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征范文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竞技运动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竞技运动的特征

第1篇:电子竞技运动的特征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了解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再从高校开展课程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方面出发,明确高校电子竞技运动课程开展培养人才的方向,为我国高校电子竞技运动引入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校 电子竞技 课程 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与游戏的完美结合,电子游戏应运而生。在当今竞技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子开发团队发现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促使电子游戏不断地创新,从而产生了电子竞技。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划为竞技运动之中,成为我国第99个体育运动项目,并且之后又重新定义为第78号体育运动项目。2014年重庆某高校开设“电子竞技运动发展近况及DOTA团队分析”的选修课,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进程以及讲解如何玩好DOTA等电子竞技的技巧和战略,还组织学生进行实战练习。这是对电子竞技运动引入课堂教学的一次尝试。

一、电子竞技与电子游戏的概述

电子竞技是指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玩家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通过电子平台以联网的形式进行的个人或者团队之间的相互比赛,其主要特征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分工明确、竞争性强等。电子游戏是指玩家通过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硬件设备)对各种游戏软件进行操作的一种游戏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无目的性。

二、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

在如今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子竞技也逐渐传入到我国,据统计2002年我国的Internet用户达到8000万,其中网络游戏用户已达807万人。这也是为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群众基础。2004年中国电子竞技运动陆续登上国际舞台,也取得了一些优异成绩。经过这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竞技运动开展也越来越多,其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当然在这迅速发展的背后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呈现出来,比如人们沉迷于网络之中,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引导;在我国开展的电子竞技运动花样百出秩序混乱;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固定的专业组织等。针对以上本文将作出以下几点建议,为以后电子竞技运动更好的在我国开展。

(一)提高儿童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网吧是大部分游戏玩家聚集的地方,也是电子竞技发展之地。我国的网吧多,而且比较混乱,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统一规划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玩吧严格做到“未成年禁止入内”, 并且组织有关的部门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网吧实行大力度的惩罚措施。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未成年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认知度。同时也要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问题的保护,预防未成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第三,也要督促电子游戏开发平台,要把控好游戏玩家用户的注册,实行不同时长的限时,每天在线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二)加大政府对电子竞技运动的管理力度,政府行使宏观调控职能。使电子竞技逐步形成稳定有序的产业链,合理调动社会的有效资源,合理组织好、规划好各大赛事,使得各大赛事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还需要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相应的投入,充分激发社会参与承办电子竞技的积极性。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创办良好有序的电子竞技运动的环境,为电子竞技运动在高校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开设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条件

(一)国家的政策

电子竞技是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集体育、文化、科技、益智于一身。从全球范围看,正发展成一种具有广泛参与性的阳光向上的互动运动产业,正朝着赛事品牌化、赛事组织规范化、竞赛规则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和《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改革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课程的基础

每一所高校都有电子阅览室,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电子计算机,这为电子竞技课程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设备条件。此外,高校也是接受新兴事物最快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能够很快适电子竞技课程的需要,这为电子竞技课程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高校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也是传道授业之地,具有一定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具备严谨的学术探索精神,能正确引导高校电子竞技课程发展方向。

四、结语

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也促进了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这也为体育运动项目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高校开设电子竞技课程,是高校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增添的一种渠道。我国电子竞技课程开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体育工作者们不断探讨,研究电子竞技运动发展规律,为高校更好的开设电子竞技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凌刚,王凤仙.电子竞技的校园文化发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111.

第2篇:电子竞技运动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河南省 高校 体育市场 消费 研究

高校体育市场是一种新型的高校产业,它具有自己的服务形式、服务种类和消费群体。大力发展高校体育市场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体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因此,合理开发高校体育市场,必将带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为高校体育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契机,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20所本省院校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设计与本文相关的问卷,向20所院校的主管体育场馆的领导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90%。向学生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4份,有效率91.2%。

访谈法:对20所院校的部分体育教师和体育场地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市场及产业的文章十余份,查阅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文章近二十份。

二、研究结果

1.河南省高校体育市场种类。对回收的18份有效问卷统计可知,当前河南省高校体育市场主要是以下种类(如下表)。

体育场馆租赁市场:由于当前各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比以往有较大的改善,在确保教学使用的情况下,体育场地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能得以出租,出租的场地(设施)种类主要是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房等,出租方式主要是月卡制和季卡制,也有部分消费者办理年卡的。

体育赞助市场:体育赞助市场主要是学校以外的体育厂家、商城等为了加大企业(或产品)的宣传,利用体育比赛的宣传作用,所采用的营销方式。

电子竞技市场:电子竞技运动是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1调查中发现,河南省高校电子竞技市场占到高校体育市场的77.8%,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值得提出的是,高校电子竞技市场的组织这并不全是学校体育部门,而是校内的网吧、游戏体厅等。

体育用品市场:体育用品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必需品,成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在大学生的问卷统计中,发现大学生对体育用品的消费存在一定攀比心理,注重名牌效应,对此,应加以合理引导,促使大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除此之外,大众体育健身市场、体育文化娱乐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康复、保健市场在高校体育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康复、保健市场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消费已经有所重视,说明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受伤后的理疗方式发生了改变。

2.河南省高校体育市场特征。学校体育市场在奥运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具有自己的市场特征。主要体现是市场群体特征、消费形式特征、市场价格特征。其中,市场群体是指高校体育市场的对象主流是大学生,他们的体育消费形式主要是自己的日常体育运动商品。调查可知,高校体育市场的价格有别于体育商城中的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大多处于200元以下的价位,适合于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是以价格范围。

3.河南省高校体育市场消费特征。调查可知,河南省高校体育市场消费特征具有协同性和稳定性。协同性是指高校体育市场的消费是由消费群体――商家――厂家三者共同协助的交易过程。大学生群体主要的消费是关注于一定时期内参与体育运动需要的体育器材和服装,如校园篮球赛、足球赛前期的服装需求等。他们的需求引起商家联合厂家的销售,这种销售往往采用一定的让利促销和赞助销售策略。同时,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增大,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富有潜力的体育消费群体。高校大学生的人员流动促使校园消费群体的稳定性,稳定性的形成带动高校群体的需求。

4.河南省高校体育市场开发优势。市场的发展,首先是市场的需求。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的形成和开拓,依赖于体育消费对象的多少(即体育人口)直接影响培训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河南省高校体育市场发展的优势主要是资源优势、消费群体优势、师资优势。资源优势是指高校具有独有的场馆设施,可以在教学之余对外出租,形成固有的市场资源,并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由于高校大学生是参与体育运动的绝对体育人口,就形成高校体育市场消费的稳定消费群体。同时。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指导高校体育群体进行科学的体育消费和锻炼,这是其他行业所不具有的资源优势。

三、对策与建议

1.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挖掘高校潜力,加快发展高校体育市场。高校体育市场作为一种产业,在高校体育市场上作为服务学生的校园市场,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挖掘校内资源,合理利用“外资”,以校外市场带动校内市场,全面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市场。

2.加强合理引导,促使消费的合理化。注重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培养,合理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培育高校体育消费市场合理化发展。

3.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多渠道发展高校体育市场。高校体育市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具有科学依据。全面发展高校体育市场的同时,要争取政府的支持,安排一部分引导资金,用于鼓励社会各界投资高校体育服务业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优势,多渠道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参考文献:

第3篇:电子竞技运动的特征范文

摘要: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属于刚刚起步阶段,离市场融合阶段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然而,随着企业跨产业经营并购、技术创新和战略联盟等形势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与体育服装器械、体育与媒体产业、旅游业等产业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是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及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的意义

体育与传媒业、体育与 旅游业、体育与中介业、体育与体育场馆服务业和电子竞技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了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的产业融合实质。体育与相关产业在不断融合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促进形成更多新产品与心服务;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对体育产业提出更新的需求;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带来跟多新成员的同时创新新的市场环境;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带动资源进行重新优化配置;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进体育人力资本发展;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使体育产业增值空间增大。

二、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信息时代,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体育产业也不例外。在我国,体育虽然也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它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一些体育商品化或市场的影响,催生体育产业的形成。然而,体育产业化的理论概念在我国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不可避免的对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在实践中对正确的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定义了体育产业的概念,即体育用品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它包括对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两部分,其中体育服务产品主要有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咨询、体育培训、体育经纪和其他服务行业,体育物质产品产业主要有体育器材、体育服装、运动食品和饮料生产和管理。如此说来,体育产业的扩展是指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后的新型产品,体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是一种载体或平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体育的内在经济价值得到完美诠释。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是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前提基础,将会引领体育产业的发展的方向。

2.1竞赛表演业和媒体产业的融合

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重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间技术融合。最好的例子是整合竞争,表演行业和媒体产业。传统体育赛事只是一种单一的体育活动,没能得到新闻广播媒体的报道、传播。当现代媒体技术应用于体育产业,体育产品的复制和多样性的特点,甚至这样一个新的电子竞技运动的兴起。因此,体育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和不同行业的产业组织形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竞争力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体育传媒产业的形成体现了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从技术到业务再到市场的全方位融合。

2.2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

体育产业融合了健身娱乐业、休闲产业和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健身、娱乐、休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技术基础和产品特性相似,以满足消费者娱乐、锻炼身体的目的,他们的产业延伸到其他市场,通过扩大产品范围向对方市场延伸。体育旅游的巨大价值不仅促进了体育旅游领域的繁荣,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宏观背景下,大型国际比赛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带来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例如,1981年第一次在北京举办国际马拉松赛,吸引国内一大批甚至全世界的长跑运动员到古都北京来参加这个活动,在2007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创造历史纪录25683人,运动员和观众游客不仅可以参加比赛还可以度假旅游。这场马拉松赛事带动北京地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体育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同时扩大北京城市形象的传播。

3、结论与建议

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还不成熟的今天。体育产业整合现象不明显,还没有进入市场一体化阶段。但可以确信,在技术创新、跨行业并购的互动、企业与战略联盟、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现象将更加广泛和明显,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体育产业的统计工作、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投资和技术创新行为的决策,是一个新课题。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下,体育行业相关部门应采取行动把握趋势,在新形势下采取新的w育产业发展对策。

3.1放松产业发展的政府规制

当前的监管框架将越来越受到产业融合的冲击和挑战。体育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但在中国的体育产业还存在着政府过度管制,特别是竞技体育几乎受到政府完全控制,阻碍了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转化为体育产业资源。放宽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调控是推动体育产业融合的必要条件。

3.2加强产业间的学习与合作

随着体育产业链的延伸,体育产业部门开始逐渐形成与其它行业类似特征和其他各种工具,只有建立沟通、学习、合作的平台,不断学习和掌握的工具,利用资源,才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3.3培养高素质的跨专业人才

人才是掌握技术、研制产品和拓展市场的最终决定因素。只有培养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中国的人才市场越来越完善,培训流程机制健全,各种专业人才已逐渐成熟,有大量的其他专业人士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如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来自各行各业。然而,这种人才流动机制还不足以保证对体育产业规律的复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并在产业融合后具有专业知识。因此,探索和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结语: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属于刚刚起步阶段,离市场融合阶段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然而,随着企业跨产业经营并购、技术创新和战略联盟等形势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与体育服装器械、体育与媒体产业、旅游业等产业之间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是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强.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与重构模式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