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贸易与文化交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国际贸易文化交流

经济全球化为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拥有了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而在国际贸易中,许多有实力的公司在国际营销中失利,其主要原因不在于资本和技术,而是缺乏对当地文化的理解,忽视了文化差异对贸易与交往的影响。文化环境是极其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语言与文化差异往往成为国际贸易中跨文化交流的无形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影响中国和英语国家间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美人的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呈线性顺序进行演绎推理,而中国人则偏重于直观、直觉,多用意象思维方式。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这种不同表现在:英语国家的人着眼于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中国人则着眼于对对方发出的信息或表明的态度所做出的直接反应。比如,对某一产品或某一设计,不管满意与否,英美人倾向于先给予赞扬,而中国人往往更挑剔。对来自对方的赞扬,中国人和英美人的反应和回答也是不同的。英语国家的人对‘称赞语’做出的反应,往往是欣赏、高兴,认为对方的赞扬是对自己某件事的认同和认可,对待这种赞扬,英美人觉得应表达自己的谢意,所以通常用“Thank you.”,“I'm glad to hear that.”。而中国人觉得,谦逊是一种美德,得到他人赞赏时,常常表现出不好意思和受之有愧之感,往往会以“哪里,哪里”,“过奖,过奖”,“还差得很远”等作为回答,则会使英语国家的人感到迷惑不解。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

由于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历史文化的不同往往会使人们形成对待同一事物上的不同观念。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时间观念、决策方式和处理冲突的态度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美国用两天就能签订的合同,在中国起码需要两个星期。美国人信奉自由竞争与个人主义。在美国谈判代表实权在握,可以在他被授权范围内自行决策。个人敢于承担责任在美国人眼里是一种美德,是积极进取的表现。然而,中国人却十分注重集体决策,强调集体智慧。我们知道中国早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

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导致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某些事物理解不同,造成在贸易活动及语言交际中不能相互沟通。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他们在传统生活方式、爱好、忌讳等方面体现出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

在接待宴请时,中国人更殷勤好客,非常注重面子,规格、档次、品味、数量,都要考虑周全;而英美人较注重礼貌、得体和实效,并给客人一定的自由空间。英语国家的人请客,饭菜一般比中国简单,习惯是每人一份,在饭馆请客也是主客各点自己的饭菜,饭后也可能各付各的账。这种分食法、AA制是西方个人独享主义在饮食文化中的典型反映,中国人却是一种共享方式。

我们一贯强调中国是礼仪之邦,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了顾及“面子”,涉外企业在贸易洽谈中有时表现得过于恭谦和随和,强调客气。比如,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 maybe , perhaps),“随便”(Whatever)等。虽然从汉语语境和文化心理上讲,我们做得很有礼貌和委婉,但这类词语在商务往来用得过多过滥便会起反作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性格开放豪爽,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缺乏自信、言不由衷的印象。他们会觉得和中国人商务交往非常困难,会产生中国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能公开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也没有能力公开地阐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的印象,其结果造成商务往来困难和无效率。造成的对外商务交往冲突。克服“面子”困惑,不要因小失大。

在喜好和忌讳上双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不要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婚姻状况、“去哪儿”、“吃了吗”等。懂得和了解这些一般商务往来英语语用常见的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国人如果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时,会感到不快,因为汉语中多借用狗(dog)一词来骂人,但在西方社会,人们对狗的爱甚至超出对家庭成员的爱,而“You are a lucky dog”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是个幸运儿”。中国人喜欢“666”、“888”,不喜欢数字“4”,而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数字“13”,若13日又是星期五,则更不喜欢举行或参加社交活动。中国人没有这一忌讳,但是在与英语国家的人交往中,就不能不注意避开这个数目了。

四、语言现象的差异

美国文化学家萨姆瓦认为,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的文化因素,除了中国和英美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外,还有语言形式和内涵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语言内涵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并造成贸易活动中的误会和冲突。

两种文化中都具有某词句、某事物或某现象,但两种文化分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或感彩,因而影响语言的准确表达,造成误会。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table”用作动词时,英国人是指马上行动,而美国人则是稍后再作处理,若在商谈中双方就此达成共识,问题可想而知。

第2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关键词: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国际贸易

一、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外贸易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浙江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力,浙江经济迅速在全国崛起,使得浙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浙江经济主体开始确立。众所周知,文化产品对外贸易能否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历来是业界讨论的热点,浙江省政府应始终根据国际贸易组织的要求减少逆差,保护我国文化产品的安全性。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后拓展文化产品对外交流的程度,对外贸易市场销售额发生变化,文化产品国外市场实现拓展。当前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自由的国际贸易格局规范化,不同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激烈交融。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呈快速增长态势,如何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准确把握二者关系,制定正确的文化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实践意义。以浙江省的发展史作为参考,浙江省凝聚自身文化精神,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已经在市场中形成鲜明的“浙江文化特色”,并多次被国家认定为最具潜力的省份。

通过浙江省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浙江省1978年GDP值为123.73,,2009年GDP值为22990亿元,2009年相较于1978年翻了186倍之多,浙江省GDP占全国GDP总值从1978年的3.39%上升为2009年的6.70%。浙江省不仅经济增长量飞速提升,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也取得很大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浙江省1986年进出口数量为6.96亿元,2009年为3738.23亿,2009年的进出口约为1986年进出口数量的537倍,1986年出口总量为37.68亿,2009年为9085.93亿元,2009年出口总量是1986年出口总量的241倍。浙江省用24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究其原因,进出口文化带动了该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结构转型。随着改革春风吹遍大地,浙江省对外经济发展迅猛,大量的特色文化传播到国外。浙江的经济格局逐渐多元化,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与民营性企业,多元化的经济格局激发浙江省的经济活力,推动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增长速度,带动相关沿海经济地带的发展,但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理解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我们应先理解文化对外贸易的定义。文化对外贸易可细分成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对外贸易指的是有形与无形两方面,有形产品指带有文化特色的产品、工艺品等,无形文化指语言、传说等。狭义的文化对外贸易指国家与地区之间有型文化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文化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包括进口与出口,进口与出口带动国际经济沟通与交流。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商品贸易与文化交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推动各国文化沟通与交流,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也必然会在诸多问题,其中,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文化贸易发展结构问题

浙江省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最为明显,对外贸易成为其最突出的经济代表体。十几年前浙江对外出口总值就高达七千多亿美元,净值也有二千多亿美元。由此可见,浙江省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于国家经济贸易却呈现落后局面,与其它各国相比暴露诸多问题。例如浙江图书进出口的逆差大约在十比一,而欧美国家的逆差大约为一百比一;浙江在2007年-2009年媒体方面,电影进口率达到3234部,而出口影片则几乎没有,进口影片票房营业额达到十几亿人民币。由此可知,浙江对外文化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使得我国文化产品在媒体发展上受到严重限制。另外,浙江对外文化出口贸易一般主要针对港澳日韩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产品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存在不平衡问题。

2.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是浙江文化产品贸易良性发展的重要课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创意产品源源不断涌现的前提,无论是社会哪个行业,几乎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比如影视行业的光盘,空白光盘与录制完内容的光盘价位落差巨大,这个差价就是知识产权要保护的主要成果。影视作品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知识产权价值,所以浙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最为显著。当下,诸多发达国家都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十分普遍,这也从侧面表明浙江这个对外文化贸易大省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方面缺乏的执法与执行力。

3.科技创新程度问题

文化企业需要用先进的科技水平进行文化包装,也需要赋予文化新定义,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艰难的过程,运用科技手段将文化进行包装,推动企业文化产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但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仅有创意是远远不足的,因此,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要始终围绕外来文化交流,促使新兴文化产品与艺术模式最快速度被世界认可为出发点。

4.市场化程度和各区文化贸易发展层次问题

浙江省文化交流项目呈现持续增长局面,政府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主要项目被用于对外交流和宣传方面,盈利项目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挡了文化对外贸易发展的进度。虽然义务文博会等会展已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并且引领了文化会展行业,但杭州动漫节却远不如义务文博会,本身专业人才和硬件设施成为两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实力去承办大型会展活动的企业较少,这都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层次差异。

三、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综合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并在结合浙江省贯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上,坚持对外开放,并不断深化发展模式,改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践行效益型发展性模式,以竞争带动经济发展,坚持省份特色文化,突出自身优势,用双向互动来替代原有“出口为主”的进出口模式,以全省经济增长作为最终发展目标。为更好促进经济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推动浙江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浙江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浙江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浙江各城市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比如杭州动漫文化、绍兴文人故居经典文化、义务市场文化、宁波戏剧文化等。大众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古老的经典文化已经很难走进人们的心里。所以,传统与现代文化结合衍生出契合现代人消费理念的产品,广泛吸收融合各界民族经典文化,在提高文化内在价值和对外推广力度的基础上,实现创新精神与实用价值的结合。

2.拓宽贸易渠道,提升竞争力

文化贸易必须讲求效益,对外宣传文化的重点应逐渐向对外文化贸易转变,经济效益是现代文化宣传的本质。比如开办杭州动漫节、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全国戏剧文化大赛等等。基于展会营销推广文化贸易,减少成本的基础上保证交易数量。当下,浙江省在对外贸易中基本是采用国外公司模式,交易成本高居不下,国外友人在对我国文化差异理解的偏差也不利于浙江省文化对外的有效传播。浙江省内也有很多文化贸易公司,同行之间的压价现象不利于浙江对外文化的积极传播,将小型企业合并并统一向国外市场投入增加利益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规模化措施。

3.完善相应法律机制,加大帮扶力度

我国整体文化贸易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仍旧有较大差距,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结合政府帮扶十分重要。企业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的金融投资,管理税收是重点内容,一个规范健全的发展格局能够有效促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积极履行配合政府颁布的政策和制定相关发展趋势的规章制度,完善对外文化贸易研究系统,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正确指导文化贸易高效进行。

4.充分使用外资,调整进出口结构

为更好发展对外经济,促进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应充分使用外资,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进出口结构类型。外资作为企业新型发展资金,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将国际标准引入国内,推动我国文化产品标准化、国际化。充分利用外资可以考虑采用以下7个方式:

(1)进行教育和科技改革,引入外资参与投资,注重人才培养工作;

(2)进行产业转型、重组与改进,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吸引外资;

(3)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利用外资优势,采用先进技术设备与技术,对产业进行创新与发展;

(4)把握文化紧缺现状,研究经济文化的热点,利用外资加强文化产业建设;

(5)加强生产模式向集约型转化,吸引外商投资,增加文化宣传的力度;

(6)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其满足外资企业要求,增加人才资本总量;

(7)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开发出独具我国特色的产业文化,吸引外商眼球,加大资金投入。

5.优化文化产品进出口类型

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被誉为最优潜力的省份之一,但其国际竞争能力较差,分析其具体原因,浙江省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结构不够合理,这主要表现浙江省出口的产品大多是技术水平低和附加价值低的类型,富有创新能力和自主制造的产品少。为更好加快文化产品对外出口,应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含量与自主开发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的核心竞争力,保证我国企业在世界文化产品之林立于不败的地位。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发展绝离不开繁荣的经济,应重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延长产业链,加快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的转型,进行企业有序改革,推动产品进出口业务,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接着,我们应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先进文化带动我国文化发展进程,秉持我国传统美德,坚持道德操守,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生产各具特色的中国产品,引导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最后,坚持发展浙江省经济,推动浙江省文化改革,带动浙江省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以小见大地分析我国文化产品贸易活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浙江文化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一定会迎来又一个“春天”。当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趋势不断加强,带动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总额也不断增长。浙江省作为产业发展潜力大省,在对外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浙江省已经与超200个国家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推动浙江文化对外传播,带动周边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文化产品逐渐走出国门,以浙江省为例来分析我国文化产品发展策略也应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留华.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6):11-16.

[2]石传玉,王亚菲,王可.我国浙江省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3(11):256-432.

[3]王喜平.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1(08):21-45.

第3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一、促进影视文化产品出口的意义

首先,影视文化产品出口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影视剧的编剧、摄制等的制作成本极高,如2001年11月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片第一集,投资达1.3亿美元,但影视剧具有易复制性的特点,拷贝的成本极低,向更多的国外市场销售播映,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据统计,1980年,好莱坞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仅占当年票房总收入的30%,到2004年,海外票房收入超过70%,此后海外票房比例有增无减。目前好莱坞电影确实是唯一进入世界所有市场的电影,占据了全球九成以上市场份额。2009年,美国电影票房收入299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内票房收入106亿美元,国外票房193亿美元,国内受众14.2亿人次,国外受众57亿人次。而且,影院的票房收入只占好莱坞电影总收入的20%, 而约有80%收入是由非银幕营销所得,如电影的DVD、VCD、图书、画册、相关玩具、文具、生活用品、影院阵地衍生品等。美国电影在其全球化市场中,以一种跨语境的方式获得世界电影的财富。

其次,影视文化产品出口可以带动旅游发展及实物商品的出口。电影可以带动影片外景地的旅游,影片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可以带来实物商品的出口。如2001年获多项奥斯卡奖的影片《藏龙卧虎》就在浙江省安吉县的“中国大竹海”景区拍摄,影片播映后安吉竹乡景区名声远扬,2001年头3个月慕名来到这里的中外游客比2000年同期增长42%,旅游收入增长60%,沉寂了千年的竹海终于迎来了络绎不绝的人群。

第三,影视文化产品出口可以扩大我国的文化影响力,维持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如美国将文化看作与军事、经济同等重要的“ 软权力”, 对内采取放松管制的方式,促进国内文化产业竞争和多元化发展;对外极力向世界各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为扩展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服务。中国的文化产品应当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 来提升中国的国家文化形像, 增强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因此,出口富含中国传统元素的国产影视剧能扩展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面临严重“文化折扣”

其一,中外文化的巨大差距导致“文化折扣”。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受众在接受不熟悉的文化产品时,其兴趣、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大打折扣,这就产生了“文化折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与审美预期、语言等,是产生文化折扣的原因,任何受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总是以自己成长于其中的文化背景为前提和出发点。不熟悉某种文化背景, 便很难理解文化产品的内容。由于中西方文化差距巨大,欧美消费者对中国的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等缺乏了解, 难以认同, 就会降低中国文化产品对西方受众的吸引力,从而成为了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严重障碍。汉语的适用范围多限于亚洲国家, 普及的国家与地区较少, 对文化产品贸易产生阻碍。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出口到美国时,仅“少林”一词如何翻译妥帖,就大费周章。

其二,中国落后的文化贸易观念加重了“文化折扣”。中国政府一直以来把文化产品的生产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业,把电影电视作为舆论引导、教育大众的传播工具,忽视了影视文化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落后的文化贸易观念导致国产影视作品过份注重意识形态教化作用,限制了题材选择,而且说教性过浓,趣味性不足,忽略了消费者的需求,易引起外国观众价值观上的冲突,令国际观众无法接受。如《闪闪红星》的红色题材不被接受,《小兵张嘎》被外国人批评其宣扬儿童参战,儿童动画《哪咤闹海》剥龙皮、抽龙筋被国外观众批评太残忍,不适合儿童观看。反观美国的文化产品,其商业性更强,其影视产品对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盈利是其首要目的。要促进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和国际市场营销,就应当把影视产品当作能够产生利润的商品来研究、生产。

其三,国际文化标准的限制加剧了我国文化产品的文化折扣。由于受到国际文化标准的限制,中国文化产品在西方屡屡遭遇文化折扣。如当今的国际影视文化市场上,好莱坞的影视产品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据着垄断地位,其影视产品的标准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产品标准。目前,中国文化市场的微观主体创新意识不足,就电影来说,国产电影从技术、制作、画面等方面讲都不错, 但最弱的是编剧,不能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影视剧题材扎堆,历史题材、武侠题材一拍再拍,编剧讲故事的能力不足,多是平铺直叙,故事情节架构创新不足。如动漫,制作动画的仪器设备跟国际上相比我们并不落后,这些设备有钱就可以买到,技术要求我们也都能达到,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动画制作艺术创意太弱。中国影视文化产品创意不足,不能创造性的对中国故事进行恰当的国际化演绎,与观众们观看好莱坞影视大片所培养起来的高的审美期待、欣赏水准有差距,这种全球化标准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门槛。

其四,国产影视剧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样式令国外观众不理解,导致文化折扣。首先,国产影视剧故事背景交代、故事情节展开缺少悬念,如最近正在热播的《财神有道》,一看开头就知财神之争的结局。其次,国产影视剧台词过多,如《还珠格格》以煽情的台词来调动观众的情感,正在热播的新《隋唐英雄传》里程咬金动不动就耍嘴皮子说一大段台词,《怪侠》以大段对白来解释故事背景及情节发展。汉语是高语境的语言,过多的台词增加了观众理解的难度。如《金装四大才子》里的诗词对联,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的观众很难理解台词内容。电影里的流行词汇也会增加观众理解的难度,如动画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里蓝猫说自己真是“很傻很天真”,不知道影星阿娇的“艳照门”事件原委的儿童观众和外国观众听到时恐怕很难会会意一笑。反观美国影视剧,故事情节安排紧凑,悬念迭出,台词少,而且语义更清楚明确,不易误解。如被中国人称为美版《第八号当铺》的美剧《鬼楼契约》,相比《第八号当铺》在故事背景交代、情节展开方面更有悬念,以画面的巧妙转换来解释故事背景及情节发展,令观众更有观影之瘾。

三、国产影视文化产品出口应对文化折扣的策略建议

第一,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的理解和兴趣。“文化折扣”源于各国受众对中国文化兴趣和理解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利用外交手段,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在国际上大力宣传推销中国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兴趣,为本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做铺垫。例如日本,经产省与文部省联手促成建立了民间的“内容产品海外流通促进机构”,并拨专款支持该机构在海外市场开展文化贸易与维权活动。由日本官方机构主持的海外文化交流项目,每年的经费预算为10亿日元。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日臻成熟,政府的外交也应当承担在国外市场推销本国文化产品的任务。近年来,我国已经成功在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举办了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许多外国观众近距离了解了中国文化,并且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

第二,要选择普适性文化素材,传播普世价值,避免有争议的主题。中国电影要想实现电影出口扩大,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必须减少“文化折扣”。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接近。因此,应抓住中外文化中人性共通的元素,如善良、勇敢、坚强等,选择那些在全球市场上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的普适性文化素材,如爱情、亲情、友情等,创作出符合世界市场主流需求的影视作品,使其更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如果我们能使中外文化成功的融合,既突出中国的民族特征又突出全球的普遍价值,兼纳国际化的诸多元素, 生产出既具有本土化内容又与国际接轨的文化产品, 必然能大大降低文化产品出口过程中的“文化折扣”, 尽快打开国外市场。

同时,影视作品的内容应尽量避免有争议的主题,防止引起与某些国家受众价值观上的冲突。如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然而即使在现代中国网友们看来,《二十四孝图》中的“埋儿奉母”的杀儿之举,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因此,出口影视作品的素材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

第三,要对民族文化进行恰当的国际化处理,减少认知背景障碍。影视作品应该加强创意,创造性地对民族文化进行适当的国际化处理,减少认知背景障碍,降低文化折扣。电影、电视剧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因为其受众人数众多、成分复杂,为吸引最大量的受众,内容上应该是通俗的、平易的,形式上是简单的、意义明确的,避免可能被误解的复杂材料,尽可能满足尽可能多的观众的欣赏口味。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各种方言、习俗众多。目前影视剧创作中过多体现内容复杂、多元的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内容,没有相应的背景认知的观众接受起来就很困难,如男方人因听不懂东北方言而对东北题材电视剧《刘老根》、《乡村爱情》等毫无兴趣。90后们无法同他们的父辈一样缅怀《血色浪漫》那曾经残酷而又激越的青春。有着不同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的中国电视剧在国内都做不到受众群的全部覆盖,又如何能够轻易获得国外受众的认可?所以,中国电影人应该改进讲故事的手法,尽量少设置认知背景上的障碍,减少影视作品因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不同而产生的文化折扣。

第四,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和影视文化创意,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中国电影要想实现“走出去”, 最为关键的还是提升影片的质量。中国电影应该注重电影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创作前期的国际市场调研工作,题材的选取和电影创作应根据观众的喜好有的放矢,加强文化创意、创新,避免不顾观众文化消费需求一味表现个人审美情趣;也不应单纯追求经济利润而不顾文化品格,应该拍摄出集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三位一体”,符合全球观众审美期待和欣赏水准的影视大片。在电影上映前,还应对组织试映,观众的想法进行调研,听取观众的意见,根据观众的反应而改变剧情,以使影片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跨越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全球化标准的门槛。另外,可通过吸收世界各国的导演、演员和其他艺术创作人员,利用他们在本国的地位、影响、名声来获得当地的文化认同,拉动电影在该地区的票房,增加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亲同性。

第4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本文作者:张威顾学明工作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和古巴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也有着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美好愿望。但从目前情况看,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影响着中古经贸合作的发展水平。(一)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古巴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取决于两个国家:即美国和委内瑞拉。半个多世纪以来,古巴受到美国的全面经济封锁,与古巴的经贸往来可能遭致美国的制裁和打击,这早已成为古巴与其他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巨大障碍。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采取了一些措施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例如,2011年奥巴马宣布允许美国人出于学术、教育、文化和宗教目的前往古巴旅行,允许美国公民在限定数量内向古巴公民汇款,并允许美国国际机场在限定的条件下运营飞往古巴的包租航班。但是,这些措施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古巴政策导向的根本转变,既有的风险依然存在。从委内瑞拉的情况看,古巴与委内瑞拉的关系密切,委内瑞拉对古巴的石油出口对古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重大,一旦两国的密切关系发生变化,必将对古巴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也将对中国企业与古巴的经贸合作产生不利影响。(二)内部政策因素古巴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运行由国家经济计划统一调配,市场对国内和国际开放程度都有待提高。尽管古共六大纲领致力于推动经济“更新”,确定了未来古巴经济发展模式和总体方向,实施了一系列增强经济活力的政策,包括放宽对个体工商户的限制,开放178项经济活动,允许自主经营,放宽外商投资条件等。但大部分市场经营活动仍由国家计划统一实行,对外资审批十分谨慎,政策执行层面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投资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古巴对外汇实行管制,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美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流通,如美元商店、旅游饭店等,也可购买紧俏物资,如燃料、建材等。同时,古巴发行一种可自由兑换的比索。2003年,古巴中央银行颁布第65/2003号行令,决定加强对外汇的管制。古巴企业和单位间以美元和其他外汇结算改为用可兑换的比索结算,原在银行开立美元或其他外汇账户一律改为可兑换比索账户。古巴企业在对外交易中收到的美元由古巴商业银行自动转为可兑换比索,其美元由商业银行交中央银行。企业进口或涉外合同中所需的外汇,须经批准方可从银行购买,这大大降低了对外贸易支付能力。而这些因素也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企业与古巴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三)发展基础因素近年来,古巴经济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09-2011年,古巴经济增速分别为1.4%、2.1%和2.7%,但与同期2.2%、3.9%和3.3%的世界经济增速相比,古巴仍处于落后水平。目前,古巴传统产业日渐萎缩,农业增长缓慢,制糖和雪茄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日渐衰落,2011年,古巴糖产量降至120万吨,比1990年的800万吨下降了85%。古巴经济发展过程中,短缺经济的特征依然十分显著,居民的生活需求与有限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矛盾。总体上看,古巴经济发展基础仍比较脆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古经贸合作的增长潜力。

从中古经贸合作的前景看,货物贸易与双向投资的发展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服务贸易领域有望成为中古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从货物贸易的情况看,中古双方都有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经贸合作的愿望与需求,但双边贸易规模快速提升难度较大。这是由于,一方面古巴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仍保持生产生活资料配给制,且外汇紧张,短期内大量进口中国商品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古巴对华出口以资源和农副产品为主,产能相对稳定,即使中国有强烈的进口需求也无法在短期内大幅提高产能,仅能保持一定增长。从双边投资的情况看,古方的政策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双边投资的发展走向和规模。目前,古共六大确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纲领为中古双向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其投资环境能否得到实质改善将成为影响中国投资古巴的重要因素,在古巴关于外汇、外籍劳工等方面的限制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之前,中国对古巴的投资规模恐难有大幅增长。服务贸易有望成为中古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这是由于,医疗服务业是古巴近年来新兴的优势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开始大力推动生物医药科学和技术发展。古巴现已建成15个生物医药科研中心和企业,拥有2400名科研人员,推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抗癌药物、乙肝疫苗和甘蔗提取的保健品等,并成功地实现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此外,古巴拥有285年的医疗培训经验,与90多个国家有合作关系,4万多名古巴医疗人员在全球70多个国家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在糖尿病、癌症治疗等若干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中国消费者对古巴医疗服务水平也给予了高度认同。因此,若双方能够寻找到适当的合作方式,医疗服务贸易可望成为推动中古经贸合作的重要增长点。

(一)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和完善中国—古巴政府间经贸混委会合作机制,加强政府间联系,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和合作领域,分享经验、加强合作。推动高层互访制度化、常态化,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扩大共识,为中古深化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和完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类开发区、企业、商会协会、民间团体、学界和研究机构等机构和组织积极参与的多层次合作机制,推动合作主体和合作方式多元化。(二)加强多领域的政策沟通与协调一方面要加强双边贸易政策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对外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特别是要在双方关心的重点商品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服务贸易领域,加强合作,探索新的方式。同时,研究制定有利于扩大双边及多边贸易规模的政策措施,共同努力消除贸易障碍,充分发挥中古贸易合作的互补性,挖掘双边贸易合作潜力,防止发生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此外,双方应密切配合、协调立场,积极参与多边及区域贸易谈判,确保多边贸易体制有利于中国和古巴增强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双向投资政策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投资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在旅游、矿产、石油、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和包装制造等古巴鼓励投资的优先领域,特别是在石油、镍矿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强政策协调,促进中国对古巴投资发展。研究并推动完善投资促进体系和政策措施,在现行国家法律框架下相互给予优惠待遇,平等对待所有投资者,依照国际公认的规则和做法公正解决可能产生的争议,提供投资保障。(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促进活动通过支持在对方国家设立贸易和投资促进机构,系统搜集和整理各种法律法规变化、各地方贸易与投资环境、国有企业民营化等有关情况,向企业提供贸易与投资机会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在当地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与相关部门的联系。鼓励两国贸易与投资考察团互访,召开各种贸易或投资洽谈会,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鼓励两国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京交会、高交会、哈瓦那展览会等各种展会活动。促进双方金融机构合作,为中古双边贸易与投资合作项目提供外汇、信贷、保险等支持。促进货币及清算合作,逐步推动实行本币贸易结算。推动东道国向对方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四)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古巴地处加勒比海的核心地带,在拉美地区影响较大。古巴的主要贸易伙伴除中国外,主要有委内瑞拉、西班牙和巴西等国家,古巴一半以上的对外贸易集中在美洲地区,并与玻利维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签署了贸易协定,是拉美一体化协会、加勒比国家联盟、加勒比论坛、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市场辐射范围涵盖拉丁美洲各个国家。中古间的经贸合作既要充分考虑两国间业已形成的友好关系,同时,也要客观认识古巴国内市场狭小、外汇短缺等因素。因此,通过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有望成为扩大中古经贸合作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对古巴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汽车、服装等领域,在中国制造业出口正日益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的背景下,抓住古共六大鼓励发展出口加工和进口替代产业的机会,发挥古巴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区域一体化组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合资、独资、国际经济联合体合同等多种方式,在古巴投资生产中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产品,并直接出口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这既有助于培育古巴产业基础,提升出口创汇能力,又有助于扩大中国在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的贸易规模,提升中国品牌和标准的影响力。(五)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当前古巴贸易投资环境仍很不完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仍基本属于“政府主导型”。因此,应积极推动古方减少对企业行为及价格等方面的控制和干预,减少对民间和市场主导的投资活动的限制和干预,努力消除影响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的障碍因素,进一步简化投资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共同努力促进投资行业和区域的多样化。在改善软环境的同时,加强通信、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双方应努力构建投资企业向东道国政府反映经营障碍的有效和快捷渠道。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双边贸易交易成本。加强技术标准、认证、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削减技术贸易壁垒。扩大通关领域的人员交流和信息交流,探讨消除通关障碍的解决方案,推动协调两国的通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海运与空运合作,促进两国货物、人员流动的常态化、规模化和便利化。(六)发挥对外援助的积极作用双方应加强在对外援助领域的沟通与交流,使古方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充分利用中国外援来提升古巴的自主发展能力,改变以一般物资援助为主的发展现状,积极拓宽古巴利用中国对外援助的领域和方式,充分利用中国的优惠贷款资金,通过对外援助进一步带动中古经贸合作的深化发展。同时,结合古方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古巴的援外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政府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人员交流项目,为中古两国深化贸易与投资合作、为古巴经济模式更新提供人才保障。

第5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如何发挥锤子功效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各项合作要秉承既有传统,顺应全球化时代大潮,凸显中华特色,努力求新与变革,开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局面。从地理区位看,新疆等省份可发挥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文化科教中心。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基地。发挥云南区位优势,使之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文影响辐射中心。

“一带一路”沿线和关联国家可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文化传媒也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地方政府的作用是大力推动同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教育交流和互访,共同举办多层次、多领域文化和教育交流活动,发展地区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和教育机构合作,逐步形成文化教育资源互通共享的良好局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推动事有成。教育、人文和学术领域的跨国、跨地区合作,可有效促进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和关联国家开展公共外交。开展教育、人文和学术领域的跨国、跨地区合作,是人类能够解开未来共同面对的资源、环境、生态等全球性困局的一把重要的钥匙。这是历史机遇。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搭建网络教育等软环境平台。相关省份的优秀教育资源将“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教育资源交流,推动开展外语教学、双语教学和多语种教学,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根据沿线国家实际情况,孔子学院等机制也将不断完善,成为人文交流领域的助推器。各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和联合培训项目,以及沿线国家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都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储备实用型人才。各层级校际交流合作与联合研究项目将积极开展,共建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会建立官方沟通机制与平台,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引导人文交流。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例如就沿线国家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以及媒体和青年等领域的合作进行商讨,签署谅解备忘录等协议、文件。通过扩大双方人员经常性往来,循序渐进,为双方各层次、各领域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同时,非官方沟通机制与平台也将发挥作用,例如“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高峰论坛,设立专门的丝绸之路人文交流中心,统筹研究和解决多边人文交流合作遇到的问题,等等。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推进教育外交、论坛外交,吸引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学科领域的大学校长、专家学者来华参会,促进大学合作,深化人文交流。

留学――最重的发力点

如果说人文和教育是锤子,那么留学绝对是锤子上最重的发力点。“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人才涵盖经济建设、社会文化、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大体可分为4个方面:一是工程建设和经济贸易,包括交通、信息、能源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资源、货币金融互联互通;二是区域治理和秩序,包括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海上合作领域、政策的互联互通;三是人文交流与合作,包括区域性语言文化、科技人文、卫生和旅游等人文领域的互联互通;四是政治外交,包括国际政治、公共外交、国际传播、人类学等。应该说,“一带一路”建设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资本、货币、贸易、文化、政策、民族、宗教,都可以通过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实现人才培养、储备和支撑。

首先,大量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批各领域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评估报告显示,2010-2020年,亚洲各国累计需要投入7.97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涉及989个交通运输和88个能源跨境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完成,需要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铁路、管道、电力、公路、港口与通信等产业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保障、经济管理人才。因此,赴上述专业学科领域先进优势国家是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选项。

其次,随着众多的企业落地“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急需大量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人文地理的人才,特别是东南亚、南亚、中亚乃至西亚国家政治、经济及风土民情的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和关联国家有近百个,其语言大都属于非通用语种,这方面人才却异常缺乏。最有效的培养途径就是通过大量公派留学生和引导自费留学生到目标国家学习。

第6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关键词:ECFA;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非常发展;创新;特色优势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103-02

1 面临的机遇:从ECFA看海西发展良好大趋势

自2004年1月“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新区域概念的提出,海西的发展情况,及福建与台湾的发展就倍受关注。而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提出更是海西建设的又一新的起点。双方统一对ECFA的认识,在相互体谅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逐步推进,两岸正努力达成并签署这项协议。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第一、二次协商会议的结束,在内容上取得相当程度的共识。

ECFA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减免关税,二是投资保障,三是保护知识产权。其中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又是重点商谈内容。在此良好的前景下,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面临着重大机遇。

一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带来的机遇。EFCA将针对未来所需要继续推动的货品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与投资协议等,订出协商的范围及推动的时间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将会有加大大陆与台湾的贸易,而作为海西主体的福建,是贸易自由化的前沿区。福建面临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机制,及通过竞争改进管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专业水平的机遇。同时投资的自由化产生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及引进台湾的长期投资和技术设备的机遇。二是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经济合作是ECFA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政府规划的合作范围,包括产业合作、关务合作与通关便捷化、货品验证及食品安全等领域。让台商更愿意聚焦海西市场,给福建带来与台湾合作发展品牌,经济转型新机遇。

2 面临的挑战: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看福建发展阻碍

为适应国际竞争力发展经济和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需要,国家已连续对四年对全国各省进行评分。2009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结果是根据已选定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2008年至2009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和合成。根据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几个主要指标体系即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等指标评测的结果,作为海西主体的福建在东部沿海省份中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由图一可见福建在此次排名中虽居上游区,位于第九位,但在东部沿海省份中处于倒数,且相比去年的第八位下降了一位。福建的发展环境竞争力是相对较高的,这恰说明了,作为海西经济区主体的福建,虽然有台湾具有地缘,物缘,亲缘等诸多相似性,但并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而福建省在产业经济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等方面较为薄弱。我们可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年度数据统计表(图二)看出,福建省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专利授权量,福建都是最低的,福建的专利授权量仅为广东的八分之一,浙江的五分之一,江苏的三分之一。创新能力不足这个阻碍导致了知识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不够,经济活力不足,从而使福建多年来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其它东部沿海各省,出现了经济凹地的现象。

这样的机遇与严峻的形势要求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福建若要扮演好先行者的角色,必须采取“非常”发展策略,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加速海西经济区的特色化发展。

3 准确把握海西的战略定位,确认非常规发展问题

因为海西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福建首先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3.1%,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唯一的2007年和2008年两个年度在水、大气和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均为优的省份;第二是著名的侨乡,在海外的闽籍华人华侨达到1100万人,遍布全世界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的港澳同胞也有100多万人;第三闽台关系密切。众所周知,台湾同胞中,大约有80%祖籍福建,闽台之间有“五缘”: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具有交流交往的独特优势。

据此,《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福建的战略定位:一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二是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三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这是从国家视角下对海西经济区社会功能,地位,作用的新要求。

而海西经济区目前确实存在着经济凹地的现象,经济活力不足与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周边各省等问题。从现实的经济凹地到战略定位的要求,不仅要求弥补巨大的差距,而且要远远超过两大三角区的发展速度。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规发展问题。

4 特殊对策:适合海西的“非常”发展战略措施

ECFA的签署过程是加快海峡两岸经济区合作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此时,海西经济区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明确自身的发展阻碍,寻找对策,,以克服发展阻碍为重点,牢牢抓住“发展”与“合作”两大主题,制定和实施正确的非常规发展战略措施。

(1)有强烈机遇意识,提升发展观念:以国家宏观角度发展经济。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把自身的发展提升到国家的角度。从海西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突出战略地位,在促进祖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来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部委从规划上、项目上和政策上对福建省提供的实质性的支持举措。以合理的规划布局,凸显出“海西”重要的战略地位;以项目带动,助推“海西”强势发展;用政策支持,保证“海西”的发展后劲。

(2)立足解决发展阻碍:确立创新的主导地位。

①创新体制机制:设立几个海西经济实验特区,先行实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行作用。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从根本上讲要靠改革,就是建立适合于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确立创新发展战略的主导地位。从海西经济区的层次分析,这一举措是十分必要的。积极开展两岸区域合作试点。推进在促进两岸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并努力建立两岸关税处理机制,为两岸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合作机制积累经验。促进闽台双向投资,推动建立闽台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加快审批和核准节奏。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台贸易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小额贸易发展的政策,扩大对台贸易。在充分发挥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推动平潭等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在对台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推进福州综合实验区建设,使之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综合实验区。特别的,要积极推进平潭岛的开放开发,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把平潭岛建设成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目前福建省对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重点规划在于建设国际旅游发展区、两岸商贸合作区、大型物流港区、城市建设发展区、文化产业区、高新技术合作园区等六个功能区。这个创新将有利于我省对台合作空间的扩大的步伐的实质性地迈出。

②加强软环境建设:以港澳为榜样,带动经济活力。

福建省作为海西经济区的主体出现经济凹地的现象与经济活力不足的根源在于创新的不足。而当今创新发展的趋势,出现了对于创新要素的激烈争夺性,其中关键在于对创新人才的激烈争夺。构建海西经济区创新要素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创新发展的战略意图都必须靠海西经济区活力的提升。软环境是决定经济活力的重点。现在虽然国家现在对于海西的建设做出许多规划,比如“一带,四轴,双极,多核”的海西城市空间结构,推动“两源”“六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海陆空综合配套,便利的交通网络,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硬环境的规划,但对于软环境却没有明确路径。人才,知本,信息,资本,物资是核心。海峡西岸经济区,可仔细研究参照香港进行观念的,制度的,文化的,管理方式等的创新或再造。遵循国际化趋势与国际规范性要求为依据,以海峡西岸区域经济模式特色化发展的趋势为条件进行创新要素整合,突破框框,创新出与海西经济区的相适应的制度,使其管理方式现代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理念科学化。

(3)发挥特色优势,加强经济合作。

①发挥对台的独特文化优势,扩建台商文化产业投资区,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

从一定意义上看,台湾文化的根在福建,闽南语是台湾的主要方言,台湾的主要地方剧种歌仔戏与福建的芗剧属于同一渊源。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文化对台湾影响久远,台湾老百姓70%,约1400万人信奉妈祖.这是先试先行的福建最具独特的优势,福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起自身文化上的对台优势,加强闽台文化产业合作,积极吸引台湾专业人才来闽创业就业。要吸引台商,就要先发展好自身的文化产业.首先,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强区域间文化产业的整合和扩张,建立合理有序的文化产业地域分工和布局体系。其次,统筹规划各门类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品牌和产业基地。如推进建立客家文化保护实验区。而且,要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鼓励各地根据当地优势和文化特点,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此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是两岸的最具共鸣的文化。福建省可以以此为主题,以重大台资文化项目为龙头,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网络、会展等新兴产业的对接。加强文化交流,鼓励台湾律师、影视、出版及文化产业业者来闽拓展业务。积极推动闽台院校学生互招、学历学分互认、师资互聘,鼓励台湾学生来闽就读,以此来扩展福建省文化的文化传播,以台湾学生为窗口,扩大福建省对台的文化优势。

②发挥侨乡优势,打好“侨牌”。

福建是中国重点侨乡,侨胞旅居海外历史悠久,人数众多,遍布世界五大洲。据统计,福建籍的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人数超过1100万,其中闽籍港澳同胞100多万,台湾同胞中祖籍为福建的约占80%,不仅是中国第二大侨乡,更是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充分发挥福建海外华侨华人众多、爱国爱乡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平台作用,引导更多的华侨华人支持和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资金优势。海外侨胞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不少人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相当一部分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拥有数量可观的资金,福建要做政策规划,大力吸引海外侨胞来闽投资创业,实现资金有效回流与利用。其次是积极引进侨智,利用各种优惠的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有待、提高待遇,调动海外侨胞的爱乡热情,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再次更好发挥在台侨胞的对台优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台湾的重要力量,是福建省与台湾进行民间友好往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要积极以地缘、商缘、血缘为纽带与台湾进行侨胞进行交流,扩大了侨联在台湾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9.

[2]李建平,林卿等.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新机遇、新思维、新视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肖金成.加快构建海西经济区的基本思路和若干建议[J].中国发展研究,2009,(6).

第7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大会由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共同主办,得到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非洲工商会联盟的支持。以“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大会吸引了来自金融与投资、能矿与化工、轻工与纺织、工程承包与建筑、通讯与电子、医疗卫生、食品与农业、机械制造、贸易、旅游等行业的中非企业家约1000人参会。

中非双方20余家合作单位在闭幕式上共签署8个投资和经济合作项目文件,总金额价值近3.41亿美元。项目涵盖机构合作、金融、咨询规划设计、航空、医药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合作国家包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加纳、贝宁、科特迪瓦、津巴布韦等。

中国连续三年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663亿美元。其中非洲对中国出口大幅增长,三年翻了一番,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中国市场上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等工业制成品,农产品越来越多。

然而,世界经济放缓对各国的对外贸易形成冲击,中非经贸同样难以幸免。大会同样在寻求中非之间经贸增长的长期动力。

寻求持续增长

7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时说,中方将扩大非洲产品进口,进一步对非洲国家开放市场。

他表示,要加强政府间的磋商协作。这对于中非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愿与非洲国家政府一道,结合各自国情和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合作规划,促进彼此产业对接和融合。双方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沟通对话机制,为深化合作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再者,要促进中非贸易平衡发展。中方决定实施“对非贸易专项计划”,适时派出赴非投资贸易促进团,扩大非洲产品进口。支持举办更多非洲商品展,为非洲企业推介优势商品提供便利。中国将进一步对非洲国家开放市场,提高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享受零关税待遇的出口商品税目的比重。

另外,中非要进一步加强投资合作。中方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方针,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更加注重保护非洲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更加注重管理审核,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将继续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赴非投资,引导投资向制造业领域倾斜,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多种方式参与非洲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多采用合资、合作方式,加大转让技术力度,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中方将于年内全面落实向非洲提供优惠性质贷款的承诺,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优惠性质贷款和商业贷款。

最后,中非要共同应对粮食危机。要继续把农业和粮食安全作为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中方愿根据非方需求,通过扩大贸易、投资、援助、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和加工能力。中方将增加援非农业示范中心,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组,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现阶段,中非应加强合作,拓展新型的贸易合作关系,继续开发合作的新潜力。”西非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副主席麦金托什说。目前中非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快速拓展,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安全、人文旅游等各方面。

企业家成为合作重要力量

“非洲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先选择地区,而中非企业家群体是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的重要力量,具有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特征,这使得中非经贸合作的方式更趋灵活,为经贸合作注入了持久的动力。”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表示。

因此,作为中非企业家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会受到了中非工商界的高度关注,大会规格高、规模大,中非企业界参与广泛,成果明显。其中来自非洲大陆的近四十个国家的约350名代表远道而来,更是体现了非洲国家工商界对于发展中非经贸合作的热情和期待。

7月19日,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闭幕式的致辞中表示,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是中国与非洲共同面临的任务。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万季飞指出,目前,中非合作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又面临纷繁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中非企业家大会是中非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将致力于促进中非企业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使中非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中非传统友谊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届大会加强了中非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会议期间,中非双方企业家按照金融与投资、能矿与化工、轻工与纺织、机械制造、工程承包与建筑、通讯与电子等十个行业分类,进行400多场次的面对面对口洽谈。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贸促会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有色集团、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中国重汽集团、中非发展基金、中非联合会工商会等共同了《中非企业家大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宣言》。

宣言呼吁中国企业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巩固中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双方共同发展的长远利益。倡导中国企业帮助非洲国家实现产业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引入先进技术,提升非洲商品附加值,促进非洲出口多元化,改善中非贸易结构,并呼吁各方努力推动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营造开放包容的贸易与投资环境。

第8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活动 跨文化交际

一、前言

随着跨国贸易的增多,国内市场对精通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虽然有各种商务英语培训机构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入大量熟练掌握商务英语知识的人才,但是这些毕业生往往在实际商务活动中无法顺利完成交流任务。究其背后原因发现这些学生虽然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流,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但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意识却非常淡薄,这一方面的能力欠缺最终妨碍了他们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商务英语活动中的文化差异

1.时间观念差异。各国商务活动从业者的时间观念迥异,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非常珍惜宝贵的时间,因此与他们进行商务英语谈判的时候必需要准时到会。此外他们非常注重办事效率,往往会迅速完成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并果断地做出谈判决策。而中国人则时间观念相对而言没那么强,觉得因为各种原因迟到一点时间并无所谓,而且做事情相对仔细谨慎,考虑过程较长,因此谈判效率也不是那么高。日本人虽然非常具有原则性,商务活动讲究准时,准备充分,做事井井有条,但是谈判进程极其缓慢,在与外商谈判时恪守一些繁文缛节,谈判需要花费的时间往往是西方商务谈判者的三四倍,最终使得谈判另一方失去耐心为了尽快结束谈判而做出让步。阿拉伯人的时间观念则与美国人相去甚远,迟到30到40分钟在他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此了解各国商务人员时间观念并关注时间效率是成功进行商务英语谈判的第一步。

2.商务活动价值观差异。中国人的商场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圈,商人间非常注重老朋友的面子问题,很多问题如果是老朋友则期望对方能够予以通融,这一点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中国商务人员非常热情好客及礼让,总是邀请对方先谈条件,一旦商务协商出现僵局,便会邀请对方就餐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让谈判朝着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方向发展。而美国人则很不习惯中国人注重人情这一特点,不管是中美合资生意还是中美贸易往来中,美国人都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第一位的,而不是彼此间的私人交情。美国人重合同、重法律,商业合同和朋友两者不能混淆,再好的朋友在经济利益上也是绝对分明,做到双方都要同等获利。可见国际商务英语活动中,谈判各方也应充分理解及尊重对方对于生意问题的不同价值观念。

3.谈判风格上的差异。美国人自信而直率,谈判时不管是表明自己一方观点还是谈判决策表态时,都非常直接表达。如果谈判另一方的某些条件他们觉得无法接受便会直言相告,让对方清楚明了自己这方的想法。而中国人或日本人在这方面的风格却截然相反,他们往往表达迂回曲折,希望对方能够琢磨其话语间的隐含意思。中国人或日本人比较注重自身的耐性和涵养,避免激烈的言辞争论,而美国人则崇尚直率的性格。此外商务谈判中不同国家商务人员的体势语也各有其特殊含义。日方人员在谈判桌上可能总是点头说“嗨”,但这并不表明他同意你的意见,只是表示谈判可以继续下去的一个语气词,所以谈判者千万不要误解日本人的这种礼貌行为。同时,日本人在思考某个问题而陷入沉默时,也常常会使对方很迷惑,以为是自己弄错了什么而赶紧做出让步,结果吃了大亏。因此多考虑谈判对方的谈判风格及正确理解其谈判时所使用的体势语言有利于商务人员在谈判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商务英语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原则

1.文化观念及文化习惯上。各国商务人员都具有他们本国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习惯,如果不妥善处理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则会引起彼此间的摩擦与冲突,更甚者会因此而失去大好商机。所以在国际商务谈判与交易活动中,既要遵循国际通用的法则,也要符合地方文化差异。在不损害本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要理解和宽容合作对方的文化习惯差异,要。谈判双方并不是盲从对方,而是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观念和习惯,使它们共同融合。

2.商务英语谈判应遵循公正公平原则。成功的商务英语谈判应该是建立在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原则之上。重视人情固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亮点,但是运用在文化观念各异的商务谈判中则应使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会引起双方间的矛盾。商务英语活动双方进行国际贸易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得一定的商业利益,因此要让双方都获得合适的收益,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各取所需才能使双方合作愉快而持久。

四、增强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从业人员扎实的商务英语知识以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而现在很多商务英语的培训往往过于市场化,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因而毕业出来的学生在具体的商务实践活动中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进行沟通交流,结果容易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摩擦与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五、结语

在全球化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当今,国际商务英语活动对各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成功的商务英语谈判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和利润。而商务英语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要基于从业人员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应遵循一定的文化交际原则,最终确保国际贸易获得成功,使双方企业都受益。

参考文献:

[1]张子龙,汪芬.外贸企业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策略[J] .中国商贸,2011(23):227-228

第9篇:贸易与文化交流范文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要求

文化产业管理培养目标,以扎实的文化传播理论知识为培养基础,以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灵活的市场营销思维为培养核心,突出策划和创意综合能力的培养,为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广告行业培养具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较高层次的综合管理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文化学、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交流史,产业经济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文化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公共事业管理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概论、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艺术基础、美学概论、世界文化简史、民俗学、宗教文化概论、广告学、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文化地理学、出版管理学、文博基础、影视产业概论、文化旅游概论、动漫与数字产业概论、管理文秘等。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文管专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能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艺术演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事业等)的综合管理层中,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也能到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管理及文化投资咨询等工作。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四年规划

初入大学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一就进行职业规划,从一开始就不走弯路。

大学一年级

重点:明确大学四年的专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

1、真正明白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

2、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方向;

3、建立学习新模式:大学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自助式学习”。

学什么,怎样学,完全由大学生自己决定,你可以完全按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去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跨学科,跨专业的去学。大学学习新模式的特点:是紧紧围绕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有目的的、主动地、有选择地学习和积累知识、能力;

4、制定大学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步骤。

大学二年级

重点:修炼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根据大一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从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入手,开始主动的积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技能。

1、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通过人际交往和沟通,从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有效沟通的规则和技巧。通过人际交往和沟通,培养自己的情商,建立自己的人脉网;

2、职业人应修炼的基本职业技能: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

通过ABC分析法、帕累托原理、工作效率曲线的学习和修炼,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

大学三年级

重点:清晰的职业定位、全面深入的职业体验,更多地了解希望从事的职业和职位,进一步补充和优化专业知识和积累职业所需的核心技能。

1、清晰的职业定位,使学习更加有目标、有动力。

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大学后两年的学习就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也更便于根据职业定位来进行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2、职业体验,深入了解职业的途径和方式。

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后,应该围绕选择的职业,制定职业体验计划,对今后欲从事的职业和职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通过短期的职业体验,对这个行业和相关的职位进一步分析和了解,熟悉这一职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根据职业体验的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原来的职业规划目标,职业体验后,根据该职业的具体要求,有目的地,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职业技能专项的培养和训练。

大学四年级

重点:科学规划实习、强化和提升职业核心竞争能力、择业面试早准备。

1、科学规划实习。

通过有规划、有目的的实习,大学生逐渐要完成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学会与企业发展同步,学会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实现由社会人到企业人的过渡;

2、优化、完善、提升职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工作经验、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等内容;

3、择业面试早准备,我的职业我做主。

认真做好求职的准备,有目的、有规划的设计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书,同时注重面试技巧和面试礼仪。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

很多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跨越障碍,不是取决于我们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既能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能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艺术演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事业等)的综合管理层中,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也能到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管理及文化投资咨询等工作。

1、考公务员

招考职位概述:党委宣传部 、文化部(局)、 广电局 、 教育部(局)。

2、考选调生职位概述

西部及基层老少边地区的文教宣传等工作者。

3、应聘文化企业文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