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儿童口腔保健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口腔保健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口腔保健常识

第1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关键词】遵义市5岁儿童;龋病;家庭口腔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29-02

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龋病,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5岁组儿童在此区间内。对幼儿而言,口腔健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父母的影响,儿童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总称为家庭口腔健康行为[1]。本调查报告依托于2009年遵义市社会发展重点科研项目《遵义市青少年儿童口腔卫生适宜技术研究》,对遵义市 5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工作将遵义市按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区域划分为 14 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一个居民社区或者村附近的幼儿园。儿童乳牙患龋状况调查对象为遵义市5岁组儿童1722名,其居住时间超过 6 个月,同时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行为问卷调查。检查及调查问卷均合格者纳入调查队列,计1688份,合格率为98%,其中男887名,女801名。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儿童口腔健康检查,主要调查儿童乳牙患龋的情况;二是口腔健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饮食习惯、口腔卫生行为及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态度等[3]。

1.3 调查标准

本调查的依据是《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别采用《口腔健康检查表》和《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2]。

1.4 质量控制

组织调查和数据录入人员培训并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 值控制在0.89~0.95范围。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双录入方式,双录入完毕后对数据库核对并纠错。

1.5 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结果使用 SPSS(16.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频数或百分比,使用t检验和χ 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乳牙患龋情况

患龋率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0,P0.05),充填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6,P>0.05)。

2.2 儿童家庭口腔健康行为情况

2.2.1口腔健康行为

2.2.2口腔健康知识

2.2.3口腔健康知识来源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电视广播26.5%,报刊杂志17.3%,家人朋友11.3%,医院宣传13.3%,医护人员讲解15.6%,社会宣传5.7%,幼儿园宣教7.2%,孕妇学校宣教0.9%,以上都没有2.4%。

3 讨论

3.1 患龋状况

3.1.1 患龋状况结果显示,乳牙患龋率为 42.09%,龋均 1.53。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低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这可能与贵州经济水平、人群好食辣而不好食甜味食品的饮食习惯以及贵州是非蔗糖生产大省 ,人均消耗蔗糖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有关[3]。

3.1.2 患龋率男性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0,P

3.1.3 充填率为3.14%,表示遵义市5岁年龄组儿童有超过95%的乳牙龋齿尚未得到治疗。说明儿童龋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家长和儿童对龋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引起相应的机构重视。

3.2 儿童家庭口腔健康情况

3.2.1 口腔健康行为:有研究表明3岁前开始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2次,并且家长监督和帮助刷牙可降低儿童患龋风险[5,6]。含氟牙膏可减少20%~35%的龋齿发病率,含氟牙膏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的使用率高达90%[7]。儿童龋病的发生要求有敏感的宿主、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以及适宜的底物,而这些底物又必须在口腔中滞留足够的时间[8]。

此次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以上家长不能做到帮助和监督孩子刷牙,含氟牙膏使用率较低,仅为11.2%,有半数以上儿童睡前进食含糖食品。提示应加强家长正确刷牙和维护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加强家长含氟牙膏防龋知识,控制儿童睡前进食含糖食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饮食习惯。

3.2.2 口腔保健知识:家长认为乳牙坏了不用治疗不正确,认为应该治疗的为69.4%,但仍有21.2%的家长选择不知道。选择牙齿好坏与自己保护关系密切的为79.7%,但仍有16.9%选择不正确。选择口腔健康对孩子生活很重要的为95.8%。不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的为72.2%,仅有11%选择正确。

在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上未患龋者父母回答正确率均高于患龋者,父母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的认知对孩子是否患龋有一定的影响[9]。而家长对窝沟封闭防龋知识认知仅有11%选择正确,说明家长们对窝沟封闭认识不足。大量资料表明,在乳牙和恒牙列中,龋病的好发牙均为磨牙,而磨牙咬合面的窝沟用牙刷不易刷到裂隙窄长的窝沟底部,因此是致龋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滞留的场所。窝沟封闭后,隔绝了口腔环境中致龋因素,能有效、高质量的预防龋病的发生,而且副作用少,儿童易于接受[10]。

3.2.3 口腔保健知识来源: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其次为报刊,通过医生宣传、学校社区宣教获取相关知识的较少,提示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的健康教育比较薄弱,有待重视提高。比如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通过儿童将知识带回,在家长会上进行口腔健康知识交流,定期在社区举办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可以为前来咨询、就诊的儿童家长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发放宣传册方便学习。

总之家庭是儿童养成各种习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只有父母参与,儿童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才会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1]。所以应在儿童龋病预防工作中首先加强对家长的口腔保健常识教育,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 高艳霞,冯希平.家庭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影响[J].上海口腔医学, 2004, 13 (1): 65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9.

[3] 张 剑,刘建国,张绍伟.贵州省 5 岁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28-2531.

[4]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第 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

[5] 孙立新.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机制[J].山东医药, 2001, 41(17):58-59.

[6] 周长沙,钱学治.大学口腔、皮肤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59-60.

[7] Wittenberg RL.Oral health for a health life[J].J Public Health Dent,1994,54(4):231―233.

[8]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47.

[9] 刘建萍,杨俊,欧晓艳.江西省5岁儿童患龋状况及其父母对口腔健康的认知和态度与龋患的关系[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8):108-111.

[10] 缪颖,姜智敏,李瑞虹.窝沟封闭技术在预防儿童龋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07,1(3): 25-03

[11] 葛敏.浅谈含氟牙膏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J].牙膏工业,2004,(3):26.

作者简介:

王晓明(1986-),女,吉林吉林,硕士,研究方向:口腔公共卫生

基金项目:

遵义市社会发展重点科研项目(遵市科合社重字[2009]2号)

第2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关键词:儿童;龋病;影响因素

An Investigation of Dental Caries and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Analysis in 6-year-old Children in the Rural Area in Guangxi

CHEN Bo-lin,LIN Wei-yuan,LI He,ZENG Xiao-juan

(College of Stomatology,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ental caries disease status of 6-year-old children in rural area in Guangxi,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ntal caries disease status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ural dent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MethodsAccording to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to extract 1438 6-year-old children in Guangxi rural area,collect relevant data in the ways of oral cavity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Results The total rate of dental caries was 93.7%,the DMFT were 8.35.Dental caries disease has th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children's drinking carbonated drinks and the time of brushing teeth;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Children;Dental caries;Correlative factors

口腔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高,涉及人群广泛,严重威胁和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儿童口腔健康作为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发育是相当重要的[1]。龋病是由细菌、饮食、唾液和牙齿本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牙体硬组织发生进行性破坏的儿童慢性口腔疾病[2],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广西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3.4%,高于全国66%的平均水平;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42.4%,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9%)。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农村6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和特点,为分析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的关系、探讨适宜的农村口腔健康促进模式以及为卫生部门制订发展方针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开展时间为2012年9月~10月。调查选取了广西区内田东县、天等县、大化县、隆安县、靖西县五个县,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每个县抽取5个农村小学,即一共25所小学,每所小学6岁的学生全部列为调查对象。

1.2方法本次口腔检查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查方法和标准[3],利用小型手电筒及常规口腔检查所需器械进行龋病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问卷调查所用问卷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所用问卷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简化,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在教室里当场完成,由调查人员进行填写前的讲解及填写完毕后的回收工作。

1.3质量控制开展调查前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分别对检查人员、记录人员和问卷回收员进行培训,并对检查人员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检查人员本身的Kappa值和检查人员之间的Kappa值均达到0.8以上。各个检查点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问卷调查由问卷回收员和学校老师一同组织学生填写,并由回收员现场进行核查,及时纠正漏填、缺项等问题。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并做标准一致性检验,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探索各类因素对龋病患病情况的影响。统计检验的检验水准取0.05。

2结果

2.1口腔健康基本情况本次调查6岁学生共1438人,每个人均完成了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其中男生790人,女生648人。总患龋率为93.7%,其中男生占55%,女生占45%,统计学检验男女患龋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05);总龋、失、补牙数为11945颗,龋均为8.35。见表1。

2.2问卷调查情况

2.2.1饮食习惯问卷调查中包含了碳酸饮料、粘附性食物(饼干、蛋糕等)以及糖类食品三类易致龋食品的问答,应答率为100%。结果显示6岁学生每天进食易致龋食品1次以上的比例占44.4%,超过17%的学生每天进食易致龋食品大于等于2次;其中每天进食2次以上碳酸饮料的学生与每天进食1次碳酸饮料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

2.2.2口腔卫生习惯有49.9%的学生每天刷两次牙,44%.7的学生每天只刷1次牙,而5.4%的学生从不刷牙;不同刷牙次数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用时方面,46.4%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为1min或者不到1min,仅有25%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为2~3min,两者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P0.05)。

2.2.3口腔保健知识本次调查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题目有6题,详见表。结果显示学生对刷牙及牙膏使用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知晓率最低的是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作用,仅有28.4%的学生知晓。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 调查总体状况评析本次调查的1438名一年级儿童中,有超过90%的儿童患有龋病,患龋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口腔健康目标差距很大,同时也反映了广西农村地区6岁儿童患龋情况严重。广西是农业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占全国的4.3%;在广西生产的主要农作物年产量中,甘蔗所占的比例高达44%,年产量达到了7270万吨。该数据表明广西地区居民的蔗糖摄入量非常大,而在引起龋病的诸多因素中,糖类的摄取亦是重要的原因。很多学者对各种常见糖的致龋力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各种碳水化合物中,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在活体使用变形链球菌感染动物时更是这样。而且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覆盖面广、经济基础薄弱等原因,农村地区的口腔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口腔治疗及口腔保健服务。这些都影响到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3.2 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知识影响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其口腔健康行为存在相关关系[4,5]。①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影响着龋病的发生与发展,曾雄群[6]、黄薇等[7]研究发现摄入糖的频率与儿童患龋率相关,每天吃零食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受龋病侵犯。②刷牙情况:Wigen等[8]调查结果显示刷牙频率对儿童患龋情况有显著影响,刷牙频率低的儿童更易患龋。本次调查显示只有49.9%的学生能够刷牙2次/d,说明大部分儿童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都比较薄弱。而本次调查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刷牙次数的学生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刷牙2次/d的人数比例较低,而总体的龋病患病程度较重。另外本次研究发现每次刷牙时间超过2mi n的学生更不容易患龋,说明刷牙时间的长短对患龋情况有一定的影响。③口腔保健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儿童都知晓什么食品对口腔健康不利,在饮食方面能正确选择,但是在刷牙及牙膏方面的知识缺十分匮乏。只有不到40%的学生知晓每天该刷几次牙,每次该刷多长时间,而超过70%的儿童对含氟牙膏没有正确的认识。数据表明农村地区的口腔保健知识普及率较低。

3.3 政策建议①家长及老师都应在儿童的饮食方面多加监督,减少小孩零食的摄入量及摄入频率。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将口腔保健常识融入到教学任务当中,以提高学生们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学校负责人应要求或建议学校附近的商店销售健康食品。每个学期应设有一节口腔健康教育课,加强饮食指导,鼓励学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早晚刷牙。②政府有关部门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到农村儿童的口腔疾病防控工作中,将口腔保健工作常规化,并将口腔疾病防控与医疗改革相结合,使得农村新农合能覆盖农村小学生的口腔定期检查、补牙、拔牙、洁牙等费用。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培训基层医师、教师、儿童保健相关人员,让他们承担部分儿童口腔保健的工作,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各部门合作,共同关注农村儿童的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欧阳欣,朱瑾,冯娟,等.昆明市区12岁儿童龋病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7):88-90.

[2]梁远卫.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35-136.

[3]齐小秋.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张颖,刘璐,程睿波,等.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家庭口腔健康行为的差异[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67-69.

[5]Harris R, Nicoll AD, Adair PM. Risk fac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 young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Community Dent Health,2004,21(1Suppl):71-85.

[6]曾雄群,林文红,范卫华,等.广州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3):143-147.

第3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关键词】儿童;牙颌畸形;早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88-02

牙颌畸形也称为错牙合,非常容易在少年儿童的成长发育期发生。造成儿童牙颌畸形的主要原因有先天家族遗传因素、乳牙期障碍、口腔的不良习惯或是全身性疾病等等因素的影响[1]。导致儿童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牙弓间的颌关系位置出现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出现异常。因此,早期预防与矫正治疗儿童牙颌畸形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能够了解早期预防的方法与矫正治疗的方法,文章将选取本院牙科在2011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牙颌畸形患儿,详细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牙科在2011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牙颌畸形患儿,其中男性患儿有69例,女性患儿有31例。年龄在5~13岁,平均年龄在6.3±1.1岁。其中前牙反颌的患儿有39例,牙间隙宽的患儿有21例,前牙拥挤的患儿有18例,深复颌的患儿有22例。

1.2方法

1.2.1治疗原则

在给予牙颌畸形的患儿进行针对性矫正治疗时,如牙颌轻度畸形的患儿,不影响整体外观,可不进行矫正治疗,但是针对于既影响患儿外观又影响患儿进食的情况,就必须对其采取针对性治疗的方式。

1.2.2针对性治疗

针对性治疗是根据患儿的牙颌畸形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矫正治疗方法。

⑴针对前牙反颌的患儿,治疗时机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上下切牙萌出后一直到患儿7岁的时候。这主要是因为在阶段,患儿的下颌前伸的程度还不是非常大,在这个阶段进行矫正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2]。针对该种情况,可以采用颌垫式活动矫治器或是上颌前方牵引器进行治疗。

⑵针对牙间隙宽的患儿:其治疗的年龄最好是患儿7岁,其主要是由于上颌两中切牙间多生出了压出或是上唇系带所导致的,如在去除了病因后还是无法关闭间隙,那就可以采用简单矫治器进行矫治治疗[3]。

⑶针对前牙拥挤的患儿,该类畸形矫正不能够过早,最好是在前磨牙萌出后,在对患儿进行矫正治疗。治疗的最佳年龄时间段为11~12岁之间,治疗的方法可采用去除多余的牙齿或是扩弓法进行矫正治疗。

⑷针对深复颌的患儿,由于该类畸形矫正治疗因为其病症的特殊性,因此其矫正年龄在8~9岁最为适宜,因为该年龄段的患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常识,因此能够理性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简单矫治器或是压舌板咬撬法[4]。

1.3统计学分析

10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的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2 结果

100例患儿经过3个月矫正治疗后,疗效显著且并无其他并发症,详情见表1。

3 结论

3.1儿童牙颌畸形的原因

儿童牙颌畸形的原因主要有多方面,除去先天因素,其后天环境因素主要有乳牙期障碍、口腔的不良习惯或是全身性疾病。⑴乳牙期障碍:乳牙是儿童的主要咀嚼器官,对于促进合谷发育,保证正常的颌间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乳牙期障碍会导致乳牙滞留、乳牙早失,促使儿童牙齿的萌出受到阻碍或是错误萌出,很容易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⑵口腔不良习惯:在儿童期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主要有顺指、咬唇或是舔舌等。吮指容易使得上腭高拱,牙龈发音;舔舌容易造成发炎部位发扬,形成前牙开牙合;咬唇容易使得上前牙的舌侧面受力过多。⑶全身性疾病:患儿出现全身性疾病,主要包括内分泌因素,颜面肥大症、营养不良、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给儿童的面部与口腔发育带来影响[5]。

3.2预防措施

在上文已经了解到了牙颌畸形对于儿童发育带来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其预防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⑴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要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对于儿童在发音、呼吸、咀嚼等需要用到面部以及口腔的部位进行正确的引导。针对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应当要耐心的进行教育与纠正。

⑵家长应当定期的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做到早日发现早日治疗。

⑶社会应当建立相关的健全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的治疗措施与体系,大力的宣传与普及口腔保健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预防从源头上降低牙颌畸形的发生率,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有效的治疗牙颌畸形的情况。

第4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1)全国爱耳日(3月3日)。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等原因,我国有聋人2000万,每年新生4万聋人。听力的障碍使该人群的生活、学习有诸多的不便。1998年3月,卫生部等10个部门落实政协提案,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全国爱卫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每年4月为全国“爱国卫生月”,新闻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动员广大市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掀起全民参与整治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除“四害”的热潮,以提高市民的文明卫生素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4月21日)。癌症长期居于各类死因之首,为此,1994年起,每年的4月15日~21日被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和三届常务理事会决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提高人民群众对肿瘤的防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动员全社会关心肿瘤患者,向肿瘤患者献爱心。

(4)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5月5日)。碘缺乏病是一种地方病,它使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产生障碍。我国是世界碘缺乏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政府在1991年罗马的国际营养会议上宣告中国将在10年内减少该病的发病率。1993年,卫生部确定每年5月5日为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1994年5月5日为首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

(5)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1990年,卫生部、教育部决定,每年的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中热量供给已基本达到标准,但营养摄人不均衡较为普遍,在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工作,倡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对于普及营养知识,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发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全国母乳喂养日(5月20日)。母乳喂养一直作为最健康的哺乳方式被医学界推崇。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全世界的母亲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孩子。我国卫生部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的5月20日为“全国母乳喂养日”。随着母乳喂养益处的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7)全国助残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按一家4口人计算,残疾人直接牵动着两亿人口的切身利益。1991年5月15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部法律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的助残日。它像一簇火,温暖了残疾人的心,带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与自信。

(8)全国爱眼日(6月6日)。1996年,卫生部、国家教委等12个单位做出决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并强调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我国约有1000万儿童患斜视、弱视等眼疾。利用爱眼日等多种形式,对公众进行用眼卫生及防治眼病的常识教育,提高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眼保健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9)全国爱牙日(9月20日)。我国牙病患者众多,而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因此,解决牙病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9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建立爱牙日是加强口腔疾病预防工作,落实以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普及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增强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

(10)全国防治高血压日(10月8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成倍增加,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威胁人民生命的主要疾病。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防治高血压日”。

第5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我的宝宝1岁半了,前几天我开始教他刷牙,但是小家伙十分排斥刷牙,牙刷一放到嘴里就又哭又闹的。弄得我也不敢再让他刷,怕他哭闹时把牙膏都吞到肚子里去了。而且,有时嘴里有牙膏,宝宝还会轻微呕吐。请问,我该如何帮宝宝克服刷牙这道难关?

白女士:

刷牙的确是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让妈妈最头疼的一件事。让宝宝把牙刷伸入小小的口中,又能刷得干净,真是一个充满困难的漫漫征程。然而,保护牙齿必须从小做起,任何一个妈妈也不能容忍孩子灿烂的笑容里却出现蛀牙这一不和谐的音符。

大部分宝宝刚开始都会排斥把牙刷放入口内,较敏感的宝宝还可能有呕吐感。父母开始教导宝宝刷牙时,可以先选一支大小适中、软毛的儿童牙刷,先让宝宝当作玩具放入口内,习惯牙刷在口腔中的感觉,不必要求宝宝马上学会自己刷牙。父母每天在刷牙的时候,让宝宝也拿着自己的小牙刷在旁边观摩。慢慢地,再教他正确的刷牙方式。每次宝宝刷完牙,父母可以让他躺在自己的大腿上,用小牙刷轻刷他的牙齿(无须使用牙膏),检查牙齿是否刷干净。

要想宝宝不拒绝小牙刷,我们总结了一些实用的小招数,妈妈们一起学学吧!

招数A:早早行动

习惯是慢慢形成的,因此牙齿保健应从婴儿期就做起。父母可用沾湿的毛巾或纱布,每天一次为宝宝清洁口腔、按摩牙肉,使宝宝从小习惯清爽感觉,对洁牙有着快乐的印象。

招数B:玩牙刷

当宝宝开始学习自己刷牙,父母可选择容易抓握且操作方便柄较粗大的儿童牙刷,让宝宝学习使用时不致产生挫折感,而各式各样的造型也会让宝宝产生游戏般的乐趣。

招数C:爸妈陪伴

正如“人多吃饭香”,如果爸妈能陪宝宝一起刷牙,一定能增加宝宝刷牙的乐趣。所以父母不妨定个时间,让宝宝和自己一起刷牙。

招数D:专用宝贝

父母可以为宝宝准备一套专用的洁牙工具,包括牙刷、牙膏、漱口杯等,并用宝宝喜欢的卡通贴纸贴上宝宝的名字,表示这套用具是宝宝个人专有,让宝宝对其产生拥有感。另外,一定要给宝宝买儿童牙膏,千万不要怕麻烦而让宝宝共用大人的牙膏。

招数E:收集小红花

为培养宝宝刷牙的习惯,妈妈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宝宝每刷完一次牙,便发一个小贴纸让宝宝自己贴在预先制作好的表格里,并告诉他一旦集满多少个,便会给他一个乖乖奖作为奖励。礼物可以是宝宝平时想要的一些小玩具,也可以是全家一起带宝宝去游乐园或公园玩一次。只要能激发宝宝的兴趣就行。

招数F:多用鼓励

几乎每一个小朋友都喜欢被鼓励、被赞美,父母应善用此点,耐心、循序渐进地鼓励教导孩子刷牙。如果孩子较好地刷完牙,妈妈就要真心地鼓励他赞美他,并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让宝宝对刷牙有个正面的好印象。

第6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xx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 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 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 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一、临床诊断可分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无发热。

3.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二)确诊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瘫痪;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二、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三、幼儿园具体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及职责

1.幼儿园应有一名园长负责传染病防治的人员、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2.保健医生或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幼儿园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3.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园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

4.所有老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幼儿的异常情况。

(二)严格执行并落实卫生保健制度

1.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制度,加强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巡班制度。

规范晨检及午检内容,增加巡班次数。

一问:询问病史,问离园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况以及最近有无接触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儿额部是否发热。发现发热及时隔离。

三看:观看幼儿精神状况,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肤的情况。

四查:重点检查易感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2.加强执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的儿童,班级老师或保健人员一定要追踪到疾病诊断,以便及早切断传染源,尽早保护易感人群。

3.加强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发现患儿及时隔离。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环境消毒要点: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8)对有接触史的儿童及其班级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班级交叉活动,不进行入托和转托手续办理。

(9)传染病流行期间嘱咐家长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强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严格饮食卫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规范,严把食物购买、贮存、加工关。

5.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24小时内(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变化时要续报。

6.停课制度

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出现2例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幼儿园停课10天。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通过幼儿园宣传栏、亲子活动、幼儿园网站、家长信息交流平台、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还可通过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以增强体质;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

3.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第7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关键词】儿童 营养 护理 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59-01

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婴幼儿营养供给量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生长、避免营养素缺乏。儿童营养不良开始表现为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如不改善,身高也低于正常值,并出现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精神萎靡、食欲缺乏等表现。

1 护理指导时间、对象

调查2009年10月~2010年9月这个时限中我市5岁以下儿童体重检查情况,随机抽查32个社区地段、43个集体园所,查看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情况。

2 护理指导方法

通过《儿童保健手册》及相关登记,电话随访儿童家长,了解社区地段的护理人员及集体园所保健人员定期为儿童进行身高(身长)的测量、评价和登记情况,针对儿童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和对家长的指导情况。

3 护理指导内容

3.1 营养不良发生的高危因素

3.1.1 摄入不足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多,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辅食添加不当等。

3.1.2 养育中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引起。

3.1.3 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1.4 需要量增加,一些急慢性疾病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营养相对缺乏;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早产、双胎因追赶生长而需要量增加可引起营养不良。

3.2 营养不良的危害

婴幼儿营养不良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例如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长期营养不良还表现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

3.3 营养不良的护理

3.3.1 合理饮食管理,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渐增加,不可急于求成。对于轻度营养不良小儿,开始每日供给能量250-330KJ/kg,以后逐渐增加。当能量供给达每日585KJ/kg时,体重一般可获满意增长。对于中重度营养不良小儿,能量供给从每日165-230KJ/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能量。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3.0-4.5g/kg,如过早给予高蛋白质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肿大。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鼓励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3.3.2 促进消化,改善食欲,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和B族维生素口服,以助消化。

3.3.3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生活环境舒适卫生,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3.4提供舒适环境,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儿精神愉快和有充足的随眠。

3.3.5 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喂养的具体执行方法。

4 结果

根据2010年妇幼卫生统计年报显示,全市共为名5岁以下散居及集体儿童进行体重检测,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71%,但从实际的指导情况看,护理保健人员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和识别营养不良的能力,疏漏了一些营养不良的儿童,使这些儿童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护理管理和保健。

5 结论

营养不良的预后取决于发生年龄、持续时间及其程度,尤其以发病年龄最重要,年龄越小远期影响越大,尤其是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易发生缺陷,所以社区地段和集体园所护理保健人员要提高业务知识,及早识别营养不良,做好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工作,为切实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要做到以下指导工作:

5.1 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采用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4.2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坚持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性疾病,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5.3 按时进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连续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测量体重,及时评价,如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寻找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5.4 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学会对营养不良患儿的日常护理。可从辅食添加、饮食习惯、食欲状况及疾病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有条件者可进行膳食评估及营养计算。

5.5 对感染所致儿童,针对感染病因及时治疗;对照顾不当所致的营养不良儿童,要采取综合措施,宣传育儿知识和有关常识,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崔焱主编.儿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36~139.

第8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地生活作息制度,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1、睡眠年龄越小睡眠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幼儿期(1-3岁)昼夜睡眠3次,学龄前儿童(3-7岁)昼夜睡眠2次,午睡时间夏季3小时左右,冬季2小时左右,夜间睡眠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

2、进餐幼儿期每日4-5次,学龄前期“三餐一点”,两正餐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午点时间安排在中晚餐之间约下午3时左右。

3、上课学龄前期儿童注意力的发育仍以无意注意为主,稳定性差,直到5岁以后,有意注意才有逐步的发展,注意力较能够集中,小班每节课10-15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上午9-10点之间幼儿头脑最清醒,精力旺盛,一般上午宜安排两节作业课,下午安排游戏或室外活动,课间要有10-15分钟休息时间,让眼睛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小班宜每日1节课,逐渐过渡到2节课,中班每天2节课,大班每天2节课。

4、户外活动时间依地区季节而定,每天至少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少于3小时),其中1小时为体育活动,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对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强壮体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

具体订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动静结合,对儿童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和作业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给予合理安排。

二、市托幼机构饮食制度

(一)饮食管理

1、儿童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膳管会(院所领导、炊事人员、保健人员、保教人员及家长代表),定期开会,听取意见和研究解决伙食问题,不断提高质量。

2、伙食费要专用,精打细算,计划开支,合理安排,伙食费盈亏不超过2%。

3、每月制定伙食计划,根据季节供应情况,每两周制定一次食谱(或带量食谱),定期更换,根据等级幼儿园要求定期进行营养计算,保证儿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达到供给量要求,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4、按时开饭,不提前不推迟,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保证儿童舒适、愉快地进餐,严禁在小儿进餐时训斥小儿。

5、准确掌握儿童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制作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菜。

6、食品由专人按实际需要采购,采购的食品要求新鲜优质,每天由专人验收,并建立验收簿。

7、主食品验收入库,库存不宜过多。各类食品应按需要量领取,每月底盘库存。库房由专人保管,建立出入库账目,库房保持整洁,各盛器需加盖,库房中要有防鼠设施。

(二)营养管理建立营养管理制度,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在收托婴儿的园所应设哺乳室,有条件的可设立人奶库,保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确保儿童膳食平衡,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并定期开展营养计算和分析。

(三)饮食卫生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熟食盛器及食具一餐一消毒并定期擦洗,抹布每日煮沸消毒一次。消毒后的食具妥善保管,免受污染。洗肉、菜、碗、拖把的池要分开,并有标志,保持厨房清洁,经常清扫。

2、不买、不加工变质食物。买来的熟食要加热烧透后再吃,熟食品及饮料等不能直接存放在塑料桶或铅桶内。食物保存要有防蝇设备。

3、儿童进餐前和工作人员为儿童准备进餐时,都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饭桌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4、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5、水果要先用清水洗干净后削皮或剥皮后再吃。

6、炊事员上灶前,接触熟食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并戴口罩、帽子,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措,操作时不吸烟。入厕前脱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取熟食应用食品夹子或筷子,不得用手抓。

三、市托幼机构体格锻炼制度

1、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婴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尤其要重视一岁半以下婴幼儿的体格锻炼,给婴儿每天做一至二次被动操和主被动操,幼儿做一至二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2、在正常天气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

3、体格锻炼要结合生活、游戏、体操等进行,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儿童体格。

4、体格锻炼要做好准备工作,要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和锻炼后的整理、放松活动,锻炼时要细心观察幼儿的反应。

5、锻炼要经常和循序渐进。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适合各年龄组的特点。对个别体弱的幼儿要给以特殊照顾。

四、市托幼机构健康检查制度

(一)儿童入园体检制度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要求:

1、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体检单位应认真填写《浙江省儿童入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并签署医学意见。

2、托儿所、幼儿园在接收儿童时,应查验《浙江省儿童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和0-2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小结(入幼儿园)或全省《婴幼儿保健册》,合格者方可入园、所。入园、所体检结果30天内有效。儿童入园、所时要一并收取《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和预防接种记录卡。

3、体检时发现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兼有e抗原阳性者或谷丙转氨酶增高者暂不予入园、所,经治疗后,每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1次,连续3次正常者方可入园、所。

4、对离开园、所1个月以上的儿童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42天,须经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能重新入园、所。

5、儿童转园、所或从托儿所进入幼儿园时须重新体检。

(二)儿童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开展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1岁以内婴儿每季度体检1次,1-3岁幼儿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儿童每年体检1次,每学期测视力、身长一次,每季度测体重一次,检查结果记入省卫生厅统一设计的《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健康档案》。

(三)晨间检查制度

1、保健医生要与保教人员密切配合,坚持每日晨检,防止患病儿童或健康带菌(毒)者进入幼儿园,保证集体儿童身体健康。晨检时间为早晨7:15-8:00的儿童入园时间,地点在晨检室或幼儿园主入口处。要认真按照晨检要求,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观精神、五官、皮肤等);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儿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这是晨检的基本内容,亦可根据各园实际情况增添新内容。

2、晨检中发现传染病患儿或可疑者,应拒绝其入园,由家长带到医院去确诊,或留隔离室观察。对一般小伤病,可不予限制儿童活动,带药回班,由保育员给予服药、护理。对确诊为传染病患儿的所在班级,应进行医学性检疫和消毒处理。

3、晨检后详细填写晨检记录。耐心热情地解答家长的保健咨询,并介绍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情况。

(四)午间、晚间巡视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

1、保健医生应对幼儿实行全日健康观察。每日数次要全园巡视,细心观察儿童。听取教师介绍情况,及时发现生病儿童,尽早隔离治疗。并在巡视中纠正和消除不符合卫生保健要求的行为以及不安全因素。

2、午间巡视重点检查儿童用餐卫生。要求是:儿童餐前洗手;进餐采取分餐制,每人一碟一碗一匙(大班用筷子);餐前30分钟不作剧烈活动;进餐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要讲究进餐文明,吃饭细嚼慢咽,不可粗暴地催促幼儿,或填鸭式喂饭。进餐环境要优美、愉快,餐间播放轻音乐有助于增进食欲和食物消化吸收。

3、午(晚)间巡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检查儿童的睡眠卫生。要求是:放下卧室窗帘,制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气氛。每童一床一被一枕,交叉而卧,避免飞沫传染疾病。被褥要求轻洁柔软,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寄宿制幼儿园儿童夜间就寝前常规刷牙、舆洗,睡前30分钟不宜做激烈活动,或看有刺激性的影视节目(如凶杀、打斗、科幼幻等恐怖片),以免儿童梦呓或夜惊。

(五)儿童离园前巡视制度

全日制幼儿园儿童每日下午(寄宿制为周六)离园时,保健医生应加强健康巡视的次数和范围。因为此时,儿童情绪尤其兴奋激动,极易酿成事故。应配合老师和家长做好儿童安全离园的宣传教育,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

(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要求:

1、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到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进行1次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单位应逐项填写《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新进人员必须在参加工作前进行健康检查。

2、工作人员体检合格后,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统一印制的《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健康证明书》,持证上岗。

3、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的保教人、炊事员,未*前,不得从事保教工作、炊事员工作。

4、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必须离职治疗。疑似肝炎病例未确诊前应暂时调离。肝炎者取得医院痊愈证明后,须观察半年,其间每隔3个月做肝功能检查,连续3次正常方可恢复工作。菌痢患者症状消失,停药后3天,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次,方可恢复工作。

5、工作人员因病离岗1个月以上,应再次经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检查,获得身体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五、市托幼机构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托幼机构应重视卫生消毒工作,确定一名园长分管,保健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加强监督检查,每月总结,每学期结束前进行检查评比,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2、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应作湿性扫除。要消灭蚊蝇及蟑螂等害虫。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季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0-15分钟,室内要有防坟、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玩教具等要定期消毒、检修、更新。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婴幼儿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4岁以上幼儿用蹲式厕位。

5、清洁用具每班专用并保持清洁。

6、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并做好消毒工作。

2、儿童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3、3岁以上儿童早晚用正确方法刷牙,饭后要嗽口。

4、寄宿制儿童应定期洗头、洗澡,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用具分用,毛巾每次周后消毒。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趾甲一次。

5、儿童服装要保持整洁,衣服、床单要勤洗,被褥每两周日晒一次。

6、保持儿童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照明符合要求。看电视时儿童与电视机的距离应为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一次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电视机的高度与视线平行为宜。

7、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大小便和吐痰,不乱丢弃废物等。午睡时要脱外衣、脱鞋,纠正蒙头、吃手、吃被角等不良睡眠习惯。

(三)工作人员个人卫生保持仪表整洁,工作时间不戴戒指,不化浓妆,不穿高跟鞋,不随地吐痰,不吸烟。

(四)消毒隔离

1、预防性消毒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食堂卫生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严格执行“五四”制。厨房用具要经常清洗,每天消毒一次,食具、餐巾等一餐一消毒。环境卫生要制度化。采取专人常年打扫和集体定期打扫相结合的办法。每周一小扫,每月一大扫。划区定片,责任到人,定期评比,限期整改。室内卫生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做到窗明桌净,无蚊蝇鼠害;勤打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空气消毒,至少一周1次。与保教人员、儿童经常接触的物体表现要重点清洁消毒,如毛巾、茶壶(桶)、水龙头、保健牌、口杯、杯架、玩教具、桌椅、门把手等,每天消毒一次。室内地面每天拖洗1-2次,被褥应经常曝晒,每周1次,经常保持地面清洁。床单、被套每半月换洗1次。便器使用后要立即倾倒冲洗,然后浸泡在消毒液中,1小时后再用。放便器的架子每天用消毒水消毒1-2次。大小便池(槽)要随用随清洗,每天早晚用消毒水彻底洗刷一次,做到无污物、无臭味。

2、隔离性消毒各园(所)要设置隔离室(70名以下可设观察床),最后二间以上,按不同病种进行医学观察和消毒隔离。隔离室用品专用,必须配备以下物品;隔离床、治疗台、体温表、压舌板、听诊器、注射器、面盆、毛巾、手电筒、清洁用具、治疗及消毒药物等。发现传染病做好发病登记。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协助防疫部门做好随时或终末消毒处理,并做好隔离记录。患者须持隔离期满,经医生证明完全痊愈后方可回园或回班。园(所)内如发生传染病,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儿童及工作人员,要进行医学检疫,隔离观察,并进行随时消毒。检疫期间,不收新生,园内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日常用品及餐饮具等与其他班级分开存放,分开清洗消毒。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可解除隔离。幼儿离园(所)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后,应询问家长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如有:须进行检疫,待检疫期满医生证明健康可入园(所)。

六、市托幼机构疾病防治制度

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集体儿童的疾病的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

2、搞好预防接种,托幼儿机构应密切与当地防疫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按年龄、季节、适时、全程、足量、规范化地为幼儿实施预防接种,以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水平,各种预防接种率要求达95%以上。

3、加强传染病的防治。通过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检查等形式,及时了解全园幼儿发病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尽快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

4、对已发现的传染病患儿或可疑者,应立即送隔离室观察,或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去诊治。对患儿所在班要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与患儿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进行医学检疫,并用药物进行预防。

5、加强小儿常见疾病的防治。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营养、锻炼、疾病预防、治护理等)来降低发病率。注意做好体弱儿童(经常反复发作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儿、佝偻病、营养不良、早产儿、小样儿、哮喘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专案管理,加强个体重点保健。

6、开展健康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传授传染病的防治常识,增进儿童教养人员对卫生科学的了解,提高卫生育儿水平。还要加强家园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减少疾病。

七、市托幼机构五官保健制度

(一)眼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对4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视力、眼位的检查,使用国家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儿童,给予积极的矫治。

2、保持视力有关措施室内光线要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照明符合要求:儿童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写画;连续看书、写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写画姿势,眼与书本之间距离保持30-35厘米,书与桌面成30-40度角;看电视时,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其距离大于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教育儿童不用手揉眼睛,注意用眼卫生;杜绝儿童眼外伤的发生。

(二)口腔保健制度

1、建立定期口腔检查制度每半年对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2、保健措施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高氟地区除外);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量与摄入次数;局部用氟防龋。

(三)听力保健制度

1、建立听力检查制度可在儿童入园时,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每年对有听力高危因素和客观反应不良的儿童进行复查。

(1)听力高危因素脑膜炎、乙脑、猩红热、白喉、伤寒、风疹、腮腺炎、麻疹、疟疾病史;患有急性、慢性、化脓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并反复发作;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寻霉素、小诺霉素、奎宁等;有癫痫、抽搐或不明原因的高热史;头部外伤史:摔伤、砸伤、碰伤;长期居住或生活在噪声环境中。

(2)客观反应不良儿开始学习说话年龄晚于11个月者;精神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者;口齿不清,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力落后者除外)。

2、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可致后天耳聋的危险因素。

八、市幼托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幼儿园、托儿所是婴幼儿童集中的场所,相互接触极为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很容易扩散蔓延。因此严格做好幼托机构的消毒隔离工作,对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基本卫生要求:

1、应设置保健室,有专人负责卫生保健工作,保健老师必须接受市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岗位专业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资格证书。

2、建立隔离室(70人以下作观察等)作为传染病患者临时隔离观察之用。

3、幼儿园、托儿所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急慢性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不宜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食具和婴幼儿的工作。痊愈后,持县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4、新进儿童在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能入园(所),在园、所儿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持有《浙江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接种者方可入园、所。

6、必须建立严格的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健康检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缺席儿童家访制度以及家长联系制度等。

7、班级内发生传染病时,应作好传染病登记报告工作,及时向托幼单位所在地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并及时隔离病人。对患儿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不得并班和接受新生。

8、工作人员或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所)领导,必要时暂时调离接触食品和儿童的工作。

二、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1、保健教师要负责做好本园(所)消毒隔离工作,并负责班级、营养室的消毒技术指导。

2、要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和卫生工作,在发生传染病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附表要求进行,并接受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监测与业务指导。

3、幼托机构内餐具、毛巾、玩具、室内空气等必须按规定定期消毒处理,要达到有关卫生要求。

4、接受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经常性监督和监测(2次/年)。

三、营养室消毒卫生工作要求:

1、食堂布局应合理、整洁、无害。揩布与清洁工作要专用。桌面、餐具、橱保持清洁,食餐要一餐一消毒,非食堂人员及用品不得入内和存放。

2、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认真做到三白(工作服、帽子、口罩),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要洗手。

3、食品进货要有验收制度,做好食品保质、保鲜工作,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食品要烧熟煮透,现烧现吃,隔餐的食物要回锅,不吃隔夜的剩菜剩饭;食虎盛器(如菜刀、砧饭等)必须生熟分开,熟食盛器使用前需要消毒放妥。不得供应生冷拌菜。

4、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和新建、扩建的单位应设立熟食间。小型托幼机构要有熟食橱。

四、隔离观察室消毒要求:

1、隔离观察室不得设在紧靠教室或食堂的房内和儿童易到达的场所/。

2、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病种,患儿离室后须彻底消毒。

3、隔离室必须配备下列物品:隔离衣(或以专用工作服代替)、体温表、压舌板、注射器、面盆、毛巾、肥皂、手电筒、便器、消毒药物、清洁用具、病情记录本等。

4、室内一场物品用具必须专用,并按要求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室外。

5、隔离观察室应有专人负责,做好观察护理及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6、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出室时脱下挂在固定处,并做好手的消毒。

五、发生传染病的消毒要求:

1、发现传染病人时要做好发病登记,立即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发病班级应进行终末消毒,同班儿童、保教人员要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如有新病例出现应从最后一例算起重新给予观察至期满。在医学观察期间对各种物品的消毒要按附表要求进行严格消毒。

2、发生肠道传染病班级的餐具应与其他班级分开消毒和存放,并做好保洁工作(食具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

附:

1、常见肠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2、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观察要求

第9篇:儿童口腔保健常识范文

不少人认为夏天应该喝些淡盐水补充盐分,其实,虽然夏天出汗多,流失的盐分比平时快,但中国人的口味重,通过日常饮食完全可以补足盐分。而淡盐水再淡,也可能导致盐的摄入量超标,不但不能防病,反过来还会危害健康。

对于患有明显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肾病、水肿等病人来说,喝淡盐水将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水肿加剧,就是普通人这么喝,也可能因摄入盐分过多而危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入的盐分最多不应超过5克,儿童、老人及部分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摄入量要更少。若一杯淡盐水有500毫升,就算浓度只有0.9%,算起来也差不多是4.5克,再加上从饭菜里摄入的盐分,已经大大超过了一天的标准摄入量。

对于清晨起床喝淡盐水保健的说法,专家指出,在清晨起床口渴多是夜间水分丢失较多引起,喝淡盐水只会加重缺水的症状。即使患有慢性咽喉炎、口腔感染、牙龈肿痛,医生也是建议含漱淡盐水,没有喝淡盐水杀菌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