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语言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康复护理

第1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胶质母细胞瘤;运动功能;语言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135-04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YANG Ying1 JIN Mila1 HAN Sheng2

1.Operating Room,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Methods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80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treated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One month after nursing, the postoperative movement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movement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Results 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and the Fugl-Meye rating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c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and the language fun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Ther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bout the life quality sca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The life quality scal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Applying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ovement function and language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Glioblastoma; Movement function; Language function

据调查资料显示,胶质母细胞瘤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占全部颅内原发性肿瘤中的45%~55%,以20~50岁作为发病的高峰期,易导致患者死亡;目前在治疗时将手术作为首选,术后配合常规放化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2]。但有研究报道指出,胶质母细胞瘤在颅内呈现出浸润性生长,通常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的分界线,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可能对血管及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对患者的运动及语言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4]。因此,在术后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至关重要。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纳入及排除标准:符合2007年由WHO制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5],术后具有清楚意识,哥斯拉昏迷评分(GCS)≥15分,能够正常沟通与交流;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意识障碍者、精神类疾病者、过敏性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6.3±2.5)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g27~52岁,平均年龄(48.2±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已签署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用药指导、观察并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个体情况评价。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后1周内对患者的个体病情给予分析与评价,包括患者年龄、发病时间、手术切除瘤体情况、家庭背景等,并将制订的早期康复护理对策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患者语言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并做适当调整。②语言功能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操(鼓腮、弹舌、叩齿等动作,每个动作5~10次)、发音训练(连续复述单词,当患者能够准确发音后,可将3个音节连接在一起发音,每日重复训练5~10次,直到可以流利发音为止)、口语训练(训练重点放为日常生活用语,例如你好、再见、吃饭等,练习时从简单的词语开始,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语句)、识别训练(使用图片、实物、书籍及报纸等方法强化患者的识别能力,并要求患者将所识别的字词大声阅读,每日进行30 min)等。③运动功能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首先在病床上进行适当的上肢运动,随着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与家属共同帮助患者进行下床、坐下、站立等动作,给予站起与坐下训练、站位平衡训练以及日常行走训练等,并在进行运动功能干预期间对患者的肢体给予适当的按摩、被动运动、翻身训练以及桥式训练等,每日1次,每次30 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护理1个月后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状态积分(Fugl-Meye)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价:①Fugl-Meye量表检查项目包括无支撑座位、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患侧伸展防护、支持站立、无支持站立、健侧单足站立及患侧单足站立,得分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6]。②Barthel指数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厕所等项目,得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7]。③语言功能采用我院自制的语言功能评价量表评价:将语量50~100字/min,说话略费力,可复述长句评为轻度语言功能障碍;将语量小于50字/min,仅可复述某些单词及短句,但不能复述长句评为中度语言功能障碍;将仅能够复述部分的字、词语评为重度语言功能障碍。④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价,量表中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相比,Fugl-Meye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高,其中观察组护理后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比较

两组护理前语言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语言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护理后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高,其中观察组护理后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胶质母细胞瘤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该病的局部复发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一般情况下,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期通常在1年左右,即使部分仍处于早期发病的患者,也无法获得理想的远期生存率[9-10]。有研究报道指出,对于手术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原因是部分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术后多因疾病本身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同时还可能因手术过程中侵入性操作对患者的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造成影响,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11-12]。已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实施手术切除时不仅需尽量将肿瘤部位切除,避免因肿瘤残留而引起复发,同时也应注意保护肿瘤周围部位及组织,尤其是额下回的后部等重要部位,且在术后需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13-14]。

在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早期”作为重要的护理时间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语言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重点,其中语言功能的恢复从口腔操、发音训练、口语训练、识别训练等多种途径进行,而运动功能则是从上下肢功能训练、不同训练等方面完成,更加全面细致,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Fugl-Meye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高,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语言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将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作为护理的重点,通过给予全面精细的护理方法,从而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语言及运动功能,且易于被患者接受,与刘燕舞等[17]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对比生活质量时可见,两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高,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努力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促进维持并恢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18-20]。

综上所述,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提高\动功能及语言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有限,且仅对近期患者的语言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未能进行长期随访,可通过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护理服务,以促进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烨,刘耀华.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123-124.

[2] 朱凌云,黄慧,汤丽萍.荧光导航下脑胶质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18-619.

[3] 王娟,赵瑞霞,云海丽.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2015,18(16):34-35.

[4] 张运香.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234-235.

[5] 刘勇,路名芝,范思斯.简介2007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第四版)[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49-650.

[6] 毕胜,纪树荣,顾越,等.运动功能状态量表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14-116.

[7] 李奎成,唐丹,刘晓艳,等.国内Barthel指数和改良Barthel指数应用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123-124.

[8] 刘婷婕,陈坤.生活质量量表在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10(26):113-116.

[9] 陶晓薇,毛其芬.槲皮素对人胶质母细胞瘤T98G凋亡及HSP27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5):436-437.

[10] 占加元.恶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时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23-124.

[11] 任琳,任学芳,郎黎薇,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6):123-124.

[12] 樊庆荣,王恩任,张列,等.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4):234-235.

[13] 李方明,聂青,赵文锐.CHO PET功能显像: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 10(2):154-155.

[14] 姜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336-337.

[15] 包婺安,胡福安.尼妥珠单抗治疗高分级胶质瘤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3):179-180.

[16] 于淑平.人性化服务在脑胶质瘤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9):1802-1803.

[17] 刘燕舞,黄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提高胶质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 19(3):141-142.

[18] 徐世英.系统的规范化护理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2):77-78.

[19] 白红民,王伟民,梁树杰,等,脑功能区胶质瘤的现代手术策略[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8(5):245-248.

第3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观察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过程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改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82.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塞;语言康复;肢体康复;效果

如何使脑梗塞患者快速恢复生活能力,属于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脑梗塞患者,对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以期促进其康复,详细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相关标准相符[1],并通过MRI、CT检查证实。按就诊时间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3±3.2岁,平均病程59.8±12.1d。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3.8±3.8岁,平均病程60.8±10.9d。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2.1 饮食护理 合理控制患者饮食情况,使其尽量食用一些低盐、低脂、清单的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易于消化。禁止使用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禁烟酒,少量多餐,进食时采用侧卧位或正坐位。

1.2.2 康复训练 首先进行患肢功能位的摆放:当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肢体功能位的摆放,对其进行床上翻身的训练,并对患肢软组织进行按摩,每日2次;其次进行主、被动训练,当患者生命体征显示较为平稳,并且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进展的情况下,便可对患者进行创伤的主、被动运动训练。比如进行手指合并、分开、屈伸以及肘关节的屈伸等,另外还包括梳头、接物、漱口以及接物等;再次对患者进行站立、行走方面的训练,半月后,在护理人员帮助下患者双下肢垂在床边进行坐位训练,步行训练。在帮扶下使患者站立,逐渐使患者在他人搀扶下或独自站立,并开始跨步、跨门槛练习等。在训练时若出现头晕、头痛等情况则立即停止。最后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在最开始的第一周锻炼舌头伸缩,鼓励其练习发音,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重复训练一些简单的词语与发音;第二周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以提问的方式让其回答简单问题,后期难度逐渐升高,训练过程中适时给予患者鼓励,以便增强其治疗的信心[2]。

1.2.3 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对其耐心开解,使其意识到不良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还可在生活方面主动对其关心体贴,使其有温暖的感觉,消除心理紧张及陌生感[3]。

1.2.4 并发症的预防 保证患者床铺清洁、干燥,没有渣屑;预防褥疮;每两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动作轻缓,避免拖拽等。另外翻好后应将患者患肢垫好,保持其处于功能位置;对于受压较为严重的皮肤,可使用当归花红液对其进行按摩,每日2~3次;预防泌尿系统感染:每日采用生理盐水对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冲洗,每日两次,并为其进行引流袋的更换,使用碘伏棉球对其会阴、尿道口进行擦拭。对于未留置尿管的患者,采用尿壶,便盆,确保会位皮肤的干燥与清洁;肺部感染的预防:肺部感染:由于脑梗死患者存在运动障碍及多肢体感觉,对于呼吸及血液循环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较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所以应嘱咐患者多饮水,用力咳嗽及深呼吸等。

1.3 效果评价 依据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4]。痊愈:患者功能全损评分减少的程度处于90%~100%之间,病残的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所减少的程度处于45%~90%之间,病残的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所减少的程度处于18%~45%之间,病残的程度为1~3级;无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无变化或增加超过18%。

1.4 统计学分析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临床改善对比,如表1所示。

3 讨论 脑梗塞指因为出现脑供血障碍,使得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引起坏死、软化,最终出现梗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脑梗塞、脑血栓属于较为常见的类型。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发生率较高,同时具有恢复速度较慢、起病急以及致残率较高的特点。多数患者会出现后遗症,程度不同、生活难以自理,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梗塞患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遭到破坏,并非单纯的肌力丧失。大量研究均显示,在疾病早期对其实施全面、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康复训练,可明显刺激患者大脑的脑梗,促进其脑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疾病康复,降低致残的几率[5]。本文针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姗.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33-33.

[2] 尹娟,孙华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2):82-83.

[3] 吴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2,(27):48-49.

第5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运动功能; 延续护理; 志愿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ontinuation of Car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Movement Function Recovery/HU Xiao-hong, CHEN Gu-lin, LIU Xiao-m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069-0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basing on family care community continue nursing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Method: To select 100 senile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who were recovered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3, and randomly divid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regular family car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community continuation of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the Barther index and the index of Fug1-Meyer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 Two evaluation indexes of Barther index and the index of Fug1-Meye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Old age; Stroke; Motor function; Continuation of care; Volunteer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24

近年来,脑卒中的死亡率已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后遗的一系列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却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5]。由于有限的医疗和康复资源无法满足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加上居民对康复服务认知欠缺,自身康复意识淡薄,患者和家庭缺乏自我康复意识,往往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根据文献报道,我国脑卒中致残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0%和41%[6-9]。因此,有必要对居家养老的脑卒中患者开展神经康复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受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课题由护理志愿者通过对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实行社区延续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100例康复出院的脑卒中患者,男54例,女46例;4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53例脑出血患者;年龄60~82岁,平均(68.5±6.5)岁。其中左侧偏瘫48例,右侧偏瘫49例,双侧瘫痪3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无明显意识障碍,100例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分在50~84分,均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将患者按出院时间的先后次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出院时Barther指数和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要求患者出院后按出院指导坚持家庭照顾为本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并嘱其随诊。观察组除给予家庭护理外,实行延续护理干预,即按社区地段划分责任组,成立志愿护理小组,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实行每周1次的一对一综合护理干预。

1.2.2 运动功能康复 (1)康复程序:良姿位摆放,床上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语言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2)良姿位保持: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抗痉挛的良好。取患者侧卧位或者平卧位时,伸展肘关节,背屈腕关节;使肩关节屈曲约90°,一手握一毛巾卷,伸展肘关节,背屈的腕关节保持。(3)床上训练:患者可以自行翻山进行训练,还有自由起坐,使得患者的髋、膝、肩、踝等关节得到训练,之后行三级平衡训练,重点训练重心向患侧移位。(4)步行训练:患者若侧负重恢复较好,可以训练迈步以及基本的步行训练,使得小腿外摆拖地动作,逐渐改进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让患者扶着周围固定物,两腿分开使之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慢慢蹲下起来,之后行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5)日常生活能力(activies of daily living, ADL)训练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包括进食、大小便、入厕、穿衣、洗澡、床椅转移、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清洁、修饰10项内容。根据ADL的自护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绝大多数患者采用基本的生活护理,即“替代护理”,此法是护理人员主动进行喂饭、穿衣等,同时也要加强自我护理。即通过耐心的讲解认真观察并用鼓励积极的话语安慰患者,让患者的内心真正愿意参与ADL训练。如果患者自身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采用自我护理的方法,逐渐达到自己全部护理。(6)训练上肢康复:肩关节被动运动,包括前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一般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若肩关节处弛缓期,仅能完成正常活动的50%;忌牵拉关节。经过手关节活动度的坚持训练,可有效预防腕关节以及拇指关节的挛缩,对于拇指和手功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手部各关节也能大范围的训练。对于训练上肢的康复采用的方法是主动辅助运动,具体操作方法是双手十指互扣,用健侧上肢带动患肢在胸前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胸前[10-11]。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7)训练下肢康复:①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两手手指相交并向上举起,同时屈膝双腿,并且在床上逐渐撑起,臀部也主动抬起,患者的体形像“桥”。②训练侧下肢屈曲:主要训练患者的屈髋屈膝动作,即患者仰卧位,两手手指交叉并举到头上,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将一手持患足于背屈位,撑于床面,一手持患膝关节,保持髋关节内收位;患者沿床方向慢慢移动完成髋、膝关节屈曲,最后慢慢伸直下肢,如此反复进行[12]。

1.2.3 心理支持 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易产生孤独、焦虑、悲观失望等情绪。护理应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及患者的感情交流,消除患者内心的不安情绪,要多向患者介绍一些治愈的例子,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这种疾病的恢复期较长,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跟家属沟通好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多用鼓励亲切的语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最真实的想法。部分患者对康复期望过高,急于求成,而现实需要较长的时间或事与愿违时,患者还会产生自卑或被遗弃感,常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更不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为此,要求护士多关心、体贴、亲近患者,主动去了解患者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为制定个性化心理支持计划提供参考;在与脑卒中患者谈话时,语速要慢,力求简练、通俗、易懂;对不能回答问题时,可用点头、摇头回答;患者听不懂时要耐心地指导,必要时可配合手势或图片以促进理解。鼓励家属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共同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家庭休养环境。在ADL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

1.3 疗效评价 康复12周后采用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ADL)能力和运动功能[4]。ADL能力:≤40分为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他人;41~60分为部分依赖他人;≥61分为生活自理。运动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Barther指数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Fug1-Meyer指数两项评定指标更为理想,运动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Barther指数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比较(x±s)

组别 Barther指数 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分)

观察组(n=50) 74.62±3.23 96.46±7.68

对照组(n=50) 34.35±6.66 51.11±10.25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引起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运动功能障碍。由于这种疾病可能会造成肢体瘫痪,所以应当采用积极的治疗才能战胜疾病,治疗该病除了传统的治疗之外,还需要患者自身的训练以及各种运动,不仅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而且还能促进瘫痪肢体恢复[13-18]。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其中主动运动不仅能够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而且还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护理人员要尽量引导患者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是在患者被动的状态下,通过按摩仰卧位,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健侧后患侧,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在做各关节、各方向被动活动以及按摩时,要缓慢并且有力、有节奏的进行,一个动作需3~5 s[19-20]。

Barthel指数,用于评价残疾人的自理能力。Fug1-Meyer指数用于评价运动功能水平。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科学、规范,循序渐进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后,患者Barther指数、Fug1-Meyer指数两项评定指标更为理想,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及复发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对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1]。脑血管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及家属大多数缺乏耐心,从医行为往往不高,一方面因患者不能说话、肢体的瘫痪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造成患者内心的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且由于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引起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使患者容易出现易激动、易发怒,甚至出现怨恨、态度生硬、拒绝合作等不良情绪,出现这些情况是必造成患者不能很好的接受治疗,不能很好的配合医师及康复训练。所以,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适当的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治疗不能单靠药物,精神愉快是加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本研究要求志愿护士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通过耐心说服,细心宣教,反复示范,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取得了密切配合。使患者极其家属能主动按要求实施康复计划,并逐步达到了康复护理目标。

总之,本组患者通过实行心理支持、运动功能训练及全方位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逐步使老年脑卒中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重建功能,防治了并发症,减少了后遗症。为此,社区延续护理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并逐步完善其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孙会,单岩,安巧.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中护理活动现状[J].中国实用神经病学杂志,2012,11(3):16-17.

[2]兰国红,李菲,何金伟.脑卒中抑郁病人心理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4(3):54.

[3]吴敏.脑卒中患者患肢康复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8,8(2):48.

[4]赵雪萍.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3(47):206-208.

[5]高春华,黄晓琳.我国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进展[J].中国康复,2011,12(26):475-477.

[6]袁利云.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干预作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10):97-98.

[7]方琼英,张秀玲.糖尿病现状与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杂志,2012,14(4):46.

[8]陈谷霖,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工作模式构造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1(40):52-53.

[9]郑晓娟.森田疗法治疗心理科住院病人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0,11(8):55-56.

[10]杜军丽,李武平,孙莉莉,等.健康教育对癫痫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5(38):168-170.

[11]罗少,邱翠竹,朱倩华,等.糖尿病患者遵医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900-1901.

[12]林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170-171.

[13]盖冬梅,王茜茜,林瑞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0,31(2):245-246.

[14]鲍海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46-47.

[15]谭丽君.64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社区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163-164.

[16]叶露芳.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71-72.

[17]杜利利,李冰玉,石小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心得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68-69.

[18]沈琴华,高芷萍,陆晓燕,等.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和血糖控制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01):29-30.

[19]孙红霞,程万里,王岚.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108-109.

[20]江利芬.社区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14-315.

第6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ethods Analysis from May 2012 to July 2013 120 case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function of the female pelvic floor,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in each group nursing effect was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01-02

随着时代瞬息万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指的是人体的盆底出现部分缺陷、损伤,由此造成患者的功能障碍,并发一系列的疾病[1]。我国政府和全社会对此也给予高度重视,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防治已被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FPFD防治就是其中之一[2-3]。为了加强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本组全部患者符合卫生部门制定的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的诊断标准,年龄为28~45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初产妇为82例,经产妇为38例。将本组1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患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产妇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均衡性。

1.2 护理方法[4]:

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均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如下综合护理干预。

1.2.1 盆底保护的健康教育:

成立医院盆底保护的健康教育小组,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对来医院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进行分类,根据患者的个人职业、年龄等因素,告诉患者盆底保护的一些常识,让患者熟练掌握盆底保护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如产褥期避免感染,患者在一个月期间不可以参加剧烈的体力劳动,也不可以盆浴。

1.2.2 盆底功能检测:

要求护理人员跟踪产后达到42天的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常规盆底功能检测,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做好对应的处理措施,护理人员还要让患者坚持妇盆底肌肉锻炼,并且教会产妇正确掌握控制盆底肌肉方法以及阴道哑铃的锻练方法。

1.2.3 产前孕妇盆底肌肉锻炼培训:

根据医院制定的孕妇操作手册,指导孕妇每天做2-3次产前体操,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提高患者的骨盆韧性,腹部和阴道的弹性,每天定时做好阴道收缩运动,锻炼盆底肌肉。

1.3 疗效评价[5]:

根据目前盆底功能恢复疗效标准,盆底肌肌力分为0-5级。(1)显效: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经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肌力为5级,疲劳度为0级,阴道压力肌张力完全正常,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经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肌力为2级以上,症状基本消失;(3)无效: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经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肌力和症状无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患者的计量数据采用х2±s来计算,组内及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

P

参考文献:

[1] 朱小玲,陈琳.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 1539.

[2] 王雯,王美玉,刘小妮. 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 1765-1766.

[3] Marian Wiegersma, Chantal M.C.R. Panman, Boudewijn J. Kollen, et al.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versus watchful waiting or pessary treatment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PS): Design and participant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parallel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primary care[J]. Maturitas, 2014,77(2): 168-173.

[4] Dalia M. Kamel, Ali A. Thabet, Sayed A. Tantawy, et al. Effect of abdominal versus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in obese Egyptian women with mil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Hong Kong Physiotherapy Journal, 2013,31(1): 12-18.

[5] 李淑玲,廖惠璇. 心理干预对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研究[J]. 吉林医学,2013,34(18): 3726.

第7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中国分类号】 R2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83-0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吞咽障碍可造成营养成分摄人不足,且易出现吸人性肺炎、窒息,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脑卒中整个治疗过程[1]。因此尽早实施康复介入,改善其吞咽功能,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有效地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界心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T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入选标准:经过筛查有卒中相关的吞咽困难,无明显智障或感觉性失语等影响患者理解指令情况,并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康复护理组100例,男 56例,女44例,年龄为39~76岁,平均为年龄为51.4±l0.1岁;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为年龄为51.8±9.8岁。吞咽功能评价标准参照日本洼田氏饮水试验:让患者按习惯饮下30ml温水,根据饮水结果进行分级:1级:能不呛地一次饮下30ml温水;2级:分两次饮下,能不呛地饮下;3级:能一次饮下,但有呛咳;4级:分两次以上饮下,有呛咳;5级:屡屡呛咳,难以全部咽下。康复组中评价结果是5级26例,4级40例,3级20例,2级14例,对照组5级28例,4级38例,3级18例,2级16例。两组在性别、体重、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

1.2 方法:① 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康复护理组入院后第一餐即进行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训练。②心理护理 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高,且伴有多种障碍并存,尤其合并吞咽障碍时,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心理。有效的沟通与良好的护患关系、适时的健康教育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以使患者增强自信心,配合治疗。③ 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 (1)功能康复训练: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三次,每次20分钟。训练时,先清洁口腔,再用蜂蜜按摩口腔粘膜及舌。颈部活动度训练,即做头颈部前曲、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头;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出;面颊、唇等吞咽相关肌群的功能训练,即做吸允动作,张口、闭口、鼓腮、吐气动作;咀嚼动作,即舌运动训练:舌向前、左、右、上、下各方面的主动运动,训练者用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各方向牵拉的被动运动,舌在口内将两侧面颊顶起,也可以在面颊稍加阻力;下颌向两侧运动,逐渐加速。唇力量训练,包括闭唇、撅唇和嘴角上抬,每个动作维持5s。冷刺激,即在患者吞咽前用冰冻的棉棒沾少许水,轻轻、长时间触碰软腭、舌根和咽后壁,然后做吞咽动作。(2)发音运动:发音与咽下有关,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让患者从“你、我、他”开始每字每次两遍,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3)特殊的吞咽技巧训练:空吞咽、侧方吞咽,当患者吞咽时,咽喉上提,让患者在上时停止吞咽动作,保留5s。④ 摄食训练 (1):可抬高床头30~90度,颈部垫一靠枕,使头颈轻度20度向前,这种可以到达最大的气道保护[3];偏瘫者以垫枕起,身体也可倾向健侧30度,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若患者头部能转向瘫痪侧80度,此时健侧咽部扩大[4],使食物容易进入,防止误咽;(2)食具选择:宜用薄而小的勺子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3)入口量:先以3-4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至1汤勺大小为宜,约10-20ml;(4)食物的形态: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原则是先易后难。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易误吸,液状食物易误吸。患者如能够咀嚼,但不能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可用汤勺每次少量将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偏瘫患者应向健侧送食。如为中度吞咽障碍者,可将少量稠粥至健侧舌后方,指导患者用舌搅拌食物,抬起舌头,舌顶向上腭。教患者先有吞咽意识,后做吞咽动作。重度吞咽障碍者及早实施鼻饲。进食环境安静,少说话,不能进行任何处置,避免分散注意力而引起呛咳。患者食物应食细、软、易消化、密度均匀、有适当粘性而不易松散、易变形为原则。煮好的粥用搅拌机搅匀,可以扩大食物范围,同时避免了因为骨刺、大的菜丁不能吞咽的问题。喂食者要耐心,应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进食时间,进食后清洁口腔。禁食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⑤ 观察指标 每天记录进食后疲劳感及程度,是否存在呛咳、误咽及程度,每次进食所需时间,进食后口腔残留食物的数量,每次进食食量及种类,需帮助程度等。⑥疗效评定 根据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及日本洼田饮水试验等对吞咽功能训练疗效进行评价。显效: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饮水试验提高1~2级,营养状况良好,无并发症;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变,饮水试验提高1级,营养状况好;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饮水试验无变化或在3级以上。⑦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检验水准a=0.05,以P

2. 结果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14 d后康复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2%,其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5],其发生率可高达30-65%[6]。正常吞咽分为口腔、咽、食道三个时相。食物入(口腔相)时,需要舌上举,使食物沿着硬腭从舌尖被推至舌根,抵达诱发咽反射的部位,随之发生吞咽动作。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此时患者还没忘记自己的咽下习惯,咽下肌群还未发生废用性萎缩,及早进行发音,舌及咽下肌群的的锻炼,细致耐心地教会患者正确的吞咽方法,不但能有效的防止误咽,而且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有益处。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干预是最大限度降低残疾的方法,同样对于吞咽障碍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亦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我们的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点。

参考文献

[1] 贾海燕,肖爱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2―15.

[2]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380.[3] 张连菊.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2007,22(20):1911-1913

[4] 朱小玲,何红.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9,26(11A):15-16

第8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30%~65%有吞咽障碍, 而者吞咽障碍发病率为16%[1]。吞咽障碍易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将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与常规护理指导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 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 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患者均有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吞咽障碍临床表现, 咽反射存在。患者经MRI检查均排除延髓及脑皮质病变, 生命体征平稳, 可配合检查及治疗, 排除失语、严重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8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64.5±4.5)岁, 病程(21. 22±4.32), 其中诊断是脑出血5例, 脑梗死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9例, 女9例, 平均年龄(65.2±4.7)岁, 病程(21. 12±4.22), 其中诊断脑出血4例, 脑梗死1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等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指导、吞咽障碍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吞咽障碍联合治疗措施如下。

①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产生紧张、焦虑、悲观、厌食, 甚至拒食心理, 易激怒或抑郁, 失去信心, 因此主动与患者沟通, 通过巧妙的言语宣传疾病知识和治疗过程, 安慰鼓励患者, 告知早期科学合理的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稳定患者情绪, 建立病人信心, 使其正确面对疾病带来的不适。提高其主动意识, 配合康复治疗护理。

② 空吞咽训练 进餐前做空吞咽动作, 每天3次, 每次做10下。指导患者并鼓励完成, 以改善吞咽功能。

③ 口腔操 ① 嘱患者尽量张口, 然后放松;下颌向两侧运动, 逐渐加快速度。②唇运动, 包括闭唇、撅唇和嘴角上抬。③舌运动: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的主动运动, 2次/ d, 3 min/次。根据患者耐受及配合程度增加训练时间, 教会患者并监督完成。

④ 咳嗽训练 进行深吸气、憋气、咳嗽的训练, 连续锻炼5 min 2次/ d, 提高排出气道异物的能力。

⑤ 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 ①空吞咽与交互吞咽:进食前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进食时完成食物吞咽后再次进行空吞咽动作, 由于空吞咽与交互吞咽, 进餐速度较常人要慢。一般每次用餐时间保持40 min为宜。②侧方吞咽:每次迸餐让患者向左右侧方转头, 同时进行吞咽动作, 每餐进行侧方吞咽各3次。③点头样吞咽:每次进餐后通过颈部的后仰和前屈, 并在前屈的同时完成吞咽动作, 各进行2次, 以便清理咽部残留食物。

⑥ 想象疗法 是指患者在内心反复模拟进食、咀嚼及吞咽动作, 而不伴有明显身体动作。每次吞咽训练结束后, 诱导患者感觉美味的食物, 想象自己正一口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尝食物。

⑦ 摄食训练 ①, 患者取易于摄食舒适的。常用半卧位—躯干上抬30~40℃, 颈部转向偏瘫侧, 头颈前屈, 偏瘫侧肩用枕垫起。这有利于口腔期障碍患者食团向咽部运送, 便于进食, 减少食物残留在梨状窝处;坐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取坐位进食, 这样容引起吞咽反射。②食物的形状及食物的形态,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情况, 原则上先易后难, 细烂食物最易吞咽。进食顺序是从粘稠芝麻糊、烂米糊、果冻、冻状酸奶、蛋羹等半固体食物开始, 逐渐增加固体食物, 最后到正常饮食。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③根据一口量原则, 一般先以少量(3~4 ml)为宜, 然后酌情增加到1汤匙大小, 以上训练2次/d, 每次20 min;④强化意念运动训练, 引导患者再熟悉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反复想象, 熟练这一过程。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价, 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实验标准[4], 即玻璃杯中盛常温水30 ml, 嘱患者在不呛咳的情况下一口咽下, 测定口腔含水至咽完的时间(以喉头运动为标准), 进行测试, 计时间。I级为< 5 s, Ⅱ级为6~l0 s, Ⅲ级为Ⅱ~15 s, Ⅳ级为>16 s, V级为不能咽下。达I, Ⅱ级者可拔除鼻饲管而正常进食, Ⅲ, Ⅳ, V级仍需留置鼻饲管以辅助进食。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1 d进行评定。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吞咽功能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Ⅵ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Ⅵ级

对照组 18 6 8 2 2 6 6 3 3

观察组 18 5 7 3 3 9 5 1 1

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比较, 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多由于大脑神经传导束受损, 导致患者咽部感觉、咽反射功能减退, 以及所支配的咽、喉、舌肌、软腭、下颌等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开展吞咽功能训练具有积极作用, 如吞咽肌训练能促进吞咽皮质代表区面积扩大, 通过进行吞咽训练、康复护理等有助于激活与吞咽准备过程及吞咽动作相关的运动区, 逐步改善吞咽肌群的运动控制功能及协调性, 使吞咽过程得以顺利进行[5], 运动想象训练是受训集群产生收缩, 将信息反馈给大脑有助于正常吞咽模式的形成, 增强大脑感觉信息输入, 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活化, 降低神经元功能损伤程度, 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6]。通过咳嗽训练增强胸腔内压, 及咳嗽反射的形成防止呛咳。通过及进食指导使其掌握一定技巧减少误咽及呛咳, 增强患者信心, 促进患者舒适。通过护理干预心理暗示使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充分认识和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主动性有利于康复。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应定期检查。

通过两组对照观察, 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吞咽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DanielsSK, Ballo LA, Mahoney MC, et al. Clinical predictors of dy phagia and aspiration dsk:outcome measur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Arch Phys Med Behabil.2000, (81):1030-1033.

[2]RamseyDJ, Smithard DG, Kalra L.Early assessment of dysphagid and aspiration risk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Stroke.2003, (34):1252 -1257.

[3]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379-380.

[4]张靖, 王拥军, 沈彦.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价和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3,11:(4)263-265

第9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乳腺癌 功能锻炼 综述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75-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20-59岁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因[1]。临床上多采用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但手术的创伤往往破坏了患侧上肢正常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不少患者在术后出现肩部僵硬,上肢功能障碍,如何有效地指导术后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及相关文献将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意义

1.1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防止上肢功能障碍。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与肩关节、肩胛骨运动相关的肌肉以及供其营养的血管、神经被暴露、切断或切除,使其受到一些破坏性的侵袭。由此造成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浮肿等并发症[3]。有调查结果表明,在全部的80例患者中有68例非常关注术后如何锻炼患肢恢复功能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她们更渴望及时得到正确的锻炼方法[4]。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患肢抬举和外展功能可能得到较好的恢复[5]。

1.2 功能锻炼可以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而早期系统锻炼避免了挛缩的疤痕压迫腋静脉,使腋静脉回流受阻减轻。同时患肢的活动也促进了血液循环,增加了淋巴回流,从而减少了水肿的发生或促进水肿减轻[6]。护士应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原理,方法,意义,按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术后功能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

2 上肢功能锻炼的时间和方法

2.1 上肢功能锻炼时间。

2.1.1 传统观点认为乳腺癌术后2天内,患肢应制动,以免影响切口皮瓣贴附,引起皮瓣下出血,积液[8]。阳世伟等认为术后24小时开始第一阶段康复训练。而梁志翔等[9]等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期选择在术后12小时开始。

2.1.2 近期大量的护理临床研究[9-12]表明,术后早期(1周内)只要不做肩关节外展活动,前屈后伸幅度不要过大,不用患肢支撑起床,术后1-3天可行手,碗,肘的屈伸及旋转运动。

2.1.3 刘庆芬等[13]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

2.1.4 对于肩关节开始锻炼时间,张忠玲,屈清荣[14]等认为推迟肩关节活动时间,可使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和引流量明显减少,而对肩关节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而范青风等[15]认为,肩关节的锻炼时间以术后30天为宜,有利于手术创面愈合。因此,肩关节术后最合理开始运动的时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2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16]。

2.2.1 第一阶段。术后24h开始指导患者做伸指,握拳运动,以活动腕关节,4次/d,10下/次。

2.2.2 第二阶段。术后2-3d做前臂伸屈运动,坐位练习屈肘屈腕,4次/d,10下/次。并在餐饮时自己端碗杯,自己刷牙,洗脸,患侧腋下避免张开,用三角巾保护。睡觉时,患侧上肢下垫小枕,避免腕部下垂。

2.2.3 第三阶段。术后4-5d练习患侧上肢摸同侧耳廓,对侧肩,运动时腋窝不要张开,腕部不要抬高,因此时皮瓣与胸壁贴合尚未牢固,过度运动患肢可发生皮下积液。

2.2.4 第四阶段。术后5-7d患侧上肢慢慢伸直,内收,屈肩关节,抬高90°,不能外旋,外展。

2.2.5 第五阶段。术后7-10d练习手指爬墙运动,沿墙壁指尖向上伸,以术前记录高度为目标,每天做好记录。以上运动均应在术后至拆除缝线前。

2.2.6 第六阶段。在全部拆除缝线后做以下运动:压臂运动、摆臂运动、扇动臂膀运动、吊绳运动、梳头运动。每项每天各做10次,并持续进行1-5项运动。

3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3.1 锻炼应循序渐进。在做乳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时,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过度的锻炼会影响切口的愈合。

3.2 与按摩相结合。手法按摩能促进代偿机制的良性循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增加静脉侧支循环建立,促进淋巴和组织间液回流,减轻患肢僵硬和疼痛,同时按摩对神经系统有镇静或刺激作用,有利于皮肤愈合,减少疤痕增生,有利于肌肉,神经功能恢复[17]。

3.3 与有氧运动结合。局部功能锻炼并结合有氧运动,可通过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酶的活性,使肌纤维增粗,从而有利于保持和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改善。

3.4 坚持锻炼时间不应少于半年。皮瓣与胸壁的贴附及皮肤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均有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的形成,但随着锻炼,在应力作用下,瘢痕组织不断塑型改建,这一过程大约在术后半年内基本完成。因此,术后半年,特别是前3个月,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18]。

目前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较多,可根据手术方式,患者的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给予循序渐进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Jemal A, Siegel R,Xu J ,er al.Cancer statistics,2010[J].CA Cancer J Clin,2010,60(5):277-300

[2] 孙强.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中手术治疗的核心作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2012,2(6):6

[3] 王秀娟,崔文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的早期康复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01):18

[4] 林松森,杨冬花,段林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12,6(10):1457

[5] 杨思凤,李凤英,鞠青.乳腺癌患者术后系统功能锻炼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04,10(1):66

[6] 毕旭东,白光.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J].中华医学丛刊,2003,3(4):23

[7] 王凤玲,马双莲,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02(5):6

[8] 徐忠法,刘奇,主编.现代乳腺肿瘤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67-604

[9] 黄利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25)

[10] 王梅.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02)

[11] 庞永慧,茅传兰.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5)

[12] 崔文娴.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的早期康复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94

[13] 刘庆芬,吴燕.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时机选择[J].护理研究,2006,20(28):2570

[14] 张忠玲,屈清荣.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01)

[15] 范青风,杨淑萍.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33)

[16] 徐丰菊.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