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第1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1.1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脱节

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往往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象其他职能管理部门一样,专门从事企业文化的管理。比如,在企业文化受到重视后,一些企业简单地将以前的宣传部门改为企业文化部,错误地认为只需要一部分专业人才用管理财务、运营、销售的方式及某些刚性指标来管理企业文化。这样极易使得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之外的企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某个具体部门的事,与自身关系不大。而实际上,这将导致很大一部分员工缺乏共同参与意识,对企业文化知之甚少,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意。从而使得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员工严重脱节。

1.2忽视了企业价值观的推广工作

很多企业为了让自己区别于其他企业,能够脱颖而出,都统一了一套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提炼出来后,还要慢慢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并扎根于员工的思想中,最终为每位员工的工作言行和企业的发展作出指引。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然而对于个别企业,它的企业价值观只出现在讲话稿、年终总结中,平时并未及时开展对企业价值观的推广活动,或者推广力度不够,使得企业价值观只是徒有其表,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并不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更无从说起了。

1.3企业文化建设违背行业规律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不同领域的企业来说,各有千秋。不同领域的企业有着它自身不同的发展规律。而部分企业未真正领会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于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潮流中,盲目跟风,一味模仿企业文化建设较成功企业的方案与创意。倘若两企业并非属于同一领域,将可能导致借鉴成果并不能为借鉴方所用,从而并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甚至会出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2企业文化建设成功案例分析

目前四大行、城商行以及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进军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份额,社区银行、直销银行等新的银行发展模式也正在成熟,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众多中小银行也正在寻求转型方向。在此形势之下,银行品牌价值的重要性便尤为凸显,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唯有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才能跟上银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崇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于2013年7月,一年来发展势头喜人,各期业绩在县内同业位居前列。这与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传播工作密切相关。在进行了自身现状分析和市场研究后,崇阳农商行提出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物化于境、固化于制”的企业文化战略思路。

2.1“内化于心”

企业文化价值体系不仅要让员工认知,更要让员工认同。崇阳农商行进行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较全面的宣传引导,让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这些宣传引导方式包括:领导身体力行,作表率;员工中树榜样,立典型;提倡该行价值观,讲故事;举办文化活动,助入心;设置文化特使,做推动等。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让所有员工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最终使员工对该行的价值理念体系从认知、认可,到真正的认同。

2.2“外化于行”

崇阳农商行结合自身发展现状,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改革和尝试,从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到具体措施的出台;从内部管理机制的转变到外部新的经营模式探索;从改变人才晋升机制到搭建员工沟通平台;从加强团队内部凝聚到网点服务行为的整体提升。努力地践行该行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把内化于心的价值理念体系日常化、具体化、工作化甚至生活化,从而真正做到企业文化理念的“外化于行”。

2.3“物化于境”

由于崇阳农商行从崇阳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正式改制成为崇阳农村商业银行,时间较短,同时进行了更名。为了让老百姓快速了解新成立农商行与曾经的农信社之间的关系,崇阳农商行在内部,加大网点品牌形象整改,创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打造品牌文化个性;在外部,致力于重塑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的品位,加大对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的综合宣传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和老百姓的品牌认知度,为品牌形象的塑造打好了基础。

2.4“固化于制”

制度保障文化执行,监督巩固文化成果。为了让企业的价值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崇阳农商行在制度建设中,也进行了同步的完善。该行借助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工作体系等对职工行为给予规范性限制,通过不断向职工进行感化、教育、督促、检查等,用规范来约束和指导全员的行为,从而为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推动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3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根本的竞争力,它渗透在企业所有的活动中,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因此,作为企业,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从宏观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2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之间的关联度

企业文化不是自发的,而是对长期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与每位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应建立激励机制,动员和发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各项工作,立足本职岗位,从一点一滴做起,用企业文化精髓去指导每一份工作,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炼出企业的精神。

3.3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企业都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准备。对于企业内部,可通过开展逐级培训,来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使员工最终把企业文化理念细化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对于企业外部,可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增强社会大众对企业文化的认知。

3.4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有效建设企业文化

第2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155 — 02

所谓企业,是人们以自己的能力贡献社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载体,它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和家庭,相比较于家庭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更大层次的单位和载体,是企业员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必然逐步形成一种以独特的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成员内心充满使命感和自豪感,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样,工行作为一个企业,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其特有的经营特点,必然形成其独特的企业文化。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在工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把它转化为提升工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摆在我们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作风习惯及品牌形象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精神道德、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保持企业生机与活力的内在推动力。

当下,塑造工行的企业文化,是一项重塑工行灵魂的行动,规定着工行的最终发展方向。它作为工行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工行的基本哲学,是工行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演变。同时,它又在观念上调控企业成员的行为,是对企业中标准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补充和强化。

就工行而言,创建工行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凝聚作用,有利于提高工行整体素质。良好的工行文化,可使员工在精神上与工行连结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自愿、自觉地献身于共同的金融事业。

二是形象作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工行形象。工行精神的确立,尤如工行在社会上树起了一面旗帜,社会各界就会以这面旗帜来判断、来认同,使工行在社会中获得信赖和声誉。

三是导向作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良好的工行文化,不仅能营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生存发展环境,而且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地从事工作,实现个人目标与工行目标的和谐统一。

四是激励作用,有利于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以人为中心的工行精神,使员工时刻从工行内部环境中感受到自身存在价值,感受到努力工作的成就感和作为银行员工的荣誉感,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地为实现工行的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价值是通过企业对企业价值、企业成员对个人价值的认识,通过企业对社会、企业成员对企业的行为过程,以及通过企业和企业成员的社会意义,即企业的社会贡献及企业成员个体的幸福程度来衡量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目标。任何企业都在不断追求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无论中外公司,但凡坚持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的都得到了健康、长期的发展,相反则陷入了困境。企业文化好与不好,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是评判的根本标准,好的企业文化能不断化解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不好的企业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制造各种矛盾。

三、当前工行企业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传入我国,从一开始就受到银行业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此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与银行业的商业化运行趋势显现,金融企业对于文化管理的需求显得越来越强烈。总的来说,我国银行在文化管理上主要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银行文化认知阶段、贯穿20世纪90年代的注重外部形象塑造的CI(企业形象)导入阶段、从20世纪90年末起至今的体系建设阶段等三个阶段。从工行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功能和采取的发展策略来看,重点主要放在形象塑造上,在理念创新、员工参与度以及如何把企业文化转化为银行的竞争力等方面,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与理解程度还不深,特别是将银行的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或开展员工文化娱乐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很多金融机构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放在了推广宣传上,企业文化很难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二是目前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团队合作”等管理理念在具体执行中流于形式,在人才的任用、服务意识的培养和团队凝聚力等方面,企业文化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偏差造成金融企业文化的根植力不强。表现为注重短期行为,忽视长远规划,概念混淆,把工行文化建设等同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短、平、快,强调形式主义,搞花架子工程。把追求办公楼的豪华漂亮、员工着装、营业场所装修等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完成,结果外表看起来热闹,实际上还是依然故我,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对企业文化促进工行的经营发展、提升工行的竞争力等核心任务方面认识模糊,措施不得力,企业文化的作用无法有效显现;

四是工行内部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严重影响企业文化的普及和推广。目前,各级工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统一,企业文化建设参差不齐。在很多工行,企业文化往往被理解成少数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特定工作,造成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总体认同感不强,员工的参与度很低,内部凝聚力不够强。

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工行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工行要紧紧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总体要求,构建具有工行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创新向上、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以达到提高凝聚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促进工行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坚持继承与创新,实行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企业文化是可以塑造和培育的,我们应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动态地变革、设计、调整、创造新的企业文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所以,工行要在充分挖掘文化积淀、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股改上市后新形势、新阶段的要求,加强学习创新,使企业文化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过程,强调在运动中存续和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有竞争力,企业文化也不能一成不变,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采取新的形式。企业文化创新战略应成为工行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核心部分,它决定着银行发展的方向。工行必须把握时机,根据本行的特点,建设适应新形势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我国银行业走向世界。

(二)努力提高工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通过改制上市,工行的品牌形象、市场定位和竞争发展实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的和谐统一,引导工行员工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明确工行发展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利害关系,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在注重资本、成本和风险约束的基础上增强赢利能力,加快提升工行的核心竞争力,力求使客户价值不断提高,股东价值持续增长,国家和社会能从银行的发展中获益,要牢固树立上市公司重诚信、负责任、规范透明、成熟稳健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形象,提升工行的社会形象。

(三)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可以分成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精神是核心层,包括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理念;制度是中间层,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和员工对这些规章制度的认知程度;行为是表层,包括企业外观、内部环境、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员工行为模式、以及产品品牌形象等。在工行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将精神、制度、行为文化三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在着力建设精神文化的同时,要结合经营管理实际,进一步加强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包括服务文化、营销文化、风险文化和内控文化等内容的工行文化体系,把工行文化的内容融入到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

(四)坚持“以人为本”,建立长效的考核及用人机制

工行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因素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即使企业的目标再大,如果缺少得力的员工,也无法真正实现。假如一个企业能将人这一最宝贵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与开发,切实将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那么这家企业也就有了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的动力。

鉴于此,工行在注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本文化融合到管理当中,在银行的内部营造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员工能真正了解银行的发展目标与方向,激发员工对本企业的热爱之情和归宿感、使命感、创造力,为此,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先进的工行文化一定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要通过了解人、尊重人与关心人,建立起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体制,积极拓宽员工成长发展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引导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有机地融入工行改革发展之中。要建立长效的考核及用人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所具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有效杜绝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坚持管理干部能上能下,提倡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的导向,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员工。

(五)拓展服务理念,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服务已经成为工行竞争的一大重要手段。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服务的目标就在于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而从工行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服务的目标不仅在于管理好员工,而且还应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文化管理的全过程,十分有助于缩短工行领导层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发挥工行内部的管理作用。

第3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银行;企业文化;SWOT;以人为本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45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78- 03

0 前 言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在长期为顾客提供金融服务(信用服务)过程中自觉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遵循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行业形象、品格和银行员工的精神状态的综合体现。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体,因此其文化特征就表现为既是一种团队文化又是一种管理文化。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定要走差异化经营之路,这也导致商业银行有不同的企业文化特点。本文以包商银行为例,探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包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是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包商银行主要经营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包商银行自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立足于企业的状况与发展需求来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包商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包商银行企业文化。

1 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包容文化建设

回顾包商银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也在经历着观念和运行方式的转变,面对现在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包商银行始终坚持建设以第三方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包容文化,这种以第三方为主的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已经摒弃了长官意志,不是以领导者个人喜好作为文化发展的方向,而是真正以客户为核心,全行同心搭建属于每一个员工自己的文化和精神家园。包商银行的核心价值观是:包容乃大,商赢天下。即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锐意进取,不断前行,充分借鉴和吸纳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国际化市场的竞争。

1.2 人本文化建设

本着“尊重、关爱、分享”的人本理念,包商银行着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通过注重员工培训,为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在发展过程中,包商银行积极推进战略化、人本化的员工管理,努力构建平等共赢、和谐发展的员工管理体系。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包商大讲堂、警示教育、“红色之旅”“大美内蒙古”摄影、征文等活动,提高员工职业素养,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此外,每年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安排全行员工进行年度健康体检,及时对大病员工进行资助,维护员工身心健康。保证员工收入逐年稳步递增,畅通员工利益诉求绿色通道,建立意见反馈机制,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1.3 服务文化建设

包商银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健全完善了包括“只能我等客户,不能让客户等我”的服务文化、“一万个发展也抵不过一个风险,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的风险控制和廉政文化、“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的自省文化、“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进取文化、“创造客户、创造市场”的营销文化以及对任何不诚实行为“零容忍”的诚信文化等在内的服务文化体系。包商银行通过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信贷文化培育。使这些全新的理念和文化深入员工的精神世界和灵魂深处,鞭策和激励着每一个人正确的行为取向,也影响着客户和社会对传统信贷“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固有思想和态度的改变。

1.4 创新文化建设

包商银行将“创新”奉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高层领导通过建立改进创新组织和奖励机制、扩大对外交流等方式鼓励员工创新。如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0年8月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个人金融部业务创新基地,与知名组织机构开展合作课题研究,创新制度保障等,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努力将银行的发展与客户的需求有机结合,致力于为广大中小企业商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包商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按照“现代化、国际化好银行”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全行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制定新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从整体上提升全行的流程化水平。不断对现有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和梳理,为包商银行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指对企业的既定资源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中,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S与W是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O与T代表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SWOT分析方法可以紧密地将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找出企业比别人强的,值得发扬的东西,也可以发现对自己不利的,需要规避的因素,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明确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2 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

通过对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的概述,可以发现,包商银行十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相比于其他商业银行,包商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包商银行在建行之初,就特别注意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很好,基本上构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体系,已经得到了全行员工的重视,在包商银行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下来的一些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东西已经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普遍认同;包商银行通过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已在广大客户心目中形成了情系小微,关注民生的良好形象。

但同时,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劣势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建设滞后于银行发展。十几年来,包商银行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相对于包商银行一年一个台阶的快速发展,包商文化的建设就显得相对滞后,在完整性、先进性等方面,以及在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已经凸显出一些问题。随着包商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实现,受内蒙本土文化和企业家文化影响的包商文化却束缚着包商银行的跨区域发展。每个区域、每个区外分支机构所在地都有着自身特色的区域文化和市场特点。因此带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包商文化想要在区外落地或被认同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从而产生文化和市场偏离,束缚区外分支机构的发展,同时不利于总行对区外分支机构的管理。

第二,企业文化体系不完整。一般而言,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包括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等方面。对照包商银行现有的文化体系,可以发现,在这些方面,包商银行还是有较大欠缺的。包商银行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似乎成了关系较弱的两件事,企业文化建设较少参照制度建设的反馈,制度建设中较少融入企业文化的内涵,最终导致企业文化自我创新能力的不断弱化和企业制度运行的低效率,出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两张皮”现象,文化与制度发生了内耗。文化只有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才能起作用。许多文化,缺少落地的措施和方法,缺少可操作的行为文化,员工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去做。

第三,企业文化的作用发挥有限。随着包商银行的发展壮大,管理链条不断延伸,人员越来越多,包商文化作用的发挥显得乏力。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可以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但总有些员工游离在企业文化的边缘或之外,缺乏认同感,没有很好地融入,缺乏归属感。企业文化没能很好地创建和谐的人际氛围,出现不少不良文化。机关部分部室及个别员工存在责任心不强、思想松懈、纪律涣散、服务不到位,不作为、不学习等不良工作作风,以及勾心斗角、推诿扯皮、小团体、官僚作风等现象。包商银行还存在一定程度“人情至上”的现象。当需要团队协作,需要相互配合的时候,靠的不是制度协调,而是通过个人关系、人情去寻求。包商银行发展到现在,有些员工的进取心、积极性开始变弱,慢慢滋生出“和为贵”的思想。严重影响包商银行的创新、变革和持续发展。

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外部竞争市场环境中存在着很多威胁。这其中包括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平台等新兴竞争对手快速发展,高端金融人才的不断流失,监管更趋严格,跨国文化冲突,区域文化差异以及员工群体文化差异,老员工与新员工在价值观上的差异等。

党的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深化改革、推进城镇化的方向以及自治区“两会”提出的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的举措,有利于包商银行发挥其网点布局、小微企业金融品牌、新型农村金融功能等差异化优势。同时,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居民收入将快速增长,消费能力也将不断增强,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包商银行不论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还是新型的理财业务等,都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综上,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拥有诸多优势,也同样存在很大不足;拥有很多机会,同样需面对大批威胁。通过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完善经营理念、改进管理体制、加强创新机制等方面,可以将包商银行面临的诸多劣势和威胁转化为优势和机会。因此,包商银行通过科学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并在特色文化的引导下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机制,合理有效配置资源,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3 包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落实相关保障

在新形势下,为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将各项保障落实到实处。一是正确的思想保障。在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力的组织保障。行党委、经营领导者应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把群团力量统一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局中来,设立部门,配备人才落实具体工作。三是灵活的机制保障。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例如完善培训体系、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四是充分的舆论保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五是有必要的资金保障。

3.2 完善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制度化,即将企业文化转化为相应的制度,将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被广大员工认同和接受,达到固化于制度的目的。将管理工作制度化,用规范性的制度约束企业行为和员工言行,把企业每一个员工的意识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文化导向上来。唯有如此,才能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逐渐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涵丰富、功能强大,以及符合经济规律和满足包商银行发展需要的文化系统,推动自身不断进步。

3.3 深化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最难的、最关键的是将理念付诸行动。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就是要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工作行为,即所谓的外化于行。企业文化外化于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而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第一,注重宣传,统一认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强宣传力度,把企业文化的内容灌输到员工的大脑之中,渗透于产品服务全程,确保企业文化深入心。第二,正确引导,合理激励。重视员工满意度,通过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营造重知识、重人才、重业绩的用人环境。激励员工将个人追求与银行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企业的成长挂钩。第三,放眼长远,重视培训。开辟多种渠道,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岗位成才切实结合起来,才能激励和帮助员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反过来为带动企业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4 注重奖惩制度

成效评估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缺失的一个环节。企业文化建设测评既是对一定阶段工作成果的检验,又是对下一步工作有针对性的推动。对评估的结果给予奖惩,有利于保持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起到激励作用,对于深入有效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当员工做了符合企业文化规定的行为,甚至超越了企业文化要求的行为,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及时的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要坚决打击,穷追不舍,直至清除为止。要通过经济利益引导员工从被动接受企业文化的规范要求变成自觉遵守,争当模范。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在企业发展的需求上来。

包商银行在打造自身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中,经历了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形成了以人为本等一系列的文化特征,在包商银行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中,企业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商业银行所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及时的发展创新,抛弃旧的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内容,创造出新的具有活力的文化,才能使企业文化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淑华,胡晓宁.金融企业文化培育与构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迟智广.银行文化建设与银行形象塑造[J].中外企业文化,2005(5):49.

第4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第5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财务公司 企业文化 构建

从金融行业共性而言,企业文化的制定及落实能有效地使其在行业中树立自身形象、在客户中形成差异化优势,从而在同质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人才流动较大,单靠薪酬留人将大大提高公司经营成本,“情感挽留”、“企业认同”这些根植于企业文化的.软性条件将成为金融企业实现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

从财务公司个性而言,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直接产物,财务公司的经营方向、风格必将受集团公司影响,如何在兼顾历史传统、股东诉求及经营管理中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径及经营定位,是影响各家财务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文化内涵及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总和,对企业最持久、最根本的内在活力。当前,企业竞争正从产品及服务的竞争转向人员及社会形象的竞争,企业文化的构建及传播一方面能通过内部多渠道宣传,强化公司观念,达到优化整体人文素质、提升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文化传播,有计划有步骤地凸现企业社会形象,使企业形象深入人心。从这一层次上看,企业文化并非影响企业生存的技术因素,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而非外在动因。

二、构建基于集团母文化的企业文化必要性

一是财务公司队伍建设需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财务公司从业人员中从事金融或财务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应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为此,财务公司在筹建初期已需从系统外引入银行从业人员,这部分员工与所属集团原有员工相比,将面临新旧工作风格、氛围及模式的冲击。为有效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时间、实现自我沉淀与升华、更快地融入集团整体环境,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基于集团母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是各家财务公司的必然选择。

二是财务公司业务拓展需要。作为面向集团系统内单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客户对象较为单一且共性较大,为提供更为合适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平台优势、做好客户关系维护,从而在与外部商业银行业务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地位,主动了解并融入客户企业文化,是开展营销活动、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三是财务公司自身发展需要。“人才-价值-发展”的有机关系在近代管理学研究中已日渐得到重视,而企业文化作为提高员工忠诚度的重要措施,其作用更是得到各大型集团的认可。其中,只有被员工认知、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企业价值观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只有实现文化理念落地,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此,开展母文化宣贯落地研究,切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将成为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三、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比较

财务公司的客户群、员工来源、精英主旨及风险偏好有着区别于商业银行的特点,为此,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也存在着自身的特色:

首先,企业文化构建考虑因素较多。财务公司多以“服务集团”为经营宗旨,为此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除了考虑金融行业“三性”原则外,还会加入对“服务性”的考虑;

其次,企业文化传播范围有限。受自身规模限制,大多财务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投放的人力、物力较商业银行少,尤其在社会舆论宣传等方面更是缺乏,财务公司文化建设的主要传播范围大多局限在公司内部、集团内部及同业之间;

最后,企业文化受外部影响较大。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发展壮大的产物,从筹建开始,已受集团或其他成员单位的文化影响。与此同时,各集团赋予财务公司的职能也各有差异,为其文化构建带来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财务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呈现如下优劣性:共性较少、起步较晚、影响力有限等客观条件限制了其进一步深化的动力,但依托集团、扎根基层的先天条件使其企业文化能更好地为员工、客户所认同,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而言,较商业银行有优势。

四、母文化与子文化的融合模式

纵然各集团母文化各不相同,但从大方向来看,实现母、子文化有机结合的基本模式为“理解文化-自我剖析-寻找切入-落地推广”,具体地说可分为以下四步骤:

(一)深刻理解集团母文化。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了解母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框架、内涵,从而了解个中精髓并加以应用;二是理解推行母文化的意义,促使各员工自觉、主动地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并成为工作的原则及指导。

(二)明确自身经营特点及发展方向。推动母文化与子文化的有机结合明确了两者地位的同等重要,为此,需对自身需求进行探讨,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以及宗旨,并以此引申得到子文化。

(三)探索母文化与子文化的融合点。在严格服从、满足母文化总体要求的情况,可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对其进行补充以及完善。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辩证地看问题,既注意企业文化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重视创新及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两者的结合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四)确保母文化与子文化宣贯落地。企业文化只有经过执行才能真正为人所用,也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地完善以及发展,为此应加强对两种文化落地情况的跟踪,把“应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五、财务公司企业文化构建路径

(一)自上而下,保证企业文化顺利构建及执行。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涵盖了人员、战略、制度、执行等多个范畴,其顺利构建及切实落实离不开公司领导的重视及自上而下的努力。对财务公司而言,如何在立足金融行业特性、兼顾已有系统文化氛围的情况下,正确定位自身战略,挖掘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及内涵,是开展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而这将依赖于公司领导班子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及支持,如果只是把企业文化理解为喊口号、搞宣传,而没有以身作则地贯彻或组织员工学习、落实,那么这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在公司内部引起重视,更谈不上宣贯落地。

(二)制度先行,营造自我监督内在动力。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一靠文化,二靠制度,两者相互支持、相处辅助,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外力作用规范全体员工意识与行为。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内部银行”,在归集集团内资金形成规模优势支持主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累积资金和信贷风险,这必然对各业务流程、各岗位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以人为本”的特性决定了员工素质、员工价值观对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程度。为确保企业文化能真正的融入到员工的心里,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无论是在文化建设的初期、中期或者后期,制度的保驾护航作用一直是无法替代。

(三)品牌宣传,以差异化形象提升整体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在市场认知度及宣传度等方面仍有一定进步空间,对各集团而言,更是主业以外的新兴业务。因而,如何深化社会、客户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相互信任关系,营造良好的业务拓展环境,已成为各财务公司积极研讨并大力开展的工作。企业形象识别作为一种形象文化战略,建立在企业对自身发展态势、资源现状及竞争地位的理解上,通过独特、鲜明且具系统的方式,向外传送企业文化,体现公司企业精神理念,从而产生强大的品牌认知力和认同力。具体来说,企业一般通过内部人员行为规范、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外部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公开活动等方式,营造差异化形象,从而在服务或产品较为同质的情况下,占据主动、赢得优势。

(四)以人为本,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人力与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财务公司只能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因而在资金来源方面受到集团公司整体现金流情况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资金的挖潜能力将直接影响财务公司可支配资金规模。此外,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窗口服务单位,财务公司的信用文化、服务文化,归根到底都将体现在员工的观念与行为当中。从上述一软一硬两个角度来看,财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员工群体或个体的内在素质进行塑造和挖掘,提升团队凝聚力及向心力。

参考文献:

[1]郭玉琴,试论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时代金融.2009(12).

[2]刘向伟.论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第6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农业银行;企业文化;责任文化

[中图分类号] F8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9-0115-03

[作者简介] 王均计,中国农业银行萍乡市分行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江西 萍乡 337000)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希望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来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然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文化基础组成部分的责任文化却或多或少被忽视,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功效的发挥。基于此认识,结合农业银行特别是基层农行和员工的实际,个人认为,在农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中,必须将“责任”作为基础和核心要素予以突出强调,努力建立基于责任的价值理念体系,大力培育有农业银行特色的责任文化。

一、对责任及责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责任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内驱力。责任的内涵,是指份内应当做好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团队负责、对他人负责等,使勤勉尽责成为一种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负责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操守,承担责任是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总能始终保持主动的进取精神,将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视本职岗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生舞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负责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内驱力。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无不具备和体现这种基本特征,饶才富同志就是我们农行人的典范。每位农行人都应当以自觉履行职责为己任,常存“责任在我”之心,以用心负责的主人翁精神自发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爱行如家,爱岗敬业,在为农业银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责任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软实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除了成本、质量、服务、盈利能力等传统指标,道德标准也日益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好企业的核心评价标准。企业只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提高社会公信力,才能得到社会和客户的认同和尊敬,才能保持和提升竞争力。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企业公民”,农业银行要成就百年基业,必须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把回馈社会、回报股东、服务客户、培养员工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纳入企业文化战略,并在全行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行为上充分体现。令人自豪的是,近年来,无论是在“面向三农”新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选择上,还是在积极参加抗灾赈灾及其他公益事业方面,我们农业银行都积极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彰显了“负责任的大行”形象。

(三)责任文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责任是每个企业的文化根源,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文化也是生产力。一位专门做售后服务的海尔员工说:“我必须在客户要求之后20分钟内到达客户所在地,并彻底解决问题。我的责任就是让海尔的每一位顾客满意,让顾客告诉大家,海尔真的很棒!”这就是责任文化的力量,我们农业银行也需要这种力量。当前,农业银行“3510”发展战略目标已经明确,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战略执行成为了每位农行人的共同责任。全行上下都应自觉自发地将责任融入每个环节、每项工作,以“不让一件事在我手中搞砸、不让农业银行的形象因我而影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岗位,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每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凝神聚力谋发展,使责任文化成为推进农业银行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

二、农业银行推进责任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形式主义,要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内化为广大员工的思想、行为而落地生根。而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亲历亲为与履行自身的岗位职责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责任文化作为基础和核心要素,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稳步实现农业银行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责任文化,是丰富和发展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内涵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区别于技术、人才、资金等传统要素的第四种资源,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又是企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重要无形资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企业文化这种特殊资源内容也需要不断丰富,而作为既体现历史继承性、又保持时代进步性的责任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具体到农业银行来说,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责任始终贯穿于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鲜明体现传承着金融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整合体现了农业银行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合规守法”职业操守。另一方面,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重视和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是农业银行与时俱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时代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当前和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深入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是丰富企业文化内容和内涵的必然路径选择和现实需要。

(二)建设责任文化,是推进农业银行战略发展规划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文治”,即通过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内化于广大员工之心,践行于广大员工的积极主动行为之中,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自觉执行中,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细分为员工具体岗位职责时,必须确保每一个岗位职责的有效实现,这就必须在岗位中融入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更好、更有效率地督促员工履行好职责,因此责任文化首当其冲。当前,随着农业银行股改和“3510”发展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地在各级行、各部门、员工岗位之间的层层分解、细化落实,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也要融入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中,全行上下只有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与企业共命运的精神,主动承担责任,狠抓目标执行,才能确保战略思想和目标的有效实现。每一个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都包含了责任文化的元素,每一个环节责任的缺失都会影响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因此,在“3510”战略开始全面实施的今天,全行上下围绕岗位职责突出抓好责任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三)建设责任文化,是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的现实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员工的执行,这就必须保证员工能真正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就自身岗位职责如何更好地执行企业文化作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从而提升企业文化的执行效果,确保企业文化融入决策行为、经营行为以及员工行为。当前,对于广大农业银行员工尤其是基层一线员工来说,企业文化离他们仍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细化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因此,农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要立足员工岗位大力开展责任文化建设。一方面,责任文化建设可以让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因为结合了员工自身的岗位职责而变得更为具体形象,从而确保宣传推广的成效;另一方面,让员工对在自身岗位上如何更好地执行企业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以更好地在岗位上执行企业文化,自觉改进和革除在思想意识、制度执行、行为作风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的与现代商业银行格格不入的弊端,从而进一步巩固企业文化宣传推广的成效,确保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

三、对农业银行推进责任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自觉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打造最具责任感的银行。从总行到各级分支机构,都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经营管理战略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公民对社会大众的承诺。一是坚持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以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和股东。当前,全行要围绕“3510”战略目标的实施,加快推进经营战略转型,坚持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金融服务水平,实现股东利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提升农业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二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努力做“最佳雇主”。责任是相互的,农业银行需要负责任的员工,员工也需要农业银行对其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因此,农业银行要以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尽快建立全行统一的专业岗位职务序列和宽幅薪酬分配制度,认真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同时,要尽快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适当提高员工福利,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提高全行的凝聚力。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各级行都要量力而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募捐、赈灾捐款、扶贫捐款和助学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和提高“三农”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加大对民生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展示农业银行服务全社会的良好公众形象,获取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双赢”。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彰显农行形象。在适当的时候,各级机构要敢于向社会作出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对已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及时通过公共媒体向公众展示。要加大农业银行品牌宣传营销力度,当前要突出加强“大行德广 伴您成长”品牌宣传,彰示农业银行“成就大业,造福于民”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展现有实力、可信赖、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不断强化社会各界对农业银行的认同感。

(二)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努力打造一支责任型员工队伍。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对我们农业银行来说,全面倡导和形成基于主人翁精神形态下的责任心意识形态和行为体现,打造一支责任型员工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创新思想教育,唤醒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方式方法必须创新,尽量少用说教方式,而要多采取员工能广泛参与、容易互动的形式,如团队拓展训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责任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谈责任、讲奉献的文化氛围。二是要努力拓展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激发员工参与经营管理的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各级行要进一步健全职代会制度,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职代会审议;要通过各种形式全面推行行务公开,积极引导员工参政议政,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全行凝聚力。三是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建立管理层与员工的日常沟通机制,鼓励员工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及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举措想办法、出主意。对员工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事事有回音”,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回访”。当前要就农业银行股改前后的业务发展和“3510”战略的细化落实,引导全行员工尤其是基层一线员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进言献策。四是经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大讨论活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作为一项制度安排,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中来,让员工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畅谈如何执行好企业文化,通过交流,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保证员工对如何在自身岗位上更好地执行企业文化有更准确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第7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商行 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

一. 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工作现状

    在浦发银行于2006年了中国银行业第一份正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我国各大银行都相继社会责任报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工行等五大行还成立了专门部门负责社会责任工作,如工行的战略管理与投资关系部、建行的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关注公共利益成为各行的战略目标,交行董事会下设社会责任委员会,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公司。作为处于积极转型期的城商行也不甘落后,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嘉兴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杭州银行等也了社会责任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紧密相连。

    例如,北京银行本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使命和“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积极回应政府、监管机构、投资者、客户、员工、社区及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不断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以规范责任治理为基础,勇于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赢。”的责任模型。上海银行已经有了五年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历史,并将社会责任渗透到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方案的实施更是加强了员工银行的认同感,使得社会责任观念深入人心。江苏银行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推动人才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党风建设,也树立了良好的文化风尚。在这样的企业文化指导下,不少城商行都被亲切地称为“百姓的银行”。

(二)存在问题

1.对社会责任认识比较单一

    虽然在灾难来临之际许多城商行都做出了积极响应,纷纷捐款,但由于文化建设的缺失,大多数城商行仅仅将履行社会责任看做是提供经济支持,殊不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还需要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与援助。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型文化时过于强调经济责任,难以体现社会价值——这也是城商行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差距之一。

2 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不够

    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脱节是多数城商行在在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结果。部分城商行仍然存在着经管分离,部门间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城商行建设社会责任性文化任重道远。

二.城商行“社会责任型企业文化”建设必要途径

(一)必要性

1.是城商行提高自身软实力的基本要求

    城商行扩大总资产规模,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员工福利,增加公益活动,或许短期内不能看到成果,但从长远角度看必定有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

2.是城商行提高自身声誉和知名度的必要保证。

    由于城商行起步较晚,服务范围较为狭窄,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较为欠缺,所以提高自身声誉、扩大知名度成为了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头戏。与最普遍的商业性的广告宣传相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显然更容易从侧面竖立企业的正面形象。

3.有利于城商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虽然城商行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国内影响力,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化的竞争看要求城商行顺应建设社会责任型企业这一时代潮流。城商行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土,面向国际,企业文化是其根本,而发展社会责任型文化则是城商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措施

1.诚信经营,树立积极形象

    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也是城商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尤需强调的一点。只有诚信经营的银行,才能树立正面形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增强社会责任的履行力度。在具体实行时,可将建立诚信文化与社会责任型文化相结合,力图谋求更好发展。

2.加强宣传,扩大内外影响

    城商行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性活动和研发立足公益的新型产品来服务大众。可先通过手册、网站等途径,扩大在行内影响力,然后进行全行宣传,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身认同感,最后通过社区支持等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用社会效益的提高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3.关心员工,实现共同发展

    员工是城商行的核心力量,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员工,丰富员工生活、加强员工文化建设、完善员工福利制度,力图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4.科学发展,建设和谐企业

    城商行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建设和谐企业,营造出人性化的工作氛围。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也设立专门部门负责详细、深入的解读,并组织会议讨论传达,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统筹规划后,将其分解为具体措施下发到部门。

5.立足整体,促进多方合作

    社会责任型文化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全行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完整的规划和各方积极响应、配合,这不仅体现在行内支持,行外也要加强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提高企业自身盈利的同时对社会有所贡献。

6.虚心学习,构建文化框架

第8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1、深化股份制改革,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主要任务是培育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对内,公开上市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公开上市可以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合理化,使各方参与主体都能对经营决策进行权衡和选择,对银行的经营层起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股权社会化,有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借助外部力量,推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随着更多的社会股东参与其中,将对银行的经营决策形成更大的制约力量。目前,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已有5家在国内上市,剩下的几家也在做上市的努力。对外,可考虑引入外资分散股权。允许外国投资者(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持股,可以直接学习和借鉴国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促使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尽快地完善起来。

2、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西方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一种典型的分类是墨兰德给出的“二分法”,是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型治理模式和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型治理模式。美国花旗银行是以外部人监督为主的市场型治理结构(典型的英美模式),这种治理结构以高度分散型的股权结构为基础;日本东京三菱银行与德意志银行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其公司治理结构以内部人监督为主。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鉴于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银行经理人市场空白和市场信用制度缺失的实际情况,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选择应当以内部人监督的公司治理结构为起点,同时借鉴外部人监督模式中关于股权分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做法,逐步创造条件,向外部人监督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转变,进而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使股份制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一方面,要确保依法产生董事会。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带有地方色彩,地方政府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插手或干预银行高层人员的选任工作,这十分不利于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构。因此,相关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观念,摒弃“党管干部”的惯性思维,保证股份制商业银行依法产生董事长、监事长和总经理(总行行长),而非行政指派。另一方面,要调整董事会构成,推广独立董事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聘请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强化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切实加强董事会对经营层的制约和监管。

3、妥善解决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成本。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集中反映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监督评估机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错位、缺乏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的竞争压力等方面的问题。内部人控制的负面绩效从外面表现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但实质上反映的是成本问题。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合理界定资源配置权力边界,明确各级经理人员(行长)的权能定位,健全权力监督机制。严格实行分级授权、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经理人员(行长)年审制度,完善干部异地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使之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推行经理人员(行长)决策失误责任制度,使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对称统一,完善高级管理人员换岗审计制度。二是建立健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必须充分注重人力资本所有者权益的保护,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相当的剩余索取权。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在加强津、补贴管理,取缔工资外非法收入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考核,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对一般员工实行与实际贡献挂钩的岗位工资制,拉开个人收入分配的档次。三是完善内控机构,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在严格遵守金融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具有高度独立性、权威性、管理严谨、运作规范、垂直领导、直接向法人代表负责的内控约束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各种内部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稽核(审计)和会计监督。

4、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再造策略。根据对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和外围层所指范畴,结合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自身特点,可以把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分为理念文化、风险文化、营销文化三个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可或缺。下面,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微观再造。

(1)理念文化再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念文化,应该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理念体系,这些理念包括价值观、风险、人才、创新。在这个体系中,成功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是其他理念得以存在的基础,价值观是核心,风险是关键,人才是保障,创新是催化剂,这四个方面共同构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念文化。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理念文化建设中应该从以上四个方面尝试拓展。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外部的金融环境,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指导依据,并将它的价值观贯彻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战略、营销战略中去,同时通过企业精神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富有凝聚力的风险文化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能够统一全行上下的思想认识,带出了一支强有力的、有理念、有审慎工作习惯的员工队伍,这对于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信贷风险,保证和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至关重要。实践证明,一流的银行源自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服务源自一流的员工,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管理思想,把聘用、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长期的基本的政策。

(2)风险文化再造。商业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企业,培育良好的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健康、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风险文化再造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培养自己风险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本国国情和本行的实际情况,更要积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符合本行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理念的一部分,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制定正确的信贷政策,并把它植根到银行员工的理念和实际行动中去,从而保证健康风险文化的形成。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还要重视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重视前后台人员的交流,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努力在全行形成统一的风险文化;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风险识别能力,培养其对银行的高度责任感和忠诚度。

(3)营销文化再造。现代银行业之间竞争激烈,科学技术得到普遍应用,银行之间的模仿创新使各银行间的产品差异逐步缩小。同时,客户需求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的同时变化频率加快、效率要求也大幅提高。能否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成为银行成败的关键,反映出核心能力的高低。这就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加大科技投资,加快产品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运作效率、营销能力。首先,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积极适应内外经营环境变化,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起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商业银行营销观念。其次,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加强市场研究,对不同客户群体进行细分,找出有价值的市场空间,并结合经营目标和自身资源,选定能够给银行带来价值的客户群体作为目标市场,开展营销活动,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与客户的关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crm),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客户关系管理主要利用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通过客户管理信息化,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在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推动下,传统的4p营销组合演变成为4c,即不看产品看客户需求、不看价格看客户成本、不看销代渠道看服务便利性、不看促销看与客户的沟通。

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赖于建立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再造又是一项浩大的战略性工程,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采用科学的方法,循序合理的原则,并积极的采取应对市场竞争的新战略,才能营造出成功的企业文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应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企业精神、价值观为核心,以提高全行员工素质为目标,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进而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明忠:《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战略》[j]《南方经济》 2004年第11期

第9篇: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河口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不足;改进措施

1.企业文化概述

1.1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纵观国内外现代化企业管理已经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而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

1.2 企业文化的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1.2.1 价值观念

所谓价值观念,是人们基于某种功利性或道义性的追求而对人们(个人、组织)本身的存在、行为和行为结果进行评价的基本观点。

1.2.2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1.2.3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3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

1.3.1 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4]

1.3.2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2.河口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现状

2.1 河口农村合作银行概况

河口农村合作银行,简称河口合行,是东营市河口区人民自己的银行。河口农村合作银行受山东省联社东营办事处领导,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河口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河口合行)主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基于银行的核心信贷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基于银行卡之上的系统服务。

2.2 河口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

河口合行自成立以来,以其稳健的经营、雄厚的实力、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深得广大客户信赖,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河口合行秉承 “立足城乡、服务大众”的宗旨,依托其雄厚的实力、遍布全地区的分支机构、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银行服务;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员工活动,促进“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全行落地生根,将“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的理念转化为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3.河口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然而,从现状来看,河口合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很多不足。

3.1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上到下,很少能够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认识和重视,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拓展关联度不高等等。

3.2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

河口合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这也是中国银行业的通病。 

3.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也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河口合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大多照搬总行的经验,并在许多方面与其他银行大同小异,缺少本支行特色、缺乏自身个性,缺乏本支行、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

3.4 内部控制过于严格,激励机制不完善

河口合行激励机制与内控机制不相协调,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在付出努力与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得不到有效的激励,突出表现在基层任务的不断增加,在一线员工付出体力劳动后对员工施加更大的精神压力,再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措施和扣罚措施,让员工有经济压力。

4.河口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改进意见

河口合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一份子,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片面强调业务发展,忽视企业文化建设搞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建设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肯定能成为业务发展的助推器。针对以上不足,我拟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能为河口合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作出努力。

4.1 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河口合行应加强企业文化调研,要看到优秀的企业文化设计是建立在对企业深入的调研和了解、掌握大量鲜活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实践必须结合支行经营的实际,研究改革和发展中的员工思维方式、文化心态、价值取向、道德水准的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增强支行的凝聚力,提升支行的核心竞争力。

4.2 企业文化建设拒绝搞“短期行为”

河口合行可根据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设计企业文化发展的模式框架,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必须真正把人放在首要位置,以发挥人的价值为目的,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为员工设计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切实为员工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行为,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持之以恒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河口合行要将其所倡导和鼓励的内容及时让员工知道,并潜移默化到他们日常的工作行为当中去,久而久之,这些被倡导与鼓励的内容就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4.3 结合河口合行实际,突出自身特色

企业文化核心体系包含核心价值观和服务理念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反映了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崇高信念和不懈追求。

河口合行在河口设有总部和20个网点,是河口地区网点最多、最贴近大众的银行。但近年来东营市银行扎堆,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分到每个员工手上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不少员工不堪重负辞职,因此应推行“人才第一”的文化理念留住人才,用机制激活员工[7]。在人才文化的实施中,关心核心人才成长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营销人员、客户经理、客服人员等员工的职业发展。首先,要为员工设计好管晋升发展通道,并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导向本行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本行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其次,要建立更有效的培训机制,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要将本行经营发展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对各类人才进行个性化的培训,形成最佳的“智能结构”,并采取培训、交流、轮岗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训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最后是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发展档案,建设职业发展管理平台,使本行和员工通过发展实现双赢。

4.4 改善约束和激励机制

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是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之源,只靠绩效考核简单手段是不够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的生产效率不能单纯依赖奖金或管理制度,而是应该注意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即追求成功的信念与不断成长的业绩。我认为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实质上就是企业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如何协调运行的问题。

河口合行内部控制可做成一种更有柔性的安排[9],以预防为主,以健全的监控体系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模式。它要强调员工的自觉性,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和尽量减少欺诈诱导因素来避免内部控制失效。但是,银行的业务都很规范,组织结构层次分明,传统内部控制不能过分减弱。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才能凝聚起企业真正的力量,这个企业才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建立员工收入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及银行经营情况来决定、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要围绕人本、诚信、创新三个方面打造企业文化,将个人追求与合行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合行的成长挂钩,而不是单纯的绩效挂钩。

5.结论

本文从河口农村合作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着手,理性分析了其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随后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希望能够切实发现和解决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河口合行做到银行经营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支行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理晖.国有企业文化的构成因素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05(9).

[2]吴静.浅谈企业文化形成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9).

[3]宗成华,张新爱,梁国军,宋万杰.优秀企业文化简析,[J].现代经济,2009(8).

[4]孟凡驰.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职工教育,2009(10).

[5]张德.企业的成功重在创造文化[J].中外管理,1997(1).

[6]陈涛.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7(3).

[7]秦浩.论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商贸,2009(15).

[8]胡萍.以沃尔玛为例浅谈企业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09(9).

[9]周小川.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内部激励机制改革[OL].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5-9-3 .

[10]艾君.“六论”市场经济发展期的企业文化现象[J].中央党校理论研究,2008.

[11]郝真.企业文化建设的运作[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2]高红.本田企业文化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及借鉴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7,2(上旬刊).

[13]易薛龙,冉辉,莫虎.浅谈中的企业文化对当代企业的借鉴意义[J].企业管理,2009(2).

[14]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5]马玉涛.企业形象识别与广告经营[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