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法制教育;初中思想品德;不良影响;传媒手段
随着各种传媒工具的发展,初中生接收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加。而由于一些网络传媒等监管的不够完善,导致一些不健康甚至是犯罪的信息也传播给了初中生。初中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人生理念成型的重要阶段。在亲人长辈都忙于工作的当下,初中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就需要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因而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生法制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
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还处于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时期。在法制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初中生往往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人身安全,还会无意识地犯下过错。现在的初中生受到一些帮派电视剧的影响,会比较重视义气,从而导致初中生群体斗殴事件的发生,而由于缺乏法律观念的约束,在斗殴中缺少分寸,往往会造成一些人员的伤害甚至死亡。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也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初中生,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受害的初中生往往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也使得罪恶得到纵容,导致初中生的受害群体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因为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制教育不到位而引起的。因此,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本,从初中就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工作,将法律的思想植入初中生的理念之中,甚至将法制教育宣传到各个角落,让初中生能更好也更方便地接受法律知识,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杜绝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也避免青少年长大后违法乱纪。在受到犯罪分子侵犯后,也能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法制教育从初中开始,因为初中正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键阶段。
二、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措施
1.法制教育知识的丰富
成立专门的法制教育知识编辑小组,收集和丰富切实与初中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罗具体的案例分析,将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地进行安排编辑。尽可能地赋予相关法律知识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形象,使初中生能够有效地吸收和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会运用。
2.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
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制教育,严格执行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安排,加大对法制教育执行力度的监管,将法制教育课程安排同学生掌握情况相结合,对一线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所有相关部门、人员都应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实现初中生法律相关知识的有效培养。
3.有效利用传媒手段,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
除去在思想品德课本中融入相关法制教育知识外,要充分利用传媒手段,加强和扩大对法制教育知识的宣传。在策划板报时,专门设立法制教育板块,报纸、网络、电视也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要明确案例分析,条理要清晰,且有层次感。在对犯罪案件分析时,要严肃认真,决不采取避讳的态度,清晰地分析犯罪事件的结果和影响,并给出法律层次的判断和结论。
4.围绕初中生生活进行举例分析
法制教育可从小事抓起,对于初中生生活中极易发现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如对青少年打架斗殴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将事件造成的对受害人、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庭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学生,促使学生自行思考,敲响警钟,从而防微杜渐,严格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
5.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初中正是学生树立人生理念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全面系统地展开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使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初中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理念的形成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和后盾。
法制教育从初中生开始,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本开始。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力度和执行力度,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推广,消除因法律知识缺失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一)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特点表现为: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的,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目的,凡是市场、社会需要的就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说,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心。
(二)高职教育在办学模式方面的特点表现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这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办学摸式方面必须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以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双赢。
二、高职法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
(一)培养目标:
我们在高职教育中设置法律教育,如何才能尽可能的培养我们面向珠三角地区所需要的法律人才,首要前提在于要弄清楚,高职法律教育培养的目标;这个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地方对于法律人才的需要,也要符合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具体而言,培养高职法律人才必须要与一般的本科的法学教育有分别,形成自身的特色,即有相对应的竞争优势,填补一般本科法学教育的空白。经过这几年的实践,通过往年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目标珠三角产业发展的需要,分析得出,要培养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与本科、甚至研究生法学教育形成高低搭配的应用性法律人才,即我们在培养目标,是培养中低端的,能基本满足中小企业日常法律应用需要的人才,为企业提供一般性的法律意见且其在必要情况可以担当专业法学人才的助手。这个人才培养目标切合高职教育所特有的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同时还兼顾我们学校培养面向珠三角中小企业人才的总体定位,还能避开与本科高等法律培养目标的直接复制和竞争。
(二)课程设计
围绕着培养面向珠三角的应用性法律人才的目标,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合理的设置课程,目前能做到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理论课程精简:
按照教育部对本科法学教育课程的要求,总共有12门核心的课程,但通过实践,其实在实践中能经常用到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对于高职教育而言,不必要的课程设计等同于浪费,而且与培养目标不合,再结合珠三角目前企业对于法律人才的具体要求来看,我们对法律课程进行了删选,选取了刑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等基本课程,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减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相对的也将课程的时间也合理的减少。
2、完善实训教学目标、方式体系
我们要培养面向珠三角的法律应用性人才,离开不了实训教学。目前我们结合珠三角地方需求,完善法学实训教学方式,其主要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法庭旁听、模拟法庭实训、法律援助、毕业实习等。以实训时间因素,可以分为课堂实训教学与课外实训教学。课堂实训教学主要指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包括案例讨论、模拟法庭实训等。为培养学生今后进入地方法律实务部门能力的需要,在开展案例讨论、模拟法庭实训时,我们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珠三角本地发生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实训教学,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分析案例能力、抗辩能力的训练,以体现庭审过程的模拟训练要求。
3、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完备实训教学人才与实训教学基地体系
实训教学除了本校的法学专业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的地方实践工作经验的法律工作者作为实训教师。我们法学专业的专任教师也适当参与法律实践,以求获得地方法律实践经验,这既可以服务于地方,又可以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地方实际案例材料。同时,我们院校法律专业教育还加强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还定期邀请地方法律实务部门的优秀法律工作者来校针对法律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我们院校法律专业也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必要性
第一,与课堂教育相比,公寓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起着其他环境因素起不到的作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其言行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公寓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为自由,有些不便于在正式群体如课堂和组织里讨论的问题,在这里可以进行自由讨论。由于高校往往采用流动教室,班级管理的作用相应减弱。而相比之下,在公寓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思想和行为表现得更加真实。课堂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但在公寓里,学生间的互动对思想品德的影响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进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公寓这种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对公寓管理一般只注重公寓硬件的建设和维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高校把公寓管理委托给物业公司,因为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忽视了大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注重服务功能而忽视了育人功能。公寓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道德观念、集体观念、人格修养等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出舒适的公寓文化环境,即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公寓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有的高校不太重视公寓文化建设,多元化思潮和网络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公寓文化建设也产生很大冲击。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依赖性较强,但社会责任感不足,很多问题在公寓里都体现出来,比如: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外地生和本地生之间,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都容易产生隔阂,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他人很少交流;由于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在少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读书无用论和厌学情绪;一些学生缺少环保意识和节约习惯,水电资源浪费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及矛盾都急需解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人们的思想问题往往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交流的场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方法
第一,加强日常公寓管理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公寓管理。科学的规范的公寓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有效的公寓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公寓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科学地促进公寓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对法规、制度、纪律等管理手段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它们,公寓管理的作用才得以实现。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大学生的公民道德行为,维持公寓管理所制定的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公寓是一个群体生活场所,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公寓文化建设包括公寓区的公寓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第二课堂的实施、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等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必须贯彻在公寓的一切设施、制度和活动中。如:公寓区的整体布局、生活环境和活动设施的布置和行为规范的确定等等,必须贯彻教育目的并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通过公寓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学生生活习惯的形成。比如公寓里张贴的励志格言、名言警句对每一个都有激励作用,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共同制定的学习计划,成绩好的同学带动自制力稍差的同学共同进步;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如公寓间球类对抗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公寓里的发生的好人好事、文明行为要及时宣传,弘扬正气,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对大学生品德教育;公寓管理老师和学生会,定期检查评比公寓卫生,并将检查评比结果公示,分别加以批评和表扬。激励学生搞好公寓卫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第二,每个公寓楼配备生活辅导员,发挥生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同时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搞好公寓管理的关键。生活辅导员是从教师中挑选出专职人员担任学生的辅导员,在公寓里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生活辅导员要求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和随时到公寓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特殊能力,同时兼备辅导员的基本素质。
第三,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公寓管理老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引导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帮助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引导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最终内化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让学生自主管理。组建公寓自律委员会、公寓文化宣传部、公寓党支部、公寓团支部,建立学生管理自律委员会、楼层长、宿舍长的自我管理体系,以点带面,每栋公寓楼配备党支部办公室、活动室、学习室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经验,寻找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向自治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以各种公寓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活动,通过以公寓为单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每学年每学期有计划的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住宿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住宿学生的业余生活,利用社会关系,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增加学生的爱心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随着人们工作、学习与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大部分医护人员仅对颈椎病患者给予相应的以治疗为主的医学干预措施,却忽略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实际上,患者如果因为缺乏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而不注意对自己颈部保养,十分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并有可能导致日后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为探讨健康教育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及预防复发方面的重要性,作者对我科的颈椎病就诊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颈椎病健康教育及其具体方法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科2009年7月~2010年5月共263例颈椎病的门诊与住院患者,其中住院病人36例,门诊病人227例,男120例,女14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1.5±15.6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8.4±13.6月。
1.2 方法 调查表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指导语,第二部分为一艘情况,包括年龄、学历、职业;第三部分为病人对颈椎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对颈椎病发生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对第三部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发放问卷由病人填写,当场回收的方法。
2 结果
共发放263份问卷,最后符合填写要求并进入统计分析有251份。在251例患者中,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主要原因者70人,占总人数的27.89%,了解并能基本回答其主要临床症状者63人,占总人数的25.10%,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的预防措施者51人,占总人数的20.32%,了解并能基本回答颈椎病主要治疗措施者92人,占总人数的36.65%。上述资料显示,大部分不能正确回答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了解如何预防和进行功能锻炼,因此,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度不够。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及工作方式的改变,职业人员因工作繁忙而长时间低头伏案,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且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临床上十分多见。有效控制颈椎病的发生已引起广泛重视。然而就医的患者的治疗目的只是缓解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住院期间经过综合的治疗,基本好转,但在相关知识的认识上仍然很缺乏,只是单纯的接受治疗,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和预防,出院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没有注意该病的发生的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又会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治疗周期延长,效果不明显。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颈椎病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每天坚持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减少复发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从本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颈椎病患者不太了解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了解如何预防,对颈椎病的功能锻炼也知之甚少,可见颈椎病患者对于颈椎病的认识度远远不够,临床上有必要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配合临床治疗。
3.2 健康教育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在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颈椎病症状的发生,提高颈椎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效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颈椎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具体如下。
(1)让患者正确认识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病趋向年轻化。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常因劳累等原因使颈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刺,或后侧型颈椎间盘脱出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如作为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颈痛、颈部活动受限,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视力异常、感觉异常,听力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往往与颈部改变有关,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猝倒。
(2)教会日常预防知识
了解患者生活行为习惯,纠正其不良生活和工作。指导患者低头伏案工作时保持头部略微前倾,桌椅之间的高度适当;低头伏案工作勿过久,长时间固定于某个姿势工作应至少2h全身活动1次,每次5min。日常生活中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行走时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前方。勿躺在床上看书,睡眠枕头高度适宜,指导患者制作适宜自己使用的专用枕垫:形状为中间低、两端高1~5cm;枕垫填充物以质地柔软为原则;枕垫的长度以超过自己肩膀10~15cm为宜,高度以头颈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为宜。并且在颈部下垫圆柱型物品,防止颈部坠空感,以防加速颈椎退变。注意颈部保暖,防止颈部受凉,加重病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时加围围巾,注意添置衣服。在行走时避免猛回头的动作,注意颈部保暖,颈肩勿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
(3)注意饮食调护
中医认为:“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食欲下降,摄入的营养不能补充机体需要,导致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治疗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可造成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因而亟需患者对饮食进行调理。饮食调理得当可起到补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我们应指导患者进食补益肝肾之品和含钙较高的食物,如鱼、虾、海产品,牛奶、瘦肉、排骨和防止血管硬化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黑芝麻、香菇、洋葱、茶叶、莲心、蜂蜜等,并指导患者忌辛辣、烟酒,少食肥腻,少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等。为避免进食的单调乏味,可以添加一些增进食欲的辅食,调味剂等。
(4)重视心理调护
颈椎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思想负担重。对此,在做好基础护理和治疗工作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利用各种方式、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重视和关心,愿意将其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愉快倾诉出来,针对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办法给予帮助,用亲切的语言安慰他们,用和蔼的态度鼓励他们,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同时家属和朋友给以患者心理支持,关心和帮助患者消除内心顾虑,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5)坚持功能锻炼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创新 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人才培养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适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适应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必须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总体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手段。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为之服务。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就业问题结合得更加紧密,其内容、目标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地充实,教育内容注入了鲜活的思想、知识和事实材料。教育目标也不再仅仅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即主要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谈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注重开发大学生的潜能,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四有”新人。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发展变化阶情况下,如果方法仍然固守传统的灌输教育形式,那么其实效性将大打折扣。因此,只有进行方法创新和发展,才能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变化发展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所处的具体环境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阶段,从国内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挑战;同时,精英型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选择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
大学生的思想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和主观内部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同时又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因此,要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掌握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产生、变化和发展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是一切社会生活的过程和条件在他们观念上的反映,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他们头脑中的观念形态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也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存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方法,只有持续不懈地进行创新,才有可能愈益深入地认识规律,认识方法。相反,如果总是墨守成规,就必然会落后于时代变动的脚步。
四、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
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育者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主动根据其基本原理和要求,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完善、优化、整合和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遵循人性化的原则,科学地选择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日益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主体性、能动性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产生更为明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实行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融入更多人文关怀,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的变化,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程道光.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2010(1)
[2] 丁政,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关键词】 高压氧; 常规药物; 突发性耳聋
The Therapy Effect Comparison of Hyperbaric Oxygen and Conventional Drug for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PENG Zhi-l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7):022-023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hyperbaric oxygen and conventional drug for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Methods:Randomly and average divided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purely regular medication for treatment,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was combined with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treatment,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two groups.Results:The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4.0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00%;The cur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8.3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9.18%,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yperbaric oxygen; Conventional drug; Sudden deafness
First-author’s address:Shipai Hospital in Dongguan,Dongguan 5233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11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中重度听力损失[1]。患者大多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无反复发作[2]。笔者所在医院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高压氧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共49耳,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17~64岁,平均(38.25±11.3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 h~1个月,平均(10.23±6.47)d;左耳19例,右耳18例,双耳6例;14耳听力损失≤55 dB,35耳>55 dB;24耳8 kHz听阈≤90 dB,25耳>90 dB。观察组43例共50耳,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为17~66岁,平均(39.09±11.9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5 h~1个月,平均(11.04±7.96)d;左耳21例,右耳15例,双耳7例;13耳听力损失≤55 dB,37耳>55 dB;21耳8 kHz听阈≤90 dB,29耳>90 dB。全部入选病例中均排除中耳病变、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耳部病变[3];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或功能异常者,排除有高压氧禁忌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给予100 mg烟酸,口服,3次/d;5 mg西比灵,每晚口服1次;200 mg VitE,口服3次/d;VitC 3.0 mg,1次/d静滴;能量合剂包括100 mg VitB1,100 mg VitB6,肌苷0.4 mg,加入500 ml注射液中,静滴1次/d。泼尼松60 mg/d,5 d后减量,10 d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进行治疗。高压氧治疗使用高压氧舱,患者入舱后以空气加压20 min,舱内压力达到0.2 MPa后,佩戴面罩给纯氧30 min,共2次,2次中间休息10 min,吸氧结束后减压30 min以后出舱;以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2疗程中间休息3 d。
1.3 疗效评定 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后使用纯音测听仪进行听力检查,以治疗后患者听力达到正常听力水平为治愈;以治疗后比治疗前听力上升数值大于30 dB为显效;以听力上升数值小于30 dB大于15 dB为有效;以听力上升数值小于15 dB或未上升或有恶化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采取 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34.00%,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治愈率为18.37%,总有效率为59.18%;观察组总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耳(%)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49耳) 9(18.37) 10(20.41) 10(20.41) 20(40.82) 29(59.18)
观察组(50耳) 17(34.00) 12(24.00) 11(22.00) 10(20.00) 40(80.00)
字2值 3.123 0.1847 0.0375 5.0774 5.0774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多发于中青年人群当中,中青年人的竞争心理相对较强,精力经常处于透支状态下,长时间的紧张与疲劳,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易引发感冒致病毒入侵,并使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致使内耳供血发生障碍,进而易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4]。目前临床中尚不能彻底确定突发性耳聋的致病原因,有些理论认为可能与病毒的感染有关。病毒感染时内耳微循环可发生障碍,致使内耳窗出现破裂而引发突发性耳聋。但大多认为与高凝状态下血管栓塞、内耳缺氧、内耳血液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内耳微循环功能障碍致使毛细细胞因严重缺氧而变性坏死密切相关。因此扩张内耳血液供养,提高血液含氧量可成为突发性聋的一项基础性治疗,普通给氧的临床疗效无法令人满意。高压氧在治疗过程中可迅速的提升人体动脉的血氧分压,有效增加血氧含量,加大毛细血管的血氧弥散距离,有效纠正内耳的缺氧状态,加强有氧代谢,促进毛细胞与耳蜗前庭神经的纤维修复。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分析其原因主要与针对缺氧与微循环障碍两大主要生理病理特征施治有关。高压氧治疗后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明显减小血小板的聚集,对于内耳微血管的微小血栓淤塞具有溶解作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采取高压氧与常规药物治疗后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或与临床研究病例数较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对大病例数进行统计研究。而观察组在应用了高压氧与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世中,严道南.突发性耳聋 15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6,5(4):28-29.
[2] 程玉兰,黄圣良,谭鄂.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2011,1(2):32-33.
[3] 李东波,孙丽萍,韩锦华.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9-50.
[关键词]高校教育;法制教育;大学生;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的非法学专业进行法律的教育,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更加重视理论教育,对于法律的学习,大学生并不是单一的认识和接受法律,更多的是探究和论证法律的相关规定,在大学师生法制教育中,学生学习态度并不是很好,在教学中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的改革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求,我国确定采用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通过各种途径以及形式管理国家事务,逐渐实现社会主义民族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但是人们并不会自动出现民主的法制思想,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公民自身法律意识比较单薄,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中只有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才能实现法制教育工作。学校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换届,想要最大程度维护学生和学校的权益,还需要充分了解法律,大学生是社会成员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这对法律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只有加强大学生法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提供保障。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度,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法律修养,法制观念是人才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法制观念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求,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融入到社会中,并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学生只有掌握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已经经过了好几个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已经开始出现各种负面思想,这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很多的要求。20世纪末期我国把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到21世纪初期有大学生法制教育开始逐渐完善,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育对法制教育不够重视,法制教育归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律技术的内容被严重压缩,虽然知识足够,但是地位明显降低,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另外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是专业课,学生不够重视,很少主动关注新闻,教学缺乏连续性。法律基础课程课时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就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内容编排不合理的情况,相对缺乏生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内容比较广泛,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学内容也是相对比较广泛,内容不够详细,主动学习的学生非常少。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化的情况,教学形式局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行动导向能力,很多高校很好实用校园网等教育方式,不能向学生提供足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改革遵循的原则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改革需要遵循目标与内容相一致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一致的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原则。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观念相对而言比较缺乏法制教育理念,在教育中需要有意识的转变教育模式,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引导公民养成守法精神,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发展的法制教育体系。
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曾部分,在教学中需要全面提高法律意识,进一步明确行为的合法性,在提高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正自己的行为,更深层次的理解法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法制教育中。我国虽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但是社会中的各种思想,影响了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部分学校过分强调法律知识的普及,影响法制教育的实效。高校在法制教育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身体力行,学会采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采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革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加强法制教育。
(一)提高法制教育的地位。受到我国传统法制教育的影响,我国一直存在重视道德教育轻视法制教育的认识,在社会中还存在很多就很多人轻视法制教育。从理论上来说,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密切相关,但是也需要看到,两种教育存在很大区别的。道德教育强调自律性,而法制教育则是重视强制性。高校在法制教育中只有结合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育效果。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法治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的从属品,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高校的法制教育改革中需要把法制教育独立起来,并确定相应的配套教育机制,避免法制教育边缘化。从当前的教育体系来进行分析,目前法制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法律制度教育,导致法制教育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法制教育虽然也存在思想教育的成分,但是需要看到两者之间并不能等同,因此高校需要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大法制观念教育,使法制教育独立出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
(二)改革法制教育内容。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内容存在很多的问题,过分强调宣传法律条文以及守法意识的教育,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高校社会实践与法制教育结合不够,学生很难以参与到法律具体实践活动中,难以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改革法制教育是必要的措施。具体而言,大学生法制教育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强调内容的针对性,在符合我国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有意识的拓展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进入社会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法律知识等。另外社会生活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学生对法制的观念认识失误。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重视网络以及就业等问题,因此需要向学生讲述一些劳动法等内容,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三)改进法制教育方法。在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难以使用社会的发展。高校需要积极创新法制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理论,逐渐将法律素养刻到学生内心中。在法制教育实践中,高校课堂教育中可以尝试案例模拟的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等参与方式,与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为学生营造热烈的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点评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法律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开展与师生之间的案例,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案例的选择中需要有意识的选择与学生相关的案例,如刘海洋杀熊事件等,引起学生之间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法律范畴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学生会等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模拟法庭;引导模式
前言
高职院校长期肩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兼备型人才培育的使命,尤其是内部法制教育,一旦出现任何纰漏,都将直接约束学生法律素质水准。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针对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课程加以系统化改进,思政和法律基础课程得以有机融合。可透过实效性角度观察界定,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质强化工作并未引起全方位关注,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理论灌输和实践训练细致融合的产物,对于高职生科学性法律意识培养、综合性法律素质调整,往往产生较为强劲的支持保障功能。主动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的设计应用方案探讨,势必令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质量顺势提升至更高等级层次。
一、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沿用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论述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质量提升方面
尽管说我国高职院校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供应合理数量的素质、技能兼备型人才,但实际上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实况已经和社会规范诉求产生严重冲突迹象,最终高职生就业前景也势必不够理想。其核心原委在于教学质量的偏差,许多高职院校法制教学中始终沿用传统鸭架式灌输手法,不能更好地反映现实,最终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自然不能系统化贯彻。而法制教育本身注重实践性,因此需要借助模拟法庭教学引导模式开辟全新思路基础上,令教师课程创新和传授质量发生本质性变化,进一步辅助广大师生精确化掌握社会需求,保证和时展步伐的贴合性。
(二)学生法制专业应用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改善方面
第一,模拟法庭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高职生对法制课程的感知研习兴致。事实证明,此类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激活高职生群体主观能动性,令他们在法庭模拟演练中明确个人职责,积极地透过网络、图书馆搜集和整理关键性材料,令自身法制知识结构得以有机修缮,至此真正过渡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能够加快法制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融合进度。高职生在进行多元化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中,必粗要将自身已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现实中去,结合个人思维创新和生活化经验,逐步拆解验证各类案情细节,令高职生至此真正系统化地掌握司法审批的整个工序流程,将学校不曾涉猎的知识加以灵活地吸纳内化。
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细致化贯穿的实践细节解析
(一)模拟法庭教学空间的精确化构建
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必须要在专业化教学空间中予以布置,不过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因为成本限制,不能及时搭建健全化模拟法庭实验室,只是单纯地组织学生在教师中进行简易化布置,在如此熟悉的空间中,高职生根本无法引起对法律的敬畏心情,最终教学实效自然不够理想。所以说,相关高职院校必须集中一切技术、经济手段,搭建起生动化的法庭情境,同时参考人民法院相关规则进行各类角色扮演,保证审判器具的全数供应,令高职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官效应。另外,模拟法庭实验室仍有必要供应多媒体现代设施,保证相关情境演练的便利快捷性,不至于限制法制教育进度。
关键词: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0
现今,众多学校都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生法制教育,有学校开始编写教材,有学校聘请专门的法律教师,有学校专设小学生法律课堂,有学校开展了众多关于法制教育的宣传。当然,这些措施对于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法制教育依然是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着小学生,形式化、成人化的特点突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加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总之,这样的法制教育是没有真正触及小学生的灵魂的,没有唤起他们知法用法的热情,没有形成一种法律的信仰。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进行,如果小学生的法制教育止于原地,不能顺应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潮流,不能深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能赢得学生内心深处对法律的敬畏,不能将权利与义务的意识萌芽播种于他们的生活之中,那么法制教育终归只会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幻想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公民社会。从此角度来看,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 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俗易懂的法律常识,通过进行法制理念的启蒙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那涉及到小学生相关的法律究竟有哪些呢?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得知,主要包括《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的法律法规教育,此外,《民法》《经济法》等其他法律中的相关条款也与小学生有关。
什么是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所谓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是和脱离生活的法制教育相对而言的,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法制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找回其本来面目,并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本源来考虑法制教育中的所有问题。这一理念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其一,法制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内容源于生活。法制教育要围绕生活而展开,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其二,法制教育是为了生活。教育目的是引领生活。生活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的过程。法制教育就是为了生活,更好地生活,而不是隔离生活,在知识的"真空"中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满足于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更旨在引领学生逐渐走向未来的可能生活,它旨在塑造合格的公民。
二、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第一,教育本身的要求。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对教育界的影响深远,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教育即生活"的内涵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可见,教育只有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生活化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其生活化亦是教育本质的要求。
第二,法制教育的目标诉求。法制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法制教育理应为人的生活服务,其根本目标是促使人过一种美好的生活,在此点上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法制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增强小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守法、用法的能力,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学会正确地行使权利,积极地履行义务,更重要的是要为培养学会生活的合格公民做准备。可见,"生活"与"法制教育"的关联何其紧密。
第三,小学生心理特点的要求。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注意力不够集中,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扰,对生动活泼的事物感兴趣,法律知识如果以一种机械的条款呈现,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法律知识中一些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法律规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样有理解难度还有些枯燥的法律知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显然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法制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将法制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将法律条条框框的内容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联系,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又进一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造。这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三、怎样实现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
第一,小学生法制教育理念生活化:回归生活,培养小公民。
在小学生法制教育理念上,要坚持把法律启蒙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树立教育生活化,实践公民教育的理念。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引导小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了解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了解法律的作用和自己的权利、义务,从而面对困境学会选择,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应牢记我们培养的是公民而不是臣民。
第二,小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生活化: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事件比比皆是,与其照本宣科,不如将生活中的违法问题、侵权现象以及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作为素材来进行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小学生从违规到违法到犯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我们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应与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结合起来,对日常生活中小学生违反《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合理教育。许多实施的犯罪行为就是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法制教育不仅要重视预防犯罪,更重要的是应当提高对生活中一般违法违规行为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所以在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多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多关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不当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同伴交流,多进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教育,从生活细节上指导他们,总之,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的,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正是源于生活点滴,因此,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第三,小学生法制教育方法生活化:立足生活,走向实践。
曾看到一则关于学校生命教育的案例,或许对学校法制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案例中,一名学生在学校跳楼自杀,此类事件一般是学校的"封杀"事件,然而该学校的校长却不顾政府、媒体的压力,毅然带领全校师生为这名学生举办追悼会。大多数学校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总是对学生高呼珍爱生命,生命何其珍贵,另一边却对周遭生命的陨落置之不理,这样的生命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同样的,学校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大肆宣扬法律知识,号召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可是当学校公共生活中学生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学校漠然处之,这样的法制教育又怎么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因此,在学校公共生活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法律知识,还要将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落到实处。比如,教育法中明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果在学校中出现此类事件,学生能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学校能保障学生维权的顺利进行,那么,这样的法制教育才是鲜活的,才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将法制教育置于生活情景之中,利用生活事件进行法制教育,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真正在实践中、在学校公共生活中进行法制教育,才能达成法制教育的目标。
在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我们面对着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成人法律意识的淡薄,违法现象的泛滥,维权意识的缺失。连成人的法制教育都存在问题,我们对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也不能急于一时,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法制教育,在年幼的时候将"法"的意识植于他们心灵之壤,将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种于他们幼小的生命之中,他们心中不会燃起民主法制的希望之光。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将法律的条款细化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面对问题学会选择,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的合法权益,最终,学会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过振兰: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载《科研经纬》。.
[2]李翠君:对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方法与手段的探讨,载《学科教学探索》。
[3]许灵: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载《天中学刊》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