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
现代风险管理论认为,风险分析是风险管理过程的首要步骤,它是实施风险方法与控制的前提条件。对风险进行分析一般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等相辅相成的三个阶段。风险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边缘学科,它广泛地利用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辨识、估计和评价。分析众多论及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文献,对其常用的方法包括:
1.风险辨识方法(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辨识是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研究对象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关键)风险因素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风险辨识常用的方法包括:专家调查法(是大系统风险辨识的主要方法,按照专家调查形式的不同,它又可分为专家个人判断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等十余种,);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筛选――监测――诊断方法。
2.风险估计和评价方法(Risk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风险估计和评价是指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定量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因素),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常用的方法包括: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概率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生存风险度量法、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效用函数法。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
依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对企业财务风险引致因素进行综合识别,然后在特定分析方法基础上拟定出一个基本风险标准,并以此来估计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大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充分利用各种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工具,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种形式的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前者主要依赖于企业主观因素,而后者主要依赖于企业客观因素。根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的产生时期和细致程度及成熟程度的不同,两类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又可分别区分为传统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主观分析法包括:资产负债表透视法、经理直接观察法、事件推测法、企业股市跟踪法和“A记分”法(前三种属于传统主观分析法,后一种属于现代主观分析法);客观分析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Z记分”法(前一种属于传统客观分析法,后三种属于现代客观分析法)。
二、企业财务预警研究背景与现状
预警(Early-Warning)一词源于军事。它是指通过预警飞机、预警雷达、预警卫星等工具来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信号的威胁程度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军事预警在社会政治、宏观管理与环境保护、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经济领域,与经验就包含宏观经济预警和微观经济预警两个层面,后者主要指企业预警。
(一)国外研究
国外非常重视企业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战略风险管理、基于风险价值的资产评估、对待风险的个体差异等研究。国外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企业危机发生后如何应对以及摆脱危机的策略问题,至于危机的成因、发展过程则缺少机理性分析,宏观经济预警研究和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企业预警研究。Fitzpatrick首次进行了单个财务比率模型的判定,开创了单量预警方法;Altman创立了多元变量判定模型――Z计分模型。随着信息流量观念的建立,Aziz、Emanuel和Laworm在1988年提出用现金流量信息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和具体应用是国内企业预警研究初期的主要特征。国外的企业预警的这能层次如财务预警,而在企业预警原理和构建统一预警体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二)国内研究
国内的经济预警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经历了一个从宏观经济预警渗透到企业预警、从定性为主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点预警到状态预警转变的过程。
从宏观经济领域,预警系统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其中宏观经济预警和宏观金融预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理论体系和方法工具也比较规范和系统。在微观经济领域,随着企业所处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危机管理的兴起,企业预警系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企业大致可按照企业预警原理与总体经营趋势预警、行业企业预警和职能预警进行归类,对于职能预警,可再次细分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企业营销风险预警、企业组织管理风险预警等多个方面。
统计指标作为测定企业经济活动的指示器,在企业预警分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预警系统指标处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1)完成指标的筛选和分类,如时差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判别分析;(2)用于多指标综合和指标权重的确定,如常规多指标综合法、层次分析法(AHP);(3)完成指标的自学习和预测功能,如模式识别、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灰色预测和其他的统计学预测方法等。
我国的预警研究要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就必须广泛借鉴其它学科,特别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科学和非线性系统学科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研究述评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观性和无意性、复杂性和潜在性等是其固有的特性。在风险分析与预警一般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辨识、度量与预警,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形式的主观或客观的风险分析与预警方法。由于财务指标不需要经过主观判断加以量化,而且可以从财务报表中分析得到,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其中“A记分法”和“Z记分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两类方法的分析思路通常被企业管理者或研究人员所借鉴。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人员大多从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较多的、单方面的风险防范、控制方法模式与策略,如针对筹资风险的防范策略、针对投资风险的防范策略等。
总的来讲,我国已初步形成基本的企业预警理论框架,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的逻辑框架已基本能为大家所接受,每一阶段也已形成基本的研究方法。然而,仍然存在以下主要不足:(1)企业财务风险的引致因素涉及企业管理决策及其影响环境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问题,目前尚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生成机理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影响了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发展;(2)对企业财务风险辨识、度量、评价、预警等风险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西方企业比较注重风险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可以应用复杂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度量、评估和预警,而我国企业缺乏这方面的风险分析基础资料,决定了机械套用西方定量分析技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3)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防范和控制的理论体系的分析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大都是对西方企业风险管理工具的简单套用,针对我国企业发展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与预警体系的系统分析框架尚未形成;(4)未能将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自回归条件异方差、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判别分析模型、基于模式识别模型、时差相关分析、灰色预测、马尔科夫链等数理方法和模型深入地应用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的领域。
(二)研究展望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评价与控制 相关探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快速发展,相对于市场经营者和社会企业而言,风险随时可能出现,企业财务风险是不可控制的且也是随时存在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守社会各方面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企业最终经济收益不甚理想以至给企业本身造成一定损失。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并对各个生产环节造成一定阻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和控制工作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企业经济的正常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一、 我国企业财务可控性风险分类
(一)企业可控类财务风险详述
广义而言,我国企业可控性风险主要是指通过相关工作人员有意识的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干预和企业财务风险后果干预以至达到有效控制企业风险的主要目的。可控制类型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针对对应企业财务体系主体而言的,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及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制定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适时弱化,防治风险蔓延以防止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进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基础监督也可有效避免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不可控类财务风险详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可控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无法左右和控制的相关企业风险。不可控类型性质的企业风险通常是对企业财务主体而言的,其指企业行为无法对此类风险进行控制和影响。
二、 我国企业风险评价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复杂因素探讨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其基础宏观环境相对复杂,而往往此时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却不能较好的去适应这种复杂市场宏观环境,其是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市场宏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必然会给有关企业带来一定不利财务风险。与此同时,负责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知识不足也会诱发企业财务风险,因为当我们在进行企业财务活动运作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相应风险。就现实工作而言,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单单管理好资金和运用好资金也不足以避免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所以加强企业相应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认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几个表现方面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自身资金结构体系存在缺陷和企业成本投资战略缺乏科学指导以及企业自身对投资决策失误等三个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体系构建过程中会存在不稳定因素,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企业财务负担不断加大且企业偿存能力也会显著下降以至产生相应企业财务风险。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在企业固定资金成本投资决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理论性指导和科学性指导,企业项目投资失误会使企业投资亏损且也会发达到预期投资要求,此时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企业存货结构缺陷和企业赊销比重不协调等也极有可能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几个主要方面探究
此条中首要一点就是要建立相应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之后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财务风险实施合理监控。需要从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能企力和业活力能力以及企业对应资产管理水平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刻探究。在完成上述操作之后才可进行企业财务弹性分析,企业财务弹性分析主要从企业阅读会计报表方面和企业表外项目分析方面等加以策略实施和执行的。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要点探究和分析
(一)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技术性策略分析
建立正规企业员工岗位责任制度,并加强企业审计力度和企业监督力度,采取企业财务风险化解措施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财产得到全面保护,同时也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趋于科学可靠,使得企业财务活动更加规范和化合理化。权衡考虑企业现金流量企业资产负债率,在经营环节中应根据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确定企业发展速度和企业未来发展模式,严格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则行事,在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决策科学有效的同时合理利用企业会计方法及认真执行会计政策以至达到有利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目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具体控制措施要点概述
将企业资产占用和企业资金来源二者进行合理搭配,并对现金力量工作安排妥当。建立相应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加强企业流动资金支出管理和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使企业资金在市场中顺畅合理流通的前提下确保企业资金流转速度趋于稳定。需要强调的是,此时若资金沉淀几率较小,那么其资金支付能力就会有所增强且财务风险也会减小。适时选择最佳企业资金成本结构,合理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基础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并将企业债务进行合理充足,以至达到有效减轻企业债务的主要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相关财务收益和企业财务预期收益二者相差甚远,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守社会各方面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企业最终经济收益不甚理想以至给企业本身造成一定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工作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等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也越来越容易面临企业财务风险。但是当前企业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度还不够,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而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从而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
企业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1]狭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普通股的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后引起的风险或者企业因为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存在,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其预定的财务目标发生负偏离发生的风险。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又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其他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虽然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度还是不够,更加不可能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来防范企业面临的企业财务风险。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弱
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各类国有产权代表,因为不是企业真正的所有者,公司的财务风险与他们的关联都不大,因此他们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履行监督责任,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还表现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企业的经营层作为内部控制人有时候会不考虑企业的效益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
(二)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处于初级阶段
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手段和防范措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的初级阶段。虽然大多数企业已初步建立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构架并制定了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企业因为缺乏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风险控制意识等,并不能够把内部控制真正落实到位,达到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
(三)企业的法规体系与外部监管的联系较薄弱
有的企业无规范可依,就是因为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的企业因为要遵守两个或者多个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就会分不清到底哪个规范才是真正要遵循的,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混乱。研究表明,我国内部控制方面的理论相对于国际水平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普遍存在着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法规滞后、监管力度不够等现象。监管体系的薄弱表现在监管法规滞后,主要表现为“先市场后规则”的特征。正是由于监管体系的薄弱表现,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真正实施[2]。
(四)企业文化建设薄弱、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
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以及内部控制主要是人的管理以及管理人的工作。有报告特别强调企业文化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认为应该把企业文化纳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范畴。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意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企业文化进行的管理,也不能未形成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
四、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给越来越多的企业阻滞了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效益,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降低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企业应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财务风险进行一个准确及时的评估,然后再设定一个可以控制的风险的目标,再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地收集系统的、相关的信息。所以说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前提。目标设定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规目标的设定。目标制定后,企业应进一步确定目标偏离到哪种程度是可接受的,这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结构
企业应从股东大会选举4~6人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督职能权威的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应与董事会平行,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主要负责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设计和监督董事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内部控制管理委员会可以直接任命内部控制人员,可以授权集团及各子分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3]。
(三)加强资金运动的管理,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为了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就必须对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加强管理。企业应及时决策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等问题。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及财务风险预警的信息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企业要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统一领导集团财务。
五、结语
企业越来越容易面临财务风险的困扰,只有充分认识到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不断强化其内部控制,才能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才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 预测 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一些著名的企业纷纷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突然倒下,除体制、机制和经营原因的影响外,其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无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中ST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危机的同时,其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负债筹资风险表现的尤为明显[1],故加强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的预测研究对有效防范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针对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的专门研究很少见及,故加强这个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前沿性的课题。
一、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最早从事财务预警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的单变量财务危机预测研究,此后Smith 和Winakor(1935)、Merwin(1942)、Beaver(1966)等人进行了类似研究。但单变量分析根据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判断有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且单个变量所包含的信息不足以反映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单变量模型的适用性。
为克服单变量分析的局限性,Altman(1968)首次将多元判别分析(MDA)的方法引入到财务危机预测领域 [2]。类似的研究还有Dambolena和Khoury(1980)、Laitimen(1991)等。多元判别分析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对预测变量的分布性质施加了一些统计上的限制。
由于多元判别分析无法估计企业破产的概率,研究者设计了线性概率模型(LPM)。Meyer和Pifer(1970)最早将LPM运用于银行业的财务危机预测,Laitinen(1993)也做过类似研究。
为克服MDA和LPM都受到统计假设限制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引入了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包括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Martin(1977)首次运用Logistic模型来进行银行破产预测。这一方法后来被Ohlson(1980)用于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Zmijewski(1984)使用了Probit的分析模型。
随着现金流量表用于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愈加受到重视,各国学者开始讨论现金流量指标是否能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Nosworthy et al.(1980)认为“现金流/总债务”是一个显著的单变量判别指标。Casey et al. (1984)却认为单独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财务危机预测效果不佳。
Lane et al.(1986)运用生存分析对银行破产进行预测。这一方法后来被Chen and Lee(1993)用于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
由于统计分析方法受制于其假设前提,而这些假设前提在财务领域中已被证实具有缺陷,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非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Coatst和Fant(1993)利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财务预警模型。Back et al.(1994)却并不认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比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stic分析更加明显的预测效果。Altman(1995)研究认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地优于线性判别模型。
基于MM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美国KMV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期望违约率模型。Charitou和Trigeorgis (2000)使用B-S期权定价模型中的相关变量构建了财务困境判别模型。
此外,Frydman(1985)运用决策树等更为复杂的机器学习方法来建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递归分割算法、近邻法、分类树方法、专家系统法、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也被应用于该方面的研究。一些综合分析法如历史事件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等也被应用于财务预警研究中。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较晚,吴世农、黄世忠(1986)曾介绍企业的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接下来近十年该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1995年刘淑莲等介绍了Z―Score模型,为我国开展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重新打开了篇章。
周首华等(1996)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虑了现金流量变动情况指标,建立了F分数模型,准确率达70%。
陈静(1999)分别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测。
陈晓、陈治鸿(2000)采用Logistic模型,通过试验1260种变量组合,发现负债权益比、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对企业财务危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吴世农、卢贤义(2001)比较了多元判别分析、线性概率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张爱民等(2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另一种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主成分预测模型,并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杨保安等人(2001)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中信实业银行的30个企业客户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判别分类,证明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张友棠(2004)摒弃了传统的财务指标,构建出了基于现金流量基础的全新的财务指标――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财务预警指数测度系统和分析系统。
吴应宇等(2004)做了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修正研究。认为利用因子分析在指标信息处理上的优势以及逻辑回归拟合模型准确度较高的优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预警研究之中。[5]
张玲等(2004)做了基于经济附加值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主张将经济附加值指标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警实证研究和行业业绩分析。
郭斌等(2006)采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综合考虑财务和非财务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国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我国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有关企业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的基本现状如下:
1.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研究对象,目前多集中于整体财务风险,然而诸如举巨人集团等企业导致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其无法足额偿还到期负债。负债筹资风险的研究多只是含义、成因和控制的探讨,目前还没看及有关针对企业负债筹资风险进行成因分析、风险预测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系统的研究。
2.我国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起步远晚于西方国家,这使得我国在目前及以后相当一段时期都将以引进和学习国外财务风险预测理论和方法为主。研究内容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关财务风险预测系统建立的研究;一是有关财务风险预测模型的实证研究。
3.我国有关财务风险预测指标的选择、筛选、修正等方面争议较大,同时财务风险预测的指标也不仅限于财务指标,一些非财务指标也被尝试使用;针对统计方法必须前提假设而现实条件又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一些针对性地放宽前提假设条件的方法被引入财务风险预测模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非统计方法也被尝试构建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三、上市公司负债筹资风险预测研究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研究我国企业负债筹资风险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负债筹资风险含义的界定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含义的认识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应首先针对财务风险预测建立明确的概念体系,然后在这个框架内开展财务风险预测研究。因此需要首先明确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含义,研究其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探究其可预测性,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研究其预测和控制。
2.关于负债筹资风险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现阶段无法将破产与否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性事件,公司是否被ST作为其陷入财务危机与否的标志性事件目前已被广泛采用。但是ST的规定实质上是从股东利益出发,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没有被ST的公司依然有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本文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决策者对企业财务风险关注内容的不同,选择财务风险显化的标志性事件,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构建相应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3.关于样本数据来源分布
财务风险预测实证研究所用数据分为样本组和控制组,常采用配对抽样即样本组和控制组包含相等的研究个体,国内尚未有对配对和非配对抽样作比较研究,而这是否会影响到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样本数据来源的行业大多选择全行业或者随机行业,也有一些研究选择了单一行业或某几个被认为数据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行业。全行业数据和单一行业数据是否会影响财务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国内也鲜有被广泛认可的相关研究。
4.关于负债筹资风险预测方法
国内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进行风险预测,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且还很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定量分析预测负债筹资风险的可靠性,故有必要建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负债筹资风险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1]李亚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点,2006
[2]Altman Edward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1968, Sep
[3]周首华:企业财务预警方法与机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1-15
[4]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问题 防范
一、前言
企业财务风险是关系到企业发展与生存的一个重要课题,财务风险频发必然会限制企业的健康发展。从某种层面上而言,企业财务风险属于企业制度问题,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是企业各个环节诸如管理、经营和生产中的问题,继而体现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应当明确的是,企业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和消除的,企业要想得以不断发展,那么就必须对一定的风险予以承担,而要想将企业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减少,那么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最大限度的控制财务风险,以便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规范企业财会制度建设,推动企业的蓬勃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及成因
1、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点
其一,企业财务风险具备着损益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收益与风险所呈现的关系是正相关,风险不仅是企业收益不可或缺的基础,并且还是企业危险的反应;其二,企业财务风险具备着客观性特点。众所周知,企业财务风险并非会随着人的意志为转移、变化,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其存在于企业的投资、经营、改造和生产等各项经济活动中;其三,企业财务风险具备着不确定性特点。通常企业财务风险为随机出现的,没有任何规律性可言,不同的影响因素所造成的企业财务风险也是不尽相同的;其四,企业财务风险具备着复杂性特征。企业财务风险有着多种多样的来源,投资性风险、经营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等普遍存在,在特定的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会综合性的展现出来,对企业的顺利运转产生严重的影响。
2、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
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管理财务风险的意识,尤其是在家族式企业以及民营资本企业当中,把企业资金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相等同,该现象在绝大多数的企业中屡见不鲜;另一方面,企业资本结构缺乏合理性。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有着较高的负债资金比率,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尤为沉重的负担,极大的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尚且未将与财务风险防范相适合的体系建立起来,缺乏体系化建设便无法对日益复杂的文化、资源、经济、市场及投资环境加以面对,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大大降低。另外,企业内部财务关系非常混乱,没有切实的管理好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导致企业资金的严重浪费,有效的管的责权分析体系无法形成,对资金的安全与资金的使用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1、融资风险转移
正是因为高额的且不正规的融资存在,企业融资会在把风险向财务上转移,因为普遍存在的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融资额度不当、融资费用较高以及融资方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必将使得日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出现更为复杂的问题,极易引发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不仅会大大的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而且还会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发展。
2、投资风险加大
其一,企业财务风险会使得企业投资效率降低,无法通过资金的合理利用达到理想的投资成效;其二,企业财务风险会造成企业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导致企业错误的分配宝贵的资金,将不必要的损失带给企业;其三,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会造成企业不合理的利润分配,无法在企业的正常发展中投入更多的利润,只能对高额融资费用加以支付;其四,企业财务风险会使得企业发展出现短期行为,造成企业对长期利益的忽视,无法实现长远的企业发展目标。
3、融资受限引发财务危机
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融资基本上均是借助于借贷、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加以展开,然而,这仅仅是在知名度较高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大型国企集中,绝大多数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却只能借助于私人借贷、抵押等方式筹措所急需的资金,而由于私人贷款和抵押有着非常之高的风险程度,所以,会明显的以指数形式提高企业财务分析,即使通过正规方式诸如借贷、股票和债券等,在经营风险面前,企业还是会遇到财务风险。
四、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足和问题,由此引发了诸多的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而且严重的影响着企业的顺利发展和有序运转,所以,企业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以便于推动企业的健康运行。以下从几个方面提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加强负债经营的合理性
企业应当对合理的资金结构加以设计,尽可能将资金成本降低,并且将企业的负债经营正确的把握好,在负债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举债规模。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在企业的资金结构当中,如果存在着过大的负债比例,也就是出现过度负债经营问题,那么就表明对外界因素有着过多的依赖,使得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加大,使得经营生产环节出现脱节问题,使得回收资金不及时,大幅度增加资金成本,削弱了企业的活力,减少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其二,由于财务风险加大,负债率增高,企业的筹资能力便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承受能力也会大大减弱,但凡企业出现产品积压和坏账状况,则势必将财务危机带给企业。所以,企业应当切实的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负债经营,真正的做到综合考虑及审时度势,严格的控制举债规模,在利用负债对借入资本决策加以制定时,应当对增加的风险与预期的利润进行充分的估计,权衡得失利害于两者之间,以便于将正确的决策做出。
2、加强财务控制力度
在企业发展中,我们要把持好现金的持有量,提高现金的利用率。还要加强收账款的力度,不要因为不必要的资金延迟而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对于一些信用额度较低的客户要实行实时交易,避免利益冲突。还有对于存货管理方面,要既达到销售要求,又减少库存积压,这样才能最大提高资金利用率。
3、科学的财务决策,避免决策失误所导致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正确与否,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会大大的增加决策失误的发生几率。为了有效的对企业财务风险加以防范,企业应当采取科学正确的决策手段,在实际的决策过程当中,要对影响决策的各类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尽可能采取定量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方法,并且采取科学的决策模型,以此展开决策工作。要认真的评价分析各类可行方案,从中将最优的决策方案选择出来,切勿个人的主观臆断。以投资举例而言,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计算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投资报酬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诸多指标,并且综合性的评价计算结果,在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将最理想的投资方案选择出来。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便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失误产生的可能性,进而有效的防止因财务决策失误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4、提高风险应变能力,分析研究环境变化
通过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以及宏观环境认清,促进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即便是宏观的财务管理环境实在企业之外存在,企业不能对宏观环境施加影响,但是并非意味着企业对环境变化无能为力。企业应当认真的研究分析变化多端的宏观财务管理环境,对高效率的财务管理环境予以设置,切实的将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把握好,以便于将环境变化所导致的财务风险降低。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将多样化的应变措施制定出来,适时适当的改变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政策。首先,通过风险防范教育以及专业培训,将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强化企业的理财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变;其次,应当将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与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起来,为企业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加以防范,加强各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应当尽可能加快自身财务工作、管理以及运行的完善步伐,借助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有效的减少和防范潜在的各种财务风险,经受市场的考验,并且将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实现。所以,企业的财务工作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当将财务风险意识牢固的树立起来,深刻的意识到财务风险的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财务工作者、管理者和决策者专业技能的提高,强化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从而为企业稳定、快速且持续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6):10-11
[2]郝海荣.试论现金流量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J].水利水电技术,2011,4(5):13-14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制度 发展现状 构建
一、引言
企业财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内部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同各方面(政府、所有者、债务人、劳动者等)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准则以及办法的总称,是全社会各类型企业包括其相关利益主体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进行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它立足于维护公共利益, 保证社会稳定, 治理经济秩序。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而企业日益面临更加不确定性的财务环境、更多的风险因素、更为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由此应运而生。众所周知,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以与财务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堵塞财务管理漏洞,避免损失浪费。而我国传统意义的企业财务制度已经不适应现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因传统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部分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犯罪问题。因此,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构建更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财务制度。本文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基于财务风险视角应当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财务制度。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介绍了企业财务风险的有关概念、特征及功能。第三部分描述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发展现状,通过巨人集团的案例指出目前我国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尚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基于财务风险视角,对企业财务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几点设想。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主要含义
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恰当导致了企业可能会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使得投资者预期的收益下降的风险,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企业对于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的消除,只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二)基本特征
1.客观性,风险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偶然性,风险的产生是必然的,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企业来讲,它的发生确是偶然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3.可度量性,风险虽然无法消除,但是,人们在从事财务活动之前,可以事先预知所要出现的一些可能性以及结果,通过一定的数学测定,让财务风险的度量成为现实。
4.跟收益损失相连接,风险可能会带给人们额外的损失,也会给人们带来额外的收益,比如说,投资股票有风险,但是也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收益。
(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
在企业的扩大生产过程中,为了解决短期的资金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向政府、社会及股东进行筹资,但是在国内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如果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资金的期限结构和来源机构,极有可能增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与管理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扩展经营范围和提升经济效益,而在本行业或跨行业进行资金投入的行为,但是在企业的投资活动中,其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另外,由于部分企业的投资行为超出了自身的管控能力,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有序的展开,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无形中加大。
3.现金流量及连带财务管理风险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现金流量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现阶段经济收益较为理想的情况下,因现金流量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而引发的企业财务困难。而连带财务管理风险则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固定资产、社会信誉等作为担保,以保证另一个企业经济合同的顺利签订,如果另一个企业届时无法履行合同中的全部条款,则有可能导致本企业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影响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成果。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资金风险
获利能力比较的低,经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成本费用高,利率低,资产的收益水平比较差,投资回报率不高。
2.存货风险
经营本领不强,不良资产比例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资产的质量比较的差,沉积下来很多不好的债权和销售不出去的积存货物,使得资金的周转率比较的低。
3.应收账款风险
债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该跟快速流动资产保持相一致,主要应用在流动资产方面。
4.债务风险
资金不充足,缺乏偿还债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缺乏资金,过度的负债,信用等级不高,融资能力不强。
(五)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
在企业的长期经营与管理活动中,政府经济政策、会计准则、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成为引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外部因素。虽然从企业管理工作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上因素都存在于企业之外,但是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见的,其所带来的不利变化必然会增加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之一。
2.内部因素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引发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主观认识、风险控制能力、财务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企业的风险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也是企业总体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枢纽,因此,企业必须注重财务活动与经营决策的有机结合,在保证财务活动有序开展和进行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客观化、合理化。由此可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其经营决策方案是否合理,并且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与相互影响。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发展现状
(一)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元,利润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在过去几年里,巨人集团的成败产生了各类的分析和论道,如有的归因于决策失误,有的说是管理失误,还有的研究机构将其定义为业务多元化问题等等。许多商界努力去避免类似情况的重演,可遗憾的是仍有许多企业步入后尘,如爱多、飞龙、秦池、三株等等。本文试图以巨人集团的兴衰为例,对中小企业从财务风险视角对企业财务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答。巨人集团风险源头很多。巨人集团的风险源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巨人集团的衰败,与其风险事件(如表一所示)
1.客观方面是来源于企业集团外部的风险,企业难以控制和把握。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如国际电脑公司引入的冲击,使巨人集团收到重创;二是自然偶发事件,如巨人集团在1993年武断的向房地产这一陌生领域进军,在施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而且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巨人大厦地基全淹,集团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应对这一危机。三是国内的经济环境,自1994年我国宏观政策上增加调控,采取的是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紧缩银根,地产降温,而此时巨人大厦正在施工当中,无疑导致了严重的损失。
2.主观方面是指来源于企业集团内部的的风险,包括企业决策机制、经营决策、内部控制、资本结构等。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风险,也是本文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现实中,有的企业不顾财务风险追求融资财务效应,而有的企业却轻视财务杠杆,以零负债为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都有可能导致财务失败。1996年的巨人大厦就是巨人集团倒下的原因。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一向以零负债为荣,以不求银行自傲,在巨人营销最辉煌的时期,每月市场回收款可达3000万元到5000万元,最高突破7000万元。如此高的营业额和流动额,他完全可以以结算为条件向银行贷款来盖巨人大厦,可是史玉柱却始终拒绝走这一步棋,而是一味指望用保健品的利润积累来盖大厦,这无疑是造成巨人大厦财务危机的致命处。一家高速运转的企业所可能面临的财务困难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缺少流动资金,有可能是无法筹集到持续扩张的资本,还有可能是无法控制开支库存和应收款,这其中哪一项出现短暂的失衡,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当这种危机爆发的时候,即便是一家销售良好的企业,要在很仓促的时间内筹措现金也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代价是巨人的。当巨人大厦的债权人出现信任危机时,按当时的估计只需1000万元,就可以继续施工化解风险,而此时巨人集团在全国各地的市场营销还在运转,估计各地经销商欠巨人集团的钱约有3亿元左右,史玉柱估算属于良性债权的资产至少有1.2亿元。然而,由于新闻媒体的曝光,法院强制执行要偿还的债务硬性的,而手中的债权是弹性的,不具有及时的可偿还性,支付危机当然爆发。不久集团集体崩盘,就是这1.2亿元的良性债权也没有收回。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财务风险的错误认识,对财务杠杆的不合理的利用在关键时候葬送了巨人集团。
企业积极管理和应对风险的关键,在于评估风险、量化风险,针对风险根源要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巨人集团每一次遇到危机时,都没有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风险进行评估,没有看清楚纯粹风险损失有多大,如何把握机会风险,而仅仅是跟进社会上的热点行业,盲目涉足多元化经营,而导致现金流缺乏,同时缺乏危机意识,最终未能控制好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2008 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暴露了我国企业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组织系统、信息系统、预警系统和监控系统上。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1.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
我国国有企业比重大,现阶段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还不能完全做到政企分开,在管理组织系统中没有设置相应的风险监控职能部门,导致财务风险信息传递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风险,在出现危机后,应对措施不利,常常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而民营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较之其他性质的企业更为突出,产生几率更高,不良后果更大。针对此,很有必要由企业业主、相关业务部门、责任人共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架构。但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虽然能够做到经营者为其财务决策主体,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组织结构简单,不能应对外部市场变化,常常出现重大财务风险。
2.缺少完善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企业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 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企业内部缺乏对于风险信息的统一认识与管理, 风险信息的传递尚未有效的协调和统一, 对于具体风险, 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 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执行之前, 这些数据并没有被统一集中地处理, 而是散落在各个业务流程或业务单元中。我国企业集团中还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对称问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不能及时地和全面准确地向集团总部提供信息,这必将导致集团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决策的科学性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企业集团甚至提供成员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从而掩盖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集团无法确定各成员的经营行为是否符合集团整体利益,使得集团整体利益难以保障,给集团价值创造带来很大影响。
3.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一些大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虽然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但大都没有明确的机构或人员,没有系统化的风险信息传递渠道,大部分企业仅仅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建立了偿债能力和流动性分析项目,然后将报表存档、上报企业领导、有关部门,没有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观察、计算、预测、评价、预警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
4.财务风险监控系统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内部人控制等突出问题。企业监控机构因委托关系的存在而产生,集团为了避免人道德风险的发生,分别设立了相应的监控机构:监事会监督董事,董事会所属的审计委员会等机构监督总经理。而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一方面,监事会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监事会成员独立性的缺乏使得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我国,董事和管理层的交叉任职比较普遍,管理层利用交叉任职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屡见不鲜,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难以行使监督职能。
四、基于财务风险视角的企业财务制度的构建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诊断工具,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根据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征兆进行预测和诊断。当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有威胁的状况出现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有助于企业集团管理者和弦管财务人员及时财务措施防范风险,将财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针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应定期对财务风险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处理不良资产,合理控制存货,调整集团战略,控制资金投放规模。此外,还应密切关注应收款项和存货等的周转情况,加速企业集团的资金变现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尽量杜绝或减少坏账。
(二)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监督力度
企业集团财务监督的实质是股东等所有利益相关者对集团内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监督重点是财务风险。企业集团财务监督是整个企业集团运营和管理尤其是财务工作的一种保证,因此,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监督力度对企业集团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措施主要有六点,参见表2。
(三)要加强企业集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企业集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主要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首先,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密切留意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并把握好其未来动向。对政策变化,要及时调整企业集团战略,避免财务危机。尤其要对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等变化和趋势加强关注力度。其次,要提早预防潜在的负面效应,及时采取措施。负面效应可能存在的方面主要是企业集团资金筹集、项目投融资、经营等方面。再者,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把握要细致到微观层面,严格控制成本支出的增加,预防资金危机。最后,生产和销售要注意衔接,及时根据生产情况调整销售策略,将“以销定产”和“以产定销”相结合。积极开拓销售新渠道和新客户,加速贷款回笼,提高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
(四)规避财务风险中抉择财务管理目标
1.规避风险中企业集团要追求“合理的”利润
无论人的意志如何,财务风险都会客观存在,不会因此而转移。几乎对所有企业而言,追求利润都是其一种本能。企业集团之所以要规避风险,其实是为了更好更长久的追求利润,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然而,追求利润这一动机固然合理又现实,但是最求的利润数额也要合理,不能无度。唯有将追求合理的利润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集团才能达到风险规避的最优状态。合理的利润不仅不会淡化企业集团的利益追求,也能使其不必冒过大的风险。企业集团倘若能够对市场宏观环境、集团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抵御风险能力,以及资金运营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和决策,那么企业集团将会具有强而有力的持续发展能力。此外,企业集团在运转过程中,需要对各方具有不等利益的主体关系进行平衡,将合理的利润作为财管目标,能够对利益各方的冲突进行有效避免和缓解,从而能够适当减少集团短期行为。
2.对风险进行决策时,企业集团要对风险和收益做出正确权衡和决策,制定合理的资本利润率
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活动总会存在两种不同结果,即能够实现预期财务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财务目标。通常,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反之,收益越小风险也通常较小。也正因为存在财务风险,因此企业集团要努力改善集团经营和管理,对风险和收益做出正确权衡和决策,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在面对财务风险时,集团收益的多少直接取决于风险程度和管理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而风险程度和管理者的风险回避态度又紧密相连。因此,企业集团可采取多渠道融资和改变经营模式等方式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集团的资本效益。
参考文献:
[1]蔡海雄,《财务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经贸,2008年10月,第29-30页。
[2]付淑云,《浅谈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J],阴山学刊,2004年12月,第95-96页。
[3]郭葆春,《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变迁及现状评价》[J],财会月刊,2006年11月,第71-72页。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源于古典经济学,主要是用于论证企业收益与隐藏的或有代价之间的辩证关系,而财务风险是把风险概念具体到财务领域。因此,了解财务风险概念,首先需要清晰财务的主要内容:财务是指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包含筹资阶段、资金投入阶段、资金转化阶段和资金回收及分配阶段。因此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目前学术界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经营活动中,由于面对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导致公司在财务经营状况上存在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讲主要指在公司筹融资、资金投放运用、资金回收及分配上存在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稳定性风险及持续现金回收风险等。此处所指的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偿还债务能力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指企业是否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时偿还到期债务需要衡量其资产结构的优化程度,观测其与债务结构的匹配性如何。企业偿债能力目前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相关财务指标予以监控。
本文讨论的财务风险是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日渐健全,资本市场愈渐开放,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现状的了解程度也日渐提高,如何提前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及时防范财务危机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共同重视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兰艳泽(2001)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主要在于不断地规模扩张导致企业资源不能及时最优化整合,管理层级结构不断深化造成企业信息沟通不畅,致使集团公司管理能力下降,出现“臃肿综合并发症”,从而提高了企业筹、融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唐晓云(2007)年在“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一文中,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定义,认为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各种不确定因素(或难以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不确定,从而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国内学者也对风险评估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多种变量的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公司财务结构,了解其真实财务状况,构建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油晓峰(2005)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研究》一书中,总结了现有国内文献对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回归模型的方法。
二、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外成因
(一)外部成因分析
企业存活于市场中,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人体的细胞,那么市场环境就好比于人体的细胞液,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如何需要受市场宏观环境的外部影响。总体而言,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成因包括经济环境风险和市场环境风险。
1. 经济环境风险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受外界影响的宏观环境,其风险在于外部宏观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致使公司财务不确定性增加,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加强。概括而言,经济环境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受外部税收政策、经济宏观政策、国家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相关整体层面的变化。对于单个公司而言,经济环境风险很难避免,不可改变,只能提前做好规避风险措施,但难以将风险降至为零。
2. 市场环境风险
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依赖于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而一旦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环境风险。具体而已,如果一个行业,其消费结构发生了转变,那么企业如未能及时改变产品针对的市场人群,并及时做出调整,则企业就要面临被消费变动所导致的产品滞销风险,最终导致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资产负债配比结构不合理等一连串反应。
(二)内部成因分析
外部成因只是导致财务危机的一部分,根据研究对象不同,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需“因人而异”。本文,笔者将内部成因概括为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筹资结构不合理、现金流预算不合理三方面。
1.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一家内部控制机制健全的企业,能及时监控各项经营指标,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然而,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单独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更没有设置内部控制部门负责日常经营行为的合规及风险规避工作,以至于在操作执行部门为个人利益不顾公司风险继续发出有关指令时,公司管理层难以得到监控,最后导致风险被放大。
2. 筹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筹资行为是企业保证正常经营所需资源的重要经营行为之一,筹资结构包括债务结构、债务成本结构以及与之对应的企业资产结构和公司产品利润回报结构。如何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科学筹资,在保证满足公司正常经营所需资源的前提下,最低成本低筹资,并合理配置筹资结构,避免在短期间内大额支付负债是合理筹资的重要要求。
3. 现金流预算不合理
前文已述,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难以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因此提前对现金流做出合理、科学预算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多企业都在上期期末和本期期初制定资金预算,并编制报表,但是能否按照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完整是衡量该预算编制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标准。
三、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步骤
对财务风险评价并非是一个单一步骤,而是一集业务程序梳理、风险识别、风险指标选择、风险权重确立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一)确定财务风险的界定及识别
对财务风险的界定及识别是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财务风险的识别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如德尔菲法、表格分析法、压力测试法等)并用,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分析风险来源,测试风险条件发生时对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前文已述,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因此,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主要分为对系统风险的识别和非系统风险的识别。系统风险主要是对宏观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识别,如政策风险、税收风险、法律风险、市场环境变化风险、经济形势风险等;对非系统风险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身经营环境、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识别。
(二)初步确定财务风险指标,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排除剔除共线性指标、确定各指标权重
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依然清晰主要的风险大类,其次需要着手对风险指标的筛选。首先,需要初步确定风险大类及风险大类指标。风险大类主要有系统风险定性类、短期偿债能力类、长期偿债能力类、盈利能力类、发展能力类、现金流稳定类,而各项大类具体指标又可以细分为众多财务指标,可依据企业自身情况斟酌。
其次,需要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通过正态分布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剔除存在共线性的变量,从而避免各变量之间因共线性而对最后评估体系的影响。
最后,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各子风险指标予以降维处理,得到各风险指标的得分矩阵,从而确定各财务风险指标的权重。至此,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初步建立。
(三)运用历史数据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予以修正
任何一个评估体系的建立都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不断地扩建数据库,并通过运用历史数据对该评估体系予以及时修正。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修正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在企业数据库不完善或者不足以修正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时,可以运用同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予以修正;第二,在企业自身历史数据库较为完善时,可以直接运用自身数据库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予以检测并及时分析差异、修正该评估体系。因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成因并不一致,因此本文提倡在修正阶段,以自身历史数据库为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思考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一种主要风险,能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企业经营成败具有巨大的影响,调查发现,超过70%的企业经营失败都是财务风险所导致的。房地产企业本身因为投资巨大,开发周期长,政策影响大,其财务风险相对于一般的企业更大一些,如何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以及财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来源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多因性,财务风险的产生既有房地产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具体进行如下分析:
1.内部风险来源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理念激进,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这从一些房地产企业较高的负债率方面就可以窥见一斑,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都非常高,要远远超过警戒线,这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偏大;二是成本费用控制较弱,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对于收入、效益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成本、费用,由此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处于一个控制乏力的状况,很多房地产企业没有做到每一个项目的成本独立核算,且既有的成本费用核算主要就是事后核算为主,事中核算以及事后核算缺失;三是会计专业队伍专业能力欠缺,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从业人员不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很难胜任此项工作。从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来看,离岗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加上这些年房地产企业财务工作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很多从业人员都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四是财务指标预警体系建设不力,财务风险的发生并非是毫无征兆的,如果能够构建完善的预警体系就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其萌芽状态来加以消灭。但是很多房地产企业疏于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总是在财务风险发生以后,才被动的去加以解决,由此导致了财务风险的难以控制。
2.外部因素来源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过热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不稳定因素,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调控时代”,政府的各种调控政策将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举例而言,政府提升二套房利率,对拥有二套住房以上的人限购,这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预期收入,从而导致企业的收入达不到预期,造成企业财务风险;二是利率因素,目前我国流动性严重过剩,人民币通货膨胀严重,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土地、建材等原材料,如果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这一因素,企业所持有的现金就会贬值,不能购买到预算内的原材料,导致财务风险发生;三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来讲是一个负面的冲击,当企业发生资金短缺时很难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化解财务危机。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财务风险控制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导致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外因素,本文认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企业“修炼内功”,这样一方面可以化解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解决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一举数得,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条件之一,良好的风险意识更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管理者、财务工作人员做出正确的财务管理行为,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关键是树立稳健经营的财务理念,在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不太明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断,经济增长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现金为王是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要恪守的一个重要准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外部不利因素的带给企业财务的不利冲击。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房地产企业的本身的投资回收周期比较长,这期间各种左右成本费用支出以及经营收入的因素很多,如果事先没有一个整体的财务预算计划,事到临头才进行财务的统筹安排,就很容易爆发财务风险。通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做到财务筹资以及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处于一个规范有序的状态,让财务管理服从以及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3.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考虑到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专业性,构建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是必要的。人才队伍建设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根据财务管理岗位的胜任特征来进行人员的招聘,选拔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员工;另外一方面就是加强员工的培训,让员工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
4.构筑财务预警体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构建财务预警体系,设置敏感度较高的财务管理指标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判以及检验,当发现财务风险苗头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改进,这样就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掌控的范围之内,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损失。
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在观念层面应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意识到财务风险危害的基础之上,充分的借鉴行业内优秀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构建一套高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作者单位:天正集团南京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荣锦.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2010(35).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措施
一、企业财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由于市场因素、经营管理、决策因素等的存在,使得筹资及其效益产生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由于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和由于利率、汇率的强烈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变化,进而影响了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投资后由于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也就是在投资过程中或投资完成后,投资者发生经济损失和不能收回投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企业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投资收益,但对投资收益的期望越高,所遇到的投资风险也会加大。
(三)资金回收的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由于企业在产品销售、货款回收数量、信用政策等方面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回收风险主要与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些流动资产息息相关。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严重
很多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财务决策风险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由于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事前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另外为决策所提供的信息也存在缺失和不真实,加上决策者决策能力良莠不齐等原因,使得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往往起到了决定作用,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秩序,从而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进而导致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混乱。目前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备,企业的市场监控机制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成熟,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失效,信息传输系统滞后和不准确,日常先进管理制度不完备。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以至于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比较匮乏
主要表现在不能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企业财务风险综合防范手段不够完善,前者是有的企业不顾财务风险去追求融资财务效应,有的企业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轻视财务杠杆,推崇零负债;后者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缺陷,突出的特点是几乎所有的财务模型都集中在寻找最佳的公开财务指标来预测财务危机,但是这个模型存在诸多缺陷,即稳定性不够,采用不同的样本得到的预警模型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同一模型的适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且财务预警模型的运用主要是集中在上市公司,而对一些容易破产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研究较少。
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一)筹资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些企业在筹款过程中,由于筹款成本费用过大、利率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从而造成了财务危机。企业筹资规模不当造成筹资风险,合理确定企业的筹资规模是筹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筹资规模的大小受到了企业经营目标、市场份额等因素制约,但许多企业对筹资规模认识不充分,容易导致盲目借款。企业筹资组合不当造成筹资风险,所谓的企业筹资组合是企业筹资总额在各种类型资金之间的分配关系,目前许多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选择不当,集中表现在企业的借入资金在使用中,必须按期偿还本息,从而存在债务风险。长短期资金结构不当造成筹资风险,由于企业资金按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长期资金在资金占用期间企业利润率、资金市场的利息率具有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各种风险,进而筹资风险程度较高;短期资金比例过大,会导致企业在短期内承担过大的偿还债务压力,容易造成企业的不稳定和增加企业破产风险。
(二)投资风险的产生原因
许多企业在投资前的论证过程中,对投资风险估计不足,缺乏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另外,由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投资风险,例如市场风险、利率变动、物价风险等。投资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如果企业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产生原因
资金回收风险的成因包括企业理财行为的盲目性,企业对资金回收采取的措施不力和宏观经济状况变化及市场竞争影响款项的回收等。企业理财行为的盲目性主要是由于对客户的资信状况不甚了解,客户自身决策的失误和财务风险控制的不力,最终更多的转化为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对资金回收采取的措施不力表现在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而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市场竞争也影响了款项的回收。
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决策者的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消极情况的一种自我防范意识。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风险的态度。企业应该确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积极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提供有利于培养员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环境,对企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进行广泛的风险意识教育,确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防止好大喜功、不顾成本和不看市场的盲目管理行为。
(二)努力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建立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一个企业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就没有明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和方向,在财务管理中必然是效率低下。建立和强化企业内控机制,可以通过提高财务风险认识,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产控制即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在现金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资本预算体系,实行预算控制,对企业的现金实行预算控制管理。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企业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三)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技术方法
提高财务风险防范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另外,企业应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一系列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应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韩博,胡显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