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管理会计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会计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会计的认识

第1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有效的会计和审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中至关重要的手段。根据当代企业理论和证券市场理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领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助于抑制"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出资人如何激励或约束经理人员,使其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遏制管理腐败。尽管有效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对遏制管理腐败的作用程度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关,但这种作用是其他治理手段无法替代的。

第三,有助于完善CEO和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第四,有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尽管国际上自80年代之后,人们对资本市场监控公司的有效性存有怀疑,但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增进这个有效性则仍是共识。尤其是如年代以来,通过资本市场重构公司的浪潮一直未见消退,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以降低资本重组的代价,广受关注。

第五,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投资者信心的提高。因为充分有效的管理和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效地保护作为"委托人"的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笔者认为,除上述这些方面外,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还与公司治理的下述层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一,董事会有效性的提高和对股东责任的履行。在公司治理实务中,董事会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真正对股东负责、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董事会成员必须在推动公司的全面成功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重大决策的制定者,而这种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公司的目标不能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要考虑与其有长期利益关系的其他人员的利益。80年代以来,美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州对公司法进行了修改,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为股东服务。保障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应有权利、维持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同样需要建立在可靠、丰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

第三,CEO业绩目标的确定。尽管CEO的业绩目标取决于公司对CEO职位角色的认定,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CEO的业绩目标总会包括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业绩要素,这些业绩要素往往需要用一定的会计指标予以反映,业绩实现情况也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披露。

第四,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与CEO业绩评估不同的是,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主要在于对它们自身活动有效性的评估,而不是判断公司日常业务决策的有效性,因而这种评估往往不是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作为出发点。尽管如此,这类业绩评估仍会注意到公司财务的成败,而且评估程序和披露途径也仍要涉及到会计信息系统。

第五,人力资本定价。人力资本定价是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报酬的确定基础。只有在对人力资本恰当定价的基础上,对管理人员的各种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地运作。而人力资本定价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行为,它也必须依赖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要达到公司治理目标,必须进一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切实维护会计和审计活动的权威性,提高会计和审计信息质量。

二、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为什么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完全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

要全面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单靠财务会计系统显然是不够的。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一项公开性很强的行为,受到下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

第一,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承担对公众的责任,因而必须严格遵从"透明性"的要求,强调信息的规范性,在性质上完全是强制性的。

第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尽管现在财务报告也强调要提供某些非财务信息,但毕竟这些非财务信息只具有补充性质。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的遵循。尽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往往难以准确计量,但这并不妨碍信息提供者在披露信息时对与之相关的成本与效益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规定的基本信息之外,只有那些被认为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信息种类,企业才有可能"额外地"予以披露。

第四,商业秘密的限制。任何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尤其是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企业在披露问题上一定会持谨慎态度。

第五,市场和文化背景。市场和文化背景,如对信息不足与信息过剩的不同理解、对"自愿披露"的不同接受程度等,对信息披露的数量也有直接的关系。

正因为上述这些原因,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满足。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如据吴联生博士调查,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认为未来机会与风险、财务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信息是有用的,都占60%以上。这些信息传统上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显然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有效地披露。这样,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理论的局限性,现有的管理会计系统还很难承担起这个责任。因此,拓展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必要性,己显得十分重要。

三、围绕公司治理的需要,拓展管理会计体系--目标构造与方法构造

(一)目标构造

1.管理会计目标所包含的两大问题。会计目标实际上包含了会计信息向谁提供(服务对象)和提供什么(服务范围)两个问题。管理会计现行理论在这两点上的定位都有缺陷。

就服务对象而言,长期的误区是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分为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一般的描述是"财务会计主要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管理会计主要满足企业内部需要"。这个提法在理论上非常含糊,导致了许多歧义。最受非议的是,难道企业内部管理者不关心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报告?人们还注意到,现在公司外部对过去认为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许多信息也十分关注。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外区分法已越来越与现实相悖。实际上从满足企业系统的最终目的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并且应该为公司的内外部服务,一切形式上的不同均源于信息披露强制性程度的差异。况且,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和质量要求,与政府政策需要也有直接联系,而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笔者认为,对外财务报告和对内管理报告的称呼,不如用"强制性信息报告"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名称更为恰当。也就是说,凡按法定要求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均属于"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没有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但也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有关的其他信息,则属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由企业自行决定向谁提供、提供多少和如何提供。

就管理会计的服务范围而言,西方的主流观点是:第一,为制定决策和计划提供信息,并作为管理队伍的成员参与制定决策和计划过程;第二,协助经理们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第三,激励经理和其他雇员完成组织目标;第四,计量和评价组织机构中业务活动、部门和其他雇员的绩效;第五,评价组织机构的竞争位置,并与其他经理一同保证组织在产业中的长期竞争力。这样的表述尽管己涉及到公司治理领域,比如激励经理完成组织目标,但从整体上看,它还没有全面反映公司治理的客观需要。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必须明确指出服务于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双重要求。服务于公司治理是管理会计创新的根本需要。借用"相关性消失了"这一名言,当代管理会计所失去的最大相关性恰恰是没有充分关注公司治理的需要,以服务于公司管理层面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理念在解决现实信息需求上已显得极不适应。

2.管理会计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据上述分析,会计两个子系统的总目标可否作这样的表述: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强制性信息,管理会计是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强制性的相关信息。围绕其总目标,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状况,未来预测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更大。至于预测信息披露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在信息的供求双方自会达到"均衡点"。二是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有助于对企业深层次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信息使用者而言,非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比财务信息具有更大的价值。三是社会责任信息。包括对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公众等方方面面责任的履行情况,都需要适当披露。

第二,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

第三,服务于内部控制、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这里所言的内部控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对执行董事和CEO的控制;二是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形式,CEO对公司日常运作的控制。

第四,建立激励与补偿系统,为业绩考评和确定报酬方案提供依据。包括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责任中心及其各类员工不同层次的评价和激励。

第五,为企业经营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提供信息支持。

上述具体目标没有区分哪些是服务于公司治理,哪些又是服务于公司管理,因为在实务中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但管理会计必须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两个层次服务的目标指向是明确的。

(二)方法构造

目标构造决定了方法构造的基本方向,而方法构造的质量又将制约目标构造。

当前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存在的两个主要缺陷是:①直接针对"公司治理"层面的手段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高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②方法之间多半是简单堆积,缺乏系统整合,与企业管理其他领域的界限也不清晰。

从实现公司治理职能的角度,管理会计应创造新的方法或对传统方法实施改造,以适应下列要求:①公司价值(或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②前景财务资料的编制;③内部会计和审计控制;④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信息披露;⑤CEO业绩责任的制定;⑥各个管理层次的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的设计(包括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与补偿合同的制定);⑦人力资本定价,等等。

至于实现公司管理职能的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如预测决策、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等),主要是满足内部决策与控制、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需要。这类方法(包括理念)也同样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要在管理会计活动中贯彻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

(三)对管理会计定义的再认识

根据对管理会计目标和方法体系的讨论,有必要量新认识管理会计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的管理会计委员会(CMA)所下的管理会计定义是: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和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定具有适当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以实现这些目标做出合理的决策为目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常设分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所下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财务的和经营的)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这些定义的出发点都是为公司管理当局服务,显然已不完全符合管理会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能够同时反映公司治理方面的特征,管理会计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提供各种强制性财务报告之外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目的是满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的特殊信息需求。

从管理会计定义的讨论,还可以引出以下一些思考:

第2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管理会计 作用 

新时期的煤炭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巨大的考验,不仅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价值不断的增长,还要处理好生产中可能导致的社会环境问题,同时要实现企业向节能型、清洁性企业的转型。这对煤炭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企业怎样通过管理会计,不断地适应经济的变革与社会要求,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参与作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实现的目的,这都是煤炭企业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的,需要企业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与总结,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是由成本会计不断演变来的,因而成本会计的信息通常是与财务会计共同分享的,随着现代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就从成本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了可以和财务会计并驾齐驱的独立会计管理项目。而且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企业中单纯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了,不能帮助企业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衍生出了管理会计,通过让会计发挥出对企业的规划、管理、总结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不断创造经济价值的目标。 

(二)管理会计的作用 

在企业中,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的未来进行规划的会计。它的主要职责就是针对企业现如今的财务状况,进行考察和评价,并且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经营做出规划和决策。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内部发展进行管理,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以及企业的其他经济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给管理层提供相关的管理意见、决策。一般是通过对本阶段的总结与考核,得出在下一阶段以及未来的预测性、计划性、决策性信息。 

二、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煤炭企业的下一阶段该如何发展成为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通过内部的管理与规划实现企业的转型,促  [h: 0px" />

以山西省为例,虽然它是我国的煤炭大省,但是在大多数煤炭企业中会计制度的发展不够完善,而且往往因为煤矿企业的老板更加注重追求利润,会计只是发挥了基本的记录收支功能,没有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不能及时地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建议与规划,最终导致资源的无故浪费。部分煤炭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的时候过于死板,认为管理会计是对内的,财务会计是对外的,不能让二者巧妙结合,管理会计往往会因为对企业的某些财务状况掌握不够及时和准确,对企业的未来做出规划时就不够科学合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会计制度也要不断的发展,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煤炭行业比起其他的行业来,显得尤为特殊,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煤炭企业要从成本、收益以及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并做出决策,这都依赖于管理会计给管理层提供相关的数据、分析材料。因而,将企业的会计职能上升到管理会计的层面,充分地分析企业的具体财务情况,及时有效地指挥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对企业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指导,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用于生产的成本,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用尽可能小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大的利益,最终达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三、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的应用现状 

虽然随着对管理会计这个重要职能的认识逐渐深入,煤炭企业中已经能够积极地应用管理会计了,但是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对理论的认识不够 

因为管理会计是从成本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对于管理会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其概念上还有许多含混不清的情况,而且在我国国内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观念,仍旧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完善。所以很多的煤炭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或者是有所偏颇,因而在煤炭企业中实现管理会计在理论基础上就有所欠缺。 

(二)管理会计师的素质不够高 

这里的管理会计师素质是内涵比较丰富与复杂的。煤炭企业中的管理会计师不是只具备相关的会计知识就可以了,还要对本企业的行业特征了如指掌,甚至还要对心理学、行为学有所涉猎;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会计业务水平,还需要能够整体把握企业的发展情况,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能够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目光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三)管理层的价值观念不够正确 

管理会计究竟能不能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作用,能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取决于使用这种管理手段的人,也就是所谓的企业管理层。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规划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符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决策,以供领导层参考。但是,通过近年来的不断观察,我国的煤炭产业一直是提供基础能源的主要产业,一直是满负荷运转的状态,而且有很多的煤炭企业被短时期的暴利影响,不再考虑煤炭企业的未来与长远发展,只重视近期的利益,忽略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及时地调整内部结构,优化技术与管理理念,仍旧用陈旧的观念管理企业,因而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从内部进行改革与创新,不能及时转型,最后被时代淘汰。 

四、如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针对以上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现状,要想让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对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做出贡献,就应该对管理会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做出改进。 

(一)理论方面的不足 

针对理论方面的不足,我国应该加快对管理会计的进一步研究,以早日实现对管理会计的界定。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形成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使企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二)实践应用方面 

1.注重与实际的结合 

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而且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不管经济环境怎么变化,企业都应该冷静对待,通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结构,不断优化会计管理的方式,更加熟练地掌握它的管理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对企业现在状况的审查、考核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管理作用,以真正实现煤炭企业从内部预防外部经济环境带来的威胁。 

2.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 

要区别于传统煤矿企业用经验、习惯管理企业的旧观点与体制,提高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提高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可以把管理会计当做管理层的傀儡,要真正实现管理、监督、考核作用,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培养和提高管理会计师的素养 

随着大量院校的兴办和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从学校走向企业与社会。虽然,这些会计师拥有较高的会计师执业技能,但是在其他方面尚有许多欠缺之处。例如对于煤炭企业的认识不够,在经验上有所欠缺,在遇到具体的统计、分析案例时不能冷静处理。有部分会计师是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的,但他们不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仅仅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很容易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而,煤炭企业要想实现管理会计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就要不断地对会计师进行培训、审核、考察,以提高会计师的素质,更好地发挥规划管理作用。 

4.加强企业特色化管理 

因为煤炭企业是资源型的企业,因而它的经济活动开展与其他的企业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会计的审核、考察时,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的特色,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管理经验。 

五、总结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高速发展下还暗藏着许多的隐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该引起煤炭企业的关注,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化解产能过剩导致的矛盾,实现企业从资源能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减少在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大气污染等问题。即通过管理会计,将企业的未来进行合理、科学规划,使得企业  [h: 0px" />

参考文献: 

[1]张留生,辛奉来.当前煤炭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管理学家,2014(11). 

第3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管理型 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迫切需要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和战略管理中去。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由传统的“操作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一、社会呼唤“管理型”会计人才

当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走向人才市场时,用人单位往往提出需有实践经验的要求,这里所谈的实验经验,即懂经营管理并能协助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筹划,这听起来好象有点不可思议,学生没有参加社会工作,哪来工作经验?其实这是人才市场给高校发出的一个信号,就是社会目前需要的会计人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而目前的现实又是什么样呢,虽然培养会计人才的院校很多,每年毕业生数量众多,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庞大需求而言,普遍存在的是结构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不能获取理想的、具有职业前景的职位,另一方面,众多用人单位却又找不到理想的专业人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已发生变化:如今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业务处理基本都由电子计算机来完成,“操作型”会计人员已经基本饱和,社会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般性会计人才供大于求,“管理型”会计人才却供不应求,导致了会计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管理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培养要求

“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掌握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丰富的管理知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专门人才,具有未来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会计专家的潜力。“管理型”会计人才除应具备每一个高级管理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如下职业能力: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随时捕捉危机信号,及时采取对策的能力;会计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措施

根据“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要,构建大学本科专业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的思路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由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构成的人才培养基本框架,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理论,淡化传统的核算课程,开设“会计与管理结合”的学科交叉性课程,增设创新学分,强化竞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教育。现针对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谈几点改进措施。

1.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增设“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课程。大学生毕业分配时,许多用人单位强调的是“要有实践经历”。虽然,用人单位这种要求并不完全恰当,但他毕竟是一种客观的需求。我们应该改变原来“产品供应型”脱离市场需求的培养模式,调整我们的培养计划,整体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如加强学生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能力的经济学知识;谙熟金融市场的金融学知识;拓展企业疆界的社交知识;提高素质、增强人才魅力的人文知识等。

因此,要在压缩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会计核算类专业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加大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课时,逐步增设案例研究、ERP沙盘模拟实验、税务筹划、管理咨询、财务分析、风险管理、资本运作、成本管理等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结合的选修课程或课程讲座,进行学科交叉性课程的知识整合。

2.创造一切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1)会计实训多样化。过去我们让学生做会计实验,仅仅是填填凭证、登登账。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时,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会进行会计的基本操作,还要让学生既懂得会计流程,又能进行会计流程再造。因此,我们需要开设会计系列实验,逐步打破完全以课程设置实验的做法,构建“操作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特别是要加大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使学生所学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2)专业实习角色化。专业实习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将“专业实习”移到校内实验室进行。即购置现场全套会计资料,让学生在室内完成指定的实习任务,或设立“虚拟公司”,让学生“进入”公司任职,采用“实岗”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任职”操作。二是建立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毕业实习”到企业单位“实战”。同时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促使学生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懂得社会的各项需求。

3.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普遍开展案例式教学。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预先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实现非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实行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专家共同订制课程体系,企业高层参与教学过程。聘请大中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的财务总监、企业家现身说法。就企业会计、财务与管理热点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讲座,激发学生关心企业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大批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董事长等成功人士与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高校的“兼职教授”,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第4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一、基于B/S结构的人事管理系统模块的建立

结合公司实际的人事制度,并根据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内容特点,为了使人事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设计整个系统由人事信息管理、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管理和系统设置三大部分组成,用户只需获取到正确的被授权帐户,即可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具体而言,整个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各模块的基本功能简要描述如下:

1、人事信息管理模块

人事信息管理包括员工信息管理(员工ID、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专业、毕业院校等信息的录入)、员工工作经历(员工ID、起止时间、单位及职位等信息)、员工学习经历(员工ID、起止时间、院校、专业等信息)、部门信息管理(部门ID、部门名称等信息)、工资管理(员工ID、计发日期、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等信息)。其中:

(1)员工管理:员工在职、离职、退休、实习/试用状态的快速查询以及自定义关键字查询。员工入职、转正、调岗、离职、复职等。这些业务即可以直接通过更新员工信息来办理。员工信息支持Excel格式的导出,用户可对人事档案进行批量导出。

(2)部门管理:用户可以对部门进行设立和撤销操作,建立无限层级的树形部门结构。可以查询部门的相关信息。

(3)工资管理:被授权的用户通过填写基本工资,奖金,五险一金及其他工资项目生成一员工该月工资记录。可以方便查阅每月薪酬数据,导出Excel格式工资确认单。

2、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管理模块

新浪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而微博开放平台是一个基于新浪微博客系统的开放的信息订阅、分享与交流平台,登录平台并创建应用,使用微博平台提供的接口。包括微博绑定(绑定企业的官方微博)、信息(可以选择已经绑定微博进行信息)、信息反馈处理(对于企业的信息,必定会得到社会上一些关注群众的反馈。对于这些反馈,可以指定相对应的用户负责处理)。

3、系统设置模块

这一模块设置主要包括用户管理(为企业每位员工设置一个帐户,且为其授予相对应的权限)、权限管理(只允许系统管理员操作。原则上来说,在不增力》新模块和新需求的情况下,无需对其进行操作)、角色管理(如果系统默认的几个角色不满足需求时,可以为相对应的用户新创角色,赋予适当的权限)、系统操作曰志(可以查询每个用户对系统的操作,用于维护的系统或者进行系统操作信息统计)。

二、基于B/S结构的人事管理系统模块总体设计

1、系统结构设计

人事管理系统作为系统支撑平台,主要是提供系统安全服务和协同工作平台的数据库服务,提高企业人事管理效率,方便相关信息的查询检索,确保信息数据的完成性,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系统结构设计是构建人事管理系统的首要工作。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笔者在系统模块的总体设计中选择B/S(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浏览器来实现,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到浏览器。

因此,使用B/S结构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便于维护和开发系统。

2、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关键技术

经过实际的需求分析,基于B/S结构环境下,人事管理系统采用主流的MVC模式,用eclipse开发工具和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在方法上采用SpringMVC实现页面跳转的控制,Spring和hibernate整合实现业务逻辑的管理和业务对象的持久化,主要对员工的信息以及跟人事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集中的管理。

3、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对于人事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笔者借用E-R模型(实体-联系图)的方法,根据人事管理中每个实体,建立实体集、属性和联系集。人事管理系统以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根据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以及功能设计的要求,进行数据库命名,并创建多个数据信息集,包括前面提到的人事信息管理、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管理和系统设置三个大的模块数据库。

三、基于B/S结构的人事管理系统模块的实现

1、系统的登录界面和主界面

在网页上输入正确的IP地址,转到人事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再输入正确的用户命和密码,才能连接到人事管理相关数据库,登陆到系统主界面。根据前文中功能模块的设置,系统的主界面中包含三个大模块:人事信息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和系统设置模块,然后可以进入二级模块、三级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菜单进行相关操作。

2、人事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人事信息管理界面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了员工管理、部门管理和工资管理三个二级模块,并分别在二级模块中设置了员工基本信息管理、部门信息管理和工资基本信息管理,其中:

(1)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单击“员工信息”,在出现的列表页面上,可以通过“添加”、“编辑”、“删除”和“刷新”四个按钮对公司员工资料信息的添加、存储、查询、修改、删除与编辑,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动态的更新员工的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个人图像,方便对员工的分类与管理。在修改功能上,可重新配置该员工的所属部门、岗位状态、以及相关信息。此外在列表页面,还可设置显示每页显示的记录数,以及用关键字搜索相关的记录,并且用户可以选择Excel或者Word导出员工信息。

(2)部门信息管理。单击“部门信息”,在出现的列表页面上,可以对公司各部门资料信息的添加、存储、查询、修改、删除与编辑,可按照公司组织架构操作部门结构。作为部门信息与员工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名员工都从属一个部门。此外,点击所选部门,可查看部门的相关其他信息。

3、基于微博平台的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在信息管理模块下包括了微博帐号绑定、信息反馈处理和息三个二级模块。

(1)微博帐号绑定。点击“微博帐号绑定”列表,单击“绑定”按钮,使用微博平台提供的接口,登录平台并创建应用,微博绑定帐号成功后,会调用相关的微博API获取该微博的信息,转化成本地数据库记录存储,并且在页面上显示微博帐号的描述、绑定状态、关联用户以及微博信息。

(2)信息反馈处理。绑定了微博后,单击“信息反馈处理”,在微博信息查询页面上,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进行查询微博信息和信息处理。例如:人事部门开发部门人员的招聘信息,对于招聘信息有兴趣的人群可能想了解开发更多的信息,而这方面人事部门可能未能准确叙说,可以指派给相关开发负责人,由其直接进行回复。

(3)信息。点击“信息”,在页面上可以选择已经绑定微博帐号进行信息,包括新闻动态、招聘信息、市场研究等相关信息。

四、系统设置模块的实现

系统设置界面主要包括了帐号管理和日志查询两个部分。

(1)帐号管理。单击“帐号管理”,可以在页面上选择“添加”,弹出一个尚未拥有用户帐号的员工列表,进行添加用户的操作,并且可以编辑用户信息界面,可更改登录名、密码、邮箱以及相应的权限,以及添加新的角色或者修改已存在的角色的权限。

(2)日志查询。单击“日志查询”下拉列表中的“系统日志”,在这个页面下,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才拥有的查看权限,可查看那所有用户对系统的修改操作。

五、结论

第5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环境管理会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8-0052-02

2011年6月4日,中海油与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漏油事故,截至12月29日,这起事故已造成渤海6 200 km2海水受污染,大约相当于渤海面积的7%,其中大部分海域水质由原一类沦为四类,所波及地区的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河北、辽宁两地大批渔民和养殖户损失惨重。中海油这种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不仅对环境和渔民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也最终自食恶果,社会形象严重受损。这也使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管理问题再次引起广泛的讨论。

1 相关概念

1.1 环境管理会计

环境管理会计是在现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 融合了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学科,对以往忽视的企业环境因素和环境活动给予充分重视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会计学科领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等。

1.2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方面,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三重底线的概念。即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不能一味追求盈利最大化,而是始终坚持三重底线原则,即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者的统一。国际上,《财富》500强和其他大型企业已纷纷将三底线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公司年报中完整地载明三底线业绩。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环境责任本身其实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在三底线理论中单独提出正是为了强调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我国,环境与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披露仍然属于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不过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也在不断增多。

1.3 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了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

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总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共同支撑着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是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得以不断发展的理论根源。在这些理论中我们也同样能够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存在,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在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①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主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和谐性与持续性,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提倡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率先我国大陆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对所有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以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这一定义在指出企业要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承担责任之外,特别强调了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社会总成本理论。社会总成本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的成本,等于生产成本加上给他人和社会所带来的损失,它能更全面直接地反映出企业商品的社会效益。社会总成本主要内涵包括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实质,是私人生产对公共资源的无偿掠夺和肆意破坏。厂商的环境成本无条件地转嫁到了所有的社会成员身上,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社会成本分担方式。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环境责任就要求企业在生产中注重环境保护,尽量降低个体生产造成的环境成本。环境管理会计则是满足了这种需求,通过对企业环境成本进行内部管理使社会总成本最低。

③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过去人们一直将资源和环境视为共同享有的“公共物品”,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的投入也应该纳入经济核算体系。环境问题外部性的内部化是企业自动承担对社会和环境责任的行为,也同样催生了环境管理会计。

2 环境管理会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推动企业成长。

2.1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显得越来越脆弱,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成为另一支有力的环保监督力量。研究显示,公众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更有偏好,这说明企业的环境责任的履行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注重环境责任的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将企业环保行为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日常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方面使得企业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也克服了传统成本会计对社会资源无偿占用的忽略,避免了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局部利益,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

事实上,强化环境规制、开展环境友好型经营不像一般认为的那样会增加企业成本负担,降低竞争力,反而会促使企业改善生产工艺,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从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物是资源利用率低的表现,减污则意味着提高材料、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相反,不顾环境承载力盲目发展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潜在的违约成本。以中海油为例,在漏油事故发生后,很快其股价就严重受挫,并被舆论指出推诿责任、信息披露不全、处置不力等等。国家海洋局于2012年4月27日宣布,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将支付总计16.83亿元的赔偿款,将用于渤海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渤海入海石油类污染物减排、受损海洋生境修复等,此数额也创下了我国生态索赔的最高纪录。

2.2 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企业环境业绩已成为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应该是出于其社会公民的义务和竞争压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当是主动的过程。企业要将承担社会责任必须纳入到战略规划中,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帮助企业达到环境绩效和经营业绩的双赢,优越的企业环境绩效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向市场传达有利信号,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公信力,创造商誉。

2.3 获得社会责任投资的优势

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特别的投资理念,即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企业时不仅关注其财务、业绩方面的表现,同时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传统的选股模式上增加了企业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考量,是一种更全面的考察企业的投资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环境管理会计进行项目评价,建立一个环境目标的业绩评价体系,保证投资决策的执行能够符合设定的目标,同时在计量过程中,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也纳入企业成本核算范围。这样可以促使降低企业自身成本,提高效益,投资项目不对环境产生损害,更好地履行了企业的环境责任,获得更好的环境业绩,让企业在社会责任投资中获得竞争优势。

3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下的环境管理会计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企业可以借助良好的环境业绩获得更多地竞争优势,获得经济和环境业绩的双赢。这要求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绿色设计,开展清洁生产,实施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等。同时采用环境管理会计等方法也同样重要,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设计合理的平衡计分卡对环境业绩进行评价。

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领域包括环境成本会计、环境投资决策和环境绩效评价。环境成本会计利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归集和分配环境成本信息,特别是对对全部的环境成本和收益进行确认和货币化计量,评估和计算污染成本,从而为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更全面相关的信息。在进行环境绩效评价时,企业能够了解生产过程及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利用定性与定量的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对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考评,通过考核、评价和查找缺漏,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生产部分改善工艺,帮助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经营,降低环境负荷,提高效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企业环境绩效与业绩的协调发展。最后主动对外提供包含环境内容的企业责任报告,向社会公布介绍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同时也降低了环境违约造成的经营风险。这都将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军,唐国平.环境会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2,(1):93-96.

[2] 颉茂华.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综述、评价与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292-294.

[3] 章成蓉,钟朝宏.环境管理机制与环境会计发展的中外比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0-45.

[4] 李延勇.环境管理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优势[J].山东社会科学,2007,(8):77-79.

[5] 郭晓梅.可持续发展形势下管理会计的创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6] 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2004,(10):84-89.

第6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经济和社会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开始逐渐取代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物质资源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力资源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世界各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根本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科学地管理人力资源,谁就能在21世纪全球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是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系统核算和反映的学科。对经济组织中人的价值、成本和使用效果进行确认和计量,为组织机构管理者提供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如何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是目前最为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企业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意义

(一)有助于企业了解人力资源的支出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重视知识、技术、信息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占企业投资总额的比例也在日益增长。但由于人才是不断流动的,在竞争中企业为了留住和争取人才,就必须增加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各项开支。而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运用会计专门的方法可以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使管理者了解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真实支出数额,分析人力资本投入和企业产出的比例,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支出的情况,在人力资源投资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更大效益 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将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是比其它资产更重要的资源,为了保证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通过货币计量的方法和非货币计量的方法对企业职员的工作效益进行评估,使管理者及时掌握职员的价值,据此判断其是否适合目前的工作,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将职员安排在最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上,这样企业在人才的管理工作上就能够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

(三)有助于企业职员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人力资源会计通过对企业职员进行评估,不仅可以使管理者了解职员的工作效益,还可以掌握其优势和劣势。在管理过程中企业就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的方式,一方面发掘职员的潜能优势,另一方面弥补其不足,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其业务水平和创新意识,还可以激发工作活力和热情,以最好的状态为企业服务。而且,对于评估结果显示其能力特别强的职员,企业应该加以重视,适时进行升职加薪,委以重任,防止因没有得到重用而造成人才的流失,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目前人力资源会计存在的问题首先,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过于繁琐。人力资源会计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至今,从理论到实务都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按照目前世界上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主要存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三种模式从理论上讲都是可行的,但都有明显的优缺点,这对实际计量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表1)。而且这些计量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就有成本法、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经济价值法和商誉评价法等,每种计量方法的研究切入点都不同,使得在衡量和评价人力资源价值时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并且大部分方法都要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十分繁琐,缺乏可操作性,这也给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次,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范围难以确定。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众多,观点不一,对人力资源的核算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很难确定究竟哪一种理论更适合在实际中应用。因为,各个行业的工作性质是不同的,有些行业的性质决定了需要人力资源会计,而有些行业可能暂时是不需要的,这就造成人力资源会计应用范围的难以确定。因此,必须基于不同的行业确定进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范围,可以首先在一些典型需要人力资源会计的行业进行试行,在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人力资源会计的一般模式。最后,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对人力资源会计做出具体规范。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都没有把人力资源列为一项资产单独核算,只是将为取得、开发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全部计人当期损益。我国和其他国家现行的会计准则也没有对人力资源的核算做出具体规范,这就使得在企业在会计报表中都无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尽管有很多学者设计了核算人力资源的账户,如“人力资产”、“人力资产成本费用”和“人力资产损益”等,使人力资源价值可以在相关报表中披露,但由于会计制度的限制,这些账户都无法在当前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得到实际应用,以至于人力资源会计在现行会计准则下无法发挥作用。

(二)人力资源会计建立的对策与措施 首先,确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范围。基于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会计不可能应用于所有行业,如果将各行业都作为人力资本进行确认,不仅缺乏理论上的支持,也缺乏实践上的可行性,因此,应该首先在某一类行业中率先试行。究竟应该在哪些行业中试行人力资源会计,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知识含量的要求确定。如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需求不高,一般工人的知识水平并不是提高工厂效益的主要因素,替代成本也很低。而对于像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软件公司等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来讲,人力资源属于稀缺性资源,这些行业对职员的知识含量有很高的要求,其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依赖于知识、依赖于职员去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超额收益。这些行业会比其他行业更加迫切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人力资源对这些行业来讲其地位举足轻重,这种类型的行业应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重点对象,应对知识资本比重较大的行业首先试行人力资源会计。其次,建立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目前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在现行会计准则下财务人员无法对企业日常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核算,更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中披露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管理者也不能全面了解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的投资产出情况以及职员的价值。这些都会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下降。尽管目前进行人力资源的核算和对外披露信息都存在困难,但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既然对外披露有困难可以先着重对内披露;在主表上披露有困难可设计编制新的报表专门披露

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就目前情况来看,利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侧重点并不是对外服务,而是对内服务,要通过对人力资源综合信息的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服务,为企业在人才战略上做出正确的决策服务。通过这种新的报表可以形成在企业内部进行披露的人力资源信息,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三、编制人力资源综合信息报表的原则及其内容

(一)编制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应遵循的原则 (1)充分披露原则。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要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括职员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健康状况、思想情操等多个方面,用货币计量很难全面反映出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所以只由会计人员负责编制是不够的。为确保人力资源信息得到充分的披露,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披露的内容不仅应该包括会计信息,还要包括非会计信息。因此,此表应由财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完成,实现人力资源会计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结合,这样,形成的信息也会更直观、更易于被信息使用者接受和理解。(2)谨慎性原则。人力资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在进行人力资源的非货币计量时主观性较强,很容易造成评估标准的不统一。为了使信息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尽量减少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必须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保持谨慎,制定尽可能客观统一的评估标准。企业应该选拔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确保提供的信息的真实完整。(3)及时性原则。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高流动性,每天都可能有新职员加入,也可能有人离开。如果因为有人突然离开使得企业的某项工作不能及时完成,这很有可能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并且失去客户的信任。所以,必须及时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变化以及其原因和影响。(4)重要性原则。在人力资源评估中,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尽管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预期收益,但对其巨大投资也会使企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基于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应对其日常表现格外重视,进行不定期的追踪评估,以引起管理者的密切关注。

(二)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的构成 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应由财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完成,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该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在现行财务会计核算准则的基础上,定期通过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向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信息。为了节约成本,可以从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优秀职员中选拔组成,在冲突不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兼任原有的工作,如果工作量较大也可以采取外聘的形式选拔。在进行该部门的人员选拔时要特别注意,由于人力资源会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再加上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融合,所以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出色的综合素质,应同时具备优秀的人品和职业道德,一定的工作经验,较强的工作能力。

(三)人力资源会计选用的计量方法 在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中,可采取成本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计量核算。人力资源成本法是以人力资源的取得、使用、开发、遣散等成本支出为依据,并将其资本化的计价方法。选择成本法是成本法是成本数据较易获得,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人”的能力进行计量,无法体现出人力资源真实的经济价值。但由于价值法和权益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成本法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编制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的主要作用不是以精确的数字对外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而是在于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信息,使得在管理企业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源的因素,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益,这才是编制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的根本目的。且利用成本法核算只是综合信息表的一部分,其最终评价结果还要结合非货币信息部分的分析。对非货币信息部分所进行的分析主要是为了弥补成本法的不足,两者相互补充,最终较为精确地评估出人力资源的价值。成本法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取得成本是指取得一个新职员以满足某一组织现在和将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招聘、选拔、雇佣和就职成本,如招聘的广告费用、招聘人员的薪金和差旅费以及代付的违约金等;使用成本是指在使用职员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津贴、奖金、医疗及社会保险等;开发成本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产出能力和增加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发生的支出或付出的代价,包括各种培训费用等;离职成本是指在某一职员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原有岗位时支付给个人的离职津贴、一定时期的生活费用等,由这些成本组成了某一职员的总体成本价值,要全部在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中披露出来。

(四)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的编制内容 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最大的特点是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我们设计的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人力资源的计量部分。人力资源的计量部分由财务部门的人员负责编制,主要通过货币性的计量,采取成本法进行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源投资的总体状况。将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这四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支出按实际发生额进行归集。二是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部分。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部分由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负责编制,主要反映企业人力资源日常重要的非货币信息。人力资源的货币性计量尽管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但仍然存在一些尚未完全反映出来的人力资源价值信息,于是非货币性的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表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并不是指职员的所有信息,而是指与影响工作效益有关的信息。尽管如此,要收集的内容依然很多,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源信息库。如职员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专业、职称、职位、工作年限、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情况、健康状况、参与重大项目的情况、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以及特长等,这些都要进行准确无误地记录。当某位职工的基本信息发生重大改变时,如学历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或身体健康出现了较大问题,负责编制人力资源信息综合表的人员就应该及时对此信息进行更新,并对该职员做出新的评价,确保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职员的状况。三是综合评价部分。结合上述两部分的内容,由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负责人共同为被评估的职员做出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以简短书面报告的形式写出,是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者最关注的部分。主要依据前两部分内容所反映出的信息,一方面评估职员的综合价值,另一方面展望职员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要,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在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的编制过程中,企业应协调好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应负责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收集相应的人力资源信息,两者之间始终保持信息的高度沟通。只有财务和人力资源两部门通力协作,才能达到编制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的最终目的。

通过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企业管理者能够迅速掌握本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总体水平。而表中的综合评价会对每名职员的自身价值做进一步说明,并对每人提出了合理化的发展方向,这会给予企业管理者非常大的帮助,可以从中了解哪些职员对公司有很大的贡献,哪些职员有很大的潜力,而又有哪些职员的薪酬是不合适的等。管理者全面掌握每名职员的整体工作情况后,将来在对企业的管理中可以根据职员各自的特点合理地为其安排职位和工作内容,从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用人效率,增强企业的实力。

四、人力资源综合信息报表的局限性

(一)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仍然不够精确 运用成本法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后的结果,并不能完全体现个体的价值,还需要通过专人对其它信息进行分析,与计量结果结合后才能得出最终结论。而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很多人的主观臆断,其对价值的计量必然是不精确的,所以只能为信息的需求者做出决策提供参考。

(二)没有对职员资历所反映出的价值进行量化 从理论上讲,企业职员的个人资历(如英语水平和所获各种资格证书等)都应该换算成具体的数额成为人力资源价值的一部分。但是在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中,此项内容并没有得到体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制定换算权数时缺乏客观合理的标准,造成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权计算,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部分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存在一定的难度 人力资源综合信息表中所列示的是与职员工作能力相关的信息,但对于有些信息是不好做出评判的,如职员的道德水平、进取心、创新能力等,这些信息尽管对评价职员的工作能力来说也十分重要,但现实中很难以某个标准对其做出评价,会对职员的综合评价产生一定影响。

第7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责任会计 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 预算 成本控制

责任会计,是指在企业在建立责任制构建的内部中心,以及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预算、策划、考评、绩效、控制等一项专业的制度问题。

针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推行责任会计就是执行责任成本控制,这些作用在于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管理费、营业费等责任制,还有利于企业内部项目指标、效率指标等有机组合。因而加强企业与责任会计管理与提升经营管理技能,以此将产生经济价值收益的目的。江苏兴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吴越嶺秀二期住宅工程项目管理中推行责任会计,实行责任成本核算,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取得不少体会。

一、建立责任中心

划分责任中心是实行责任会计的第一步。责任中心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适应,在赋予其职能和管理权限时,会计责任问题,应该贯穿整个企业,要跟企业管理职能自主经营权相互发展,相应的承担企业经济责任问题,因此调动企业全面全面发展,因此建立会计责任中心是非常必要的。单独核算,真正使其责、权、利相结合,这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建立会计责任的重点推行的突破点。

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分析,要求明确职权问题,确定责任问题,因此构建会计责任问题。当前,建筑企业面临激烈竞争低价中标,实施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项目管理已成为普遍采用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以内部生产市场要素、项目经济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管理结构,以责任成本划分管理责任,为确定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奠定基础,即应联系企业各个发展特点,会计成本分解方法很有实用性,主要是针对于企业各个职能部门或者职能责任范围控制成本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组建责任中心。

即一、以每个工程项目为一个大的责任主体,将项目中的各单体工程细化为小的责任主体;二、按项目部各职能单位划分为人力资源、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弹性费用等成本控制中心。笔者认为方法的选择应比较科学且易于操作。在吴越嶺秀二期住宅项目实施中,以劳务作业组为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中心,对人员配备中的人浮于事,影响项目效益和职工积极性所造成的损失负有直接责任,对管理不力,工效不高,造成额定人工费超支或增支事实负责;以材料采供和仓库收发料部门为材料费用成本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因采购计划与工程进度不协调造成的停工待料或库存积压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因对建材市场信息不甚了解,对价格控制不力而造成的损失;因验收工作未做好出现的质次价高、短斤少量的损失;因料源不合理而运距增加的运费;因保管不善致数量短缺。以机修和机运部门为机械费成本控制中心,下列情况造成的损失由其负责:因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发生机械事故、机械设备调配不当造成的窝工浪费、设备未能及时修复影响正常调度传用机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项目行政管理为弹性费用控制中心,对现场施工管理费的使用,和资金供应等因素造成的损失浪费负责。

二、预测和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是为责任会计核算创造条件,是企业有效控制内部预测责任成本提供量化的依据。制订和修订内部结算价格,需要做好的工作:一是:采购和预算部门应分收集大量的市场信息为制定内部价格提供参考,最终和财务部门合作制定出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二是:确定责任中心在在生产步骤的消耗价格,而且在一定期间内基本保持稳定。在施工企业中,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材料物资、产品、半成品及劳务所使用的内部结算价格有:额定成本价、计划成本和内部利润、市场价、协商价等;尽管要从各责任中心的利益和特点考虑。笔者认为其中额定成本价较适合施工企业内部结算,因为额定是由政府相关业务业管部门确定的,它已考虑了市场、工效、损耗等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因素,尤其人工费结算价格即可作为制定内部结算成本的依据。

三、确定内部结算要通过“内部银行”

企业的内部结算方式有内部支票结算、内部委托收付款、内部融资等。施工企业宜建立“内部银行”,通过“银行”加强“两层分离”下的资金管理,使之有利于集中调度资金、缓解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四、编制责任预算

责任预算是各责任中心在其职责范围内,预先规定的应当完成的生产经营任务和财务指标,把企业全面预算中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每一责任中心应承担的责任目标,更加明确在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过程中所应完成的具体任务。依据不同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可分为责任利润预算、 责任成本预算及责任资金预算。在吴越嶺秀二期住宅项目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我们重点放在责任成本预算上,将责任成本预算去确保获得预定的目标利润。通过把握市场信息和内部挖潜来实现,再把责任成本指标分解为若干小标点落实到各个利润、成本、费用责任中心直至个人,根据分解测定反复试算平衡来编制责任预算。正因为预算关系到上至企业下到项目部(组)整体及个人利益,而应充分体现其公平和有效性。施工企业应分别以生产要素作为编制责任成本预算价格指标如: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中心,应考虑目前有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和专业劳务企业或队伍建立固定或松散的合作契约关系或建立内部劳务市场,以预算消耗工日明码标价为控制目标编制责任预算。另外也可以以工程合同项目定额人工量为依据编制预算。材料费成本控制中心则以市场信息价为基础,以定额消耗扣除节约指标后数量为依据计价编制责任预算。机械使用费成本控制中心应充分引进市场租赁机制,无论企业自有机械设备或向外部租赁均以市场租赁价为依据编制预算。弹性费用成本控制中心则根据一切从简节约原则,参照定额取费量和自身管理水平,按比例制定责任预算。

五、 责任成本的控制

责任成本的控制是实施责任会计的过程。责任成本预算的分解,已为责任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通过成本分解,可以事先限制各责任中心各项费用和消耗发生额,有计划控制成本,使其不超过预定的目标。主要控制指标有:成本降低率、设备利用率、利用率与定额相比工日超负率等。过程控制是通过会计核算用数据说话,做到事中的控制。

六、责任会计核算与考核

责任会计的核算和考核是实施责任会计监督的环节。在核算过程中,对施工生产的经济活动按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及时登记原始凭证,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工作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业绩时对职能管理部门不能以费用绝对额发生的多少作为其工作好坏的标准,因为这些中心费用的多少与其工作量及工作质量的高低存在正比关系,有些费用的发生可能短期内不会产生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推行责任会计,在生产经营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应更加完整地记录和核算并形成业绩报告,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与责任指标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企业据此按奖惩标准对所属部门项目部(组)及员工进行奖惩,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层次、各责任中心和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涂传芬.浅议责任会计[J]. 江西财税与会计. 2007(03)

第8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法人治理 创新

事业单位是一种特别的类别,而事业单位法人和行政机关法人、社团法人、企业法人等组成了我国重要的法人组织体系。其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事业单位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引起了效率低下等问题,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引出了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要求。并且在管理会计创新方面上,要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所引起的变化,来对组织资源等变动来进行科学正确的预测,进而做出相关措施。

一、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运行情况

(一)组织架构

法人组织架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所有权、执行权、决策权相互分离又互相制约,同时能够平衡调整各个管理层之间的利益,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分为两大类,一是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之间相互承担部分责任。二是分为管委会和执行层,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管理机制。这种情况下,管委会与理事会作用相同。

(二)治理规则

要求制定相关规则来规范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制度的运行,一般规则内容有:理事会的权利义务、举办方的权益、运行机制、经费管理、职位财产分配等等。保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能够正常顺利的执行。

(三)内部制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正常执行,要进行一系列内部的改革,比如人工和工资的相关分配,行政级别的设立、完善考核制度和事务追究责任等等。

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相关措施

(一)事业单位法人的定义

当代社会公益服务机构日渐出现,我国社会也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由此看来今后的事业单位法人也不再单单局限于国办和民办。只要是以服务社会为目标而不是盈利,都属于法人地位的范围。这样就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模式的设计

我国的事业单位相比西方国家更加的复杂多样化,这就要求设计多种形式的治理模式。为了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需要走三步。首先,根据公益事业组织的不同目标要求提供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运行机制,这与政府部门企业是完全不同的,创新是为了提高单位事业的效益,提高对民众的服务质量。其次,治理才是治理创新理念的核心,这就要求吸引社会各界的人士来参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管理之中,做到权利分离又相互制约。决策者同样拥有监督者的权利,做到这一步,就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前进道路。第三,要结合实际分类,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行业来进行分类,不限定架构,不约束治理,运用多形式参考来提高治理效果。最后,加强法制建设,对于事业单位的地位和治理运行都要处于法律的保障之下,同时要保障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社会资产的要求,做出全面保证。

(三)事业单位法人的登记制度

依法行政是基本原则,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等级制度,最重要的是强调政府和单位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对事业单位法人的失误做干涉,并且在相应制度安排上要做好衔接工作。事业单位和法人代表需要相互合作保证制度程序的正常运行,做好衔接工作。相关登记制度确定了顺序的执行,在明确的规定下得以正常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四)事业单位法人的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就等于建立了单位的统一监管体系。由于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评比,为了综合各部门的治理力量,政府应该转变监管方法,处理问题要严肃,避免干涉事业单位的独立运行。在一个固定的体系中,不能任意修改添加监督内容,注意吸取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具体到相应的单位,增强服务质量,增加激励处罚机制,保证法人的正确行为。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诚信体系加以严管,形成诚信友善的事业单位法人管理风气。

(五)管理会计创新的路径

管理会计的变革是管理研究的重点方向,实地研究可分为四个步骤:项目选择、项目设计、数据分析和项目评估,其中项目的研究设计是非常关键的,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相关预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晚,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落后,这就要求克服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影响来进行改革。 这就要求实施过程的分析,在准备阶段,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管理者要顶住压力采用作业成本的方法来提高运算能力,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其次,要相互合作确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再加强力度,通过进行培训来确定效果。在后续推广中,加大开展的深入,不断改进过程中的问题来保证应用水平。

三、结束语

事业法人治理最重要的是结构机制的治理,因此完善治理的规范化是提高效绩的重要条件。要知道变革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慢慢摸着石头过河,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面对新事物,从而不断的调整修改得以完善制度,最终完成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相关目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岳云龙,陈立庚.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答(7) 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对于加强事业单位监管有哪些积极意义[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3

第9篇: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转发财政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通知》(京财社〔1995〕457号),现就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劳动就业机构收缴和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的有关会计处理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收缴“保障金”的会计分录

    (一)区、县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机构,核收街道、乡(镇)上缴的“保障金”会计分录

      收:暂存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收:其他存款

    (二)区、县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机构,将“保障金”60%上缴市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机构,由市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机构汇总上缴市财政局;区、县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机构,将“保障金”40%上缴区、县财政局的会计分录

      付:暂存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付:其他存款

    (三)市财政局和区、县财政局,批准转回市和区、县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机构年度工作经费的会计分录

      收:预算外收入

      收:其他存款

    二、使用“保障金”时,在预算外支出总科目下设五个明细科目:

    1.培训费;

    2.奖励费;

    3.扶持费;

    4.机构经费;

    5.其他费用。

    (一)使用“保障金”为残疾人举办各种就业培训班或购置器材、书本等的会计分录

      付:预算外支出??培训费

      付:其他存款

    (二)使用“保障金”奖励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单位或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的会计分录

      付:预算外支出?奖励费

      付:其他存款

    (三)使用“保障金”支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的会计分录

      付:预算外支出??扶持费

      付:其他存款

    (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使用“保障金”补助残疾人就业机构经费开支时,一律使用预算内经费支出的12个“目”级科目,如: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人民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费用、差额补助费、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的会计分录

      付:预算外支出??工资

      ??补助工资

      ??职工福利费等

      付:现金

    (五)培训费、奖励费、扶持费、机构经费等4个明细科目中没有涉及到的费用支出,全部放在“其它费用”中列支的会计分录

      付:预算外支出??其它费用

      付:其他存款

    三、对逾期不交“保障金”的单位按日加收5‰滞纳金的会计分录

      收:预算外收入??滞纳金

      收:其他存款

    四、“保障金”的存款利息的会计分录

      收:预算外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利息

      收:其他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