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腹部手术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0-82岁,平均61岁,其中经腹直肠癌根治术18例,结肠癌根治术18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9例;并存糖尿病6例,高血压8例、心脏病4例。
1.2 方法 ①将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FLOWTRON EX-ECL)泵的电源插头插入一个合适的插座中,这时不要将泵的开关打开。将压力充气管与泵连接,并确保在连插扣住处听到一声“咔嚓”。②将型号选择好的压力护套扣致于病人合适肢置,充气囊致于病人的肢体下方。轻柔的将病人的肢体包裹,并安全扣好尼龙搭扣。③将与压力泵相连的压力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压力护套上,并确保在连接片听到一声“咔嚓”。证明护套和气泵是连接紧密的。打开气泵开关,绿色指示灯亮起,此时气泵开始进行短暂的自检运行。即气泵和护套的充气和放气交换情况。④将压力旋钮调到5.33KPa(40mmHg),除非病人的主管病生提出新的要求,并且这个要求是在气囊膨胀所允许的压力范围内。⑤单侧肢体使用只需连接气泵上的其中一条压力管,另外一条自由放置,这时需按下单侧肢体使用按钮,并确保指示灯闪烁。6.使用时间每日至少两次,每次为60min,有条件可延长使用时间或连续使用。停用时关掉气泵开关,将压力充气管从护套连接处分开即可。
2 护理
①向病人解释该治疗的目的,操作方法,以取得配合。②安置患者于舒适。③应于术后6h内使用第一次,以增强预防效果。④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为患者进行治疗。⑤治疗期间应观察压力泵的使用情况:①当报警显示LO时可能是护套软管连接不良、护套漏气、压力低,要及时检查软管系统和护套,如有损坏更换护套即可。②当报警显示HL按时可能是软管打结,软管没有连接气泵,单肢体使用没有按下单肢体使用按钮,及时检查软管扭曲打结处,将软管与气泵连接,关掉气泵开关,重新启动,假如是单肢使用,按下单肢体使用按钮。③当报警显示F时停止使用,立即报送维修。⑥要及时询问患者使用时下肢的感觉,护套包裹是否过紧或过松。⑦停用时先关掉气泵开关,将护套从病人下肢取下,将压力充气管从护套连接处分开,妥善放置。⑧取下护套后应检查皮肤的一般情况。⑨一般使用为每日二次,每次60min,术后三天即可,同时应指导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3 结果
通过实施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治疗。本组45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DVT。
【关键词】 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常发病之一, 发病群体为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 病情发展迅速,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缺氧、呼吸困难等, 常发于春冬季节, 给患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呼吸道内存在的分泌物难以排出体外, 不仅影响了治疗, 而且也会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运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青睐[2]。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观察组:男65例, 女77例;年龄90 d~6岁, 平均年龄2.1岁;流喘肺炎35例, 急性喉炎22例, 支气管哮喘37例, 支气管肺炎48例;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男74例, 女68例;年龄60 d~7岁, 平均年龄2.3岁;流喘肺炎41例, 急性喉炎23例, 支气管哮喘36例, 支气管肺炎42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不同病情给予适当药物治疗:①流喘肺炎:氨茶碱、利巴韦林、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②急性喉炎:氢化可的松、利巴韦林、青霉素;③支气管哮喘:地塞米松、5%碳酸氢钠、氨茶碱;④支气管肺炎: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部分药物可以加入生理盐水。观察组根据患儿的病情, 每天可安排2~3次治疗, 每次10~20 min, 5~6 d一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安排1~3次治疗, 每次20~30 min, 4~5 d一个疗程。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无好转, 应适当调整治疗方法。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喘息、咳嗽、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好转或者彻底消失;无效:病情无好转, 甚至出现恶化。
2 结果
2. 1 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有效率要略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的疗效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疾病 组别 例数 有效 无效 P
流喘
肺炎 观察组 35 35/100% 0 >0.05
对照组 41 34/82.9% 7/17.1%
急性
喉炎 观察组 22 22/100% 0 >0.05
对照组 23 15/65.2% 8/34.8%
支气管哮喘 观察组 37 36/97.3% 1/2.7% >0.05
对照组 36 32/88.9% 4/11.1%
支气管肺炎 观察组 48 48/100% 0 >0.05
对照组 42 37/88.1% 5/11.9%
2. 2 不良反应对比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烦躁、气促等,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
组别 例数 胸闷 烦躁 气闭 气闷
观察组 142 0 0 0 0
对照组 142 5/3.5% 8/5.6% 3/2.1% 5/3.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常发病之一, 病情发展速度快, 易引起患儿家长担心。患儿气管发育还未发育成熟, 气管狭窄, 抵抗能力差, 黏膜柔软黏液腺分泌不足, 咳嗽反射能力差, 极易导致黏膜肿胀, 进一步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运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患儿来讲疗效较慢且疗程偏长, 运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3]。
雾化吸入法包括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和超声雾化吸入法。早期较常使用的是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 而由于对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的深入研究, 现在已得到广泛应用[4]。在进行雾化时, 雾粒直径约为1~4 μm, 极易被吸入小气道以及肺泡内, 并且雾粒含水量较高, 可以起到湿化呼吸道的作用, 但同时也应该控制雾化量, 才能有效减轻患儿症状。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超声雾化吸入法与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超声雾化吸入法更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给家长带来了恐惧, 也使得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在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时, 若发现有不良反应, 可调整为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院的医疗设备及环境也得到了全面优化,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配备氧气管道设备, 为采取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有利条件。患儿接受治疗时, 可将氧气雾化器安置在病床边, 使得患儿容易接受。使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操作简便, 疗程较短, 经济实用, 也可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先芬.氧气雾化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9(22):159.
[2] 李明静.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0):782-783.
【关键词】小儿雾化吸入;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27-02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用药量少、起效快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雾化吸入疗法也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本院现将近年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雾化吸入疗法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做总结性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8例,其中男患儿43例,女患儿35例。患儿年龄1岁-7岁,平均年龄(3±1.29)岁;患儿其中急、慢性咽喉炎16例,上呼吸道感染25例,哮喘9例,急、慢性支气管炎28例。
1.2治疗方法
对78例患儿根据其病情进行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均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雾化吸入常用药物有普米克令舒、干扰素、地塞米松、沐舒坦、布地奈德混悬液、速尿、病毒唑注射液等。医护人员可根据患儿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雾化吸入药物进行治疗。
所有患儿均使用氧驱动雾化器进行吸入治疗,护理人员遵医嘱将配好的药液注入雾化器内,并将氧气表连接氧气管道,再连接雾化器,然后打开氧气表,调节好氧气表压力,测试气雾是否能均匀冒出[1]。
在雾化治疗前,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解释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及好处,使其家属配合护理人员一起将雾化器罩在患儿口鼻上。雾化吸入每次15min,每日午晚各1次。所有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周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3护理方法
在对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病房内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为最佳,每日早午晚进行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
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在对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地和患儿家属进行配合,1岁以内患儿取半卧位,可让患儿斜靠在家长臂弯进行雾化治疗;1岁以上的患儿可取坐位,如患儿不能配合治疗,可根据情况变换,并用玩具等物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若患儿病情较重,无力呼吸时,可让患儿躺于床上,并将床头抬高30o左右取侧卧位,此种可使患儿的隔肌下降,提高呼吸深度并增大气体交换量,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的沉降。
雾化吸入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在治疗中若患儿哭闹不肯配合治疗时,对于3岁以下患儿护理人员可同患儿家长配合一起直接用雾化面罩罩住患儿口鼻,当患儿哭闹不止时可稍等片刻再进行雾化吸入。若有哭闹严重并不配合治疗的患儿,最好在患儿睡着后再进行治疗;3岁以上的患儿一般可以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嘱咐患儿可用嘴唇含住雾化器上的口含器,让患儿尽可能用口腔吸入,并用鼻孔呼气。
雾化吸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要注意用湿毛巾擦拭患儿的口鼻四周,并叮嘱患儿家长,为防止患儿着凉或有咳嗽气促等现象,在雾化吸入治疗完毕半小时后方可外出。
2 结果
本院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根据患情不同采取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所有患儿均行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其中有2例患儿因哭闹不止其家长拒绝雾化吸入治疗,1例患儿哭闹昏厥无法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剩余患儿中有57例治愈,18例病情显著好转。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系统疾病是和种常见的多发病,患儿若患有呼吸道疾病其病变位置主要在支气管、气管、胸腔或肺部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小儿哮喘、小儿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等类型[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也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其中,主要针对儿童喂药困难等因素而设计的雾化器对儿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雾化吸入器的类型主要有空气压缩雾化器、氧驱动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等,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器一般为氧驱动雾化器。
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时,其对患儿的综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先要让患儿有良好的依从性,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关资料显示,在使用雾化吸入对患儿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对1-3岁患儿采用玩具、看图片、看卡通动画、做简单的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通过护理干预手段使患儿能减少哭闹并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3]。对于3岁以上拒绝配合治疗的儿童,护理人员可对其使用鼓励或奖励的方法,通过对患儿的表扬鼓励并给予一些小奖励,可使患儿提高自信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
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患儿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其家长意识到雾化吸入治疗的好处,从而消除顾虑,能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一起对患儿进行治疗[4]。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时,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干预护理,可避免患儿口腔内的积液进入呼吸道而导致患儿窒息等症状的发生,正确的护理使患儿吸入的雾化液能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患儿两侧的肺内,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院通过对78例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治疗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家长也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在临床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显著。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对患儿治疗时进行良好综合护理干预,使患儿能积极依从并配合治疗,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耐心细致的综合护理,并与患儿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患儿疾病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贾丽.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11(11):1381-1382.
[2] 冯吉芳,张艳卿.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5(06):800-801.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均46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观察并分析患儿的病因,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护理效果,调查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程度。
结果: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疾病较因呼吸系统引起疾病的可能性大,经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的A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较经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B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无效率低,P
结论:通过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病因分析,对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此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 继发性 呼吸暂停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8-02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指新生儿呼吸停止超过20s,心率减慢等一系列的危险征象,可发生于任何胎龄的新生儿。通常由不同疾病或其他附加因素引起,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所引起,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通常以继发性为主,严重危害了患儿的健康,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将会因为长时间缺氧而导致脑细胞的死亡,甚至危及了患儿的生命[1]。临床发现,患儿的护理措施与患儿的病情与康复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继发性呼吸暂停新生儿92例,所有患儿经临床确诊,均排除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可能。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有患儿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为3~15d,平均年龄为(7.1±4.3)d。B组为对照组,有患儿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为2~17d,平均年龄为(6.9±4.5)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B组患儿给以综合护理方式,具体的护理方式如下[2]:①因新生儿体温过低时,可诱发呼吸暂停,对此类患儿到医院就诊时,采用保温箱对患儿进行保温恢复,时时采用人工检测系统对患儿进行监测。②当患儿的血糖过低时,可抑制患儿的呼吸中枢,使患儿的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故在护理患儿时,当患儿出现低血糖情况后,适量适时的及时为患儿注射葡萄糖溶液,控制流速,保证患儿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达到正常标准。③当患儿的肺部功能受损时,使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患儿体内的氧供应减少,为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适时为患儿吸入超声雾化的药物,保证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70mmHg。④新生儿的喂养情况也是一类容易忽视的问题,喂奶时,注意喂奶的速度,配合腹部按摩,减少患儿呕吐情况的发生。临床诊断分析患儿的病因,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
1.3 观察指标。经临床诊断观察并分析92例患儿的病因,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分为以下几种:①痊愈:患儿症状消失,健康状况恢复趋于正常。②有效:患儿症状得到缓解,健康状况恢复趋于正常。③总有效:总有效=痊愈+有效。④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而患儿家属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采用百分制来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儿因不同疾病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的例数见表1。表1结果显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42例,所占比例为45.65%,因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50例,所占比例为54.35%。
2.3 患儿家属对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平均评分为(97.8±0.6)分,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平均评分为(92.3±0.4)分,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
3 讨论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是一类新生儿常见病,此病往往伴随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极易发生恶化,严重威胁到了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危[3]。引起新生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疾病分为呼吸系统类疾病和其他系统类疾病,其中以硬肿症、胃食管反流、败血症、纵膈气胸引起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及时防治及治疗新生儿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4]。表1结果显示,因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较因其他系统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新生儿少。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吸入综合症、湿肺、新生儿肺炎、肺出血、乳糜胸、纵膈气胸、先天性肺囊肿等,其他系统疾病包括:HIE、颅内出血、化脑、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小肠、胃食管反流、贫血等。表2结果显示,经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的患儿的护理效果较经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无效率低,并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因护理方式的改变而提高。此外,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技术原则,防止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类疾病的感染。一旦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及时给予患儿及时的抢救措施,具体做法如下[5]:①清理患儿的呼吸道;②给予必要的氧供应;③病情严重时采取插管抢救。尽力尽早的帮助患儿脱离生命危险,防治因缺氧缺血产生的新生儿脑损害,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总结以上所述,临床医疗工作者应给予患儿正确的病情判断,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综合式护理,帮助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的康复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崔艳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716-1717
[2] 幸娟.婴儿抚触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6):381.
[3] 崔艳芳.不同病因致新生儿继发性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18):1716-1718
【关键词】 氧化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74-01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庞杂,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毛细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结核、小儿哮喘以及小儿支气管肺炎等,而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喘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以及慢性咳嗽等。以往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超声驱动雾化治疗,但是其临床应用效果却不如人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还有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深入了解,氧化驱动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逐渐广泛,该治疗方法有着治疗周期短以及临床效果突出等优点。本院自2010年始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共100例。患儿疾病具体如下:小儿哮喘患者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9例,急性喉炎患儿11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例。男性患儿56例,女性患儿44例;年龄最大的为7岁,最小的为70天,其平均年龄为(4.7±0.3)岁。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也就是平喘、抗感染、镇静和氧疗等治疗方法,还有常规的护理方法。
1.2.1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给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北京吉纳高新医疗奇效有限公司生产,QW15型气化雾化吸入器。患儿通过面罩来吸入药物特布他林雾化液,每次吸入2.5mg的剂量;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剂量也有所不同,小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0.5mg,大于1岁的婴幼儿每次1.0mg;氨溴索注射液每次7.5mg。氧流量是每分钟6L,治疗时间一般是20分钟左右,等到吸入剂的雾气完全消失为止,1天两次,如果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适当的增加次数,但是最多不能超过4次。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雾化液配置与实验组患儿相同,使用仪器为WH-968超声雾化器,患儿与喷嘴连接。根据患儿病情,一般情况下超声雾化治疗的时间为20分钟,每天治疗3次。在雾化之后将雾化器关闭,并指导患儿进行漱口还有排痰等步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对患者的疗效标准判定,分别以显著、有效以及无效来作为标准。患儿在3天之内明显出现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显著。患儿用药4-5天之后症状有所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的情况有所改善,肺部罗音和哮鸣音减少甚至消失,判定为有效。患儿在用药5天之后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加重的为无效[1]。疗效的有效率=疗效显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儿;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实验组患儿在雾化吸入后心率与SpO2改善相对于对照组患儿要具有显著优越性(P
3 讨论
在儿科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对小儿本身身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本身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猛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在临床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在对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儿情况密切观察,对于雾化吸入的干预有面罩吸入法和口含嘴吸入法这两种。在口含嘴吸入法临床的实践当中,因为婴儿在吸入的时候会有哭闹挣扎的表现,喷嘴在口中来回的进行移动会很容易让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和牙龈出血,而且婴幼儿在哭闹的时候会大量的分泌腺体,通常会在喷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膜会让喷嘴产生堵塞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面罩因为质地比较柔软不会对患儿的面部产生太大的压迫感,我们可以将口罩放在患儿的口鼻之上,不但吸入的效果良好而且对患儿也不会产生损伤[2]。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相对于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的对照组患儿,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结果提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应用氧化驱动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治疗周期不长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患者 呼吸系统 护理 护患关系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通常会反复发作,尤其是以老年患者居多。正由于呼吸科久治不愈的病情,呼吸科老年患者常常会引发焦虑、烦躁等情绪化反应,这给康复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老年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较大,特别是一些肺心病或者哮喘等呼吸科老年患者,在夜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注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总结一下临床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并选择2009年0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0至90岁之间。本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中,支气管哮喘者有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1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2例,肺癌患者有1例。
1.2护理方法
本组24例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了常规有效的护理治疗。具体护理方法描述如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的颜色、量等,特别是针对于老年患者,更应该加强晚上的护理,防止因为夜间病情加重而带来危险;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记录好血气监测数值。并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的处理,如使用呼吸机,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注重患者所处环境的建设,保证通风、整洁、无菌。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是随机选择的,说明老年患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高发人群。本组患者经过上述方法的护理后,康复以及好转的患者有22例,比例高达92%。说明本院针对于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还是可行的,效果也是较为满意。
3 讨论
3.1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当一部分呼吸科老年患者因为一时不能解除病痛,就会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在整个临床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的人格,保守病情方面的秘密,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真正从患者的角度考虑,给予患者理解、关爱以及援助。如果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闹情绪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对待,不要因为患者的一些言行举止而发怒,从患者的不满情绪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日常治疗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者不可性急,对言语啰嗦者不要嫌烦,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甚至流露不屑一顾的神情,注意礼貌和态度。平时主动关心老人,主动和老人打招呼,问长问短,以消除其孤独感、恐惧感。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更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好生活护理,促进舒适。
其次,对于呼吸科特殊的老年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急性痛苦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该简洁,并可借助于搀扶等肢体语言传达同情及友善信息,令患者产生亲和感。在治疗中,对老年患者的意见和挑剔,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避免矛盾冲突。
3.2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避免因呕吐物、分泌物的误吸而堵塞呼吸道。对神志清醒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配以翻身拍背,雾化疗法,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行机械吸痰。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至最低;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其次,老年患者因为年龄、肌体等原因呼吸道的肌张力降低、肺活量也会有所减少,更会引起肺部的感染。医护人员要确保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室温可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可在50%至70%的范围内。如果哮喘病患者,可适当调高一点室温以及湿度,这样可以促进气道的湿润,增强气道消除分泌物的能力。
另外,氧气治疗是呼吸科患者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肌的代谢功能。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低流量、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在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尽量采用双腔吸氧管,同时应该勤巡视,多观察,监测患者的氧流量,避免鼻导管脱落或者堵塞等。此外,吸氧的同时应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深呼吸锻炼,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运动耐受量,比较适合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3.3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合理的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及家属宣教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知识,借助于各种方式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呼吸科老年患者的饮食调理注意点如下描述:嘱患者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及呛咳;以清淡为宜,避免辛辣、油腻以及一些过敏性食物;少食产气食品,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和新鲜的蔬菜、水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饮水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呼吸科老年患者对于护理方面的服务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仅是药物的治疗,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护理交往,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建立一条途径。
参 考 文 献
[1]金文喜.浅谈呼吸科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9,16( 3) : 94-95.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在内一科实习一个月了,我深刻感受到心血管内科在整个医院,乃至人们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者人们的健康,它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旦患病,就将终身服药,所以预防是很关键的一步。人们往往不注意这些,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危害的时候,才会前来就诊,尤其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在实习的这一月中,我对心血管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高血压病人来了常规要做心电图,拍胸片,做心脏彩超发现微小病变,还有实验室检查,治疗上不但要降压,而且还要抗凝,降脂,扩血管等等对症综合治疗。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也见到了很多的病例,比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炎等。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很有深感的是:病人来了常规化验血糖,通过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尤其对于低血糖昏迷病人,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许就会给予高糖口服,这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也许还会造成病人死亡。这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实习学员学习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心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心电图分析是最基础的,还有心肺复苏,常见药物的运用,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平喘药物等。对医师素质的要求也很强:
⑴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心血管疾病,发病凶险,危及患者生命,要快速进行抢救及治疗;
⑵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心血管疾病其起因十分复杂,要求医师应时刻关注疾病变化;
⑶要有十足的耐心。心血管疾病发展变化非常不稳定,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应及时并耐心的讲解;
⑷要有医学综合能力。心血管疾病多并发有其他系统疾病,这就要求医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综合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实习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以上要求,积极完成科室及带教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定期完成医院的各项考核,圆满完成进修任务。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一年的工作结束了,自我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在过去的一年里,最令我开心的事情就是我最终由一个实习护士转为正式护士了,这就意味着我不会再为自我将来的工作发愁了,我能够安心的在我的护士工作上工作了。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能够给自我打一个及格分吧,没有什么异常的贡献,也没有什么失误和错误,仅有不断的工作,学习,上班,下班,一年就这样过来了。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又是“全国卫生系统管理年”,我在院领导及护士长的关心和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熟练地掌握了各项临床操作技能,现将工作情景总结如下:
自去年7月进入本院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__科、__科、__科和icu轮转学习。经过这一年的实践学习,感觉要想将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严格要求自我并多请教带教教师,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体会要领。
此刻我在___病区轮转,这是一个综合科室,有超声刀、介入科、中西医和化疗。我感觉在那里要学的东西很多,比如:超声刀术后要注意皮肤的保护、肢体温度感觉活动度及肢端足背动脉搏动等;介入科术后应嘱患者患肢制动,沙袋加压,观察病人排尿情景。
之前在_科期间,第接触____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各类癌症的化疗方案、化疗适应症、化疗禁忌症以及并发症都比较陌生。经过4个月的学习,感觉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比如:各类化疗药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性不一样;在化疗期间,如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刻采取的护理措施;长期化疗的病人行深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另外,在化疗过程中,病人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皮肤黏膜、心理状态等一系列化疗反应,这时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分外地热情关怀病人,尊重并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做好床头交接班,给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
更早的在_科期间,学到了_________相关知识。术前准备有心理疏导和肠道准备、饮食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切口观察、协助咳嗽排痰、观察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尿管的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等等。由于妇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们更耐心地去与她们交流与沟通,仅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信任我们工作。
当然,我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比如,在学习上,有时仍有浮躁的情绪,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心浮气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冷静处理。在工作上,有时存在着标准不高的现象,虽然基本上能履行自我的职责和义务,可是在主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要再次感激院领导、护士长和带教教师给予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忙,感激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回顾过去,有许多提高和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应当发扬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克服不足。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除熟悉了各科室的业务知识外,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礼貌礼貌服务,坚持礼貌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发可是肩、不浓妆艳抺、不穿高跟鞋、响底鞋、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进取参于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活动,丰富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安全保护意识。在护士长进取认真指导下,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和提高,平时坚持参加科室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周二的晨会,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护理人员三基训练,在护理部组织的2次技术操作考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一年的工作中,能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本事。
在将要迎来的一年中,我会在总结过去一年的得与失后,详细的将自我在未来一年要做的事情完整的想出来,在将来的一年中,我会本着护士的天职,进取认真努力的工作,把我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在自我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来。我会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质,将为人民服务时刻记在心中,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
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逐渐加大,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但是,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范围相对广泛,幼儿、中老年人均有机会发病,此类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护理也能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9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2±5.4)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为(47.1±5.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以及吸氧。观察组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在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全程进行护理干预[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突发性死亡的概率整体较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时间被延误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其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症状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急性发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呼吸道疏通,痰液较多患者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内部设施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降低患者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是慢性迁延期,在这两个阶段,护理的要点应该为祛痰、镇痰以及控制感染,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将患者的调整到半坐,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喘息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患者用药,对患者使用一些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使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相关指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能够准备好应急药物,随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患者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或是受到污染的大气。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缓解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则需要尽量建议其戒酒以及戒烟,不仅要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个人卫生问题的关注,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要求患者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呼吸训练,使患者的通气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膈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存在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的问题,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部分患者的失眠问题,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呼吸道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整体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涨幅也在逐年增加,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道疾病问题,不仅正常的呼吸会受到影响,同时,自身的情绪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2]。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有着较高的治疗难度,同时,此类疾病也有着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则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方面的负性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脾气暴躁的问题。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外,护理干预也是影响患者后期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要辅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而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更加严重,患者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在实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紧急情况发生时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全而影响抢救,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现护理工作整体开展质量的提升[3]。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慢性迁延期的护理措施,第二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缓解期的护理措施,同时,心理护理要能够伴随着患者接受治疗的全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有效消解,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治疗目的,为整体治疗效果的保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患者来说,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越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度就越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避免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发生危险。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患者,这也间接验证了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后期康复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焦然,韩世范,曹妍,任红霞,朱瑞芳.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护士处方权内容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9,33(17):2940-2944.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重症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呼吸机
doi:10.14033/ki.cfmr.2016.33.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94-02
随着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多,临床上对该类患者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该病属于受气流限制的肺部疾病的一种,气道不畅和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会对患者后期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对合并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1月-2016年5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合并出现重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3年,平均(10.4±7.5)年;患者年龄53~89岁,平均(66.6±7.2)岁;患者体重43~79 kg,平均(53.8±8.4)kg;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7 h,平均(7.5±2.4)h;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22年,平均(10.2±7.8)年;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5.9±7.4)岁;患者体重45~73 kg,平均(53.2±8.6)kg;呼吸衰竭发病时间1~18 h,平均(7.2±2.8)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呼吸机的参数为患者调节鼻罩或面罩,调节到患者感觉舒适为止。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前,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可能性较大,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将通气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讲解治疗期间正确配合的方法,减少不良情绪;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患者会由于面罩所产生的影响,导致不能够正常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使不良情绪状态明显加重,护理人员此时可以通过手势、笔谈等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增强其安全感。(2)护理: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对治疗期间的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患者的头颈肩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口鼻腔保持畅通状态,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进行休息,但在饱餐状态下不能够选择该,以免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2]。(3)病情观察:在通气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生命体征、神志意识、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排痰并定期对患者的血气分析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告知有关医生进行处理。(4)并发症护理:对固定张力和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可间歇性的打开面罩,以使患者的症状表现得到缓解,在最大程度上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对口鼻分泌物进行清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对呼吸系统疾病通气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等四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束患者出院当天,以不记名打分方式了解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显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没有减轻,呼吸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基本没有改善,或病情恶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呼吸系统疾病通气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9.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8.94±2.57)d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为(12.39±3.15)d;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10±1.32)d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该组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为(9.07±2.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水平较为低下,受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呼吸道感染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4-6]。目前无创正压通气机已经成为在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实施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且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通气障碍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基本原则,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通气机可使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和病情的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性改善,在对患者实施通气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其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定期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对坐卧位姿势进行及时的调整,使患者能够以舒适姿势来接受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羽玲.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234-235.
[2]殷宪玲.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106-107.
[3]梁梅英,陈广雪,梁永祥.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5,36(16):3608-3610.
[4]孙永梅.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o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07-1208.
[5]陈玉兰.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10,9(2):159-160.
[6]阳艳.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