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

第1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健康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存在着许多的健康隐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更应该受到重视。研究表明,近年来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身心健康方面。所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经过国内外的体育专家、学者发现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足,忽视了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使大学生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学会自我提高、完善,取得不断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的部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询和翻阅相关的资料、书籍、杂志,了解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收集有关体育运动对健康作用的相关资料。

2.2.2访谈法

随机选取了3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访谈对象,询问关于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知识,并做了归纳总结

2.2.3观察法

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20名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2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一个月的观察,通过观察他们平时的身体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和人际交往的情况,总结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之间在身体素质和心理上存在的差异。

2.2.4问卷调查法

通过了解相关体育运动和心里健康的关系制定出相应的问卷,然后在学校范围内随机抽取了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7%,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平时参加体育运动和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

3.1.1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很少,积极性很低。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在课余时间中27%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43%的大学生只是偶尔才会参加体育运动,30%的大学生平时从来不参加体育运动;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中,男生占74.4%,女生占25.6%,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很少,积极性很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不清楚参加体育运动能带来益处,对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对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再加上体育运动是一种体力活动,大学生不愿意动,所以很多人不选择参加体育运动。由于平时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很少,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大学生也就不会刻意的去学习某种体育运动项目。 --!>

3.1.2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的并不多。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对心理的影响方面,44%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智力发展;65.3%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缓解人的压力;51.8%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40%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人的某些优秀品质;34.9%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改造人的气质;37.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68%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39.2%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运动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它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在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之间相关知识的认识上,所有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都相当肤浅,对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多。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除了对自己本专业知识接触较多外,其他学科则很少涉猎。由于对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关系的认识不足,所以就缺乏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没有参加体育运动就无法切身体会体育运动带给人的各种益处。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比较精通,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从而达到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目的。

3.2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带给大学生的身心变化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之间的明显区别:在性格上,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比较大方、活泼、热情,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则表现的比较内向、话少;在身体抵抗力上,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的抵抗力强,精力充沛,而其他的各项身体素质,都要比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优秀很多;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人际圈子比较广泛,为人热情、豪爽,而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大学生则显得比较孤独。

3.3体育运动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重要性的认知不足;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认识都很肤浅,不够全面。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对相关知识不够了解是大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之间相关知识接触掌握的少,没有机会更多地去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导致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让大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当中。体育运动具有调节大学生紧张情绪、缓解压力、改善心境、陶冶情操的作用,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在融洽的体育运动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失败、勇于挑战、等优秀品质;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友谊,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运动还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相对于沉迷网络、吃喝玩乐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4.2建议

4.2.1大学生应该把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各项优良品质。

4.2.2大学生应该了解更多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之间的知识,在原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培养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4.2.3参加体育运动应遵循的原则: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在保持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起到强健体魄、减小压力、增进友谊、和谐和净化校园文化风气的目的。(作者单位:1、3: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重庆市璧山县大路中学校)

参考文献

[1] 季浏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 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3] 阎长安,张喜梅 《体育与健康》[J]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6-1

[4] 钱建龙《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第2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大学生 生理指标 心理指标

1.选题依据

大学生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网络、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家庭结构的变化、恋爱、就业和学习压力、考研压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考时期缺乏锻炼和锻炼知识贫乏等原因,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查显示,当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近视、精神分裂、颈椎病、肥胖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因心理压力而患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比率为16%―25%;因精神系统疾病致休学退学,分别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22.8%和31.9%[2]。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如何使得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很多科研人员共同关注的课题。

有氧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能起到积极的影响已是共识,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体育舞蹈、健身操、慢跑、快走、滑冰、游泳、打太极、骑自行车、跳绳等。

通常体育舞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1924年英国人发起欧美舞蹈界人士广泛研究皇家传统宫廷舞;民间交际舞和拉美的一些土风舞,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规范和美化加工后,逐步颁布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五个舞种,总称摩登舞;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五种拉美风格的舞蹈,总称拉丁舞。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作为肢体艺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具有健身、竞技、消遣、审美等多种价值,是最时尚、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体育项目之一。它贴近生活,根据人体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的律动,抒感,展现技艺和人体美,以此达到自娱自乐、锻炼身体或者竞技的目的。因此,体育舞蹈不但符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比其他有氧运动更易被大学生接受。

2.体育舞蹈在我国大学的开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被我国正式引进,开始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兴起。1987年体育舞蹈被列为北京体院教学内容,标志着其开始进入高校。它不但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以独特的方式将快乐体育融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审美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而且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开辟了新的途径。这门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上个世纪末,《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为大学生选课拓宽了空间,促进了体育舞蹈这一时尚体育运动进驻非体育类高校,高校开始出现开展体育舞蹈的。目前,体育舞蹈已成为我国各个高校体育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校际间时有各种体育舞蹈的交流和比赛。调查显示,共61.1%的学生选择“喜欢”和“比较喜欢”,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喜欢这一运动[3]。

3.体育舞蹈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于体育舞蹈理论研究相对发达国家来说历史较短,但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研究涉及广泛,其中不乏对人的心理或生理影响的研究,对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3.1体育舞蹈对生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运动强度的测定显示:华尔兹与探戈的能量代谢为7.57METs,高于网球的7.30METs,与羽毛球的8.0METs相近;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女子、男子分别为197次/分钟、210次/分钟[4]。可见体育舞蹈对人体的生理学影响是显著的。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学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心肺功能、身体形态、体质等方面。

3.1.1体育舞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心肺功能是反映人的身体生长发育状况、健康水平和体质强弱的重要指标。世界上死亡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心血管疾病,男女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6%―63%和31%―70%,说明心血管机能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长短[5]。心肺适能,即有氧能力,指心肺和循环系统在运动中为肌肉提供氧气和养分的能力;也就是人体长时间作中等强度运动的能力,是体适能评价的最重要指标。衡量心肺功能好坏的指标主要有:血压、心率变化、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台阶试验指数等。

有科研人员收集每跳10分钟体育舞蹈呼出的气体,分析得出:每分钟每千克体重的摄氧量,男子为31.2mL,女子为28.1mL,分别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60%与90%;且被测试者心率为135次/min,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8%。由此推算连续跳三曲体育舞蹈的运动量就相当于长跑(10―12km)、游泳(50―60m)、骑自行车(25―30km)的运动量[6]。可见,体育舞蹈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增强大学生尚未发育完善的心肺功能有利。

通常健身的最佳心率应在120―140次/分之间。实验证明在心率120―140次/分情况下运动,身体代谢状态最好,因为各组织获得的血液供应充分。华尔兹、探戈舞、恰恰舞、牛仔舞的最高平均心率分别是142.8次/分、142.6次/分、145.2次/分、172.8次/分。可见体育舞蹈运动符合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7]。

经过一段时间体育舞蹈训练,学员的心率和肺活量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班[8];练习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晨脉三个生理指标显著改善[9];对台阶试验心血管机能的提高显著[10];锻炼后女大学生的平均安静心率降低约3次/分、肺活量平均提高约310mL,表明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有积极影响[11]。

3.1.2体育舞蹈对身体形态影响

对美与健康的追求,使得健身人群中88%的人为塑身而健身,可95%,不知道具体通过什么样的运动锻炼达到目的[12]。体育舞蹈的塑身作用已成习舞者的共识,查阅关于体育舞蹈对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文献可证实此观点,这些指标归纳如下:身高、体重、腰围、胸围、臀围、上臂围、大腿围、皮脂厚度、体脂百分比等。

体育舞蹈要求练习者挺胸、平肩、收腹,立腰、梗头、松膝、夹紧臀部,这种舒展挺拔的运动方式,对改善大学生的很多不良姿势形态有积极作用,如耸肩、含胸、驼背、双肩不平、头颈歪斜、X形腿、O形腿、斜跨八字步、脚尖内扣等,即便大学生的形体基本成型,但加以引导和训练,仍然可以改善,向美的方向迈进[13]。

通过3个月体育舞蹈训练,青年女性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身高高于训练前0.7cm,而体重比训练前减轻了2.33kg,臀围和腰围各减小了3.65mm、25.63mm,差异性均显著(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1.3体育舞蹈对体质的影响

体质指标主要指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灵敏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这些指标,在已有的体育舞蹈的研究中,多数已经论及。

只有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才能把体育舞蹈的每个动作完美表现出来,而这些变化和表现,对人体肌肉的柔韧性、协调性、关节的灵活性,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受试者的静力性力量和爆发性力量[17];体育舞蹈锻炼能扩大女大学生的膝角度和上肢前伸距离,说明柔韧性显著提高[18];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等[18],都有一定数量的实验支持。

3.2体育舞蹈对心理影响的研究现状

身体练习训练了肌肉,更训练了神经中枢。有规律、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预防消极情绪的发生,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19,20]。运用体育锻炼的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在国外早已开始。1983年,国外就有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60%认为应将体育锻炼的手段运用到焦虑的治疗中,80%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21]。我国体育锻炼心理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有很多成果呈现,它们有总的探索的:认为体育运动能促进智育的发展、改善情绪、提高自我知觉、消除疲劳、增强社会适应力[22];也有对具体运动项目做针对性研究的,作为体育运动的项目之一,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体育舞蹈对青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起矫正作用[23],对于个体维持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平衡有很大帮助[24],对大学生具有悦体、成就、移情、宣泄、交往等积极的心理效应[25]。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对各种神经性疾病可起到预防作用;可有效解除因用脑过度而引起的疲劳,提高对刺激和精神压力的承受能力[26]。练习者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比练习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表明体育舞蹈锻炼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具有良好的效果[27]。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锻炼,可以明显促进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因此,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值得在高校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邹国良,高芬.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173-174.

[2]曹士云.大学生身心健康需求与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88,(12):114-116.

[3]何秋鸿.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分析(M).科技信息,2007,31-36:556-557.

[4]孙中英,孙伟.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2):124-125.

[5]王霆,邓兴国.成年人心肺功能测评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山西体育科技,2003,23,(3):42-44.

[6]杨彬.论体育舞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71-172.

[7]马英.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及普及途经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9):113-115.

[8]刘芳.体育舞蹈中的几个生理指标和生理特点[J].体育科技,1995,16,(1):42-45.

[9]郭建华.体育舞蹈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104-105.

[10]祝伟明等.体育选项课程对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9,16,(2):57-60.

[11]王达盈.高校体育课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27,(5):100-102.

[12]岳海侠.不同运动项目对特定人群体格形态的影响研究[N].陕西师范大学,万方数据,2006,4.

[11]王缉辉,李丹.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形体美的塑造[J].运动(体育教育),2010,12,(16):94-95.

[14]鲁雅红,李中杰.体育舞蹈对青年女性身体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科学大众,2009,(8):164-165.

[15]梁莉,凌华.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89.

[16]张华,单亚萍.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姿态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45-47.

[17]郑会娟等.体育舞蹈价值研究[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3):64.

[18]王兵.体育舞蹈选项课对高校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4):77-80.

[19]BANDURA A.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Rev,1977,84:191-215.

[20]NICOLOFF G,SCHWENK T S.Using exercise toward off depression[J].Physician SportsMed,1995,23,(9):54-58.

[21]RYAN A J.Exercise ismedicine [J].The Psysician and SportMedicine,1983,11,(10):226-231.

[22]白光斌等.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与影响机制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4,(1):117-121.

[23]左自立.试述体育舞蹈与“8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徽体育科技,2010,2,(31):51-53.

[24]李文伟.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原理和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5,(26):102-103.

[25]庞标深,张永军.论大学生体育舞蹈的心理效应[J].广西大学学报,1998,5,(20):87-89.

[26]彭杰.论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25):141-142.

第3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Talking about sports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 Jun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d what are the incentives that affected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ow to alleviate the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essur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o adjust the measures to enhanc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

学校教育之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联合国(WHO)认为:健康不单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社会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提升,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值,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承受压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大学生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除上述客观因素之外,从学生来源上看,有来自贫困家庭,也有来自城镇,或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的社会背景不同,进入大学新的环境,心理的变化也不同。笔者拟从学习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的紧张、性心理不成熟、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就业压力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心理问题的诱因。

1.特殊的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独生子女占每班人数78%,他们具有个性强,情绪、情感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依赖性较强等特征。在挫折和压力面前,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做出合理应对,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或形成人格障碍。会出现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以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走向极端。

2.贫困学生

据调查,我院贫困学生约占每班人数的60%左右,32.6%的大学生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常常感到人际交往困惑。特别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很易出现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压抑,不愿对人敞开心扉,却又抱怨别人不能以我为中心招致别人的反感,内心异常孤独,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引起情绪波动的现象十分普遍。常常在生活中表现出焦虑、抑郁、恐惧、多疑、精神衰弱等不良症状,行为不自律、作息无常、吸烟酗酒、打架斗殴。

二、发挥体育健康教育之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也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体育健康的教学中,通过寓教益乐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生理、心理两方面同时得到健康的发展。就目前高校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心理现象,应发挥体育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大学生精力充沛、好学、善动、心里好奇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锻炼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进行。体育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人的心理是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表现,是对事物经历感知认识在大脑中的再现。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会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枢,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人的主要注意力转移到身体的运动上来,而将烦恼抛之脑后,达到了注意力转移的目的,有利于大脑活动的转换和调节。

2.利用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能改善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比较孤僻,少言寡语的这部分学生,可以经常参与篮球、足球、排球及接力跑等集体项目的锻炼。在对抗比赛中会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心理上胆怯、害怕、畏惧的同学,可多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会使其变得勇敢无畏、战胜困难、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而参与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跳高、跳远等项目,可以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爱急躁冲动的同学可以参加下棋,打太极拳等运动,增强控制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使个性变得坚强、果断,对每个人的身心有益无害。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体育技能和锻炼的方法,使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理念,而且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较其他的教学过程更直接更容易相互了解。在体育教学特殊的室外环境,学生的情绪,大脑思维比较单一,大脑得以放松,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时间长、密度大,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形式进行身体锻炼,学生相互之间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互相协作,互相学习有益于集体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体力上的努力,体会到来自教师的支持和信赖,同学的关心、支持、协作、尊重、理解和团结,获得心理上的正确体验。既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譬如:在体育训练的某些项目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的心理,教师可适当降低体育科目的训练难度。如:降低跳高、跳马、跳箱完成动作的高度,通过语言和手势给予暗示调节,以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的紧张、焦虑和畏难的不良心理,使之获得战胜自己的信心。培养其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恰当地利用教学技巧,如:点头示意,大拇指示意给予表扬鼓励;恰当的表情,正确的示范,合理的保护等暗示教学法,能促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

4.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有益于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

每个人的心理变化,可以从情绪上来判断。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存在着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在他们的内心有强烈的“评判欲、表现欲”,渴望在众人面前得到发挥和表现,这样的情绪可上升成为营造和谐团体的积极因素,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消极情绪,如:压抑、悲观、烦闷、情绪障碍、郁积和消极紧张。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现;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释放、宣泄。要改变上述学生的心理变化,稳定情绪,只有通过体育竞赛活动来调节。

学院、系、班级组织体育比赛时,学生是否上场比赛,重要在于“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比赛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比赛过程的跌宕,使他们压抑的评判欲、表现欲得以释放。观看运动员精湛的技艺,顽强的精神,能让学生积存的失落、悲观、烦闷的内心重新得到前进的光明。可以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的价值,也从失败中得到人生的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心,让人获得实现自我的真谛。通过比赛可以给以郁积,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人们的内心的挫折在比赛或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得到转移。消除情绪障碍,缓解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永远争胜的良好心理素质。观看的同学会在呐喊助威中释放,宣泄不良的郁闷,更加团结,更爱集体的荣誉,与同学矛盾得到化解,和谐的相处。

三、建议

1.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体育教师除了在授课时,正确的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的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体育运动的情趣,合作意识以及集体的荣誉感之外,还要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深一层的涵义。要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给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因此建议学校除了对医务人员,专职辅导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还必须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掌握更多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技巧和方法。

针对体育竞赛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要精心地策划和组织体育竞赛,形成特色和传统的体育文化,并及时配合赛前的动员,组织观看。赛后进行总结和举办讲座,以及开展体育文化周等。

2.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机构是当务之急。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成立“学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和外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聘请资深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利用班级墙报、校刊、广播等来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知识,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逸乐和文化的传递、开心体育、逸乐体育,组织内容多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如,校、系、班级之间球类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跳绳、环校长跑等集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变化过程和大学生心理状况,应不失时机地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心理卫生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有接受现实和幻想的心理准备,充分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带来的矛盾。让学生学会了解和掌握,“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的用脑”,“应急与健康”,“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减缓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自我心理保健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

针对大学生年轻好动,精力充沛的特点。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解除心理障碍,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故此建议,保障体育器械设备,添置有特色娱乐性,趣味性浓的项目,如毽球、高跷、双人和多人合力踏板等,让学生在娱乐中锻炼身心,使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全,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小艳.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3).

第4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既可以高效率,又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包括意识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和智能障碍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具备完整的人格、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有自尊、自爱、自信心和自知之明;第二,具备充分的自我安全感,擅长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心理健康的人对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充满希望,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整天沉迷于幻想。

二、大学生心理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日益庞大起来,而当代大学生更是被人民赋予厚重期望。机遇与挑战并肩,大学生作为特殊年龄段的特殊群体,不仅承载着父母、老师的期望,还面临着比其他同龄群体更多的心理压力。他们正处于一生当中精力最充沛的年龄段,无论是身体机能还是智力思维方面,都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但他们所面临的来自学业、深造、就业、恋爱等方面的压力是处于其他阶段群体所没有的。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有智力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和病理障碍等四个方面。据研究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大约有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据了解,目前有一项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的调查,显示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结果:我国大学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对生活感到不满意且缺乏安全感;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容易感到孤独和愤怒。我院近年来也频频出现类似情况的学生,有的同学把交际作为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宁愿抛弃原则而随波逐流。通过这项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且许多学生有心理障碍但不自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趋重要,加强大学生改善心理状况更是目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体育锻炼对于每位大学生都有重要意义。其实,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锻炼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期间养成每日锻炼的习惯,对将来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生活都受益无穷。据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曾总结出"8-1>8"的经验。也就是说,我们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的话,其学习效率将远远大于8小时的学习效率。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体育锻炼对于当代每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锻炼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水平的正常发展,对大学生完成学业有重要影响。学习并非易事,不管从长远还是近期看,都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挫折。因此,大学生要想顺利完成学业,掌握更多的理论与技能知识,就必须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之一,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提升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集中注意力,智力水平得以充分发展。

(二)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当今社会,由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交往形式多样。网络化、虚拟化交往增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减少。然而,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心理平衡,努力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在体育锻炼中,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年龄聚在一起,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友好交往,使更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三)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心理健全的人格。经研究发现,许多大学生容易产生失眠、焦虑,甚至感冒、发烧等生理症状。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体育锻炼中,大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锻炼与竞争,还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切身体会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心理健全的人格。

(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积极影响。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长大,容不得学生受一点伤,导致许多大学生意志品质得不到锻炼。加强体育锻炼,不管是跑步还是其他体育项目,不管是平时练习还是比赛,都会让学生产生“继续坚持”还是“放弃”的想法,坚持下去的学生最终一定培养出顽强意志和不轻易放弃的信念。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不但有利于培养顽强意志、坚持不懈的品质,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相互照顾,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五、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一)对体育学困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于体育学困生,部分地区学校老师可能会采取轻视态度,认为没有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在常规的体能测试中,如女生800米长跑、仰卧起坐等,对于体育学困生来说,这具有一定困难度。但有些老师对他们进行侮辱、嘲讽,还拿成绩相要挟,这是非常不合理、非常不科学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短处,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再者,笔者认为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项目的推广或教育,使学生、老师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参与性。

(二)对体育尖子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体育锻炼对于体育尖子生或特长生也有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一方面,老师以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过度重视,过多的压力反而弄巧成拙。体育尖子生或特长生经常参加各大高校的体育项目比赛,为了想极力赢得比赛,而不分地昼夜强加练习,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拉伤或是更严重的伤害,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另一方面,体育尖子生过度重视体育锻炼,从而忽视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些学生因为整天进行体育锻炼,牺牲掉文化课学习时间,旷课、请假等屡见不鲜。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这也是不利的。

六、结语

身为当代高校的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更应该每学年组织一次心理健康座谈会,深入了解并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或问题。再者,还应该重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极致。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培养与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体育锻炼既可以使大学生增强体魄、塑造良好形象,也可以促进大学生智力水平发展,使大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及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胡伟芳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117-119.

[2]郑科勤.浅谈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东盟博览,2013.

[3]乔京帅.浅谈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经济生活文摘,2013(4):430.

[4]王庆霞.浅谈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3):28-28.

[5]徐欢.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34):109-109.

[6]李京华.浅析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1(5).

第5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

在21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无论富贵与贫穷,无论生活好与坏,无论地位高与低,几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故事,都有无法一段令人伤心的事,有的人会与人诉说,有的人选择埋藏在心中,当我们自己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时,这就要告诉自己,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自行化解心中的悲伤之事,防止它们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一、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找到其中的原因。然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下面分析了几种重要的原因。1.社会心理因素压力山大,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词汇。也正是,身边人给我们的压力让我们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思想,让我们产生了“生无可恋”的情怀。如,当我们是一个学生时,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让我们苦恼,当我们步入社会时总会有亲戚朋友问你,什么工作啊?业绩怎么样。工作稳定后,又来了个催婚让我们手足无措,长此以往让我们在心中产生了对自己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想法。2.自身的消极心态人们总说心态很重要,一个好的心态能使你年轻几岁,而一个坏的心态也会加速你老去的时间。在心中的怨气不断的堆积,长此以往,会伤害我们的身体。所以,适当的排解心中的压力很重要。

二、建立积极健康心理的措施

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不光自身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些文化水平偏低的人群,需要相应的心理学引导。从社会水平上对一些悲观主义者提供帮助,更有利于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到良好的定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1.心理学的构建所谓的心理学就是将教与学联系起来的关于心理的一门学科,它旨在帮助人们从悲观的心态中走出来,建立一个健康乐观的心理,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明天。而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对他们的身心要求尤为重要,同时,大学生身处校园环境对心理学的教授提供了方便。文化水平低的人群:这类人群知识面少遇到事情可能不懂得如何排解,进行相关的教育,有助于他们更深层次的看待一些事情。其实,心理学的教育不只针对以上两种人群展开教育,如今国家已条例,对小学,中学更多的孩子实施素质教育,让他们从小从心里健康中获益。(2)心理学讲授范围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于面对步入社会和在学校之间的交接处,因此,一个良好的转折至关重要,向平时学生上的课,如思想品德,原理都很重要,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如人际沟通等教会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有礼貌的游刃有余的为人处世,减少与人沟通不和谐带来的困扰。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可以前往相关的乡镇地区开设讲座,开宣传大会,带动群众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利用媒体做一些公益广告,宣传积极心理的好处,以及消极心理的影响,使人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在人们的思想中明白健康心理的重要性。3.自身的暗示自己明白一件事情才是真的明白,不断告诉自己你很好,你很棒,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很重要,这个小小的举动不但可以为一天营造一个好心情,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让一个人快乐的度过每一天。除此意外,我们还可以参加活动,和同学,朋友一起去玩耍打闹嬉戏,这样的活动有益我们培养语言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培养团结合作意识,都有益我们身心健康的培养。

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是一个人素质教育的体现,是完善健全一个品格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不光对自身有益,对他人也有益。1.好心态赢得好身体保持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长期抑郁寡欢会让人神经低落,精神萎靡,甚至会产生疾病,丢失生命。每天早上醒来,用一个满满的微笑迎接新的一天,会让自己看起来自信,对生活事业充满热情。长此以往,他将成为一种习惯,对自己的健康有好处的习惯。2.好心态影响他人在一个团体中,大家的情绪都是相互影响的。身心健康的人不但使自己快乐,也把快乐带给他人,将好心情传递给他人,把正能量传递给他人,使他人变得阳光,给他人一个积极向上快乐的心态。如果一个团队中,人人都能阳光都快乐,又何愁团队不阳光,何愁不赢呢!3.好心情影响社会的和谐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怨气,发生些摩擦就会演变成一场硝烟战火,最终会导致社会乌烟瘴气。如果每个人都笑脸迎人,给他人温暖,那么就多一种有效沟通的可能。他是产生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实施心理学的教育已经是我们刻不容缓面对的事情。不久的将来,素质教育将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生产力,素质教育改变人的命运。前不久,歌手乔任梁不幸离世,警方调查原因称患有抑郁症。之后,媒体又报道了很多个因患有抑郁症而自杀的明星,很让人心痛,究其原因,不过是她们每天忙于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导自己,使自己身心疲惫。不堪重负,选择逃避,离开人世,不知,当她们离开的时候,会不会又那么一瞬间的后悔呢?这些已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如果当初知道自己病情的时候她们就能及时治疗,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后果。因此,说有一个阳光的身心健康多么重要。

总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今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消极的思想,然后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由进一步说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旨在告诉21世纪的每天微笑面对生活,保持心中一方净土,提高人们心中的幸福度,提高社会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版)。2014.06.03.13:52

第6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通过我们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有以下七方面问题。

1.消极情绪困扰。

表现在空虚、无聊、无所事事、没有进取心,找不到具体生活学习目标。这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占到被调查学生人数的42.6%。在问及原因时,很多学生认为,从道理上我们比谁都明白,也知道不进则退的道理,更清楚目前我们面临的压力,但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2.自卑心理作怪。

通过我们对2012年、2013年入学的专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反映出的最明显的心理问题就是自卑,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7%,在问及自卑的原因时,很多学生都阐述了自卑理由和原因,比如学习成绩不理想、没有特长、能力平平、对将来没有信心、经济条件不好自卑等。

3.入学适应不良。

这个问题在新生中非常普遍,占到被调查总数的72%左右,因为这个调查是在新生入学不久进行的,所以从数字上看比例相对高些,随着环境的熟悉这个数字应呈下降趋势。出现适应问题的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习惯了的、甚至优越的环境来到学校,无论从外在环境、学习方式、同学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表现想家心切,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有的同学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很长时间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的心理问题等等。其实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适应问题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每个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尤其是前后反差比较大的环境中来都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适应能力强的同学能很快调整自己的心态,逐渐步入正轨。而适应能力差的同学,比如性格孤僻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在家被溺爱娇惯的同学、没住过集体宿舍、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同学就容易出现适应能力差的问题,他们往往不从自身主观方面找原因,而常常把问题的出现归结于外在的客观因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困扰是成长的起点,应淡化这一问题,个体会逐渐的进行自我调整,由不适应到适应。

4.人际交往困难。

在问到“你认为大学生最难处理的事情是什么?”时,78%的学生回答是人际关系。为什么在大学生中会普遍地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原因在于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人际交往上,造成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上大学之后,自然会碰到人际交往困难方面的问题,而且学生们都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一个人要想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对矛盾,即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和迫切需要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矛盾,这一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及困惑,主要表现在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因一点琐事跟宿舍同学闹矛盾、想当学生干部不知怎样实现、当了学生干部不知怎样得到学生的拥护、不知怎样得到老师的赏识、想尽快成为社会人却不知怎样做起等等。

5.模糊恋爱凸出。

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很突出,因为大学生从年龄、生理上看正处在恋爱的季节,但当真正遇到恋爱问题的时候,面对种种感情纠葛的时候,真的不知怎样处理,陷入了感情和理智的矛盾之中。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怎样面对情感,有的学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变形的情感,如空虚无聊找个精神寄托、不求天长地久,只要一时拥有、爱上了别人的朋友或有妇之夫等,当他们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时,不知怎样处理,陷入矛盾痛苦的境地,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和严重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对待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是我们大学里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禁止,而要直对,正确引导。

6.职业生涯茫然。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实际的问题,也是他们考虑最多的问题,而且带有普遍性,从学生入校之日起,就已经沉甸甸的压在了学生的肩上,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因为从社会整个大的环境来看,就业的压力就已经很大。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不是一个心理问题,可实际上很多心理问题由此产生。就业的困难,竞争的激烈,前途的无助,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对于学生个人来讲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含金量,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这是导致现在大学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非常突出的最主要原因。

7.神经紊乱多症。

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达到一定量的变化就会使神经紊乱,引发神经症,神经症的种类主要有神经衰弱(目前有的学者认为神经衰弱已不属于神经症的范围)、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怖症等,这些神经症在我们学生当中虽然人数不多,但在我们收上来的调查问卷、个别座谈和平时的心理咨询中都有发现,有的已经严重到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采取了及时主动联系帮助的措施,把他们从危险的边缘拉回来,对座谈、咨询中发现的有比较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我们会真诚的帮助他们,使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心理咨询技巧和简单的心理治疗的经验,如放松训练、暗示、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等帮助他们逐渐摆脱困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一些比较严重的、存在时间比较长的神经症,没有更多的能力帮助他们,只能与学校、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求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为他们联系北京等地进行心理治疗。

二、心理健康工作对共青团的启示与对策

通过这次大范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几年来团的心理咨询工作,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想使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朝气蓬勃,使学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更扎实有效,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入手。归纳起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是开展团的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关键。

实践表明,共青团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是难以开展的,没有各部门的支持配合是难以铺开的。况且心理健康工作是学校共青团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究,所以与学校领导重视密不可分。只要学校领导重视,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物质上、政策上都会从各个方面给团的工作、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工作给予支持,这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这里的教师队伍素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素质,一是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经验、有爱心、有亲和力、有责任心,同时要求咨询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条件允许,应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必要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培训,或者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让心理咨询教师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认证资格培训与考试,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在将来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可以适当向社会开放,因为现在从承德的实际情况看,很多人当面对心理困扰的时候,处在求助无门的状态,没有正规的、规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为他们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3.课堂教学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自80年代起步以来,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策略或模式,其中包括开设专门的心理活动课、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等。但作为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在一些学校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方面由于教师教育行为不当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又去开展咨询辅导想法补救。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两全”意识,即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意识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将面向少数学生开展的补救性的心理咨询、辅导和矫治工作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积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预防和发展性工作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对少数学生的问题矫正。

4.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如果要想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只依靠心理咨询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咨询只是在学生已经出现问题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事都要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不利的因素出现,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课题,那就是学校应该从各方面、多角度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学校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具有教育的功能,也都具有文化的内涵,真正体现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结语

第7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舞蹈 身心健康发展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采用开放式的舞蹈教学方式作为舞蹈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不仅能展示人的形体美,抒发人的情感,而且能训练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都能起极大的作用。

一、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

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其中民间舞蹈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经历代人民群众不断加工创造,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同各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通过这些民族的音乐,舞蹈的了解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民间艺术、文化宝贵遗产,并且在老师指导与讲评中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精湛的艺术,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而自豪,促进其爱国、爱家、爱民的思想情操的形成。

二、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舞蹈艺术和其它的姊妹艺术一样,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由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内容所决定。远古时期,那时并没有舞蹈,舞蹈随着火的发明而产生,随着人们有了群居生活的条件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由原始社会的狩猎舞蹈、战争舞蹈、祭祀舞蹈、劳作舞蹈到奴隶社会的宗教仪式舞蹈、巫舞,再到封建社会汉代的“百戏”,北朝的“代面”,唐朝的“歌功”“颂德”“软舞”“健舞”,元朝的“元曲”等的演变,及至今天由众多舞蹈学者所收集、总结、编辑的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新风舞。这些反映社会、反映生活的文化无不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中了解过去和现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了解无限多样的人生和无限多样的情感变化,从而以此为鉴,修养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在师生双边教学中,学生必须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掌握其要领,储存记忆,并能连贯地用肢体表达出来。无形中,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三、对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作用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如何利用人体这一“工具“,使自己的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首先就要解决舞者身体的基础训练――形体训练。而这一训练要对学生进行身体各方面的练习,身体的站立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诸因素所构成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术技巧。

舞蹈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是一种比较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艺术化运动。参与者在旋律优美和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跳起舞蹈时,不但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又在某种程序上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调适和发展。

四、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开放式的舞蹈的教学对学生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集体合作意识起着推进的作用。舞蹈的训练排练工作同时也是集体协同活动的过程。在训练中,不仅有老师的指导、鼓励、监督,也有同学间的互相学习帮助,甚至还能互相督促,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如果把集体舞蹈比作一盘棋,每个学生就是上面的棋子,一旦一粒棋出错,就有可能全盘皆输。因此,必须调度好每粒棋子,每个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有意识地服从整体,克服个人主义思想的滋生,个人主义行动的伸展,而形成一种合作意识、集体主义思想。

舞蹈的训练同时也是学生坚韧意志的训练过程。舞蹈是人体造型上的“动的艺术”,而要使人体成为这一艺术的“工具”,离不开基本功训练,而要使基本功柔韧性达到要求,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血汗的浇灌。在演出的背后,有着学生们压腿开跨等练习的疼痛而不为所折服持之以恒的精神,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练功中,常常旁观者都会为之嘘唏,而队员们却呢能咬紧嘴唇一声不吭,只有泪水汗水在脸上身上流淌。在练习中,一个个动作的反反复复,直至达到要求,巩固又何尝是轻易做到的,而正是这不易磨练了学生的意志、耐力,为他们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对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会创编,不断拓展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是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需要。首先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这给学生在创编时提供了创作依据。再逐步提出让学生创编的要求:(1)基本体态不变,手臂和身体转向有所变化;(2)基本风格不变,舞步有所变化;(3)基本动作不变,频率有所变化。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要学生随着音乐的起伏,节奏的疏密不断的变换手臂幅度,身体时而前倾,时而后仰,充分发挥想象,完全进入角色,仿佛融进了辽阔的大草原,成了赛马盛会的一员骁将。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培养。

总之,我国教育舞蹈还没能广泛普及,就在于还有不少人对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有人缺乏舞蹈文化的知识,不了解舞蹈艺术是民族文化,它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相信,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审美艺术的加深,舞蹈教育也必将愈来愈受重视。因此,展望未来,教育舞蹈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2]金宁.创造性教学在舞蹈课中的运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4,(3).

[3]孟敏.注重提高舞蹈学生潜在的创造力[J].舞蹈杂志,2002,(1):4.

[4]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第8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关键词:太极拳;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前言:

2006年6月太极拳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行列,展示了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创造。受到公众关注的焦点,承载着时展的文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与人文性,而太极拳却充分体现和蕴含着一个民族和谐的凝聚力,突显特有的精神、敏捷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和蕴厚的文化意识,加强力国家文化的综合水平。太极拳走进高校意味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高校人文素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又随着《全面实施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素质教育深入高校,太极拳教学列入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相关教学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学,老师的教,太尤其是太极拳教学结果的评价,使太极拳教学评价处于尴尬局面。根据太极拳的特点,没有好的评价与引导,结果的评价就会出现问题。

1.通常的评价方式

1.1主观评价

一般来讲,学生的结果老师说了算,教师仅靠自己主观评判给结果,学生只考虑自己及格与否,教师评价,课堂上,教师凭主观评价给学生的感觉是:“很好”或“一般”,“真差”,就容易忽视学生付出的成果,也没有总结到学生努力方面,导致学生不能很好掌握技术要领,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打击, 造成学生学习态度情绪化。

1.2客观评价

教师以第一感觉评价学生,往往表扬掌握快的,轻视那些接受慢的学生,不善于观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的存在。评价形式单一会影响到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对学生造成不利的掌握方法。

1.3单一评价

通常评价是 “一考定结果”的做法。到了学期末,考核一两个项目,最后根据出勤给出成绩结果,结果也没有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挥,显然忽视评价的整体过程。要构建一种完善的、综合的具有创新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要符合太极拳教学 “为学生为本,创新发展评价”的理念;切实教学纲要提出合理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目的、态度、参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构建了“课堂——课下——期末”三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广大师生共同探讨。

2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各方面都要努力。就太极拳教学来说它是一种古老的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拳术,动作要求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锻炼时要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力。长期参加太极拳锻炼可以缓解心理及精神压力,培养持之以恒、坚强的拼搏毅力。事实也证明参与太极拳运动可调理身心健康,也是减少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的有效的评价,并给予合理的评价。

2.1.完善课堂整体评价

所谓的整体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参与态度、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根据太极拳动作的不断变化性,建立整体评价,将整个堂课划分三部走,

第一步初步学习:(引导兴趣给予评价)对太极拳教学内容要有新意、趣味性强。在课的初学阶段,应高度评价与引导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始终贯穿在教学中。增强太极动作的想像,把太极动作和防身动作相结合模仿实践引起兴趣。

第二步技术掌握:(创新评价)这一过程,经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好奇心,经教师点拨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就会想想象每个动作的用意,和动作的攻放技能,来破解动作的防守能力,达到健身与自卫的目的。

第三部熟练掌握:(结果评价)对一堂课总结评价最重要。学生等待是自我的劳动成果,教师要把握好评价尺度,不仅要把学生掌握情况,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想象的能力是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就得到肯定,综合意识才有所增强。为探索出一个好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要从师生双方做起。

2.2健全评价标准

健全的评价标准,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站到学生的的角度分析,理解学生的眼高手低。考虑学生的自身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尤其学生性格与课堂常规表现,不从动作的标准化和竞技水平来恒量。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进行评价,教师要与学生达成共识,辨别好与不好,才能体验自身的不足。

2.2.1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求的动作质量的完美,只要积极认真地参与就给予肯定与表扬。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发挥:以学生的自身的接受能力、认识态度、交流与协作精神、感情投入、能力发展为主要评价目标。

2.2.2动作的完成质量,主要从动作的连贯性、熟练性来做主要评价。

2.2.4变换多样的评价形式

2.2.4.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根据课堂表现,自己掌握情况,按标准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就知道如何改进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正确对待。特别是感情用事透漏的心理倾向和不良情绪,通过自我评价就能获得真实感受。

2.2.4.2师生共同评价。教师选出优秀的评价对象,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把相互之间不同评价观表现出来,教师再进行客观公正评价:你今天的动作掌握得不错,在某一点上若能改进更好。你今天的练习方法很有创意……

2.2.5建立课外活动的评价

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学生仅凭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根据评价的多面性、项目多样化特性,将学生练习太极拳也做为课外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有促进作用。能够保证每个学生的课后对太极拳练习的重要性,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意识是否加强。从课外活动的全面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

方法一:对每个自然班跟踪记录,对平时锻炼情况进行检查。如日常课外活动记录(晨炼、体育活动课、综合性活动等)。评价并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性的,而是对每个学生兴趣、身体技能发展情况进行追踪记录,给予建立档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天由小组长、体育委员记录。教师不定时地与学生交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活动评价和太极文化的理解是否深入,更 深一步对非物质文化太极拳的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传播。

方法二:上课时不定时抽查,单个或分组进行演练。同时对太极文化特点作口头叙述。这样,就可显示学生的课后活动和太极文化是否深入了解,证实他们的进步和知识的丰富,准确地、客观的、合理的给予评价。

方法三:校内外比赛。全校性的比赛,所有学习太极拳的自然班都参与,对个人、班级的评价。这样层层了解,参与学生给予加分与肯定。

3.结论

《标准》要突出教学效果,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从学生参与、技能、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目标领域,给予肯定。由此证实,,如果仅凭教师主观印象或一次体育考试而给学生成绩评定,显然不合适。因此,教学评价要改进,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总之,随着“阳光体育”口号的发起,要求人人动起来,人人健康。正确引领了在校大学生“舞动太极、健康向上”。太极拳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凸现出来。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适合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它不受场地、设备限制,适合众多人群没有太高的要求, 而且运动量适中,是一项随时可练的运动项目。在大学开设太极拳,其意义深远,不但强身健体,更为重要的是对非物质文化传播。因此,在高校开设太极拳能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对非物质文化保护视野下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实践与发展,有着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晓欣. 析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现状与效果[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郭志禹,姜娟. 中国太极拳健康文化系统的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

[3] 尤捷. 健康保健与太极拳教学探究 [J]. 焦作大学学报,2006(4).

[4]王忠勇等.高校武术与全民健身.体育学刊,200l(l)

第9篇:大学生身心健康总结范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在高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进行中,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就当前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解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体育教学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心理调解;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件越来越多。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 25%,近年来已达到30%。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是关系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警官院校的学生处于大学生向警察过渡的时期,较一般大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更强的心理素质,本文就警体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解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

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阅读中国知网上近年来相关的论文与资料,总结当前研究的进展与存在问题,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就全国警体教学的专家进行访谈,咨询专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的意见。

2.3问卷调查法

就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学生300名,其中男生200名,女生100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98.3%,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99.3%。

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自我评价分析

对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现状自我评价调查,从表1的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仅有11.6%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非常了解,有16.4%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有高达46.1%的学生一般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有25.9%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心理健康也成为人们关注的方面,如何引导大学生关注、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今后高校教育要考虑的问题。

3.2警察院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解的作用分析

警察学校的学生较比一般高校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异,警察院校的学生专业课较多,学习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严格,学生训练非常艰苦,有很多学生常常处于焦虑当中。而体育教学可以很好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解,塑造健康的心理。由于体育课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通过体育课教学,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自身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缓解紧张的心理,化解大学生的不良思想情绪,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体育课中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缓解因学习产生的焦虑。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解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3.3警察院校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有48.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心理教学内容较少,有21.5%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心理辅导能力不足,有19.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中心理辅导内容落后,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前体育教学中心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由于警察院校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区别,警察院校是为培养警察做人才储备,体育教学内容多是以格斗、散打这些实用性较强的项目为主,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而对学生心理辅导相对较少,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4结论与建议

4.1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了解较少,缺少心理方面的健康辅导。

4.2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3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4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体育课教学应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调解方法,使学生可以及时的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解,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5对现行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体育教学要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体育教育要包含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

4.6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的能力。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健全的心理素质,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理解,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师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衔华,全宏艳,蒋湘祁,蒋艳华,罗军,刘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效用的实证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陈东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J].文教资料,2010(24).

[3]周勇.浅谈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科技,2009(12).

[4]金勇,严红玲.高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

[5]饶丽.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J].文学教育(中),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