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陈列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分类号:G633.51
“百度百科”上:“南翔是一个千年古镇,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得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笔者所在的学校就位于古镇南翔的中心,距离白鹤南翔寺和双塔250米、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200米,南翔老街50米。校内有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许苏民墓”,还有南翔教育史陈列馆,这些宝贵的场馆资源就在身边,合理的运用才会成为我们历史教学的理想沃土。笔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摸索方法,引导学生立体式地运用这些场馆资源与其所学的历史知识合二为一,旨在育人于自主探究和潜移默化之中。
一、 整班活动――运用校内资源,融通历史知识
整班活动人数较多,考虑到学生安全和教学效果,选择封闭而又相对宽敞的场馆资源,既能丰富教育资源,又能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富于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各班祭扫“许苏民墓”,活动中学生们对先生的事迹会有初步的了解,这对于我们的历史教学来说是很好的学习基础。当教学七年级下《》一课时,我们会再给学生提供《嘉定县志》中关于“许苏民先生”的记载,引导学生在对材料的分析中,理解先生的经历正是的缩影,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整班到“许苏民墓”开展“缅怀先生、传承薪火”活动。先生墓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先生在国难当头时的大义抉择,了解先生为南翔近代教育发展所做的伟大贡献,深深感受国家风雨飘摇之际爱国志士的风雨兼程,理解了“民族大义”和“重于泰山”。再如校内的南翔教育史陈列馆,在教学七年级下《科学研究与民众教育》一课时,简单介绍教材中的“领军人物与教育思想”之后,立即带领整班参观这一场馆,并邀请上一届的“学哥学姐”担任讲解员,引导同学们了解通过历史人物的贡献了解家乡教育的发展,感知正是许许多多像先生一样的先烈顽强奋斗中国才有希望、才有未来,进而获得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共鸣。
整班活动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结合校内场馆资源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融通教材知识和校史知识。在“许苏民墓”和“南翔教育史陈列馆”的活动使学生们自然获得了“个人与历史”、“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缅怀先烈、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 小队学习――挖掘校外资源,探秘历史细节
整班活动可将学生引入现实中的历史,让所学知识与场馆资源间直观地联系起来。而场馆资源内所包含的诸多细节还需要学生更细致的挖掘,以小队为单位的兴趣学习活动,通过队员们的分工配合可以挖掘出场馆资源的背后细节。
近在咫尺的南翔老街、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和双塔为小队的“古镇探秘”活动提供了丰富资源。当学习完七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的课程后,“探秘古镇历史”兴趣小组就开始到此活动了,组员们有的负责上网浏览查、找有用信息,有的访谈爷爷奶奶、整理访谈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借来相关书籍,详细了解后再到“南翔历史文化陈列馆”实地探访。活动中,场馆内的“原云翔寺钟楼石柱础、嘉庆年间的南翔地图和古河道地图……”许多细节也被队员们一一“解密”。在一次“南翔双塔”的探秘活动中,队员们对一种说法产生了兴趣――“云翔寺的原址是龙头,双砖塔是龙角,两只古井就是龙的眼睛,前面的小长渠上面的小桥就是龙的舌头,桥边冒出来的石头就是龙的牙齿。”为了一探究竟,队员们一有空就到双塔那里溜一圈,仔细观察每个细节,然后绘成了一幅神奇的“龙形地图”,再结合队员们拍摄的照片做成了大幅海报展示在校园里,让围观的同学们新奇不已。
小队成员从细节着手的学习活动虽然研究内容不够深入,但却足够生动,逐渐学会资料的搜集和筛选,体验实地考察、调查访谈等多种实践活动。站在学生们的视角“仰视”身边的“骄傲”,获得对南翔历史发展的感性认识,发现生活的多姿、家乡的美好,爱探究、爱家乡的情感就饱含在这些细节的“探秘”中。
三、 亲子互动――探究生活资源,触摸历史时空
身处古镇之中,可以利用的场馆资源非常丰富,发动家长带着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探究可用的资源,不经意间就会触摸到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时空线索。比如南翔人熟知的“吾介小笼馆”,静静的藏在古老的小巷子里,父母和孩子坐在古色古香的小笼馆里品尝南翔小笼,探究南翔小笼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文化,钟情于斯、代代相传。我们还鼓励孩子与家长一起将自己在任何地方吃到的“南翔小笼”、看到的小笼餐厅用照片记录下来,并进行展示交流,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深深感受到身为南翔人的自豪之情。我们推荐亲子探究活动的另一个必去的场所是位于古猗园内的缺角亭。南翔镇大多小学的入队仪式都会在这里举行,我们建议父母带着自己童年回忆和孩子故地重游――“讲一讲”父母的入队感受;“忆一忆”缺角亭的沧桑历史;“找一找”长辈们在此处的拍过的老照片,感受南翔人对于缺角亭的独特情感。这些活动不仅为研究提供了诸多线索,也为学生了解老一辈南翔人的生活提供了真实素材。
总之,立体式地运用好场馆资源,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公民与社会的距离,加深个人与家乡、与祖国的情感。就如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一书中说:“史迹有以数千年或百年为起讫者。其迹每度之发生,恒在若有意识若无意识之间,并不见其有何等公共一贯之目的,及综若干年之波澜起伏而观之,则俨然若有所谓民族意志力者在其背后。”身处千年古镇,生活中处处都有“史迹”,组织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立体式地运用好这些资源,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更能让孩子们在新颖活泼的学习形式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与爱好,感受“史迹”背后所蕴藏的“个人情感”和“民族意志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周道贵:《挖掘乡土资源培养探究能力》,《历史教学》2013年5月上半月刊。
[2]王其兴主编:《千年古镇银南翔》,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关键词]天水市博物馆;陈列展览;陈展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37-02
博物馆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本质在于不断地汇集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并按照一定的价值目标,释放文化内涵,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
天水市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11月, 2009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11年6月,“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基本陈列”以其展览主题鲜明、定位准确、内容翔实生动、展览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和谐统一、制作工艺精细、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等诸多优势赢得专家高度赞誉,以总分第一名喜获“甘肃省陈列展览精品奖”。
一、提升天水市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形象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博物馆要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了努力做好每一个适销对路的陈列展览外,还应当努力提升陈列展览的艺术形象,提高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其中最佳途径就是博物馆通过既有内涵又有良好艺术形象的陈列展览,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实力。天水市博物馆为了利用无声文物来弘扬历史文化,取得观众的认可和光顾,努力提高陈列展览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并提升陈列展览的艺术形象,加大陈列展览的宣传力度。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以文化来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强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当今城市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一座有特色的博物馆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城市品牌,许多城市都因博物馆的卓著而名声显赫。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神农和黄帝的故里,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是秦人早期都城地,是中国最早设置县制的地方,有2700年的城市建置史;是三国时期魏蜀相争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黄金通道——丝绸之路的东端重镇。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国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佛教石窟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古代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天水市博物馆担负着天水地域内历史文物、民俗文物的陈列展示,现拥有各类藏品34504件,其中历史文物28340件,民俗文物2476件,现代文物3081件,现代书画607件,珍贵文物1188件。为了展示天水的地域文化、树立城市新形象、宣传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天水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必须在以往展览的基础上提升展览的艺术形象。
二、天水市博物馆的展览内容
序厅是基本陈列的开篇,以“走进天水”为主题,展示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石窟佛教艺术文化天水五大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序厅入口正中设立横卧式斜面前言,介绍天水的历史文化和展厅的基本内容。展厅以第一排柱子为界分前后两部分进行展现。东侧前半部分重点反映伏羲文化,后门两柱间浮雕伏羲女娲交媾图,南、北两墙用浮雕的形式塑造伏羲历史功绩和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北墙为伏羲画卦)。北边为卦台山沙盘景观,南边设置资料查询系统,让观众了解天水及天水市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后半部分以第一排柱子为界,西侧南边为大地湾文化和秦早期文化浮雕展示区,南边通道展示秦安大地湾遗址、甘谷毛家坪遗址、武山傅家们遗址、天水西山坪遗址、天水师赵村遗址、张川马家塬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分布情况。北边展现三国古战场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文化,通道展现了天水的知名文物景点,包括卦台山、水帘洞、南宅子、仙人崖、伏羲庙、麦积山、玉泉观、南郭寺、李广墓和大像山。
甄陶天工——馆藏彩陶陈列是天水市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之一,主要展示甘肃及天水新石器时代文化彩陶。以馆藏彩陶为主进行陈列,共展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辛店、寺洼文化等文物80余件。
铜华泛美——馆藏铜器陈列是天水市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之一,天水出土的早期青铜器,以秦公礼器为主,以秦公簋为代表。天水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如礼乐器、生活用具、杂器、铜镜。戈、戟、矛、镞、弩机等,代表这一地区的文化特色。
范金琢玉—— 馆藏瓷器陈列是天水市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之一。通过这个展览,来展示两宋时期青瓷烧造的技术水准和艺术魅力,使参观者对我国悠久而灿烂的瓷器文化产生兴趣。北方地区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面广量大,古代天水是通往西域的要塞,在这里有大量的瓷器遗存。
翰墨丹青——馆藏书法陈列是天水市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之一。天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丝路重镇,文化积淀深厚。在天水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理论文章——《非草书》。明清时期,书法创作代有名哲,影响深远。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书法创作和鉴赏仍然广受老百姓欢迎。馆藏书法陈列立足于陇右地区,重点展示天水名人名家墨迹,以已故天水历史名人书法为主,书法作品70件。
地灵人杰——历史名人介绍是天水市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之一。天水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交汇点,是东出关中、西进西域、南下巴蜀的跳板;当地自然环境良好,农业和牧业并进,是多民族聚集融合的大舞台;文化上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域内文化与域外文化传播对接的桥梁。这些特征成就了众多的名祖名帝、名将名相、名臣名士、名贤名家。此陈列精心选出63位天水名人,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参观者通过天水的名人展示,可再次了解天水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
粟特遗俗——贴金彩绘围屏石榻是天水市博物馆特展。天水出土的贴金彩绘围屏风石榻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葬俗遗物。通过展示,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隋唐时期粟特人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从绘画、雕刻、建筑、宗教、葬俗各个方面认识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和相对独立性,揭示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1982年6月,文物工作者在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村抢救清理一座唐墓时,出土了贴金彩绘围屏石榻。这件文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胡汉民族交流的文化特点,是这一时期反映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和影响的典型代表。
三、天水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亮点
第一,采用以文化说史和以文物证史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序厅空间,将天水的地域历史文化浓缩成五大文化和民俗文化,在序厅以高浮雕文化墙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参观者对天水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文物陈列厅通过大量历史文物的合理陈列展示,加深参观者的记忆,形成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第二,展出文物藏品品种多样,数量较大。在形式设计时,就确立了通过文物反映历史真实的陈展思路。因此,根据陈展大纲的需要,组织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对全馆文物进行了三次全面的拣选,把专题陈列和基本陈列所需的展品通盘考虑,共拣选出最能代表该时间段历史文化特征的380余件珍贵文物,进行布展,以达到特点鲜明、内容丰富、考古学文化时代序列清晰的陈展要求。
第三,辅助展品形式多样。为了更多地介绍展出文物的文化信息,搜集了大量和文物出土地、地理背景有关的照片,制成精美的图片,作为辅助展品;根据相关资料,整理了大量表格。主要有天水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编年表、秦人世系表、明清进士列表等多种表格;绘制了天水市新石器时代遗址图、秦人东迁图、魏蜀争战图、丝绸之路东段路线图和佛教东传路线图等示意图。这些辅助展品的使用,丰富了展示内容,增加了文物的厚重感,为参观者从多方面了解天水历史文化创造了观摩和学习的平台。
第四,场景布置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和游客的参与性。为了使游客对清末民国时期天水古城有所了解,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工作人员走访天水文史工作者,将天水的古城型制、主要街道、寺庙建筑、名宅故居和文物古树等按比例,制作成 “五城连珠”明清天水古城模型,引起了众多当地群众和广大游客的极大兴趣;按等高线和比例缩小制作的表现卦台山及周边环境的卦台山沙盘,使游客在参观完伏羲庙后,对古人生存环境和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启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西沱古镇的历史渊源和文物留存
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峡库区中心位置,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西沱镇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亚热带欠湿润季风环流气候。西沱镇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族的先祖巴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古至今,西沱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秦汉时期,川东盐业兴起,西沱成为当时川东南地区繁荣的通商口岸。发生在时期和时期的两次“川盐济楚”运动,使西沱镇成为盐运大道的起点和货物集散地。自古以来,便利的水陆交通,使这里烟火繁盛,生意兴隆,史称“俨然一都邑也”。
“川盐销楚”使西沱镇成为巴盐古道的起点,一条古盐道从江边码头沿山脊直上山顶独门嘴。商贾货贩们在从江边到山顶的古道两旁修筑房屋、客!⒌昶獭⒒峁荩营造了一条垂直于长江、青石阶梯街道沿山脊而上的云梯街。在近代,随着川江航运的发展,西沱镇逐渐成为渝东地区商贾云集、货物集散的商业重镇。
据考古发现,西沱镇区域分布着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公龙背遗址等众多文物遗址。这些文物遗址文化堆积时间跨度久远,最早可见新石器时代,印证了西沱镇是古代巴国及巴民族的重要活动地区。三峡水利工程开工后,文物部门对这些文物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从新石器时代到汉、唐、宋、清时期的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陶俑、陶罐、钱币、土石斧、汉砖等珍贵文物。同时,因为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使西沱镇成为移民汇集的繁荣之地。西沱镇会馆林立,寺院众多, 主要的有禹王宫(湖广会馆)、万天宫(江西会馆)、张爷庙(四川会馆)、紫云宫、南城寺、八角庙等会馆和寺庙。
西沱古镇在建筑布局上依山而建,房屋由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木质建筑为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建筑风格上充分融合了江南徽派“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文人气息,也体现了土家建筑“穿逗梁架牛角挑,吊脚丝檐转角楼”的质朴风格。云梯街的建筑大都是以“前店后堂加花园”形式布局。这种形式布局往往将商铺作为建筑的主要功能,而将客堂、居住、花园等都建筑在店堂的后部。熊家药房、熊家宅院、绸缎庄、永成商号、187号民居、盐铺、熊福田故居、永茂祥等建筑就是西沱镇“前店后堂”式建筑的代表,它们记录着云梯街曾经的商贸繁华,是云梯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沱古镇的保护开发及现状
1984年和1986年,石柱县人民政府相继公布云梯街等寺庙、民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西沱镇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西沱镇为重庆市级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貌镇。2003年11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西沱镇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号称“中国十大名镇”。2008年7月,西沱古镇评为重庆市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天街。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西沱云梯街民居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评为重庆市最具活力小城镇。
随着三峡工程的开工建设,分布于长江三峡两侧的大昌镇、云安镇、西沱镇等很多具有传统风貌的场镇、码头都将被淹没。为了保护体现古代水上驿站特征的西沱镇,为了保护“云梯街”原有历史风貌和古建筑群,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制定了西沱镇历史建筑和文物迁建保护的措施。投入大量的资金,将淹没区以下的“下盐店”、“永成商号”、“南北龙眼桥”等历史文物保护建筑搬迁复建至175米淹没线以上。云梯街的青石板路部分得以保护,路两边的居民楼也得到了修缮,基本恢复了云梯街的历史风貌。但是衙门路和月台路两条车行道将云梯老街分为几段,街边新建了许多现代房物建筑,云梯街原有的整体感和有特色的古建筑群不复存在。
现在西沱镇的古码头已经被江水淹没,西沱镇传统街区最热闹的部分已不复存在,能体现西沱镇传统风貌的只有云梯老街。近几年由于附近修建高速公路,原有的国道损坏严重,不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来西沱古镇旅游观光的游客稀少。特别是云梯街下段两边的商铺、客栈、茶馆都难以经营,现基本处于停业的状态。淹没区以下的居民被安置到了云梯街背街的新区,剩下的居民也因传统场镇的消失,生活的不便而逐渐减少,云梯街出现了萧条的景象。虽然古镇局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古镇周围建设的新区将古镇团团围住,古镇的整体景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现在的西沱镇,虽然在熊家大药房旧址里面设立了“西沱历史文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化展馆”,但整个展览脉络不清晰,且介绍西沱镇历史文化的展览选在熊家药房位置不是很恰当,使西沱镇丰富的文物特色难以展示,从而弱化了西沱镇应有的、吸引游人的古镇风貌。
三、西沱古镇旅游开发及文物保护利用的几点思考
1.西沱镇作为巴盐古道上的商业重镇,深厚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忠万高速的通车,使得重庆主城到达西沱镇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便利的交通将会给西沱镇的旅游带来新的生机。西沱古镇与江对面的三峡著名景区忠县石宝寨一江之隔,完全可以设想,努力将西沱古镇与石宝寨打造成一个由渡船游轮相连接的联合旅游景区。这样一来,借力发力,共同做大,互利双赢,就会收到丰富古镇旅游内容,增加古镇吸引力的良好效益。
2.在云梯街上段设置西沱镇历史文化综合陈列馆。综合陈列馆可选择某一原建筑或新建。全面展示西沱镇的历史溯源、巴盐古道、湖广填四川、三峡移民搬迁、土家文化、民俗风情、地方特产等内容。将原熊家大药房里的“西沱历史文化展馆”中,除与熊家大药房相关的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全部移至综合陈列馆展出。
3.在云梯街由上至下设置几个专题馆,如熊家大药房、同济盐店、永成商号等。这几个专题馆之间相互呼应,将西沱镇打造成一个文化特色鲜明,历史脉络清晰,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品旅游文化古镇。这些专题馆,将成为西沱古旅游的亮点。
4.在云梯街上段古镇入口处和江边码头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和观光车。游客可从云梯街上段开始从上至下的游览,游览结束后可在江边码头坐船到江对岸参观石宝寨景区。从石宝寨乘船过来的游客,也可乘观光车到云梯街上段,或是顺老街青石梯拾级而上参观。
5.云梯街古建筑群是西沱镇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为了让观众更方便的了解云梯街各古建筑的历史风貌,应在这些点设置二维码,介绍相对应的景点。
6.云梯街上段及中段,出现了许多现代样式的建筑,对云梯老街的整体风格,有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就是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矛盾之处。对于文物工作来说,古建筑的保护就是要尽量保持建筑原貌,但旅游开发又会或多或少的破坏这些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建议在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对不和谐的临街现代建筑外观进行改造。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古镇原有的历史风貌。但在这些房屋的改造中,不要简单地模仿其他古镇的形式,而是要突出西沱镇特有的徽派建筑与土家吊脚楼相互融合的建筑风格。
7.由于西沱镇移民搬迁工程和附近高速公路的修建,古镇周边的自然环境受到了破坏。在古镇旅游开发的同时,应加大对周边自然环境的修复,恢复绿色植物的覆盖率,改造西沱镇的整体景观效果,为古镇打造一个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样能更好的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求雨山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珠江镇西门外。相传在时期,因天气久旱无雨,当地百姓在此祈求苍天降雨,此山因此而得名。随着林散之、萧娴、高二适、胡小石四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的书画陈列馆相继在这里落成,求雨山因此成了书法爱好者的圣地,是国内外书画界人士及书画爱好者心仪神往的书法山、文化园,被世人称誉为“当代兰亭”。
林散之纪念馆的建筑呈现明清风格,展馆的中心部分——散木山房,匾额由女书法家萧娴题写。林散之被誉为当代“草圣”,山房二楼,林散之先生巨幅草书自作诗横幅格外壮观,这件作品气势恢宏,“自攫神奇入画图,居心未肯作凡夫。希贤希圣希今古,无我无人无主奴。一种虚灵求不昧,几番妙相悟真如。浑然天趣留多少,草绿山中认苾刍”,表达了林老全身心攀登艺术高峰的壮志豪情。作品是林老83岁时用丈二宣纸创作的,它是馆藏最大的一幅,据说这样大的作品,林老一生仅写过两幅。
萧娴纪念馆紧傍林散之纪念馆南侧,建筑呈萧娴老人故乡贵州的民族风格,馆旁有萧娴故居,是按萧娴老人生前在百子亭生活的房屋式样复制的。馆里珍藏有萧娴不同时期的书法精品122件。进馆正对的榜书行楷大字“书酒风流”是萧娴老人91岁时书写。作品长撇长捺,痛快沉着,爽利豪放,表现了老人不凡的胆识与气魄。
高二适纪念馆陈列着高老家人及弟子捐赠的近百幅作品,其中以诗文、题跋、手札为多。馆内展示的作品《自作诗》横幅是高二适存世最大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是高二适去江苏新华印刷厂看望右手受伤的学生桑作楷时,即兴用印刷报纸的卷筒上裁下的新闻纸写成。作品以章草为基调,用笔雄健老辣中透出俊秀之气,读来淋漓痛快,余味不绝。
胡小石纪念馆是仿民国建筑,馆藏胡老亲属、家人捐赠的书法和信笺一共210件。胡小石先生是颇有影响力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在高等学府做教授,知识渊博。他的书法用笔以碑体的方笔为主,沉着、厚实、老硬,但又加进了米芾的“刷字”法,所以沉雄之中,又有豪迈之气,结体布局,不拘一格。
一、调查目的
中学新课标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大学教育科研也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点。顺利开展大学教育科研活动、为基层输送适应新课标的合格人才、推进我系以及与基层中学的教育和科研联动,促进我系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系的工作策略。
我们开展县科研调研与中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目前县中学教师对我系教育科研的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的程度、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对我系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开展教育的认识、组织、管理以及教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了解县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旅游教育状况,为我系科研发展服务。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工作建议,为我系教育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
选择县作为调研对象,这与县的特征有关。
县位于市西南部,全县共辖7镇17乡215个行政村,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1.98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沃土平畴,物华天宝,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粮食作物尤以黄花、杏子为最。黄花菜享誉全国,香飘五洲,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金针菜”;杏产品品类繁多,风味独特,产量居全国第二,素有“红杏之乡”美称;烟叶质优色黄,香味浓郁,被定为全国商品烟叶生产基地县;畜产品以皮张、羊毛、羊绒等比较有名;石油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使全县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县是市的文化大县、教育大县。因为县不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而且在建国后,基础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考升学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并产生了闻名全市的“平泉精神”。目前,其教育规模在我市也是名列前茅的。
二、调研过程及其内容
四月的陇东,云淡风清,鸟语花香;奔驰于一望无际的塬面上,看天地辽阔;行进于辗转曲折的盘山公路上,观曲径通幽;一桩桩一件件,都叫人深思、感叹!
首先参观屯字烈士陵园。屯字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年春西府战英烈、启迪后人、激励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于年5月动工修建的,并有展览厅、陈列室、接待室等。展览厅内布展了屯字镇战斗及屯字烈士陵园简介等,陈列室里陈列着部分屯字镇战斗遗物。
然后去潜夫山公园。潜夫山公园位于甘肃县城正北潜夫山,因东汉末年着名的思想家、政论家王符在此隐居而得名,相传山上古柏为王符亲手所植,潜夫亭为王符的读书坛。潜夫山公园从年开始修建,目前已建成潜夫亭、杏花亭、通明宫、佑德观、书画展览厅、烈士陵园、烈士陈列馆、怡园、沁园、悠园、古城墙等景点,园内古柏苍翠,香气氤氲,有古柏、国槐等风景树30多种3万余株及各种花卉,五色缤纷,景色宜人。
潜夫山公园有一定的特色。公园距县城1公里,交通、食宿极为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因王符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名人,名人效应较高,具有较强的开发性和前瞻性,对全镇的旅游有一定的组织带动作用。以本地文化开发为主以行教化的城镇旅游文化建设思路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访问一中,我们虚心聆听了中学老师的讲课,并与中学老师就历史和地理教学及学校管理方面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通过交流,我们与中学加深了情感,对中学教师培养方向和自己的特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年轻教师管理方面,中学有关人员提出的“135”和“358”计划较有意义。所谓的“135”计划,就是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合格教师,五年成为教学骨干。所谓“358”计划就是三年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五年成为优秀,八年成为教学能手。有关人员并提出延长大学生实习时间的问题。
参观了县博物馆,也认真聆听了县政府有关负责人的报告。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远古时代当地保留了一大批的人类活动遗迹,当地也同时出土了不少闻名遐迩的文物。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文物仍没得到有效的保护,被盗、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文化还不知道其名、价值,还需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有些文物还放置在仓库之中,尚未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功用。
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县新星中学成立于年,是由原地区教育处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完全中学。学校位于平泉镇南街,建校以来,新星中学逐渐形成了“不求人人升学,但要个个成才”的办学宗旨,铸就了“勤奋进取,争创一流”的新星精神,形成了“自强不息,行大于言”的校风,“严谨求实,敬业爱生”教风,“文明进取,诚实守纪”的学风,总结出了新星的办学理念。其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是:起点高、投入大、质量好。
三、调查结果分析
首先,宣传了我系,加强了高校与所在区域的联系,加强了我系与基层相关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加强了当地高校与当地政府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了解了基层办学的基本理念、管理方法、教学技能及存在问题,有利于促进我系教学科研与基层相的衔接。
再次,更深刻的感受到我系办学的特色和不足之处,为顺利开展我系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4-0061-02
博物馆是传递和继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和再现了真实的历史,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教育和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博物馆建设,提高基层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博物馆以教育推广、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和发展目标,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基层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一)基层博物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博物馆收纳的藏品和展览品众多,包括从生活用品、艺术作品和各种历史遗迹。通过巧妙的展示和陈列,为广大群众再现了历史场景,加深了群众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认同感。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早在2008年,、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四部门联合下文,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其中,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暂不实行全部免费开放。基层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后,让更多的群众有机会走入到博物馆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基层博物馆承载着社会教育的功能
一方面,博物馆作为保护和展示文化、自然遗产或遗址的重要公益性组织,主要通过采取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展示和陈列文物来发挥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形式与简单、单一的书本教育不同,博物馆以更贴近历史本来面貌的形式来“重现”历史,给群众以更生动、更直接的触动和教育。另一方面,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吸纳的人群更加广泛和丰富,从幼儿园孩童到老人,从国内的群众到国外友人,各种不同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走入博物馆,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有利于更广泛地开展社会教育,达到全面教育和提高广大群众文化素质的目的。三是博物馆不仅通过展示和陈列馆藏来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在展览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护和爱护历史文物,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人人爱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基层博物馆发挥着文化交流的作用
高度重视博物馆的建设,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要让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活”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交流作用。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聚集地,可以从中集中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文化。博物馆不仅是本国文化的展示,同时也承载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博物馆通过承办邀请国外展览、赴外展览、互换展览等形式,使不同国家的博物馆之间通过介绍和传播自身的文化传统,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博物馆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二、当前基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当前,困扰基层博物馆发展的重要问题是资金短缺导致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各地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博物馆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馆藏文物少。由于资金短缺,基层文物工作部门的文物征集工作十分艰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被民间收集,文物流失严重,导致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达标。众所周知,馆藏是博物馆的生命所在,只有丰富多样、价值较高的馆藏文物,才能吸引广大群众走入博物馆,而目前大多数基层博物馆馆藏十分有限,虽然实行免费开放,但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不强,无法调动群众参观的积极性。二是基础设施陈旧。大多数基层博物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博物馆建起来但后续的管理和维护跟不上,库房、柜架、展示厅等设施经年失修,设施十分简陋,安保措施落后,文物存在损毁和流失等问题隐患。
(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实行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学习熏陶的去处之一。但在开放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一是人性化服务滞后。虽然目前有些基层博物馆已经注重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照顾,但人性化服务仍很欠缺。比如只有少数的基层博物馆提供了残障人士通道和休息区等基础设施,针对盲人等残障人士的数字化读音等设备十分有限。还有一些博物馆在陈列展示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降低了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博物馆里的藏品是无声的,如何更好地展示藏品的术价值,讲述藏品背后的故事,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宣教队伍,宣讲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博物馆宣传教育的效果。而目前基层博物馆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人才十分匮乏。工作人员有限,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培训,业务素质水平十分有限。
关键词:科学处理;文物保护;旅游开发
文物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都在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政府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并为此制订了大量法规,采取了不少得力的措施,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于是,不少地方掀起了旅游开发的热潮。旅游开发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为绝大多数的旅游开发都涉及到文物的保护问题。
有人认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是难以调和的矛盾。要搞旅游开发,文物保护就得让路。于是,有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追求经济效益,干脆把文物保护单位承包给旅游公司。而旅游公司作为企业,它在经营和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时,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这种行为必然导致开发过度,甚至出现乱修、乱改、乱拆、乱建,毁真造假等不负历史责任的现象。为此,国家曾三令五申,禁止对文物的破坏性利用,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国有文物保护单位,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文物的安全,维护文物的原真性。
于是,有些地方又干脆把文物彻底封存起来,让其与旅游完全脱钩,实行“为保护而保护”的政策,结果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是一种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关系。因为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旅游资源,往往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利用文物旅游资源的条件发展旅游业,其本身便是对文物资源的一种保护与开发。也就是说,文物只有被利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那些不可移动的文物,也只有通过旅游才可达到用“物”说话的目的,才能充分体现其作为文物的价值。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发挥文物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那么,该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呢?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难,最关键的是要讲究科学性。也就是说,要通过最科学的规划来解决。文物要保护,旅游要开发。但旅游开发决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科学的规划就是要兼顾两者的利益。所以这个规划必须经过实地考察、讨论研究、精心设计直到专家论证、行政报批、政府审议等严格的程序,才能付诸实施。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造成对文物的损害破坏,也不会产生不利于旅游开发的后果。如果做到了这点,那么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也就自然理顺了。
当然,要做到科学处理,还须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探索出妥善的方式,制定出最佳的方案。在这方面,笔者觉得敦煌研究院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是著名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在这里自然也显得特别突出。据统计,来莫高窟的游客数量几乎年年在不断增加,而游客增加便意味着对莫高窟环境人为扰动的增加。有监测表明:大批游客参观,导致窟内温度、湿度频繁变化,打破了洞窟原有的恒定环境,这已经成为导致壁画屡遭病害的重要原因。敦煌研究院曾在体积为143m3的第323窟做过试验,发现40名学生在窟内滞留37min,呼出的67%的水汽、52.3%的二氧化碳留在了窟内。窟内二氧化碳因此升高了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了10%,空气温度升高了4℃。而这些都会侵蚀壁画,使病害加重。
游客参观对洞窟的不利影响已被科学试验所证实,而参观的季节性、时段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据统计,到莫高窟来的游客大多集中在7、8、9月。这3个月的游客量占全年游客总量的65%左右。旅游旺季,莫高窟日接待游客达3000~5000人,“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则要超过5000人。而一天之中,游客又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几个小时。游客过于集中,使一些洞窟常常处于非常“疲劳”状态。
莫高窟现在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有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莫高窟年游客接待量将超过100万人,游客日流量也会超过万人。需求与能力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莫高窟所承受的“负荷”将越来越重。我们不得不担心——莫高窟将来会不会被“累”垮呢?
因此,莫高窟面临两难境地——既不能以牺牲文物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发展,又不能因保护文物而将远道而来的游客拒之门外。
那么,该如何把对文物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合理利用结合起来呢?著名专家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认为,对莫高窟的旅游开放,要体现科学、合理、和谐、适度的原则。
为此,敦煌研究院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相应对策:
(1)参观实行预约、预报,分时段、有计划地接纳游客,科学疏导分散游客,防止无序涌入,以降低洞窟利用强度。在旅游旺季,如果没有预约,将不能如愿参观石窟。
(2)对开放洞窟实行“轮休”制度,以便给开放过度的洞窟提供“喘息”的时间。
(3)增设旅游线路、景点,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对游客实行分流,以避免游客过于集中、拥挤。
(4)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
关键词:校史馆;建设;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03
校史馆是学校历史陈列馆、展览馆或博物馆的概称。校史馆是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展现不同时期学校面貌的场馆。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建立不等规模的校史馆(室),以充分展现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现状
据温州教育史馆2016年年初调查统计,温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已有89所学校建立了校史馆,总建筑面积达到22812m2,同时还有96所学校正在筹建校史馆。在这89所已建有校史馆的学校中,从办学层次来看,它涵盖了小学、中学、高校等各级学校。其中,小学有24所、初中有31所、高中(职高)有29所、高校有5所。从学校办学历史来看,既有一批办学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如温州中学、瑞安中学、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平阳县中心小学等;也有众多办学历史较短的学校,如龙湾中学、乐清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学校、永嘉县瓯北第六小学等;从发展态势来看,上世纪90年代前仅有6所学校建有校史馆,本世纪头十年有38所,2010年至今有45所。根据这种发展态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温州市学校史馆发展已进入快车道。随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温州市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温州市学校史馆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做法
1. 学校领导高度重,是校史馆建设的前提
首先,是学校校长对建设校史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识到位,把它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是校长具有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校史馆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日程。第三,是校长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身体力行、脚踏实地抓好校史馆建设工作。
2. 重视校史馆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服务学校文化建设
校史馆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极其宝贵的资源。很多学校十分重视校史馆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经验丰富,硕果累累。一是利用校史馆资源研发校本课程。如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的《话说二中》,温州四中的《历史上的四中》,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校史博爱100人》,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的《我爱我校》,平阳县实验中学的《千年学宫》,苍南灵溪镇第十一中学的《中国梦・状元梦――徐俨夫状元文化》,瑞安曹村中学的《中华进士第一村》等。二是利用校史馆资源研发系列文化丛书。如瑞安中学的《瑞安中学文化丛书》一套十册,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香樟园”文化丛书》一套九册,平阳县中心小学的《立鹤》校本文化系列丛书。三是学校利用校史馆资源,采用组织参观、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讲座、座谈会或研讨会等形式,对学校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向学校校友、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社会团体乃至国外贵宾开放。这些校本课程和文化丛书,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怀,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
3. 融合地方优势和学校特色,校史馆呈多元多样化发展
目前,温州市学校史馆已从单一的校史馆向多元广义的校园文化场馆发展。
一是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场馆。如瑞安市曹村镇自宋代以来出了82个进士,号称“中华进士第一村”。曹村中学充分利用这一人文优势,在学校内建起了进士文化墙。永嘉县瓯北镇珠岙村,是全国著名的童装产地,瓯北镇第六小学充分利用这一地域优势,打造了瓯北六小红领巾童装文化博物馆。
二是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创建校园系列文化场馆。如龙湾中学除了建有校史馆外,还在校园内建有敬贤堂、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区)、百工厅、美术(金石书法)博物馆(园)、农耕文化博物馆(行园)等九大场馆。温州四中将校史元素体现在校园文化中,建有校友浮雕围墙、校史文化广场、读书长廊、科技长廊、温州学人四中篇及校友篆刻印章走廊等校园文化景观。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
尽管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校史馆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短缺、馆舍简陋陈旧、陈列物品甚少、展陈形式单一、科技手段落后、不能适应中小学生需求等。所有这些,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予以解决和完善。下面,笔者就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校史馆建设工作做实做好
笔者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建设校史馆的重要性,要有历史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校史馆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把校史馆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学校办学经费总预算,切实抓好校史馆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建立、健全校史馆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强管理。学校要成立校史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副校长具体负责,办公室牵头协调各方面,选派对校史研究有兴趣、有能力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踏踏实实地做好校史馆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的校史馆管理队伍,使校史馆规范、持续发展。
2. 重视学校史料的搜集、文物的征集以及基础文本的编写,为校史馆建设奠定基础
从温州市学校史馆建设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搜集校史资料。由于一些学校始创年代久远,学校几经变迁,档案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校史资料的搜集成为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学校需要组织专门团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校史资料,并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梳理汇总。
二是撰写基础文本。基础文本作为校史馆功能定位、整体布局、内容设计、展陈装修的纲领性文本,是校史馆成败与否的关键。学校应在校史馆基础文本的研究和撰写上下大力气,为打造优质的基础文本,不仅要专门组织力量编写,还需要请专家、学者参与研讨,为校史馆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物品征集。从温州市学校校史馆展陈的物品来看,校史馆内的藏品(实物)十分缺少。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加大征集力度,广泛征集物品,不断充实馆藏物品,同时对藏品(实物)要妥善加以维护和保管,以增强校史馆的观赏性。
3.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校史馆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校史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重视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校史馆建设中的应用。
一是在校园网站开辟校史馆专栏。一部分硬件暂时无法满足建设实体校史馆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站先建立网络校史馆,逐步将现有的和今后陆续挖掘整理的校史图文资料整理上传到网络校史馆,提供查阅,使校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二是建立网络虚拟校史馆。学校可以在校史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将其制作成虚拟校史馆,并在校园网站上对公众开放,使社会大众可以通过网络虚拟参观校史馆,提高校史馆的对外宣传效益。
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要逐步改变校史馆展陈手段单一的现状,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入动画、音频、视频等元素。也可以将展陈内容制作成互动形式的游戏,从而使展陈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在增加互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展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育人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应成为校史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校史馆应注重满足中小学生的需求。在展陈内容、展陈形式、展陈设计、展陈手段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互动性,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
其次,校史馆应设有临时展厅。由于校史馆基本陈列系统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应设有校史馆临时展厅。临时展厅具有形式灵活、内容机动的优势,可根据学校教育教W工作的需要或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不断增添、更换新的内容,以解决目前校史馆内容固定单一、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再次,校史馆应加强宣传工作。校史馆是十分宝贵的教育文化资源,应积极地进行自我宣传,可通过设立专门网站,拍摄宣传片,培养学生讲解员,组织参观、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讲座或研讨会等形式,来宣传学校、宣传教育。温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校史馆除了对本校师生开放外,应逐步向学校校友、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乃至公众开放,以此扩大学校和教育的影响力以及宣传效果,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旅游纪念品 创意 开发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游客在博物馆的消费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在注重消费物质形态衍生产品的时候,逐渐开始注重消费文化形态的衍生产品。因此,博物馆除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现有的社会教育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外,还应该把发展重心放在用优质的服务回报社会上来。搞好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是服务和回报游客最直接的方法。
一、搞好旅游纪念品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主要依托于政府,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这种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的生存模式必将成为历史。为了使博物馆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造血机能,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销售将成为博物馆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外众多著名的博物馆都非常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并因此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近几年来,我国的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十分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海博物馆还成立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开发和销售的部门,其旅游纪念品的销售额甚至超过全年的门票收入。
其次,珍贵文物被保存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游客只能隔着玻璃观赏,而旅游纪念品中高仿品的出现,能够更好地满足替代性文物欣赏的需求,使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看物件,更能够亲手把玩、体会高仿品带来的质感。同时,收藏精美旅游纪念品,将其作为文化装饰品也是不少游客青睐旅游纪念品的原因。随着高品质旅游纪念品的出现,它们逐渐成为高端礼品而深受欢迎,尤其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备受追捧。
最后,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是塑造社会形象,扩大传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承载着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文物信息和历史文化,具有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特性。旅游纪念品实现了“把博物馆带回家”,弥补了博物馆文物展品无法脱离展陈环境的缺憾,成为博物馆最好的宣传品,为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金沙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现状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2001年2月发现的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占地面积达456亩,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游客中心等部分组成,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已接待中外游客600余万人次。博物馆有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等文物藏品万余件,其中,镇馆之宝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标识,同时也是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核心图案。
为了突出人性化服务,博物馆在馆内设置了两处旅游纪念品专售点,即游客中心专售点和陈列馆负一楼纪念品商店(面积约500平方米),其布局造型与博物馆古朴雅致的整体风格相一致。金沙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销售采取公司化运作,集研发、设计、制作、销售文化旅游纪念品、商务礼品为一体,内设综合部、财务部、产品开发部、营销部等部门,现有员工25人。以古蜀金沙文化为创作源泉,现已自主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工艺品160余种,联合开发2000余种,以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为创作题材的系列产品,如:金沙徽章、金沙套件(含项链、耳环)、金沙车挂、四鸟摆件等备受好评,其销售量也具有明显优势。“太阳神鸟”双面蜀绣、金沙特色漆器、金沙乌木、古蜀陶器,以及介绍金沙遗迹的DVD风光片、画册、明信片、书籍等多种旅游纪念品也深受游客喜爱,泰国公主诗琳通、澳门前特首何厚铧分别莅临纪念品商店,挑选购买金沙特色旅游纪念品。
我馆还广泛与国内主要博物馆进行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合作交流,将有金沙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送至深圳博物馆、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地进行展销,还有部分纪念品远赴新加坡。2010年,“金沙套件”荣获中国博物馆学会文化产品三等奖,“面具摆件”荣获中国博物馆学会文化产品优秀奖;2011年,“金沙套件”、“四鸟摆件”、“金沙镶嵌书签”均获得“2011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将在创意小品和高端产品上下功夫。开馆之初,博物馆对金沙特色旅游纪念品的产品定位是实现功能配套,满足游客购买的基本功能,仅是对准入企业的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并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创意产品和高端产品的开发中。尽快与金沙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销售有关的企业深入探讨增加创意性、增强实用性、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类别等的新途径,将使金沙特色旅游纪念品有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梦婕.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奇迹[N].福建日报,2010,7,6.
[2]章义平.关于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的认识与思考[J].东南文化,2011(5).
[3]卢梦梦.文化创意在博物馆中的运用[J].东南文化,2011(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