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化学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现代媒体参与性的功能,通过对事物、具体场面的创设和刺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可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有机化学苯时,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介绍苯是如何提取的,苯分子是怎样确认的等与苯有关的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情境的“潜移默化”中进入角色,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说,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灵活使用课件,使化学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思维方式是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而在中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用动画表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把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原子或原子集团的分与合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出来,生动活泼,吸引力强,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形成直接学习的动机,增加无意记忆和联想记忆。多媒体课件在物质微观结构的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的演示方面的直观性为我们在教学中架起了微观和宏观的桥梁,对于学生微观想象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原子的结构、水的电解、氯化氢的形成等知识点的教学中,都采用了Flas,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形成自己头脑中的微观想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优化化学试验
有些化学实验受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约,实验效果很不理想,有些化学实验有毒、有一定的危险性,根本无法进行。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大大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变化现象和条件。同时还能模拟实验中错误操作后产生的后果,学生看后印象深刻,这样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从而优化了化学试验。
四、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交互式和协作式的建构性学习
计算机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巨大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建构化学知识提供真实、丰富、复杂的学习情境。信息时代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接受着大量信息。在建构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网络信息的“互动性”为交互性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矗在化学学科中,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指能从多样话媒体中获取和处理人类与化学环境有关的化学图象、化学数据、化学文字信息的能力。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使多媒体不仅成为学生查找信息的资源库,而且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环境下的一种认知工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充分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小组学生性格各异、思路各异、方法各异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向思维的碰撞,通过这种交互、协作、沟通、碰撞,每位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多种解决途径,从而对建构化学知识产生创新的洞察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滑雪教学;教学应用
一传统滑雪教学模式中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
(一)课时内容分配不合理
滑雪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项高强度高速度的极限运动,在学生运动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损伤。为了防止一系列教学事故的发生,大部分的授课时间都会用来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动作和一些相关的技术练习。而对于一些关键技术重点练习的时间却相对较少,因此也就导致了整个课程的内容设置并不是十分的完整,再加上由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多学生对于滑雪存在着恐惧心理,练习的次数越少恐惧心理也就更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完整授课内容的学习,课时内容分配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1]。
(二)场地条件制约
滑雪场的造价相对较高,在开展滑雪运动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专业的运动场地才能够满足教学开展的需要但是现今的滑雪场地更多的都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学校都是采用租用场地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滑雪教学的时间又被经常安排在周末,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导致授课的时间10分的有限。能够满足部分学生选修课的学习需要,而在普修课程的开展过程当中,由于场地条件的制约也就导致了课程的开展时间相对匮乏。
(三)动作技术难度较高
本质上来看高山滑雪的种类十分繁多,根据技术的难度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到高级。滑雪运动本质上是属于一种极限运动,在滑雪教学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损伤。而且一些高难度高技巧的动作完成的瞬间就看清楚,把握到整个动作的实际表象。如果教师在技巧使用的过程当中放慢速度示范,那么这无疑会增加教师教学的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教师动作完成的完整性以及实际的示范效果。如果教师针对于一个动作进行反复的讲解,反复的示范,那么教学的进程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样的一种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极为常见,而且是难以克服的。
(四)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
滑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滑雪技巧,掌握相关滑雪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动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之上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精准的示范以及讲解学生个人通过多次的练习才能够掌握相关的技巧。大程度上也就是对于教师个人的示范能力以及滑雪的技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有一些教师经验不足,或者说动作不规范,那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教师个人的特点,教学经验以及技术水平直接跟教学效果挂钩,这也是传统滑雪教学活动当中所存在的弊端[2]。
二现代教学技术在滑雪教学当中的应用
在高等学校滑雪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发现了诸多弊端,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传统滑雪教学模式当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滑雪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及微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在高校滑雪教学活动当中,所能够使用的技术手段更加丰富。在具体应用的过程当中,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到滑雪教学过程当中是极具优势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够为滑雪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诸多便利。当中可以直接拍摄一些优秀的滑雪运动员的标准动作,作为教学的课件,的编辑功能将已有的滑雪录像素材进行重新编排,此作为基础来形成系列的电视教材。在实际教学应用当中,也可以尝试将这两种方法并行使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促使教学的时间以及空间不受限制,相关的技术教学技术分解在课堂当中予以解决。与一些相对难度较高的滑雪技巧,可以通过录像视频来进行动作的分解,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时间的压缩和扩展。与此同时也可以尝试对于空间进行突破,通过多机位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能够将一个复杂的动作分解为多个维度的不同动作,将此呈现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3]。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方式
使用多媒体开展滑雪教学活动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穿插式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当中,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需要穿插一些图像片段,将教学活动当中一些不易用语言表达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加完整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第二,示例教学。简而言之也就是利用图像纪录片等多种演示形式,来将一些高标准高水准的动作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像体育教学这样一类技能性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方式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效果。比如在高山滑雪回转动作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利用录像教学的灵活播放功能,能够为学生更好的观察和理解该动作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一些优秀运动员的示范动作,通过对于这些技能动作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及慢动作的回放,能够让学生更加完整的了解动作的流程,通过观摩来进一步的提升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到技术动作的技巧;第三,自学式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助帮助的条件下,通过录像材料能够独立的实现自学。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个别化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改变了传统的集体教学的弊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掌握相关的知识[4]。这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我的复习都具有极为强大的辅助作用,在陆地模仿教学阶段可以尝试采用电视录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克服了传统教师讲解的枯燥乏味,抽象。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技巧动作能够进行分解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结合教师讲述的内容以专业运动员的也是能够更好的理解动作的原理,从而给予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运动表象,这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滑雪微型教学
微型教学课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使得学生在看见动作开始就已经建立了正确的动作行为。由于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通过实地训练和观看录像教学学习了正确的动作,对于动作有了一定的概念,在实践教学阶段通过微信教学能够反复的实现,对于动作的标准化练习,对于训练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动作能够及时的进行矫正和调整,这为学生后续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促使学生的动作定型更快,进行学习变得更加迅速。微型教学是检验教学质量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当前在教学活动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5]。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105-02
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中学课堂教学,并逐步走向成熟和智能化,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进入课堂辅助教学,更是使现代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化学学科,什么样的化学知识内容适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化学课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该如何操作?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多媒体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媒体包括声、光、图形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例如:在教学序言这节课时,一般由教师满堂灌,夸夸其谈地将自己所教专业作一番描绘,虽然这也能收到一定效果,但终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现在就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现化学的发展史,中国在化学上取得的成就,通过投影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钠》这节课时,一上课就向学生展示钠的一系列的化合物,食盐、苏打、小苏打、肥皂、洗涤剂等,以及大雾天路旁发出黄色光的高压钠灯。这种导入新课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突破化学课堂教学难点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例如,在《气体摩尔体积》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缺乏感性认识,对物质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变化不易想象。若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特征,将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小用Flash软件制成三维动画,则会准确直观地描述出固体中的分子在质点周围振动;液体中分子间距离增大、运动范围有所扩大、分子作无休止的无序运动;气体中分子间距离增大很多,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左右,且在相同状况下,平均距离约相等的微观粒子运动图像。通过模拟加热时,液态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形成气态物质时,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很多的演示,则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在通常状况下,相同质量的气态物质的体积要比其固态或液态时的体积大1000倍左右的实验事实。又如,在《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强碱弱酸盐CH3COONa的水解过程以及溶液呈碱性的原因难以理解,但通过计算机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CH3COO-与水电离出来的H+结合,生成CH3COOH和OH- 的过程微观模拟,可形象、生动地将盐类的水解过程呈现出来,为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坚持整体观点,重视多样化,贯彻综合观点,力争最优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例如,我们几个化学教师共同制作了一个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情,点击主页上的下拉菜单或按钮,利用计算机灵活、强大的交互性,任意组合、安排课堂教学,从而设计出更合理、更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教师通过计算机教懂、教准、教活、教精,又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具有严谨性、灵活性、多样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4.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包含更高级的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使得加大教学容量成为可能,例如,《元素周期律》课件是用于高一新授课的,在这一节课中,笔者利用计算机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在大屏幕上依次展示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这让学生很容易得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投影Si、P、S、Cl2分别与氢气反应的条件,由此可以判断出硅、磷、硫、氯非金属性强弱的结论。再投影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并利用计算机演示一些实验,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学生可以据此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和本质。在课堂上,利用了计算机课件,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加快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又如,化学实验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大纲中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计算机模拟,再现实现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模似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有关内容、晶体空间结构及其伸展、C60的结构、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同分异构现象等内容都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利用FLASH、3DMAX或3DS制成三维的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也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模拟分子的结构及其形成;同样可以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模拟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利用FLASH、3DMAX或3DS制成三维的图,然后利用旋转运动展示晶体的空间结构,再利用缩放效果模拟晶体的空间结构,利用缩放效果模拟晶体的空间伸展等等。这样,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便于学习和掌握。
2.模拟化学机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化学反应历程都比较抽象、难懂,利手多媒体制作成动画就可事半功倍,易学、易懂、易记。例如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电解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复分解反应的反应过程;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时得失电子与化合价升降关系;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机反应的机理(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缩聚反应;消去反应;裂解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原电池的放电;电解电镀;盐类的水解;胶体的性质等等都可以利用FLASH、3DMAX、3DS或DIRECTOR制成动画,动画一播放,无须多言,就可以一目了然,很清楚也很生动,学生也容易理解。
3.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
为了能让核外电子动起来,我们制作了《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的小课件。首先简介“视觉暂留”现象及其在电影及动画制作中的运用;然后制作一些宏观物体的运动及仿真电子绕核运动的各种gif动画,从而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物质各种不同速率下的视觉印象,认识并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其描述的方法。又如物质的溶解与结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如核外电子的运动,布朗运动以及充入电情况,离子反应中的离子的运动和结合;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原电池的放电;电解电镀;盐类的水解;胶体的性质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模拟放大。
4.模拟和放大某些化学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于一些装置复杂,不易实现的实验;或涉及毒性物质较多、毒性较大的实验;或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反应过程中过慢的实验都可以制成课件,模拟放大。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反应结束时,先撤灯后撤气的危险性;实验室制氧气先撤灯后拔导管的后果;原子弹的爆炸;煤和石油的形成过程;煤气中毒的原理;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氟气与氢气的反应;胶体的电泳实验;氨的合成实验;氨的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转化实验;与一氧化氮有关的实验等等,我们既可以用动画模拟实验现象,也可以用相应的软件在课件中插放实验录像再现实验的现象。
5.模拟工业生产过程和剖析生产设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现代化 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了教学现代化的进程。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
多年来,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领导与教师的高度重视。设施的更新配套重在加强管理、挖掘其资源、发挥其功能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学校十分重视建中管、管中建,做到了“三健全”:
(一)健全管理制度:制度是执行的保障,是做好电教工作的前提。学校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及时上墙,督促自觉遵守。如:“管理员职责”、“电教网络管理制度”、“电教人员职责”、各专用室“管理制度”等。
(二)建立健全组织:一是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应用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二是成立了由一名主任为领导的电教办公室;三是成立了班级管理小组。形成了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主抓、电教办公室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网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设备的有效使用,保证了设备的及时更新配套等。
(三)规范健全台账:由于对现代教学设施的投入大,加之设备的不断增加和高使用率,使管好、用好、保证设备的有效使用责任重大。学校先后建立了设备进出记录、教师上机记录、学生学习使用情况记录、巡查督查记录等十多个台账,做到各教室台账与总务处、实训处台账相符,与档案室留存资料相符。这既保证了财产的有效管理,又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强化硬件建设,创设良好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学现代化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在创建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上,学校首先形成了一个共识:谁能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好,谁就抓住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占领了教育的制高点,使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走在前列。
其次是做到了两个到位:一是理念到位。把实现校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作为学校大事来抓,树立“创建校园网络就是创建学校”的教育新理念。二是落实到位。首先,学校借创建省“四星学校”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为契机,在有限资金的预算中优先安排;其次,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创造条件争取社会资源。
目前学校已建成千兆为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以太结构校园网,建成100座电子阅览室1间、多媒体教室30个、计算机房20个、多媒体会议室2个、多媒体语音室2个、多媒体课堂录播室1个、校园网管中心1个,教师办公室已全部实现信息化,全校现有电脑1500多台。在抓硬件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也重视软件建设,已有的教育软件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电子图书系统、VOD系统、教育资源库系统、电子备课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录播系统等。
三、合理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学校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因此,学校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将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积极全面地与课程内容结合,优化教学结构,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培养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近年来,学校绝大多数教师已能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课堂教学。这些课件的制作为学校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的建设积累了素材。同时也为学校更好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实践证明,这样的整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抓住建网契机,加快队伍建设
如果将信息技术比喻为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则是发挥其效力的执杖者。学校要实现教学现代化,需要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在建网过程中坚持贯彻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并重的指导思想,遵循“边建设、边使用、边培训”的原则,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管理入手。电教办在每学期初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学期结束前,要求所有教师上交自己制作的课件,并请专家来校对课件进行评比。
二是从培训入手。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各种培训,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利用每月的业务学习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包括计算机使用、多媒体播放系统、视频展示台、网络管理、课件制作)。
三是从实践入手。让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上机,在互帮互学中掌握操作常识,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网页制作竞赛等课外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了广大教师用好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学实效
首先,借助网络资源,为教师的“教”开发研制了一批动画演示课件和用Authorware集成的知识素材。针对学生的“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手段,组织学生开展信息科技作品竞赛与班级网页制作竞赛;另一方面组织骨干教师在“主题”教学思想指导下,开发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合作交互式教学软件。通过实践,学校先后总结出了“课堂演示助教型”“课内交互教学型”和“网上探索求知型”三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校园网是教育教学交流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大大方便了教师间的信息积累、传递及资源共享,实现了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环境形成,教师可以收集有助于课件设计的素材、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培训进修、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进行,国内外名师专题课堂、同步作业、专家诊脉、疑难解答等版块应有尽有。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教学 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而且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本身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教学过程,制作教学软件,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呆板的说教趣味化,使抽象的讲解直观化,让学生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在每一节课上课的开始,教师就应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凭口头的说教和黑板上呆板的板书很难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技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能够顺畅理解,自主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单质碳的性质》时,我采用多媒体导入,首先播放生动形象的画面,并配合美妙的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再弹出一幅古代的名人字画,并且在屏幕上出示问题:“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图文并茂,激发了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教学过程。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我播放了屠狗洞的录像。意大利有一“屠狗洞”,猎人带猎犬举着火把进入洞内,不久猎犬死亡,当人蹲下查看时,火把熄灭,人也感到头晕气喘,于是赶紧站起逃出。人进去安然无恙,而狗进去却死了,这是为什么?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就很快创设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调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了起来。所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许多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演示试验也无法做成。传统教学只能靠挂图、板书和教师的语言来完成,然而这样的教学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于这样的知识,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用动画演示出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把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出来,生动活泼,吸引力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形成直接学习的动机,增加无意记忆和联想记忆。在物质微观结构的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的演示方面,多媒体架起了微观和宏观的桥梁,有利于学生微观想象力的培养。如在进行原子的结构、水的电解、氯化氢的形成等知识点的教学中,都可以采用Flas,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形成自己头脑中的微观想象。另外有些实验需要对现象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由于现象的差别不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如利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研究镁、铝、锌、铁、铜的活动性实验,经过实物投影的对比,引导观察,可清楚地比较出金属活性顺序,既简单明了,又印象深刻。通过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模拟一些危险性、有毒性的化学实验,使学生既领悟知识,又避免操作的危险性。例如:在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很容易腐蚀皮肤和衣物,因而该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错误的操作产生的后果,即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如果用课件演示出来,学生的印象就会更深刻,就能加深对这一错误操作的认识。又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产物二氧化硫有很强的毒性,对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这些实验都可以通过播放短片进行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1.增加课堂教学密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知识处理,从而加大课堂容量,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播放动画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而且有利于加大教学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学科教学改革,学生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已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搞好学科教学,我们必须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加速进行学科教学改革。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教学改革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先进的教学媒体要为教育思想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使其具有活的灵魂。为了推进学科教学改革,首先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教学改革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强化学生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我们的教学改革即以此为目标进行。
2.避免教学媒体简单替换
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媒体替换,则只能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现代教育思想认为,一般书架式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的智能型人才更适应当前的要求。所以,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正是实现这一教学改革思想的最好载体,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使新的教学改革思想得以顺利实现。因此,多媒体教学应成为学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完善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改革出现了新的内涵,已经不同于传统的以知识结构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方式,应做好以下工作。
1.以多媒体应用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我们从事的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从90年代初开始就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辅助教学软件,90年代末开始研制电子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加以分解,减少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复杂的加工时间,可以迅速地体现教学的意图。如电子器件的教学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难点,电子器件的原理涉及到原子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和动静结合的多功能性,使这一教学难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一体,可以将素质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所以,以多媒体应用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优化信息资源实现改革思想
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优化课程教学信息资源是关键。为了搞好教学改革,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信息组织结构线性有序,规范性和系统性强,使教学内容的传授循序渐进,在现代教学中仍具有肯定的价值。但现代知识往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化的教学已很不适应现代的教学。而多媒体的信息结构是网状的,教师在组织多媒体结构时,应按照网络的观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软件、仿真教学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不必按教材原有模式组织,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组合,使之具有任意跳转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构建活动,提高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是其他媒体所难以达到的。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功能性组织教学活动,应是新的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三、发挥多媒体优势,突出以“学”为主体,强化素质和技能培养
1.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多媒体课件应按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在教学中讲、写、演、画有机配合,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而现在有些课件的开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往往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学生的主体性,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全部围绕如何教展开,有的多媒体课件仅仅是教材内容的压缩,呈现在屏幕上一大段又一大段的文字和图表,有的教师在讲课中完全依赖于课件,甚至是念课件,不写板书,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形成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多媒体教学误区。这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误解,其结果是教师的教学没有激情,学生听课象“走马观花”,反而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2.融智能和技能于多媒体课件中
我们在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在多媒体的智能性上下功夫,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加工、改造、转换,应将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与用于学员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分开,以增强其可操作性。让学生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时真正起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实验技能对于岗位任职教育十分重要,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除了必要的实作实验外,也应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如我们开发了虚拟实验系统,使学生可以不受场地限制,自己进行反复练习,使素质教育、技能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有机地贯穿于多媒体教学中。
四、将多媒体与网络结合,进行开放式教学
网络时代的到来,已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那种单纯靠书本学习的方法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重要“礼品”,他必将成为新一代青年学习求知的重要方式。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开放式教学越来越现实,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补充学习,可以扩充知识面,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或现在或在不远的将来,在校的学生可以和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性学习。为此,我们应加速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教学更大的功能效益。多媒体教学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作为教学工作者要适时转变观念,摆脱旧的思维模式,在当今的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开放式教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教学模式,选好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全面推进现代化教学。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中药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产生途径、化学反应、合成和生产三个方面的应用。结果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过程中比传统研究方法更具有优势,为中药化学研究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结论中药化学研究应当充分吸收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 ; 中药化学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其产生功效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及中药产业化的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其研究过程中通常要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成果,应用当代最新技术和方法来进行。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体系(个体、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和生物工程原理来生产生物产品,培育新的生物品种或提供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生物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农业、环保、医药等领域。现代生物技术将是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强有力的重要技术之一[2],并且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得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也有应用,但这方面研究大多分散在其他研究当中,尚未见到报道对这方面有系统的分析,而且研究中药化学的人通常从化学角度入手,很少涉及到生物技术。本文就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
1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产生途径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化学成分大多是药用植物在生长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绝大部分是代谢次生产物,它们的产生往往有几种到几十种酶的参与,合成途径非常复杂。中药化学成分产生途径的研究要借助于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不仅可以有助于这些化学成分的仿生合成,而且还可以人为地对这些化学成分的合成进行生物调控,有利于定向合成所需要的化学成分,是整个中药化学研究的基础。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Heide等在辽宁紫草的细胞培养中,研究了与紫草宁生物合成相关的酶类,初步确定了紫草宁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是对羟基苯甲酸牦牛儿基转移酶(Phydroxybenzoate geranytransferase) [3]。Okada等[4]分离出了某种黄连细胞中的编码(S)四氢小檗碱氧化酶的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一些成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叶和春研究员课题组已克隆出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四个关键酶基因,构建了不同启动子下的Cad和PP基因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液氮冻融法等技术建立了二元载体系统[5]。利用基因技术研究红豆杉属植物中抗癌化合物紫杉醇产生途径中关键酶环化酶已经取得应用。吲哚生物碱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异胡豆苷合成酶(SSS),它催化次番木鳖苷和色胺缩合反应生成异胡豆苷。在萜类化合物(如倍半萜合成酶和二萜合成酶)和苯丙基类化合物(如查耳酮合成酶)的基因工程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中药化学反应非常复杂,广泛存在于药用动植物的生长采收阶段、炮制加工、中药制剂、临床调剂煎煮等中药产业的各个环节。中药化学研究的很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其化学反应。现代生物技术在此方面的应用,给中药化学反应的研究开辟一条捷径。
2.1 羟基化反应羟基化发应是中药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类型,在中药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乙酸丙二酸途径(acetatemalonate pathway ,AAMA途径 )和甲戊二羟酸途径(mevalonic acid pathway, MVA途径)中都存在羟基化反应。传统羟基化反应需要大量的反应步骤和催化剂,过程复杂,大规模生产成本高。现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通过培养具有部位特异和立体特异性羟基化烯丙位C=C双键的能力以及区别底物的不同对映体并选择性地对其中之一进行羟基化的能力的植物细胞培养物,在分子中的不同部位进行立体选择性氧化反应转化外源底物,从而实现羟基化。例如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的细胞悬浮培养物可将香叶醇、橙花醇以及左旋和右旋香芹酮通过其戊基侧链羟基化为一系列的单羟基化异构体,再转化为抗真菌代谢物5,3羟基新二羟基香芹醇[6]。
2.2 还原反应中药化学成分的变化通常都存在还原反应。常见的包括羰基还原反应、C-C双键的还原反应、硝基还原反应等方面。现代生物技术在这些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细胞培养可以将醛和酮转化为相应的醇,羰基发生还原反应;C=C双键加成其他成分,发生C=C双键还原反应;硝基被还原,发生硝基还原反应。例如长春花细胞悬浮培养得到的全细胞,通过其过氧化物酶胞外分泌到培养基中,可以使进攻羰基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使羟基化合物在具羟基基团的部位具有活性[6];眼虫Astasia longa细胞培养物能够产生2种烯酮(enone)还原酶,可以还原香芹酮的C=C 双键,该反应具有部位特异[6];北洋金花(Datura innoxiu)、长春花以及Myrophyllum属植物细胞培养物都能够将TNT(2,4,6trinitrotoluene)经过硝基还原反应生成ADNT(2,4,6aminodinitrotoluene) [7,8]。
2.3 糖基化反应 糖基是中草药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由其衍生的苷类化合物,常为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糖基化反应可以使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转变为水溶性化合物,许多中药成分的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糖基化反应利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或化学合成很难做到,不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就可以比较容易完成。例如:丁酸具有体外抑制肿瘤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但是其在哺乳动物系统中半衰期很短,人们通过悬浮培养的灰叶烟草Nicotianaplumbaginiofia细胞糖基化得到其糖苷,半衰期大大增加,可以开发为抗癌新药。
转贴于
2.4 氧化和环氧化反应 中药化学成分在自然条件或人为条件下,经常会发生氧化或环氧化反应,这些反应有一些具有利用价值,通常被利用的如醇类成分被氧化成醛或酮,继而被氧化成酸;含有酚羟基成分的物质,被氧化缩合;环氧化反应可以用于具有细胞毒性的倍半萜烯的结构修饰。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人为地调节和控制以上的反应。例如:利用细胞培养,可以将醇转化成对应的醛和酮;莪术Curcuma zedoaria细胞悬浮培养物可以完成大根香叶酮(germacrone)的环氧化反应;Pras等[9]研究发现,在Mucuna prllFICIIS的细胞培养物中由酚氧化酶催化可以生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药用化合物7,8二羟基一 N二n丙基2氨基四氢化萘(7,8dihydroxyNdinpropyl2aminotetralin) 。
3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合成和生产中的应用
中药所含有的化学成分,通常含量都不高,而且含有大量的非药用部分和杂质成分,给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带来很大的难度,有的中药生长时期很长,产量很低。随着人类需求的急剧增加,单靠传统的从野生或种植的中药材中提取,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人工合成,或者通过人工技术提高其纯度和产量。中药活性成分一般结构复杂,常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利用化学合成来进行结构修饰存在着得出率低、反应专一性差、副产物多等缺点,既费事费力又效果不佳。近年来,以微生物为反应器进行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有望为这类中药活性成分的获得提供新的途径。中国药科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转化技术成功地在吗啡类似物蒂巴因的14位碳原子上定向引人了羟基,使其镇痛活性提高了100倍以上[10]。有些中药化学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非常少,化学合成和半合成也不太理想,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控制,生产这类有效物质。现在已经研究成功的有利用细胞悬浮技术培养具有抗癌活性但生长期漫长且含量极低的红豆杉的活性成分紫杉醇、紫草的有效成分紫草宁色素、三白草的活性成分金丝桃苷、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长春花的活性成分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等,利用固定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一些有效成分如黄酮、葸醌、各种色素和生物碱等[11],利用毛状根培养长春花、烟草、紫草、人参、曼陀罗、颠茄、丹参、黄芪、甘草和青蒿等40多种植物的有效成分[12]。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过程中比传统研究方法更具有优势,为中药化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在中药化学研究中应当充分吸收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 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2] 赵广荣 ,向志军,元英进,等.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生物技术[J].中草药,2004,35(5):481.
[3] 李 森,吴 新,董效成,等.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细胞工程的新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1998;13(4):173.
[4] Okada Naosuke,Verpoorte R.Intergeneric co-culture of genetically transformed orga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copolamine[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9;86(1):534.
[5] 刘建勋,从伟红.我国植物药研究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7):484.
[6] 于荣敏 ,邱立鹏,赵 昱,等. 植物生物转化技术在药用活性成分生产及新药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4):407.
[7] Lucero ME,Mueller W.Tolerance to nitrogenous explosives andmetabolism of TNT by cell suspensions of Datura innoxia[J].In Vitro Cell Dev Biol(Plant),1999,35:480.
[8] Hughes JB,ShanksJ. Transformation of TNT by aquatic plants and plant tissue cultures[J].Environ Sci Technol,1997,31:266.
[9] Pras N,Batterman S,Dijkstra D,et a1.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7,8dihydroxy Ndinpropyl2aminotetralinusing a phenoloxidase from cell cultures of Mucuna pruriens[J].Plant Cell Tissue Organ Cult,1990,23:209.
[10] 李 羿,刘忠荣,吴洽庆,等. 发酵中药拓展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新空间[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2):17.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协同合作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152-01
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协同合作的背景
根据目前国际上化学这门课程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刚出台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此次课改的相关事项。其主要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注意把科学和技术以及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注意探求围绕以科学研究为中心点的多重样式的学习等。其总体要求是课堂实践过程中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核进行宣扬,同时要求对化学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能积极地完成任务。而要实现以上所说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显然已显得不合时宜,必须寻找新的授课方式,运用更先进的手段。按照最新的课程发展体系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依靠自己来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提高自身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的互动性以及与人类思维结构类似的网络认知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它改变了过去那种以个体探索为主的研究方式,同时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空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让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再只是口号。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网络的日益普及,教育领域的网络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因此,网络化教育的运用与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有关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直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但这些都只是基于教的层面,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何时能从上层转移到下层,使网络化教育真正地普及化,使信息技术教育的空间真正扩大,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而对于这样的运用,目前尚未能实现。
二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协同合作的相关问题
在我国,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协同合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其目的是实现老师、学生、教学协同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CAI只是一种在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教育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教育的内容,也没有使教学结构实现转变。而实际上网络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旧式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结构问题,综合来讲,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多数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协同合作的理解过于片面、过于简单。将其误解为只是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教学实践。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协同合作并不是那样简单,而是要创造出一种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创造一种情境,创造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了解信息技术的条件,使学习者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个良好的学习工具。
第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协同合作过程中,仍出现脱离实际情况照搬别的教学模式的现象。鉴于目前的教育制度现状,不少老师运用信息技术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手段和方式,并以此来获得实际性收益,而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以及教学设计的观念则不加理会,由此造成不少老师只会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协同合作中所遇问题的对策研究
第一,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中相关软件的共享与规范。利用互联网的共享功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上教育软件共享资料库,构筑起与之相适应的相关管理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改变市场上教育方面软件开发重复率高、水平低的现状,减少由于重复性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不断地规范市场,提高我国软件开发的水平,赶上发达国家教育软件开发的步伐。
第二,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改变高中化学老师的教育理念。目前网络教育模式已过于陈旧,赶不上时代的发展,脱离了高中化学老师以及其他学科发展的实际。所以,急需坚持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理念,构建起一整套符合当前教育发展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并且在其中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师范类本科生或研究生中间,要求他们不仅要会使用一般的计算机技术,还要特别注重对相关教育软件的研究和使用,同时要求他们及时了解和学习当前新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新时代教育所要面临的挑战,促使其积极地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改进努力。
第三,建立起富有现代信息技术特色的高中化学实验室、实验学校。要建立富有现代信息技术特色的高中化学实验室、实验学校,不仅要注重其硬件设施的建立,还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改进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维,并且要注意研究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后给教学以及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找到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方案。与此同时,还得加强各个试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起一个交流合作体系,进而真正提高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 语文 教学 运用 技术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省编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式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中学语文第四册《公鸡的脸红了》一文中,公鸡在它的朋友需要帮助时,很不礼貌地拒绝了;而当它的屋顶被大风刮跑后,邻居们热情地帮助抢修,公鸡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脸红了。为了帮学生体会公鸡的冷漠、以及它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后后悔、惭愧的心理,从而领悟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一主题。为此,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录像,展示公鸡傲慢待友的故事情节以及风雨交加的晚上,公鸡急得又叫又跳,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冒雨为公鸡抢修屋顶的场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公鸡会急得怎样叫;朋友们又会怎样进行安慰;得到帮助后的公鸡会怎样想… …)、并要求给画面配解说词(说说朋友们是怎样齐心协力地帮助公鸡的。)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入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利用电视录像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小蝌蚪的变化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将录像片中蝌蚪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曲型图片制作成教学软件,利用电脑多媒体,将蝌蝌身体变化过程分步展示于一个画面,学生就能如身临其境般在课堂中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再如:学习第三册《祖国山水多美丽》一课时,过去每讲到这一课,学生只能通过同学、教师的介绍,结合图片来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既可以展示各个景点的声像资料,同时又能收听相关介绍。隆隆之声震耳欲聋,飞瀑彩虹,磅礴气势,呼之欲出。学生学习兴趣大增,通过亲自听、看,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且记忆深刻,油然产生了热爱祖国名山大川并为之自豪之情。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电教实验班中,每一学期我们都安排了若干首古诗的学习,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四、突破难点,品词品句
初中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如《精彩的马戏》一文,为理解“绝活”一词,在体会课文语句的同时,如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山羊走钢丝”的录像,这样对理解词义就大有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后就不难读出应有的心情和语气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比,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于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实现了,此课的重、难点也就较轻松地突破了。最后重放多媒体设计画面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说出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能清楚地复述出司马光救人的经过。
五、深化练习,延伸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