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学特点范文

地质学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质学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质学特点

第1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一、认真钻研教材,将概括性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测的知识要素。

小学语文H版教材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编写指导思想,制定了小学、中学各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然后遵循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把总目标按年级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目标。再由年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目标,各册教材编写时遵循重视积累、培养习惯、传授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的原则,充分显示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只有具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可测性,教师才能有效组织教学。为此,我们认真组织教师钻研教材.梳理教材中各项知识点,将概括性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测的知识要素。然后,我们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正确把握各册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各单元目标的基础上,整理全册教材中出现的各个知识点。我们根据组成语文教材阅读和表达两大部分,各知识点按“拼音、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项目,逐一对照教材目标和单元目标细化、分类,然后将各项知识点汇总成一张“全册教材知识点细化表”。至此,每个教师的头脑中形成语文教学总纲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各课目标。这时,概括性的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已转化成一个个具体、可测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公开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少年儿童受到种种来自广播、书刊和社会各种现象影响,积极的消极的交织在一起,良芳并存。所以,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了,而是交织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灵魂,不应该只由教师单方面把握。应将教学目标公开,让学生、家长共同了解,共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学、家庭的辅导协调统一,“三合一”产生“共振效应”向家长公开教学目标。我们主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精神,介绍新教材特点,介绍一学期教学内容以及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等内容。还把家长请进教室听课,实地了解教学情况,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组织家长座谈,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等等。向家长公开教学目标,消除家长思想上的疙瘩,学校教学能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得到家长针对性的辅导。向学生公开教学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第一上好目录分析课。开学初,我们不急于上新课,而是通过教师浅显易懂的讲解,生动形象的举例、表演,告诉学生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会哪几项新本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第二,上好单元分析课和单元小结课。单元小结课主要将学生平时分散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成有规律、有内在联系的知识链,便于学生对知识作系统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后期学习新旧知识的内化。第三,精心设计导言和小结.:导言主要概括向学生介绍学习的内容、意义、方法、步骤以及学习结果和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初步定向,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自我选择、支配、调控、校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抓住各课训练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新教材不仅单元目标明确,而且各课设计的重点习题紧扣单元目标,每篇课后一般配有5题左右,其申每一题都是围绕本单元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时,我们将重点训练题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过程围绕单元目标、各课训练目标层层展开,突出重点,步步到位。如,第二册第四单元《树下等兔子》,课后第一题围绕单元目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设计了两道训练习题,一是选词填空,二二是照样子组词。教学时,老师抓住“选词填空”组织教学.引进新课后,先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看旁边的插图.找出文中四段话中,哪句话分别讲了旁边插图的内容,图文并茂,读思结合。学生很快找到4句话、接着,老师先后出示有“撞、来、拾、吃”等词的句子,要求学生再次图文结合,并联系生活经验,想想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在交流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有的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理解,有的用动作表演方法理解,也有的用举例方法理解,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当上述动词在读读、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逐一解决时,文章的内容也随之理解.

四、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校的教师不是儿童做什么、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的监督员,而是儿童的潜力在难度方面超过其潜力的教材之间的桥梁。教师给儿童讲解、演示和帮助,赋予教材以需要的形式,即按教学法的要求精心设计教法,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儿童,从而引导、激励他们去掌握教材。陶行知先生讲过:“好的先生”不是“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让他们“利用这种经验理解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这里,陶行知强调了学法指导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法迁移,我们在第一册的生字教学中已经让学生总结出几种识字方法。例:结构法、换部首、加部首、编记字顺口馏、字谜等方法。例:第二册第二课有“抱”字,有的同学用结构法,有的用加部首,有的用换部首(跑去掉“足”换上“丰”),有的用顺口溜,“左手拿着包”,有的则用形声字方法,由于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对生字的记法各抒己见,识字记字能力的本领大大提高。

第2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一、人文性特点的把握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促使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侧重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常常忽视学生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为了有效地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小兴安岭”的相关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小兴安岭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并顺势将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比较自己脑海中的小兴安岭与作者描绘的小兴安岭有什么不同,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展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又如,在教学《慈母情怀》时,为了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为了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化实现,更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如:(1)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为什么作者要用“慈母情怀”作为题目,为什么不能用“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间接地作为题目不是更能吸引读者吗?(3)文本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在体会和感受母亲的慈爱和善良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确保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得以最大化实现。

二、工具性特点的把握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实践性强是其主要特点之一,也是语文学科价值的直接体现,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要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阅读《北京的春节》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为了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在阅读文本课时,我组织学生自主提炼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并让学生在同学之间交流文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最后,再让学生以“春节”为题目进行自主写作,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展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继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当然,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后,我们还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价值,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最大化地展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工具性特点,以及其他语文学科的特点,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也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3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心内科2病区,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及处理方式。方法 对该院实施的1 442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所有4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该组病例中,有25例在术中或手术即将结束时发生急性低血压,有14例在拔出动脉鞘管时发生,另有3例于患者回病房后8 h发生。该组病例中,38例患者在发生急性低血压时,可见其心率在3~5 min内迅速下降到30~45次/min。患者可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冰凉,可伴有神志不清等。②处理方法:该组病例中,20例应用阿托品0.5~1 mg肌注得以缓解病情;6例小剂量(<500 mL)的输液联合阿托品0.5~2 mg;5例应用多巴胺缓解。首剂使用10 mg静脉推注,继而40~80 mg/h静脉滴注,1 h可以重复使用1次,直至病情稳定。也可通过快速大量补液联合使用多巴胺60~120 mg静滴,以缓解病情。10例患者在拔除动脉鞘管时发生急性低血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 mg 2次,推注阿托品1 mg 2次、推注多巴胺10 mg 1次,同时快速补充大量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约2 h后,病情稳定。结论 急性低血压是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重视急性低血压的发病特点,及早诊断,正确处理,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急性低血压;特点

[中图分类号] R5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b)-0048-02

[作者简介] 张密(1987-),女,湖北十堰人,大学本科,护士,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 chengfei@126.com。

[通讯作者] 程飞(1984.11-),男,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是指采用心导管技术将各种治疗用的器械送入心脏或者血管等部位来施行治疗。虽着介入治疗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在应用心血管介入治疗时,会因为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从而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反射性地引起急性低血压[1]。虽然急性低血压发生的概率较少,但其被认为是最危险的介入治疗并发症。早期快速正确地处理急性低血压,将会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探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及处理方式,现分析该院2007—2013年间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的42例急性低血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急性低血压的处理起到参考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共进行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1 442例为研究对象,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患者42例,发生比率约为2.91%。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患者中,26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38.15岁。术前诊断为心律失常18例,外周动脉狭窄4例,冠心病20例。这些患者病发时多表现为心跳减慢,血压迅速下降,并偶伴大汗淋漓、胸闷、呕吐,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症状。

1.2介入术治疗病例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18例;PTCA+冠脉支架转入术 13例;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3例;外周动脉狭窄扩张、支架术 4例;室上速射频消融术 4例。

1.3操作方法

术前进行抗凝血准备,硬膜外麻醉后,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下2~3 cm处,进针角度为45°,穿刺。术后进行加压包扎。

1.4发生低血压处理方法

短时间快速输入大量(以2 000~3 000 mL为宜)晶体溶液补充血容量。同时,使用0.5~2 mg的阿托品肌注或静注缓解病情,10~20 min后可以重复使用1次,以患者生命体重恢复正常,病情稳定为停用标准。

2结果

2.1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的特点

2.1.1发生时间多于术中或术后较短时间内发生。该组病例中,有25例在术中或手术结束前5~10 min发生急性低血压,有14例在拔出动脉鞘管时发生。另有3例于患者回病房后8 h发生。

2.1.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发生胸闷、恶心等感觉,血压明显迅速下降,心律迅速减慢。见表1。

2.2急性低血压处理结果

该组病例中,有20例患者通过应用阿托品0.5~1 mg肌注后缓解了病情,占病例总数的47.62%。6例患者通过小剂量(<500 mL)输液联合阿托品0.5~2 mg后缓解了病情,占14.29%;5例患者通过应用多巴胺后病情得到缓解,占11.9%,这5例患者中,首剂使用10 mg静脉推注,继而40~80 mg/h静脉滴注,并1 h重复使用1次;或通过快速大量补液联合使用多巴胺60~120 mg静滴,直至病情缓解。对于其中拔除动脉鞘管时发生急性低血压的9例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 mg 2次,推注阿托品1 mg 2次、推注多巴胺10 mg 1次,同时快速补充大量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的办法,约2 h后,患者病情稳定,占21.43%。另有1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而致低血压的患者,通过给予快速输液、心包引流后缓解了病情。经有效处理措施,所有患者均实现病情缓解。

3讨论

3.1急性低血压的发生机制

心血管病介入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与治疗,而其所致的急性低血压发病迅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是危害性极大的并发症。通常认为其发生机制分为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两大类[2]。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多见于各种刺激因素如疼痛、情绪紧张等作用于大脑下丘脑和皮质,使迷走神经张力突然增强,导致大量小血管反射性扩张,从而引起心率迅速减慢,血压迅速下降。也常称之为迷走神经血管抑制性晕厥[3]。严重时,患者可致心脏停跳,无法测及血压。另外还会有少许神经调节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血压降低,但心跳无明显减慢。这类患者多为神经源性休克。根据诊断,该组42例患者中,有36例为迷走神经反射性急性低血压,5例为神经源性休克。

3.2急性低血压的易发时间

通常为术后拔鞘管或其后30 min以内,或者手术快结束时压迫止血过程中发生,本组病例中,有37例患者发生在这一过程,发生率为88.10%[4]。也有少数患者发生在术前麻醉时,该组病例中发生率为4.76%。易发时间段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精神高度紧张,禁食时间过长。动脉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出血量过大。手术时输液量不够,血容量迅速减少等。在操作介入治疗术之前,可以通过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有效地指导术前禁食,消除患者情绪因素还减少急性低血压的发生[5]。同时,提高动脉穿刺技术,加强对患者观察,及时调节输液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低血压的发生。

3.3急性低血压的处理方式

当发生急性低血压时,应迅速稳定患者情绪,取头低足高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6]。静脉推注1~2 mg阿托品,若1~2 min内患者症状及心率未见有明显变化时,可再次静脉推注1~2 mg阿托品。若患者血压下降迅速时,可以静脉推注10~20 mg多巴胺,继而100~200 mg多巴胺静脉滴注,用以维持血压。同时给予快速大剂量的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如以上措施仍未能缓解患者病情,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急性心包填塞等内出血,可请外科会诊,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中急性低血压并发症占我院6年间手术总数的2.91%,发生率并不高,一旦发生进展极为迅速,抢救不及时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应关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中急性低血压的发生特点,早期发现,早期快速扩充血容量,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可有效地降低这一并发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况瑜天,俞铭燕.心脏介入治疗并发急性低血压症的临床表现与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09(9):1438-1440.

[2]严萍,白姣姣,姚志萍.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28):2657-2658.

[3]张晓兰. 心脏介入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J]. 吉林医学,2013(2):384-385.

[4]段素萍.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5):897-898.

[5]于俊楠,李春文.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39-340.

第4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短,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及自身抗体出现的一种出血性疾病。2001—2007年,笔者应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8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78例,女50例;年龄16~71岁;病程2个月~14年。

1.2 诊断标准[1]

①多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②脾脏不大或仅轻度脾大;③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且有成熟障碍(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④以下4项应具有其中1项: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切脾治疗有效、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或血小板相关补体3(PAC3)]增高、放射性核素51铬(Cr)或111铟(In)测定血小板寿命缩短;⑤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淋巴系统肿瘤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予犀角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赤芍药12 g,牡丹皮9 g,生地黄30 g,水牛角30 g。气阴两虚加党参15 g、黄芪15 g、白术15 g、鸡血藤15 g、仙鹤草10 g,栀子15 g;肝肾两虚加鳖甲15 g、墨旱莲15 g、龟版(先煎)15 g、紫草20 g;伴鼻衄牙龈渗血者加三七粉(冲)3 g、侧柏炭15 g、地榆炭15 g;伴皮肤瘙痒者加地肤子15 g、白鲜皮15 g、苦参15 g:脾大者加三棱9 g、莪术9 g、制乳香10 g、制没药10 g。水煎服,日1剂。

1.4 疗效标准[1]

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无复发。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进步: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 结 果

本组128例中,显效96例,占75.0%;良效25例,占19.5%;进步5例,占3.9%;无效2例,占1.6%;总有效率98.4%。

3 典型病例

孟某,女,40岁。2007-11-21来诊。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皮肤淤斑,伴月经量增多,间断口服调经药,无明显效果。2007-04出现自发性牙龈出血,双下肢出现淤斑,曾服用利血生、泼尼松等药物及输注血小板,疗效不佳。证见:面色萎黄,心悸乏力,耳鸣,腰膝酸软,皮肤散在出血点及青紫淤斑如核桃大小,牙龈少量出血,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化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7×109/L。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辨证:肝肾阴虚。治宜清热凉血,补益肝肾。予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30 g,生地黄30 g,赤芍药12 g,牡丹皮9 g,鳖甲15 g,墨旱莲15 g,仙鹤草20 g,紫草20 g,侧柏炭15 g,三七粉(冲服)3 g,地榆炭15 g,鸡血藤20 g,知母15 g。日1剂,水煎服。2007-12-10复诊:皮肤紫癜消失,鼻衄、牙龈出血停止,耳鸣、腰膝酸软明显减轻,偶有夜寐不安,盗汗,舌淡,苔薄,脉弦细。上方加炒酸枣仁15 g、煅龙骨15 g、牡蛎15 g,继服20剂。2007-12-31 三诊:临床症状均消失,血小板计数186×109/L 。再取上方10剂巩固治疗,随访2年未复发。

4 讨 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免疫机制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出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皮下出血,月经过多,鼻衄,牙龈出血,脾大或轻度脾大。属中医学紫癜、肌衄、发斑范畴,急性期以血热为主,热邪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症状;病程日久,耗伤气血而致气血两虚。也有因反复大量应用激素等药物而使阴血暗耗,以致气阴两虚,故临床要辨证论治。犀角地黄汤方中水牛角、生地黄、赤芍药、牡丹皮清热凉血化瘀。随证加味配伍,共奏清热凉血,化瘀、补益肝肾之功效。

综上所述,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避免了激素治疗出现副作用和病情反复,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

第5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 胰腺炎/流行病学;,广东

摘要: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在广州地区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至2004年9年间所有住院治疗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的分布以及疾病转归和证候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规律和特点。【结果】从时间分布上看,广州地区的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发病季节上看,夏季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少,而冬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从性别分布上看,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的性别比例接近1∶1,男女没有明显差别;从年龄分布上看,20岁以下青少年发病率很低,20~3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40~79岁相对处于一个平台期,发病率有所下降,80岁以上发病率急剧下降;从病程来看,其频数峰值在1周左右,即大多数1~2周内可好转出院;从疾病转归来看,经过中西医结合及时救治,72.9%痊愈,病死率为2.9%;从中医证候特点来看,广州地区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大多表现为肝胆湿热(69.9%),其次为肝郁气滞(11.7%),痰瘀阻络、中脏虚寒和阳明腑实证型最少(分别为7.8%、7.3%和3.4%)。【结论】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在近10年中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中青年;中医证候大部分表现为肝胆湿热型;发病的季节多在冬春寒凉及节假日集中的季节,表明该病发病与地区经济发展后饮食不节的生活方式有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胰腺炎/流行病学; 广东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液分泌异常亢进或胰酶在胰管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局部炎症反应 [1] 。其轻症属于中医“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范畴,重症属于中医“结胸、厥逆”的范畴。为了解急性胰腺炎在本地区的发病规律及特点,以利于采集证据来完善和调整今后的防治对策,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73例患者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的原始资料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4年9年间所有住院治疗的27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 1.2 研究方法 在病案室进行检索及查阅,资料完整。共收集到急性胰腺炎病历273份。参加人员均为在校研究生,包括外籍研究生,进行国内外学生共同合作。他们均接受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培训和考核。使用软件为SPSS,所有原始资料均有数码照片存档。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结果见图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6年至2004年9年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996年累计发 1997胰腺炎发病时间分布图病8例,占2.9%;1997年累计发病10例,占3.7%;1998年累计发病15例,占5.5%;1999年累计发病27例,占9.9%;2000年累计发病33例,占12.1%;2001年累计发病36例,占13.2%;2002年累计发病26例,占9.5%;2003年累计发病69例,占25.3%;2004年累计发病49例,占17.9%。

2.2 季节分布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季节分布极为明显。1月发病29例,占10.6%;2月发病24例,占8.8%;3月发病32例,占11.7%;4月发病21例,占7.7%;5月发病16例,占5.9%;6月发病17例,占6.2%;7月发病16例,占5.9%;8月发病17例,占6.2%;9月发病25例,占9.2%;10月发病18例,占6.6%;11月发病31例,占11.4%;12月发病27例,占9.9%。结果见图2。

2.3 性别分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1996年至2004年9年间病房收治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135例,占49.5%,女性患者138例,占50.5%,男女性别在发病率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图3。

2.4 年龄分布 收入本院的273例病人中没有10岁以下者,其中10~19岁13例,占4.8%;20~29岁49例,占17.9%;30~39岁54例,占19.8%;40~49岁33例,占12.1%;50~59岁36例,占13.2%;60~69岁40例,占14.7%;70~79岁35例,占12.6%;80~89岁10例,占3.7%;90岁以上3例,占1.1%。结果见图4。

2.5 病程 从病程统计图可以看出,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呈偏态分布,7d的累计百分比为35.2%

2.6 疾病转归

2.6.1 疗效标准 [2] 治愈: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消失,淀粉酶正常;好转: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腹痛减轻,淀粉酶正常;未愈: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及淀粉酶均无好转;死亡:生命体征消失。   2.6.2 预后结果 治愈199例,占72.9%;好转61例,占22.3%;未愈5例,占1.8%;死亡8例,占2.9%。

2.7 证型特点 除去以手术为主者外,在以中医为主治疗的病例中,证型特点规律如下:

2.7.1 证型类型及分型标准 [3] (1)肝郁气滞:腹中阵痛或串痛,有恶心或呕吐,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紧;(2)痰瘀阻络:脘腹疼痛,呕恶纳呆,痛处固定不移,或腹中有痞块,疼痛拒按,坚硬或固定不移,肌肤粗糙失润,或伴有身体黄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腻,脉滑或涩;(3)肝胆湿热:上腹胀痛,拒按,纳呆呕恶,口干而粘,肢体沉重,或发黄疸,大便不爽或干结,尿短赤,多有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4)阳明腑实:脘腹痞满胀痛而拒按,腹胀,大便不通,可伴有身热、口干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或厚腻,脉洪大或滑数;(5)中脏虚寒: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呼吸微弱,肢冷汗出,舌淡苔白,脉沉微细。

2.7.2 证型分布 肝郁气滞27例,占11.7%;痰瘀阻络18例,占7.8%;肝胆湿热160例,占69.9%;阳明腑实8例,占3.4%;中脏虚寒17例,占7.3%。 3 小结与分析 既往研究认为急性胰腺炎多见于青壮年或50~59岁男性和60~69岁女性,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约2∶1),但重症胰腺炎则男性高于女性(4∶1) [4] ,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5] ,可达25%~40% [6] 。而本组病例的发病特点与上述统计数据有很大差异,从病例数据我们总结出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特有的发病规律:其发病自1996年以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随着广州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饮食消费不断增加,以及暴饮暴食和嗜酒的不良生活习惯诱发该病有关,这点与其他文献报道相符,如赵芝蓉 [7] 报道饮酒占急性胰腺炎发病因素的37%。李淑增 [8] 也认为脂质在胰腺内沉积及血脂增高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而致胰腺微循环障碍,使胰腺灌注量减少,血流量下降甚 至缺血,破坏细胞膜功能,使腺泡膜稳定性下降,血管通透性增加,氧自由基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释放而导致发病;酒精及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近几年亦有增加。因此,避免大量饮酒及暴饮暴食是减少急性胰腺炎的有力措施之一。在我院住院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季节分布极为明显,夏季的发病率相对较少,而冬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从10月末开始到第2年3月是一个高发时间,从3月气温升高开始,发病率便急剧下降,在5、6、7月天气最炎热的夏季达到一个低谷,形成一个平台期,在夏秋交界的8、9月份开始上升,到冬季再次达到一个高峰,形成一个循环。广州夏季气候炎热潮湿,食欲下降致使暴饮暴食和酗酒等现象减少,从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也相应减少。而当气温寒凉时,不良的饮食习惯又会出现,加上主要节日多集中于冬季,所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本组27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性别比例接近1∶1,男女性别在发病率上差别不大,这与文献报道中年组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不符 [7] 。这可能因为广东男女饮食习惯基本相似,社交状况趋于平等,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性别比例接近1∶1。在发病年龄方面,20岁以下青少年发病率很低,20~39岁年龄段发病最高,40~79岁相对处于一个平台期,发病率有所下降,而80岁以上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急剧下降,这种趋势符合社会和经济学的一般规律。20岁以下发病率很低,是因为青少年受到经济上的限制,极少有暴饮暴食、酗酒等现象。20~39岁年龄段社会应酬多,食欲旺盛,极易成为急性胰腺炎的诱发因素,故其发病率最高。40~79岁相对处于一个平台期,发病率有所下降,因为此年龄段自制力强,保健意识提高,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而80岁以上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急剧下降,是因为老年人不再有过多的社会活动且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健意识。急性胰腺炎发病急而且严重,但经过及时治疗治愈也快,大部分1~2周内好转出院,其频数峰值位于1周左右;而且经过及时救治,转归良好,大部分可以痊愈。本组资料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呈偏态分布,7d的累计百分比为35.2%,13d高达68.5%,15d高达74.4%。也就是说,高于1/3的病人7d内出院,高于2/3的病人13d内出院,接近3/4的病人15d内出院。这体现了急性胰腺炎发病快而严重,经过及时治疗治愈也快的特点。张喜平 [9] 认为在急性阶段,针对肝郁气滞,郁久化热,中焦实热,采用通腑导滞、疏肝退黄等攻邪措施,有助于疾病趋缓;在炎症消退阶段则多采用活血化瘀和益气养阴药物而取效。但我院绝大部分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为主,故治疗也以清肝利胆、通腑泻下为最多,这可能是广州气候炎热潮湿和饮食甘肥厚腻,易于生湿化热之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治愈率达72.9%,病死率仅为2.9%。以上资料对今后广州地区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更确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87.[

2]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S].广州:官桥印刷厂,2003:75.

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5-219.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2.

[5]李浩,周建良.内科急症临床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9.

[6]蒋数栋.消化内科专题讲座[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325.

[7]赵芝蓉.不同年龄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J].华西医学,2001,16(3):348.

第6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1)煤地质行业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

行业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各种网站的另一类主要信息资源。这部分的资源需要突出专业性和最新性,也就是说,各网站要根据自己的特色领域及时更新该部分的信息。同时,各网站也提供了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这些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是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现,通常在后台是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支撑,有利于网站及信息的维护。

(2)煤地质行业科研数据

煤地质行业科研数据在煤地质网络信息资源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其中科研数据主要是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包括科学实验数据、地质勘探数据、实际生产数据。通常每个网站都是以自己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建立专题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提供模糊、精确的信息查询。这些数据一般情况下也是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表现,当涉及地形图、地质图时,会采用GIS的相关软件来进行显示,可以做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充分结合。

(3)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

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具有其他网络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的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按照资源类型来分划分,主要包括:书目信息、电子出版物、会议及学位论文、教育教学信息、导航指南等。这些网络煤地质行业学术资源的信息内容庞杂、数量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与传统出版的学术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速度和成本优势,但是用户要求信息的质量高,尤其是查全率和查准率。这些资源的种类很多,因此,这些信息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在使用时需要下载相对应的专业软件。

(4)煤地质学网络交流信息

在各类煤地质学相关网站上都建有各种煤地质学领域的论坛,也称BBS。他开辟了一个公共空间供用户浏览、查看其中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类型非常多,可以是电子书籍、期刊、演讲稿、课件等等。这些煤地质学网络交流信息尚未被纳入面向社会公众的正式出版渠道,通常被称作“灰色文献”,与传统的交流信息方式相比具有及时性、时代性和世界性。这些信息还具有自由性和动态性,容易导致信息在一定范围内的无序状态。但总的来说网络交流已经成为研究人员获取非正式出版的学术信息的重要来源。

(5)煤地质学其他网络信息

煤地质学网络信息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同的用户所关注的信息的角度是不同的。各类煤地质学网站除了提供上述的信息类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与煤地质学相关的政治、经济、人文以及历史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影响煤地质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受到广大煤地质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但是这类信息所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所以这类信息不是网络资源的重点,也不是研究的重点。

2煤地质学网络信息的数据类型

煤地质学信息的数据类型大体上可分为空间数据类型和非空间数据类型。

2.1空间数据类型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遥感数据、照片等图像数据

①矢量数据:通过对各种地质专题图的数字化,或是野外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得出的数据,例如,储量预算图、综合柱状图、剖面图等。②栅格数据:各种地质专题图用扫描等数字化的方法形成的栅格文件,例如,数字化后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图等。③遥感数据:通常为TM、SPOT等类型的卫星影像和红外、高光谱等航空照片,通过专业软件解释为可以为煤地质学服务的数据,如勘探区的遥感监测图。④照片:包括对对物体宏观和微观的照片,例如,野外采集标本的手标本照片或光学显微镜下的照片。

2.2非空间数据类型主要为文本型数据和数字型数据

①文本数据:包括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及各种报告、文档等,例如某地区的地质勘探报告、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报告等。②数字型数据:主要是指表格数据,涉及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煤质类数据等。

3煤地质学网络信息特点

网络信息是以网络为纽带联结起来的信息资源和以网络为主要存贮、传播、交流方式的信息资源,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的总和。它具有信息内容的多变性、载体的多元化、数据的半结构化、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等特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除了一般网络信息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具有它本身的特点。

(1)煤地质学信息的准确性任何信息都需要具有准确性,对于煤地质学信息来说,更需要强调信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例如勘探区地质剖面图、钻孔数据以及综合柱状图等通常是精确到米;对于地球化学数据,通常需要根据国家标准来确定数据的准确度,其精确度通常比钻孔数据的高;对于煤炭储量数据需要精确计算统计,煤炭类型和各煤矿储量数据要求正确可靠,煤炭的生产计划及国家大的政策法规制定都将以这些信息为依据。

(2)煤地质学信息的空间性煤地质学信息具有很强的空间性,无论勘探数据还是分析数据,都密切与空间位置相关。钻孔资料是在特定的地点得到的数据,煤盆地的基础地质信息也和所处的地球板块相关。所有这些煤地质学的研究都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相应信息的获取、管理、开发等都应该按区域为单位进行,脱离了空间构架,煤地质学信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煤地质学信息的多时态性煤地质学信息的多时态性可以表现在地质体和地质现象产生的时间性、煤田勘探工作的阶段性。地质现象是地质历史进程某一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需要几十年或几百年为一个周期;煤田勘探工作可以分为普查、详查、精查等几个阶段,通常以年为变化周期。利用地学过程的连续性,结合地质学信息的空间性,可以充分的表达出煤地质学地质过程的内在规律。

(4)煤地质学信息的关联性和复杂性煤地质学信息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和逻辑性。重、磁、电测量资料、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勘探资料以及各种钻井资料可以得出各种地层信息、古生物信息、构造信息、岩性信息等,根据这些信息以及遥感信息可以建立起地质体模型,从而解释出煤盆地的形成过程。利用地球化学信息可以进一步得出煤盆地中煤质数据,为煤炭的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性信息。由于信息应用目的的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强调不同的空间对象实体,使得数据呈现很强的复杂性,这就说明,不可能通过同一表达方式满足所有的需求。必须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按照不同的主题信息进行多重表达。

4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要求越发强烈。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解和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其本质都是对信息组织是对信息资源对象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要根据信息的特点来确定信息的整合方式,以此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整合方式上来看,可以选用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学科门户网站方式以及搜索引擎方式。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煤地质学网络信息,采用能够体现数据特色的资源整合方式,达到既能实现信息的整合又能保持信息的原始性和自身性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当信息资源为科学数据时,为了保持数据的可读性、可检索性及可用性,可选择数据库作为该信息资源的整合方式,例如,中国煤炭特性数据库的建立、“地球科学概论”辅助教学图片库系统的开发等。

(2)对于地质信息有的地质现象类信息,可选用学科门户网站的整合方式,并以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整合的技术手段,将无序的地质信息及地质现象组织起来并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当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时,要从考虑信息的重要性、传递性以及容量大小的角度来考虑,充分体现出该学科门户网站的内容特性。例如,体验式地质教学虚拟平台建设。

(3)对于一般的网络信息,通常选用学科门户网站的整合方式,并以超文本技术作为整合的技术手段,将各种信息素材通过超级链接组织成一个新的信息整体,同时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导航链接,能够使用户快速在新环境中定位。

用户在使用上述三类整合后数据时,可以使用谷歌、百度等方便、快捷的搜索软件,但是对于专业性搜索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弊端,例如对一些常用煤地质学专业词汇进行搜索时,得出的搜索结果量如表1所示。在这些大量的搜索结果中,用户往往很难找到自己想用的信息,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搜索引擎通常不会去考虑这些专业词汇的学名、俗称、同义词、近义词等等,这样就缩小了专业检索的范围;在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他们也很难进行保证,这样又盲目扩大了专业检索的范围,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为了避免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在对煤地质学网络信息进行二次整合时,可以在煤地质学领域应用垂直搜索理念和技术,面向该领域的网站,对他们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抓取、分析、整合,最后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准确而专业的信息搜索服务。

5结语

第7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主要研究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以上4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参与地下水的观测、进行地下涌水的处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云南省有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专业。笔者所在的学校自2005级开始在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中招收高职全日制脱产和函授大专学生,到2010年已有三届毕业生、三届在校生。先后有10个教学班开设了《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者一直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高职教育中,资源与测绘大类的专业少,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专业更少,学习本门课程的人数少,课程在专业以外的认知度低。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水文地质学基础》应作为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主干课,曾在相关教师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根据教育部教育司2005年版的《高职高专专业概览》才尘埃落定。

使用的教材多为高等学校教材,与高职教育的要求不相匹配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素质高,上手快,技能强”。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但是,在高职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主要选用的大多是高等院校的教材,学科理论介绍多,实际应用介绍少。

适合课堂教学的电子课件少,教师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专业性强,尽管近年来多媒体电子课件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但关于《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课件少之又少。要做好一件成熟的实用的电子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和图片,但由于专业性较强,这方面的资料往往有一定的保密要求,一般人很难找到相关资料,再加上水文地质工作目前主要是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施,高职教师参与很少,导致现在的课件以罗列教材中的内容为主,质量不高,适用性和吸引力不强。

教师大多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在实际教学中,《水文地质学基础》的任课教师大多采取单一的讲授形式,教学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室里完成。学生没有机会到实地考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对应,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知识上,学习围绕课本和考试,沿袭着“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传统学习方式。讲授方式单一,课程缺少吸引力,导致本门课程枯燥无味;学习方式单一,学得快,忘得快,导致课程学与不学一个样;再加上有些学生本身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更是降低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体会

笔者从2006年开始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到2010年,已经完成了10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经过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矿山地质专业的学生学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水文地质专家或专门从事水文地质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而是让他们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将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其今后的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掌握水文地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技能型人才。对这些专业的学生进行水文地质教育,应该面向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水文地质与勘查、金属矿开采、矿山地质等工程领域的应用,以掌握基本理论、突出实践应用为目的。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讲清《水文地质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属于企业办学,隶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学生实习实训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兼职讲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结合集团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重新编写了高职《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尝试进行课程改革。首先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2006、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讲授中,尝试性地引入讨论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在讲授“岩石中孔隙”时,先讲清基本理论,然后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相关书籍查阅砂岩、泥岩、泥质灰岩中孔隙的异同,最后让学生结合《普通地质学》、《岩石学》等课程展开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对2007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动员时,笔者结合实训基地的情况,向学生介绍了即将实习的工作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这一尝试在学生一年后的毕业论文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参与评阅的12份毕业论文中,有多达11份介绍了实习矿区的水文地质情况,有的还提出了矿山巷道涌水的处理方案。在给2008级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讲授“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时,恰逢降雨,笔者便直接将学生带到一个建筑施工工地,通过地表的一个新鲜垂直剖面给学生介绍此部分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是积极与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沟通,建议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过程中注意介绍水文地质的内容,包括地下水量的计算、地下涌水的处理、矿山巷道水的处理等,增加课程对实际工作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调整,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制作PPT演示文稿,增加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从2008年开始,笔者将教学讲义的部分章节做成PPT演示文稿,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程讲授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必须向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转变和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这就要求在高职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应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开设《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习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根据现在和将来的实际应用及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近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不断地提醒人们必须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能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水文地质学基础》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课程,有责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对其研究领域的知识进行普及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学科性质和内容,因此,在教学目标中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心理相违背,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课程的直观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水文地质的具体教学内容、(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环境)学习目标及学生特点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流网时,可引入如何判断矿区的潜水含水层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的内容,利用动画模拟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判断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这些直观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流网的认识,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若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设计一些课件,会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应增加《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教学针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增加实践性、开放性教学环节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高职院校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多年在生产一线积累的水文地质理论和经验带进课堂,将水文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事例带进课堂,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若能在学生实习实训时,请带实习实训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作面对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整个课程的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

第8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 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about Physical Geology of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Abstract:The course is the most basic unit of teaching program, the most basic factors to determine teaching quality.and the most basic content of teaching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geology is the firs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for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stude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we have done a series of research on course structure,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for the goal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Physical geology Excellent course Course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reform

课程作为教学计划的最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因此,课程建设也是高校最基础的教学建设。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师资队伍、教学文件、教材方面的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息息相关。《基础地质学》是我校经过多年建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的一门课程。课程教学分三个层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基础地质学》也叫《普通地质学》为课程教学第一层次,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第一门入门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构建地质学的框架,掌握现代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激发学生学习地质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教学第二层次为资源勘查工程相邻专业的《基础地质学》;其他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是《基础地质学》课程教学的第三层次。本文重点介绍我校近年来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果。

一、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教学内容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改革本质是课程内容的改革,地质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庞大的学科体系,涉及内容广、学科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新知识、新内容不断增多,如何使一年级新生既能了解地质学的全貌又不会内容过于繁杂,既能将学生领进地质大门又能让学生对地质产生兴趣,教学内容既能反映现代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又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内容的取舍即怎样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构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地质学》课程内容体系时始终坚持以地质作用为主线把各个章节整合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把本课程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地球的演化及地质环境模块。

(一)地球基本知识模块

主要为介绍地质作用进行铺垫,包括地球概况和地球物质组成两章,其中地球概况首先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几何特征开始,再介绍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构造,最后介绍地质年代和地质作用;地球的物质组成包括地球的化学组成、矿物和岩石,常见矿物岩石的认识是重点。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模块

为本课程的重点模块,包括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4章,其中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为本模块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和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特征;其次为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形成,地震作用一般了解。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模块

为本课程的重点模块,包括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沼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风地质作用7章,其中以风化作用为开始,任何岩石暴露在地表或近地表都要遭受风化作用,再从学生稍微熟悉的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湖沼的地质作用讲起,最后介绍冰川、风的地质作用,重点讲授各地质作用怎样进行剥蚀(方式和产物)、怎样进行搬运(方式、磨圆度和分选性)和怎样进行沉积(原因、位置和产物),让学生通过剥蚀—搬运—沉积这一主线条将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连接起来。

(四)地球演化及环境地质模块

包括板块构造、地球的演化和地球资源及地质环境3章。这一模块学习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全球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建立正确的地球观及进一步了解矿产资源的紧缺及地质灾害的危害。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普通地质学》教学过程中涉及了大量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形象教学对没有实践过程的大学新生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是一项图文并茂,文、图、声、像等相结合的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领域,是当今教育的一种新思维、新方式。这一新的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新了以往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能使教学活动在生动、形象、直观的轻松氛围下进行,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可提高效率,对学生可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双方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别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研究,使用Flash自主开发了《普通地质学》多媒体课件,课件主要内容包括片头、主界面两部分,主界面又包括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动画模拟、视频教学、模拟试题、课件简介、典型地质现象、教学大纲等模块。课件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和任意的浏览。本课件先后获第四届广西区高等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和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另还制作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地质学》实习CAI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能够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便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世纪的高等地质教学更应注重未来地质类专门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等地质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任务。根据课程的特点我校设计了11个实验项目,共22个学时,分别是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常见矿物的认识、造岩矿物的认识、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常见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常见古生物化石认识、外动力地质现象图片观察、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参观地质博物馆和校园内屏风山野外现场教学,其中常见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为实验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通过期末每人10块矿物岩石标本的考试督促学生掌握(权重为平时成绩50%);设计外动力地质现象图片观察实验能使学生通过图片中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加深对外力地质作用的理解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地质思维能力;设计屏风山野外现场教学实验能使学生通过对屏风山的岩溶地质现象及其他地质现象(如石灰岩、沉积构造、风化作用、节理、方解石脉等)的观察,探讨分析桂林岩溶地貌和溶洞沉积物形成条件及屏风山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型实验能力。相应由地质出版社出版了彩版《基础地质学》实验教程供学生实验使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学中抽象、复杂的地质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下一步的野外实习打下基础。

四、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有一条关于实践的谚语说得好,“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真正明白”。众所周知,实践性环节训练于工科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空间广泛性和时间漫长性等特点,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恢复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因此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地质学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过程才能真正掌握好。在目前国内不少院校实习经费严重不足,野外地质实习时间普遍缩短的情形下,我校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两周增加为三周,由原来的桂林实习基地实习增加了广西北海实习基地实习,其中桂林实习基地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区内三大岩类出露齐全,褶皱断裂发育,具有铁、铅锌和钨矿产出,尤其是拥有闻名于世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中国唯一的岩溶博物馆,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地质现象丰富典型,是国内较为理想的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北海实习基地位于广西北海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为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有各种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及火山熔岩,是学生海洋地质作用和火山地质作用的理想实习基地。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变以往单一编写实习报告为编写实习报告和现场考核相结合。在地质认识实习最后一天,选择未实习过的兴安胡家垌作为考试路线,考核内容涵盖地质认识实习的各个环节,如地层剖面和岩性观察、构造分析、地质现象描述、剖面图素描和地质罗盘使用等,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相应出版了彩版《基础地质学》实习教程和《普通地质学》实习CAI课件供学生实习使用。通过地质认识实习,使每个初踏入地质殿堂的新生,能从地质实践活动中认识典型的地质现象,理解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地质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正是由于我校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年级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地质学》入手,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于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一方面为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整体性提高。显著标志是在2010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校学生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1项,团体总分高居全国第二名,荣获团体二等奖;2012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本专业在校学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荣获团体二等奖。另《基础地质教育阶段“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09年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参考文献】

[1]胡云沪,钱建平.普通地质学第二课堂的建设[J].桂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1999:99-101.

[2]胡云沪,钱建平,陈三明.《普通地质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8:99-101.

[3]钱建平,胡云沪,庞保成,等.加强《普通地质学》实习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349-351.

[4]钱建平,胡云沪,庞保成,等.《基础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1):123-127.

[5]钱建平,胡云沪,陈三明,等.创建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0-85.

第9篇:地质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新形势;教学改革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在大量勘探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地质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油气勘探息息相关[1]。随着现代油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扩大,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新的领域,传统的教学内容很难满足这种快速发展需求,尤其是有关非常规油气地质新理论和新进展等,传统的教学体系涉及较少[1]。因此,该课程内容如何适应这种快速变化的油气勘探新形势,如何将新旧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以培养创新型油气地质人才来适应油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切合课程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和地质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该课程涉及面广,具有综合性特点,同时一些基本理论随勘探实践会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得到完善,因此也具有发展性特点[2]。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将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重要决定作用。基于该课程的上述特点,要求任课老师应具有扎实的油气地质理论知识,同时要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3]。任课教师应多参与相关科研工作,可增加对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理解,同时基础理论也会得到提高。另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是业内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把握学科前沿和提高自身水平的最佳机会[3]。任课教师应多参加与油气地质相关的学术会议,还应多作或多听取与油气地质新进展方面的学术报告,以把握本学科的前沿问题,以便及时传授给学生。

二、及时补充最新研究进展,增进课程内容充分融合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思想充实或拓展现代石油地质理论,而这些新理论在油气勘探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如何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时介绍给学生,并将其融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也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4]。

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应及时吸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随着新认识、新理论的不断出现,课程中一些概念会发生拓展,部分油气地质理论会逐渐得到完善。因此,补充新进展时不应采取新旧内容截然分开,而是将新内容作为原有知识的补充和完善,最终将新旧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讲到油气聚集时,原有内容中认为必须有圈闭存在,须有盖层封盖,而非常规油气聚集时并无明显圈闭作用,并且储集层具有盖层功能;已有内容中认为烃源岩只能作为生油气层,不能作为储集层,随着近些年来非常规页岩气得到突破,认为烃源岩层同样可以作为储集层。

三、加强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等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流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该方法重启发诱导,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

针对本课程可采用讨论启发、类比启发和发散启发等方式教学[5]。油气地质理论往往是经历反复论证才总结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个别理论的学习可采用讨论启发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形成观点参与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内容中具有相似性概念很多,对一些概念尤其是一些新的概念的讲解,可利用类比启发的方法引入新内容,启发学生将已有内容向更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形成油气的地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油气地质问题往往具有多解性,上课时针对某个多解性地质问题,可采用发散启发来启发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且是提高动手能力不可或缺的关键教学环节[3]。该课程实践内容主要由实验课、课下大作业、课程设计。

实验课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测定,记录相关数据,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实验,一方面增加了对相关内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下大作业主要是通过布置涉及油气勘探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通过练习,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油气勘探发展动向,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带有实际地质资料的两个习题,另一部分为每两人一组,任选一个含油气盆地或油田,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及其特征。通过课程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油气地质知识,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和团队协调配合能力,为适应快速发展的油气地质勘探新形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柳广弟. 石油地质学[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 林小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改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7,4(2):318-320

[3] 杨仁超,樊爱萍,韩作振,等.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2010,(3):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