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59-01
面对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向,努力构造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康新格局,适时融入身体健康、重在参与、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教学内容,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识、情感、意志并重的人格教育;倡导启发式的教法和创新式的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体育的促进
体育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创造源泉,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必更进一步影响着将来新的教学观念的产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创新教育与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了学生主体才可能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才可能举一反三,深刻理解知识,善于运用知识。反过来促进体育教学的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能极大地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同的思维方式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深层动机,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变得丰富多彩。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力,使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激发体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个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着重开始人的创造潜力,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控索性。让课堂充满创造力,即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2、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积极的教学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更应发挥其主动能力,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时,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同时给予的自由支配时间是学习任务的,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要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机会;教学难度的设计要有梯度,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内容。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提出让其能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其积极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发现各种知识、技术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得以实现。
3、体育教学中倡导学生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的学习方式。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属于技艺类课程,其思维特征是以主体体验为依据的求同思维。我们日常所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通过体验习得运动技术的真实写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学习着一门道,往后就要通过自己不断地体验并对照教师及友伴的动作,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感知,以获得新的感悟。
4、充分利用有效的手段。
(1)激发动机。教师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该课时或该单元的学习要求,对人的身体和心理有何必要,有何益处,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亲历。并在此范围内发展、创新。
(2)预设铺垫。教师根据身体练习的内容确定相匹配的准备活动,设定相适宜的运动负荷,铺设逐步加大练习难度的台阶,作好相适应的安全保护工作,并通过尝试、展示等激发学生的想像。
(3)创设情景。情景既包括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也包括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情景。利用和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唤醒学生的积极体验,能促使学生的身体认知和主观感受。
《景点讲解》课程不只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修专业课,还是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导游素养以及所需的必要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的完备的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关系到日后在工作中的发展。
一、《景点讲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一)书面语表达形式
众所周知,旅游管理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导游,学生在学校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后,需要学习的东西就会突然增多,无形中给刚刚毕业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景点讲解》是课程的名称,一般使用的教材都是《景点导游词》,比如《广东导游词》。《广东导游词》的缺点就是:部分景点的内容数据错误、资料陈旧、都是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不符合学生在行业实践中带团操作需要。
(二)内容陈旧
《景点讲解》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有些太过于陈旧,已经严重的与时代脱节,所教授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当学生在实际的带团过程中就会发现所学的内容与当前的具体现实不符,给学生在实践的带团操练中带来了困扰,给原本就是初涉社会的学生增添了麻烦。
(三)机械式授课方式
由于《景点讲解》这门课程是导游证考试的科目之一,所以为了考证,许多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忽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本文会着重的阐述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新的教育思想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
二、《景点讲解》课程的课改措施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景点讲解》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大多都是书面语形式,学生就会开始感觉教学过程乏味枯燥,没有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来收集资料、通过制作PPT的形式来实战演示以及像电视中的旅游频道一样,通过短片的拍摄来讲解一个景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景点讲解其实就是口语表达的一种方式,在讲解中需要借用语言以及肢体语言对景点进行描述。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一些活动课或者竞赛让学生站在讲台前表达自己的想法[2]。例如,我们可以开展“走遍中国”的活动,让学生在全国的著名景点中抽取一个景点,作为自己的主题,然后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进行展示与讲解,班级的其他同学可以充当游客,提一些问题,老师对每个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与打分,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
3.增进家乡情怀的培养。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感情,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学校地处中国的南大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广东的不同城市,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了解广东的自然景象以及人文资源,学生应当了解广东的特色旅游项目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而且还要结合《景点讲解》教材的理论知识作为框架。
4.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置,讲授的知识才真正的有价值,学生也希望自己在学习上可以获得成功。但是即使学生的思想态度是积极地,但是因为他们不能够很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所以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具体化,在课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上,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增加交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利用情景教学法,提升教学效率
在对《景点讲解》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时,情景教学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方法是教师依据所教授的知识创设一种生动的情景,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导游工作,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作为导游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实战能力。我们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于学生大多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所以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由易到难,例如在讲解《导游词》时,可以先让学生在情景之下讲解欢迎语,之后再慢慢的进行模拟导游,进而讲出全部的导游词,在这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讲解内容和形式等进行规范。此外为了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可以在情景中设置游客问问题的环节,切实的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场景。
2.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真实情景实地演练。我们目前使用的《景点讲解》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堂上演练的再好,都不如走出课堂,真正的进入到景点中,进行实时的训练,这不只是仅仅训练学生的实际演练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机。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时,也要将本地的旅游资源作为案例,让学生具有真实的体验,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景点的讲解中运用课堂上的知识。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
一、对体育课程中资源的改革和利用
体育课程以往的教学理念过于古板、没生气,对此学生积极性不高。要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就要对体育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资源的创新和大胆的改革,打破并改造传统的体育项目,对新兴运动项目运用到其中。例如:将以往投铅球和跳高等项目,改为炸“碉堡”、“跳马”的游戏形式,还可以利用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和运动,结合到体育课程当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新课程的价值得以体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重在学生是否喜欢和适应其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体育学习中,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理念、心理理念,根据其特点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上,要将体育新课程从设计到实施有效地运用到其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足球项目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和交流学习,并总结出在其比赛中传球的技巧、和角度的把握,通过亲自实践、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打破在教学中传统示范、讲解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方面的兴趣和感性方面的认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其魅力和锻炼方法及技巧,来实现体育新课程理念的目标。
三、创新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
(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对理论学习的主体性进行加强,还要加强培养多种素质的教学方式
老师要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体育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故事情节、角色、游戏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学习、锻炼,从而达成目标。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上,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发现式的教学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优化教学质量,使教学由枯燥型转变为快乐型,使体育课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
(二)在新课程理念中的师生关系与传统的观念不尽相同,其表现在,传统的观念上呈现为‘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旧观念,在课堂上一味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视而不见
而现在的老师在学习中与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老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应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新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引导学生,而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进行自主的发挥,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增加兴趣。师生关系的和谐性、友好性,培养了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
四、课外的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
体育教学的新课程要想有效的完成,我们体育老师除了教学过程中要搞好课堂教学外,还应注重课外的一些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的充分利用,会对体育教学新课程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会更有效地完成。所以,在中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有目的地、有计划的开展多式多样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活动,比如举行有趣味的运动会、运动项目考核等,以此实现体育教学的内、外结合。对课外的体育活动,在满足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上,我们还可以将传统项目与新颖、有活力的体育项目互相结合地进行。还可以通过建立俱乐部的形式,把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引进学校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我练习。不仅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还丰富了课余生活,让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有效地缓解,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五、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分析
自体育教学新课程理念改革以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其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其能力的提高,要加强对学生在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锻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特点,来制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增强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初中体育课程以往都要求学生在许多运动项目上都要学,而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因此严重地导致了其厌恶心理,失去了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增强了学生自我价值观。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发挥新课程改革的作用。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创新学科中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尝试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完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和锻炼学生,才能开创体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教育管理 基本理念 具体方法
中职院校是我国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场所之一,院校学生毕业之后直接面临着就业。如何使学生迅速地实现由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换,帮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完全渗透进工作环境,是院校领导及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院校利用工学结合的方法与教育管理进行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二者之间结合的具体理念,然后又具体谈论了二者结合的方法,以求推动工学结合与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对于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工学结合与教育管理二者结合的具体理念
在我国的整个教育系统中,中职院校承担了大部分为国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而随着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的逐渐提升,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校、社会、企业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推动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对于各项能力的全面掌握是极其必要的。而中职院校为了培养能够充分应对社会需求的人才,当前正在着力开展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方式。本文对中职院校将工学结合的方式引进到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理念进行了分析。
首先,中职院校之所以将工学结合的方式引入到教育管理中,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保证其对于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改革及发展的需求。就目前社会对于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来讲,其人才必须在掌握新颖而且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突出而且实用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有优良的道德素质。所以,当前的中职院校在开展基础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适当的加入岗位工作技能以及特定岗位的素质需求等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而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则正好满足了此种需求。
其次,中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工作,还是为了将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结合来构建开放的教育平台,以在教学中达到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学习内容的目的。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绝大部分都需要直接参与工作,而学校要想切实地提升其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努力地推动学校办学宗旨、教学内容及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开放性,使社会上各种力量能够更加深入地达到对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有效掌握。而且,学校还要主动地了解人才市场与职业需求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吸引社会上的重大企业力量来投资办学及签订人才定向就业合同等,进而达到对学生就业的有效帮助。
再次,中职院校将工学结合的方式引入到教学管理中来,是为了能够使学校教育在更高的程度上转向市场职业需求,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一线职业人才。工学结合将行业、企业、应用及市场等“工”的要素与学校、学生、教学等“学”的因素充分地联系在一起,其在与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相结合时,能够使“学”的各项因素全面地向“工”的因素发展,进而实现教学对市场及岗位续期的贴近,学生在学习期间便能够达到对于各种职业以及职业技能、素质等的培养,进而能够使其在毕业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对于职业的接受。
二、工学结合与教育管理二者结合的具体方法
1.完善二者结合的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中职院校要想使工学结合的方式为教育管理发挥更高的作用,就必须为工学结合的教育管理的开展设置完善创新型的教育管理机制。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其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使学校的专业课程能够随着社会职业需求较大的新变化来同步转变。而且,其针对职业而开展课程还要在基础的知识理论以及职业技能、素质和具体职业实践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教育,使学校的课程设置全面地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课程的设置来培养具备工与学双方面能力的师资队伍。而要培养此种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引进企业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定期来校任教来实现,也可以将骨干教师及教育带头人员等送到企业就职等来推动,使参加教育的教师能够同时获得教师及企业技能人员的双重身份。
2.充分建立适当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
中职院校要使工学结合的方式发挥作用,还必须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变革创新,使二者能够为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发挥辅助作用。首先,就教师建立适当的教学方式来讲,教师可以着力构建贴近专业性质及职业需求的项目化以及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使理论教学能够充分地利用适当的职业情境或职业案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对特定职业的介绍来鼓励学生去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实际的技术问题,或者是帮助他们利用假期进行实习等,以使教学始终能够与职业的实践教育同步开展。其次,就教师建立良好的考核方式来讲,教师可以将教学的考评方式转变为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平时学习表现、全面发展状况等的考评,并将考核主导者的权利一部分放给企业,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企业的有效衡量,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导向应对职业需求的状态中。
3.全面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习力度
当前时期,中职院校应通过签订定向的就业合同来引进企业力量以建立教学实训基地,或者是直接引导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全面掌握到其自身参加工作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技能等。而针对实习的具体设置来讲,院校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侧重理论学习的第一、二个学年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着力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培养。而另一方面,学校要推动顶岗实习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学年全面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进而帮助其提前一年熟悉职业状况,避免学生毕业之后面对就业的手足无措状况的出现。而中职院校为学生设置顶岗实习的阶段,主要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职业中发现其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等,通过要求他们进行定期的总结、汇报达到对问题的及时解决。而且,顶岗实习阶段的设置,还致力于由学校与企业一起在学生的实习期间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纪律意识,并通过适当的职业考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三、结语
中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能够在诸多方面对学生的就业起到有效的帮助,从而使学校在当前时代环境中更加健康地发展。因此,中职院校的教育人员必须着力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推动工学结合与教育管理的更深程度地结合。
参考文献:
[1]陶榕.建立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2]吕艳,王金宏.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09,(10).
[关键词]交易成本;结构洞;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2-0066-05
谢一风(1962―),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创新;(浙江宁波350012)林 明(1972―),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与技术创新;(上海 200092)万君宝(1964―),男,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创新。(上海 200433)
本文系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08AZX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创新网络的企业研发合作中的关系能力的构成、测评与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1YJC630118)和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宁波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运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201018861)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产业创新公共平台是创新源的载体,也是创新活动的参与者。通过产业创新公共平台,可以集中力量解决重大的技术难题,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产业创新公共平台能够为那些想创新但缺乏创新资源的企业,特别是创新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降低其创新的成本,提高创新的效率。
当前,关于产业创新公共平台的运行的研究较多。[1][2]但是,关于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及其运作的研究很少。[3]虽然,开放式创新平台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集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外部知识,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产业链上的价值创造。[4]但是,资源集聚能够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是有限的,其仅仅为交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平全地利用外部资源。只有掌握并控制外部信息和资源,才能更加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企业通过控制信息与资源,可以促进外部资源的利用,而占据有效的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具有这个能力。[5]近年来,结构洞具有的信息优势与控制优势被人们广泛用于探讨合作网络内的技术创新,[6][7]但是,少有人把结构洞理论运用于探讨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中,实际上,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就是一个创新合作网络,但网络结构洞的相关理论是否适用于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作尚缺乏研究。本文对此做出探讨。
二、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Chesbrough于2003年正式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认为企业或组织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将企业内、外有价值的创新资源集中起来创造价值,同时,建立相应的机制分享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企业内部的创意可以通过外部渠道实现市场化,同样,外部的技术也可以被企业接受、采用。近年来,企业创新模式正从封闭式的内部创新向开放式的创新发展。开放式创新模式,为那些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走出创新的两难境地、维持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研发和创新的模式。[8]相对于企业线性的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创新的参与者不仅来自企业自身,而且来自顾客、科研机构、学校、价值链上的伙伴甚至竞争对手等。(2)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路径可以在公司内部进行,也可以从公司到外部进行。(3)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的互补性创新资源来开展技术创新。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它强调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创新资源在空间和组织上的分离和整合,是为了通过解决研发合作模式来促进技术创新。因此,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将从依靠自身力量研发转向合作创新的联发、外包、众包等。
开放式创新,一方面,鼓励企业从外部获取创意、技术,并与企业内部知识实现整合;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把技术市场化、商业化。新技术或知识从外部进入企业,经过整合、加工、转化、利用,再扩散到企业外部的过程,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和扩散能力:[9][10](1)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识别、获取、消化、吸收与利用外部知识。[11]吸收能力可以促进企业利用外部知识,从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2][13](2)关系能力,是指基于信任、交流和承诺的建立以及网络管理的能力,[14]或者相互调整与适应的能力。[15]目前,人们对关系能力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总体而言,关系能力是一种企业处理外部合作关系的能力。关系能力可以通过降低组织间学习和知识吸收的成本,提高知识吸收的效率,间接地影响技术创新绩效。(3)技术扩散能力,其强调技术由内向外的转移,是一企业扩展到另一企业的过程。[16]这体现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不仅可以自身利用新技术,还可以向其他企业转移技术。吸收能力和关系能力的结合有利于公司将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整合起来,实现知识创造,而关系能力与技术扩散能力的结合有利于技术转移与创新成果的商业化。
三、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机理
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要服务于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要体现公共性、公开性、开放性,它的运作过程主要是通过联合研发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降低创新风险,提升创新的成功率。长期以来,困扰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一是技术、知识的缺乏,二是融资问题。技术信息、知识的缺乏,可以通过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从企业外部获得,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因素,本质上也是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个人机会主义的防范困难。因此,产业创新公共平台在运用开放式创新原理进行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在降低合作伙伴间的交易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合作,进行知识的转移与整合(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链的价值创造。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行原理见图1。
(一)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创造
价值创造系统是指从上游的供应商延伸至产品或服务买家的垂直产业链。[17]开放式创新强调的是如何整合不同公司的技术与能力。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通过与技术提供商、原料供应商或客户的合作,提高其内部创新能力或扩大创新成果的外部实用市场。[8]价值链上的不同合作者可以创造价值,因为他们结合了不同的资源、知识、技能、能力等。公司在开放式创新的环境下,通过企业间联合形成价值网络进行联合创新实现价值创造。[4]但是,企业利用外部的技术、知识、资源等,会产生交易成本,诱发机会主义行为。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是影响机会主义的因素。不确定性是指在交易中很难预见最终的结果。信息不对称能引起不确定性,并间接引起机会主义。[4]资产专用性是指资产只有在具体的交易中才具有价值。机会主义行为与资产专用性相关。当一方进行交易专用的投资时,交易另一方可以借这个机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基于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的假设,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为了尽量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机会主义的威胁,交易可以选择采取市场机制、层级制和中间治理模式(联盟、合作网络等)等三种形式。[18][19]由于知识具有的隐性特征,主要存在于个人的脑中,其转移需要依赖个体间的互动与沟通,需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隐性知识的交易更适合采取属于非市场买卖机制的联盟或合作网络的方式。因为,在联盟或合作网络中,合作伙伴间具有一定的信任,个人间的沟通比较容易,更有利于促进那些存在于私人脑中的隐性知识的转移。
开放式的创新平台的开放模式有利于低成本地集聚大量的研发组织、技术服务公司或不同类型的创新中介组织,从而有利于降低创新相关信息或资源的搜索成本。然而,开放式创新不仅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Vanhaver-beke等人[4]和Dyer[20]认为,对于开放式创新的理解,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比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更适合。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价值网络体现联盟和合作,价值链上的不同参与者互相协调事务,积极采取沟通与互动的方式,双边交易治理出现了以信任、互惠等非正式契约为主的治理模式,这不仅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降低谈判成本、监督与执行成本,还可以增强相互间的承诺和信任,促进知识的获取、吸收与整合,因此,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有利于增强关系能力、吸收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即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价值链上不同参与者的价值创造。[5]
(二)平台管理者通过占据结构洞促进交易与价值创造
结构洞是指处于两个彼此不联系组织间的位置。在结构洞丰富的网络中,企业的联系人彼此间无关联,消除了冗余信息。[5]因此,在网络内,拥有丰富结构洞的企业将获得更多非冗余的信息。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具有网络丰富的结构洞能带来更高的创新。[6]在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网络内,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可以接近彼此之间无联系的合作伙伴,由此,可以接触到许多不同的信息流,获得更多更新的非冗余的信息,并具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5]信息优势体现在信息获取、时机及举荐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控制优势指的是通过选择或居间调节来获得利益。
在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中,占据结构洞位置的产业创新平台的管理者处于经纪人的角色,一方面,他们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为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提供与创新相关的信息与资源,从而降低成员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实现知识的转移与整合,促进技术创新;[7]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与权力,有利于制订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行规则和对参与、利用创新平台的组织进行监督与约束,从而降低参与或利用平台进行合作的企业间的监督与执行成本。例如,占据有利的结构洞位置的创新平台中的管理者可以了解到每个项目进展的具体情况,积极主动地为项目提供服务,并控制项目风险和项目的投融资风险,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合作,实现企业开放式创新。而对于广泛参与或利用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组织来说,在网络内,如果其能够与平台管理者建立联系,将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利益与控制利益,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增强与外部企业合作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转移与整合,实现价值创造。
四、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实践――以北京某企业为例
(一)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运作概述
北京某兽医药A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拥有一个800平方米生药研发中心,一个生物安全二级负压实验室,以及两个总面积为1700平方米的实验动物房。目前,该企业具有研发过程所需的疫苗新产品研发、生产、检验等完备的功能。同时已经建成一个集研发、孵化及生产为一体的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该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特点如下:第一,不论是本企业的还是外部企业的研发项目都可以推荐到该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3]第二,该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外的专家对推荐的项目进行评审,通过专家鉴定的项目,可以获得使用研发平台的技术、设备等服务,并从平台中获得资金资助。对于没有获得平台资助的项目,则可以租用平台的设备、仪器等,以及通过平台与大学、科研机构、研发外包公司等合作。第三,在创新过程中,主要采取合作研发、外部购买等开放式创新方式加速技术创新,并采用技术入股、成果共享等多种形式激励产业内的企业进行联合创新。第四,该企业本身作为主要的研发外包服务方,不仅为项目提供研发外包服务,而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有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进展的信息,为风险投资清楚地判断项目研发的趋势并做出风险评估和是否进行下一阶段投资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起着结构洞的信息的“桥连接”的作用,[5]这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控制风险,促进风险项目获得融资。最后,平台具有的孵化器的功能,可以为新药成果提供孵化,转入生产技术平台和商业服务平台。
(二)A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的运作经验
A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服务于整个兽医药产业的发展,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开展平台的运作管理,充分体现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也说明了该创新平台是企业主导下的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该平台在运作过程中体现了开放式创新原理在产业创新公共平台的运用。
1.依托平台,集聚创新资源,降低交易成本。A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采取对企业内外开放的方式,不仅允许外部企业通过该平台推荐项目,放宽对企业外部的技术创新支持,而且支持平台与外部研发力量、研发服务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因此,该平台吸引了来自企业内外的与创新相关的资源,集聚着研发创意、技术需求、技术供给、技术人才、风险基金、研发仪器和设备、研发外包服务公司、技术咨询服务公司、融资服务公司等方面的信息。这些资源和信息在开放式创新平台的集聚会降低与研发相关的供求方面信息的搜索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2.整合平台资源,增强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实现价值创造。创新平台采取开放式创新模式,不仅可以促进信息的集聚从而降低信息成本,而且促进开放式创新的三种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关系能力与技术扩散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实现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例如,通过科研专利成果购买、合作研发、科技成果入股等多种形式凝聚科技资源,为企业通过平台低成本地获取外部知识或技术提供了来源,同时,为成员单位开展合作交流与互动提供机会、场地和便利,便于创新企业在互动与交流中吸收外部知识。从事技术创新企业通过与大学、科研机构、研发外包企业、风险投资者等合作,开展频繁接触和互动促进了企业间关系能力的发展与知识吸收能力的增强,[3]评论通过平台提供的研发、生产、融资、商业化等方面的服务,有效地促进研发及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和技术在产业中的扩散。因此,这些措施能有效地实现兽医药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
3.占据结构洞位置,发挥信息优势与控制优势,促进交易与价值创造。A企业不仅是出资者和平台的管理者,而且是研发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作为平台管理者,A企业在整个创新网络中占据结构洞有利位置,起着信息中介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降低知识交易的成本,而且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合作伙伴和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增强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研发外包服务者,能够帮助控制融资风险和降低项目研发的风险,促进价值创造的顺利实施。这是因为A企业在承担外包研发服务中,能够独立地提供研发过程的信息,投资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非常清晰地判断整个兽医药物研发过程的趋势,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五、总结
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是开放式创新的原理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一方面,企业通过开放式的平台,收集信息,获取外部知识与资源,降低技术创新活动中处于价值网络内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平台管理者可以在提供服务中对研发项目实施激励和监督,促进不同参与者的合作与互动,实现知识的转移、整合与扩散,最终实现产业链上的价值创造。因此,产业开放式创新公共平台的运作将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促进企业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及技术扩散能力的提升。
结合北京某兽医药企业的创新平台的运作,我们可以得出三点启示:第一,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需要通过提升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服务于兽医药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这意味着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建设重点在于有效地提升以吸收能力、关系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开放式创新能力,目的是通过增强开放式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创造,实现价值创造。因此,构建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必须运用开放式创新的原理,集聚企业内外创新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间的信任、沟通与互动,实现知识的转移与整合,促进企业吸收能力与技术扩散能力的发展。第二,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管理者必须在平台的创新网络中占据有利的结构洞位置。通过占据结构洞位置,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管理者起着信息中介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间交流与互动,而且可以发挥监督与控制的功能,降低风险。然而,为了充分地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产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的管理者最好能够同时作为研发外包的服务者,这有利于更便利和准确地获取项目进展的信息,及时服务项目和帮助控制项目风险。第三,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成技术创新后拥有知识产权。对于具有一定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来说,其研发项目不仅可以获得平台的资金资助,而且可以将部分核心或非核心的研发部分外包给研发外包服务企业,自己不需要花费巨额资金、时间和精力来建造实验室、购置实验设备及聘用大量人才,只需支付一定费用,“租用”研发外包服务企业的“头脑”和硬件,就可以完成研发过程,并最终进入产业化,这家中小企业在获得最大利润的同时仍然可以拥有所有权。这有利于激励广大创新资源匮乏的中小企业利用平台进行开放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陆立军,郑小碧.区域创新平台的企业参与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8,(3).
[2]许强,兰文燕.研发联合体(平台)的形成和演变――以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0,(2).
[3]曹红阳,韩洁.公共研发平台与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北京市兽医生物药品厂案例[J].改革与战略,2010,(5).
[4]Vanhaverbeke, W., Van de, V. and Cloodt, M. Connecting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Open Innovation [EB/OL]. http://ssrn.com/abstract=1091265, February 7, 2008.
[5]Burt,R..S.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1992.
[6]Ahuja,G.Collaboration Networks,Structural Holes, and Innov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3).
[7]Phelps,C.C.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lliance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n Firm Ex-ploratory Innovation on Firm Exploratory Innovation.Acad- 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0,(4).
[8]]Chesbrough,H.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Har- 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New York,2003.
[9]Gassmann,O and E Enkel.Towards a Theory of Open Innovation: Three Core Process Archetypes.Proceed- ings of the R&D Management Conference (RADMA), Lis-bon, Portugal, July 6― 9,2004.
[10]杨静武.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146(2).
[11]Cohen,W.M.and Levinthal,D.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1).
[12]赵增耀,王喜.产业竞争力、企业技术能力与外资的溢出效应――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12).
[13]钱锡红,徐万里,杨永福.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管理世界,2010,(5).
[14]Blomqvist,K.,and Levy,J. Collaboration Capabil-ity――A Focal Concept in Knowledge Cre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Philosophy, 2006,(1).
[15]Sivadas,E.and Dwyer,F.R.An Examin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New Product Success in Internal and Alliance-based Processes.Journal of Market-ing, 2000,(1).
[16]Mansfield,E.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Rate of Imitation.In Econometrica,1961,(4).
[17]Porter,M.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Free Press,New York,1985.
[18]Williamson,O.E.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Free Press,New York,1975.
[19]Williamson,O.E.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s,Markets,Relational Contracting.Free Press,New York,1985.
关键词:心力衰竭 新活素 焦虑 抑郁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结果,预后不良。尽管当前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进展,但患病率和住院率持续上升,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加重负担。抑郁和焦虑是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精神症状,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脑利钠肽是一种内源性激素,主要由左室心肌细胞合成分泌,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张力及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等作用[1]。新活素可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减轻水钠潴留,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可用于提高CHF患者心功能[2]。故本研究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观察脑钠利肽前体(Pro-BNP)水平的变化,评估其对CHF伴发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CHF患者160例,男86例,平均年龄(69.79±13.97)岁;女74例,平均年龄(75.92±10.38)岁;冠心病74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心脏瓣膜病4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50分,评为焦虑组;抑郁自评量表≥53分,评为抑郁组;焦虑量表评分≥50分和抑郁量表评分≥53分,评为焦虑抑郁组;无焦虑抑郁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70.13±11.27)岁;平均病程(5.73±1.35)年。焦虑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24±9.46)岁;平均病程(4.78±1.56)年。抑郁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1.02±9.80)岁;平均病程(5.02±1.48)年。焦虑抑郁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9.42±10.68)岁;平均病程(5.84±1.69)年。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CHF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CHF诊断标准进行[3];(2)符合CHF的临床表现及液体潴留体征;(3)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淤血;(4)左室射血分数(LVEF)<45%;(5)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
排除标准:(1)慢性肾功能不全;(2)急性脑血管病、重症感染、恶性肿瘤;(3)血液系统疾病;(4)重症精神疾病、昏迷及认知功能障碍;(5)心脏再同步化治疗、ICD植入等心脏机械辅助治疗。
方法:四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新活素,根据新活素说明书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体质量调节负荷剂量,先以负荷剂量1.5μg/(kg·min)静脉推注,之后以0.007 5~0.01μg/(kg·min)连续静脉泵入24 h的给药方式连续泵入72 h。
观察指标: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Pro-BNP水平变化及抑郁、焦虑评分;分析Pro-BNP与心脏彩超各指标的相关性。患者入院后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查心脏各参数指标变化情况[4],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Pro-BNP水平,使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配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因素间无交互作用时,组内比较行LSD检验,组间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四组患者新活素治疗前后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四组治疗前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在对照组和焦虑组治疗前后均下降,临床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0,P<0.01;F=2.119,P<0.05)。Pro-BNP在抑郁组、焦虑抑郁组治疗前后下降,但临床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6,P>0.05;F=1.522,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焦虑组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696,P=0.658,P>0.05);对照组、焦虑组与抑郁组、焦虑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05,P=0.019;F=7.188,P=0.001;F=6.515,P=0.043;F=7.028,P=0.046,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新活素治疗前后Pro-BNP水平比较
四组患者新活素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较:焦虑、抑郁组及焦虑抑郁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240,P<0.05)。表明CHF患者中广泛存在焦虑、抑郁现象。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伴发焦虑患者在新活素治疗后焦虑情绪较入院时减轻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9,P<0.05)。抑郁组及焦虑抑郁组评分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6,P>0.05;F=1.345,F>0.05)。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四组患者入院后Pro-BNP与心脏彩超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对照组、焦虑组、抑郁组患者入院时Pro-BNP与心脏彩超各参数指标无相关性。焦虑抑郁组Pro-BNP与心脏彩超各参数情况,与PA呈正相关(r=0.434,P<0.01),与EF、FS呈负相关(r=-4.414,P<0.05;r=-0.625,P<0.01)。
讨论CHF患者因病程长,生活质量差,工作能力下降,重复住院,费用高导致家庭负担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加心衰和死亡率等负面结果的风险。抑郁和焦虑是影响心衰患者心脏病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因素。抑郁是心脏病相关事件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再次住院的强预测因子。
本研究发现,抑郁组及焦虑抑郁组患者多合并心脏瓣膜解剖结构等机械改变,心功能差,经新活素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后,Pro-BNP水平虽有降低,但临床症状改善缓慢,提示CHF伴发抑郁有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病理生理组成的一类高度异质性综合征。除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外,还应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其病理生理机制差异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1)本研究主要以Pro-BNP水平作为判断伴发焦虑抑郁CHF患者治疗的指标,而不是以左心导管测量左室舒张末压力作为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误测率;(2)入组的心力衰竭患者均为CHF,新活素适应证范围较广,影响结果;(3)本研究入组患者样本量偏少,限制了发现组间差异显著性方面的能力,未加入其他参数指标,如肾功能等。故本研究下一步拟增加样本量、结合患者生化指标等,进一步研究新活素治疗CHF的疗效。
参考文献
[1]Cynthuia MB,Pasqualina S,Robert M,et al.Physiological,pathological,pharma cological,biochemical and hematologica factors affecting BNP and NT-pro BNP[J].Clinical Biochemistry,2008,41(4-5):231.
[2]Costanzo MR,Gug Lin ME,Saltzberg MT,et al.Ultrafiltmtionversus intravenous diuretics for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 decompensated hean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17,49(6):675.
【关键词】 舒肝解郁; 黛力新; 脑卒中; 抑郁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09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脑卒中患者中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性心理疾病[1], 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思维延迟、睡眠障碍, 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不利, 增加家庭的心理和社会负担, 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产生轻生念头, 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旨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做了一项关于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三级乙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入选本研究共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40例。试验组男26例, 女14例;年龄50~65岁11例, 66~80岁29例;脑卒中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25例, 心源性脑栓塞3例, 腔隙性脑卒中9例, 其他和不明原因脑卒中3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50~65岁13例, 66~80岁27例;脑卒中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27例, 心源性脑栓塞4例, 腔隙性脑卒中7例, 其他和不明原因脑卒中2例。入选标准:①年龄50~80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②脑卒中前无严重残疾(改良Rankin评分≤2;③达到《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CCMD-3)》 抑郁的诊断标准。④病程2周以上,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21分。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存在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5分;②存在明显的构音障碍或失语;③痴呆, 诊断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的标准(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ition, DSM-Ⅳ);④脑卒中前有抑郁症或其他严重精神疾病史;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同意。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心理治疗由一名具有心理医师资格证的心理医师实施, 该医师对患者所属分组不知情, 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同等强度的心理治疗。
1. 2 方法 试验组, 使用舒肝解郁胶囊2粒, 2次/d(早、晚)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 1粒, 1次/d(早);对照组, 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 1粒 , 1次/d(早)。两组疗程均为4周, 治疗期间除常规治疗, 即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稳定斑块、康复训练等, 均采用同等强度心理疏导, 且不使用其他抗抑郁药。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4周时按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治疗疗效, 具体公式如下:(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减分率75%为痊愈。有效率=(痊愈+显著改善+改善)/总例数×100%。干预期间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 治疗前后均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脑卒中后抑郁HAMD评分及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不良反应情况 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有口干、恶心、失眠、头晕、便秘等轻微不良反应, 多数在治疗的早期出现,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可自行缓解。两组在治疗后的肝肾功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2]。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沉重的家庭经济和社会负担、长期缓慢的康复进程, 往往使患者产生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从而产生脑卒中后抑郁。生物学角度认为, PS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递质, 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和五羟色胺的代谢不足有关。为此,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作者在不断探索安全有效的药物干预方式。
本研究表明,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 与最近的文献报道相符[3]。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黛力新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安全性好[3]。黛力新作为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合剂, 其药理作用上的优势主要是在治疗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①黛力新能同时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五羟色胺的含量, 具有更广的治疗谱;②黛力新比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各自单用时有更强的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作用。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在副作用方面则表现为相互拮抗:氟哌噻吨可削弱美利曲辛的抗胆碱能副作用, 而美利曲辛则可以对抗大剂量时氟哌噻吨可能产生锥体外系症状的副作用。
舒肝解郁胶囊是纯中药复方制剂, 成分是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贯叶金丝桃, 又叫“圣・约翰草”, 代谢产物为甲基贯叶金丝桃素, 很早就在国外被发现具有抗抑郁的作用[4, 5], 并且, 动物实验证实了甲基贯叶金丝桃素能抑制多种神经递质的再摄取[6]。刺五加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心等功效[7], 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抑制运动所致的五羟色胺的合成以及色氨酸羟化酶的表达, 降低五羟色胺浓度, 具有去疲劳的疗效;刺五加还可以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水平, 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国内曾小丽等[8]研究证实,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患者, 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 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单用黛力新相比,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中重度抑郁疗效更佳。舒肝解郁胶囊和黛力新联用,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能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治愈, 促进脑卒中功能的恢复, 减轻病痛带来的精神心理压力,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Gaete JM, Bogousslavsky J. Post-stroke depression. Expert Rev Neurother, 2008, 8(1):75-92.
[2] 王书香, 武剑.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 10(8):555-556.
[3] 游燃.黛力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8):120-121.
[4] El-Alfy AT, Abourashed EA, Mastsumoto RR.Nature against depression. Curr Med Chem, 2012, 19(14):2229-2241.
[5] Howland RH. Are generic medications safe and effective. J 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 2010, 48(3):13-16.
[6] Crupi R, Mazzon E, Marino A, et al. Hypericum perforatum treatment: effect on behavior and neurogenesis in a chronic stress model in mice.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1, 27(11):7.
[7] 胡福永, 祝红.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4(20):629-630.
【关键词】TBL;LBL;医学心理学;心理干预;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07-02
【Abstract】Models of team-based learning (TBL) combined with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were applied in teaching medical intervention of Medical Psychology Programin for clinical medical five-year system studen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odels could not only arouse medica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ut also develop their exploratory thinking and team cooperation spirit.
【Keywords】TBL;LBL;Medical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eaching
在普通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生面临着课程多,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少的现实问题,因此,部分学院会减少《医学心理学》总课时数,需要36学时以上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五年制教材往往被压缩到26甚至24学时,心理干预各论这一章节也从8学时以上被压缩到4学时,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调动学生对该章节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讲授该章节的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临床能力,成了部分教师教学的难点。本学院的心理学教研室教师经过多次的探索,认为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1]这一模式适合这一特殊情况的教学,且具有教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模式的开展
1.1 准备阶段:教学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学时的教师讲授,第二阶段为两学时的学生讨论。由于该章内容较多,故在课前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1)设计问题:对该章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十三节内容中的每一节均设计2-3个问题,问题涉及每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治疗过程以及原理和过程之间的联系;(2)自主学习:把事先设计的30余个问题作为作业形式布置下去,作业布置的时间是课前两周,建议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答案可以从书上、图书馆及网络上去寻找,并说明这些问题及答案是第二次课分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作业的答案只有最好、最系统、最具创新性之分,没有最正确之分;(3)分组:将每班学生分为3个组,每组10名左右,每组选1-2位负责人,主要负责收集事先布置的作业的答案、主持和记录第二次课讨论的内容。
1.2 LBL阶段:LBL阶段由教师完成,主要系统讲述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建议LBL 阶段以案例为基础,围绕案例精讲每一种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及其联系,由于时间有限,有关每一种心理疗法的历史、人物和最新进展应布置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去阅读或寻找答案。
1.3 TBL阶段:TBL阶段为在教师的督导下由学生完成。尽管TBL阶段讨论的问题在LBL阶段教师已精讲过,但为了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独立思维的习惯,讨论前应说明教师的讲授及书上权威人物提出的每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及技能也有其缺陷,学生应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和书上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学生尽快走出绝对性认知阶段,促使其认知模式向迁移性认知、独立性认知和环境性认知阶段发展[4]。在具体操作中,每个学习小组围绕一些特定的心理治疗问题,从各个学科和不同方向共同探讨学习,对每种心理疗法的理论和技能展开广泛的讨论,总结理论与方法之间的联系,提出对每种心理疗法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可能有效的改进方法,并探讨每种心理疗法的联系与异同,从而达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对“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四大要求[2]。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报表现、问题解答等方面进行总结与评价,主要点评学生观点的创造性与系统性,而不是过多点评知识点的正确与否。
2 实施体会
TBL以设计好的问题为导向,避免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中问题过于分散,且TBL注重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结合。因此,自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在PBL基础上创立TBL以来,该模式在西方医学教育中逐渐被推广运用。实施TBL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关讨论内容方面的专家,但并不需要在团队工作程序中有指导一次成功TBL会议的经验和专门技能。另外,学生在团队工作中也不需要任何特别训练,因为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协作和使工作富有成效[1]。
我们教研室教师这几年把TBL与LBL结合起来,并应用于《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总的感受是该结合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像我们这种普通院校的临床专业多为五年制,课程繁多,《医学心理学》被认为是一些边缘课程,课时因而被大加压缩,这导致教师在每一章节教学时都感觉时间紧张,特别是在教授心理干预各论时,因为该章有十三节,描述了十三种心理干预方法,而课时仅为四学时,因此讲授该章时时间更为紧张。LBL结合TBL模式则能解决因完全运用PBL或TBL教学时教学时数大量增加的问题,解决目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部分课程时数过少的问题,又能调动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另外心理干预这一章节内容介于医学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技能之间,TBL结合LBL能培养医学生初步的临床探索技能,提高以后进入临床时所需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之,LBL结合TBL不仅因节省课时而适合于部分五年制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还因该模式在教学中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将枯燥的学习变成一项充满趣味和挑战的科学探索过程而适合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该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营造了开放、自由、包容、合作的学习氛围,最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认知性学习思维的转变和发展,让学生逐步接受书本或教师的某些知识是不确定的观点,让学生明白,权威并不是全知的,知识不再视为是确定的[3],这可能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相对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波涛,潘丽萍,梁红,等.TBL结合LBL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26-127.
[2] 莫明树,陈代娣,李熠,等.英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71-1072.
[3] 张婕琼.西方大学生认知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53.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必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有很多人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复合体,鉴于此,笔者对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及开展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新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国内学界大致有这样三种理解:
1.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Innovation Education)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自信,行动上独立,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成就动机水平高,善于自我激励,具有高度的挫折容忍力,不盲从,喜欢用自己的观点来判断问题,对事物有持久的探究欲,有幽默感等[1]。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育,形成创新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2]。还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以创造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3]。笔者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具备开发创业基本素质,不断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它是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以及深化的终身教育,不止是一种专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它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推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广义上理解,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个人。从狭义上理解,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意识、素质、技能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提高自身能力,以及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从而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长远大计。
3.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创业教育不但需要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思想,同样还需要创新教育所获得的成果。然而,创业教育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获得新思维、新方法,而是要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将掌握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创新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尊重权威但是不迷信权威、尊重实际但并不拘泥于实际的精神,强调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方法的训练。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
二、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1.创业创新教育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必然要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提高人才素质、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技能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努力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够提升竞争力,才能够有所作为和有所成就。
2.创业创新教育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创纪录的699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加上往年尚未找到工作的求职者继续在就业路上一起“挤”行,2013年的就业形势因此显得更为严峻!2013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经过十多年的人才集聚让计算机教育行业渐露疲态,进入人才饱和甚至过剩期,由此也造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困难的局面,IT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凸显了培养计算机应用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背景下,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迫切的时代意义,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是真正解决高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创业创新本身就是就业,是就业的高级阶段。创业创新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业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开拓创新。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更加全面理解创新创业创新的作用与价值,拓宽就业视野,确立多元的创业创新就业观,逐步具备开创事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创新。这也是有效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根本选择。
3.创业创新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我校竞争力
高职院校已初步开展了一些创新创业活动项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从高职计算机专业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主要以讲座形式教学、以学生赛事和活动为中心、以构建孵化创业基地为平台的三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大部分学校尚未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或开设的课程仅是孤立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呈现零散破碎的特征,缺乏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高职大学生组织成立的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工作室、社团等,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项目零散,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实践教学缺乏,很少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不统一、不系统,师资力量薄弱,缺少专职任课老师,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等问题成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研究,对高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我校在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力。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倡导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对素质教育具体的、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实施的新指认,它要求高职从教育理念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普遍树立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从知识技能教育层面,帮助学生掌握进行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实施层面上,必须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建立从理论到实务的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体系,开展生动活泼的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游永恒.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0(3).
[2]张立昌.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
[3]吴华.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