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旅游经济可行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经济可行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经济可行性

第1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杭州市 低碳旅游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36-03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英国)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该白皮书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①。2009年7月,杭州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目标是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低碳旅游正是在此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课题组成员拟从杭州旅游的现状出发,研究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发展途径。

一、低碳旅游的研究进展

低碳旅游是什么?刘啸(2009)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②。蔡萌(2010)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③。此外,一些学者对国内外低碳旅游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如谢园方、赵媛(2010)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对于低碳旅游的研究以宏观定性分析为主,而国外则利用问卷调查,构建模型等方法多方面收集信息和数据,侧重于定量分析④。情况确实如此,根据笔者目前手头50多篇低碳旅游的文献,其中40多篇是定性分析的研究,不过,已出现一些学者利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如肖建红(2011)⑤对舟山、陶玉国(2011)⑥对江苏的旅游碳排放进行定量的研究,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可知旅游目的地具体的碳排放量。通过这几位学者的研究,我们看到,在旅游过程中,交通的碳排放量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酒店住宿,最后是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关键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环节中达到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的目标,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低碳旅游的进一步研究,重点应在定量研究上,特别像新西兰、苏格兰等国推行的“测量—减排—补偿”碳补偿三部曲模式④,不仅要测定碳排放量,还要进行前后的数据比较,评估各种手段的效果。

二、低碳旅游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均有较快的增长。2010年,杭州的旅游总人数6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6%,旅游总收入10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见,杭州旅游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它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向低碳化、高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鉴于时代背景,杭州旅游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以低碳经济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是,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因为它将涉及到旅游相关者的利益,例如旅游交通中新能源汽车的利用,虽然国家出台了政策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但是效果不够理想。据《人民日报》的报道,2011年上半年,上海市场只售出10辆纯电动汽车,杭州仅25辆。原因在于新能源车的购买成本还是较高,电池技术不成熟、充电不方便等。旅游建筑中环保材料的使用,将增加企业的建设成本。此外,低碳旅游的推广将给旅游者带来诸多不便,例如酒店中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旅游者将经历一个适应期。

发展低碳旅游,为什么会遇到如此大的困境呢?首先,从国家的角度讲,发展低碳经济第一要做的是调整国家的能源结构。因此在2011年12月了《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将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转变,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调整能源结构的关键。其次,实现节能减排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淘汰或整合高耗能、落后的产业,而旅游业被认为是低耗能的朝阳产业,因此,只是旅游业内比较关心这个话题。最后,低碳旅游模式较难推广的市场化因素是,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涉及的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三个主体的利益各不相同。因此,冯周卓、袁宝龙(2011)等学者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府主体面临发展与环保的双重压力,环境利益已经上升为政治利益;非政府主体,特别是企业,因为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他们传统的经营生产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甚至带来利益上的损失⑦。

具体分析发展低碳旅游中的三个主体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作为政府而言,短期利益是完成下达的减排指标任务。例如,2011年,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许多省市对一些高耗能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以此完成各地的政治减排任务”,难怪大众会发出如此的声音:如此的低碳生活,不要也罢!当然,旅游企业并不是高耗能企业,而是当下大力扶持的低耗能企业,因此政府在动能上并不像限制高耗能企业那么大。政府的长期利益是通过低碳旅游的发展,保持该行业的可持续性,为杭州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

第2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区;客户关系管理;双核心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 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05-03

在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已经意识到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但多数旅游景区对客户关系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仅仅重视以旅行社为主的分销商客户,做好对其的服务与管理,而忽略了对消费客户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意义,使得旅游景区的客户关系管理未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于对景区经营管理起到反效果。因此,只有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并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一、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简称为CRM。最早提出CRM这一概念的是全球知名研究和咨询机构Gartner Group,强调 CR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重组,通过提升客户满意度最终实现企业利润。IBM认为,CRM是一套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案,旨在通过高水平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目的。卡尔松集团则将客户的内涵从狭义的客户扩展到包括供应商、企业员工在内的广义客户,提出应当深挖客户需求和偏好,培养对企业的忠诚,最终实现多赢。

另一方面,学术界也纷纷提出各自对CRM的理解。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认为,CRM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可在建立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良性关系基础上实现双赢。Tiwana认为,CRM的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为客户提高差异化产品和服务这一目的,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Graham则将CRM定义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客户关系的态度和价值观,实则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Graudia从技术的角度将CRM定义为“管理客户信息及企业信息的一项技术,通过客户接触,以期实现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

综上所述,企业界和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CRM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总体来看客户关系管理分为3个层次。

首先,CRM是一种以广义客户为中心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以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为手段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客户与企业长期、稳性的良性关系。

其次,CRM是以信息系统和IT技术为内核,具有综合性、集成性、智能化等特征的企业管理系统。

最后,CRM是管理理念与管理系统地实施。只有在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的CRM系统, 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客户关系管理的作用。

二、旅游景区双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模型的提出

(一)客户感知成本变化对客户购票倾向的影响

价值工程法是利用价值工程中价值的构造方法来评价客户价值,即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效用与客户为此所付出的成本的比值来界定客户价值。

式中, CPV为客户感知价值;Ui(ei)为要素ei带来的客户感知效用;Ci(ei)为要素ei产生的客户感知成本;0≤ai≤1,0≤bi≤1,它们是相应要素带来的客户感知效用或感知成本的权数。

Harmer(1989)按照消费者对认知价格与认知价值差异的感受将消费者划分为4种类型:价格型购买者、价值型买者、便利型购买者、关系型购买者。通过对某4A级景区相关人员的访谈,了解到景区网络购票顾客偏向于价格型购买者,对差异化服务的感知不敏感,对价格非常敏感,即价格因素对顾客影响最大。

假设不同网络渠道的客户感知成本仅在价格方面有区别,且所购门票在使用时,景区客户感知效用相同情况下,客户感知成本变化对客户倾向的影响如表1所示。当景区网络渠道售票价格高于分销商网络渠道时, CPV

(二)旅游景区客户关系管理发展

一直以来,旅游景区的主要客户为分销商客户。分销商客户分为增值客户和转售客户,其购票目的在于转售而不是作为个人或集体消费。增值客户主要指旅行社,旅行社通过整合餐饮、交通、住宿的旅游景区资源等进行组合销售;转售客户指商客户或经销商客户,如导游、校园代售网点、酒店代售网点等客户。而旅游景区真正的消费者,即通过各种零售渠道购买客票并在景区内游览的散客(消费客户)却被旅游景区长期忽视。

通过对某4A级旅游景区管理者的访谈,了解到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通过网络渠道购买景区门票的散客数量急剧增加,旅游景区的客户关系管理也出现了新的课题。

随着旅游景区客户间关系的变化,旅游景区与分销商客户由原先的依存关系逐渐演变为在传统的团体市场相依存、在网络散客市场相竞争的局面。而单纯以分销商客户为核心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已无法精准识别客户贡献度。多数景区仅以旅行社出票量为主要指标衡量贡献度,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下年度门票协议价格。导致旅行社可以以低于景区网络票价的价格进行在线销售,占领景区网络散客市场的同时因出票量的增加,进一步获得更低的协议票价,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旅行社网络售票价格体系,降低了旅游景区的利润率。

通过对某4A级旅游景区的调查,了解到该旅游景区为保证价格体系的稳定,起到价格标杆作用,其网络客票售价仅略低于线下景区销售价格,高于分销商网络售票价格。最终导致消费者更倾向于在价格低廉的分销商渠道购买门票。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对分销商客户贡献度的精准识别,对景区希望增加的团体客户部分予以协议价格奖励,在不招致分销商客户反弹的前提下对与景区存在竞争关系的网络散客部分进行价格控制。

旅游景区在为消费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大量的客户信息,理论上可以实现对客票来源的记录和识别,实现对分销商客户贡献度的精准识别。同时,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提高消费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构建良性的长期关系,增强旅游景区对消费客户的影响,提高景区网络售票渠道的知名度,减少对分销商客户的依赖。

三、旅游景区客户关系管理模型构建

基于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型已不适于旅游电子商务时代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需求,在以分销商客户为核心的原模型基础之上,提出分销商客户、消费客户双核心旅游景区客户关系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旅游景区CRM涵盖接触层、功能层和数据库层3个部分。

(一)接触层

接触层是旅游景区CRM基本信息和数据的来源。在传统CRM接触层功能之外,强调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在与消费客户直接接触时应当注意采集、记录消费者的各类信息。如将景区渠道门票与其他渠道门票进行区分后,记录消费者的购票渠道信息等。

(二)功能层

双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模型在功能层方面针对分销商客户和消费客户分别设计了对应的功能。

1.客户服务管理单元。为分销商客户不同销售渠道设计积分系数,通过积分管理识别客户贡献度,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在不影响团体市场拓展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对分销商客户网络渠道的影响。而消费者客户方面则重视个性化服务的提供,如通过为景区分销商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等手段,提高消费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正向引导消费者在景区网络渠道购票的倾向。

2.营销管理单元。针对分销商客户的主要功能为接触客户、获取客户信息,以及通过甄别分销商客户在不同渠道的贡献度进行客户细分,最后确定合理的协议价格。而消费客户方面则围绕接触市场、确定目标市场、营销策划和营销活动开展等功能进行设计。

3.销售管理单元。针对分销商客户的主要功能是客户沟通、客户识别,针对不同渠道进行自动售票以及自动积分。而消费者客户方面则要具备客户沟通、客户信息收集功能;此外,要设计自动售票和客户反馈功能。

(三)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是旅游景区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依据采集的各类客户数据、交易信息、市场及活动数据等实现数据分析(如客户贡献度识别)、数据报表查询(如客户积分查询)、数据挖掘(如客源结构分析)等功能,为企业的渠道管理、营销活动等提供决策支持。

从渠道管理的角度而言,双核心客户关系管理模型可以起到精准识别分销商客户贡献度的作用。对于景区而言,不同渠道的客户价值是有所区别的。以旅行社为例,旅行社将以整合旅游资源的形式将景区门票销售给团队客户(一般以对景区认知度较低的外地游客为主),对景区而言是拓展景区市场,给景区带来的价值较大,而旅行社在未经景区同意的前提下将低价门票销售给网络散客或网络转售渠道,则与景区在散客市场形成竞争关系,给景区带来的价值较小。因此,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对消费客户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精准识别分销商客户的贡献度,差异化设置积分标准,实现景区盈利的最大化。同时,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加强对分销商客户的知识管理,如依据各地区团体市场规模等信息,进行景区品牌知名度评估,指导景区在各地消费客户市场的营销决策。

结语

第3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教学改革;苏州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84-02

一、引言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交叉型、应用型课程,它是伴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遵循引起关注―重点研究―点面结合―基本框架―仍存争议的建设过程,而在学者的理性思考和现实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完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旅游经济学是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以旅游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满足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为导向,坚持面向地方、服务地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但在旅游经济学实际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改善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旅游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交叉学科,内容庞杂

从学科性质上看,现代《旅游经济学》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学习旅游经济学不仅要以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旅游学概论等课程知识为基础,还必须借助众多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丰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内容,如心理学、社会学、资源学、统计学、民族学等;从内容体系上看,旅游经济学相对于经济学来说是一门部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其内容既包括旅游消费者的微观需求理论,也包括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市场竞争、旅游企业发展与投资决策的企业供给理论,同时,介于我国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型”特征,其内容又必然包括政府规制、旅游产业政策、旅游经济综合效益等部分内容。相对于旅游经济学的核心课程的地位,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旅游经济学教学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课程难以定位,教师“教”、学生“学”均难以把握。其结果只能是教师教授点到为止,学生学习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学”与“不学”似乎差异不大。

(二)“材”出多门,适用较难

好的教材是讲授好一门课程的前提。目前,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存在数量较多,精品很少;各成体系、难易不一;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等特点。1982年2月,由王立纲等人撰写的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地研究旅游经济的专著《中国旅游经济学》面世,实现了我国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零的突破”。其后,相继出现了南开版、中旅版、高教版、旅教版等多种版本。在内容上,这些教材除了依循一般经济学的“共有体系”外,有繁有简,各成体系;在难度上,有的注重体系完整,以定性分析为主,辅以适当案例;有的以数理分析为主,辅以大量分析模型与方法;有的则既有理论分析,定性评判,又有定量分析,适量案例。此外,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现象、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智慧旅游、O2O、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与大量应用,但现有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普遍未能反映这一新变化。

(三)单向教学,缺乏互动

目前,多数高校的旅游经济学课堂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解放了教师忙于板书之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媒介多彩、立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但并未能彻底改变该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一方面是由于该课程内容庞杂、课时不够,另一方面学科交叉的性质使得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把控也较为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基本理论和内容的讲解、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体验,未能有效利用专题讲授、案例讨论、热点透视、翻转课堂、角色模拟、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与反馈。

(四)课堂为主,缺乏实践

考虑到诸多原因,目前在一般本科院校专门针对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少之又少。但实际上,旅游经济学依赖于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支撑,理论性较强;同时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以经济学理论为主的众多相关理论,分析社会化、商品化了的旅游经济活动背后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专题内容,增加适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过程组织,注重过程考核,融入成绩评定,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消化、理解,更感性地认识旅游经济理论,提高学生分析旅游经济现象、把握旅游经济问题的本质。

三、对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苏州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发轫于1995年成立的旅游与宾馆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起正式招收4年制本科生,2010年被列为苏州科技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点。根据学校《苏州科技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3年)的文件精神,我们修订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将本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为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领导艺术、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我们将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微观部分:旅游需求与旅游者的经济行为,旅游供给及价格策略,旅游投资与决策,旅游业一体化经营与跨国经营;宏观部分:旅游业就业与收入,旅游业发展战略及其国际比较,旅游经济影响与效益。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兼顾体系完整与专题重点讲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互动教学与课外综合实践相结合。

(二)自编教材为主,多种教材补充

针对旅游经济学教材建设的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我院旅游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在教材选用上遵循以“以自编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补充”的原则。2010年5月,由我院韩云教授领衔主编、旅游系相关教师合编的《旅游经济学》教材在南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其融合了众多教材的优点,反映了旅游产业的最新发展,是我院旅游经济学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考虑到产业发展、学科交叉、各教材各有侧重的特点,我们又选定了多种相关教材作为补充,这些教材或在教学内容上有新安排、新体系,或在理论讲解上有新突破、新观点,或在案例选用和综合练习上有可取之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重点参考且效果较好的有《新编旅游经济学》(黄羊山,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旅游经济学》(罗明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旅游经济学》(厉新建,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旅游经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金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三)融入专题案例,增加互动讨论

传统单向的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两点改革:一是旅游经济热点透视。这种形式一般安排在每节课的开始,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按照提前公布话题―学生共同关注―代表主持话题―全体参与讨论―教师总结考核过程进行。由于学生自选话题,新鲜、时尚,比如中国游客海外疯狂购物、在线旅游企业价格大战、上海迪斯尼带来的冲击、丝绸之路的“旅游蛋糕”,因此参与度较高,互动效果较好;二是融入专题案例。案例是沟通抽象理论与客观实际之间的桥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案例的选择对教师讲授、分析好旅游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至关重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旅游经济学教学案例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点:贴近学生、与时俱进、不忘经典。

(四)增加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考虑到旅游经济学交叉型、应用型的学科性质,发挥我院与苏州市旅游局、地方知名旅行社企业、旅游景区(点)的良好关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逐步实施以下教学实践环节,并融入成绩考核评定。一是配合旅游局每年开展的游客满意度调查,组织学生调查了解来苏游客的构成及人文特征,游客对苏州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及服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市民素质的满意情况;二是利用举办苏州市青年旅游人才培训班的机会,组织学生与旅行社经理人员的调查与访谈,了解苏州旅行社产品开发的现状、特色、竞争态势及未来展望;三是利用苏州乐园、苏州大阳山等景区实习基地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到景区实地参观,进行游客问卷调查,了解景区门票定价是否合理,旅游产品(主要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否完善,周边配套,如交通、停车场等是否到位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建议。

参考文献:

[1]韩云.旅游经济学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厉新建.旅游经济学原理(第2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3]杨晨霞.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J].消费导刊,2009,(11).

[4]张艳.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第4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入境旅游客流符合灰色系统的特点,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入境旅游客流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灰色系统理论在旅游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地运用,国内有些旅游专家学者利用灰色预测法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灰色预测,例如:王道林根据旅游黄金周的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预测的灰色模型;朱晓华等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入境旅游客源分别建立了灰色模型与常用的线性模型,并定量对比模型预测的精度,得出旅游系统更适合用灰色系统理论来研究的结论;康传德、庄小丽、魏龙吉以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为例建立了市场潜力预测的灰色预测模型。陈白璧、裘晓雯以福建省生态旅游主要发展指标进行了灰色预测;慎丽华等针对农民旅游市场,利用灰色理论进行预测。

一、江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现状

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一个区域增加外汇、解决就业、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江西的入境旅游始于改革开发之初,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表现在衡量入境旅游业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上。1979年江西省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只有4384 人次和61.73万美元,到2013 年已经分别达到163.61 万人次和 5.25 亿美元,分别是30年前的373倍和850倍,即便是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以及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下跌的2008年和2009 年,江西省的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也依旧保持了15%的增长率,可见,江西入境旅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而,江西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处于落后地位,入境旅游产业结构内部任隐含着不合理的因素,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主要表现在:与入境旅游发达省份相比,江西省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都比较落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确科学的预测江西省入境旅游客流量,对江西省的旅游规划以及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灰色GM(1,1)预测模型建模原理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某种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和处理来寻找系统的内在变化规律,生成较强的规律性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

(一)GM(1,1)模型的建立

设时间序列X(0)有n个观察值,X(0)={X(0)(1),X(0)(2),…,X(0)(n)},通过累加生成新序列X(1)={X(1)(1),X(1)(2),…,X(1)(n)},则GM(1,1)模型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式中,a称为发展灰数,μ称为内生控制灰数。

设α为待估计参数向量,α=(au),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可得:α=(BTB)-1BTYn

求解微分方程,即可得预测模型:

X(1)(k+1)=[X(0)(1)-]e-ak+ (k=0,1,2,…,n)

(二)预测模型的检验

灰色模型的精度等级检验一般有三种方法,即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残差检验和后验差检验。

1.残差检验

按预测模型计算,并将累减生成,然后计算原是序列与的绝对误差序列及相对误差序列。

2.后验差检验

计算原始序列标准差S1和绝对误差序列的标准差S2:S1=、S2=,接着可以计算方差比C和小误差概率P:C=S2/S1、P=p{|Δ(0)(i)-Δ(0)|

三、江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灰色预测GM(1,1)预测

(一)GM(1,1)预测模型的构建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及前人研究结论,数据预测所依据的原始序列越长,模型预测精度就越低。因此我们选取了从2004年~2013年10年的江西省入境旅游人数作为原始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原始数据如下(表2):

将2004―2013年原始数据输入EXCEL软件,进行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

=

即a=-0.1621134,μ=40340.0699

代入式中:+a=μ求解微分方程,可得预测模型:

X(1)(K+1)=2776309.923e0.162113475k-2488565.923

(二)模型检验

通过残差和后验差检验,得到的检验结果表3。

由此相对误差均值为0.072840041小于0.2,均方差比值C===0.101329,小概率P=1,因此模型残差检验是合格的,模型预测精度高,因此可用于江西省入境旅游客流量的预测。

(三)模型预测

根据GM(1,1)预测模型对江西省2014-2018年入境旅游人数进行预测。

四、结语

第5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20xx软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1 引言。

1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可解

经过对此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拟系统实现报告,对软件开发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明确开发风险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报告经审核后,交软件经理审查。

1.2 项目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超市进销存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老师。

项目开发者:shu408157847。

用户:超市。

实现软件单位:学校

项目与其他软件,系统的关系:

本项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立在Windows NT 系统上以Microsoft Visual C++为开发软件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采用Linux 为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是采用Oracle 8的为开发软件的数据库服务程序。

1.3 定义:

[专门术语]:

[缩写词]:

1.4 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主要功能:

性能要求:

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进行及时正确的刷新。

输出要求:数据完整,详实。

输出要求:简捷,快速,实时。

安全与保密要求:权限不同

完成期限:预计六个月,即截止20XX年12月8日。

2.2目标:

系统实现后,大大提高旅游局的机票预定服务效率超市的管理水平。降低误差,减少开销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建议软件寿命:5年。

经费来源:。

硬件条件:服务器sun工作站,终端为pc机。

运行环境:Linux

数据库:Oracle8

投入运行最迟时间:20xx/04/04

2.4可行性研究方法

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1 经济可行性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短期-长期利益分析。

技术可行,现有技术可完全承担开发任务。

操作可行,软件能被原有工作人员快速接受。

3.技术可行性分析

3.1系统简要描述

3.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3环境可行性

3.4 人员可行性:操作宜学

3.5 效益分析

投资回收周期

2.3年

4.5敏感性分析

设计系统周期为五年, 估计最长可达10年

处理速度:一般查询速度<4秒

关键数据查询速度: <2秒

5。法律因素

6。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7.结论意见

由于投资效益比远大于100%, 技术、经济、操作都有可行性,可以进行开发.

延伸阅读: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提纲一、 概述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技术开发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二、 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论述。

2、产品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

3、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中的优势。

三、 项目成熟程度

1、成果的技术鉴定文件或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产品鉴定证书。

2、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在价格、性能等方面被用户认可的情况等。

3、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开发能力。

四、 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1、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和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2、国际市场状况及该产品未来增长趋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3、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五、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投资估算

2、资金筹措方案

3、投资使用计划

六、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未来五年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估算。

2、财务分析:以动态分析为主,提供财务内部收益率、贷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利税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

3、不确定性分析:主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作出判断。

4、财务分析结论

5、社会效益分析

七、 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

1、企业员工构成(包括分工构成和学历构成)

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的教育背景、科技意识、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3、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力量、资金投入,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等情况。

4、企业从事该产品生产的条件、产业基础(包括项目实施所需的基础设施及原材料的来源、供应渠道等)。

八、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九、 其它

1、环境保护措施

2、劳动保护和安全

3、必要的证明材料

(1) 特殊行业许可证(如食品、农药、医药、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及批文);通信产品入网许可证;公共安全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等。

第6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以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生态安全性角度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赋权重,采取加权平均法求得指数分值,并建立三角模型,分析丰都县2003-2012年的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5年以前处于土地利用不可持续状态,经过5年的发展,2011年达到一般可持续发展水平;10年间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总体呈上升态势,整体发展趋势比较平缓,主要存在2种发展趋势强可持续性一般可持续性,造成可持续性趋势减慢的原因是生态安全性不稳定。研究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三峡库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和趋势,为库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熵值法;三角模型;三峡库区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26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57

收稿日期:2014-12-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568);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jjA00008)

作者简介:孟 倩(1989-),女,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电话)15086892614(电子信箱)247612136@qq.com;

通信作者,刘 勇(1980-),男,湖南岳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管理、城市地理及生态效应研究,(电子信箱)ly6505@163.com。

自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延伸到土地利用方面以来[1],各国逐渐开展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2],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热点[3]。我国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主要集中在评价[4-6]和综合研究[7-9]等方面,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李新举等[10]利用相关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对泰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张雷等[11]从农业土地的生产、生态、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构建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郑州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杨庆媛等[12]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从生物量供需平衡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现有的评价方法虽各有特色,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因此,在具体区域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择上仍需要进一步探索[13]。

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和中国特大峡谷型水库[14],大约85%的库区面积分布在重庆市范围内。库区山高坡陡,地质构造复杂,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水库建设导致自然环境更加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污染严重[15],百万移民安置又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因此,合理利用库区土地,促进三峡库区土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的和谐发展。本研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构建三角模型定量评估丰都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为三峡库区县域土地利用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库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丰都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和重庆市中心地带,长江横穿县境47 km,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县境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整个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呈“四山夹三槽”地貌格局,以山地为主,面积2 900.86 km2。全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

丰都县是三峡库区重点淹没县之一,2001年三峡水库共淹没丰都县陆地面积30.47 km2,耕地面积894.83 hm2,房屋面积229.36 hm2,移民安置和建设新城占用了大量土地,加剧了丰都县的人地矛盾。经历了三峡移民和后三峡时期,10多年来丰都县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根据丰都县统计年鉴,2012年总人口 84.29万,城镇化率达到37.91%,地方生产总值 111.07亿元,占重庆市的9.60%。随着渝利铁路、涪丰石高速公路建成贯通,渝安高速、丰石高速等加快建设,丰都还将成为三峡库区腹心的综合交通节点,融入主城“一小时”经济圈。

1.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2.1 三角模型介绍 三角模型是国内外较流行的一种评价模型,最早是由美国农业部(USDA)用来分析土壤类型的方法[16],后在工程学、环境科学以及区域经济学、土地评价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17,18]。三角模型以直观性、简明性著称,能够反映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及趋势。本研究利用三角模型,从经济可行性(EI)、社会可接受性(SI)及非生态安全性(NESI)三方面指标来测度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及发展趋势。采用熵值法求得指标权重,得到各指数分值,利用Grapher9.0软件生成三角模型图(图1)。图1为正三角形,EI位于最高顶点,NESI位于右下顶点,SI位于左下顶点,相应的,X、Y、Z轴分别代表SI、EI和NESI,每个坐标轴分别沿逆时针方向从0到1,且每个轴分别平均分为5个范围,0~0.2:“非常低”,0.2~0.4:“较低”,0.4~0.6:“一般”,0.6~0.8:“较高”,0.8~1.0:“非常高”。三角图内分为5个区域:A、B、C、D、E表示相对可持续性状况(表1),同时根据3个指数的相对比例变化,确定T1、T2、T3、T4、T5、T6、T7 7种相对可持续性趋势[19](表2)。

1.2.2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3年丰都县土地变更数据库、《丰都县统计年鉴》及《重庆市各区县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重庆市水土保持公告》等。

2 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结果是否实用的关键[21]。丰都县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要同时考虑土地利用效率、土地的集约化及生态保护等问题。本研究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纲要》提出的目标,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代表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安全性的27个评价指标(表3)。

2.2 原始指标无量纲化

由于各指标量纲、性质不同,且极性不一,相互间没有可比性,必须先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各指标值在[0,1]之间。本研究采用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Xij=(Xij-Xmin)/(Xmax-Xmin) (1)

对于逆向指标:Xij=(Xmax-Xij)/(Xmax-Xmin) (2)

式中,i为年份,即从2003年到2012年,I=1,2,3,…,12; j为指标数,j=1,2,3,…,27;Xij为指标的原始数据;Xmax为某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大值; Xmin为某指标原始数据的最小值。

2.3 指标权重确定

由于各指标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不同,因此要对各指标赋上合理的权重。本研究采取熵值法确定权重(表3)。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根据各指标所含信息的有序程度来确定权重[22]。它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权重,相对变化程度大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权重。该方法能够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假设有m个评价样本,n个评价指标,可建立数据的比重矩阵

式中,ej为指标的信息熵,dj为信息效用值,Wj为指标的权重。

2.4 综合指数计算

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之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指数的数值。

式中,X为指标的标准值,Wj为权重。

根据上式可得到丰都县2003-2012年的经济可行性指数(EI)、社会可接受性指数(SI)和生态安全性指数(ESI)的分值(表4),根据三角模型的性质,选取EI、SI及NESI作为评价指数,构建三角图,其中:NESI=1-ESI。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

从表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经济可行性指数有了很大的提高,由2003年的0.099增长到2012年的0.710。丰都县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以前交通落后,自然环境恶劣,使得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2000年以来,丰都县开始全力投入交通建设,2012年全县通村通畅率提高到了60%,涪丰石高速公路、渝利铁路相继贯通。随着交通“瓶颈”被打破,经济也得以迅速发展。名山景区升级改造,澜天湖景区开发大规模推进,2012年丰都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5亿元,同比增长53.4%,商贸旅游的日趋活跃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10年间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甚至稍有下降,说明丰都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②社会可接受性指数稳定上升,主要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丰都县特色农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整体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收入,带动了就业率;公路通村通畅率的提高,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从指标上来看,城镇化率、社会需求满足度、道路通达度、城镇、农村居住面积等都大幅度的增长,从而表现出社会可接受性的提高。③土地利用的生态效应是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合理与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10年间,丰都县生态安全性指数有升有降,总体呈上升趋势。经过调查,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化率等有了很大的提高,2012年丰都县新增长江两岸绿化4 000 hm2、公益林1 000 hm2,这些举措对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有积极的影响。丰都县万元GDP指数不断下降,说明丰都县能源利用效率在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不断发展。10年间,丰都县水土流失指数从61.00%降低到53.00%,2012年水土流失治理指数为62.96%,水土流失治理颇见成效。但是与重庆市水土流失指数48.54%、三峡库区48.64%相比,仍然属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另外,单位种植面积化肥投入持续增加,这是由于农民为了追求粮食产量而加大化肥的施用量。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都会恶化农田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三峡库区面源污染。

3.2 评价结果状态与趋势分析

在软件Grapher9.0导入表4所示的数据,得到丰都县2003-2012年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与趋势图(图2)。

3.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分析 结合图2、表1及表4可知,丰都县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经过了几个阶段:2003-2005年处于E区,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EI、SI数值为0~–0.2,而NESI指数大于0.8,虽然各项指数有上升的趋势,但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生态安全性的水平均处于不可持续水平;2006-2010年处于D区,即弱可持续状态。这4年间,EI、SI指数仍持增长态势,但是NESI指数有升有降,2006-2008年间NESI指数都较高,分析指标原始数值发现,2006-2008年丰都县水土流失指数从53.00%增加到66.00%,而环境和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值却从0.038下降到0.021,这说明丰都县的经济发展有一部分是以生态环境的安全为代价的,重视经济、忽略环境是NESI指数增加的重要原因,这导致丰都县土地利用水平处于弱可持续状态;2011-2012年处于C区,即一般可持续阶段。EI、SI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而NESI指数也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丰都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各方面的提高使得丰都县土地利用进入一般可持续状态。

3.2.2 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分析 整体来看,2003-2012年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从不可持续状态发展到一般可持续状态。具体来看,10年间,丰都县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虽然有波动,但是总体比较平稳。2003-2007年呈现T2的趋势,即强可持续性发展,EI、SI增大,NESI减少;2007年之后为T1,即一般可持续态势,EI、SI、NESI的发展趋势为增大、增大、减小。与上一阶段相比,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有所减慢,主要是因为丰都县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2008年丰都县水土流失指数比之以前有所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却有所下降,使得生态环境非生态安全性指数增大,土地利用方式存在危险因素。2010-2012年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速度又有所上升,丰都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土地利用朝着可持续的趋势发展。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选取经济可行性指数(EI)、社会可接受度指数(SI)及非生态安全性指数(NESI)三方面的指标构建了三角模型,对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状态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角模型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面具有能够直观、清晰的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及趋势。

通过模型分析表明,2003-2012年间,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不可持续水平进入了一般可持续水平。10年间丰都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总体趋势是增加,但是由于生态安全性不稳定,期间发展趋势有所减缓。针对分析的结果,在土地利用方面提出以下建议:①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比重可反映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丰都县第三产业比重在10年间无明显增长,因此应该以旅游业为依托,发展新型工业、效益农业,促进商旅联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②丰都作为三峡库区的重要区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尤其重要,而丰都县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方面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加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建设和修复,在水土流失治理、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增加投入。

参考文献:

[1] 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198-199.

[2] University of Lethbridg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for 21st century[R]. Canada:Plenary Parpers,lethbridge,1993.

[3] 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袁 磊,雷国平,张小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1):127-133.

[5] 赵 艳,濮励杰,张 健,等.基于三角模型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5):810-815.

[6] 于伯华,吕昌河.基于DPSIR模型的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53-58.

[7] 蒙吉军,周 平,艾木入拉,等.鄂尔多斯主题功能区划分及其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J].资源科学,2012,33(9):1674-1683.

[8] 吴健生,冯 喆,黄 力,等.基于CLUE-S模型框架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情景预测:以阳泉市郊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1, 33(9):1767-1769.

[9] 赵 旭.基于模糊灰色关联法的湖南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特征分析[J].土壤通报,2013,44(6):1287-1291.

[10] 李新举,赵庚星,李宪文,等.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3):27-34.

[11] 张 雷,吴克宁,吕巧灵,等.郑州市郊区农业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08-112.

[12] 杨庆媛,王兆林,鲁春阳,等.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应用——以重庆市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8):134-138.

[13] KRAINC D,GLAVIC P.A model f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5, 43(2):189-208.

[14] 虞孝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意义及生态功能区段的划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4):323-326.

[15] 赵岩洁,李阳兵,卲景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草堂溪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6):944-945.

[16] USDA Soil Survey Staff. Soil Survery Manual[M].USDA Handbook No.18.Washington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1.

[17] 戴俊骋,周尚意.基于三角模型的中国城市动漫产业竞争力评价[J].经济地理,2009,29(10):1612-1618.

[18] 史兴兴,冯忠江,刘云亮.基于三角模型的河北省正定县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2):206-210.

[19] 张 健,濮励杰,陈 逸,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7,62(10):1041-1049.

[20] XU F,ZHAO S,RICHARD W D,et al. A triangle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Sustainability status and tren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Ecological Modeling,2006,195:327-337.

[21] 姜 英,聂光华.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3):61-62

第7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酒店投资;市场分析;经营模式

一、基于投资学理论的酒店投资前市场分析概述

(一)投资学相关理论概述

投资学,它是以投资领域为客体,研究投资运动规律及其管理原理的一门经济理论学科。投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投资领域的经济关系和投资运动规律以及其他经济规律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与经济增长、投资主体、投资资金的筹措、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与经济结构、投资的风险与决策、证券投资、投资经济效益。

酒店投资相关理论如下:首先是酒店投资的行业环境研究,其中包括了外部一般环境研究,或称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于社会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大致可归纳为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五个方面,其中经济环境又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的研究包括了以下三点,即地理位置是制约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气候条件及其变化、资源状况则与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外部特殊环境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城市酒店需求评价、区域酒店业供给规模评价、酒店业发展趋势预测、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现有竞争对手研究、潜在投资者、市场信息的充分程度。酒店选址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酒店选址考察因素、酒店选址的宏观选择因素、酒店选址的微观选择因素;最后还包括了酒店业的盈利模式,酒店业投资的策略以及酒店业投资存在的风险的研究。

(二)酒店投资前市场分析的定义

广义的酒店投资前市场分析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系统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与投资决策有关的资料、情报、数据等各种信息,以了解酒店的投资环境,市场潜力和竞争市场的大小、位置、性质及特征,以及投资酒店的区位分析和服务产品分析,并向投资决策相关人员沟通分析结果,以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狭义的酒店投资前市场分析就是酒店投资前的市场调查研究。它是以科学方法收集目前酒店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酒店产品的事实、意见、动机等有关材料,并予以研究分析的手段。在全球经济发展强国,酒店投资前市场分析研究已成为非常成熟的服务行业。由于统计学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发展,促使酒店投资前市场调查与分析工作飞速发展。

(三)酒店投资前市场分析与可行性分析之间的关系

酒店投资前市场分析主要研究投资酒店的潜在供需状况及市场竞争状况,以判断市场需求是否足够大,从而确定能否投资及投资的具体方向。可行性分析是关于酒店的潜在需求和经济可行性的研究,包括市场分析和一些附加步骤,考虑了建立酒店所需的全部投资以及预期的经济收益,市场和可行性分析针对的都是处于筹划过程中的酒店。

二、酒店投资环境分析

酒店投资前市场投资环境只对那些产生于酒店外部,且组织行为无法改变和控制,而又对酒店产生较大影响的不容忽视的社会因素和力量,如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法制的、技术的、文化的等各个方面。例如,如每个周末、每年的法定假日就是非旅游的宏观环境因素变化而给酒店业带来的发展良机。因此,研究酒店投资前的市场环境对于投资决策和投资后酒店的正常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学者对投资环境都有一定的研究:付晓东、胡铁成将投资环境定义为:围绕投资主体、投资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因素)的集合,也是影响或制约投资活动及其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与一定投资项目相关的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是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投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陈康幼认为投资环境是指投资的一定区域内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外部条件的总和。这些外部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服务等。戴园晨指出投资环境的科学内涵是指资金得以有效运营的外部条件,它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作为一个系统总是由作为部分的子系统所组成,具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黄东兵,刘尔成认为投资环境就是指环绕直接投资形式的投资主体和投资地点的一切时间、空间领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中影响投资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根据以上观点,本文所指的酒店投资前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国际环境

从目前的国际大环境来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延续,如家等酒店连锁集团最近在财务报表上出现了亏损,因此,人们对于酒店的投资也开始谨慎起来。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呼吁理性面对酒店的投资,防止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情况的出现。然而,由于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人们的旅游需求在金融危机后仍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另外,金融危机后美元不断贬值,而人民币则升值比预期强烈。因此,从国际大环境看,中国有望因为其杰出的经济表现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赢得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国际投资环境前景看好。

(二)国内环境

目前,我国的酒店业虽然已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数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且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我国酒店业的市场需求依然很大,市场前景广阔。一般来说,国内投资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8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污水回用 资源化 中水

一、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必然性

水是生命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物质之一,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和谐的水环境和丰裕的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具体表现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

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主要是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目前全球有60%以上的陆地淡水不足,40多个国家缺水,1/3的人口得不到安全供水。我国也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现实。人均水资源277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水污染所致的缺水量占总缺水量的60%-70%。

对缺水城市而言,仅依靠增加水量,并不能有效的解决缺水问题,因此,城市污水的回用就显得比开发建设新水源更重要。城市废水回用就是将城镇居民生活及生产中使用过的水经过处理后回用。其回用程度有饮用水程度和非饮用水程度两种。世界上许多城市中,引用等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水量不到总量 的30%,大部分水用在与健康关系不大的冲洗厕所等方面。这些用途的水可以用水质相对较差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代替,达到节约新鲜水资源的目的。可以说,中水的利用是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国内外污水回用概况

2.1国外污水回用概况

在国外,以色列、日本、美国等国的中水回用技术发展很好。美国的中水回用范围很广,涉及城市回用、农业回用、娱乐回用、工业回用等多个领域。早在1925年,美国大峡谷的旅游点就用处理后的废水来冲洗厕所和灌溉草坪。专家评测,在美国各种节水措施的实施再加上中水回用,能节省的用水量大约为计划用水量的一半以上。日本是一个饮用水严重缺乏的国家,因此日本成为开展污水回用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主要以处理后的污水作为住宅小区和建筑生活杂用水。

2.2我国污水回用概况

我国在污水回用方面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我国最大的水资源再利用项目—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项目已经实施全线贯通,用于园林、环卫、工业等行业。我国在1985年将城市污水处理与利用列入国家科研课题,相继北京、大连、青岛、太原、泰安、天津等城市开展了污水回用的实验研究工作,其中有些城市已修建了污水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为全国的中水回用提供了技术依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目前,污水回用虽然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受到了重视,得到了发展,收到了实效,但是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污水回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设计到的领域都不及一些发达国家。因此,城市污水回用技术还有待继续拓展和提高。

三、污水回用的对象

城市污水经不同程度的处理后可回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市政绿化、生活洗涤、娱乐场所、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下水等用途。

3.1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大约从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俄等国就将城市污水用于大面积草地灌溉。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地方积极推行污灌,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年利用灌溉农业污水量可达2.0亿m3。

3.2污水回用于工业

在城市中,从用水量和排水量看,工业都占有很大比重。一些城市的污水二级处理厂的出水,经适当的深度净化后送至工厂用作冷却水、水利输送炉灰渣、生产工艺用水和油田注水等。据统计,美国357个城市污水回用总量中的40.5%是回用于工业的,我国大连春柳污水厂污水回用工程是我国的第一个废水回用示范工程,处理规模是1000m3/d,处理水质良好,其出水已成为附近大连红星化工厂的冷却水及热电厂、染料厂的稳定来源。

3.3污水回用于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用水虽然只占城市总用水量20%左右,其中有1/3以上是用于公共建筑、绿化和浇洒,其余为居民生活用水。一般情况下,当有其他水源可以利用时,人们都不愿意用再生的污水作为饮用水源。最慎重的做法是把回收的污水用于非饮用水。对于那些水质要求不高,又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则可用中水来代替。

3.4污水回用于地下水回灌

当前中国许多城市,由于水资源紧缺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因此,城市污水厂出水用于地下水回灌,通过慢速渗滤进入地下水,既保证了水质,也补充了地下水量,是一种最适宜的地下水补充方式。利用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在控制海水入上也有许多优点,能增加地下水蓄水量,改善地下水质,节省优质地面水,不必远距离引水等。

四、污水回用的可行性

4.1 技术经济可行性

专家指出,与用水量几乎相当的城市污水中只有0.1%左右的污染物质,是可以经处理后再利用的。现代污水回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并且在部分省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常用的处理技术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城市污水厂一般建在城市周围,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可就近回用于城市和大部分工农业部分,无需支付再生费用,以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的工业净水厂的制水成本一般低于甚至远低于以自然水为原水的自来水厂,这是因为取水距离大大缩短,节省了水资源费、远距离输水费和基建费用。因此,城市污水回用在经济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4.2环境效益可行性

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稳定等特点,进行适度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生产,可使占城市用水量50%左右的工业用水的自然取水量大大减少,使城市自然水耗量减少30%以上,这将大大缓解水资源的不足,同时减少向水域的排污量,其带来的环境效益是很可观的。

五、结语

国内外城市污水回用的实践表明,城市污水回用是经济、可靠、可行的。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和回用量的增大,逐步实现污水资源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对污水回用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研究,发展和挖掘污水回用的潜力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吕炳楠,陈志强.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旅游经济可行性范文

【关键词】租赁 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现实表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引发机动车的迅猛增长和大量使用,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道路交通拥堵和城市环境污染两大世界性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与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私家车保有数量以年32%的速度增长着。车辆增多,以及还有巨大的潜在汽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难问题会更加突出,由此而引发的城市空气环境及交通事故也亟待解决。

二、市场分析

在校园中每天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如即将迟到,必须迅速的赶去教学楼;路程很远,不便步行等等。自行车租赁业务的出现无疑给了这些麻烦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既方便快速的到达目的又免去自行车保管的麻烦。

三、建设条件

我们先以哈尔滨为例,尽管哈尔滨出台了各种公交政策,可是,马路上的车仍然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堵车高峰,几乎一直堵车,晚上十点左右都还有些拥堵。哈尔滨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为出行难的问题想了很多办法,但在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现象仍让人堪忧。同时在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面积较大,分三个区,间隔较远,交通不方便,因此更显示出自行车租赁的重要性。

四、解决措施

为解决上述难题,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世界各地首选的有效措施。但是常规城市公交,存在投资较大、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不能全面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经常遇到的交通工具“断层”的现象,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五、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新的产业应运而生——自行车租赁。凭借其价廉、便捷、健身、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可以有效补充和延伸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租赁成为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极力推广的公益性事业。自上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最先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为市民提供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2008年上半年,自行车租赁开始进入我国,杭州市率先建设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自行车租赁系统,并迅速引发了国内30多个城市跟进建设。骑自行车逐步成为广大市民短途出行、业余健身、休闲观光的时尚选择。

因此,拜K自行车小组成员经讨论决定以哈尔滨江北区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设计将被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制定详细的建设运营方案,并对我们的方案从技术、经济、社会效益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六、发展自行车租赁市场的深刻意义以及建立自行车租赁的原因

拜K自行车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进行考察,结合我们在江北区学习生活三年的生活经历,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本研究课题的深刻意义:

(一)对于大部分上班族和学生而言,所在社区或学校到附近的公交车站往往存在一段不远不近的尴尬距离。若步行,不仅浪费体力更耽误上班(学)的时间;若打的,日积月累,交通费将会成为一大笔不小的开支。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二)作为省会,哈尔滨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外地游客以及国外友人来哈尔滨旅游,而目前越来越多的背包客和旅行者形成了新的旅游概念与趋势,那就是低碳与自主。因此,自行车将是游客们的首选游览代步工具。租借一辆公共自行车,骑车游哈尔滨,低碳又环保,不仅会对建设绿色北京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更会让游客领略最真实、最生活化的北京,让他们更贴近哈尔滨人的日常生活,品味沉淀千年的浓厚小俄罗斯风味。

(三)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改变出行者的出行习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市民可通过骑车锻炼身体,逐步改善亚健康人群增多的不良现状,成为市民强身健体的新途径。

七、自行车租赁的具体措施

公共自行车租赁是一种公益行为,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公交出行(尤其是轨道交通出行)接驳问题,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范围,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我们希望达到的状态是利用自行车在短途交通方面的优势,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体系,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延续,形成“自行车租赁+公共交通+出租车”的出行模式。

八、经济可行性分析

自行车的使用费只有押金一项,为200元/辆。设置押金一是为了保证用户按时归还车辆并保持车辆的完好,二是贴补车辆购置费用,降低财务压力。对于普通用户收取一定数目的押金,收取的比例为自行车成本的50%-80%,这对用户放弃购置新车有一定的吸引力,且押金高于黑市二手车出售价格,这种方式具有很多的优点:

合理的投融资模式决定系统的可持续性。该方案的运营收入来源于广告牌和自行车车身广告的收入及自行车损坏、丢失或超期使用情况下的赔偿金。资金来源于充足,确保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有助于系统长期存在。另外,学校和运营商之间签订合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准入和推出机制,有利于自行车租赁公司的客源量。

九、结论

通过以上问卷我们不难发现校园自行车租赁业务在学校内还是有很广泛的市场的。而且在极大多数高校里,这项业务是一项空白。所以可以说校园自行车租赁业务具有非常广阔市场应用前景。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240117)

参考文献:

[1]张莉,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