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

第1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把经济发展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产品和用品——再生资”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内。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循环经济的运行原则集中体现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上,简称3R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投入来达到一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达到在经济活动的头节约资从而减少污染。这一原则有利于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方式;“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的生产和包装能够以循环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减少生产和消费中废物的产生。这一原则可以防止产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资,减少废物品最终处理量,缓解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压力。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3R”原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根本目标在于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经济活动中避免或减少资的破坏;在废弃物的处理上,尽量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化,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循环经济是解决旅游发展与环境冲突的有效途径

旅游业发展必须解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问题,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引发开发与资、环境保护的矛盾。景区在在旅游开发初期,由于环境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旅游规划滞后,导致开发中布局不够合理、资破坏现象突出、过多招揽游客等问题,造成了景区废物、废水、废气的大肆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污染。

核心景区建造宾馆、饭店、索道、升降机、公路、停车场、珠宝店、泡脚店等设施,占用了大量土地,损毁了自然景观面积至少10hm2以上。黄石寨索道的修建就毁坏了近1万平方米森林,打破了公园内原有的宁静和清新,使得许多原生动物逃而远之;天子山索道与百龙电梯的修建都大大加剧了对资的破坏;核心景区内不合理建筑泛滥,严重影响景观质量,1999年底至2004年底,对核心景区的427户进行了房屋大拆迁,拆除房屋13.4万平方米,拆除建筑物2万立方米[7]。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是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资,其开发利用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意味着使资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旅游头控制资的使用,降低生态成本,有利于解决资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延长了旅游资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最优化利用,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共赢

旅游业发展初期,采用传统经济的线性发展模式,对资节约利用、节能降耗问题考虑不足。随着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对电能、水能、物力、人力、土地等资消耗逐年加大。到2006年底有230余家饭店,床位1.8万张,平均入住率43%,景区内仅游客耗费的水约113.04万吨/年;区内宾馆每天消耗的一次性用品就有7740套,一年就需要282.51万套。景区游客使用一次性雨衣、雨鞋、塑料袋也是资耗费的一个方面,景区多年的雨天平均数约75天,年平均耗费135万套雨衣,加大了垃圾产生量。如果按照每人排放垃圾500克计算,一年产生的固体垃圾量达1412.55吨,尽管区内设立了1206个固体垃圾箱,并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但事实上没有进行分类回收,最终仍旧是集中填埋方式处理,占用了大量土地资。如此大的耗费不仅提高了旅游企业成本,同时增加了当地的环境压力。环保部门资料表明,2005年景区年废水排放量约203万吨,年处理污水量为109.5万吨,而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水体,造成金鞭溪、索溪溪水被严重污染,溪中岩石变黑,枯水期水带腥臭。

旅游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旅游经济的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实现资的最优化。景区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采用节能、降耗等科学方法与手段从头减少资的进入量,使物质在系统内被多次利用、循环,从而减少废物的排放,既节约了经济成本,保护了自然环境,还拉长了生成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循环旅游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最佳选择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持续发展原则。但是区同很多旅游区一样,存在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的问题,特别是二者出现矛盾时,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超容量接待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旅游旺季时日客流量达3.76万人次,远远超出了标准的日接待量1.8万人次,过多的游客不仅给景区内带来了植被的破坏、生物的消失,也使当地独特的文化受到冲击,纯朴的民风被金钱至上的观念所替代。在景区内除了猕猴、野猪仍有一定的数量外,原有的豹、麝、獐等动物几乎消失。长此下去其结果是逐渐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合理地利用自然资,从根本上改善人类对资、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纠正以往人们只重视经济而忽视环境的错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景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模式探讨

旅游业与传统的工业相比,使用原料品种少,产生的废弃物相对单一,主要是电、水、食物、土地的消耗,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废水、废气。所以景区内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相对其他产业来说较为简单,主要从以下环节入手(见图1)。

(一)在开发阶段,设法构建循环体系,减少生态成本的投入

在旅游开发规划阶段,就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水、电能、土地、木材等物资、能的使用,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材料、可再生资代替污染严重的能和不可再生资。景区游道、观景台、休息亭建设初期应全面使用节能设施和环保材料;景区开发时应合理规划用地,减少对土地资的使用和生态植被的破坏;在酒店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充分考虑能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电能的使用在景区能耗费上占有很大一部分,在景区开发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代替其他产生污染或耗能大的电,在景区内采用节能设施、材料代替耗能设备,如公共路灯、厕所灯可以用感应灯、无极灯和节能灯管。景区内酒店宾馆空调耗能巨大,可以安装节能器,减少电能的耗费。如深圳联创公司生产的节能器,把它安在一个大楼的中央空调动力系统上,能减少约20%-40%的电耗。如果在景区各酒店和大型场所安装节能器,一年可以节约42.38万度电,减少50.85万元的财政支出。

景区内可以设立雨水、降雪收集系统,对雨水、雪水进行收集,通过收集天然雨水和降雪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用天然水洗车、洗路、灌溉园林等,,提高水资利用效率。

(二)在景区运营阶段,尽量对资进行多次使用,减少废物的排放

在游览经营阶段,主要是资的耗费和废弃物的产生环节,即接待旅游者耗费的能和产生的生活垃圾,在此阶段应当遵循“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促进资反复利用,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

景区的各大宾馆可以提倡旅游者自带洗漱用品或“一客一套”洗漱用品,被单毛巾等可采用“一客一洗”的方法,以节约能和用水,并减少洗涤剂对水资的污染;在酒店、餐馆使用多次耐用的消毒碗筷代替一次性碗筷,可以节约成本84.75万元,节约生物资,减少污染物。景区可以采用出租雨具替代一次性防雨工具。这样就可以节约对135万套雨衣形成的垃圾处理量,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量。景区内酒店的办公用纸和景区政府的办公用纸可采用无纸化办公和网络化办公减少对纸张的耗费。对于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胶卷盒等废弃物可以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后在景区内直接使用;对于不能处理的废弃物可以运输到周边工业地进行处理,在其他产业链中循环使用,提高资的利用率。

景区内宾馆和居民产生的废水是景区的主要水污染,对酒店游客和当地居民产生的废水可以建立污水处理场,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清洗道路、浇灌景区的花草园林、冲洗厕所或用于洗车等,以达到资的再利用。如深圳青岛朝日对污水处理后的达标废水进行回收利用,用于绿化及厕所冲洗,回收率达16%,利用达标的废水代替自来水洗车、冲地,每天可节约自来水300吨,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0.95万吨左右。景区每年废水排放量达200万吨,若按深圳青岛朝日对污水的回收量16%推算,景区一年可节约自来水32万吨,可节约成本64万元。这不仅可以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更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景区废水的排放量,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压力。

旅游者在景区购物的塑料袋可以用可降解塑料袋代替或推广可重复使用购物袋,并退还不使用一次性购物袋的顾客部分金额等手段来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按80%的购物人数计算,将会减少226万个塑料袋,减少22.6万元的支出。

景区餐馆剩余的粮食、蔬菜、水果也是可以建立循环圈进行有效处理,如可以送到当地农民养猪场做有机饲料进行处理或者建立沼气池后重新产生沼气减少其他能的使用,产生的有机饲料和沼气又可以作为新资进行使用,把景区内部的废物变废为宝,如图2所示。

(三)对系统无法处理的废弃物要借助社会层面实现再利用

张家界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工业、农业处于次要地位。除了景区内部、景区与周边产业建立旅游循环经济圈外,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大型旅游循环经济圈。对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和自身无法消化的废弃物可以与城市内相关产业相联系或者与周边城市进行外部大范围旅游循环经济圈。例如导游带团使用后的废电池、景区内部报废的房屋建设设备要集中起来,运到城市工业处或者运输到周边城市产业处进行处理,使废弃物变成资进行再利。

第2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粉丝行业;招远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158-03

收稿日期:2011-08-31

作者简介:刘 栋(1978―),男,山东招远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研究工作。

1 引言

粉丝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我国生产粉丝的厂家和作坊众多,目前粉丝生产工艺采用酸浆法,该方法需要用大量的水泡洗原料、磨碎和分离淀粉等[1]。统计显示,每天投料10t的粉丝厂,排出粉丝废水约100~150t,同时产生大量的粉丝下脚料。粉丝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淀粉、醇类、氨基酸等溶解物质,其随意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浪费;粉丝下脚料是指粉丝在生产、包装的过程产生的粉渣和碎粉,目前这些下脚料通常是当做饲料处理,经济价值较低。因此粉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与下脚料如何得到合理利用及有效处理,一直是粉丝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招远市粉丝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誉满中外的“银丝之乡”,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目前,全市共有大小粉丝企业近120家,年产粉丝约20万t,每年粉丝行业产生的废水有600万t[2],同时产生大量的粉丝下脚料。为解决粉丝行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和下脚料综合利用问题,招远市粉丝企业对粉丝的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减少的污染了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润。

2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3]。

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4],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和再生,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5]。

3 粉丝行业的循环经济

3.1 招远市粉丝企业粉丝废水和下脚料利用情况分析

3.1.1 粉丝废水的利用

(1)从粉丝废水中提取蛋白和纤维。粉丝加工过程中,原料所含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纤维等随废水被排放,废水中的COD浓度约7 000~16 000mg/L,且因废水中含有蛋白质等臭味较大。因此粉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如何处理,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为解决粉丝废水的合理处理这一难题,充分合理的利用废水中的蛋白质,招远市粉丝企业探索出了合理有效的回收蛋白质和纤维净化废水的工艺,从而回收废水中的蛋白和纤维再利用。传统的提取蛋白的方法是采用自然沉淀或加入少量的絮凝剂,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去下层粘稠蛋白进行挤压,烘干,加工得到饲料产品。经探索发现可以再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粉丝废水提取蛋白及纤维[6]。粉丝废水中提取蛋白其工艺流程见图1。

由此方法提取的大分子蛋白,盐溶性好,适合做中性蛋白饮料添加剂和其他需要增加蛋白含量的产品,得率占总体蛋白成分的60%以上。小分子蛋白成分,耐酸性和耐热性均强,可以作为酸性蛋白饮料添加物,得率占总体蛋白30%以上。粉丝废水中提取纤维其工艺流程见图2。

由此方法得到的纤维,颜色好,结构比较细腻,得率达到90%以上,能够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中。从废水中提取蛋白和纤维不仅充分利用了废水中的蛋白质,给企业增加了利润,而且在提取了这三种产品后,粉丝废水中的COD降低,废水可以作为灌溉水浇灌农田,减少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2)利用粉丝废水沼化发电。要充分合理利用粉丝废水资源,除从粉丝废水中提取蛋白质、纤维外,招远市粉丝企业还采用了粉丝废水沼气发电技术[7]。粉丝废水沼气发电技术采用最先进的BIC厌氧反应器和悬摆式微孔曝气技术,通过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同时针对水质水量,进行分类水质处理,对高浓度废水采用厌氧处理后再与低浓度废水混合进行好氧处理,厌氧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其工艺流程见图3。

经过厌氧处理产生的大量沼气可经收集系统和贮存系统后直接用于沼气发电机组,从而达到节能、增效和环保的多重效果。发电机组由燃气发动机、发电机、排气消音器、机组辅助系统、机组控制系统等装置组成;采用内、外两套循环系统进行机组冷却,内循环使用软化水,外循环用普通水。外循环由高低温冷却水塔对机组进行强制冷却并配循环泵,冷却水塔满足最高散热要求,机组产生的余热可以外排再利用。好氧工艺主要采用活性污泥与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可有效解决污泥膨胀、有机物降解与脱氮的问题。

在粉丝生产企业建立粉丝废水沼化发电系统,设计形成的“废水制沼、净水灌溉、沼气发电、余热循环利用、沼化余料肥田”五位一体的高效循环发展产业链,既可以发电基本解决企业生产所需的电能及蒸汽,又可以将粉丝废水处理成农田灌溉水,使周围的自然村受益,此外沼化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还可以做为原料生产高效生物有机肥。

3.1.2 粉丝下脚料的利用

粉丝行业除产生粉丝废水外,还会因生产包装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粉渣和碎粉,这些下脚料通常是当做饲料处理,每吨碎粉的价格在800~900元,经济价值较低。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在实现粉丝废水提取蛋白和纤维、沼化发电的基础上,还可以对粉渣、碎粉等剩余物进行回收利用

(1)利用粉丝下脚料制取酒精。因粉丝下脚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粕成分为淀粉,纤维素等,研究发现可以用粉丝下脚料制取酒精工[8]。招远市某粉丝加工企业建设增加了这一项目,使粉丝下脚料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使酒精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又一个拳头产品,年可为公司增加效益1 000多万元。

(2)利用粉丝下脚料制取食品添加剂。粉丝下脚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粕,其成分有蛋白质、淀粉及纤维素。将淀粉粕用水洗净,以胶体磨碎或冷冻粉碎,使其粒度在100μm以下,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饼干、面包、油炸食品等食物中,可以使食物外观均匀,酥脆可口。这充分利用了废物资源,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3)利用粉丝下脚料酿制酱油。在制造豆类粉丝的下脚料中,可以加酸调节pH值,使其中的蛋白质凝固,经过过滤烘干,得到蛋白质及淀粉,利用其酿制酱油。经检验,由粉丝下脚料酿制的酱油无论在品质、口味还是出油率方面都很好,这充分利用了资源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3.1.3 发展生态农业

粉丝废水在沼气发电后,产生的污泥和沼渣,可替代化肥和农药,大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用于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同时沼气发电后的废液经处理净化后可以用于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的灌溉。

3.2 粉丝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粉丝行业的循环经济应当根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对粉丝废水和下脚料逐步实现资源化、无害化。根据招远市粉丝企业对粉丝废水及下脚料的合理利用,总结出粉丝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粉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因含有大量的蛋白首先要回收利用其中的蛋白和纤维,还可以用粉丝废水进行沼化发电,电能及余热可再用于生产,沼化后的废渣可用于农田用肥,废水经净化后可用于农田灌溉,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农田的农作物又可以用于粉丝生产;粉丝生产包装过程中

还会产生一定量的粉渣和碎粉等下脚料,下脚料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等淀粉粕可用其制取酒精、酱油和食品添加剂等(图4)。

4 结语

我国生产粉丝的厂家和作坊众多,每年产生大量的粉丝废水和下脚料。粉丝废水中COD浓度7 000~16 000mg/L,其处理工艺通常都采用厌氧好氧生物法,用这种方法处理粉丝废水造成了资源浪费;粉丝下脚料通常直接用作饲料,经济价值比较低。以招远市为例,招远粉丝行业日废水产生量2万m 若招远市全行业都采用“粉丝生产加工-废水中提取蛋白、纤维-粉丝污水沼气发电-粉渣等下脚料制取酒精、食品添加剂和酱油-生态农业”这种完整的循环经济生产发展模式,则每年可削减COD500t,产生沼气700万m 发电1 000万kW・h,折合标准煤1 200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8t,同时可以提取蛋白和纤维素,利用粉丝下脚料制取酒精、酱油和食品添加剂等,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若全国粉丝行业都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则既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能够较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文菊,沈 群,刘 杰.酸浆法生产淀粉机理研究初探[J].食品科学,2006,27(1):79~82.

[2] 赵金忠,郝永山.招远粉丝企业废水里淘金尝甜头[J].工作研究,2008,24(9):61~62.

[3] 吴季松.循环经济[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 刘长灏.对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的再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09,35(1):32~33.

[5] 刘景田.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5):17~18.

[6] 柳敦和,潘海涛,樊庆风.粉丝废水蛋白和纤维的回收[J].食品科技,2009,34(12):57~58.

[7] 晓 文.龙口粉丝:构筑品牌“双塔”[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0(8):143~14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yclic Economy applied in Bean Vermicelli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Zhaoyuan City

Liu Dong Kong Fanlong Qu Lili Wang Chunyan Chen Shaojun2

(1.Zhao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Zhaoyuan 265400,China;2.Qin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第3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循环经济 生态修复

从循环经济角度探讨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是一种新的尝试。传统采煤塌陷地的复垦方式,一般是把塌陷土地复垦到农业利用状态,继续发展塌陷前的土地利用功能。而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采煤塌陷地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特色资源,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本身就是循环经济的实际应用,也是对废弃物的再利用。因此,循环经济理论对采煤塌陷地的开发利用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唐山市采煤塌陷现状

唐山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有140多年的开采历史。闻名于世的开滦矿区由开平和蓟玉两块煤田组成,矿区面积670平方公里,尚有可采储量50亿吨,分布于唐山市的六区一县境内。煤田内现有开滦矿务局 11个煤矿、50多座县办煤矿和近百座乡镇办煤矿,年产原煤3250万吨。开滦的优质炼焦煤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能源,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以及唐山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经过140多年的开采,因地下采煤地表塌陷面积已达312万亩,其中绝产耕地6万余亩,形成大小塌陷积水坑53个,积水总面积3.14万亩,最大积水深度12米;因采煤塌陷已搬迁村庄94个,旧村址废弃地面积达106万亩;开滦各矿采煤排矸石形成16座矸石山,占地0.45万亩,季节性积水塌陷波及耕地20 多万亩。据预测,随着煤炭不断开采,今后每年将新增塌陷地2400亩。

矿区地貌除赵各庄煤矿位于北部山区外,其余绝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地面多为良田和城镇建筑。由于矿区为多煤层开采,地下煤层全部采出后,地表最大下沉多达十多米。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据调查统计,矿区每采出万吨煤,塌陷土地 2.4亩、塌陷水面0.75亩。几个距市区较近的积水塌陷区过去成为煤矿矸石、电厂排灰、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排放地,加之部分工矿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矸石自燃释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致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二、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现状

1.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论”

“循环经济”一词在我国由刘庆山在《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自然资源短缺》一文中首次使用,他从资源再生角度提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其本质是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冯良认为,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发展经济,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其核心是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周宏春主持完成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中,主要也是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界定循环经济的。

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基于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两高一低)”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的弊端所提出的一种人类社会未来应该建立的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途径,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一产品和用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3.循环经济“经济形态论”

齐建国认为,循环经济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种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段宁也认为,循环经济是以人类可持续为增长目的、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为物质基础,充分满足人类财富需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高效协调的经济形态。

4.循环经济“5R理论”

我国著名学者吴季松参与了国际循环经济理念从3R向5R转变的讨论。“5R理论”主要包括:再思考(Rethink):改变旧经济理论,新经济理论的重点是不仅研究资本循环、劳力循环,也要研究资源循环,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还要保护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维系生态系统,充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减量化(Reduce):将原有的减量化原则扩展到减少第二产业的城市化集中,在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中合理地减少物质需求;再使用(Reuse):将原有的再使用原则延伸到企业和工程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领域;再循环(Recycle):除了原有的再循环原则所包含的范畴外,还延伸到经济体系由生产粗放的开链变为集约的闭环,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再修复(Repair ):自然生态系统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第二财富,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也是创造财富。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采煤塌陷地修复理论

1.采煤塌陷地循环方式

采煤塌陷地循环的主要方式有回收循环、互利循环、反馈循环、连环循环和分解循环。回收循环是指物质在生命周期内的循环利用,即回收己经用过的废旧产品和排放物,按其有用成分和用途再加以利用;互利循环是指两类以上生物或两个以上生产单元互相循环利用对方的产物,如煤矿向电厂提供煤炭用于发电,电厂向煤矿提供电力用于采煤,排出的灰渣加水泥做成建筑材料供煤矿使用;反馈循环是指两个相关的生产过程按一定的先后秩序连接起来,其中前一个生产过程制造某种产品时的排放物成为后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后一个生产过程的部分产品作为投入要素反馈给前一个生产过程,重新用于生产;连环循环是指在三个以上的生产单位或过程之间建立这种循环利用关系;分解循环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分解某种资源,实现再利用,如原煤经过洗选后出现两种产品,一种是精煤,可以炼焦,另一种是煤矸石,可以进行发电。

2.采煤塌陷地产业结构循环实现方式

采煤塌陷地产业结构循环实现方式主要有产业延伸方式、产业更新方式和复合方式。

(1)产业延伸方式

产业延伸方式是在土地资源和煤炭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下游加工业,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群。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同时,上下游产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实施矿产品的后续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使下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克拉玛依市采用多元发展战略,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建立了石油化工体系,主导产业逐步由单纯的石油开采转变为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并重。通过搞矿产精深加工转化,实行矿业――电业、矿业――化工业、矿业――运输业等联营,延长原产业链。

(2)产业更新方式

产业更新方式是在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生态修复前从战略上规划新的替代产业。如利用土地资源投入性开发吸引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发展其他产业,建立起与原有产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全新产业群。

(3)复合方式

复合方式是两种模式的复合,在转型的初期表现为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土地复垦的发展,塌陷地生态功能逐步完善,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单纯的农业复垦逐步演化为综合性采煤塌陷地开发。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要从实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发展新兴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同时,也要对采煤塌陷地传统农业进行大力调整、改造和升级。要用新技术来加速改造和装备传统产业,而不是简单的取代。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替代线性经济的发展模式,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采煤塌陷地的产业结构通过综合化、多元化、高技术化而逐步升级。

4.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唐山市采煤塌陷地修复实践

近年来,唐山市开滦生态修复治理塌陷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开滦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是在对塌陷地调查和开采塌陷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塌陷生态修复适且性评价,应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复垦治理技术,对开滦采煤塌陷地进统一计划,因地制宜、对项目工程进行优化和设计,实现了项目布局合理和项目产业结构合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对采沉区因地制宜的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利用工程技术与生物措施,唐山复垦各类土地2666.67hm2,其中复垦成耕地313.33hm2,林地866.67hm2,水产养殖用地1200hm2,建设用地133.33hm2,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土地复垦开发,范各庄乡粮食种植面积扩大到11489亩,粮食产量增收946.52万公斤,年增产值1778.48万元,年纯收入1212.08万元;卑家店乡粮食产量增收358.07万公斤,年增产值1125.76万元,年纯收入389.01万元。古冶区在完成土地复垦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在采煤塌陷稳沉地上兴建的唐山荣义炼焦制气有限公司,占地300亩,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焦炭12万吨,创产值1.15亿元,上缴税金200万元;唐山市驾驶员考试中心占地800多亩,绝大部分是利用采煤塌陷地,工程总投资5500多万元,年可培训驾驶员3万~4万人次,同时可带动周边地区餐饮、住宿、汽修、汽车交易等第三产业发展。

(2)环境效益明显

针对塌陷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大面积的土地整理,把塌陷严重、坑洼不平、杂草丛生的涝洼地变为整齐规范的稻田地;把塌陷波及的低产田变为稳产高产的水浇地;在相对稳沉的塌陷地上建起畜禽养殖场、蔬菜大棚,成为养殖和保护地生产基地;改变煤矸石堆山造成的二次扬尘和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在不稳沉区搞复土种植,种蔬菜、搞苗田。示范区所在地域,由原来的煤尘满天飞,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味刺鼻逐步恢复了生态平衡,建立生态园林景观――南湖公园,唐山市已连续10年对南湖区域进行生态绿化改造,累计绿化面积930公顷,并对其中165公顷的水体实施清污引流和生态修复工程,使断裂多年的生物链得以重新连接。古冶生态农业示范区面积达到1000公顷。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使唐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得到了提高。

(3)社会效益巨大

失掉土地的农民通过参与复垦工程,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繁荣农村经济、保障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构建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模式,为全国采矿塌陷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鲁连胜:唐山市采煤塌陷地复垦现状及其开发利用对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6(1):85~87

[2]朱明峰洪天求贾志海等: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4(3):27~29

第4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brid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major bridge and the super majro bridge above water are increasing. For water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bove water in a long line, the island cofferdam and steel platform are always used to assist construction at home. When taking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bove water needing slurry wall protection and mud circulation, if the underwater operating point is far away from the shoreside and the water traffic is inconvenience,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ud pool setting and slag transportation is a problem of the speed and economy of the pile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Daye Lake Bridge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bove water, the method of double tube for mud circulation used in the pile foundation drilling construction above water was studied, so a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and quick setting of mud pool and slag transporting, which has provided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关键词:水上桩基;双护筒;泥浆循环;钻渣倒运;方法研究

Key words: pile foundation above water;double tube;mud circulation;slag transport;metho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U44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159-03

0 引言

随着桥梁施工工艺的成熟,跨河、跨湖等水上大桥及特大桥也越来越多,长作业线水上桩基施工也越来越多。水上桩基施工一般需要进行泥浆循环,现今泥浆循环方法为设置沉淀池和循环池进行正循环或反循环施工,而水上泥浆池又分为有动力形式和无动力形式。有动力形式多为泥浆池设置在泥浆船上,当水域受水位影难以满足泥浆船通航要求时,泥浆船方法不再适用;且泥浆船体积大,对于分散的桩基施工,其转向难度大,使用成本偏高,泥浆外运效率低。无动力形式多为泥浆池设置在栈桥上、水中浮箱中或以相邻未施工桩基护筒作循环池,当泥浆池设置在栈桥上会占用较大的栈桥空间,增大了栈桥尺寸,增加了栈桥成本,且泥浆池倒运易造成栈桥拥堵,影响其他工程部位施工,清渣效率低;当泥浆池采用钢浮箱形式,需要较多的钢浮箱,周转不便、成本高;当采用附近未施工桩基护筒作循环池时,沉淀的钻渣影响此桩基泥浆循环效率,总体施工效率低。因此传统泥浆循环方法难以满足长作业线水上桩基施工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在现今环保意识日渐强烈的情况下,当水中作业点距岸边较远、水上交通不便时泥浆循环池的设置及钻渣倒运成为制约桩基施工经济性、高效性的重要因素。

1 双护筒泥浆循环方法的提出

水上作业施工时其施工平台是影响其经济性与高效性的重要因素,当水上桩基施工需要大的施工平台时则其经济性与高效性均较差。现今一般的泥浆循环方法除了以其它桩基护筒做循环池外均需增加平台,因此这些方法造成桩基施工效率低、成本高。本文提出使用双护筒泥浆循环的方法以少占用平台、不影响其他桩基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此方法以小护筒做沉淀池,而小护筒置于未施工桩护筒内,即不影响其他桩基施工也不另外占用施工平台。

2 双护筒泥浆循环方式研究原理

如图1,图2所示为双护筒泥浆循环施工原理示意图。双护筒泥浆循环原理为:首先在未施工桩基护筒内安装小护筒,小护筒与未施工桩基护筒之间安装过滤网,施工桩基护筒与未施工桩基护筒之间以泥浆槽或泥浆管相连。施工中桩基钻孔及清空过程中产生的钻渣混入泥浆经由泥浆槽流入未施工桩基小护筒内,如图1正循环所示;或经泥浆管流入小护筒内,如图2反循环所示。小护筒中泥浆中携带的钻渣在小护筒内沉淀,小护筒内泥浆装满后通过滤网再次过滤后流入未施工桩基大护筒内。未施工桩基大护筒内泥浆通过泥浆泵抽回到施工桩基所在护筒内,形成泥浆循环,在泥浆从未施工桩基抽回到施工桩基护筒过程中在管道中增加旋流除砂器,排出泥浆中细砂降低泥浆砂率,此过程即为泥浆循环过程。当小护筒、废渣箱基本装满钻渣时,通过装载机或挖机结合运输车倒运废渣至指定弃渣场。

3 双护筒泥浆循环方法现场运用

3.1 施工操作及要点

3.1.1 施工准备

①施工前设计并加工好大护筒、小护筒、废杂箱、泥浆槽/管等装置,并准备好旋流除砂器,通过验收后准备投入使用。②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大护筒直径一般大于桩基直径20~40cm,护筒运输过程中需在护筒内部增加支撑,防止护筒在运输过程中变形而对桩基施工造成影响。③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并由测量员书面与现场技术人员交接,现场保护好护桩,并组织报检。

3.1.2 安装带滤网小护筒

①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大小孔洞的过滤网,过滤网用扎丝安装在小护筒与大护筒之间,原则上过浆不过渣且浆不糊网,过滤网在使用中工人应注意对过滤网上的钻渣进行清除,防止堵住过滤网。②小护筒吊耳应完好,小护筒安装时将吊耳挂在大护筒上,小护筒稳固调整好后安装滤网。吊装小护筒时应慢吊轻放,避免小护筒碰撞大护筒而对大护筒造成偏位或损坏。

3.1.3 连接各部件

连接各施工部件并试运行。安装泥浆槽或泥浆管时应注意泥浆槽或泥浆管与两个大护筒的连接质量,避免在泥浆循环过程中泥浆漏至循环系统外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3.1.4 泥浆管与泥浆槽的选择

①泥浆槽的使用有限制,仅在施工桩护筒处高程高于小护筒口高程时适用于泥浆槽且施工桩泥浆充足的情况下,保证泥浆能顺利流入小护筒内。但是使用泥浆槽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泥浆质量。其他情况下使用泥浆管和泥浆泵。②使用泥浆槽时应有泥浆管和泥浆泵作为备用,防止遇到溶洞等特殊情况造成漏浆,此时则必须使用泥浆管加泥浆泵进行泥浆循环。

3.2 实践及运用

根据黄阳项目大冶湖特大桥这一在建项目桩基施工实例,分析双护筒泥浆循环方法的工效与经济性。黄阳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其主要控制性工程为横跨大冶湖的大冶湖特大桥,全长3967m,水上作业长度约3.6km,水中桩基504根,根据其地质情况,采用冲击钻进行水中桩基施工。根据水文资料每年12月份到次年3月份为大冶湖枯水期,枯水期水深1~2m,不满足船只通航要求。此工程有以下几个特点:枯水期水深较浅不满足船只通航要求、水中作业战线较长、水中作业点距离岸边较远、水中作业面不集中、水上交通不便。为满足质量、安全、环保的要求,泥浆池的设置和泥浆循环是影响水上桩基施工高效性与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4 效益分析

4.1 工效分析

将双护筒泥浆循环方法用于大冶湖特大桥冲击钻桩基施工时,对其桩基(桩径2m,桩长24m)冲孔及清孔时间进行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对大冶湖特大桥桩基应用相邻施工痘护筒作为泥浆循环池施工工艺进行桩基泥浆循环施工时冲孔及清孔时间调查统计,得出现场桩径2m,桩长24m的水上桩基平均冲孔时间约为10天,清孔约为49.5小时。

双护筒泥浆循环施工工艺与一般泥浆循环施工工艺对比分析,一根桩径2m、桩长24m的桩基冲孔时间由原来10天缩短为7天,清孔时间由原来49.5小时缩短为24小时,所以相同情况下一根桩基施工节约时间约为4天。

4.2 经济效益分析

将双护筒泥浆循环方法运用在桩基施工中,与传统泥浆循环法桩基施工相比,考虑人工费用、机械费,以及加快工期项目节省的开支。经过调查及资料查找传统工艺一根桩径2m,桩长24m桩基冲孔时间10天,新型工艺冲孔时间为7天,清孔时间49.5小时,新型工艺清孔时间为2小时;人工费200元/日。

5 总结

大冶湖特大桥水上桩基运用双护筒泥浆循环施工方法,利用小护筒周转倒运钻渣加快了泥浆过滤清渣速度,降低了泥浆比重、黏度、砂率指标,提升了桩基施工速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通过证明双护筒泥浆循环施工方法在经济性及工效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在不增加钢平台或筑岛面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施工所必须的钢护筒等机具解决了水上桩基施工泥浆循环、过滤倒运钻渣的问题,完成了研究目标。双护筒泥浆循环施工方法可适用于国内外大多数水上桩基施工,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能为行业内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J].山西建筑,2008,34(13):111-112.

第5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业集群 生态产业园区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因为具有低消耗、高产出、低废弃和较少环境影响的特点,完全符合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故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必然选择,研究循环经济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通过循环经济与经济中又一热点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循环经济的产业流程体系是一个纵向闭合、横向耦合和区域耦合组成的网状系统,这使得循环经济可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实现经济、环境双效益。

一、循环经济的产业流程

1.纵向闭合

纵向闭合是指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备的功能组合,产品在其“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具体来说,要在生产过程中,在保障和提高生产的质和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原料的投入,并尽量实现废物再利用,形成闭路循环,零排放,以期同步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此外,在产品使用寿命结束以后,应该进行回收并简单有效处理或循环再利用。

纵向闭合属于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的微观层面,是循环经济的基础所在。一旦实现了生产流程的纵向闭合,企业自身就可以实现污染物的少排放甚至零排放,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横向耦合

横向耦合指不同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和生产部门间的横向联合及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同产业和行业仿食物链网的形式进行横向耦合,形成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为一体的产业链网,使各企业的各种废物在不同行业、企业间利用,建立物质的多层分级利用网络和新的物质闭路循环,实现生产过程中完备的功能组合,疏通物流、能流、货币流、信息流、人力流,使之更为合理。目前广泛建立的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这类耦合。

单个企业能回收利用的资源毕竟有限的,因此建立起不同产业和行业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建立起横向耦合的产业链后,这个产业内企业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其他产业内企业的资源,资源利用效率将由于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大幅度提高。

3.区域耦合

区域耦合指厂内生产区与厂外相关的自然及人工环境构成空间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复合体,逐步实现有害污染物在系统内的全回收和向系统外的零排放。即建立仿生态系统形式,通过对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生产部门、居民点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代谢、空间格局及人类生态关系的优化,联系并协调一个产业区与区外相关的区域及自然和人工环境,形成优势互补、自然生态链与人工产业链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发挥整体效应,实现内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外部有害物质零排放或最小排放的可持续的生态综合区,最大可能地降低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建立自然生态链网与产业链、人工生态链网结合的生态系统。

建立这类耦合,是解决工厂与周边农村、自然开阔地以及居民污染与反污染的冲突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所在。

二、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与循环经济一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它和循环经济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集群可以增强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快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这与横向耦合很相似,这也使得循环经济可以利用产业集聚效应,来加快循环经济的实施。

1.产业集群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对于产业集群,目前还没有世界广泛认同的定义,不同学派从不同的研究出发点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的共同点是:都认为产业集群在地理上是集中的,企业是产业集群中最主要的市场主体。通过归纳,产业集群有这样的综合定义:产业集群是产业内部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社会机构,由于自然、历史、制度等原因,为了达到资源共享,降低风险,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在某一个地理空间上,集中于一地区,并结成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网络结构的一种现象。

目前,理论界对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也是说法不一,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可分,产业链较长。只有产业可以进行分工,才有可能在分工基础上形成专业化的生产能力,进而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关系。产业链越长,企业之间分工合作的空间越大,企业越专业化,企业创新也越有可能。(2)良好的资源禀赋,资源能快速流通,并且成本较低。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快速、便捷、低成本的获得。这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3)知识共享与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创新,这要求集群内知识共享并快速传递,形成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创新网络。(4)经济开放、市场化程度高。纵观各个产业集群的案例,都可以发现这一共同特征。(5)其他因素。例如,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家用于创新的精神等。

2.产业集群的经济学效应

产业集群的效应是指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其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高制度收益,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对经济政治文化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以下将从交易费用、外部经济、协调效应三方面分析效应产生的具体原因。

(1)交易费用的节约

成功的产业集群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集群内的各个企业高度关联,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容易进行一对一的谈判。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交易频繁,且信息传播相对迅速,使得道德风险相应降低,从而减少了机会成本。

其次,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其自身产权是清晰的,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监督成本相应降低。

再次,在产业区域内,垂直和水平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充分实现了分工带来的生产率提高。集群内的企业高度合作又高度竞争,即处于生产链邻近位置的企业高度合作,处于生产链同一功能区的企业高度竞争,使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和条件提高生产率,降低交易费用。

最后,在产业集群中,资产专用性强的资产难以转作他用的限制也被打破。这既表现在众多的企业可以共同使用一些较为昂贵的专用资产,从而分摊费用减少成本;又表现在众多同类型企业的存在使得购买专用资产的厂商不能以资产专用性来要挟出售专用资产的厂商。

(2)外部经济的实现

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主要表现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两方面。

类似于单个企业的规模经济,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主要指产业集群的规模越大,其互补性也就越大,从而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首先,集群内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进行共同生产、销售等活动。如大批购进原材料,不仅可以使原材料的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其次,集群能通过信息的迅速传播,促进竞争与合作,能使整个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厂商和劳动者实行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最后,对小企业而言,集群可以弥补它内部规模小的弱点,充分发挥它应变力强、便于管理的长处,为其战胜大企业创造了条件。

当两种或更多产品在一起生产比单独生产便宜时,就产生范围经济,这时同时生产两种或更多产品是有效率的。在产业集群中交易成本极低,这些产品由多个企业生产更有效率。

(3)协同效应的发挥

协同效应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通过共同努力,达到比单个企业的努力累加更大的效果,即俗称的“1+1>2”效应。首先,集群内,每个企业都可以采用外部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相长,将企业的信息网扩大到整个集群范围,并借助与群内企业的合作,相互传递技术,加快研发进程,获取本企业缺乏的信息和知识,实现协同效应。其次,集群内的企业从技术自给转向技术合作,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扩大信息传递的密度与速度避免单个企业在研发中的盲目性和因孤军作战引起的全社会范围内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风险。再次,由于范围经济的存在,企业在集群内完成产品的交易,地理上的集中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也加快了企业之间的原材料流通,从而缩短了企业的经营周期;由于企业之间长期合作,还降低了交易风险。最后,大量企业的聚集和产业规模的增大,也带来了规模经济,增加了所有企业的效益。可见,产业集群具有协同效应,集群内企业共同努力,实现效益更多的增加。

三、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

循环经济的产业流程,尤其是横向耦合,与产业集群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两者都有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趋势。一个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所需要承担的成本高于多个企业联合实施。通过共享设施、整合流程,降低单个企业的投资,目前比较流行的产业园区建设就是基于此。而产业集群同样也具有地理上集中的特点,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加快产品运输、加强资源共享,从而发挥协同效应,促使所有成员的效益增加。

2.两者都要形成产业链网,不同产业和行业之间、产业和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强。推动循环经济需要对不同产业和行业仿食物链网的形式进行横向耦合,形成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为一体的产业链网,使各企业的各种废物在不同行业、企业间利用,建立物质的多层分级利用网络和新的物质闭路循环,实现生产过程中完备的功能组合,建立起了一个产业链网,这大大增强了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企业的联系。同样,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为了达到资源共享,降低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除了在地理空间上集中于一个地区之外,企业之间也结成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网络结构,形成了产业链网,企业之前的联系也增强。

3.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都具有外部经济性,它们都导致了企业效益的增加。循环经济要求从传统产业的以产品为媒介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生态产业的以对社会服务的功能为经营目标,即谋求产品的服务功能、整体效益最大,社会最满意。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同时,也造福了其他人,实现了外部经济。同样的,产业集群的形成,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成本,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增强了议价能力、节约运输成本、加大信息共享、共担产业风险,以集群弥补个体企业的不足,在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加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集群内其它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它们的收益,实现了外部经济。

综上,产业集群的形成最大限度的节约了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和运营成本,便于发挥协同效应,在企业收益增加的同时,实现外部经济。而循环经济通过建立生态产业园区,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很好的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四、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生态产业园是指一个由企业组成的群落,企业之间通过对能源、水和材料等环境资源的管理与合作来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自然系统一体化。生态产业园应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特性及限制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工厂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原材料选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以达到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与自然相和谐的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生态产业园就是要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生态产业园内的个体(企业)间形成一种高效的食物网供给关系,下游生产企业以上游生产企业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原料输入后形成产品。

2.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高效地利用能量是节省费用和减少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战略,因此能量效率是生态产业园建设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产业园的企业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物、照明系统和设备的设计等方式来提高能量效率,整个园区则可以通过能量的共生和梯级利用提高能量效率。

3.注重资源的再生利用。在生态产业园中,“废物”是一种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原料,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社区之间通过资源交换和再循环网络,实现物质最大程度的再利用。设计生态产业园时,主要应考虑通过一些再循环、再利用和再制造企业实现园内“废物”的再利用。可根据园区情况着重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两个方面大力发展再生产业,形成具有区域自身特点和生态工业特征的静脉产业。

4.完善的管理和服务。生态产业园应该具备完善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应建立包括当地企业和环境及生态产业园在内的信息系统,以支持企业和整个园区环境的持续改善。生态产业园也应该提供包括培训、休闲、交通等在内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王如松.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4]王如松.产业生态学基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第6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烟草行业 运用方式

引言:人类发展经历了数个文明,每个文明都会给各行业带来不同的影响,而对于烟草行业来说,会逐渐把和谐烟草做为导向,吸收和谐文化,正视烟草与人健康、自然的关系,以及烟草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烟草文化和人的融合,从而推动烟草行业的发展。

一、循环经济在烟草企业运用的意义

企业是一个可独立经营,组织生产、流通等工作的单位,根据人们原有的认知,企业主要承担的责任只包括经济,为产权所有者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对于烟草企业来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烟草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发生改变,需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其中,社会责任是经营活动符合商业道德提出的要求,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参与慈善事业等,环境责任要求其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使用。烟草企业只有同时承担这三项责任,才可以构建和谐企业,发展和谐的烟草经济。企业是循环经济运行的主体,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为烟草行业制定了新的运营目标,并颁布了节能的有关措施,从而积极应对国家金融危机,为行业顺利发展打好基础。

循环经济运行的核心是,遵循减量化、再使用与循环利用的原则,实现物质循环。其在烟草企业中运用后,会在企业内形成三个循环,分别是小循环、中循环与大循环,比如小循环是企业内烟用物质的循环,像是下游工序产生的烤烟废物循环回到上游工序,中循环是工商业企业的循环,像是下游商业产生的废物回到上游工业,作为原料重新生产、使用,大循环是企业与社会间建立的循环,像是烟草企业的产品报废后,会重新回到所属部门,再次利用。由此,可以得出循环运行在烟草企业中的运用,会让其建立不同的循环,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在烟草企业的运用方式

(一)建立工商合作,实现和谐烟草

我国在03年,实行了工商分离,形成了工商分离的新格局,会让人们建立新的工商关系。循环经济运用后,要求烟草企业加强工商合作,了解国家提出的新要求,并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使命,根据人文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构建新型工商关系,实现和谐烟草。而烟草行业的发展,除了落实国家提出的要求外,也要符合人文特点,以及市场的运行环境,建立自己的网络与品牌,有互动、和谐的发展模式。工商分开后,其关系一直处于不对称的位置,致使商业企业发展强势,工业企业弱势,前者过于注重自己的效应,其价值观渐渐与后者对立,局部利益失衡[2]。

构建新型工商关系是加强工商合作的基础,对此,构建关系时要让客户与品牌提供的资源互相和谐。即商业企业提供服务,客户包括供应商与零售客户,有充足的客户资源,工业企业提供的是产品,要把资源应用于现有的产品业务中,用产品开辟出市场,而两者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分别处于上游和下游的位置,共同在一条供应链上,如果缺少任意一环,就会影响整体价值的体现,节约循环不易实现。

(二)建立烟草人才的互动,搭建和谐平台

人是一切生产的主导,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人力资源在所有资源中居于首位,决定企业发展。由此,烟草企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加强人才之间的互动,并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企业为人,人为企业,企业在长期发展中,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对人才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当下,社会进入知识、信息的时代,人的作用更加突出,会决定企业的成败,所以,企业必须摆脱纯商业的限制,充分利用人的因素,体现人本管理的意识,激发出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利用人才循环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三)从烟草企业文化中,发现循环经济

企业文化是随着长时间的发展产生,是企业的基石与灵魂,可对企业与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且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没有思想,就只能说是四肢发达,没有自身的特点。而综合分析烟草行业的发展,它已经经历了改革,并快速发展,但怎样保持行业发展的稳定,提高其竞争力,有一个新的跨度,这些都要从烟草企业的角度分析,发现企业文化,给经济发展以指引,从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烟草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后,会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动力,发挥循环经济的优势,所以,利用文化找寻循环经济,并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意义,具有必要的意义。

烟草企业文化有自己的r值观,即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且国家也提出了烟草“专卖专营”,这是为了让行业全面落实价值观,不会得到特殊的利益。同时,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作为两个利益,一直是烟草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每位员工必须遵循的原则,切实维护两者的利益。

工商文化改革后,其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资金划转问题,严格把关,以保证出资人的利益。此外,也要优化处理行业利益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人的生命健康,调整现有的产品结构,把生命健康作为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降焦减害,增加科技投入,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结语:用循环经济调整烟草行业整体的运行情况,可减少其对环境、自然的破坏,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经济账目,同时,这也能够减少企业投入的成本,给烟草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效益,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让烟草行业形成新的发展趋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得到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兴志.循环经济在烟草行业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2012,26:182-183.

[2]李洁.低碳经济下湖北烟草行业开展循环物流业务模式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1:33-34.

第7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关键词]城市社区 循环经济 瑞景公园社区 对策研究

1我国循环型城市社区的内涵和特征

1.1 循环型城市社区的内涵

循环型城市社区是以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通过制定并落实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制度,构建生态建筑和循环型生产生活体系,倡导社区居民绿色消费,使社区的物流、能量流、信息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得以高效循环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社区内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1.2 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1.2.1低能耗,强调社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首先是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在社区生产和生活的整个过程强调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最大限度降低资源的投入,强调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的最大限度利用。

1.2.2再利用,强调社区废弃物的内在消化及资源化

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在中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回收利用方面,具体表现为对社区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行废弃物资源化,从而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

1.2.3低排放,强调社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在末端的特征体现无污染、零排放原则,具体反映在对社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对社区居民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2.4全面参与,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强调社区居民的全面参与,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塑造循环型社区的新型文化,将循环型社区的构建内化为一种社区居民共参与的行为和时尚,从而减缓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舒适和高效的社区生活环境。

1.2.5参与社会大循环,实现社区与城市循环系统的高效联动

循环型城市社区注重参与社区外的社会大循环,强调社区与城市循环系统间的高效联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水回用系统,将城市社区排出污水纳入市政污水处理厂,通过中水回用系统将污水处理成中水返回到社区进行循环利用;其二,建立垃圾分选和废物回收体系,由社区物业管理处牵头,从源头即每个家庭开始分类,对一些危险的废弃物如电子垃圾等,设置专门的搜集点进行回收处理,社区清洁部门进一步细分,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出售给再生资源企业,将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后转化为肥料用于社区绿化,最后由城市垃圾处理厂负责处理剩余垃圾,对可燃又无法循环

利用的生活垃圾可选择性地进行焚烧发电,做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再利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政策研究》(项目号:09BJY04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厦门市瑞景公园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2.1 社区基本概况

瑞景社区隶属思明区莲前街道,是“全国花园式小区”和福建省优质小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和省、市级“绿色社区”、省、市级“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第二届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辖区总面积0.56平方公里,由13幢高层住宅、2幢多层公共建筑组成,建筑板式结构,住宅总户数984户,容积率1.69,绿化率高达60.6%。小区利用自身优势,将城市形态、公园景观、人文气息元素加以融合,营造出“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居住小区。

2.2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做法

2.2.1节能降耗

瑞景公园社区是我国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了高层住宅24小时热水入户,13幢高层住宅均采用太阳能集中供热,实施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它所依托的是三个系统:太阳能集中供热、热泵加热、电加热。据该社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为282.88吨标准煤,同时,该系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698.71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5.66吨/年,粉尘减排量2.86吨/年。同时,在其他节能方面,地下车库采用采光天井,屋顶采用新型保温材料硬质聚氨酯发泡保温层,外墙铝合金窗采用镀膜玻璃,剪力墙增设挤塑板保温层,设置抬眼更能集中供热系统,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板等,满足了超过节能50%的要求。

2.2.2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瑞景公园社区自建一座日处理量达1500吨的污水及中水处理站,将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可以把小区每天产生的近10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成为中水,循环利用于绿化浇灌、道路社区保洁、业主冲厕和车库冲洗等用途,做到污水的零排放,每年可节约水资源约20多万吨。同时,瑞景公园社区大力倡导居民日常生活节水,取得明显的节水效果,比如通过选用节水器具,在社区建筑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从而减少市政给排水的负荷。

2.2.3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及再利用

垃圾分类作为瑞景公园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社区居民的全面参与,如设置分类垃圾桶、生物垃圾处理机等。瑞景公园社区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充分发挥社区联席会的桥梁作用,及时传达政府及企业、部门有关垃圾的各类政策,设置了垃圾分类箱和果皮箱,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做到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袋装化、分类回收,定点存放并日产日清,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

2.3 创建循环型社区的实践总结

瑞景公园循环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坚持以宣传发动、思想教育为先行,以贴近社区、面向公众的方式来设计创建,积极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力求提高社区公众的绿色生活理念,循环型社区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2.3.1逐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构建循环型社区的基础

社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定点存放并日产日清,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社区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市政管网处理,实现雨污分流;采取节电节水措施,节约能源;车辆规范停放,管理有序;家装施工严格控制工作时间,实现文明施工的要求。除基础建设外,社区配备专门的太阳能系统专业人员、社区保安人员和保洁人员,共同为构建循环型社区而努力工作。

2.3.2创建工作新平台,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

瑞景公园社区创建工作的成功之处在于领导重视、居民参与、志愿者共建。首先,以社区党总支为依托,成立由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内单位、共建部队和志愿者组成的社区联席会。建立健全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创建工作,并规范组织制度,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其次,志愿者行动为创建“循环型社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社区共有各种环保志愿者360多人,他们在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教育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联席会这个纽带,开创了“绿色社区”共建工作新平台,完善了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

2.3.3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瑞景公园社区着力推进“三个结合”,即创建循环型社区与社区宣传相结合、与“争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活动相结合、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提高公众参与意识。通过市民文明学校、大型宣传广告画等宣传教育阵地,开展“环保警示教育图片展”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创建“绿色社区”整体水平,让群众在活动中了解更多的环保法律和绿色生活方式知识。

3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现状分析

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市场推动,还需要社区居民主动参与、自觉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社区主导、政策引导、市场推动和居民主动参与的运行机制,才能共同促进循环型社区的建设。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政策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造成循环型社区缺乏制度法规保障

相对于传统社区而言,循环型社区所倡导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以往有着根本性的不同,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循环型社区建设的政策法规,来激励、引导和约束社区主体的行为。目前,针对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激励、约束政策法规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有关政策法规在实施中效力较弱,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大大影响了循环型社区的健康发展。

3.2 循环型社区管理主体不明确,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

我国长期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治理模式,导致了社区管理者的主体地位不明确。目前,创建循环型社区的大部分工作由环保宣传部门来完成,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社区资源环境管理体系,职能分工不明确,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缺乏必要保障,尤其是专项资金用以构建循环型社区的来源单一,难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社区基础设施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这是当前循环型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社区居民对循环型社区的认识不全面,宣传引导方式有待创新

我国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部分居民对循环型社区的理念认识不全面,将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等同于绿色花园社区,单纯强调改善居住环境,而忽视社区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消费等层面,同时宣传引导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利益挂钩机制,使得社区居民参与循环经济的热情普遍较低。

4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对策探讨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促进城市社区实现“低能耗、可持续、零排放、零污染”为己任,全面开展循环型社区建设,是未来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瑞景社区创建循环型社区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1 建立循环型社区管理机构,形成合理高效的环境管理机制

瑞景公园社区在构建循环型社区过程中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学校的负责人和居民代表等组成,统一运行机制,提高了创建效率。城市社区应建立以社区居委会和居民代表为主体的社区环境管理机构,组织和开展日常环境管理活动;建立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商业网点的环境管理,定期搜集居民对社区环境管理的满意度,形成创建循环型社区扎实的组织基础和高效合理的环境管理机制。

4.2 制定构建循环型社区的发展规划,建立社区网络体系

瑞景公园社区每年都制定工作计划,内容涵盖本年度社区将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活动,为循环型社区提供指导。城市社区立足社区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明确社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目标和任务,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安排开展活动的时序,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逐步形成符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循环型社区创建模式。同时,建立循环型社区网络体系,形成社区内外资源共享、交流与互动平台,创建社区论坛,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循环型社区建设的热情,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社区内居民之间、社区和居民之间、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

4.3 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瑞景公园社区在筹建之时就规划了一套完整的基础设施,包括太阳能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垃圾分类箱、地下车库采光天井、雨水收集系统等硬件基础设施,为创建循环型社区奠定了基础。针对我国现有城市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实际情况,应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方筹资等方式,对诸如给排水、供热、垃圾分拣等设施进行改造;新建社区在规划初期就应考虑将社区各种要素连接起来,注重与社会大循环之间的联动,诸如水循环、能源循环、垃圾处理等系统,在一种便捷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将社区基础设施与社会大循环系统衔接起来。、

4.4 建立公众全面参与机制,倡导公众绿色消费

瑞景公园创建循环型社区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该社区居民对社区良好环境的渴望程度较高,加上社区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和通过互联网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激发和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构建循环型社区的积极性,为社区开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创建循环型社区中,构建相应的利益挂钩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和监督循环型社区构建的积极性。同时,创新宣传教育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倡导绿色环保消费,引导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电、节水,回收利用废弃物,优先采购各种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逐步形成有利于循环型社区发展的节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参考文献:

[1] 丛澜,徐威.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的思路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福建环境,2003,20(5):43-46.

[2] 张林英,周永章,温春阳,税伟,等.创建绿色社区,促进生态城市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1):35-38.

第8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关键词:减速机 冷却 散热

中图分类号:T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38-01

在工业设备中,减速机的应用渗透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如冶金、物流、矿山、化工、环保、国防等等领域。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化分工与专业化协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使减速机作为独立的产品迅速发展壮大,大量的用户也将减速机传动装备分列制造,体现了减速机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减速机作为生产中的关键生产设备,保障减速机的安全运转十分重要。因此,要做好减速机设备的维护工作十分重要,其中减速机散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1 减速机散热系统在矿井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矿井生产中,减速机作为驱动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采掘机械,还是各种运输设备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因此,只有了解它的性能,才能采取正确的维护手段,才能使它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目前,西川煤矿采掘设备中多数大功率减速机均配有冷却系统(多数采用内置式循环水冷却),但有多数减速机设备并没有配备冷却装置。因此,没有配备散热系统的减速机在生产运输过程中,随着负荷的增加,减速机的齿轮啮合损失、轴承损失、搅油损失、密封损失等就会增加,使得减速机由于过大的功率损失而导致温度升高,限制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对减速机系统产生很大影响。在减速机运转中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减速机箱内的油进行散热;然而,由于减速机的长期运行,造成油温度升高,无法及时将热量散发,导致加快了油的老化,降低了油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因热量无法及时散发,造成减速机各配合面的密封性能降低,引起漏油等现象。如果减速机的散热问题不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油失效,漏油严重等问题,使减速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拥有一套好的散热系统,是减速机设备良好运行的重要条件。

2 自制减速机外循环散热系统在西川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的应用

西川煤矿主斜井胶带输送机是井下原煤提升的主要途径。因此,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矿井的煤炭运输。主斜井胶带输机配备500kW电机一台,H3HS157型减速机一台。原先因为减速机无散热系统,主井胶带输送机运行时间长,运转过程中由于减速机的啮合损失、轴承损失、搅油损失等产生了大量的热量,使得减速机由于过大的功率损失而导致温度升高,造成减速机机体发热严重,甚至由于过热而出现油从减速机上端的出气管喷出现象,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油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对减速机体各密封部件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解决减速机的散热问题尤为重要。根据现场条件,我们自制了一套减速机外循环散热系统。

3 减速机外循环散热系统介绍

减速机外循环散热系统主要由冷却器、油泵、电机、油过滤器、传动带轮、管路等组成。各部件主要作用如下所示。

(1)冷却器:主要对减速机油进行冷却。

(2)油过滤器:过滤减速机油,阻止油内杂质进入散热管路。

(3)电机:它是整个冷却系统的动力源。

(4)油泵:将经冷却后的减速机油再次排入减速机内。

(5)传动带轮:主要负责动力传动,将电机输出力矩传至油泵,从而带动油泵工作。

(6)管路:起减速机油与冷却水的传输作用。

自制减速机外循环散热系统主要有油循环路线和冷却水循环路线两条线路。

油循环路线:减速机放油孔油过滤器油冷却器油泵减速机通气管减速机。

冷却水循环路线:进水阀门冷却器转载防尘喷头。

4 自制减速机外循环散热系统的特点

(1)该散热系统将减速机放油孔作为油进入冷却系统油循环的入口;减速机放气孔作为经冷却后油的出口;不需要加工减速机油专用出入口,不会对减速机本体造成破坏,且省工省时。

(2)冷却水来源为选煤楼防尘用水,无需安装专用供水管路;另外,冷却水路未端安装防尘喷头用于皮带机头区域的防尘,做到一水两用,油既得到充分冷却,又可以用于防尘。

(3)由图中可以看出,电机与泵之间是通过三角带轮来传递动力,而不选择将电机直接与油泵进行配合传动,这是因为减速机内油过热后,会通过油泵将热量传至电机,电机不仅本身有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而且还加上了油泵传导过来的热量,这样长期工作,会引起电机发热严重,造成电机定子绕组绝缘受损,进而损坏电机,因此采用三角带轮传动。

(4)减速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油内会产生杂质,而在本冷却系统中,油的入口位于减速机下端(即减速机放油孔),在冷却过程中可以通过油泵的作用将减速机油吸入油循环系统,然后油首先要经过油过滤器进行过滤,这样一方面起到净化减速机油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减速机箱底部杂质沉淀量,只需经常对油过滤器进行清洗即可。

(5)外循环散热系统,加长了油循环管道的距离,增加了散热截面,使减速机油得到充分冷却。

(6)原先由于无散热装置,减速机油温过高,造成油质量下降,缩短了油使用寿命,造成换油次数频繁;自从使用散热冷却系统后,延长了油使用寿命,减少了换油次数,节约了维护成本。

(7)该散热装置设备购买容易,组装方便,远比市场成套散热设备便宜,节约成本相当可观。

该冷却系统经一段时间试用改进而成,能够对减速机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避免了以往因发热而造成的油质量下降、密封损坏、漏油等问题,使减速机能够良好运行,为皮带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自制减速机散热系统具有实用性强,散热效果良好,投资少等诸多优点,可以推广用于其他大功率无散热装置的减速机上,从而有效改善矿井减速机设备的工作状况,为井下原煤运输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倪铁军.减速机的故障特征分析及诊断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0(1):30,57.

第9篇: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范文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审批由两省共同负责。各地方自治体围绕某一主题提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详细计划,并报送环境省和经产省。环境省和经产省对地方自治体呈报的规划进行联合审查和批准,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在现有园区的40个静脉产业设施中,环境省主要资助生态工业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与3R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生态产品开发等。个别设施项目由两省共同承担。对全国现有23个园区的40多个静脉产业企业,经产省给予20%左右的经费支持,环境省约30%。近几年,随着技术成熟,两省支持经费在减少。如,经产省由最多时一年80亿日元,到2003年降至15亿日元。由此可看出,日本经济部门负有对新建企业进行资金援助的主要责任,而环境部门除对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外,在园区环境管理、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指导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入园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必须具有先进性、领先性,方能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援助。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一般占企业建设经费总额的1/3-1/2。各地方政府对入园企业也有少量补贴,但补助金额多少不等。如,北九州市政府对入园企业的补助费用占企业总投资的2.5%。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新建工厂的土地占用、厂房建设及主要设备购置。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目前已投资502亿日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亿日元,市政府投入58亿日元,民间投入300亿日元,已建成16家研究机构和21家生产企业。

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的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信息。

二、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截至2006年底,先后批准建设26个生态工业园区。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和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实施。

(一)以静脉产业为主体。现有的26个生态工业园区都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要内容。而相关设施有40多个,所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多达几十种。这些废弃物包括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如PET瓶、废木材、废塑料、废旧家电、办公设备、报废汽车、荧光灯管、废旧纸张、废轮胎和橡胶、建筑混合废物、泡沫聚苯乙烯等。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也在走动脉产业的循环之路,即类似于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工业园区,开展产业与产业、产业与居民之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业。

(二)完善的法律保障。生态工业园区内利用的废弃物大部分属于个别再生法规定的范围。正是由于有了相关法律的支持,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才能有序、规范地发展。如,一般废弃物中的废弃家电、废旧汽车、废容器等,分别被家电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和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所覆盖。建筑混合废物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则是由建筑再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尽管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但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因此,园区的发展规模尚小,这就造成工业园区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并且首要目标在于经济利益,对经济环境或管理的改善都非常敏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很弱,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强大的学术支持。在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产、学、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大部分工业园区都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废纸再利用、填埋再生系统的开发、封闭型最终处理场、完全无排放型最终处理场、最终处理场早期稳定化技术开发、废弃物无毒化处理系统,以及豆腐渣食品垃圾生物质塑料化等。

(四)园区建设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从总体上看,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产业活动是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但从利用的废弃物种类看,园区之间还存在差别,即各园区都有自己的方向。另外,同一类型的废弃物再生事业也可能在不同的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如,秋田县、宫城县、北海道和北九州市等4个生态工业园区均布局了家电再生利用设施。后一种情况表明,日本所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具有地域性的,即首先考虑不同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基础,同时也考虑废弃物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五)民众广泛参与。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多功能载体,除进行常规的产业活动外,还是一个地区环境事业的窗口。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内除有各项废弃物再生利用设施外,还开展以下工作: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境学习;举办与环境相关的研修、讲座;接待考察团;支援实验研究活动;园区环境综合管理;展示环境、再生使用技术和再生产品;展示、介绍市内环境产业。三、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法律规范。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能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权责关系。日本企业较强的环境意识是建立在环保法律基础上的。而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漠。因此,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守法的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今后,必须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由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作需要多部门、机构的协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环保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工作中的分工、责任和义务。此外,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循环经济鼓励政策,积极制定对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对资源回收利用型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资助或其他途径的资金支持,对使用海水淡化水或中水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政府通过优先采购,通过环境标志认证或ISO14000认证的产品,可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并引导居民消费绿色产品。

(三)加强高科技的研发。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还处于低级的资源综合利用阶段,废物再次利用研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环保部门应率先组织专家,针对我国典型行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现状开展摸底调查和再生技术研究,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以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园区,形成动、静脉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引导企业、技术研究部门积极开展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二是针对我国目前的技术现状,筛选和推荐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废物循环利用技术。三是针对特定类型的废弃物,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部门联合开发循环利用技术。四是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有关单位组织研发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