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教育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深入了解是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钥匙
由于学科特点,生物教师与学生“手把手”的机会较多,教师要利用这些机会多接触和了解后进生。只有深入到后进生们的“世界”中去,对他们的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
1、了解家庭背景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家庭矛盾、家庭成员的人格、家庭变故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他们容易对家庭的不满迁怒于老师和同学,引起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80%以上的后进生家庭都存在问题。
2、了解智能强项
我们应该承认即使被我们认为“不聪明”的学生也有聪明的时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现代多元智能理论,说明每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做出哪个学生是否聪明的判断,而应该给他们“千虑”的机会,仔细观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寻找他们的智能强项。例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可他们在生物科技活动中却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技能。
3、了解学习风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在观察、实验、思维、记忆、解决问题时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和稳定性。我们应该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变换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他们的学习风格有相匹配的机会,以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二、培养感情是找到联系后进生情感的纽带
在实际教学中,与教师情感最深的往往是那些后进生。近几年来回校探望老师的学生中很多都是昔日的后进生,特别是那些被老师成功转化的后进生。后进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需要关注和付出爱心的群体。培养与他们的感情,教师才有可能找到联系他们情感的纽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做呢?
1、关注后进生的情绪变化
生物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静心地观察、细心地操作、独立地思考。如果学生的情绪状态较好,这些学习过程就可以顺利进行,产生较好的效果。由于后进生一般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容易“行之有色”,所以当他们的情绪出现问题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无法正常进行实验操作和思考问题。教师必须仔细地对他们察言观色,了解他们情绪变化的原因,以免因其一时冲动造成不良影响。
2、理解后进生
对后进生所犯下的错误不能只是一味地加以斥责,应该替他们设身处地考虑。只有教师对他们表示一定程度的理解,他们才有可能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情感上接纳教师,从而接受教师的教育。
3、和后进生交朋友
由于后进生长期处于孤立的环境下,所以他们最需要朋友。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要走出校园开展活动,我们可利用这些机会把学生带在身边,把采到的标本交给他们处理,实验器材让他们拿,给他们格外多的一点关照,以朋友的口味和他们商量班上的事情,会让他们的自尊得到体现因而自信倍增,也提高了他们在同学中的地位。这些非常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三、 找准切入点是发展后进生能力的开始
作为教师对待后进生最不应该的就是因为个人的好恶忽视他们的能力,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发展后进生能力的切入点。例如:一个后进生在一次实验中装片做得很漂亮,我就把这块装片装在讲台上的显微镜上,作为全班同学的示范。另一个学生在一次制作腊叶标本的作业中,做成的标本很精致,我就把他做的标本放在各班循环展览。这样他们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也有了自豪感。这对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发展他们的能力至关重要。
四、听取意见是提高后进生情商的有效途径
后进生由于对自己不够自信,很多时候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意见。所以教师要静心倾听后进生的“牢骚”。这样有利于启发教师改进对学生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另外组织后进生听取同学的意见,让师生之间开诚布公地沟通,消除误会,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反省智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搭好“手脚架”构建后进生通过“发展区”的桥梁
由于后进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情况较其他同学差,所以他们要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到与其他同学同样高的水平,具有学习上的阻力和心理上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上更细心地为他们搭好“手脚架”。
生物课程的学习生动活泼,学生总喜欢提出很多的问题。而后进生在他们自己主动提问时,却往往会提出一些无价值或幼稚的问题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增大心理障碍。所以教师要及时给他们挽回“面子”,从其他侧面加以肯定,为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设立“防护栏”。
教师提问后进生时,应该适当降低难度,给予更多的提示。因为学生此时就好像一个胆子很小的人要过“独木桥”一样,教师要试着牵着他们的手,鼓励他们迈开步子,帮助他们成功地到达彼岸。
那么,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现我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小学实施的创新教育
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对创新教育做了不同的阐释,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应该说这一认识揭示了创新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创造他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
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正如心理学家米德所说:“一个20世纪的儿童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勾股边的平方和等于弦边的平方, 那么他也就完成了跟毕达哥拉斯一样的创造,尽管这个发现的结果对于文化传统来说等于零。”广大教师不仅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还要进一步地感悟,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变为既学语言,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在教法上,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更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以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英语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
1.全体性。
英语创新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正常儿童都是语言学习的天才,他们都富有创造潜能。我们只要采取科学的策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他们的创造潜能就能得到开发,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最终成为灵活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创造型人才。因此,英语创新教育不应只是面对少部分精英的教育,还应当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获得不同程度的创新才能的大众化教育。
2.全面性。
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因此,英语创新教育应成为一种全面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即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言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做到与其他各门学科相互渗透,使教育手段、方法、途径有机地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素质和英语素质,并促进其和谐统一地发展,为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创新性。
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英语创新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方式创新,全面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最终让学习者具有创造性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的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判断。
4.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应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据其年龄和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1.创造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小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到英语,他们充满好奇,但英语毕竟不是孩子的母语,一旦他们在学习中碰到挫折或失去对英语最初的神秘感之后,学生的兴趣就会日渐消退,这时必须借助激励的手段,这种激励可以来自教学,更可以来自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爱、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和健康的心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强化学生视听训练,培养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向导和动力。如果教学过程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便会缺乏生机和活力。为了改变学生对识谱兴趣不高或不感兴趣的现象,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尽量采用减低难度的方法以解决难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音乐教学根本的特点。唱歌教学要“听”,欣赏教学要“听”,器乐教学要“听”,识谱教学也离不开“听”。前三者的“听”可使学生感知歌曲、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渴望表达的需求,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识谱教学的“听”,则重在听音乐特有的语言,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因此,识谱要与歌唱、欣赏、器乐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多样性和对比性,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音乐的同时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谱能力。在识谱教学中要采用分散过渡、减低难度的方法,每次练习突出一个重点,将难点分散克服。例如:在平时的节奏训练中,如果我们反复地机械地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缺乏兴趣,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而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或划拍或击拍或指挥,先让学生逐步模仿,然后,再用于音乐实践,在歌曲教唱的过程中将难点分散,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逐个予以解决,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练习放在学生能感受和理解的音乐意境和艺术形象中,这样比离开音乐形象的单项技能训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握音乐的内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但是,通过形象反映客观现实,是一切艺术的共性。音乐自然也有着“确定”的内容、“具体”的形象,自然是可以感知的。只不过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主要诉之于之感情形象的感受,要凭借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他们生活阅历浅,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都还刚刚开始。因此,必须在逐渐扩大知识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起音调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想象力。
就课堂教学来说,要重视歌词的教学。我们知道,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课本里的歌曲教材,不仅具有易为学生感受的音乐形象,而且歌词也十分鲜明生动。这些词曲结合紧密、妥贴,从歌词所提供的人、情、景、物等方面来联想、理解曲调,可促使音乐思维的形象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例如:《牧马之歌》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牧马少年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新生活的真挚情感,歌词既写景、又抒情,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在教唱前,通过对歌词的范唱、讲述、朗读、启发式的问答再加上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去聆听、去欣赏,这样就很有可能起到触景生情,使学生犹如身处广阔的大草原的怀抱之中。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恰当选择与安排,可帮助学生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歌词的理解,使之对这首歌曲的整体理解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联想在“音乐欣赏”中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器乐作品的欣赏,必须要借助于“联想”这一心理过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认识什么是联想,这主要是因为器乐作品没有歌词可作借鉴和参考,人们对音响的联想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基本途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器乐作品的教学中对学生要给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较准确地感受音乐形象。
三、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拨动美的旋律
一、亲近生活,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为它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术教育更是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罗丹曾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近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我班幼儿十分喜欢涂涂画画,但到了绘画活动中往往有的幼儿就不敢画了,如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部分幼儿就会害怕画画甚至于讨厌画画。因此我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幼儿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现自我,运用这一特殊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追求快乐的学习,让孩子专心做自己,引导他们观察、回忆与想象,在日常生活中以艺术的目光去发现美,借此在孩子的心中植下感受幸福快乐的精神因子。
二、创设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区域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是以线条,结构塑造形象的视觉艺术,美术以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形象生动,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每个幼儿都好奇,他们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直接的形象体验,他们对看到的每一样新事物都会产生兴趣。于是幼儿园的整体设计、活动室及走廊的都采用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有老师的,而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有的幼儿发出了赞美,有的发出的是惊叹,而更多的流露出的是羡慕,所有这一切均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画画的愿望和想法,于是美术活动区就成了他们喜欢光顾的地方,而我们的瓷砖墙就成了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不用经过老师的同意就可以把自己画的每一样东西展示出来,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我们重视幼儿活动时对美的理解及想象对他们技巧的表现,遵守循环渐进的原则,如参与六一节前布置,我们先让幼儿讲讲,想想,节日中欢快的景象,等到活跃的气氛达到时再开始活动,制作,绘画,虽然幼儿是辅助者,但是外界环境的布置参与即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驰骋,也萌发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充分运用环境的教育功能,为此,我给了孩子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三、在观察、欣赏中给幼儿美的享受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平时注意观察幼儿在一日生活环节中的行为表现发现了许多有教育价值的事物。如春天在小公园散步,在白马涧游玩时幼儿发现许多花开了,他们惊奇地叫了起来:“花真多呀”“花园里的鲜花真漂亮”“花朵怎么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于是主题活动“春天”在不经意中产生了。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叽叽喳喳开了:我看到的鲜花像桃子,有的鲜花像太阳,我又在瓷砖墙上开辟了一块地方,让孩子们把自己画的贴上了墙,孩子们欢呼雀跃,甭提有多高兴了!在以后的好几天里,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拿起了画笔,画起各种各样的小花。孩子的画虽然稚拙,画面也有些凌乱,却有它的美。更可贵的是他们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四、教师把示范当作一种表演,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例如,我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设置例题:“一个商店运进5包毛巾,每包50条,每条3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理解题意之后,创设情景:“假如你是这个商店的经理,你可以怎么卖?”(简单一问,将学生引入生活情景,把学生推上“经理”宝座)此时一个个“经理”的扮演者纷纷举手、踊跃参加。甲“经理”说,我可以零售,用每条毛巾的单价乘以毛巾总条数得到总价。解法是:[零售]①一共有多少条毛巾?50×5=250(条),②一共可以卖多少元?3×250=750(元)。乙“经理“说,我可以一包一包地批发。只要先算出每包毛巾的价钱,再乘以总包数就能得到总价。解法是;[批发]①一包毛巾共多少元?3×50=150(元),②一共可以卖多少元?150×5=750(元)。“我爸爸说,批发比零售要便宜。”“对啊,不便宜还叫什么批发!”“我要是经理,批发每条2元,每箱100元,5包可卖500元,这样比较好卖给。”“这样可能会亏本的,要是我当经理,批发每包140元,5包可卖140×5=700(元)。”……一个个小“经理”争论不休。这时又一个小“经理”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出售方式。如果我是商店经理,进货时会考虑到毛巾的图案和颜色,我会进5包图案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毛巾,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假如有顾客需要买5条图案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毛巾,我可以从每包中拿出一条,将5条毛巾组成一套,再卖给顾客。因为每包有50条毛巾,所以一共可以组成50套,成套地出售也是一种出售方式。为鼓励购买,可以采用买一套毛巾赠送一份礼品(如一包纸巾等)的方式,解法是:[成套出售]①一套多少元?3×5=15(元)②一共卖多少元?15×50=750(元)。各位小”经理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各出招数,灵活经营,从零售到批发,再到成套出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真谛;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即是自己的师表,又是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第三,学生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而小学生尤为突出。当这种表现的成功受到夸奖时,越发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乘加,乘减”时,突破了原教材中分别用两个例题教乘加,乘减的做法,通过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得出不同的算法并引导学生在乘加的基础上列出乘减算式。在教学口算退位减法时,出示“25-8=?”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拆数等方法,得出4种不同的算法:(1)先用20-8,(2)先用10-8,(3)先用15-8,(4)把8看作10来减等,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态度,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玩”中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学法,不拘泥于一种学习思路,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可见,充分发挥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成绩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有效措施。因人施教,提供成功机会。在授课时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环境、条件和机会。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5”,有的说“l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也告诫我们:“谁会爱学生,谁就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谁的教育才有力量”。
四、教师要启迪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猜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关键词】 高中 英语 创新 教学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如何使高中英语教学取得实效,是每个英语教学需要深思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积极地探究新课改的要求,从教学观念转变出发,创设出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使高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1. 巧用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教师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掌握新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灵活、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获得发展。在利用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探究中掌握新知识。对于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从简单的问题进行引导,逐层深入,让他们掌握和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师生积极的互动过程中,英语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充满了活力,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2. 把生活场景和英语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使他们能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出富有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来体会和感悟英语句子的使用,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教师需要让生化场景走入英语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并让他们在场景中进行自由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谈论如何保护环境,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喜欢什么运动等。在丰富的场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敢大胆地开口说英语,并不断在说的过程中纠正出现的错误,有效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教师需要让英语教学走入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多读、多说,不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把生活场景和英语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英语环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说英语的意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保证有充足的说英语的时间,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应该善于发掘有关生活的话题,模拟相似的生活场景,为学生在课堂上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氛围。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他们留下充足的学习和思考时间。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够解决很多学习上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和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探究很难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分享,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说出来。通过分享解题思路,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分析更加透彻,最终使问题获得解决。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每个人都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实现了探究学习中的团结互助,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要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关注,指导他们有效进行分析,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对他们进行点拨,让他们茅塞顿开,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探究方式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能够拓宽学生的英语思维面,使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4. 重视课后拓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场所主要是在课堂上,由于学习的时间有限,很多知识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应用英语的能力,鼓励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必须重视学生课后拓展。提高课后英语能力拓展主要依靠作业的完成,为此教师必须要建立合理的作用布置程序,例如,应由简入难,从合作探究到独立探究、从教师适当指导到学生独立完成,逐步实现课后拓展能力的养成。通过有效的课后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在探究英语知识的世界中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施教。以最大的热情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11教师要发挥情感的力量,把爱洒向每个学生。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如在课堂上对差生多肯定、表扬,少批评指责;对焦虑、厌倦的学生不挖苦讽刺、多开导、鼓励。其实,在课堂上哪怕是一个默许的眼神,一个提醒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利用课堂这一舞台,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听读、听讲、练读、练讲中更多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调环境里,在耳濡目染中对英语产生兴趣,喜欢学好英语这门功课。讲课前,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好开头,进行口语训练。如抽出五分钟,让值日生轮流用英语讲几句当日的见闻或天气情况;读一段趣文或自己的短文习作。讲课时,从朗读到提问,从讲释到对话都尽可能用英语(特别是初三)。讲完课,留出几分钟作个趣味的结尾,演练课本上的对话、故事等。这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又可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晶尝其中的乐趣,寓学于乐,与此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2创设思维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维,独立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学习。古人云;“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潜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问难,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要多提出一些富有创见的问题。如“why?”、“why not?”,不要只提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以便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使思维更具有挑战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3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提高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开拓思路。这有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活跃思维,改变过去“满堂灌”的不良现象。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层次,运用各种形式,创设各种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及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习惯,从而培养不断创新的能力。
4创设想象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Could I use yourpen,please?(请问我能用你的钢笔吗?)
Could I use yourphone? (我可以用一下你的电话吗?)
上面提出了两个问题,前者表现一种礼貌的请求,后者表示在没有把握能否得到允许,而表现得更和气些,但两者都用“Could”,还有一种最常用的,那就是用“cao”。以上这些问话和用词,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恰到好处地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猜测想象,加以鉴别。凭借它们,学生定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尽力翱翔于知识的天地。与此同时也在拓宽着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创设想象情境,提供一片驰骋的空间,训练学生可以突破空间进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新、更快、更有活力和更有创造力。有研究资料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要使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就要教师着手设计出新颖、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和想象力。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想象,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思维创造,不断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5创设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现代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一个语言及信息的传播者和示范者,而现代教学媒体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文环境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从而使学生产生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因此可以说,现代教学中既有利于英语教学情境化,语言学习交际化。既可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减少教学的难度,也有利提高教学效率,扩大知识量,还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补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启发学生学习的创造精神。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伸延与补充。再者,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取决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拓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开展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活动的形式可有:口语交际、朗读、讲故事、小品表演、听力竞赛和学唱英语歌等。如在指导短剧表演中,有的小组或同学就能够自觉地将日常的对话内容自然地融洽在一起:
Make atelephonego shoppingvisit frendshave a big dinnersoon a doctor_don’t、worryyou’U be better soon等。教师设置多种语言交际项目进行系统化的综合性的训练,有利于培养他们在特定情境中的交际能力,收到在课堂上达不到的效果。真可谓,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固然离不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如果教师不向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机遇,那么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就达不到应有的锻练和拓展。
7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鼓舞学生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学
一、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素养又在丰富的生活中得以进化发展成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他经常带着学生进入大自然,并亲切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写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朝霞般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到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是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追求教学个性化
1、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①、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对课文第二段的处理,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抓住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详尽地讲解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诸如写了哪些景、抓住什么特征写、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写等等,旨在使学生从课文的具体语言表达中体会写景的方法,进而达到初步掌握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的目的。这样使初一的同学比较直观地熟悉课文,并理解课文所包含的语文知识。
②、找准教学“突破口”。如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以肃穆崇敬为“突破口”,教《天净沙?秋思》时以清静悲凉为“突破口”、教学《长江三峡》时以豪迈奔放为“突破口”等,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2、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如《荔枝蜜》教学的导入,可采用音像资料导入的方法,运用媒体播放有关蜜蜂、蜂蜜的图片,同时插播旁白进行解说,然后谈感性认识――提问:同学们都接触过蜜蜂,蜜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蜜蜂的印象。同学发言后,教师导入课文学习――“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蜜蜂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看看作者对蜜蜂的感受是怎样的”。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
三、创设模式,提高效果
探究并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新课程标准,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情况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当然,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训练,但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所谓的讨论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首先,创设并保持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自觉学习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并自觉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培养健康人格的自觉意识。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创设和营造,部分班级已经形成了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此基础上,保持并发展和谐积极的语文课堂心理气氛,进一步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其次,分层激励,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优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不断调整对学生的评价,对进步快的学生予以公开鼓励,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一以贯之的育人环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之成为学生用以仿效和认识的榜样;其次,教会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分析自己的方法,如采劝照镜子的方法,对照自己与课文中、与教师讲解中真善美标准的差距,进行自我剖析和总结。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25-01
学术界一致认为,以视听、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是教育界中践行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这是教育为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结果,也预示着教育领域革命性变更的开始。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的。简单地说,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中学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采用传授――接受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教学效率高。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教师讲的多,学生的活动少,学生感到单调、枯燥,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和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机会较少,且交流时间有限。
二、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网络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3.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1.创新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
在当代的社会条件下,合格社会公民的主要能力不仅是学习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有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需要像过去那样死记硬背各种各样的死的知识,因为在信息量巨大的当今社会,任何人都不可能记忆如此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筛选和利用信息创新的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现代教育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条件素质教育要保护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天生的特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性化,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精神的源泉,而不合时宜地应试教育常常会忽略甚至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综合为一体,使教学信息质量的处理更上一层楼,从而大大丰富教学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教学中合理利用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使教学信息更好地重组,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注重学生个性差异,真正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形成和落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中采取的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索创新的进程,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勇敢、自主、执著的精神,真正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教育的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教育者享有广泛的信息资源,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选择信息。教师可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主动投身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中,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推广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