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资源管护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调整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公司将资源管理与生产经营完全分开,除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管护和贮木场生产外,其他木材生产、森林经营作业和辅助生产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
1.2重新确定适应新体制和新机制的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制定了《根河森工公司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方案》,在机构设置上,撤销营林和生产管理科,成立森林经营科。撤销所有林场,统一变为森林管护所。原营林、主伐作业组压缩整编后,统一变为森林经营工队。森林经营实行根森公司、管护所、森林经营工队三级管理制度。管护所与木材生产脱钩,其主要职能变为以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和管护为主,负责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经营各类数据台账统计、调查设计落实、森林经营工程项目拨交、作业质量管理、森林经营工队管理以及组织森林经营活动等工作。在人员编制上,以现有职工为基数,全体5009人,按照上级核定的标准落实管护人员,压缩生产人员,增加森林经营人员编制,核定木材生产人员编制854人,管护人员编制2035人,从事森林经营人员编制为2120人。
1.3全面理顺了劳动用工关系
由于历史遗留因素和2003年“5.5”火烧迹地清理需要大量人力等原因,根河森工公司临时用工最高时达到2640人。随着火烧迹地清理任务的减少,临时用工逐年下降,2010年末,火烧迹地清理任务结束,公司与最后剩余的536名生产特需临时用工按照合同规定,全部解除了劳动合同。现在,根河森工公司严格执行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规定,坚决杜绝私招滥用企业外临时用工,规范用工制度,维护良好的用工秩序。2011年,针对森林经营工程项目实行招投标,根河森工公司出台了《森林经营工程项目招投标劳动力及工资管理办法》,对招投标过程中的劳动力林业管理、工资管理和违规处罚做出明确规定。
1.4建立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劳动力合理流动,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针对部分基层单位工作量不饱和、劳动力闲置及富余职工待业等情况,2012年,根森公司建立了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制定了《根河森工公司企业劳动力市场管理办法》,对各单位的富余劳动力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按照劳动力的工种、技术等级对其进行求职登记。对生产任务量大且自身劳动力不足,急需招用劳动力的单位及改制企业,根据工种、技术等级等需求条件,按照富余职工登记信息,将富余劳动力及时调配到其他急需用人的单位,促进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分类设置,实现财务核算体制改革创新
公司积极推行财务核算体制改革,制定了《根河森工公司财务核算体制改革方案》,在财务核算体系设置上,建立三套财务独立核算模式,即:森林管护核算模式、木材生产核算模式和森林经营核算模式。根据公司核定的各类人员编制下达全年财务计划。本着将天保费用和生产费用完全分开的原则,以解决职工就业和提高职工收入为目标,以生产成本单价和森林经营成本单价为计算依据,测算出各森林管护所、森林经营工队所承担的管护任务和森林经营工作量,实行分类核算,分灶吃饭,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职工收入快速增长。实行财务核算体制改革后,降低了企业费用支出,确保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用更加合法合规。
3加强监管,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创新
公司坚持生态主导,保护优先,在强化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上,科学设立管理层级、落实各级责任、完善管理措施,建立了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新体系。
①编制《根河林业局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林业局森林资源林政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生态功能区的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林政管理工作,设立资源林政管理科,代表林业局行使资源林政日常管理工作(森调大队成立了森林资源监测站,承担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资源林政管理科对其进行业务指导);林场撤变为森林管护所,与木材生产脱钩,设资源林政管理办公室,对管护所辖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其主要职能变为以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和管护为主;森林经营工队设专职技术员,对其工队的森林经营进行技术指导。即形成“林业局森林资源林政管理领导小组资源林政管理科森林管护所资源林政管理办公室森林经营工队专职技术员”四个层级的管理体制。
②建立责任保障机制,制定各级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责任书和考核办法,把森林采伐限额、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增长、无重大资源林政案件等指标纳入责任书考核体系,逐级签订责任书,由过去三级责任制变五级责任制。林业局局长代表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与分管领导签订责任书,分管领导与资源林政管理科科长签订责任书,资源林政管理科科长与各森林管护所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签订责任书,各森林管护所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与森林经营工队长签订责任书,森林经营工队长与森林经营作业人员签订责任书(即:局长主管副局长资源科科长管护所资源林政管理办公室主任经营工队队长森林经营作业人员五级责任制)。各森林管护所把管辖的生态功能区分成几大区域,把森林资源管理责任落实到森林管护所资源林政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形成层层有指标,责任无死角。
③制定《根河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办法》、《根河林业局林地林权管理办法》、《根河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法》、《根河林业局“三总量”管理办法》等配套的管理办法。
④森林资源实行微机管理,构建数字林业框架。为了详实记录各个时期森林资源变化和森林生态环境年度状况,建立了局、所两级森林资源档案,为各管护所购买太阳能板、蓄电池、逆变器、电脑等设备,实现场级资源档案数据微机化管理。在委托规划院进行全局林下野生经济植物调查基础上,各森林管护所在夏季,开展了林下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不同地类及不同林分的摸底调查,把适应各项森林经营和林下资源储量、分布等方面的情况,把经现地调查的因子录入资源档案数据库,随时掌握森林管护和经营所需数据,切实指导了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生产经营。
4完善网络,实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创新
公司为加大森林管护力度,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森林管护全覆盖、无死角,出台了《森林资源管护规划实施方案》,将原来的管护模式调整为现在的近山巡护、管护站管护、线路巡护和远山管护四种模式,实行森林管护中心、森林管护所和管护站(巡护队)三级管理制度,逐级签订了森林管护责任状,把管护责任全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形成了逐级负责的责任覆盖网。通过森林管护、防火、病虫害监测、林政、森保五网联合,形成全方位管护信息网。结合森林生态旅游,完善了森林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对管护站、检查站实行了星级标准化管理。
5对接政策,实现林业经济转型实践创新
关键词:森林管护;分片承包;森防站
中图分类号:S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4-0015-02
1 引 言
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重要作用,是林业和农业的生态屏障,一旦遭到破坏,不但农业生产要受到影响,生态建设也会深受其害,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将不断恶化。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待续发展的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2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机构建设
要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护,首先应建立专门的森林管护机构。基层林业局应成立森林管护站二级森林管护机构,局护林防火办负责森林管护的管理监督工作,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和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对其相关业务实施监督指导。各森林管护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森林管护工作。林区内放牧,采矿、挖药、商贸等活动较频繁,存在盗伐林木、破坏植被的隐患,使得森林管护范围广、难度大,森林管护站必须加大管护力度。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生态区位置及管护方式,合理设置森林管护站。森林管护站应设在交通要道(山口)、人员活动频繁区以及火险、病虫害高发区,同时应考虑便于有效管理的设置原则。
3 加强分类经营和管护
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在其界定的禁伐区、限伐区及商品林区,依其经营目的和培育方向的不同,施以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
在禁伐区内,严禁任何形式的采伐,严禁一切破坏森林植被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人工促进更新,制止过度放牧等措施,为森林的天然更新创造优良条件,保证其天然的林分结构及林下动植物种群结构,维系森林系统的生态平衡。对过去遭受人为破坏的天然林,应争取资金投入,努力增加和恢复森林的生态功能,改善林分质量。
在限伐区内,严格控制采伐方式。采取积极保护措施,按照林木生长规律及其需要,实行培育和保护相结合的管护法。在停止以取材为目的的采伐方式的基础上,对影响下层林木生长的成熟林木,进行必要的低强度择伐和卫生伐;对中幼林分,以提高林分质量为目的,合理地组织抚育和疏伐等经营活动;在林间空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取造林、围栏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管护办法,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提高生态防护效益。
在商品林区,禁止按龄级进行采伐作业,采取按林木径级大小进行低强度择伐的作业方式。应使林分始终保持最佳密度和复层结构,将采伐利用对天然林的干扰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4 强化管护措施
(1)在管护方式上,主要采取专职护林员分片承包的形式。但对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远山区,应以护林站为单位,分组巡护。对未成林造林地实行围栏封育;对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地实行封山禁牧管护,禁牧时间的长短视林下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高度而定。
(2)根据沟系分布及管护的难易划定责任区,并以合同的方式确定管护责任人的责任与义务,实行责、权、利挂钩的管护责任制。管护责任人对其责任区内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制止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和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植被的活动负有全面责任。对责任区内实行围栏封育的人工造林地,要保证围栏设施完好,幼苗、幼树不被牲畜啃食、人为破坏。
(3)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林区广大群众的防火意识;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加强森林防火的基础工作,坚持依法治林。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各项规章制度,使管护人员在森林防火期间有章可循。在森林防火期,与地方气象部门密切配合,作好高火险天气预报。对护林员进行专门的森林防火知识培训,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的作用,在森林防火期,对入山车辆、人员进行防火检查,卡住林区带火作业人员。对火灾肇事者要从重从快处理,对火灾责任领导逐级追究责任。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森林病虫害危害大、防治困难,不仅可使森林资源遭受重大损失,还将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和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加强森林病虫防治体系建设。按照“一站三网二化”的要求,加强森防站的建设,加速测报网、检疫网和防治网的建设,用专业化、机械化的手段防治病虫害。按照森防工作要求和规划,建成县级标准森防站,配备相关业务人员,使森防体系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5 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5.1 源头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十分重要,要从森林采伐入手,严格把关。一要根据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中的木材减产计划,严格控制采伐限额,严格执行凭证采伐林木制度,将木材产量调减真正落到实处。二要从培育森林、提高林分质量入手,对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三个环节实现有效地管理。
5.2 运输管理
要进一步强化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和发放制度。积极做好与本地区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共同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根据木材调减后的计划产量,严格控制木材运输总量,并将其分解核定到各站,实现用采伐证和运输证双向控制森木的采伐消耗。要充分发挥山区现有木材检查站的作用,对拉运木材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逐一登记。扣留非法运材车辆,并及时上报处理。
5.3 林区管理
组织林业公安、林政管理部门对林区从事开矿、加工木材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占用林地从事开矿的活动,坚决依法制止;对林区的木材加工点一律封存。严格禁止林区内从事破坏植被性质的采集、挖掘活动。
5.4 严格执法
要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必须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强化林业执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大案要案,要从重、从快处理,并将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在交通要口,重点路段和重点林区张贴公布,以教育群众,起到震慑作用。
《湖南省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是中央《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在我省的具体化,其改革的主要精神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支持体系三个部分。
一、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实施一个战略,即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落实一个要求,即分类推进改革;围绕两大目标,即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推动两个分开,即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实现两个创新,即创新管护方式、创新监管体制;推动两个转变,即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一个新体制,即建立起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二是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四是坚持分类指导、省级负责。
(三)改革时限:到2015 年6月底,对《湖南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规定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或省林业厅认定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四)总体目标:我省国有林场改革到2020 年的总体目标:一是森林面积增加13.3 万公顷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2000 万立方米以上,生态功能显著提升;二是通过多渠道加大对林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职工就业有着落;三是通过定性定编,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到位的林场管理新体制。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实施方案》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国有林场的属性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的,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编制。根据工作性质、经营规模和管护难度等因素,科学核定事业编制,用于聘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林业技能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基本不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要推进转企改制,暂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三是目前已经转制为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原则上保持企业性质不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公益林管护,或者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探索转型为公益性企业,确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其属性。
第二,推进国有林场政事分开和事企分开。一是明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二是在稳定现行隶属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位、规模和生态建设需要等因素,合理优化国有林场管理层级。对同一行政区域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根据机构精简和规模经营原则重组整合。三是强化对编制使用的监管,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四是明确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对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优强林业企业参与重组,通过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切实提高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的运营效率。加强资产负债的清理认定和核查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是要加快分离各类国有林场的办社会职能,逐步将林场所办学校、医疗机构等移交属地管理。
第三,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一是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二是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三是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益林管护,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第四,健全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一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实行国家、省、市三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监管,对林地性质变更、采伐限额等强化多级联动监管。三是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四是实施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量为核心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五是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研究制定国有林场管理法律制度措施和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探索建立国家公园。
第五,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林场职工生活十分困难。为解决林场职工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切实维护林场和谐稳定,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力度,切实解决好国有林场职工的参保和续保问题。这次,我们通过积极的做工作,争取社保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我省《实施方案》中写进去了。这是重要的优惠政策之一,也是我省改革实施方案的一个亮点。同时,要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国有林场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安置: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三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部分职工转岗就业;四是实行提前退休。将全部富余职工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畴,平稳过渡、合理衔接,确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三、改革的支持政策
(一)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将国有林场供电、饮水安全、管护站点用房、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政府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将国有林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省财政从2013年开始,新增预算50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我省林区道路建设,去年安排到国有林场道路建设资金占林区道路建设专项资金总量的60%。加快国有林场电网改造升级,2014 年2月,省人民政府将国有林场纳入农村电网体制改革范围。三是改善国有林场住房条件。至2013 年底,全省国有林场51775 名职工通过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
(二)关于加强财政支持。一是加大对国有林场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林场林区与周边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分离林场办社会职能问题;市(州)、县(市、区)财政也要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国有林场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中央和省财政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国有林场补缴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分离场办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职能。三是要整合各类涉林资金,支持国有林场改革。适时提高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具备条件的支农惠农政策可适用于国有林场,对生态区位特别重要地区的国有林场给予适当倾斜。将国有贫困林场扶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计划,加大扶持力度。
关键词:森林;管护;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S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森林管护所是林场最基层单位,是生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是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细胞。管护好森林资源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森林管护的重要性
各级国家林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限额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森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度,积极配合县乡基层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持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坚决查处林荫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加强林权管理。基层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护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二、森林管护的主要措施
1、 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1) 源头管理。保护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十分重要,要从森林采伐入手,严格把关。一要根据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中的木材减产计划,严格控制采伐限额,严格执行凭证采伐林木制度,将木材产量调减真正落到实处。二要从培育森林、提高林分质量入手,对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三个环节实现有效地管理。
(2)运输管理。要进一步强化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和发放制度。积极做好与本地区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共同严格执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根据木材调减后的计划产量,严格控制木材运输总量,并将其分解核定到各站,实现用采伐证和运输证双向控制森木的采伐消耗。要充分发挥山区现有木材检查站的作用,对拉运木材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逐一登记。扣留非法运材车辆,并及时上报处理。
(3) 林区管理。组织林业公安、林政管理部门对林区从事开矿、加工木材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占用林地从事开矿的活动,坚决依法制止;对林区的木材加工点一律封存。严格禁止林区内从事破坏植被性质的采集、挖掘活动。
(4) 严格执法。要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必须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强化林业执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大案要案,要从重、从快处理,并将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在交通要口,重点路段和重点林区张贴公布,以教育群众,起到震慑作用。
(5) 队伍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和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强化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为便于执法人员严格执法,采取对重点检查站工作人员进行站与站间的轮岗换防。以林业公安与检查站联合检查,在运材高峰期组织力量对木材检查站和运材车辆进行突击检查的方法,实施检查站和运材车辆进行突击检查的方法实施监督,对,,执法犯法的人员,依法严肃处理。
2、积极开发林下资源
针对经营区除林木外,其他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丰富、利用价值高等特点,在开展个体承包的过程中,把管护森林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证不破坏地表植被、不降低森林生态功能、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允许管护承包者依法开发利用林下资源,适度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林副产品采集、加工业,调动承包者的管护积极性,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
3、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有效杜绝各种森林灾害
(1) 坚持搞好森林管护责任承包制。森工林区自实行这一制度以来,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但是由于实行承包,承包者停发工资,只能靠采集野菜野果、林下养殖、种植生活,为使林下透光,一些林分郁闭度、立木度较小,林地生产力不能发挥,林分生长量、蓄积量较低,这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加强森林防火。随着林区经济发展,开展森林旅游,以及受气候变暖、林农混居等因素影响,森林火灾年年都有发生。一是要坚持执行已有的各项森林防火法律、政令、制度; 二是要加强防火组织、机构、专业队伍建设; 三是要保障资金和增添现代化装备; 四是要搞好地区间、农林各业间的联防。
(3)深入开展生物灾害防治。生物灾害是“不冒烟的火灾”,对林区危害很大。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治理,保障森林健康”的方针。一是要以林业局和重点林场为单位,建立森林生物灾害检疫防治站,负责日常的木制品、包装品、重点林分和野生动物检疫、疫情监测。要发挥护林检查站和管护经营责任承包户的作用,常年检查,牢牢掌握并控制疫情,及时发现问题,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侵害; 二是每年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对各类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疫情通报; 三是推进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能力; 四是不断改进森林经营技术,尽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严格慎重引进外来树种,发展乡土树种;五是以天敌生物防治为主,适当、慎用药物防治。
4、加强野生动物管理,建立野生动物驯养基地和拯救中心
一是加强野生动物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二是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通过建立野生动物驯养基地,以缓解人们对野生动物需求的压力。四是建立野生动物拯救中心,对堵获、没收到的受伤、幼小的野生动物予以收容施救,待其恢复和长成后,放归自然界。
5、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
森林管理包括林政资源管理和森林保护等。林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林业法规管理、林权管理、森林资源管理、采伐管理和木材经营管理等。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从管护经营责任人到各林场(所)至林业局,要建立“三级”保护体系,同时明确管护人的责任和权利。管护费在生态专项费用中列支,形成层层负责的管护体系。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管护经营的积极性,要针对林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护方式以达到管护目的。
森林管护的工作重点是保护好森林资源,森林保护重于泰山,必须要以对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思想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措施上不能有丝毫疏漏,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做细做好。
参考文献:
[1] 刘立华. 浅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8)
[2] 吴宗亮. 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问题的探讨[J].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 2007(06)
第一条为了使我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天然林资源保护措施落到实处,根据《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和《湖北省竹山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管护单位指我县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的单位,即乡镇管护站、国有林场等。
第三条在工程区内,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留一部分自用材(含培植材)、薪炭材及经过核准的速生丰产人工林等森林资源消耗外,严格禁止其它森林资源消耗。
第四条工程建设确需用材的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经核实批准后,方可按要求采伐。隐瞒虚报或不按要求采伐的,按《森林法》有关条款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凡禁伐区的森林、灌木林、未成林幼林及限伐区内的森林和部分灌木林,商品林区的部分有林地被列为管护对象。包括:国有林、集体林、个体林的森林、灌木林、未成林幼林及其中有益生物。
第二章管护组织
第六条根据工程区内林地权属关系,森林分布及地域特点,可分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方式,实行属地管理:
国有林管护以原有单位竞争上岗的职工为主。以管护所为基本单位,建立精干的森林专业管护队伍。以划定的管护区域为责任区。采取责任区负责制或个人承包方式进行管护。以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将管护责任和管护费用落实到责任区或个人。
集体林(含个体林)管护以林业工作站和森工企业分流的职工为主,以专职或兼职农民护林员骨干,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以个体承包方式,采用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其承包期限,将管护责任和费用直接落实到个人,或承包给其他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管护。
原则上对位于远山,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林地封山设卡进行管护;对于近山、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稠密,林农交错的林地,采取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以个体承包方式进行管护。
在管护责任区内,提倡并尽可能推行个体承包经营管护,鼓励承包者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第七条加强天然林资源管护站、所的建设。
第八条管护网络设置应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布局合理,相互衔接,不留空档,不留死角,又不重复设置。以责任状和合同确定的管护区域划定责任区。做到明确责任界限,设立固定界标。各责任区做到严防严守,密切配合,加强联管联防。
第九条管护站、所的设立以及人员编制,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乡镇及林场实际情况,结合转产分流,发展多种经营的需要,由县林业局确定。定编人员按每人管护3500—4500亩面积测算。
第十条管护所设所长1人及管护人员若干名,管护站设站长1人及管护人员若干名。其他管护人员人数根据面积需要确定,并相应核定基本管护费用。
第十一条管护站、所负责人和主要岗位工作人员应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水平,通过考试、考核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一般管护人员除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外,也要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和双向选择,择优上岗。从而建立起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本领过硬的森林管护队伍。
第十二条在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各林场、乡镇森林资源分布、林分结构、生态地理位置等因素,将每个林场、乡(镇)划分为若干个管护片,每个管护片又可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或地块)。层层签订责任状或管护承包合同,将责任逐级落实,最终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头。
第十三条各实施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贯彻《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实施天保工程的方针、政策。
第十四条各实施单位的管护制度要以《乡规民约》、《护林公约》等形式,制作标准的宣传牌,公之于众。让大家都知道禁伐区的范围和限伐区的界限,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共同保护好天然林。
第三章管护责任制
第十五条各实施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健全管护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及其他各项管理制度,并把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各站、所或承包人。
第十六条主要领导负责本辖区内天保工程资源管护的全面工作,并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及监测,森林病虫害防治及监测,科技推广与应用以及资源环保监测和信息收集整理工作,配合主要领导搞好各项工作,不得相互推诿。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依法管护辖区的森林、林地,制止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活动。天然林管护的责任主要是:
一、防止偷砍盗伐、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伐薪烧炭,毁林采种,违规采脂、剥皮,过度修枝等毁坏林木以及乱采滥挖药材和其它破坏森林植被,非法收购林木及其它木制产品的行为。在禁伐区,禁止一切采伐、采挖、放牧等活动;在限伐区,控制采伐方式和采伐数量,禁止实施皆伐作业。
二、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毁林开垦,退耕复垦,林下乱采滥挖以及违法征、占用林地等各种破坏、侵占林地的行为。
三、加强森林防火管理,严管野外用火,做好火源控制,积极预防和及时扑救森林火灾。严格按照《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四、加强植物检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好森林病虫害和鼠害的监测、预防。
五、坚持巡山查山,发现有森林火灾或林业违法事件迅速报告有关部门。
六、严格控制进入管护区的人员,加强对管护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管理,做好宣传教育,强化其森林保护意识,防止发生侵害森林资源的行为。
七、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防乱捕滥猎。严禁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和非法收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八、积极协助、配合林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处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经营权的争议,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九、负责本辖区经营活动,管护活动等情况记载,建立管护档案,整理统计资料,及时上报。
第十八条管护责任要有量化指标,内容具体,操作性强。要充分体现依法管护,按章办事。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将管护者利益与管护成效挂起钩来。
第十九条对珍稀野生植物和有特种保护价值的树木以及林木良种资源,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古、大、稀、奇林木树种要挂牌登记、建档、立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砍伐和毁坏。
第二十条天保工程的护林公约牌、宣传牌、界标等标志牌由林业局统一规划设计。设立的标志牌任何人不得擅自变动和毁灭。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县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对实施单位森林管护成效进行监督和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㈠管护责任的落实情况;
㈡管护任务完成情况及成效;
㈢管护设施建设和完成情况;
㈣管护档案建立和管理情况;
㈤管护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情况;
㈥管护报酬及奖惩措施兑现情况。
第二十二条实施单位应将自查的结果,作为对森林管护承包单位和个人支付管护经费和报酬的主要依据;县林业主管部门的复查结果,作为对实施单位年度森林管护费提出调整和安排意见的依据。
第五章奖惩措施
第二十三条实施单位要对森林管护成效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认真总结森林管护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管护措施。
关键词:昆明市东川区;公益林;成效;问题;对策
1 东川区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起得的主要成效
1.1 基本情况(分别介绍中央、省级、市级、区级公益林的基本情况)
东川区林地面积11.2万hm2,规划生态公益林8.5亿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5%。生态公益林(地)按林地使用权分:国有林面积8266.67hm2,集体林面积76960hm2。按地类分:有林地面积24831.87hm2,疏林地面积353.6hm2,灌木林地面积2.4万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656.4hm2,宜林地面积3.3万hm2。按事权分:国家级公益林5.2万hm2,省级公益林2.2万hm2,市级公益林8986.67hm2,区级公益林1660hm2。
1.2 机构建立情况
东川区分别于2009年7月成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指导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工作。2011年11月,成立东川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县级实施方案修订和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县级实施方案修订和编制工作的指导、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工作。
1.3 公益林管护成效
(1)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进一步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使盗伐、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案件明显减少,增强了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的决心和维护森林生态的信心。(2)提高护林员待遇,充分调动护林员的积极性,增强其守林护林责任心,提高了公益林管理水平。(3)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4)改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防火应变能力,火情、火警显著下降,有力地推动全区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5)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力度,减轻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的危害。
2 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策方面(补偿标准低;国家、省、市级补偿金有差异;与林改的相关对接等)
现行的国家级补偿为标准15元/667m2・年,省级、市级补偿标准为10元/667m2・年,其中,省、市公共管护支出0.25元/667m2・年,管护劳务费国家级5.86元/667m2・年(省、市3.9元/667m2・年),监管费国家级1.47元/667m2・年(省、市0.975元/667m2・年),实际通过“一折通”兑付到农户手中国家级7.33元/667m2・年(省、市4.875元/667m2・年)。
2.2 技术方面(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监测评估体系等未建立等)
通过公益林区划界定和公益林补偿实施方案编制,形成国家重点、省级公益林界定报告,国家级、省级、市级公益林补偿实施方案及附统计表、附图册,限伐协议、管护合同(A、B)等档案材料,但相关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监测评估体系等均未建立。
2.3 公益林林下经济开发不足
东川区大多数有林地都属长防工程,退耕还林及天保工程人工林区,宜林荒山多在河谷或高寒山区,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有了更多山林管理和处置权。但东川区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公益林面积占到75.5%,公益林管护多以封、育为主,林内条件较差,加之林农手中山林较为分散,林下经济开发只能是小打小闹。
2.4 公益林管理有待加强
公益林管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仅限于封山、育林上,合理、科学的管理有待加强。
3 管好公益林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公益林相关配套政策
东川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任务艰巨,75.5%的林地面积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受到公益林管理政策方面的约束和限制,10元/667m2・年的补偿资金,不足以弥补林农的经济损失,对于森林管护、抚育或者病虫害防治更远远不够。
3.2 建立公益林监测评估体系
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由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府财政投入了大量公共资金,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公益林监测评估体系,以便及时提供对公益林管理政策的调整。
3.3 探索公益林林下经济开发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优产品,做大品牌的思路,开发公益林林下经济。在林禽模式方面,挖掘、提升传统品牌产品,着力打造土鸡、火鸭等规模化养殖;林下旅游方面,以林地租赁、合作等形式开发农家乐、农家庄园;林果和林药模式方面,在荒山荒坡上栽植培育适宜的经济果树,同时在林地中种植柴胡、黄芪、大黄、甘草等药材。
3.4 提高公益林项目的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林分质量,生态公益林营造要因地制宜,封山育林与营造林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营造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公益林生态功能。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乱占林地、毁林开垦、滥砍乱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三是强化护林人员巡逻管护,提高护林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公益林绩效考核制度及督查制度。四是建立公益林数据库和公益林资源档案,开展动态监测。
参考文献
1 王静波,孙立明.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
关键词 省级生态公益林;现状;成效;问题;对策;云南永胜;三川镇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17-02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vincial Ecological Public-Welfare Forests of
Sanchuan Town in Yongsheng County
GAO Chun-mei
(Sanchuan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Yongsheng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Yongsheng Yunnan 674207)
Abstract General situation of Sanchuan Town in Yongsheng County was 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effect of provincial ecological public-welfare forests were summarize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ecological public-welfare forests of Sanchuan Town in Yongsheng County.
Key words provincial ecological public-welfare forests;status;effect;problems;countermeasures;Yongsheng Yunnan;Sanchuan Town
生态公益林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建设和保护好生态公益林是优化林业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
1 三川镇概况
三川镇位于丽江市永胜县城西北部,东与永北镇相邻,南与程海镇接壤,西与顺州乡、大安乡毗邻,北与光华乡相连,属金沙江梯级断陷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 437 m,最低海拔1 545 m,镇政府驻地海拔1 570 m。全镇年均气温16 ℃,多年平均降雨量980 mm,无霜期269 d,全年降雨主要在6—11月,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以上,属典型亚热带气侯。全镇国土总面积为2.24万hm2,其中耕地面积为0.37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22万hm2,林业用地包括有林地面积0.73万hm2、灌木林地面积0.27万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0.21万hm2、宜林地面积86.67 hm2,森林覆盖率为48%。
三川镇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蚕豆、烤烟为主,是永胜县粮食主产区,素有“滇西北粮仓”之称。全镇辖19个村委会,除大源、文祥村委会属半山区外,其余17个村委会均为坝区。截至2012年底,全镇总人口16 587户64 846人,其中农业人口61 575人,非农业人口3 273人,以汉族为主,杂居有婚迁的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少数民族480人。全镇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 922万元,人均纯收入6 298元,粮食总产量46 050 t。
2 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组织管理与成效
2010年,经上级林业主管组织区划界定,全镇共有省级生态公益林1 876.73 hm2,涉及章斐、军和、大源、金官、普枫、清河、杨伍、兴文、文祥等9个村委会,全部属水源涵养林。章斐村委会与军和村委会的257.27 hm2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为江河两岸;文祥村委会的69.00 hm2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为高原湖泊;其余1 550.47 hm2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为其他重点水源区、风景区、环境保护区。根据森林立地条件、土壤类型、地理位置或人工林、天然林、用材林、灌木林等类型进行规划设计,共规划设计为182个小班,其中109个小班1 111.57 hm2林木权属为村集体、73个小班765.17 hm2林木权属为个人;有林地计147个小班1 400.80 hm2;灌木林地48个小班475.93 hm2。
2.1 组织管理
三川镇为切实加强对省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保障中央森林生态效益林补偿基金的正常使用和足额发放,保护林木权属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结合三川镇实际情况,经各村村民大会“一事一议”讨论通过,全镇各村均制定了《护林村规民约》,内容涉及护林员管理、资金管理、林木、林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消防等。
2.1.1 护林人员管理。三川镇森林资源管理采用专人管护模式,管护人员每年聘1次。全镇按各村每片林地就近村寨聘用护林员,根据管理的难易程度划定管护面积,进行联动护林,每年聘用34名护林员,与县林业局签定管护合同,划定重点公益林管护责任区和一般责任区,护林员既要管护自已责任区,又要配合好相邻片块护林员的护林工作,1年管护期合同期满后,经三川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办考核,合格的下一年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一律解聘。同时,以各村为单位成立护林领导小组,村主任为组长,其他村干部和护林员为成员的护林小组,并制定护林小组工作职责[1-3]。
2.1.2 资金管理。根据《云南省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永胜县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配及使用方案》的规定,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为补偿性支出和管护林性支出2个部分:使用权属为个人的补偿性支出按林权所有者补偿费50%,护林员管护费40%,村级监管费10%的原则安排使用;使用权属为集体的补偿性支出由县财政按3.75元/hm2统筹,剩余的按林权所有者补偿费50%,护林员管护费40%,村级监管费10%的原则安排使用,其中权属为村委会集体的,村级监管费按面积100%由村委会分配使用,权属为村小组集体的,村委会监管费按30%分配使用,村小组监管费按70%分配使用。
2.1.3 林政案件管理。为保护好省级生态公益林,改善生态环境,巩固三川镇的林业成果,结合三川镇实际,制定了督查奖惩制度。林业办采用不定期督查和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凡督查发现在管护片块有3次以上破坏森林(林地)行为的,辞退该片块护林员;如有群众举报,经林业办进村入户调查核实,有5次毁林行为的,辞退该护林员。林业办工作人员随时抽查是否有破坏公益林的行为发生,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护林员的护林情况和群众的林业政策掌握情况,检查护林小组的工作记录、会议记录及学习记录等,并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方案。
2.1.4 档案管理。根据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三川镇1 876.73 hm2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人员、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分配方案、会议记录、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归档保存,安排兼职工作人员统一管理。
2.2 主要成效
2.2.1 管护责任明确。三川镇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根据行政区域,将公示后无异议的生态公益林划分出各护林员管护责任区,明确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同时在一定范围周边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交通路口等树立永久性林管护标志。
2.2.2 资金管理规范。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由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配及使用方案,经三川镇人民政府批复,使用权属为个人的,补偿资金直接由财政所汇入惠农一折通,权属为集体的补偿资金和村级监管费由财政所汇入村委会农经专用帐户,并要求各村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将生态公益林面积范围、管护人员名单、管护人员补助标准、管护责任以及责任完成情况等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违规使用资金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采取扣减、停拨或取消补助资金等处罚措施。
2.2.3 生态环境改善。由于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实施,三川镇水土流失得到较好控制,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且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显现,对三川镇的新农村建设和突出重点发展田园旅游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并为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建立生态市场提供有力支撑,确保三川镇省级生态公益林质量符合国家要求[4-6]。
2.2.4 社会效益发展。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的实施,群众的生态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明显增强,植树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三川镇林业办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调整了产业结构,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现代林业奠定了基础。同时,由林业办实行工作人员分村包干、护林员分片管护责任制,层层抓责任落实;镇政府严格规范生态公益林资金使用管理,做到对生态公益林费用不挪用、不挤占,专款专用,真正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生态公益林区内没有发现严重的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采滥挖、乱捕滥猎、毁林开垦、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现象,生态公益林管护成效良好。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济收入减少
三川镇与林权所有者签订了省级生态公益林限制采伐协议后,林权所有者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就相对停止,林农经济收入减少,虽然在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中国家给予林农生态补偿费,却因国家财力有限、人口多、公益林面积少、补偿标准偏低等影响,补助的发放根本不能解决林农的基本生活问题。
3.2 公益林合理利用问题
由于目前国家颁发的公益林资源管理有关规定不够完善,林农存在一旦划定为公益林就不允许合理利用的认识偏差,这种观念制约了在公益林中从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旅游和人工起源林分的抚育间伐等正常经营活动开展,影响了林农经营公益林的积极性。
3.3 投入问题
国家生态补偿投入虽然越来越大,但补偿资金比起投入到种植和管护的资金来说,还是偏少了,导致三川镇生态公益林在一定程度上经营管理不善,林分质量低劣,经济效益不高,林地生产力未能充分发挥,回报率较低。
3.4 林分的内在问题
树种单一,普通的灌木林使用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粗放经营未根本改变,林业产业结构未能及时调整,不能适应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需要。林业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公益事业,但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周期性长决定了其弱质产业性质,收益低制约了林农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
4 对策
生态公益林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历史上,三川镇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木种类繁多,由于人口增加,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严重。2000年后,三川镇相续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使三川镇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8%。
4.1 进一步加强对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管理
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生态环境、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组建一支过硬的公益林管护队伍,成立公益林护林组织;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切实安排好护林员,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落实责任,明确奖惩,保障公益林资源的安全,防止林地逆转,保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4.2 加快后续产业与公益林资源合理化经营
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保障体系,在严格管护好生态公益林和履行审批手续的前提下,按照保护等级,做好公益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十分缺乏对公益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统一量化的基础资料,对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经济评估争议较大,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生态效益补偿只能是价值补偿,而不是效益补偿。因此,林业办要科学引导林农在生态公益林里,开辟生财新渠道,开展林下续断、重楼、天门冬等中药材种植(严禁种植耗材量过大的天麻、茯苓等),饲养绿孔雀、林蛙、驼鸟、梅花鹿等野生动物,让林农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4-6]。
4.3 加快新能源建设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乡风文明,通过加强林业建设促进乡风文明,降低生态公益林资源的消耗,在全镇大力推广农村改燃和改厨建设,减少生活用能源对木材的消耗,降低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公益林。
4.4 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广适用型的先进科技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围绕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管理,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管护、护林防火、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森林资源的监测等环节,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经验,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4.5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林政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召开护林会议、发放资料、刷写标语、订立宣传牌(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县有关重点公益林管护的政策、法规,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各种林业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森林管护和森林防火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打击力度,对无证采伐、盗伐、滥伐等毁林案件,坚决严肃予以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生物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绿色水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因此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水利设施长期发挥功效,减轻自然灾害的主要保障和有效途径。公益林建设不仅可以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而且能使已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重建、更新和复壮,更可以大大提高生态效益的发挥。为有效保护三川镇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三川镇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增强森林防灾减灾特殊功能,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开拓田园旅游经济相统一,实现安全省级生态公益林。
5 参考文献
[1] 茅史亮,李土生,邱瑶德,等.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现状和建设建议[J].浙江林业科技,2003(1):59-62.
[2] 李雪涛,张爱良,吴智勇,等.安吉县生态林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4,24(4):78-80.
[3] 顾沈华,廖光发,朱海蓉,等.海盐县生态公益林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2,22(5):14-16.
[4] 田稆.公益林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3):3-5,29.
关键词:香格里拉森林资源资源保护
香格里拉——人间的世外桃源,那里雪山环抱、峡谷壁立、草原辽阔、阳光灿烂、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满浓厚宗教色彩和和平宁静气氛的地方——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他的《消失的地平线》中如是描述。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顿时香格里拉“香”满天下,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圣”,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而最令每位迪庆人引以自豪的是其茂密的植被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阻止西北风沙南侵的重要屏障,是江河源流传流不息的基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香格里拉被确定为世界十大自然物种基因库存之一。基于此,强调香格里拉的森林资源保护,对促进香格里拉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永远的香格里拉具有重大意义。
一、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
1.香格里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腹地,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在东经90º35′-100º19′、北纬26º52′-29º16′之间,全州平均海拔为3380米,州内气候属于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生态环境条件,造就了了香格里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我国金沙江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全国保存较好的以亚高山针叶林为主的原始林区。据统计,分布在迪庆州境内的种子植物达到5000多种,包括2183种高等植物、969种药用植物、136种野生食用菌、1578种观赏植物,境内野生动物资源140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的有30多种,动物的有6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滇金丝猴、黑颈鹤、秃杉、拱桐、红豆杉、榧木等。总的来讲,香格里拉的森林资源具有林业用地广阔、树种资源丰富、林木蓄积量高、以针叶林为主等特点。
2.香格里拉的森林资源已经发生衰减
从1992年2月起至1995年5月的全州森林资源遥感调查显示:全州林业用地面积为181.2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94.3万公顷、疏林面积45.3万公顷、灌木林面积24.9万公顷、无林地16.8万公顷。全州林木总蓄积量为22680.2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18383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4219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5.4万立方米。与印度东北角的阿萨母比缅甸北部高山区相比,迪庆的森林植被保护较好,森林资源较丰富。但是,香格里拉仅是30年代初对迪庆的纪实性描述,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森林植被已经发生了衰减。例如,不包括灌木的森林覆盖率:60年代(66年)为56.32%,70年代(74年)为42.21%,80年代(84年)为38.67%,90年代(91年)为35.37%。包括灌木在内,80年代森林植被覆盖率为76.57%,90年代为55.62%。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衰减为0.7%。森林衰减的原因很多,但是采伐是其主要原因。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哈罗德瓦德里在《迪庆森林遥感》中所写到:“目前,迪庆州仅采伐冷杉、云杉和松树等木材收入就占了迪庆州财政收入的80%,这反映了对木材产品的单一的工业依赖。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陡坡地上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成了冒险的赌博。”
3.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初现成效
从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到2002年5月止,全州共落实管护面积172.2万公顷,占任务量的120%;完成公益林建设465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553.3公顷、封山育林34366.7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14200公顷,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5.4%。可以说,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初现成效,使境内的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降低了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和栖息地,奠定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香格里拉变得更加美丽。
4.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任重道远
虽然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已经初现成效,但是,仍然应当认识到,香格里拉的特殊地貌以及大部分寒冷季节导致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建国以来对林木的大肆采伐以及森林火灾、挖沙取石更加重了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此种类破坏的严重后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恢复,它需要数代人做出不懈努力,才可能再现英国人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那郁郁葱葱的森林。
二、香格里拉森林资源衰减成因分析
1.森林资源保护立法缺乏系统性
除国家法律法规外,关于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主要有:《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有关规定)、《迪庆州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办法》、《迪庆州绿化考核奖惩实施办法》、《迪庆州自用材管理办法》、《迪庆国有林场实施方案》、《迪庆州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迪庆州天保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迪庆州退耕还林管理实施细则》、《迪庆州“十五”期间采伐限额实施方案》《迪庆州护林防火实施细则》、《迪庆州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关于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通告》、《中甸县关于严禁采集松茸的通告》《中甸县2000年前消灭宜林荒山的决定》等。形式上看,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的规范比较全面,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这些规范仍然比较凌乱,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2.森林资源保护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1998年9月-2002年5月迪庆州森林公安、林政共受理各种林业案件783件,查处778件,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171人次,收缴木材1938立方米,没收伪造木材运输票证40741立方米,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有力的打击了林区违法犯罪活动,从而保护了森林资源。但仍有一些林业行政部门和执法人员认识不到位,履行职责不主动,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仍然在相当范围客观存在。
3.林区职工需要脱贫致富
从1998年9月1日起,迪庆州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全州1447名森工企业职工失去劳动对象,企业停产,职工减收。为解决相关问题,全州采取撤销森工企业建制,组建12个国有林场的方式,对森工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全州6户森工企业实行转产分流,全面完成12个国有林场的组建,并分设14个分场,197个管护站,安置到天保工程的森工企业职工共846人,昔日的伐木工人变成了护林育树人。虽然这些措施基本解决了森工企业的职工出路问题,但如何维护职工利益以及林区职工群众和原来服务于森林采伐业的第三产业的人员的脱贫致富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自然保护区管理落后
香格里拉境内有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等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对于天然林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自然景观的保持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人员不足,且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不高,致使管理能力弱。同时,由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导致当地社区的经济收入减少,对当地社区和农户产生了不利影响,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社会矛盾与冲突不利于对香格里拉森林资源的保护,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5.农村能源建设有待加强
山区群众建房、生产以及生活用材大多以木材为主,势必造成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而森林采伐是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工业用材和薪柴的需求又是采伐率据高不下最主要原因。如果改变人们以木材为主用能结构,将大大减少森林采伐量,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大有裨益的。为此,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迪庆州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能源建设已初有成效,但是以木材为燃料和以木材建房者大有人在。
6.水土流失、泥石流及滑坡等自然灾害明显增加
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给香格里拉水土流失严重。2001年该州水土流失的面积已达到4890平方公里,占到了土地面积的20.5%。挖沙采石行为也是滑坡和泥石流的重要诱因。在过去几年内,香格里拉县环保局至少关闭了200多家采石采砂场。尽管如此,大规模破坏生态的挖沙采石行为仍屡禁不止。在香格里拉县,随意开山采石的现象令人震惊,从县城放眼看去,就可见到城外四周山体都被大面积“开膛破肚”。据统计,县城周围被破坏的土石方至少有2500万立方米。开山采石破坏生态植被,由于高原脆弱敏感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环境很难恢复,这也是造成塌方和泥石流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7.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已开展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而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可忽视。以迪庆州的三坝纳西族乡为例,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来,在水渠旁修了许多公路,破坏了本已脆弱的植被系统,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在水土流失情况最为严重的东坝村,2001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7.70KM2,轻度流失面积为7.78KM2,中度流失面积为7.53KM2,强度流失面积为2.38KM2。
8.森林火灾影响森林资源的消长
建国前,香格里拉地区对预防和扑灭森林火灾不重视。建国后,增强了防火灾识,提高了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森林火灾次数逐年下降,火灾损失逐步减少。但从1975-1995年共计发生火灾651起,成灾面积为269184亩,损失林木1022029立方米,烧死幼树1011.44万株的数据来看,火灾仍然是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的重要因素。虽然从1998年9月1日起,全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但由于森林工业的萎缩,其所负担的防火基金得不到保障,1999年迪庆州的森林火灾数量急剧上升,仅4月间,一个乡的一起火灾就造成1.2万亩天然林毁灭,相当于1998年云南全省森林火灾面积的总和。
三、保护香格里拉森林资源的若干建议
1.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立法,加强执法,提高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为了强化林业管理,有效地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现香格里拉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森林法》,将现有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森林条例》。该条例既可统领现存规定森林资源保护具体方面的地方法规规章,使整个地方法规系统化,更好的贯彻执行上位法律规范。同时,又可在该条例下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其他立法,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此外,还应在搞好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和提高自身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奖惩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在提高群众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方面,要做好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法律意识,同时要采取吸引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使群众从森林资源保护中获得利益。对私人开放商品林建设、在公益林建设中引入民营机制,发挥森林资源的市场运做,才能保证群众持续有效的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培育中,实现有效的行政执法。
2.实施国有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促进林区职工群众脱贫致富
国有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的基本内容是,在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林地用途、森林经营规程不变前提下,将全部林地按林场(所)林业户数分成对应的管护经营责任区,让职工群众在看好林、管好林、造好林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林内的山副产品资源,所得收入归管护者个人,从根本上把管护责任与个人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目前,迪庆州的管护责任只是划分到各个责任单位,自然保护区统一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保护区以外的国有林统一由各国有林场经营管理,集体林由集体林权属单位经营管理,林业工作站负责监督指导。笔者认为,可以在划定部分公共管护区后,其他部分按职工户数划分为责任区,签订责任状,让职工真正成为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和利用的主人,把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增加职工群众收入、为林区职工群众提供广阔就业天地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产生一人管护,全家就业的实际效果。只要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就会改变过去对森林资源单纯利用的模式,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人民富裕同时并举的目标。
3.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效保护天然林
其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修建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等;建立宣教中心;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大对森林消防和森林公安的设施设备的投入,最终提高管理能力。其二,增加管理力量,改善管理人员待遇,提供相应培训机会,提高整体素质,满足保护区工作的需要。其三,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共建。其实社区是当地自然资源的使用者,只有当地社区也加入并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区系统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有效持续的保护,才可能减轻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财政负担。为达此目的,应充分运用当地丰富的矿产、水能和旅游等非木材资源,开展兴修水利、修筑道路、建造桥梁等建设项目,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推广科学种田、养殖、放牧;对林副产品进行合理有序开发与保护。最终形成当地居民持续的替代经济收入,这样既可促进经济发展又可有效保护天然林,处理好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4.推进农村能源改革,合理改善农村用能结构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保护森林和维护生态,对于促进香格里拉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电能、节柴灶等替代能源,转变用能结构,推广替代木材的各种建房用材,减少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农村新能源代替烧柴,每户农户一年可以节省柴薪2.5吨,相当于保护半亩森林一年的树木生长量。新的农村能源计划完成后,建设19万口沼气池和21座秸秆气化站,相当于每年保护了10万亩森林的生长量。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政府有利的组织、领导和鼓励。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的能源改革,政府应解决相关资金技术问题,有效利用香格里拉丰富的电力和太阳能,促进香格里拉的农村能源建设,采取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使用新能源。
5.积极鼓励植树造林,大力推进绿化,有效防止自然灾害
其一,鼓励利用多种资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植树造林,营造的林木谁造谁有,维护承包造林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其二,规定优惠的措施,鼓励开发“四荒”植树造林;其三,有效科学地限制开山采石;其四,规定退耕还林的土地种类和实施退耕还林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其五,重点保护公路两旁的植被,防止塌方和泥石流中断交通,影响经济发展;其六,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森林植被的有效保护,才能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有效控制各种自然灾害。
6.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避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一,通过集中学习及与加强生态旅游相应的政策、经济、法律手段落实的方式,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其二,加强游客管理。根据生态资源的承载量,控制游客的数量;有效控制游客的活动范围,重点保护一些脆弱而珍贵的生态环境;通过门票、旅游须知、导游图、旅游区内的环保指示牌,发放废品收集袋等手段,以“除了回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为口号,提醒游客注意环保,增强环境意识。其三,完善生态旅游相关立法和执法,保证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7.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防火管理
其一,加强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在州政府与各县政府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基础上,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当年度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其二,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要求从自己做起,对别人监督,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努力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其三,加强火源管理,增加防范措施;其四,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其五,坚持增加森林防火资金投入,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其六,始终坚持实施科技防火,加强科学防扑森林火灾技术的推广应用,譬如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加强森林防火等。
8.弘扬藏文化生态保护理念,提高生态意识,促进森林资源保护
在迪庆藏文化中,非常敬畏自然规律,对自然有种特别的感情,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视为是有灵性、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人们不可动其一草一木,这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迪庆藏文化的精髓。正是在这种文化理念之下,许多迪庆州的大山被赋为神山,至今仍然是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譬如梅里雪山雨崩村的神山,森林茂密、古木参天,被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植物专家誉为“仿佛精心设计的园林”。尽管在追求经济发展潮流的冲击下,有的藏民淡化了这种生态保护理念,为求发展不惜破坏自然,但是,作为全民信教,有坚实的不杀生、普渡众生、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藏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基础仍然是较为坚定的。因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高僧生态保护讲座等形式,宣传人类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古老观念,进一步挖掘人们心中的自然生态保护理念,最终影响人们的行为,保护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迪庆藏族自治州林业局.迪庆藏族自治州林业志,2001
2李茂春.新编迪庆风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3李树人.森林与环境.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关键词】三家子林场;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现状;原因
三家子林场位于凌源市西南部,东与建昌毗邻,西邻本市刀尔登乡,北邻本市牛营子乡、四官营子乡,南与河北接壤,场部位于凌源市三家子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1′19″~119°31′50″,北纬40°37′38″~40°58′41″之间,按照凌源市林业局得安排和部署,本次编案将佛爷洞国合造林站编入三家子林场,其辖区包括佛爷洞乡、沟门子镇、河坎子乡、三道河子乡、刀尔登镇五个乡镇的全部国合林。
1 森林资源现状
1.1 林地面积与蓄积
根据资源变档的数据统计到所需年度,林场总经营面积为10307.7hm2,其中国有6079.7hm2;有林地面积9277.4hm2,占总面积的90.0%;疏林地面积40hm2,占总面积的0.38%;灌木林面积542.1hm2,占总面积的5.3%;未成林地面积344.7hm2,占总面积的3.34%;苗圃地8.2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08%;宜林地95.3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9%。
1.2 森林分类面积与蓄积
我场国有区划27个林班,1235个小班,总面积6079.7hm2,蓄积174667m3;国合共839个小班,面积4228hm2。其中,国家公益林1850小班,面积9460.5hm2,蓄积306096m3;地方公益林166个小班,面积636.7hm2,蓄积5159m3,商品林57个小班,面积202.3hm2,蓄积2035m3;苗圃地一个小班,8.2hm2。
1.3 各林地面积与蓄积
全场林业用地面积10307.7hm2,活立木蓄积313290.0m3。其中针叶林面积8766.6hm2,蓄积308924m3;阔叶林面积497.6hm2,蓄积2771.0m3;针阔混交林面积46.4hm2,蓄积116m3。
2 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
2.1 既往经营情况
十一五期间,三家子林场共完成杨树低产林改造 3.23hm2,蓄积 248.6m3,刺槐皆伐改造22.64hm2,蓄积 66.3m3,油松抚育间伐 1016hm2亩,蓄积 2545.8m3。
2.2 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2.1 森林结构不合理
树种单一,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油松人工纯林8848.4hm2,占林地总面积的85.8%。由于立地条件差,且气候干旱,土壤瘠薄,树木生长缓慢,林分质量差。森林稳定性差,结构极为不合理。
2.2.2 油松公益林经营问题
公益林比重大,全场林地总面积10307.7hm2,其中公益林面积为10097.2hm2,占总面积的97.9%,油松公益林多为上世纪60、70年代营造的人工纯林,林分密度、结构不合理,面临着普遍衰退的严重问题,迫切需要探索适合辽西地区油松经营的新模式,而公益林又只能发挥公益效益,国家虽然对公益林实行补偿,林场却只能望林兴叹,有林单位得到的是微乎其微,林场又无其他经济来源,职工不能按时开支,只好另谋生路,已经严重制约林业事业的发展,林场已经举步维艰。
2.3 森林经营环境
2.3.1 自然环境
我场地处辽宁西部,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435mm,境内多低山丘陵,沟壑纵横,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植物生长环境差,树木生长缓慢,植被稀疏,自然坏境对森林的发展极为不利。
2.3.2 社会、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加上辽宁省全部实行封山禁牧,加大了管护力度,有利于林业的发展和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林场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收入来源,职工的工资都不能足额按时发放,职工缺乏热情和主动性,更没有营林生产投入,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2.4 经营评价
2.4.1 公益林经营情况
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营林生产资金没有投入,林场是差额拨款单位,而且到现在还停留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财政每年只拨经费8000元,对于林场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林场又无其他的经济来源,不要说营林生产,连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林场对部分林地的恢复采取了封管,经营活动较少,只对少量的公益林进行了抚育间伐,林内环境条件改善缓慢,只发挥了森林的生态效益,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2.4.2 商品林经营情况
在商品林中,对刺槐实行了低产林改造,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效果较好,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林地的目的。另外,实行分类经营前对油松林进行的疏伐改造试验,效果好,既增加了经济收入,林内天然更新长势良好,现已基本成林。比人工造林有很大优势,节省了人工造林成本;并能保证更新的密度,树木长势良好。林下更新适合油松的生物学特行,通风、透光、遮阴,适合生长,立地条件好的小班应该大力推广,保证发挥森林的永续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效益。
2.4.3 实行管护承包,提高了护林效果
由于森林面积大,分布不集中,护林负担过重,通过管护承包的办法,林场即增加了收入,又提高了护林效果。
3 经营效益差的原因
3.1 《森林经营方案》执行不到位,难以实现规划经营
多年来,《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率始终很低,唯一按其执行的,是没有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额。这种无序经营,就造成了经营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调控,各项经营目标难以实现,森林经营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3.2 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导致不可预见采伐发生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受人支配的,而《方案》灵活性欠佳,对不可预见问题没有预测规划,一旦灾害发生,就会导致经营的改变,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导致了《方案》执行中的变更。
3.3 针叶林经营停滞,处于死看死守状态
现有针叶林全部为生态公益林,对其进行经营,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投入大,效益低甚至出现负效益,因此,多年来几乎未进行经营,只是单纯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