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工业经济增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经济增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一、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EKC关系分析理论框架

我们引入Pfaff,Chaudhur和Nye(2000)有关EKC分析框架并加以扩展来讨论区域工业环境EKU曲线。用S代表区域工业经济活动提供的服务功能,A代表环境质量。显然,S,A不能直接从市场购买,但它们的水平受工业经济具体的经营活动所决定。一个区域的各行业企业通过其生产活动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商品服务,另一方面又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工业三废”影响环境质量,如果我们进一步按各行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产生污染的程度(即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标准,一类为重污染(d),一类为轻污染(C),则s可以表示为这两大类标准行业的函数

s(Q)=Qd+Qc

其中Q=(Qd,Qc)是两类污染标准的行业构成比例的向量数量和

进一步用E表示全部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则E可表示为Qd,Qc的函数

E(Q)=Qd+Qc

可以确信环境质量A受E的直接影响,且可以线性地表示为

A(E)=A-EA>0为初始环境质量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行业企业是否为重污染行业或轻污染行业取决于行业的技术进步T,政府的环保政策P,环保投资I以及环保设备运营费R等,行业的环境质量A则可表示为T,P,I,R等变量的函数,既;

Qi=Qi(T,P,I,R…)i=d,c

由于I,T,R,P等都可以表示为工业总产值(或国民收)GY的函数,因此这些变量可以通过工业总产值影响行业企业“三废”排放量,形成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以及结构效应等(Henri LFde Groot,Cees AWithagen2002)并进而影响行业的环境质量的构成。由于这三大效应对环境的影响有正有负,这就使得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可能呈现出非单调关系(Copeland,Taylor 2002)。

如果我们把行业的重污染看作劣质商品,行业的轻污染为正常商品。那么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变化,对外部引资的需要以及环保政策,环境税收等各方面的规定,社会(消费者的总和)对行业重污染的需求(发展区域经济的引致需求)将随总产值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一来对重污染行业(劣质商品)的需求将服从恩格尔曲线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工业的污染程度会随工业总产值上升而上升,但达到一定阶段这一比例会随工业产值上升而减少。如果把这一关系反映到收入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上,则可能出现EKC现象(Shubhan Chaudhar,Alexander SPfaff2002)。但需要指出,由于上述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有正,有负,且力度或大或小,因此这一效应在曲线形状上以及灵敏度方面的反映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二、数据与模型设计

(一)样本处理

由于本文重点分析经济增长与工业固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这三个领域的EKC效应以及环境投资,环保政策等因素对环境治理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力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所选择的变量主要为人均产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固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等几个主要的总量指标以及诸如环保投资,环保设备运行费等一些其它指标。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对分析变量作如下设定,并冠以相应的代码。

经济领域(EIF)主要变量为:人均产值(GRP-CAP),工业生产总值(GY),环保投资(HI),水处理费用(SYF)

废水分析领域(SIU);工业用水总量(ZS),工业废水总量(ES),(吨)废水/亿元(FS/GY)平均废水(FS/GY)。

工业废气排放分析领域;工业废气排放量FQ,煤耗(MA),平均废气(FQ/GY)。

工业固废分析领域(GIF);工业固废(GF)平均固废(GF/GY)。

其他变量,时间变量(t),行业变量(i)虚拟变量Y,Y=1为设定行业,Y=0为非设定行业需要指出的是当有些必需资料无法得到时,我们采用迁值法或其他有效以统计方法进行数据补充,而当数据资料明显有误或对分析的有效性构成威胁时则可能作技术处理,但所有变动均将作出辅助说明。

样本时间长度,为1983―2002年,20年。其中有关工业总产值的数据来源于包头市统计年鉴,而有关环境方面数据来源于包头市环保局有关统计资料。样本计量单位以原统计资料计量单位为准。

(二)计量模型设计

我们考虑设定两种计量经济模型,在第一类模型中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总量变化在时间方面的EKC效应,这一模型分别以废水,废气,固废总量为因变量,以工业产值的总量为自变量。第二类模型,分别为一些具体的分析模型,其目的是进一步分析环保治理与环境质量的数量关系。

第一类模型为多项式回归模型

Et=Bo+BIGYt+b2GYt2+B3GYt3+e

ES。。代表第七时间的环境污染指标,GY代表工业产值,这一指标是替代变量它代表了前述直接和间接对环境总体的影响效应。这一指标为多项式,如果B2,B3符号相反,我们期望有EKC效应。

第二类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BO+ΣBixi+eiI=1,2,3……n

这类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各种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为了简化的目的,主要从线性的角度来入手分析。这里Y代表被解释变量,X代表解释变量。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基于资源特点形成区域工业而言,如果加大重视环境治理力度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质量之间国民收入较低水平同样可能存在EKC效应,但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其EKC效应不同,对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存在马鞍型EKC效应,转折点分别为120亿,140亿工业产值(换算后),在这一过程中,环保政策的力度显然起着决定的作用。而对于工业废气排放EKC效应不明显。具体而言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由于资源特点,包头地区工业体系在发展初期为重污染构成,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的需要以及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环境保护力度不大,因此在初期中期其规模效应大于技术效应,环境的污染程度随国民收入上升而上升。但随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此外也是吸引投资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地区弥补资金不足的重要手段),因此包头地区在引入高技术,新投资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资。这样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经济的发展趋于好转。这说明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政府起着决定作用。环境质量在政策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可以在国民收入相对低的水平上形成EKC关系,这是本文通过对包头地区典型分析所得到的一个结论,它说明政府行为对环境的外部正影响是相当显著。

第二,尽管在一个区域内国民收入相同,但对于不同的污染物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EKC效应不一样,比较而言,对工业废水,工业固废的总量控制相对容易一些,前者可以通过引入废水设备在短期内大幅度降低废水排放量,而后者通过能耗的转化(如燃烧转化为燃油)及设备引进也可以有效地在较短时间内降低固废的绝对产生量。但对于废气控制相对难一些,虽然燃烧下降减低烟尘排放,但其它燃料的使用加大了其它废气排放量,废气的排放总量并没有显著的降低。这从废水,废气,固废的转折点也可略见一斑,废水和固废的转折点大约在120亿140亿元左右,而废气在现有工业产值范围内并没见显著的EKC效应。

第2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5年山东省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工业经济呈现出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会议还提出了2016年山东省经信系统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左右,节能、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工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2016年山东省工业经济形势将随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加快落地,政策效应、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钱焕涛表示,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很多,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当前工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预计2016年山东省全年工业经济仍将处于一个总体平稳、相对困难、低位徘徊的状态。特别是受产能过剩、安全环保节能倒逼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部分地区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

 

一是工业经济宏观环境不容乐观。从山东省工业情况看,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已连续46个月下跌,目前还看不到缓解迹象;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预计下降3%左右,企业亏损面扩大近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50%以上。去年全省不良贷款率达到2.2%左右,比年初上升约0.34个百分点,对今年信贷带来较大压力,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另外,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也在减弱。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工业运行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很多已处于盈亏平衡点的企业,很可能会由此陷入亏损境地。

 

二是去产能增加了稳增长的难度。在年前组织的“僵尸企业”调研中,山东省各市提报的有448家,其中处于停产状态的占80%。由于“僵尸企业”概念提出不久,各地对其标准和未来政策把握不准,提报时还有顾虑,实际存在的“僵尸企业”应当多于目前提报数。从近期看,去产能可能会对稳增长带来一定影响,但长痛不如短痛,我们必须坚决贯彻中央部署,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取得去产能实效,换取未来可持续增长的空间。

 

三是安全环保节能等硬约束趋紧。去年,临沂、德州2市分别被环保部约谈,济南、滨州等市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自去年底以来,省里启动了安全生产隐患整治、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化工行业“打非治违”3个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硬约束,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从短期看,一些能耗高、排放重的企业改造升级成本上升,生存压力增大。

 

四是国家部分改革举措对一些行业影响较大。国家启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配套出台了6大措施,其中,规范企业自备电厂管理,对山东省一些行业和企业将产生较大影响。

 

钱焕涛强调,当前,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举措,巩固和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

 

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突出抓好主动减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降本增效等工作。

 

据悉,2016年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要求,突出主动减量、优化存量、做优增量,着力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主动仗,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双中高”(保持中高速增长,迈上中高端水平)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为此,山东省经信系统将进一步聚焦重点、狠抓关键,努力用新思路、新办法推动新发展,突出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主动减量,努力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要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为先进生产力腾出发展空间。最近,省政府对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作出部署,围绕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8大行业的过剩产能化解和脱困发展,提出了10条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涉及经信部门,其中5项明确由经信部门牵头。山东经信部门将切实履行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过剩产能化解和特困行业脱困。

 

突出调整存量,努力推动供给体系优化提升。坚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发力,在抓好需求引领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创新,支持企业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层次。

 

突出做优增量,努力推动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立足打造制造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增强持续增长新动力。

 

突出降本增效,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多措并举推动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和生产要素保障,搞好重大政策措施预研和储备,努力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突出普及应用,努力推动网络强省建设步伐。顺应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大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形成以信息化为创新要素的发展新形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突出标本兼治,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节能工作要实行“加减法”两翼并举,一方面,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确保完成节能约束性目标;另一方面,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打造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

第3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知识都能装进经济这个“篮子”吗

知识经济容易产生一个误解,仿佛所有知识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都可以装进经济“篮子”里。这种看法是有害的。知识经济的提出,表明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知识,但绝不表明,可以完全用经济的眼光来看待知识。不能对每一个科研课题,对每一项基础研究成果都要问一问“它能带来多大效益?”如果在基础研究中,完全用经济眼光来确定选题,可能扼杀科学。

科学偏重于认识,技术偏重于实践。科学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能不能”,技术着重于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科学是解决“知”的问题,技术是解决“行”的问题。重大科学发现代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用美元、英镑来衡量它的价值。在知识、科学、技术这三者之中,只有技术可以和经济发生直接关系。科学发现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如果把它当作商品,只供有支付能力的人享用,这就把多数人打入了无知的黑暗之中。社会将因此而停滞不前。

物质经济能向知识经济转化吗

有的作者提出:“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还把这一“转变”提到是“21世纪不可抗拒的经济革命”的高度,果真如此吗?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不可否认,在知识经济的诸生产要素中,知识要素的重要性将超过物质要素,但也必须承认,任何时候不能否定物质要素。知识要凝结和物化在生产资料和产品中,生产活动中的知识和物质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相互替代。说生产过程中新知识投入可以节约原料,从而减少物质要素的投入是对的:但知识投入不是完全替代。说在产品的价值量中,知识的价值已经或者将要超过物质的价值,也是对的;但即使是纯知识产品也离不开物质载体,一般产品更离不开物质。衣食住行是人类一刻也不能缺少的,物质经济转变到知识经济后,人类难道成了不食烟火的神仙?

一位作者著文称,按照发展过程与分布层次划分,人类历史存在三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从层次上看,后一种经济形态高于前一种经济形态;从历史过程上看,后一种经济形态将更替前一种经济形态。这一看法也需要商榷。“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的概念,怎么能和“工业经济”并列?该文作者又认为“自然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历史已经证明,工业化以后,“工业经济”并没有取代“农业经济”,凭什么断,定在信息化以后,“知识经济”一定会取代“工业经济”?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能由分离走向结合吗

有人著文认为,传统工业经济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和异化,生产资料统治劳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劳动者的知识。这种统治现象有可能由此发生改变,异化现象可以消失。这又是一个需要商榷的观点。

纯知识生产中,研究人员和其“生产资料”能否合二而一呢?这里劳动者是知识分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但他们的劳动也需要身外的物质条件。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说过:“图书情报和仪器装备是科学研究的两张翅膀”。科学技术越发迭,科研所需要的技术装备越复杂、昂贵。现代实验设备是个人的技能望尘莫及的。它可以在实验室里呼风唤雨、再现大自然种种自然奇观、短时间内解出成千上万道联立方程、重演亿万年的演化过程、制造自然状态下不能存在的化学元素……知识经济不是手工业经济,手工业的匠人的技能和身体是不可分的。在技术密集的物质生产中,离开昂贵的生产设备、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劳动者更是无所作为。

知识经济可以

改变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吗

“知识经济改变了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也是常见看法。为了便于非经济专业的读者理解,我不得不举例重复一下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含义:如假定一块耕地面积保持不变,在耕作技术和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年投入10个劳动力,得到了10000斤粮食,以后按每年增加10个劳动力计算,第二年粮食总产量21000斤,第三年是33000斤。但第四年再增加劳动力收益增量只有8000斤,第五年收益增量就只有5000斤。以后再增加同等数量的劳动力,其收益增量还会继续下降。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这里说的“某一点”就是临界点。有些宣传知识经济的作者认为,有了新知识投入以后,投入要素和产出产品总是增加的,即使超过了临界点(如上例中的第四年),也不会越来越小。并由此得出结论:知识经济改变了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第4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学习会议发言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创新理念引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解决全市工业发展不充分和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保持全省首位,但总量偏小、受制约因素较多的问题仍然存在,各县发展规模的差距继续拉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我们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借好中央发展雄安新区的大势,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同时,要立足本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站在全局角度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补齐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发展智能制造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提高我市工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工业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先进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并要持续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以创新理念引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要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等优质增量,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要促进工业领域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更要促进模式和方法的创新,要在产业集群企业通过重组整合做大做强上以创新求实效。

第5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开展人大民主评议,不仅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党的组织原则的要求,也是人大对政府工作实行有效监督的具体体现。作为这次被评议对象工信委的分管领导,我希望工信委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参与,积极配合,真诚对待党和人民的考验,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评议。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工信委2010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一介绍,供大家评议时参考。

一、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40亿元,比2010年增加115亿元,增长50.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333.3亿元,比2010年增加110亿元,增长49.91%;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77.86亿元,比2010年增加20亿元,增长2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2亿元,比2010年增加19亿元,增长30.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36.7亿元,比2010年增加111亿元,增长61.9%;全县工业上交税金完成5.016亿元,比2010年增收0.6亿元,增长13.5%,;其中全县工业增加值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和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等六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先后为县里争得了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省政府表彰的“全省工业崛起三年翻番奖”、“全省工业纳税对财政贡献奖”和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等荣誉,工信委本身也获得“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人民满意的行政管理部门”、全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县争取上级资金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服务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二、明确工业发展思路,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近两年来,工信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效监督和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主攻一园、决战两区,推进三化、打造四新,建设全市宜居宜业和全省工业经济强县”发展战略,全力实施“县域经济大发展,工业挑大梁、企业担重任”的举措,在“保增长、上水平、重创新、调结构、增活力”上下工夫,抓住全县“二次创业,进位赶超”的机遇,创新思路,好中求快,狠抓重大项目推进,通过省政府绿色通道为落户工业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争取到130亩工业用地指标。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落实工业发展政策,提高为企业服务质量

工信委一直以来都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工业发展、产业转型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省、市工业经济会议精神,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并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草拟了《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保工业、促增长”的措施,县委、县政府相继以文件形式出台。同时,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建立公平、公正、公开、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

四、抓好工业技改项目,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资力度。全县有鞋业等一批技改扩建项目,总投资达16余亿元,这些技改项目已经进入投产试投产阶段,达产达标后,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增收110亿元,利税总额预计增加50亿元。

五、抓好重大项目投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工信委始终把抓工业增量、壮大工业存量、扩大工业总量放在工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重点督促、调度投资亿元以上的18个重点新建工业项目,目前共完成投资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项目达产达标后预计主营业务收入增收232.3亿元,利税总额将增加20亿元,有效得增强我县工业发展后劲。

六、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和向银行融资,保障工业持续发展

第6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关键词】非周期性工业;转型;工业经济

回顾近几年焦作市经济的运行轨迹,有一个特别突出的表象,那就是:焦作市经济大起大落。2000年,焦作市地区生产总值居河南省第12位,2007年上升到河南省第4位,2012年又下降到河南省第8位;2000年,焦作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河南省第9位,2005年上升到河南省第3位,2012年又下降到河南省第7位。原因分析如下。

一、焦作与河南、全国经济运行周期的比较

从解放以来焦作市经济的发展历程看,焦作市经济运行呈现了“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的态势”,即,随着社会的发展,焦作市的经济总量在逐年增大,经济发展的速度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对比全国、河南解放以来经济运行的轨迹,我们可以得出:一是1984年以前焦作市的经济周期长度短,河南省和全国经济周期相对较长,1984年以后焦作市的经济周期长度与河南省和全国基本一致;二是焦作市经济周期的振幅大,河南省和全国的经济周期的振幅相对较小,即,在全国和河南省经济较快增长的时候,焦作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在全国和河南省经济下行的时候,焦作市经济下行的更深,这说明焦作市经济运行的波动性更强;三是焦作市经济运行周期的波峰和波谷(即经济周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到来时间滞后于全国和河南省,这说明焦作市经济运行的周期具有滞后性;四是1984年以后焦作市和河南省、全国的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拉长的趋势,这说明焦作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在增加。

对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焦作市与全国、河南省月度和季度经济数据的运行轨迹看,也印证了上述结论。

二、焦作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分析

从三次产业角度分析,国民经济的增长是三次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从三次产业增速分析。分别对比近20年焦作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工业经济增速的运行轨迹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运行轨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是从三次产业的总量分析。分别对近20年焦作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均高度的正相关,与工业最相关。三是从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析,焦作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工业的贡献。从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工业经济的波动主导了焦作市经济的波动。

从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分析,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投资、消费、进出口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依然从增速、总量和贡献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主导了焦作市经济的波动。

通过上面两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工业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主导了焦作市经济的波动。从焦作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工业经济是依靠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发展的,即工业经济的增长依赖于投资的增长。从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析,工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焦作市工业经济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增长又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焦作市经济的波动。

三、焦作工业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分析

从焦作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外部因素分析,宏观需求的波动导致了焦作市工业经济的波动。在开放式经济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全国经济的上行或下行必然传导到焦作,从而影响焦作经济运行的轨迹。

从焦作市工业经济内部构成分析,周期性行业比重过大导致了焦作工业经济的波动。周期性行业是指和国内或国际经济波动相关性较强的行业。工业类周期性行业包括有色金属、钢铁、化工、水泥、电力、煤炭、石化、工程机械、航运、装备制造等。当整体经济上升时,这些行业迅速上升;当整体经济下行时,这些行业也迅速萎缩。与之对应的是非周期性行业,包括食品、医药等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行业,非周期性行业是生产人们必需品的,不论经济走势如何,人们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都不会有太大变动。粗略划分,在规模以上工业中,2012年,焦作市周期性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81%,这种周期性工业的结构决定了焦作市工业的强周期性。

周期性行业的周期循环常常沿着产业链按一定的顺序地依次发生。通常复苏始于汽车、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装备制造等下游行业,然后传导至化纤、非金属矿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压延、黑色金属冶炼压延等中游的加工制造业,最后是上游的有色、石油、煤炭、石化等行业。衰退也是从下游行业开始,依次传导至中游、上游行业。由于焦作市的主导工业产品70%以上属于基础性原材料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即上游,所以就造成了焦作经济是被传导、被影响的经济,焦作经济运行的周期滞后于全国和河南省。

四、近十年来焦作市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

从三次产业分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快速上升。2012与2000年相比,焦作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7.8%下降到2012的7.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1.7%下降到2012年的24.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0.5%上升到2012年的68.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6.9%上升到2012年的64.3%。因此,工业经济的增长决定了焦作市经济的增长。

从工业的内部结构分析,焦作市周期性工业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12年81%。周期性工业行业增加值比重的下降,优化了焦作市经济运行的轨迹,使全市经济运行的周期拉长、波动的幅度减小。

五、积极承接非周期性工业,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财政增收,焦作市均高度依赖于工业。要实现经济平稳增长、财政的持续增收,就要求工业必须平稳较快增长。当前,焦作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就是波动性太强。尽力消弱工业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减小工业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冲击力,努力实现工业的平稳较快增长,应是焦作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是一个的过程,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以增量调结构。即,焦作市在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周期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食品、医药、烟酒类、纺织、服装等非周期性和弱周期性行业,使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周期性行业拉动,转变为依靠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行业共同拉动。因此,在当前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非周期性工业。

一是转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承接非周期性工业。非周期性工业不仅能稳定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非周期性工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能有效地增加社会就业。我们要站在工业转型发展的高度,来正确认识非周期性工业。

二是抢抓机遇,积极承接非周期性工业。当前,无论是国外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还是一些跨国公司、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性布局,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周期性产业,我们要抢抓机遇,积极承接。

三是引大招强,积极承接非周期性产业。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中,投资的拉动力会逐步减弱,消费的拉动力会逐步增强,这为非周期性工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非周期性企业规模越大,辐射的区域也越大,在生产地的稳定性也越强。因此,要坚持引大招强,要瞄准名牌企业和引领未来消费的龙头企业强力招商。

四是创新承接方式,积极承接非周期性产业。要着眼长远的发展,区别不同的转移企业,大胆采用代建制、代建回购制、“飞地经济”等方式积极承接。

第7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一)辽宁工业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辽宁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在新世纪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仍将起到主导作用。一是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辽宁工业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涵盖工业行业40个大类、197个中类、607个小类,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省份之一,为国家工业和国防体系的缔造、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辽宁工业在全国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总产值、增加值、利税等主要指标均列全国前10位;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和军工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和企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原油加工、钢材、轻型客车、造船、数控机床等产量居全国前茅。在新世纪我国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辽宁工业必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工业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2.7%;工业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1年工业税收占全省不含债务收入的财政收入的52.5%;工业是对外开放的主体,2002年工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占全省的65.1%,工业出口商品额占全部出口商品总值的91.2%;工业领域还是改革主战场,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辽宁要完全实现工业化还要走很长的路,继续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二)辽宁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头十年是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虽然带来了激烈竞争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商品、服务、技术、信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生产、销售、经营形成全球网络,共享资源与市场。这有利于推动经济走向国际化、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出口、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投资者认识到辽宁有能力承接国际产业与技术转移的比较优势,必将积极扩大与辽宁合资合作。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赋予了工业化新的内容,就是知识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即以高效低耗、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集约型发展方式来实现工业化。这对辽宁主要以典型的粗放型方式发展的工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符合辽宁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国家今后发展的政策导向将给辽宁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后5到10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国家将依靠产业结构升级、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等扩大投资需求;将通过改变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提高消费档次、扩大信用消费等政策手段,刺激消费需求扩张。这既对重化工业的发展和投资类产品的生产有利,也对依靠制造加工业发展消费类产品有利,将极大地促进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中,辽宁的优势在工业,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为工业重塑辉煌提供了重大机遇。

(三)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确定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必须制定发展的战略,明确发展的方向,找准发展的途径。新世纪头十年,辽宁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围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这条主线,加快结构升级,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技术创新,走符合辽宁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一要巩固现有工业格局,优化升级石化、钢铁、装备制造三大支柱性产业,加速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两个先导性产业,调整改造轻工、纺织、医药、建材四个传统产业,形成优势产业群;二要培育发展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放开搞活一批中小企业,关闭破产一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劣势企业,扶持壮大一批民营企业,形成匹配合理、密切协作的企业群;三要扩大利用外资和出口,建设一批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合资合作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国际名牌产品,形成开放型经济格局;四要研究开发一批重大高精尖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并加快注入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发挥老优势,创造新优势;五要重构工业经济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与职能,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经过10年的发展,力争把辽宁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努力实现工业化。

二、促进辽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辽宁工业结构调整应巩固发展原有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的高增长行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现有工业产业格局基本涵盖了上述三方面产业发展方向,但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发展的变化状况,逐个分析研究,制定具体的行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发展。

结构调整必须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坚持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是投资的现实选择。对于传统基础和优势产业,主要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优化升级,巩固和发挥老优势;对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努力通过新建方式构筑新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以民办形式创业。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多元投资主体,拓展包括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外资、民资等多元投资渠道。要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制定鼓励投资特别是鼓励外商和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加快经济布局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

经济布局最重要的是生产力布局与企业布局。辽宁在巩固现有工业产业格局的基础上,应着力促进各个区域资源的优化整合与配置,扩大区域经济联系、分工与配套,形成若干经济区,如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经济区,以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企业布局调整要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抓大、放小、退劣”和发展民营经济,真正实现国有资本的退出。除极少数需要国有独资的企业外,要以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的形式培育发展一些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要依托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关系,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有效机制与途径,通过关闭破产降低不良资产比重;要创造各种条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提高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国际化企业

近年来,世界500强等大跨国公司加快对华投资,并开始把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讯、新型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基地逐步向我国转移,构成了可以充分利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

辽宁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与竞争,走国际化道路。一是把招商引资同地区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上―一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技术、管理和人才。二是加快骨干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特别要鼓励通过并购方式,转让部分国有股权实现合资合作,以促进国有企业改组和改制。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创建和培育国际品牌,这是企业通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四是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企业市场化进程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抓好股权结构多元化、分配形式多样化、经营者职业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现有工厂制企业要通过中外合资、购并转让等方式,一步到位改制为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国有独资的公司要推进其子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绝对控股公司要逐步降低国有股比重,向相对控股或参股转变;上市公司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建立制衡机制。落实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部分配制度。当前应重点建立和完善员工岗位工资制、科技人员项目招标制、销售人员大包干和经营者年薪制,推行期股期权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改革企业经营者选任制度,真正实行由股东大会推选董事长,由董事会聘任职业经理,并与分配监督制度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大幅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是企业树立现代管理理念的催化剂,要从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快构筑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政府促进政策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提高产业和企业的核心能力,突破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对整个经济能够产生显著推动作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如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高效节能和环保技术,并积极推动其应用和产业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如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担保机构、技术服务咨询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要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和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创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发展绿色企业和循环经济,增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充分利用辽宁被确定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省份的机遇,大力开发各种应用技术,加快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第8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关键词: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环境,工业经济既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总的来看,有利条件仍大于不利因素。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广大企业既要充分把握有利条件,抓住发展机遇,增强做好工业经济工作的信心,又要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要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的关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因此,加快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要同时并举,两者缺一不可。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一手要抓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手要抓经济效益的改善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1.要优化资源的开发。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要改进磷、盐、铁、煤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严格矿山开采的准入手续,提高采、选、冶工艺,坚决反对“采富弃贫”的浪费行为,延长矿山寿命,实现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

2.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力度,利用经济的、法律的、政策的手段,促进企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加强对钢铁、电力、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消耗管理,大力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提高冶金、有色、电力、酿造、印染等行业的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

3.要把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坚决实行淘汰;要严格控制不符合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工业项目,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维模式。

二、依靠科技进步

1.要把人才、技术的优势变成市场的优势。一是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定期的产学研项目洽谈会,为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搭建一个平台。二是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创新队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三是通过政策、资金等手段加大政府对企业新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新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2.要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一是确定产业政策和技改项目资金投入导向,重点扶持一批现有基础较好、具有一定优势和发展潜力和行业,使其形成产业化。二是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能源,加快生产设备、工艺的更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三是建立技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通过资源整合、企业改制等多种途径盘活资金存量,从而加大技改投入,最终实现企业技术的进步。

3.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中介服务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形成社会化、开放式、专业性的服务体系。二是加强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促进科技信息的交流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畅通银企合作渠道,争取金融部门对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工作的支持。四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招商机制,利用多种形式牵线搭桥,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三、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1.进一步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一是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进一步提高非国有经济成分比重。二是加大国企改革力度。解决国有企业债务包袱相对重、企业冗员多、经营机制不活的问题,努力改变赢也国企,亏也国企的局面。三是培育一批大的企业集团。以优化行业组织结构、资本结构、资源结构、产品结构为目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产,以较少的增量投入,激活存量资产。四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利用重点行业产业链长的优势,发挥其幅射作用。要抓好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工作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促进重点企业的发展壮大。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引导中小企业紧跟大企业产品调整步伐,提高配套能力。

2.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要努力提高轻工业比重,缓解能源原材料不足的压力,回避由于争夺资源而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风险。二是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传统产业,要鼓励其进行技术改造,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反对不切实际的盲目扩张;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企业。

3.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一是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产品,向国际市场要效益。要处理好保名牌与创名牌的关系,要立足于“创”,着眼于“保”,发展一批叫得响、规模大、效益好的精品名牌产品。四是加快进口替代研发速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产品的国产化率。

四、实现管理创新

1.要狠抓管理制度创新。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和质量、成本、财务、资金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和规范,增强企业效益的聚集效应。

2.生产环节要狠抓节能降耗。一是要加大节能设备的投入和节能技术的运用,舍得在节能上花钱;二是要加强节能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3.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优化库存结构,控制存货数量,减少存货成本,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降低产成品库存;要加大货款回笼和清收力度,及时清理债权债务,防止形成新的呆死账;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广大企业既要充分把握有利条件,抓住发展机遇,增强做好工业经济工作的信心,又要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第9篇:工业经济增量范文

一、主要工业经济指指标完成情况及运行情况分析

1、1-11月份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年目标预测

序号主要经济指标单位计划目标1-11月份全年预计完成

实绩同比增长(%)占年计划(%)完成同比增长(%)占年计划(%)

1工业纳税销售亿元6559.6127.891.765.129.7100.2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36.3624.9-4037.9-

2财政收入亿元3.23.0937.996.63.233.3100

3工业税收亿元-2.7834.3-2.9536.6-

其中国税亿元-1.7329.1-1.8629.2-

地税亿元-1.0545.8-1.0951.4-

4固定资产投入亿元1211.919.299.212.7411.1106.2

其中:工业投入亿元7.57.1711.395.67.6212.2101.6

5自营出口创汇万美元70085942.5122.795086.7135.7

6新设立企业家-80--85--

新增注册资金亿元-3.54--3.6--

7园区产出(含共建)亿元年增长40%以上30.3866.1-3248.1-

2、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全镇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主要特点为:

(1)骨干企业继续主撑大局。全镇89家超千万元企业1-11月份完成工业纳税销售36.36亿元,同比增长24.9%,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1%。其中8家亿元企业1-11月完成工业纳税销售20.52亿元,占全镇经济总量的34.4%,规模骨干企业继续起到了主撑经济全局的作用。

(2)骨干企业队伍不断壮大。1-11月份,新增超千万元企业23家,完成工业纳税销售5.5亿元,全镇累计达到112家,形成工业经济更强有力规模支撑。

(3)项目竣工达产渐显成效。引进项目竣工达产及骨干企业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形成了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引进项目竣工达产、发展迅速,后劲潜力大。如*、*,分别完成工业纳税销售3.5亿元、7445万元、4536万元、3964万元。又如*技改项目投产后,扩张迅速,产出较为明显。分别完成工业纳税销售2.5亿元、2.3亿元、同比增长47.5%、69.2%。

(4)企业自主创新拓展市场。我镇骨干企业在扩大技改投入的同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为企业发展注入后劲。*自行研制开发的汽油机系列新产品,产品全部销往国际市场,全年纳税销售可达超亿元,同比增长18%。名牌产品申报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产品申报了国家免检产品。

(5)村级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镇村级完成工业纳税销售32.16亿元,同比增长35.6%,高于全镇平均增速近8个百分点,占全镇经济总量的45.6%,全镇11个村保持2位数增长。其中:*村全年工商二业可达超10亿元,*可达超5亿元。

(6)“五小企业”整治有序推进。按照市、区对“五小”企业的整治要求,今年我镇12家化工企业已全部关停并转到位。

二、存在问题

1、发展空间受到制约。部分工业个业相对于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企业发展受规划、环保和用地的制约,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如*等企业再投入出现外迁现象。另外随着化工企业整治的深入,将来会减少化工企业一块工业纳税销售近5亿元。

2、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全镇工业企业规模普通较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3、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我镇工业主要是以传统工业为主,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加上没有形成规模生产,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五、20*年

1、主要工业经济指标

序号主要经济指标单位*年安排

计划同比增长(%)备注

1工业纳税销售亿元80.824.1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4824.7

2财政收入亿元3.8620.6

3工业税收亿元3.5520.5

其中国税亿元2.3124.2

地税亿元1.2413.8

4固定资产投入亿元12-1.6

其中:工业投入亿元7.2-5.3

5自营出口创汇万美元100017.6

2、工作思路和措施

20*年将按照“一个围绕,二个加快,四个坚持,五个提升”总体思路,抡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各种制约瓶颈,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计划安排,20*年工业经济主要工作措施为:

(1)、抓目标落实,确保工业生产正常运行。针对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分解落实,制订考核政策,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加大对“五小”及化工企业整治力度,按照上级工作目标要求,确保全面整治到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全镇工业生产正常运行。

(2)、抓优质服务,培育骨干企业队伍。重点抓好骨干企业和增量企业的导向服务,落实激励措施,引导他们强化发展意识,狠抓市场开拓,强化内部管理,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完成裂变式发展。形成强有力的骨干支撑作用。并争取引进和培育一批5亿元、10亿元以上的较大型企业。

(3)、抓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力争在*年要在创省名牌、国家级名牌产品上有突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企业申报高新产品、名牌产品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支持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资金资助方面,积极对上协调、争取。全面提升我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在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方面有新的突破。推进“三创载体”建设,加快企业与大专院校产学研合作步伐,引进高技术人才,高科技项目,发展科技型、创新型、外向型、品牌型企业,着力打造胡埭品牌。

(4)抓项目建设,形成经济发展新亮点。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成立主要领导分工挂钩责任人机制。二是对已开工建设项目及时协调建设中碰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早日竣工投产。三是对已落户的项目,尽快协调办理项目前期手续,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四是抓好重大项目的储备,对已有意向的项目,加强沟通联络,确保项目早日落实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