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地域文创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域文创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域文创设计

第1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识字数量多,易混淆,难度大。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文本),挖掘汉字本身的特点,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快乐的识字情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以此激发低年级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

汉字形体繁复,笔画、结构复杂,加之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相对较弱,让他们识记字形往往会缺“胳膊”少“腿”。如果教师利用汉字造字规律创设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巧记字形,而且还能培养其识字能力。在低年级形声字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巧解字义,而且还能初步发现形声字形旁表意的规律。如教学归类识字“清、晴、睛、情、请、蜻”时,可先引领学生探究这些字的共同点,学生会很快发现这几个字都有“青”,他们的读音跟“青”有关,音节的韵母都是“ing”。然后教师可以用课件呈现事先准备好的含有这六个字在内的形象生动的儿歌,以激发学生学习这六个字的强烈兴趣,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积极主动地辨析这六个字的左右两部分,学生们会惊奇地发现这类字的意思跟部首相关联。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这几个形声字,而且引发了学生对形声字的思考,初步体会到了形声字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创设交际情境,树立学生自信心

新课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的双向互动,而非简单的叠加。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口语交际”中“立足点”就在于这种互动,教师应着力为学生创设特定的交际情境,最大限度地让生生、师生、生本之间产生多向的互动,给力挖掘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体验与情感,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从而提升低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养。

交际情境的创设来源于生活,生活给低年级语文教学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口语交际资源。教师应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领悟学习口语交际的作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学口语交际《指路》时,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在校园里创设实际指路情境,让学生当小导游为问路的家长指路,通过实践正确弄清方位,提高交际能力。置身于情境中,学生感到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交际的欲望也更强烈了。

教师应积极开发口语交际资源。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后走进鲜活的生活情境,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引领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当学生将与人交往当作一件快乐事来做时,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感悟力

低年级学生情感丰富,而音乐能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无拘无束,让他们的思维在美妙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最佳状态。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特别丰富,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将语言想象成画面,再从想象的画面中去领悟语言内涵。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水乡歌》第一自然,用电子白板呈现教材第一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朗读,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么多水有什么用呢?这一设问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他们纷纷说道:这么多水可以养蚌养蟹放鹅鸭,可以长菱长藕结莲子,可以让我们跳水游泳打水仗,还可以浇灌运输赛龙舟……由此及彼,学生对第二段“千只船,万只驳”的想象更丰富:他们仿佛看到了满载而归的渔船,古色古香的游船,装满货物的货船,来往穿梭的客船……好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想象在自由的空间里驰骋,也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还帮助学生感悟了语言的深层含义,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2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28-01

要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领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观察、发现、思考,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多媒体课件能再现文本情境,为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合作与良好互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展现优美的水墨风景图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大多是图文并茂的文章,很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图画,课文就是用语言描写图中的情境。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的水墨图,展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课文内容变成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理解与接受知识。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江南》这课时,笔者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水墨图,让学生欣赏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儿童们乘船采莲的情景。接着引导学生读诗句,体会“莲叶何田田”的荷塘美景以及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然后再用简笔画画出几片荷叶、几朵荷花,并在荷叶的四周画上几条小鱼,简单的几笔就可以把“鱼戏荷叶图”形象地勾勒出来,学生更能领略到“荷叶层层叠叠、茂盛鲜亮,莲叶间的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北面”的情景。最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和体会莲叶的美和鱼儿的快乐、自在。江南水乡的美景是那么的生动、形象,而描写江南水乡的小诗也深深地印记在孩子们的心里。可见,借助图画展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真切,从水墨画的颜色、明暗中能迅速感知课文内容,从而接受和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获得美感。他们在欣赏图画之美的同时,还能欣赏到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二、用视频再现历史场景

教师应结合教学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恰当地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进行《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课文所讲述故事的年代已经久远,学生没有经历过当年战火纷飞的场面,也没有相关的感性经验,他们很难理解课文,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介绍历史背景,播放电视剧《》中过草地的剧集,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上,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激起了学习课文的热情,并通过老师的指导,很快理解了课文。这样,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顺利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活用音乐渲染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用富有感染性的乐曲,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共鸣点,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年级的儿童具有好奇、爱探索的心理特点,并且想象力特别丰富。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先给学生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带着学生一起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身体,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船上的情景。之后,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孩子们尽情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再看看课文又是怎么写的。最后配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伴奏带,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情景的美丽。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了,孩子们乐在其中,感悟到文中的意境。

再如,《黄鹤楼送别》这课表达了好友之间的依依送别之情。但是,学生年龄尚小,很难感受到这一情感,特别是友人离去以后的依恋之情,学生更是难以体会。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利用歌曲《送别》,把学生带入了朋友依依惜别的意境。在音乐的烘托下,学生更容易体会文中的意境,再学习课文时自然能够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第3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091-02

1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体系已经十分成熟,许多国际一流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门店和网站,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其中商品特色鲜明品种丰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还有与著名品牌合作的产品,不仅局限于服务校内的顾客,更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游客,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的完美融合。

国内目前发展较好的是台湾省,以台湾大学为例其拥有官方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网店,从产品类型到产品创意都不亚于欧美国家高校。并且除了高校官方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外,还有很多大学生自主研发的文化创意产品,从创意设计、产品制作到最后的营销售卖都有大学生参与其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大陆的高校陆续认识到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许多大学纷纷开设了自己的校园纪念品店或网站等。像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的一些知名高校,也有了自己的文创研发团队、文创门店以及网站,发展的比较成熟。不过大部分大陆高校的文化创意产业才刚刚起步甚至还未起步,相比于欧美国内文化创意产品从设计研发、产品加工到营销环节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产品本身存在诸多问题:(1)类型单一、款式老旧无法满足现代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2)缺乏对文化元素的设计加工,设计手法过于简单;(3)受众人群范围局限,社会影响力小。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会影响校园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

2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对于带动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2.1 增强高校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高校的学生生源构成都是遍及全国的,也就意味着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是高校本省或本地区的,因此他们对于学校的文化、学校所处地的地域文化都知之甚少。現在的大学生群体更多关注的是新的事物和国外的新鲜文化等,缺乏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而地域文化要想传承和发展好一定是需要年轻人的充分参与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学生们愿意购买且会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好的文创产品甚至成为学生们互相赠送的礼物,比起强硬直接的灌输地域文化,将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精美礼品中展示出地域文化风采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是更为有效地方式。在校园文创产品中注入地域文化的文化性可以让学生们在购买使用文化产品的同时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2.2 利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功能推广地域文化

校园文化产品除了具备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它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经过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具备纪念意义的,因此会有很多学生和教师把校园文创产品当做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校园文创产品里本身也会包含纪念品和礼品等。这些因素就使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作为很好的文化传播载体。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去可以让地域文化借助校园文创这个载体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扩大地域文化的影响范围。

3 地域文化的融入对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作用

3.1 增强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目前国内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创新创意不足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设计者仅仅简单的考虑了高校本身的文化。第一,我们承认不同学校的文化是不同的,但很多综合类大学在校园文化上的区别并不明显;第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物品范畴,因此需要将抽象的文化转换成物质载体和元素符号载体来运用。一般而言高校的建筑、校园的景观、校训校徽等是设计文创产品中主要运用的元素,考虑到建筑的雷同、校园景观本身缺乏文化内涵以及重复性的运用校训校徽做简单设计会产生创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发现仅仅从校园本身寻找设计要素是容易产生问题的。学校是依托城市发展建设的,学校在多年的发展中必定会受到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设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时候考虑地域的特殊文化包括独特的材料、独特的符号、独特的物品和独特的技艺等会使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更具创新性创意性,设计者也更加容易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更多更好地产品。

3.2 扩大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人群和影响范围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旅游的热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群体逐渐从师生扩大到了全社会的范畴。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产品将会更加贴近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范畴,因此会更加的受欢迎。具备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将不再仅仅是师生们赠送亲属朋友的良品,更会成为该地区人们节日庆典互赠亲友时争相选择购买的礼品,同时也会成为到该地区旅游的人们选择购买的纪念品,从而扩大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影响范围。在一些重大的校园活动中如:校庆、国际高校互访等活动中,我们需要一些具备一定品质和档次的纪念品或者礼品来赠送校友、师长和国际友人及伙伴高校。一般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或者礼品是根本无法满足品质和档次要求的,然而具备地域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要求,这类产品可由珍贵的当地材料打造,或用复杂的传统手艺制作,形制可以十分精美,高端上档次。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去拓展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服务范围和受众范围,使其具备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4 地域文化传承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4.1 校园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元素相结合

在进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校园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元素的结合。在这之前需要对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文化元素的提取。一般而言校园文化元素主要體现在校训、校歌以及该校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某些研究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知名的校友等抽象概念领域和学校教学楼、校园内风景、校园雕塑以及一些特色场景等具象要素。地域文化的元素提取包括对历史传说、宗教特色、民俗文化等抽象领域以及地域特产、标志性建筑、装饰符号等具象领域的归纳与总结。在准备好两类元素符号后,需要一定的设计逻辑将元素进行组合或重构形成新的元素符号形式。地域文化远比校园文化发展的更为悠久和丰富,因此可以提供给设计师足够多可运用的元素,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运用校园文化进行设计更能突出文化性的特点和形成更好地创意。

4.2 地域性材料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是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地域性的,比如当我们看到桦树皮一类的纪念品就会知道这是北方文化元素的一个代表;看到竹子做的笔筒就会联想到南方的竹林等等。材料展现了一种色彩、肌理和触感,引导人们联想到它的环境及背后的意义。在进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要注意元素与材料的匹配关系,好的设计表达一定是要有适当的材料来依托的。打个比方同样是做一个笔记本,如果可以运用当地生产的纸张做出来的本将会比生产线下的本更有文化性意义;同样是做明信片,采用当地盛产的薄木板进行灼刻将会使它比卡纸彩印更具文化韵味和收藏价值。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适当性,不同的材料适合不同的产品形式,日常用品类就不适合过于易碎的材料,纪念品则就可以考虑较为珍贵的材料,最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成本与售价等多方面的因素。

4.3 地域民族技艺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借鉴意义

地域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是对民族技艺的传承,依托于民族技艺设计出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具备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同时这种结合可以为传承民族技艺提供动力和发展条件,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模式。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更多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民族技艺同样是一种艺术文化的表达方式,在目的上两者是不谋而合的。举个例子来说剪纸活动是一种民族技艺,剪出来的内容却可以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做皮影和舞皮影唱皮影是一种技艺,但是皮影和皮影戏的内容却是一种文化;做陶罐烧陶罐是一种技艺,然而陶罐的形态、色彩、纹饰等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完全可以借助地域民族技艺来打造和设计的。借助古老的民族技艺,表达当代的高校校园文化,一老一新碰撞出丰富的设计创意。这种校园文化产品既体现了校园的文化,又展现了地域民族技艺;既传播了校园文化又传承了民族技艺。这样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具有文化性和创新性的。

第4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凤翔泥塑 随花就形 吉祥纹样 点、线、面、体的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XSYK094)。

凤翔泥塑是我们熟知的一项具有陕西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对自然形态的抽象表现,对纹饰的巧妙应用,这些都为现代设计增添了不少灵感和素材。笔者已尝试把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引入课堂教学当中,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大学生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使其作品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形式感,使得艺术专业大学生设计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创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当今这个遍布创新作品的社会当中,我们对于“创新”不陌生,“创新”仿佛是一种人生态度,它代表着新人类创新的精神。艺术的基本规律是必须遵守的,但是任何创新都要对固有规律进行一点小小的破坏。就是这一点小小的“破坏”却是来之不易的成绩,这点创新是我们辗转反侧、寝食不安所换来的进步,然而目前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大都存在缺乏创意的弊病。我们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1.缺乏创意。设计最讲究创新,最忌讳对现有作品的模仿,但创新思维并不是说有就能有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长期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遍观学生的设计作品,缺乏创新的作品太多,而充满创意的作品则少之又少。例如我国书籍装帧教学目前存在一些严重的误区,教师教学过程大都未从创意设计入手进行,不成熟的“概念书经验”也不能作为书装教学的正规经验进行传播,学生的书装作品多数都在进行着视觉美的探索,他们都在进行着封面、内页、正文等处形式美的编排设计,创造了一本本看似美观的书,但这些书往往都存在着没有明确的设计理念以及创意缺乏的病症。2.文化缺失。文化观念的融入是目前本科艺术设计教育缺乏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本科院校设计专业教育现状来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从技法、技术方面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我们都知道文化观念融入教学当中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在研究生的教育阶段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文化观念融入本科教育当中去的情况比较少甚至没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大都是由于“观念”这种“悬乎”的概念不好理解,较难融入本科生注重实践的学习之中。然而“凤翔泥塑”这一具体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它是我省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代表项目,具有明确的地方特色,彰显着雄浑的秦风秦韵。学生利用“凤翔泥塑”这一具体民间美术及传统文化来学习民间美术知识并总结经验进行设计创作具有可执行性及直观性。3.传统积淀缺失。从前学生学习传统纹样都是通过书籍这条路径获取资源,然而它的弊端就是不能使学生拥有直观的感受。学生对纹样的具体细节造型不清楚,对纹样的运用环境也不了解,不可能真实全面地了解对象,当然也就不能做到对纹样的恰如其分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可直观获取对纹饰的感受,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感知能力。

解决以上问题的设想

针对上文所总结的多项问题,笔者试图将凤翔泥塑吉祥纹样运用于设计教学当中,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凤翔泥塑是陕西、全国、全球知名的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泥塑上丰富的吉祥纹样为我们现代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素材。凤翔泥塑上的纹样从不缺乏创新,民间艺人在绘制泥塑时采用的“随花就形”的设计方法就是在原有图形的基础上根据所剩空间的大小再随机添加的纹样。[1]“随花就形”是艺人信手拈来的绝活,这种创作手法确保了凤翔泥塑纹样的不断创新,源源不绝地在凤翔泥塑这个大家庭中增添着新的纹样成员。这种随意性造型通过简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营造出天真烂漫、率性生动、意象交叠的审美特征。这种“随花就形”的纹样绘制方法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凤翔泥塑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上的吉祥纹样数量繁多,寓意丰富,造型生动美观,色彩明艳动人。无论是陕西省学生还是外省学生都有必要对这项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所了解,从而扩充自己的符号、纹饰、文化体系,很好地处理在艺术创作中文化缺失的棘手问题。

凤翔泥塑吉祥纹样是学生系统学习纹样的良好素材。过去学生对我国传统纹样的认知和学习都是从书本上、资料上进行临摹,这样的学习方法是被动的方法,将“凤翔泥塑”引入教学中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把精巧的泥塑作品带到课堂中来。书本上死板的纹样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作品,学生对这些花花绿绿、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兴趣十足。学生在品味意趣昂然的立体泥塑的同时,对纹样的归纳、整理能力得到提高,憨态可亲的立体作品上质朴动人的纹样启示学生纹样的设计方法。

实现设想的路径

要实现将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引入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有明确的步骤并且系统执行拟定的教学计划,采用良好的方法教学。经多年研究我们可在教学中引入点、线、面、体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辐射到全方位全面将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引入到平面设计的众多课程当中。将凤翔泥塑吉祥纹样的知识分批――点、分阶段――线、分课程――面引入学生学习中,众多的课程都引入凤翔泥塑的知识并已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形成了庞大的系统作用,构建了一个三维立体的认识空间,这就是点、线、面再发展到体的教学方法。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引导设计实践的作用就在学生作品中完整地展现出来了。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设计课程中合理地加入“凤翔泥塑吉祥纹样章节内容”,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课程设计与“凤翔泥塑”相关内容的创作。在讲授完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后讲解凤翔泥塑知识既可以将凤翔泥塑看作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又将凤翔泥塑看作一种设计实例,让学生更为具体地理解设计项目,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艺术设计创新。上述研究经验不能只停留在做学问的阶段,应广泛运用到设计教学当中,以期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加强文化的回归、提供借鉴传统的方法。实现这一设想的途径是将研究经验合理地引入课堂教学当中。

实践效果对比

2009级、2010级、2011级学生的课程作业与2006级、2007级学生课程作业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已将“凤翔泥塑的吉祥纹样”专题内容引入设计实践课《程装饰色彩》、《编排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当中,收效显著。

1.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在《装饰色彩》中的运用

装饰色彩是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装饰色彩重视研究色彩的形式美,是一门研究用色彩美化人们生活的艺术学科。[2]“凤翔泥塑的吉祥纹样”可以直接运用在装饰色彩课程当中:第一,民间艺人对互补色的拿捏处理十分得当,使得互补色在创作中焕发生机。第二,凤翔泥塑在色彩对比和谐当中,墨线和白底色起到了良好的视觉补充作用。黑色线条勾勒画面的方法在《装饰色彩》课程中可以得到良好运用。装饰色彩在绘画过程中,描绘景物可以使用墨线勾边,勾勒过黑边可以使画面对比效果更加强烈,装饰意味更加浓厚。2006级、2007级学生的装饰色彩课程教学过程中未引入凤翔泥塑吉祥纹样来指导教学,学生作品也达到了色彩和谐的效果,但画面色彩不响亮,视觉效果不醒目,未能达到平面、和谐、装饰的色彩效果。2010级学生的装饰色彩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学生作品中有着凤翔泥塑上鲜艳色彩的身影。引入凤翔泥塑纹样处理经验后,互补色这种极难处理的色彩关系也变得异常和谐。引入凤翔泥塑吉祥纹样进入教学之后,学生作品除了色彩对比响亮之外,线条处理也很精妙,这些线条正来自于凤翔泥塑上行云流水的线条勾勒方法。

2.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在《编排设计》中的运用

编排设计是按照一定的视觉表达内容的需要和审美规律,结合各种平面设计的具体特点,运用各种视觉要素和构成要素,将各种文字图形及其他视觉形象加以组合编排、进行表现的一种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编排设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要素个性而合理的编排组合。[3]2006级学生的编排设计教学过程中未引入吉祥纹样教学,学生作品显得较为粗糙,创意模仿的痕迹很明显,使用的设计元素已经是我们在很多公益广告中熟知的元素,缺乏创意的问题表现得日益严重。2011级学生编排设计的教学过程引入凤翔泥塑吉祥纹样这章节内容后,学生创作有了指导方向,有一幅学生作品创意表达明确,作品的视觉中心是一个头戴虎头帽骑在泥塑马上的可爱小孩,小孩手中举着“Protect”造型的糖葫芦,这幅作品“保护凤翔泥塑”的主题就呼之欲出了。凤翔泥塑上看似随意却整齐繁复的纹样也启示学生在编排设计过程中需要细致入微的表现。

3.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在设计实践课程中《海报设计》是门重要的课程,将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巧妙地运用在招贴设计中无疑会给作品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在进行设计创作时应去伪存真,建立在对原生态吉祥纹样系统了解的基础之上,用吉祥寓意作为沟通凤翔泥塑和设计创作的桥梁。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启示我们把握凝结在其中深层次的吉祥内涵进行设计。在作品中合理使用凤翔泥塑的纹样可将文化观念带入招贴创作之中,带给作品温暖和煦之风。2006级学生海报设计表现形式单一,画面使用的设计元素不是完全的平面图形,就是图片的组合,毫无新意。2009级学生作品却能做到对二维图形的提取使用,对凤翔泥塑的纹样进行了提取,再重新进行组合,恰当运用凤翔泥塑纹样可提升作品编排中的高雅风格。

4.凤翔泥塑吉祥纹样在《书装设计》中的运用

书籍装帧艺术是书籍的造型艺术。凤翔泥塑色彩经验可以在设计实践课程《书籍装帧设计》中得到运用。高纯度色相对比经验可以运用在民间意味浓厚的书籍装帧作品当中。比如2009级学生为一本名为《库淑兰剪纸》的书籍设计装帧,在色彩规划方面就可以选择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设计,鲜艳的对比色能够给书籍带来浓浓的民间意味,更好地呼应了书籍内容。

以上教学实践印证了“在教学中运用凤翔泥塑吉祥纹样来启迪大学生设计创新”是一条良好途径。笔者将继续挖掘凤翔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内涵,将先进的设计经验用于一线教学当中,让学生的设计作品因具浓郁地方特色而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岳瑾.赵敏婷.凤翔泥塑中吉祥纹样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J].大舞台,2012,(6)

[2]刘海英.装饰色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第5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域特色;地铁;建筑设计;主题文化;视觉设计

从地域特色设计风格研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因素对于城市地铁建筑设 计风格的形成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是由于自然和文化之间本 就存在着必然关联,而文化统一性的展现正是将文化与自然有机 结合,并赋予了地铁建筑以不同的文化设计底蕴。

1 地铁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

作为城市发展的名片,典型的建筑标志既是城市发展的标 志,同时也是城市基本风貌与人文精神的有效象征,代表着一 个城市文明的发展进程。 基于地域特色的地铁建筑设计,既涵 盖了城市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同时也是对城市地域特征的一 种浓缩, 这一独立性特征能够更好地展现城市的发展面貌,凸 显文化与自然之间的适应性。

1.1 地铁建筑设计是地域文化特色的缩影

作为城市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文化构成范畴,地域特 色的展现表现出设计师独特的创作理念,将地域文化特色浓缩于 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之中,使得特定历史条件及地理环境之下的地 域文化特色能够被永久保留下来。 自然环境是城市文化孕育的土 壤,而针对建筑个性的呈现,地铁建筑设计中的艺术审美通过地域 特色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给人以更加直接与亲切的感觉,是人文 情感与艺术风格的有效结合。时代气息渲染之下,地铁建筑设计成 为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典型象征, 而这一特征与人文环境中的 文化气质显然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革新,形成了有 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此外,地铁建筑设计作为城市地域文化沿袭的 代表,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的存 在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受到了当地文化资源的限制, 其中 深刻的地域发展痕迹也同样在地铁建筑设计中有所呈现。在《走向 新建筑》中提到,发现问题作为建筑设计的起点,而其终点位置应 当表现在对人心的一种深刻感悟。城市设计原则指导下,地铁建筑 设计的发展更加重视自身地域特色的融入, 而这也将城市文化的 特征更加完整地体现在了建筑设计过程之中。

1.2 地铁建筑设计突出了地域文化的主题

地域文化主题与地铁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作为城市文化的窗 口与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紧密关联, 而个性化的地铁建筑 设计在彰显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使得地铁建筑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个景点。 在不少国家中,地铁建筑设计正是以地域文化旅 游作为自身的设计主题, 凸显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有效结 合,比如莫斯科地铁。 这一建筑设计将俄罗斯文化融入地铁设计元 素当中,使得外地游客对此连连称赞。 换言之,现代化地铁建筑设 计已经绝非仅仅表现为单处的交通和出行工具, 而是作为典型的 城市地标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特色巧 妙融合地铁设计之中, 在突出其中文化功能的同时也将当地的民 族文化精粹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例如巴黎地铁,在百余年的发展 历程中,巴黎地铁的设计经过了千变万化的发展,如今的三百八十 个地铁站各具设计特色,极具地域特色的广告和海报设计、隧道处 的各种符号形象都成为了巴黎涂鸦文化的典型象征, 浓厚的浪漫 气息不禁让我们感慨巴黎地铁建筑设计的精妙绝伦。 地域文化主 题无论是表现为城市符号或是文字,都是文化浓缩的精品,而地铁 建筑设计正是抓住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并将这一主题文化通过建 筑载体的方式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感。

2 地域特色在地铁建筑设计中的呈现

从空间属性角度分析,地铁建筑设计与其余建筑存在着明 显的异同,这主要是由于地铁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建筑设计在 整体风格及使用功能方面有着更加广泛的系统化特征,其中公 共运输系统的设计更是关系到地铁自身的运量、疏密以及安全 舒适等因素。 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地域特色在地铁建筑设计 中的呈现也被赋予了更加现实的设计涵义。

2.1 地域文化成为了地铁设计的核心

从地域文化与地铁设计的结合方面考虑,突出其中的地域文 化并非是对传统设计风格的全盘否定,而是需要从传统风格中吸 收必要的养分来更好地投入到现代化地铁设计工作当中,突出视 觉语言和原创设计对于创新地铁建筑设计的积极影响。 作为地域 文化发展的集中呈现, 建筑设计的内涵有着其本身的发展规律, 而对于地铁建筑设计而言更是如此。 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地 域特色, 在地铁设计中的凝结正是将文化作为整体设计的核心, 凸显地方文化赋予地铁建筑的独特魅力。 地域痕迹在地铁建筑设 计中的呈现在国际化地铁建筑设计中最为常见,这足以说明杰出 建筑设计大师们对于地域文化元素的青睐。 巴黎地铁的设计充满 了人文化内涵,地铁设计风格中的浪漫元素通过地铁作品表达出 来。 而莫斯科地铁也有着突出的“地下宫殿”美誉,它是莫斯科工 程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将建筑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表达 得淋漓尽致。 权力美学主旨下,莫斯科地铁建筑设计采用了昂贵 的建筑石料和照明灯具,更透过艺术彩绘的方式尽显其中的皇族 气息。 可见,时代特点映衬下的地铁建筑设计更加能够凸显其中 的地域特色,成为城市建筑设计的文化象征。

2.2 地域视觉设计在地铁建筑中的出现

对于地铁建筑设计而言,其中地域视觉设计效果的呈现主要 是通过公共生活空间与公共色彩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应来得到呈 现的,因此特定的公共建筑标识能够极大地提升地铁建筑设计的 视觉呈现效果,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与精神教化作用。 自然多变 的环境因素决定了建筑设计风格的多样性,而如何凸显地铁建筑 设计中的地域特色就成为了这一时期城市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 方向。以地域视觉设计为代表的地铁建筑设计风格在展现自身地 域特色的同时也为城市视觉形象提供了有效的传播途径。 由于地 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称作为“metro”,因此字母 M 成为了不 少国家地铁设计的标志,比如意大利。 又或是在德国是蓝色的字 母 U,而西班牙是红色的字母 C,这些都作为地铁标志存在于国 家地域文化特色当中,并给人以极其深刻的视觉印象。

3 结束语

随着国内地铁建筑设计发展的日臻成熟,城市设计主旨与 地铁建筑设计的相互结合使得现阶段地铁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纵观不同城市地铁建筑设 计的风格呈现,无论是城市文化还是人文文化的渗透都使得地 铁建筑设计中的地域特色更加显著,城市发展的文化功能越发 突出。 从文化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设 计的相互融合已然成为现实,文化功能在突出地铁建筑设计主 题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使得建筑本身的文化涵义更加充沛,是对 城市发展历史及地域文化价值的高度浓缩。 总之,地铁建筑设 计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除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文化渗透 力之外,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第6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案例分析 课型模式 人文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归纳应用”教学模式

二、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该文提出的课型模式的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部分,正在是符合了利用情境要素,让学生行成主动学习的愿望。环节二在阅读案例,明确方向上,是利用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对当前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环节三角色扮演、总结对比环节,正是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协作及会话学习环境要素,提供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环境,分享智慧,打破或完善原来学生的自我建构,实现提升。环节四方法归纳、迁移应用则是学生应用完善了的意义建构进行再运用,实现进一步的应用提升。

三、教学实例:人教版《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农业地域的形成

[创设情境,由学生提出主要要研究的问题]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是澳大利亚农场主,他们将要负责接待来自中国的农业考察队,让他们准备好要向中国队介绍的材料,第二大组为中国的考察队,他们需要将澳大利亚之行中带回学到的经验,并分析在中国的可行性。

[学生阅读案例,明确案例分析方向]

阅读案例《混合农业的形成》,提炼案例中的信息,思考自己介绍的方向及内容。学生在阅读后发现可介绍方向可以有农业地域类型在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特征。

[角色扮演,总结评价]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农场主组的同学确定了他们主要要介绍的几个方面如下: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结构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成混合农业典型区形成条件介绍。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优势及发展方向介绍。扮演中国考察队的同学讨论考察过程中的收获,会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发言: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存在的问题及需发展中需注意的事项。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优点归纳。3.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评价。

在学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极积主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案例分析不再是看材料回答而是融入了学生的思考及智慧,学生是在主动地进行着案例分析,之后则能更好地进行迁移应用。在进行中国发展澳式混合农业的可行性分析中,学生对比了两地的条件,总结在中国发展还有很多条件受限制需改进或解决。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肯定及建议,并将学生一些不够恰当的地方进行纠正或与学生进行商讨,提升认识,再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方法总结。

[方法归纳,迁移应用]

案例分析完后,大家一起总结了农业地域类型案例的学习方法。农业地域类型的案例可从以下角度分析:1.该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2.该农业发展类型的特征探究。3.该农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

对于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又可归纳出以下方法: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分析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光、热、降水)、土壤、地形、水源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方面的条件分析。

本着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想法,决定让学生将所学方法用来分析乡土地理,实现迁移应用。用多媒体播放《中国荔枝之乡――灵山》视频,并发放案例材料: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年降水量1500-2000 mm,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让学生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分析灵山荔枝发展的区位因素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学生们在图文并茂的材料中,很有成就感地用刚才学到的案例分析方法,圆满地完成了案例分析。

四、实例评价:

1.从教学目标看:教学目标准确具体,科学性强,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2.从教学素材看:图文资料、视频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到好处,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素材为学生的学习及能力提升服务,也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3.从教学程序看:教学设计脉络清晰,有层次感,符合学生的水平。课堂安排较合理,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效率高。

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看:总体呈现了多样性,充分地利用了课本、图文素材及视频,恰到好处地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开展了课堂角色扮演活动。特别是灵山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让生活中的素材进入课堂,学生感觉耳目一新。

5.从学法指导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后教师四归纳总结,很好地进行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实现举一反三的作用。

6.从教学效果看:这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考活动得到了充分保证,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在角色扮演中活动时间稍紧,还可以设计得更细致。

五、课型特点及评价:该课型模式适用于人文地理中案例分析的相关课题,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的相关内容的案例分析。这类课型有大量的阅读资料,图文材料丰富,但没有一定的学习环境,很难激发学生兴趣。还因为案例信息多散,学生难以理解到位。该课型“案例分析―归纳应用”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案例阅读、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打下了基础。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总结评价及方法归纳环节等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多媒体材料视频、图文等使用,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学生在角色扮演的交流沟通中,实现了学习意义的建构及提升。该课型模式的有效开展需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要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通读案例前不要限定目标,让他们主动找到学习方向,以免限定学生的思维降低学习兴趣。3.在信息提取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协作整合信息,为进行表达做准备。4.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避免中途插话,影响学生表达的流畅及完整。5.通过师生间的信息(智慧)共享,交流沟通,点拨归纳,实现完善提升。抓住了以上几点,学生会爱上案例分析课,从以前害怕看太多材料里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及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学习能力。笔者用该课型模式在实际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地铁建筑;地域文化;建筑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使得在我国建筑市场也逐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在当前建筑发展中,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日益变化和发展,建筑的种类和结构类型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面对着我国过去灿烂的华夏文化,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空间艺术结构的设计日益的提高,全球化对地域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冲击,使得在地铁车站建设的过程中要采用相应的文化系统进行分析与总结,设计出能够适合当前人们要求的车站空间感。

一、地铁建筑特点解析

建筑的空间属性与其他属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地铁车站设计的过程中,是根据城市间设和传统文化体系先进性分析和建设的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日益增加,使得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破坏,使得在车站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设计不足。在地铁车站建设的过程中,面对国内传统观念相对较陈旧的人们思想挂念,由于没有存在自己的风格与体系,使得其在理论设计基础上存在着重大的空白点,致使在设计的过程中致使追求空间感而忽视了当前的文化感,要么就是追求了西方文化而忽视了当前人们的意愿,造成在设计之后的各种不足指出。因此在地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1.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属性:根据美国著名都市社会学者科斯特(Manuel Castells 1942-)的论点,交通是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元素”(exchange element),是都市流动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

2.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地铁作为一项交通工具,常常被视为地面起点与地面另一个迄点之间的过渡,是一个空间压缩的“介面”(interface)。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美学上的考虑。

3.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城市里移动速度的改变,也造成了人们对空间体验以及与城市关系的改变。地铁乘客的视觉焦点因为熟睹而游离、焦躁,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于是高速流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互动的降低,城市旅程因此越来越单调、抽象。

4.专用路权的排他属性:地铁运输造成旅程单调的抽象原因,不仅因为流动的高速化,更因为路权的专用性,即地铁行驶在隔离式专用路轨上(exclusive right-of-way), 这一属性隔绝了乘客在旅途中以视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目的纯粹的、排他性强烈的疏离感。

5.人潮汇集属性:地铁一方面是一种 “大众空间”, 吸引大量人潮川流不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另一方面,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阶级,地铁建筑又是城市中具有浓厚“普遍性格”的空间。

6.塑造城市形象的“地标”属性:地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通过地铁建筑可以反映其科技水平和美学标准。

二、地域文化—地铁设计的核心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创造、演变的结果。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布正伟先生在其《自在生成论》中认为建筑个性的艺术表现有三个层次:”与使用性质相适应的艺术气氛,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前进步伐相一致的时代气息“。其中第二条”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说的就是建筑要表现出地域性特征。

倡导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并不意味抱着传统不放手,而是要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全新的视觉语言,提倡原创设计。一部建筑史就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总和,不同地域的建筑各有特色,有其特殊规律。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中,不同城市也各有地方特色。杰出建筑大师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印痕,纵观国际地铁建筑的设计,不难看出他们在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上所做出的努力。

一提到巴黎的地铁,到过巴黎或对现代艺术史和建筑史略有涉猎的人,都会对建筑设计师赫克托·吉马德(Hector Guimard)的“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的作品有深刻的印象,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关键时刻的巴黎,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巧妙地与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共运输科技结合,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地铁风格”(Style Metro),巴黎人的浪漫气质从其作品中彰显出来。在巴黎现有的86座“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建筑中,当属地铁二号线西侧终点站“皇太子妃门站”(PorteDauphine),以及蒙马特区十二号线的“阿贝斯站”(Abbesses)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TourEiffel,1889)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巴黎的象征,充分地体现出地铁建筑的地标性。

莫斯科地铁以”地下宫殿“的美誉而著称于世。莫斯科地铁不仅是工程上的奇迹,也是建筑美学上的重要作品。莫斯科地铁是权力美学的体现,它采用了贵重的天然石料,独特的照明灯具,更饰以名师高手创作的大量雕塑和彩绘,尽显其艺术瑰宝之奇丽,具有帝俄时代的宫殿风格。如共青团广场地铁站的拱顶是描绘前苏联青年劳动、战斗和生活的马赛克镶嵌画;马雅可夫斯基站犹如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用高强度不锈钢筑成轻巧的列拱,地面铺白色大理石,用红色大理石镶边,中间有一条紫红色的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犹如庄重的红色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融合,使其成为莫斯科的象征。

里斯本地铁的历史不长、规模不大,只有两条线路,总长19公里,其中17公里为地下路段。但其地铁的公共艺术却非常有特色,几乎全是各种壁面瓷砖艺术品,间或一些陶瓷雕塑创作,在地铁公共艺术领域里,享有极高的声誉。里斯本的地铁公共艺术之所以出名,除了参与设计的艺术家的杰出作品,更因为其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城市非常独特的文化传统—陶瓷艺术。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设计的起点是问题的发现,终点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境界。” 中国地铁发展日益成熟,在城市设计主旨思想的指导下,也逐步形成了地铁建筑艺术。我国的几大城市在建和已建的地铁工程中,也都把城市文化以及人文文化融入地铁建筑之中。

第8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精品意识

一、引言

博物馆作为一家文化教育机构,其使命是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博物馆是某个地域乃至某个国家或民族对外宣传灿烂文化和文明成就的一扇窗口,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服务公众并实施一定范围的社会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地方博物馆务必要加大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力度,让博物馆焕发出勃勃生机,表现出独特魅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民众。

二、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及增强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意义

地域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所反映出来的蕴含浓厚文化意义的个性特质,是某一地区物质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与高度概括。一个博物馆陈列水平的高低不在于馆藏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其馆藏的文化内涵、文化渊源。博物馆的展品应着重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笔者认为,抓住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地域文化个性,是博物馆发展的基本思路,应着重强化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的建设。这一举措对于增强展览魅力,提高观众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已根植于当地百姓心中。所以,用地域文化特色展览来教育市民,可以增强市民的文化个性意识,激发其探究文化渊源的兴趣,形成地域文化热点,进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增强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应强化展览的精品意识

毋庸置疑,馆藏精品在地域文化特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做大做强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工程,离不开精品意识的强化。缺少或淡化精品意识,地域文化特色就不可能得以创建与张扬。如何在地域文化特色建设中体现精品意识?笔者认为首先应确保展品的真实与精彩。展品的真实性最能体现展览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展品的精彩性更能体现博物馆的品位之高,这些都会在观众心目中建立深刻的印象,树立一定的信任感,提升展览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博物馆是怡情养心之场所,观众徜徉于充满文化气息的高雅氛围中,流连于一件件展品之间,收获的是赏心悦目的高层次的艺术享受。

譬如,笔者所供职的邳州市博物馆内陈列着40万年前的纳玛象古象牙以及新石器时期、先秦、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邳州出土的各类文物,包括各类石器、骨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等近5000件。其中兽形鼎、大墩子彩陶钵和有“亚洲象牙化石之王”美称的化石在全国博物界皆占有重要地位,享有高度赞誉。从博物馆内部设施、文物数量及其精彩程度来看,邳州博物馆在江苏可以排在前列。这些馆藏精品记录着古老邳州的发展历史,激活着观众的思维,给观众以无限遐思。

此外,邳州博物馆展厅内还陈列着大量的邳州民间剪纸作品和富有邳州地方特色的农民画。邳州民间剪纸,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据专家考证,自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开始,邳州富有智慧的先民就已经创造了以影像为形象表现的艺术手法,并逐渐发展成在各种不同的材料上加以镂刻透空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邳州民间剪纸汲取了北方剪纸的浑厚、粗犷之风格,又融合了南方剪纸的清秀、细腻之灵气,经过古今文化精华的浸润与滋养,逐步发展成今天技艺纯熟的剪纸艺术。邳州民间剪纸不愧是民间优秀的艺术奇葩:2007年,以邳州民间剪纸为主申报的“徐州剪纸”,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徐州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邳州剪纸传承人衡瑞霞被江苏省政府命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传承人”;2010年6月,邳州剪纸艺人黄继婷代表徐州市及江苏省应邀赴“上海世博会”现场展示精湛的邳州民间剪纸技艺。

邳州农民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邳州民间艺术园地中又一朵艺术奇葩。这朵艺术奇葩的闪亮绽放让邳州戴上了“农民画之乡”的桂冠,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邳州农民画将民间艺术的自由朴拙、原始艺术的浪漫粗犷、漫画的夸张讽喻、宣传画的率真激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苏北农村纯朴而芬芳的泥土气息和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画卷及对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融入到绘画艺术之中。邳州农民画家梁传魁因成绩卓著,有幸得到总理的亲自接见。徐州籍画家李可染在欣赏了邳州农民画之后,深有感触地说:“画家画画用方法,农民画画用感情。”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曾充满激情地评价:“这是奇(下转第72页)(上接第70页)迹!这是美术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奇迹!”江苏省美术馆、上海市美术馆也曾先后举办过“邳县农民画展”。1988年,中国美术馆展出邳县农民画,赢得了社会各界赞誉,并有28幅作品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60年来,邳州农民画累计创作作品数量达10万余件,其中有1000余件作品在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中获奖。

总之,邳州民间剪纸和邳州农民画同那些出土文物一样,蕴含着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它们是邳州博物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一张靓丽名片。它们的存在让邳州博物馆熠熠生辉,大放异彩。邳州博物馆应在这张名片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借此有力地推动邳州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的建设的进程。

四、要努力做好馆藏精品展览的艺术设计工作

评估一个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展览精品化的程度,一方面要着眼于硬件建设,诸如展品、装饰、环境、展柜、灯光照明、高科技手段运用等;另一方面要着眼于软件建设,如文化结构与文物定位、文化主题和指导思想、多媒体运用与文化氛围的创设以及讲解员的讲解等。基于以上理念的指导,笔者认为在馆藏精品展览的艺术设计中要全方位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可以从展厅设计、专项艺术设计及陈列语言设计等三方面着手。展厅设计包括序厅设计和陈列厅设计。序厅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主题的“画龙点睛”部位,要精准而简要地呈现出地域文化精神的表象。陈列厅是地域文化特色得以彰显的工程主体,应在陈列设备、空间布局、背景衬托、照明采光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以便更好地切合地域文化审美心理。

五、结语

笔者认为,地域文化特色的创建是经过提炼与升华的馆藏精品的高层次展示与集中体现,是一个博物馆独具的优势与魅力。紧紧瞄准地域特色,确定展览主题,彰显地域文化个性,是博物馆发展应遵循的一条基本思路。地方博物馆更应着重强化增强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加快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步伐,实现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彰显个性魅力的目标,努力为当地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打造富有生机与特色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地域文化特色:现代博物馆展览建设的个性化理念[C].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2002.

第9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兔爷元素;文创产品;应用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095-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abbit God Elements in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ZHANG J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Training College Academy of Art Design,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path of Rabbit God elements in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Explain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Rabbit God elements、modeling characteristics、customs trolltech and auspicious implies. Using specific cases made detailed discussions and analysis for Rabbit God elements are applied in all kinds of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Rabbit God elements with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used in creative design, its essence is the creative and natural instin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its core lies in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Key words :rabbit god elements;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ion; application

Internet :.cn

兔爷是老北京传统泥塑玩具,为北京所独有的并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文化形象,把兔爷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应用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在保留传统兔爷形象特征的同时,设计开发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口味的创意产品,使现代设计融入浓郁地域文化正逐渐成为设计师们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我个人创意设计的实践,在兔爷元素的应用上做了一些创新性设计尝试,很乐意分享我的创作过程、体验与感受,在研究与分析这个过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兔爷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兔爷元素的丰富内涵

兔爷也称兔儿爷,是一种北京传统泥玩具,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并越来越多的被大众所喜爱,其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内涵,通过研究分析兔爷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造型特征、风俗奇趣、名人故事等,使人们增强对兔爷的文化认同感,为产品的创意设计奠定很好的基础。

(一)兔爷的历史渊源

兔爷源于我国祭月的习俗是中秋节期间的节令风物,产生于明代晚期,传承至今,誉为“祈福纳祥、驱邪避灾”的祥瑞瑞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供奉的神兽,明朝人纪坤在《花王阁稿》中云:“京师中秋节,多以泥煌眯危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此文作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说明兔儿爷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清代为鼎盛时期,从宫廷到民间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时都要在祭月时供奉兔儿爷,在传承发展中也逐渐成为北京传统泥玩具的一种。

(二)兔爷的造型特征

兔爷基本形式是一尊兔首人身的彩绘泥塑,典型的兔儿爷形象为身披大红袍,头戴黄金盔,盔上斜出两耳。面具俊俏可爱,白脸、竖眉(俗称火焰眉)、两眼炯炯有神,鲜红的三瓣嘴紧抿着,两颊淡抹胭脂,神态平和恬淡。它脖子系旌巾,身着红袍袒露右肩,露出里面的铠甲,衣袍下摆为“立水”,如明代官服,又如京戏中的武将。脚蹬青靴右腿又见铠甲,右肩后插一枝靠旗,右手扶药杵,左手持臼作捣药状。讲究的兔儿爷则在身后竖立一柄华盖。亦文官亦武将的特殊装束,恬淡安详的神态造就出兔儿爷特有的拟人化的神兽身份。

(三)兔爷的风俗奇趣

老北京的兔爷儿有着美好的传说,居民间记载,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病久治不愈。嫦娥看到此情景,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为了感谢玉兔,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爷”,本是旧京对于贵人的尊称,“爷”是对有能力、有地位,受人尊敬的男人的称谓。进而引申到对神的尊称,如“马王爷”“灶王爷”之属。而在北京人的嘴里,之所以叫玉兔是“爷”,是对治病救人的玉兔的尊敬。

兔儿爷通常供奉之后,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后来出现牵线操纵可使手臂活动的活动兔爷儿,据《春明采风志》记述:“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线,下扯其线,则唇乱捣。整个中秋节前后,孩子们模仿大人的作为,供兔儿爷玩儿,还有人专门为孩子们配作出泥捏的“五供”,小小的高脚果盘摆着泥捏的涂着红红绿绿颜色的果品,与小兔爷配成一套,非常有趣,泥塑兔儿爷成为了孩子们的节令玩具。

旧时年间的兔爷,种类极为丰富,有专门制作的艺人、工坊,制作供奉求吉的大兔儿爷造像,也制作各种供孩子玩耍的小兔儿爷及其他兔子造型的泥玩具。常见的兔爷儿大致分为戏曲角色型和生活型两类,前者脸谱穿戴、身段神气;后者更加拟人化:如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卖茶汤的……社会群相应有尽有,后来又出现了兔儿爷山子,兔儿爷葡萄架,猪八戒化的兔儿爷,孙悟空化的兔儿爷,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社会百态,无所不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更趋社会时尚,融入日常生活,兔爷发展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图1-2)

(四)兔爷的吉祥寓意

兔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传说兔爷能赐给人们平安和吉祥。传统的兔爷因坐骑不同、造像不同,有着不同吉祥寓意,例如骑白象兔儿爷,寓意为吉祥如意;骑黄虎兔儿爷,寓意为事业兴盛,人脉广博,财源广进;骑麒麟兔儿爷,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骑黑虎兔儿爷,有保佑平安,祛病强身之说;骑狮兔儿爷,象征官品与权贵;骑鹿兔儿爷,寓意仕途发达,为国为民求得福祉;牡丹座兔儿爷,寓意富贵荣华,健康长寿;葫芦座兔儿爷,象征着福禄双全,“子孙万代”的吉祥寓意。

随着人们逐渐重视传统文化,回归传统习俗,也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中,或是外地游客在旅游景点、博物馆都会请一个兔儿爷带回家,谓之把“福气”“吉祥”带回家。

二、兔爷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兔爷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典型案例分析,探索兔爷元素的创意思维、应用形式与设计法则,使现代产品融入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要的同时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和艺术趣味。

(一)兔爷元素在存钱罐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将兔爷元素应用于存钱罐的设计中,我认为首先需要收集与整理大量的传统兔爷形象,市场上现有存钱罐的造型样式,调研阶段可以借助网络途径、图书城、资料文献馆收集、博物馆与兔爷泥塑工作室、走访大市场和实体小店等方式实现,分析与构思如何将存钱罐与兔爷形象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在设计构思阶段中,重点是需要在传统兔爷形态的基础上提取兔爷基本特征,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卡通形象兔爷,这个过程是再设计的过程而非简单的拿来,为了考虑产品的系列感与组合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融入到佐料罐设计中,让外观设计的主体以兔爷形象为主,构思以不同的颜色区分十二生肖,兼顾存钱罐的基本功能前提下,强化个性化与差异性设计理念,既能单件又能以十二件组合成一套推出整体视觉形象,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套兔爷佐料罐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图形,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形成另一套不同类型的兔爷产品组合,在视觉感受上更具民族风味道。

在具体设计制作方案的过程中,要求尽可能的完整、细致与艺术性的呈现设计概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造型细节,颜色层次、视觉美感等要素。最后整体调整修改与完善设计方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应是既保留的传统兔爷的可爱形象,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创意存钱罐产品,给受众视觉上的惊喜与愉悦感。(图3-4)

(二)兔爷元素在闹钟设计中的应用

闹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日用品,我们也看到过很多有特色的闹钟设计,摆放在家中既有实用性也具观赏性,但将兔爷元素融入闹钟是从未有过的,因此兔爷形象闹钟设计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创意。由于兔爷形象十分可爱且寓意吉祥,深受儿童青少年的喜爱,因此我们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儿童青少年和成熟的家长中间。在孩子们使用兔爷闹钟的同时也能普及一下传统文化知识,起到实用性、艺术性与教育性三位一体的作用。

在锁定主要使用人群之后,在设计构思上就需要考虑如何将兔爷元素与闹钟很好的结合,在经过大量市场调研之后,我们发现普通闹钟式样虽然很多,但大多数缺乏原创性和文化特性,在构思设计方案时,把传统兔爷形象进行卡通化再设计,兔爷身体与闹钟结合,这里使用了一种外观为正圆型样式,按键设计在钟的表面,围绕着中间的时间数字,设计方案中主要以兔爷形象为主体,闹钟身体造型以圆型为主,底座支撑设计成两只可爱的图形化的兔爪造型,整体造型既传统又现代感十足,在颜色上做了很多的尝试,使设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能够极高的引起儿童青少年的好奇心,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多颜色设计既可以满足单件销售也可以组合成套,3-4件组合在一起,由于该产品的地域特征浓郁,因此作为节庆、旅游送家人和朋友的礼物也是极好的选择。在另一套方案设计中做了一些调整,主体颜色上采用水果色,明快鲜艳,钟盘采用传统指针设计,整体视觉上同样具有很好的形式美感。(图5-6)

(三)兔爷元素在时尚女包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民族风已经成为时下时尚界一种潮流与趋势,很多设计师都把自己喜爱的传统民族元素融入到时尚设计中,呈现给大众绚丽多彩的视觉盛宴。京味兔爷由于其可爱且寓意丰富的特征,给我灵感与启发,尝试将兔爷元素与淑女手包相结合,以期碰撞出别样的惊喜。在考察了大量的国外时尚设计后,在设计构思过程中,采用将兔爷作为女包的主体形象,放置于包体的合适位置,兔爷形象进行图形化再设计,包的整体造型主要采用简约风格造型,给人精巧干练的感觉,包身的图案采用中国传统图案,比如云纹、蝙蝠纹、传统花纹、传统吉祥图案、民族元素等,时尚与传统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创意性尝试。

本次女包设计一共设计了三个系列,第一套是休闲风格系列,第二套是淑女风格系列,第三套是民族风系列,在这三个系列的设计中,兔爷的形象保持不变,在包体中位于主视觉位置,搭配包的不同风格和设计造型,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设计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女包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装载物体的容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人们背在肩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被称为“移动的艺术”。(图7-9)

三、兔爷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兔爷是一种具有独特造型样式的北京当地的传统泥塑,在现代设计与应用时需注意一些问题,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保留其传统的精神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凸显兔爷造型特征优势,准确的传达信息,更好的满足人们精神层面与外观视觉的设计需求,为优质的设计产品服务。

(一)处理好文化在传统元素中的定位

所有传统元素都有一个原生文化背景在支撑,一切传统元素应用也都离不开文化体验,因而在兔爷元素的设计应用中,必须把文化放在首位。一个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兔爷元素在创意设计中被使用时,其实质更是文化内涵的创意与赋性,其核心在于文化的定位。所有文创产品设计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文化品位,发掘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同时,在对原有文化挖掘的过程中,不能背离文化背景的精神,不能忽略文化元素的地域特征。要认真区分所发掘的对象,把握对象的文化个性,并根据原有文化的内涵予以创造性的发挥。

(二)兔爷元素应用在创意设计中需把握的原则

众所周知兔爷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造型,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仍然非常喜爱它,除了它有很好的吉祥寓意以外,就是它可爱与独特的外型,因此要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意性设计,必须把握几个原则,1.不能完全照搬传统造型进行机械的模仿,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将传统元素运用现代手法加以提炼与再创造;2.不能设计一款和兔爷完全不一样的造型样式,脱离兔爷主体视觉特征,这样会让大众接受不了而产生疏离感,需要在保留其经典形象的基本上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再演绎的过程,提升视觉美感,给传统形象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3.一定要了解兔爷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兔爷再设计时一定要把文化象征性与精神性融入设计理念中,保留兔爷元素的地域性与个性化,而不至于使设计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外表包装上。

(三)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任何经典传统元素都是经过历史、地理、风俗、社会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保存下来的,是传统地域特征集中体现和最好的诠释,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其无形的资产和有形的产品与服务都需要予以很好的继承与保护。后人在使用时必须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保留其重要的文化属性和经典的艺术形象,是人们精神境界和心理满足的高层次需求,必须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与先进的思想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严格禁止与杜绝肤浅的滥用传统经典的元素,使传统元素的品质持久恒定,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动态式的满足大众的个性需求,真正做到常变常新。

结束语

通过兔爷元素在各类型文创设计产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设计规律性与方法,在应用传统经典元素时应该采用继承性的创新,设计师在着手设计之前,一定要深入挖掘传统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熟悉元素背后的历史与故事,更高层次的保护本区域、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再设计,使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方式展开,高品质的利用好经典传统的元素。文创设计产品要想得到持续发展,要把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资源整合起来,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品牌,从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推广与宣传,向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发展,使兔爷品牌文创产品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服务于北京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强.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观察,2007.12:109.

[2] 沈加芹. 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居布艺设计中的美学构成[J]. 艺术评论,2012.04:85-89.

[3] 周颖.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05.

[4] 张峻. 基于珠宝品牌中国元素的文化创意加值研究[J].包装工程,2014.12,119-123.

[5] 侯明勇.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初探[J].艺术评论,2010(10):104-107.

[6] 田志涌. 汉字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3.01:134-137.

[7] 许丽娟. 中国传统莲花图案演变及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