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及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由于化学工业的相关领域极为广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就非常多样化,各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亦不尽相同。我校近年来根据社会经济、工业发展的需求趋势,兄弟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我校原有的相近专业优势,设置了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逐步建立了适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2008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有7届本科毕业生,其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社会反馈积极.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中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使不同高校既有统一的规范,又有不同的专业特色,根据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和业务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较宽的化工应用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从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公共课、基础课除外)应由基础化学课、工程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3部分组成。基础化学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工程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专业方向课:可根据具体方向选择专业化学课,如电化学工程方向可选理论电化学、化学电源工艺学、电解工程和电镀工程等。精细化工方向可选择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另外实践性环节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提高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
就专业方向而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是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该是培养具有较扎实及宽广的化学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总体设计中要体现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重视实验、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合理利用广西及学校的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注重社会需求基础上。据此,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方向设定为:电化学工程与精细化工。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中国培养的工科类毕业生的总量逐年增加,我国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大国。据统计,我国工科专业毕业生占总体毕业生总量的比例已经接近1/3,占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也已超过1/3。然而,我国工科毕业生仅有一成能够快速胜任工作,而美国可以达到八成左右[1]。事实证明我们现行的工科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脱节,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凸显。为推进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建设更合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体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认证工作已于2006年正式启动。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国际认可[2]。目前,我校已经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申请,积极准备该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化工设计》是化工过程开发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化工设计》是指设计一系列的单元操作及设备,并将其合理地串联和组合起来,进而实现从化工原料到化工产品的转变,涉及的基础专业知识广泛,可认为是对整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的总结与综合运用[3]。因此,《化工设计》课程掌握的好坏对培养优秀化工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还相对较为陈旧,学生难以得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的化工人才的要求。我校地处经济特区福建省厦门市,目前石化产业已经跃升为福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4],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化工专业人才已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化工设计》课程在培养化工人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改变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亟待进行。针对我校《化工设计》课程开设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课程教学改革意见与措施。
一、精选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化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范围广,它要求学生具备四大基础化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和《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的专业知识。鉴于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教学学时限制的矛盾,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我校《化工设计》理论课只有2个学分,选择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李国庭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设计概论》作为本课程教学的教材。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还要结合相关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等)的讲授情况进行选择和取舍。例如,对《化工原理》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已重点讲授的化工设备(如换热器、精馏塔、过滤机等)的设计与选型仅做简单介绍,而化工设计概算和技术经济这部分内容由于与《化工技术经济分析》课程重合,则由学生自学。相反,对教材中未专门提及的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则加以补充介绍。为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在《化工设计》相关的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化工原理一》、《化工技术经济分析》、《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热力学》、《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等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化工原理二》、《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化工设计》和《化工过程课程设计》课程;在大四下学期开设《毕业设计》。其中,《化工设计》课程进行化工设计程序、化工设备选型和计算、车间设计、非工艺专业设计、工程经济学和施工图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侧重于与化工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串联与综合。而《化工过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则更为强调实践性,学生将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一个具体的、完整的化工设计任务。
二、改善课堂教学形式,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模式,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校在《化工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在可行性研究和工艺路线选择等环节,拟定若干个不同的题目,学生5人为一组,选择一个题目并围绕各主题进行资料查找、分析与讨论。工作完成后,各小组通过PPT展示介绍本组的设计工作,其他同学积极参加讨论,分析该工艺过程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教学形式,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强化计算机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
当前,计算机在化工设计中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在化工设计过程中,工艺过程的设计、设备的设计计算、3D工厂设计、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均离不开计算机。我校在《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课程中重点介绍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工艺流程图的设计、运用Excel软件进行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运用ASPEN Plus进行流程模拟。而利用CADWorx软件进行3D工厂设计则是在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以及《化工过程课程设计》中得到实际应用。
四、加强化工设计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化工设计;化工设计大赛;改革实践
《化工设计》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系统阐述了化工厂整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它既要求学生掌握化工专业基本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目前,高校化工设计课程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地方普通高校更多注重理论教学,部分高校未能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对化工专业人才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以我校《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以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化工设计是以建设或改造化工厂生产装置为目的,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专业知识,在确保技术、经济、环境和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最佳的工艺流程路线,通过化工软件的模拟分析,确定优化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设备选型及其它非工艺专业等内容[1,2]。它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熟练掌握AutoCAD、Aspenplus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同时还需熟悉化工设计系列标准。然而,在地方普通高校讲授《化工设计》课程其效果不尽如意。主要原因如下:(1)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为适应“宽基础、宽口径”的教育新模式,《化工设计》课程学时压缩严重,我院化工设计课程总学时为64,分为理论课时32与实践课时32。可见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小型生产装置的设计,包括基础数据的搜集、工艺流程的确定、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设备的设计计算与选型、主要设备条件图的绘制、自控方案的确定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的绘制、车间及设备的平、立面布置设计及设备平立面布置图的绘制等难度非常大。此外,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也感受不到这些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往往表现出学习兴趣低,被动学习。(2)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化工设计是化工专业学生的一项最重要专业技能,然而,地方普通高校也面临“双师型”教师短缺、实践教学场地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即使学生通过课堂面授理解了有关知识,也很难做到有机会实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2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在化工设计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共同主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化工专业的学生,是国内化工类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影响最大的比赛[3]。化工设计竞赛是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生产项目进行开发、制作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化工设计竞赛的主要内容涉及产品市场调研、设计可行性分析、工程设计和经济分析与评价等[4]。自2015年以来,我院将化工设计大赛分为院级、省级与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三个层次。针对《化工设计》课程的特点,以学生参加院级化工设计竞赛为目标,我院对《化工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整个教学改革包括四个部分:
2.1项目的选择
《化工设计》课程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在确定课程设计项目时充分考虑以下几个特点:(1)真实性。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或企业生产实际。(2)覆盖性。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项目所涉及知识和技能涵盖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3)操作性。项目能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分解为适合教学的工作任务,具有可操作性。本课程以院级化工设计大赛为基础,项目选择来自岳阳某化工企业“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学习载体。该项目基本覆盖了《化工设计》课程的各个步骤和内容,同时该项目大小与难度适中,又可以分成若干工作任务,按计划实施,操作性强。此外,通过将本课程教学与实验竞赛有机结合,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课程单元分解
课程单元依据具体任务确定有明确的单元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化工设计》课程被分为8个单元,包括查阅资料书写产品综述、工艺方案设计、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绘制带节点控制的工艺流程图、设备计算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管道布置设计、典型设备布置设计等。教学内容就以“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实例来组织,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上述8个单元任务。
2.3课程的实施
(1)通过实例设计进行理论知识讲授。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煤制10万吨甲醇的生产工艺设计”为实例,将设计说明书内容引入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设计说明书的分析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度掌握化工设计的原则、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2)布置设计任务。本课程开课之初将院级化工竞赛的项目名称及注意事项交代给学生,要求学生5人一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总体负责。此外,强调学生提交竞赛作品作为本课程的主要考核依据。(3)化工设计说明书编写。学生一方面利用本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计算模拟、绘制图例,编写设计说明书。要求每组学生严格分工、相互配合,各自完成自己的设计重点。针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研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具体指导意见。
2.4教学考核评价
学生提交化工设计说明书文档,同时制作PPT,每组选派1名成员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完成考核成绩×60%+答辩考核成绩×20%。平时成绩根据出勤、积极参与度等组成。项目完成考核成绩重点检查工艺流程设计、车间设计、典型设备的计算域选型等内容。答辩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直接给出。同时,以各组本课程总成绩排名,确定入围院级化工设计竞赛名单,为省级、全国化工设计大赛挑选优秀选手。
3体会
以学生参加院级化工设计竞赛形式,推动《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我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一方面能将枯燥的化工设计理论知识通过学生参加比赛的形式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改革能显著提高学生掌握AutoCAD、Aspenplus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可以吸引大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化工设计竞赛,促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改革,为打造品牌专业提供强有力支持。我院自2015年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以来取得了2个全国二等奖、3个省级一等奖的优秀成绩。
4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推动《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赛程长,化工设计说明书内容丰富,要求高。对于我院这样地方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学生积极参与度非常有限。为此,我院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增设了院级化工设计竞赛,同时打通《化工设计》课程与院级化工设计竞赛之间的壁垒,促进《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2)课时少和学生多,课堂教学与研讨时间不能充分保障,目前我院已启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工作,届时我们将化工专业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与《化工设计》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增加《化工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同时尽量采用小班制的方式进行。(3)学生计算模拟和绘图能力不强。化工设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Aspenplus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同时应用已学专业知识模拟化工过程,我院大部分学生计算模拟和绘图能力不强。为此,在2016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计算机知识在化工应用中的一系列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琳叶,魏光涛,陈砺.化工设计教学思考与建议[J].化工高等教育,2011,3:46-48.
[2]赵云鹏,周敏.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2(8):193-194.
[3]付玲,张敬芝,王传申.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对《化工过程设计》课程教学的启发[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10:281-283.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化;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化工行业已从传统的原料工业转变为一个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生物技术、催化技术为主体知识密集型工业[1].因此,对从事该行业人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企业来说有实践经验,有动手能力人才是需要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随之转变,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亟待发生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人才需要.
一、化学工艺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
在目前形势下全国各级化工企业蓬勃发展,国企、合资和私营化工企业发展迅速,冶金、炼油、能源、轻工、医药等行业对人才需求很大.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本溪地区逐渐形成一个新兴主导产业,发展迅猛,为本溪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提供发展机遇.熟练技术工人紧缺问题日益凸显,结合当前实际为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有较高动手能力、高职业素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构建新课程体系.
二、培养目标[2]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牢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化学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应该具有马列主义、思想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知识,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文化道德素养以及良好职业素养,富有务实、创新、合作、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应变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学好一门外国语,具有初步经营管理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由于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很多教学内容听不懂也不爱学,致使学生课堂上只好睡觉、玩手机、讲话,教师也感觉课堂秩序难以掌控.同时企业反馈也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联系不够紧密.以上原因需要职业教育需要进行一定改革,以便更好为社会输送更优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学校自身更好发展.
一)课程模块化[3]
课程模块是在分析本专业学生任职岗位能力基础上,将课程按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划分,通过课程模块化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能力.这样每个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根据我校自身实际,确定完成岗位职责任务和考核达标所需的知识、技术能力素质,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化分为基础类模块和专业类模块.
二)教学法项目化
传统教学法制约着老师和学生发展,而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既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在项目化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变成课堂中心.以我校化学工艺系开设《换热器》课程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如何能突出教学内容实用性,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目的.
(一)课程的整体设计
采用项目化教学法,选择合理的项目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以保证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练习有机结合.课程整体设计突出以下原则:职业活动导向、能力目标、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
(二)课程的实施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典型的化工过程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操作技能为目标,设计了传热原理、传热设备、传热过程仿真实训和传热过程现场实训四个学习项目.在每个学习项目下,又包括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都要经历完整的活动模式,通过完成学习任务以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素质.在每个任务中设有“知识重点”、“技能要点”、“任务提出”,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应达到的课程实训标准,将化工总控工考核内容融合于课程项目教学之中,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形成集“教、学、做、训、考”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以本课项目四传热现场实训的一个活动为例,课程实施流程组织课堂并复习检查上一活动的掌握情况;明确该活动的目标和应知应会;提出要求,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将学生分组,按照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的搭配,每组民主产生一位负责人,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分组讨论,教师则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在思路上引导学生,小组负责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再根据各组存在的问题具体详实的讲解,并强调注意要点;小组负责人向同组成员讲解并安排每名成员的具体分工;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总结.
四、师资队伍建设[4]
由于我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着重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按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要想培养出具有高质量职业素质的人才,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高超、管理规范的师资队伍,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在如何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了以下几方面措施:招聘本科生、研究生,并通过一定的实践培训,充实教师队伍;近几年来,积极面向社会和企业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性人才,改善师资来源结构,以其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来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全国各职业院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在全国各职业院校的培训学习中,强化训练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取各类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及本行业相关的技术职称;重点培养有发展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以老带新到重点院校教学进修,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重视专业带头人,以及专业教师的“双师型”资格培养;发展国际间的师资交流,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学习国外成功的职教经验,提高教师的素质.
五、结语
因此,为了培养适合新时代的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顺应时代潮流,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既符合我国化工类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又结合地方特色和社会需求,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认真总结,实现了课程的模块化和项目化教学法,在激烈的人才培养竞争中把握先机,培养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化工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凝,刘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26(11):122-124.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规律,既可在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传统化工领域从事科研和设计,又可在生物化工、环境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生物化学工程、现代分离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新材料导论、化工商务、现代化工物流技术、化工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冶金、能源、环境、化工物流、化工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教学、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毕业生适应面广,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多次达到100%。
应用化学。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国内最早创办的应用化学专业之一,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要求学生在较扎实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从事应用化学专业,尤其是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分析,应用电化学和现代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分离化学、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合成、精细化学品概论、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环境化学、工业分析、商品理化检验、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及能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商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化工安全评估、涂料、医药、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相当广阔的领域就业,近年来一次就业率近100%。也可以攻读更高学位。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能从事在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及利用、电力生产及自动化、制冷与空调等传统能源领域及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及新能源领域进行研发、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东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且一次能源匮乏,电力产业发展迅速,夏季时间长,空调和食品冷藏需求旺盛,液化天然气(LNG)的引入及惠州、湛江等几个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将使广东能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本专业将为能源工程领域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技术、工业催化、天然气开采与利用、燃气输配、燃气燃烧与应用、石油炼制等基础及专 24业课程。学生将在专业学习阶段分为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利用两个模块。毕业生可在石油炼制、天然气输配、电力生产、制冷空调、能源化工、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等院校等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工作,也可攻读更高学位。自2004年创办以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制药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制药工程发展需要,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轻工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新药研究与开发、医药企业管理、医药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制药分离技术、制药过程控制原理与仪表、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毕业生可在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疗卫生、高等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和药品开发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学位。制药工程专业涉及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包括中药)制药三大方向。本专业将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就业前景广阔,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均为98%。
(来源:文章屋网 )
1化学知识体系的庞大与无机化学教学时数的限制
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丰富,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书越编越厚,除了化学平衡和元素化学的知识外,还有物理化学的热力学,反应动力学,电化学及“结构化学”的原子结构等内容,知识点密集且理论性强。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所用教材为天津大学杨宏孝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第四版,550页,教学时间为54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完全部内容,显然是很费力的。因此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对学生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
2学生自身条件的局限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一方面他们在高中早已习惯了题海战术,习惯了中学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面对课时少,知识面广,思维跳跃性强的大学有着强烈的不适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他们在学习初期很容易产生眼高手低的感觉,轻视学习,随着课堂进度加快,中后期面临着信息量大﹑重复少﹑练习少,心理准备不足,普遍感到学习起来很吃力,茫然不知所措,很容易产生焦躁和厌烦的情绪,甚至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这样直接影响到他们后期的学习。另一个方面他们正处在由中学角色到大学角色的转型期,他们中大都是缺少锻炼的独生子女,以前在生活和学习上极大程度地依赖老师和父母,现在突然失去监督和管理,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学生都反映大学老师上课内容多,讲课速度快,很多时候都听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课后自己看书也不太明白,导致出现“教师忙于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尴尬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忽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大学授课时间少,授课内容多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3课程教学内容知识陈旧,缺少灵活性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无机化学一直以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为课程教学基础内容,知识点更新不大,而且还含有中学的内容。以元素部分为例,元素部分的知识琐碎,系统性不强,而教材中往往只是罗列材料,削弱了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讲起来平淡乏味,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感到很枯燥,认为是一大堆的英文符号和没完没了的数据以及无穷无尽的计算,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难以为社会提供创造性人材,达不到新的教育机制对“无机化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5师生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交流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学生有点太怯于与老师沟通了。大学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学生沟通较少,很多学生每周只能和老师见上一两面。相对于高中时同老师的见面频率而言,明显少了很多。师生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随之也就大大减少,三成大学生整年“师生零交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们通常只有在课上或是课间时才会和老师有互动,尽管大多数学生和老师愿意相互交流,但有时候似乎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
6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不同步性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理论课进度相对实验课有些滞后,导致实验环节时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不理解,对实验步骤懵懵懂懂,多数学生完全按照实验书所给的步骤来做,不加以任何思考,这样就导致实验做完原理步骤忘完,完全达不到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还会让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负担。针对以上问题,优化无机化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改革教学方式,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知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势在必行。
二、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堂教学内容的变革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水平,使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1精选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无机化学课程以“二结构、三原理、四平衡”的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线,主要讲述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元素的性质以及相关化学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联系,又要协调好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部分内容的关系,把握好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更好地精简课时,提高效率。现有的无机化学教材有很多与中学化学,基础化学,分析化学重复的内容,四大化学反应,原子分子结构是工科无机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1.2加强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以本专业企业生产、学生就业、考研的实用性为出发点选择拟讲授的内容,形成化学与工程专业,乃至应用化学,材料和环境等专业的全方位的培养模式。工科基础化学的教学改革应在注重课程整体性的基础上,选取教学内容,在以突出知识主线的前提下,把握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平衡,就是在讲清楚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让化学原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
1.3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步,开放性实验辅助理论教学
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课的学习也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实验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成为高素质化工类应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所以要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同步性,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又能促进其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理论课进度相对滞后的实验课,在实验课环节,教师要在实验前将实验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并给予学生系统化,详细化的讲解,不能就实验讲实验,能为学生引申的尽可能引申,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也有利于其对后续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1.4引入多媒体演示教学
针对工科学生结构化学基础薄弱的情况,为避免教材中单纯罗列抽象概念的情况,引入多媒体辅助课堂演示教学,制作三维多媒体课件,通过计算机直观地向学生描述原子的结构,原子轨道图形,杂化轨道形状与空间取向,化学键的形成及空间图像等,以动画形式生动逼真地模拟杂化形成的全过程,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图、形、声等特点,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易懂易记。教师也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充实。
1.5建立一定的平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针对师生之间缺乏及时沟通交流的情况,可以建立面对面的平台或群平台等,能够让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包括学术问题题和个人烦恼等等,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无机化学相关的文献,拓宽其知识面,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学能力。今年我带的化工班特地建了一个群,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好的素材师生共享,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时候学生会因为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改善教学方法,将化学基础知识融于生活,科研和生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2.1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设问,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无机化学的信心。
2.2引入学生参与的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深度不高的教学内容,鉴于学时所限,可以引入学生参与的制度,提前让学生查资料,鼓励学生用PPT形式,做几分钟的演讲,这样就由原来的只有教师讲授转为师生通讲,充分调动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积极性,课后采用互评的形式,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敢于发言的勇气,也让学生更好地积累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打好基础。
2.3以科研促进教学,让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无机化学知识点多,理论性很强,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枯燥,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理论与有关的科技研究成果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既有利于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洞抽象、枯燥乏味,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安排不同的学术讲座,就科学领域前沿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例如,非金属材料科学,稀土金属在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课题,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信心。
2.4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大一学生要完成从高中到大学过渡的特点,实现从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方法(例如,把化学基础知识融入生活,将化学基础知识融入生产,将化学基础知识融入科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实现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使学生由“不想学、不会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终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积极思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必要方法,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督促学生平日的学习和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如下:
3.1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临时突击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学习风气的滋生,应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以学生的平时考核(占30%)和期末考核(占70%)进行综合评定。考试进行的载体是试卷,试卷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在考试题型多样化的前提下,要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相结合,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命题教师应在期末考试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综合素质题,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通过考试来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3.2严格平时考核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构建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平时考核(共计30分)共分为三个部分: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占5分);作业及随堂阶段性考试(占10分);专业小论文或小报告(占15分)。布置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及试题规范化要求出一份自己认为有质量的试题及答案上交,老师从学生所出的题中择优选取,考试结束后指导学生互相批改并作出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解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撰写小论文,做小报告,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把平时成绩真正的落到实处。最后一次课,我对三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在讲台上做报告,撰写论文,出一套试卷,让学生任选一样去做,会怎么选?最后参与的学生65人,做报告,46%,论文:35%,出试卷,19%。选择做报告的主要原因是具有挑战性,可以很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不易,培养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撰写论文有利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发现有很多东西值得进一步学习;通过出试卷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3明确的考核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的考核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这种针对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的量化记录,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平时记录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管理,使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工程认证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标准。在此背景下,要提高精细化工专业人才的质量,关键在于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本文简述了我国工程认证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工程认证时代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工程认证;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3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079-02
一、我国工程认证的发展历程
工程认证是由专门协会和专业领域的教育丁作者对高校开设的工程专业教育进行的认证,保证服务于工程领域的人才的工程教育质量。工程认证理念可以简述为:目标一实行一证明,即“说一做一证”。每个国家各有其认证体系,比如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EA),俄罗斯工程教育协会(RAEE)等。然而,人才跨国流动推动工程认证向国际化趋势发展,目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是《华盛顿协议》。截至2013年,已有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5个正式成员和德国、印度、中国等5个预备成员国。 2006年,我国工程认证工作拉开序幕,四个认证试点专业领域分别为: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丁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后认证的专业领域不断扩展。2013年,中国科学协会成为《华盛顿协议》第21个预备会员,这不仅为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也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将真正走向世界。
二、工程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精细化工专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之初为“日用化工”专业:1980年,教育部将其改为“轻工有机合成”专业:1985年,改为“精细化工”专业:1998年,教育部对高校专业统一调整后,原有的化学工程、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等多个相关专业合并为化学丁程与工艺专业。从2006年至2014年,27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如表1所示。
(二)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异军突起,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崭露头角,但仍然面临着急需突破的难题:生产技术落后,原材料消耗高,处于典型的高消耗、低产出生产状态:重污染,低资源利用率: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端产品比重低,不具备专用性能。
(三)工程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的重要意义。精细化工方向专业实验要求一般涉及到:熟悉掌握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实验室常用工艺、流程的方法原理,精细化工中表面活性剂、胶粘剂、染料、日用化学品等多种化学品制备、检验和实验数据处理。通过这些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丁程认证时代,提高精细化工人才质量的关键还在于专业实验。
三、工程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色。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培养目标不能与行业需求保持同步是一个主要原因。工程认证要求培养目标多样性,即达到基本标准后,各高校可依据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多样化发展。专业实验涉及到广泛的精细化学品和相关操作技术,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精细化学品以及实验操作技术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
(二)工程实践环节薄弱。工程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操作和企业实地实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和思维,提高其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其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精细化工行业的前沿发展趋势。但现实情况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大幅度扩招,实验室仪器设备明显不足。
(三)实验教学中知识传授和丁程能力培养比重失衡。我国传统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知识传授比重远大于能力培养,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育人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依然以教师讲解、学生照本操作的模式进行,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为目标导向这一工程认证的核心理念。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实用性和创新性,因此,高校要求教师科研、教学两手抓。教师的科研项目、课题、论文、教学效果一并纳入高校绩效管理,并且与工资酬劳密切相关。在个人名利的驱使下,多数教师重科研、项目、课题等,而忽视“教书育人”之本职,所谓的“传道授业”被抛之脑后。
四、工程认证背景下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一)分析市场行业需求,制定与行业俱进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制定并非高校单独完成的,也不是一经形成而多年不变。脱离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而制定的目标会使人才培养迷失方向。高校应该充分分析精细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参考行业专家的建议,不断改进培养目标。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宽校外实习基地。以行业前沿发展为导向,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使学生能够接触前沿实验项目。扩大实验室面积,全面有序地开放好、利用好实验室资料,给学生提供自主动手的机会。高校为行业培养优秀的工程人才,行业为专业提供发展方向和信息以及实习机会,高校和企业应积极进行合作,为高校工科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巩固专业知识
化学反应工程作为化工专业的主干课程,理论课、实验课在第6学期同步开设,在课程衔接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理论课共42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熟悉反应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树立反应器设计中的工程观念;实验课共24学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4]。化学反应工程实验中心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2012级化工专业学生中开设。实验内容包括流动性能测定、气固催化反应、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气相扩散系数等。由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科体系十分复杂,且与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并与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传递工程等存在交叉关系,教学难度较大,普通抽象的讲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地选择和应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因此可通过开设实验课解决这一难题[5]。如学生在理论课接触到流动性能测试方法为物理示踪法,示踪剂的输入方式有脉冲法,阶跃法,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囫囵吞枣,云里雾里的感觉,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亲自使用注射器加注示踪剂,体会到脉冲示踪的真正含义;通过阀门及仪表控制电磁阀切换流体,加入示踪剂,也深刻领悟了阶跃示踪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流体流动性能测试实验有清晰的认识,也能够结合概率知识密度函数及分布函数去处理反应工程中的具体问题。
2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树立工程意识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相对于灌注式而言的。由于实验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师生之间可采用一种较为灵活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法。目前实验设备按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实验。实验课提前分组,确定每次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分组合理,每组成员分工合理,每个参加实验的同学都要提前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接触到具体实验设备时,要求学生对照实验指导书所示流程图,分清所有仪表、阀门、管路的具体作用,教师不讲或少讲实验原理,随机抽查学生去讲解实验过程及实验整体安排、预习程度、查阅文献情况、实验设计思路,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摸索。从理论课被动接受相关反应器知识,到实验室亲自操作仪器,合成反应,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最佳方案来安排实验,完成药品的配制、仪器的准备和仪器的安装与调试;根据拟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无误地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应全程跟踪学生的实验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正确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这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够体现教学相长[6]。实验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会用专业软件去处理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报告按照预习报告-实验过程报告及数据处理结果-实验原始记录顺序整理成册,统一上交,集中批改,并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3先实验再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作为化工专业的本科生,从第6学期第1周开始进行化学反应工程理论课的学习,通过初次学习已明确了“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理论基础,以及以“反应器”作为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因此,从第7周进入反应工程实验室,分别接触到反应器流动性能测定,气固相催化反应,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测定等实验,由反应装置完成“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以苯为原料,镍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环己烷”的合成实验,并由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实验,学生对基本的反应器及反应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第10周开始,学生进行为期1周的企业见习,从实验室小试到企业放大,学生接触了更实际的从原料到产品的完整的化工生产过程。因此,从实验到见习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对反应设备的认识由小及大,由简单到复杂,树立了感性认识,激发了思考动力,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4以实验室为起点,参加化工设计大赛,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一、总体情况
在我院的教学工作中,各位任课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良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即使在北京市突发“非典”疫情时,所有任课教师及时按照学校的要求,调整了教学班级和教学计划,无一人、无一堂课无故缺勤。在教学评分中,除两位教师被评为中以外,全部达到了优和良。其中优秀率为46.2%,居全校各院之首。
各位班主任与学生及时保持联系和沟通,尤其是大一的班主任,主动与北区的学生保持电话联系,或到北区探望学生,以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本学期我们还多次组织师生间的教学交流座谈。
当大二同学的英语四级模考成绩出来后,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教学副院长及时与模考成绩较差的几个班级举办了座谈和动员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在大学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成才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鼓励同学以班级或以宿舍为单位,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加紧努力,力争在全国四级统考中考出好成绩。
期中考试后,我院在北区组织了一次一二年级的表彰大会,院总支书记、副书记、教学副院长、行政副院长和各年级的辅导员、相关班主任等都到会,对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全校前五名的班级进行了奖励。由教学院长向学生介绍了我院近年来在科研和教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尤其是在今年,我院谭天伟、陈建峰两位教授同时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在全国如此众多的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我院就占了“国二奖”的九分之一;同时,我院汪文川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效侯选人。这些科研方面的成就,极大的鼓舞了同学们对专业的爱好,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培养同学们爱校、爱院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介绍了我校即将开展的优秀生培养计划,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党总支副书记石冰洁结合国内外教学研究的发展,向同学们介绍了人才培养与大学学习的关系,并介绍了今年的就业形势和考研的情况,让同学们了解到,一方面我校、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比较高,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学生,尤其是一些没有拿到“三证”的同学。因此,为了保证同学们自身的成才和未来的成长,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
期未考试前后,我院又分别与各专业的同学代表进行了教学工作的座谈,对目前教学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同学对任课教师的反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对包括“双语教学”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听取了同学的意见。并及时向同学强调了考试纪律。
二、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要构建一个研究型的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高水平的教学队伍。科研与教学之间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保障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师层次的上升,才能不断涌现出“教学名师”。
“科研是源、教学是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头的不断创新,才可能产生教学上的不断改革、进步的动力。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都离不开科研水平的提高。作为一个科研大院,我院在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上加大对教学的支持
在教学管理上,我院依托于较强的科研力量,对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良好的开展,我院每年都从科研创收中向教学一线提供40万元左右的补贴,分别用于实验室条件的改善、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学生工作及学生活动经费、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公共课考试成绩达到全校前三名的班级及个人的奖励等。这些补助和奖励措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和同学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我院的专业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我院还一直强调教师上岗时,其教学工作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职称晋升时,更是强调是否承担过一线教学任务。这些管理制度和任课教师收入的提高,有效的缓解了几年来我院一直存在的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同时,我院还积极鼓励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投入的科研中来,通过科研水平的提高,开阔知识面,以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我院通过各种方式,鼓动和帮助一些长期从事教学的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历学位的提升中来。以化工原理教研室为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化工原理教研组将计算机控制与采样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实验设备和装置,每年向国内各高校输出实验装置,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今年,该教研组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大量的横向科研课题,科研到款逾百万元;教研组成员还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了其他教师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及其他攻关项目等科研工作中。
在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上,我院也一直坚持真题真做,使同学能在大学阶段参加一些国家重点的科研项目。
另外,在“非典”期间,我院化工原理教研组的杜俊祺老师,把自己通过科研所产生的杀毒技术贡献出来,为学校捐献了大量的活性氧杀毒剂,用于各个教学场地的消毒,也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共2页,当前第1页1
2.教学内容上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筑。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从而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应用,对构筑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十五”规划教材《化工原理》的建设上,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加以总结和提练,在教材内容上融入了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例如膜分离等。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中,作为一门近年来整合较大的课程,不仅融入了人工智能、dcs控制、换热网络综合等内容,而且还将我院施宝昌教授的研究成果“相对费用函数法用于分离序列的综合”列了教材内容中,还将毕立群、朱群雄等人的研究成果提练为工业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学生和国内同行的好评。
3.课程体系上合理配置,体现专业的现展动向
为了使学生能够学到专业上最新技术成果,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除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和实习课外,我院还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了一门《现代化工技术选讲》。该课程请各博士生导师和有科研上有突出成绩的年轻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向同学们介绍化学
工程的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真正了解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做什么”,“能做什么”,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化学工程并不是只有合成氨和化工厂,使学生对专业方向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树立起对专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