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教室文化布置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室文化布置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室文化布置设计

第1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小学班级环境布置技能是指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布置班级环境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设计布置班级环境。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班级环境布置的主体,但是不能缺少教师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教室环境布置技能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处理起来有难度,也有深度,故班主任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要素

1、教学内容的布置(晨光故事、美劳作品、自我演示文稿诗词欣赏、名画欣赏、乡土教材、静思语等);

2、生活教育的布置(公告栏、班级活动照片、班级信箱、荣誉榜、奖励栏、班级常规、辅导活动、生活集锦、精神标语等);

3、各类学习角布置(音乐角、阅读角、奕棋角、作业角、书法角等);

4、教室空间的布置(各类簿册、课桌椅的空间摆设、壁柜摆设、学生置物柜摆设、教具教材摆设、资源回收筒摆设、扫具摆设等)。

三、班级环境布置技能的功能

第一,教师运用班级环境布置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室布置的不易,让每位学生为美化自己的教室出一份力,让教室充满人情味,成为学生真正温馨的家园。第二,教师运用掌握班级环境布置技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可以减少师生间的嫌隙,而且可以融洽学生间的气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第三,教师运用这种技能可以塑造幽雅的读书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陶冶学生的性情,达到培养学生优良气质,加强学生文化素养。

四、教师班级环境布置技能运用的总体原则

教室环境布置注意整体协调,要有明确主题,切忌杂乱无章,缺乏美感。所设计的内容要注意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激励性。2、教室环境布置,既要追求新颖、活泼、美观、大方的视觉效果,又要符合班级特征,并力求富有班级特色。3、对教室的布置应该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更新变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获取进步的动力。

五、班级环境布置技能的运用

1、明确目的性和思想性。教室布置的目的,不仅我们老师需要清楚,同学们更应该明白。布置教室前先确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从内容、形式、色彩等方面来进行整体设计。教室的布置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思想性很重要。布置时,可以考虑: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培养目标;宣传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远大理想;宣传英模人物的思想、事迹;宣传班上的好人好事等。

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布置,让每一个学生出谋划策。学生们畅所欲言,学生的每一个建议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讨论,整理,结合班级的具体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建议,形成详细方案,并鼓励学生踊跃报名,自己选择承担布置工作的某一部分,寻找合作伙伴,制定实施方案,精心布置一个温馨、漂亮的“家”。

3、注重师生合作,融洽师生关系。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室的布置理应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预到其中来。所以学生是教室布置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参与其中并从旁指导,扮演着辅导者的身份。在布置的过程中,师生在共同决定布置的形式与内容后,可以以分组的方式让班上的所有同学参与布置。在布置完成后,更可以集合学生召开商讨会或欣赏会等,让学生作意见发表及想法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不但能减少师生间的嫌隙,而且能融洽学生间的气氛,更能提升班级的向心力。让每位学生为美化自己的教室出一份力,让学生知道教室布置的不易,共同爱护学习

4、创造文化氛围,突出艺术性。教室的布置还得要讲究艺术性,注意整体布局,点、线、面结合色调的协调搭配等。把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变成营造文化氛围的阵地,让一面面“文化墙”使学生时时感受着高雅的艺术气息,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展示美。还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谚语格言,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催人奋进。同时还可以张贴学生自己优秀的手工、摄影、书法作品,来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展现出学生的精神风貌。浓郁的文化氛围,幽雅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优良气质,加强学生文化素养。

第2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关键词: 课堂物质文化 问题 构建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直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那些文化产品,其基本功能是维持个体生命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物质文化领域典型地体现了‘人化自然’的特征,它包括所有用于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生存需要的、经过加工的自然物品和人造物品,还包括用以生产这些物品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也可以说,物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所有物化形式”。[1]物质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或隐性或显性、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

课堂物质文化是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文化,奠定着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它又是教学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审美意向。课堂物质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对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内容,课堂物质文化可分为教室的规划与布局、桌椅的摆放、教室环境布置、教室墙上的标语与张贴画等。根据功能,可将课堂物质文化分为实用型物质文化、观赏型物质文化和激励型物质文化三类。实用型物质文化是指为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服务的物质文化,是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硬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桌椅、教具等;观赏型物质文化是以审美为目的,侧重于陶冶师生精神和性情的课堂物质文化,如教室环境布置、摆放的花等;激励型物质文化是以激励和表征为目的的物质文化,如教室墙上的标语、名人名言及张贴画等,它们都以丰富的人类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激励师生不断进取。

人是物质文化的受用者,不论是否意识到其存在,人总是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或是陶冶性情、促人奋进的,或是压抑个性、消极被动的。当前,我国的课堂物质文化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根据新课改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构建新型的课堂物质文化。

一、教室空间的大小

教室是中小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生活空间,学生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效率及身心素质的发展状况,不仅与教室内的精神氛围密切相关,而且深受教室内的物质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大班额的现象,一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前排学生的课桌紧挨着讲桌,最后一排的学生后背靠着教室的墙壁,中间只有两条窄窄的过道,胖一点的学生还要侧着身子走。生活空间的大小,对学生的行为、心理和生理都有直接的影响。生活空间太小,会使学生感到束缚和拘束,产生一种心理的距离感,同时,容易导致焦虑、烦躁、易怒、压抑的情绪产生,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拥挤”和“不安”中,其心理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都有消极影响,很容易诱发心理上的疾病。另外,大班额的教室里,教师照顾了前面的学生就照顾不了后面的学生,有些座位在后面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课堂秩序,有的学生干脆睡觉,而教师难以管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型课堂中,教师很难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不能一一解决每一位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给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少,学生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学习环境也不理想。我们应该加大投资,努力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控制中小学的班额情况,实施小班化教学。因为,小班化教学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教室里座位的排列方式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室里的座位排列方式普遍都是讲台位于教室正前方,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的座位按照插秧式分布在讲台下面,学生都是前额对后额,左肩邻右肩,横看一排,竖看一列,每人都有指定的座位,除非得到教师的同意,否则不得随便更换座位。这种座位排列方式有利于开展大班额的集体教学,容易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但其局限性在于,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合作,阻碍了学生的积极探究和自我创造,许多学生的有个性的思想和创造性的举动被湮没了,限制了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和自由发展;同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师生间缺少平等的交往和对话,造成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不良;教学过程机械化、模式化和标准化,课堂往往只能听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大多数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课堂缺乏活力,变得死气沉沉。

研究表明,座位的不同排列方式会影响课堂上师生的沟通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罗森菲尔德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环形式的座位排列方式对促进学生的课堂讨论与参与要比分组式、行列式的排列效果更佳,行列式的排列效果最差。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变化座位排列方式,改变单一插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比如,小正方形、环形、马蹄形、马鞍形、圆周形、品字形的排列方式等,新的座位排列方式对师生关系的改进及学生关系的改善、学生之间合作意识的强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室内的环境布置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室的布置主要是一些名人名言、标语、规则和规范,有些学校甚至要求统一布置教室,使得所有的教室布置都是一个模式,很少有独具个性的教室环境布置。教室的正前方(黑板上面)和左右两边的墙上一般都会贴一些标语,如“勤奋、博学、求实、创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勤思博学,文明守纪”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一般都是名人画像下面印着其简介和名言,如,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名言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名言是:“天才在于积聚,聪明在于勤奋”,等等。教室里的装饰,体现着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它们处在教室的显著位置,潜在地规训和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学习和效仿,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但是,我国中小学教室的布置大多是由学校或教师决定的,学生缺乏积极的主动参与。教室中的名人名言对学生的作用并不大,因为,名人名言大多是一些高度总结的思想和经验,过于成人化,学生对名人及名言无法深入地了解,对学生而言艰涩和深奥的语言很难一下子理解,也就没有多大的兴趣,学生很难在心理上接受,并且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没有发挥出教室布置对学生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教室的环境布置方面,要改变单一的名人名言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布置墙面的现状,鼓励用学生的作品布置教室的墙壁,教室的布置也要打破成人化和统一化倾向。如北京崇文区天龙东里小学,楼道墙上有一些标语,这些标语都是从学生设计的标语中挑出来的,语句颇具童心。如针对弄脏墙壁的行为设计的:“墙壁说‘我的污点就是你的缺点’”,针对开关设计的:“天亮了,我该休息了”,针对课间休息设计的:“课间玩耍要做到:不抢先,不霸道,不争吵,不打闹,互相谦让有礼貌,同学之间要友好”。[2]再如甘肃成县东街小学用优秀班主任的名字命名班级。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课堂物质文化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使课堂物质环境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黑板的高度要考虑学生的身高因素。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室布置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物质环境建设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3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本学期,为了大力宣传和贯彻我校“崇德、敬业、团结、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精技、向上”的学风,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具有我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文化氛围,也为学生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我校决定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选活动,通过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二、班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赵益华

副组长: 沈文、余菁、陈介荣、潘文娟

成员:肖宝柱、李倩、钱玲如、王芳、刘江华、张艳及各班主任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内容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班级要有洁、齐、美、趣的学习环境,班级中有绿色植物且生长茂盛,教室布置雅致有特色

1、整体环境

(1)、走廊、教室地面干净无污渍,墙面清洁无灰尘,平顶无蛛网,墙壁保护好,门、窗干净。

(2)、教室内日光灯、电风扇、电器设备及其他物品应清洁无尘,摆放整齐、合理、美观。

(3)、课桌椅干净无灰尘,桌面没有乱涂乱画现象排放整齐;桌内整洁,物品摆放整齐。

(4)、教室布置和谐、美观,色调统一。

2、布置内容

(1)班训或班级公约积极健康向上,贴近学生,能鼓舞人,教育人。

(2)有专门的设置规范的评比栏、表扬栏等。

(3)有班委机构。

(4)美观、自然、温馨、有专业特色。

3、黑板报:

(1)版面整洁、内容健康全面、具有本班特色。

(2)设计排版合理,书写工整。

(3)图文并茂,具有较强可观性。

(4)主题鲜明

(5)显示学生才艺和创造性;学生自由设计,美观自然。

4、创意、特色

(1)栏目设计有创意;

(2)个性体现:教室整体布置个性化,有自己的风格。

四、评比办法

1、评比对象:全校班级;

第4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怎么做才能让教室成为展示学校、教师、学生个性的舞台呢?我觉得一论、二想、三做、四换很有必要。

一、论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完全可以以年级为单位,一起商量,并确定年级主题、年级风格、年级大块面的题目等。

我们学校是小班化学校。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现就以一年级为例,来谈谈我们是怎么讨论的。

1.讨论布置主题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他们对学校一无所知,对他们来说,小学就像是个神秘花园。这神秘花园里也许会有白雪公主欢迎你,也许会有苹果树等着你去摘,也许会有各色七彩花等着让你认领……因为“神秘花园”里包含的东西可以很多,布置起来发挥的余地也会很大,所以最后我们一致决定,以“神秘花园”作为一年级的布置主题。

2.讨论年级风格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上学,他们喜欢颜色鲜艳的、模样卡通的图案,所以我们年级讨论后一致决定,年级风格定为卡通、活泼、鲜艳的。

3.讨论班级大块面

因为班级的几个大块面的主题必须是和年级主题一致,所以我们一年级最后讨论决定:左边的墙主题为“花儿朵朵开”,右边的墙主题为“丰收的果园”,左前方的窗台主题定为“奇花异草”,左后方的窗台主题定为“书香四溢”,后黑板旁的公告栏主题为“蒲公英”,后黑板布置的时候必须有体现神秘花园主题的图案出现。

二、想

这儿提到的想不再是年级一起想,而是调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的想。想什么?想本学期我到底要提高孩子什么能力?怎么样通过环境布置来实现?如一年级的孩子没有小组意识,怎样通过布置让孩子具有小组意识呢?在年级讨论时已经制定的一个大块面主题为“花儿朵朵开”。由于“花儿朵朵开”这块墙面并不大,所以我们就决定通过写组的名字的形式来达到反馈的目的。哪一组在一个月里得的分数最高,哪一组的组名就可以上“花儿朵朵开”这个版面。

三、做

教室布置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学校的支持,副班主任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

1.学校的支持

首先是大块面整体设计的支持。在年级讨论的时候,每个年级已经把大块面的主题、颜色确定好了。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特点、年级特点,为每个班级设计1~2块版面(内容自己做)。这些版面正可以展现学校的个性。其次是材料的支持。制作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材料,很多老师是不清楚的,所以每个学期第一次做的时候可以由学校统一发放。其实可以选择的纸张很多,如A4彩纸、蜡光纸、彩色卡纸、海绵纸等。学校除了提供所需的纸张外,还需提供其他的制作材料,如油性笔、剪刀、小刀、双面胶、单面胶、图钉、回形针等。这样就可避免老师花费时间往返于商店、学校之间了。

2.副班主任的支持

以往教室布置往往是班主任一个人做,如果现在还是由班主任一个人来布置的话,那班主任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副班主任的支持就非常重要了。

3.学生的支持

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主任可以慢慢放手,和孩子一起商量版块构成,和孩子一起布置教室,逐步培养孩子代替老师布置教室,从而让教室真正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舞台。

四、换

第一次的版面布置好了以后如果不换,那是起不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所以及时地完善、更换很有必要。

1.完善

现在的教室布置许多不再是一次就能布置到位的,必须随着学生的成长、随着评价的不断深入,进行不断地完善。就像刚刚我所说的“花儿朵朵开”,每个月把分数最高的一组的名字展示出来,几个月以后,这个版面才能做到真正完善。

2.更换

虽然学校规定一个月后有些内容必须更换,但为了更及时地展现孩子的进步,提升孩子的自信,通常我们会随机更换、展示孩子的一些作品或者家长的一些寄语,有时一周就会换一次。有些班主任可能觉得这样太麻烦了,但如果班主任能清楚知道这样做能够加快本班文化建设步伐的,最终是能够解放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轻松的话,那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的。

第5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本文将从班级文化的内涵,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的措施等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作为班级文化,它与企业文化、饮食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凝聚促进等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班级文化一般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画像;班级图书角;班级明星园;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含各种班级规约;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应措施

(一)“硬文化”的建设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环境布置要讲究和谐:其一,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求要和谐;其二环境的布置要根据班级活动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尽可能使人、环境、活动更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我认为对班级“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色。

1.注重教室的卫生。

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等摆放整齐,扫帚等工具要整理整齐等。让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感觉到自己就是主人,教室就是自己的家。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

2.重视教室的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布置教室时不要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要装点好教室,首先要详细了解有哪些地方适合做怎样的装点。如把班规贴在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发现的地方;在教室的正前方贴班级文化的核心目标、五星红旗和时钟等。其次,一定要精心设计黑板报。黑板报要主题鲜明,要为班级管理和教学服务,黑板报应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地图等(由学生选出);教室的四角,可以把它安排成工具角、通知角、图书角等;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对学生的桌椅进行编号,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起来。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享受。

(二)“软文化”的建设

建设好班级“硬文化”,只是给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的建设。班级“软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建设是否健康。

1.班规、班训、班徽的设计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此三者是班级“软文化”建设起点,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会进行展示,让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规、班训、班徽作为班级的特色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2.“班风”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这是班级“软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对它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教师方面。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风”,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多种力量,教师在这里就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

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教师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教师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教师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

②学生方面。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并由此形成的的人际关系和相应的心理氛围,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要引导学生的交往,学会协调人际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且在班级中形成关心同学,为同学的进步而自豪,“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氛围。

其次,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班风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班级学生互相吸引、互相欣赏,使学生间互相信赖、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而产生强大的内聚力,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更大程度地认同班级目标,并能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把自己融入集体,按集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制度文化的建设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制度文化对班级学生规范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制度的健全与否,以及班级是否有一个有利于制度文化发挥作用的舆论环境。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应突出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首先,应建立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规范,也为学生提供了基本行为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包括:学习制度、卫生轮值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评先制度等。要注意不断完善制度,确保制度的落实。

其次,把制度的执行和教育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制度落实的舆论环境。制度文化规范功能的发挥程度有赖于班级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同和内化。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座谈,明确建立规章制度的意义和执行的必要性,形成“依法治班”的舆论氛围。

再次,注意做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比工作。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强化了制度的落实,又能够促进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

可见,班级文化对班级集体的建设及班级成员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它有着规范、陶冶、审美、同化等不同的功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班主任一定能建设好班级文化并充分利用班级文化来教育和管理学生,达到管理的一种无形境界。

[参考文献]

[1]《给班主任的100条新建议》.孙玉洁.开明出版社

[2]《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6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校园文化是校风、学风和办学特色的综合载体,从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来看,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探索的并总结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产学研。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现了大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积极吸收和借鉴企业先进文化,加强与行业的合作突显企业文化的特色,融入本地域文化,与社会良性互动,营造良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院十周年来,逐渐形成了较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伴随着学院发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营造更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高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高职校园文化象征着文化根基的延续,也代表着对开拓精神前途的信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目的是为了学生本体,使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积淀产生为人的文化心理筑成文化观念,对人的行为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突出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和鼓励学生四有新人意识观念培养,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形成良好的高职校园文化。

营造高职校园文化是将特色融入校园文化,强化校园阵地意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凝聚全院师生的智慧和力量,让所有学生创造自己一片天地。把“校企合作”作为首要的必要条件提出来的,与其并重的环境和历史要符合四个基本要求的,即环境和谐,功能合理,特色鲜明,校企共建。

教学楼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研究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自建院十年来,初步形成了农林类、建筑工程类、机械制造类、旅游类、纺织服装类、财经类、电子信息类等七大类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学院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高职的名片。

教学楼内部环境改造设计,从校园文化的功能开始,遵循学院“勤学笃行,德技双馨”的校训,“就业与育人结合,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 的办学理念,逐渐形成了“技术、人文导航、文化育人、技能强人” 办学特色。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和素质,有利于职业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现。

图2-1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

1. 教学楼内部环境现状分析

教学楼的内部环境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文化内涵的表现在合理的空间设计,能环境布置彰显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起到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斗志的作用,使学生在优美的教室环境中坚定学习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增长各种知识,感受人文关怀。本院师生共同参与调研设计,真正体现师生在校园文化主体性作用,前期调研手段包括问卷调查、实测、拍照、绘图、讨论的整理,主要针对教学楼主公共大厅、走廊、常规教室、阶梯教室和办公室分析设计以便了解教学楼内部文化环境的缺失,对后期内部的设计起了关重要的作用。

2.共享空间

良好的公共空间将给学生提供舒适的思想交换和情感交流的交往场所。在对我院的教学楼的内部设计调研中,发现每栋教学楼都供两个系部合用,各系部专业学生在使用中无法去感受自身专业前景意识以及感受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整体高职学生学习氛围不浓厚,职业角色扮演不深入。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塑造职业理念和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灌输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对共享空间也就是大厅的改造来实现这一文化功能。

图2-2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

3. 交通空间

走廊是交通空间的一部分,也是“通道”是明确领域范围的界限标志,连接不同空间,是水平向延伸的线性通道,提供师生交通便捷、交谈滞留、课间休息的活动场所。楼梯是建筑中的纵向通道,解决楼层之间人流集散疏通的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引导人的活动,调研中发现交通空间受季节天气的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雨天和下雪天,怎样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交往场所是设计的重点。

4.教学与办公空间

我院教学楼基本上是平板长方型的教室,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适应性。满足与各专业的学习在功能用上属于开敞空间,能够迅速而方便的满足不同课程的学习。房间的长宽比维持在3:2,长短的比例有利于教学用具的摆放。出入口布置在教室的前部与后部,仔细研究发现教室平面满足基本的教学使用功能在教室内部的设计中应满足不同的班级体。

教学楼内部设计具体方案

1.公共大厅设计

第7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关键词活动 教学目标 学生主体性 实效性

手捧《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形形的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于是,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上,活动成为主流。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活动这面旗帜下过分追求活动的形式,却忽视了活动的实效性,以至于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看法。

一、以目标为导向,活动安排要把握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活动安排过多,每项活动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设计活动前,必须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活动从安排到实施,都必须在目标的调控下进行。

我曾看到一位老师在教《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先以春节录像片段导入新课,接着多媒体播放“年”的传说,进行猜灯谜游戏,组织学生布置教室(张贴新年饰品)。活动到此,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其他传统节日,又进行了几个活动,如交流民谣,介绍传统节日的传说或故事等。在这里,有些内容和前面春节的内容出现重复。接下来在“认识传统文娱活动和民族乐器”这一环节中,教师利用媒体将视频与图片结合,演示跳绳、舞龙、转手帕、踢毽子等活动情景,出示古筝、唢呐、扬琴等乐器图,最后还请了两个学生表演,一个弹琵琶,一个拉二胡……

从以上教学片段来看,教师在备课时过分考虑了活动的形式,从喜庆录像到益智游戏,从动手布置到动嘴介绍,从欣赏图片到乐曲演奏,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可到了课堂上,教师为了让这些活动顺利开展,就不得不像像赶鸭子似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教学活动安排过多,同一层面的活动重复出现,情境变化太快,教学过程有些支离破碎,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实效。

活动设计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把教学活动从浅层面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品德活动的实效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个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就像一部部生活百科全书,生动地记录了本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有些习俗还伴随着美丽的传说和神秘的故事。

《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单凭一两堂课上的几个活动就让学生了解这部“百科全书”是不现实的。民俗的内容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的教学是在学生与生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关注到祖国这些独特的文化,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既然是初步的认识,我们对素材要学会筛选。我们可以选取典型的节日(如春节)为切入点设计相关活动,在了解它的来历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再拓展到其他节日领域,这样以点到面,既节省时间,活动的流程也很清晰,类似的内容就不会再重复出现。

二、以学生为本源,活动设计要注重儿童主体性发挥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上,要求教师开展儿童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可见,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重儿童主体性的发挥。

有一位老师教学《大好河山任我游》第一课时,整节课分为两大版块:⑴谈话导入,了解家乡本地风景;⑵放眼祖国,认识祖国大好河山。从第一环节过渡到第二环节时,教师说:“从刚才的学习中,老师看出同学们对家乡苏州非常热爱。老师希望你们能把我们美丽的苏州介绍给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说到旅游,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同学走出苏州,到祖国各地去游览一番。因为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于是教师利用媒体展示一些能代表祖国风光的图片和录像,配上介绍,让学生体会祖国国土的辽阔、风光的秀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以实效性为关键,活动过程争实效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课堂上的所感所悟,是否就能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我是教室美容师》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老师:同学们,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现在就请你们做教室的美容师,你会怎样装扮自己的教室呢?学生侃侃而谈:假如我是班级的美容师,我会在教室的窗户上贴上美丽的窗花,让各种各样的窗花装扮我们的教室;我每天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教室总是单调的白颜色,我会在教室的墙壁上设计“缤纷天地”,贴上漂亮的图画、苍劲的书法作品、精巧的小制作,成为我们教室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8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关键词: 班级文化创建和谐“精神家园”

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还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班级文化是指本班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物质层方面,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和班训、出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制度层方面,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和各种奖罚制度等;精神层方面,如班级目标、班级风气等。下面我就如何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略谈几点体会。

一、规范班级的制度文化

建设班级文化需要制度保障,否则,整个班级就没有约束,如一盘散沙。

1.组建班委会。

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的产生可以采取民主竞选制和平等轮任制。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班委会成员由班长提名,全体同学表决通过,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互相监督管理体制,同学能做的事情,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能加大班级工作的透明度,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民主意识。

2.共同制订班规班纪。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全班同学共同协商制订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班纪。学生自己制订班规班纪,有利于他们自觉执行,也有利于培养“自由之人格,独立之精神”的现代中学生。

(1)制订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商定班长、团支部书记、班委具体成员及课代表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等。

(2)制订班级公约。建立班级公约可以对班级每位学生的行为予以规范。

(3)制订各种常规。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制订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等。

(4)制订其他制度。如考勤制度、班费制度等。

由于班级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生成的,因此这种制度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二、丰富班级的物质文化

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外部显性的文化环境。这个文化环境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教学的主旨。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室,应当是窗明几净,桌椅整洁有序,舒适、文明的学习环境。

1.教室的整洁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

干净的教室不是靠打扫的,而是靠保持的。因而每个学生都要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教室的布置要有特色。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从而创造出有特色的文化环境。例如,可以在教室两侧的墙壁上贴上一些激励人奋进的名人字画、人物肖像等;把教室的四角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书法角等活动场;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张贴班级的座右铭,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或其它警句、格言等;黑板报由学生自行参与设计,并定期更换;在黑板的两侧贴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同时,教室的布置应当和谐统一,如以热爱自然为主题,可以按照四季的变化来布置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三、培植班级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识谈吐、价值观、精神面貌等直接反映出班级管理理念,直接反映精神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所以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班集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班级工作中,如何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呢?

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班主任在带领学生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宣传栏、黑板报等传播媒介,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久而久之,少部分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就逐渐被主流价值观念所取代。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其他手段来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例如,利用心理强化手段来引导正确思想的形成等。

2.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和人生态度。例如,开学初,笔者给所带班级提出了一个口号:追求一种理念,追求一种过程,保持永恒而纯洁的友谊。于是师生们把班级变成了舞台,传播知识,传播欢乐,传播友谊,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形成优良的“班风”。

第9篇:教室文化布置设计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人际关系;班风学风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19-02

当你走进一间地面整洁、窗明几净、环境优美的教室时,你能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能在教室追跑、喧哗、吵闹吗?不能,这些平常在教室内常见的不良现象都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悄悄地消失。这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室环境、班级设施、班级文化团体、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可以说,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过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和I开展。

一、发挥“教室环境”的教育功能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一是重视班容班貌的布置,始终保持教室窗明几净、地面整洁、空气流通,桌椅摆放整齐;二是利用教室内既有的基础设施,经常组织学生举办优秀日记专刊、优秀美术作品和优秀书法展览等,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三是充分利用好教室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布置“共同的家园。”

在本学期的第一次班队会上,我以“让我们放飞梦想”为主题设计班级文化。首先,我让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学生们纷纷出谋献策,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点子,并自己选择承担某一项任务。这样,学生有条不紊地忙开了,他们有的购买材料,动手制作,有的张贴悬挂等。通过同学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终于完成了“装饰工程”,把自己的“家园”布置得焕然一新。在学校班容评比中,我班获得了第一名。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和主人翁地位,又给师生创造了—个优美、温馨的学习活动环境。在积极地发挥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可谓是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

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以“优美的教室环境有什么好处”为题展开讨论。渐渐的,学生们深刻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优美的教室环境不仅能增添乐趣,消除长久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激发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实践证明,不管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学校,只要是具有地面整洁、窗明几净环境的班级,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

二、健全班级文化管理机制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除了靠学生自觉维持、自觉保护外,还必须有健全有力的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抑制学生行为的随意性。

在班级管理制度实施方面,我首先努力做到以身作则,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又制定了课堂纪律、卫生值日等方面的具体制度,约束学生,使学生有章可循;另外,还从加强日常规范管理人手,使学生人人守纪律,个个讲卫生、懂礼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我班一直名列榜首。

学校提倡文化建设几年来,给我的感受是:班级文化就像染缸一样,从怎样的班级文化走出来的学生,就染上怎样的色彩。一间教室,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三、加强课余班级文化建设

本学期初,我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志向追求、激励言词、奋斗目标等能够表达自信、自强、自我激励的格言,用统一纸张工整书写,并张贴在室外墙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班级风景线;此外,把“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班主任寄语”装镜悬挂在教室门口墙壁上,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舞。

为了增添学生校园生活的活泼气氛,减轻学习压力,降低心理压力,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周末带学生去郊外采风,把能表现迁西风貌的照片张贴在室外的墙壁上,目的是让更多学生了解家乡山水的雄伟壮观、清澈圣洁。通过采风,学生们更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很多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迁西不仅仅是“板栗之都”,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魅力山城。迁西有古韵悠长的青山关、有闻名中外的景忠山、有古塞雄关喜峰口、有燕塞明珠潘家口。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在班内开展了“小歌手比赛”、“讲故事比赛”、“普通话比赛”、“诗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得奖。学生们从中享受节日的快乐、获奖的喜悦,体会成功的欢悦。课余我经常组织“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娱乐活动,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个性。把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导到健康愉悦的活动中来。同时,也释放了学生身心的“多余能量”,调节了紧张的心理,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四、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室既要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还要有合理的座位排列。由于墙壁上的大量信息需要学生随时看到,教室两边要留出走道,这样既方便学生随时看记,又有利于学生视力的保护。要精心选择淡雅色调装饰教室。比如:淡绿色草坪,给人以视觉上的舒适感和活力;浅蓝色的天空,给人心理上清凉明。在蓝蓝的天空下,白鸽翱翔,百鸟争鸣;草地上,绿树间开着各种野花,蝴蝶追逐,孩子们欢歌劲舞,愉快地说笑,快乐地学习。美妙的背景再加上窗明几净的教室和室内植物、花卉的装点,学生们就会自觉地融入其中,自觉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就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迈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