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

第1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神经内科患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对护理工作要求比较高"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现将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l 护理安全隐息及原因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发生率高, 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然发生抽搐与晕厥"如遇到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更易发生跌倒"

1.1.2 坠床 烦躁不安患者可以用床档保护, 肢体约束"如果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视不够搜自取下床档!约束带;高龄患者对病床不适应或夏天应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导致坠床"

1.1.3 舍咬伤 抽搐间歇期患者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然翻身抽搐易致舍咬伤"

1.1.4 烫伤 感觉障碍患者使用热水袋, 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易致烫伤"

1.2 走失 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 小时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 窒息 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 鼻饲速度过快,鼻饲时床头未抬高,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误吸"

1.4 法律意识淡薄 患者意识情况是神经内科护士观察的重点,如何判定患者病情有无改变需要护士认真观察"一旦病人病情变化而未能及时发现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造成医疗纠纷"另一方面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医疗记录不一致,都将成为在今后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中的潜在隐患"

1.5 管理因素

1.5.1 优质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 质量监控不利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力,没有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 服务规范用语及出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 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大,存在安全隐患"

1.5.2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 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病人安全的最大威胁,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素质和数童的要求较高,如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相互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1.5.3 护理人力资源配不合理 合理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员紧缺, 工作超负荷时, 多数护士无发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而出现角色冲突,长期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死亡"川科室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安全讨论会及护理差错事故分析讨论会,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如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护士长应随时检查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并将其纳人考核!年终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2]

2.3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 坚持不懈的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及心电除颇的培训,增强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及应急能力"

2.4 建立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加强质量控制,每月进行总结及反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鼓励大家积极上报,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挨批评而隐瞒事实"对积极上报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减轻处罚,对故意隐瞒不报者故意惩罚"

2.5 加强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安全 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应用床档!约束带,避免坠床"对年老体弱!视力减弱!走路不稳!头晕眼花等患者下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避免跌倒"对癫痛患者加强防护,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间,防止舍咬伤"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致窒息"

参考文献:

第2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09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级共140人为研究对象,一班为实验组,二班为对照组,各70人。入学时均为应届初中毕业生,所有学生均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的学习。两个班级的学生中考成绩及基础课程成绩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教材均选取吕云玲、南桂英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2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常规型教学方法,即按课程内容进行讲授;实验组在教学中引入护患纠纷的典型案例,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实验组的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2.1展示案例,启发思考

围绕内科护理学的重点与难点,选取教学医院近年来经典和难易适度的、具有科学性及典型性的护患纠纷案例。如在消化性溃疡章节的学习中,选取消化性溃疡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合并穿孔1例,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腹痛加重、范围扩大,值班护士答复病人:“继续保守治疗,没事,继续观察”,未再次对病人进行身体评估,数小时后病人出现发热、脉搏进行性加快、血压进行性下降等症状,后死于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在课前给学生展示此案例,精心设计案例讨论问题:(1)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评估内容;(2)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3)消化性溃疡的潜在并发症;(4)值班护士的问题;(5)如果你是护士,你会怎么做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1.2.2探究讨论案例,解决问题

在预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案例,把学生平均分组,对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关键是要凸显案例的中心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该案例的诊疗过程进行探究、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总结归纳

学生发言后,针对案例及时进行点评总结,分析案例的疑点及难点,指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强调重点、难点及考点,将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查漏补缺。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案例讨论的内容和深度,保证学生可以“看得懂、说得出、想得通”,争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1.3教学效果的判定指标

(1)对两组学生进行有时间限制的理论考试,凭借测试成绩(满分100分)进行教学质量分析;(2)两组学生在教学医院的实习结束后,计算他们内科系统的实习考核成绩;(3)比较两组学生第一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内科系统实习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第3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介入手术室工作3年以下护士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取得护士资格证书,参加护理工作3年以下,年龄22.12岁±3.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介入理论知识得分69.02分±3.34分,评判性思维得分268.71分±4.12分;观察组:介入理论知识得分68.45分±3.29分,评判性思维得分271.62分±3.23分。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及培训前介入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评判性思维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继续教育培训方法,理论形式单纯的讲授疾病的相关内容及手术方案的配合等。观察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为指导。采用情景式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首先对培训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教师均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编写培训案例,制订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护理问题,提前1周将案例及问题发放给低年资护士,使低年资护士自行查阅相关文献及在临床工作中探索护理问题的相关答案,之后进行分组交流,要求低年资护士将所讨论问题以PPT的形式进行探讨,组内成员均需进行讲解,对不明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及研究,探索出最切实可行的相关护理内容及措施。由培训教师进行总结并评价交流效果,并为下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培训提供更好的案例和思路。1.2.1案例发放病人,男,68岁,以“间断性发作心前区闷痛10年”为主诉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入院。既往高血压20年,曾于2010年行冠脉造影并植入支架1枚,术后病情稳定。近1年来虽服用扩血管药物但仍有心前区闷痛每个月1次或2次发作,针对病人病情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行经右侧肢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成形术加PCI治疗,术中肝素化,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h出现右侧肢麻木、肿胀,随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医生诊断为:术肢血肿并张力性水疱。请讨论:该病人的护理评估从哪些方面进行;护理诊断有哪些;针对护理诊断如何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1.2.2自主学习低年资护士已经参加临床工作,对该疾病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基础,加上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用循证思维理论对知识进行汇总和更新,可以对真实的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及判断。1.2.3分组交流将60名低年资护士分为6组,每组由10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组员及1名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护士作为培训教师组成。针对案例中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低年资护士要求使用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培训教师负责记录和整理,整个交流过程针对此案例开展。1.2.4教师评价培训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总结,对各组员的自主学习情况汇总评分。科室1年内继续教育均采用该种模式进行,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后使用量表对两组低年资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介入知识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1.3评价指标

1.3.1评判性思维能力应用彭美慈等[3]修订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包括70个条目,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为6级,依次进行计分,总分为70分~420分,得分>280分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强。1.3.2介入知识采用理论考核案例分析的模式,试卷分为两部分,共100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知识50分,采用50道多选题的形式进行;另一部分为案例分析50分,采用两个科室内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实施及针对该案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隐患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第4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 PBL教学法;护理病例讨论;应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学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我们自2010年6月起把PBL模式引入重症护理病例讨论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参加过12次重症护理病例讨论10名护理人员,年龄23-36岁,平均27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4名,本科3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

1.2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每月组织一次病例讨论,讨论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价。

1.2.1 PBL病例讨论 ①选择问题:组织者选取病房中疑难、重症作为讨论对象,提前2天将讨论的重点问题告知护理人员;②收集资料:护理人员按职称结构分3组,根据病例进行资料的搜集,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网上检索有关内容的最新护理动态;③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采取小组共同讨论的形式,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患者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可能采取的措施、建议或解决方案;④相互交流、形成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案;⑤汇报病例讨论的结果。

1.2.2 评价内容 使用自编问卷调查,问卷共5个条目: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能力、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热情。每个条目为3个级别:显著、一般、无。

1.2.3 评价方法 由专人发放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5份,有效收回率91.7%。

1.2.4 统计学方法。2 结 果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见表1。

表1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n=55) 例(%)

项目 显著 一般 无

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提高 42(76.3) 5(9.1) 8(14.5)

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 38(69.1) 18(32.7) 4(7.2)

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 35(63.6) 12(21.8) 2(3.6)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29(52.7) 20(36.4) 6(10.9)

主动学习热情提高 42(76.3) 10(18.2) 3(5.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护士认PBL教学法进行护理病例讨论能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对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提高。3 讨 论

3.1 PBL的目标[2]

3.1.1 逐步培养理解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学会以全面而系统的方式解决类似的问题。

3.1.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主意识到: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制定策略去跨越其间的鸿沟等。

3.1.3 掌握灵活的概念和知识

3.2 PBL教学法的病例讨论优势

3.2.1 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 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同时锻炼护理评估的基本技能、思考问题的方式,践行护理措施,观察实施的效果。这个过程利用护士在护理个案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临床思维。在一个典型的病例讨论中,护士或者主查者提出问题,问题紧紧围绕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护理展开。临床案例结合PBL教学法目的在于提高护士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过程[3]。

3.2.2 锻炼了护理人员的临床应变能力 PBL教学法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4],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自学,启发全体人员参与,人人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变被动参与讨论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发言,提高病例讨论的效果。

3.2.3 培养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 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要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让每位护理人员理解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以加强团队协作精神。4 小 结

护理病例讨论模式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临床案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可提高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成守珍,伍淑文,等.PBL护理查房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9-60.

[2] 董欢.网络环境下PBL的教学辅导策略及其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8,(4):7.

第5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摘要】目地 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08年~2011年发生医院内跌倒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87岁患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发生原因中护士评估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结论 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评估,落实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的教育,方跌到依从性增加,降低老年患者跌到发生率,提高住院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护理对策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级坠床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跌到是老年人容易发生的意外事件,其危险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1]。跌倒的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可能带来医疗护理纠纷。因此,预防跌倒是老年疾病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现就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院发生的35例老年病人医院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减少和避免发生医院内跌倒的应得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案例,共35例,其中60~83岁男性16例,女性19例。

1.2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回顾性分析病区上报的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案例,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的跌到安全隐患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1.3 临床护理结果: 35例跌倒患者中,环境因素占9例,生理因素占5例,病理因素占4例,药物因素占7例,依从性差占7例,护士因素占3例。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病人跌倒的重要因素。住院环境不适应,光线过强或过暗,色调太复杂,地面过滑或过湿,地面不平整,室内障碍物过多,卫生间、楼梯缺乏护手等。

2.2 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退行性变化,听力、视力、感觉迟钝,行动迟缓,骨质疏松等平衡能力下降易至患者跌倒。

2.3 病理因素:我国有83.12%的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为多,占总数的61.4%[2]。研究证明,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越大[3]。

2.4 药物因素:药物如、镇静药、催眠药、扩血管药、降压药等可以影响病人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病人跌倒[4]。

2.5 老年患者依从性差:依从性是患者遵守医疗建议的程度。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如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萎缩等,导致认知力和记忆力减退,对宣教过的内容易忘记,导致遵医行为差。

2.6 护士因素:研究显示,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准确,沪市宣教、措施不到位是发生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之一[5]。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往往受知识及经验的制约,主要体现为评估不准确,不能给予患者应得的教育和指导。

3 护理

3.1 改善住院环境:病房要建立适应老年病人的生活环境,病房布局合理,安全舒适无障碍,光线缓和,地面应平整防滑,并随时保持干燥。应有床栏,卫生间、过道、楼梯要设扶手,对病人做好入院环境的介绍,以及病情的知识,避免私自外出。

3.2 实施循证护理:使用跌倒危险评估单,对大于65岁新入院、转入及患有高风险疾病的患者启用防跌倒评估单进行评估。评分大或等于3分为高风险患者。对高风险患者实施干预,进行交接班,同时进行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知识宣教,向家属讲解病人的病情,以便积极配合,支持和督促患者提高依从性,对步态不稳、视力障碍者必须有专人陪护,穿合身的衣服和防滑鞋,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牌,并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3.3 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对使用易跌倒药物的患者,护士应及时进行评估,准确识别,落实宣教与管理,告知患者,在临睡前,解两便后准备睡眠时服用药物;将呼叫铃放在患者枕边,便器放于床边,方便患者取用;起床时先静坐几分钟,待完全清醒后再下床;必要时由护士进行生活照护。

3.4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防跌倒知识培训,护士培训是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一方面,护理部组织跌倒专题研讨,通过跌倒案例的学习与分享,让护士充分了解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工作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各专科根据自身疾病特点进行护士培训,尤其是低年资护士,需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培训,尽快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4 小结

针对老年患者跌倒的诸多原因。通过评估,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及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可防止或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赵玉香 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教育[J].现代护理,2006,12(2):99-100

[2] 宋江丹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4(2):81-83

[3] 张建,任爱婵 广州3个城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J] 临床控制杂志,2001,9(5):247

[4] 陈洪安,詹燕,于淑芬 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9(2):143-144

第6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 急诊带教;情景模拟;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2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68-02

我院急诊科是集院前急救、抢救、输液注射、留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所接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突发应急事件比较多;而目前我科低年资护士比例占全科护士的70%左右,存在着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应急能力欠缺的问题,导致我科护理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我科于2008年7月起应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对这些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通过命题场景再现实际工作中的场面,在特写情景中让被培训者进行各种角色扮演,从专科技能到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再到成批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使低年资护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取得满意的教学训练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培训对象为2007~2009年新入我科的28名护士,其中,男性5名,女性23名;年龄20~25岁,平均(22.60±2.31)岁;学历:中专3名,专科20名,本科5名。

1.2 方法

1.2.1 编写急诊典型病例和处置案例

收集如急性心衰、心梗、骨折、创伤、中毒等典型病例以及煤矿成批患者转运、患者及家属投诉、大规模医患群体案例进行教案编写。每个案例设计成几个护理情景,内容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2项操作技能,以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出院指导、人文关怀等方面,力争体现“四性”,即真实性、典型性、病史完整性、教学性[1]。由指导老师预先排练,设计成具有指导意义、实用价值和观赏性的小品。

1.2.2 情景模拟训练

1.2.2.1 带教老师培训 带教老师在带教实践中起着主导地位[2]。在每次实施情景教学前集中培训急诊实习指导内容和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通过小讲课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使带教者知识得到更新。通过集体备课的方法设置典型病例和问题点,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请教专家达成统一认识。

1.2.2.2 取得受训者的配合受训护士是教学活动的主体[2]。进行情景教学前向受训护士介绍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并重点讲解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和意义,取得受训护士的相应配合。同时提出复习相关知识,积极思考“假如你在临床上遇到这种患者该如何做”,启发诱导受训护士理论联系实际,为他们完成急诊学习任务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1.2.2.3 实施方法 ①由带教老师扮演医生,受训护士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与家属,在预定的情景描述下进行模拟急救。根据指定病例的护理情景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重点训练受训者的临床思维、操作技能和现场反应能力。表演后受训护士自评和互评,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3]。②由受训者分组模拟角色演练。一组受训者扮演患者,一组受训者扮演护士,模拟真实病房中的情景,然后两组互换角色,交换体会,交换评分。这样,既可以考察受训者的学习成果,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对其综合能力的“大阅兵”。③由带教老师扮演患者,在特定案例场景中向受训护士提出一系列难以预料、急需解决的问题,考察受训护士在规定时间内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时的表情、语音、语调及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力。

1.2.2.4 情景模拟训练后的点评 情景模拟训练后的点评是情景模拟带教的关键[4]。情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与受训者共同探讨。不轻易打断模拟演示进程,不以说教和指责的口吻点评,要给受训护士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自我反省的机会,注重开发护士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参与精神。情景模拟结束后由受训者整理现场医疗与护理记录,汇报整个护理诊治与救护过程,并对工作执行过程展开讨论,带教老师给予引导、提示。受训护士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提问、答疑解惑和辩论,带教老师归纳总结。

2 结果

通过分区域主管护师和区护士长的带教和情景训练,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景模拟训练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带教中的不足,考察和培训了护士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及沟通能力[5],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自信心,降低了新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了工作负面情绪,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讨论

情景模拟训练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较好的培训方法,与传统带教培训相比,能快速提升护士的专业能力,使技能+理论+实践运用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能缩短新护士的培养时间,提高了护士理论联系实践工作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

3.1 提高了即刻判断处置能力

新护士面对急诊患者就诊时,要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判断,评估出病情轻重缓急,并对病情变化进行预见判断。通过情景训练的引导和启发,低年资护士将片断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运用理论知识综合评估病情变化,在工作中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安全护理。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得到提高,克服了新护士在独自面对临床工作中处理事情模棱两可以及需要在特定时间内作出决策判断时感到不知所措和困惑的思想。

3.2 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情景训练中新老护士互动参与角色配合训练,大家在放松的状态下寓教于乐,互相切磋,形成了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受训者在演练中认识到与高年资护士的差距和不足,有利于克服眼高手低的情况,使低年资护士更好地融入到团队中,提高团队执行力和战斗力。

3.3 提高了护患沟通能力

通过参与扮演角色,使大家注意到规范的文明用语、服务礼仪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是拉近护患心灵的桥梁,并且通过换位思考使大家意识到只注重操作技术是不能胜任新形势下护理模式的需要的[6]。要使护理操作人性化,做到让患者满意,就要爱动脑筋,不失时机地与患者沟通,改善护患紧张氛围,提升护理满意度,让社会满意,让患者满意,让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李联群.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高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211-1212.

[2]陆书红,江爱玉.情景模拟教学在心内科护生带教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4):380.

[3]李何玲,胡宁娜,冉俐.运用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护士沟通能力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44-45.

[4]葛学娣,凌霞,黄莹,等.情景模拟法在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13):38-39.

[5]薄惠云.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9):2436.

第7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

作为医学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更多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临床紧密衔接,使课程更具实践性与综合性,从而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及实操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具备较强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从而使临床护理问题能够得以合理判断与解决[1]。而作为内科护理学实际教学的重要部分,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将内科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转为正式护士后的重要过渡环节[2]。目前护理教学多采取教师主导的带教方式,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发挥护生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护生临床创新思维培养和护生今后职业发展及正式进入临床后护理质量的提高[3]。基于此,本文以2018年9月-2019年12月内科实习的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分享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在内科进行实习的护生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名;护生均为女性。其中试验组学历大专20名,本科10名;年龄18~22岁,平均(20.1±0.5)岁。对照组学历大专22名,本科8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予以教学内容讲解,学生仅负责记好相关笔记即可。⑵试验组应用案例教学法:①由教师在课堂前结合教学大纲涉及内容及授课要求,选取典型相关案例,并提前向护生予以展示,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告知护生提前做好预习;②由教师按照护生情况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5人,并选好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对案例及所涉及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解决;③在课堂上,应先由每组护生对本次课程涉及的案例的问题予以总结,并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教师还应负责整理、汇总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发放给学生,以强化学生理解。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①护生学习成绩分为理论及实操两部分,每一部分满分为100分,综合成绩取二者平均值;②学习能力经我院自制问卷统计,共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六项,每项满分为5分,分值越高表明学习能力越佳;③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经自制问卷评定,共包括满意课程设计、有助接受与理解、有助掌握知识内容、有助提高临床护理能力四项,按是与否回答。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生学习成绩比较:试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生学习能力比较: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作为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内科护理学涉及科室较多,内容繁杂,且具有较强理论性,学习难度高。而在内科护生护理教学中,患者自我隐私意识及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实习时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增加了内科护理带教难度,导致护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仅不利于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提高,也不利于护生有效掌握繁多的理论知识[4]。案例教学法即在临床护理教学开展教学时,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案例,并据此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护理问题分析与讨论,从而使护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式[5]。相比被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够将内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案例教学法可在教师设置好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案例后,引导护生自我探索教师提出的护理问题,并使护生能够自主经网络及其他渠道搜集相关知识,从而扩充护生所学知识范围,提高护生内科护理知识水平,以夯实内科护理实操基础[6];②增强了护生实战能力:相比传统教学法的被动学习,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前经情景案例来强化护生提前思考与预习能力,这种方式能够使护生不断通过自我学习来强化自身理论知识,以解决问题,因此更利于护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使护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为护生后续正式成为护士打好实战基础[8];③利于护生综合素养提高:经案例教学法利于护生及时掌握理论与实战经验,并能使护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提前完成教学内容学习,再经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可更有效强化护生学习效果,从而使护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学习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效果确切,利于护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提高,并提升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莎,何娅芝.案例教学法在现代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0,6(9):19-20.

[2]张丽莉,薛菲,庞洪垒,等.可视化思维导图结合案例教学对护生思维过程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6):556-559.

[3]郑元英.案例分析教学在肾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9):31-33.

[4]郑淑全.案例教学法在肾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6):155-156.

[5]王建均,赵兰,陈尹,等.多元化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15):1910-1911.

第8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心肺复苏 社区护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85-02

目前社区卫生发展很不平衡,大部分社区护士存在“三低现象”,即年资低、学历低、职称低。廖全全等对深圳市社区护士进行调查,有95%的护理人员未参加过正规的急救技能培训。如何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有效的急救技术培训是社区护理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情景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景,有计划地让学生处于类似真实活动的情境中,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为使社区护士能准确、及时的运用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救治,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性,笔者对参加2011年12月参加护士培训的社区护士运用情景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6月和12月参加社区护士培训班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6月参加培训的80名学员作为对照组,12月培训的101名学员作为实验组,两组学生一般资料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员均为同一双师型教师授课。

1.2 方法

(1)对照组在心肺复苏的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解、示教-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运用情景教学法。实验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1)编写案例和考评标准。课程组教师共同编写情景案例,案例能反映多样化,典型化的心脏骤停情景,符合社区工作实际情况。考评标准注重考核学员在急救情景中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包括病人评估、用物准备、技术操作和护患沟通等工作流程。2)学员准备。教师在教学前1周向学员说明情景教学法的目的,将3-5名学员编为1组,随机抽取情景案例,随后学员查阅资料,角色分配,任务安排,情景模拟,教师指导。3)实施和评价。在课堂中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在事先模拟好的心脏骤停情景中扮演案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救护措施。任务结束后,全体学员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指导。

(2)效果评价方法。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考试。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验组学员对情景教学法的满意度。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发放101份,收回101份,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100%。

(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F适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m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组间对比用两独立丫t检验,对教学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所有应用SPSS 17.0 软件包处理。

2 结果

2.1 实验组学员对情景教学法教学满意度调查(如表1)

表1显示,实验组学员认为情景教学法对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及团结协作能力的满意度较高,情景教学法中的情景案例演练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

表1 实验组学员对情景教学法教学满意度 ()n=101

2.2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考核成绩比较(如表2)

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学员心肺复苏成绩n=181

3 讨论

(1)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社区护士具备基础护理知识、技能,并有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单纯的技能训练已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创设具有一定的真实感和感染力的情景,符合社区实际工作特点,容易引起学员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提高学员心肺复苏技能。在情景教学法需要学员在课前反复练习单人和双人心肺复苏技术和其他的抢救技术,在病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交互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3)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情景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心脏骤停情况编制了多种案例,不同案例情景要求学员对人员、物品和技术的管理重点不同,同时注重学员的综合的处理能力和抢救效果的考核。通过多种情景案例的演练,学员评估病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护理能力逐步提升,提高了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多数学员在模拟情景中的亲身体会了心肺复苏的实际应用,能准确判断危险场景,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另外,在情景教学法中学员以一个抢救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工,相互配合,共同解决患者问题,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既能展示学生个人的独立见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模拟病人抢救成功率。

(4)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情景案例的质量和情景演练的顺利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大量查阅资料,拓展知识,与学员一起反复实践,起到了教师和学员共同进步的作用。情景教学过程中人员、物资等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还必须要有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采用情景教学法可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做到“以教带学,教学相长”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4 结论

心肺复苏术是社区护士培训大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救治心脏骤停病人时采取的一项时间、知识、技能要求较高的抢救技术。心肺复苏术的掌握不同于其他护理操作,护理人员不能在真人身上实践,故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情景教学法在以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能使学员切身体验心肺复苏的情景,符合社区实际工作实际,满足学员学习需要,适合在社区护士培训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全全,张文武,姚似鸿.社区护理人员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33-35.

[2] SIMMONS G.Basic Community Emergency Response Team training to augment medical infrastructure preparedness[J].Am J Disaster Med,2007,2(2):59-63.

[3] 陈小娟,江桂素,郑秀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56-57.

[4] 邓丽莹,徐海萍.浅析情景式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109-110.

第9篇:护士临床护理案例及分析范文

【关键词】预习主题案例;儿科;带教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能够使护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体现[1]。儿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配合具有不确定性,护理压力较大,对护士的技术操作和护理能力要求较高[2]。为提高带教效果,本文采取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观察其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实习护生7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其中,观察组中,女性30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为(22.18±2.31)岁,其中,本科21例,大专17例;对照组中,女性31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为(22.33±2.45)岁,其中,本科22例,大专16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儿科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根据大纲要求,详细讲解儿科护理规范,包括护理理论、操作技术、护理流程、科室特点、常见病种及护理方法等,带教时间2个月,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教学查房。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进行预习主题案例教学,具体包括:(1)明确主题,根据以往带教经验、临床护理需求等,确定7个带教主题,包括人际沟通、基本礼仪等儿科的基本知识、病情评估、药物使用、保管及注意事项、头皮静脉穿刺、股静脉及颈外静脉采血、心肺复苏等急救抢救技术、呼吸机等常用仪器使用等;(2)做好预习,使用微信、QQ等,提前1周将确定的主题和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在实践中,深化主题,使护生对儿科常见的疾病、处理方法、护理技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组织案例查房,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查房,强化主题,围绕护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见解,分享经验;带教老师应做好总结和评价工作。

1.3评价标准

对护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理论知识、基础操作、专科护理、沟通技巧、教学查房、患者病情观察和分析能力等,满分100分;由带教老师对护生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工作态度、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纪律、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等,满分100分;由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活动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教学活动、教学能力及态度、专业素质等,满分100分[3]。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综合能力评分为(95.37±2.54)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6.28±3.11)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7.32±2.09)分;对照组综合能力评分为(86.78±4.52)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87.82±4.12)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为(88.98±5.83)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低,护理配合度较差,增加了护理难度,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护理人员应进行上岗培训,包括专科知识培训、特殊训练等,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和实习护生,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理论知识掌握较差,护理操作不熟练,对新器械和新设备缺乏了解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适应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嫌儿科工作艰苦,不愿意深入病房进行生活护理。在与患儿沟通时,由于缺乏沟通技巧,无法应对哭闹的患儿,影响患儿正常治疗,增加了与患儿家属的矛盾。部分护生心理压力过大,在进行给养、洗胃、输液等操作时,容易过于紧张和慌乱,影响护理工作[5]。有调查显示[6],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带教方式影响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其中,技术操作带教不满意12%,授课质量不满意14%,操作指导不满意19%。为提高儿科临床护理的带教质量和满意度,应变革带教方式,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在带教中加入新教学法等。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通过明确教学主题,并提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能够有效的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护生的主导地位;设计学习内容,激发护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深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利用微信、QQ等,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提高护生的创新和循证能力。案例教学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加深护生对主题的理解,形成完整的儿科临床护理体系。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综合能力评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护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以及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双向评价,充分显示了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有效性。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极大的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护生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帮助护生树立独立操作工作的信息,增加成就感。同时,在这种带教模式下,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强化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真正实现因人施教和启发式教育,注重护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带教质量[7]。在带教中,应格外注意护生职业态度、安全意识的教育,以身作则,对护生进行护理价值教育,使护生端正职业态度,热爱护理行业;强调医院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流程,要求护生掌握儿科护理特点,提高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避免护理失误[8]。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护生的护理能力,更受护生欢迎,是帮助护生顺利完成向护士过渡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秋蓉,杜琴.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多种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285,286.

[2]罗玲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88,127.

[3]余淑芳.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4):165-166.

[4]耿秋菊.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6):31-33.

[5]李少棉,梁剑凌,陈玉琴.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165-166.

[6]谢静波.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145-146.

[7]庄清霞,魏丽玲.儿科临床护理带教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4):113-114.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