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升自身文学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第1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提升

作为提高图书馆馆员素养重要途径,较高文学素养对图书馆馆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馆员人文修养的重要构成内容,更符合其职业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本文以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文学素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其人文修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图书馆馆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馆馆员,不仅要能完成图书馆日常的工作,服务好大众,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文献学、情报信息学、以及图书馆学都能够有所了解,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表述清楚,这就需要图书馆馆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所以说,提升馆员的文化素养是其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促进馆员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般来说,文学类的读者总量是最多的,文学类藏书占到总藏书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因此,图书馆馆员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数量众多的文学读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读者接近文学经典名著,改变他们对文学名著的态度,以至能够倾情于文学经典名著。(三)文学素养是馆员人文修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作为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可以提升人的气质以及人的品位,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其次,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也更反映生活,可以使个人的人生经验得到丰富。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塑造,让读者犹如身处其境,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能让读者领悟出更为深刻的人生道理。

二、提高图书馆馆员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对经典名著进行阅读和学习,促进个人文化底蕴的提升

可以说,阅读和学习是培养个人文学素养的重要渠道。阅读对人产生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的时候,一本好书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书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因此,图书馆馆员应经常阅读和学习经典名著,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夯实基础。

(二)应对文学经典名著有较为客观地把握和理解

文学名著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典范,可以说是促进人类进步的阶梯。虽时间久远,但是却依然魅力无限,意味深沉。因此,图书馆馆员应对文学经典名著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很多图书馆馆员不是文学科班出身,他们自身的文学基础都较为薄弱,阅读经验明显缺乏。想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必须要对著名的文学作用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只有对这些经典名著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客观地把握之后,才能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经常听一些文学讲座

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学讲座,可以说是对一部优秀书籍精华的浓缩,这些文学讲座可以帮助听众在短时间内对一些文学知识获得全面而深层次的了解。图书馆馆员应从分利用职位的便利,经常听一些文学专题讲座,这是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观看一些电视上的文学类节目,这些节目都是聘请专业的教授进行讲解的,非常有文化内涵,这也是图书馆馆员很好的学习途径。

(四)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图书馆馆员可以和一些文学爱好者或者是语文老师多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模式既可以是,对文学中的理论知识的交流也可以是泛泛的聊天,比如可以聊聊某位作家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交流一下当前文学的发展形式,自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同时,图书馆馆员应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因为,写作能力是优秀馆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写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侧重,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表述清楚,语意连贯,更要体现出文学意境和语言美,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更有利于个人文学素养的养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图书馆馆员的文学素养对促进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地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馆员应探索新的工作模式,转变工作理念,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促进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宫梅玲.高校馆图书治疗馆员应具备的素质[J].图书馆杂志,2005,(02).

[2]周晓丹.图书馆员文学素养提升与文学名著导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2).

第2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一、全面落实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主战场”,是实现理论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但是,从当前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看,其依旧是局限在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之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该学科教学不感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偏低,无法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因此,这就要求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及享受式教学模式引起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案例的构建,使学生走进语言文学知识的“海洋”中,通过自身主观积极性的发挥来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并从语言文学知识中获得快乐,实现自身文学素养的升华。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享受文学语言之美的过程,走进文学作品之中,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之中,所有的情感、欲望都得到了释放与满足。而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被激活,进而在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实现了对语言文学的再创造。

二、积极开发隐性课程,实现与显性课程相结合

所谓的显性课程指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而隐性课程指的是校园文化等隐性教育资源,其中,显性课程的开展能够实现学科理论内容的有效传授,而将隐性课程融入其中,能够实现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丰富,进而以寓学于乐的教学理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

1.开展社团活动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其思维较为活跃,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并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因此,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如创办演讲社、文学社等,能够“投其所好”,在吸引其兴起的基础上,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在展现自身才华与个性的过程中,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实现与显性教学内容的融合,使学生真正具备相应的文学知识素养。

2.积极开展专题讲座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实现对显性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知识的实际需求,进而弥补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不足。在实际开展专题讲座的过程中,可以聘请专家或者精英,同时也可以选择具有此方面特长的学生作为代表来开展讲座,进而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在语言文学领域上的境界,通过“讲”来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创办语言文学网络论坛,并实现校园环境的教化功能

首先,在网络论坛的创办上,针对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需求,通过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来实现师生以及生生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这对于教师来讲,其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实现对显性课程教学的有效调整,并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确保学生能够在对此学科感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实现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其次,充分发挥出校园环境的教化功能。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已经就给出了最好的证明,大学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讲至关重要,环境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因此大学校园的环境也是大学生接收到语言文学教育信息的途径之一。因此,这就要求要打造出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背景,以充分发挥出环境的教化功能。

三、创新语言文学课程的评价模式

第3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优化和培养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人文素养不仅是学生人文知识、思维方式的体现,而且还是学生心理素质、人格修养以及思想道德的重要体现。为此,做好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确保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每一节课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语文教学,保证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如此,才能够真正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以后的成长。其次,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重中之重;而且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很难通过几堂语文课就能够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而当学生遇到理解不了的文章时,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面掌握不全的体现,而且还体现了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不到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知识掌握能力的体现,这对于学生文化作品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保证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才能够使得学生的内心得到净化和沉淀。

二、当代初中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各种新型的现代化理念和信息已经大量涌入现代人的头脑,使得传统理念不断被淡化。特别对于初中生而言,影响更大。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现念的不断冲击,使得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也难免使得学生的内心变得更加浮躁。目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国家教育行业更加注重学生科技知识的培养,所以在教育体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也就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使得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受到了忽略,进而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对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的掌握。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探析

(一)要加强语文老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初中生还处在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所以在语文学习中难免存在自身阅历不足、理解能力不足的现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很难对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正确的掌握,如此,便需要老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老师作为学生课堂上的引导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且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自己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语文老师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参与者,所以其自身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老师应该不断完善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格修养,只有自身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才能够通过高尚的情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情操和生活态度。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教材中人文素养的深度挖掘

语文课程中所选择的教材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多样化的优秀文化,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往往富含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思想价值、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所以做好语文教学,做好教材的深度挖掘,才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文华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价值理念,这对于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在于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这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积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较强,而且与现实生活的接触面也比较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引进,进而保证能够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例如,在文学作品学习时,老师可以在课堂多加引进一些课外读物,进而保证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而且还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对这些课外的学习资源感兴趣,所以课外读物的引进还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在这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要充分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有针对性的给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中人文素养的措施,如此,才能够保证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尚晓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J].新课程(教研),2011,(07).

[2]莫显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九卷[C].2015.

[3]姚琳,朱国琴.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3,(33).

[4]李修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07,(01).

[5]唐明亮.初探新课标体系下初中语文课“参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第4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人文素养;融合教学

一、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具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特征。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其在体会和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可能会存在客观上缺乏科学方法和有效思路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深刻理解和发散思维支持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具有个性化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素材资源,更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分析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以便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吸收和理解其中的内涵,获得更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1]。

(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指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发散性,也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更进一步的体会和了解。人文素养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实践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2]。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其才能够在实践的学习中与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并且运用个人良好的自主思维为取得更好的实践学习效果提供帮助。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从宏观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优化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效果的科学路径。

(三)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与汉语言文学的知识体系相似,人文素养也具有多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内涵。具体包括了人文理论知识、人文技术能力、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人文品质等多个维度。因此,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是从综合性的角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影响的重要过程[3]。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立足于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从多个角度体会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知,对于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个人的成长发展轨迹。保证个人的思想认知方向,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认知状态。这也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性作用。是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个维度遇到问题困难时,能够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重要动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人文素养融合培养的原则

(一)选取科学的切入点,实现人文素养的融合培养

上文已经提到,人文素养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内涵层次。同时,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也包含了多个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要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融合,就需要选准两者结合的科学切入点,立足于汉语言文学的一个细节教学环节,纳入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使得两者的融合教学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4]。同时,这也是丰富人文素养培养内涵提升中,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科学途径。教师在相关的融合切入点选择方面,可结合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与人文素养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统一性,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培养教育,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优化,为两者的融合教学找到科学的切入。

(二)注重先进教学技术和方法的引入应用,提升融合教学的课堂丰富性

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背景下,课程教学的组织落实过程中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与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能力和基础、认知层次可能存在相对较低的现象。因此,更需要通过引入更加直观而先进的辅助技术和方法,在针对性的知识学习和引导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地辅助资源支持。使其在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时,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掌握课程学习的方法。最终为取得良好的课程学习效果提供支持。在具体的先进技术方法和平台应用方面,可用的先进教学工具包括微课视频多媒体平台,以及一部分基于合作探索教学的视频资料、纪录片资料等。教师需结合学生的主观需求,合理选择相应的先进素材资源进行应用,为最终获得良好的融合教学效果提供支持[5]。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的融合路径

(一)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教师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时,不仅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学引导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也会影响到课程教育引导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汉语言文学这类发散性和丰富性较强的课程来说,要想立足于基础课程,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就需要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升个人的能力素质,为取得更好地融合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关于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升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或参与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对先进的教学理念,汉语言文学的深刻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以此为契机,提升个人的综合性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水平为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积累,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落实,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实现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三是通过个人思想认知方向的转变,注重个人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于个人教学感受的反馈,以此自主进行思考和分析,在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以便在课程教学中立足于不同的课程教学切入点,从自身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6]。

(二)应用个性化的教育引导方法,优化融合教学的实际效果

不同的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同的课程教学需求,且其基础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教育引导就更需要应用差异化的教学引导方式,融入个性化的教学思路,完成课程教学的目标。尤其是在人文素养培养融合的背景下,更需要教师结合人文素养培养的多个切入点和侧重点,应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引导的目标任务。促使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和实践学习效果得到保障和提升。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种差异化的教学引导方式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使学生对相关的课程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好地融合教学实践性效果。在实践中,可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包括,微课视频指导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合作探索型教学模式。上述教学模式能够基于基础的课程教学用更加具备自主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任务同时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体验也会得到相应的优化。

(三)积极利用拓展性教学资源,实现融合教学实践效果的提升

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来说,一方面,教师可结合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口的相关实践岗位,让学生进入现实环境中进行实习学习,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在客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同时,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岗位中,也包括了人际关系的交往和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实践工作内容。这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以便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与同事形成良好的交往关系。因此,立足于实践工作环境,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进行提升和优化,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通过组织主题性的社会活动,依托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将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机会推荐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作为社会环境中的独立个体参与社会服务和支持的相关实践活动,使其更加充分的了解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的广泛外延,以及人文素养培养和实践应用的重要价值。提升学生对相关课程融合教学的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最终为取得更好的实践教育引导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人文素养元素和教学模块的融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适宜性。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应当立足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维度、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为适应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针对性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慧芬.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学周刊,2019(11):11.

[2]蔡杰.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9,21(01):171-172.

[3]陈佳娟.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8(10):174.

[4]孙蕾.浅谈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8(24):58.

[5]胡晓薇.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理念[J].牡丹,2017(36):110-111.

第5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对作品的解读,包括字词和意境的揣摩,情感思想的剖析,以及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的理解把握等等。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需要在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很多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含义,需要读者结合语境和情景进行揣摩分析和理解,准确把握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情感。因此,本文根据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本质出发,分析如何有效强化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内在思想素养。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中西方文化差异,修辞手法的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去体会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思想。所以,加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作品解读,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

一、加强文学作品中文字的解读,提高教学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需要反复斟酌和揣摩其中的核心词汇的用意,只有准确掌握了这些词汇的意思,才能准确掌握整个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学作品中的词语并非单一存在的,其含义也并非简单的字面意思,需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和情景进行字面意思的深化和拓展,作者在使用时也有其既定的使用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所以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品文字内涵的解读,反复分析和揣摩,准确掌握作者的使用意图。加强对文学作品中文字的解读,有利于大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同时也喜欢上这个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手法,并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教师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加强学生关于文字的解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解读技巧,真正体会到用词的准确含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

二、把握文学作品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影响大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准确解读的重要因素。在通常的文学作品赏析中,大学生往往会用固有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文化差异决定了写作方向,英美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于人物的素质和故事情节的构造带有西方的典型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不同社会背景和不同情语境下,人物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践时,需要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利用西方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对作品内涵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很多的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喜欢,是在于它敢于冲破世俗思想的禁锢,展现出常人不敢想以及不敢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思想的突破,这是东方思想行为所不允许的,但是却带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比如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的产生,极大地转变了女性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解读,分析当时文化大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不断深化自身的思想素养。

三、掌握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写作风格,提高教学效果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ゴ蟮奈难ё髡撸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写作风格和擅长的写作手法,或唯美、或浪漫、或幽默、或犀利等等。在赏析文学作品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社会背景、成长环境、生活遭遇以及创造背景等等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风格。掌握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利于读者把握整个文学作品的写作性质,可以有效加强作者的理解分析。因此,教师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作者写作风格的分析,从而深化文学作品的写作内涵。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程度深入,需要教师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思想素养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目的,让大学生在英美文学作品的陶冶和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欣欣.浅析英美文学经典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旬刊,2015.08.

第6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目前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高校仍以文化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为主,绝大多数院校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工作。同时,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存有诸多问题,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思想存有出入、语文教学地位低、缺少综合的优良教材和系统的考核方式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造成影响。为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高校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对大学语文教学规划和内容进行变更,科学使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并持续创新,将单纯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评估标准的模式改变为全面评估,涵括大学生系统学习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本文对我国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希望为提升我国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提供指导。

【关键词】

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育

大学语文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是单一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借助优美的语言环境,充足的思想感情将学生情感升华,进而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人文素质大幅提升,以此为社会培育全面性高素质人才。当前而言,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人文素养教育和其它教育不同,其重视对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培育学生职业能力。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我国社会发展历史及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不过,长久以来,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作,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佳的问题出现,甚至产生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育进行探究,对大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1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存有的不足

1.1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存有出入

在部分高校中,有某些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较为简单,内容以讲解学生观念和开阔学生眼见为主,与我国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的存有出入。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当地更应增强大学人文素养培育,令学生理解不同文学作品展现的思想价值理念和内涵,以此提升人文素养。不过,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仍在使用,对培育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学习造成极大影响。

1.2学科地位较低、缺少优良教材。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较老,缺少必要的时代感和科学性,文章内容缺少内在关联,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部分高校把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教师教学态度较为随意,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育发挥不了作用,造成学科地位较低,学生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的情况出现。

1.3考核评估形式单调,缺少人文常识。

受到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在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时,仍然是以考试做题的形式出现,根据考核分数评估形式成绩,而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真正认知能力,造成学生对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学习仍然以得分为主,在这种学习形式下,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较为死板,知识面较为有限。在步入大学之后,鉴于学生受限于专业学科学习,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容较为片面,针对部分纯理科性质的学生而言,了解文学类学科的机会逐渐减少,加上很多学生于人文领域方面知识的欠缺,甚至是缺乏了基本的文学写作能力,从而导致缺乏人文常识的情况出现。

1.4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缺失

当前是一个物流横流的社会,人文精神缺失已经变成一种常态,仅有少数大学生能对我国历史渊源有着深入了解,更严重的情况是许多大学生缺少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主要表现在对我国遗留的传统文化了解欠缺,对优秀民族文化了解停留在表明,缺少对民族文化应有兴趣,逐步造成民族精神缺失的情况出现。

1.5高校大学生缺少基本的信仰追求

许多学生对于大学语文这门学科缺乏兴趣,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时而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起码的主动性,更没有学习的基本欲望。在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上大学目的更多的是拿下大学文凭,并没有最基本的信仰追求。对于这类大学生而言,在缺少目标的状态下,缺少对人生基本的信仰追求,同人文素养的培育相差甚远。

2大学语文教学中对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改进策略

2.1变更大学语文材料及定位

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重视程度不高,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一把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大学必修科目,其它学校语文课程仍在进行中。大学语文并非单纯对社会发展和历史经验进行归纳,同样包括其它更全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现代教学中并没有得到重视[4]。因此,语文教师在编制环节要将历史文化背景作为铺垫,比较、审查传统的教学材料且探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关文章,根据现代教学需求对传统教材进行更改,持续在内容和编制形式上创新。同时,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在教材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实施升华,努力发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促使学生对文化进行了解和思考,令学生全面掌握阅读、表达、鉴赏能力,以此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

2.2变更传统教学形式,创新授课方式。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形式较为古板,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带动学生学学语文的主动性。人文素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导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进步。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选取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章进行介绍,这样既能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也能提升其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其人文素质。所以,大学教师自身应主动变更传统教学形式,变更的方向应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自动学习的态度。此外,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质学科,教师要科学使用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的日常要求。比例: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文章图形、音频体现出来,营造一种具有人文底蕴的学习氛围,充分带动学生视觉、听觉,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2.3变革创新和学生沟通的方式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把一些值得学习的精品推荐给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文化沟通,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值得回味的名著、散文、书刊等,和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商讨文化作品的内涵、思想等。指引学生在微信、博客、微博进行师生互动,令学生大量利用网络文学开阔眼见,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在抵触网络不良信息的同时,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2.4在阅读中培育人文素养

高校语文教学并不能单纯依赖有效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学给学生足够的课外时间,发挥自我学习的精神。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课外阅读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除去教材提供的限量经典文章外,还应向学生提供更全的国内外经典名作。学生在学习经典名作时,不单扩充了自身的文学知识,还提高了自身文学审美能力,进而提升民族自豪感。此外,经过对文章深入的体验,学生可体会到文章作者的人文思想,对培育学生全面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将文章内容大声读出来,在增强语感的同时,也扩充了文化底蕴。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供应内容更全面、文化底蕴更丰富的书籍,令学生深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对文章情感进行独立思考,另一方面逐步积累属于自身的人文素养。

2.5用写作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写作是大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主要原因在于作文能够体现学生的文学基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写作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加强写作能力,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期间既能够感受文化内涵、提高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学生在写作环节中,脑海会大量搜索各类素材来表达自身观点,反应出学生课堂学习的掌握程度,对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作用巨大。在写作环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把日常积累的文学知识通过语音表现出来,进而传达自身的思想、情况,达成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3结语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授课形式,把大学语文的教学和专业、文学、历史相联合,并将网络、信息技术相联合,全面应用多种授课形式,持续创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充分掌握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何敏 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石雯丽.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1(09):12-13.

[2]王兴芬.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考试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1(08):09-10.

第7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在字词朗读阶段,针对学生有疑问的字词,不单纯规范学生读音,而是通过讲解字词来源等方式解释字词含义,既有利于学生记忆读音,又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比如“混沌”一词学生往往会发生读音错误,可以通过《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帮助学生明确读音、深化记忆,并增加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再如在帮助学生明确“谆谆”的读音时,让学生体会师长对其的教导,感受师长对其的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2)朗读名篇,提升人文素养

“朗读”是《普通话》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个题型,在课上必须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择名人名篇进行朗读并进行适当讲解,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等的培养,提升其人文素养。比如朗读《白杨礼赞》,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品质;朗读《泰山极顶》,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川之美;朗读贾平凹的《丑石》、的《野草》,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某些人默默无闻却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朗读的《白话文电报》,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语言之美;朗读《提醒幸福》,引导学生增强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朗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增加文学素养;朗读《二十美金的价值》、《我的母亲独一无二》,引导学生体味亲情的伟大与无价。

(3)指导“说话”,提升人文素养

“说话”是《普通话》课程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最难的一个题型。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平时上课要进行说话练习。而利用“说话”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面对当今社会公德心缺失的情况,在说到《谈谈社会功德》这个话题时,引导学生对南京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进行讨论,在指导“说话”规范性的同时,增强其社会公德意识;针对大学生普遍重视个人形象的特点,在说到《谈谈服饰》这个话题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放弃对名牌服饰的盲目追求;针对现今环境条件恶劣的现状,在说到《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个话题时,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从自身做起,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针对当代大学生迷恋上网、游戏等现状,在说到《我喜爱的书刊》这个话题时,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读书之美,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针对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缺失的情况,在说到《我知道的风俗》、《我喜欢的节日》这些话题时,引导学生挖掘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的传统风俗,加深对祖国的认识等。

(4)巧设多种练习方式

第8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价值;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5

英美文学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衍生课程,对引导学生兴趣、提升语感、培育人文素养及审美价值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做好英美文学的教学价值挖掘,是实施素质教育、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完整的英美文学篇章阅读,构建起英语学习统一脉络

英语教学追求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与英语思维能力的双向提升,而表达与思维能力提升需要借助统一的文章阅读脉络引导才得以实现。我国英语教学受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的客观限制,文章选取以片断为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能构建外文篇章的零碎记忆,对文学整体解读不足。开展英美文学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完整的课文内容,学生在提升阅读量的同时对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形成连贯的阅读思路。例如,学习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可以通过汤姆・索亚的经历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感受小人物身上体现出的英勇智慧与人性光辉。

2.打破中文阅读的思维定势,把握好英语语法规则

语言背后具有自身独特的思维表达形式与规则,由此构成有序的词汇搭配与语法排列。教师依据英美文学的既定思维特点,将英语思维的中西差异与学生词汇语法的学习进行融会,学生阅读的同时记忆词汇,揣摩语法习惯,而语法与词汇的练习对英美文学阅读起反向促进作用。英语语系中衔接词运用较少,与中国的语法习惯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语句构成时往往结果在前、原因说明在后,而中文表达则习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通过英美文学学习打破学生既定思维,从英语语系语法构成与表达的角度做好词汇的搭配与衔接。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与思考训练中,通过对语法规则的体会揣摩、词汇搭配运用练习,可增强语感并提升阅读审美水平。

3.英美文学人文色彩的解读,奠定英语学习的审美基础

英美文学自身的文学色彩决定了审美层面的教学价值。文学作品作为历史民族文化的折射与反映,带有历史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而这种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体现对学生审美价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受不同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自觉地与中国文化进行差异对比,可促进其对情感审美的把握。比如学习《简・爱》时,学生通过将女主角简的形象与中国同时期悲剧女性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了解黑暗社会现实下女性正确的情感与人生抉择,树立对文学女性的解读理念,对后期英语学习起到有效指导。

4.掌握文学阅读的技巧策略,明确英语语言学习突破口

英语学习讲究技巧是基于英语语系的构成特点而言。而英美文学则是学生英语学习技巧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发展脉络有着整体的认识与理解,能够对不同时期的英美文学加以正确区分。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基于不同时期英美文学的既定特点进行阅读写作训练,对英美文学表达思路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文章观点的思考更加深刻。学生能自觉把握文体分析、人物分析、文本略读、文本精品等语言学习方法,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技巧,促进英语学习。

5.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积淀英语文学素养

人文素养培养周期长,见效慢,是英语教学中的核心、关键环节。现有教学研究发现,英美文学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具有显著功效。英美文学教学空间自由、灵活,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学习《莎翁戏剧经典》,增强人文关注与关怀意识。学习笛福小说,感受到资产阶级文明的启迪。接触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对人类命运及战争历史的解读更客观理性。学生在正确的人文素养指导下,可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和心理素质,提升文化鉴赏能力。

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教学价值的分析与解读,进一步明确了英美文学对丰富阅读视野、拓展阅读空间、提升审美价值及人文素养、培养英语学习技巧方面有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

一、了解儿童心理,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作为学生进行儿童文学学习的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帮助学生實现有效学习的关键。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与儿童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便要求教师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利用自身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来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学习。

一方面,教师应该对相关教材以及课外儿童文学,进行大量阅读和深度思考,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艺术等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心理,搁置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接触和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模式。如此,教师便能在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和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亲和力且有吸引力的教学。

二、趣味教学策略的运用

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相关课文视为“儿童文学”的范畴,一味地偏重刻板的对知识分析,忽视了课文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如此一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本性的释放。这便要求相关教师认识到“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文学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识文断字,还在于使儿童在愉快的感知氛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插图和动画来创设教学情景:在《鸟的天堂》一文中,河面中央一棵盛大的榕树,枝丫茂密、根节错杂,晨间早起的鸟儿,身影多姿、数量繁杂——教师利用相关的动画和插图,可以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当时情境,进而调动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朗读法、角色扮演法等相关策略:在《陶罐和铁罐》一文中,两个本没有生命的事物,经过作者形象生动地拟人化包装,变得鲜活而有趣。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陶罐”和“铁罐”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进而彰显文章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

三、注重对学生心智的启迪

真正的“儿童文学”教学,应该是有意义的教学。如果说“趣味性”和“故事性”是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那么“科普性”、“启迪性”则是它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在相关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树立起“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当前的语文课文中,具有启迪作用的文章数量甚广。比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启示学生“欲速则不达”,《鹬蚌相争》则告诫学生“切勿内乱,使人‘渔翁得利’”;此外,诸如《金色的鱼钩》、《秋天的怀念》等课文,皆能引起学生对人性的初步思考。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启迪和引导,带领学生深度把握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心理,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感知和心理成长。

四、拓展阅读渠道,创设阅读环境

丰富的阅读体验,是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儿童文学”,在质量和种类上还远远不够。为此,相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接触丰富的课外儿童文学。

(一)丰富学生对课外文学的接触种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种类的课外儿童文学,关注新近的主流儿童文学,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目前看来,民间儿童文学作品、幻想性儿童文学等题材,正是传统小学语文教材所缺乏的;此外,“顽童类”文学以及“死亡类”文学,也是多数教师所避忌的。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适当接触,进而实现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比如,顽童性文学《克丽思漫游奇境记》,死亡题材《一片叶子落下来》《马提与祖父》等,被部分国外的小学教材所收录,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在对其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实现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总结和对人性的初步思考;此外,新近人气作家杨红樱著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作品、成人和儿童皆适宜阅读的作家几米的漫画,同样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

(二)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儿童文学读书活动等形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读书活动而言,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同学生一起交流读书心得,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见解。此外,相关的“亲子共读”、“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形式,教师皆可以加以尝试。

总之,不论是基于学生的学业进度还是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儿童文学”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一方面,小学语文的课本教材本身便多以“儿童文学”的形式出现,另一方面,课内外各种形式的儿童文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质,能够帮助其实现本性的回归和思维的启迪。因此,相关教师必须对“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与高阶段语文教学相区别的是,以儿童文学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多地彰显文章的趣味性,同时也不能脱离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群体的思想启迪,这便要求相关教师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采取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树立起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目标,同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实现对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优质教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