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疗养院环境设计范文

疗养院环境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疗养院环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疗养院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 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心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室内设计的功能需求

凡人所造之屋,所耕之田,所航之船,皆惟善适丛——撒鲁斯泰

人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空间环境,室内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室内环境带给人们和谐舒适的感受。人的需求极其复杂,从物质到精神,从生理到心理等诸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现代人的意识也从“生存意识”进展到更高层次——“环境意识”。室内设计不再仅仅是要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一是要创造一个室内的生活环境;二是能给人视觉上和心理上,乃至行为上更具享受性的空间环境。但将单一的设计模式应用于所有类型的空间是不合适的,不同性质的空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不同的设施和布局,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要有更多的强调和突出,以满足各种环境中不同活动主体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心理感受,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譬如舒适感在住居空间,办公空间,疗养院空间的环境设计中都是极重要的考虑因素,但由于空间本身所针对的活动内容是有差异的,对舒适感的营造重点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住居空间强调气氛上的温馨,办公空间侧重流线上的合理,而疗养院空间更关注人性化的关怀设施。

二、室内设计的心理需求

心理与行为的变迁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不能说环境必然能够导致人们做出怎样的行业。曾有报道说,日本北海道有一家餐馆,业主将室内的墙壁漆成冷色调——蓝色,结果在冬季即使开了暖气,前来就餐的人们依旧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后来改成粉红色,情形则大为改观。所以说物理环境总是成为心理环境的可能性,而心理环境总是成为行为的决定性条件。人们总是以他们获得的环境住处来对环境做出行动,即这样的关系问题:物质环境——人——心理环境——采取行为。

在现代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办公建筑中,整面的大玻璃窗将户外的阳光和城市景观引入室内,但是当人们站在玻璃窗往下看去的时候则犹如置身于悬岩边上,会感觉要跌落下去,并产生恐高心理,缺少一种安全感。20世纪60年代美籍日裔建筑师雅马萨奇设计的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则是一个成功处理此类问题的典范。他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认为让人能够在室内而能体验到户外的景观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使人有安全感,而不应该用全玻璃让人感觉似乎暴露在户外。为此他采用了开窄而长的玻璃窗的办法,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窗户宽度只有566MM,高度2340MM,即使在110层高的楼面向外观望也很有安全感。在当今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空间中的主体---人的使用需要,甚至是心理需要的建筑不断出现的今天,雅马萨奇的设计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反思,在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建筑与室内设计中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之后,如何使之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是我们今后在设计实践中应当探索的一个方向。

在上海,前些年关于市民进入大剧院的服饰问题的讨论,常见诸于报刊、广播及电视等媒体上。姑且不说怎样的服饰才适合的问题,该讨论本身就体现了个人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个人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以及所接受的社会教育和对“听音乐会”这样一个特定的行为环境的理解度等等的差异,导致了人们面对同样的事件和环境采取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设计者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手段让绝大多数的使用者感受到其设计的意义所在,产生共鸣,因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适当的环境氛围就是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参考背景和提示,从而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

密斯曾说:“建筑之意义存在于事实……当我进入一个空间,当四面墙向天空升起,当我被感动,那么我便了解了你内心的企图。”室内设计也同样,产生共鸣是最终的目的。往往最打动人的设计也是最平易近人,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设计。

三、环境对设计的影响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人们的行为朝向有益的方向引导,从而达到较为完善的动态平衡,即,“室内设计之首要目的,即在于使用者的定位,以确定的空间使我们脱离虚无的不确定感。”莱特也曾说过:“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给环境增加光彩,而不是损害它,建筑应当像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植物一样,从地上长出,迎着太阳。

室内设计是个极其“人性化”的概念,使用者的定位是决定我们的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也就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含义:使用者的需求。

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使用表现为两个心理与行为特征:私密性与领域性。无论何时何地,人都需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因此我们会看见,无论是在餐厅、酒吧、茶馆和图书馆等等地方,只要存在着与人共用一个大空间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先选择靠墙、靠窗或有隔断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上需要这样的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而当空间过大时,我们就会有一种隐隐迷失的茫然。所以,现在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穿插空间和母子空间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空间。只有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不同条件下空间心理需要,才有可能创造出使人感觉适宜的室内环境。空间功能的驾驭是设计师个人功力的体现,空间情绪的传达则是设计师文化积淀的成果。

四、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在环境、心理与行为的动态关系中,人类只有通过认知环境,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的方法,而环境必须通过人的认知,与卜特所说:如果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信息的编码过程,那么使用则可被看作是对其进行的解码。人在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众多,我们期待所做出的环境设计能被使用者“解码”。而“解码”的过程就是使用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就要着手于主要的心理活动,利用心理活动这一线索串起我们的设计。

“引人注目”是人们心理活动现象之一。视觉具有先行性,由于人的视觉范围的特殊性,人们对环境的印象总是由一个个的小片段组成的,只有先确定流线才能决定每个“流线片段”上的画面,由引人注目的画面组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这时设计的目的就达到了。“触景生情”是人们审视环境时最常用的潜意识心理活动。中国的成语有许多都被现代商家用做广告语和宣传口号,譬如打着“宾至如归”旗号的餐厅、宾馆,宣传口号是“世外桃源”的居住小区等等,其目的就在于利用人们对环境的“触景生情”的心理,唤起人们“熟悉”的感觉。这其实就是在找一种认同感,而“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熟悉感”。就如问幼儿看见红色的感觉时,孩童们不是说“苹果”就是“太阳”的道理。

和谐环境就是我们所祈盼的完美空间。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价值观及社会媒体的影响,会改变人对其生活空间的定位与认可。譬如在家居设计中关于“书房”的概念,随着网络的发展及社会图书馆的完善,加之业余时间的有限与工作的疲惫,现代许多人在家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阅读大量的书籍,既然如此,家中就不需要特别的书柜来放置图书,只是和装饰柜结合起来就足够了。如果设计师也能从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设计,那么在家中书柜上摆放的“假精装书”就不会有存在的市场了,而我们的室内设计行业也许就能更踏实地走“以人为本”的设计路线。

五、结束语

总之,室内设计是人性化的空间设计,设计能否成功与正确又全靠设计者决定。梭罗说:“在装修我们的居室之前,最好先装修我们的心灵。”作为从业者的我们应时刻记着:“人性化的室内环境不单只是口号,只有踏实地走“以人为本”的设计路线方能成就人性化的室内空间。”

参考文献

1. 谢浩.建筑与环境设计思考.江苏建材.2010(2)

第2篇:疗养院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园艺疗法;医院户外景观;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有关园艺疗法和康福花园的概念

1.1“园艺疗法”的定义

园艺疗法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集植物学、景观设计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对园艺疗法的解释通常采用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对园艺疗法的定义如下: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此类所谓新型疗法,医院领导、设计师们需倾注更多精力来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

1.2康福花园

康复花园,是近30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园林设计。主要用于医院、疗养院等卫生部门。是将“景观”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主要强调人在空间中的情感休息,强调环境对人的精袖上的疗养作用。

康复花园就是在医疗服务场所、健康机构环境中导入景观自然元素,进而改善或提升病人其健康状态。康复花园一般设立在综合医院、精神疾患治疗机构、儿童医院、小型私人医院等,康复花园与花园的区别在于设计之初对使用者的需要及喜好的关注,充分挖掘花园空间的康复特质并将他们都表达出来。不同级别的康复花园根据它的使用人群具体设计康复的景观环境,因此康复花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为固定的人群服务。一个有效的康复花园除了让入感受生命的各种动人之处,提供入们亲近自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刺激人们感知能力,活跃机体代谢及提高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人们缓解压为,恢复身体健康,而不是单纯的视觉享受。

2.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外环境设计

2.1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外环境的现状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坐落于绵阳市游仙区,医院顺应山势而建,精神科位于医院的尽头。整个精神科大楼所有窗户用铁栅栏封闭,室外景观环境单调,景观小品缺乏,园林化水平低,基本属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绿化”的理念。植物以柏木、雪松、大叶女贞、棕榈等乔木点缀苏铁、大叶黄杨为主,显得杂乱无章。

2.2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充分考虑医院环境对安全性、可达性、无障碍设计及生态性的要求,着重利用原有场地的现状,在形式上把握住地形的变化特征,将“园艺疗法”的理念贯穿该方案,力争将精神科室外环境设计成为患者的康福花园。园艺疗法并不受限于“治疗”,随着园艺疗法概念的不断拓展,其对象不仅限于特定人群,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事实上它是通过自然环境缓解自身压力,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循环来增加自身免疫力的一种疗法,它强调参与园艺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本身的意义,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焕发,是最终达到使病人恢复健康,使亚健康人变得健康,使健康人更健康,适用于不同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

2.2.1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2.2.1.1选择有杀菌作用的植物

植物可以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增加湿度、降低温度,更重要的是,植物能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滞烟尘和粉尘以及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来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据资料统计,由于精神科住院周期长、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服用,使精神科患者尤其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年老体弱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发病率相当高,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该设计充分考虑植物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在精神科大楼后面的背景林的主要树种定为绵阳的市树香樟和有“呼吸道维生素”之称的松树,使空气中随时有香樟和松树的香气,而且尽量减少精神科大楼的外部环境空气中的含菌量,结合有滞尘作用的广玉兰紫薇进一步净化空气。

2.2.1.2使用多种感官刺激且令人愉悦的植物

研究表明,观赏大自然具有缓解压力的作用,相反,若在医院中缺乏自然环境,就会阻碍压力的缓解,自然环境,通常具有低度复杂性及少数刺激性物质,因此较有助于恢复健康。

传统观念中精神科病人是处于弱势,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引起医生和亲属的重视和关怀,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却常常被人忽视。调查显示由于精神科护士所而临的护理对象是合作性低、依从性差而且随时可能发生自杀、自伤、冲动、外走、严重药物反应等意外事件的特殊群体,还不时面临一些医疗纠纷和官司;人们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及对精神科的工作不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付出常不被社会理解和尊重,待遇也较之其他科的同行低;目前的精神病房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护士长期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精神病患者一在一起,很难能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护士也同样会产生一种被囚禁感。因此,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许多植栽依其颜色、质感及形态而有不同的视觉刺激,也有具有柔软的触感,闻起来具有香味及在微风中发出悦耳声等不同的植物,使户外环境充满丰富的感官经验,这也鼓励病人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探索及体脸周遭环境。因此,植物有时可以成为心理疾病的解毒剂。员工及病人通常作常享受于户外环境。

植物具有独特的治疗人类疾病的效果,据研究表明,人在绿地里的脉搏要比赤地每分钟减少跳动八次,每填在林中漫步一小时,身体的耐力增加15%;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度分别提高10%.、13%和24%,血液中会增加有利干健康的激素、酶等。植物特有的绿色,对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视网膜神经组织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减少对人体有言的紫外线的强度,消除杂乱纷繁的色彩对眼睛的刺激。绿色还能维持血压,减缓血液速度和心跳频率,平静情绪。其次,某些植物花卉的香味也是引起人们愉悦的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该方案的植物选择时,以绿色等冷色系为主,适当配以紫叶李等色叶植物和栀子、木香等香花植物,地被辅以有安神功效的薰衣草、薄荷等,不选择有毒尤其是有刺的植物,避免对精神科患者造成伤害。

2.2.2尊重使用者对于医院户外景观设计的话语权

据研究医院花园的使用者能有可控制的感觉,进而减轻压力是很重要的。可控制的感觉就是指花园容易找得到,也容易被使用,也就是设计中满足可达性的原则。对花园使用者而言,另外一个重要的规划就是在单一的空间提供多样的选择,让患者可以自己进行选择,如许多的步道,不同座位的安排(个人座位或集体座位)、坐下时会观赏到不同的景观(全景、中景、近景的景观)、不同的气候(阳光、微风)、还可享用不同类}}的户外空间(餐厅露台、散步路径、冥想花园)等。

针对精神科的特殊性,本次方案设计充分征求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意见,总体布局简洁明快,环境中各个小空间的串联巧妙,体现设计的可达性,方便患者使用。该基地面积不大,地形分为两台地,整体以精神科大楼门厅为轴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开敞空间为主,布置健身器械、运动场,成为医患锻炼身体的小环境;一部分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弯曲的游步道结合座椅,成为一系列半私密的安静休息的区域;沿地块边缘设计廊架,种植木香等藤本植物,既形成防护绿带,解决车行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又保证环境安全性的要求。充分考虑医患的使用方便,上下两台地用缓坡连接,满足无障碍设计,同时形成空间的过度。

第3篇:疗养院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老年社区; 居住环境; 配套设施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各种养老设施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a.布局不尽合理。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存在着一些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各级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些虽然设在社区附近,但相对来讲占地小、活动场地有限,环境较差。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不愿入住的缘故。

    b.价格对老年人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是许多老人不选择这些养老设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c.空间单调、缺乏人性化设计。犹如筒子楼的设计,缺乏交往空间,老人的生活空间很小,生活面也很窄,导致了许多老人不愿入住。

    笔者在对朝阳区的不同档次的老年服务设施进行了考察,从大的环境看,他们老年公寓所处的位置都处在或邻近社区中心,但相对封闭、独立,自成一体。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给人以与世隔离的孤僻感,整体气氛压抑。

    2国外老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国外的老龄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住宅的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发展比较成熟。逐渐从对老年人单纯的生理扶助转向生理、心理的并重。现在国外老人居住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养老设施在居住模式上多样化发展,根据老人的独自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以及经济能力有多种居住模式选择: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疗养院等。同时在规模上趋向小型化、社区化,以利于住户间的相互认识和护理者的照顾。

    第二,以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为目的进行合理规划,灵活布置各种设施。

    如日本发展了混住型老年公寓。根据混住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种③。这种住宅型式又可分为 横向布置型、竖向布置型和混合布置型。横向布置型是指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层老年人住宅,通常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这种布置方法使老年人住户与其它住户混住在同一栋住宅之内。竖向布置型是指在楼内某一端沿竖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住宅,使各层都有至少一户老年人住户,一般考虑布置于临近电梯的位置。这种布置方法将老年人住户分散在各层中,稍好于横向布置型,但有的老年住户所居楼层偏高。混合布置型:在公寓适当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使之被全包围或半包围在一般住户之间,并临近电梯。这种类型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之间的混住化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避免产生“孤立化”。

    另外,本着老年服务设施支持老人在社会中的自立为目的,在规划设计中将其置于老年社区与外部结合处,将其向周围社区开放,使周边社区的人有机会利用他们,从而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或使老人设施于其它公共设施相连或接近,或者将社区的公共设施与老人居住设施穿插布置③ (如图2)。

    第三,重视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功能和细部设计。除建筑功能和指标满足老年人需要外,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依照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设计,如墙地面、门窗等材料及处理;家具和厨卫设施的尺度及安全设施借助轮椅等设施的便捷性;室内灯光、色彩等的运用都考虑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第四,提倡个性化服务和个性空间。社区机构既可对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老人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调整接受服务的项目。尊重老年人的个性,营造家的亲切感觉。在空间设计上为自立的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空间。

    第五,尊重家庭观念的习俗,设计适宜国情的老人住所。像日本的两代居、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计划,都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改善居住环境的范例。

    3着眼于中国国情,促进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发展

    我国有着优良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传统的亲情观念导致的居家养老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然而,老年人口的基数大,政府的投资有限,旧的管理体制等导致了老年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促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应立足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体现养老社会化、居住亲情化,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优良的综合养老环境。

    首先应树立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意识,使老年居住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从中国老年家庭的实际出发,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可以有两种途径:第一,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第二,依据不同需要,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内建设老年住宅。就设计角度而言,应切实从我国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老人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租”或“买”等方式来选择理想的养老居住环境。

    a.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发展通用住宅。也就是注重住宅潜在的可变性设计,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在使用中实现,从而满足家庭和人生年龄变化对居住环境可变性的要求。据日本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的投资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④。针对我国人均收人较低(老年人尤其如此),政府补贴不足,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以及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等现实问题,我们应把这种通用住宅作为现在住宅设计重点,如室内空间考虑轮椅通行的需求,楼梯间考虑安装升降椅的可能性等。

    b.发展和探索新的合居型住宅。我国传统的亲情和家庭伦理观念,使多数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父母毗邻而居。

    这种毗邻而居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子女和老人在就近的小区内居住,如新加坡的乐龄公寓就是在成熟社区中兴建的老人公寓以供社区老人使用。政府应当鼓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老人住宅。可单独设置几栋,使其位于小区自然环境相对好的位置,可毗邻幼儿园设置使老年人不致被孤立。这样,老年人能和小辈住在一个小区,既互相照应方便,又相互不干扰。另外也可设置混住的住宅,即在一栋一般的住宅中,拿出几个单元来作老龄住宅,同时在住宅楼内设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并可向附近的老龄住宅提供服务。这种居住形式,可增加老年人住户与其他一般住户之间的交往。

    另外就是考虑到两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户型设计和配比上采用适宜的配比,设计老少居的户型模式,即一套相对大面积的普通住宅和一套面积相对小的住宅,可捆绑作为一套住宅,也可分为两套住宅。这是一种具有传统大家庭模式的现代家族型住宅。这样老年人和子女能真正毗邻而居,生活上互不影响,又可方便的相互照应。一家人隔而不离,共享天伦。

第4篇:疗养院环境设计范文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高,各种休闲方式中尤其以沐浴(SPA)业发展最为迅速,集休闲、美容、健身、舒压、养生为一体的SPA正在全世界流行,全球SPA产业高达20~30的快速年发展率使人惊叹,将逐渐成为现代休闲行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是目前中国休闲行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传统的美容或化妆品类展览,已经无法满足SPA行业的发展和需要,市场急需一个专业的平台为行业服务。

[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城市的星级宾馆/饭店、体育场馆、居民小区、学校、度假村、高级别墅、健身房、桑拿场所、游泳池、浴场、中小型浴室、高级会所等建设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惊人的增长,大大增加了对于沐浴休闲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桑拿、泳池设施和沐浴休闲等产业的急速发展,和对相关技术的要求提高,消费者在娱乐休闲同时强身健体以及国民健康的观念逐步提高。

市场分析:

SPA——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

根据国际SPA协会(InternationalSPAAssociation)的统计,最近几年,全球SPA产业呈现出惊人的快速成长,高达20~30的年发展率。在美国休闲旅游产业中,SPA已连续3年发展率最高,去年大约有1500万人次美国人进行过SPA;在欧洲,平均每年使用SPA的人次超过20__万。20__年Ispa国际SPA协会统计,全球SPA人口已达10倍台湾人口数,晋身美国第四大休闲产业。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SPA在亚洲各国大城市逐渐兴起,受到越来越多的白领和家庭旅游者的青睐。一些高档饭店也纷纷增加SPA设施,以满足高端客人的需求。新加坡水疗协会主席彼得日前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SPA行业在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亚洲国家正在蓬勃发展,在越南和柬埔寨等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开始认识到发展SPA行业的好处。

20__年,SPA开始登陆我国上海。20__年,SPA在中国专业美容市场上一路攀升,掀起一股SPA消费热,并被一些媒体称之为“20__年中国美容第一消费”。在我国台湾,SPA结合健身运动,成长速度惊人。目前台湾的SPA产值超过50亿元,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光是台北市就有超过千家登记有案的SPA中心,这还不包括精油、薰香烛、沐浴盐……

另据台湾工研院研究调查显示,SPA将在20__年赚走全球2020亿美元。台湾将在20__年把SPA纳入重点发展产业。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与市场。

中国市场需求旺盛

20__年的北京奥运会、20__年的上海世博会、20__年广州亚运会、杭州要积极打造世界休闲之都,这必将带动旅游行业及酒店宾馆和休闲场所的投资建设,这无疑给沐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具有多种消费功能的现代综合性沐浴场所正在成为商务洽谈、商务招待的极好场合之一。

在中国目前共有10000多个游泳场所、嬉水乐园;26000多家桑拿洗浴中心,大部分游泳场所、桑拿洗浴中心都需要改建、更新、增加新的设备设施。大都存在设备老化、功能单一的现象,无法满足大众的个性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设计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没有考虑嬉水功能、水健身、水文化等,还有水质消毒、节水、安全的问题等,已经到了必须改建、更新、增加新的设备设施的高峰时期。因此,本次博览会的举办,必将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一个展示企业品牌形象和促进产品销售的最佳平台。

国内同类展会分析

目前各类行业与市场越来越专业,沐浴从原来附属于美容、化妆品、装饰建材等行业中逐步分离出来作为单独的行业展会出现也是在06年才刚刚出现,属于新兴展种,具有挑战也具有发展前景,今明两年国内展览市场最主要的同类展会有北京举办的“20__年东亚(SPA)沐浴行业联合大会暨中国国际沐浴(SPA)设施用品及技术展览会”、深圳举办的“20__首届中国国际SPA装备暨高新技术展览会”、“20__广州沐浴文化嘉年华”、上海举办的“20__中国国际游泳池建造设计、泳池设备及技术展展览会暨桑拿设施、沐浴用品洽谈会”,从地域看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中国会展一线城市,其他二线城市尚未出现,时间上三、四月份比较多,与他们相比,杭州作为会展二线城市,中国著名的休闲旅游城市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空间,前景与挑战共存。

项目设置

基本情况

展会名称:20__浙江休闲沐浴(SPA)暨泳池技术、设备博览会

展会时间:20__年4月20-23日

展会地点: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浙江省旅游协会

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

浙江省游泳协会

杭州沐浴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

杭州佳德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浙江省饭店业协会

浙江省美发美容协会

台湾SPA协会

上海市沐浴行业协会

杭州装饰装修商会

。。。。。。

展会规模

和平一楼,保底500个展位,10000平方米

展览内容

¨SPA会所、专业连锁机构:SPA美疗沙龙、温泉SPA度假、地产SPA会所、酒店SPA、SPA

规划设计公司与SPA顾问管理企业¨SPA工程设备:水池设计规划、水处理与过滤、水泵装置、水疗设备、水流按摩浴缸、水池清洗设备与材料、防滑设施、安全装置、蒸汽房、桑拿房

¨SPA仪器及配套设备:医疗整型器械及材料、皮肤检测分析仪器、美疗仪器、减肥器械、健身休闲设备、管理系统软件等

¨沐浴设备及用品:桑拿、理疗、SPA水疗、锁具、家具;SPA水疗用品、足疗用品、护理品、精油类产品、美容美发产品、素彩产品、日化用品、桑拿服、浴盐、浴桶、毛巾类产品、一次性用品、洗涤用品等

¨休闲卫浴产品:按摩浴缸、休闲淋浴房等休闲卫浴产品

¨泳池建造技术及设备:泳池技术、材料、供热供暖设备、节水、水体消毒、循环过滤、保养清洁系统;安保系统、泳池设施等配套设备;

¨配套设施及服务:设计机构、品牌店形象展示、连锁加盟、温泉、饭店、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工程公司、培训机构、服务机构、相关刊物、媒体等;

定位

展会定位:展示休闲沐浴文化、促进行业发展和技术交流。

展商定位:沐浴、泳池设备、产品生产厂商、技术单位、专业连锁机构、经销商、配套服务机构等。

观众定位:相关行业协会领导、大量的贸易商、经销商、商、家庭、会所、高档住宅别墅、休闲中心、康复中心、美容院、医院、疗养院、养老院、公用浴室、体育馆、娱乐场所、洗浴桑拿中心、星级酒店宾馆、健身减肥中心、美容美体(SPA)会馆、高温瑜伽会馆等专业采购商、水池泳池SPA会所设计师、建筑师和建筑顾问、大厦以及别墅的所有者、房地产公司等

展会目标:打造成为国内具有知名度、影响力的沐浴休闲类专业交流盛会。

展会主题:展示沐浴文化打造休闲生活

招展、招商工作

招展工作:

1、与各主承办单位、支持单位沟通确定职责,分工协作,就工作达成一致思想。

2、招展宣传资料的准备和设计:包括展会LOGO、招展邀请函、门票、杂志报纸宣传资料、参展合同等,要求资料新颖、印刷精美,既突出宣传本次展会的特点,又展示各项活动的优势。

3、根据展览内容对业务人员进行分工培训学习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收集客户资料,分类列出客户名单,进行访问。

4、洽谈专业媒体进行展会信息配合招展工作的进行。

5、收集客户反馈,进行重点客户的拜访及电话访问促成一批重点客户参展,带动中小客户参加。

6、组织客户见面会或新闻会在客源集中地进行展会宣传达到招展目的。

招展计划表(见附件一)

招展进程表(见附件二)

招商工作:

1、发动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等合作单位组织邀请相关的专业观众、商贸客户到会。

2、通过专业杂志、网站、报纸进行展会宣传吸引专业人士参观。

3、与专业网站合作在网上进行专业观众预登记,提前寄发邀请函和参观券。

4、提供足够数量的请柬和参观券通过行业数据库邀请专业客户参加。

5、通过参展商对其专业观众和目标客户进行邀请。

6、设立专人通过电话、传真等邀请观众。

7、设立行业相关会议、研讨会和推广会吸引专业观众参加。

同期活动

20__休闲会所及环境设计论坛

概况:邀请国内外以及台湾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方面的专家现场通过对20__休闲会所、SPA会所等建筑环境及室内环境的设计方面相关问题以及目前最新的设计潮流和趋势进行探讨,现场还将邀请相关用户单位听众参加。

20__SPA西湖论剑高峰论坛

概况:邀请国内外SPA专家以及特色SPA企业共同举办SPA高峰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将SPA潮流与杭州打造休闲之都有效结合,创造具有西湖特色的SPA文化;邀请SPA行业专家、酒店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美疗业人仕以及相关媒体总共参与,营造成行业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新产品、新技术专场推介会

概况:组织单位搭建SPA行业、泳池行业拥有先进技术和新品的企业进行自我推介的平台,组织相关用户单位和目标观众作为听众参加。

宣传推广:

1、利用主承办、支持单位的行业资源进行信息和宣传;

2、通过中国沐浴休闲网、中华沐浴网、中国水疗网、中国洗浴网、中华洗浴网、中国浴场网、中国沐浴桑拿网、中国洁具网、深圳桑拿网、中国扬州沐浴、中国浴房网、中国美容网、中华美容网、中华浴霸网、中国国际美容网、环球厨卫网、美容时尚频道、中国水暖卫浴网、中华卫浴商情网、中国洁具采购网、E商网、浙江酒店网等专业网站进行宣传推广;

3、通过《游泳池沐浴休闲》、《中国沐浴》、《居然之家》、《中国卫浴文化》、《旅游休闲》、《健康与美容》、《休闲》、《中国展会》杂志进行宣传;

4、整合电视台、电台、大众报纸进行全面的组织报道;

5、经过长期收集整理,拥有全国各地数万条行业专业买家资料,展会前夕,组织机构将通过邮寄、传真、邮件等形式向组织单位独有的庞大数据库内的厂商及观众发出邀请。

第5篇:疗养院环境设计范文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

(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

(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各种养老设施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a.布局不尽合理。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存在着一些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各级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些虽然设在社区附近,但相对来讲占地小、活动场地有限,环境较差。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不愿入住的缘故。

b.价格对老年人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是许多老人不选择这些养老设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c.空间单调、缺乏人性化设计。犹如筒子楼的设计,缺乏交往空间,老人的生活空间很小,生活面也很窄,导致了许多老人不愿入住。

笔者在对朝阳区的不同档次的老年服务设施进行了考察,从大的环境看,他们老年公寓所处的位置都处在或邻近社区中心,但相对封闭、独立,自成一体。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给人以与世隔离的孤僻感,整体气氛压抑。

2国外老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国外的老龄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住宅的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发展比较成熟。逐渐从对老年人单纯的生理扶助转向生理、心理的并重。现在国外老人居住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养老设施在居住模式上多样化发展,根据老人的独自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以及经济能力有多种居住模式选择: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疗养院等。同时在规模上趋向小型化、社区化,以利于住户间的相互认识和护理者的照顾。

第二,以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为目的进行合理规划,灵活布置各种设施。

如日本发展了混住型老年公寓。根据混住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种③。这种住宅型式又可分为横向布置型、竖向布置型和混合布置型。横向布置型是指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层老年人住宅,通常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这种布置方法使老年人住户与其它住户混住在同一栋住宅之内。竖向布置型是指在楼内某一端沿竖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住宅,使各层都有至少一户老年人住户,一般考虑布置于临近电梯的位置。这种布置方法将老年人住户分散在各层中,稍好于横向布置型,但有的老年住户所居楼层偏高。混合布置型:在公寓适当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使之被全包围或半包围在一般住户之间,并临近电梯。这种类型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之间的混住化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避免产生“孤立化”。

另外,本着老年服务设施支持老人在社会中的自立为目的,在规划设计中将其置于老年社区与外部结合处,将其向周围社区开放,使周边社区的人有机会利用他们,从而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或使老人设施于其它公共设施相连或接近,或者将社区的公共设施与老人居住设施穿插布置③(如图2)。

第三,重视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功能和细部设计。除建筑功能和指标满足老年人需要外,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依照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设计,如墙地面、门窗等材料及处理;家具和厨卫设施的尺度及安全设施借助轮椅等设施的便捷性;室内灯光、色彩等的运用都考虑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第四,提倡个性化服务和个性空间。社区机构既可对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老人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调整接受服务的项目。尊重老年人的个性,营造家的亲切感觉。在空间设计上为自立的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空间。

第五,尊重家庭观念的习俗,设计适宜国情的老人住所。像日本的两代居、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计划,都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改善居住环境的范例。

3着眼于中国国情,促进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发展

我国有着优良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传统的亲情观念导致的居家养老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然而,老年人口的基数大,政府的投资有限,旧的管理体制等导致了老年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促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应立足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体现养老社会化、居住亲情化,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优良的综合养老环境。

首先应树立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意识,使老年居住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从中国老年家庭的实际出发,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可以有两种途径:

第一,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

第二,依据不同需要,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内建设老年住宅。就设计角度而言,应切实从我国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老人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租”或“买”等方式来选择理想的养老居住环境。

a.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发展通用住宅。也就是注重住宅潜在的可变性设计,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在使用中实现,从而满足家庭和人生年龄变化对居住环境可变性的要求。据日本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的投资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④。针对我国人均收人较低(老年人尤其如此),政府补贴不足,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以及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等现实问题,我们应把这种通用住宅作为现在住宅设计重点,如室内空间考虑轮椅通行的需求,楼梯间考虑安装升降椅的可能性等。

合居型住宅。我国传统的亲情和家庭伦理观念,使多数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父母毗邻而居。

b.这种毗邻而居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子女和老人在就近的小区内居住,如新加坡的乐龄公寓就是在成熟社区中兴建的老人公寓以供社区老人使用。政府应当鼓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老人住宅。可单独设置几栋,使其位于小区自然环境相对好的位置,可毗邻幼儿园设置使老年人不致被孤立。这样,老年人能和小辈住在一个小区,既互相照应方便,又相互不干扰。另外也可设置混住的住宅,即在一栋一般的住宅中,拿出几个单元来作老龄住宅,同时在住宅楼内设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并可向附近的老龄住宅提供服务。这种居住形式,可增加老年人住户与其他一般住户之间的交往。

另外就是考虑到两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户型设计和配比上采用适宜的配比,设计老少居的户型模式,即一套相对大面积的普通住宅和一套面积相对小的住宅,可捆绑作为一套住宅,也可分为两套住宅。这是一种具有传统大家庭模式的现代家族型住宅。这样老年人和子女能真正毗邻而居,生活上互不影响,又可方便的相互照应。一家人隔而不离,共享天伦。

c.注重老年设施的产业化发展。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龄化产业已成为我国房地发展的一大商机,在一些大城市纷纷开始出现老年住区。这些老年社区通常选址在郊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有较完备的医疗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同时,社区的服务更加全面细致。如位于北京小汤山温泉疗养区内的太阳城,是集住宅、医疗、购物、酒店、休闲和艺术于一体的大型的老年生活社区。在这里各种不同消费阶层的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住宅。它位于潮白河畔,占地234hm2,基地原为河滩林地,植被良好,规划后的绿化率高达80%,在社区中心配备了综合服务设施——社区中心,其中有农贸市场、超市、餐厅、多功能厅、图书室、各类活动室等,另外还有健身中心、社区医院、零售中心、银行邮局等服务设施。同时在各小区内还配备了小型的服务中心。完备的服务设施是老年人放心、愉悦的生活的前提,在此养老的老人可以享受较好的环境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必要的医疗服务。如它的老年大学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健康状况允许、具有一定专长的居民还可在此任教,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优势,从而真正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目的。

这种大型的老年社区在规划设计上应更加注重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适当缩小服务半径,增加标志性节点设计、注重空间的多样化设计、采用无障碍设计等。在户型配比上也应更为多样化,以从自理型到完全护理型住宅单元,各式住宅公寓、别墅、花园洋房等均应合理配比,以满足不同身体状态、不同阶层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老年社区的服务设施应全面,或者临近附近的公共设施,以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另外应处理好老年社区与其他普通社区的关系,在确保老年社区的安静、安全的前提下,加强老年人与其他人群的交流。比如通过老年设施的开放、或将老年设施与其他公用设施穿插布置,或将老年社区、老年设置布置在其它公用设施附近,达到促进交流的作用。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一侧的绿地21城·孝贤坊作为绿地21城中的一个尊老社区,它和其他的度假社区、国际社区、商务社区等,共同组成了绿地21城这个人文新镇。在孝贤坊社区的周边与其它社区相邻处设置各种商业、服务设施,增加代际间的交流,使老年人能感受到社会的各项活动,不致产生孤立感。

d.继续完善老年福利设施并利用网络扩展其服务对象,发展社会养老网络体系。老年公寓、养老院或护理院等不同老年福利设施应依据老人生理特点,各有侧重,改变现在单一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灵活多样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方式,让更多的老年人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在设计中应遵循尊重老人的自主、个性和隐私,营造家庭氛围的公寓和养老院的原则,以延迟老人需扶助的时间。

针对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提倡养老设施社区化。也就是在小区内设立养老点,结合就近的公共养老福利设施,将其便利周到的医疗、家政服务通过设在小区的养老设施点、网络系统扩大到整个社区。小区的养老点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如全天托养、半天托养、临时托养、上门服务等形式,并结合老年活动中心、医疗保健室等形成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注重老年整体居住环境的营造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这包括了社区整体及住宅内部的设计,也包括了社区周边或内部有关老年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创造灵活、多样并富有层次的室外活动空间。老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室外活动,空间的多层次和过度空间如人际交往、娱乐活动、体育健身和户外休闲等。过度空间、小型化的社交场所。在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安全性是规划设计的首要因素,提倡人车分流的模式,以保证小区内居民活动的安全和安静。在道路系统设计中,针对老年人对散步的偏好,应在设计中应加强步行系统的设计,使其满足老年人健身、锻炼的需求。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室外空间的设计上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其次针对老人生理机能的下降如记忆力减退、方向辨别力减弱等,在总体规划上要加强各空间的识别性、加强节点空间标志性的设计。再者,注重室外空间的功能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室外空间的设计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对于健康的低龄老人他的活动类型以自我为中心的休闲、娱乐、社交健身为主,而随着年龄增高,活动也由动为主逐渐转向以集体或护理员为中心、以静为主的社交、健身、治疗等。因此户外空间的设计要有所针对,应能提供多种户外活动的空间,且在尺度上要有所变化,既有大的开放空间也有小的角落,并应提供可进行单独和团体活动及业余爱好的各种设施。如在社区中结合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等设置足够的室外健身、休闲娱乐、邻里交往场地和设施,并注意场地应具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动静区分离,良好便捷的联系和保持视线的通透。在有条件的社区还应辟出园艺场所,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爱好,既可锻炼身体也可以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满足感。如东方太阳城辟出一块农庄,供业主认领种植。提供丰富的业余活动和学习机会,一方面促进了老年人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发挥老人的优势,继续为社会服务。

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部分还应重视建筑的细节设计。首先应增加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强化室内外过度空间、走道、入口、电梯厅、过厅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促进老年人因偶然相遇而产生的交往。其次增加阳台、露台、连廊等空间设计,将阳光、绿化、人的活动引入到建筑内,提供更为丰富的交流、活动场所,并注重视线的交流,以此来引发老年人参与其中的愿望。⑤三、注重细部设计,遵循《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注重室内光线、过道扶手、地板、色彩等细部设计。

鉴于老年人的衰老变化是个较长的时期,住宅设计应考虑到这一变化,做合理的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改造等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其衰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