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第1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模式;现在;措施

一、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具体来看,首先是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城乡一体化实质内容就是将城市作为核心,全面的体现小城镇的桥梁作用和效果,将农村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将城市作为是发展的舞台,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助于城乡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进步。这就是说,城乡一体化必须实现城镇以及农村的整体规划,全面系统的考量城镇建设,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实现公共资源的科学化分配,进而防止出现过度浪费的情况,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是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城镇化公共服务的平等化,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因此新农村建设才是处理城镇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平等化的高效方法。因为新农村建设利用集中建房,进而防止出现分散性的过度建设问题,同时利用集中建设基础设施,提供系统的公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设费用,让资源进行了科学化的分配。最后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农村政策倾向的重要表现,一直以来国家对于新农村建设非常的重视,制定了大量的可行性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因此构建以农村为基础的服务提供制度,研究服务于农村居民的方式,这也是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薄弱

我国城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却仍然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是以新农保为主,以企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为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实现了基本保障全覆盖。但这却是低水平的全覆盖,一是农村社保的种类少,项目不全;二是农村社保的实际获益非常有限;三是城乡保障制度不统一,没有建立城乡保证制度统筹制度,尤其是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导致农民不愿放弃土地成为城镇居民,进而导致农村户籍制度难以进行。

2、基础公共服务稍显落后

我国保守的城乡传统结构导致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资源分配非常不均,这就使得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落后性。尽管当前我国在财政方面,加强了对于农村不同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过这同城市相对比来说,还是稍显劣势。

3、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的功能,是农民生活与生产的主要来源,土地被农民视为安身立命之本。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陷入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善,进城农民也没有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二是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经营效益不高,进城农民的收入不稳定;三是土地流转形式单一,信息服务不到位,流转操作不规范,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行的土地流转机制;四是对于企业和大的承包商而言,由于农业生产投入多,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可能会面临不确定的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尤其是偏远地区,很难激起他们土地流转的热情。

4、新农村建设资金不充分

同城市建设相比较而言,新农村建设涵盖的建设方面,就非常的丰富。譬如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在资金成本投入方面,虽然官方自身也在新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投入非常多的资金,不过实际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所需总量相比较而言,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资金的不足,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不但会很难进行其他一些全新的项目,另外对于之前的成果也无法维计。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1、根据地区差异化分步实施农村城镇化建设

我国农村是一个极为复杂、极为不平衡的特殊生活区和特殊劳动群体聚集地,由于受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各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先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农村城镇示范点,取得经验和效果后再进一步推广与实施,将农村城镇化建设与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等目标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灵活合理流转,集中农村土地资源,逐步形成农业现代化的集团经营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迈进。

2、强化新农村的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注重规划设计,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首先,必须要改变之前城镇同农村阻隔的规划机制,进而确立城镇同农村的空间规划机制。具体来说可以将县城作为规划单元,全面的考量城乡经济社会不同方面内容,具体制定中心县城到小城镇再到新农村的科学化规划,以此来展现出新农的规划与设计,实施详细的措施和手段,按照制定的程序进行实施。另外就是必须要将新农村的建设归入到城镇规划机制内,这样才能够为城镇化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征用,农民赖以生活与生产的土地被流转与征用后,就变成了失地农民。农民失去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相应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保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其次,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最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建立定额补助、责任分担、缺口自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机制,探索可靠稳定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和有效运营、严格监管的机制,促进社会保险基金平衡。

4、健全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健全的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这是提高新农村生活水平的基础,也是提升构建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因此就需要将新农村的居民需求作为主要内容来抓,在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必须从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入手,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另外需要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依据公共服务平等化的需求,强化新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建设一个良好和谐的新农村。

5、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资本

对于新农村的建设而言,其发展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资金的不足,因此如果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问题,才是维持新农村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在具体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但要充分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应该有效地借助市场的手,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有效的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保障。另外就是充分的利用不同的形式的农业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这就需要就对涵盖农业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另外还必须对不同的相关资金进行有效的融合,充分的发挥这些资金的力量,以此来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还需要有效提高,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注重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整个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浩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趋势 问题 路径[J]. 今日中国论坛,2013,12:103-105.

第2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实际上,在过去十年里,酒水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升级,提价浪潮等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

那么,在未来十年里,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运动将会进一步影响消费需求。一方面会为酒水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极,另一方面也会对酒水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故而,拒绝保守,但也不轻易冲动,就将成为中国酒业在面对这一时代趋势时较为可取的态度。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容小觑的酒水消费新势力

目前在我国,一亿多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主流。受社会历史、生活环境及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在价值观和消费观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老一代农民工大多节衣缩食,打工挣来的钱主要是用来改善农村老家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心在农村,对于城市没有归属感。

而新生代农民工则不同,和父辈相比,他们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和消费观:

1. 他们留恋于城市生活的光怪陆离并渴望定居其中。

2. 他们的收入的大部分是用于自己消费,其消费结构开始由简单走向复杂,消费意识也正由传统趋向于前卫。

3. 他们注重享受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品味,消费意识普遍较强。

4. 从变被动到主动消费转变的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也开始产生出了一些不良倾向,比如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和名牌消费等。

5.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开始逐渐熟悉城市化消费特点,并开始主动追求;

……

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消费特征及其不断攀升的消费能力,对于商家而言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也正在引起商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这也提醒了中国酒业,未来在关注中产阶级崛起致力于产品结构升级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存在。这一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日渐庞大起来的族群,正在成为城市消费的中坚力量。

未来,酒类企业可以结合新生代农民工所展现出的新的消费特点,制定出对应的营销和推广策略,探索和打造出酒类消费的新增长模式。这个市场如能成功激活,必将给中国酒业带来极大的惊喜。

顺带一提的是,开发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专门产品亦是可行之道,但在产品的命名上尽量不要带有明显的群体倾向。这是因为,他们希望别人把他们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而不是想变成城市人的农民工。

传统白酒,将伴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完成华丽转身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白酒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都会随之发生持续且快速的变化。这对于一直温吞吞的白酒行业来说,身后就等同于多了一把激励其不断向前的鞭子。相信在新形势、新的机遇和新挑战的刺激下,已然现出老态与疲态的中国白酒,会跟古老的中国一起完成其城市化的涅槃。

然而,正像笔者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机遇并非人人都可把握,成功也从非唾手可得,有人高歌猛进,也就会有人折戟沉沙。对于众多酒企而言,若要想借势完成华丽转身,首要的条件就是要能经受住烈火的考验,继而再审时度势,全面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运营能力,如下所述:

1、 提高系统营销能力,应对新环境下竞争的需要

未来十年,城市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将会使得国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格局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消费需求的变化速度和变化轨迹将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把握。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之下,单一的产品制胜、广告制胜、渠道制胜的时代,将彻底成为过去式。对于企业而言,单纯地从某一环节取得突破,获得先机已经是一种奢想。

当前,整个市场正在向一个庞大且完整的有机体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将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酒类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各种消费新形态,制定系统高效的运营系统,立体式打造出企业的快速执行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再者,在消费需求不断趋于多元化的今天,企业是否具备很高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多产品品牌的管理能力,也将变得至关重要,并将成为企业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2、 提高品牌运营化水平,顺应品牌驱动时代的要求

城镇人口数量的几何级增长态势以及小康社会即将全面来临,决定了未来的消费结构将会进一步升级。与此同时,人们在酒水的消费上也将会向优质、名牌这两个方向倾斜。

因此,新时代的经济成果之于白酒行业之表现,应该是名优品牌的繁荣昌盛、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劣质酒的没落。这也就是说,中国酒业的品牌驱动时代真正要到来了。

在品牌驱动时代,消费者将是一切营销活动的中心。因此,企业首先要适应新农村消费变化,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转型,然后再此基础上实施品牌化的运营,借以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联动效应,从而在消费者的心智空间牢牢确立自己的品牌位置,提高品牌忠诚度。惟其如此,企业方能完成从占领市场到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华丽转身。

品牌驱动时代的到来,对白酒行业来说尽管更多的是考验,但笔者也相信,经过这样的洗礼,这个传统的行业必会褪去浓重的农业文明色彩向城市文明成功蜕变。此外,随着白酒行业品牌化运营水平的提高,白酒之于葡萄酒、洋酒等其他现代酒种的品牌上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从而得以展现出全面的竞争优势。

“新农村”,一块诱人的蛋糕

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透露,在2009年1-11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同期增幅比城市高0.6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增幅首超城市。这在之前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它真实地发生了。“农村消费增幅首超城市”充分表明了农村消费潜力的无限放大和增量的提升。

特别提醒酒水企业注意的是,新农村建设不仅仅体现在农民消费量的增加上,还反映在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需求等层面的变化上。酒水企业,如果想借力新农村建设,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那就必须把握住农村消费的新气象、新面貌,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总的来说,农村消费环境的变化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信息大爆炸时代,城市文明在向农村快速渗透。

尽管农村依然没实现全面小康,但也不再是从前那个落后、闭塞的摸样了,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已成过去。在当前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通讯、传播工具,先进的城市文明正在向农村快速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思想观念也都在慢慢摆脱传统的小农社会的影子。

生活方式一旦改变,消费需求亦随之改变。调查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品正由实用型向享受型转移,原本专属于城市人的商品,如今在农村已经屡见不鲜。因此,酒类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必须重新审视这个早已大不一样的广阔天地。以什么类型、什么价位的产品进入,以什么样的方式宣传,以什么样的手段促销,都必须结合新农村的新特点,重新制定策略。传统老旧的产品和营销手法,未来势必会遭到农村消费者的“嫌弃”。

其二,与外出务工人员一道返乡的,除了行李,还有先进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观,进一步地冲击了传统的农村消费格局。

近年来,农民工进城,农民工返乡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年度式的钟摆。在农民工一进一出的过程中,不仅我们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农村也换了容颜。

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工作期间,不仅仅是开了眼界,更在耳濡目染之下接受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观自然也就不同于以往。因此,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的时候,他们特别喜欢向同乡们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以敢于消费“新奇特”的商品,来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可以想见,随着这类人群的逐年增多,他们在消费上的引导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并最终改变农村以往的消费格局。

新农村,新气象,农村市场之于中国酒业来说,正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在这一背景和趋势之下,谁能把准新农村的发展脉搏,谁就可能抢先吃上这块诱人的蛋糕。

此外,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商机,并不仅仅是销量的增加,它还为酒水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比如,葡萄酒行业的“基地+农民+企业”模式,正日渐成熟,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此外,最近四川泸州市所独创的“名酒名园名村”新农村建设模式,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此模式不仅加快了新农村建设速度、加速了主导产业升级,还引发了乡村旅游热,使农民增收受益,实现了多赢。

现将泸州市的“名酒名园名村”模式简介如下,以供白酒企业借鉴、参考:

泸州将这个项目布局在江阳区黄舣镇中国酒谷周边,覆盖黄舣、弥陀2个镇20个村3.8万人,总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000亩。

项目启动后,江阳区政府和泸州老窖联合成立了泸州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入股农业公司进行公司化运作。目前,入股的土地已有5000亩。项目区内,农民上半年种有机高粱,下半年种蔬菜,有机高粱销售给泸州老窖公司做成高端酒,蔬菜走品牌化道路销售到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为公司化运作。在当地生产的名酒也有了稳定的高品质原料来源。

在新农村建设上尝到甜头的还有湖北的稻花香,2008年,在“全国首届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百姓喜爱的优秀企业500强”中,湖北稻花香集团名列白酒企业第二位。

稻花香作为全国首批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百强示范企业,近年来以白酒产业为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陆续开发了玉米浆饮料、15万吨全混饲料、万头生猪养殖、特巧生物食品深加工出口等项目,以工哺农,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多种渠道,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结 语:消费环境影响消费方式

第3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三农”问题 新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

1987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也时时考验着地方决策者的智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6年开始,我国政府实施“新农村运动”,以此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韩国1970年代的的新村庄运动则是由政府牵头,村民自治的模式。韩国新新村庄运动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都得益于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的缘故。为促进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韩国政府在当时做了很多努力,也正是这些对乡镇建设的新构想,才使得韩国的“新村庄运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韩国“新村庄运动”的发起过程

韩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振兴计划,将国家从贫困边缘线上拯救了出来,这一系列计划当中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成为重点,但在此期间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导致农村人口的大批流动,并带来了诸多城市社会难题。而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

1.1新村庄运动的实施

经历过“汉江奇迹“的韩国,无论从国民生活,还是国家实力,都展现着发达国家的自信,但自信之余,社会活动家和学者不约而同的将目光集中在仍然贫穷的韩国农村。

1970年,韩国发起了“新村运动”,设计实施一系列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开展家乡建设活动。以勤勉、自助、协同为基本精神的新村运动先在农村开展后,以振兴国家为动力,迅速波及工厂、学校及城市,向全国范围扩大。

1.2新村庄运动的实施情况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运动,韩国根据不同地区新农村运动开展的程度以及村庄原有的基础条件,把全国的农村村庄划分为若干类型并选定不同的工作重点。1973年,韩国把全国农村村庄分为基础村庄、自助村庄和自立村庄三类。基础村庄为新农村运动开展不得力的村庄,没有进村道路也没有治理村内的小河流,户均储蓄不到1.5万韩元(按1979年不变价格计算,以下相同),村庄基金不到50万韩元。这些村庄的工作重点为改善生活环境,政府在进村道路建设、屋顶改造、河流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支援。

2.韩国新村庄运动的成果

经过10年间的新农村运动,韩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农村居住环境离变化。到1982年底,除了远离大陆的一些岛屿外,所有农村都用上了电,累计283万农户;3714个里(行政单位)安装了申话,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通讯网络;全国范围内的屋顶改造工程全部结束,又改造了26万户农村住宅,改建了3047个村庄,建了3136~处给水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植树造林,治理了水工流失。

其次是农业基础条件的变化。一是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在此10年间,韩国共修建了农村道路64686公里,架设了82596座大小桥梁,泊理了21562公里的河流,新建了5502公里的引水渠,修建了33364座中小型水库:二是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期间农户收入持续增长,户均纯收入由1971年的29.2万韩元扩大到1979年的153.1万韩元。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作物、畜牧业、养蚕业在总收人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三是农业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大量引进了农业机械。如动力耕耘机、拖拉机、插秧机、播种机等。

3.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的

3.1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村运动的实质和精髓是农民自发的“致富运动”。以政府为引导,动员农民自身。

3.2政府在人财物方面积极支持,同时培养农民自发、自助、协同的创造性,逐步使农民走上农业科技创新、互帮互助的良性发展模式.

3.3新农村建设要遵循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特点、规律,以及自身发展需求,并提高农民自我管理村庄的意识,同时积极发展农村民主、农民组织、妇女参与、农村教育、农村卫生、技术推广、农业贸易、文化建设、城乡交流、农村旅游、有机农业等。韩国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搞政治运动,却引用了政府主导而计划色彩浓厚的农村建设运动,实际上是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更要防止弊端叠加效应,不然将变成劣势互补。

第4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一.参观的简要过程:我镇30多名指导员分乘两辆中巴车,于26日上午8点从镇出发,首先到了镇村组,县新农办的吴主任等东道主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吴主任为我们介绍了组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接着又到了镇厚丰村新农村建设点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示范点,吴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为我们讲解了这一示范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接着又到村庄新农村建设点,吴主任作了介绍和讲解。顺着公路,接着我们到了县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的新农村建设点,参观完这一示范点接着到了县城,集体逛了步行街,参观了县文庙,然后到了县招待所,吃过早饭稍作休息后,下午接着到镇董扁村、安石村进行参观学习,吴主任均为我们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

二.县介绍的成果及经验:

1、组建设点,通过组织村民理事会,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完成18户农户的民居房新建,部分农户民居房的防险加固,并对墙体进行了美观粉刷,因此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下拨100多万元资金为该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桥,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的老大难问题。

2、厚丰村建设点,通过山区村民用宅基地置换的方式,通过统一的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村民投资建设为主,形成村民居住的相对集中,结合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让有条件的农户按指定户型建设民居房。

3、庄建设点,经过政府组织完成平整地基后,划给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建设民居房,政府按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进行补助,并协调农业银行给予每户5万元以内的贷款,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由农户投工投劳进行建设。通过庄点的建设,将把附近几个自然村连为一体,并对周边新农村建设起示范作用。

4、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示范点,由于集团的搬迁,对部分农户的土地和房屋进行了拆迁,政府按规定补偿了征地补偿资金,再由政府统一规划,以新农村民居房建设的政策作补助进行建设,得到集团每户30吨水泥的补助,政府统一提供厨房用瓦和院子的围栏,建成了一个以体验茶文化为目标现代新农村。

5、董扁村建设点,该村地处城郊,由于原居住地滑坡导致必需进行建设,村民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得宅基地,政府帮助规划建设一条进村弹石路,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享受相应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政策。经过建设,建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漂亮的村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安排资金给予建设了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进城务工经商和在村内一个核桃加工厂打工取得的收入。

第5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同志们:

今天全县农经系统举行新农村建设培训会议,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刚才,县农办周主任认真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的形势,回顾总结了去年农经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上还对2005年农经战线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奋战在“三农”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紧密联系如东实际,充分熟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展望“十一五”如东“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蓄势跨越的必然要求。实现蓄势跨越发展,是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如东“十一五”发展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一战略,保持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着力解决增长不协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实现工农城乡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来支撑全县的蓄势跨越。党中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扭转“三农”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以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支持和推进整个现代化建设。我们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点,着力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县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攻坚之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确保2010年、力争2009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要害在农村。目前我县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55,全县仍有4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县的全面小康。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其实质就是要建设体现全面小康水准的农村社会。新农村建设好了,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举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心从提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从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到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这些都体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三农”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以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成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进步。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布满活力。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的要害阶段,各地“三农”发展面临的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农村繁荣难,尤其是农民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维权难等众多的难题,在我县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尽管我县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绝对值还比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假如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状况就不会

改变,也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熟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缓解农村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把握内涵,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民富,村美,风气好”的建设要求。新农村建设,既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也包括路电水等生活设施和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要结合实际,编制好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确保规划科学、全面、可行。二是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则。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着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坚持加大财政投入与调动农民积极性并举的原则。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一步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村民自我治理,努力加快文明、生态、和谐农村建设。

面向“十一五”,加快建设具有如东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有效推进。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近几年来,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破两位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项目农业建设的推进和高效农业规模水平的提高,一产收入仍是相当一部分农户的基础保障。“十一五”期间,我们仍然要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要继续以项目农业建设为主抓手,以高效农业的规模化、普及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投资主体、市场主体和联结主体建设,用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等前延后伸产业,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要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的积极性,鼓励村干部、农村能人施展才干、创业致富、带富一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个个有技能,人人争创业,家家谋致富”的良好全民创业氛围。

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证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最大的富民工程。但是当前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那些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很大。为此,要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拓展农村劳动力向高层次从业转移的潜力和空间。同时要积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4、加快镇村布局的合理规划和建设。要在去年完成村镇布局规划和农民集居区总平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抓紧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合理设计村庄形态,并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确保农民自建房、迁建房建到规划的集中居住点上,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民集居区建设。但要注重的是,推进农民集居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坚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从各地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刮风,不搞强迫命令,不损害农民利益,禁止对现有农民住宅强行拆迁。

5、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和省提出,今后几年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这是一个大转变、大战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同时要创新建设机制,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在农村兴办各类公共事业,要坚持量力而行,不得举债搞新农村建设。

与此同时,要继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

加大平安村(居)创建力度,进一步巩固社会治安良好的形势。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经部门责无旁贷

农经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经队伍是促进经济发展、化解基层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农经部门是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要助手。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农经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要积极服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农经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经部门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的全局,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始终突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环节,始终紧扣农民增收这根主线,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牵头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要加强农经队伍的能力建设。一是提高把握形势开拓创新的能力。农经队伍要适应新变化,研究新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开创农经工作的新局面。二是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农经干部要增强法律观念,坚持依法行政,依照法律法规,规范实施行政行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三是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农经工作涉及面广,尤其要加强统筹协调工作。凡是需要农经部门牵头的,要理直气壮地把工作抓起来。要增强大局意识,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善于利用协调配合机制推动工作。

第6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 新农村报道 新闻报道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县级电视台主要服务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办好对农节目是电视工作者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职责所在。作为最基层、和农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县级电视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办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闻节目,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创新新农村建设报道内容

创新新农村建设报道内容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体现地方特色。客观事物有共性也有个性,题材有普遍的也有特殊的,选取有地方特色的题材,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与众不同,体现新闻的“新”。二是在“点”上下功夫。县级电视台比上级台更接近基层,更贴近群众,捕捉有农村气息题材的机会更多,这是县级电视台的优势。

要创新对农报道,就要想农民之所想。根据农民需求,推广农业实用型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要维护农民利益,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要宣传致富典型,以典型引路,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富裕;要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规律,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高效;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精神文明,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和谐农村建设。只要做有心人,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是创新对农报道永不枯竭的题材。

例如:农村垃圾是阻碍农民生活环境改善的一个普遍问题,2009年4月,含山县陶厂镇实行“户集、村收、镇处理”运作模式,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含山县电视台的记者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重大题材,及时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有深度的专题报道,让广大农民充分认可这项工作,使这项工作在全县乃至全市很快推广,2009年10月,巢湖市农村垃圾处理现场会特意选在含山县召开。

二、创新新农村建设报道形式

对农节目形式要活泼,包括节目内容要丰富,主持人要亲和、语言要朴实,节目表达方式要生动灵活等方面。

节目内容要丰富。记者和主持人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农民需求,征求他们对办好节目的要求与建议,要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新成就,通过广播电视这个平台,全面展示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风采。记者、主持人要深入田间地头,虚心向农民学习,用朴实的语言,与农民交流,在节目中实现双向互动,让农民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反映农民群众的呼声,增强节目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拉近节目与农民的距离。在节目的设置,表达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含山电视台不但在《含山新闻》中始终把新农村建设的报道放在突出的位置,还设置了《本周农事》等特色栏目。在农业科技节目中摒弃说教式的枯燥形式,通过现场示范,农技人员与农民面对面教学等方法,在突出知识性、实用性的基础上,达到趣味性与服务性的结合,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让农民感到亲近,爱看。

三、创新新农村建设报道的制作方式

这里强调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要注重每个细节,注重节目包装,提高节目质量。首先在画面拍摄中,坚持在真实反映真人、真事、真场景的基础上,摄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注意画面的构图。可采用多种手段与技巧,像角度的选择,推、拉、摇、移手法的运用,光线、色彩、线条等造型元素的应用,使拍摄的画面有感染力和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其次,后期的剪辑制作是一个再创作过程,画面组接不能杂乱无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镜头不能张冠李戴。要根据节目主题,把既具有内在逻辑性,又能充分表达事物行进状态中具有典型性的瞬间的画面组接起来。最后是节目的配音,配乐和字幕的运用。这当中,每个细节都要精心设计、制作,如音量的高低,音乐节奏的快慢,字幕大小和位置的摆放等,都必须根据节目内容及总体构思来合理编排。

节目制作完成后,还要注意播出时间的安排。要克服当前对农节目播出时间边缘化的不良倾向,要根据各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作息时间与收视习惯,安排适当的时间播出,使农民朋友能收看得到。否则,节目再好,也失去了实际意义。■

第7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湖北;民企联村;新农村

本文为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招标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题目为:“民企联村对湖北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湖北省地处祖国中部,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近几年来,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许多农村村民、村风、村貌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经济收入日益增加。但是,总的来看,湖北省“三农”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建设新农村的任务依然很艰巨。特别是和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与此同时,湖北省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湖北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174.1亿元,比2008年增长18.5%,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7.6%,与2005年比重相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数量、资金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进出口等在2000~2009年十年间均实现快速增长,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带动湖北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投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中央开始推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不断调整并向农村倾斜,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社会各个方面将更加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事业,这就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投资方向。特别是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是有了施展的舞台;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希望民营企业能够来农村投资,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一、开展“民企联村”工作对湖北新农村建设的贡献

1、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农村经济发展空间狭小,依靠传统农业已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开展民企联村工作是贯彻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数字鸿沟”,更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实施“民企联村”战略,可以把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农民的产品找到了出路,就业找到了门路,增收也找到了渠道。企业通过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了规模化生产水平,保障了原料质量,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民企联村”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强、技术含量高、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他们按照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优势,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例如,湖北石首市鑫盛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他们每年将分散在桃花山镇农户中、按照其规定标准生产的土鸡蛋回收起来,这些鸡蛋的回收价比零卖市场价还要高。它们收购后,统一包装,贴上商标,统一销售,市场反应非常好,产品附加值得到明显提升。农民得到了实惠,再也不用为鸡蛋的销路犯难了。

3、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是农民就业和增收。开展“民企联村”工作,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像许多其他农业大省一样,湖北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增收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要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主要出路在于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目前来看,由于农业自身特点,从农业内部挖掘发展潜力效果已经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我们要在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上下功夫。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当地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一部分农村人口进入第三产业,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了就业。

我们以江陵同创机械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有员工近600人,近80%的员工来自于周边乡镇。此外,毗邻该公司的一条商业街也热闹起来,理发店、超市、餐馆纷纷开业,这就带动了近1,000多人的就业。这对一个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而言,该公司所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由于“民企联村”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互惠互利局面,现在该公司正积极筹划追加投资,由公司出钱,村集体出地,建一个大型娱乐中心。

4、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民营企业把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带入农村,让广大祖祖辈辈生长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在思想上有明显的进步。打破了他们原先狭隘封闭的观念和意见,使现代观念、信息观念、市场观念、民主观念逐步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为实现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夯实了基础。

二、在湖北省开展“民企联村”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目前,湖北省“民企联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一些典型事例,如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建设等,企业和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我们也要看到,湖北省“民企联村”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如对“民企联村”工作理解有偏差,民企与村民之间合作范围窄、合作力度不够、合作依附度不高,等等。为了改进我们的工作,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保证这项民心工程顺利开展,不断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1、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民企联村”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要整合各方资源,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共同做好“民企联村”这篇大文章。“民企联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努力,劲往一处使。要建立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金融机构、民营企业、村级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方面要制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包括土地流转、基本建设、金融、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用工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各种龙头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兴办实体产业;另一方面对企业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民培训、基地认证、基础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予以补助、补贴或奖励。

三是要加强科学引导,保证“民企联村”工作有序进行。“民企联村”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及时总结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充分借鉴兄弟省市一些好的做法和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克服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力争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此外,各级党委和政府还要从行政审批、企业用工、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支持,同时维护好当地社会治安,给企业与村民创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净化、优化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环境,确保“民企联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打造“民企联村”推进平台,促进“民企联村”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要夯实政策支持平台。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近几年来开展“百企扶百村”的实践经验,会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就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联村工作的扶持性政策进行专题研究,为民营企业投身“百企扶百村”活动提供政策性支持,进一步调动和保护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要夯实项目对接平台。要支持民营企业到帮扶村进行村情调查和项目考察,并不定期组织村企项目对接会,深入交换帮扶意见和看法,为村企项目对接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和宽松的环境。

三是要夯实社会服务平台。尤其要积极争取农业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制定“民企联村”金融支持计划,帮助联村企业解决投资农村和农业领域的资金问题。

3、建立各方共赢的长效机制,保证“民企联村”工作稳健、持续开展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村民共赢互惠的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涉农民营企业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组建几个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骨干企业,把资源变资本,让农民变成企业的股民,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民营企业紧密结合。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走一条“把土地补偿金变为不动产,靠不动产出租收益安民富民”的路子。

二是建立民营企业承接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互动机制,保证农民增收。按照农村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加速向涉农、惠农、促农、兴农产业和领域集中必要的生产要素,发展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扩张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民营企业就近吸纳农村过剩劳动力。

三是建立民营企业与农户和规模小的农业企业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和精深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遵循“政策倾斜、村企共赢”的原则,不断拓宽合作形式,建立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机制。一定要因地制宜,选配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与村集体结成对子,鼓励支持帮扶企业在结对村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吸纳劳动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增强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村、村民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优化企业经营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各地统战部、工商联组织协调作用,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民企联村工作所涉及的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导,广大民营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只要我们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组织好、协调好,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科学谋划,这项造福于民、利于社会、利于国家的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从而实现我们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苏晓云.开创民企联村工作新局面[N].湖北日报,2009.7.10.

第8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关键词:湖北;民企联村;新农村

本文为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招标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题目为:“民企联村对湖北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湖北省地处祖国中部,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近几年来,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许多农村村民、村风、村貌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经济收入日益增加。但是,总的来看,湖北省“三农”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建设新农村的任务依然很艰巨。特别是和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与此同时,湖北省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湖北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174.1亿元,比2008年增长18.5%,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7.6%,与2005年比重相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数量、资金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进出口等在2000~2009年十年间均实现快速增长,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带动湖北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投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中央开始推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不断调整并向农村倾斜,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社会各个方面将更加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事业,这就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投资方向。特别是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是有了施展的舞台;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希望民营企业能够来农村投资,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一、开展“民企联村”工作对湖北新农村建设的贡献

1、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看,农村经济发展空间狭小,依靠传统农业已无法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开展民企联村工作是贯彻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数字鸿沟”,更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实施“民企联村”战略,可以把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农民的产品找到了出路,就业找到了门路,增收也找到了渠道。企业通过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了规模化生产水平,保障了原料质量,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民企联村”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强、技术含量高、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他们按照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开发重点,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融为一体,形成产业优势,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例如,湖北石首市鑫盛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他们每年将分散在桃花山镇农户中、按照其规定标准生产的土鸡蛋回收起来,这些鸡蛋的回收价比零卖市场价还要高。它们收购后,统一包装,贴上商标,统一销售,市场反应非常好,产品附加值得到明显提升。农民得到了实惠,再也不用为鸡蛋的销路犯难了。

3、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是农民就业和增收。开展“民企联村”工作,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像许多其他农业大省一样,湖北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增收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要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主要出路在于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目前来看,由于农业自身特点,从农业内部挖掘发展潜力效果已经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我们要在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上下功夫。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当地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一部分农村人口进入第三产业,从而更进一步扩大了就业。

我们以江陵同创机械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有员工近600人,近80%的员工来自于周边乡镇。此外,毗邻该公司的一条商业街也热闹起来,理发店、超市、餐馆纷纷开业,这就带动了近1,000多人的就业。这对一个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而言,该公司所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由于“民企联村”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互惠互利局面,现在该公司正积极筹划追加投资,由公司出钱,村集体出地,建一个大型娱乐中心。

4、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促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民营企业把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带入农村,让广大祖祖辈辈生长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在思想上有明显的进步。打破了他们原先狭隘封闭的观念和意见,使现代观念、信息观念、市场观念、民主观念逐步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为实现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夯实了基础。

二、在湖北省开展“民企联村”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目前,湖北省“民企联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一些典型事例,如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建设等,企业和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我们也要看到,湖北省“民企联村”工作还存在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如对“民企联村”工作理解有偏差,民企与村民之间合作范围窄、合作力度不够、合作依附度不高,等等。为了改进我们的工作,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保证这项民心工程顺利开展,不断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1、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民企联村”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要整合各方资源,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共同做好“民企联村”这篇大文章。“民企联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努力,劲往一处使。要建立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金融机构、民营企业、村级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是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方面要制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包括土地流转、基本建设、金融、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用工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各种龙头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兴办实体产业;另一方面对企业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民培训、基地认证、基础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予以补助、补贴或奖励。

三是要加强科学引导,保证“民企联村”工作有序进行。“民企联村”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及时总结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充分借鉴兄弟省市一些好的做法和措施,采取有力措施,克服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力争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此外,各级党委和政府还要从行政审批、企业用工、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支持,同时维护好当地社会治安,给企业与村民创造一个安宁、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净化、优化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环境,确保“民企联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打造“民企联村”推进平台,促进“民企联村”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要夯实政策支持平台。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总结近几年来开展“百企扶百村”的实践经验,会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就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联村工作的扶持性政策进行专题研究,为民营企业投身“百企扶百村”活动提供政策性支持,进一步调动和保护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是要夯实项目对接平台。要支持民营企业到帮扶村进行村情调查和项目考察,并不定期组织村企项目对接会,深入交换帮扶意见和看法,为村企项目对接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和宽松的环境。

三是要夯实社会服务平台。尤其要积极争取农业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制定“民企联村”金融支持计划,帮助联村企业解决投资农村和农业领域的资金问题。

3、建立各方共赢的长效机制,保证“民企联村”工作稳健、持续开展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村民共赢互惠的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涉农民营企业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组建几个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骨干企业,把资源变资本,让农民变成企业的股民,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民营企业紧密结合。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走一条“把土地补偿金变为不动产,靠不动产出租收益安民富民”的路子。

二是建立民营企业承接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互动机制,保证农民增收。按照农村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加速向涉农、惠农、促农、兴农产业和领域集中必要的生产要素,发展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扩张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民营企业就近吸纳农村过剩劳动力。

三是建立民营企业与农户和规模小的农业企业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和精深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遵循“政策倾斜、村企共赢”的原则,不断拓宽合作形式,建立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机制。一定要因地制宜,选配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与村集体结成对子,鼓励支持帮扶企业在结对村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吸纳劳动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增强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村、村民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优化企业经营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各地统战部、工商联组织协调作用,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民企联村工作所涉及的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由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导,广大民营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只要我们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组织好、协调好,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科学谋划,这项造福于民、利于社会、利于国家的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从而实现我们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整理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篇: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范文

一、汇演基本情况

(一)汇演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一是各村(社区)创作一个节目参加乡镇汇演;二是各乡镇组织各村(社区)文艺汇演节目在本乡镇集镇上进行汇演,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各乡镇在自行组织汇演的基础上,选送1——2个节目参加县级汇演;四是县级选送3个节目参加市级汇演。

(二)全县938人参加演出。其中:农民演员347人,学生演员469人,教师、职工演员122人;共有汉、彝、苗、回、白(穿青)5种民族参加演出;共演出62场次。其中,县级3场,乡镇59场;演出节目232个。其中,自创节目138个、原生态节目48个、学习节目46个;节目形式以音、舞、戏、曲为主;据不完全统计,观看节目的群众达到12万余人次。

二、主要做法及达到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根据市的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宣传、农业、广电、文体等部门,认真学习了省、市“关于举办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剑竹同志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成刚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委员的“*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组委会”,负责全县新农村文艺汇演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在县委宣传部,并成立了节目组、评审组、演出组、宣传组,具体负责全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具体工作。

二是明确各乡镇必须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编排选送1——2个新农村文艺节目参加全县汇演。

三是明确节目内容。和乡镇参演节目要充分反映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果;反映各民族优秀的艺术成就;反映农村改革发展变化和时代风貌以及各行各业服务“三农”、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热情讴歌*县改革开放30周年来各条战线特别是农村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舞蹈、歌舞、戏剧、曲艺或反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节目。

(二)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各乡镇根据县组委会《关于举办*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通知》精神,迅速成立领导组,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抓好本乡镇新农村文艺汇演节目的编排和演出工作。

一是罗坎、果珠、杉树等乡镇,抽调人员,在外请老师到县里进行指导、编排。

二是*、塘房等乡镇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认真组织全乡镇的文艺汇演,重点打造节目参加全县的汇演。

三是全县各乡镇及部门共投入到此次新农村文艺汇演的资金达156万元,确保了整个文艺汇演的顺利进行。

四是各乡镇、部门的领导,经常到排练现场进行指导,解决排练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困难,并做好演出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

五是在着力打造各乡镇特色和品牌上下功夫。全县各乡镇参演节目亮点频出,质量较高,充分展示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景象。

(三)措施得当,方法灵活。为确保全县各乡镇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顺利进行,组委会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举办*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通知》,并结合通知精神,制定了《*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实施方案》一并下各乡镇执行。进一步明确了全县首届新届新农村文艺汇演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演出时间、演出的内容及形式。

一是为确保文艺节目的质量,从全县范围内抽调了文艺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四个工作组,分赴全县28个乡镇具体指导各乡镇文艺节目的排练。

二是各乡镇为保证汇演节目的原创性,分别从昆明、*或县里请文艺方面的老师进行作曲、作词和编导。

三是从民族村寨组成演出队,充分反映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

四是把乡镇正在实施的民心工程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全县重大工程项目、农村变化搬上舞台,全方位展示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精神风貌。

(四)市里关心,莅临指导。市新农村文艺汇演检查组高科长一行观看了我县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节目后,检查组对*的文艺汇演给予较好评价,认为*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措施有力,覆盖面广,质量高、内容齐,演出水平高。通过汇演发现了人才,对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将起到积极作用。检查组一行,不辞辛劳,分别找各乡镇的演职队员座谈,观看各演出队的排练,并与*乡的演职人员进行交谈,指出在演出中的不足,纠正了一些动作,提出了希望。

(五)节目丰富,质量较高。各乡镇选送的32个文艺节目,能结合乡镇实际,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舞蹈、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表演形式,充分展现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繁荣农村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同时,有些节目还融合了我县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自编自导出带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的各类节目,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罗坎镇选送的舞蹈《人·水·魂》通过舞蹈形式,讲述了罗坎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想办法,努力解决集镇15000名群众的饮水困难,受到了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赤水源镇选送的舞蹈《新农村,新气象——和谐发展的郑家湾》讲述了郑家湾在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开发生猪市场,从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建设新农村的历程。*乡选送的舞蹈《撒荞舞》通过大量原始舞蹈和词曲,表述了撒荞、割荞、运荞、打荞、筛荞的全过程,表达了勤劳勇敢的彝族人民喜获丰收的喜悦之情。塘房镇的花灯歌舞《搬家》,通过搬迁户搬新家的一个场面,表现了*人民对华电*电厂建设的支持,以及华电*电厂对地方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同时讴歌了全县农村呈现出来的新生活、新面貌、新气象和新风尚。节目内容丰富精彩,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汇演现场迭起、亮点频现,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六)颁奖晚会,座无虚席。汇演结束后,县领导分别为获奖乡镇颁奖。颁奖晚会上,组委会组织获得金、银、铜奖的节目,向县领导及观众进行了汇报演出,观众座无虚席,市检查组高科长一行观看了演出。

晚会在舞蹈《桃源欢歌》中拉开序幕,欢快的节奏、动人的舞姿、精彩的构思,把人们带到大湾美丽的罗甸河,向观众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小品《翠花戏夫》通过一对农民夫妻之间的故事,歌颂了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指引下,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音乐小品《田野畅想曲》讲述了县委新农村驻村指导员和村民的故事,歌颂了驻村指导员认真调研,指导村两委调整产业结构,扎实工作,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晚会在歌伴舞《今夜无眠》中落下帷幕。整台晚会通过舞蹈、歌舞、小品等表现形式,展现了我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讴歌了在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农村呈现出来的新面貌、新气象和新风尚,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壮志。

(七)重点打造,参加汇演。组委会从获得一、二等奖的节目中重点选送能反映*新农村建设、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三个原创节目,从八月六日开始,由县文体局具体负责重点打造,加班加点进行排练,积极备战,组织到市里参加全市的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