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经济金融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金融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金融相关知识

第1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经济学类;综合实验平台;任务驱动模式;框架构建;VBSE

一、国内外跨专业实验平台发展历史

(一)国外的发展历史

经济学类跨专业实验平台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不论发展时间还是实行规模较传统教育仍略显稚嫩。这个“年轻”的教育学概念最早出现在由维斯泰瑞.W和斯洛普P.B所著的《虚拟公司:走向自主、基于能力的学习环境》一书中。1998年,当欧美学者定义了“虚拟公司是一种学习环境”时,“Virtualenvironment(虚拟环境)”这一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开启了虚拟仿真跨专业经济学科平台构建的先河。进入新世纪,欧美国家对于跨专业虚拟实验平台构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没有放慢,反而加快了脚步,2003年,经过知名学者比特R.M、斯洛普P.B以及杰森.D.对荷兰开放大学的VBL(虚拟商业学习)课程进行总结与归类,得出了“虚拟商业学习是专业工作场所学习的综合化方法”的结论,从此使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正式被列入高校的课程之中,开启了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全新时代,开辟了经济学类跨专业实验平台的新纪元。它将跨专业实验平台的运用由校园直接对接到企业,进一步稳固了跨专业实验平台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实践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时至今日,欧美高等教育系统已然发展出了完备的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课程,包括哈佛大学、荷兰大学、剑桥大学在内的一系列世界一流名校仍在继续进行着这类或类似的课程平台的设计研究。

(二)国内的跟进探索

相对于国外的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建设,国内相关概念无论是提出还是实践探索都出现的较晚,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高校都处在虚拟仿真以及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空白时期,这样的真空期一直持续到2011年,用友新道科技公司首先在国内提出了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相关概念,并陆续与北京、内蒙古、天津、浙江等多地不同层次知名院校展开合作,不仅开创了校企合作的先河,更是将经济学类跨专业实验平台打造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国家品牌”。而随着电脑技术以及配套软件的日新月异,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相关企业开始对经济类综合实验平台展开研究与探索,寻求更为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以及寻求与各类高校之间的合作。如今,国内的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已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有不同类别的跨专业平台,即便是同一类别也有不同模式可供选择。

(三)日趋成熟的体系

从最早的VE(虚拟环境),到后来的VBL(虚拟商业学习),再到最后的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无论是国外亦或是国内,对于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的探索和发展,已到了全新的高度和水平,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也逐渐形成了日趋成熟和固定的体系,代表性的系统模式便是以书本教学为主、平台教育为辅,相关配套软件直连系统,在同一角色下进行教育的专项综合实验平台,但同时也不难看出的是,随着跨专业理论和VBSE的迅速发展,这一新兴教学方法也遇到了瓶颈,如何推陈出新,打破固有思维,创立更为先进的跨专业平台,实现由一角向多角的转换成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与难题,笔者设计了如下的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仅供参考。

二、经济学类跨专业实验课的研究目的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

通过毕业前的综合实验课程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经济活动相关知识的熟悉、理解和掌握,这不单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在校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综合执行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各个方面也都得到了有效锻练,这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更有效地感悟复杂金融市场环境下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并学会智慧投资、科学决策和培养创新思考能力。通过在综合实验中不断地训练和锻造学生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经济学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让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丰富理论知识能在将来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实验与实训挂钩

在大四实习阶段,经济类学生很多都会选择走出校园进入金融领域行业进行实习。但在实习中,他们往往很难快速进入工作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阶段难以积累到工作经验,而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平台的建立,使得学生在通过以往的实验课程学习后,在进入到实习岗位中时,不至于太过茫然,因为金融市场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在之前的学习课程中都有涉及,所以学生应付起来不至于吃力,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更好地提升与锻炼自己,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态度进入到紧张、复杂的工作中去,同时学生可以对比发现以往实验课程中面临的情况与真实金融市场情况的不同之处,相互借鉴,两相比较,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让自身在实验与实训中能得到充足锻炼,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主体结构

(一)平台开发架构

将学生培养成集多元化、综合型、实践型于一体兼具团队合作能力、社会竞争意识和理论驾驭实践才能的人才是中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点,“以点带面”必不可少,而作为这个突破口的一“点”,一定要能够串联课堂知识并关联经济学类专业其他相关理论知识。金融市场变幻莫测,数据与资讯瞬息万变,不仅各类市场动荡较大,某些特殊的经济金融事件还具有单向性和单显性,经济金融相关专业投资决策更需要决策者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故本实验平台以经济学类相关金融证券投资为中心,围绕投资这一核心教学目标,将经济学类各个不同子专业的相关知识与金融投资这一核心主题相联接,最终形成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非金融类机构投资者在投资中的决策与投资操作。

(二)平台课程内容构建

本实验平台课程的设计与构建,计划采用以细概全、聚沙成塔的策略,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验平台优先寻找个人投资者这个突破口,不求庞大而求全面,率先将金融投资中个人投资者这个模块建立起来后,再进一步依据相关数据不断扩充和升级。围绕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首先进行市场投资对象的风险与收益测度,再对每个投资人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进行估计测算,制定投资政策;再进一步选择相适应的投资对象或投资方式。根据各种金融投资分析技术分析的结果,对不同类别的金融产品进行组合投资,再进行金融虚拟仿真交易操作,构建个人的金融资产组合。在对每个学生资产组合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其组合绩效,并加以调整。众所周知,国内现存的绝大多数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都存在着数据太过单一化、简单化,又与真实的金融市场不相符的通病。而真正意义上想要实现让在校学生了解和认识真实的金融市场,必须将数据尽可能真实化、复杂化。该系统和平台上将全部引入金融市场的真实数据和相关动态数据,故综合实验实训的结果必定会与在真实金融市场中实际操作的结果相同,这也将是对现存的绝大多数国内同类实验平台的改革与创新。

(三)配套设施建设

想要构建优秀的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与之相匹配并互相服务的软件与系统是整个框架构建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成了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方面需要与软件开发商合作,进行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专用软件的开发,先行形成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与操作系统的建设。通过以任务驱动为课程软件编程的逻辑来达到学实结合的效果,而所谓任务驱动模式,便是通过学习任务的细化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熟悉经济学中的规律与相关知识。在这样的任务驱动模式下,不仅能够极大地方便老师们任务,更能让学生们对这样的一节课更加感兴趣,同样的,在这样一种运行机制下的模拟仿真市场更能够贴近真实商业环境下的投资市场,真正的在高等教育中实现学实结合。

(四)平台特色及优势

1.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在绝大多数国内院校中,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仍处于萌芽阶段,还未像欧美国家那样正式走上高教舞台。在课程设置上,本课程具有创新性的特点。特别是在课程内容上,平台以个人投资人作为贯穿整个课程的思路是创新的,也是可行的。在课程软件的开发思路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更使得整个课程可以将经济学类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并可根据专业特点不同,在有些知识点上有所侧重,方便经济学类在校学生的研修。2.课程的开放性。在经济学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课是每个学生的必选课,因此在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了课程的开放性。建设完成后的课程资源将全部上网,所有选修或对此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和老师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综合实验入口也计划采用实名注册后可自由进入的模式,不仅经济类、非经济类在校学生甚至非在校学生都可通过专门的通道学习本课程,充分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3.课程开发上的校企合作性。经济学类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采用了校企联合设计与开放的模式,校方课程组主要负责课程内容的设计,合作企业则主要承担综合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课程教学软件的知识产权共享。这一模式仍处于探索中,项目建设单纯依靠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完成,因此,强调与企业的配合与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计划任务。

参考文献:

[1]卞艳艳,刘洋,雷娜.高职院校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VBSE虚拟商业社会实训平台.江苏:交通职业教育[J],2015(3),p51-54.

第2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知识 普九教材 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分三个群体:一是对大中小学生群体;二是社会各界群体;三是金融机构群体。

一、青少年学生人民币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因素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分4个组,即大学生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六年级),选取5所驻吉高校、25所高中、30所初中、10所小学为样本,共发出调查问卷1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92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在票面上写、画是损害人民币行为的”仅占15.8%;“认为故意毁损人民币是违法行为的”占18.9%;“基本能够识别假币”的占12.1%。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对人民币的爱护意识,识别假币的能力较低。详情见下表1:

(二)形成原因分析

1.社会活动范围相对狭窄。青少年学生的活动范围多数局限在校园和家庭,使用大额现金的机率较小,自身消费多数为食品类、文具类,接触假币的机会通常较少,因此,保护人民币和防范假币的意识比较淡薄。

2.缺少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青少年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科书及老师的言传身教,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课本中,没有人民币相关知识和反假常识,老师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少有涉猎,学生自然无法系统学习和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和反假常识。

3.家长及成年人缺乏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家长、成年人使用人民币的习惯以及对人民币的意识会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目前,家长和成年人保护人民币的意识和识别假币的能力尚不强,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传授会存在空白和误区。

4.普及和宣传有缺位现象。近年来,虽然各级人民政府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办公室经常开展人民币反假宣传活动,但宣传对象多以商场、农村等现金流量大、假币高发区域为主。而对于学校,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紧张、对其深入宣传的难度较大等原因,一般较少有接受宣传的机会。

二、社会和学校对讲人民币知识编入“普九”教材的认同度调查

据对社会各界民意调查问卷统计,共发放问卷10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83份,占总问卷数的99.8%,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73.5%的社会公民、91.4%的银行员工、87.7%的中小学教师赞同将人民币知识编入“普九”教材。详见下表2:

三、可行性和效果分析

1.从源头解决普及难的问题。将人民币知识编入“普九”教材,可以从娃娃抓起,彻底改变“被动普及、前普后缺”的局面。

2.扩大普及面和宣传队伍。据调查,2011年末吉林地区在校中小学生、教师人数50余万人,约占全辖总人口433.3万的12.24%,如果这些学生和教师可成为义务宣传员,按受益面1传3的标准计算,全辖可普及近160万人,约占总人口数的37%。

3.降低普及和宣传成本。对辖区地市级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查显示,近3年来,随着反假宣传和人民币知识普及力度的加大,金融机构投入宣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也逐年增长。详见下表3:

如果将人民币知识编入“普九”教材,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普及了人民币知识,将会大大降低金融机构的普及和宣传成本。

四、结论

第3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高专;金融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现况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趋势

金融业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该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也对金融工作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行业发展变化快,催生新的金融人才需求

金融行业发展变化快,新型金融业态出现、发展迅速。培养金融专业人才时,我们除了

考虑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人才的需求之外,我们还要考虑新型金融业态对于人才的需求。有分析文章指出,全球经济迎来消费经济时代,虚拟的金融服务非常适合在互联网发展,尤其是第三方支付业务,消费金融也成为近两年来各路机构竞逐的领域,行业人才稀缺。

2.金融业综合化经营,需要综合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金融业态已发生巨大变化。从最初的完全混业,经过分业经营,目前已经通过金融

控股公司和相互参股方式,以及局部业务和产品的交叉经营,实质上形成了和英美类似的综合经营,但程度上低于英美等国。我国金融机构除了在经营管理水平、风险监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之外,还缺乏综合经营的人才。金融综合经营既需要复合型人才,更需要投资理财等专业能手,否则综合经营难现活力。目前我国金融业虽吸纳了大量专业人才,但还很难适应金融综合经营和监管的需要。实现金融综合经营应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经营和监管能力,为综合经营提供发展源泉。

3.金融体系国际化,要求金融人才“多元化”

所谓“多元化”就是懂得要多,要广,不仅仅是银行、金融、保险,还包括政治、经济等等,还要有国际的视野,以适应现在全球化以及同国际接轨的信息时代。金融业人才须具备渊博的经济、法律知识,全面了解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相关知识,也要求金融业人才拥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具有优良职业操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持续快速发展,能否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

二、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在金融行业对中高端人才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高职高专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又该尽到哪些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与资格。”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对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三、明确自身定位,打好基础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金融人才属于熟悉金融业务基本流程、金融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懂英语、会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型人才。根据调研报告,企业更喜欢毕业生具备一些实际的操作技能。例如,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时代,金融人才不但要掌握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应用,还要不断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应用。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由知名金融组织、机构举办的各类比赛。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加强对于金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其他院校学生的交流,还可以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发现人才,增加学生展示自我,获取就业岗位的机会。

四、关注企业需求,做好对接

产教融合要实现“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关注政府、行业、企业对于人才规格、层次、能力、素质的需求,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此外,特别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也就是要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机制,使人们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个体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教育和培训。学生离校后,不一定就完全脱离和学校的关系,他们依然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继续获得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毕业后依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能够帮助其向着中高级专业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发展。当然,这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关注国内发展,放眼国际

在金融体系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应当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和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要达到这个培养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与国外同层次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师生互换、夏令营、冬令营交流学习活动、学者互访、联合办学等。此外互联网+教育的兴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现已开放的金融课程资源,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外语传授的金融专业知识,掌握国内外金融行业知识最新的发展动态。

六、结语

教育界和产业界加深产教融合,在“共建、共赢、共荣”方面下功夫。高职高专院校重视具备专业素养、具有良好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业务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尊重个体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4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CDIO;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43

[中图分类号] F830;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54- 03

1 引 言

随着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对能够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制定相关金融规则的卓越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金融学专业重要学科基础课的国际金融学,如何在教学中凸显实践性、开放性和国际性色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是摆在所有任课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一个以工程项目为主导,以情境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自2005年被引进中国后,在许多高校尤其是工科专业得到推广,并取得了很好地成效。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以抽象的工程能力需求作为执行教育工作的标准,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培养,它不仅适用于工科类专业,也理应适用于经济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在于如何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于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构建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双层项目为导向,以情境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拉近课堂教学与国际金融领域最新发展的距离,在巩固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推理能力、个人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关系以及在国际金融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金融创新的能力,达到培养新经济环境下卓越金融人才的要求。

2 当前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任何一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综合国内外金融学科的发展与演变,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的以宏观金融分析、政策管理者为主,向掌握现代金融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参与国际金融活动和规则制定转变。然而调研发现,虽然国内大多数学校在制定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大纲时都强调了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应用型金融人才为主要目标,但并没有明确为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养,以及该目标为专业毕业要求提供哪些支撑。导致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依然以传统宏观金融理论为主,出现理论教学与现实金融发展态势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手段不科学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2.2 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教学方法注重金融经典理论的传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只是作为补充,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所选案例也大多来自西方国家,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面对实际问题也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而对于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够规范。相关知识点,学生只能做到感知性认识,而不能将其真正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2.3 反馈机制不健全

判断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依靠健全的反馈机制,包括课程考核机制和课程评估机制。在考核方式方面,大多数学校依然以闭卷考试模式为主,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很难避免应试教育下的共性问题: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创新意识难以得到体现。学生打分评价系统则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反馈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果。

3 基于CDIO模式的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框架

CDIO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将社会需求放在首位,从专业毕业需求入手,以构思、设计到实施、运作这四个工程项目环节为载体,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培养目标。因此,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也应该从明确教学目标入手,优化教学大纲,丰富教学设计与实施手段,并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详见图1。

4 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实施

4.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在CDIO的教学理念下,国际金融学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相关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搭建国际金融体系的知识框架,使学生熟悉国际金融环境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相关国际金融理论、方法和工具,并具备一定的在国际金融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4.2 设计教学内容和模式

明确课程各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贡献,包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素质,可以获得的能力及需要达到的程度等(如表1所示)。

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兼顾国际金融学的一般原理与实践问题,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以外汇交易为例,虽然这部分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主,但在进行外汇交易之前,交易者必须掌握与汇率或者其他被交易产品变动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汇率决定理论、国际金融市场交易规则、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同时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即它不仅包括了前期理论知识点的储备,操作技巧的学习,也包括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4.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层次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设定,决定了国际金融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通过多种先进教学资源与手段的科学结合拉近课堂教学与国际金融领域最新发展的距离,在巩固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4.3.1 以项目为驱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针对经典国际金融理论的教学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理论与现实的联系。采取项目驱动法,在课堂教学前先设计好一些问题(可以是案例、新闻或者视频),从这些问题入手,引出对相关理论的讲解。教法上重视重要理论、制度和政策的演进。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拉近经典理论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距离,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3.2 依托模拟交易,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针对外汇交易等实务内容,在讲授必备的知识点后,依托外汇模拟交易网站,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外汇行情、在线进行时价交易;通过模拟资金分配、盈亏计算、排行评价等外汇交易环境,使学生在一定压力条件下进行综合实战训练,掌握外汇交易实际操作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压力承受能力和正确投资理念;通过撰写投资分析报告,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金融市场和外汇交易的理解。同时将外汇模拟交易和学生课外竞赛、实习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习的深度,提高探索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3.3 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针对一些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如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等),可采取课堂讲解加小组讨论或微课方式。即由授课老师先将相关问题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讲解,然后布置讨论内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评述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4 建立完善的课程反馈体系

CDIO是一个产品导向的教育指导原则,它对运作的细节没有硬性规范,因此,要确保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树立“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的意识。结合CDIO教学理念的执行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系统、科学和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目标、制度、方法等每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创建多元化综合的课程考核模式。除试卷这种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的传统模式外,增加外汇投资报告以考察学生对外汇交易的操作能力;增加金融热点分析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加课堂小组讨论考察学生团队合作与分析能力,从而形成多元化、立体式的考核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通过学习是否掌握或达到了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建立课程评估机制。一个完善的课程评估机制至少应该包括过程反馈与评估、结果反馈与评估和社会反馈与评估三个方面。其中:过程反馈机制,即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事先将采取的教学手段和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实施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结果反馈机制,即发挥系、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四级监控功能,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收集反馈意见等方式确保教学效果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社会反馈机制,即毕业生和专家事后反馈系统。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利用互联网和第三方调查机构定期收集相关信息,将有助于课程组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5 结 语

CDIO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目前主要用在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一些工科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在经济类课程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如何在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中凸显CDIO核心,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拥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与分析能力,兼备自学、应用和创造能力,今后需要再逐步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4-40.

[2]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34-45.

第5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金融模式;成本控制;问题;优化策略

物流金融模式是实现物流企业融资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物流企业实现融资可以推动企业项目的发展,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同时物流金融模式下可以对物流企业现存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物流企业的管理仍旧出现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研究物流金融模式下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迫在眉睫。

一、物流金融模式的相关知识

(1)物流金融的含义。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主要的受众是物流企业,指物流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运用金融产品对物流中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提高物流供应链中资金周转的效率,实现物流企业的长久发展。

(2)物流金融模式的现状。当前国内物流金融业务主要是通过同银行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自身的交通运输条件控制货物的流向和信息,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向银行提供监督服务。而物流金融模式主要是指物流金融企业解决物流经营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主要按照物流金融参与的主体、物流金融的产品特点等形成不同形式的物流金融模式。

二、物流金融模式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和物流金融模式的发展,物流成为重要的商品流通方式。目前,国内的中心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在供应链协同上仍存在较大的缺陷,物流企业对运营过程中的仓储、人力资源、材料等成本控制管理未能参照金融模式开展。现如今,物流金融模式下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主要呈现出总体稳定化特点。这主要取决于物流仓储、装卸、包装等成本控制具有有效性,有效节约一部分成本。具体表现为,在物流金融模式下,物流企业拥有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逐渐建立完整的物流经营管理流程,如仓储成本管理中,有效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对人工成本、存货损坏等进行全面控制,有效控制仓储的成本;而对于物流运行中的装卸搬运流程,当前的物流企业拥有较为专门的人员,能够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减少损坏。总之,物流金融模式下的物流企业拥有粗略完整的经营管理方式,在发展中未受到资金不足的影响,因而实现成本控制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三、物流金融模式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

(1)物流企业相关意识薄弱。一方面表现为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具体是指中小型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内部分工较为混乱,企业的专业性不高,物流综合实力较差,无法形成自身的物流产业链。而物流企业管理中,对于成本控制缺乏重视,未能在企业的经营中实现成本控制管理。例如,某物流企业在经营期间,未将控制物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最终导致企业在仓储、运输、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出现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严重影响企业一个季度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在于物流企业的金融意识薄弱。主要在于企业结构单一,整体规模小,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物流企业未能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营造自身战略发展等,企业所营造的偿资能力低。

(2)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目标不明确。物流企业成本控制要求对成本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在物流金融模式下还要求对物流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当前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目标不明确,一是由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造成,财务人员对物流运营的各项成本分摊不明确,导致有的费用双重计算,而忽视另一些费用支出,导致资金数据缺少实用性;二是物流企业无形资产等核算标准缺乏统一性,物流企业的资产核算缺乏科学性,使得企业的评估效果差。

(3)物流企业供应链周期慢。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还表现在物流企业的供应链周期慢,金融产品未能和物流企业的运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物流运营中,主要包括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和运输五个环节。例如在仓储环节中,货物的流通速度越慢,则会增加仓储的成本,造成货物损耗。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缺少信息平台,货流、信息流的结合程度较差,未能实现企业成本的综合评估。而且企业的资源未能合理利用,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情况,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

四、物流金融模式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优化策略

(1)创新物流金融模式,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创新物流金融模式,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推动物流企业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增加成本控制意识。通过物流金融模式创新,银行将物流企业管理风险转移到了银行自身,这为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资金,用于满足物流企业实现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例如2015年,某物流企业实现物流金融融资,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找到了200万的资金支持,实现了该物流企业从上海到广东的物流网,构建了完整了信息平台,最终达到完善企业结构的目的,同时该物流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10%。

(2)提高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物流企业要实现以企业资源为核算的基础,对物流供应链进行及时跟踪,数据分析。另外要求运用计算机对成本进行核算,注意采取正确的成本核算法,例如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人工、动态资源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例如,2014年,某物流企业严格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支出进行合理分配,由财务人员分工进行成本核算,最终统一结果。这一核算方式,提高了该年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2015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合理配置物流企业资源,缩短物流企业供应链周期。加强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要求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包装人员的优化配置,采取计件付薪的方式,坚持责任到人,提高物流在包装环节的效率。在不同环节采用合适的方式,激励效率,减少损耗,缩短物流企业供应链的周期,从而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实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当前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有相关意识薄弱、成本核算目标不明确、物流供应链周期长的问题,所以要求采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和金融融资意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配置企业资源,缩短物流供应链周期的策略,提高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实现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弢.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1.

2.袁一湘.基于应收票据的物流金融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5.

3.门晓红.基于供应链流程视角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2.

第6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践;问题;对策

1.国内外研究状况

目前国外对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研究较多,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公允价值相关性和真实性问题。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金融界为主要代表的反对者人为公允价值是对现行会计模式的极端背离,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将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产生巨大的波动,加剧了金融危机。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真实性的研究占据了公允价值相关研究的极大比例。

国内学者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也比较常见,李端生(2010)认为公允价值存在着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吴楷楠(2011)根据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的范围有限,部分企业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性存在随意性。李述有(2011)认为当前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环境的制约,会计人员的素质导致的实际操作的问题,监督约束机制的制约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真实性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包括了对公允价值相关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这两大板块。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相关理论误解进行修正,并且对公允价值实际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中存在的缺陷

2.1 公允价值产生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不能给公允价值的产生创造真正公正,公平的市场条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垄断行业的存在给建立和完善公平,导致行业准入条件很高,新企业很难打破价格垄断,公允价值计量实施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很多资产和负债根本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因此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这就增加了获取公允价值的难度。

2.2 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准则所存在的弊端

我国目前颁布的有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准则已经多达30余项,然而真正对公允价值具体操作提供指南的却少之又少。由于各项准则的制定时间,目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项准则的制定缺乏系统的统筹规划,这就加剧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复杂性,导致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结果多样化,给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国目前的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都不够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和推行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关于公允价值的交易和事项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2.3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差

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不仅仅是公允价值会计制度本身的问题,而且取决于会计专业人员的道德水准。很多情况下,当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或者找不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的时候,都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利用估值模型对公允价值进行人为的估值。而这种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极大情况下都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的平均素养还达不到标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道德水平都也有待提高。

2.4 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普及度不够高

根据实际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公允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发现:过半的被调查者人为我国在市场完善和活跃程度以及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调查还发现,我国确认公允价值的条件还很不完善,很多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事项无法找打最直接的市价来进行计量。此外,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采用任何专业的估值方法,比较随意。这种情况很显然不利于公允价值发挥有效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公允价值产生的市场条件,催生活跃的交易市场,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而不断改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资本,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逐步降低垄断行业的行业的准入门槛,打破垄断企业对垄断价格的扭曲从而保证公允价值相关信息获取的“公允性”。

3.2 加强公允价值相关法制建设,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要不断加强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定部门对于公允价值相关交易和事项都必须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规范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规范。要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宏观上,国家必须要加强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的工作,微观上,中介和信用机构也要不断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从根本上杜绝信用失真的行为产生。

3.3 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要使公允价值在会计运用中行之有效,就必须要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就企业来说,要重视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这两大方面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水准。一方面,他们必须要不断进行自我知识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会计实践操作过程当中,他们必须以会计职业道德底线为基础,决不能因为权力压迫或者利益驱使就歪曲公允价值相关交易的事实。

3.4 增强对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要不断加强公允价值相关知识在我国企业当中的普及程度,加深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要制定公允价值实践操作的具体应用指南,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提供统一系统的运用规范。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员工的相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及时培训。员工自身也要加强对公允价值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熟练程度。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普及深度和广度将成为公允价值是否能在我国市场上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

4.结论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要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运用中的进一步完善,应该扫清企业对公允价值理论认识误区,培育完善的市场条件,提升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素养。只有针对公允价值在会计运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思考,才能不断提升公允价值运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的需求。(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楷楠.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商业经济,2011.12

[2] 李述有.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以及完善.时代金融,2012. 1.98―99

第7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基于“虚拟创业”的KAQ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上述“三重三轻”的培养缺陷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较差,于是我们提出了搭建虚拟创业平台的构想。所谓虚拟创业平台,就是依托沙盘模拟实验室、ERP综合软件、网络电子商务等手段,让学生组建团队、创办企业,在企业筹建、经营的各个阶段融入管理学、会计学和财务学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的传授和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是实现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KAQ人才培养模式中,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人全面发展的整体(周仁平,2007)。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源于知识、但要通过实践的历练,而素质则属于更高层面,包括专业素质和专业之上的综合素质,如学习、创新、管理、道德等。基于虚拟创业的KAQ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基于沙盘模拟平台的虚拟创业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大部分知识的讲授是在学生团队创业经营的过程中组织完成的;有了这个积累之后,第二步是基于ERP软件平台的会计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第三步是在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真实或虚拟的创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反作用于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完善。

以“虚拟创业”为中心的KAQ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一)基于虚拟创业平台的知识(Knowledge)传授

虚拟创业平台的第一阶段可依托“工商企业沙盘模拟实验”展开,根据实验要求,每6个学生为一个团队,根据兴趣爱好发表竞选演说,分别确定各自担任的角色,如总经理、财务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职务,让学生对工商企业的经营环节和决策程序有一个感性的认知。然后,告诫学生: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的创业很容易夭折,因此必须进行创业前培训,具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储备,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二是应用知识的讲授,应与虚拟创业平台的企业发展阶段相结合。具体按五个阶段展开。1.在企业筹建阶段,讲授《经济法概述》,特别是公司法关于企业设立、注册登记等相关知识;讲授《税法概述》,主要涉及税务登记、税制要素、常见业务涉税种类等相关知识;讲授《会计学原理》,主要围绕企业建账、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讲授《财务管理概述》,主要涉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筹集、资金成本、资本结构等相关知识。2.在生产经营阶段,讲授《财务会计(一)》,主要涉及与货币资金、材料采购、成本核算相关的账务处理;讲授《成本会计》,主要涉及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等相关知识,讲授《预算管理》,主要涉及财务预算、生产预算等相关知识;讲授《财务管理(一)》,主要涉及货币资金、存货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相关知识;讲授《经济法(一)》,主要涉及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知识讲授。3.在市场开拓阶段,讲授《市场营销》,主要涉及目标市场选择、定位、营销策略等相关知识;讲授《电子商务》,主要涉及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讲授《税法(一)》,主要涉及流转税及相关小税种的纳税计算与申报;讲授《经济法(二)》,主要涉及合同法、票据法等相关知识;讲授财务会计(二),主要涉及销售及其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4.在成果核算阶段,讲授《财务会计(三)》,主要涉及期末业务处理及财务报告的编制;讲授税法(二),主要涉及所得税计算及纳税申报;讲授《财务分析》,主要涉及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评价等相关知识;讲授《管理会计》,主要涉及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产品生产和定价决策、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等相关知识;讲授《财务管理(二)》,主要涉及利润分配与股利政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5.在提高整合阶段,讲授《高级财务会计》,主要涉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合并会计报表等;讲授《财务管理(三)》,主要涉及证券投资、资本运营、企业价值管理和国际财务管理等;讲授《审计》,主要涉及审计基本理论、审计核算基础、基本业务审计实务等相关知识。

(二)基于虚拟创业平台的能力(Ability)培养

虚拟创业平台的第二阶段可依托“ERP综合软件”展开,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综合的会计处理和财务决策能力。1.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求沙盘模拟实验中的每一个企业(团队),必须像真实企业一样建账,从原始凭证的开具(或接收)、记账凭证的填制、各式账簿的登记、会计报告的编制,到各环节的签字、盖章、审批、报送,都必须是高度仿真的。同时,为了提高信息化处理水平,还要求每一个企业必须全面实施ERP系统。即:在采购管理模块完成供应商信息查询、订购、催货、验收、价格分析等,在生产管理模块完成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等,在销售管理模块完成客户信用审核及查询、产品报价、销售订单管理,销售统计与分析等,在库存管理模块完成物料档案建立、订货时间和批量确定、日常物料收发等,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完成组织结构设计、职员招聘、培训、激励、出勤管理、业绩考核等,在财务管理模块完成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款、成本核算、现金管理、财务报告、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最后,还要求每个团队模拟注册会计师进驻其他企业,进行交叉审计,以此提高学生审计实务的能力。当然,整个过程需要教师提供市场信息、扮演银行、工商、税务等角色,即完成由主演到导演的转变。2.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沟通协作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外部沟通和企业内部协作两个方面。在采购、销售、市场推广、员工招聘、纳税申报等方面,需要与外部进行有效沟通。围绕这些项目,可以设置BTB商务谈判、X产品新闻会、模拟招聘、集中纳税申报、现代礼仪培训等小品剧,融入到鲜活的教学体系中。另一方面,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内部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和精诚协作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口头沟通,大部分需要形成文字,如市场分析报告、产品策划书、各项预算、业绩报告等。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课程或项目,培养学生的中英文表达能力、财经写作能力、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第8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 教学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92-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 ty, more and more economic exchanges between the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urse b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still exists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the school’s curriculum is unreasonable, the low efficien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las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eaching heav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ght and other issues should be taken to make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se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faculty, update,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materials, focusing on the measures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eaching Problems suggestion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上的学科,是在现代开放经济的环境下国家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的,如何教好这门课,使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更好的用于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分析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对应的解决措施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发展与现状

1.课程开设历程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没有国际经济学学科之说,只有少数学校开设国际贸易等学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我国一些学校开始设立国际经济学,后来越来越多的院校也纷纷开设了这门课程。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国际经济学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使它在经济学理论学科方面有了一席之地,教育部在2001年就将国际经济学确定为财经类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

2.开设学院与专业

国际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内容以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相关知识为主,所以国际经济学主要开设在经济学院或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济类其他专业中也开设,如经济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只是必修、选修两种方式选择不同。

3.国际经济学的教材

现在国内大多学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国内学者编写的,而编写的教材大多是结合了国际贸易与政策、国际投资、国际金融三本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要素流动理论、国际收支、汇率决定理论、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等。在写法上基本按照外国教材的模式。为了满足实践中对双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一些学校开设了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课程,这些学校大多选取国外比较经典的国际经济学著作作为教材。

4.教学的新趋势

由于国际交往越来越紧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也备受推宠,为了更好的适应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已开设双语教学,实行全英文教材中文讲学或英文教材英文讲学的方式,有的学校与国外其它学校或机构合作,采取请国外专家讲授或学生去国外学习等,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国际动向,更好的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去。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基础课程与国际经济学开设时间不科学

国际经济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是主要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安排的时间不科学。国际经济学是在其他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需要一定的经济理论其他理论或分析方法作基础,如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此外,国际经济学中许多模型分析需要学生具备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实践中经常出现这些课程安排时间在国际经济学之后或同时,这使课程的讲授和学习变得较困难。

第9篇:经济金融相关知识范文

数学相关网站上有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给予了我们大量的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使其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共享所有院校和单位的有关数学的网络教学课程和信息资源,可以查阅全国各大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并可随时随地地与教师进行远距离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在校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的资源,促进了全国高校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技术和知识交流,为数学知识的融合、普及和完善提供了极大方便。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集中学习,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网络资源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上课前可以安排学习目标,然后确定任务,告诉学生到相关网站搜索并阅读相关资料。学生可通过个体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研究学习内容。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看到了感兴趣的知识,使得他主动探索,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数学基础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例如,在金融院校中,学生如果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经济背景和经济意义不甚了解,就可以马上在网络上补充相关知识,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所学数学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向金融专业的教师请教。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实现了个别化学习和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金融院校运用网络资源服务于高数教学的措施

在网上能够搜索大量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以及金融类相关学科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虽然很重要,但是如何开发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更具有实际意义。

1在互联网上搜索、获取课程内容需要的资源

我们可以从网上资源中选择一些免费音频、视频,也可以自己重新编辑这些音频、视频;还可根据自己课程需要,把这些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编译成多媒体课件,然后运用于教学中。对于有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从网上选出优秀文章介绍给他们,或者提供给他们一些研究相关内容的网站作为课外阅读使用。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他所学习和研究的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别人所做过的工作,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2要善于使用数学软件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很多高数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制作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我们可以和有这方面研究兴趣的同行多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在提高数学教学的道路上前行。另外,在国际互联网上有许多数学教学软件可以免费下载,其中不少软件活泼有趣。例如,一些制图软件和计算软件都特别实用,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教师可以迅速的求解出一些数据较大或方程较多问题的解,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做出美丽的图形或动态的画面,让学生瞬间感到生动有趣。有一些经济类的数学问题,通过使用数学软件大大节省教师作图表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学生也通过动态的数学动画演示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3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和备课

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和课前准备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分为

3.1查找必要的资料。课前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且认真学习领会。

3.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在基本领会内容的前提下,对于存在的疑问,学生之间先进行交流和探讨,找出相关题目练习。

3.3教师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