整合,大到整本书的布局,都可以进行构建物理模型。从而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研究方法与途径:
1.文献检索法。通过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手段及其效果的报道和文献资料;及时了解最新生物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认真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对《物理模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在研究基础上推进教学。依托试验班级进行逐步研究,将试验班级和平行班级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指标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高中生物课堂《物理模型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定时或不定。
时进行经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教学和研究。
(四)组织分工:
1. ***负责理论文献方面的查询、总结,及时对组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分析对比数据,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2.***负责对教学内容、方法的审核,引领其他两名组员对教材进行分析,详细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物理模型构建,预测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教学结束后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制定改进方案。
3***和***负责《物理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写出教学反思。
(五)研究进度:
计划在一年内初步确定《物理模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并根据教学效果在一个年级的生物教学中全面推开。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新课程大纲要求的贯彻、落实,初中生物教学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但是一些教学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硬件设施简陋、实验条件差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硬件设施更新度较大,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上仍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的需要,比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实验室空间狭小,大多时候是几个班的学生一起做实验,人多,有效设备少,看的多、做的少,很多学生直接不动手实验,只在一旁观看甚至走神干别的。不能高质量、有效的进行实验,很多学生就会不遵守纪律、就会走神,难免纪律就差,老师也无力进行有效的管理。简陋的设备,导致实验效率和教学质量很低,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安排不恰当,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一周课时安排较少,很多时候一周就只安排一两节课,然而作为一门实验、实践活动比较多的科目,少得可怜的课时只能讲完生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点,根本没多余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再加上学生很多时候上生物课都应付了事,很少有学生用心去学生物,这种学习观念很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制度不合理,很容易扼杀师生教学的积极性
在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比赛项目,通过比赛来展现自己的学科优势,很多教师们也在学科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教学价值。但是生物这门学科的竞赛很少,没有参与各种比赛的机会和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没有学好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长了,就会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没有竞赛作为展示学科地位的条件,教师们就会减少教学的激情,学生考得好与不好,教师教得好不好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师们的价值得不到?w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应付心理,何谈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不利于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的对策
目前,生物这门学科的地位相对较低,大多时候是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然而,在实际现实生活中,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知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整体来说,生物学对我们的生活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起生物这门学科,教师们要不断研讨生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们要注重生物实验的组织
教师们要不断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初中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明显,所以,生物教师要用心安排生物实验以及课本知识也要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讲某一生物的结构以及特点时,生物教师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与其他部位的结构想比有什么差距,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可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生物中处处有生物,感受到生物的用处,也就会增加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师们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生物学这门学科,涉及领域比较广,知识点也比较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只有把知识系统化、体系化才容易理解并有效记忆,因此生物学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课后做好这节课有效教学的总结和反思,以便下节课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专业知识也要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增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上可以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图画、视频、音频等教学手段运用到我们的生物教学中去,优美的图画,悦耳的声音,都会把师生奇幻有趣的世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和眼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试想,生物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就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预设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接受能力,思考课堂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想出不同应对策略等。多元思考后,弹性设计,做到“定体无,大体有,随学变,因学改”。即设计大体轮廓,简化教学环节,制订多个“学案”或教案。因为课堂教学有了更多不确定空间,教师就不能直接照搬教案,而需要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根据教学气氛变化、实际进度及时而灵活地变动与调整教学方案,捕捉教育资源与契机,形成教学新生长点,为动态生成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更充实的知识,打造潜力勃发、生动活跃的课堂新局面。如某一问题本来是学生独立思索的,但学生却陷入思维困境,此时教师微调预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或者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补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维,建构生成课堂。
二、课堂多向互动,智慧生成
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偏重“讲授”,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对话,这就制约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阻碍了智慧火花的生成。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双主体,更是鲜明的生命个体,特别是学生,他们会有不同观点看法、理解与认识,在不同学习环境与氛围下,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变化、思维方向、心态波动,而这些变化可能就蕴涵着丰富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讲授点拨,还需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产生思维碰撞与交锋,让课堂变为活跃思维、交流发展、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自由天地。
一方面,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设情境,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合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没有畏惧感、紧张感,更大胆地质疑,更主动地发言表达。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聆听学生们的声音,善于捕捉无法预见、转瞬即逝的生成信息,如学生的突然插嘴表达不同观点或课堂突发事件等,巧妙应答与应对,有效调控学生情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一些“错误”、“意外”、“尴尬”的情况灵活地转变为宝贵的“动态生成”资源,灵动生成,让课堂焕发生命和活力,变为动态生成、开放多变的系统,而不是直接否定或视而不见,扼杀学生创造思维,制约生物课堂的生成性、丰富性。如教学“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时,课堂上突然窜出一只老鼠,几个女生大声叫起来,其他学生也开始议论纷纷,课堂秩序被打乱了。此时,教师灵机一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鼠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生活的?是否能结合种群的特点来探究怎样减少学校老鼠的种群密度,想出有效的灭鼠方法等。这样,将学生注意力再次回归课堂,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智慧生成。
三、课后教学反思,总结经验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进行课后反思,分析教学成功或者失败的根本原因,找出教学的不足,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若要真正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则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叶澜教授认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未经过反思而得的经验是狭隘的,较为肤浅,倘若进行不断反思,则会发现不足,深入探究对策,促进经验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营造动态生成课堂,教师需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发现问题,灵活调整,积累经验,促进成长。
四、总结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情境 探究 反思 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启动,其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新课标》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学生观。同时明确规定: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纲要》在课程的实施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纵观当前课堂教学的情况,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基本停留在“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层面,其表现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记忆,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究;重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教学是抄教参、背教案,不是教学生游泳,而是让学生过河,只信书本,不信自己。分析其原因,根本上是广大教师还不能确立“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不能将“开放教学”的理念得以内化及把握。因此如何把新的理念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具体化,从而使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活动中逐步得到认识、体验、内化,转换成教学语言和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了切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反思和重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创新了高中生物“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妙创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设置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栏目。事实表明,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讲究“妙”,课题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因为妙能生趣,巧能激趣。不管是巧,还是妙,都要以实际生活、生产事实或经验为出发点。《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这样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非常巧,非常妙,非常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2.合作探究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并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同时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而且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这就是以情启思,以思激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将成为空话。首先,教师应善于利用新教材设计丰富的探究素材:“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实验”、“技能训练”、“探究”等,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发言,多记录,多归纳,给予他们充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之体验更多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在“酶的本质”教学过程中,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等科学家探索酶本质的过程及其相应的理论材料,并对此作出评价;课堂上由学生简述理论要点,组织自由演说“我从酶本质的探索过程得到的启示……”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
3.归纳反思
归纳总结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效果作出的科学而合理的评价,将大大促进他们的再次或者下阶段开展探究活动。评价时,不但要注重过程评价,而且不能忽视结果评价。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所以,教师在对探究教学进行归纳总结时,要把握时间,讲究简洁,注重人性化,但不要“蜻蜓点水”,内容应包括本节课所探索的生物学知识的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小结和整个课题的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总结和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
4.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 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 功效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讲得好,业务能力强,但这绝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能做到的,要靠点点滴滴地积累,要靠对每一节课的反思和总结,要靠对教学艺术不断地思考和追求。这一切分解到我们的每一天,分解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是认真对待我们的每一节课。课前我们要充分准备,课堂上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教学反思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起到作用。
一、教师中忽视教学反思的现象及其对策
有的老师说,教学反思不知该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课后回忆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和记录,应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所以老师不知该从何处下笔。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一节课结束了,我们的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呢?还远没有,我们还要认真辅导、批改作业,而且要把所有这些环节中每一点得失,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收获,都要认真地记录到教学反思栏里。如果最后这一步没有做,或者做得不够深入,那就好像进入宝山一趟却空手而归一样,令人遗憾。我们的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每一点体验可以说都是我们提高的一个个台阶,我们不能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
还有的老师说,课后反思没什么值得写的,其实不然。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成功的课例,我们应该把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找出成功的原因。对一些“败笔”,也要分析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同时对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教学难题更要进行探索,逐步地深入,逐步地解决。另外,知识层面上的理解和分析也是逐步加深的,也应该随时记录下来。
只要我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不仅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而且要时时刻刻做一位有心人,每节课都要注意研究瞬息万变的学情,处处围绕着让学生在参与中、在活动中、在探讨研究的气氛中,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问题不断地、持续地思考,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每节课都有许多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
二、新课标下必须注重教学反思的功效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通过不断听课、评课、议课,参与座谈会,总结出一些反思与心得,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节课下来,教师没有发现问题,学生没有出现问题,看似很完美,可完美的背后是什么?是对教师教学技能、教育智慧的一种侮辱,它掩盖了真实的一节课,掩盖了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传输。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表演,是老师导演的精妙短片。
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入手,只有学生学得好,才是一节好课。寓教于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乐”的目的是为了“教”,在于“授之以渔”,让学生体验,通过体验接受、掌握知识,而不只是一种表演。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的一种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合作学习要有其必要性,是为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而开展的绝不是一种表演。
活动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但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发现,能提高,有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交往过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则意味着人人皆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所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
三、生物教师进行反思的基本方法
首先,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反思的过程中,不能仅就零碎的局部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行片面的反思,而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整体的观点,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行全面的反思。
其次,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适时性和灵活性。要根据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需要,对其结果和过程进行适时的和灵活的反思。所谓适时,就是要恰当选择反思的时机,努力把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灵活,就是要灵活选择反思的方法和形式,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反思方法和形式,以求真正收到实效。
最后,教师的反思必须具有长期性和全程性。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坚持把反思贯穿在实践过程的始终,使实践的过程与反思的过程统一,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升反思的质量,进而使实践与反思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局面。
生物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教学反思,把它当成提升自己的手段和阶梯,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做好,做到位,让教学反思充分发挥好作用,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在点点滴滴的记录中,日渐提高,日渐成熟。
关键词:初中生物;验证性实验;指导与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65-03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整个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中学生物教学实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1]。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成为研究焦点,而逐渐忽视对验证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同时,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较为单一,教学偏重于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讲解,有些地区或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通过演示课件讲解实验、学生看着教材背实验的现象。另外,实验指导书对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学生只要“按方抓药”就可以得到实验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性未得到充分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学思维,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造成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也逐渐失去对验证性实验的兴趣。基于这一现状,一些学者提出若干改革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建议,但关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系统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初中生物学新版教科书中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验证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及作用,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入实验主题、解读实验背景、组织学生操作、讨论与总结等阶段,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针对具体环节提出有效的指导与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说明,以期提高验证性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初中生物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实验主题与背景的解读与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因而,在实验教学伊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以相关图片、科学家故事、生命现象、生产实践、新闻事件、趣味故事或提出问题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实验主题。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显微镜下的美丽图片,如植物花粉、昆虫复眼、真菌等,让学生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与兴趣;也可以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史,强调其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兴趣,从而导入主题。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外界新刺激之间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教学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选择情境素材时应该确定其来源的可靠性及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不宜选择严重超出学生认知的情境素材,这样会让学生无从思考而失去兴趣和信心。
2.精讲实验背景。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三个主要因素决定教学效果: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者的情感特性(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和教学的质量,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为50%、25%、25%[2],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而验证性实验就是在学生既得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因而实验背景的讲解在此类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讲解实验背景可以从四方面入手:“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为什么”是要讲清实验原理,如“膝跳反射”实验,教师可以结合实验结果详细讲解膝跳反射的原理,再让学生在膝跳反射实验的基础上解释缩手反射,学生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及机制。“是什么”是实验结论,对于验证性实验,结论是已知的,教师往往忽略对结论的进一步分析,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解的表层,应该着重分析原理与结论的因果关系。“做什么”是实验目的,通过原理与结论的分析,学生应该明确实验目的,进而思考“怎么做”的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重点介绍实验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技术等;实验材料,如“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实验,教材选用天竺葵做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他植物材料替换,具有哪些特征的材料才适合做此实验。
3.善用问题诱发思考。实验指导书对验证性实验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都作了详细介绍,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容易失去对实验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疑、质疑、解惑,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1)如何检验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能否直接向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3)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4)如何去掉绿叶的颜色干扰?(5)如何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作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6)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在黑暗处一昼夜?(7)可不可以选用其他实验材料替换天竺葵?(8)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9)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0)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操作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1.初步拟定实验步骤。实验指导上已经详细描述了实验步骤,但是学生在操作中还是会出现诸多失误,这不仅是因为学生的操作不够熟练,更是因为学生还未真地理解实验步骤的设计缘由。因此,在操作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拟定实验步骤,接着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和讨论,再整理出更全面的实验步骤,最后和实验指导书的进行比较,分析优缺点,老师在这一过程应进行协助与指导。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学生在拟定实验步骤时,可能会遗漏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划“#”形撕取内表皮、用碘液染色、盖盖玻片等步骤,教师比对学生拟定的步骤与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肯定学生的创新点,同时详细讲解其缺失或不足的地方,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不断改进步骤,从而真正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这一过程不仅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使学生充分理解验证性实验严谨科学的设计思路,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念。
2.示范实验操作。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教师在学生操作前进行示范或模拟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做到规范操作。如“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实验,强调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如显微镜的对光、临时装片的制作等,可以让学生学习规范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具体的示范操作情境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如正确取放显微镜,强调不可单手拿显微镜,容易使目镜脱出镜筒。
3.适当与适时的指导。验证性实验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或习惯应进行指正;对于实验结果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过程中有无失误等因素,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验中的指导要适当与适时,不要过于急切,也不要过于怠慢,以免忽略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而影响后续的实验。
4.维持实验秩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有更多活动与交流的空间,容易忘记课堂纪律,有些学生认真做实验,有些无所事事,有些甚至在玩耍打闹,造成实验秩序紊乱,这样既干扰实验的进行,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甚至对略带危险的实验,会引发教学事故。因而,在学生开始实验操作前,教师要说明实验秩序并作出相关要求,以保证学生带着秩序意识进入实验。同时,在实验中,对不遵守实验秩序的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适当地进行惩罚,如负责本节实验课的秩序维持、课后打扫实验室等。若出现突发事件,如实验事故、实验疑难问题、学生的恶作剧等,教师要保持头脑清醒,灵活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进行恰当的处理。实验操作结束后,应该要求学生整理和清洗实验仪器、用具、操作台等,待教师检查后才宣布实验结束。
三、总结阶段的反思与拓展
1.进行实验反思。学生完成实验后,往往就等着下课,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善始善终,并且在每节实验课都留出一些时间进行反思。实验反思,即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以及失误原因等进行思考与总结。在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留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可以对实验操作进行反思;可以联系其他同学的表现,反思自己的表现;也可以小组集体进行实验反思,回忆实验过程中同组成员的表现,相互指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进步。学生反思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可以指出实验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方法,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或者让学生分享实验经验或体会。
2.补充拓展,启迪思维。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教师可以提供电子显微镜的相关资料,比较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异同点,加深对显微镜发展历程的了解;“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计算洋葱内表皮细胞的面积;“绿叶在光下制作有机物”实验,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一实验在生产实践中有何重要意义。除了在实验课上的扩展,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练习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如学习“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让学生在课后设计实验探究鱼种类不同是否尾鳍的血流速度不同,或者探究个体大小不同的同种鱼的尾鳍血流速度是否不同。当然,拓展要自然而循序渐进,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学生有能力通过思考解决的新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补充拓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上是基于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环节提出几条可行的指导策略,希望能给初中生物学验证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课时安排、学生人数等情况,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掌握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规范,以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郭慧香.布卢姆的学习变量说及其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215-217.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201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