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青春期心理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开展性健康教育的意义
1.1性教育是青春期阶段生理发育的需要。青春期正处于性的萌发到成熟的过程之中,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产生对异性的特殊好感、好奇心、想象两性生活等。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和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生理知识教育和各种暗示或指导,使他们科学地理解生理现象。
1.2性教育也是解决青少年中日益增多的偏差、走出性误区的现实需要。性是孩子步入青春期之后必经的一道“坎儿”,由于他们缺乏性知识和有关的道德观念,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和了解这一特殊的心理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引导,让生理逐渐成熟但心理不成熟的孩子接受一系列健康、科学的性教育。
2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2.1性生理教育。性生理教育是使学生了解青春发育期身体的一些基本结构、生理卫生知识,按照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来料理自己的生活。通过性教育,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差异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2性心理教育。性心理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由于生理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的躁动与不安,并且引导学生以坦然、健康的心理来规范自己的生活。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体现在健全的体魄上,同时体现在健康的心态上,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发展常识以及性心理卫生状况的教育,使青少年了解性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2.3性道德教育。性道德教育是指使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具备性道德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正确处理由性问题所引起的道德冲动,青春期教育中最关键的性道德的培养是确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3性健康教育的原则
3.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性教育以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为基础,以性道德教育为核心,家庭、社会、学校共同重视,实施全方位的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起源、人体的奥秘,人生、家庭和性的关系,婚姻与性的关系等等。
3.2循序渐进原则。在进行性心理卫生教育时应有一个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循序渐进的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卫生保健习惯,学会心理平衡调节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用理智控制情感冲动的能力。
3.3互相渗透原则。性健康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性健康教育应该与道德、法制、纪律、校风校纪等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社团活动、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能够健康和谐发展。
3.4适时适度性原则。在性教育中,既要避免“无师自通论”的错误观念,同时也应反对“封闭保险论”的不恰当思想,怎样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良好有效的信息,如何掌握性教育的尺度,使其既能达到目的,又不致“诱发”不良后果,这是教育者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观察、思考、积累的过程。
4实施性健康教育的途径
4.1把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内容与学生生长发育实际结合起来。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最为明显的阶段,此时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使学生对自己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种种生理、心理变化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4.2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知识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男、女性器官的构造、功能和差异,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这些讲解使学生消除原来心中的性发育成熟所带来的一些困惑。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学等方面的教育。
关注青春期女童教育的公益活动,让护舒宝品牌赢得了更多潜在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培育了众多新兴消费群,增强了护舒宝的品牌力量。
社会效益:
护舒宝将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关爱传递到女童和她们的家庭,护舒宝一直参与其中的“心系女童”活动,已累计向10~18岁青春期女童及家庭免费发放宣教资料700多万份,组织流动课堂5万余场,发放粉红礼包1万份,建立教育实践基地156家,累计已使1200万户女童家庭直接受益,有利于青春期女童成长为更加自信的女性。 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女童在“女生第一课”玫瑰课堂宣读《致青春》。 女童家庭代表将“ 我的青想” 、“ 青春寄语” 、“ 我的18岁女儿” 等信件通过时光机邮寄给18岁的自己。
青春期是男孩、女孩人生很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相较男孩,女孩发育较早,青春期的到来让她们兴奋、惶恐和烦恼。这个阶段的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到底应该谁来做?
据了解,60%的青春期女孩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妈妈来了解的。但当女孩向妈妈求解身体变化的疑问时,不少妈妈不知是否该回答或是怎样回答,有些甚至认为不需要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孩子会慢慢“无师自通”。而学校进行的相关教育,大部分停留在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上,而这远远不能涵盖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女孩青春期教育,家庭、学校、企业和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部副总监郭琬苹在今年5月“放飞中国梦绽放女儿美”――“女生第一课”玫瑰课堂活动上对《商业价值》记者表示:“宝洁公司护舒宝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不懈地为女性提供最贴心的关怀。帮助青春期女童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的关键成长期,是护舒宝近年来在中国的关注重点。护舒宝希望通过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活动,使这一特殊时期的女童得到健康科学的引导,从容应对身体和身心的转换。并通过护舒宝品牌服务和社会责任的力量,将护舒宝关爱、呵护、自信健康的生活态度传递给每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少女。” 关注青春期女童,CSR领域走入细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外CSR实践越来越成熟和细分,企业所资助开展的CSR项目也拓展至更广阔的领域,如关注青春期女童、培育体育人才、关注弱视儿童、关心儿童安全出行等更细致和更专业的领域。
青春期是女性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女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极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如独立性增强、情绪波动较大等。当她们遇到不开心的事,并不能妥善的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有调研数据显示:48%的初一女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向父母倾诉;初二,这个比例下降到20%,而初三女生愿意向父母倾诉的比例下降至8%;另有部分学生选择藏在心里、发脾气和摔东西等方式释放不良情绪。
所以,在女童青春期开展适度的教育是必要的,对女童自身的引导,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身心转折的变化,更好地处理自己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对其家庭成员开展教育,指导他们应给予女童适当的关怀,帮助她们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建立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如若处理不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女童对未来人生规划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关爱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除了依托学校和政府的力量之外,还迫切需要企业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护舒宝选择从关注青春期女童入手,是一项与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相一致的CSR实践,是一项与其产品和服务协同配合的公益事业。所以开展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活动,成为护舒宝CSR实践的自然之选。女孩及家长会放下顾虑,学校和政府会大力支持,而护舒宝公司里的专家及员工,也更愿意分享他们专业的知识,更有热情去做志愿者。
研究表明,同伴教育是学校青春期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由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巧的教育形式。青少年常常感到同伴教育者比成年教育者更可信,而且也更愿意参与由同伴教育者主持的相关课程和活动。“我们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女孩们的一个大姐姐, 她们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都比较方便的开口提问。” 郭琬苹说。“另外,我们还会聘请有经验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为女孩们提供讲解和咨询。” 合作搭建关爱女童资源平台
护舒宝在开展关爱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工作时,充分借助了政府和NGO的力量。护舒宝自2009年项目伊始,便以活动协办方的身份,携手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启动“心系女童”青春期家庭教育活动。
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为了更好地关爱青春期女童,关注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促进女童健康成长,自2009年启动了“心系女童”活动,确立了5年规划及教育框架,成立专家委员会,并在全国重点城市建立青春期家庭教育基地,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搭建了一个关爱女童家庭教育的社会资源平台。5年来,组委会坚持面向广大女童及家庭,免费发放《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知识手册,推出女生悄悄话卡和关爱卡,建立青春角,赠送“粉红礼包”,开展全国“美女孩”知识大赛等系列活动,既是对青春期家庭教育的促进,又为企业及社会各界支持青春期教育活动搭建了平台。
在合作中,护舒宝为青春期女童提供相关的产品资源和教育服务等内容。他们知道女童需要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跟女童做有效的沟通,并可以在情感关怀方面对女童进行心理教育的辅导。
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她别扭
“吃着饭,滔滔不绝就开始讲起了班上某个男生的事情,说什么球打得好,人也长得帅,歌唱得还一流,声音特有磁性,还说他们班的女生都快迷疯了。”说起女儿的不是,刘女士现在还觉得气不打一处来,“上次考试没考好,我就觉得她受什么干扰,原来是这个。”
针对妈妈的批评,乔乔也不示弱:“我平时都不怎么和我妈交流,她总是听风就是雨,然后唠唠叨叨没个完,那天吃饭觉得妈妈心情还好,就和她聊了两句我们班的一些事,谁知还没说完,她就发火了,和妈妈说并不代表我就喜欢那个男生,再说喜欢别人也不是什么应该害臊的事,更和有没有出息沾不上边。”
刘女士也对女儿倔强的样子表示不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气得心直颤,拿起筷子就给了她一下。”
“有理讲理,干吗动手打人!”乔乔觉得妈妈对自己特不满意,虽然自己的成绩在班级能排三四名,可妈妈总不满意!
刘女士对乔乔的表现很是伤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她别扭,总觉得她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一见她在做的事情和我安排的不一样,我就生气,有时甚至很绝望。”
这件事像导火索一样最终使母女间的矛盾全面爆发,两人几天不说一句话,也不正眼看对方,后来女儿干脆搬到了亲戚家住。
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现象
事实上,刘女士的遭遇绝非是简单的个案,它是步入中年的父母普遍遇到的问题。
“不仅仅是青春期,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其心灵都是十分敏感而脆弱的,如果不能给孩子正常的亲子关爱或者采用不当的教育方式,就会给孩子心灵造成损伤。”北京四中心理咨询教师、北京友谊心友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孙晓峰认为,有些家长喜欢沿用上一代人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子女,觉得自己都成长得好好的,这便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有些父母(尤其是父亲)甚至还存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老观念,试图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将其“吓住”。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心理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李梅认为,人的心理发育要经历两次反抗期,一次出现在2~3岁,表现为任性,不听话,爱哭爱闹;一次发生在青春期,大致从12~14岁开始,可能持续三四年。
“人在第二个反抗期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性激素的分泌,第二性征从开始发育到逐渐成熟,同时在心理上也逐渐发育成熟,最后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李梅认为,“叛逆”现象一般出现在青春期的中期阶段,敏感、易怒、任性是他们心理变化过程中很正常的行为表现。
专家认为,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孩子在通过竞争增强自信心的过程中并不是找自己同龄的“优秀生”,而是喜欢挑战“权威”,在孩子心里,这种权威主要是父母和老师。
对青春期表现不要过于敏感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当孩子进入十几岁后,开始变得特别爱面子,家长再像以前那样大呼小叫,肯定会惹孩子不高兴。
“这是青春期孩子‘挑战权威’的具体表现,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挑战来确立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孩子往往将这种挑战的对象锁定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博士胡邓认为,家长对孩子在青春期表现的“叛逆”不要过于敏感和紧张,而应该“欣然接受”。
“首先,这种‘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胡邓说,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同时,这种叛逆是必须的,孩子只有在青春期经过这种冲突才能初步建立未来社会竞争力的基础,为日后的社会竞争提供最初的心理自信心基础。当孩子在对家长表现出挑战的迹象时,家长最好能表现出有原则的示弱,而适当帮助孩子增强这种自信。
胡邓说,这种“叛逆”也是双赢的,孩子在通过“幼稚”的竞争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是在提醒父母,家庭中将要减少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而增加一位顶天立地的青年。
在李梅看来,青春期的家庭教育的关键在家长,家长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处,能否使孩子顺利、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时期。
【关键词】 青春期; 家庭性教育
Adolescent sex education in family
WANG Gaifang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Shangxi Lvlia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Lvliang 033000, China
【Abstract】Adolescent sex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task of school and society, but also the task of family.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scientificity and artisticity of adolescent sex education, and calls for more attention from parents.
【Key words】 Adolescency; Sex education in family
青春期性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的,从总体上说是人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性知识和性道德等方面的综合教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性成熟比以往提前数年,他们从性萌动、性成熟到的自然需求,到能够进行合理的,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到15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如何使他们从性朦胧、性神秘、性困惑中解脱出来,不盲从寻求“性知识”、“性体验”,而能集中精力学习、生活,家庭中的性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 家庭性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性教育,是指在家庭这个背景下对孩子进行的有关性别角色、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制等的教育活动。它是以父母为主,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不同阶段及不同需求,帮助孩子获得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培养健全的性心理。青少年的性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和配合,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确定了他们在青春期性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青少年性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指出:青春期性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家长一句话的失误,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灾难。走出对性教育理解的误区,让正确的性教育像阳光雨露般沁入孩子心灵深处,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实践证明,学生家长的参与是青春期性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上海市少管教所的四十多个犯罪少女有80%是因为性罪错,而且大多数发生在家里,有的甚至染上了性病。可见,家庭性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还应是迫切的。
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家长对青春期性教育的认识是有限的。据调查,能主动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家长仅占7%,有93%的家长承认自己不能主动积极地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在一次调查中,在回答“你的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哪里”这一问题时,选择“父母”的仅占35.6%,排在书刊杂志58.9%、课堂教育50.4%、同学朋友46.3%之后。
2 家庭性教育的可行性
与学校里讲课或社会上办展览相比,家庭性教育则灵活得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也不受场合与形式的限制。既可以有准备、有针对性的,也可以自然的因势利导。
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在郭进等做的调查问卷中,有78%学生认为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有了性方面的矛盾、问题时愿意首先向父母求助。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父母不应回避,宜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
3 家庭性教育的科学性
3.1 家长要提高性教育责任意识
家长主动担负起自身的性教育责任,对孩子进行及早的、先入为主的教育。如果家长不及时给孩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从其他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难以弥补的问题。
3.2 家长要尊重孩子
尊重与民主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的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更需要父母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彼此平等地进行交流。没有理解与信任,孩子不可能向父母敞开心扉,沟通与交流也无从谈起。加强与孩子的亲情,必须尊重孩子的想法、意愿和隐私,给孩子更多自由比较与选择的机会,给孩子更多私人的自由空间如隐私权,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给予细致的亲情关怀,切不可让孩子成为情感孤儿。
3.3 家长学会正确看待异往问题
异往是成长的需要。在青少年长大即社会化的过程中,同伴交往乃至与异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再好的父母和老师也不能代替伙伴的作用。对于少男少女们的交往,应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要多一些引导,少一些限制。另外,可以考虑把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到文学、音乐、体育、舞蹈、自然科学等方面,帮助子女培养多种兴趣,发展广泛的爱好,分散孩子对异性的注意力,也可以鼓励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此对于问题的解决是大有裨益的。
4 家庭性教育的艺术性
与任何教育一样,性教育也必须讲究艺术,切忌说教式刻板地训示,而必须通过具体事例理论联系实际地生动活泼地进行。此外,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比如对内向羞涩的女儿第一次来月经,要告诉她月经的来源以解除其恐惧心理;而对于调皮又常的儿子,则要告诫它频繁会影响健康,并防止他看黄色书刊录像。
家庭性教育,其实也是对孩子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父母既不能对孩子过分娇纵,也不能使孩子生活在缺乏家庭温暖和爱的情感的环境之中。父母是家庭性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对孩子身心的良好发育和性意识的健康发展负责。因此,父母要胜任性教育的职责,必须努力做到:有权威,能够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孩子,能和孩子进行双向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要信任孩子,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要做两性关系的良好榜样;要了解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和青春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表现;要注意孩子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把青春期性教育与全面良好的人格教育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孙云晓.阳光法性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54.
2 王丽.强化青春期性道德伦理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103.
3 胡莹,李东明,主编.青春期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 读图时代特别企划.国外性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 郭进.家庭教育中不应忽视性健康教育[J].河套大学学报,2007,4(1):13.
6 陈庆华.家庭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02,11(3):9.
关键词: 青春期 性教育 高职生
大量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青春期是最难教育的年龄期。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教育,会碰到许许多多难以处理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闭锁”,许多想法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甚至很少与父母、教师谈起,并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不易得到及时、正确、针对性强的指导,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现在我们还没有一整套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教材,那么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做什么呢?下面仅就在高职生中如何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开展青春期性教育首先要破除旧观念
许多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轻易涉及“性”知识,对“性”羞于启齿,以“那个”来代替。事实上,学生对青春期话题的关注和相应知识了解的程度远我们想象的要多,教师闪烁其辞的教学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在全员教育意识淡薄的环境下,高职校园里教育的减法效应时常发生。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该生游历较广,发育较早,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生意人家庭中,在上高职期间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与本年级的一个女生交往,于是教师轻率地将其定性为早恋,一次又一次地苦口婆心地与其讲早恋的不良后果,并且把每一次成绩考差归因于早恋,终于该生索性公开承认自己早恋,放弃学习,终于因处理不好这个关系影响了学习,最后不得不因期末考试多门功课不及格而被高职院校劝其退学。退学工作后,后悔没有拿到大专毕业证,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影响了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得不吸取经验和教训,解决高职生课堂教学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如果旧观念不破除,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就不能开展,青春期教育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2.青春期性教育应避免内容上的误区
不少高职院校对青春期健康教育避而不谈,觉得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应该在中学开设的生理卫生课中进行,而在高职生中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内容,性生理仅仅只是性教育的起点,性心理才是性教育的重点,而性道德更是性教育的核心。
进入青春期,男女生的萌动好像一股潜流涌欲出,身体上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上的动荡不安,一向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欢乐明朗的心理被打破了,萌发了对异性的爱慕之情,产生了朦胧的之念,内心时时泛起层层波澜。那无名的烦燥、苦恼、忧伤、娇羞、多情、善感的情绪,不时袭来,难以平息,并产生了性兴趣、性冲动、性、性梦幻等系列心理问题。这时,高职教师如果教给学生适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其理智地对待性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就能收到更好的性教育效果。因此,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应进行性生理和型心理的教育,更要把重点放在性心理教育上。性生理知识往往通过书本可获得,性心理知识则更需要在交流中获得。
3.青春期性教育需营造科学、宽松的课堂氛围
青春期教育课堂,必须营造一种科学的氛围,同时,还应当营造师生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
在当今新的课程改革浪潮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教育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转换,由教学中“受教育者”转向教学中的参与者,学生与教师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高职生课堂更应是这种模式的体现。因为,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是处于同一信息源的平面上,新的价值观不断涌现,教师在很多方面已不再是先知先觉了。教师的角色应是指导者,更应是服务者和学习伙伴。教师应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穿针引线,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互动式教学环境。
4.青春期性教育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在高职生青春期性教育中,教师要尊重他人身体的秘密,不勉强学生回答或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必须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倡导平等、尊重、守密原则。
例如,月经期中自身出现的问题,女生更愿意在课后与教师交谈,而不愿意在课堂上提出自身问题;男生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就更不愿意公开化;在讲到“狐臭”这一问题时,教师平时要观察班上是否有学生存在这一现象,如果有,这一问题就不应渲染。青春期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有时需要教师课后个别辅导,单独解决。课后辅导形式是多样的,有直面谈心,有纸条传递,有电话交流等。
5.青春期性教育提倡男女生合班授课
在高职生课堂教学中,有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男女生分开上课。这种做法未见妥当,这是成年人想当然强加给学生的结果。性是一门科学,男女最终是要结合在一起的,对异性的了解、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是一种正常的需求。有关男生的内容让女生听,有关女生的内容让男生听,有利于青少年对异性的了解和彼此间的友情关照,也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为什么要把男女生分开上课来特意制造一种性神秘感呢?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败尝试:把两个班的男女生分开上课,就在课间休息时,男女生发生了串门现象。他们和她们都在彼此的窗外窥视、门前晃荡,都迫切想知道对方究竟讲了些什么。双方心理都在思忖:“为什么不让我们男生(女生)听?”原来,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和她们,在内心世界里都迫切想了解“另一半”。我们不正应当成全他们这种合乎情理的认识要求吗?
青春期教育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高职院校性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应当从培养健全的人的认识高度来做好这一工作。去掉“性”的神秘的外衣,还它科学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困惑,在理智中成长,健康而愉快地走向自己人生的成熟。作为高职教师,除了身体力行之外,还要不失时机地在高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使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2]本书编写组.青春期教育读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3版第7页.
全文如下:
张××:(注:直呼其母的名字)
我感谢你生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还想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以下十条:
一、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
二、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日记。
三、不许强迫我必须穿你买的超级难看的衣服。
四、不许拦截我的电话。
五、不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比别的孩子差。
六、允许我每天晚上有一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
七、允许我每周双休日9点起床。
八、允许我的朋友到家里做客。
九、允许我听孙燕姿、周杰伦的歌。
十、允许我反驳你的意见。
如果做不到其中任何一项,我宁可露宿街头,去做小偷,也要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家,让你永远也找不到我!我说到做到!
蓉蓉
蓉蓉为什么写“哀的美敦书”
这封“哀的美敦书”反映了孩子对家长不妥当的管教方式的不满,是对“顽固不化”母亲的一种警告和要挟,是青春发育期孩子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一种发泄。
这封措辞强硬的“哀的美敦书”表达了蓉蓉对母亲的强烈不满。从蓉蓉向妈妈提出的这十条要求中,可以看到,母亲的做法有很多不当的地方。比如,女孩子天生都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是缺点,是人的天性,而妈妈却强迫女儿必须穿在女儿眼里是“超级难看”的衣服,直接违逆了女孩子的天性;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女孩子自尊心更强,更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妈妈却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数落女儿比别的孩子差,给孩子难堪,女儿能不反感吗?从年龄上来看,蓉蓉是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青春期的防范在心理上产生了“封闭性”,有了一个独立的“世界”,不乐意别人探头探脑,不乐于让家长知道他们内心的秘密,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信任孩子。任意翻动孩子的书包、抽屉,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尊重和严重的伤害;企图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孩子内心的秘密,实为“下策”。
家长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严加管理教育,其动机和出发点应当说是好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多事之秋”、“危险期”。 然而,管理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撒手不管,任其为所欲为,很容易走上邪路。但管得过严过苛,则会把孩子管得唯唯诺诺没有了主见和个性。对孩子进行管理,不是要把他们“管住”,不出事;而是要转化思想,培养良好个性、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要取得良好的管理教育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首先正确认识、看待他们。
了解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对已进入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或中学生在认识和看法上的偏差,是造成管理方式不当的根本原因。
处于青春发育期阶段的孩子是人身体的第二个“增长高峰”,转眼之间,俨然像个大人了。他们自以为已经长成大人,可以跻身于成年人群体之中了。因此,他们要求独立、自主,极力摆脱成年人的监督、管束和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的断乳”。
小时侯,孩子们视家庭为保护他们安全的“城堡”,到了青春发育期,则视家庭为束缚他们自由的“樊笼”;小时侯,家长是他们的依靠和“保护神”,到了青春发育期,则视之为他们争取“自由”的羁绊;小时候,他们以家长的意志为意志,遇事都附和家长的见解,到了青春发育期,遇事好发表他们独立的见解,不再盲目附和家长;小时候,他们只关心身边的、眼前的事,到了青春发育期,开始对社会现象发表见解,口无遮拦,往往说出让大人胆战心惊的话来……这都是正常的表现,孩子是在发展、在进步。
孩子小时“生理上的断乳”(即断奶)是父母主动,孩子被动。那时虽然父母也心疼孩子,但感到最痛苦的是孩子。而青春发育期“心理上的断乳”恰恰与此相反,是孩子主动,父母被动,感到痛苦的是父母。孩子强烈的“断乳欲望”和粗鲁的摆脱行为,使放心不下的父母忧心忡忡,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生怕孩子失控会做出错事来。因此,一般管教得过严、过苛。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过苛,孩子就会在感情上疏远,思想上抵触、对立,在行动上反悖、对抗。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家长越是不希望、害怕、担心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就越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反暗示”的效应。
总之,青春发育期是由儿童期较为安定的内心世界走向躁动,而开始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身心两个方面都发生急剧变化。变化之迅速,时间之短暂,幅度之大,具有突变的性质,往往出人意料。对此,家长和孩子自己都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孩子身心发展不协调,矛盾重重,自己不能很好地调适和控制,常常做出一些连他们自己都感到莫明其妙的错事、怪事来。因此,家长看到的消极面是多一些。许多事实表明,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的偏见,往往是由于家长对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不了解,多虑、多疑、不信任而造成的。如果家长对这个年龄阶段孩子身心发育上的“突变”有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认识和看法上就会比较全面一些,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反常”现象,就会更加理解,在管教上也会更慎重,更趋于合理,更易于被孩子所接受。
所以,要纠正偏见,家长要充分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不要把孩子视为“洪水猛兽”加以防范。也不要把他们看成“不法分子”的“候补队员”加以严密监视。而是在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变化时,家长要明白,孩子要独立、自主,不可逆转,势不可挡。家长要克服失落感,对孩子多一点儿理解,对行为上的闪失要多一些宽容。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愿望,把他们当大人、当朋友看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也许用障碍一词显得严重,但确实有达到这个地步的。笔者所在地区是不发达的农村,他们在小学时课程少,基本上处于无竞争、无压力的学习状态,并且无论学习好坏,都能顺利地升入中学(只要愿意上)。然而到中学后,面临的却是十几门课程,每天八节课的学习任务,各科作业此起彼伏,让他们应接不暇,学习稍好的尚可维持,而本就学习差的学生就感觉难以适应。于是出现厌学心理,待坚持一段时间得不到好转后,就可能辍学。
二、人际关系障碍
如今在农村家庭孩子一般也就两个,有的甚至是一个,平时家长疼爱有加,孩子与外界交往少。因此,多数学生显得心胸狭隘,缺少一份宽容、一份豁达、一份理解。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体急剧发育,心理行为变化,对自己和异性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成人感明显增强。在各种事情上都努力以成人的姿态出现,用来表现自己,但他们的心理并没有发展成熟,做事不考虑后果,往往带有盲目冲动性。比如打架,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发生校园暴力及其他恶性行为,一时的冲动给自身、家人及对方酿成大祸。面对这些,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道德问题,而应该从心理的角度去思考。此外,还有因家庭贫困、家庭不幸,或因相貌不佳等产生的自卑、自闭心理等。以上列举的许多心理问题,当学生表现不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品德问题,往往家长和教师都作为品德不好来处理。
1.针对学生问题特点,进行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将心理教育混同于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常人管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来管理、来评估。
2.由班主任承担日常心理疏导的主要工作,与其他各科任老师协调统一,达成共识,共同教育。以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去教育。
3.要建立学校与家庭联系机制,可以开设农村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4.为重点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案,采用不同方式和方法,找到心理症结,对症跟踪教育,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保持冷静,理解感受
发现孩子萌生青春期恋情后,很多父母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又担心孩子出现性方面的错误行为给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常会在极端焦虑中采取不理智的做法,比如盯梢,偷看孩子的日记、手机信息等,这往往会造成孩子严重的逆反心理,极大影响亲子间的进一步沟通。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先别慌,让自己静下心来,然后再寻找合适的对策。
其实,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快速发育,这给她们的心灵带来的震荡是巨大的。她们既有不知如何面对剧变而陷入孤独的一面,又有渴望得到别人谅解、关怀和指导的一面。父母需要正视孩子这一精神需要,认识到青春期恋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并主动承担起舒缓孩子情绪压力的责任。
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基础上,父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些工作:第一,对孩子重新定位。过去的孩子在爱情方面像白纸一样,现在开始有这方面的意识了,这标志着她在成长;第二,考虑给予情感指导。寻找机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孩子出现了青春期恋情,但她没有经验,很盲目,要考虑怎么使她愿意和自己谈这件事情,需要怎样的指导,如何把自己的担忧和经验告诉她。家长的指导方式可以是朋友式的或是旁观者建议式的,引导孩子把恋爱看成生命中人人都会有的一段美好的经历,使她们慢慢学会把自己投入的感情与在学习、生活上投入的精力做出合理安排。
关注需求,广泛交往
性,与生俱来。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关于性的困惑和烦恼也越来越多。孩子性生理的提前发育带动了她们性心理的发育,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家长要敢于并善于和自己的孩子谈性和爱情。父母可以帮助她们从正常的途径获取两性方面的信息,帮助她们认识爱情的真正涵义。当孩子认识了爱情的真正涵义,意识到爱情中性的神圣和责任时,她们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护卫心中的那份美好。
青春期正是青少年情感发展的黄金时期,丰富的情感体验,健全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她们情感世界的多元整合,有助于避免由某一情感的缺失或过度发展所导致的情感畸形。对于处于青春期恋情的孩子,父母需要不断鼓励孩子广泛交往,扩大交际圈,体验多方面的情感,如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相对于老师和家长,同学、朋友间交往的感受是不同的。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与更多的同学和朋友正常地交往,多接触性格不同的朋友,让她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使孩子体验多层次、多角度的友谊。在引导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明确异往的原则和禁忌,指导她们在与异往的过程中有礼貌、大方、遵从社会习俗,不过分拘谨,不过于亲昵或粗暴, 尽量避免单独活动等等。
另外,好的兴趣爱好能让孩子受益终生。父母应尽量帮助孩子学会休闲,通过多种有益的休闲活动,培养她们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高雅的情趣,可以让她们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她们意识到快乐的源泉不仅仅来自某个人。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时间。没有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孩子旺盛的精力难以发泄,无聊之余,难免让各种低级庸俗的东西乘虚而入。发展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转移其对青春期恋情的过分关注,也有助于克服精神上的空虚,减少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给她们带来的较大波动和冲动。
反思自己,和谐关系
做父母是需要不断反思和学习的。在孩子出现青春期恋情时,家长可以对自身做这样一些反思:你们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己有没有尽到责任?对孩子学习之外的其他感受和经历是否了解?是否在孩子面前过分强势?是否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尊严?常言说,身教重于言传,示范重于说教,父母对自身问题的关注,是解决问题的好的开始。很多父母出现“早恋恐惧症”所表现出来的正是自己的紧张和焦虑,是父母没有解决好自己这方面的问题,结果不仅伤害孩子纯洁的感情,使孩子产生不满与愤懑,还极有可能将非早恋的孩子逼迫成为早恋。
当孩子被一直被信任,被积极关注,被寄予很大希望,她就会信心大增,发生积极的改变。正如罗森塔尔所说:“一个人,经常被看成什么样,经常被说成什么样,经常被怎样对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处于青春期恋情中,家长和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父母从无所适从、恼羞成怒转变为保持冷静的时候,从被动应对修炼到主动觉察,悉心倾听的时候,从无奈接受成长到发自内心接纳的时候,孩子的改变也就开始了。
青春期(俗称过渡年龄期)是指从儿童时代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它的生物基础就是性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个性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它不仅要求身体发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种社会职能和担负起社会责任。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们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倾向。他们逐渐地认识自我,并对周围的一切十分感兴趣,乐于评价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识上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出现“心理上断乳”现象。这种急剧的断乳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和混乱。由于性本能的启动使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的实质,青少年就会陷入烦恼、困惑、焦虑、冷淡等不安的情绪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会采取“否定”的态度。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暴风骤雨,疾风如涛的时期,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大为不同,发展趋势呈跳跃式,是人生的“危险期”,因此,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情感上细微变化,重视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1、能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2、有丰富、积极而安定的情绪,对别人的情绪能给予良好的反应。
3、有自制力,能经受挫折,战胜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
4、有稳定的兴趣和求知审美,社会交往的需要。
5、有自信心、善于与人相处、乐于助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二、学生心理障碍和不良品德产生的原因。
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是独身子女、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要什么有什么,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学习上,对其希望值很高,或许采取粗暴的压制教育方式。学习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强烈差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父母现在工作都比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离异、家长与孩子交谈的时间太少,孩子的心理变化不清楚。
2、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时期,存在着各种思想意识。社会上剥削阶级残余势力的侵蚀。不良分子不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骗、诱使,教唆少数青少年做坏事,使他们心灵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恶习。
3、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的影响。
目前,少数学校的“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学生成绩论教师的“英雄”,决定教师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师不惜采取过激措施,挤牙膏似地“挤出”学生的辉煌成绩。致使那些本来就较自卑的落后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频繁的各种考试甚感头痛和万分厌烦,对自己没有信心,厌学情绪强烈,美丽的校园成为他们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处事武断,对好的学生关爱倍加,对差生冷嘲热讽,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产生强烈地反抗心理。处理不好的话,他们会采取过激的不正当手段报复他人,“捍卫”自尊。他们表面上的好强掩盖着他们内心世界意志的脆弱。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阶段性地进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观念教育,男女生之间友谊和爱情、法制观念、科学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开展阅读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参观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览等主题活动,请公安、劳教部分的同志给学生讲有关法制的知识,正确处理青少年“早恋”和防止青少年犯罪。
2、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等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杜绝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分析学生成绩不良的原因,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自强自主的能力。
3、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和不良的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切记不要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减少产生不良心理的环境因素,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挫折的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特征。利用班会,让学生畅谈人生,对未来充满自信。
5、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指导学生减少或防止紧张状态的产生,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心理异常的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
1、既严格要求,又充分赏识。所谓严格要求,就是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这一切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所谓充分赏识,就是对学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宽容、多激励。充分赏识,教师必须正确地比较和评价学生,既横向比,又纵向比。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多进行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
2、努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后进生、教师不能思维定势,像寻觅火种和开采金矿一样,努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千方百计使其燃成一片。通过艰苦的教育,点燃他们发奋进取的火焰。帮助他们排除进步的障碍。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