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艺术设计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设计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设计与管理

第1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3日

艺术设计实验室是以“实训主导、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现代高校实验系统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创作设计服务,是培养学生将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但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不同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实验室,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围绕“实习、实训、实操、实验”这四个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及展示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无形”构建与“有形”塑造,所以这些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艺术人才的质量。同时,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不断增大,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的不断扩展和更新也给艺术设计实训室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对实验室的设备技术、维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模式;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对高校培养人才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

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率与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管理好艺术设计实验室,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为了规范管理,应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规章制度,如《学生上机守则》、《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自由上机管理办法》、《艺术设计实验室专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消防工作制度》、《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物品借用管理规定》等;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贯彻实施“严”字当头。除了要求实验教师、机房管理员、学生清楚了解这些制度规则以外,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实验室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验教师管好学生的上课纪律,实验室管理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管理中来,让学生管理学生,负责机房的卫生工作等。在实验室投入使用以后,一开始就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持将从严思想贯彻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二、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实验室资源

由于艺术设计实验室较多,往往存在着各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各实验室之间缺乏沟通,出现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教学资源和建设经费的浪费。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建设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许多仪器设备都长期闲置,造成实验室的效益低下。因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要做好艺术设计实验室成立的前期调研工作,根据本校实际需要,多学习外校有益的经验,设计出最佳实施方案,灵活配置,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设备的性价比,缩短实验室的建设周期。应该在广泛搜集资料后,再采购设备,设备到货后,应立即组织老师调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旧有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条件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及性能,提高实验的效率。

三、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繁杂,处在计算机实验的第一线,担负着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又承担着指导学生上机的任务。他们的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对学生上机的质量关系极大,他们不但要热爱实验室管理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和指导学生上机的能力。为此,必须加强人员队伍配备和建设,充分认识他们在机房管理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比如:(1)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人员学习掌握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故障处理办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管理和维护修理水平;(2)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或跟班听课;(3)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多参加科研课题,在实践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4)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意协调专业结构和人才分布的合理性、稳定性,建设一支能力强、技术硬、素质优的管理人员队伍。

教师和实验室是实验的载体,实验教学和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际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实验室是水,学生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高校要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要逐步淡化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界限,提倡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人员之间的流动,业务上的交流和互补。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的骨干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努力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验工作队伍。同时,重视管理人员专业的提升,有计划地派出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调研,让他们熟悉设备的性能,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以及对不同应用软件的要求,一个操作系统无法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利用多操作系统平台,即多引导分区技术(硬盘保护卡自带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软件环境的需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般保护卡提供支持几个到几十个引导分区,可以根据硬盘大小和计算机性能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分区并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每个分区可以共用一个共享区,对还没有分配完的硬盘空间,需要的话还可设置一个不受保护的引导区,供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受保护卡保护,每次重启后都能自动修复。共享区不受保护限制,供用户存储数据。

计算机房的操作系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非正常操作、病毒的侵袭、黑客入侵或者人为的破坏都可能会崩溃。一旦崩溃,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安装一台电脑不是难事,但是一个机房少则几十台、多则上百台,工作量很大。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和硬件来轻松管理电脑。克隆技术是现代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网络克隆就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微机系统软件的复制,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先利用某一个标准配置的工作站的系统分区制作一个分区映像文件。将大批量的微机软件安装次数减少到最小化,既节省安装的工作量,又可以快速无误地安装好上机环境。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外带的存储介质传染;一种是网络传染。对于上课的机房,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使用U盘,也就是不安装USB驱动,上课如果确有必要使用U盘的,可通过批处理程序在开机时把驱动加进去,然后关机时恢复原来设置;二是由于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使之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硬件通过安装保护卡,再加上安装病毒预防软件,并使软件常驻内存,当病毒入侵时及时报警并处理,不让病毒进一步感染。我们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方针。

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是学校进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理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与学校其他学院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白汉灵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第2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作室导师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学生管理

一、研究背景

1.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管理较难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个人行为往往带有自由性和随意性,向往所谓绝对自由,对自身自律性要求不高,缺乏遵守公共生活准则的习惯,纪律松弛,学生管理较难。

2.高职学生事务管理与专业教学脱节,管理不深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常规学生管理往往与专业教学脱节,管理者往往表层管理,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学生,不得以简单采取“严格管理”的方式,容易使学生认为理想教育离他们的生活较远,甚至形成厌烦心理。

3.“工作室导师制”对学生状况熟悉,管理有针对性

单纯依靠辅导员管理学生,往往由于学生数量多而流于形式管理,而“工作室导师制”实行三年一贯制教学管理,熟悉每一位学生状况,导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进行学生管理,效果较好。

二、改革实践

1.改变传统的单纯“严管”的方式,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学生管理

散漫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瘤疾,传统管理理念认为“重病需下猛药”,以严治散,从严治学。但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是复杂而特殊的群体,一味采取简单或者单一的“严格管理”的教育方式往往效果不好。改变传统的“严管”,利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与依赖,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环节,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特殊作用,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探讨的问题。

2.改变传统的“教”与“育”脱节现象,将学生管理融入专业教学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疏导和治理相结合是有效的管理方式。由于在专业教育中贯穿的品德思想教育是隐性的,教育者可以从专业学习角度感染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观念和品质。专业教学中的一次真诚的鼓励、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都可能导致学生的态度改变。

3.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管理方式,实现有针对性管理

以往单纯由辅导员等管理人员管理学生,往往容易流于表层,容易形成“一刀切”的千人一面管理方式,但如果由专业教师形成“导师制”进行有针对性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学生思想教育,往往能够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导师制”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成长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思想教育与引导,让学生能够信服。

4.改变传统“管与被管”的相互角色,引入企业岗位管理机制

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往往将管理人员与学生干部推到了风口浪尖。如果将企业管理机制引入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实行“工作室制”,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是模拟企业的各个部门负责人角色,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管理关系成为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机制,并且管理机制是动态和可变的,可以有效地软化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学生管理关系。

三、模式成效

1.“工作室制”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

由于每个“工作室”的管理者是三年一贯制的教学团队,管理者责任明确,责权利明晰、教学团队不但有计划地规划教学,同时必然进行学生事务管理,有效地实行“导师制”,有效地将专业学习、学生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结合起来。

2.解决“教与育”脱节

由于“工作室制”实行的是三年一贯制的教学与学生管理,包括学生的就业考核、常规学习、纪律教育、职业品质教育、就业观教学均是就业的必然支撑,学生常规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已经成为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教学管理,这有效地解决了“教与育”脱节的两张皮问题,成功实践了“二元一体”。

3.“导师制”可以实行有针对性的成长方案

“二元一体”的导师团队长期和学生融为一体,导师十分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成长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思想教育与引导,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长自信心,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品质明显提高。

4.“导师制”解放辅导员职责向“服务化”转移

“二元一体”的“导师制”大大分担了辅导员的部分思想工作的职责,辅导员工作重心实现转移,他们不再是学生以前认为的“唱白脸的”,他们成为学生的服务者,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体会到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接受,从而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5.“企业岗位化”改变了学生干部被动的角色位置

由于“工作室制”模拟企业角色进行教学和管理,学生干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干部,而是模拟企业的不同部门负责人角色,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管理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关系,实现将学生事务的管理寓于模拟企业的“工作室制”的企业运作模式中,有效地软化了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成功完成了“二元一体”的管理机制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关键在于管理者的认识和工作方式。如果单纯从严管理,工作效果并不明显。“工作室制”的“导师制”管理模式就是倡导管理与严格规范相结合的一种合理的管理方式,软化工作形态,因人而异地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特别是一些比较特殊的个体,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以往病史等,导师容易建立比较详细的档案,对这些同学可以倾注更多的关爱,即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了管理效率。本模式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需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邓伍英.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育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第3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设计系统管理;项目化;职业教育;模式转换;设计文化

作者简介:陈烈胜(1962-),江西铅山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课题项目:教育部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10226),主持人:马新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7-0029-05

引言

艺术设计学是综合、边缘叉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是文理知识经验交汇,感性与理性融合,艺术与科学联姻的应用性学科。涉及人类学、需求学、市场学、营销学、心理学、消费学、艺术学、传播学、环境学、工程学、材料学、工艺学、经济学、统筹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由于艺术设计学科知识及经验体系涉猎广泛且参数甚多,因而研究、应用、传授这门学科知识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论科学及其控制和管理理论,而非其它。在我国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今天,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认识不足和偏差。

艺术设计学科的应用性,决定无论其教育层次高低、类型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均具有极强的职业技术特征,即实战性和操作性。从某种角度讲,艺术设计技能操作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依靠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依靠教师案例经验的积累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知和训练。笔者考察对比当代中西方设计职业化教育状况,发现大多设计教学实践都主要围绕项目案例来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社会需求中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从目标定位、协调控制、设计方案、实施管理,到实效评估等全程管控,从而引导学生完善设计学知识结构,积累经验,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时至今日,我国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客观上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获得社会实际项目和设计课题,学生的练多靠虚拟甚至停留在“坐井观天”式的孤立的视觉表现上,脱离了学科及职场实际。

陈旧的教育观念,滞后的教育大纲,传统老套的课程体系造成学生难以适应职场及社会要求等等情况依然严峻。解决这些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上升到国家意识的层面,还需要时间过程。但作为艺术设计职业化教育基层,肩负教学改革重任,当务之急是研究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结构、课程“配方”、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根据国情创新变化改革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识结构合理、设计方法正确、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及市场要求。

总结多年来,设计教育实践和社会项目深入发展所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城市规划设计战略到建筑功能、形态设计,甚至一个字体设计及其实施过程,越来越多地指向一个不可回避的语词:“设计系统管理”。就课题研究所承接的众多社会项目而言,大约每10个项目中就有2个以上涉及到设计项目的连续发生,自然而然延伸出了系统性的设计管理形态。设计系统管理成了我多年艺术设计教学和项目实践的研究性命题,我将自己在设计系统管理及教育方面的具体经验阐述出来,供同道者参考,可能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新课题——设计系统管理

研究并从事艺术设计及其教育工作,我们必须面对的三个基本事实:

(一)设计目标系统中所发生的种种关系

设计过程和结果存在:消费者与设计师的关系,设计师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设计师与评论家的关系,设计理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设计理念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设计理念与消费者生活习俗、生活方式的关系,设计目标与视觉表达、生产、工艺及造价的关系。同时也包括视觉设计中形态与空间的关系,色调与色彩的关系,图形与构成的关系,字体与字体的关系,当然更包括图形与企业的关系,色彩与消费情感的关系,色彩与流行性的关系,与个性的关系等等,种种关系形成一个复杂关系网——现代设计关系网。这个设计关系网就会产生各种复杂问题和困难,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系统管控中加以解决。设计工作的事实就是这样,不管你承认与否。设计不同于美术,设计是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构筑一个系统工程,或者说构建一个生命体系,其结果必须符合世界的社会的市场的需要,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二)设计工作必须由各专业团队合作完成

由于设计的综合特性,无论设计项目大与小,从构想到实现再到评价,只要设计满足社会需求,这个“系统工程”就不可能是单个人完成,而是由专业团队在目标管控相互协作下共同完成。非美术或不管上下游专业意见的视觉设计能够完成的,缺乏团队合作和设计目标系统管控概念,视觉部分的设计也可能是徒劳无效的。这不是故弄玄虚,是客观存在。

(三)“设计系统管理”——我国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中缺失的课题

“设计系统管理”概念的提出、研究、应用时间虽不久远,是设计发展中的新兴课题,在当下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制胜法宝。作为担纲市场人才培养及输送的艺术设计职业化教育,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课题研究中“设计系统管理”这个概念的缺失恐怕时间已经很久。

第4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

一、背景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发展到今天,本科、高职、高专、电大等院校中都没置有该专业,20多年的时间里,学生人数激增。然而,这种过快的增长趋势背后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跟不上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大批学生设计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大不如前。在扩招的大背景下,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在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课程设置上突显自己的特色,并就自身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制定出适合培养学生向地域性和区域性发展和服务的专业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2003)8号文件规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我院也正是按照文件中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要求,突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色,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采用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教学环节,使我院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特色并具有较强的地方和区域就业实力。

二、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建构

对于国内大部分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而言,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了设计入门做引导;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把学生带进专业设计领域;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则是加强和拓展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四年级的课程主要训练综合设计、表达和应用能力,为职业设计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初步进入专业学习领域,但是他们对于各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相对零散,不能够有机地将各门课程进行联系和交融。我们通过三年级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使学生尽快了解到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形成自身的理论和应用体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并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中融会贯通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于实际工作。

1.课程体系的建构

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要求,以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院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年级课程进行了体系的建构,见表1。这个体系把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并将各门课程进行有序的交叉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年级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主要以景观设计Ⅱ、景观设计Ⅲ以及园林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重点教学内容,同时把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概预算及施工管理等课程融入到专业主干课程里面去,加强学生在专业主干设计课程中的的工程技术分析和应用能力。此外,还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制图基础课程中的Auto CAD、3D MAX、Photoshop和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构成设计、表现技法、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继续作为三年级专业主干课程的支撑,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专业知识的掌握,并逐步了解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实践与应用

以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三年级上学期的课程来说明体系建构的过程和内容。三年级上学期的专业主干课核心课程是景观设计Ⅱ,以这门课程为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学期。景观设计Ⅱ的主要设计内容是针对我院的一块空地做规划和景观设计,学习成果以图纸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建构的体系中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内容和以往该课程设计内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第一,以往的设计课程总是模拟课题,教师给出原图纸,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而课程体系中经过几番教学改革,我们选用的是真实场地进行景观设计,并且场地基地图需要学生运用低年级学过的建筑测量学来进行场地测量,然后绘制出场地基地图,再在图纸上进行设计。第二,在景观设计Ⅱ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我们设置了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进行交叉教学。对于学生在景观设计Ⅱ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地面铺装材料和构造,景观设施和小品材料和构造等实际问题时,都要求他们运用建筑装饰构造和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中所学内容,对上述问题进行市场调查和实地实例分析,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内容将成为解决景观设计中涉及到的材料和构造等方面的问题的支撑材料,并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材料和构造,确定设计图纸中各种景观要素的材料和构造的选择。

此外,在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考察和实地实例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后,把对材料和构造的认识应用到景观设计Ⅱ的模型设计和制作中去,并在模型设计与制作时,对学生再次强调各类材料的特性、各种胶结材料的选择、细部连接构造、模型制作工艺等,让他们在做模型时体验材料和工艺的知识应用过程。学生从市场考察、材料采购到按照景观设计Ⅱ成果图纸进行模型设计与制作的整个过程中,能够较整体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第5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RFID标签、图书馆管理、无线传感器、智能运算

【分类号】:G258.6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中。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到了互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硬件设备的发展,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后来,物联网由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99又重新提出,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的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物联网主要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以“InternetofThings”为题该年度的互联网报告,物品的一种互联方式为:通过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组合识别和智能的方式互联。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的基本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分为五层:感知层、接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

1.1.1感知层

感知层作为底层,它的功能主要就是获取数据信息,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感知设备主要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摄像头、GPS等,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1.1.2网络层

网络层作为第二层,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信息的交互传输,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云计算平台等组成,它是在现有通信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网络层中感知数据的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1.1.3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应用支撑平台子层主要用于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类似于数据适配器的作用。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家具、物流、智能电网等行业应用。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软件开发为物联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服务。

1.2物联网核心技术

1.2.1RFID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的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信息采集的主要源头,因此它在整个物联网体系中十分重要。

1.2.2泛在传感技术与纳米嵌入技术

这两项技术是紧密相关的。传感技术的重点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的状态变化进行量化,形成数据,并通过各种传输技术传送到服务器。纳米技术通俗的讲就是用单个分子、原子来制造物质和器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纳米技术来制造超微型的传感器,构件看不见的传感网络。

1.2.3智能运算技术

传感器得到信息后,需要对信息进行语义的理解、推理和决策,这些需要智能运算技术来完成。智能运算需要泛在计算、普适计算,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就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访问到所需的信息、进而实现智能控制。

2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2.1系统功能设计

图书馆有两种角色:读者和图书馆员,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后台主要完成图书编号、贴电子标签和流通、藏书,完成借书证的办理、图书盘点、错架图书整理等功能。前台主要针对读者,实现自助借还书、图书查找以及查找现刊、过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管理和门禁检测等功能。

2.2系统组成

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RFID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前台和后台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安全门禁系统、自助借还书系统、图书自动分拣系统、盘点系统组成,这些功能模块之间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信息。

2.3借阅证办理系统

这个子系统主要由借书证管理网站、RFID读写器等构成,主要完成借书证的办理、初始化借阅者信息和管理等工作。

2.4图书盘点子系统

利用RFID读写器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对图书的盘点和错架图书的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盘点效率。实现应用原理:在每个书架各层的侧面安装RFID天线,通过多路复用器和RFID读写器相连接。RFID读写器读取到每一个书架层的RFID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服务主机,更新并显示当前的图书数据。

2.5自助借书子系统

自助借书子系统由服务主机、液晶触摸显示器、借阅证阅读器、RFID模块、多媒体语音系统构成。读者先把RFID借书证放在借阅证阅读器上,读出借阅者的详细信息,再把欲借图书放在RFID读写器上获得该书的电子标签,通过服务主机的自助借书软件把读者编号和书籍编号发送到后台处理终端进行存储记录,从而完成图书的自助借阅。

2.6自助还书子系统

主要由服务主机、液晶触摸显示器、RFID读写器等构成。自助还书设备放在图书馆内,图书馆开馆时可以自助还书。读者把图书放到还书口,还书口安装有RFID读写器,可以捕捉到归还图书的信息并进行操作。还书完成后,指示灯显示还书成功,该书的RFID标签将会被初始化,否则需要重新还书。

2.7图书查找子系统

图书查找子系统由RFID阅读器、计算机和无线局域网构成。通过RFID阅读器、计算机和无线局域网连接查找图书。通过智能查找子系统能快速显示图书在图书馆的具置,避免因“错架”而找不到该书。

2.8安全门禁防盗子系统

安全门禁系统主要由RFID电路、报警器、安全门型天线和摄影系统等构成,用于对装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监测。系统采用EAS防盗功能,在门上安装天线系统,经过天线转换器连接到一个远距离的RFID读写器上,确保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图书在任何方向都能被成功识别,未经借阅登记的图书被带离图书馆时,将引发声光报警,同时触发摄影系统,极大的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袁源.物联网在智能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硅谷.2011,10.

第6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管理;途径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55

1 特种设备的检验方法分析

特种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关系重大,因此,必须运用有效的检验方法,保证特种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进而提高特种设备的运行效率。随着特种设备研发技术的发展,特种设备的检验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进步,在此,将简要介绍几种特种设备检验方法。一是射线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是利用射线的强穿透性与照相作用,对特种设备的工件进行照射,从而根据工件基本性质的变化来了解特种设备内部各个工件的结构、运行状态等,并有效找到工件破损或者欠缺部位。射线检验方法受到照射角度、工件厚度、设备材料等因素的限制,检验效果不高,且检验成本较高。二是超声波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是利用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改变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等物理现象的特性来检验特种设备,从而根据不同的物理现象判断工件缺陷位置。超声波检验方法检验成本低、便捷,但是由于其检验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影响检验的精确性。三是渗透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是利用渗透液的着色与渗透作用,对特种设备工件缺陷部位进行渗透与着色,从而在通过显像剂得到缺陷的具体状态等信息。这种检验方法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不利于常规检验。四是磁粉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是利用磁感应现象进行检验的,具体来说,是在特种设备工件上适当地撒上磁粉进行磁感应实验,一旦发生磁力线不连续的情况,则表示工件上存在缺陷,需要检修。

2 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

(1)加强特种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是及早发现事故隐患的重要手段。 加强巡视检查和维修保养。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要做到定时检验维护,注意有无异 常声响、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 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完好等。一旦发现异常 情况,及时报告和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 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观察主机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 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在规 定范围内, 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或最低值。 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做好交接工作。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手段。目前,大部分厂矿企业对特种设备的检查、监测还基本停留在利用目测、耳听上,因而影响了设备故障检测的效果。应采取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各种仪器,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为制定抢修方案,防范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2)发挥职能部门和技术机构作用,加强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提高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强化安全责任,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构建安全责任体系是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灵魂和关键,同时也是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治本之策。只有抓好安全监管的到位,抓好各项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才能真正消除特种设备监管的盲点、盲区。 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

(3)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交接班等制度。操作人员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等。同时,制定应急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使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将每台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记录反馈设备运行情况。档案管理部门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设备验收记录、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以不断充实 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

(4)加快构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是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努力降低损失的重要措施。

3 结语

特种设备作为促进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机械设备,需要不断创新特种设备的检验方法与管理手段,从而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有序、高效运行,避免特种设备检验与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薛林,刘磊.特种设备检验信息系统建设经验谈[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7,534(12):33-35.

[2]王红.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12(03):56-58.

第7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理论应用;研究

一、概述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重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因此制作园林景观模型对日后的园林实体发展和现场勘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单体或群体建筑模型绿化时,对于绿化的表现形式要尽量做得简洁些,做到示意明确、清楚有序。不要求新求异,切忌喧宾夺主。树的色彩选择要稳重,树种的形体塑造应随着建筑主体的体量、模型比例与制作深度进行刻画。

二、理论探索

(一)模型制作

设计构思包括比例和尺度的设计构思、形体的设计构思、材料的设计构思和色彩与表面处理的设计构思共四部分内容。构思包括建筑物与配景的做法、材料的选用、底台的设计、台面的布置、色彩的构成等。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别墅模型绿化时,表现形式可以考虑做得新颖、活泼一些,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塑造出家园的氛围。树的色彩则可以明快些,但一定要掌握尺度,如果色彩过于明快则会产生一种漂浮感。树种的形体塑造要有变化,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二)色彩关系

在进行制作设计时,首先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因为模型是在楹尺间反映个体或群体建筑的全貌,每一种色彩同时映射入观者眼中产生出综合的视觉感受,若处理不当,哪怕是再小的一块色彩也会影响整体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模型的色彩设计与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建筑模型的色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就其本质而言,建筑模型是缩微后的建筑物。因而,色彩也应作相应的变化,若一味追求实体建筑与材料的色彩,那么呈现在观者眼中的建筑模型色彩会感觉很“脏”。

(三)模型制作的工具应随其制作物的变化而进行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具和设备的拥有量影响和制约着模型的制作,但同时又受到资金和场地的制约。在模型制造中,对于重要的材料都有特定的工具,而选择、使用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对所有工具都适用的一句话就是:买较高品质的工具总是值得的。只有锐利的切割才能有准确的棱角,好的工具也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只是它们需要磨利、上油等维护。自然界中的树木千姿百态,但作为模型中的树木,不可能也绝对不能如实地描绘,而必须进行概括和艺术加工。在设计塑造树种的形体时,一定要本着源于自然界、高于自然界的原则去进行。源于自然界,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各种树木在人们的视觉中已形成了一种定势,而这种定势又将影响着人们对模型中树木表现的认知。但源于自然界绝不意味着机械地模仿,因为模型是经过缩微和艺术化的造型体,同时,它又是用不同的材质来表现物体的原形。所以,在进行树形塑造时,必须在依据各自原形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地表现。

(四)绿化与建筑的关系

在进行绿化设计制作前,首先要对建筑的风格、表现形式以及在科面上所占的比重有着明确的了解,因为绿化无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和色彩,它与建筑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单体或群体建筑模型绿化时,对于绿化的表现形式要尽量做得简洁些,做到示意明确、清楚有序。不要求新求异,切忌喧宾夺主。树的色彩选择要稳重,树种的形体塑造应随着建筑主体的体量、模型比例与制作深度进行刻画。

在设计制作小比例规划模型绿化时,其表现形式和侧重点应放在整体感觉上,因为此类模型的建筑由于比例尺度较小,一般是用体块形式来表现,其制作深度远远低于单体展示型模型。所以,在设计制作此类模型绿化时,主要将行道树与组团、集中绿地区分开。房间绿化应简化,如果过于刻画,则会产生空间的拥塞感。在选择色彩时,行道树可以比绿地的基色略深或略浅,总之要与绿地基色形成一定的反差,这样才能通过行道树的排列,把路网明显地镶嵌出来而集中绿地、组团绿地除了表现形式与行道树不同之外,在色彩上也应有一定的反差,这样表现能使绿化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别墅模型绿化时,表现形式可以考虑做得新颖、活泼一些,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塑造出家园的氛围。树的色彩则可以明快些,但一定要掌握尺度,如果色彩过于明快则会产生一种漂浮感。树种的形体塑造要有变化,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三、实践分析

(一)园林景观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它是由造型艺术与色彩艺术结合而产生的瑰宝,是园林景观艺术的再创作。美的模型是制作者对美的一种再创造,是对生活的一种浓缩理解。模型师把自己全部感情注入模型中,使模型产生出活力,用那清晰的轮廓、优美的形体、独有的韵律、和谐统一的色彩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通过模型感受到园林的魅力,使人如醉如痴。欣赏一件园林模型作品如同欣赏一幅画,这不仅要求作者技艺高超,也要求观者水平不凡。从以下几方面欣赏:

(二)设计方案本身要精彩。设计力案自身的精彩是构成判定一个模型是否精彩的第一要素。可以想像一个平淡无奇的设计要想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无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方案本身是决定因素。色彩要和谐。一个模型色彩的整体设计,要充分体现出模型师的艺术修养。一个完美的模型,除了技巧、材料外,还要掌握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通過灵活、慎重的手法,实现色彩的协调和统一,那些杂乱无章、五花八门的色彩大杂烩的模型是不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

(三)质感要强。质感问题很大程度上说是真实程度问题。如果模型质感不强,不像其物,那么根本用不着去讨论它的好与坏。因此观赏一件模型作品要看与实物比较真实程度如何。当然模型不是实物,它是虚构的,是经过模型师艺术处理的。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不可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全部照搬到模型上,也没有这种必要。但经过虚构和艺术手段的处理后,使人联想到模型虽不是生活中的实体,又确信实物就在眼前,这就需要模型有较高的艺术性,做到以假乱真,“夸张、借喻、拟人丫等手法的使用都要恰到好处。

第8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创新;图书馆建设;管理机制;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41-02

创新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医院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新,必须努力强化科技兴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创立医院品牌,为医务人员提供前沿的信息保障 [1]。信息的“准、新、快”是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是医务人员能够进行创新活动最基本的基础。医院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实现文献保障,实现有效利用和共享信息资源,增强知识资源的再创造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医院图书馆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医学文献资源,在实施科技兴院,医院创新战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建设一个创新型医院,医院图书馆不能成为一个看客,应更新发展理念,调整自身结构,在管理和服务上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

1 建立有利于医院创新的图书馆管理机制。

1.1 改变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的惯性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观念,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医院行业特点、专业特色,深入了解医院各学科医、教、研等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资源共享,向读者提供积极主动的深层次的服务。

1.2 图书馆应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为建设有利于医院创新的图书馆环境,图书馆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图书馆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

1.2.1 加强内部交流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获得的信息是片面的、有时是不及时的,图书馆内部的交流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促使更快地获取信息。

1.2.2 坚持继续教育发展观 根据发展的需要,采取在职岗位培训、专业听课、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选派图书馆员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个人专长,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使青年馆员迅速成长,促进图书馆整体水平的提高。

1.2.3 保持与临床的沟通 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课题、成果答辩会,及时了解医院的科研动态。定期举办各种信息交流活动,与临床医护人员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获取信息的评价与要求,这不仅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氛围,而且通过各种交流活动,也为图书馆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2 服务创新

2.1 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建立一整套合理的、系统的、整体的高效的服务体系,优化信息服务手段。

2.2 强化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读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了解医学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了解医院的学科布局、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及目标;主动配合医院的中心任务,掌握医院创新活动的新动向,加大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定题服务的范围,在较短时间内为读者检索、筛选、加工出所需的信息,当好“先行官” [2]。

2.3 创造个性化的信息和知识服务,尤其是主动深层次的服务,形成面向需求,适应变化的动态服务管理机制;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如编制索引、汇编文献、撰写报告及文摘、开发文献情报信息等,开发出有利于医院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创新等急需的信息资源,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3]。

2.4 图书馆员应把对掌握信息的追求作为工作的主要动机,坚持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掌握信息,让支持医院创新活动成为图书馆的一种工作方式

3 结语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知识信息中心,全院医务人员主要依靠它进行知识补充、更新、获得医学信息和提高医学素养,从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因此,医院图书馆应强化管理与服务创新,以顺应时展的需求,促进医院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茵. 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和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 15(6):448.

第9篇:艺术设计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乙烯原料;运输;车辆管理;.NET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1-2696-02

Design of Ethylene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NET

JIN Wen-ting, LI Yong-gang

(Institute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Automation. ERP System,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From actual conditions, on the analysis of ethylene material transport vehicl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basis,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cept, structure and system development,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by database access technology, developed a set of transport vehicl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s: ethylene material; transport; vehicle management; .net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IT技术的部署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运维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为此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有不可预估的地位,企业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两化融合”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1 乙烯原料运输车辆管理系统实现

1.1 开发背景

公司原油采购部每月有近500多车的乙烯原料采购任务。而公司缺乏一套信息系统对汽车运输任务的分派、装载、运输、油品品质检验、到站排序、卸车等进行监控管理。目前公司原油采购部在乙烯原料运输车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

1) 派车时不能实现对车辆运输资质、本次运输的油品和上次油品是否可混做出预判断。

2) 车辆装载完货物后,驻点人员用电话、短信或传真方式告知原油采购部,工作繁琐,所报信息容易出错。

3) 按照运输的相关规定,无备案车辆,不允许做油品运输;备案车辆长时间无运营任务,需要重点对所装油品做分析检查,目前人工完成检测核对工作。

4) 卸车完毕后,根据过磅重量人工对该车是否超重做出判断,不能从源头杜绝车辆超载情况。

5) 日车辆装、卸信息,用EXCEL完成日报和月报。数据量庞大,工作繁琐,容易出错。

在充分了解油品车辆运输业务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乙烯原料运输车辆管理系统使原油采购部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其处理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也便于动态查询,实时监控,提高决策水平。

1.2 开发软件技术

在应用层面上,运用技术,以及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 平台应用程序Visual Studio为开发环境,结合若干服务器组件创建B/S模式的应用程序,使所有联网用户都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

在数据层面上,为系统建立专用数据库服务器,用于数据存应用程序主要通过方式存取数据。并且易于使用、高速度、低内存支出和占用磁盘空间较少,支持用于建立基于客户端/服务器和 Web 的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

1.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利用ORACLE数据库,使用PL/SQL Developer工具创建系统所需数据库文件, 乙烯原料运输车辆管理系统数据库命名为YYCGB。考虑到系统的实际需要,系统至少需要以下数据表。本系统数据库表一律采用汉语拼音的首字字母作为该项代码。

1) 承运商信息表(YYCGB_CYS)

承运商代码 承运商名称 经营许可证 法人等信息

2) 车辆信息表(YYCGB_CL)

车辆代码车辆标准 车辆净重 车辆毛重 车辆保险日期等信息

3) 装车信息表(YYCGB_ZC)

装车日期 油品 装运地点等信息

4) 卸车信息表(YYCGB_XC)

卸车信息 油品 卸车

5) 用户信息表(YYCGB_USE)

用户组用户名密码权限等

本系统共设计数据表13个,并根据数据库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的要求,为表设置主键、外键和索引,并创建表间关联。

1.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图1为系统功能图。

本系统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基础信息、装车信息、卸车信息、统计查询、文件中心及系统维护。

基础信息包括承运商、车辆、乙烯原料、单位信息、月计划录入和运输理论天数录入。此部分主要功能是维护基础信息,为后续的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装车信息包括派车计划、装车信息录入、装车信息修改和打印装车磅单。驻点人员根据派车计划装车,将装车信息录入系统。

卸车信息包括待卸车信息、卸车信息录入、卸车信息修改和打印卸车磅单。卸车信息由卸车点人员录入。

统计查询包括两部分,分别为报表和查询。报表有日报、月报和频次。查询有理论运输天数查询、承运商查询、车辆查询、装车信息查询、卸车信息查询、用户查询。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不同的条件进行实时查询。

文件中心包括上传文件和文件查询两部分,管理员可将相关制度、通知等各种文件上载到系统中,方便用户和驻点人员查看,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

系统维护包括系统设置和用户管理两部分。系统设置具体分为模块管理、用户组管理和代码管理,用户管理具体分为用户维护、口令修改和系统日志。

1.5 主要功能流程逻辑

1.5.1 基础信息录入

基础信息模块录入车辆、承运商、月计划等信息,为装车信息,卸车信息,车辆监控,统计查询提供数据源。

1.5.2 派车及装车逻辑

按照公司下达的乙烯原料月配置计划进行配车,安排车辆到指定炼厂或油田采购乙烯原料,配车计划下达后,由承运商安排相应车辆运输乙烯原料;车辆到达目的地后联系装车,装车完毕,由驻点办事处人员在系统中录入车号,系统自动带出相应车辆基本信息,包括所属承运商、车辆标重等信息,同时录入油品,毛重,装车铅封号等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系统自动计算出净重,判断此车是否超重,若超重,给出提示。

1.5.3 卸车逻辑

车辆即将到达厂区前,进行卸车自动排序。车辆到待卸点后,原油采购部录入待卸车信息。卸车时,承运商车辆进行车辆毛重称重,查看铅封并卸车,卸车完成后填写相关信息,生成卸车单据,并检查是否超重,若超重对话框提示。供货商运输车辆到达厂区后,需先到原油采购部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审核并通过后,由原油采购部人员录入车辆基本信息,完成后进行后续卸车操作。

2 结论

乙烯原料运输车辆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乙烯原料运输车辆信息的共享,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加快业务处理进程。能够理顺和规范车辆调度流程,消除大量的人工劳动,实现车辆管理的规范化。能够加强内部控制,做到实时监控,及时处理,对每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可以随时反映出来。实现供应商信息、车辆信息、车辆保险、日报表、月报表、车辆监控信息综合集成,使决策层能够及时得到动态的车辆运输数据。

参考文献:

[1] 陈艳华.ASP_NET 2_0+SQL Server网络系统开发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 孙继磊,刘亮亮.精通VISUAL C# 2008:语言基础、数据库系统开发、WEB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