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通信科技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科技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科技的发展

第1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历程

 

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的相关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等重要成果,明确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总体技术方向。

 

“十五”期间,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迫切需求,国家科技计划对智能交通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立项支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十二个城市进行了ITS示范工程建设。通过ITS规戈叭车载信息装置、交通信息采集、专用短程通信、汽车安全辅助、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关键产品的开发和示范应用,促进了以智能化交通管理为主的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建设,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面向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为指导思想,国家科技计划对综合交通运输和服务的网络优化与配置、智能化交通控制、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交通安全等重点技术方向进行了持续立项研究支持,攻克了城市交通控制、交通诱导、电子收费、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等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

 

面向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需求,“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了“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建设了“北京奥运智能交通集成系统”、“上海世博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系统”、“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远洋船舶及战略物资运输在线监控系统”等,为大型国际活动提供了智能化交通管理和出行服务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智能交通科技在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2008年,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部联合开展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国家科技计划部署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支撑计划项目,跨部委联合、多单位协同攻关、研究与示范紧密结合,对公路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控制、营运车辆运行安全、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提升、路网安全态势监测、交通安全执法等交通安全重点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和示范应用,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在推进智能化交通管理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推动智能化交通服务技术的发展,对事关民生的公共交通、公众便捷出行、交通安全等技术开展了研究和应用。过去的十年中,公共交通管理运营智能化、快速公交、公交信号优先、出租车智能化运营、交通信息智能化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智能交通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方便了公众交通出行。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建设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通过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成为我国第一个有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大面积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智能交通项目。

 

进入“十二五”,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围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能与服务提升、智能化交通管控、车路协同与安全三条主线,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中,相继部署了“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处理关键技术”、“综合交通枢纽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多模式地面公交网络高效协同控制大城市交通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等一系列项目,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创新成果将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就

 

十几年来,我国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突破了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的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建设。科技引领和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发展成就为世界瞩目,部分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和应用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在城市交通运行智能化监测、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重大活动交通运行组织保障、大容量快速公交、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等技术领域形成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交通科技创新成果。

 

(1)交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交通状态综合检测、网络化电子收费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建成了全国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全国铁路联网售票系统;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及协同服务技术取得突破;交通综合监测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状态获取和集成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网络化电子收费(ETC)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在全国26个省市推广应用。

 

(2)城市智能交通技术综合集成与应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合重大应用需求,攻克了大批关键技术,建设了示范工程,形成一批行业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对重大国际活动交通保障作用突出,推动我国智能交通技术应用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交通保障对智能交通技术进行了大范围集成应用;科技支撑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建设”;公交智能化、BRT形成了成套技术装备;公交一卡通实现了城市间联网通用。

 

⑶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技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建立了我国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核心技术框架。突破了高精度航空导航、协同式航空综合监视、空管运行控制和民航空管信息服务平台等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关键系统实现自主研制,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中国民航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已经在空管、航空公司等部门获得了成功应用,在提升空域利用、减少延误等方面成效明显,为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奠定了技术基础。

 

(4)智能汽车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实现了实际道路运行测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驾驶辅助技术领域赶上了国际研发进程,驾驶人行为监控预警技术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5)智能交通支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升。人因安全研究显著提升了交通安全执法科技能力和监管水平,安全执法与安全保障技术及应用,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总体水平。攻克了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相关的关键技术,形成了适合我国公路交通特点的基础设施安全技术体系。建成了以交通事故快速救援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应急保障系统,为交通应急指挥和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6)科技创新推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智能交通领域项目建设主要技术和设备多数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市场逐年提升,2013年度主要项目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高速公路收费、通信、监控系统以及公路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项目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智能交通领域的上市企业近10家。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智能交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构成。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智能交通产业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经济増长点。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信息、通信、传感等高技术领域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促进了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提升和发展。

 

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居高不下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通待提升的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是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始终面对的挑战。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谨慎思考未来城市交通模式,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理念。

 

未来我国智能交通的科技创新发展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与效能提升;以服务为导向,注重ITS的公众服务和综合应用服务;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交通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重视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关注交通环境改善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车路协同系统受到普遍关注。具体技术方面,新技术环境下交通信息精确感知与动态交互、交通需求辨识与交通态势分析、动态交通仿真与智能化决策支持、交通运行智能化控制与节能减排、人车路协同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综合交通系统网络优化与协同服务、公路智能运输与综合服务、大型综合枢纽协同运营与高效服务、智能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等都将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2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科技文献信息资源 平台建设 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自2009年9月开通以来,实现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省内共享,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资源直接推到了企业用户的面前,方便了企业用户检索、获取和利用文献情报。全省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方便地检索到所需文献资源,并能以原文传递等多种方式合法地取得所需的情报资料。

系统集成的文献品种涵盖期刊、专利、标准、图书、会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科技成果、统计数据、企业信息、产品样本、专家信息、政策法规数据库等,文献资源类别涉及理、工、农、医等各领域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本地装载数字化文献资源近40TB,并以每年5TB速度递增。系统汇集了各项服务功能,除了为用户提供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一站式”的统一服务窗口外,还增设了代查代借、原文传递、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个性化的服务功能,突出了人性化,操作性更强,实现了网上资源需求与网下资源提供的互动,真正实现了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和资源集成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文献数据分散和检索重复等一系列问题。

一、存在问题

虽然我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平台加盟单位覆盖面不够宽泛。我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使各类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拥有单位在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缺乏资源共享意识和全局观念,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公共图书馆等文献、图书、资料部门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相互连接、实现共享。在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拥有量和平台加盟单位的数量方面,我省与先进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

(二)科技文献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紧张一直是困扰公共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原因。经费不足,大部分数字资源服务范围仅限本单位内网,文献的品种和数量一直停滞不增并有削弱趋势。近年来,由于文献资源上涨幅度大大高于文献经费增长幅度,导致我省公共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品种和数量进一步萎缩,以致专业学科文献资源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满足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对科技文献信息的需求。

(三)科技文献资源种类不够齐全,特色数据库建设缓慢。作为科技文献的重要品种之一的科技报告、国外标准、市场准入法规等收藏较少。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的特色科技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缓慢,缺少专业服务的特色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四)信息技术的异构,阻碍文献服务共享。目前,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图书馆等文献信息系统缺乏统一化标准和组织协调管理,所采用的基本架构、运行环境、开发语言等都不尽相同;同时电子文件的制作标准也不统一,传统信息共享技术不适合当前网络环境。由于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经费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文献信息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致使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困难,阻碍信息共享。

(五)平台的软硬件系统亟待改造。平台网络速度仍然较慢,网络运行环境需进一步优化,资源体系也不够完善。查全率、查准率,检索时间等文献与信息的检索效果方面有待提高。在数据存储、检索和网络共享及运行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现有科技文献资源进行整合技术等软硬件条件、服务设备功能以及服务环境方面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六)科技文献信息专业人才缺乏。适应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技术制度尚未健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文献信息专业人才短缺,高技能应用型科技文献信息专业人才不足,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人员在文献信息咨询和网络环境技术、平台运行管理等方面业务能力与水平有待加强,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快推进重点大学图书馆加盟的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统一信息标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和考核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平台加盟单位,将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公共图书馆的文献、图书、资料等大部分主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纳入平台,使平台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覆盖全省的大部分范围,实现全省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二)强化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作为政府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初建阶段,特别是在市场机制作用发挥尚不充分、企业创新主体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条件下,政府有必要保持连续和稳定的支持。加大财政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采购力度,增加科技文献资源种类和存储量,丰富馆藏文献资源,增强平台服务功能。

(三)加快推进特色数据库建设。面向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产业振兴,加快特色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开展多层次、专业化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专利预警、专利布局和专利信息分析服务能力建设。

(四)提高平台软硬件技术水平。加强网络环境技术、信息资源整合标准化、规范化、元数据技术、跨库检索技术、XML技术等资源组织和处理技术的应用等主要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我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软硬件技术水平。

第3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统计工作的重要思维理念。

统计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的性质是通过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社会经济和各种现象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认识,并为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而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适用于我们的各项工作,同样它也是我们统计工作的重要思维理念。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离不开统计工作的监测与服务,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就包括和谐统计的建设,没有统计的和谐就没有完整的和谐社会。因此我们要不断顺应时展的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朝着建设和谐统计的目标,积极促进统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职能,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新时期我们统计人要利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统计工作,构建和谐统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断提高,作为新时期的统计人,我们要利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统计。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全体统计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树立良好的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统计核心价值观,是统计工作者对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的基本判断,对自己统计人生价值的看待以及对统计事业的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支柱。新时期的统计人应具有的核心价值观是:要朝着打造一流的政府统计工作,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统计服务而奋斗。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加强全体统计人的思想政治和爱岗敬业的教育。使统计人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统计工作在党、在国家的全局工作和决策中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高尚的统计事业,乐为统计做奉献。并通过统计工作在服务社会、服务国民生活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得到的社会认可上来加强全体统计人对统计工作的热爱。二是要规范全体统计人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管理。职业道德是每个行业对各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的要求,同样,作为统计工作者,我们的职业道德就是保证统计数字真实可信,不出假数,我们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三是要狠抓全体统计人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统计精英。大力改善和提高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让人民真正享受到统计产品和统计服务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好处。四是要强化全体统计人的集体主队意识的认识。提升统计人的凝聚力、战斗力。

2、坚持与时俱进,加强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体系改革,确立科学合理的统计工作体系。在社会和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统计工作所研究的和服务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体系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一是要努力完善以必要的定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估算和有限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二是要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上下通畅、左右贯通的统计网络。统计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客观上要求加强各部门、各地区的横向和纵向的管理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矛盾和重复。三是必须按统计工作的流程对各级各类统计机构设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符合未来形势发展要求的灵敏、快速、高速、精干的调查机构,提高效率,并使之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有利于更广泛的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从体制上切断统计数据与不法利益的联系,彻底排除干扰。四是要随着统计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变化,对统计范围和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得统计工作能及时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和规律,起到监测和预警作用,确保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坚持和谐共赢,加强统计外部环境的和谐建设,促进统计工作多方协调。

和谐统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统计环境,我们要加强统计外部环境的和谐建设,净化统计工作发展的环境。一是要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协调与配合。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部门统计要向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基础信息资料,另一方面政府统计部门又要向其他部门和社会提供和统计信息服务。因此我们唯有与各部门保持良好的协调与配合,创造良好的统计氛围,才能确保我们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统计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和谐共赢。二是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等统计对象的协调与配合。统计对象作为直接为统计工作提供原始依据的基层单位,对我们工作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改善与统计对象的关系,一方面让他们为我们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将我们的统计结果转化为他们服务的统计产品,为他们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互利于双方的发展。

第4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通过参加集体学、自学等形式,我对科学发展观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着重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所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国税部门要不要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区国税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有力地支持了双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得到了区委、人大和区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许。这正是得益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正确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但是,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国税部门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这同样要通过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具体表现在:

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能力不够强,经济税收分析水平不高,“就数据分析数据、就税收分析税收”的现象依然存在,联系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进行税收分析做得不深不细。

二是双桥区税源结构单一,“一业独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改变。使我局的组织税收收入的掌控难度加大。

三是征管力量严重不足和征管经费短缺的问题。随着双桥区工业园区大量企业进驻,我局现有的征管力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大多数干部都是一人多岗,工作负荷重,工作压力大。同时,因征管经费不足,致使我局职工在重症、重病时出现爱莫能助和报销水平低于区医保标准的现象,也加重了干部职工思想、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有不和谐的苗头。

四是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财会、计算机等业务技能还难以适应当前税收工作的要求,复合型、业务知识型人才较少。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可见,我们国税部门仍然需要科学发展,以上问题也正是我们要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做到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真正体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国税部门如何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税务部门就是要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牢牢抓住以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营造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和纳税服务环境这一活动主线,坚持以市局党组确定的“六基”建设为载体,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和制约国税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在推进重点工作、共建和谐国税方面取得新提高,努力在创新长效机制、服务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稳定增收机制

要提高对组织收入工作促进全区科学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和计划,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要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实现经济与税收的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夯实“六基”,强化税收征管机制

要强化上下联动和内部配合,不断完善分析、评估、稽查、管理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切实堵塞征管漏洞;要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管理为核心,加强税源分类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注重外部信息的交换获取和共享应用,全面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要继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国税干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三)围绕构建纳税服务体系,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创新和谐服务机制

要健全优化纳税服务的制度和平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办税服务厅设施和环境,努力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大力提升国税机关的纳税服务水平。为双桥区招商引资和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围绕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组议事工作规则,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决策的基本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科学选拔人才力度,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五)围绕实施惩防体系规划,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筑牢反腐倡廉机制

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两责”和“一案双查双报告”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与税收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加强税务廉政文化建设,筑牢税务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要围绕税收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和重点环节,深入开展税收执法监察,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国税部门良好形象。

第5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武昌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业的“1+4”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各产业发展势头很猛,但总体看产业结构不均衡。高新科技作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其税收贡献率和相关产业带动性并不高。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技术优势不明显。

(1)武昌区计算机软件业发展不快,计算机优势发挥不够,未做强做大,未形成全国知名品牌。

(2)电信产业一枝独大,其他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3)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垄断现象较为严重,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4)计算机服务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学研合作不紧密,技术创新滞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武昌产业园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不理想

(1)园区内企业整体发展规模不大,产业优势不明显。

(2)园区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园区对有关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服务指导不够。

(3)产业园中企业产业集群不够,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产业关联度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大。

二、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支撑从广义而言,可分为三类:园区、专业楼宇、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

(一)园区的建设现状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主要分布在小洪山、石牌岭、凤凰、白沙洲。

截止目前,武昌区建成武昌现代制造业孵化基地、湖北机电科技园、武汉珞珈科技信息产业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4个园区,总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其中白沙洲都市工业园物业面积125余万平方米,其他五个园区的物业总面积仅8万平方米。

(二)专业楼宇的建设现状

专业楼宇一般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产业集聚度高,楼宇内某行业企业占到60%以上;二是规模大,即企业数达到20家以上,楼宇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产生税收5000万元以上;三是层次高,该行业必须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四是带动力强,能带动楼宇附近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该标准,目前武昌区高楼林立的中心商务区还没有高新技术专业楼宇。

(三)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自有办公生产区的建设现状

近来年,武昌区采取“政府扶持、院校共建、企业参与”的方式,充分整合大型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的存量空间资源,大胆探索园区共建模式。目前,利用高新科技企事业单位闲置空间建成的产业园区仅有湖北机电科技园。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比较分析

(一)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分析

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出台的产业支持政策,二是武昌区出台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武昌区主要在财税和房租补贴这两个方面出台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二)武汉东湖开发区的科技产业政策体系分析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高新科技产业的政策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激励政策,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加快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鼓励科技投入的税收政策等。三是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加大中小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服务创新,进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开展政府采购和示范推广试点,在落实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东湖高新区再给予适当支持。

(三)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政策环境评价

武昌区出台的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中,仅有3个《办法》和2项较为具体明晰的政策措施,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相比,在国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力度上,武昌区远不如东湖开发区。

(1)武昌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力度不够。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政策、产业园区发展激励政策,均因门槛设置过高或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等原因,未能在激励企业创新、产业发展上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武昌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不够细化,只有一个笼统的《武汉市武昌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没有涉及各级各类科技担保、风险投资、贷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策。(3)武昌区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予以政策支持不够准。资金充足是企业、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关键保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融资政策上做足了文章,也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四、促进武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产业园区是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武昌――这个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会之区,整合地区资源,建设科技产业园区,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是中心城区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武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空间支撑的对策分析

(1)制定武昌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全区园区建设与发展。同时,指导各个园区制定本园区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专业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园区。(2)围绕产业链打造,建设产业聚集的专业楼宇。通过规划引导和专业化产业定位,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自然集聚,利用好武昌区已建和在建的高端楼宇引导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鲜明的科技企业入驻聚集。(3)加强对城中村产业用地的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高”的专业楼宇,改变城中村的产业发展停留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低”的传统服务业的现状。(4)整合武昌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由政府牵头完成十二五期间高新科技产业与空间支撑建设利用的整体规划,预留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6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发展历程 应用 趋势 意义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1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工作、管理、思想、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纵观整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线通信技术从固定通信向移动通信复杂很难的整个进程。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和发展意义,可以让人们更好的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

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采用短波频的传送方法和电子管技术,在应用范围上主要是军用以及海洋船舰上的通信运用,一直到这个阶段的末期才出现了固定电话的无线通信系统。

(2)扩展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扩展阶段。刚开始,无线通信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电话系统、电报系统,其构造已经开始向半导体过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频段不断扩大,数字化的无线移动通信开始发展并逐渐壮大,取代了以往的固定电话无线通信系统。在使用范围上,出现了内容复杂、系统庞大、结合领域多样的服务项目和业务内容。

(3)现代化发展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无线通信技术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且越来越广泛的向其他行业进行渗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积极的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升无线通信技术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使无线通信技术能够与更多领域相结合,进入社会的功能多元化、网络一体化、服务综合化的发展阶段。

2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意义

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上,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完成数据信息的发送和接受,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分析预测,方便人们通过科学的、准确的数据做出正确决策;在科技领域,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提高了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在文化领域,无线通信技术促进文化传播,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在生活领域,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等等。具体来讲,无线通信技术的作用包括:

(1)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无线通信技术就需要不断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来适应这种社会变化,而无线通信技术作为国家核心科技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可以增加国家综合科技的科技内容,提高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对于增强国家的科技竞争实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无线通信技术因其便捷性、快速性、准确性特征,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以前人们交流信息要通过纸质媒介,到邮局寄信等等,而现在与其他人进行联系时,只需要运用移动通信手机、网络邮箱、即时聊天工具等方式就可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数据传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密切了人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又如,为了给病人实施具有相当难度的手术,由于路程、时间、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请来专业的医生或者将病人转院,就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来实现远程手术指导,对于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作用。无线通信技术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比如在商业服务领域,通过开发适合人们需要的短息提醒、电话热线、网络评价等客服终端,有效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

(3)推广信息化文化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交流,相关部门也可以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平台对人们展开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比如远程视频教学,由于学校课程设置的的局限性,使很多人无法接受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领域学习,通过网络提供的各类文本信息、音频信息、视频信息,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来进行自学,比如有的人喜欢书法,可以通过网络书法教程的视频来进行书法的练习,有的人喜欢唱歌,但又没有经历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就可以根据音乐视频教学来进行视听练唱,还可以通过下载安装歌曲录制软件,结合伴奏带,对属于自己的歌唱声音进行录制。又如,人们借助无线通信技术来进行交友、娱乐、休闲,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以后的工作效率,对于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和阳光的生活态度都有很大帮助。这些无线通信网络服务都有效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实际,积极把握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机遇,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辉.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8).

[2] 于泳.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0(6).

第7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工程设计 科技革命 通信工程 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058-01

1 通信工程设计创新的地位

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我国的通信事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九十年代以后,国内通信事业结合电信行业进行重组改革,使得通信设计行业产生并且不断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更是使得通信工程设计不断的深入发展,市场对于通信工程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成不变的产品最终必然会失去其客户的信任和关注,导致既失去客户,也失去市场。如果通信工程设计行业的各企业只是不断的在原有业务范围内打转,那么不久之后,他们必然会难以满足甚至于无法满足客户在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同时,随着行业内不断加剧的激烈竞争,倘若企业利润下滑,那么企业将很难坚持长远发展。因此,国内的通信工程设计各企业也需要在保障人们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

2 通信工程设计行业具体的创新方式

随着国内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对于物资文化生活需要的质量也不断的在提升,因此国内很多的企业和厂家都在不断寻求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新鲜感”,而这一切都得自于——创新。对于通信工程设计行业同样也需要我们对通信工程设计进行更多的创新,使其满足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着的需求。

2.1 关于通信工程设计服务的创新

2.1.1 通信工程设计服务产品的创新

通信工程设计不同于其他的制造行业等,它有其特殊性:项目工程众多、设备更新快并且对于整体的通信网络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在做好传统的规定工作以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及产品的策划和业务咨询等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在咨询业务的设计方面,往往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个例,需要有其独特的方案解决。

2.1.2 通信工程设计服务过程的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各国的中心产业,服务也成为一种产品,并且这种产品需要客户与服务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完成。一些企业常训导员工“客户就是上帝”,虽然客户不是真的上帝,但是我们却也必须专注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发挥客户的价值和作用。通信设计的主要服务过程是客户的咨询过程,具体包括项目的管理、组织;资料的收集、调研等等。

2.1.3 通信工程设计服务工具的创新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世界科技水平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遍布到世界各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通信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之中。显而易见的,我们身边的通信网络工程正在越来越趋向高复杂性、综合性和集成性,这也越来越要求有更先进的技术作为通信工程的支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

早期的通信工程设计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这样做既费时间更耗劳力,差错率还极高,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通信工程设计企业都已使用了大型的仿真规划软件系统,使得原先耗费几天时间的操作现在只需要几小时便可以完成。企业除了可以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以外,对于企业自身也可以在进行服务的便利积极研发或是累积一些比较实用性的通信工程设计的服务工具,以此来提高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2 关于通信工程设计技术的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过硬的技术任何企业都将难以立足于该行业,同样,没有不断更新完善的技术企业也将很难以立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下,因此,提高行业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该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内目前的通信工程设计行业我有如下几点技术使用的想法:

2.2.1 双主机设计的使用

目前,通信工程设计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已日益提高,作业能力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更大的风险。比方说,一套容量较大的MADM的通信设备能够带好几个环路,倘若发生故障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此时果断使用双主机的设计方案,也就是在局端配置两端的主设备,同时,交叉连接和保护都下放至子架上面,再在每一子架上连接前配置,然后在其之间采用CNCP的保护,如果这样便可以将故障的风险有效控制在一个子架上,以此保证正常的通信不被影响。

2.2.2 GoogleEarth的应用

GoogleEarth是一种通信地图,利用它可以较直观的明确站点位置,并且模拟相关线路的道路、河流以及桥梁建筑等的情况。 在通信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勘察人员有时会处在陌生的环境下,从而出现一个勘察项目需要多次反复勘察的情况,以此来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此时使用GoogleEarth技术支持,便可以将相关线路在图像上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获取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目的性,减少盲目勘探。

2.2.3 MapInfo的应用

MapInfo是一种通信地图,在MapInfo上能够直接的设计所要了解的相关管道路由以及其他的相关路由、环路、统计数据等等,能够全面的应用于管线作业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使得设计效率大大的提高。

2.2.4 网格状组网的应用

鉴于有些设备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都比较差,容易出现故障并且利用率很低且不易管理维护。工程设计企业采用网格状的组网技术来建设,可以使得网络更容易调整和管理维护,同时,能够提高网络抗灾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2.2.5 建设汇聚节点的应用

传统的通信网大部分都是传输汇聚节点和通信基站相结合建在一起,但是,两者建在一起会有极大的不便,一是缺乏空间,二是施工困难,最后使得节点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近年来,事实证明,建设汇聚节点局房能够为相关网络做好基础,为企业以后的竞争做好准备。

3 结语

通信工程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依然保持着大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通信工程正在逐步的由垄断的地位向外部竞争发生变化,使得传统的营运模式不得不寻找更值得依赖的项目基础,传统技术不得不寻找更为高效有力的通信技术,以此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客户需求以及不断加剧的激烈竞争。

参考文献

[1]赵宁.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及有效措施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

第8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发展

中图分类号:F632.3

根据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加大对通信设备的研发力度,经过30年的演变,我国通信制造业发展迅速,在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逐渐占据国内市场。随着科技发展,通信系统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升级迅速较快,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至2007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通信科研力度加大,取得了良好成绩。但由于经济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很多行业开始步入低谷期,外部经济萧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绝大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研发资金周转困难。

1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移动通信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具有投入资金高、劳动密集、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对于人才要求较高,但我国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资金方面或人才供应方面,都不具备优势,这无疑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科研投入资金较少

虽然我国加大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但国家在该行业中的投入资金十分有限,仅靠国家投入及企业自筹资金,很难满足通信技术研发资金需求。且由于国际趋势分析不足,难以掌握发展方向,未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投资,使产业链整合出现缺陷,制约了通信设备制造发展。

1.3 产业两极分化严重

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世界移动通信产业投入金额巨大,导致通信产业两极分化,重构现象严重,部分通信设备制造商甚至开始剥离利润较低业务,对市场进行重新选择,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将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在发展战略方面[1]。更多的企业由于遭受黑洞影响,发展资金紧张,技术人才欠缺,发展前景不乐观。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整体发展角度来看,产业两极分化情况较严重。

1.4 工业制造水平较低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在通信设备制造方面,面临众多挑战,难以实现产品自开发、标准自定义、协议自研、元器件自产等发展目标。我国通信设备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较低,只能满足通信设备元器件组装及外形设计,难以满足元器件及核心芯片生产需求,这将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力先决条件

2.1 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基本覆盖全国人口

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设备消费市场。而存在设备消费市场的前提就是人口聚居地内已经基本覆盖宽带网络基础设施。2011年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以及电信公司的3G网络已经基本覆盖了全国大半疆域,除了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还网络基础设施还没有得以建设之外,其他地区基本都已经覆盖了3G网络,全国将近92%的人口已经实现3G网络覆盖。且我国的三大运营商计划每年增加宽带接入的用户为7000万户。相信在这种背景下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将拥有更多消费人群,推动其更好发展[2]。

2.2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给予网络和信息安全更大的重视,制定更多推动其更好发展的政策

2.3 国家已经加强对无线电的管理力度

气象以及通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资源要求也能够较快速的满足,使我国的无线电空中电波能够很好的按照秩序进行,提高了我国无线点的运行安全,为移动通信设备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2.4 国家已经有专门针对集成电路产业更好发展的各种合法的组织和协会

这些协会每年都会开会讨论和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在竞争激烈社会可以更好发展的可行方案。且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化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难以跨越的资金短缺问题国家也已经不断的加大投入,为其更好发展扫清一切障碍。

2.5 国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比如在一定期限内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不收取任何税费的、且国家相关科技技术部门还为了鼓励通信设备制造业能够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的通信设备,专门设立了有极大吸引力的科技奖项,为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开通一条宽广的技术专利绿色大道。另外,最重要的是国家还通过调整进出口结构和制定各种补助政策拉动内需的形式给予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极大的政策支持。在拥有这样天时地利的客观环境下,相信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得以长足发展。

3 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信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的一员,在当今各种各样有不同功能电子产品铺满市场的时代,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若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快速发展,那么其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应该以创新为准。只有创新,移动通信设备才能够在电子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从而不断增加消费人群,提升需求量,推动行业发展[3]。比如以当今最受欢迎的苹果通信设备为例,苹果产品之所以能够在电子市场中脱离而出,成为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根本原因就在于苹果产品具有的创新性。相比与其他电子产品而言,苹果产品的内部优秀且独家软件更多,外形更加独特,使用更加顺手,用一个流行词来阐述就是“潮”。所以,在竞争如此劲烈的市场,拥有绝对创新特点的苹果产品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市场畅销品,受到更多的欢迎。因此,为了使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能够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应该坚持以创新为工作出发点的原则。

总而言之,我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作用下,相信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该能够得以更好发展,为提供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杰.目标:移动通信市场从Google现状简析其战略发展意图[J].通信企业管理,2010(09):748-749.

[2]黄海峰.烽火通信:端到端网络方案支撑“宽带中国”战略实施[J].通信世界,2012(07):84-85.

[3]程燕,刘端,张凯.通信企业的专利战略浅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595-596.

第9篇:通信科技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地下通信工程;重要性;防护措施

引言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而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就是地下通信工程的安全畅通,这一课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说,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信息化的现状对地下通信工程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地下通信工程的管理力度和水平,从而使其自身的防护能力不断加强,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效能不断提升,这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保证信息安全的紧迫任务和重要手段,本文结合这一点,主要分析了地下通信工程的伪装防护功能及维护。

1地下通信工程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高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被更多地应用到战争中,通信技术的战略作用也越发凸现出来,在这种信息化战争中,通信技术可以说是“千里眼”、“顺风耳”,其水平的高低决定战争双方的生死存亡,而且通信技术在军事指挥以及联络过程中的作用更是不可代替,在战争中,一些技术高超的信息专家通过完善的系统以及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地得到需要的自己以及对方的相关重要信息,通过对获得的信息进行高科技的处理,对获得战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其中应用有较多的有短距无线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及蓝牙技术以及全球移动定位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战争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新时代的战争可以说是信息化的战争,在新的信息时代,战争双方拼的主要是信息化军队,较量最多的是通信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广泛地应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术进行武器的设计与制造,同时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了信息技术,是战争获得胜利的决定因素,高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普遍运用,使武器的发展以及战争的形式在不断地变化,有效地推动了军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并且因此促进了军事革命的不断创新,武器化战争开始逐步像信息化战争过渡,不久的将来将完全被信息化战争所替代,这是科技以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地下通信工程的防护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保障通信工程的畅通和质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障战争的胜利。

2地下通信工程防护伪装工作的有效开展

2.1明确地下通信工程的建设目标

地下通信工程的防护伪装作用就是指它在战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的应用水平,所以要使通信工程防护伪装工作有效的开展,首先应该充分地明确这一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对这项工作有准确的认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具体的建设。(1)实用性和超前性相结合的建设目标地下通信工程的防护伪装建设,不但应该充分满足目前的具体需求,还要考虑到满足将来的使用需要,做到同时具备实用性和超前性的功能,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地下通信工程防护伪装建设目标的确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将来战争中所需要的通信方面的效率、便捷度以及实时度等要求,同时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建立起完善的具有多种传输功能的多效性的地下通信工程,做到保留一定空间基础上的超前设计,使其充分体现出高科技术的优势,可以在战争中利用高超的科技水平取得战争的胜利。(2)达到通信手段主导伪装防护地下通信工程的建设要实现伪装防护与现通信手段牵引关系的转变,在新的信息时代,进行地下通信工程建设时,首先要转变原来的发展思想,由原来的伪装防护决定通信手段,发展为通信手段决定伪装防护的建设思想,这一建设思想的较变主要是为了解决原来的地下通信工程方式太过于单一化,而是建立起多样化的地下通信系统,使其通信效能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满足目前以及以后的通信需求,在整个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已经建设完成的通信工程部分进行重新检查,必要时进行改造,已保证其功能性和抗毁性能。(3)通信效果为主要目标相关人员在进行地下通信工程防伪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最基本目标理论是如何保证通信效果,要改变原来的把防护作为主要设计目标的设计思路,把保证通信效果作为主要的设计目标,通信效果对于作战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基础保证的前提,评价地下通信工程防伪设计的最主要通信效果主要体现在对抗辐射攻击、无线通信、电磁防护等,使其达到最理想的通信效果的同时保障地下通信工程建设的合理性。

2.2有效处理伪装防护的建设重点

地下通信工程的伪装防护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专业的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建设,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质量、进度以及相关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抓住重点进行关键性的处理及建设。(1)通信设备的优化充分地保证通信的畅通是进行地下通信工程建设最基本的要求,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实现通过相关技术相结合,达到“多点多控以及一点多控”的效果,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通信工程的备用系统,通过对系统以及通信设备进行优化处理,做好通信的备用保护工作。(240)(2)突出主体伪装在地下通信工程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相关的操作人员应该科学、透彻地分析整个工程的暴露特征,并根据工程所在位置的自然环境,对需要的部分进行必要的改造建设,比如在地下通信工程入口处进行植物加强覆盖,使其更不容易被察觉,另外还可以对其进行目标干扰设计,从而达到对敌人起到干扰的目的,使通信工程的存活能力更强,在地下通信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伪装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就会使自身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要加强此项工作的执行力度。(3)提升电磁防护能力在现代作战过程中,对敌方通信系统进行电子毁伤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比较常用的作战手段,所以在进行地下通信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防电子毁伤能力,可以通过对所有的线缆以及相关的管道作完善的泄流技术处理,防止对方检测到电磁流,作好屏蔽装置,提高防电子毁伤的能力。

2.3做到建设标准与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

对建设标准进行恰当的选择是充分保证地下通信工程防护伪装质量的基础,相关人员在设计时应该充分借鉴取得优秀成果的经验,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完善有效地建设标准系统。(1)突出整体防御相关操作人员应该根据地下通信工程需要改造的具体情况、暴露征候,并充分借鉴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导地下通信工程伪装防护建设,在做到与指挥工程同步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伪装措施的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的问题,从整体防御的角度出发加强地下通信工程的防御能力。(2)严格参照军队建设标准地下通信工程伪装防护体系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军队建设的标准作为参考基准,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在进行全面侦查的前提下实现按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对所有的相关标准项目都需要进行细化分析处理,保证所有的建设内容都可以符合军队建设的标准。(3)参考国际先进武器的作战性能为了使地下通信工程的伪装防护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起到保护地下通信工程的作用,就一定要跟上高科技武器发展的步伐,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更新伪装防护技术,保证使用最新的侦查方法,把重点工作放在地下通信工程的电磁防护能力以及入口防侦查能力方面,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改造,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水平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最主要条件,所以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一方面不断加强高科技武器装备的研发,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地下通信工程防护的建设和改造,二者相对来说,武器装备的更新速度较快,所以一定要根据武器装备的实际发展速度对地下通信工程的防护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地下通信工程防护建设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地下通信工程的防护系统建设,一些传统的国防工程通过不断地改造也发展成为了新的现代化国防工程系统。

3结语

从无数战争的实践中可以得出,技术是战争成败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现代的信息化作战方式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所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上,同时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地下通信技术工程的防护建设,从而最终保证战争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龚为佳,沈卫东.地下通信工程的隐身防护技术研究[J].2013(4):50-52.

[2]张旭,范欣伟等.军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及其在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J].通信工程,2011(3):46-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