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旅游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概述
城市在常规旅游里大多数时候都充当着旅游集散地及中间传输站的功能,本身的游览功能被弱化或者干脆忽略了。事实上,城市既是休闲旅游的客源地,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及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延伸,城市的游览功能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开发,并由此树立了鲜明的城市形象以吸引游客,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一般来说,城市形象对旅游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笔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展现和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一方面可以不断地吸引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开会、购物、置业、投资,直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市民也会因此而自豪,在物质上得到回报之后也会很自然的反映在精神面貌上,从而自觉的维护城市的形象,使城市形象越来越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城市形象是吸引旅游投资资金、旅游人才等旅游生产要素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了投资者的兴趣,使其投入资金、技术来开发城市的旅游项目,建设基础旅游设施。旅游的发展和投资的加入又使得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增加,促进旅游人才向城市流动。反过来,投资和人才的加入又使得城市形象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加强。
3.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旅游的一个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就等于是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城市旅游品牌。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形象品牌得到不断的加强,城市旅游的竞争立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城市旅游经济就可以得到持续的增长。
4.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开发和完善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其包括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文化设施等重要内容正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客观要求。因此,在开发和完善城市形象的过程中会自然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外具有号召力,对内具有自律力
城市形象是一个综合的印象和评价,它自然深入和渗透到各个方面,影响到周边甚至海内外各个地区和国家。知晓和了解城市形象的主体可以从城市形象中体会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的品位等,从而决定旅游投资的方向和内容。城市的居民也会自觉的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城市良好形象也会使人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热爱和愿意发展该城市,进一步使城市形象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如何着手城市形象建设
城市形象的开发、建设和完善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建设涉及的几个基本方面如下:
1.从认识上充分意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城市的领导者要对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做出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可实施的计划,并且要出成果,见成效。其次,要引导和教育城市市民对城市形象重要性的了解,使其积极投入到建设城市形象的实践中,自觉维护城市形象。
2.积极创造良好的经济形象
城市形象和经济形象实际上是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既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目的,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条件和基础,是城市形象建设的一个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形象建设中,人民才有更好的意识自觉建设和维护城市的形象建设。
3.在做好城市规划的同时注意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保护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影响城市形象的硬件因素,一定要抓好,努力做到在 “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特色化”中找平衡。另外,城市的建设不能忽略了文化设施的建设,更不能因为城市的建设使原有的有价值的文化设施遭到破坏、摧毁。对于这些建筑设施,应该实行保护性建设、维修。
4.努力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塑造良好的市民精神风貌
城市市民在建设和展现城市形象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城市市民是城市形象的建设者;另一方面,城市市民又是城市形象,特别是软件形象方面的表现者。因此,城市市民的素质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很大。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二是提高广大群众的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水平,三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城市形象可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高。要重视城市形象的开发,建设和维护,为不断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志勇.环境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2]裴泽生.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中的认识问题[J].中国旅游报,2002-09-18.
[3]徐德成,等.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业的抉择[J].地域开发与研究,1996(04).
[4]许春康.大力开发城市旅游功能 培育国际国内两大市场[J].上海统计,1996(05).
关键词:节日;文化;创意城市;文化产业集群;文化旅游;文化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本文试图把几个相关话题非常分散的文献总括起来讨论,这几个话题也是文化经济学家想讨论的:节日、创意城市和文化产业集群、以及文化旅游。虽然这几个话题在文化经济学中并不是新话题,事实上节日还是比较旧的话题了,①但还没有哪本教科书集中讨论过这些话题,后者更多的是受到经济地理学者与文化地理学者和城市规划者的关注,而不是经济学家。然而他们使用了文化经济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艺术与文化的社会效益、文化与艺术的经济影响、对文化政策的评估等等。
和所有经济上的话题一样,都有供给方与需求方,双方都得进行分析。就供给方来看,节日常常为一个城市或其他地方树立形象与文化身份,这种形象与身份是由当地或地区行政机构培育并得到它们资助的,同时节日也通过吸引游客而为旅游业创造外部生产经济效应(外溢)。文化设施也可能吸引非文化企业,这些设施及文化活动的氛围能吸引创意人员及企业;也可能有把城市提升为创意中心的政策,从而与其形象保持一致。欧盟把某些参与竞争的城市命名为“文化城市”(现在叫“欧洲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名单,也包括“遗产”城市,都为旅游业作出了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有一个“创意城市网络”项目。
在这一切中,创意产业得到提升,包括现场表演、文化产业中的遗产与厂商在内的文化产品生产者能够扩大他们的市场,甚至可能因为操办某些特殊活动而获得公共财政的额外支持。就消费方而言,生活在有节庆的地方和创意城市的人能从诸如节庆、贸易展览会、及其提供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中受益,尽管当地居民也可能需要忍受游客过多而带来的外部成本。
本文要面临的挑战是为这些不同的话题找到一个共同的经济逻辑,而不是综述这个领域里的各种文献,在依次讨论节日、创意城市与文化旅游的具体情况之前,我将先讨论一些一般的理论观点。
一、空间经济
一般而言,经济学家完全忽略了经济生活的空间或地理位置方面的东西,他们对这些活动发生在什么地方以及哪些文化因素决定了这些地点没有什么兴趣。经济学家更关心的是作为经济活动中心的民族国家,以及发生在民族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而不是一国之内贸易的地理格局。尽管如此,德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发达的空间经济理论,而这种理论最早起源于19世纪早期。他们分析了生产地位置的选择,这个地方必须能够聚集来自各地的投入,也能把产品发送到市场上去;在分析产地的位置时,必须考虑生产产品及把产品运送到市场上去的相关运输成本,还得考虑市场的地理分布以及城市规模。
二、土地利用
20世纪60年代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这些理论,并让我们理解到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及由此而导致的土地利用的地点是由运输成本与特定地域(特别是城市)的土地价格或租赁价格相互作用决定的。尽管服务经济中的原料与产出之间在物理维度方面(比如重量)没什么关联,但仍然有固定的原料产地,比如,陶瓷生产者所需的粘土和雕刻家所需的大理石,因此这些生产被首先吸引到这些地方,即使后来这些原材料都有了相关的替代品,由于拥有生产某些特定产品及掌握特殊技能与专业知识的熟练工人,这些地方在市场上仍然具有优势。城市里的剧院、博物馆和节庆等文化设施都处于特定的地点,游客必须到这些地方才能参加活动,但是也有这种情况,为了市民及吸引游客而建立设施,城市可以进行投资。
三、集聚经济
城市经济学中被称为集聚经济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也不是什么新思想:公认为因为生产过程中的规模与范围经济效应,同一个地方的公司能获得生产的外部经济效益,同时也认为城市的市场规模和其他集聚化效应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专业更专业化的服务。邻近大量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即过去称为“熟练工人库”)对生产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他们很容易获得自己需要的劳动力,对技术工人本身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可以获得丰富的就业机会。他们也能够随时获得必要的支持服务和其他投入,比如专业的固定设备供应与维修。
四、霍特林原则
在消费一方来看,所谓的“霍特林原则”,即以经济学家哈罗德·霍特林的名字命名的一个理论,解释了供应商聚集在某一个地方是为了使消费者的旅行成本最小化:在同一个地方所有鞋店里作出一个选择决定对消费者来说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必须到店里去挑选,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最小差异化”原则。消费者可以把固定的旅行成本花在购买更多的东西上。除此以外,生产者与零售店的集聚由于规模经济效应而使价格更低,单单这个特征就能鼓励消费者去那些特定地方购物。早在1929年霍特林就发表了他的“竞争中的稳定性”一文,在该文中他阐发了最小差异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被各种思想广泛吸收,比如政党理论、电视节目、航线班次规划等,但它最初是用来解释为了实现市场份额最大化而进行的空间竞争与地域选择。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体育旅游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对进一步发展体育旅游提出建议,为体育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旅游 城市 经济发展 对策
1 前言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出的具有旅游和体育特点的新型产业,体育旅游必将成为扩大市场需求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业之一。
2 体育旅游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进入90年代,国家在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时,将体育划入第三产业,体育旅游业就成了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第三产业。体育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标志着体育旅游业有着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
2.1 体育旅游能拓宽消费领域, 促进货币回笼。
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余暇时间的增长趋势,使得花钱买健康成为社会时尚。当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时,体育旅游消费支出也成为消费构成中的一部分。体育旅游作为无形产品可以拓宽居民的消费领域,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健康、审美等发展需求,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展体育旅游,开发一些体育旅游产品,除了体育旅游的直接收入可观外,由直接收入衍生出的间接收入和诱导收入也影响着城市的GDP,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能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促进货币回笼。
2.2 体育旅游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体育旅游产业链较传统旅游业更长,涉及运动器材、体育服装、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培训服务等行业。体育旅游经营者要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康、教、购、娱等一体化服务。因此他们必须以体育联动商贸、信息、文化、会展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客源共享,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要素为纽带,与信息、市场、网络等新经济要素融合,因此体育旅游业的关联程度更高,带动性更强,所创造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也更大。据美国经济学家卡恩R•F提出的乘数理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本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会拉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显示着发展体育旅游的巨大经济潜力,并且可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3 体育旅游能扩大国际交流,促进改革开放。
通过体育旅游活动,一些体育专业的专家、教授和其它各类专业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等等,过在中国旅游期间与我国各方人士接触,对中国的国情、有关的经济政策、法规有了真实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还带来了大量的最新科技信息,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使我们能更快、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世界。从而进一步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促进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资料表明,1979~1992年,我国旅游业吸收外资占同期全国利用外资的1/ 4。[1]因此, 体育旅游对扩大国际交往合作,促进对外开发,深化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
2.4 体育旅游能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
体育旅游属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以提供劳务服务商品为主,满足旅游者在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多方面要求,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岗位层次众多,既需要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技术性人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近20年来发展喜人,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据统计,1996年仅全国国际旅游业就直接吸纳就业人员111.6万人[2]。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始终是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缓解就业压力、将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5 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体育旅游能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落后地区兴旺发达。一些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以及一些国家级的贫困县,随着旅游地的开发,许多体育旅游活动使地方经济收入增加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率扩大,居民有了较稳定的经济来源。经济的增长,税收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又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助于当地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地人的生活,使当地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例如,我国湖南省南岳景区,1995年旅游业综合收入达311亿元,占当地经济总量的65 %,再如山东蓬莱、川东小三峡、大连冰浴沟等地, 都是利用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使其摆脱了贫困落后状态。[1]
3 进一步发展体育旅游的对策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业起步较晚,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需求与体育旅游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矛盾,市场堪忧,中国的体育旅游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其良性的发展。
3.1 政府部门应重视加强对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协调发展,以防止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
3.2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将体育旅游概念深入人心,从而形成体育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盈利、再开发的良性循环。
3.3 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为体育旅游者提供完备周到的服务。
3.4 加强对大型体育比赛的申办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主办国家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3.5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体育旅游安全管理。
3.6 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协作,最终形成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双赢局面。
3.7 利用本地区独特的条件创造性地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显示其丰富价值,突出地方特色。
4 小结
体育旅游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旅游市场的一种新型项目,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体育旅游必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将不断完善,体育旅游有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支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旅游综合体;产业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29-03
一、旅游业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一)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其传统概念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吃、住、行、游、购、娱6个环节的综合行业。现代旅游产业其本质已经是旅游服务产业与文化、教育、会议会展、养老养生、医疗、体育、农业、房地产等产业交融渗透后的产业链、乃至产业群的概念。现代旅游产业链或产业群的物质空间载体一般为城市(城区或城郊)或独立于城市的风景区。
(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实际是由“城市综合体”概念延伸而来。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它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为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综合物业。
而旅游综合体,是指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包括人工打造的资源)和土地基础,以旅游、休闲、度假为导向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以互动发展的度假酒店集群、综合休闲项目、旅游地产社区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或含度假)聚集区。作为聚集综合旅游功能的特定空间,旅游综合体是一个泛旅游产业聚集区,也是一个旅游经济系统,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通常一个旅游综合体亦应具备主题特色鲜明的品牌价值。旅游综合体是区域产业经济多元渗透,新业态聚集、整合、裂变,以及旅游消费模式升级(从单一观光旅游到综合休闲度假,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
二、旅游综合体助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4种类型
依据城市或区域生长的不同阶段、不同特征,旅游综合体对其产业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亦有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4种类型:
1.特大城市及都市连绵区内旅游综合体
对于欲将跻身世界城市、国际城市的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或发展融合较为成熟的都市连绵区(如长三角的苏州—无锡—常州都市连绵区、珠三角的香港—深圳—广州都市连绵区),旅游综合体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单元、促进新业态的产生、进一步强化特大城市或都市连绵区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提升该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这方面最让万众瞩目的当属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以下简称“奥园”)赛后作为旅游休闲综合体的概念进行产业聚合转型的战略举措。奥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政公园,凡是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主会场周边都叫奥园。奥运会后,北京市政府及时提出,奥园要建成集会议会展、商务服务、旅游观光、文化演艺及体育休闲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迄今,由奥园管委会整体协调,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科技馆、新奥集团(奥园中心区业主)、北辰洲际酒店、凯迪克格兰云天大酒店等9家业主单位联合多家优势资源共同创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家5A级景区的申报审批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若干家不同性质的业主单位各司其事、异彩纷呈,同时又在严格的5A级景区标准下,实现了园区服务功能、运行机制、管理水平的统一提升。入住奥园的重点企业凭借奥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基本都实现了资金流持平、无一亏损。由知名导演陆川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鸟巢-吸引》、鸟巢版《图兰朵》、滚石30周年演唱会等大型演艺活动的创办标志着奥园在文化创意、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成功。随着中国工艺美术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国学中心、国家美术馆三大国家级文化设施的相继落户,奥运功能区将逐步成为北京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品牌。奥园旅游休闲综合体,对于城市经济而言,激发了区域经济潜能的新一轮的释放;对于国内外游客,塑造了首都旅游的新地标;对于当地居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中央游憩区。目前北京正在创建世界城市,5A水准的奥园高端产业聚集区,是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综合体嫁接的杰作,亦为世界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创造了新的范式。
而常州春秋淹城、无锡灵山景区、杭州西湖景区、深圳华侨城、广州长隆欢乐世界、珠海海泉湾温泉度假区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旅游休闲综合体项目,都成为其所在都市连绵区的经济引爆点,增加了区域经济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2.一般城市内旅游综合体
对于一般城市而言,旅游综合体是拓展新的城市空间、或老城区功能置换完成产业升级、创造新增长极的有效方式。这一类型可以甘肃省夏河县旅游综合体为例。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甘青川三省结合地,是青藏高原通向内地的门户。夏河县拥有以拉卜楞寺为代表的辉煌灿烂的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以及优质独特的藏民族民俗风情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驰名中外,被誉为“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省对藏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夏河县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夏河县把实施以旅游业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全县主攻产业的首位、并向支柱型产业转变。
但目前,夏河县城的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6要素中的吃、住、行、购、娱不配套,现有的饭店、宾馆到旅游旺季时满足不了游客需求,加之没有娱乐、文化创意、演艺等体验式产业产品,游客只花几小时游览完拉卜楞寺后就离开了,远没有释放出拉卜楞这一精神文化品牌所蕴含的巨大社会、文化、经济效益和世界影响力。因此,如何在拉卜楞寺附近的老城区已没有多余用地空间的情况下,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藏传佛教文化精髓和藏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及相关文化产业建设,是夏河县重要的经济发展突破口。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夏河县规划将老城区拥挤的行政办公、城市商业金融、市民居住等功能向东迁移至城市新区,将老城区解放出来,作为拉卜楞寺控制区的延伸区域,和拉卜楞寺共同以“佛国净土”、“世界藏学府城”的概念构建旅游综合体(拉卜楞寺堪比藏传佛教界的哈佛、剑桥,老城区恰应是其学院的文化生活区),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购物、演艺功能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为拉卜楞寺旅游接待、文化传承、相关产业聚合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精神文化朝拜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旅游综合体内,一切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消费、修习度假(哪怕喝一杯茶)、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的设计、业态选择都要体现藏传佛教哲学文化思想和藏民族文化风情对旅游者人生观、价值观、情感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在旅游综合体环境艺术设计上,亦应突出浓郁震撼心灵的文化符号氛围,如表现“佛域-佛遇,有形空间-无限缘起”的意境。
旅游综合体内规划的产业和业态包括:拉卜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含:拉卜楞文化艺术之家、他哇古街、夏河传统民族音乐舞蹈孵化中心、唐卡-堆绣-酥油花展示及体验苑、拉卜楞艺术品及藏传佛教祈福用品售卖园、珍宝博物馆、夏河藏族服饰及装饰品售卖园、藏医藏药馆、拉卜楞书店及图书馆),藏餐厅,特色主题客栈,拉卜楞文化休闲街,藏式风情酒馆,演艺厅及演艺广场,“天下无忧”夏河电影公园(《天下无贼》等影视剧均是在拉卜楞寺和夏河县拍摄),郭庄秘笈主题广场,插箭台主题广场,吉祥八宝放生广场等。除了实体项目,还策划了多种体验式消费产品和地域特色的节事活动。
由此,旅游综合体成为了夏河新的经济增长极,夏河县亦成功的实现了老城区功能置换及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并通过其文化软实力和拉卜楞寺品牌的弘扬推广,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综合价值。
3.乡村地区旅游综合体
对于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旅游综合体可以带动乡村地区就地城市化、缓解大城市压力。城市化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内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我国1950年代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决定了我国城市化之路应是:一方面进一步建设大中小城市及城镇,另一方面促进乡村就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向城市迁移,而是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在乡村地区就地实现产业升级和农村人口再就业,既可以加快我国总体的城市化进程,又可以保证城市化质量,避免出现土地城市化速度超过人口城市化速度、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大城市却又无法充分得到市民待遇所造成的“伪城市化”等城市病。我国一直在探索就地城市化的方式和途径,例如上世纪80—90年代的苏南模式就是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数百万农民非农转移,“以工建镇”推动了就地城市化,从而吸引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旅游综合体这一概念和模式亦为乡村地区就地城市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方式。我国的很多乡村地区,要么为生态屏障地区,要么是无资源开发优势又无人才聚集条件的欠发达地区,以发展旅游为引擎整合多种产业、借助旅游综合体这一载体,是该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升的突破口。三圣乡曾是成都郊区最穷的乡村之一,2004年起,根据区域红砂村农民传统种花的习俗,乡政府因势利导,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三圣乡“五朵金花”旅游休闲综合体——“花香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和江家菜地”由此声名鹊起。仅红砂村就引进了 28 家花卉龙头企业从事现代盆花生产,并分布有以美国维生花卉公司为代表的大型花卉企业 30 多家。目前三圣乡已经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以100多家种植大户为纽带,以3500户松散型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花卉产业模式。此外三圣乡在村内建有四川唯一的大型鲜切花批发市场——高店子花木批发市场,主要经营各种鲜切花,辅以经营花卉包装辅材、花器、花肥、种子、园林机具等相关产品。在此产业基础之上,“五朵金花”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形成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各有所长的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如:红砂村以花卉种植为主,开展花卉观光、采摘体验、销售以及举办激情红砂之夜、家园园艺节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出一个活色生香的“花香农居”;江家堰村侧重于让游客参与乡村休闲体验,让游客亲自动手种菜,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体验农家生活,打造出一个返璞归真的“江家菜地”。2005—2006两年间,“五朵金花”旅游休闲综合体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不足2000元增长到目前的7306元。
4.风景区或风景小镇旅游综合体
对于独立于城市之外的风景区或风景小镇,旅游综合体是其突破传统观光游瓶颈的新出路。近年来我国众多风景区或风景小镇,开始逐步改变单一观光游和单一门票经济的经营模式,代之以场地共享、项目消费的方式,以及多元的产品、多元的业态服务来增加餐饮、住宿、养生休闲等旅游相关产业的附加值,谋求更大的经济回报。依托风景区或风景小镇形成旅游综合体,实际上是要实现休闲度假与旅游观光的互动依存,两者共赢发展。传统景区凭借其独具魅力的资源及市场优势,能够对市场产生强有力的号召力,但缺乏相应的休闲平台,无法留住游客,难以引导二次旅游消费。这时在风景区外部或风景小镇的内部搭建一个休闲平台,配置充足的休闲、度假、娱乐、玩赏项目,借助景区已有的环境氛围,形成特色的度假生活方式,引导出新的市场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形成多日多次的体验式旅游消费,反过来又能促进景区观光旅游的持续繁荣。如张家界国际旅游商业综合体即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 林峰、贾雅慧.“旅游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与旅游投资新时代[EB/OL].旅游运营网,,2012-01-19.
关键词:城市形象;文化旅游;楚文化;荆州古城;设计
Abstract: Jingzhou city history and culture rich in resources, "chu culture, The Three Kingdoms 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delegate elements to positioning, thus designed comply with jingzhou city image of the 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of jingzhou city state orientation and 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tourism service business, ji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will be set to travel around cities, leisure,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syste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and popularized jingzhou city of fame.
Keywords:city image;cultural tourism;chu culture;Jingzhou city;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110-02
1 引言
荆州史迹文化特色突出,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水利文化深入人心,湖泊风光秀美宜人,历来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外地区旅游、文化休闲度假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之下,荆州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随着遗产保护和旅游热的兴起,历史古城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关注,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中保护” 等理论和实践给古城景观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2 荆州古城城市形象现状分析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各个要素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通过城市的内在品质和历史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具有独特的个性,外界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文化符号、信息整合等。湖北荆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极为丰厚,至今还有保存完好气势恢宏的荆州古城墙,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湖北省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1地脉分析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2条,长江流经本区453km。从交通区位上来看,荆州自古“踞三楚要害,为七省通衢”,乃陆海空四通八达之黄金宝地。公路交通距武汉市180km,距宜昌三峡90km,距武当山350km,张家界207km。轮船可达宜昌、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地。45分钟可达宜昌三峡机场,2小时即达武汉天河机场。
2.2史脉分析
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留下了众多三国纷争的遗迹,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见图1)。元代时,这里曾是荆湖行省省会。明代洪武年间,这里是湖广分省的省会。明以后,这里一直是州(府、署)、县的治所。从楚故都纪南城到三国荆州城,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这座古城已焕发出新的光彩。1982年,荆州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荆州古城旅游形象的发展优势
3.1区位优势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望武汉,西接三峡,北临汉水,南及潇湘,区位优势十分显著。荆州的交通四通八达,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荆东高速公路及随岳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连接,加之荆州水路通江达海及沪汉蓉高速铁路与荆岳铁路的建设,为荆州旅游交通连东西、贯南北提供了条件。
3.2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见图2)。其土城、砖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独特风貌,充分展示出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古城内外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南门天主教堂等文物保护点,三义街、得胜街、冠带巷、东西堤街等历史街区,以及三国公园、博物馆、三国文化街、荆州宾馆、张居正纪念馆等文化景点,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见图3)。
3.3景观优势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包含护城河、太湖港、西湖、北湖、洗马池、盆景园等自然或人工水系。景区内外的水体很好地构成了连续而有变化、贯穿分布于整个地区的城市环境空间。城墙随水而宜、沿河而砌、跨湖而筑、水网密布。湖城水市相连,亭台楼阁凭水凌空,小桥流水等,展现了一幅幅动人的古代水景园林城市画卷。此外,以古城墙植物为主,由砖土墙、护城河等综合而成的封闭型廊道景观是荆州市历史特色和城市意象的识别标志之一。
3.4文脉分析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20代君王在此定都411年,成就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伟大功业,创造了“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有别于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的灿烂楚文化。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周围的八岭山等大型古墓群中,封土堆尚存的大中型古墓即达l000余座,被誉为“巨型地下博物馆”。
荆州是三国文化“最集中、最深厚、最广泛”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关公文化和世界关公文化的发祥地,2009年被正式授予“关公文化之乡”称号。以“忠义、仁勇、诚信”著称于世的三国名将关羽,被后世冠以“关帝”的名号,与孔夫子合称“文武二圣”,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已成为全球华人的价值取向。荆州每年一次的“中国·荆州关公祭”活动更是荆州联系世界的纽带。
4 荆州古城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定位分析
荆州担负着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城市规划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体系规划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发展需要。这种区域关系的应对,着重体现在既要满足发展的现实性又要考虑如何为未来形成荆州都市圈创造有利条件。综上分析,总结出建设荆州的整体形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自然景物类
如杭州西湖、维也纳森林以及诸城市的市花、市树、市鸟等。城市著名旅游景区往往都具标志作用。荆州的市花是月季,市树是广玉兰。种植大量的市花市树,以形成古城的另一道旅游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观赏。同时在进行其城市标志设计上,我们也可以提取其市花市树的形态进行标志设计。
4.2 特色建筑类
古城荆州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其中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见图4)。中心城区的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沙隆达广场、凯乐大剧院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洈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荆州境内山育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湾、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据地旧址已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绿、美”的水乡园林城市风光、“高、大、特”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名城风韵交相辉映,使古城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规划中以独特的设计、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浓郁的荆楚建筑风貌、优美典雅的水系绿色景观及便捷的交通,打造集旅游、休闲、商贸、娱乐、古城保护于一体的围绕荆州古城垣的城市景观精品带,并对旅游、居住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具有三国文化特色的综合区。在进行其城市标志设计时,可以勾勒出这些特色建筑的轮廓并结合荆州的一些人文典故进行设计。
4.3人文类
人文艺术照明规划城墙的亮化照明,在夜景灯光的规划设计中尤为重要。如何通过灯光的映衬让这座在夜幕中沉寂了数百年的古老城墙焕发异彩,使荆州浓郁的历史文化特色得以再现,是照明规划的重点。形象定位以景观照明为主,以功能性照明为辅,追求艺术照明与环境、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完美融合,在灯具的选择上以绿色、节能为根本,选用高光效的优质灯具,将高科技技术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应用到城墙亮化中,让古城墙在夜幕中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夜明珠,光艳夺目,成为荆州一道新的景观亮点,为荆州古城增添妩媚风姿。与此同时,古城荆州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根据前文对其城市形象定位分析,在对其城市景观小品设计时,可以借用三国时的典故或者人物形象来进行景观设计。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照明规划的设计理念为:
①用独特的设计思维营造古建筑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灯光环境,凸显古朴、人文、自然的宗旨。
②突出城上建筑与城墙各自的建筑风格及特点,使灯光富有层次感,利用层次、明暗对比及色彩实现不同建筑的主次风格,使建筑与城墙既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
③古建筑保护与绿色节能相结合,充分考虑在不破坏古建筑任何结构和立面的基础上,选用安全性、维护性优秀,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灯具产品;以可观察的角度为视点充分实现可安装灯具的隐藏设计。
5 结语
在城市形象旅游环境设计中把荆州古城打造成湖北第一旅游城市,同时有着提升城市名气,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整个城市环境形成新旧共生个性鲜明的城市景观,城市内各要素的风格进行统一化,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开发新区、保护利用古城资源、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其旨在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人文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繁荣古城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效应,显示出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从而实现荆州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晖丁,宏伟.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保护[J].规划师,2003, (4):75-78.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旅游业 集成发展
如今的大众旅游正在由纯粹的“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过渡。在满足基本物质消费的基础上,游客开始注重寻找更加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方式。旅游消费活动的个性化发展,使文化越来越成为旅游的灵魂。没有了文化,旅游就没有了品位,没有了生命力。因此,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集成发展,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旅游是可持续发展旅游
1、从“观光旅游”到“文化旅游”的过渡
观光旅游是指前往某些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以观赏为目的的旅游,是最低层次的旅游方式。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虽然我国观光旅游时代并没有过去,但游客对使人置身其外的旅游方式逐渐失去兴趣,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我国文化旅游市场消费能力还没有得到释放,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旅游产品设计中文化体验环节设置较少,对游客的人文关怀不够;文化气质和体验环节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和游客的精神交流,间接影响了消费投向和消费积极性;此外,服务、拥挤程度和景区维护等影响了游客对文化的感知和满意程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地方支柱型产业来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序的价格竞争造成了游客不满与旅游企业盈利困难。由低成本运作为导向,旅游产品越来越把品质作为牺牲对象,使旅游业处在红海之中。而且目前孤立的景点已经很难吸引游客。旅游必须结合文化,为人们提供融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体验消费,把单纯的观光旅游上升到文化经历、文化体验和文化欣赏的高度。而创意产业的高智能性、高附加值生产特性为旅游业指出了有效的发展路径。
2、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结合方式
文化创意经济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以人的创造力对既有文化进行创新和突破的基础上,依托文化差异对经济发展进行支持与推动。而创意产业则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新为根本、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要素、以满足消费者精神需要为目标的价值链高端的经济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按照结构层次划分为核心部分、扩展部分和聚合部分。核心部分有视觉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扩展部分主要有传媒业、(广播电视与印刷出版)、唱片业、电影业、广告业,设计业等。聚合部分主要体现在文物博物(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艺术品市场、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目前,文化创意作为经济动力,已然受到很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和上海已经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大力建设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休闲旅游业也将和文化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等其他门类一起,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
但是,大多数地方目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然是单枪匹马式的孤立发展,各产业之间的联动效应没有很好地规划和融合,协同效应弱,聚合形式的发展远远不够。因此,创意产业对旅游业的发展意义尚未得到充分显现。
二、文化旅游的集成模式探讨
旅游业应当积极吸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成果,让文化元素充分“动起来”――生动起来(文化创意与旅游新产品开发)、流动起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配置)、互动起来(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
1、文化创意与旅游新产品开发
使沉寂而伟大的历史能够重新鲜活起来,不是仅仅通过简单复古和再造就能实现的。重新恢复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容易,建人造景观公园也容易,难的是在重视载体的基础上,保护原生态的文化,并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做出特色,创造品牌,让来自异地的游客在短时间内能够认知和认同本地人文历史民俗习惯。
目前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误区与困难主要有:第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受观念制约,片面重视载体,认为维护就是翻新,不重视内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操作上的盲目、重复和低俗,不仅无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反而有可能毁掉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从而毁掉丰厚的资源优势。第二、旅游文化体验的真实性问题和开发与保持原貌的关系。如何实现建筑与历史的融合、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加强管理与“原生态”的保护,如何让历史、让文化活起来,实现时间与空间同时再现。第三,本源文化被世俗文化所同化。未经有意识保护的原生态文化极有可能在未来失真;文化差异渐次衰减;文化魅力和吸引力降低。
在旅游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文化创意的介入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旅游业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介入形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文化创意必须实现通俗化、集中化、特色化和参与化。
2、文化创意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配置
(1)旅游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由于创意具有非排他性,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成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建立技术与信息的壁垒,保证旅游文化创意合理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的界定与有偿使用,保证旅游文化创意的使用范围。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强。旅游文化创意如果没有保护,模仿和重复建设就会继续,这对于走在创意前列的旅游企业是个沉重的打击,一方面先期投入的巨额研发费用得不到有效回收,另一方面模仿和复制形成“创一个、死一个”的被动局面,这对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知识产权的界定、交易和产权变动、诉讼等问题。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是旅游文化创意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前提。
(2)旅游文化创意的市场配置
创意的商业化需要市场的效配置。由于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移情性风险高,也需要在敏捷创新的同时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实现敏捷获益,以回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健全文化创意的产权交易,让旅游资源寻找创意的有效途径。
目前将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充分融合的方式有四种:一是文化创意在旅游业中的股权化经营;二是创意企业可以与旅游企业、资本运营企业、科研院所达成战略投资计划;三是文化创意通过信托、寄售等方式,或通过文化创意交易市场进行产权授权经营或转让;四是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直接经营。
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创意的估价与市场价值的形成机制问题;为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企业、技术开发企业以及资本运营企业之间搭建交易平台的中介结构缺位问题;文化创意交易市场的形成与运行模式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担保融资和上市障碍问题。这些困难需要理论界和金融中介机构进行新的模式创新和机制摸索。
(3)协同创新
对旅游创意产业非常重要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创新。这需要研究机构、创意企业、旅游企业、生产企业共同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新的组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给予新的旅游价值链上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整体产业的提升。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指导产业开发,使各种文化搭接与共生、资金资源充分流动,把无形的文化转变为有形的生产力。其中,文化是灵魂,创意是触媒,技术是手段,营销策划是条件,管理模式是重点。
目前主要存在的困难是:自主文化创意、自主技术手段、自主营销体系、自主管理品牌的缺位和相互间的割裂。条块分割使文化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界定不明,而科技与文化二者却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体制上的制约因素使该分的没分,该合的没合。如何开发创意与技术并行的旅游文化产品是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和政府宏观规划与调控提出的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要求。
3、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
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现在又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旅游卖的不是资源而是创意。创意成为在一个低价社会中获得高价利润、在拥挤的旅游市场中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的方式,是旅游知识经济的密集反映,好的创意是价值源泉。旅游行业应跳出传统的发展模式,从外部文化创意市场寻求发展动力,依靠文化创意提升产业内涵和实现产品升级,依靠文化内涵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跳出低成本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沿着共生、融合、集成发展的路径不断演化。在共生阶段,旅游产业和其它创意产业类型将互相伸出触角,谋求创造适合双方发展的共同空间;在融合阶段,双方将找到并致力于开拓共同的发展模式,此时互相促进,但矛盾与合作同在,处于磨合期;在集成阶段,双方在某种层次和战略上将合二为一,环境、资本、体制和谐,形成利益综合体,达到高级协同共生。
现在政府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本实现了空间上的聚集,聚集区内各企业各自为政,社会综合媒介和服务机构缺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流动和互动,群体优势和协同优势还未显现出来,集成发展的模式还未有质的突破。
三、“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景区的规划建设、资源的开发等等都与创意密不可分,文化创意产业与休闲旅游的结合有其必然性。对于旅游企业,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把扎根在游客心里的隐性文化认知通过一种活泼的体验方式外显出来,使之与旅游资源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实现文化价值再造,发挥整体产业的功能。
“文化深度旅游”的发展需要用文化创意挖掘主题与内涵。一方面在产业内部提升人文气质,另一方面在其他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间的共生与繁荣。此外,引导和培育游客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文化旅游偏好也是旅游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挖掘文化创意的主题与内涵
在旅游业发展中,文化创意的内容种类非常丰富。在不同的地区,有各自的强势产业和特色文化底蕴。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与路径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如美国洛杉矶就是以电影业作为主导产业,协同音像、电视、印刷出版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形成环球影城、迪斯尼乐园等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为太平洋经济圈的著名娱乐都会。
在我国,可供挖掘的除了有、手工艺品、历史文物古迹、节庆活动、传统技能、特色饮食等传统文化要素外,还可利用节庆文娱活动,积极利用影视、戏曲、绘画、建筑等不同表现手法,创新娱乐项目。用旅游带动休闲产业链条的完善,为未来产业升级做好前期准备。
因此,旅游休闲业应依托地域文化氛围,分析地域文化特点和资源潜质,找准对旅游产业进行文化创意的切入点。应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与内涵,挖掘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创意,形成区域主导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政府的引导和培育机制非常重要。同时,要构建旅游文化创意集成中心,将电影、电视广播、音像、出版和视觉艺术产业充分与旅游进行集成,实现文化创意的构想。
2、对内提升人文气质,对外延伸产业链条
旅游文化创意成果必须兼具“旅游”和“文化创意”的双重特质。将山水、建筑与历史、人物、歌舞、传奇、风俗、习性寓于游览行为之中,用创新手法诠释人文历史,呼应游客心理期待,提高旅游质量,体现“文化创意”成果。
创意文化旅游是一个产业链极长、聚集度极高、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关联性产业,它覆盖了三大产业的许多领域。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延伸到休闲、度假、修学、探险、科考等方面,系统开发,将旅游单体整合为某一主题下形成品牌链,用历史文化价值串联社会经济价值,用创新旅游去重新审视旅游项目的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旅游文化创意成果可以涉及食、住、行、游、购、娱中任何一个环节以及旅游产业链的延伸部分。
3、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共生与融合
旅游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体制创新是文化创意旅游的先导。遵循市场规则的企业化运作是对旅游产业进行文化创意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旅游元素有限,文化创意无限,文化创意是人文精神具象化的有效途径。历史文化资源赋予我们以灵感和魅力,文化创意则是我们对历史的最佳回报。在具备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引导游客消费创意旅游产品的意识也非常重要。未来,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旅游产品将从内涵和质量上得到提高,游客的文化体验和文化感知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尊重。
(注:本文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IDHT201304075)研究成果。刘敏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关键词]成都市主城区 名胜古迹旅游行业 五大竞争力量模型
旅游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旅游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成都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名胜古迹旅游业发展最为引人注目。近年来,这种绿色无公害的服务业成为了拉动成都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成都市的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因此,针对成都市主城区名胜古迹的竞争状况,从行业内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潜在进入威胁,替代服务的威胁,供方的砍价能力和买方的砍价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探讨和分析。
一、行业内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
在成都市主城区名胜古迹行业中,主要存在着三大竞争对手,它们是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永陵博物馆,其均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还有青羊宫、昭觉寺、大慈寺和文殊院等著名旅游名胜古迹。其中三大竞争对手在行业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各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且差异化十分明显。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大街,处于成都市中心位置,地理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有超过八路公交车经过,附近站台十分密集,有大量人流。从武侯祠所提供的旅游资源来看,其主要用于满足旅游消费者的怀古动机,是成都古代三国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海内外华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地,也是喜欢阅读《三国演义》的读者魂牵梦绕的理想情义之境。武侯祠博物馆更是利用《百家讲坛》热播之际和易中天《品三国》热销之时,定期举办三国文化讲座,请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教授为主的专家学者进行蜀汉文化研究,将实体旅游资源与三国精神相结合,使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武侯祠临近成都著名的文化名街――锦里,该街客流量十分巨大,对武侯祠经营除旅游资源服务外的相关旅游商品提供了广阔市场。以上武侯祠的区位优势和市场营销策略使之成为主城区名胜旅游行业的佼佼者。
与武侯祠几乎并驾齐驱的行业竞争者是杜甫草堂博物馆。该景点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由于并非处于成都市中心地带,因此从交通条件来看,其与武侯祠相比具有劣势,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此外,该景点是一处极具文化气息的园林,其主要受众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一定兴趣的人。可见,杜甫草堂博物馆的目标消费群体范围受到了一些局限。与武侯祠不同的是,成都市古玩交易市场在它的附近,这有利于吸引收藏爱好者前来参观。
成都市主城区名胜旅游行业的第三大竞争者是位于永陵路的永陵博物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永陵博物馆相对较为偏僻,交通相对不便,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吸引旅游消费者。从其自身角度上看,由于永陵是一座帝王的陵寝,对于一般 消费者来说参观陵寝在心理上有一个接受过程。
除以上三大竞争者外,其它的名胜古迹景点,诸如青羊宫、昭觉寺、大慈寺和文殊院等,也在名胜古迹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它们都是某一宗教的胜地或活动场所,主要受众是具有一定某种的爱好者。如青羊宫是道教胜地,昭觉寺、大慈寺和文殊院是佛教禅寺,因此对于不爱好宗教的人来说,缺乏太大的吸引力。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名胜古迹旅游行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旅游行业,这集中表现在其独特的进入壁垒上。对于想进入名胜古迹旅游行业的企业或事业单位来说,资金、土地、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不是最主要的砝码。其进入前提十分明显,那就是在成都主城区挖掘出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装。然而,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且考古发掘也有一定的周期,因此成都市主城区的名胜古迹旅游行业一直维持着均势。
但自从2001年成都金沙古蜀文物遗址被发现和发掘以来,这种行业均势被打破。金沙博物馆总投资3.89亿元人民币,是在金沙文物原址上兴建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近30万平方米,于2007年4月16日正式开馆。由于金沙古蜀文物遗址的考古发掘具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其出土文物“太阳神鸟”更是成为了成都旅游的标志,因此金沙博物馆作为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对原有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具有很大的威胁。
三、替代服务的威胁
旅游产业是一个包含很多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的第三产业。除名胜古迹旅游行业外,还有其他行业,如自然观光、人文公园、游乐公园等旅游子行业。由于旅游服务是一种弹性较大的商品,因此名胜古迹旅游行业面临的来自其他旅游服务业的竞争十分巨大。
人文公园旅游是名胜古迹旅游行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从消费者的成本方面来看,由于人民公园大都实行免门票,所以当潜在旅游消费者认为名胜古迹景点收费较高时,他们很可能选择游览公园。有一些人文公园有一些文物古迹,如人民公园有四川死难烈士纪念碑,望江公园有薛涛井,青羊宫公园有十二桥烈士墓,这些公园可以一部分满足旅游消费者对文化底蕴的追求,因此对名胜古迹旅游区的替代作用较强烈。此外,一些纯自然的公园,如新华公园和海洋公园以及成都动物园对儿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们也成为对名胜旅游行业具有很大替代作用的旅游景点。
四、供方的砍价能力和买方的砍价能力分析
由于受到自身经济区域的影响,名胜旅游行业在定价上有较大的差异,如武侯祠和杜甫草堂的门票价格都在60元左右,永陵博物馆的票价为20元,而其他的名胜古迹景点的门票都在5元左右。这些定价都是景点管理部门和营销部门分析市场供求条件的基础上做出的,这种定价格局充分体现了各个景点在名胜古迹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从买方砍价能力方面来分析,由于门票价格是由旅游景点管理部门制定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买方没有砍价能力,但对于不同的旅游消费者,接受的价格程度不一样,如在校学生是半票,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免票,团体购票可以给予适当的折扣等。此外,如果旅游者认为门票价格过高,可以选择不去游览该名胜古迹,而去参观其它的旅游景点,或者选择人文公园以及娱乐公园游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买方的砍价能力比较强。
经过波特的五大力量竞争模型的分析,我们对成都市主城区的名胜古迹行业竞争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成都市主城区名胜古迹旅游行业内部竞争较大;新进入者威胁已经存在,威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替代服务产品的替代效应很强;供方和买方的砍价能力都很大。以上基本结论是针对成都市主城区的名胜古迹旅游行业得出的,如果把它推广到整个中国的旅游行业竞争中去,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来。
参考文献:
[1]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辉.旅游经济学.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1.
[3]张建春,金世胜.旅游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肖建珍,肖光明.对国内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肇庆学院学报,2005,(01).
[5]康蓉.试论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对发展西部旅游的意义.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6]欧阳昌佩.谈谈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突破.理论与当代,1994,(Z2).
关键词:体验经济;智慧旅游;盐城
一、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
智慧旅游被称为旅游业的,它是一种融合了通信与信息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服务于游客、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让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地实现以往看来遥不可及的精确、简约、浪漫的旅游。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旅游主题定为“智慧旅游年”,引导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智慧旅游在中国方兴未艾,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智慧旅游这个名词出现不过几年,却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有望成为第三产业的战略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旅游者数量不断上升,对旅游体验的质量要求变高,而智慧旅游建设能够改善当前状况。本文以盐城为例,论述了如何在具体的城市中发展智慧旅游,对于类似的城市来说,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二、智慧旅游与体验经济的结合点
构建智慧旅游的三大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为各类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从旅游者的角度讲,主要包括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个基本功能。
旅游的核心模式,就是以时间和物质的资源换取精神的收获和满足。所谓好的旅行,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将资源的效应最优化,并获取最符合旅游者期望的满足感。借助智慧旅游,自助游游客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安排自己的全部行程,完成从设计旅游行程、获取详细的旅游咨讯、享受线上预定服务、电子地图查询、虚拟现实体验到分享旅游经历的全过程,获取全程的数字旅游新体验。也就是说,借助科技的力量带给游客更便捷的旅游体验。
游客体验是智慧旅游核心价值的所在,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正开始注重改善其旅游吸引物有形和无形的环境体验。在旅游城市中,旅游者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是能创造自我体验的互动者,具有双向旅游信息传播特征。游客间互动现象广泛存在于旅游服务接触当中,游客间的交互关系极大影响游客对服务体验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到顾客对服务的整体评价。智慧旅游城市不但要注重技术的运用,也应重视整体的旅游氛围的营造,重视旅游城市中用户的现实体验,而网络虚拟社区中其他游客的态度、行为对旅游者也会带来影响。因此,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应以旅游中的参与为前提,以消费体验为核心。
三、盐城智慧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一)盐城旅游发展总体现状
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生态独特、资源丰富的城市,是江苏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城市,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城市。
旅游经济方面,全市现拥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60多家,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家,AAA级景区8家,AA级景区2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1家;现有星级旅游饭店54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8家;现有旅行社134家,其中具有出境组团资格的旅行社7家。
盐城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2014年曾先后荣获“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2014全国智慧旅游优秀案例”等荣誉,2014年盐城实现旅游总收入201.05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列全省第二;接待游客2 0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4.9%,增幅列全省第三,其中境外游客4.22万人次,同比增长61.9%,增幅全省第一。
(二)盐城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1.2011年,“智慧盐城”平台体系搭建
“智慧盐城”门户作为”智慧江苏”门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开展创新的实用平台,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造优质的创业服务环境。“智慧盐城”门户作为“智慧江苏”门户13个市分站当中的一个重要分站,其本身不是一个网站,而是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的开放应用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平台。“智慧盐城”门户突破了运营商的传统业务范畴,全网覆盖,持续为盐城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2.盐城已正式启动智慧旅游项目建设
盐城从2012年开始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盐城智慧旅游手机游客助手和触摸屏系统。本项目由盐城市旅游局出资,盐城电信承建开发,包含智慧旅游手机客户端软件、多媒体触摸屏系统。采用固网和天翼3G网络双重保险传输,有效满足客户端信息快速查询、视频查看、手机购物、宾馆预订等大数据量应用,手机客户端软件、多媒体触摸屏系统及门户网站,市民和游客可免费使用。
项目中的手机游客助手和旅游触摸屏功能十分强大,整合了盐城市优化分散的景点、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旅游资源,设置了盐城印象、旅游资讯、景点荟萃、美食分享、宾馆住宿、交通指南、快乐购物、娱乐休闲以及个等九大一级菜单和影像盐城等等36个二级、三级子栏目,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海量信息,内容全面丰富。同时为方便外地游客实时查询,对交通、旅游百科、天气预报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智慧分析。手机游客助手可通过PC、天翼智能手机、PAD等各类终端进行使用,安卓、IOS(苹果)等版本,多屏融合,充分展现了“游客体验至上”服务理念。
3.政府重视,编制智慧旅游发展规划
策应“智慧盐城建设”,探索具有盐城特色的智慧旅游建设之路,盐城市旅游部门依托专业机构编制《盐城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2015-2020年),为盐城智慧旅游发展建立顶层设计,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该规划总体结构合理,内容体系完整,符合盐城旅游发展实际,特别是针对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两大智慧旅游建设主体,提出了营销、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设内容和措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4.盐城旅游营销节节升高
从2012年开始,作为盐城旅游形象宣传的微电影《盐城之恋》《鹤舞盐城》先后上映,一经推出就获得国内外游客的热情关注和广泛好评,其中《盐城之恋》荣膺“2012中国旅游宣传片TOP10”。
2014年“轻松点击、畅游盐城”智慧旅游项目荣获全国智慧旅游优秀案例、大丰荷兰花海“智慧景区”项目荣获江苏省智慧旅游优秀案例。
2015年,盐城旅游与人民网旅游频道达成年度战略合作,盐城利用人民旅游优势平台全面宣传推广盐城旅游城市形象,让更多国内外人士关注盐城、走进盐城、支持盐城。
2015年1月起,盐城在央视黄金栏目强势推出了《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旅游形象宣传片,该片全面展现以绿色湿地、红色铁军、白色海盐和蓝色海港构建的盐城“四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美食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引起了海内外游客对盐城旅游的高度关注。
5.“盐城旅游一卡通”
“盐城旅游一卡通”是由盐城市旅游局与南京银行共同推出的金融银联IC卡。此卡将囊括全市代表旅游景区、酒店等优势资源,惠及市民。不管是自助还是跟团,游客们都可利用本卡享受旅游、金融、信息等多项增值服务,此举让盐城广大市民更加深切感受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四、盐城智慧旅游发展思路
智慧旅游城市的总体架构一般由一个平台、若干支撑体系以及相应的基础环境构成。一个平台是指智慧旅游城市平台。支撑体系涉及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游客使用的智慧旅游介质。
智慧旅游依托智能旅游的技术基础,凭借先进的智能化手段,将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科技信息革命的成果注入旅游者服务中去,智慧旅游强调以人的需求为主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科技的最先进、最尖端、最智能。智慧旅游贯穿于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始终,从旅游需求的产生到旅游实践,再到旅游心情的分享。
(一)出发前,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信息需求的服务
智慧旅游在旅游需求方面,站在旅游者的角度,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抓住旅游需求阶段旅游者的心理,做好主动推介。一方面,旅游者对于旅游信息的需求不仅量大、样多,而且对于旅游信息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旅游者在得到这些旅游信息,做好旅游购买决策的同时,希望能直接进行线上旅游产品的预定和购买,实现一站式服务。
鉴于此,盐城市政府部门,特别是旅游主管部门,除了坚持以满足和服务游客体验为高端目标,形成系统的智慧旅游建设发展规划,并以此加快和推动信息化基础建设。此外,还必须通过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参与到“盐城智慧旅游”中来,引导和扶持社会企业以市场经营的方式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二)旅途中,满足游客所需要的智慧服务
对于旅游中的游客而言,智慧旅游可满足“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贴心旅游接待服务。
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实现空间位移的必要条件,对于旅游活动来说至关重要。盐城已经有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但在自驾游出行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旅游景区是游客旅游的核心目标。2014年,大丰荷兰花海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荣获“江苏省智慧旅游优秀项目”称号。作为盐城地区首个数字化景区,大丰荷兰花海智慧旅游运用了时下最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能为景区提供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旅游体验,真正实现让游客一站式畅享花海,让景区全程智能化管理。盐城应逐步在其它景区推进智能旅游项目。
(三)旅途中与旅行后,游客所需要的分享
智慧旅游在为旅游者提供“全程式”旅游服务的同时,也为旅游者的旅游心情分享提供了更广阔、更安全、及时的途径。翔实可靠的旅游记录不仅是游客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参考和帮助。盐城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网站建设,鼓励广大驴友以博客、微博等形式分享旅游体验,使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变成现实的旅游者。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的权益可能会受到威胁和破坏,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旅游监管与投诉处理机制。将旅游者的体验反馈给旅游供应商,以督促旅游企业不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整个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总之,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这一模式来支撑。智慧旅游作为行业大发展背景下的一种国家意志,它并不是某一部门或组织的力量所能覆盖的。应平衡好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产业链关系,促使生态、社会等价值最大化,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思思.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
关键词:十堰市;一城两带;县域;旅游经济;十郧城际公交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自然资源尤为丰富,旅游经济发展却长期受到交通因素制约难以有所作为。为此,十堰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城两带”的总体战略布局,重点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大大提高旅游地经济收入水平,促进旅游地对外开放和经济迅速增长。十郧城际公交的开通标志着县市对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将有效拉动县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促使十堰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新开通的十郧城际公交概况
2012年10月20日上午6时,十郧城际公交正式开通。该公交站点设置合理,方便快捷。据笔者在市公交公司获悉,十郧城际公交共设12个站点,从城区六堰的城市公交集团一公司停车场发车,终点站位于郧县解放路的郧县实验小学,全长26.5公里,均速35分钟便可到达[1]。车辆全部使用天然气作为主燃料。票价较以往客运票价实惠许多。十郧城际公交价格目前仅为3元/张,同以往十堰至郧县的客运票价10元相比,减少了70%。添置全自动洗车机,沿途重要站点为电子站台。市城市公交集团公司专门购置了一台价值20多万元的全自动洗车机用于十郧城际公交,还在重要站点安装LED显示屏,有助于乘客了解公交班次、出行和到达时间等相关信息。
二.十郧城际公交开通的益处
(一)有利于开展县域旅游目的地一整套的旅游经济活动。由于游客的活动包括食、住、行、游、娱、购等六个方面,“行”和“游”这些涉及旅游交通的问题必不可少。如郧县九龙瀑旅游区距离十堰城区约百公里,十郧城际公交开通有效解决了部分旅游交通状况,同时还令游客有趣体验了一整套的旅游消费过程。
(二)有利于促进县域旅游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虽然县域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吸引力还不够,究其原因在于旅游交通不便,至今很多县域旅游景区很难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十郧城际公交开通使更多的游客对郧县产生了浓厚兴趣,经笔者实地观察发现,市内大批游客涌入郧县,站台旁出现了候车排队长龙。
(三)有利于提高县域旅游经济收入。十郧城际公交开通方便了两处居民的出行,在车票既定的条件下,客流量迅速增加,给旅游交通部门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各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也显著增加,门票收入让当地的财政税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此带动和旅游相关联的郧县餐饮业、酒店业也异常火爆。
三.对促进十堰市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随着十堰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政府正着力打造太极湖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然而,当前十堰市部分旅游景点尚无干线公路连接,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笔者在郧西县上津镇考察时发现,由于缺少客运汽车,从县城到上津费时费力,游客寥寥无几,旅游收入锐减,旅游产品无人问津,难以展现具有“小长安”之称的古城风采。这就要求政府对开发旅游交通运输线路要做到足够重视,在制度、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强力支持。
(二)合理编制旅游交通规划。规划是发展的指引,为了能把十堰市“十二五旅游交通发展规划”编制完善,笔者认为在编制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系统、重点与经济的原则;二是做好调研工作、与实际相符的原则;三是编制人员要高瞻远瞩、目标清晰可行的原则;四是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县域资源和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合理编制旅游交通规划的经济成效是显著的。
(三)坚持科学发展县域旅游交通。目前十堰市县域旅游交通线路缺少的现象较为突出。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区域之间的公共旅游交通建设,增发目标旅游客源地的高速直达客车线路,景区之间、景区与交通枢纽及景区与县域公交系统要进行全面连接,保证游客通往各景区均有车可乘,使区域旅游交通协调发展[2]。未来希望逐渐开通十堰周边其它县域旅游公交线路,带动县域旅游经济的繁荣。
(四)做好宣传工作打造多条县域旅游交通线路。笔者假期曾随团到新加坡圣淘沙度假区考察,发现从新加坡本岛前往圣淘沙岛很便捷,而且有众多线路方式可供选择,比如地铁、巴士、出租车、缆车和轮渡等,每个站台前都有景区的旅游交通线路图和宣传海报。根据目前十堰市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开通一些新形式旅游交通线路,积极宣传县域旅游景区项目,可以扩大旅游景区吸引力和获得较为丰厚的收益。
(五)做到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十郧城际公交采用的天然气燃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能源,既低碳环保又经济实惠,符合十堰市“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十堰市可以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原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发展一批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旅游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十郧城际公交昨正式开通.十堰政府网[EB/OL].http://.
[2]吴刚.旅游交通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其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