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对策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含义为:事业单位会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而无法达到预期的财务收益,以至于产生财务损失。该种风险存在于事业单位工作中的许多环节,所以一旦有财务损失的出现就会给事业单位的运营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
1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备的含义和特点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备很多特点,如客观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其中,客观性是指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许多客观原因可以导致风险的产生,如竞争对手和事业单位的经营策略的转变。而不确定性的含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风险产生的几率和后果都是不确定的。这一点就要求事业单位在不影响预期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复杂性是指该风险形成的原因既有外部如市场方面的原因,也有内部,如经营者经营不善的原因。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可能产生于各个环节。
2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原因
2.1 管理层面认识的不到位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不可规避的,因此负债经营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多经营管理者并不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认为只有利润才是事业单位的关键,只要取得良好的利润自然就不会发生财务危机,这都是错误的。对财务风险认识的不足极易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危机的发生。另一点,我们应该知道的是经营的风险和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是有相关联性的。但是某些事业单位的经营者就缺乏大局的意识,单纯的认为财务风险只存在于资金风险上,因此没有及时在经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风险留意和控制。
2.2 财务决策不科学
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决策权都在领导者一个人手中,这些领导者的决定往往没有科学依据,而是单纯依靠经验,甚至认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不应该受到他人牵制,关键在快。这种经营者的存在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极大浪费,影响了事业单位实行大额资金集体研究的能力,极大的削弱了事业单位偿还外债的能力,给事业单位埋下了很大的风险,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2.3 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现如今很多财务人员并不具备长远的眼光和深厚的专业能力,他们认为只要管理好了资金就一定不会致使财务出现风险,正如以上所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深刻的,而且是客观,复杂,不确定的,轻视这些因素,逃避可能会发生的后果是不科学的,会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损失。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回避,而应该严谨的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尽可能做到风险最小化。
2.4 面临的环境复杂
如上所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除了有内部原因外,还有客观多变的外部原因。比如在我国特定时期会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简单说来就是社会供给(社会上流动的资金过多)大于了社会需求。这就使得资金持续不足,实物价格相对提高,资金成本也相对提高。如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一次大型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也产生了波及,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3 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3.1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相比于其他类别的风险管理更为重要。它要求事业单位建立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其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包括入事业单位的价值链中。因此就需要各级部门的员工能够对财务风险有深刻的认识,要对企业有责任感,归属感,使员工们能够将被动执行转为主动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有效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风险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风险的水平。
3.2 构件财务风险预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业单位也应该为了规避和减少风险而建立各种制度和要求,而且应该将这种硬性要求真正细分,融入到公司管理的流程中。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系统,该系统应该能针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能够灵活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而且对于风险高的事业单位来说其报警点应该较低,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以免愈演愈烈。最后应该注意健全预警体系,完善风险评估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顺利实施风险管理。
3.3 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一个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拥有重大事物的决策权,对单位的未来有引领作用。他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良好的应对市场,规避风险,一个良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能够合理的估计单位的环境,方法,并且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
3.4 制定科学的风险政策
事业单位为了保证自身不断发展会进行一些投资活动,以便获得良好的业绩,但是另一方面会造成资金的不足,进而影响到单位的财务状况。所以管理者需要实时监督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出应对策略和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需切。4小结
总的来说,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其重要组成,管理者要有能力分析产生不同风险的愿意,不断加强本单位抗拒风险的能力,使其能够不断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祖华.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1,17(24):52-53.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含义
财务风险是最常见的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其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市场竞争者,自身失误或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造成了其损失,主要是指经济相关利益方面的减少或损失,其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市场、资金运转方面,其风险事件主要是经营主体的资金运转、市场行为或者经营事项所导致的。财务风险有广义财务风险和狭义财务风险之分。
2、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高校财务风险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高校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委托关系、财务治理、非营利性等因素内外部作用所形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可能使学校资产的价值难以冲抵债务数额,导致高校蒙受损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也可能带来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3、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作为非营利机构,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它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高校财务状况存在总体失衡的风险。在总体财务状况失衡方面,高校与企业有所不同,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的失衡现象,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出现破产的现象。但是事业单位可能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现象如出现拖欠工资、日常运转极度困难等现象。
(2)从资金运作来看,高校存在着金融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资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或使本金蒙受损失。资金运作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高校资金运作活动充满了风险。高校资金运作的风险大致分作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内部管理风险五类。
(3)校办企业财务风险。近年来,在高校发展中,高校的校办企业为高校创造了收益,但在高校校办企业也存在很多问题。产权不明确;事业与企业不分;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以及人员素质还远远不能与社会上一些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虽然很多高校公司林立,办成的不多,有的亏损,有的倒闭,有的债台高垒,投资长期无法收回,反而使得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此可见,校办产业的财务风险是构成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校办产业内部财务风险以及与校办产业相关的高校连带责任风险。
4、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的资金流转环节与企业类似,但目的不同。高校主要从事各种非盈利性的业务活动,只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因此,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具有特殊性。主要是财务压力越来越大,资金使用要量入为出,预算管理的主导性,高校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其预算展开的;财务管理的复杂性,高校中什么行业的会计都有,对财务管理也有其独特的要求,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成本开支的非补偿性。
5、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可以确保高校资金的运转连续、稳定和高效,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是高校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是高校整个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核心内容。因此,高校在制定和实施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各高校总目标的原则;局部风险与整体风险防范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兼顾其他主体利益的原则;长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
(1)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的控制
高校的发展应当坚持综合平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前提主要是因为高校作为独立的借贷主体出现。因此防范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首先要拓展高校资金筹集渠道,挖掘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拨款,争取科研课题和经费。其次是适当地收取学费等,以缓解高校的资金压力。也可以通过贷款渠道、发行债券、社会渠道筹资等,以缓解高校经费的暂时紧张。再次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争取国家的科研课题取得经济回报。
(2)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
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加强财务监督,强化预算约束,改进经费管理。建立完备的财务制度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财务监督,使财务支出在预算编制、执行、检查、监督等活动中规范进行。提高教育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进教育财政经费管理。推行公共采购制度,将市场竞争机制与财务支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公共采购制度有利于强化财务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是由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法人经济责任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因管理层主观上不重视而产生的经济风险。
(3)加强高校资金运作风险的控制
控制资金运作风险的关键,需要构筑资金运作新机制,使其资金运作管理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建立资金运作风险责任负责制,对于在投资过程中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员,要承担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建立市场信息调查和风险分析预测系统,及时预测高校资金运作风险。同时,加强管理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品德和业务修养,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过硬的资金管理队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高校因各种原因产生严重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高校如果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势必对高等教育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如何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是保持高等教育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14
[中图分类号]F276.3;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3
根据相关材料,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约4 5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约有4 400万户,个体经营户约为3 900万户。这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5%,约占全国商品销售额的60.5%,约占上缴国家税收的52%,并提供了大约7.5%的城乡就业机会。这些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国内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筹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弱,使很多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1 我国中小企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由相关权威部门提出中小企业这一概念,其应以雇员人数、资产额及营业额三方面为标准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1.2 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1)中小企业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结合,既可以节约中小企业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所有者能快速做出决策,提高效率。
(2)中小企业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中小企业往往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生产经营,更贴近市场、靠近顾客所需的小批量、多样化产品,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3)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大多数都是以亲属或关系相对紧密的人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家庭或近似于家庭的组织所创办的中小企业,有明显的家庭化管理痕迹。这种家族式企业在初创期间,由于其清晰的产权、高度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能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渐渐出现弊端,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资产额和经营额较小,对外依赖性强。其对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5)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职责模糊。
2 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2.1 财务风险的含义
传统意义上来说,财务风险分为狭义财务风险和广义财务风险两种。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的负债所引起的,具体来讲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使偿债能力减弱或企业利润减少,所以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按照这个理论,财务风险只与企业的负债筹资有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负债的话,理论上来说就没有财务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偿债能力丧失的可能性。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收益,财务活动中的任何不确定性最终都会导致收益的不确定。
2.2 财务风险的类型
按照引起风险的原因可以把财务风险分成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分配风险及其他风险,他们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
2.3 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可控性、财务风险与期望收益的关联性等特征,且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具有特殊性。
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资金也相对匮乏,企业经营所需资金往往借助于外部筹资,众多中小企业处于负债过度的境地。另外,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差,信用等级较低,一旦某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期债务偿付本息比率,甚至发生财务危机。
(2)管理层素质不高,投资决策盲目性大。盲目追求迎合市场的产品,未经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就进行投资,可能产生财务危机。
(3)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经营目标主要是盈利。其为了大幅度增加销量,迅速占领市场,采取赊销的方式推销产品,导致应收款项大幅度增加。收回应收款项的不确定性使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甚至对中小企业财务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4)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能力弱,中小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在收益分配上较少地考虑资本结构的问题,权益资本的比例相对较少,使企业的资本积累率较低。成长能力的不足,短期内并不会造成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但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5)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原材料成本上升、消费需求下降,产品积压,导致中小企业销售利润持续下滑,造成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回收不及时,影响企业的再投资需求。只能加大负债才能进行再投资,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4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是指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由于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给组织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使得组织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造成损失,财务风险涉及筹资、投资、日常运作、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行政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行政单位在财务上造成经济损失,究其原因在于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收益。因为行政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任何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势必会给行政单位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充分分析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的管理,着力提高经营效益,这是在趋势下必须进行的。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涵
1.1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活动未来产生的结果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二是财务活动未来结果预算可能会带来一定损失;三是未来结果可能会偏离预期的编制预算及收益效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源无法及时、合法、有效的取得并使用,这样便导致其无法有效的担负起各种社会职能,从而失去了最大限度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目标的重要支撑。
1.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1)财务风险的可变性。其主要指财务风险可能会受到时空因素的变化而导致风险的性质出现变化。具体来讲就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不断更新,其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也会不断地变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财务风险具有加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
(2)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是指财务风险在未来财务活动中存在明显的不确定因素(如发生的概率时间、范围及损失程度等)。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风险因素是不容易把控的。
(3)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此类风险特征主要是处于人的意志之外且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因素。主要是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一直客观存在。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1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责任性不高。基于行政单位的工作性质,财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单位管理的参与意识缺乏,加上参与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对核算分析的宽度有所局限,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处理事情的依据也仅仅限于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意识。加之,行政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在其中的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可能风险推脱到能由国家承担,与单位甚至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大,从而造成财务工作人员的不谨慎或者对财务管理不用心,致使财务管理的能力降低和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提高,甚至造成国家经济的损失。
2.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财政部颁布的财务风险管理法案多以企业为重点对象,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则相对较少。因而,从法案数量上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机制是不完善的。同时,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针对性较大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虽有颁布,但其却未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往往提供的操作性措施不多,对其他财务环节的风险控制也较弱,无法满足现实工作中财务风险控制的需要。再者,从当前常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来看,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偏向于使用简单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方法,且这些制度与方法所针对的财务资金范围较窄,对整体性较强的财务资金所起的控制作用不大。
2.3财务风险监督力度不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方式。从内部监督来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多是按照某种考核框架来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评价,并未建立操作性、约束性强的措施,导致内部监督流于表面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且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督机构,使得财务风险出现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外部监督来看,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进行必要的财务审查时,往往会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对违法行为作出处罚管理。此外,我国外部监督机构也不够完善,在职务功能上重复率高,分散性强,导致监督无力,无法真正起到监督以执法的效果。 。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对策
3.1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领导在组织领导单位的财务活动中,要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将预防财务风险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要督促财务部门认真分析国家宏观环境变化情况,制定应变措施,提高事业单位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化比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化人才进行专业管理。事业单位内部可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3.2健全财务内控制度降低单位财务风险。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仍然需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其主要涵盖财务牵制制度、财务稽核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等。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制定相关规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但也要对两者进行必要的区别,不可出现权责不清现象,其中内部牵制制度主要起到控制稽核工作的基本方法、程度、权限、职责等作用,而财务稽核制度则主要针对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限制性岗位领导和部门定期检查。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一个主要内容,作为独立评估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机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属于财务内控的再控制,对避免出现财务风险起到一定的保险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单位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其作用在于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因此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降低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率。
3.3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力度 。由上述可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因而,加大财务风险监督力度,理应从内部与外部出发。在内部监督方面,要强化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增强内部审计,把会议中制定的监督措施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身上,加大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其次,鼓励财务管理部门各成员间相互监督,积极履行职责。在外部监督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违法犯罪的惩罚力度,尽量对财务项目前、中、后等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在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将其解决;同时,简化监管流程,进行会计审查突袭,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3.4注重财务预算管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主要依靠部门预算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决定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通过合理编制部门财政预算计划、精细化管理财务收支预算。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报、分析、审批等环节相关管理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针对在编制本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时必须根据相关的管理要求进行细化,也就是按照季度将不同项目和不同部门分月份编制;部门的财务预算一旦被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则必须按照相关预算标准开展各种财务活动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
4.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较大。从某种程度上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强弱,间接影响了我国其他社会服务工作的高效与否。因而,只有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保障资金安全,才能够为我国其他社会服务工作提供有效成本,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完善。(作者单位:朝阳县财政监督局)
参考文献:
[1] 刘珊.关于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思考与实践[EB/OL].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型企业相比从业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营单位。这些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在经营管理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控制,受外界干涉较少。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很多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数额有限
中小型企业由于资本存量水平低,资信等级不高,筹措资金困难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在品种、质量以及技术含量等方面都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比,规模整体偏小。另外靠企业自身的内部积累和借款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由于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能够给予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当有限,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筹资成本高并且融资成功的机会较小。
(二)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创新能力强
与大型企业相比而言,中小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小见效快、经营范围宽、经营项目丰富与经营体制灵活等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比管理层次多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型企业更具市场适应性。
(三)行业涉及面广,业务比较单一
中小企业的发展涉及到了市场经济的各行各业,门类也比较齐全,但是中小企业只偏重于某一项业务或产品,经营业务类型较为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占统治地位,这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四)组织结构简单,人员十分有限
中小型企业的组织机构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都较简单,管理层次较少,同时由于员工人数不多,企业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职能范围的划分比较粗略,会出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企业发展与员工的个人业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财务风险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举债筹资风险,是由于融资而给企业财务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即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务资金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过高所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日常的各种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际经营效益偏离预期目标,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财务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表现。
财务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受内部与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而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损失或收益。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防范。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普遍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2)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的必然物,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财务风险,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降低其发生率,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时间与类型都具有随机性,风险发生的概率难以计算,产生的后果也难以确定。
(4)损益性:企业的收益往往与风险成正比例,收益越高的项目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所以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与其综合实力相关。
(5)复杂性:是指财务风险的成因有很多,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经营者自身因素的原因,有可预测和不可预测原因,也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企业经营者控制风险带来了较大难度。
三、财务风险的识别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也是不相同的。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是由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
企业在构建自身资本结构时,应充分考虑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比例构成,以确保企业资金能够正常运转,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的资金结构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率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80%以上。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如果企业实现不了目标利润,到期债务将无法偿还,企业便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失误
决策失误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表现,依靠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为主的企业决策方式仍然普遍存在,从而使企业容易忽略规模扩张与加强自身管理的配套建设,难以适应市场弹性变化和多元化生产经营与投资结构的协调和控制,致使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三)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
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肆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直接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幅上升,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虽然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有很多企业在此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严重影响了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这便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存货周转率不高将导致积压在存货上的资金过多,不能正常运转,企业还必须为此支付大量保管费,同时还要承担市价下跌造成的损失,形成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二)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征兆和发展状态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发出警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包括短期财务风险预警和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短期财务预警主要是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预算,以周、月或年为期对企业未来预期收益、投资状况进行分析。长期财务预警则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财务指标构成,掌握企业经营状况,挖掘潜在的问题,适时监控财务风险。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四)扩宽融资渠道,多元化投资
在投资方面,在企业决定重大投资事项时,应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必要时寻求市场顾问、投资专家以及法律顾问等的意见,以确定最优的投资方案。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应尽量选择选择中短期投资,投资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可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五)提高管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春媛.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价值工程.2011
2.姚雁雁.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财会研究.2010.13
3.时钰.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研究.财会研究.2011.1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简述
1.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主要是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利润和预期利润之间出现差距,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度比较大,但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忽略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遭受经济损失,不能达到本单位预期收益。纵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其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有缺失与漏洞[1]。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是非营利性的,没有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更容易、更便捷。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任何单位或组织在运营过程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本文总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特点,其一,可变性,即单位的财务风险根据时空、地域等因素的变迁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是说单位财务风险是视财务活动而定的,是瞬息万变的,能够根据外部环境、财务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幻和更新,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很强。其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发生时间等等,这些是行政事业单位预料不到的,在没有发生之前是很难预料到的,财务人员很难掌控和把握、其三,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发生不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是独立在主观意识之外的,难以预测和改变,财务人员将财务风险降到最小化,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财务基础工作水平
财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必要途径。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是决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也是考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试验石。由此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最新人士调查结果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的人员大都年纪偏高,基础的专业知识匮乏,而且相对其他部门,人员变动和波动情况较小,严重阻碍财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财会部门负责人要重视这一现象,并不断的加强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在职培训,或给予高校进修的名额,从本质上增加整体的财会队伍素养。同时还要转变财会人员处理财务风险的方式方法,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率,选择精明能干、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胜任工作,将工作简单化、专业化。
2.有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的直接措施就是行政单位依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体系。财务活动的运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仔细研究自身财务运营的规律以及财务风险的规律,应依此规律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量化。例如预测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段或者影响程度。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通过这套体系对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行进一步的预估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单个方面进行建议:其一,确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最好能够将其量化,采用相应的模型来确定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其二,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和预警值要保持高度一致性,若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更正,保持虚拟值和实际观测值的高度统一性。其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因为财务数据往往以海量形式存在,依据信息技术有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就能有效处理海量的财务数据[3]。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会计工作中的一项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会计预算,它在整个财务运营中充当者掌舵手的角色,控制的财务运营的方向。会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做好会计预算能够直接性降低财务运营中的各类风险。在财务运营的开始前做一个良好的会计预算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顺利进行,也能够在财务运营一开始就对运营中的风险有所把控,当财务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如要要更有效的去规避财务运营的风险就要不断的去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要着重于人才的选用,通过多渠道,多方向的招聘更多财务人才。并且在事业单位内部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工作考核,提选优秀人才。全面促进财务管理水平。
4.加大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包含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所以在加强财务风险监督时不仅要从单位内部出发,还需要相关监督部门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强化内部监督具体可以从加强财务管理里的内部制度,增设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做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将监督工作落实到各个财务人员身上,以此强化内部财务风险监督。而强化外部监督主要是针对相关监督部门,增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向目进行跟踪,并增加风险管理处理评估标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滥用违用的惩罚力度。简化相关的监督流程,对每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监管、审查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1]。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作用,实现内外监督结合的叠加效用,才能够最大化降低财务风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有效益的行使其公共职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单位社会效益最大化,更好地实践公益性目标,健全完善有效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单位形象的损害。作为财会人员,要树立时刻警惕财务风险,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熟知财务管理的各个步骤和单位的经常往来业务,在风险预警机制的协助下,预测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以便更好的处理风险,应对紧急、危机状况。
参考文献:
[1]潘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4):13-14.
[2]豆芳菲.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市场,2015(10):133-134.
[3]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127-128.
关键词:财务风险;建设单位;问题;对策
一、建设单位财务风险的含义以及建设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建设单位财务风险的含义
投资是一项旨在获得一定收益的经济行为,这种收益通常情况下是指经济收入,同时,政府部门的投资收益有时候还包括一定的社会效益,不局限于经济收入。但是,投资不等于收益,投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想办法避免风险,或者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此来达到最高的收益,使得投资行为利益最大化。建设单位的投资风险主要指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一系列问题而导致未能达到建设单位预期收益的情况。这种风险不仅可能极大地提高了建设的成本,同时也可能造成大量资金的流失,这不符合政府的投资预期,是建设单位重点防控的对象。
(二)建设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建设单位建设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往往工期较长,所涉及到的国家的规章制度及政策也十分广泛,因此,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也会随着社会的具体实际而产生一定的调整,比如土地的使用政策就在不断变化,可能导致工程的无法实施,这就提高了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其次就是建设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自身问题比较具体,比如建设单位内部缺乏控制制度或者控制制度不严格、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等都是造成建设单位财务风险加大的原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内部的监督机制不严格,支付施工方进度款时,管理人员出于私利提出“吃、拿、卡、要”的要求,影响了施工支付的正常程序,可能会因为支付不及时产生拖欠工人工资行为,久而久之会出现恶性循环,影响社会稳定。最后,由于建设单位只是项目法人,主要依靠施工单位的施工建设及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督。部分施工单位由于自身业务出现问题,导致后期无法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从而给建设单位带来一定的困扰;此外,施工单位利益熏心,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与监理单位连成一线,在建设中想方设法捞油水、故意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最后造成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问题,而最终产生的这些损失和问题都和建设单位脱不了干系,后期的维护和整修又会进一步加大成本,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传统建设单位财务风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建设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在风险降临之前及时地发现风险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而是一直等到风险转化成危机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后才开始采取措施极力补救。即便最后补救成功了依然还是对投资方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同时也耽误了工期。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于建设单位内部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相关工作人员没有遵照规定进行自我约束,管理监督部门工作不到位;此外,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出现财务风险问题拒绝承担后果,你推我搡;即便有人出于责任心的角度想要去管理,但是由于权责模糊,不好插手其他部门故而也就耽搁了。
(二)会计制度落后、岗位设置不合理
建设行业往往涉及的资金总量十分巨大,少数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企业内部的漏洞为自己谋私利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况首先会造成建设质量的下降、人心的不稳,从而进一步导致建设单位的名誉受损甚至极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导致社会的不公平。仔细思考的话,我们会发现建设单位极大财务风险的现象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会计制度的落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无法做到岗位制衡,给不法分子有了违规操纵建设单位财务的契机,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专业能力,突破了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防线,给建设单位带来了不少的损失,甚至造成产生账外资产,让单位蒙受巨额的财产流失。
(三)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
目前在我国建设单位内部,对于财务的监督主要来源于相关的合同和规定带来的强制性约束力。但是这些规定总有不健全的地方,让相关工作人员有了可乘之机,通过钻研规定的漏洞给自己带来利益。因此,这一问题短期内仍然会困扰我国的建设单位,成为建设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财务监督不到位必然会造成财产的流失和企业经济的损失,进一步造成建设单位成本的提高、利润的减少,这些都不利于建设单位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其实,财务监督主要是面向建设单位的领导阶层,因为只有这些领导阶层才有机会和财务进行一对一的接触,因此我们的监督小组也应该由领导阶层组成,形成相互约束的局面。
(四)财务风险危机应急机制不健全
对于风险如果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自然是最好的了,但是建设单位很难保障完全规避风险,这就要求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做到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风险,并且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风险而不是在风险来临时处于及其被动的状态一筹莫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建设单位仍然通过传统的方式来预测风险,并且采取老旧的方式去分析风险出现的原因,这就无法从根本上对于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更不用去谈如何应对风险了。回顾以往的案例,建设单位因为没有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甚至多家单位多次跌倒在同一个坎里。因此需要健全财务风险危机应急机制,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整体考虑问题,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危机,需要启动应急机制,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三、财务风险背景下的建设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针对上文所述,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迫切要求建设单位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控制,从而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一)建设单位选择财务状况良好的中标单位
项目的建设需由各参建单位共同完成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承担和控制也不能只从建设单位本身出发,也考虑其他单位的财务状况。参建单位的财务状况越好,通常情况下自然对于建设单位越有利,给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就会相对较小,这也给建设单位减少了不少的麻烦。因此,建设单位在项目进行招标前,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合理设置项目招标文件的财务指标,增加对投标人的财务状况的评价,通过合法合理的评标方式,选择财务状况好、信誉高的参建单位。
(二)建设单位严格审查中标单位的履约函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法定的招标的程序后,在签订合同前,中标单位需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缴纳履约保证金或提供履约保函,作为履行职责的凭证和担保。其中履约保函将是以后担保的主要形式,其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担保。固定的存款担保减少了资金的流失,同时也降低了中标单位的资金风险,实际上对于中标单位来说是一种保障。但是很多中标单位急功近利,为了减少资金投入,采取不正当的程序和手段伪造函件,这就意味着建设单位失去了原有的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建设单位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对于中标单位的履约保函进行严格的审查,切忌马虎。
(三)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全过程风险防控机制
建设单位内部一旦出现毒瘤和外部勾结,就会一点点腐蚀整个企业,造成无法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减少和避免建设单位内部的腐败和贪污问题,需建立贯穿全过程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包含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风险危机应急机制,对工程建设的财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防控、处理。在全过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下建立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单位重要领导组成,而且由不同部门的领导组成,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包庇的现象,不给任何腐败想法提供契机。在工程建设前期以预防为主,中期引入专业机构、群众的监督检查,后期针对预防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对应总结,从根源上降低财务风险。
(四)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惩罚力度
没有完整无缺陷的制度,但建设单位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防范财务风险。因此,需要不断地发现制度的漏洞,及时补漏,不断地完善制度,更大强度的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要加大对于违反制度的惩罚力度,让相关工作人员在威慑力的震慑下可以自我约束。只有约束力的不断加强,才能将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王恒平.信息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2).
[2]万卫平.项目建设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1).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措施
1.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按其主要内容一般可分为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企业财务风险也相应地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2.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2.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它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必须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2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
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不管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资金回收、利益分配等活动,都存在着风险。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2.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使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4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关系混乱
首先,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其次,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再次,企业赊销比重大,同时,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最后,企业内部关系混乱。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3.财务风险的控制
3.1 需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首先,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2 强化正确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各部门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
3.3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如在筹资决策中,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投资决策中,通过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部报酬率等指标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综合分析评价,从而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4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理顺财务关系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资金及资产结构,减少和降低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要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注重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定期分析账龄,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对于存货,在保证生产和销售顺利进行的同时使存货总成本达到最低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运用存货管理中的最佳订货批量模型来确定存货量,以减少损失。
3.5 合理利用防范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转移法。企业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转嫁风险。如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4)建立财务预警、监测系统的方法。我国经济状况、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如何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设计和选择财务比率指标、确定权重以及各种景气状态的数量特征值,是企业建立和用好监测系统的关键。 预警离不开监测, 监测离不开财务比率,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合理地设计和选择如资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比率指标系统。
(5)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企业可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另外,也可以按照稳健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永宁.略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J].企业经济,2005(1).
[2]丁元纯.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J].经贸财会,2006(2).
作者简介: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存在于企业创造价值的整个过程中,在各种难以控制或预测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有偏差,或者付出更多的成本的可能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三大特点。(1)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风险最本质的来源,决定了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措施规避,却不能减少至零。同时,财务风险产生的后果也是不确定的。(2)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的。(3)多样性。财务风险的多样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和表现结果的多样性。前者指的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样的,诸如内部控制缺陷、政策变化、汇率变动,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后者指的是财务风险的程度与表现方式呈多样化。
三、生产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生产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主要分为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和存货流动风险。应收账款作为中小型生产企业的一项债权,收回账款是生产型企业对外销售中不可避免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是基于收回账款的时间的角度,即所谓的拖欠风险,是指客户超过与企业约定的期限付款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第二种是基于账款金额的角度,成为坏账风险,即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按实际发生额收回,给企业带来坏账损失。在实务中,这两种视角的应收账款风险往往相互联系,如企业可能会延期收到剔除了坏账的金额。由于赊销没有使真正的现金流入企业,反而是企业垫付相关业务的税额甚至分红,迫使企业承受举债经营。长期这样下去,会使企业日常财务费用发生额增加,并有可能让企业走向资不抵债的情况。存货变现风险指的是企业的销售额和销售数量会随着市场中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给企业带来未知影响的可能性。
(二)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发生筹资活动而使企业产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支付风险,就是企业不能按期足额的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的风险;财务杠杆风险,特指企业财务杠杆的存在可能给企业绩效造成的负面影响;购买力风险是指筹资资金的购买力由于受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影响而造成的不确定性。企业由于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而导致的将要发生的收益和将要偿还的债务的不确定性就是利率波动风险。利率上升会造成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固定收益型的证券价值下跌;利率下降则会使以前期间的贷款利息负担相对较重。
(三)投资风险
由于受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所获得的收益往往不能达到其预期的数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依投资对象可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对外投资主要有购买证券等投资金融资产的行为,对内投资主要是投资在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专利设备等无形资产。
(四)因环境处罚或补偿产生的财务风险
生产型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排放出“三废”来污染环境,但是随着政府对环境管制措施的完善,重视生产、忽略环境的企业行为越来越不能被容忍。对环境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会被要求支付罚款和环境补偿,而因此造成的支出也是生产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之一。
四、生产型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员工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正确的意识在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具有不能忽视的能动作用。因此,应该提升企业各种岗位的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管理层的认知会影响企业战略与政策的制定,所以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关注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应该通过培训、宣传教育等方式树立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观念、熟悉财务风险相关常识,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多一重衡量标准。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认知是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保证。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在现代公司经营中十分重要,很多企业由于在风险萌芽的早期阶段没有做好评估,而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恶果。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资料和战略计划、经营目标等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和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实时状况进行分析评测,用以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发生前给管理者做出提醒,使管理者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来避免财务风险发生的机制。由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它被建立以后企业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财务风险防御措施,可以有力地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三)完善资本结构,合理控制负债规模
不合理的资本结构是诱发财务风险的一大因素,因此优化资本结构是企业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负债经营作为能够迅速获得资金的方式,可以弥补仅仅靠权益不足以满足的企业资金需求。负债经营规模过大会使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更加容易发生。因此,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把握负债的比例,寻求能持续稳定发展的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