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服务发展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冶金自动化;能源;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TN830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tallurgy automation industryin China,this paper clearly proposes that enterprise energy sour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technology in metallurgy automation industry. The second level math model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and become the guarantee of modern automation industry.It is the duty of the metallurgy automation industry for the promising future.
Key Words:metallurgy automation;energy;math mode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冶金行业保持着高速发展,冶金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急剧扩张,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成为潮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冶金企业出现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成为冶金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课题。企业的竞争,也从传统的产品、技术、成本的竞争向资本、资源、服务的竞争转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就钢铁行业而言,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产品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钢铁企业布局也出现新的特点, 一些内陆发展空间不大的钢铁企业通过向沿江、沿海方向搬迁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能源环保更成为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更高目标。
ERP系统、MES系统以及PCS系统在钢铁行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二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仅仅是开始,冶金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正在一步步向纵深发展,许多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正在逐步引起业界的关注。
2、冶金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能源管理系统作为管控一体化的综合监控系统,将在提高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及整体安全水平、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及能源系统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劳动降耗水平及改善环境质量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钢铁企业的节能工作要做到科学节能、系统节能、达到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实现最大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建设钢铁企业能源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种能源模块的运算实现对钢铁生产过程中使用能源的情况进行监控、对能源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以及实现能源平衡预测系统运行优化、路。能源数字系统应用、GIS能源管网管理等是建设绿色钢铁企业、发展可循环经济的必由之
2.1、能源工程数据处理子系统
信息处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它是能源管理系统的基础子系统。
(1)不同需求的数据采集(周期采集、中断采集);
(2)分类数据归档(实时数据、短时数据、统计数据、历史数据、记录);
(3)实时调节;
(4)逻辑分析处理(条件联锁、越限报警);
(5)人机界面(过程图、过程曲线、设定和查询等);
(6)管理报表(瞬时报、正点报、日报、月报等);
(7)基本数据处理等。
2.2、预警子系统
预警子系统主要包括:监控、分级报警、事故信息记录、事故处理、减灾处理、事故分析、事故恢复等内容。
通过GIS能源管网系统对全部能源管网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是预警子系统日常重点工作。当某一部位出现异常时,将采取多级报警方式,这样可提高对事故判断的准确程度,并可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所以,在减灾处理工作中,除现场处理外,还将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能源管网系统,千方百计保证下游能源用户的需求,争取通过其他旁路管网,实现对下游用户供气。钢铁企业的能源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业务连续性生产管理过程,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全新的认识和方法,所以要从传统的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预测预警,从局部防范转变为全过程防范。
2.3 能源管理子系统
能源管理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1)能源实绩管理(实绩分析、归档、查询);
(2)能源质量管理(质量分析、质量跟踪、趋势评估、越限警告等);
(3)能源调度优化和平衡指挥。
我们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工具,通过对大量的煤气数据进行挖掘,能够提供煤气中长期调度规划,分析影响煤气利用的因素,制定节能目标和对策。同时还可以利用系统能够提供煤气供需计划和煤气设备运转计划,以及煤气供需与管理的年报、编制公司煤气平衡表,对公司煤气供需实绩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另外还可以制定出各生产工序的能耗评价指标,落实节能指标,考核指标,以及跟踪管理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系统还能根据煤气的生产量、供应量和各工序的消耗量,调整煤气的供需计划和运行方式,指导煤气中心实施在线调度和合理分配煤气。
通过能源管理子系统的应用,我们就可以全面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满足能源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等的自动化,建立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向管理要效益。
在能源管理子系统中,专家系统是核心内容,在能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离不开数字模型的作用。
3、自动化服务产业是冶金自动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自动化信息技术行业内,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你干基础自动化,我也干,你上了ERP系统,我也上ERP系统。这种应用技术同质化发展下去,会使所有冶金自动化技术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地压缩。正如萨谬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提到的一样,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了丰收,他的收入可以增加,但是如果所有农场主都获得了丰收,则他以及所有农场主的收入就会下降。而在此时,我们推出的顾问式服务理念,用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自动化信息技术服务来占领服务市场,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关怀,也使企业本身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所要求的自动化、信息化专业服务,是一种全新模式、全新理念的服务。
顾问式服务是自动化专业服务发展的全新的服务发展模式。这种服务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服务,如果说过去的服务属于长工式服务,那么现在的服务则是管家式服务,“长工”是可以随时更换的,而“顾问”或者是“管家”一般是不会轻易更改的。
这种顾问式自动化、信息化服务完全符合现代化钢铁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发展所建立起的新体制、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的需要。
这种顾问式服务是一种标准化、流程化的全过程服务新模式,充分体现了集中一贯的管理思想。
这种顾问式自动化、信息化服务把用户的利益、需求始终放在首位,发挥顾问的作用,不断地对用户的自动化、信息化设备,以合理的配置,用与工艺相匹配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来满足生产经营需求。其次对用户自动化、信息化应用提出发展战略规划,供用户参考。第三以最小的成本,发挥自动化、信息化设备的效益最大化。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具体的自动化、信息化的服务工作了。
做好自动化专业服务工作,就要不断跟踪钢铁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与工艺的紧密结合、引进、消化。吸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集成产品,全面服务于钢铁生产,提高钢铁主业的质量。在愉悦钢铁主业用户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满足,并形成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数学模型的开发将成为冶金自动化发展的主流
开发一级基础自动化方面的科技创新是我们的强项,国内许多冶金自动化、信息化企业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有些单位已经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但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大家不是在分蛋糕,而是在抢蛋糕,我们为什么不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呢?目前国内冶金企业应用的二级数学模型,许多都是引进的,我们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这给我们进行这个方面的消化吸引创造了条件。尽管困难很大,但市场空间也不小。做好数学模型等技术的开发,需要一个团队,不仅需要复合型高科技人才,也需要许多高级专业人才,做这项工作的前期投入也是比较可观的。目前国内宝钢、武钢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而许多冶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企业尚未把这项工作提到日程上来,真正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不多见。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这方面科研开发的工作,是发展差异化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把握住“兰海战略”的发展方向,就会引出一片新天地。
发展二级模型的应用于开发,我们要有明确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现在不仅是“不进则退”,而是“慢进则退”,“慢舟侧畔千帆过”。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戮力同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引领未来,为我们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举例来说,数学模型就是能源数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核心,在钢铁企业中,从各种气体能源的产生、输送、存储,使用都要用到数学模型,特别是在能源调度优化。能源连续性管理、能源平衡、预警系统以及能源的合理燃烧,这些环节都需要模型发挥作用。特别是通过运用计算模型对能源管理与合理使用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起到对能源管理和智能化决策的支持作用,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钢铁企业;节能改造;应用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 2)05-0070-04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节能服务公司
(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EMCo)通过对相关企业提供节能改造的技术支持、风险规避及资金保障,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相关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实质是用企业未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模式(许泓,2002)。目前,随着节能降耗理念逐渐被企业所重视,合同能源管理因其自身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成为了企业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还较少。本文依据钢铁企业节能改造的现状,分析出合同能源管理在钢铁企业应用中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即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来促进钢铁企业与EPC间的合作,以便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在钢铁企业更好地推广应用,促进钢铁企业的节能降耗。
一、合同能源管理(EPC)
(一)合同能源管理(EPC)及节能服务公司(EMCo)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EPC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目前的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节能服务公司(EMCo),也称能源管理公司,是一种基于EPC机制运作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o是市场经济下的节能服务商业化实体,但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EPC机制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蔡瑾、何川,2008)。目前,我国EPC模式除了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三种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模式外,还出现了改造工程施工模式、能源管理服务模式等新型商务模式。
(二)我国EPC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EPC兴起后,其在国外特别是北美和欧洲得到迅速发展。1998年,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实施的重大节能国际合作项目——“世行/GEF中国节能项目”,标志着EPC节能服务模式正式进入中国。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已初具雏形,产业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深入各个行业,EPC也已实现局部的产业化,但在许多高能耗、高物耗领域的应用还尚未广泛推广。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EMCA会员数量已达到560家,全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EP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EMCo增长到782家,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增加到约17.5万人(EMCA,2011)。2005-2010年我国节能服务业增长变化。
二、EPC在我国钢铁企业中应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有很多学者对EPC进行了研究。申晓刚(2008)研究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并提出合理建议,其中提出未来发展需提高三个层面:政府加强鼓励和支持;建立节能服务公司和相应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加强流程控制,形成成熟的交易流程。曹江涛(2005)分析了整个合作能源管理的流程,证明了合作能源管理在高能耗产业中的合理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张岩(2010)曾利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碳减排效果和碳排放交易,构建融入碳排放交易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模式,拓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渠道,为解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问题提供帮助。谯川(2008)分析了EPC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领域的可行性及其风险,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从内部及外部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董十弓(2010)分析了电信企业中合同能源管理出现的问题,为合同能源管理在钢铁企业的应用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可以说,目前EPC理论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在高耗能的钢铁企业的应用较少。
EPC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主要在节能技术改造环节,即EMCo对钢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包括企业能耗审计、改造方案设计、能源管理合同的签订、设备采购及施工和后期维护等。实际上,EMCo可参与的钢铁企业节能改造项目涉及的环节很多,如高炉煤气回收利用、高炉炉顶余压干法TRT发电、焦化系统的干熄焦发电、炼钢系统转炉煤气回收和蒸汽制冷、轧钢系统的蓄热式燃烧改造、热装热送和电力系统的CCPP发电等等(陈冠军,2010)。EPC在钢铁企业成功实施的案例有:天津铁厂与中国节能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的工业锅炉技术改造节能服务项目;首秦公司与北京惠德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照明系统节能改造项目,以及与北京金易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天津钢铁集团与北京国发华企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电机变频节能改造项目等。随着EPC的发展,其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领域也开始发生变化,由最初的边沿化、单体化节能改造,向核心化、系统化节能改造转变。
三、EPC在钢铁企业中的主要应用障碍分析
依据以上分析可知,EPC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面临许多问题,钢铁企业与EMCo之间的合作还存在诸多障碍。结合首钢、宝钢、济钢等钢铁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EPC在其节能改造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可知,目前我国钢铁公司实行EPC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障碍。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统计;对策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国际社会和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民对水、电、热、气的能源需求,改善农村生存环境,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是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既是检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能源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考核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的量化依据。因此,客观、准确、及时地做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意义重大。而随着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扩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地暴露出来,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客观性和准确度。本文在分析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逐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 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现状
当前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是以《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为基础开展的,《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是农业部统一编制印发、一年统计一次的报表,现已形成了由县级、市级、省级农村能源办收集录入、整理统计、汇总审核并逐级上报、最终由国家统计汇总的工作制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几经修改补充,现内含管理推广机构情况、服务体系情况、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农村沼气用户情况、沼气工程情况、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情况、省柴节能灶与节能坑情况、节能炉与燃池情况、太阳能热利用情况、小型电源利用情况、秸秆能源化利用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经费投入情况、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情况等十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全面包括了农村生产、生活能源消耗及保障机构措施等情况统计。
目前杭州市的农村能源统计工作已逐步得到重视和规范。统计的方式有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统计基础数据先由各乡镇农村能源监管员负责采集、填报,经县级农村能源专职统计员分析、甑别、统计后,报市级县级农村能源专职统计员审核汇总,再由各级领导审核把关后报送至省农村能源办。在杭州市级和七个区、县(市)农村能源办中已配备了专职的农村能源统计人员,在全市143个镇街的95个政府机构中各落实了一名农村能源监管员,有力地保障了农村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截至2011年底,杭州全市已有市县两级农村能源管理推广机构8处、工作人员5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的人员占总人员的58%;建成乡村服务网点27处、从业人员35人,服务覆盖范围1.091万户农户。全市累计培训沼气生产工、太阳能利用工、农村节能员等技能人员3027人次,其中取得鉴定证书的有490人次。发展了农村沼气用户1.4535万户,其中户用沼气池用户1.3306万户、集中沼气供气用户0.1229万户。建成沼气工程994处、11.631万m3,其中大型沼气工程3处、0.56万m3,中型沼气工程123处、1.973m3,小型沼气工程868处、9.098万m3;建成用于沼气发电的有35处,总装机容量770kW,年发电量73.65万kW时。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2344处、30.39万m3,其中村级处理系统2256处、29.27万m3,学校处理系统73处、0.92万m3,其他系统15处、0.20万m3。全市累计推广和使用节煤灶和节能炉各56.39万台和4.15万台。累计推广了太阳能热水器38.25万台合计74.84万m2(去除报废的热水器);建设小型光伏发电利用117处、装机容量21kW;建成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处;发展各类农村能源产业企业19个、从业人员257人,总产值5152万元;2011年杭州市农村地区生活生产用能合计折合标煤241.5万t,其中农村生活用能103.8万t、农村生产用能137.7万t,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等商品能源占总消耗能源的96.5%。经统计汇总与比较,杭州市的各项农村能源工作位浙江省前列。
2 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2.1农村能源统计面广量多,专业性强,难度大,基础相对薄弱
农村能源统计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任务繁重,难度较大。基础和基层是农村能源统计数据的源头,虽然目前杭州市农村能源统计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一县一乡镇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在乡镇层面上落实了农村能源监管员负责数据采集等,但由于乡镇工作存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现状,很多农村能源监管员同时担负着其它工作任务,且人员不稳定、业务不专业,因此每年年底在面对繁重的统计工作时,经常会产生应付了事的思想;同时部分市、县级的专职统计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也跟不上要求等等,导致农村能源统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2.2农村能源统计方法单一,不完善,制约统计数据准确度
目前杭州市农村能源统计方法、技术和手段相对单一落后,如在全面调查面上推广数量和数据时,主要统计了政府部门主导立项和财政资金予以补助建设的内容,而对农户、企业自主建设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化产品推广建设内容统计不全面或未包括;在农村住户生产生活能源消耗的抽样调查中,主要采用问询法或农户自主记账法,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记录能源消耗量尤其是非商品能源如薪柴、秸秆等时,大多仅凭经验“毛估估”;而且,由于农村生产条件的限制和柴草种类的复杂性也无法将其折算成标准量,这些都制约了农村能源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农村能源统计指标设置也欠完善,如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应用主要类型的沼气,在统计中只注重沼气工程的建设容积,沼气实际消耗情况未予统计,沼气的生产量通常由沼气工程的容积乘以产气系数而得,这使得统计结果往往与事实有所出入。
2.3农村能源统计与横向部门联系少,成果难以形成有效服务
可再生能源统计中的小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商品用能等涉及到水力、电力、农业、林业、统计、经贸以及发改等部门,由于受传统以煤炭、石化、电力等常规能源为主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可再生能源一直难以进入能源建设的“主旋律”,其统计也未纳入统计部门的常规调查统计项目中。同时在统计可再生能源工作过程中,各级农村能源部门与林业、水电、经贸等部门联系沟通也较少,既影响了统计内容的覆盖面,也降低了统计结果的服务范围和效力。
3 推进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杭州市可再生能源统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多年来从事基层农村能源统计工作的经验,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与考核机制
可再生能源统计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任务重、环节多、资料搜集困难,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切实履行领导与管理职责,将统计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健全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疏通统计渠道,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工作经费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工作条件。加大对数据来源的审核力度,落实统计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度,明确职责,严明奖罚,尽量使统计的各个环节以真实、准确、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上报。
3.2加强专业培训,壮大农村能源统计队伍与力量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长期坚持加强对各级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让他们的知识、观念、素质与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领域的拓宽和工作量的加大相适应。结合我市实际,尤其是要加强乡镇统计员(农村能源监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做好第一手农村能源消耗数据资料的收集、测算;市、县级能源统计人员把关数据的审核、汇总、分析和调研,指导乡镇统计人员顺利开展农村能源统计工作,提供能源统计制度咨询服务。加强农村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在完善现有市、县、乡镇三级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农村建设的一些新兴力量如大学生村官、农村实用人才等加入到统计队伍中来,使工作队伍延伸到乡村,增加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3加强分析调研,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充实统计内容
当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识,这为农村能源统计工作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农村能源统计机构占有第一手丰富而详实的统计资料优势,加强调研研究,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充实统计指标和内容,不断拓展农村能源统计服务领域。一是结合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尤其是家庭作坊式的农产品加工经营)中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消耗情况,研究其对降低万元GDP能耗、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程度;二是紧紧围绕党政领导需要的、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开展分析调研,特别是注意结构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预测分析,提出农村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对策与建议。
3.4加强部门沟通,提高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作用效力
在开展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加强水力、电力、农业、林业、统计、经贸、发改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积极借鉴其它部门的方式和要求,特别是结合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如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污染源普查等等,采取统一的统计标准、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等,保障统计结果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提高数据采集分析的准确性和应用的通用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能源消耗 能源弹性系数
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对于未来能源消费预测,明确能源开发方向,节约能源,以及优化产业结构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广西的产业结构及能源现状
1、广西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广西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24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80年的7.16倍,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2001-2005年广西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1.25%的速度增长,超过了我国GDP年均9%的增长速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第一次产业占30%、第二次产业占35.8%、第三产业占34.2%,改变为2001年的第一产业占25.2%、第二产业占35.5%,第三产业占39.3%,以及2002年的第一产业占24.3%,第二产业占35.2%,第三产业占40.5%(见表1)。虽然广西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但是却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其中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大,2000年与中等收入国家在1990年所占的比重仍然高出12.3%,同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仍然高出很大,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虽然相对趋于合理,但是第二产业的生产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量,效益太低,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可是比重与发达国家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见表2)。
2、广西的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在获得不断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费也在不断的增长,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广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随着经济的发展频频出现大于1的时候,特是在2000年及以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很高,在200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10,在2004年、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高达2.49和2.18,以就是说明了广西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广西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见图1)。
其次是广西人均能源拥有量严重不足,虽然我国能源总量在世界排列在前面,但是人均能源拥有量却相当不足,排列在世界后面,而广西的人均能源拥有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再次,能源消费结构及其不合理,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总量比重偏高,而煤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性极大。最后,广西的能源利用率很低,一般却低于30%,另外,广西农村的能源利用问题很严重,农民大部分靠的是生态能,对农村能源投入量太低,所以农业的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广西的能源消耗问题突出,而不同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具有不同的影响,为了解决广西的能源消耗问题,本文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分析广西的产业结构问题,以便能够采取更优化的产业结构来发展广西经济,更好的解决能源的消耗问题。
二、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为了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nE=C+β11Ln1+β2Lnl2+β.3I3 (1)
其中被解释变量E表示的是广西能源消费总量,解释变量I1表示广西第一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I2表示广西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I3表示广西第三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本文运用1995年到2005年的广西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06年)》。本文通过eviews3.1对(1)式进行了回归:
LnE=3.26-0.385LnI1+1.3392LnI2-0.26Lnl3(6.526)(-1.90)(5.419)(-1.858)
R2=0.991 F=259.4178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括号中的数字为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统计tt检验,得出第二产业的系数在统计上显著的,也就是广西第二大产业的产值的变化对广西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拟和优度检验,也即R2的值为0.991,表明广西能源消耗的变化有99.1%的变化是由于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所解释的,总体检验F的值为259.4178,明显通过了统计学中的F检验,也就是表明这个回归方程的整体回归效果比较精确。
可以看出,广西的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从第一产业I1的系数-0.385表明,由于t值在统计上也是不显著的,表明第一产业的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其他学者所做的全国的能源消耗与全国的产业结构所做的实证分析结果不同,根据路正南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十二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不同,他得出的结论是全国三大产业的产值增长都与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之间是呈正向关系,这说明广西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耗水平非常低,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广西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的能源消耗都是用的生态能。所以就算广西农业产值的水平增加,可是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水平不大,甚至是零的影响。第二产业I2的系数为1.339表明,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增长关系,而且系数的t值为5.419,说明第二产业产值的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第二产业平均产值增长1%,广西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增长1.339%,也即广西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都受到第二产业的影响,而广西第二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是工业,也即广西的工业生产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第三产业I3的系数为-0.26,但是系数-0.26的t值为-1.858,在统计上无法通过检验,说明广西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不显著,也即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较小,在统计上无法显示。建立第二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nE/GDP=c+β1lnR1+β2InR2+β3lnR3 (2)
其中,被解释变量E/GDP表示单位GDP能耗量也即为能源消耗强度,解释变量R1表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R2表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R3表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也即民表示的各产业的比重,即产业结构,运用1995年到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模型为:
lnE/GDP=-23.52+1.90lnR1+2.75lnR2+2.13lnR3
(-0.909)(0.95)(1.028)(0.779)
R2=0.544 F=2.78
该模型给出了广西能源消耗强度与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之间的关系,由于单位GDP能耗对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的弹性为1.90:2.75:2.13都是正的,但是从计量实证的结果显示,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的模型系数1.90和2.13,它们的t值分为0.95和0.775,在显著水平取5%时,这两个系数显著为0,也就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所占比重的调整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在次模型中无法反应出来,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系数为2.75,其t值为1.028通过t检验,表明第二产业的比重的变化对广西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很大。
这俨然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当。
18年前,在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支持下,合同能源管理登陆中国。
18年过去了,在应当成年的时刻,中国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依然处在一个蹒跚学步的尴尬年龄。
这与人们原本的预期相去甚远。
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的合同能源管理,目前是全球最为流行的节能减排模式。其模式具体来讲,就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人才、技术、设备免费为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双方分享节能效益。节能服务公司、客户能够在一个绿色环保的目标下实现双赢,是该模式的最大亮点。
理论上,合同能源管理产业与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在对接上不会存在任何“排斥”反应。但现实远非看上去那么美好。
2010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随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各地节能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截至目前,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到3210家,合同能源管理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
然而这个几乎被所有人看好的“双赢”生意,却没有获得预期的高速成长,大量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步履蹒跚、处境被动,这种局面或许是世界银行当初始料不及的。
“从其模式本身来看,毫无疑问颇具吸引力,合同能源的商机显然已经被意识到,而问题就出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称。
一个好消息是,国家已决定为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真正迎来春天而注入强心剂。
7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到“要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
合同能源管理产业能否抓住此次机遇,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诚信危机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风险”。其中诚信风险最为关键。“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诚信风险是困扰节能服务企业的难题,决定着企业甚至行业的生死存亡。”北京首聚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节能项目经理李贺兰分析称。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决定了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在前期会做大量的投入,只有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才能参与分成,收回投资取得利润。节能项目存在技术种类多、范围广、周期长、节能效果认定分歧等多种因素,节能公司和用能单位容易产生纠纷,导致拖延、克扣甚至拒绝回款等现象发生。
李贺兰所在的公司主要依托绿色照明节能、电机变频节能、余热余压利用三种技术进行节能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最关键的是合同。“每一个项目,我们都是从商务洽谈开始,挖掘客户的需求,获得客户认可以后,免费为客户提供整套节能服务方案,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由节能公司承担技术风险和资金投入风险。但项目运作一段时间,节能效益逐渐显现后,企业发现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不如干脆去买设备,于是风险就出现了,这样的行为需要靠合同规范。”李说。
虽然已经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且所在的公司也还未曾遭遇过诚信问题,但李贺兰每次签订合同前总是忐忑不安,在法律顾问等协助下,仔细分析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有些情况不可控,过去没遇到风险不代表未来没有,甚至客户公司出现的人事调整都会是潜在风险。”李说。
李的警惕不无道理。几年前的一桩典型的案例早已成为业内的风险警示样本。2008年6月,广东华拿东方能源有限公司与云南曲靖远东水泥厂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双方约定前者帮助后者远东水泥进行节能设备改造,改造后节省下来的电费双方五五分成。合同为期十年,当年配套安装了节能设备。随后双方共同认定,使用了节能设备后高温风机耗电量比改造前降低了近25%,节能效果明显。但是此后的三年里广东华拿东方能源有限公司只有被喊去维修设备的情况,而无坐下来评分节能蛋糕的时刻,最终双方对簿公堂。
一个更为悲观的例子来自吉林,某节能公司为整条街道进行节能照明改造。改造完成后,节能服务公司在主张节能效益分享时得到的答复是,要钱没有,拆走你们的灯,但是必须恢复街道的原状。最后这家节能企业因此破产倒闭。
对于这样的案例,林柏强有自己的看法:“风险不仅仅存在于节能服务公司,对客户来说同样也具有风险。即使什么钱都不用掏,更换掉现有设备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而如果不行,恢复原状还是成本。这种风险促使其必须找到可靠的节能服务公司,对于小型节能公司同样存在信任危机。”
面对彼此的不信任和不可控的未知风险,不少节能服务公司,开始将业务重心由节能效益分享转为销售节能设备。“卖设备也不完全是坏事,客户一次性付清设备费用,有利于我们资金周转,进行后续项目的运作。另外也不再考虑客户的盈利能力和回款问题。”李贺兰说。
连锁反应
合同能源管理的难题远不仅仅体现在诚信方面。
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提前垫付资金。项目运作之初,节能公司需先期提供启动资金、设备及安装调试。绝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一旦签约项目增多,公司垫付资金量就会增大,而节能服务的投资收益回报时间通常较长,很容易造成企业现金流的中断。
解决资金就必须考虑融资,而身为中小企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注册资本较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在银行贷款审核过程中信用评级较低,且缺少土地、厂房等接受程度高的抵押品,因此无法获得大规模的信贷资金。
“贷款也是一个诚信问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回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之一,一旦拖欠或拒付,将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巨大的偿债风险。客观上回款风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介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最大风险之一。这也决定了合同能源服务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建设银行研究部蒋清海说。
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缺钱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国家发改委三年前就出台财政奖励、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并明确了政策执行的具体细则,但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去年财政部为2339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安排财政奖励资金17亿元,但实际进行节能奖励申报的节能公司不足200家,支出财政奖励仅3.12亿,大量资金富余。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中小节能服务企业,一边是大量富余的奖励基金。业内认为,造成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宣传不够,节能服务公司不清楚优惠政策的存在和具体内容;补贴申报涉及知识面广、程序复杂;项目节能效果可测性差,难以达到补贴标准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2010年与奖励政策一同还出台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这条被业内称为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史无前例地规定了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等三种主要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参考合同文本。
国家标准主推“节能效益分享型”,并将其直接与财政补贴政策挂钩。而那些放弃“效益分享型”模式卖设备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不再属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范畴,无法拿到财政部补贴。
难题待解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至今,该如何继续推进?虽然中国有世界最大的节能投资市场,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一再强调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原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看来,认识、诚信、融资问题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这位曾经将合同管理机制从美国引入中国的专家表示不能盲目乐观。而他最为关注的是认识问题。“基于能源浪费的‘惯性’,一些企业往往有‘浪费无罪’的误区。国内很多企业高管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同时,政府应该下达具体的指标,通过相关机构对企业节能减排潜力进行分析,企业要向政府承诺节能减排的目标。否则,很多节能项目很难得到实施。”王树茂分析称。
如何解决诚信问题,专家和从业者有不同的看法。“政府如果想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对行业的政策扶持上需要提供担保。如果政府机构出面担保,无论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还是节能客户,甚至是提供项目贷款的银行,诚信问题马上就会解决,但是政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林柏强分析称。
而在李贺兰看来,诚信问题并不只是在节能行业存在,在任何行业,小公司的诚信都会受到质疑。中小型节能公司在发展初期不受信任也很正常,随着业务量和经营实力的增加,节能服务公司的诚信不是问题。但他最担心的还是签订合同后,客户的不诚信。
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王树茂和林柏强意见一致。他同样认为,节能服务企业没有财产抵押,银行不会提供贷款。政府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对节能项目提供融资帮助。同时由政府来提供担保,承担70%以上风险,剩下30%风险银行承担,风险降低银行就会更乐意去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
关键词:能耗;在线监控;技术服务;实施方法
前言:
节能理念是我国新时期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理念,因此,各部门各产业项目针对其自身的能耗检测有着较为明显的现实意义。构建一种能耗在线的实时监测管理模式是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产业发展趋势,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朝着这一主流方向进行技术创新。
一、能耗在线监控技术服务系统项目的研发背景
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能源消耗处于世界第二位,而在未来20年内还将持续增长(如图1所示)。基于此,如何更有效的管理好能源的消耗,建立更为长期、持久、有效的节能机制,将成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横轴(时间)的推移,各颜色的曲线均沿着纵轴(能源消耗)稳定上升,几条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着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几个国家的能源消耗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最上边的蓝颜色的曲线为美国能源消耗的预测走势,红颜色的曲线为中国的预测走势,经科学化预测,我国将于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这不得不引起我国社会各领域的管理人员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单位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建立一种能耗在线实时监测管理系统,为现代企业高效管理保驾护航。
二、一种能耗在线监控的技术服务的实施策略――以中硕能源管理系统为例
(一)构建能源管理系统所需遵循的标准规范及其核心理念
1.构建能源管理系统过程中所需遵循的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内容
实际上,国家有关部门对于能源管理类型项目设计的要求十分明确,而且,有很多设计标准规范,需要在实施能耗在线监控的技术服务的过程中遵照执行。例如:《MODBUS网络技术规范》、《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等等[1]。
2.构建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理念分析
从总体来看,构建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理念有四项基本内容,即准确、高效、合理、专业,其中,“准确”这一理念则意味着通过选择高精度的计量仪表、高质量设计施工以及稳定可靠的系统软件平台,保障数据的准确可靠,而且还能有效地反反映出企业的用能状况;“高效”的理念则是通过数据压缩、分布式存储等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让用户快速了解能源运行状况,并且有效降低系统实施成本;“合理”的理念则是通过数据压缩、分布式存储等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让用户快速了解能源运行状况,并且有效降低系统实施成本;“专业”的理念则指的是打造专业能源监测、能效分析、用能管理平台[2]。
(二)能耗在线监控的技术服务的具体实施策略分析
1.能源管理系统的技术服务平台功能
能耗在线系统依托云计算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计量控制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实现能源与节能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完善能源基础数据体系,创新能源监督管理模式。系统的实施可实现对区域能源消耗数据及时、快速和准确的监测,实现科学分析、预测和预警功能,并通过门户网站、无线终端等手段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多方位、可视化的数据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服务[3]。同时,帮助企业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科学用能的目的。能源管理系统将定制化的能源数据到互联网或企业局域网,运行管理及业务人员在一定权限下,查看制企业能源消耗量、能源成本、累计碳排放等[4]。实际上,中硕能源管理系统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点便是该项目的“系统功能裁剪”模块,因其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差别化需求进行服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则帮助其实现定制化的目标。
2.能耗在线监控的技术服务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实施该项目的技术服务内容,则需要在综合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多与用户进行直接的沟通,进而才能够确定用户的实际需求,并合理划分能耗在线监控技术服务系统的各部分功能区域,将设计能源分类、分项,同时,还需要将系统的其它检测目标以及外部接口处理完毕。
结束语:
通过研究中硕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及其功能可知,该系统作为企业能源的监管平台,有助于企业管理层从宏观层面上掌握其内部的能源消耗情况,实现对能源消耗方面的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现代企业能源管理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新军.基于能耗实时监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4,04(04):31-33.
[2]于爱敏,于洋,太春宁,等.谈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控与预警系统建设的主要问题[J].北方环境,2010,04(04):92-94.
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团结奋进
地勘单位的经济社会属性与改革路径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能源国际合作研究
我国铀矿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初步思路与构想
沙特能源战略演变、重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土资源调查项目管理综合平台建设
矿产资源规划中的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CoalTek获准在中国建立首家中美合资清洁煤炭公司
江钨集团深化国企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区域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支持力评价及分析
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与贵州开磷集团签订配件供应与服务合同
基于财务学视角的矿产资源问题研究
摩托罗拉系统新型对讲机GP3988助力行业用户应对恶劣环境挑战
环境规制对山西煤炭产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矿产开发地质风险系数的思考
唯特利亮相2011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
我国稀土定价权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黄金尾矿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我国油气进口新格局
我国钢铁及铁矿石需求预测
民营矿业发展战略研究
近10年中国铀矿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建国以来我国矿产资源法发展与研究述评
东北三省矿业城市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抚顺隆基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服务现状综合分析——传统窗口借阅服务情况分析
政府规制矿业权交易对矿业权市场的影响
对矿产资源需求管理的一些对策建议
矿产资源型企业技术风险分析及对策
中航别拉斯组装维修中心北京落成
煤炭储备研究现状综述及研究方向建议
矿产开采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山西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因子分析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炭企业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动因与措施探讨
企业筹资策略与筹资方式的选择研究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及矿山环境管理制度研究
关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讨
浅论我国资源安全战略新思维
能源效率、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方法局限性分析
税率提高预期下可耗竭资源最优开采研究
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资源投资决策方法研究
我国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基于价格传导复杂网络模型的煤电价格传导效应模拟分析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区域能源效率评价研究
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系统演进特征及战略选择
改进熵值法在矿业城市可持续力评价中的应用
我国煤炭产业有效竞争的实现路径分析
贯彻绿色发展观念,强化企业绿色管理
大型煤炭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待创新
区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资源陷阱现象实证研究
欧盟可再生能源目标分解对我国省域规划的启示
西部地矿人才培养“客户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
[关键词]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
[DOI]10.13939/ki.zgsc.2017.15.239
1 引 言
近年来,河北物流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缘于河北省经济的迅猛发展,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然而,河北省物流业发展较为粗放,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136亿元,同比增长3.41%;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9.05%,物流成本明显偏高。《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眼发展低碳经济,以降低物流业资源消耗为重点,构建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15年,物流业碳排放量有所下降,初步建立起节能高效的物流运作模式,但物流业相关行业能耗依然巨大。[1]本文对河北省物流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河北省相关部门制定物流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河北省物流企业的低碳化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2 河北省物流业能源消费分析
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其作为一个生产业,由于其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和渗透性强等特点。目前,国家尚未建立成熟、统一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方法。根据河北省统计普查中心的统计方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可用于代表物流业[2],本文利用河北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表1给出河北省物流业2005―2014年的能源消费量及比重。
由表1可以看出,2005―2014年,河北省物流业能源消耗总量整体上具有波动性上升的变化特征,除2008年、2009年和2014年外,河北省其余8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长,2013年河北省能源消耗总量达到811.76万吨标准煤,为2005年能源消耗量的1.37倍。三种能源中,石油的消耗量一直最大,煤炭的消耗量次之,电力的消耗量最小,其中,石油的消耗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544.85万吨标准煤增长至2014年的705.7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160.92万吨标准煤,比重由92.12%增加到95.58%;煤炭的消耗量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42.19万吨标准煤减少到2014年的21.92万吨标准煤,减少近一半,比重由7.13%降低到2.97%;电力消耗量比重虽然最低,但一直处于稳定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4.39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4年的10.68万吨标准煤,实现了2.43倍的增长,比重由0.74%上升到1.45%。
3 河北省物流业碳排放测算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碳排放监测体系,直接的碳排放量的监测数据还有待测算体系的形成。而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碳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国内外的碳排放量测算都是由能源消耗量估算而来[3],估算公式为:
由表2可以看出,2005―2014年,河北省物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变化趋势相似,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除2008年、2009年和2014年外,其余8年的碳排放总量均有所增长;分阶段来看,碳排放总量在2008―2010年增长较快,2007―2009年略有下降,2013―2014年下降比较明显,其他时期处于略有增长状态。三种能源中,石油的碳排放量最大,占碳排放总量的90%以上;煤炭的碳排放量次之,碳排放比重由2005年的9.20%减少到2014年的3.87%;电力的碳排放量最少,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其碳排放比重增长到1.74%。
4 河北省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4.1 直接影响因素
由物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形成与计算过程可知,河北省物流业碳排放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是物流业各类能源的消耗量及比重。由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物流业能源消耗量最大的是石油,且石油的碳折算系数较高,所以碳排放最高的是石油。在油类能源消耗中,河北省物流业对柴油消耗量所占比重最大,另外是汽油,它们的消耗主要来自物流运输活动。此外,河北省物流业需求增长和运输方式不均衡是导致碳排放大的原因。[4]物流需求的增长能够推动碳排放量的增长,河北省的货物周转量从2005年的4750.64亿吨公里增长到2014年的12968.8亿吨公里,增长了近3倍。货物周转量的上升势必会带动物流业运输里程与能源消耗的增加,从而提高了物流业的碳排放量,运输方式的不均衡也会影响到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多年来,河北省物流业一直以公路运输为主,相比铁路运输、水运运输,公路运输具有单位里程碳排放大、能源消耗多等特点,进一步促进了河北省物流业碳排放量的增长。
4.2 间接影响因素
物流业是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生产规模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增大物流服务的需求量,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导致物流服务需求量和服务结构上的差异。比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I对物流服务中的干线运输与仓储需求量大,而零售业对配送和末端运输服务需求量大,这些结构上的差异都会影响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另外,人口的增长可以引起能源及各种资源的消耗,从而导致碳排放的增加。河北省人口的增长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物流的需求,促使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增加。
5 结 论
本文测算了河北省物流业的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影响河北省物流业碳排放的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物流业的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具有波动性增长特征,其中,石油的碳排放量最大,煤炭的碳排放量次之,电力的碳排放量最少;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共同影响着河北省物流业的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赵松岭.河北省物流业节能减排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5).
[2]刘楠.城市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市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13.
一、引言
2013年,国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构成以“一带一路”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丝绸之路区域发展战略(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打造中国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对中国各省份在规划中的地位予以明确。在终极版面中,明确西北地区是“一带一路”战略中2个核心和7个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连接陕西、甘肃、内蒙、山西、宁夏等五省的鄂尔多斯盆地,在我国能源生产中占比较高,消费占比较低,在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和经济发展对能源化工产品依存度不断增高的大背景下,能源化工产业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为中国能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和鄂尔多斯盆地的中心城市,鄂尔多斯、榆林、延安、庆阳、吕梁和忻州都属于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的三线城市,也都是能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城市。特别是鄂尔多斯和榆林毗邻,处于中国最大煤田核心区域,分别被冠以“东方迪拜”和“中国科威特”,与众多资源成长性城市境遇一致,各城市能源经济发展路径颇为相似。建立鄂尔多斯盆地经济金融合作区,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开发中继站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特区, 东引西联 ,对缩小中东西部差距,推进与西亚、中东联系,实现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形成“壮大中心,带动周边”的国家战略构想具有重大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各市当前应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机遇,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能源富集地区的协同发展。
二、六城市的区域经济综合评价
(一)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
1、主成分分析简介。主成分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截面数据的最佳简化方法之一。基本思想是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数据指标(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转化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反映统计指标的关键信息。基于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数量众多,且部分指标存在高度相关与信息重复,如果每个指标赋予权重对地区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就无法做到客观与科学。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
2、变量描述与相关性分析。本文数据选取2014年榆林、延安、鄂尔多斯、庆阳、吕梁、忻州等六个城市统计公报中的13个经济金融指标的横截面数据,以当年价格计算并进行分析,均采用SPSS软件19.0实现。主要变量定义:X1:第一产业增加值, X2 :第二产业增加值,X3:第三产业增加值,X4:工业增加值(亿元),X5:人均GDP(万元),X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8:城镇化率(%),X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11:存款余额, X12:贷款余额, X1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可以看出,人均GDP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增加值、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居民人均储蓄余额体现出高度相关性,投资、内需对地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与贷款余额、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有极高的相关性,如果直接对指标进行赋权综合评价,必然造成信息叠加,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3、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贡献率。从相关系数矩阵的前五个特征值及其方差贡献率(见表1),可以看出前两个特征值的贡献率就达到了90%以上,说明主成分分析效果非常好。通过碎石图可以看出,第三个主成分以前的特征值普遍较高,形成较陡峭的折线,而第三个以后的主成分以后的特征值比较低,说明选择3个特征值是适当的(见图1)。选取贡献率达到97.446%的前3个特征值进行综合评价。对应的特征向量。
4、数据降维线性变换及综合评价模型。从表2中前3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就可以构造数据降维线性变换,得到3个主成分:
y1=0.03x1+0.619x2+0.761x3+0.604x4+0.6x5+0.323x6+0.233x7+0.587x8+0.553x9+0.89x10+0.84x11+0.779x12+0.804x13
y2=0.184x1+0.495x2+0.586x3+0.441x4+0.753x5+0.731x6+0.941x7+0.651x8+0.803x9+0.417x10+0.089x11+0.4433x12+0.544x13
y3=0.981x1+0.599x2+0.253x3+0.653x4+0.25x5+0.576x6+0.239x7+0.333x8+0.196x9-0.052x10+0.524x11+0.434x12+0.052x13 (1)
将6个地市经济金融指标数据带入方程(1)算出6个地市的3个主成分值,分别以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构建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
Fp=0.80206y1+0.10429y2+0.06811y3 (2)
把6个地市城市的3个主成分值代入公式(2)中,得到6个地市城市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及排序见表3。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6市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鄂尔多斯排名第一,这与鄂尔多斯注重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是分不开的,鄂尔多斯除了经济总量在6个市中排第一,人均GDP、消费、投资、存贷比等经济金融指标也排在前列。榆林作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经济金融发展也较快,排在第二。其他几个排名较低,说明同处在鄂尔多斯盆地,其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基于聚类分析的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法是理想的多变量或者多样本进行定量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类,有助于从整体把握评价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聚类分析法主要有K型聚类法和Q型聚类法。K型聚类法是基于样本进行分类 ,Q型聚类法是基于指标进行分类。选择Q型聚类法对6个城市经济金融发展指标进行分类。分析后可知,虽然6个地市城市都是能源富集型城市,但经济金融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有鄂尔多斯,第二类榆林市,第三类延安,第四类有吕梁、忻州和庆阳。鄂尔多斯市的经济金融发展程度与其他地区相比差异很大,这与鄂尔多斯注重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鄂尔多斯市是6个地市中唯一个存贷比超过100%的地区,还注重资本市场对经济的支持。榆林市是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加上能源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总体较好。延安市则是革命老区,体现了其独特的经济金融发展模式。其他的位于同一区组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相当,模式类似。
三、基于多元统计结果的经济金融对比性分析
(一)能源经济是经济主命脉,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偏弱
鄂尔多斯盆地区6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第二产业占比较大,能源工业是经济主命脉,经济发展对能源行业依赖程度非常高。第二产业约占GDP的2/3,吕梁最低也达到47.5%.,榆林高达69.9%。第二产业中煤炭、石油等重点能源支柱行业比重持续保持在80%以上,榆林最高达到89.2%,鄂尔多斯最低也达到82.7%。而能源行业受国内外市场行情影响波动大,依赖能源产业的经济结构较为脆弱,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偏弱。
(二)鄂尔多斯经济金融基础条件好,综合竞争力优势明显
鄂尔多斯能源经济起步早,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信贷规模等经济金融主要指标在6市中最高。尽管由于能源价格市场疲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鄂尔多斯的经济金融发展和综合竞争力仍优于其他5个地市。一是鄂尔多斯更注重产业的多元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业和以服务贸易为代表的三产占比大,抵御能源化工产能过剩风险比其他地市强。二是重视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引导资金更多投入实体经济,而非民间借贷领域,资金利用度高,泡沫程度低。三是重视金融对经济和产业的支撑作用,鼓励非金融中介机构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股权投资管理公司、股权投资管理基金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重点行业,鼓励能源企业和高技术企业通过A股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有效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三)边缘地带城市发展普遍薄弱,经济金融地位与能源经济实力不完全匹配
庆阳、吕梁和忻州三市处于陕甘宁蒙四省区毗邻的边缘地带,远离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地区普遍为各省区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带,难以向周围地经济辐射和带动,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鄂尔多斯、榆林、延安普遍偏低。加之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资源开发建设能力不足,能源产业链普遍偏短,仍处于蓄势聚能阶段。庆阳在三市中国民生产总值最低,存贷款规模最小,就三市内部比较而言,庆阳的第二产业占比高于吕梁和忻州,信贷对能源化工基地的支持也强劲,能源工业发展程度高于其余两市。庆阳作为甘肃省的石化基地和大庆油田的发源地,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等资源储量也非常丰富,具备建设国家亿吨级煤炭基地的资源条件,总体上能源化工基础条件要好于吕梁、忻州。
四、鄂尔多斯盆地六城市的经济金融选择
(一)制定金融行业长远发展规划,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结合先后出台的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榆城市群、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2014 —2020年)等一系列国家级规划,将六个城市经济金融和能源化工行业长远发展融入这些规划,制定各地区长期发展规划并不断完善规划,使经济金融和能源化工行业发展同步,形成经济金融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以工业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作为能源型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源。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国际煤炭等能源市场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不能以量补价,而是要找到增加煤炭附加值的有效办法。要发展循环可持续产业,一方面尽可能地延长煤炭产业链,形成原煤-兰炭-电石、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兰炭-煤气-发电等综合传统煤化工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可在现代煤化工领域,煤制甲醇、煤制醋酸、煤盐一体化、煤油气一体化、煤制芳烃、煤制烯烃、煤油混炼等路径上实现现代煤化工的大型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同时促进产业多元化,注意发展非资源型加工业,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有效提高非资源性产业比重,构筑起多元化支撑的产业体系。
(三)制定动态的金融支持政策,逐步改善“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一是鼓励传统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应当在资源开发的兴盛期、平稳期和枯竭期制定不同的信贷支持政策,配合政府部门,引导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具体而言,在资源开发的兴盛期,金融机构应在大力扶持资源开发项目的同时,积极扶持与资源开发相关的配套产业,如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资源平稳期,应制定有利于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信贷政策,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提业发展基础;当资源处于枯竭期时,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限制资源开发性贷款,大力扶持服务业和以资源为基础原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区域经济的成功转型。二是积极利用金融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同时加大对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利用,通过短期债券、中期票据、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等方式融资。三是推进民间借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注重民间融资的阳光化、规范化管理,合理引导规模庞大的民间资金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
(四)建立健全能源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
一是完善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监控。密切关注国内外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同时关注地方金融机构与能源企业之间的经营取向问题。二是完善能源工业景气及市场信息监测。建立相应的监测制度,对能源生产、供给及关联性产业景气进行跟踪和监测,防止因能源价格波动而引发金融风险,提高风险预警的前瞻性。三是加强政策引导。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协调配合,应对能源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冲击,并通过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能源财税政策加强能源行业风险控制。发挥政策导向评估作用,优化能源产业周期与能源信贷投放结构的匹配度,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资金流向,助力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行业长期收益的领域,以及能源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能源资源深加工项目,促进能源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化,提高政策与能源产业的协调对接和联动执行效力。
(五)构建鄂尔多斯盆地经济合作区,形成能源富集地区城市群
鄂尔多斯盆地地区多属于各省的边缘地带,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如果相邻区域的经济活动一盘散沙,经济主体相互内耗,就会失去区域整体的基础竞争力。只有通过相邻区域的经济协作,促进能源产业和经贸合作,才能摆脱本地区生产力的低水平复制循环,推动优势的互补和集中。就未来鄂尔多斯盆地能源产业发展而言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模式,就是对该区域现有的各省级能源重化工基地进行整合,彻底打破行政区划对该区域能源产业空间布局的限制。建议在现有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基础上建立跨越行政区划的国家级能源经济区,以引导能源产业在这一地区实现空间集聚。目前来看,鄂尔多斯接近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中心并且能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最利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发挥,建立以鄂尔多斯市为区域增长中心,其他城市相互协作,逐步扩大经济区的扩散范围,形成以区际专业化分工合作为基础的能源经济一体化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