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产品设计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设计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品设计的现状

第1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障碍设计;安全风险;儿童药品包装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039-03

The Product Packaging Design about Security Risk Categories Based on Barriers Designed, Taken the Childre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Design for Example

HUANG Mi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 China)

Abstract :The packaging design bears safety, advocacy of contents, and on this basis it also bea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day the product is very rich , their colorful packaging is good but too fine, the built-in products is easy to remove , these factors have led to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takes the childre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design for example, analyses the strategies that barriers designed integrates into the product packaging design about security risk categories.

Key words :barrier design; security risk; the children pharmaceutical packaging

Internet :.cn

一、障碍设计概述

障碍设计是一种逆向性思维的产物,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入手,在设计中融入必要的“障碍”,从而在牺牲便利性的基础上提升安全性,增强设计的社会责任属性,这种看似增加麻烦的设计是为了以牺牲便利的方式,达到安全的目的,从而使人在心里、生理活动中更具合理性。包装设计中的障碍设计一般是在包装的功能、材质、色彩、结构上等设置一些必要的障碍,特别是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包装,提高包装开启等的复杂性,给人的操作造成一定的障碍,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障碍设计体现出的人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机对话,一种辩证的设计理念。障碍设计看似与无障碍设计对立,其实不然,增加障碍只是为了设计自身的更加无障碍,而且障碍设计是一种情感、安全等弱势群体需求考量的无障碍,看似繁琐,实则为了满足更多人心理、生理的需求。

二、包装障碍设计与儿童安全

儿童心智不成熟,无法准确识别潜在危险,特别是当今设计五花八门,儿童的辨识力差,很容易误食、误用,这也不仅限于儿童产品,同时也包含一些非儿童专用的成人类产品,因儿童好奇心很强,很多东西都想去看看、摸摸、尝尝,因此有必要在一些包装设计中考虑到儿童安全因素。儿童安全包装由美国在1970年通过《有安全包装条例》(PPPA)给予定义:“一种用于儿童安全的包装,其设计结构使 5 岁以下儿童在合理时间内难以开启或取出一定数量的有毒或有害物质,而对正常成人来说却不难开启,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包装使所有儿童在合理时间内不能打开或获取一定数量有毒或有害物质。”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儿童安全包装设计的发展缓慢,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台过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内也无明确儿童安全包装规范,但是儿童误食药品的中毒事件却屡见不鲜。因此,要保护儿童的安全,除了在立法上规范药品外,还需要对药品在设计上融入一些安全因素考量,杜绝与减少儿童接触包装内装药物的机会,同时在一些非儿童的药品的设计中,也需要充分考量,阻止儿童产生兴趣,同时在开启方式上设置一定的障碍,转移儿童的兴趣点,减少儿童误食现象。

三、儿童安全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适当设计

包装设计要适度,并不是一味的提高其便利性,包装设计的需求考量需要在保证内装物安全性,用户便利性的基础上,融入适度原则,不可过度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群体的心理。生理需求。其一,结构考量。包装设计中的结构不仅需要考虑实用性,不尽需要考虑直接使用者的便利性,同时需要在结构上考量到其他接触群体的安全性,比如儿童吸食果冻窒息事件正是因为其包装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而当今的吸嘴式结构设计则安全的多。当然,结构设计不可为了安全而过于复杂,需要把握适度原则。其二,功能考量。包装设计是一种功能化的设计,是搭配内装产品的设计,这种功能性体现在对内装产品的保护与对内装产品的介绍两个方面,适度设计需要在考虑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去除或者改善一些无效、繁杂的功能,比如在儿童食品包装中不宜附带小玩具,而药品包装中不宜采用食品图样作为装饰等。

(二)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是以安全考量为基础的设计,在包装设计中融入一些必要的安全,开发适合特殊群体的包装设计,安全设计需要设计师在包装的各方面综合分析,不仅需要注意包装的直接接触群体,更应当注意潜在接触群体。儿童心智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他们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想象去使用包装,容易产生一些安全事故,因此安全设计原则必不可少。在所有存在安全风险的,儿童可能会接触到的产品包装中,都有必要融入安全性考量,本着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比如食品与药品的包装要采用无毒无害的包装材料、药品的包装不可过于花哨,改变常规的开启方式,采用按压旋转的方式等等。

四、基于儿童安全的药品包装设计策略

综上所述,障碍设计主要围绕儿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采用被动方式,让他们远离安全风险,这种设计犹如马路上的护栏,约束横穿马路的行为正是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障碍包装设计以儿童安全障碍居多,而儿童安全障碍设计又以药品包装设计更甚,因此笔者接下来将以,儿童药品包装设计为例,分析基于障碍设计的安全风险类产品包装设计策略。

(一)采用感官障碍法

儿童的理性思维很弱,他们认识事物主要依靠个人感官,在处理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事物的时候,他们会对独特的造型、优美的图案、和谐的色彩或者动听的声音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他们会不加考虑的去摸索、去品尝。另外,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会在不自觉中模仿大人的行为,比如吃药的动作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药品的儿童安全包装设计应该从有意设置一些感官障碍入手,反其道而行之,在药品包装设计中尽量抑制儿童的兴奋点,阻止他们不必要的包装关注欲望。

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规避理由是厌恶,他们当对一种事物产生厌恶,自然会远离。基于这一规律,一些药品的包装中不可采用过于艳丽的颜色,而多采用一些朴素的颜色,甚至选择一些儿童不喜欢的颜色与图案。一般来说,儿童对医生、医院或者护士的一些元素会望而生畏,在一些成人药品的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相关因素,采用“恐吓法”设计。图1的药品包装中加入了医院红十字的标志,这个标志会让儿童望而生畏,从而阻止他们探索的勇气与行为。当然,如果是关于儿童常用药的包装设计,则不可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并不能因此设计一些趣味性图案来吸引儿童,毕竟药品并不是儿童自助服用,需要家长指导,对于儿童常用药的包装设计中可以采用其他感官融合的方式,比如在包装材料中加入儿童厌烦的医院消毒水的气味,或者在包装上加上提示装置,转移儿童注意力的同时引起家长的警觉。(图1)

(二)采用技能障碍法

儿童虽然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毕竟有限,因此在设计中可以有效运用这种暂时性的技能缺陷,在药品包装设计中融入一些技能化的开启方式,从儿童技能的盲区入手。比如儿童的力气很小,那么可以将瓶盖设计为按压旋转瓶盖结构,当家长盖严瓶盖,依靠儿童的智商,根本无法做到按压的同时把瓶盖旋开,即使让儿童不小心拿到药瓶,他们几次尝试后也会主动放弃。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儿童对文字、图案的理解欠缺的方式,引导家长采用不宜发现的暗码开启,只有通过暗码提示才能实现瓶盖的开启,这种技能化的开启是一个儿童无法做到的。

当今药品中泡罩包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在一些成人药品中,但是传统的泡罩包装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因为儿童只要取出药板,很容易把药物取出,而且这种取出方式对儿童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加上现在的糖衣片及胶囊的甜味刺激,其安全风险是不可小觑的。图2为一种儿童安全药品包装盒的设计(杨光设计并申报专利),这个是采用了典型的技能障碍方法,“在纸盒上沿切撕线 2 撕开并在折叠线 4位置折叠后形成内凹式卡口及拉片 3,卡口嵌入内含泡罩板 5 边缘的缺口 6,形成限位装置。需要取出药品时,用力拉出纸盒上卡口边缘的拉片可将卡口复位,取出泡罩板,而且可以反复多次使用。”这个设计的操作方法是一个儿童根本无法完成的,即使他们刻意去模仿家长行为,也因为双手配合不到位而取不出药品。(图2)

(三) 采用行为障碍法

儿童的行为能力较弱,一些成年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有些儿童却无法完成,比如拿起一个很重的东西,开启一个很紧的瓶盖等,而这种行为的障碍恰恰能成为障碍设计的突破点,比如一些瓶盖设计的很紧,儿童开启便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这种局限性也给妇女和老人造成了不便,因此单纯依靠蛮力设计并不可取,而设计中应该采用增加其开启方式的复杂上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多的、更行之有效的思路。图3为一种复合式的挤旋盖药瓶,这种瓶盖分为内外两层,内外两层瓶盖是通过外壳上的按钮3相互连接的,只有在旋转的时候按住按钮,瓶盖的内壳与外科才会一起旋转,否则只有外科空转,无法打开瓶盖,而儿童因行为的障碍无法领会按压的动作,因此当他们将外壳旋转多次,并且无法开启瓶盖后会将这个药瓶丢弃一旁,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图3)

五、结语

包装障碍设计在设计领域发展时间并不久,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且是一种辩证的方法学,是本着合理、适度的原则提出的“复杂化”包装,当然障碍包装同样追求障碍功能实现基础上的最优化。本文以药品包装设计为例,以儿童为定位群体,分析障碍包装设计的原则,并且提出了感官障碍法、技能障碍法、行为障碍法等设计方法,因笔者个人能力有限,有些观点可能有失偏颇,还请批评指正。儿童包装障碍设计在外国运用已经极为普遍,但是在国内考虑到成本问题,很少企业采用,同时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去约束这一行为,即便是关于障碍设计的一些经典设计或者专利已经很多,但是应用到实际的却很少,因此有必要多方面积极努力,不仅需要在设计上提出更多的切实可行的方式,同时也应当在立法层面上加以约束,提升药业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文雯.“200000000 儿童药盒安全谁来管”[N].健康时报,2014.7.14,第 2 版.

[2] 蔡玉硕.“解决儿童产品包装安全问题的途径”[J].包装工程,2014.1.

[3] 马洪娟.“美国儿童安全包装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上)”[J].中国包装工业,2003.6.

[4] 璎珊.“ISO 颁布新的包装标准保护儿童安全”[J].上海质量,2013.1.

[5]张瑞直.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安全性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8.

[6]熊兴福,舒余安,黄婉春.产品设计中心理学问题探讨[J].包装工程,2003,(3).

[7]王向阳,李燕.基于消费者心理的药品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7.(2).

[8]何钮,熊兴福.儿童药品包装安全性新探[J].包装工程,2006.6.

[9]戴雪红.视觉认知在儿童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0,02.

[10]成建刚.产品障碍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第2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关 键 词:产品设计 软装饰 个性化

“软装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提出,虽然至今其具体涵义仍在发展中,但其理念已广泛地运用于室内设计等行业。长期以来,产品设计注重的是功能与造型,对装饰的关注度较低。近年随着产品市场要求的变革以及大众审美的提高,产品表面越来越多地出现装饰元素。人们不愿从众的个性心理日益加强,促使产品设计个性化要求提升,但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削减了产品的独特性,因此,灵活多变的软装饰顺势而生。软装饰的出现,表明产品设计开始逐渐进入新的装饰时代。

1.软装饰的概念

产品设计中的软装饰是产品中除去满足基本功能的必要组成部件以外,外附于产品并对常规使用起到非必要性作用的具有装饰性的辅助物件。

软装饰不同于产品的配件。配件的定义是指装配机器的零件或部件或损坏后重新安装上的零件或部件[1]。分为标准配件和可选配件。标准配件是产品不可缺少的,保证产品完整形态和各项基本功能的实现;可选配件不是产品所必须的,不影响产品的基本功能,但是可以增强产品性能。软装饰对产品本身的各项基本功能也不产生影响,它或具有一定的功能性,或可以辅助产品性能的增强,但更重要的是它外覆于产品表面,能够美化产品,成为产品的再装饰,提升产品外在个性,并能够随意更换。软装饰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挂件、壳套、贴饰、盖垫等等,如图1。

2.软装饰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从设计发展史来看,设计风格和审美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程度及物质富裕程度有着极大的关联。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给软装饰的产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基础,同时,不断发展的审美观及大众接受度也为丰富多样的软装饰发展提供了条件。

2.1软装饰产生的原因

需求是创造事物的核心原因,审美和个性的需求是软装饰出现的主要原因。

2.1.1满足审美精神的需求

人们总是追寻美的事物,产品的设计不但从功能上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更是竭尽全力创造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形式。据研究,目前中国的消费心理需求已经介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四层与第五层之间,即自尊与审美需求之间[2],消费者总体上已经不断的开始追求漂亮多变的外观。以手机为例,在对广州用户的196份问卷调查中显示,使用手机装饰的占87.76%,其中使用手机保护壳套的人数占86%,手机饰贴的占7%,挂件装饰的占6.5%。使用保护壳套以保护手机为目的的占67.23%,以装饰为目的的占21.6%,使手机更好用的占8.17%,容易识别的占3%。而以装饰为目的的用户中,纯粹为了美观的占有66.7%,表达个性的占30.5%,其他占2.8%。数据表明,大部分消费者使用各种手机装饰。虽然使用壳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手机,但仍有1/5的消费者以装饰目的为主,这说明装饰性得到了重视。而装饰的目的是审美的需要及个性的表达。

2.1.2个性展现的需求

在心理学上,个体非常看重自己的自由感和自我效能感,人们把自己看成是独特的个体[3]。因此追求与众不同,是人们维护个性的方式,而以此方式来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工业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虽然有不同的型号与款式,但是面对众多的消费者来说,仍然存在造型雷同而无法满足体现其个性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电子类产品。这也是电子类产品最早出现软装饰的原因。

人们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主导着产品外观可变性和自选性的要求。人们力求避免审美疲劳,反对一成不变的枯燥感受,寻求更新。软装饰的灵活性顺应了这样的需求。

2.2软装饰产生的条件

自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席卷设计界,装饰被认为就是多余的。而设计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当各种条件发生变化,设计便出现新的形式。产品设计软装饰的出现,也同样因为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首先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为软装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技术条件。各种新型材料的出现让装饰手段与形式都更加多样化,而工艺的发展使得装饰越来越细腻精致。

市场激烈的竞争促使产品必须更具独特的吸引力。要打破产品因批量生产而带来的相似性,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产品选择性是市场潜在的要求,这为产品的软装饰提供了市场条件。

此外,产品设计与装饰艺术的发展为软装饰提供丰富的创意来源。同时DIY的创作方式也为软装饰提供了更多的实现空间。

3.软装饰的特点、作用与价值

3.1软装饰的特点

软装饰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点,可以进行产品操作辅助。以手机的软装饰为例,保护套具有保护功能,挂件具有便携功能。部分的手机保护套除了保护功能以外,还具有其他功能,如悬挂、支撑、辅助按键及辅助持握等,如图2。

软装饰还具有灵活性特点。软装饰的通常是成本比较低的一些外在附件,同款式同型号的产品可以配以大量不同的软装饰,因此可选择性强。又因为它不影响产品的功能性,所以可以经常更换,所以具有可更换性。软装饰的制造方式多种多样,形成其较强的变化性。

软装饰还有融入环境的特点。一些家用电器,是放入家居环境中使用的,因此与环境产生强烈的联系。使用与环境搭配的软装饰能够使产品融入环境,增强产品与环境的关联,形成统一丰富的空间效果。

3.2软装饰的作用

3.2.1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投入产出比来增加产品在消费者心里的价值,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方式。软装饰是因消费者满足审美与体现个性的需求而产生,生产简单、成本低廉,投入产出比高,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

3.2.2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微小的关注能够带来巨大的市场效应。对于企业来说,不断完善产品功能与细节,提供贴心的服务和人文关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软装饰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附件,它体现了企业对于消费者人性化的关怀,使产品的亲和力更强,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用心而细致的服务,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更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

3.3软装饰的价值

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提升企业竞争力是软装饰经济价值的直接体现。它以低廉的成本取得高额的附加价值,为企业和产品营造更加完整细腻的形象。

同时软装饰具有文化价值。它利用当下的流行元素与符号进行设计表达,反应和展现流行文化,也间接的反应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形式。它也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以独特的角度展现企业的形象,为企业传递文化理念。

软装饰的选择与使用能反馈人的情感,不同的软装饰能体现不同的性格与情绪。人们能将内心情感投射其中,使软装饰具有情感价值。

第3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青铜器 纹样 色彩 包装设计

古代青铜器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1],其精湛的铸造技术、优美的造型、古朴的纹饰、神秘的铭文,使其具备独特的美学价值。将青铜纹样引入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挖掘其潜在的美学价值,可以更好地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实现以传统元素来丰富人们的现代生活。

1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形式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皿的腹部、颈部、圈足或盖上,题材广泛。其主要形式有龙纹、回纹、云纹、涡纹、鸟纹、乳钉纹、蟠螭纹、凤鸟纹和莲花纹[2]。

2 将青铜纹样引入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1 青铜器构图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构图是产品包装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符号组合――构图可以向消费者传递有效的信息,增强人们的视觉体验,让产品流通的更加顺畅。

在古代青铜器皿上纹样的曲线是按照粗细、疏密等一定比例关系排列、变化。这些纹样的构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青铜器的形体和结构。尽管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力还很落后,导致制造工具也极端落后,但是,此时的艺术家们对于青铜纹样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已经有了自己的美学认知。这种美学认知使青铜礼器散发出深厚的庄重、神秘和肃穆感,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现代美学思想。

将青铜纹样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要做到青铜纹样适合当下的时代、环境和产品,并对传统纹样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对传统青铜纹样的改造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分解与组合法:将青铜纹样的原有纹样进行分解和打散,再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局部选用或分割加以提炼、概括,这样将原有的形式转化为新的元素在产品包装中选用。

(2)创新再造法:要使传统元素适应现代包装的需要,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必须要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视觉的要求。同样,将青铜纹样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必须要创新再造,即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设计创作时要对青铜纹样从构图方面进行深度的研究,挖掘和扩展其内涵,然后借助现代社会中已有的实体形象进行置换,赋予其更具时代感的联想或幻想,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

(3)二次抽象法:传统图形创造的起点在于二次抽象,一些青铜纹样可能已经不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必须将其本身的纹样、进行必要的加减,并予以概括和提炼,突出它在当下的形象和时代特征。

2.2 青铜器色彩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青铜器是指红铜和其他金属元素,如铜与锡等金属铸造而成的各种器具。没有氧化生锈的青铜器呈现青色或黄色,其颜色璀璨夺目,配合肃穆的青铜纹样装饰尽显高贵、奢华,代表了庄严与皇权思想。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青铜器色彩都呈现青黑或青绿色,这是金属被氧化后的锈迹。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看到被斑驳的铜锈包裹的青铜器就会产生静谧、压抑与神异的视觉感受。

在一件包装设计作品中,人们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色彩面积大的部分,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人们自身的视觉生理因素和平时的生活习惯决定的。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研究表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时候,在最初接触产品的20秒内,包装色彩的组合是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往往对人们的购买冲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色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整体的视觉环境对人们的购物心理和购物情趣会产生更多的影响。将带有青铜器色彩特征的纹样应用到包装设计中,能更多地体现产品的趣味性、和谐性。譬如夏商周时期的人们对色彩偏好为黑色、红色以及他们的搭配色彩组合,如果现代包装设计师将青铜纹样色彩的变化演绎带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通过色彩的组合与青铜纹样的搭配,并加以抽象处理和变化,会使消费者产生时空交融的错觉,能够在视觉上获得更多的美感。

用于点缀设计元素的色彩能够起到衬托和影响整体色彩的视觉效果。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青铜纹样采用要进行整体把握,对多个元素的色调要统一协调,将表面色彩用小面积的颜色点缀充实。

具有丰富色彩组合和造型的青铜纹样作为点缀可以赋予许多包装设计新的生命力,使表现力更加生动。但是,过多的点缀色会使产品在包装视觉上产生杂乱的效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应当注意整体色彩的协调,这样才能使传统元素的应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昌义.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12.

第4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浙南;民间;壁画;产品设计

壁画是墙壁上的艺术,是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其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现代产品相继出现,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在产品设计方面,呆板、陈旧的产品设计方案无法使产品受到顾客的青睐。设计者可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浙南民间壁画元素,从传统文化入手,寻找突破点。这样不仅可以进行创新,还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有利于产品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产品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产品设计现状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产品设计者多从使用者、客户源、经济因素等角度考虑,提高产品的性能,追求产品美观、方便等,以期在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这样的产品设计缺乏内涵,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顾客失去兴趣,影响产品设计的持续发展。2.发展前景在当今社会中,商品淘汰速度加快。商家要想在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单纯依靠产品本身是不够的。设计者可在产品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壁画元素,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产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尽显产品的个性特征,这对产品的销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浙南民间壁画中存在特有的设计元素,设计者将之应用到产品设计中,能够从独特的角度设计产品,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美观度与文化内涵。

二、浙南民间壁画的特点

1.空间因素壁画艺术作品从来就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一幅优秀的壁画作品,一定和周围的环境相映衬、相协调。浙南民间壁画打通了被墙面隔绝的自然空间,通过特定的形式与建筑环境相协调。壁画艺术创作者不仅要根据有限的建筑条件创作壁画,而且要考虑壁画与建筑的匹配关系。2.色彩因素色彩作为浙南民间壁画艺术中的重要因素,能在公共环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壁画创作中,创作者充分利用色彩产生的不同效果调节壁画,甚至能够改善环境,从而给观者更美好的感觉。浙南民间壁画艺术使用的综合材料不同于其他平面艺术所使用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特点,固有色也各不相同。另外,浙南民间壁画设色体现了一定的等级制度,如《文丞相图》《太白醉酒图》的设色。3.光源因素光既能够渲染空间,又能够改变形象的秩序和感觉。外界的光源主要是阳光和天光。不同的光源条件下,浙南民间壁画的形态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壁画创作者借助光线照射可以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

三、展望

设计者将浙南民间壁画元素有机地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结合古典美与现代美,能够打造出一场视觉盛宴,为产品设计注入新的活力。1.提高产品设计的可持续性设计者可结合浙南民间壁画的特点,挖掘其中的题材与材料,然后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从而提高产品的可持续性,避免产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被逐渐淘汰。在选择题材、材料时,设计者应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促进企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2.选取色调方面在选取色调方面,产品设计者也可以借鉴浙南民间壁画的特点,采用壁画中独特而优美的色调,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品牌的发展。3.空间效果设计者应结合壁画与建筑空间的效果,注重创新,通过打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将产品的优点展现出来,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优雅和美观,体验到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总之,浙南民间壁画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设计者将其与产品设计相结合,既能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促进产品设计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遆素丽,喻厅.传统壁画的色彩艺术.作家,2015(5).

[2]遆素丽.演变历程——绘画颜料生态型研究之二.艺术科技,2014(5).

[3]张洁.壁画色彩因素在公共视觉中的作用.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5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产品设计;锅炉;外观造型

0 前言

锅炉广泛应用于厂房和居民区等,其作用是产生蒸汽或热水。蒸汽用于发电供热;热水供建筑物采暖。它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本文从产品设计角度系统的论述锅炉设计,运用产品设计的方法原则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1 国内锅炉制造业的整体现状

我国许多锅炉企业以技术为核心,突求制造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锅炉。这种把技术功能放在绝对主导地位,把外观造型置于从属地位,一些企业甚至完全忽视外观造型设计的意义,不愿投入资源主动拓展深层的产品设计研发。从而导致一些锅炉企业虽拥有先进技术,却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1)锅炉的技术限制。锅炉产业发展至今,技术已达到一定程度,进入瓶颈期。企业很难拥有领先于对手的先进技术,因而想凭功能优势占领市场十分困难。只有在现有技术基础之上运用产品设计思想来设计,才能有所突破,从外观造型上为企业竞争力增添筹码,产品设计已经成为决定锅炉产品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锅炉的整体性设计的欠缺。影响锅炉发展除了技术因素外,还源于设计不合理。许多锅炉企业没有自己的设计研究和自主开发能力,采用传统的外观造型。虽然锅炉的型号、运行方式不同,但其造型大同小异,没有识别性,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种低效率的运行方式即没有运用产品设计思想,没有把造型和功能技术相结合。认为产品设计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不能使产品价值发生根本改变,只是为锅炉随意包上一个外壳,不仅缺乏美观性,更重要的是不能用巧妙的外观造型来辅助技术创新。这种技术与外观造型设计的脱节,使锅炉缺乏整体性设计思想,无法在销售中趋于领先。

设计人员注重外观造型和工程技术人员注重技术绝不是一对矛盾,只有结合了造型和技术的产品才是真正高价值的产品。

2 产品设计在锅炉外观造型中的作用

我国锅炉的外观没有明显的区别,企业抄袭优秀机型并进行拆解,对外观稍加改变后立即投入生产。这种只注重技术引进的习惯性思维使锅炉制造没有新突破,缺少设计含量,产品综合价值低,而只有通过缜密的设计、巧妙的造型形态推敲出的锅炉产品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以下从五个方面论述产品设计思想在锅炉产品设计中的作用,说明产品设计思想在锅炉外观造型中的重要性。(1)表现锅炉产品的概念。锅炉最重要的设计结构之一是炉膛,它与构成整个锅炉本体有关的燃烧器布置,对流管束的位置和面积,支承钢架的数量以及走道平台的大小等,无一不受炉膛设计的影响。可见炉膛不仅是个体外观造型设计,它的尺寸、形状与周围其他结构部件息息相关,这就要运用系统性的产品设计方法来表现锅炉产品的概念。此外,炉膛设计还要考虑燃料的特性,让煤在其中充分燃烧产生蒸汽动能,因此炉膛应设计成内部空间大,整体流线感强,造型体积向下压实,稳重而突出,表现对工作区域的关注。这样人们才能够通过外观造型去理解产品概念,所以说造型必须符合产品的概念,才能传达出产品的特有属性。(2)体现锅炉产品的价值定位。根据锅炉应用范围的不同,设计出不同气质的外观造型,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价值观念要通过设计体现出来。比如用于发电的高档大型电站锅炉,炉本体应选用沉稳的色彩和结实的材料质感,体现其高技术、高质量的装置要求。并不是根据用户或设计师的个人喜好来决定颜色和材料,而是由产品的使用场合和价值定位来决定。(3)表现锅炉产品的工作方式。以余热锅炉为例来说明造型是如何体现锅炉产品的工作方式。我们通过观察锅炉产品的外观造型为立式还是卧式,传热管是水平还是垂直安装,就可知道它的工作方式——排气流动方向是向上流动还是水平流动。用户仅通过外观造型即可直观了解锅炉的工作方式,说明造型既符合技术要求又符合使用需要。造型形式能让操作者明确感受到它的工作方式,指示性明确给操作者带来便利,从而促进生产效率。(4)表现锅炉产品的结构。主要指锅炉的功能结构,外部可见的功能结构同样是造型的重要部分,可以表现产品精细可靠,增强用户的信任。锅炉的筒体与管板采用对接焊缝;回燃室与炉胆采用扳边后再焊接;锅壳与管板之间采用圆钢斜拉撑;回燃室与后管板之间采用短拉撑杆加以补强。这样稳固的结构给操作者以结实牢靠的使用感受,无形中增加了操作者对该锅炉产品的信任感。(5)表现锅炉产品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审美习惯和倾向,因而产品设计对各类用户需产生不同的关注程度。当一家锅炉企业主要倾向的审美感受通过外观造型表现出来时,就会吸引有相近喜好的用户关注,逐渐形成企业特有的审美感受和文化氛围。锅炉外观设计的好坏虽然对其内在质量及功能没有重大影响,但外观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优良的造型能引起客户的好感,刺激客户对其做更进一步的了解,继而购买使用。

3 锅炉外观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既然产品设计在锅炉外观造型中有上述诸多作用,其实现过程必然是繁琐的,需要一个设计团队运用科学有效的产品设计方法和原则才能实现。通过外观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使锅炉的内部各部件达到产品设计的性能,并结合技术和造型而设计。(1)团队开发合作。锅炉产品是一项复杂的产品设计,不论从产品设计还是工程技术的角度看都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这就要求锅炉企业组成多种专业背景的交叉合作团队。具有工程技术知识的工程人员重视工艺、结构、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具有产品设计知识的设计师关注锅炉的整体视觉效果和产品综合价值。只有二者协调合作才能设计出高效率、优品质的锅炉,最大限度的发挥设计资源潜力。(2)以丰富的市场调查资料为基础。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用户需求和产品规划要素,没有针对锅炉设计问题的市场调查,在外观造型设计中也就缺乏依据。锅炉设计需综合用户需求、企业发展需要、市场趋势等多因素,通过市场调研在综合权衡下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锅炉产品形象。(3)结合多种因素。设计锅炉时,要考虑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取决于设备的要求、地域、气候等条件。设计者在设计锅炉时,应考虑下列因素:设计负荷(技术上的)和应力下的圆筒形部件(造型上的)。锅壳的基本形状是圆筒形的,但这种圆筒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锅炉的大小,使用燃料的特性,使用场合的不同等多种因素而不断变化。只有综合考量多种因素作用下设计出的锅炉外观造型才能更好的支持其功能技术上的实现,增加设计亮点。

4 结论

我国锅炉产业发展迅猛,许多企业在技术上旗鼓相当,却始终无法寻求新突破来占领市场。只有注重锅炉的外观造型设计才能打破这种樊笼,创造出符合新技术要求的外观造型;只有站在产品设计思想的视角下,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战略和用户价值要求的锅炉,最终促进我国锅炉产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A.马利克.动力锅炉设计.检验和维修——ASME标准[M].科学出版社,2007.

第6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现状,对产品设计专业及其教育现状作出阐述,列举了中国的产品设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影响,分析了产品设计专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以及优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影响下的产品设计专业教育案例,根据国内外成功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共性,提出在高等教育中的产品设计专业必须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要求和标准,对其进行学习和超越,并开拓校企合作办学等新型教学方式。

关键词: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产品设计;教育对比研究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

1、职业资格证书的概念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考试制度之一,也是一种资格凭证,是某些行业领域的通行证或准入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应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根据成绩或成绩所规定的级别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很多职业领域都执行该考试制度,例如律师、会计、建筑行业等[1]。我国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定义基本与国外相同,但在具体制度框架和实施环节上各国有所不同。

2、国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对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国外很多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比较完整的体系建设,例如澳大利亚、英国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且具有法律地位,在其认证体系中有具体的各种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衔接和相互转化条件和步骤,例如,获得技术等级的高级文凭以及副学士学位资格证书的人,可以选择就业,也可免试直接进入大学再继续学习2年获得学士学位。该体系是澳大利亚终身教育的一种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的培训内容和能力标准主要由行业设计,等级的证书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能力相对应。[2]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其能力标准采用模块式方法,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不同模块,根据等级不同组合不同模块。因此,该体系灵活性较强,通过考试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由国家认可的注册机构颁发的,所以权威性强。值得学习的是,考试中中实践课程具有否决权,没有重修和补考机会。2)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工业设计和制造水平得到全球公认的德国也广泛的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德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基本属于专职性、技术性较强的证书,分为学徒证书和师傅证书,但其职业资格证书类别较多,主线不明显,例如,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证书、全日制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证书、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证书、在高教系统外获得的以推动职业升迁和发展为目标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等同时存在,同时,三种证书相互联系组成德国职业培训中的“证书体系”,按照不同的培训职业,称为伙计证书、技术工人证书、助理人员证书等。[3]3)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老牌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伦敦城市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证书在欧洲的认可度较高,并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其考试体系科学、严谨,且其考试内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合理修订。英国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估标准与职务要求相对应,高层次职务综合能力要求高。同时,英国政府促进企业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行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雇主的实际需求是其证书标准的基础,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技能人才到的高级工程师,体系非常完整。[4]

3、中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目前主要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实行的是分权管理。由于各个机构之间并不统一协调,影响了证书的权威性;加之考证种类繁多,考试太乱、证书太滥,考证与学历教育的教学实践不同,职业资格标准与学校教材不匹配等现象的大量存在,影响了证书的有效性。2014年开始国务院作出决定:取消房地产经纪人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同时,取消地方自行设置的各类职业资格。重点减少的职业资格一般是没有法律、法规设置依据,或有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但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管理的。[5]

二、产品设计专业教育

1、产品设计专业定义及国家规定

根据国家教育部2012年修订版本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产品设计专业强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及良好的产品造型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既能从事专业设计又能从事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以及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6]。主干学科为产品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学。核心课程包括:工业设计史、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等相关课程[7]。培养要求明确强调:学生应具有设计创新思维意识,初步具备综合性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功能、材料、结构、外观、加工工艺、内部机构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前提上对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开发性设计。[6]

2、产品设计专业特性研究

从以上国家文件看来,产品设计虽然是本科专业,属于学历文凭教育但国家对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很重视,有一定的具体要求,从其核心课程可以看出该专业有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培养要求”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对计算机操作技能、手绘技能的要求,因此,可以说技能是该专业的重要基础,没有技能就没有研究、开发、设计等一系列的成功。

3、产品设计专业发展趋势

我国的产品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当今中国社会,OEM模式的产品生产已经在逐步减少,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尚处于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和层次同时并存,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发展层次差异大,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仍然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的初级阶段和关键期。因此,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交互设计、服务型设计等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而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产品外延也在不断扩大。

4、产品设计专业技术需求

设计的基础是了解和理解,由于工业产品的种类繁多,各种产品结构、材料、功能都不相同,且电子类产品日新月异,创新频率很快。因此,很多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和社会上的发展并不太适应,至少来说,高校知识过于笼统,但是学生面对的职业很具体,且专业涵盖的工业行业众多,大学四年的学习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很多毕业生面对具体行业的招聘,通常没有自信。一直以来,工业产品的设计受到工艺的局限和束缚,设计创新经常沦为空谈或者受成本的限制而不能实现。如此种种都很常见。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变化以及中国社会对产品设计人才需求要求产品设计专业尽早解放自己原本的大学科方法论的传统观念,将技术、技能融入教学体系,甚至技术先行,同时放下自己高等学历的架子,将某些实践课程具体到某一行业及其具体的技术。

三、基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产品设计专业教育对比研究

1、传统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研究

传统产品设计专业教育很少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在高校老师和学生的观点里,似乎只有职业技术学院里才有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为技术工人确定等级的,而自己的任务是设计,是高级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职业无分贵贱,不是只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才去求职,也不是只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才需要动手操作或验证,如果设计师画出的图纸没有办法实现,那它就是废纸,首先会被一线工人拒绝生产,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会在技术工人面前自惭形愧。近年来,设计教育在国内迅速发展,然而,高等教育的人才产品每年达数十万人,却大多有技术技能上的天然缺陷,学校教育意欲培养通才,主要提高其自学能力,而当代社会90后学生并不具备职业思想和意识,学习中依赖心理明显。技能缺陷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校的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而产品设计行业由于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不受制于人的大中型企业相对较少,也没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给学生实习,因此毕业生多不适应企业的要求,这种现状要求设计教育一定要在教学体系结构上作相应的调整。

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影响下的产品设计专业教育研究

1)产品设计职业设计师。职业设计师最早在美国诞生。工业产品设计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欧美现已成为相当成熟的专业。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师属于基于行业的设计,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相关的设计、管理以及市场部门任职。产品设计类岗位主要涉及产品外观形态、色彩、宜人性等方面的设计工作:设计管理类岗位主要是建立企业形象、打造产品品牌、协调与产品设计相关部门间的关系等;市场开发与推广类岗位是从事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寻找创意设计目标,确定具体开发对象的工作[7]。2)中国的产品设计职业资格证书现状。那么职业资格证书是否对该专业的从业人员产生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毕业生在校对职业资格证书知之甚少,从业多年后才去考,而且还有很多设计师已经在行业小有名气,仍然参加了国家资格认证的考试,可见在产品设计领域,国家资格认证不仅仅是职业技术工人的就业前提,也是对所有从业人员的鉴定和考验,例如,资深工业设计师邹韬,曾先后供职于长虹集团等著名设计机构。创办了深圳市知行创新工业设计公司,曾连续3年获得国际消费电子最高荣誉,红点奖、金点设计奖和成功设计大奖等诸多国际大奖。在工业设计领域有多年工作经验,是首批通过国家资格认证的工业设计师。[8]同时,产品设计的某些具体领域也从没有停止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例如2015年由中国照明学会组织实施的“高级照明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舞台影视方向”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中首批共17人通过审核鉴定。而且,某些行业正在和高校联手打造职业资格培训,例如,2015中国家具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班由山东省家具协会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联合组织,企业的学员与在校学生共150余人参加了培训。2016年,为贯彻落实工信部等11个国务院部委联合颁布的“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机制”要求,以及《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战略方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正式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注册设计师认证体系(CCD认证),开启了我国工业设计师国家级行业协会认证的先河。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影响下的优秀的产品设计专业教育案例。2013年浙江省重点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启动与教育部联手推出的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主要合作内容和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重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相关专业与企业合作[9]。为企业培养人才是高校办学的终极目标,合作过程中,全球领先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与服务提供商SiemensPLMSoftware向杭电提供了企业的王牌软件,并帮助杭电开展了基于工业4.0智能工厂的实验室技术方案的建设工作,为学校进行免费的全方位师资培训,在该过程中不仅优化了课程设计,而且贯穿了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程[11]。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智能工厂实验系统和未来工厂的全貌,在具体基础课程中学习最先进的软件,掌握产品设计方法和制造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在综合性专业课程中学习Teamcenter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全面掌握工业4.0的设计、制造和管理方法。最终,该项目授课的高校教师全部经过了企业的官方的培训和认证。学院派出任课教师参加了软件的培训,取得了资格证书,并深入企业研发部学习相关课程。可见企业的官方的培训和认证更具说服力和培训基础。[11]

四、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管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是高等教育,其成功的决定因素有两个:第一国家和行业的支持,第二坚持对实践能力的高标准严要求。杭电的案例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去考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却满足了以上两个重要因素,将企业技能培训带进了高校课堂,且是持续作用于高校教学,而且对高校教师全进行了官方的培训和认证,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次典型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影响下的优秀的产品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值得相关专业和高校借鉴。

作者:吕天娥 刘平 单位: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15JSJG129)

参考文献

[1]李杰,刘琦.正确把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关系[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

[2]吴秀杰.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3]许冰冰.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综述[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05)

[4]陈爽.欧亚五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1(08)

[5]曹晔,盛子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职教论坛,2015(01)

[6]李红卫.国内学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2(06)

[7]穆东.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师:开创别样的职业天地[J].成才与就业,-2013(06)

第7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元素;旅游产品设计;个案分析

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不仅是设计者用来突出旅游特色的媒介,也是加强消费者与旅游地情感的桥梁。然而,诸多的旅游开发者,诸多的旅游产品的设计者却都忽略了民族文化元素的参与。所以,在此以“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为题,对其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逐一的解读。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问题的阐释:民族文化元素的特点、民族文化元素参与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中的表现形式以及目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民族文化元素参与产品设计的特点

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对构成旅游活动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按照客源市场需求和一定的旅游路线而设计的产品。根据对“旅游产品”内涵这样的界定,可知以下的诸多民族文化元素参与其设计过程表现出来的特点:1、多维性根据上述界定可知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包含着多维的民族文化信息。它可以通过参与的多维性途径表现出自己多维性内涵的特点。首先,民族文化元素可以融入到旅游资源中。也可以融入到旅游活动的构成中。无论是衣、食、住,还是与之相关的行、游、购、娱等,都可以融入民族文化的固有因素。其次,在设计的具体实践中,民族文化元素还可以通过宏观或微观的方式参与具体的产品设计。例如,民族文化元素可以与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参与旅游路线的开发。因此,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的设计实践中,都可以寻觅到民族文化的踪影。2、地域性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有其固有的生活区域。因此,反映某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都会有与其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即所谓的地域性。例如,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与生活在山区的彝族肯定有其不同的文化。因此,在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参与下,不同地区的旅游产品一定会体现出地域上的不同性。3、传承性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参与的旅游产品设计都会表现出传承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参与者———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传承性与旅游产品设计自身的传承性决定的。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自身传承性的挖掘可以丰富旅游产品设计的内容,拓展文化元素参与旅游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旅游产品设计自身的传承性,既可以完善旅游产品的设计,也可以突出旅游地的民族特色。4、独特性旅游产品的设计具有独特性的特点。所谓的独特性是指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众不同特色的充分体现。无论是对其多维性的展示,还是对其地域性、传承性、独特性的彰显,都会实现对某一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揭示。例如,青岩古镇的古街上,随处可见当地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如牛肉干、鸡、辣椒、玫瑰糖、各种苗族特有的银饰和服装等。在这则相关产品的设计例证中,这些特色的小吃和手式艺品就是文化元素参与多维化的表现;而那些独有制作方法的牛肉干、玫瑰糖等食品又使其具有了与其他少数民族饮食不同的地域性特征。

二、民族文化元素参与设计的原则

在了解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参与设计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者还应该明确民族文化参与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设计原则包括:1、借鉴性原则民族旅游虽然受到了诸多开发者和管理者的关注,但全国各地少数民族旅游的发展却处于一个不平衡的发展现状之中。这也就是说,无论是具有如何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元素,但是因为旅游开发及其产品设计中存在的不平衡性,各民族文化参与的旅游产品开发应该首先坚持借鉴性原则。在微观的层面上,借鉴性原则还表现在同一民族文化各种不同元素参与产品设计的实践中。众所周知,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构成,而这些同一文化中不同的构成元素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参与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平衡各种文化元素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设计者也应该坚持借鉴的原则。例如,对新疆喀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定量研究,有助于识别喀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喀什民族文化真实性评价指标体系由建筑及遗迹、服饰、饮食、工具及工艺品、语言及口承文化、节庆和习俗等6个方面共28个指标构成。在此虽然不是对其定量研究的延续,但其定量研究的结论却彰显一个这样的结果,即6个方面的文化元素参与旅游产品设计的程度是彼此不同的。2、创新性原则借鉴的目的是创新。因此,既然有借鉴原则,那么创新原则也势必会参与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之中。所谓的创新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有两个层面的表现:在第一个层面上,创新是指借鉴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参与产品设计的经验,运用本地特有的民族元素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在第二个层面上,它是指运用其它的地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经验,开发具有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参与特色的旅游产品。3、典型性原则每一个民族文化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为了突出本地少数民族旅游特色,设计者应该坚持典型性的原则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即,通过典型的文化元素实现旅游产品的典型性。从而实现宣传本地旅游的目的。

三、民族文化元素参与设计的形式

根据上边的设计原则可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参与旅游产品设计的具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一文化元素参与的产品设计,另一种是多种文化元素参与的旅游产品设计,即,组合性的运用。1、单一性与组合性选取一个具有典型性的文化元素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就是大多数产品设计者的最爱。而所谓的组合性却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它是指同属于特写民族的某一文化元素与另一文化元素共同出现在同一旅游产品的设计之中;在第二个层面上,它是指同一文化元素与不同旅游产品的组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虽然研究上有如此的区分,但是在具体的旅游产品设计中,组合性的运用往往多于单一性的元素参与。因为,它更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2、个案分析在理县桃坪羌寨开设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拉开全寨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建设的序幕。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面积可为50-100平方米,主要销售包括食品、用品、工艺品三大类的数百种以羌族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当游客来到这里旅游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桃坪羌寨的美景及羌民农家小流体闲娱乐,还可以逛逛新建成的桃坪羌寨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尽情挑选各种特色纪念品。这是一段有关桃坪羌寨旅游产品开发的描述,从中可以获知这样的事实:在食品、用品、工艺品三大类旅游产品的设计中,羌族特有的“索桥”、碉楼标志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食品、用品包装上的“索桥”图案,工艺品中的索桥模型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民族文化元素参与设计现状中的问题

1、品牌化的缺失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设计的运用中存在着品牌化缺失问题。所谓品牌化缺失是指缺少品牌化的设计。例如,上边提到的牛肉干,青岩古镇的牛肉干与内蒙古地域的牛肉干,虽然都具有同样的名称,但其制作方法却不同。如果不能以品牌进行区别,那么就会使青岩古镇的旅游特色不能充分的展示在旅游者的面前。2、宣传性的缺失民族文化元素之所以要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其核心目的就是宣传不同地域文化旅游。可惜的是设计者虽然关注民族文化元素在产品中的存在,但却缺少对其宣传功能的思考。综观各地旅游产品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唯独以“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为例的旅游产品能够起到宣传旅游的目的。刘三姐是壮族的一位民间歌手,通过对其实景演出,既可以使旅游者感受到壮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又可以使参与这个活动的旅游者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刘三姐来宣传壮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一般需要关注三个问题:民族文化元素参与旅游产品设计的特点、民族文化元素参与旅游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和目前相关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个案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参考文献:

[1]林明靖.论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现状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81.

[2]张艳敏,焦世泰.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24-129.

[3]李东,由亚男,栾福明.喀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08):1013-1015.

第8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72-01

一 艺术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欧洲,德国包豪斯学院(Bauhaus 1919~1933)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设计艺术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观点,建立起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尤其是开创了理性设计教育之先河,“第一次把不可靠的感觉经验变成科学的理性的视觉法则”。包豪斯的课程观念和课程原则已经突破了某些传统手工艺的狭隘观念和师徒传承的作坊式教学模式,将基础课程视做大规模生产之前设计流程的准备阶段进行的教学,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模式。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做的最大贡献。

包豪斯所开创的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界反复争论、探索的内容,是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国外当代设计学院专业的确立,被普遍认为是包豪斯体系的某种延续与拓展,它们以包豪斯为起跑线,向不同方向演化。

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引入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思维,广州美术学院尹定邦教授从1978年率先引入了日本和香港的构成教育体系,并在全国推广。1987年,朝仓直己的《新构成学》被翻译成中文后,成了最早中国设计基础教材。之后,国内关于设计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课程基础理论研究,对基础、边缘和交叉学科的拓展研究;二是教材、课程实验报告及学生作业。而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实践探索方面的研究很少。

二 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偏离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应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现有多数高职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存在重陶瓷设计基础、轻陶瓷产品设计的问题,以专业基础课为主,导致学生对陶瓷产品设计只有比较肤浅的认识,缺乏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设计能力。因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偏离了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

2.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开设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

陶瓷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要遵循设计课程特有的规律,学生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有其特有的开课顺序,如设计概论课程一定要安排在第一学期。许多现有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开课顺序比较混乱,课程的开设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

3.陶瓷艺术设计课程的开设缺乏实践性与市场性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合现有陶瓷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要能不断开发设计适应市场上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现有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导致学生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强,缺乏产品设计实践。

三 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措施

1.以陶瓷艺术设计实践为主设置课程

由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有其特殊性,学生必须通过很强的动手实践操作才能掌握专业的基本要领,因此在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时,需要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基础课程的学时不能太多,所占比例一般为30%,应大幅度增加“日用陶瓷产品设计”“建筑陶瓷产品设计”和“卫浴陶瓷产品设计”课程,使学生对陶瓷艺术设计具有较深的理解。

2.提升陶瓷艺术设计课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课程设置要遵循设计规律,基础课在前,实践课在后,循序渐进,在开设陶瓷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前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设计、为何而设计、需要学习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掌握设计的观念与思想,才能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使学生设计出反映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3.建设校内高水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第9篇: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

[摘 要] 国内外关于可持续设计的研究在生命周期、材料、服务系统等方面,多集中于学术界的研究,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当中。可持续设计应该与现实接轨,将可持续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造福子孙后代。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 服务系统

1.可持续设计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设计”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对人类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的深刻思考,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这不是一种单向的从生长到消亡的线性发展模式,而是一种“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发展模式。“可持续设计”并非单纯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而是提倡兼顾使用者需求、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企业发展的一种系统的创新策略。[1]

2.国外研究现状

丹麦工业大学的LEO•ALTING教授于1993年提出对环境、职业健康、资源消耗产生最小影响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生产,并成立了绿色产品生命周期中心,从事对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经济及控制、工艺及生产工程等方面的研究。[2] 荷兰的Delft大学及应用科学研究机构TNO开发了生命周期分析和清洁生产等环境工具,并取得了UNEP的支持。[3] UNEP和SETAC于2002年启动了生命周期行动,对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4] Atsushi Suzuki等人提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对产品的生态设计进行评估的方法,通过运用生命周期仿真原理的加权清单,评估以环境改善为基础的产品的环保性能。[5]

Ching-Jui Chang认为包装的可持续设计是通过减少不必要材料的使用,使用环保材料代替塑料,并增强其结构强度,开发了一个简单的拓扑结构优化方案。[6] Prof. Stan Rickel认为在可持续设计中可再生材料和产品系统发挥重大作用,并设计一种手用工具能有效地分裂可再生材料竹子来改善制造系统。[7]瑞典的Lennart Y等人在研究别阐述了基于可持续设计思想的材料选择方法。[8]

E. Manzini, C. Vezzoli指出创新战略设计,重点从设计产品转向设计和销售产品及服务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符合特定客户的需求,重新定位目前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的做法和趋势。 [9] D. Maxwell等人从爱尔兰的环境优先产品设计战略和世界其它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系统得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个有效地工业可持续产品和服务系统(SPSD)设计方法。 [10]

3.国内研究现状

张雷等根据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系统边界的确定原则,结合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确定最佳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范围,从而确保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准确性。[11]邓超等人为了满足产品生命周期动态评价的需要,掌握以生命周期评价为中心的环境信息资源,开发了一套基于客户端/浏览器体系结构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原型系统。 [12]邵新宇等基于集成评价的结果,建立环境与成本的优化模型,并基于并行子空间优化算法进行优化,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为改善产品设计提供量化依据。[13]

杨梦雪从如何加强工业设计中材料的可持续属性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工业设计的产品用料规划”的新设计思维模式。[14]

杨正寅等人在分析大量产品设计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与低碳环保相关的产品设计因素,并提出在产品设计中实施低碳环保的手段。[15]梁惠萍等人分析基于绿色设计原则的产品功能设计思路,从产品物理功能的合理转换、组合拆分、拓展延伸等方面分析如何将产品功能最大化,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生命周期。[16] 叶和生为了减少废弃信息产品数量对环境的影响,将可持续设计理念导入信息产品设计中,探索出符合信息产品特点的可持续设计方法。 [17]

4.可持续设计的反思

国外关于可持续设计的研究多集中于生命周期的研究,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评估工具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另外在材料、服务系统等方面也有相关的研究。国内可持续设计也多集中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面,对于可持续设计理论研究相对较多。但是从文中可以看出,可持续设计的研究还是集中于学术界的研究,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实际当中,尤其是在国内,虽然有一些环保材料、低碳产品以及宣传口号的出现,并没有改善资源浪费的现状,所以在进行可持续设计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应该与现实接轨,将可持续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刘新.可持续设计的观念、发展与实践[J].创意与设计,2010(7),36-39.

[2]袁园.关于工业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设计方法与实际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郑昱.生态产品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4]宋小龙,徐成,赵丽娜等.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态经济,2010(3).

[5] Yusuke Kishita, Bi Hong Low, Shinichi Fukushige. Checklist-Based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Sustainable Design[J].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2010,132:1-8.

[6] Ching-Jui Chang. Automated Design Process of Sustainable Industrial Packaging[D].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2007.

[7] Rashmi R. Kinariwala. Human powered production tool for the renewable material, Bamboo[D].2010.

[8]Lennart Y. Ljungberg.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design for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products[J]. Materials and Design ,28 (2007) :466–479

[9]E. Manzini, C. Vezzoli. A strategic design approach to develop sustainable product service systems: examples taken from th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innovation’ Italian priz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1 (2003) :851–857.

[10]D. Maxwell , R. van der Vorst. Developing sustainable products and servic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1 (2003) :883–895.

[11]张雷,陈志军,刘志峰等.家电产品生命周期评价边界界定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10,33(3):327-332.

[12]邓超,夏添,吴军.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原型系统设计和开发[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11(9) :1319-1332.

[13]邵新宇,邓超,吴军等.产品设计中生命周期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的集成与优化[J]. 机械工程学报, 2008,44(9) :13-20.

[14]杨梦雪.工业设计中材料的可持续性应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09.

[15]杨正寅,聂桂平,杨寅.基于低碳环保背景下的产品设计[J].艺术与设计: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