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肩颈理疗的重要性范文

肩颈理疗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肩颈理疗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肩颈理疗的重要性

第1篇:肩颈理疗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护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由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临床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四肢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常因长期低头工作,如办公、缝纫、刺绣等职业较易发生,即是所谓的职业病,现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提高,该病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因此,病员和家属非常痛苦,那么,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呢?

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近2年的时间收治颈椎病病员约100人,均采用中医的针灸、按摩、牵引、药物、理疗以及西医的静脉输液(和血化瘀)等联合治疗,配合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治愈70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

通过对上述病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到颈椎病的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 注意休息,保暖,缓解疼痛

1.1 纠正病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良的休息和工作习惯,少上电脑,由于工作原因造成颈椎肌肉劳损,应劳逸结合,休息时,颈部可短时间、小范围、小运动量活动,使颈部肌肉、心肺和关节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1.2 注意颈部肌肉保暖,气温过低,可严重影响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加重颈椎负担,因此,我们应告诉患者颈椎肌肉保暖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使之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与护理,达到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1.3 按摩及热敷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必要时遵医瞩用药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2 情志调理

中医观点认为,痛者不通,通者不痛,颈椎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等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出现经脉不痛导致患者颈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眩晕、视物昏花、耳鸣、夜寐差,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的心理,因此我们应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探入病房,帮助病人生活所需,了解患者的忧虑,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活动的观察,用恰当的语言说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等知识,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3 生活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保持床单元整洁、干澡、无碎屑。因颈椎病易复发,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预防,鼓励患适当者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体育锻炼等。4 健康教育

我们在工作中应经常巡视病房,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与患者或家属积极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疾苦,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应告诉患者及家属:

4.1 生活或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了解健康常识,增强健康意识,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4.2 注意睡眠姿势,防止落枕,枕头以软硬适中,高底适宜,透气性能好,感觉舒适为原则。

4.3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防止颈部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使其早日康复。

4.4 加强功能锻炼[1] ①颈部锻炼:根据病情可作头及上肢前屈后伸、侧屈、侧转活动,缓解疲劳。活动时注意配合呼吸,缓慢进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②肩关节锻炼:常用方法有手臂爬墙外展,爬墙上举,弯腰垂臂,旋转及滑车带臂上举等。帮助病人进行颈肩部功能锻炼,逐渐加大活动范围,使病人恢复自理能力。③预防性锻炼:长期伏案者应定期远视,缓解颈部肌肉的慢性劳损,在工作之余,应坚持功能锻炼,使肌肉有力,保持颈椎稳定性,预防颈椎病的发生。5 防止外伤与落枕

外伤(如车祸造成的“挥鞭伤”)可能损伤颈部肌肉和韧带,并进一步破坏颈椎的稳定性,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落枕也是一种损伤,因用枕不当造成颈椎病的发生,故总是在睡后发病。6 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6.1 多休息,劳逸结合,勿扛抬重物。

6.2 保持颈部良好姿势,减轻颈部劳损。

6.3 注意站姿,坐姿及睡姿,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6.4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劲部肌肉血液循环。

6.5 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了解颈椎恢复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7 总结颈椎病

通过对我科颈椎病病员的治疗和护理,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减少了该病的复发率,治疗效果好,康复快,患者和家属非常满意。因此,中西医结合护理颈椎病是最理想的护理方法。

第2篇:肩颈理疗的重要性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经颈部扭曲试验(嘱患者正坐,躯体不动,令患者头部作前俯、后仰、侧转,观察有否诱发眩晕及眼震)、颈部X线检查、CT和脑血流图检查,从来我院疗养的离退休人员中选择颈性眩晕22例。均为男性,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7.4年。主要并发症:脑血管意外3例,冠心病6例,眼底动脉硬化3例。

1.2 方法 利用疗养院特点和设施,采取短期疗养,充分利用自然和物理疗养因子,规律生活、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方法。具体如下。

1.2.1 保持正确的睡姿及选择合适的枕头 指导老年疗养员取仰卧位或患侧侧卧位休息,以保持头颈部伸直位,睡眠时两只胳膊不宜同时放在头部,以免影响脑部血液循环而加重眩晕症状。枕头软硬度适宜,不可过高过低,仰卧位时,枕头高度与自己的竖拳高度一致(10~15 cm),侧卧位时枕头高度与自己一侧肩宽长度一致,枕头置于颈后部,用于衬托颈曲,不可放于枕部,以免抬高头部,造成颈部肌肉疲劳,颈曲变直或反张[2],而诱发眩晕。

1.2.2纠正不良姿势①患颈性眩晕的老年疗养员常因突然转头、坐下、站起发生眩晕,需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坐、站、睡眠及劳动姿势,嘱改变要“三慢”,即抬头转头慢、坐下慢、站起慢,避免剧烈颈部旋转动作,以减少颈椎间盘的摩擦性拉伤。②嘱勿躺在沙发扶手上或过高枕头上看电视、看书;伏案工作者适当调整桌椅比例,一般桌高80 cm,椅高45 cm为宜。③对于长时间阅读如审校工作者,宜运用阅读架,即在平桌上放置一块近低远高成

30°~45°斜板,阅读时颈前倾30°左右,使应力作用于小关节,缓解椎间盘压力[3]。长时间低头工作者最好每小时做头后伸动作,双眼望远处,用手在颈后侧做上下来回按揉5~10 min,以减轻颈后侧的肌肉、韧带疲劳。

1.2.3健康教育疗养期间,对老年疗养员进行系统的颈性眩晕保健知识教育,着重讲解饮食起居、不良生活习惯嗜好等对颈性眩晕的影响,以及适当的运动对调整机体对血压的作用等,以取得最大程度的合作,有条件时可邀请家属参加。要告知疗养员引起颈性眩晕的各种诱发因素,如突然旋转颈部、过度持久地低头或仰头、睡眠时枕头过高等,要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风扇、空调直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便秘,避免过度负重劳动等。

1.2.4运动疗法功能锻炼是改善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的有效措施[4]。护士应向疗养员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会其做“与颈争力势”、“犀牛望月势”等颈部功能锻炼,2~3次/d, 5~10 min/次,坚持2~3个月,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但要避免做剧烈颈部旋转运动或突然转颈,防止颈椎再移位。老年人运动包括医疗步行、保健体操、太极拳等,应根据运动前后的血压、脉搏变化及自觉症状调整运动量,训练时动作宜缓慢,避免因过大、过强运动而发生意外。

1.2.5疗养因子疗法利用疗养院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各种理化因子作为基础,组织疗养员参加各项外游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空气、日光、景观、负氧离子等自然疗养因子,有规律地生活、起居,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休养半个月。

1.2.6饮食疗法护士应协助干部疗养灶专职营养师根据老年疗养员饮食特点制定品种丰富、易消化的低盐、高钙、低脂食谱。特别是要禁烟酒,因烟叶中尼古丁可致椎体内血容量减少,而加快椎间盘退行性病变[5]。每日总脂肪摄入为总热量30%,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5,蛋白质占总热量10%~20%,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

1.2.7心理疏导患有颈性眩晕的疗养员大多数病史长,尤其是症状反复发作者,往往处于恐慌状态,表现为情绪急躁、食欲不振、焦虑、失眠等。因此,护士需主动巡房,加强沟通,积极给予安慰、鼓励和支持,耐心

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

2结果

经半月非药物治疗,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前20例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治疗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3讨论

3.1颈性眩晕的产生与颈部有关颈性眩晕常于颈部活动时出现症状,特别是猛然扭转或过度后屈颈部时易于引起,有时轻微活动也可出现,如卧床或起床时,甚至夜间翻身时均可引起。此时,患者会突然感到眩晕、恶心、呕吐甚至大汗淋漓,即闭目不敢动。轻者数秒即愈,重者可持续数日或更长时间。徐光明等[6]认为,发病诱因有颈部外伤、发育和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增

生等。

3.2引起颈性眩晕的主要颈部疾病是颈椎病其特点是脑部症状多于四肢症状,对脑力的影响大于体力的影响。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使颈椎总长度缩短,椎动脉相对变长,造成血流缓慢;骨赘对椎动脉的长期激压,可使管壁损伤,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常年低头工作的牵拉,动脉硬化,管壁弹性降低造成血管的绝对变长。

综上所述,颈椎如经常固定于一个位置则易患颈椎病,颈椎病即颈椎上某个部位生长了骨刺,骨刺可压迫或刺激自颈椎通过的椎动脉,从而使之收缩,导致暂时性的脑供血不足,即出现上述症状。

老年人应每天让颈部各方向多次活动,“户枢不蠹”。尽量不突然扭转颈部,不过度持久地仰头,从事某些需较长久维持头部于一定位置的职业,应定时做工间操,活动颈部。此外,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也有关系,故应常喝牛奶,晒太阳,必要时服用钙剂。枕头与此病也有关系,枕头的软硬度应适合,不可过高或过低,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的肩外缘的高度,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勿倾斜。颈椎病可用颈托或牵引,颈交感神经激压者可用神经封闭治疗,还可进行理疗和中药治疗,中药的活血通络药如川断、白芍、木瓜等可消除症状。如保守治疗无效,可由骨科进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强,华栋.颈性眩晕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与调查分析[J].按摩与导引,2003,19(5):13-14

2方军,张凤清.颈源性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骨伤,2002,15(11):695-696

3聂宪芳.颈性眩晕中医综合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04,16(8):56-57

4张燕.腰椎板截骨再植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1):41-42

5张凤清,方军.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187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54-55

第3篇:肩颈理疗的重要性范文

(一)

先是科护士长给我们实习生讲述康复学科的总论,使我们对康复有了大概的了解。随后的几天里,护士、老师们手把手地指导和不知疲倦地讲解,使我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熟悉了科室的环境和物件摆设;学会了如何接待病人入院;加深了对配制药液、静脉滴注、肌注和摆放药品、发放药品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查对制度;能独立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和描绘、记录;试着书写了4个病人的交班报告……

这一周是理论与实践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实现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同时,我们仍不忘记加强理论学习。7月10日,伍老师给我们讲授了颈肩腰腿痛的相关知识,她着重阐述了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康复护理等,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让我切实感受到再学习的重要性。

(二)

7月15日,那一天的太阳特别猛烈,天气尤其闷热,偏不巧病房里的制冷机都出了故障,那里头热得更不用说了。我随护士长和罗老师到病房里给病人做语言训练和肢体运动训练,“喳、喳、喳”,“一、二、三”,“伸舌、鼓腮”,“举手、抬腿”,“好,再来一遍”……病房里充满了维修制冷机的声响和训练病人的口令。当时我看到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帮助病人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看到她们脸上流淌的汗水和被汗水浸湿的护士装;更看到了病人和其家属会心的笑容。

在这一周里,我也能给病人做些常用的语言训练和肢体功能训练,而且我还发现了康复科治疗和护理的一大特点,那就是爱心与耐心!

(三)

这一整周我在物理治疗室实习,这里只有一位技师,从她娴熟的操作可知她在康复的物理治疗方面算是位资深的技师。理疗室放置有多种不同的治疗仪器,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各有着不同的治疗作用。在操作过程中偶尔一个小小的多余动作也会被老师发现且给予纠正,可见操作的规范性不容忽视,也可见带教老师们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基本功。

下一周我们就要转科实习了,按要求每个实习同学必须上交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我把打好的草稿拿给郭老师看,她从头到尾每个细节都认真看了一遍,并补充了一些评估资料和护理措施,调整了护理诊断的时间、前后顺序,让我受益匪浅: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不应只限于病历本身,而应是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病历记录。

(四)

第4篇:肩颈理疗的重要性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科2013年0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颈椎病患者,男65例,女59例,年龄32~65岁,病程有6个月至8年,其中颈型颈椎病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27例。本组均经过多种保守治疗无效,颈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有一定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且无严重的颈脊髓压迫征象。术后随访3~6个月,显效92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8%,平均住院5天。

1.2 手术方法介绍【2】 协助患者取颈仰伸位,皮肤消毒。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x光机下定位引导,左手钝性分离、右手持针,以直径1 mm等离子穿刺套管针经内脏鞘与动脉鞘之间刺入纤维环至髓核中央,透视确定位置理想后拔出针芯、置入等离子刀头。经感觉、运动测试无异常后开始消融,时间60s。边消融边缓慢匀速旋动刀头180度,同法反向旋动180度。消融完毕后热凝皱缩治疗,时间60s。结束后拔针,按压针眼5min,敷料覆盖穿刺点,询问患者症状有减轻,术毕。手术全程仅需15~20 min。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术前由于受到疼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的困扰,希望症状能通过手术及时得到缓解,同时又对手术产生恐惧的心理,担心手术的效果【3】。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做好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向患者介绍:该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不开刀;手术耗时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生活质量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还可请病区内患同种疾病已治愈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消除焦虑、恐惧,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1.2 术前训练 (1)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3】。为穿刺顺利及防止术中不适应术中推移气管、食管时引起的呛咳等。用食指和中指钝性分离,将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鞘向外牵拉、气管和食管向对侧推移过中线,保持30~60 s放松,休息30~60 s重复。术前3 d开始练习,初次2~5 min/次,以后逐渐延长到15 min/次,3次/d。(2) 头颈后伸位训练:为提高特殊手术的耐受性,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头颈后伸位训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胛间区垫薄的软枕,使头呈轻度后仰后伸,然后保持该20~30 min/次,3次/d,训练1~2 d。(3)轴线翻身训练。为防止术后由于不正确的翻身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术前1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轴线翻身训练,侧卧时注意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为术后正确翻身做准备。

2.1.3 颈托选择 消融术后颈椎间盘的稳定性降低,患者需使用颈托固定2~4周。术前根据患者体形选择码数合适的颈托,为术后颈部制动做准备。

2.1.4 手术区域常规备皮。

2.1.5 戒烟酒及辛辣食物。

2.1.6 向病人讲解手术前30分钟需要注射术前针:地西泮5 mg,阿托品0.5 mg的重要性。如阿托品是抑制唾液分泌的,安定是镇静安神作用。

2.1.7 术前认真详细地了解并记录病人的症状,以便术后对比。

2.2 术后护理

2.2.1 护理 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暂不戴颈托,保持头部中立位,防止颈部左右移动。若需翻身须按术前训练的轴线翻身法在床上翻身,术后4~6 h协助戴颈托,先在床上坐位活动,如无不适再酌情下床活动,下床时要有陪伴,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2.2.2 疼痛护理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手术部位疼痛及酸、胀、麻木等感觉,详细告知患者一般3-4天即可缓解,主动与患者交流,理解患者的心情,选择如看电视、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可以较大程度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疼痛不适。如术后疼痛程度加剧或疼痛性质改变,可能提示存在其他疾患或者对药物的反应敏感。【4】

2.2.3 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进少量温流质饮食,以避免局部出血及减少咀嚼、吞咽所引的咽部不适感。

2.2.4 穿刺针眼处用冰袋冰敷2小时,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

2.2.5 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密切注意呼吸情况。若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并伴有颈部增粗,多为颈深部血肿压迫气管致。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给予局部砂袋压迫、冷敷,使用止血药物。监测颈围、意识变化,同时备好急救物品、药品等,如气管切开包、氧气、吸痰装备等。尤其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改变及发音有无嘶哑,及时发现窒息先兆情况,有无喉返神经的损伤等。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5】。(2)观察吞咽情况,若患者出现吞咽疼痛、烧灼感,则提示有食管损伤。可指导病人暂禁食或延缓进流食时间。(3)及时了解患者术后颈肩部疼痛、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是否较术前有所改善,以便了解手术的效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2.6 康复指导 术后遵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1~2d。病人卧床休息6h后即可佩带颈托下床活动,颈托保护2~4周。指导病人下床活动必须佩戴颈托,说明其重要性,不然会使手术前功尽弃。由于颈部有颈托固定,使头部活动不灵活,低头向下看较困难,因此开始下床时一定嘱病人动作要慢,逐步适应,要有人陪同。地面湿滑时尽可能少下地,待慢慢适应后再逐步自己一人行走。术后第l天可能有轻微颈部不适感,少数病人可出现颈部疼痛,应避免活动。可给予适当卧床休息及口服消炎止痛药。

2.2.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高度、硬度适宜的枕头(如荞麦枕)。术后2周~4周禁止伏案工作,术后1个月~2个月可以伏案工作10分钟~20分钟,休息10分钟~20分钟。术后3个月以后根据自己情况及来院复诊情况进行头部前屈、后伸活动。主要是通过后纵韧带、纤维环及神经根紧张性,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回纳。遵医嘱循序渐进增加伏案工作,伏案工作应定时改变头部,并注意休息。病情较重者可采取理疗或按摩等促进康复。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

第5篇:肩颈理疗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脊髓脊膜膨出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89-02

脊髓脊膜膨出是一种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由于胚胎时期椎弓发育障碍,椎管未能闭合所致,分为脊椎脊膜膨出及脊髓栓系综合症。可发生于脊椎轴线上的任何部位,临床上以腰骶部最为常见[1],大多数需早日行手术治疗。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针对该病的特点,我科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对策。现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脊髓脊膜膨出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9例患儿,男49例,女60例,年龄1天~11岁7个月,患儿平均年龄1岁11个月。

本组脊髓脊膜膨出部位表皮破溃的3例,合并脊髓栓系综合症67例,双下肢功能障碍8例,大小便失禁6例。经手术治疗,103例治愈出院,其余6例明显好转。

手术方法: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脊髓栓系松解术。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小、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很差,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对医生、护士及手术感到害怕。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对患儿进行心理安慰:主动介绍自己,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接近患儿。对年龄小的患儿以逗乐为主,多与患儿交谈、游戏,以取得患儿的依赖和配合,减轻其恐惧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该病是先天性畸形,而患儿家属对其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普遍心理负担偏重。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了解其心理反应。主动介绍疾病治疗及预后的情况,向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耐心解答家属的各种问题,使其解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这对于孩子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室温维持在18~22℃。减少陪人和探视,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增加患儿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为利于术后康复,每日练习俯卧2~3次,并逐渐延长俯卧时间。俯卧时注意呼吸,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适应术后[2]。

2.3 卧位及皮肤护理。保持患儿手术区及膨出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不受摩擦及压迫,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及骶尾部皮肤一次,应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清洗;膨出物中心皮肤薄者随时有破溃的可能,应用无菌敷料包裹保护,防止膨出脊膜囊破裂;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衣服包裹不宜过紧,宜宽松柔软;勤换尿布,大小便及时更换,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做好肛周护理,动作轻柔,保护肛周皮肤;对于膨出囊壁破裂者,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保持创面清洁,定时换药,遵医嘱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行手术治疗。

2.4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X线片,CT扫描,MRI检查。术前一日备血,做药物过敏试验,手术区的备皮,术前备皮的好坏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有很大关系,备皮时,左手握纱布,绷紧皮肤,右手握备皮刀,将囊壁压向另一侧,动作轻柔,一点一点的剃,将凹陷处剃干净,切忌刮破皮肤。对于隆起部位皮肤与正常皮肤之间的毛发可用眼科小剪刀进行操作,刀尖不能剃伤皮肤。患儿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6小时。肠道准备,术前一晚,术晨,遵医嘱给予患儿开塞露通便后温盐水清洁灌肠各一次,减少术中大便污染切口及术后前几日的排便次数,以保护切口,防止污染;术晨,建立静脉通路,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测量体温,穿手术衣,佩戴手术腕带。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术后患儿返回重症室,专人看护,注意安全,挡好床栏,防止坠床,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防止患儿在清醒前躁动碰及伤口,影响手术效果。麻醉未醒前予以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床边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同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氧流量为2l/min,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麻醉醒后6小时,取侧卧位或俯卧位,防止骶尾部切口受压。俯卧位时,头侧向一边,防止口鼻捂住,引起窒息。臀部抬高30度,每两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保持头、颈、肩、髋在同一轴线水平。观察肘部及膝盖的皮肤,防止压疮。醒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无恶心、呕吐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3.2 切口护理。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压痛,化脓等情况。切口处用小纱布加压包扎,以减轻伤口张力,促进伤口愈合。由于切口位置与会接近,应防止大小便污染切口敷料,可在辅料下端与之间贴一张3M静脉贴膜保护,将敷料下端密封起来,如污染伤口,应立即换药。指导家属每一次排尿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用软毛巾擦干,涂以鞣酸软膏,防止大小便对会皮肤的刺激。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通便,减轻切口张力,利于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