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始兴中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进行有机物相互转化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首先研究主要类型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然后再研究关键有机物的转化,最后分析重要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在研究第三个专题时,最好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相应的化学转化方程式,并且总结归纳有机物官能团的变化和反应的类型.通过上面逐步深入的研究,学生对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换已有清晰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化学反应类型和反应途径.如,从溴乙烷到二溴乙烷,从溴乙烷到乙酸乙酯,从溴乙烷到乙二醇,从溴乙烷到乙二酸乙二酯.通过对上述化学反应的练习,学生自行归纳单官能团到双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利用学过的相关知识来解题.通过对问题的逐层深入,掌握重要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类型和途径,从而从整体上加深理解,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分析例题中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的类型以及生成物类别的推断,学生对有机物推断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变化,学生分组讨论,推导各物质的化学分子式,并写出反应方程.变化1:X有没有可能是C3H6O2?变化2:X发生的是银镜反应?变化3:X的分子式为C10H20O2.B.不能进行消去反应.通过一题多变,让学生进行推导,并且从中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抓住官能团在有机物转化中的变化规律,学会从化学物的特殊性质着手解题.
2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之间的互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互结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部分重点在于是否弄清楚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以及反映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从特殊的化学分子式或者化学性质推断化学结构是否能够掌握.②对小组整体学习过程中的贡献.小组相互评价的重点在于该生在小组学习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参与是否积极热情,是否对小组提出了重要的观点,以及个人针对他人有价值的观点做得如何.③是否构建起所学的知识.通过练习检测是否能做到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构建,有没有掌握牢固关于有机物推断和合成题型的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学质量的方式属于总结性评价方式。为了不断完善总结性评价方式,我们推出形成性评价以弥补其缺点。总结性评价,因其多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把方向仅仅只定在考试或升学上,而这会削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现在各级的英语考试仍是对英语书本知识的考查,专注于对语法相关知识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欠缺。教师若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上,忽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英语积极性。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能够促进教师全面深入总结教学,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在实施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深入反思,最终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从教法到教程都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各项技能都能均衡发展。
二、对形成性评价的思考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自审,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给出判断和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程序,相互进行评价。评价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从出勤率、作业完成度、课堂活跃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用民主意识影响学生,保证学生之间互评的公平性。教师的评价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收集资料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方面对学生来进行评价。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并进行讨论,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状况。
三、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尝试
(一) 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从多角度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评价并进行分析,可以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找出适合学生的日常学习方式。将课堂讨论、随堂考等相关课堂活动放入评价表中,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课堂教学,语音语调是否标准,交流是否自然、流利,能否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教师要熟悉自己的教学目标,找寻教学评价中的目的;强调评价的主体是学生;真正的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出发,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评价。要将教学评价放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师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从口头评价、及时评价等方面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如何反应目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何从各个方面展示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走向,都可以通过课堂参与程度来发现。
(二) 英语课外活动的融入度
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添加一种“课外活动学习袋”的辅助学习工具。在学习袋中添加学习的基本内容:预习重点、错题本、课堂笔记、英语歌曲、英语课外书。家长负责学生课外学习时的辅助,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能对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对学生的兴趣点加大培养力度,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对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能起到反思作用。每天当教师在导入课程的时候,学生可以准备三分钟的英语演讲,学生在为三分钟演讲进行准备的时候,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教师对学生每一学期的作业进行整理,并记录在此评价表中。当遇到与课文有关的语言类知识作业时可根据学习经历制定学生考核内容。
(三) 英语角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创新意识
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这一陌生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而且通过实验,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使学生长久地保持这种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往往需要在化学教学中补充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期待,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能让学生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还能让学生了解燃烧不一定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更系统的认识。再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反应的装置,既能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又能除去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是困难的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演示实验一直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的简单过程进行的,在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只是观察教师实验,学生自己只是坐等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严重摧残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少年起飞”,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的设计中来,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联系前面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和装置,自行动手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收集方法,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为什么不用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一组做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另一组做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的自己操作,不仅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教材或教师先提出某个结论,然后用实验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而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某个问题,然后通过实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根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长期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创新思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我们可以让学生探讨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把排在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用金属钠和某些盐(如CuSO4溶液)反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同时有无色气体放出。此实验现象和我们事先猜想的有红色固体铜生成是相悖的。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是因为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以致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而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体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到再创造的生动典范。探究性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趣味的世界。只要我们努力创设实验设计环境,鼓励学生以刻苦钻研的精神,积极求实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杰.化学实验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朱文祥.中级有机化学选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化学 障碍 原因 措施
一、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
1.因心理因素引起的学习障碍。学生进入高中大门,对化学一开始兴趣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随之淡化。有的学生与他人相比,常表现为“后悟”或“不悟”,自以为不是学习的材料,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怕动脑筋,缺少耐心,恒心和毅力,被困难吓倒。长此以往,越怕越难,越难越怕,直至放弃。
2.因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引起的学习障碍。由于教师的经验不足或方法不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不科学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要求过高、任务过多、速度过快。
3.因学生知识经验能力的差异引起的学习障碍。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阅历不同,对问题的认识,理解,感悟也就不同,导致思维的某一个环节受阻。另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归纳演绎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处于弱势的同学不会提出问题,不会设计实验,不会分析实验现象,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因而在行为表现,心智方式和行为结果等方面与他人形成较大反差,产生自卑感而形成学习障碍。
二、应对措施
l.挖掘教学素材,利用化学史实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充分利用中学教材相关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引起情感共鸣,把内隐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愉快,乐观,同情等良好情感激发出来,例如:充满热情自豪激昂地介绍我国化学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火药,造纸,酿造等都是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1965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一一结晶牛胰岛素。介绍历史上一些著名化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不畏实验过程的危险,试验条件的恶劣,多次实验失败后的打击,不畏“权威”,“智者”的嘲笑蔑视,坚信自己的能力及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不懈努力最终取得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成就。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对约有四百吨铀沥青矿物,二百吨化学药品和八百吨水洋厂一次一次地分离,一点一点地测量,才最终提取出一克镭。如此繁重的工程是在简陋的棚房里煤屑飞扬的的艰苦条件下完成的,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都能在自然和谐氛围中进行学习。目前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易诱发“学习困难的学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逐步改进评价方法,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提倡生生,师生间的交流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把“研究性学习”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放下“权威者”的架子,起“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只要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才可得到充分发挥。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对其取得的成功予以合适时的鼓励。
3.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化解知识难点。实验生动的形象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收获。直观。生动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知识。学困生一般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生动形象的实验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惊奇。有新奇激发思考,从多层面多角度使他们从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装置的组装,实验现象的发生等来掌握知识。另外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微观的原子教学直观化、生动化,使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会更加积极,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都将得到提高。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关键。学困生因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加工,又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教师每堂课结束前应当及进总结,每一节、每一章都要将重点内容进行整理板书,并且要将章与章知识的联系进行串联,形成一个清晰需用简单的知识网络,以便于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法的引导,这样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网络相应减轻了学困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4.以人为本,兼顾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发展。
1.1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中医院校的学生,甚至包括部分教师都认为中医学可以没有实验,也没有必要开设实验动物相关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或在实际实验课中,实验动物数量有限,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少等因素,都造成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然而通过许多毕业生反馈给我们的信息得知,在从事临床医疗实践或者新型中药的研发工作中,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欠佳,不能与当前的工作完成很好的衔接,并提出如果在学校教育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动物实验基础知识,会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大幅度提高。
1.2充实理论知识培养科研意识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全过程结束,包括动物选择、分组、样本数量、实验方法、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控制以及进入标准动物实验室应遵守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等,都应该系统学习并严格遵守[4]。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动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学习研究态度。另外针对实验主题的自主设计、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模拟复制与观察、实验报告的撰写等,都可以初步形成学生的医学科研思路,培养他们的医学科研意识,为他们以后从事中医药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1.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职业道德
在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一套完整的医疗实验项目,不可能仅仅靠一个人就能完成,必须依靠多人的密切协作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因此,实验动物学课程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与实验中的动物相接触过程,能使学生密切观察动物,体会动物感受,激发学生对病人同情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初步构想
2.1开设时间和专业
本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应设在本科生一年级的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新生入学开课时间晚,第一学期开设的医学基础实验课较多,如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形态学、解剖学等,在具备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设动物实验相关课程就会水到渠成。开设本门课程的专业应选择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药理学等专业学生。
2.2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
教材可选择李凤奎、王纯耀主编的《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方法学》或组织专家教授自行编写教材,突出中医学、中药学相关的内容动物模型的部分。讲授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如实验动物分类、微生物学控制、遗传学控制、环境与设施控制、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动物实验方法学,如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动物的标记、给药、麻醉、体液采集等基本操作,针对临床相关专业开设外科实验操作方法部分,包括术前准备、外科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术后护理部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新药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
2.3课时与考试方法
该课程初步可设定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课时设定为60学时,其中第一部分讲述20学时,第二部分实验课20学时,第三部分讲述20学时;期末考试课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分值各占60%,实验考试70%。实验考试可设定一个相关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以此考察学生对动物实验技能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情况,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影视作品;高中历史;应用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影视作品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各种抗日等历史影视作品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多视听资料,已然成为高中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影视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
一、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驱动力。为什么影视作品能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究其原因在于影视作品通过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起来,这样能给学生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冲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知道,高中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所以,通过将影视作品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这可以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历史已经过去,历史已经不可能重来,因此学生不能真切、客观的感受历史现象,通过影视作品来重现历史,让学生能进入到影视作品中,感受历史现象,把握历史事实。影视作品的应用,时间、空间这两个因素不会限制学生的认知,同时影视作品将无声变为有声,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学生脑海中的历史形象日益丰满起来,长此发展下去,学生的认识、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3.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目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课堂文字,并没有将历史学科所固有的思想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再现历史的面貌,让学生能通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另外,影视作品的应用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二、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引入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丰富历史课程资源。影视作品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历史题材故事,如历史文献片和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视片。历史文献片中所阐述的事件都是真实的,其将历史事实还原在观众面前。然而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视片是再加工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尽管不是最真实的历史,但是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认识历史。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相反的一部不好的影视作品会给学生灌输一些不良的思想,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影视作品时,教师要围绕着教材来进行,通过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来丰富课程资源。比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要引入影视作品,借助影视作品来寻找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们以《》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教师要让学生观看著名的《地雷战》和《地道战》这两部影视作品,让学生认识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同时也让学生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和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呈现历史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影视作品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当然,高中生也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不愿意去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差的。为了能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抓住影视作品的特点,借助影视作品来创设探究情境,在此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我们以《》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北洋水师》、《甲午风云》等影视作品,在学生观看完影视作品后,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谈谈自身的想法,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北洋水师》中,刘步蟾的形象是正面的,并且还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在《甲午风云》这部影视作品中,其又变成了反面人物呢?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着急回答,而是要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思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3.剪辑典型影视作品,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历史这门学科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即:描述性。历史这门学科的研究是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这些人和事都比较复杂,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单纯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再加上枯燥无味的讲解并不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最终影响到教学目标。通过将影视作品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学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历史。所以,教师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开展活动,剪辑典型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的应运而生导致很多老师开始重新认识教学活动,他们正努力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推动教学活动的改革。课堂的改革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效率。
作者:郑丽园 单位: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冯李媛,高峰.影视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178-179.
[2]赵永青.浅析影视资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7:178.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测试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做出全面评价。其常用手段主要有:课堂观察(Observation)、访谈(Conference)、课堂记录(Journals)、学生成长档案(portfolios)、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s)、面谈(Interviews)等。目前,非测试性评价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广泛,它对促进中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非测试性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影响到评价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达到提高非测试性评价实效性之目的。
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测试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测试性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评价过程的公平性不足
课堂教学评价要保持公平性,每位学生都应有均等的受关注机会。然而,在中学英语课堂中,非测试性评价的公平性不足、均等性不够。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地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片面地追求班级的升学率,使得课堂教学更多地倾向于“优秀生”,他们在课堂上受到更多的关注,被提问的次数和难度,接受表扬和赞许的概率等都有利于“优秀生”,他们成了课堂评价活动的“主角”。而“后进生”由于成绩不够理想,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被忽略,他们成了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看客”,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同时,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期待”存在着差别,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期待效应”。而根据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受其自身能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教师期望的影响。在中学英语课堂上,“优秀生”往往得到的是正面期待,教师会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能及时给予鼓励;而“后进生”往往受到教师的负面期待,教师往往只看到其缺点,而其闪光点及学习潜能难以被及时发现,优点难以得到公正的评价,这必然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手段的科学性不够
在中学英语课堂中,非测试性评价的科学性不够主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方法和标准等方面。
(1)评价目标空洞,缺乏导向性。中学英语课堂中非测试性评价的目标不具体,缺乏针对性,评价目标没有很好地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甚至偏离教学目标,出现为评价而评价的情况。这使得评价活动流于形式,对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缺乏明确的导向性。
(2)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评价活动没有客观的依据,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和价值取向来决定评价尺度与标准。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好”与“差”“对”或“错”往往只是在教师的一念之间。因此,评价的结果常会出现评价失真、失实,甚至是误判的情况。
(3)评价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方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评价,评价方法单一、刻板,忽视了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以及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这必然影响到非测试性评价活动的实效性。
3.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不强
非测试性评价操作性的好差直接影响到评价活动的实际效果。然而,中学英语课堂中非测试性评价的操作性不强。
(1)评价内容烦琐。评价的内容常常是面面俱到。如在进行“学习档案”评价时,有的教师甚至要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细节都通过“成长档案”记录下来。而这种评价需要收集、筛选、整理学生的作品及相关材料,而课堂上学生人数众多,教师要完成评价任务困难重重。
(2)评价过于注重形式。许多教师过分注重评价呈现的形式,如规定评价的周期、规定评语的内容和字数,规定评价报告一定要图文并茂,学生成长过程一定要记录在案等。这种评价过分注重外在形式,不利于实际操作,也为教师带来了工作负担。
(3)评价程序复杂。课堂上教师往往对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评价,并要通过“学生成长档案”的形式一一记录在案,课后教研组要对教师间的课堂档案记录进行评比,之后学校还要进行整体评审,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教师还得参加培训学习。这种复杂的评价程序,不利于实际操作,也使教师疲于应付。
总之,非测试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急需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提高非测试性评价的实效性。
三、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测试性评价实效性之策略
要解决中学英语课堂中非测试性评价存在的问题,提高评价活动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师要有正确评价理念,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每个学生应“热情期待”。教师要树立起“生生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相信只要经过努力,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其在课堂上有均等的受关注机会。要对每个学生充满“期待”,特别是对待后进生的评价要避免受到“刻板印象”等认识偏差的影响,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就对其“不闻不问”,甚至是“彻底失望”。教师在评价时,应秉承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特别是对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后进生”,教师应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适时对其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引导。加强与其沟通,以情感感化学生,以心灵触动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每一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对所有学生都保持“正面期待”,相信他们只要经过努力定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2)要实行“分层教学,分级评价”。要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均等的发展机会,就须根据各学生英语能力发展的差异性,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然后,根据他们的学习成效进行分级评价,促进每位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能力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评价行为要讲究科学性,提高评价活动的实效性
在中学英语课堂中,非测试性评价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具体如下: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学生能力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方面。因此,在非测试性评价时,不应只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多少英语知识和技能,而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言语技能、音乐节奏、学习策略、课堂交往、自我认知等多方面发展进行全面评价。只有做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2)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在中学英语课堂中,非测试性评价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比如:①要了解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教师可采用观察法。②要纠正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良倾向,可采用访谈法。③要记录学生学习进展、个性特质、学习潜能等方面情况,可采用学习档案法。总之,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个性差异以及课堂教学情境,灵活采用评价方法。
(3)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在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避免“是”与“不是”“正确”与“错误”等的主客臆断。减少主观评价的量,增加客观评价的内容,最好是学生能根据客观标准,自己衡量出课堂教学的成效。
3.评价的主体要求多元化,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
在中学英语课堂非测试性评价中,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模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在重视教师评价的同时,加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学生评价教师等多种评价方式。
(1)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评价方式。因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往往是最了解的,对自己的成效与不足也是最清楚的,通过学生纵向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评价的意识,并能加深自我了解,加快自我提高。
(2)学生互评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方式。对周围同学的学习成绩与不足往往是亲眼看见的,因此学生互评往往是最公正的,通过横向的评价,有助于全方面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3)学生评价教师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反馈式”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合理修正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多方参与的交互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使之对自身的学习进展,同伴的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效果等有充分的发言权,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4.评价活动要讲究艺术,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感染力
要提高中学英语课堂中非测试性评价的效果,还必须要讲究评价的艺术。
(1)教师评价学生时要有爱心。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了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心系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和情感上的变化,以无私的爱心去关注他们,以巨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对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与鼓励,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2)要注意把握好评价的“度”。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和行为,能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关键在于赞赏是否有“度”,不能泛化。否则,评价将对教学起副作用。
(3)要注意评价的语言艺术。评价的语言对提高评价活动的效率非常重要,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的语言艺术,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应善用技巧性的语言,做到既合理得当,又具启发性。同时,结合“无声”评价(肢体评价),例如,某学生的错误行为正在进行中,老师可以将目光停留在该生身上,学生会做出快速反应,中止其行为,这样就达到了警醒顿悟、催人奋进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测试性评价要以正确的评价理念为指导,在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评价活动积极性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与方法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非测试性评价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2.祝平.外语教学中的非测试性评价[J].基础教育:外语教育研究,2006(6).
3.[美]罗森塔尔等.唐晓杰等译.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英语教学
一、引言
教育评价犹如水火,用之得当可以为利,用之不当可以为害(Grant Wiggins,2005
2)。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而且还要为学生设立可以实现的目标(田式国,2001,6)。
1967年,美国哈福大学的斯克里芬((M.Scriven)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
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它“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陈玉馄, 1999 , 12)。继斯克里芬之后,布鲁姆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金娣,王刚,等,2002,6)。
二、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过多地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既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的标准,这无疑过分强化了考试分数的作用,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考试或升学。这种工具型的学习动机显然不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并将其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2:145)。高中英语教学中,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英语教学。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回答以下问题:
1.形成性评价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2.形成性评价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三、形成性评价研究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
本文采用的是一次真实验研究,其研究模式如下
R1 01 02
R2 03 04
笔者在宁夏中卫市一中高一(1)班和高一(2)班进行了具体的实验操作, 其中,一班为控制班,二班为实验班。根据学校教务处提供的数据,在学校举行的入学英语水平测试中,总分120分的试卷两班平均得分为90.3和90.1,均差小,基本英语水平差距不大。使用的教材相同,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每周均为五课时,由同一教师任教。
所不同的是评价方法不同,控制班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即以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试卷作为评价工具,不使用实验班形成性评价方法和工具。期末考试两班均采用中卫市期末统考试题。
(二)、形成性评价工具
1、观察
观察是评价学生行为的基本前提。教师细心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在课堂上对教师所教内容如何的反应、如何使用教科书、在小组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与交流、如何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等,以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语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通过分析、记录整理出每位学生的学习档案,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问卷
问卷在教学过程中定期使用, 主要是用来了解学生学习策略、学习现状以及对教学所持的态度等内容,以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满意程度以引导学生有效地、正确地评价自己,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3、学习档案袋
档案袋评价的建立可以展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它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日常的学习记录。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袋,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4、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的评价方式(陈振华,2004,4)。 通过自评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看到自己的成绩及需要提高的方面,并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设计自己的学习路线。
5、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它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互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发展“我也能做” 的态度。同时,通过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信任、诚实,学会公正对己和对人。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
6、教师评价
教师是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当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时,他既是一个管理者、评价者,又是一个指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目的,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抽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仔细检查他们自定的改进目标,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教师评语要简短、具体,有针对性,以便使学生获取诊断性信息。
(三)、实验的实施
本次形成性评价的实验时间为:2005.9 —— 2006.1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通过评价不断反思总结,改进学习方法,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活动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评价,对教学活动的任何环节都可以实施评价。如:
1、实施促进语言知识掌握的评价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实践探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经济条件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成为当前许多家庭交通出行的首选。近年来,我国汽车领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不仅在汽车生产及销售总量方面得到了急剧的提升,同时汽车在质量及安全性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汽修专业人才,以不断满足汽车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作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中职院校,其在为社会输出大量汽修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汽修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同时该学科理论性也较强,其理论较为抽象难懂,加之某些中职学校一直沿用传统的汽修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单调枯燥,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中职汽修教学效果的提升。而趣味性教学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竞赛活动,充分利用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其学习主体的地位,同时教师对竞赛互动予以有效组织及适当的指导,有效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在轻松愉快而又略显紧张的课堂氛围中,能加深学生对汽修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对于提升中职汽修教学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企业岗位的技能需求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可实施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别选择开展个人竞赛活动、挑战赛及团体赛等形式。个人赛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找错,或者独立完成某项任务,该形式活动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汽修理论知识的掌握。挑战赛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精心设计挑战赛。团体赛则主要是在加深学生对汽修专业知识及技能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践教学
趣味性教学涉及中职汽修教学的全过程,而在汽修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对于高效实现趣味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汽修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汽修专业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到汽修教学,对于提升其汽修专业知识及技能,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教师在进行汽车底盘各个总成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知识教学时,由于该知识具有结构组成复杂、工作原理抽象等特点,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薄弱,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电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本课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声像的强烈感官刺激下,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汽车底盘各个总成相关构造及原理的理解;又如,在曲柄连杆机构零件知识点的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讲述法进行教学,枯燥的理论讲述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该课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在向学生讲述基本理论知识及注意事项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组成构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果。
三、利用游戏激趣
在中职汽修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还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年龄段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及好玩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汽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借助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汽车整体构造知识点教学时,单纯依靠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述,是很难让学生对汽车的整体构造有个清晰全面的了解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动手构造汽车拼图的游戏活动,教师在旁边予以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氛围中亲身体验汽车构架,加深对汽车构造的了解。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平时利用网络等收集汽修相关资料,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从而在课堂及课后双管齐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汽修课程学习效果,为其今后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在中职汽修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中职汽修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加大对趣味性教学在中职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