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微创手术的益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创手术的益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微创手术的益处

第1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关键词: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

相关医学文献报道,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急腹症,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在临床中以积累一定经验及抢救技术,临床效果满意【1】。本研究对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我院从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50例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也均经临床查体,经过超声影像学检查确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中年龄为22岁~40岁,患者平均年龄在(21.3±3.8)岁;然后,可以依据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21.3±3.8),患者病程在1-3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21.3±3.8)岁,患者临床病程也为1-3个月,其两组资料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保持呼吸道畅通、输血等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时,取下腹正中纵形切口,找到异位妊娠病灶切除止血,吸净腹腔积血,并按照常规的要求缝合患者切口,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血等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时,应用腹腔镜诊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脐缘中长约1cm的纵切口,气腹针穿刺充气,充入CO2气体,使压力维持在12~13mm Hg,气腹形成后,插入腹腔镜,于下腹麦氏点及其左侧相应部位分别置入5mm,5mm的Trocar。可更清晰观察腹腔内出血、粘连等情况,找到异位妊娠病灶,双极电凝并切除止血,吸净腹腔内积血,分离粘连,恢复盆腔正常解剖位置,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用标本袋经脐部取出胚胎组织,术毕。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治疗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满意:对临床治疗满意;一般:患者对治疗基本上满意;不满意: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

分析临床两组患者疗效,对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针对其术中出血量、排气、术后发热、术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血β-HCG转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剂、住院天数进行分析对比,评定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SP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涉及到的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且以P<0.05表示有差异,意义“显著”;P>0.05,差异无意义。

2结果

2.1术后患者临床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很大改善,满意率达到92.0%;对照组满意率68.0%;两组对比存在差异,且(P<0.05),有统计学方面意义。如下表1所示:

表2两组患者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术后满意度对比

2.2术后治疗效果对比

对于研究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后,临床效果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患者在术中输血量、术后血β-HCG转阴对比无差异,在术中出血量、排气、术后发热、术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是否应用镇痛剂、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数据如下表2中所示:

表2两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效果对比

3讨论

据悉,在临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治疗中,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出血多,并且容易造成术后粘连,术后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而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将会取得满意疗效。

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可以降低临床中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手术出血量,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2】。腹腔镜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不仅住院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较少,同时患者满意度也较高,应用腹腔镜不仅观察到微小病灶,还可以彻底清除患者异位妊娠,在诊断疾病的同时又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

腹腔镜手术治疗失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有临床价值【3】。休克型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疗效显著【4】。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盆腹腔干扰小、创伤小、出血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还可以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中副作用较轻,改善临床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疗效,提高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治愈率。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临床中发挥有效性,手术视野清晰,及时处理病灶,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手术安全性【5】。腹腔镜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对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成功率,大大降低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并发症机率,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明显优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效减轻腹痛,改善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治病疗效。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对于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可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提高患者临床满意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机体损伤,值得在实际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任小川.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05), 392-395

[2]李易美.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108例临床分析 [J].中外医疗, 2011, (30), 25-27

[3]田红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09), 84-85

第2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关键词】 妇产科;微创手术;护理;疗效分析

随着医学的进步, 微创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手术中, 而在妇产科中被应用最多的就是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即在腹部切开一个小口将带有镜头的腹腔镜插入腹腔, 然后利用数字摄影技术把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同步呈现在专用显示器上, 术者就可以在显示器的指导下更加直观的进行手术和疾病的分析[1, 2]。为了探究微创手术有效护理方式, 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院特进行了实验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表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即将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出200例分为两组, 实验组100例, 年龄21~60岁, 平均年龄(41±1.6)岁, 对照组患者100例, 年龄23~61岁, 平均年龄(42±1.2)岁,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 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特殊护理:①心理护理:一般的患者对腹腔镜不了解, 因此会表现出不安、紧张、恐惧等心理, 如果患者的心理变化起伏较大就可能对术后的效果造成影响,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解释, 指出微创手术的优点, 降低患者的焦虑不安。对于严重焦虑的患者可给予药物辅助睡眠, 为手术做好准备。②术中护理:加强对患者舒适程度的护理:气腹机的进气速度的调整, 要先慢后快, 并随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为了降低对患者的压伤程度, 在患者的各个隆突部位应加棉垫, 注意体质虚弱患者的保暖, 必要时可在床上加垫电热毯。③术后护理:术后3 h内持续心电监护, 每15 min监测血压脉搏血氧情况, 同时给予中流量吸氧缓解麻醉后不适, 生命征平稳后, 每4 h测一次体温, 测量血压、脉搏1次/h。④对于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护理:在术后针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术后恢复的过程、早期下床的益处、疼痛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克服手术伤口疼痛等问题给予全程连续的指导。

1. 3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患者术后无不良反应, 在术后7 d内出院;有效:患者术后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迅速好转, 在术后10 d内出院;无效:患者术后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经一段时间的治疗, 在术后半个月后出院。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00%,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镜是一种微创应用, 能降低传统开腹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 并且通过腹腔镜的指导, 可以更直观的观察患者腹腔内的情况, 对疾病的判断和治疗更加清楚, 特别是对切除部位的彻底清理[4]。由于腹腔镜的切口小, 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 避免术中出血过多的风险, 同时, 创面的减小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 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可能, 还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因此, 对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也需要一定的变化, 它减少了护理的工作量, 降低了护理难度, 减轻了护士的护理负担[5]。手术室及病房的护士应在术前和术后给予患者积极地生命支持,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在实施护理计划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使其更加放心地接受和配合手术, 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防复发、减少后遗症发生及提高生存质量, 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玲,易红雯,贾鹏飞.腹腔镜宫颈癌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19(29):3595-3597.

[2] 施雪萍,张珂.异位妊娠微创手术人性化护理效果评价.中国现代医生, 2013,51(36):84-85,89.

[3] 邹家群,韩磊,蒋小娟.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7):44-45.

[4] 林秀红,田洪,汪星星.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研究.中国医药科学, 2013,3(14):127-129.

第3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除静脉曲张外,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病人通常还会有下肢酸胀、沉重感。半夜小腿“抽筋”等不适。随着病情进展(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十几年),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皮肤色素沉着、湿疹、瘙痒,甚至溃疡(俗称“老烂脚”)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手术时机出现严重并发症时

一般地说,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即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考虑保守治疗。具体措施包括:①坐位或夜间睡觉时抬高患肢,避免久坐久站,适当散步,避免剧烈运动。②强烈建议使用医用弹力袜,晨起穿上,睡觉前脱下,尤其在外出旅游、体育锻炼时,更应坚持穿弹力袜。③下肢酸胀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④若下肢肿胀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利尿剂。

若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老烂脚”、血栓性静脉炎等,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特别提醒:热水泡脚有害无益,按摩不当会“闯祸”

很多病人认为,热水泡脚不仅舒服,还能减轻曲张静脉,并且觉得水越热,效果越好,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的道理。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种种原因(遗传、站立工作等)导致静脉功能不好,血液倒流,静脉血淤积在浅表静脉所致。如果再用热水浸泡,令下肢血管扩张,等于在”火上浇油”,会愈发加重静脉曲张及下肢肿胀。

另外,时下按摩店随处可见。按摩确实可以帮助缓解疲劳,减轻静脉曲张引起的酸胀不适。不过,对于已经突出的曲张静脉而言,按摩并无多大益处,并不能减轻静脉曲张的程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有下肢红肿、疼痛的静脉曲张病人而言,按摩是绝对禁忌的。因为下肢红肿、疼痛往往预示着曲张静脉已经发生了血栓性静脉炎,此时如果再按摩,很有可能把浅静脉内的血栓挤到深静脉,若深静脉内的血栓随血循环到达肺动脉,可能会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手术方法微创剥除曲张静脉

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剥除曲张的静脉,减轻并发症。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多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若并发症较轻、没有皮肤溃疡等问题,可直接行微创手术,术后几乎看不到瘢痕。“老烂脚”手术相对复杂一些,术前往往需要先进行消炎、清创等处理,大多数病人还需要植皮。若溃烂范围较大,可能还需要多次植皮。一般地说,静脉曲张手术以后的复发率很低。只要病人能坚持做好防护工作,如避免久站久坐、经常抬高患肢、坚持使用弹力袜等,一般不会复发。

第4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骨科手术;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该理念主要是减少了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减少了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和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了患者术后住院康复所需要的时间。但FTS到现在毕竟才有20几年的历史,在发展,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 如何正确理解FTS的概念

FTS容易被误认为一门新兴学科,从而被误解为与传统骨科手术相对立。从各项围手术期措施来看,除了微创技术与手术直接相关外,并没有引进新的技术、手术器械,以及手术方式的改变等。事实上,FTS的主要机制是控制整个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并通过微创技术减轻手术所致的创伤应激反应。而过度的应激除可导致疼痛外,还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促进分解代谢、诱使骨质疏松,这一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以及降低免疫功能、加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负担,诱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等,所以应激反应决定了骨科患者的预后。Husted等在关节成形手术中应用了FTS技术,在不增加再入院率(3~5%左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前提下控制了应激反应,加速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为住院时间的长短是FTS的主要绩效指标之一,但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再入院率。

2 相关学科间的协作存在困难

FTS强调多学科的共同协作,这是典型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但在国内外,FTS的构成、运作管理、协作模式及诊治流程的设计和执行的问题仍处于探索阶段。学科间的协作也存在着困难。例如,国内麻醉医师及护士难以接受患者手术前3h进食流食,仍担心由此带来的麻醉误吸风险。Noblett[1]等允许患者在手术前夜进食800ml的流食,术前3h进食400ml流食。这样既可以减轻术后胰岛素的抵抗,又可以有效的缓解由于术前禁食使患者产生的焦虑心理,同时又没有使麻醉时的误吸风险增加。然而,关于FTS的法律、医学伦理方面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更是显得困难重重。

3 快速康复外科在骨科围手术期适应症的问题

FTS在普通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同,在骨科的研究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涉及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等骨科择期手术,无严重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的手术患者中实施,能否应用到急诊、多发骨折和感染等手术中,既是临床的需求,也是今后发展和研究的方向。Glenn和Kajsa[2]对43例怀疑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尽早应用FTS,,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这为瑞典每年大约有18000个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节约了国家公共卫生资源。Husted和Holm[3]为髋、膝关节置换的243例患者应用FTS,随访3个月后,通过对再入院率、22项患者指标和11项患者满意度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95%的患者在5d(平均3.9d)内出院,患者再入院率未提高、满意度未下降,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大多数患者获得很好的康复。随着对FTS理念认识的逐步深入,其适应证将逐步扩大,让更多患者受益。

4 FTS在骨科围手术期应用的统一标准

FTS应用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及时跟进的指南,这就需要不断地整合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最新研究成果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其能否真正取得与传统骨科相似或获取更佳的疗效,仍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综合评价来客观分析。Thomas和Henrik研究[4]表明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尽早应用FTS能使患者康复加快,尽早的进行正常生活与学习。Lene和Poul等研究表明,丹麦的骨科手术都已经应用FTS,并且获得很好的疗效。但是临床医师仍然需要理性看待FTS,既要积极的实践,也不要盲目跟风,还要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不同患者加以区别对待,应用FTS技术前,以使患者得到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权衡利弊,"择其善者而从之",对有些疑难病例,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勉强或机械的照搬FTS,往往事与愿违,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患者受到伤害。所以说,FTS正处于不断地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但患者对这方面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正如现在患者普遍接受关节镜治疗关节疾病一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FTS在骨科围手术期也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由于很多骨科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能正常运动、工作、生活及学习,尤其是运动医学方面为运动员手术使其正常参加比赛。手术成功也只是完成了50%任务,术后康复更是极其重要。患者对术后功能恢复要求高,而且创伤重的患者还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这些特点决定了快速康复外科在骨科的应用前景很大。虽然很多方面得到了改进,但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多学科相结合的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更多的应用,革新现有的治疗模式,实现真正的快速康复外科,为患者谋福。

参考文献:

[1]Noblett SE, Watson DS, Huong H, et al. Preoperative oral carbohydrate loading in colorectal surgery. Colorectal Dis,2006,8,563-569.

[2]Glenn L, Kajsa MH. Fast-track care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hip fracture.Injury, 2011, 42,1257-1261.

第5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采用CT引导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GCS评分、血肿体积的减少量、手术一周内患者死亡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对CT引导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9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7min,手术前后GCS评分增加的平均值为4分,手术一周内患者死亡率为12.2%。结论:CT引导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是目前医疗条件下定位准、易于操作和掌握的新型手术模式,且费用较为低廉,值得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CT;穿刺引流;软通道;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03-02

随着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高血压脑出血是由原发性高血压所导致的脑实质内出血,还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目前高血压脑出血已经成为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全球性神经内外科急性病症。高血压脑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颅内血肿占位以及出血引发脑水肿、脑疝等相关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的清除颅内血肿以解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1]。临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加速了医疗模式的转变,更加科学人性的手术方式取代传统的手术方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本研究通过回归性分析2012年2月到2013年5月入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CT引导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1 患者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采取CT引导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为31~75岁,平均年龄48岁。90例入选的患者病例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HICH诊断标准[1]。既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史,但时间不等。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有20例患者仅有语言功能障碍或者肢体功能障碍,34例患者有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伴有神经恍惚或嗜睡症状,10例患者有浅昏迷伴有肢体功能障碍,18例患者中度昏迷,8例患者深度昏迷。入院时90例患者,最高血压230/110 mmHg,最低者160/90 mmHg。

患者手术前GCS 评分:9例患者13~15分,53例患者9~12分,28例患者3~8分。90例患者均进行头颅 CT 检查:出血灶36 例位于内囊区,28 例于外囊区,21例丘脑,5例颞枕叶;血肿量52例在15~30ml,38例在30~70ml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手术前给予患者20%的甘露醇或硝苯地平等药物脱水降低颅压,进行血压控制,在降压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可骤降血压,过多过快的降低血压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同时注意保持患者颅内酸碱平衡[6]。

术前根据CT检测结果对血肿位置进行定位,确定中央沟、外侧裂等在体表的投影,然后准确的在血肿颞侧和额侧各画一个坐标点作为靶点,使两靶点垂直穿刺可以达到血肿的中心位置 [2]。靶点的位置上放置金属物作为参照物,而后通过CT检查确定靶点是否准确,并准确测定得到靶点距血肿中心的距离。根据测得数据,由血肿颞侧和额侧分别放入一根引流管(引流管一般为内径3~4mm的硅胶管),然后放置引流管于对侧侧脑室,若其对血肿所导致的占位效应不显著可部放置此引流管[2,5]。由颞额侧引流管进行血肿抽吸的操作,操作过程应缓慢进行,不可强吸,而后用抽出血肿量的1/3等渗尿激酶生理盐水对血肿腔反复进行冲洗直至不能抽出血肿后,固定引流管由额侧引流管注入尿激酶生理盐水对术后残留的血肿进行引流再由颞侧引流。放置侧脑引流管的目的是血肿抽出后杜宇占位仍然明显的病例,可通过引流脑脊液以达到降低颅内压力的效果,整个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开脑部主要功能区。

2.2 术后处理:

定时对各个引流管进行查看,保持引流管通畅。检查脑室内引流管,若引流管中液面有波动则表示通畅,若无波动,则可能是被脑室内血块阻塞,也可能是引流管的侧孔或前孔被吸附在侧脑室壁上,此时可以稍微向外拔动引流管使其恢复通畅。若出血病灶处无液体流出可能是由于一部分出血灶内血液被引流导致形成血肿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管头摆动而吸附在血肿腔壁上,此时可以采取转动引流管改变引流管侧孔的位置,或者轻轻向外拔动引流管方法消除附壁现象,也可以将少量液体注入血肿腔中消除附壁现象;引流管不通畅也可能是由于血块阻塞引起的,这种情况可通过多次挤压引流管的方式排出血块将液体引出。应该注意的是整个引流过程应尽量让液体自然流出,不可强行抽吸或者向血腔中注入气体[2,3]。

血肿腔内或脑室引流后进行药物治疗,若此时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引流出液体变清,脑压不再偏高时可以尝试间断关闭引流管。间断关闭引流管24h后若颅内压没有升高,CT检查确认血肿清除达90%以上后可先进行血肿腔内引流管的拔除操作。血肿腔引流管拔除后若通过腰穿检察脑脊液循环通畅即可拔出脑室内的引流管,检测脑脊液循环的方法为腰穿引流出脑脊液后可观察到引流管内液面下降,即可判断为脑脊液循环通畅,脑室的引流管保持时间一般为5~8d[2,7]。

3 结果

9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7min,手术前后GCS评分增加的平均值为4分,手术一周内患者死亡率为12.2%。

3.1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为家属签完手术同意书至血肿抽吸出的时间,本研究中最短的手术时间为14min,最长为4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7 min。

3.2 意识变化:

手术前和手术后6h对患者进行GCS评分,患者手术前GCS 评分:9例患者13~15分,53例患者9~12分,28例患者3~8分。手术后6h的GCS 评分:33例患者13~15分,43例患者9~12分,14例患者3~8分.手术后患者的GCS 评分增加平均值为4分。

3.3 血肿减少率:

血肿减少率为(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 /术前血肿量*100%。本研究中血肿减少率为36%。

3.4 临床疗效:

90患者手术后一周内死亡11例,本研究中手术死亡率为12.2%,其中包括3例GCS 评分在3~8的患者,1例手术后发生中枢性高热昏迷的患者。11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如下:5例患者中枢性衰竭,3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死亡,2例患者肺炎和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患者肾衰竭死亡。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90例患者中77例患者存活,1例死亡,死亡患者在手术前GCS评分在3~8。

4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高血压引发的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已经成为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全球性神经内外科急性病症[6]。高血压脑出血发病迅速,一旦发生脑出血,短时间脑内压会发生骤然升高,脑内周围组织因为脑出血血肿受压而缺氧缺血,造成脑内即时损伤。脑出血对脑内组织造成的损伤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血肿压迫造成脑内神经结构发生原发损伤;另一方面是血肿会对脑组织造成毒性损害引发的脑水肿对脑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脑出血后会引发凝血级联反应,凝血酶原被激活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反应,导致脑水肿。手术的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以 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进而降低颅内压,使受压的神经元恢复,减轻和防止脑出血引发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6]。

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手术治疗方式是开颅清除血肿,但是开颅手术需要进行全麻,手术过程中对正常的脑组织牵扯重,损伤也大,由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在手术之后易发生再出血的症状,死亡率较高[2,4]。减轻手术过程对脑组织造成的创伤,达到微创治疗,神经内外科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新的手术模式,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新发展的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软通道穿刺引流微创治疗技术适用于颅内各个部位的出血,特别是;颅内深部出血。软通道引流穿刺手术较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手术过程操作简便,手术对设备要求较低,适合基层医院的开展;手术操作时间短,,颅脑穿刺引流系统密闭性强, 感染概率大大降低;手术造成创伤小,整个手术过程对机体造成的干扰较少,对于全身情况差或者高龄患者适应性强;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小,特别适用于出血部位较深的患者和不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

本研究中患者在发病6h内即可清除血肿,且无需进行开颅,在CT引导下进行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在脑内放置引流管对血肿进行清除,急诊时可在监护室内病床旁进行操作,救治过程较常规治疗明显简化,且对救治环境要求降低,自手术同意书签订到开始抽吸血肿时间仅27min,是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且清除血肿来那个达36%,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保留和手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益处。

CT引导下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是目前医疗条件下定位准、易于操作和掌握的新型手术模式,且费用较为低廉,值得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毅,陈红伟,徐金山等.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6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62-63.

[2] 李敬三,张希军,吕业大等.CT导引下多靶点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3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0).

[3] 肖航,钟波,韩良波等.立体定向与软通道锥颅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7):87.

[4] 呼其图,刘和龙,张勇等.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6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12):751-753.

[5] 李晓斌,周跃.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浙江医学 ,2013,(22):2007-2008.

第6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关键词: 不孕症 腹腔镜 子宫输卵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08-02

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其中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不孕,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称为继发不孕。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孕症定义中的时间是一年[1]。不孕症在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其病因复杂,其中女性因素占40%~55%。随着直观、准确、微创的腹腔镜技术发展,其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现将我院2009年8月~2010年6月67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诊治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7例,原发不孕33例,继发不孕34例,原发不孕年龄23~35岁,不孕年限1~12年,继发不孕年龄21~38岁,不孕年限1~12年,均已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体格检查无手术禁忌症。

1.2子宫输卵管造影

患者月经干净后3~7天,无急性宫颈炎、阴道炎等造影禁忌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暴露宫颈,消毒后向宫腔内置入双腔管,气囊充气后,缓慢注入泛影葡胺或碘海醇10―20ml,X线连续摄片。

1.3腹腔镜手术

手术安排在月经干净后3~7天,排除全身重要脏器的疾病及急性妇科炎症。先经阴道放置双腔管,腹腔镜下全面探查盆腹腔情况,对盆腔粘连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行输卵管美蓝通液,协助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根据Boer_Meisel等提出的影响输卵管手术预后的5个因素[2]:粘连范围,粘连致密程度,输卵管积水直径,输卵管内膜,输卵管管壁,分为良好(1-5分),中等(6-9分)不良(10-14分)三种。按术中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盆腔粘连分解、输卵管介入术、输卵管造口或伞端成形。

1.4统计学方法

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P

2 结果

2.1 67例患者术前均行HSG,总计134条输卵管(原发不孕66条,继发不孕68条),HSG不通92条,通畅42条,腹腔镜下通液通畅50条,不通84条,总符合率85.15%(114/134),二者不符合20条,其中14条HSG诊断不通,腹腔镜证实为通畅,假阳性率10.4%(14/134),6条HSG诊断通畅,腹腔镜证实为阻塞,假阴性率4.5%(6/134),见表1。

表1 腹腔镜输卵管通液术与HSG结果比较

组别 腹腔镜畅通 腹腔镜不通 合计

条数 % 条数 %

HSG畅通 36 85.7 6 14.3 42

HSG不通 14 15.2 78 84.8 92

合计 50 37.3 84 62.7 134

2.2随着不孕时间延长,输卵管评分不良所占的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孕年限≥5年的继发不孕与原发不孕相比,评分中等+不良所占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

表2 原发不孕影响手术预后因素的评分情况

组别 良好

(条数) 中等

(条数) 不良

(条数) 合计

不孕年限

不孕年限≥5年 7 2 7 16

合计 33 15 18 66

表3 继发不孕影响输卵管手术预后因素的评分情况

组别 良好

(条数) 中等

(条数) 不良

(条数) 合计

不孕年限

不孕年限≥5年 1 9 10 20

合计 33 22 13 68

3 讨论

不孕症可由男女双方因素或单方因素所致。其虽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可造成家庭不和及个人心理创伤,是影响男女双方身心健康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不孕症发生率5%~15%,其中输卵管因素不孕占不孕症的25.0%~50.0%。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宫内感染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增多,输卵管性不孕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HSG是将造影剂注入子宫腔、输卵管腔,在X线下观察造影剂在子宫腔、输卵管腔及盆腔的分布,从而判断病变部位及类型。其简便、费用低,不失为判断输卵管通畅度的较好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腹腔镜检查符合率60%~80%,并有约20%假阳性率[3]。本文结果显示二者总符合率85.1%(114/134),假阳性率10.4%(14/134),也支持这一观点。HSG检查会受子宫、输卵管解剖形态差异、造影剂种类,进入量,患者及术者操作方式的影响,也不能准确地反映输卵管周围粘连的情况及准确判断伞端闭锁程度[4]。造成HSG与腹腔镜诊断输卵管不符的原因有输卵管痉挛、子宫内膜堵塞输卵管开口,以及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而扭曲,也有可能与输卵管腔内炎性渗出物形成炎症栓子或轻微粘连有关[5]。

腹腔镜检查被誉为评价输卵管通畅度的金标准。腹腔镜下注入美蓝,能迅速准确诊断输卵管通畅情况,阻塞部位,输卵管形态、伞端情况、管外粘连及盆腔的其它病变,根据盆腔的粘连程度及输卵管阻塞情况进行手术治疗[6]。文献报道,评分不良者术后宫内妊娠率仅为3%,而评分良好和中等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分别为77%和21%。Mare等观察到输卵管部分阻塞而伞端粘膜正常且无粘连者手术后宫内妊娠率为58%,异位妊娠率为8%;轻微粘连者宫内妊娠率为38.8%,异位妊娠率为16.6%;严重粘连者宫内妊娠率仅为5.5%,而异位妊娠率高达16.6%。输卵管积水伴致密粘连者手术后无妊娠病例[2]。本文中不孕年限≥5年的原发不孕中43.8%(7/16)评分不良,而继发不孕中50%(10/20)评分不良,继发不孕受不孕年限的影响可能更大。因此尽早、及时行腹腔镜检查对不孕症患者的处理更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4.

[2] 黄荷凤,主编.现代辅助生育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2.

[3] 吴荣珍,曹华斌.宫腔镜、腹腔镜及输卵管碘油造影术在不孕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5,2(2):166-167.

[4] 李健,柴冬宁,郑天昕.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2):150-151.

第7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为了减少手术应激和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综合运用措施[1]。FTS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最初起于心脏外科手术,现已扩展到各类手术,主要包括快速通道麻醉、微创技术、最佳镇痛技术及强有力的护理配合与管理等,是对传统外科学的重要补充与完善。其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大的益处和最少的损伤。护理理念的更新及应用在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过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 FTS围术期的护理理念

众所周知,外科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不仅仅取决于外科手术过程,更重要的在于对围术期机体病理生理改变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延迟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增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包括:疼痛、手术应激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长时间禁食、术后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术后疲劳及睡眠障碍、术后长期卧床及术后胃管、引流管和尿管的使用等等[2]。随着人们对围术期各类创伤所引起的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的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式受到严峻地挑战,现代外科需要多学科间的紧密配合,以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快速、安全的康复。FTS顺应了现代外科时代的发展,它将外科医生、麻醉医师、护士和康复医师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密切协作的医疗团队,采取多形式的干预方式,以期能够完成一个使患者无痛、无风险及尽快康复出院的围术期处理过程。

护理理念的更新是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围术期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FTS的提出对当今的护理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FTS的精髓,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整体护理过程中,既能完善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又能将患者的康复速度和质量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2 FTS围术期的护理管理与配合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恐惧,尤其是担心麻醉、手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能带来的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的失败等是引起患者术前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由于术前患者的恐惧所致的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和行为异常,分别约有80.7%和68%的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3]。因此,仔细了解患者的内心思想变化,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包括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以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减轻生理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的安全、快速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饮食管理及营养支持 传统的观念认为,术前应常规禁食12 h、禁水4 h。然而,术前这种饮食的控制会造成患者脱水、血容量减少、低血糖等,手术的创伤所导致的机体进一步消耗将影响术后患者的组织修复、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快速康复外科从根本上打破了术前饮食管理的传统观念,要求术前2 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低血糖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承受手术打击带来的各种应激。因此,责任护士需要与麻醉师及手术室充分沟通,以明确麻醉开始时间,特别是对于接台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空腹等待时间过长,保证术前2 h禁食禁水的有效性。

术后尽早恢复正常饮食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又一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都主张“如果肠道有功能,就应使用肠内营养”的原则。术后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有利于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避免静脉营养的副作用、节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营养,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腹腔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麻痹仅限于胃和结肠,未经手术干预的小肠其蠕动和吸收功能在术后4~8 h就已完全恢复[4]。因此,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的情况下,应限制患者术后的液体输入,术后6~12 h即循序渐进地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2.3 术前肠道准备 结直肠切除术前的机械性肠道准备一向被认为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和感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包括清洁灌肠或口服甘露醇、聚乙二醇等洗肠液等。FTS理念则认为,肠道准备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应激反应,而且会导致脱水以及水电解质失衡,增加麻醉及手术风险;并且研究显示,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并不能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5]。因此,结直肠手术术前不必都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

2.4 各类导管的留置与护理 任何一项有创的医疗手段对人体都是一次刺激,都将引起机体一定的应激反应,其大小与个体的耐受性、敏感性相关。多项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小刺激叠加将构成一个能引起机体较大反应的应激信息,从而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内稳态改变。传统腹部手术要常规留置胃管、尿管和腹腔引流管等,FTS则把各类导管的留置视为对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刺激,会增加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机体的一系列反应,除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并发症外,还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机会,限制患者术后早期运动、延迟进食,均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6]。因此,FTS主张应选择性地使用各类导管,腹部择期手术时不需要常规使用鼻胃管减压引流,术中麻醉状态下留置导尿管,术后根据情况及时拔除,术中应尽量不使用引流管或使用后于术后早期拔除。

2.5 围术期体温维护 手术室控温度、麻醉、术中或术后输液及机体的低血流状态均可导致机体处于低体温状态,使机体代偿性周围血管收缩反应丧失,诱发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发生率也可增加2~3倍。持续的术中低温可抑制血小板功能、损害凝血机制,甚至引发低温、凝血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致死三联征[7]。因此,维持术中及术后正常体温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包括正确调节室内空调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手术室内人数,预先加温输注液体和腹腔灌洗液,保暖床垫的应用及棉被保暖等,使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保持在36 ℃左右,以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风险,维护脏器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2.6 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可加重应激反应和肌肉痉挛,阻碍患者早期运动。因此,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助于患者生理、心理的快速康复[8]。在FTS实施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专项培训教育、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药的认知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轻度疼痛患者可服用小剂量阿片类止痛剂或非甾体类药物予以镇痛,重度疼痛患者可采取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途径安置镇痛泵,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自控止痛,应用镇痛药会有抑制肠蠕动的副作用,但术后有效镇痛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尽早下床活动,反而会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7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及肌肉蛋白氮丢失、影响肺功能的恢复及组织氧化能力、加重静脉淤滞及诱发血栓形成等。术后有效镇痛措施对疼痛的缓解,以及鼻胃管、导尿管及引流管的限用或早期拔除为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创造了条件,快速康复要求术后24 h即可下床活动。术后护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具体的护理计划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并以自主活动为主,必要时予以协助,确定每天的康复治疗目标。

3 FTS的护理挑战与前景

FTS理念早期仅应用于胃肠外科,随着人们对FTS的深入认识及其内容的不断完善,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外科各个领域。大量临床证据表明FTS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但在传统医疗理念的影响下,尤其是我国当前特有的医疗环境中,还须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共同认识FTS的正确涵义,在不断地实践、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去探索、补充与完善。

FTS技术的实施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些还有悖于现存医疗护理常规,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即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FTS是外科学在微创及损伤控制理念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目的是“在整体上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以期达到快速康复。因此应全面、正确地理解FTS中“快速”的含义,它是指患者术后的恢复应是生理、心理及社会协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快速”。FTS理念的产生与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将快速康复理念贯穿其中,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认真评估,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为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提供了更全面、细致、合理的护理。21世纪是外科微创化的时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护理工作应顺应“以病人为中心、以循证为依据、以微创为方向”的外科治疗理念,积极配合医生,始终贯彻微创观念和使用微创技术,让患者具有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轻的炎症反应、最理想的手术效果、最小的创痛和最短的住院时间,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31-133.

2 Kehlet H,Wilmore D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Am J Surg,2002,183(6):630-641.

3 吴慧芬,叶淑梅.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02,3(1):1-3.

4 蒋朱明,江华.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有效的循证基础: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与相对有效理念.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1):1-2.

5 Slim K,Vicaut E,Panis Y,et al.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s of colorectal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Br J Surg,2004,91(9):1125-1130.

6 Wilmore DW,Kehlet H.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fast track surgery.BMJ,2001,322(7284):473-476.

第8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小切口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2-0021-03

Clinical Analysis of 30 Cases with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 with Abdominal Mini-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ZHOU Fu-sh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12):21-2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LAM) with abdominal mini-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steromyoma.Method: 60 patients with hysteromyoma from December of 2013 to July 2014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LAM group ang the LM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LAM group underwented LAM with abdominal mini-incision,while patients in the LM group underwented LM.The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in the LAM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LM group. The bleeding loss during operation in the LAM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LM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feasible to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LAM).LAM can implify the operation of suture,especially for the large tumors.

【Key words】 Laparoscopy; Hysteromyoma; Mini-inci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ngxiang Hospital of Fangshan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Beijing 102401,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12.010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30岁以上发病率为20%[1]。为了剔除属于良性的子宫肌瘤而切除年轻妇女的子宫,是一次外科手术的巨大失败[2]。现阶段子宫肌瘤剔除主要有开腹、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等三种手术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随着近十年来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步提高,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逐年增加,大量患者要求采用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但是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肌瘤大小、位置及个数都有一定的要求[3]。为探讨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分别做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LAM)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myomectomy,LM),对两种术式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7月住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前与患者沟通不同术式的步骤、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及该手术的利弊。各组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均无不良疾病史,其中试验组1次剖宫产史6例,1次开腹史3例(卵巢囊肿剥除1例,阑尾炎2例),对照组1次剖宫产史5例,1次开腹史3例(卵巢囊肿剥除3例),其他均无盆腔及腹腔手术史。患者年龄26~49岁,平均38.3岁;体重指数(BMI)19~26.8 kg/m2,平均21.5 kg/m2。患者术前做常规彩超检查肌瘤部位及个数,子宫肌瘤直径大小8~20 cm,试验组平均大小为11.7 cm,对照组平均大小为10.4 cm。

患者术前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对异常阴道出血者术前行诊断性刮宫术,排除子宫内膜癌。两组患者条件相近,年龄、体重、肌瘤位置、数目和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手术方法

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方法,患者采取全麻,麻醉满意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脐窝上缘约1 cm处横行切口,建立气腹,置入5 mm腹腔镜探查,观察肌瘤位置大小、个数、解剖关系及有无粘连,在耻骨联合上取横切口4 cm,逐层进腹,调整子宫位置,将肌瘤暴露于切口下方,在包膜内注射缩宫素生理盐水,打开肌瘤表面假包膜,逐步碎瘤后,逐个剔除所有可触及肌瘤结节。用1-0号可吸收线,8字缝合肌瘤蒂部血管,分层连续缝合子宫创面。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方法,患者采取全麻,麻醉满意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脐窝上缘约1 cm处横行切口,建立气腹,置入5 mm腹腔镜探查,并分别在左下腹无血管区置入2个5 mm Trocar,右下腹无血管区域置入1个10 mm Trocar,在包膜内注射缩宫素生理盐水,镜下用单极电凝勾打开肌瘤表面包膜,剔除肌瘤结节,用1-0号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子宫创面。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结果,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引流量等不同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成功完成手术6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除其中1例是检查结果为肉瘤,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及副损伤发生。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女性患者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重视,都有强烈保留子宫的愿望,子宫切除后会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会造成强烈伤害[4]。虽然可以进行药物保守治疗,但应用各种抗P及抑制E2等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缩小子宫体积,但不能减少癌细胞数目,停药后子宫肌瘤会100%生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比较美观,具有小切口、小损伤的优点,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但腹腔镜手术所需器械昂贵,难于学习,训练时间长[5]。尤其对于大子宫肌瘤(直径8 cm以上的)的剔除具有较大的难度,闭合瘤腔困难,出血量较多,在镜下缝合和止血方面难道较大,因而直接延长了手术时间,引起术中出血量比较大,造成中转开腹发生率高等问题[6]。虽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肌瘤的瘤体大小、盆腔位置、生长数量等方面并无严格的限制和要求,但是对于多发肌瘤、子宫深层肌瘤及较小的肌瘤,在腹腔镜下狭小的视野范围内,比较难以发现和完全剔除,容易遗漏,引起肌瘤生长复发。

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保留了腹腔镜微创化的基础上,又兼顾了腹腔开腹手术的优点,是二者的优势互补和完美结合。它采用最小的手术范围尽量保持了女性的生育功能,解决了女性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具有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减少了术后后遗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后治愈恢复更快。尤其是对于巨大子宫肌瘤的核出,充分发挥了该术式的优势,可挖出更大的肌瘤,借助腹腔镜下清晰视野,可以充分观察盆腔,详细了解盆腔环境、肌瘤的大小及分布情况,方便术者操作,更容易发现和剔除较小肌瘤,减少肌瘤复发,并能够保证缝合质量[7]。对于多发及大子宫肌瘤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此术式,可以显著降低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的概率[8]。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腹壁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即有开腹手术的优良手感,又有腹腔镜直视下的清晰检查视野,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两项长处结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患者治疗更有益处,而且适合技术及手术设备一般的二级医院应用,此手术方式适合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幸.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0-311.

[2]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6.

[3]华克勤.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5.

[4]隋龙.子宫肌瘤的内镜手术治疗[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O7,7(3):202.

[5]文桂娟,唐海玲,曾庆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手术配合,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3-64.

[6]左常婷.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5):183.

[7] Prapas Y,Kalogiannidis I,Prapas N.Laparoscopy vs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uterinemyomas:a prospective study[J].Am J Obstet Gynecol,2009,200(2):144.

第9篇:微创手术的益处范文

胃黏膜下肿瘤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变, 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甚至浆膜层的间质瘤是具有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1] , 传统认为是消化内镜治疗的禁忌证[2]。随着超声内镜的应用, 内镜器械的发展及内镜下穿孔闭合技术的提高, 内镜下切除胃黏膜下肿瘤技术逐渐成熟,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科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62例, 行内镜切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内镜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本科常规胃镜检查时发现的胃黏膜下肿瘤患者62例, 男34例, 女28例, 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54.5岁, 病变部位:胃窦部14例, 胃体部11例, 胃底部36例, 胃角部1例, 瘤体长径6~40 mm, 术前CT或超声内镜评估无内镜治疗相关禁忌证收治住院。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1. 2. 1. 1 患者准备 包括超声内镜、CT、心电图、出凝血时间等检查。常规前1 d 22:00后开始禁食禁饮。吸烟者术前1 d戒烟。告知镜下治疗方法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益处, 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并签署知情同意及手术同意书。

1. 2. 1. 2 器械和药品:Olympus附送水电子胃镜、CO2泵、透明黏膜吸套、一次性黏膜切开刀(Dua刀、Hook刀等)、夹子装置、高频电装置、注射针、各种大小形状的圈套器、尼龙绳等。靛胭脂、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甘油果糖, 玻璃酸钠)。

1. 2. 2 术中护理

1. 2. 2. 1 巡回护士 核查患者各项资料, 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所需设备及器械药品, 调试各参数保证正常运行。摆人字头偏向术者, 取下义齿固定牙垫。观察生命体征, 根据需要补充器械药品。固定标本。

1. 2. 2. 2 手术护士 铺设无菌治疗台, 内镜前端安置透明黏膜吸套。①协助插镜, 待确定最佳视野和操作角度后, 递送氩离子束凝固器导管或Dua刀开始在病灶边缘以外0.3~0.5 cm处进行环形标记。②遵医嘱配置黏膜下注射液, 用20 ml注射器抽取适量接注射针排气后收针递送, 于病灶基底及标记点外侧出针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 见病灶抬举明显后退针, 必要时重复注射。③病灶抬举满意后, 递送黏膜切开刀沿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切开黏膜及黏膜下层, 不可随意伸出或缩回刀头, 出血要及时冲洗并电凝止血, 保证视野清晰。④根据病变形态大小选择相应的圈套器, 电切时护士应缓慢收紧圈套至病变切除, 不可用力过大造成机械切割。侵犯至固有肌层甚至浆膜层的需挖除病变或切除浆膜层。⑤创面处理:根据创面大小及方向用金属钛夹从创面两侧向中央完整缝合。⑥标本回收:用异物钳或吸引法取出瘤体, 测量并留取图像后固定标本送活检。

1. 2. 3 术后护理

1. 2. 3. 1 一般护理 按全身麻醉护理常规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送病房, 常规抬高床头半坐卧位休息。

1. 2. 3. 2 饮食指导 根据创面的情况决定禁食时间及是否安置胃肠减压。本组术后禁食时间1~6 d, 28例安置胃肠减压, 无特殊1~3 d拔出胃管。未安置胃管的患者禁食24 h, 后由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 1周后渐改清淡易消化饮食, 少量多餐, 勿过热过饱。

1. 2. 3. 3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呕血、黑便、胃管引流情况等, 本组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遵医嘱常规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止血、保护胃黏膜治疗, 咽喉不适者含服含片2~3 d后症状缓解。

1. 2. 3. 4 术后随访 术后1、3、6、12个月复查内镜, 观察有无残留、复发、伤口愈合情况等, 必要时活检或超声内镜检查。

2 结果

62例患者中2例中转外科腹腔镜完成, 其余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 其中ESD31例, ESE26例, EFR3例, 术中出血量少, 3例“人工”穿孔缝合满意。瘤体长径6~40 mm, 均回收送病理。术后无出血及穿孔。随访胃镜和超声内镜1~12月未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