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第1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 精神科 新护士 评判性思维 教学

培养新护士评判性思维,不能按常规的带教方法进行传授,而要让护士亲自参与实验,在日常工作中反复练习和使用[1],而临床精神护理案例学习是训练新护士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思维,引导她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假设、质疑、反复讨论,达到探究病人病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对策目的。本文采用系统性提问对新护士开展精神护理案例学习,培养临床推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回顾性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 带教老师的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精神专科临床经验,思维活跃,擅长启发诱导教学,经过培训。

1.1.2 2007年-2009年每年入医院新护士

1.2 方法

1.2.1 2008年以前来我院工作的新护士带教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即整个带教过程中,带教者只重教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或护士做老师看。

1.2.2 2009年医院改革临床带教的方法,将原来“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利用循证护理,系统性提问培养临床推理评判性思维能力,时间为12个月,具体方法:临床精神科个案分析法、疑难护理病例讨论会、护理查房,对如下问题采用系统性提问,识别临床推理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①识别精神病患者相关和无关信息。②识别健康问题和其他可能的问题。③明确做出决定尚需补充的资料,决策建立在哪些支持性证据之上,为什么这些证据与决策相关?证据是否充分?还需哪些资料?④选择最好方法并给出根据。⑤做出解决方案及其备选方案,分析每个方案的利弊,需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排列问题优先顺序的标准是什么?⑥识别问题解决的阻碍因素,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果发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1.2.3 提供典型病例

例1. 应用系统性提问举例

带教老师:告诉我你护理病人情况。

新护士:张某,男,40岁,因出现幻觉、行为紊乱、易激惹、冲动伤人入院三天,现用电休克治疗第2次。

带教老师:张某现在可能的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是什么?

新护士:有外伤的危险。

带教老师:你做出假设推理的支持性证据是什么?

新护士:他行电休克术后3分钟未完全清醒,在完全清醒前可能有兴奋躁动。

带教老师:电休克治疗与病人意识不清有什么关系?

第2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新入职护士;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42-02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面向临床输送所需的技术型人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普遍采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1]的新培训模式改革要求更加注重新入职护士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笔者长期从事老年科临床护理教学,在“五步训练法”[2]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翻转课堂实训模式”运用于老年科新入职护士技能操作实训,在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护士综合技能成绩、降低病人的护理并发症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和保证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现将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培训对象。将我院2015年5月―2106年8月在老年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其中每组本科毕业生10名,专科毕业生20名,年龄18―23岁,两组护士年龄、学历、一般情况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护士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带教教师使用统一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培训。筛选标准:(1)通过医院统一招聘考试录取的应届护理本科、专科毕业生;(2)自愿报名参加本次研究,并且可以保证培训时间;(3)了解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2.教学方法。选取2014―2016年护理专业老年科轮转的新入职护士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30人运用“五步训练法”实训模式教学方法。护士规培实训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

3.五步培训方法。(1)带教教师演示并分解步骤找原理。(2)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带教教师再给予辅导。(3)护士操作展示,全程给予摄像。(4)视频回放、分组讨论。(5)优化护理操作内容。

4.翻转课堂教学。(1)创建教学课程。明确新入职护士必须掌握的项目目标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收集和创建视频、文档或“PPT+音频”,提出教学重点、难点或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2)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应用QQ空间,教学师生互为空间好友,教师提前一周将本次课程的操作视频或幻灯片通过QQ空间以作业的形式到QQ空间,让新入职护士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分析。新入职护士课前准备:课前护士对QQ空间相关教学视频认真学习,仿真练习护理技能操作,将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至师生QQ空间。(3)课堂内化。在课堂上,首先针对收集到的问题,教师给予有效集体辅导,针对少数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其次,对现场护理技能操作练习过程进行互评与纠错;最后,通过护士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护理技能知识的吸收内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评价与反馈。针对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三方面进行评价。(5)不断总结、反思,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方案。

5.评价方法。(1)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工具:护理教育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2)教学成绩评价;(3)临床实践评价。

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以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

二、结果(表1―表3)

三、讨论

1.护理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护理目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新入职护士规范培训是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护士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临床护理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及时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护理人才。

2.翻转课堂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协作性、创新能力和凝聚力。与“五步训练法”实训模式相比较,翻转课堂实训教学便于新入职护士个性化学习,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提前观看教学视频或事后补课;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贯彻教学全过程,有利于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临床技能的兴趣;在师生和护士之间的互动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观察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翻转课堂为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为解决新入职护士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3.通过运用翻转课堂实训教学模式对老年病科新入职护士开展的规范化培训,并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综合技能成绩、老年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进行分析,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和护士学习能力情况的变化已得到验证,值得临床护理的进一步研究。今后可在此次探索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争取在全院范围内的实训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不断总结、反思,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方案,优化开发翻转课堂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第3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CT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29-1

在知识迅速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关键[1]。评判性思维(cricti

-cal thinking,CT)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2]。随着21世纪健康需求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对象从以往的患者扩展到患者、家庭和社区。护理的任务也发展到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为核心,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健康需求为宗旨的全方位临床工作。因此,护士角色功能发生质的改变,成为护理的计划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协调者。要完成这些任务,护士除了应具备自然科学、生物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须具备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独立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CT的能力,其中CT能力是护士获取其他各种能力的关键。目前有关护士CT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综述从CT的定义、分类、特点、意义、培训应用等方面加以论述。

1定义

1933年杜威提出CT的概念,在此后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护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CT做出了定义。

1.1Waston和Glaser1964年提出CT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包括质疑的态度,有效地进行推断、抽象、概括所应具备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这一定义被大多数护理研究者用来作为指导工具。

1.2美国哲学学会1987年在Facione的引领下,用Delphi法(即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对来自文、理科领域的53名专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CT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这种判断是建立在对特定情景运用一定的标准采用循证的、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之上的[3]。这是第一次对CT提出的较为统一的定义。

1.3我国批判性思维的概念,陈保红等认为我国护理专业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是:护理决策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过程和反思推理过程。

2构成

2.1国外护理专业中CT的构成虽然西方学者对评判性维的理解形式多样,但几乎所有的定义都是从认知技能和情感表达两方面来阐述的。CT包括认知技能(智力技能)和情感表达(评判精神)两个方面,评判精神是指态度和倾向,其要素包括:独立意识、头脑开放、全心全意、智力水平、尊重他人。

2.2我国护理专业中CT的构成陈保红等认为,我国护理专业中CT包括认知特征、认知监控能力、人格特征(责任感、同情感、移情等)和学科价值观。这几部分在特定情境的需求下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并共同参与护理决策的制定。综上所述,护理学科中的CT概念除了强调认知技能和批判精神外,更注重职业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

3CT能力特点

CT能力特点主要包括:①主动性;②独立性;③反思;④全面审查;⑤有说服力的评判。总之,CT是一种自主性思维,具有不受约束的潜力,CT者不被动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分析确定哪种意见权威可信后才接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纵,不会盲目地被周围人引导。

4培训与应用

4.1临床护士CT能力较差,在临床上应用CT处理问题的现象较少,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国外注重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案例情景提高护士的反应和临床推理能力,而国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护士的CT能力。

4.2邓友芳等[4]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护士培训:①结合临床实践,指导护士运用CT的方法。②个案病例讨论,培养护士CT方法:每个科室每周进行1次以问题为本的护理查房;护师培训和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培训。

4.3蒋小平等[5]通过将47名新护士按学历分层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培训时间为18个月,在第一阶段两组均进行常规培训,第二三阶段中实验组学员除进行常规培训外分别给予了特殊培训课程和反思日记书写训练。有目的的CT培训课程和反思日记法训练,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的CT能力。

5意义

5.1随着卫生保健系统的日益健全,护理学科发展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自主能力的提高,护士做出临床决策的机会日渐增多。

5.2CT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已成为护理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工作中应用CT能够更好地评价和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有效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护士的社会交往能力,改进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当今护理事业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独立评定他们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执行相关的护理措施,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CT能力。只有具备CT能力,才能适应护理事业的需要。

目前,关于CT能力培训的研究较少,在临床上开展的较局限,只是涉及到把CT与护理程序联系在一起,在较少的专科病房建立CT的方法,没有借鉴在护理教育中提高护生CT能力的方法,均为一些临床经验总结性的研究,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缺少从护理管理者角度制定全院培训的策略。为了急诊科护士更快更好地适应急诊工作的需要,符合当前社会对护士的要求。CT能力培养是当前护理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胡晓林,王世平.建立与批判性思维丰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J].护理研究,2006,20(2A):283.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

[3] Blenda S,Yvone J.Using structured clinical preparation to stimulate reflection and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4):182-185.

第4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1明确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田。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能力。

    2影响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因素

    2.1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护理教育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大专层次的教育现在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中,高职教育介于中专和本科教育之间,其授课的内容“医”多于“护”,缺少护理学专业知识、卫生预防知识、康复保健等综合知识。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由三个知识体系构成,即公共课程体系、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不如中专生熟练,缺乏职业竞争力。教学方法的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课老师示教,学生模仿,对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和考,近乎死板地重视操作步骤、程序的规范法,不强调临床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医院的实习环境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所有的核心能力都需要通过临床实习得以磨练、发展。目前我国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依附性,护士在临床护理决策权没有被受到重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护士的工作模式只是限于机械地执行医嘱。护生进人I临床,这种环境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3改革培养方案

    培养新型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全为护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注入新的内涵,对护理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综合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探索如何培养大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时。结合我国国情,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质量。①实际操作能力目标:配合医生诊疗、急救,实施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实施整体护理,书写完整护理计划书,协助和指导各种人群进行自我保健。②沟通与合作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尊重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医患信任关系、合作关系,良好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保证护理措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 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可训练的。积极寻有效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4改革课程设置

    突出涉外护理特色《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应显着增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中应增加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有学者提出,课程类型分配比率力求达到:大学基础课程占40% ,护理课程占60% ,实验课程占护理课程的50%,形成与国际接轨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计、课时分配。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比例调整为1:1.5.突出涉外护理特色,开展双语教学,增加专科护理课程;增加医学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开设医学伦理、医学心理、人文等社会课程,提高护生有效地人际沟通能力。

    4.1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法教学。如启发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式、研究式方法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法、病例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能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核心能力。

    4.2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辛苦,表达困难,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静止图像动起来,画面简单,内容表达明了,能增加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更新快、信息量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CAI课件、课程内容、练习题、参考资料、论坛等,学生课后能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利用网络资源能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构建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讲授把肝脏的解剖、肝硬化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关的临床学科知识经过超级链接插入课件中。讲授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先播放一段肝硬化患者诊疗经过的教学课件,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患者在门脉高压、循环受阻的临床表现,整个教学生动直观,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感受医院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接受了多方位的强化刺激,做到了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拷贝多媒体课件,课后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5建立健全的考试评价方法

第5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 护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61-01

循证护理(EBN)为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高等护理教育指明了方向,它为我国的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模式。

一 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

1.护理教育界对EBN理念更新不够

造成EBN教育领域发展滞后,十几年里我国护理教育中几乎未引入该理论及教学法。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护理教育模式上,也未重视对学生循证技巧的培养。

2.教师对EBN的内涵学习理解不透

检索医学领域的新发现、护理学的新进展不足。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强调知识传授多,讲解认知和思维方法少;基础理论知识多,联系护理实践少;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不足。不注意与学生互动,对具体临床病例不善于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寻找多种更好的解决方法。

3.学校护理研究者与临床护士对护理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从事护理研究的需求不同,使得护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有些研究结果缺乏临床验证及临床应用困难,这主要是由于超出《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规定范围,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加上没有行政支持、医疗人员的反对和惯性工作抵抗等原因。使得护理科研的临床实验和临床应用困难较大。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循证护理研究机构。全国的循证护理研究和实践尚未形成合力,因此,缺乏完善的循证护理资源库为护理人员、教师、学生提供最佳、可靠的信息来源。

二 护理教学引入循证护理的必要性

1.满足护理实践的需要

当今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对病人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分析文献研究结果,结合个人经验和病人愿望做出正确评价,获得最好证据,指导临床护理操作。而现今临床护理人员多数未具备此能力,大多学历偏低,缺乏计算机和统计学基础知识,护士主要任务仍是执行医嘱,完成多种技术操作,科研能力较差,不能针对不合理操作提出质疑。调查发现,临床护士对循证护理了解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带教质量。循证护理教育缩短了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好基础,也为循证护理的开展培养了后备人才。

2.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增加学生的知识效果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缺乏思维的终身性和广阔性。因此,如何使护士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知识,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循证护理的理念,加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应用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循证意识

在教学的决策中、在课堂设计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中要更新观念,对在校护士学生尝试将EBN引入护理教育中,将传授式教育变为学习方法的教育,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能不断的主动学习。为将来的护理实践和护理学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教师对EBN的内涵学习,通过继续教育的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循证护理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逐渐培养出一支能传授循证护理知识的教师队伍,使循证护理教育能与循证医学教育同步发展。

2.开展循证护理基础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对新入校学生开设循证护理启蒙课,主要介绍循证护理的理念、原则、基本步骤,了解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的优缺点,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所谓评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基于全面的观念来洞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别事物,形成决策的过程,是循证护理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始学习医学基础专业课时,老师应运用循证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改变以往思维方式,把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思考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形成以自我教育为主的主动学习习惯,能够将老师的讲解和自学相结合,形成循证思维方式。

3.培养循证实践能力

在护理教育中,如果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研究过程、发展护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熟悉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而没有训练护生如何运用循证的方法及对循证护理进行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护生将不能掌握实施循证护理所需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护理教育中,除增加循证护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等理论教学内容外,还应培养护生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循证护理的实际运用。

第6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随着国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恶性肿瘤致死的案例数据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现代城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1]。基于此临床肿瘤学科不断发展与提高,在诊疗技术的日益更新下,对该科护理人员也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临床护士的逐渐增强自身的专业性,而肿瘤专科护士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核心能力上,因此在积极培训的护士理论操作水平时,应与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相结合,并将核心能力作为肿瘤护理专科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专业、安全的护理[2]。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培训对象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与我院肿瘤科工作年限满2年以上护理人员,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均在20~35岁,平均年龄(21.02±4.14)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11名;学历水平:大专水平16名,本科水平5名;工作年限2~5年有17名,≥5年4名。

纳入标准:从事肿瘤专科护理工作,需要接受规范化专科护理理论和操作培训的人员,具有护士执业证书,拟从事肿瘤护理专科工作的人员。能接受培训时间在2个月或以上的人员。

1.2 方法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前对所有学员进行理论与技能考试,了解学员的知识掌握与能力情况,同时分析学员的各项核心能力状况,根据所得数据及学员的能力现状,组织院内肿瘤护理专家对核心能力的7个培训项目商讨后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及措施。

(2)培训方案实施:①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安排在第1~10周,其中专业理论优先培训,选择在第1~5周的下午,采取集中授课与学员自学的方式,同时组织学员参与专题讲座,授课及讲座知识以肿瘤专业知识为主,此外,注意提供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讲解,加强护理人文的教育;技能操作安排在5~10周,尽量选择医院的示教室进行,由肿瘤专科工作满7年以上且获得相关培训资质的护理人员亲自示范授课,示范过后让学员上台操作,采取示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②临床实践与管理能力:安排在7~8周,组织学员分别在临床各大专科技术力量较强的科室进行轮转实践,学习相关知识,并由临床带教老师全程指导(带教老师需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肿瘤专科培训资质证书)。按照既定的培训计划完成内容。③另外将护理查房、教育与咨询以及科研安排在临床实践中各个阶段,学员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完成。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量表包含肿瘤专科护士应该具备7个维度的核心能力56个条目。其中包括临床学习能力、评估与干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等7项内容,总分7项指标相加所得,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高[3];②通过院内自制的理论知识考核试卷,调查培训前后学员对肿瘤专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③设定情景模拟考试,评估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

2.结果

2.1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综合考核情况

培训后,肿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各项指标考核评分均高于培训前,组间差异显著,P

2.2 学员专科知识考核结果

培训后,肿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全部掌握者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意义,P

3.论

随着肿瘤学科的不断发展,抗癌新药不断涌现,于我国卫生部的指导与安排下,在发展肿瘤学科内部诊疗技术的同时,培养实用型专科护理人员,提高肿瘤科护理质量是保障肿瘤、癌症患者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重要举措,然而从已有的专科护士培训现状来看,当前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目标不够明确,培训方案及护理质量仍有待加强,为改善现状,本次培训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设立了专科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临床实践、护理查房、教育与咨询、科研等6个培训专项,旨在更好地体现核心能力的过程性特征,同时增强评价主客体的责任感[4]。

分析本文结果表1、表2中数据发现,培训后,学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水平均有明显提升,在全部掌握的所占比例中较培训前大大增加,另外学员的核心能力考核成绩中,包括学习能力、评估与干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等指标评价结果均有所上升。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肿瘤专科护士制定一套“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培训方案,该方案可操作性强,培训效果良好,便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春枝,斯琴.德尔菲法中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9 (4):92-96.

[2] 李艳,程利,张振桐,等.湖北省护生核心能力与人格特征的现状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2):64-66.

第7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05

临床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在国家医院整体发展思路上,要控制规模,走内涵建设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专科水平和医疗质量,医院之间要形成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的良性竞争。在医疗快速发展进程中,护士的培养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护理专业(专科护理、专病护理、专项技术护理)内涵,注重护士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养成,真正解决病人身心健康问题。在提高专科水平与医疗质量中,对临床护士专科、专病知识及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岗位管理中岗位价值评价是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的中间环节,也是为绩效管理提供依据的环节。岗位价值评价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1]。专病护理水平需要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深度,对病人病情观察及判断能力,对病人及家属的关怀爱护,对医师治疗原则、治疗措施及机理的深入理解。同时需要各级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支持与指导,无论管理与工作模式怎样改变,让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地护理永远是职业护士的最高目标。

1评价临床护士岗位价值的3个纬度

岗位评价也称岗位价值评估、工作评估或职位评价,是根据职位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职位的工作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的任职资格等因素的差异程度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岗位对于组织的相对价值的活动过程[1]。一名临床护士的职业价值主要从以下3个维度了解及判定。

1.1资历应从学历、职称、年资、职务、专业阅历考虑,其中专业阅历指就职医院的级别及工作的年资,而工作年资更重要的是指在几类科室工作及所工作年限,比如在门诊工作5年的护士与在ICU工作1年的护士相比,后者需要的专业经验更多,所以我们鼓励安排青年护士到专业性强、任务繁重的临床科室,因为这是对护士最有效的专业培养。

1.2岗位情况除护士长外,还可担任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临床带教、质量控制等工作,当然,经过培训,成为专科护士更是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岗位。

1.3专业业绩情况承担特殊、危重、新技术病人的护理,参与护理会诊,具有查房能力,可解决临床常见难题,参与护理改革及护理新技术,能发表学术论文,参与著书、科研项目及护理教学等。

2专科病人护理所涉及的能力

临床专业护士的准入是在其具备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之后才能独立上岗工作的,当其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后,其岗位价值内部一致性表现在人际交流与关系的技巧、技能与工作经验、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组织技巧、操作技能、对病员的责任等方面[2]。在职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或已获得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使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3]。临床专业护士的三基知识及技能则需要巩固、提高、更新,而培训学习的重点也由基础培训转为专科专病深层知识、技能以及新业务新技术。护士的疾病护理能力与医师一样应建立在掌握丰富疾病知识基础上,也需要不断读书,在丰富知识中发展,所以专业护士的学习力也是重要能力。

3管理者业务能力影响专病护理质量

医学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对岗位护士的业务管理既包括病人护理也包含对护士的业务培养。但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及学习的效率是面临的重要问题。朱晓燕等[4]对15所医院2800名护士调查显示,影响参加继续教育的因素主要是没有机会(占57.53%)和没有时间(占38.75%)。对护士在继续教育中缺乏考虑受教育者需要,只考虑教育任务及目标,以及管理者对护士重使用轻教育的短期行为,影响着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及效果。

临床护士学习氛围与医院级别、医疗专科发展程度相关,同样护理管理者学历与专业水平也是影响业务管理的关键因素。在现实护理业务管理中,护士在职培训与考核不但成为管理的难点,也成为了护士的压力。由于护士队伍快速扩编,低年资护士人数偏高,护士素质及以及护理专业教育质量、管理者业务能力偏低等因素,都加大了护士业务管理与专业能力提高的难度。只有护理管理者具备出色的专业学识,才能懂得及深入地管理临床护理业务。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的管理者,更知道病人需要什么,医师需要什么,护士需要什么,培训的重点应当是什么,此外还要深入掌握护理行政管理的相关政策,掌握护士分层培训的模式,具备业务管理的技巧,具备某领域的专业深度及核心知识。

在对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设计中,对于N2级以上护士应将专病护理知识作为培训重点,科室护士长的业务培训设计以专病为主,护理部除设计培养护士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解决患者身心健康问题知识外,应以各专业均可能涉及的病种知识为主。在设计护士业务培训内容中,可显现各级护理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及管理思路。如在病人交接环节,一名业务能力强的护士长会敏锐地发现病人护理的关键质量问题,发现了就会询问了解情况,护士及时得到指导,就知道自己差什么,如何做是对的,护士被问到而没有掌握的知识,也会去看书询问查找答案。如果护士长永远看的是表象护理,护士也只能在表浅知识面上迂回不前。如果我们询问的是病人情况,病人住院多久了,症状缓解了吗,医师有什么要求等,护士就会想病人的具体情况,她只要护理这位病人就一定能回答出你的问题。如果管理者个人对疾病知识掌握深度不够,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体现的很表浅,很没有价值。引导护士也不去主动深入地了解疾病知识,也不必看书研究你的问题,为了应付检查,看看病历的眉栏部分就可以了。想想,只看病历眉栏的护士业务能力什么时候能提高呢?所以管理者的业务深度决定业务管理思维,与专病核心知识无关的提问无助于专科、专病知识内涵的提高。

4专病护理核心知识点的筛选

护理水平是通过每位病人护理结果来体现的,护理能力也是在知识与经验中实现的,如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十几种,护士应掌握每种疾病的概述、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观察要点、严重病情变化、并发症、病人手术前后观察护理重点、专科用药知识、检查化验的判读、重要的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措施、紧急病情变化处理、健康指导、治疗护理的最新进展等知识,以及病人护理的质量标准等。护士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涉及到对疾病的观察及护理的效果。

在对护士专病护理知识培训中,针对群体青年护士、活跃灵动的特点,管理者应给其提炼出每种疾病的知识点,并科学、艺术、精准的用文字及图解形式展示出来,产生简洁、准确、关键点醒目、表达形式现代卡通的效果,吸引护士阅读的兴趣。每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重点各有不同,各系统每种疾病既有相同的症状体征,也有每种疾病的特点,治疗与观察关键点也各有不同,护理业务管理就是要将疾病特点与关键点理顺清楚,使护士在掌握知识时,能带着系统与评判性思维观察、护理、交接病人。一个专科护士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既有临床实践的锻炼,也与优良的业务管理密不可分。

有位护士长提出:“参加医疗的死亡病例讨论,护士该从哪些方面说起?”首先一位死亡病人必然经过危重及抢救的过程,护士能在死亡病例讨论会上提出有价值的经验及教训,需要护士具备疾病的深度知识及救治经验,以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经验。在专科、专病的护理知识培训中,筛选核心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引领护士学习疾病关键知识。

如普外科的急性胰腺炎腹痛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及特点,与发病机理之间关系,用何类药物可缓解,止痛药的禁忌及相互关系,护士对疼痛评估以数字分级法(NRS)为基础,将评估强度绘制在体温单上获得了准确、系统的疼痛量化曲线图,为疼痛管理及医疗诊断提供了依据[5]。再如专病检查化验判读能力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检查化验技术使得诊断更加精准、治疗更加迅速。每种疾病的特异性检查化验确诊指标,既是疾病治疗的依据,也为护士观察、评估、判断病人病情提供了参考,在病人检查化验有问题或达到高危值时,护士应第一个发现并立即与医师沟通,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增强护士专病护理能力,还可锻炼护士理性思维习惯。在培养护士专病护理能力中,鼓励护士主选一种疾病作为自己重点研究的对象,通过深入广泛的护理实践与临床研究,成为该疾病的护理专家[6]。

总之,护士专业能与快速发展的医学科学不同步,不能只限于执行医嘱及技能操作,只有持续的学习专病知识才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只有深刻的掌握理解疾病的核心知识,才能具有分析、判断、评估病情的能力。对临床专科护士的在职培训需要紧密结合护士工作需要设计,并提炼出专病的核心知识点,引导护士研究思考疾病发生机理与治疗护理措施的相关性,激励护士关注现代高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导护士现代职业意识,以提高学习力、发挥创造型思维能力。各级护理管理者应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及管理能力,科学精细的筛选专病知识,制订科学的护理指引及培训方式,激发临床护士学习积极性,提升专病护理水平,为新时代护士提供发挥才能平台,带出一支患者满意、医师放心、适应时代的护士团队。

参考文献

[1]霍春颖,李庆印,袁小飞,等.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心血管专科护士岗位价值评价模型[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13-15.

[2]陈红.H医院护理岗位价值评估研究[C].成都:四川大学,2007:4.

[3]黄平主编.继续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51.

[4]朱晓燕,吕伟波,郭俊,等.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培训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19-921.

[5].疼痛评估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1-72.

[6]钟小艳,陶红艳.专病护士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39-1641.

第8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时间分配;操作顺序;护理教学

临床护理实习不仅是护生掌握护理职业规范、熟悉护理操作技能、巩固护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时期,而且是培养护生职业素质,形成护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关键时期。护生一旦进入实习期,角色便从单一的在校护生,转变成为直接面对社会的复杂角色,他们既要继续汲取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又要在病人面前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由于阅历浅,环境生,人际关系复杂,护理工作琐碎,护生常常会感到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如果带教老师在这一阶段能够正确引导护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程序和时间,不仅会使护生更快地适应护理工作,而且有助于她们护理素质的提高。

有鉴于此,笔着采用简单分组对比及集中讨论研究时间分配学习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旨在为护理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护生进行职业训练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同一批次进入同一科室的临床实习护生随机抽取2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专科女护生18名,男护生2名,年龄19~21岁,平均20岁,均完成基础医学课及临床医学课学习,已在临床其它科室实习2个月,初步掌握基础操作技能。

1.2 方法

本实验研究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集中培训:对20名护生进行集中科室工作制度及专项护理程序培训,由带教老师统一讲解外科新入院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术前护理内容。第二步,“一对一”练习:将20名护生随机分为2组,一组扮演护士角色,一组扮演病人角色 ,进行“一对一”交替练习培训,直到每位护生能够流畅、熟练地完成这项操作。第三步,个人演示:分别由护生个人单独演示和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演示,由实习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操作顺序及用时,结果20名学生单独演示平均用时40分钟,加上等待化验结果时间共计70分钟才能送病人入手术室。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平均31分钟病人就可入手术室(见表1)。第四步,问卷调查:实验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感受,共发放20份问卷,以不记名形式发放,回收问卷20份。所得资料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数据进行卡方检验(见表2)。

2 讨论

2.1 时间分配学习法是指有效利用时间空间,合理安排护理操作程序,提高诊疗效率的临床护理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临床护理系列操作中,不拘泥于僵化的序贯式操作,合理编排操作流程,缩短系列操作时间,为病人临床救治争取时间。

2.2 从表1可以看出,合理安排操作顺序能显著缩短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两组序贯式操作练习中位时间为78分钟,合理编排流程后操作演示时间为53分钟,二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

2.3 单纯操作技能培训的带教方法不适应现代护理要求需要。从两组实习护生的操作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盲从性强,存在惰性思维,实习小组成员都以第一个演示学生的操作顺序为标准,套用同一模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应指导护生开阔思路,挣脱死记硬背的束缚,鼓励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从表2可以看出,本实验受到护生欢迎,更具人性化。护生普遍认为合理安排操作顺序,避免了治疗室和病房之间不必要的往返,不仅节约了自身体力,而且为病人赢得了解除病痛的时间。合理安排操作顺序使他们开阔了思维方式,认识到护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护理操作,更应该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5 合理安排病人治疗程序,为危急病人救治争取时间,是一名合格护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通过本实验演练,学生普遍认为在临床实习中很多需要耗时等待的操作,如:皮试,各项检查,微波治疗等等,都可以遵循时间优化原则,护生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这种潜在能力的培养,提高为病人服务的工作能力。

2.6 从本实验还可以发现,护患角色体验能使护生切实体验病人的需求,加深对病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以小组成员为单位进行护患角色体验,使护生从患者及护士的不同角色全面体验感受及需要,体会到病人的需求及渴望,进一步理解其痛苦和心理,从而产生同情心,使护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本实验的引导,各学习小组能针对情境,找出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与教师一起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结论

合理安排操作顺序有助于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菲茨把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护理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样经历这3个阶段。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教育过程中重要和必须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的高低,并非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决定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临床思维方法,即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本实验从简单易行的小操作着手,通过合理安排操作顺序,将单纯技能训练改为综合能力训练,使刚刚接触临床不久的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基础上,学会运用评判性思维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多为病人考虑,急病人之所急,激发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使学生感到学而受益,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惠萍,苏茜,王维利.护理学界评判性思维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38(1):70-71.

第9篇: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会谈;沟通能力;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与意义

(1)适应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疾病的防治,而是积极要求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还要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氛围,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目前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大因素,而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强化会谈实训。

(2)契合护生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就如何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教学改革,会谈实训能促使护生更好更快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造就护生的长远发展之路。

(3)将教改付诸行动。我们于2010年成立了健康评估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小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经过6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能提高学生会谈及沟通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及工作能力,具备人文关怀理念,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新路子。

2.强化会谈实训的方法

会谈实训采取的具体方法是融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为一体的综合式情境模拟会谈。实训学时为4学时。每3~5名学生为一组,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及家属、医生等角色,护生主导会谈过程,具体情境由护生自己设计,护士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询问,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获取疾病的发生情况、发展情况、诊治过程、既往身心健康状况等健康史。以下是具体做法:

(1)课时调整。增加会谈实训课时,在见习中多安排课时让护生与患者会谈,从时间上保证会谈实训的充分开展。

(2)教师备课。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收集病例,设计主要情境。在实训中引导护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3)会谈实训环节。第一,做好准备工作。①知识准备:复习健康史的内容及会谈的注意事项。②护士准备:仪表整洁,端庄和蔼。③用物准备:健康u估表、纸、笔。会谈过程中护士需化淡妆,举止符合护理礼仪,恰当使用沟通技巧,注意身体语言,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辅以心理安慰、体贴入微的护理措施如帮助评估对象倒水、拍背等,有效提高会谈效果。

第二,会谈过程。①过渡谈:如“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王雪,您可以叫我小王,住院期间我会为您提供帮助”,给评估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会谈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②会谈中心内容:护生自己准备病例和场景,收集到以下健康史,包括主诉、现病史、病因及诱因、伴随症状、病情发展演变过程、诊疗及护理经过、既往史、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③结束语:如“您安心治疗,今天我们就谈到这儿,再见”。 ④讨论小结:要求教师与护生、护生与护生交流会谈的心得体会。

(4)知识考核与评价。通过会谈实训可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与实训表现等。

3.强化会谈实训对护生的意义

(1)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移情观念。护生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心理状态,产生相应的情感,小结时护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教师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可达到提高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护生移情观念的目的。

(2)强化护生语言组织能力。通过会谈的实训,护生学会将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整有序地收集健康资料,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

(3)提高护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护士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会谈实训,护生根据主要情节编剧本,反复多次排练,最后在课堂上表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增进护患沟通能力。在会谈实训中,通过自评及互相点评,护生的沟通态度、面部表情、仪容仪表、体态语言、眼神与手势等均得到锻炼,这就充分说明会谈实训在增强非语言沟通能力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