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范文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

第1篇: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范文

一、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

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包括理念定位、功能界定(确定目标)、形成文本方案、效果图呈现(模拟)、正式施工、效度检测(评价)六步。

理念定位决定了价值取向,设计者、施工者以及日后户外环境的使用者,都应明白环境与课程的关系,成人需要为儿童做出哪些服务。

功能界定即“要做怎样的环境”,“我们希望环境实现什么教育目标”,如园内空间环境的分区,园内的设施是为了实现哪些发展目标。

形成文本方案,园方应该用详尽的语言描述设计理念和思想,能够使设计方从语言描述中获取我们期望的信息,有助于设计方形成能够实现我们教育理想的方案。

效果图为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模拟情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拟情境进行设想,并做出必要的、预控性的调整。

施工之后是效度检测,这一步类似于课程评价。户外环境建设好之后,是为谁服务的?我们为之服务的对象是否满意?效度检测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所希望的教育理想、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二、环境理念与定位

以北京市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为例,我们一起来分析它是怎样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建设的。

我园对于环境的定位是:教育是为了儿童的美好未来奠基,课程是实现教育的途径,环境是课程的载体――环境是为儿童服务的,儿童才是环境的主人。在此,我们特别强调环境是为了儿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园所的环境看起来很美好,但事实上环境的主人却不是孩子,可能是园长,或是设计师。

户外环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空间场所,它对于儿童的影响,不再只是简单地提供场所和设施,而是将环境视为课程,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可选择的、具有挑战性的和创造性的活动场所,它在作为空间的同时更具有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理念定位决定着在后续各个环节中,是否所有人都能够围绕着这一价值导向行动。如果园长、董事长、教育投资者不能提出明确的理念和价值定位,就不能期望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为着一个共同的愿景服务。有些幼儿园的环境看起来不够和谐,缺乏整体感,就是因为理念定位不够清晰、不够明确,最后当其服务于教育环境中的儿童、教师和家长时,就不能凸显园所文化,无法实现最初所设定的教育目标。

提到自然生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种树。的确,种树很重要,我园的树木种类包括观叶、观花、观干三类。这些树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如银杏、法桐、元宝枫、白蜡在一年中会呈现四种颜色,从浅绿色到深绿,再到发黄、变红,成为落叶,而且树叶的形状不一,这样制成标本,儿童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它们的差异。白蜡特别适合种植于幼儿园通道两旁,它在秋天的时候会从黄色变为火红。塔松、雪松则可以让幼儿园四季都有绿色。柳树、国槐茂盛的树冠可以为儿童夏季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树荫。迎春、金丝吊蝴蝶、玉兰、紫藤、丁香、海棠和各种果树以及一些灌木,都是可以观赏花的树。由于这些植物花期不同,我们依据其特性种植在幼儿园的不同空间内,让儿童感受到连续不断的大自然信息。草本类植物比较矮小,便于儿童在草丛中寻觅、观察蚂蚁、蚂蚱等昆虫。由此可见,种树并不仅仅是种树而已,我们要思考的是种什么树,这一行为带来的结果与课程有何关系?与儿童的发展有何关系?而非仅仅是满足成人的观赏需求。当一棵树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和探索,那这棵树就是在为挑战性的教育环境服务。

三、环境功能的界定

环境功能界定主要指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分区域,确定目标。园所户外环境中较大的区域也可以相对地做一些小区域划分。教师在室内环境设计上一般都将教室划分为七个或八个学习区,但很少有人思考户外活动区的划分。事实上,儿童的学习是整体的,基于室内学习中区域活动的理念,我们同样也可以对室外环境进行分区。

我园的户外环境分为综合游戏区、体育运动区和种养殖体验区三大区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可替代。综合游戏区主要满足低龄段儿童运动、游戏、观察、探究、冒险的需要,在发展儿童体能的同时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体育运动区主要用于满足儿童剧烈运动的需求,发展其团队合作、竞争的意识。在种养殖体验区里,儿童可以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思维与认识的发展。

1.综合游戏区

在综合游戏区,我们设计了沙水科学活动区、自然区、隧道、体验池、滑轮类活动区。沙水科学活动区包括叠水池、水渠、日晷池。水从高处的叠水池流下,经过水渠流入低处的日晷池。这样的设计主要为了让水流动起来―流动的水和死水对儿童所引发的感官刺激和认知思考是不一样的,叠水池中水的逐级流动可以让儿童直观地感受水的特性。水从水渠流经两个干沙区,与干沙相比,有水流过的沙池可以引发儿童更高水平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拦河筑坝,也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活动区内有小桥连接两个沙区,使儿童在活动空间中自由往来。日晷池比较低矮,可供儿童涉水。我们在日晷池的底部刻上了罗马数字,中间还装了一根铜柱,可以将铜柱的影子投射在池子的底部。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影子的变化来体会时间的变化。在这片区域上方的二层阳台装了一个起重机架,儿童可以利用两组滑轮装置,将楼下的沙和水运送到二楼的阳台上,除了可以浇灌二楼的绿植,还可以利用这个装置做很多事情,关键是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物体的方向,通过操作感知物理现象,感知力学原理。

自然区内有很多植物,一方面可以从安全与美观的角度对园区进行一定的隔挡;另一方面,这片区域沿着围墙呈半环抱状,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观。我们在自然区种植了一些果树,虽然每种只有两棵,但足以满足儿童观察的需要。这里还堆了一座小山,对于成人而言,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土坡,但对于儿童来说却是一座山。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虽然面积不大,却足以容纳童年的无穷乐趣和好奇。我们还在山坡上建了一个亭子,这样即使在雨雪天气,儿童也可以到户外观察景观。整个园区种植了40多种树木,可以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自然区铺设了石板路、木板路,可供儿童漫步,探索自然的奥秘。

盛有鹅卵石、陶粒、干沙的三个体验池可以刺激儿童感官,丰富他们对大自然材质的感受。光滑的鹅卵石可供儿童赤足踩踏,一方面可以按摩足底的穴位,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光滑的触觉;与此形成对比,陶粒池、干沙池可以让儿童感知光滑与粗糙、干与湿在触觉上的不同。

幼儿园的地面主要为天然材料,有硬肩地面(车场停车区)、渗水砖路面、花岗岩石材路面,还有草地、沙地、土地以及少量的塑胶地。保留丰富的大自然材质实际上就是给儿童丰富的感官刺激和营造自然生态的环境。我们常说“接地气”,但是在环境建设中却常常认为塑胶地可以更多地保护儿童,其实这样不仅不够环保,还会让儿童远离大自然,无法“接地气”。

2.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主要由篮球场、足球场、攀岩墙、竞赛跑道组成。

下沉式足球场一方面可以使足球在儿童游戏过程中不会经常滚出来;另一方面,跑道还可以作为看台,也能供儿童开展推车、滚铁环、跑步等活动。紧邻足球场的室外小舞台可以供儿童进行自由表演、集会和开展庆典活动。篮球场也设计了下沉式看台,是一个可以供儿童开展各种球类活动的多功能区。

传统攀岩墙在90度的墙面装设攀岩爪,儿童在活动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因为儿童不得不在爬到顶端之后原路退下来。我们的多功能攀岩墙是利用墙面设计了一个60度的斜坡,里面距离墙面有1米宽的通道,在两侧安装滑梯,儿童在攀爬到顶部之后,可以进入通道从滑梯滑下来。我们为儿童的攀爬活动提供了三种材质的辅助工具:轮胎,较容易;攀岩爪,有一定难度;攀岩绳,最难,因为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臂力。之所以提供这三种材质,也是基于对环境理念的定位,创设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户外环境。创造性的前提是自由、可选择,这三种不同方式可供儿童选择,可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儿童的发展需求。

消防通道不允许有阻碍物占用,我们在上面铺设了塑胶,设计成竞赛跑道,供大班儿童开展具有一定竞争意识的团队活动。

3.种养殖体验区

在种养殖体验区,每个班都有一块菜地,所有活动都要儿童亲身参与。此外,还有压水井、动物园、木工房、泥陶房和石磨坊。

木工房在初建时备受争议,教师、家长唯恐儿童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受伤,但是迄今为止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我们在设计木工活动时,就在思考儿童应该在里面做什么。小班开始认识工具,学会戴防护镜、防护帽、手套;中班尝试使用锤子,学习钉钉子;大班开始使用锯,学习制作小板凳。 如果我们科学严谨地设计连续发展的课程活动,让儿童了解、理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儿童就会按照安全提示进行操作。成人往往会低估儿童的能力,事实上,在实施相关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泥陶房实际上也是用水泥、砖头盖的,但在外边都铺装了竹子、木板,就是缘于前面提出的理念―生态。钢筋、水泥显然不如竹子、木头之类的材质让园所看起来更具有大自然的气息。

石磨在使用时需要3名儿童一起推动,另外有一名儿童负责装豆子,他们必须很好地合作才能使用这个设施来工作,这也是设计者的初衷。

每个班级自留地里的木栈道很像农村的田埂,是为了便于儿童照顾植物,避免他们只能远远地观望植物。压水井是在地下挖了蓄水池,安装了水龙头制成的,其实就是自来水管的蓄水池,但儿童取水必须通过压水才能实现,这一经验和工具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很少见,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值得儿童去探索的。

四、户外环境的评估

依据教育目标我们对整个户外环境都进行功能划分,这些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呢?这就需要进行效度检测。

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把环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视为一系列刺激的堆积。我们要强调这里是学习的场所,每一处都与课程有关。在此,我们特别关注环境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即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前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综合游戏区,因为有水池,儿童会想到养一些鱼;鱼池中养了鱼,儿童会照顾、喂养它们;因为有水渠,儿童会试图用沙子堵上“大坝”;因为有了隧道,儿童可以开展躲藏游戏。我们的隧道设计了45度角的弯度,从隧道的一头不能直接看到另一头,这样既保证光线射入洞底,不会让隧道里完全黑暗,还能满足儿童躲藏的需要;在风雨亭里,儿童可以聆听风铃的声音,听雨观雪,由于它地势较高,儿童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园所景物的变化。

“滑轮怎样转起来?”沙水游戏区的两组滑轮工作需要两组儿童合作操作,对力的感知就在活动和操作中发生了。当滑轮出现了问题,儿童停下来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跃起来;儿童可以在沙池里设迷宫,将水池中的水引到远处的树下,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解决智力的问题,如果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是愿意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那么,他们就在不断地主动建构新的经验。

在种养殖体验区,孩子们从播种到照顾植物,再到收获全部自己完成。他们可以从压水井中取水照顾植物;在收获了萝卜之后又把萝卜的叶子拔下来喂兔子;他们会观察叶子上为什么有洞;会试图寻找蝴蝶在哪里安家;大班儿童发现压水井取水太慢了,他们发明了自由灌溉田,让水可以顺着他们自制的水渠流入迷宫一般的试验田里……这些活动都是儿童自发的,因为环境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而引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并开始主动学习和探索。

在木工房,因为环境和课程的创设是从儿童的基本经验出发,他们所有的探索活动必须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儿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自我纠正,比如锤子、锯等的操作方法,他们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石磨,大班开展了项目活动“豆腐是怎样制成的”,从泡豆子、磨豆腐、制作豆渣饼、点豆腐,都由儿童一步一步探索完成。教师所做的就是协助幼儿准备材料和工具,适时提出“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儿童的这一系列探索过程体现了我们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即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培养儿童的自主、劳动、创造能力,为其形成自创性人格特征做出积极准备。

除了检测我们的环境是否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我们还需要检测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健康标准。在环境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反思环境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否支持课程活动的开展,进而不断对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

五、结束语

第2篇: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理念范文

关键词:生态绿色建筑;小区设计;建筑设计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is mainly refers to provide a more comfortable, healthy, safe living and working space for people, can use resource efficiently, is the minimu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s.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residential project design, residential design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re analyzed, and some key point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unterparts.

Key words: green ecological building; residenti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唐山市鼎旺世嘉项目地处唐山市丰润区中心地带,毗邻丰润区中心城市级公园---曹雪芹公园,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项目用地南临公园道,西邻团结路,东侧与曹雪芹公园隔还乡河相望,北侧为公园绿地及园内道路。整个用地呈南北向狭长形,与西侧的曹雪芹公园绿地形成长达近800米的接触面,使整个用地能全方位地感受来自公园的绿化景观。本工程总用地面积:72244.37m2,可全部用于建设 , 地上可建建筑面积不大于130039 m2。绿地率不小于35%,建筑密度不大于25%,建筑限高50米。

生态绿色建筑构思

本项目生态绿色设计以“四高”为基本指导思想,为把该项目建设成为配套商品房“精品楼盘”,在设计中重点探索了以下方面:

(1)构建生态人居的高品质住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四高”指导原则;在总体布局,单体平面,绿化环境,立面外观,设施配套等方面精心设计,形成稳重,大气,高品质的现代居住区形象。同时充分挖掘用地周边的生态景观优势,在建筑布局、楼宇朝向的设计上以整个社区最大程度上享受曹雪芹公园绿地为前提条件,使小区内的每栋建筑,每一户都能感受到公园内的河道景观及绿地景观。

小区内的景观设计与布置在结合小区原有的地形地势基础上,合理分析新建建筑的空间形态与公园景观的渗透关系,构建出轴线清晰,层次丰富的景观绿地系统。社区的景观设计中注重控制小区景观与城市空间之间的视觉走廊和绿化走廊,加强城市空间与自然景观的联系。

(2)低成本高效的设计理念。在对本项目规划上强调各住户朝向及绿化环境的均好性,提高住户居住品质;地库外形规整,布局紧凑,并与住宅主体脱开,提高了停车效率并降低建设成本;户型设计强调在有限的户型设计的合理性与舒适性。通过户型空间的复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率,剪力墙布置考虑灵活可变的可能性,提高住房使用的灵活性。

(3)打造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居住社区。本项目地处曹雪芹公园西侧,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项目设计中将曹雪芹的红楼文化融入其中,在小区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景观布局、细节处理上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魂贯穿其中。建筑风格处理手法上以现今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简约欧式造型为主要风格,适当融入中式的建筑元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适合本项目的建筑形象。

(4)开放的社区,独立的组团。本项目在整体规划设计中提出了“开放的社区,独立的组团”的设计理念。整个小区不设围墙,整体呈开放的形态。整个社区分为三个独立的组团,组团周边利用地形的自然高差配合景观绿化形成围合,与外界分隔。人行流线通过组团大堂的设置进入组团内部,车行流线通过靠近小区主要出入口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后进入组团内部。小区内部尽量减少车行的可能性,做大最大程度的人车分流。组团出入口设立门禁系统,强调保证住户的私密感。

(5)绿色建筑理念----开敞的景观地库。本项目的地库设计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顺其自然地将地下车库靠近还乡河一侧的外墙做了敞开式处理,将优美的绿化景观引入到地库之中,颠覆了原有地库通风、采光不足的缺点,体现了绿色建筑理念。

小区生态型的规划布局

3.1总体布局

通过对基地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分析,将本案分为高层住宅和配套公建两部分。结合用地条件的限制,高层住宅基本上采用点式布局,最大程度的增加了每一户的舒适度和景观优势。高层住宅分为三个独立的组团。配套商业包括为社区服务的少量沿街商业,一栋集中配套服务和社区活动功能的会所,一个幼儿园。本案高层住宅部分由22栋13-16层小高层住宅组成,楼宇主要朝向取向正南,小区主要出入口的楼宇根据城市道路走向做适当偏转,强调了入口的空间感。住宅部分的楼宇布置采用错动排布的方式形成通透开敞的空间,使公园绿地的景观能有效地引入到小区内部。

3.2生态环境设计

(1)滨河的大绿地景观体系和小区内的景观体系形成相互渗透互补的整体。本项目紧邻曹雪芹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外部景观条件,建筑排布上留下了足够的间距将公园景观引入其中,整个小区的建设以曹雪芹公园大绿地为背景展开。

(2)基地落差自然形成的多层次高度的景观体系。本案规划设计中利用项目基地南北高差塑造出立体的多层次的景观体系。组团内部与公园沿河的高差自然地将车行流线和人行流线分隔开。同时形成两个层次的景观体系。三个组团的景观体系各自独立,同时拥有各自的高程体系,通过一条南北向的景观轴线贯穿成为一个整体。

(3)中西风格结合打造独一无二的组团景观绿地空间。本小区组团绿地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衔接部分,空间营造更突出私密的感受,以密实的绿化,个性化的景观小品塑造出组团庭院空间,强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共同构筑自然和谐的家庭空间。同时强调序列化与秩序化的空间分别予以不同的景观特征,强调城市到家庭细胞的过渡,最终完成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建筑户型设计

(1)本项目采取新古典风格与新中式的建筑造型塑造出典雅的高层住宅形象。采用简约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造型,摈弃了欧式建筑繁复的线脚,与新中式建筑造型的细节相融合,力求塑造一个典雅,温馨的建筑形象。建筑体量的塑造追求比例关系的和谐美感。住宅造型设计采用自然构成的手法,力求塑造挺拔简练的建筑形象。同时不同户型的建筑形象又略有不同,增强了识别感。高层住宅的建筑材料以仿石涂料为主,基座部分及住宅入口采用石材砌筑,增加了建筑整体的厚重感觉。

(2)同时本项目设计多面积段的户型设计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为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和本案对应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本项目为目标人群度身打造多种需求的房型。户型配置组合合理,在满足唐山市住宅设计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户型的可变性与可改造性,满足居住者的多种需要。户型设计中无论大小都充分考虑了住户的实际使用和景观特色,尽量将主要房间置于景观最优的朝向,使每户都有最佳的景观视野。房型设计做到动静分离、布局合理、房间规整、空间尺度适宜。

(3)户型设计中重点考虑的抗震特性和人员紧急避难和疏散需求。本项目地处唐山这一独特的地质区域,本案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通过户型平面布置、剪力墙设计的合理性、避难空间的设置、结构强度及增加抗震手段提升了建筑对地震破坏的抵抗能力,有效增加了住户面临自然灾害的时候的生存几率。

结语

当今工业文明对居住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动了住区的可持续设计的研究。为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提倡,并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新方向。"绿色建筑"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居住模式,它集成了多种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等特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必将推动住区的可持续设计。

参考文献:

王进军.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