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

第1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84-01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随着新医改的深入而发生重大变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途径。因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1 调整和优化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年来沿用的是预防医学专业五大学科课程的压缩版,其主要弊端是知识分割,缺乏整体性、内在联系性;片面强调知识传承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实践技能;不利于创新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使培养出来的医生既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又能够结合病人、家庭、社区的需求,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本项目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实施分阶段的预防医学教学。第一阶段讲授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重点介绍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SPSS软件的应用,以适应学生创新实验及科研的需求,同时也为以后的流行病学、临床预防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学习做准备。第二阶段学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增加临床科研方法、临床科研思维等与临床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以便在工作中能够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阶段介绍临床预防与社区卫生服务,将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讲述在临床场所开展个体化的健康咨询的方法,与慢性病有关的吸烟、少体力活动和不合理营养等不良健康行为的干预,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讲解社区预防服务的内容。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个体群体的临床预防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2 改革教学方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以传承专业知识为主,有些教育内容脱离临床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差,知识面窄,适应性差,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弱。因此,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修订“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章节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部分内容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引用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

采用团队导向学习法,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搜集相关信息、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等多个环节,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激发参与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创造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

3 适应新形势,创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导向,以宽口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实际工作能力。在基础医学知识教育阶段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带领一部分在校学生进入社区开展营养状况调查、慢性病干预等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开展社区预防服务的重要性,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确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临床医学知识教育阶段,除必修课中的“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外,开设“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学”、“临床营养学”、“健康教育学”等选修课,扩展学生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从而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适应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同时,逐步过渡到“核心课程为基础、集中指导下的自主选修”课程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新课程体系打破了课程的统一化模式,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学需要,拓宽知识面。把专业化的“预防医学”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使预防医学的教学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牢固的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4 重在实训,教学场所多样化

第2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预防医学 疾病治疗 作用

在医学领域中,预防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是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预防医学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一、预防医学定义

预防医学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康复医学组成现代医学科学的四大支柱。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环境一人群—健康为模式,以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主导思想,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归的特点,以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的影响规律,从而制定群体防治策略和公共卫生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自身、疾病和环境的不断认识,尤其是SARS和禽流感的暴发,人们都意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和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关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可以理解为:公共卫生是用来促进公众健康的措施;而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措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没有预防医学的理论指导,公共卫生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没有公共卫生实践,预防医学则成为空中楼阁。公共卫生的工作范围包括:通过有医学教育组织的社会活动来净化环境、控制传染病、进行健康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发展社会体制、保证每个人都享有足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它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流行病学、环境、职业、营养、伤害等等方面。

二、预防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1:预防医学的特点:(1)价值导向的超前性;(2)服务对象和研究对象的整体性;(3)研究方法的独特性;(4)工作范围的全球性和广泛性;(5)工作效率的紧迫性和时效性;(6)工作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7)工作效果评价的滞后性和效益影响的深远性。

2:预防医学对疾病防治的作用

(1)健康认识

完善的保健与预防疾病之道。我们每天经由阳光、空气、水及食物获得所需的营养素和氧气,却也不知不觉累积了许多的毒素于体内。再加上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等,如不被排出而留在体内时,会妨碍消化、血液酸化,引起细胞及多种器官的疾病。毒素累积而附著在肠壁皱折中成为所谓的“宿便”无法排出体外,导致细胞缺氧,并刺激五脏造成体内生化的紊乱,所以说毒素乃万病之源,非排除不可。

(2)树立健康观

健康和疾病是医学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无病即健康”是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它仅以躯体生理功能正常作健康的指标,未涉及心理和社会方面,因而是片面的和消极的。1948年WHO成立时在章程序言中指出“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健康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WHO的健康定义一致,健康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概念,即“三维”健康观,健康的内涵由生物学健康向心理学、社会学领域拓展,这对现代卫生保健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防治突发性疾病的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对预防控制突发性疾病事件,降低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突发性公疾病事件的范围:甲类传染病出现、乙类传染病明显升高、新传染病出现、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各类自然灾害过程或发生后疾病暴发流行、各类中毒、免疫接种出现群体副反应、医院内感染事件等。

(4)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框架建立起来的,具有该模式的内在缺陷,目前全国大多数医科院仍以招收、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主,毕业生“医疗第一”的思想根深蒂固。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在专业方面除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基本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也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人们忽视了正常生活品质与精神生活,人人为生活、事业、理想而疲于奔命,种种因素正腐蚀著人类的健康,使原已相当进步的医药科技,更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甚至原因不明的现代病。预防医学是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服务对象是群体,从而防止人类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吉武.预防医学[M].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第3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求职简历作为大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自我的名片,在大学生求职中扮演着“第一印象”的特殊角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一:姓

名:性

别:男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4年11月5日婚姻状况:未婚身

高:161cm体

重:51kg户

籍:广东广州现所在地:广东广州毕业学校:广东药学院学

历:本科专业名称:预防医学(卫生信息管理方向)毕业年份:求职意向职位性质:全 职职位类别:医院/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疾病控制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员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网页设计/制作/美工职位名称:职位不限 ;工作地区:广东广州 ; 广东潮州 ; 广东深圳待遇要求:2000元/月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技能专长语言能力:英语 四级 ; 其他语言 ; 普通话 标准IT技能: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应用Word、PowerPoint、Excel

等office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资源,具有较强的网络搜

索分析能力,能简单使用AutoCAD, Photoshop,FLASH

熟练应用统计分析工具SAS、SPSS、EPIDATA,熟练掌握

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数据库软件SQL 2000专业技能: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较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统计能力;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分析、统计,熟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开发分析教育培训教育经历:时间所在学校学历2004年9月 - 2009年7月广东药学院本科2001年9月 - 2004年7月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中1998年9月 - 2001年7月潮州市古板头中学初中培训经历:时间培训机构证书工作经历所在公司:广东药学院附属医院,红会医院时间范围:2006年9月 - 2007年7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见习生工作描述:临床见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全家便利店时间范围:2007年3月 - 2007年6月公司性质:合资企业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担任职位:营业员工作描述:兼职离职原因:所在公司:东莞市凤岗华侨医院时间范围:2007年9月 - 2008年1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实习生工作描述:临床实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范围:2008年9月 - 2008年11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医院/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工作描述:专业实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范围:2008年10月 - 2008年10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调查员工作描述:参加国家CDC关于预防肺结核项目调查,当任项目调查员离职原因:其他信息自我评价:本人热情开朗,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做事有耐心,勤奋刻苦,适应力强,有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熟练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较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统计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分析、统计,熟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开发分析。发展方向:希望贵公司能给我创造一个发挥潜力的平台,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表现我自己。其他要求: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从而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二:闫xx(女,24岁,大专学历,应届毕业生)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

参加工作时间: 2009-07

身高: 167

现居住地: 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 石家庄市

联系电话:0311-86666666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石家庄市

期望从事行业: 医疗设备/器械,医疗/保健/美容/卫生服务,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化/烟酒等)

期望从事职业: 医生/医师,护士/护理人员

到岗时间: 1周以内

期望月薪: 1000元-1999元 (税前)

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时间: 2006-09至 2008-07

专 业: 口腔医学 学历: 大专

专业描述: 主要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美学,口腔预防学。

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石家庄市中心医院

职位名称: 口腔实习生 工作时间 : 2008-08至2009-07

工作描述: 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所在行业: 公司性质:

所在部门: 工作地点:

离职原因:

自我评价

一名刚大专毕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专业为口腔医学,,能胜任口腔护士..能吃苦耐劳...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现在希望能找个合适,正规的工作.有责任心..遵守纪律..自信能很好的完成领导给下发的各项任务,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三:姓

名: 何小姐

别: 女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1988年12月20日

口: 沈阳

婚姻状况: 未婚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沈阳医学院

毕业时间: 2009年06月

所学专业: 临床医学

外语水平: 英语 (熟练)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 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期望职位: 医生/医师、医疗管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心理医生、疾病控制/公共卫生

工作地点: 浙江省

期望月薪: 1000-2000

教育经历

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 就读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学制五年 学习临床各基础及临床专业知识,并于沈阳市奉天医院课间实习,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

培训经历

2008年6月10日至2009年4月3日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各科室轮转.

工作经验

2008年6月10日至2009年4月3日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各科室轮转.

专业技能

能够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内外妇儿及心理卫生,预防保健等学科的知识,并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获

二等奖学金三次,

三等奖学金一次,

院三好学生一次,

沈阳市优秀大学生称号

自我评价

第4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等多种多样的信息载体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按需要进行再现的一种技术,目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1,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分支学科,本课程内容繁多,综合性、应用性强,且课时有限。为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于2004学年开始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了解现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找出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在05-06学年下学期对预防医学2001级学生就有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公卫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1级全体学生。

2.方法就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多媒体教学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具有的优势的认可、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不足和使用各种信息载体是否足够等三方面内容,共设23个问题项,每问题按肯定程度划分5个等级,赋分1~ 5。

问卷于05-06学年下学期结束前发放给学生,共发出问卷98份,收回问卷98份,问卷回收率100%。

3.统计分析方法用Excel输入问卷调查结果,并建立数据库,统计各问题项平均得分,各分值人数和占受调查对象的百分比。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优势的认可情况的调查

结果见表1。各问题项平均得分较低(1.7~ 2. 5),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优势持肯定看法(评分1~ 2者,占45.9%~ 88.7%)。最多人赞同的问题是“使用各种多媒体信息载体有助于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评分1~ 2者,占88.7%);较少人赞同的问题是“多媒体教学提高知识的深度”(评分1~ 2者,占45.9%),。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认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好”( 评分1~ 2者,占79.6%)。表1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优势的认可情况的调查结果(略)注:各问题项评价与分值,好 1分、较好 2分、中 3分、一般 4分、差 5分

2.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见表2。学生认为教师授课内容过多,讲课速度太快,难以做笔记,听课不够专心等,提示多媒体教学存在信息量过大,使学生难以消化的不足。但总体上,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满意现在的教学,认为教学上有必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表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略)注:各问题项评价与分值,肯定是肯定不是,赋分1~ 5

3.各种多媒体信息载体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见表3。认为各种载体的使用需再增加的学生人数占多(评分4~5,占51.0%~ 81.6%),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各种载体的使用尚不足,今后应适当增加。表3各种多媒体信息载体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略)注:各问题项评价与分值,大幅度减少 1分、减少 2分、正合适 3分、再增加 4分、大幅度增加 5分。照片是指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相片;图表主要指在其它书刊、报纸等摘录下来的漫画、图表  三、讨 论

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好于传统教学,大多数学生认可多媒体教学具有:有助于加深理解教学内容,直观性好,节约教学时间,形式多样,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知识广度,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内容生动活泼等的优势,这和近年来国内有关调查研究结果一致[3,4];但是在提高知识的深度方面,多媒体教学还做得不够,这值得教师今后加以注意,在达到知识广度的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深度,选材避免泛而浅。

从表结果可知,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讲课速度快,形式刺激多样,使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难于做笔记与消化所学内容等的问题,提示教师应控制教学信息量,减慢讲课速度,形式不要过于花巧。对于“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其实我通过自学也可以掌握”这一问题的回答,有36.7%的学生给予3分的评价,即对该问题持中间态度,说明教师授课内容的必要性还是不足,今后应更加精选教学内容,以便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的目的。

从表3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照片、录象、图表等信息载体还不够。这既和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关,也和学院现在的教学条件不足有关。教学课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各种信息载体的灵活、合理的应用又是课件制作的关键,这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提高,而在高校扩招的现状下,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越来越重,他们难以抽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学校应制定一些激励政策,调动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很重要的,如连最基本的硬件─计算机,在数量上都没法保障,那就很难说制作好的课件。学院现有的计算机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不够,多媒体播放设备播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均影响到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良好应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无疑是有必要的,我们在职业医学与职业卫生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从本次调查可见,也是得到学生赞同和肯定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互有优缺点[5],不能以前者取代后者,而是应该互相结合,优势互补。我们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亦要加以改正,争取达到令学生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芹,聂辉,周艳玲,等.医学多媒体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2005,(6):62-63.

[2]凌媛,覃汉宁,谭雪玲.多媒体技术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5):809-810.

[3]罗素芹,罗爱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2005,18(4):76-79.

第5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依据国家有关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岗位需要,我校三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能从事城乡基层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根据此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为:通过三年学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要初步达到临床助理医师的基本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对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预防和危急重症病的初步处置能力;具备卫生保健初步指导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二、按需构建课程体系

以实现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的特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确立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设置把社区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作为临床教学的重点,同时兼顾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设和删减,重组分为五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思政、体育、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等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社科综合能力。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和正常人体功能、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要求学生掌握人类生命过程、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及基本变化规律。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预防医学、临床综合技能训练等,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能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五官科学、中医学概论、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要求学生较全面学习医学有关知识,掌握急重症的处理技术和常用的护理技术,正确处理好医疗保健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以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涉及面广泛的特点。实践教学模块即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积累基本的临床实践经验,培养其临床诊断、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

(二)调整课程结构比例

总体学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原则是缩减职业基础课程,按有关要求开足通识教育课程,提高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的比例。课程结构比例调整为:通识教育课程占26.54%;职业基础课程占20.96%;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占52.50%。

(三)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1.校内实验、实训课进行大胆改革,删减陈旧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减少示范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调整后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由原计划的1:0.42增加到1:0.51。

2.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学校建立了多个临床技能实训室,规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细化训练项目,并与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接轨。以技能考试为指挥棒,将实践课考试作为独立的科目进行考核,以达到学生能系统规范、独立操作临床基本技能的目的。

3.临床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进行,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由医院临床教师带教,一边学习一边见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4.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临床实习,除在医院顶岗实习外,所有学生均分批轮换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让学生熟悉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等。

(四)新课程体系的特色

1.新课程体系突出面向基层岗位的特色职业教育,开设面向基层岗位的医学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实习,亲身感受工作岗位的任务,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第6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近5年来承担中国南极考察队医疗保健任务的是南昌大学的各个附属医院。医疗保健计划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钟专家、南昌大学预防医学研究员余万霰。近日,他向记者解密了中国南极考察28年无一人在南极牺牲的“奥秘”。

让慢性病无法急性发作

南极大陆从无土著居民,被科学家称为地球气候五极(极寒、极旱、极风、极夜和极昼),远离人类聚居区,防控慢性病在南极急性发作是世界难题。余万霰告诉记者,中国南极医疗保健有一个口号:要让人类的慢性病在南极“无法急性发作”。

每次出发前,队员会接受一次全面体检,随队医生系统研究每一位队员的体检资料,同时进行健康访谈(询问生活习性、家族史等),分析可能存在慢病急发因素,针对性地设计科学而严谨的导向性预防诊疗监控流程。医生按流程进行药物预防治疗、定期检查等。例如,如果一位队员出现高血压症状,保健医生会根据在国内建立的特殊健康档案研究他在南极的生活规律,根据昼夜生物节律进行药物控制,更重要的是进行睡眠饮食观察与干预,酒是不会让他多喝的,若睡眠不好还会帮助他有效调整。

余万霰告诉记者,按照现代预防医学理论,一个人如果潜在某些慢性病,对他进行严谨而科学的流程式防治与监控,急性发作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而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流程”设计。在南昌大学医生执行南极医疗保健任务的5年中,没有一名考察队员在南极发作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可以说,中国南极考察队员生活在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健康安全保险箱”里。

余万霰还透露,中国科学家将在地球最南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特别体系,慢性病“无法”发作的流程式监控预防诊疗将会在中国南极考察站成为一项全科医疗的高新技术,当然,这种技术最终会回到人类聚居区。

培训计划暗藏“玄机”

南极医生是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医生中选的,要求是普通的外科医生。他们首先要到位于黑龙江亚布力的中国南极考察训练基地进行抗寒训练和心理测试,如果达标后将进入一个“临床各科轮训计划”。这个经过数年精心研究的“轮训计划”可造就出“特殊本领”的医生。“轮训计划”的设计者余万霰向记者“解密”。

“轮训计划”涵盖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骨科、普外、脑外、泌外、胸外、牙科、心理和预防。计划要求接受轮训的南极医生掌握两个要点,一是该科最常见病的诊疗原则,二是该科急症的处置原则,各科轮训完后对各科最基本的技术进行“互溶式”考核。接受轮训的医生将丰富的专科经验转变成更加精湛的全科临床医疗处置能力,面对复杂的综合性临床医疗问题,能够临危不惧,从容应对,将生命垂危的伤员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2010年1月,中山站一位工程师发生机械意外挤压事故,造成肠、肝、腹壁肌肉、腹筋膜断裂,腹腔大量出血,几个系统出现衰竭,生命垂危。如果在国内,这种程度的重伤一定是各科医生会诊抢救。时任中山站保健医生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庆耀,孤身一人在岗,头脑冷静,进行紧急处置。伤员在南极初步手术后,紧急送往几千公里以外的澳大利亚澳霍巴特进行第二次手术,生命被成功挽救。这是中国南极考察历史上最危险的伤员,也是一次国际医疗协同大援救的成功事例。

中国医生赛过西方牧师

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临近的俄罗斯站,曾有两名考察队员因酗酒突发心脏病,由于医疗条件有限而长眠在南极大陆,不少国家有类似的南极长眠者。

南极考察越冬队员易心理忧郁、恐惧,并因酗酒等不良生活行为而导致心脏病、中风等急病突发。为此,西方国家除了提高南极医疗保健水平外,另一招是在南极考察站建教堂,派牧师到南极陪考察队员一起生活。

余万霰向记者透露,中国有比西方国家更厉害的一招。中国南极考察队的保健医生来南极之前都经过心理卫生培训,如果是党员就担任考察站党支部委员,成了站里依靠的“大哥”。

一位近50岁的队员进入南极越冬期后,面对整日的昏暗和狂风呼啸,感到特别恐惧,总觉得自己得了重病,家人离他很远而特别孤独。观察到这样的情况,保健医生住进了他的房间,朝夕相陪,这位队员的孤独感很快消退,真情交流让他觉得亲人就在身边,恐惧感也无形离去,精心的医疗检查外加医学知识循导,使他消除了疾病的猜疑。

南极保健医生通过仁慈之心使离祖国最远的勇士感到“兄弟般”的关爱,有效控制队员心理忧郁、恐惧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和不良生活行为。队员们诙谐地说,我们的医生赛过了西方的牧师。

“老南极”艺高胆大

2008年12月,在执行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任务中,中山站一辆雪地车在结冰的海上行驶,突然海冰裂开,雪地车迅速沉入海底。驾驶员是一位“老南极”,就在雪地车下沉的瞬间,他打开天窗,跳了出来,避免了一次人员伤亡事故。

2012年1月在中山站,一架直升飞机起飞后突然发动机停转,风速又特别大,驾驶员冷静地将直升机降落,同样避免了人员伤亡。

在中国南极考察28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

第7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为科学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卫生部于2008年12月印发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和《推进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在2010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轮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因此,绩效考核已是摆在各级疾控机构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同时,也对各级疾控机构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定义、考核流程建立进行分析,探讨疾控机构如何有效实施绩效管理,供同行参考。

1 基本概念

1.1 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战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应用最早,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最先进的管理体系[1]。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所达成共识的过程,是激励员工成功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以及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手段[2]。它是一个完整系统,系统内所有员工包括领导在内都要全部参与。

1.2 绩效考核的定义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只是绩效考核的一个点,是进行绩效考核的一种有效手段,所谓绩效考核是指按照约定的考核指标、方法定期地对员工的工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等进行科学评估[3],以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员工的成绩、贡献及薪酬等的一组活动。

1.3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关系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经常被混淆的二个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从本质上说是考核的过去的绩效,而不是未来的绩效;绩效管理更注重对未来绩效的提升,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

绩效考核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一种手段,它不包括前段的贯彻理论,也不包括后端的发展战略,但是,前段的贯彻理论和后端的发展战略又直接影响到考核的进行,因为漠视前端会使员工对考核标准认同度不高引发抵触情绪,漠视后端考核可能会形同虚设费力不讨好。

2 绩效管理的功能

疾控机构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以向社会和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为宗旨,以完成政府授予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任务为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具有以下三个功能[4]:

2.1 从战略层次看

绩效管理体系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部门工作绩效,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

2.2 从职能管理层次看

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评价,并依次给予奖励,有利于发现、培养和提拔专业骨干和管理人才,作为企业进行薪酬、晋升和解雇的重要依据;

2.3 从个人激励层次看

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员工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来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

3 建立绩效管理的流程

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结构,设计科学的、操作性强的体系是实现疾控机构考核目的的基础,建立流程一般分为(1)确定考核基准;(2)设计考核体系并制定考核方案;(3)学习培训;(4)考核实施并动态管理;(5)考核结果反馈和持续改进。

3.1 确定考核基准

绩效考核基准是绩效考核的一个难点,基准把握不准则难以明晰绩效考核指标的确立,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基准包括:

3.1.1 机构机构的战略目标

机构及机构员工的一切活动均应围绕实现机构战略目标而展开,员工的工作是否符合机构的战略目标是评价其绩效的最重要的基准。机构的战略目标随着机构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阶段发展目标而调整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政策变化和社会需求变化;

3.1.2 机构的规章制度

机构的规章制度是机构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规定,也是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对每个员工都有约束力,因此,规章制度应成为员工绩效考核的基准之一;

3.1.3职务说明书和岗位工作标准

职务说明书规定了职工应承担的基本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范围,是各个职务的责权利作了明确规定;岗位工作标准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应达到的工作要求,提供了基本的判断标准。因此,职务说明书和岗位工作标准是绩效考核的基准之一。

3.2设计考核体系并制定考核方案

机构应组织各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及职工代表,必要时邀请绩效管理专家参与,根据机构的考核基准,设计尽可能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方案,为顺利实施绩效管理打下基础。

3.2.1 分解工作目标

根据机构战略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及员工,成为部门及员工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应具体详细,是考核部门及员工工作是否满意的主要依据。

3.2.2确定考核指标

依据职务说明书及岗位工作标准,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以实现员工工作目标为主要内容,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作出质和量的规定;对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人员的指标还要包括对部门职工培训、指导、协调等内容。

3.2.3 制定考核方案

在工作目标及考核指标确定后,为保证考核的顺利实施应制定一个完善的工作方案,方案应明确负责考核的责任部门、实施考核的周期、考核的方式与方法、考核的质量控制及考核结果评判标准等内容,尽量考虑周全,避免因思虑不周而造成考核时的被动。

3.3 学习培训

绩效考核本身较为复杂,疾控机构的所有部门、人员都要参与,而且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实施考核前加强职工的培训,帮助职工正确理解考核的目的、指标等内容,消除顾虑,积极参与到单位的绩效管理中去,对于顺利实施绩效考核是十分重要的。[5]

3.4 考核实施并动态管理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考核者的主管、武断、不公正是影响绩效考核目的实现的重要原因,克服绩效考核走形式应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入手,按垂直指挥系统的层次实行逐级考核,并且,考核结果必须与员工的收入、晋升等利益挂钩。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微调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方式,对阶段性考核优异的员工进行表彰和经验推广,对阶段性考核差的员工进行真心帮助和再辅导,尽快提高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而保证整个机构绩效的提高。

3.5 考核结果反馈和持续改进

现代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过程,通过绩效考核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绩效,进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在考核结束时也就是进一步提高机构管理水平、能力的机会,此时,机构主要负责人应亲自挂帅,组织人员要对全机构及各科室进行评价和反馈,机构分管领导要对所负责的科室进行评价和反馈,科室负责人要对本科室员工的绩效绩效评价和反馈。通过考核者、被考核者双方对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讨论、面谈,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使绩效考核不如良性循环。

4 结语

绩效管理是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疾控机构是公益性质的单位,由于单位性质的特点,在以往实践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是许多疾控机构存在的通病,和繁重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相比已很不适应,本文对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建立绩效管理流程进行了说明,由于经验和理论的不足,错误甚至谬误在所难免,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金虎.绩效管理思路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0:41.

[2]王书军,李申生.浅谈卫生防病系统的绩效管理[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7):336-337.

[3]孙晓芳.医院绩效考核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医学,2009,9(8):126-128.

第8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 灾难护理; 认知; 需求;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018-02

Analysis the Investigation for the Knowledge of the Nurses about Disaster Nursing and its Current Demanding Situation

Zhang Hongyun1 Liu Xiaoyun2

(1The Medical School of Chengdu University;2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Chengdu University,Sichuan,Chengdu,610106)

[Abstract] Objective Assess the knowledge of the nurse for disaster nursing and current demanding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draw up a countermeasure. Methods Use"the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200 nurses from the hospital. Results About 40% nurses are lack of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disaster nursing, lack of the correct way to obtain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aster rescue, from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only 27.0% can gain the knowledge of disaster nursing,while 64.5% nurses think that nursing is related to disaster rescue.90.0% of the nurses think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resent level of disaster rescue.77.0% of nurses are willing to learn disaster nursing in active way. Conclusion Help the nurses to acquire the ideal of the modem rescue medicine, focus on the education of disaster nursing for nursing-students, enhanc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nurses, popularize the rescue knowledge,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sudden disaster, and reflect the value of the nursing for our society and human being in a real way.

[Key words] Disaster nursing; Knowledge; Demanding; Analysis

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自然生态日趋恶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灾难性事件发生频繁,对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构成了极大威胁,灾难护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应运而生。本研究通过分析医院护士对灾难护理的认知、需求现状,旨在探讨发展和完善我国灾难护理的有效措施。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绵阳市中心医院不同科室护士共200名。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统一发放并回收问卷。发放问卷205份,收回203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

2 结果 护士对灾难护理的认知状况、获取救援知识的主要来源、灾难救援与护理工作相关性、学习灾难护理的主观需求、对提高灾难救援水平重要性的理解及获取救援知识所选择的学习途径,请见表1-6。

表1 护士对灾难医学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

表2 护士获取灾难医学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

表3 护士对灾难救援工作与护理工作相关性的认识

表4 护士对灾难医学知识的学习需求

表5 护士对提高现有的灾难救援水平的认识

表6 护士对掌握灾难救援知识学习途径的选择

3 讨论 表1显示,虽然81.5%的护士了解灾难护理的含义,但对灾难护理的内容和特点仍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这说明我国护理人员尚缺乏对灾难护理的科学认知,缺少正确获取灾难护理知识的途径。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灾难救护的专业素质,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灾难救援机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灾难救援机制的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改进,譬如:工作模式落后、监控预警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薄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以及救援理念落后。均需要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这项工作论证其可行性,分步实施,使灾难医学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尽快得以建立和运行。同时,加强国内、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建立沟通和共享信息资源的机制平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救援体系。

3.2 树立灾难救援的护理理念 表3显示,200名护士中有83.0%认为灾难救援工作与护理工作相关联,表明医院中大多数护士能够认识到二者间的紧密联系。但另一方面,中专层次护士能有此认识的却不足40%,这也表明一部分学历层次较低的护士对护士角色的功能、服务对象、服务场所及工作方式存在认识上的局限,因此需要转变护理观念,拓宽护理视野,领悟护理思想,树立灾难救援意识,充分发挥护士在灾难救援中的护理职能,体现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

3.3 构建完善的灾难护理教育体系 表2显示,护士在获取灾难护理知识的途径中,通过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分别仅有28人(14%)和26人(13%),这说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灾难护理教育体系。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灾难护理教育系统,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相应教材,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灾难护理教育向科学化轨道发展。

3.4 重视在校护生的灾难护理教学 各大医护院校应将灾难护理的教学内容纳入到对护生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相关课程,使灾难护理学与预防医学、危重监护学、社会学、人际沟通、护理伦理、护理心理等学科的教学交叉融合,使护生了解灾难护理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及灾难救援工作的任务和方式,掌握不同灾难发生的救援任务、护理职责和护理措施。培养学生全科护士的救护意识和人文关怀理念。

3.5 加强在职护士的灾难护理培训 表4显示,77.0%的护士表现出对学习灾难护理知识的较强动机和需求,但仍有23.0%的护士缺少主动学习的愿望,这可能与多年来护士工作场所局限在医院,较少参与灾难救援工作有一定关系。表5显示,91.0%的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的灾难救援水平有待提高,说明救援水平与救援期望差距较大。而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中,护士很少有机会接受到正规而系统的灾难护理培训。因此,重视对医院护士的学习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护士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术、伤员的检伤分类转运、灾难性心理障碍的分型护理、灾后疾病的预防等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形的专业能力。

3.6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途径 表6显示,半数以上护士选择了接受继续教育和听取专家的学术专题讲座,另有1/3-1/2的护士选择了模拟演练、大众媒体和知识竞赛的形式,反映了护士对接受灾难救援知识多途径学习的意愿。通过开设灾难护理救援培训班,邀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定期组织灾难救援模拟演练,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信息传媒手段,宣传灾难中的自救与互救知识、灾后卫生及疾病防疫技术,提高人们对灾难事件的防范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将灾难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开展生态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将灾难的发生减少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第9篇:预防医学基本的任务范文

目的分析某三级医院120例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防范策略。方法对从2009年到2013年处理的120例医疗纠纷按纠纷原因分类汇总,采用2007版EXCEL进行分析,对医疗纠纷科室分布、年间分布、患者情况、纠纷原因等内容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医院外科、内科、骨科、妇产科为医疗纠纷高发科室,共占医疗纠纷发生总数的87.5%,纠纷的发生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以老年本市人口居多,纠纷原因主要是医疗质量问题、医患沟通告知不足,以及患者医学知识缺乏。结论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有患方因素、医方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重点在于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重视医疗告知,拓宽医疗纠纷处理途径,建立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

[关键词]

医院;医疗纠纷;原因;防范策略

2012年1月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陈竺部长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新形势下医患关系的特点,普遍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妥善处理患者投诉,要求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医患关系在“十二五”期间有较大改善。然而,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现状不容乐观,医疗纠纷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和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尤其近两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上升,增长幅度超过100%。全国每年医疗纠纷逾百万,仅3成得到解决,70%的医疗纠纷滞留在医院。据中国医师协会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近一半(48.51%)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比仅为19.02%。中华医学管理学会2005年6-7月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殴打、威胁、辱骂院长的情况。由此可知,医疗纠纷是当前社会矛盾在医药卫生领域的集中反映,对医院正常的诊疗秩序和社会的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医疗纠纷是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各种医疗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患者或其家属(患方)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方)之间发生的矛盾和争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法制维权意识的提高,对生命和健康重视度大大提高,因而对医疗效果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但医疗行为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医疗救治与结果的巨大落差使得医患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医疗纠纷愈演愈烈。本文结合近五年来某医院120例医疗纠纷实例情况,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的现状,正确认识其成因,探讨防范措施,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化。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09-2013年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登记在册的,已经处理完毕的120例医疗纠纷档案材料。

1.2研究方法按调查的对象、内容,采用2007版EXCEL分类、汇总、整理,对医疗纠纷的发生科室、发生时间和发生原因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医疗纠纷发生科室的分布情况从调查材料的分布范围上看,医疗纠纷发生科室几乎遍布医院所有的临床、辅诊和医技科室。从发生数量上看,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骨科和妇产科。其中,在120例医疗纠纷中,内科发生医疗纠纷41例(34.2%),外科38例(32%),骨科12例(10%),妇产科14例(11.3%)。具体到每个科室,内科主要发生在心血管内科(9.2%),外科主要发生在普通外科(10%)和心胸外科(10%)。结合不同临床科室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来看,医疗纠纷多发的科室均具有医师责任重、技术要求高、紧迫性强、风险性高的特点。

2.2医疗纠纷发生的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就诊费用来源和居住地分布从医疗纠纷的发生时间来看,2009年的医疗纠纷指的是2009年新发生的纠纷与在此之前发生的未处理完毕的所有医疗纠纷,因而在120例医疗纠纷中占有最大比重。自2010年开始,每年医疗纠纷平均发生率在15%左右,呈现出基本持平、略微上升的趋势。从患者年龄分布来看,医疗纠纷涉及人群中,老年人口居多(51.7%),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随之下降,疾病发生率高,诊疗效果有时难以达到患者预期,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从患者的居住地分布情况来看,通过医保分担就诊费用和本市常住的患者居多,该部分患者多文化程度较高、维权意识较强。见表2。

2.3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每例医疗纠纷可能由多个原因造成,本文按主要原因归类统计,众多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中,以医方的医疗过错为主(57.5%),主要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欠缺、临床经验不足、发生漏诊、误诊,甚至错诊等。而患者及其家属因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对医疗行为的不理解,加之医患沟通不足、告知不到位、医生服务态度恶劣,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3讨论与建议

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主要从社会因素、患方因素、医方因素3方面进行分析。

3.1医疗资源供需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社会因素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伏笔在120例医疗纠纷中,以社会环境因素为主引发医疗纠纷的有8例,占6.7%。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医疗资源供需严重不均衡,且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亦不均衡。根据《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显示,2011年,医院医疗服务量增速呈下滑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差别悬殊;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和病人就医流向不合理状况无明显改善,仍主要流向城市大医院。其次,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合理。目前很多医院关心更多的是如何扩大规模、提高创收,而对患者的医疗过程和情绪调解不够。对院内感染、病历保存、医疗器材维护等方面的管理缺失,对医务人员的配置、医务人员职业培训方面缺乏合理性和全面性,使得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混乱,运行不成机制,因此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2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对诊疗结果的高度期望、与医方的配合不足等患方原因亦成为缓解医疗纠纷的“拦路虎”在120例医疗纠纷中,以患方医学知识缺乏为主要原因的有25例,占20.8%。对此原因的分析如下。首先,患者法律维权意识增强,对诊疗结果期望值过高。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健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对诊疗效果怀揣有高度期望。就医中患者会主动采取法律等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要求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方案、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真实信息。但由于本身对医疗知识的缺乏以及医学信息获取的滞后性,往往难以达成其对医疗行为的充分、完全理解。另一方面,患者自身与医疗行为存在密切联系,良好的诊疗效果的取得需要患者及家属密切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但往往因患者或家属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谎报病情、不遵医嘱或未如实陈述病情,导致医生的判断与真实情况偏离,进而导致误诊或出现意外,引发纠纷。同时,亦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个别患者受利益的驱使,借对医疗的不知情而对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进行指责和索赔。

3.3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医患沟通告知不足等医方因素,成为导致医疗纠纷的最主要原因首先,医务人员存在医疗过失行为,导致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首要原因。本文研究的120例医疗纠纷中,以此为主要原因的有69例,占57.5%。有些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等客观因素导致误诊或者治疗失误;有些因为压力过大、工作量过大而导致的主观方面对某些疾病的诊疗不到位,亦或因为病历书写不规范、遗嘱不明确等引发医疗事故。其次,医患者之间缺乏沟通,告知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120例医疗纠纷中以此为主要原因的有14例,占11.7%。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时,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没有向其详细充分说明该疾病本身存在的并发症、自然转规等风险,没有尽到合理的告知义务,使得患者对该疾病没有基本认识,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误解,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4对策和建议

3.4.1加强医院管理,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在120例医疗纠纷中,有69例是与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是要转变服务观念,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技术培训,熟练掌握诊疗操作常规;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和考核机制,应用绩效管理来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定期进行医疗技术质量的动态分析、评估和跟踪调查。

3.4.2重视医疗告知,加强医患沟通在120例医疗纠纷中,有14例是与医患沟通不足、医方告知不到相关的。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履行医疗告知是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也是患者应得到保障的合法权益。告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告知时间、告知地点、告知内容及范围、告知方式、告知语言、告知主体等细节,同时注重替代方案的解释说明,并采用书面语言予以固定。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桥梁,即使是在医疗纠纷过程当中,仍然要重视医患沟通在协商解决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

3.4.3拓宽医疗纠纷处理途径,建立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当前我国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包括医患自行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法院诉讼解决和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等四种,其中以第三方调解机构的调解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成效。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及时告知患者各种处理方式,使其对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充分的了解,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同时,因第三方调解机制本身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方式灵活、调解率高等优势,使之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因此,医院应完善由第三方调解机构调解的工作流程,使医疗纠纷的处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并认真配合第三方调解机构的调解工作,使医疗纠纷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竺.《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R],2012.

[2]张有义.卫生部拟重点推行人民调解制度[N].法制日报,2008-11-02(190).

[3]刘跃,张圣泉.医患和谐十法[J].现代医院管理,2006,4(2):6-10.

[4]李华.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策略研究[M].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5]StephenL.Fielding.TheSocialConstructionoftheMedicalMalpracticeCrisis:ACaseStudyofMassachusettsPhysicians[J].SociologicalForum.1990.5(2):279-295.

[6]彭炜,王晓燕,张建.等.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患方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612-614.

[7]舒明蓉,王星月,庄红娣.等.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94-1000.

[8]刘振华.医患纠纷预防处理学[J].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3.

[9]王华.医疗纠纷成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4):273-275.

[10]姜世瑞,郭全民.浅议医疗纠纷的防范[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4(4):78.

[11]张元宇.某医院医疗纠纷成因216例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79.

[12]王汝哲.浅谈《侵权责任法》背景下的医疗告知知情同意制度[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98.

[13]李国俊,宋广军,赵栋.86起医疗纠纷原因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3(1):3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