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教育创新的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创新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创新的案例

第1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一、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作为一名长年在农村中学任教的体育老师,目前自己工作的学校条件、师资情况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很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只是做做准备活动,做做游戏,打打篮球,完了学生在操场自由活动,这也的的确确是当前大部分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的真实的现状。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人对偏远农村中学的体、音、美 三科教学戏称为“唱音乐”“玩体育”“画美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十分清楚地写着: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实际状况却不完全是这样,现在大部分家长只去重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很少有人去关心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事情。但是,体育重要吗?当然是很重要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呢,因此,我针对初中生身体和心理特点设计了若干个教学小案例。

二、体育教学案例在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效能分析

1、从思想上以动机教育促学生创新教育。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过程结构也不同,往往影响着体育锻炼的效果。目标明确的学生会在种种体育活动中坚忍不拔,其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和过程更具有创造性,进行扩散思维练习。如:学生参与过程-----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讨-------分析并处理过程------汇报结果。此方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扩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2、从内容上创设情景进行创新教育。

案例:立定跳远教学

教学初一学生“立定跳远”,可采用小青蛙找妈妈的线索:

(1)开始就引导学生成为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在找妈妈的途中遇到小动物,指导学生模仿小动物作准备活动。

(2)遇到小河,要踏石过河(专项准备),要过比较宽的河,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看谁的本领学得快。

(3)小青蛙学到了本领勇敢地过了河,在稻田里消灭害虫。于是,他们拿起武器(小沙包)去消灭害虫(投准)。

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妈妈,与妈妈一起载歌载舞(放松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初一学生好奇、善于模仿的特点,并巧妙地利用游戏代替枯燥的动作技能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

三、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要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创造的小个体,要从小激励每个学生有创新的欲望。

案例:玩呼啦圈

一般在玩呼啦圈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腰间转动,而我却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动学生的脑筋,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1、扩散思维:圈可在手上、颈上、上臂中、膝中旋转,也可单腿进行等。

2、求异思维:呼啦圈摆在地上一个个相连,可进行单腿跳练习或单跳双落练习;一组学生手持圈竖成一排,另一组“钻山洞”练习;等等。

经过以上的创新练习,学生由乏味变成兴致勃勃,大大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动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增进和道德的养成,更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他们成为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案例:学习弯道跑的技术

在弯道跑技术讲解中,先不讲课示范,而让学生先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体会弯道跑技术。在跑动中提醒学生注意直道和弯道上身体姿势的变化,在弯道上左脚和右脚着地部位,两个手的摆臂幅度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体验得出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教师适时进行表扬鼓励,认可学生的能力。学生自己归纳,自主学习,又得到教师的认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弯道跑技术的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五、准备活动与整理运动的创新

准备活动的热身操节奏要稍快,把身体充分活动开。整理运动的运动要柔和缓慢。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分组进行编操,一组准备一套热身操,在音乐伴奏下跳,充分活动身心。

案例:放松“照镜子”

游戏由两人一组,一人模仿另一人的动作,要求好像“一个人”在照镜子一样。

通过游戏,使学生放松了身心,得到了美的享受;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了他们的表现欲望。

六、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第2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化学化工 大学生 实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09-01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等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去探求、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明。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全面检验,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然而,在全社会都重视与提倡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下,安全意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理论知识本身的再次提高,更是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升华,通过各类实习、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环节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质的飞跃。因而,安全意识教育对化学化工类大学生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2~5]。

1 安全意识教育

本文这里所指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不涉及校园普通安全教育,而是针对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创新实验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体现的安全内容设计,以及各类实验与实习、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自身需必备的安全意识。

1.1 设计环节内容上的安全意识教育

各类设计环节是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设计是设计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在化工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工艺流程设计,在达到最大生产负荷量的前提下,还应充分考虑各类安全问题。此类设计不仅要考虑设备设施的安全问题,而且要考虑整个工艺流程的安全问题,还要考虑所用原料、产生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安全问题。设计往往是实现安全本质水平的根本途径,要保证设计中不留安全隐患,以避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酿成重大生产事故。

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前,应该注重安全意识的灌输和应用。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安全设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安全设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本质安全设计尤为重要。安全设计要工艺成熟、系统安全、设备设施可靠、易于操作维修等,使用无危险的物料和安全的工艺流程,从根本上避免危险,保证安全。

1.2 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安全意识教育

为锻炼化学化工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开设的专业内容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开设有毕业论文环节,以实现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近几年,为了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各高校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环节。此外,长沙理工大学各级部门还设置有科技立项以供学生申请,以鼓励在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由于化学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安全问题都是指导老师尤为关心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实习与实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安全因素。如工厂发生高空滴漏和泄漏等,实验室发生烧伤、烫伤等。在化工厂和化学实验室,许多化学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因其性质特殊,易发生燃烧爆炸、腐蚀、使人中毒等现象。也会因为自身操作的错误或安全意识差而发生事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与实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其树立“安全”就是“生命”的理念。

针对这个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6]: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进入实验前,让学生先熟悉自己所做实验涉及的危险物品,特别要了解物质的性质、危害以及应急处置措施。不仅仅要“我了解安全”,还要应用于实践,“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二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原则。从“受教育者”大学生的角度看,接受安全意识教育,利己、利人,是与自身的安全、健康息息相关的事情,接受安全意识教育是发自内心的要求,不是被动接受“要我安全”,而是主动要求“我要安全”。

三是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安全知识,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可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知识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对安全意识教育要遵循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四是典型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原则。利用已发生的血的事故案例来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有更真实的感受,让受教育者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感受到细节、小违规带来的惨痛教训,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动思维和自觉行动。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展开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对象,因为安全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来讲,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安全存在,所以安全教育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对于一些常用的通用类的安全知识应该广泛宣传和灌输。

五是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原则。随着现代教学工具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作用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手段,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识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真实化。

总之,高校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应把安全意识培养放在能力培养工作的最前方,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安全超前意识,应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把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当作持之以恒的教学课程,让大学生把“安全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刘淑琴,王彩虹.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33-34.

[2] 仇念文,钟杰,贾继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132-134.

[3] 柯红岩,钱大益,杨超华,等.实验室安全教学领域自我教育模式探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0):184-186.

[4] 林静姗,董华青,洪一鸣.化工类实验室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2,11(5):96-98.

第3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职业教育学校,由于其档案资料较多,所以需要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楼的资料相对来讲较多,档案在学校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档案管理工作是可以说是职教学校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可能加快档案管理的水平的提升,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目前职业教育学校的档案大致有四大类:首先是基础教学资料;其次是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再次是教学和学生的基础档案和获奖荣誉;最后是与学校和教学相关的各类资料,这类中种类最为繁琐。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学校需要管理的档案非常多,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则会使档案都处于混乱的状态下,不利于教学和学校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对档案的高效管理。职业教育学校的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与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要从实用性出发,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推动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思路进行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在认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觉得只是简单的保管工作,这就导致没有认识到档案的使用属性,从而使人们缺乏对档案的利用,没有使档案的使用属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将是一个极大的损失。职业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中,其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即是档案的管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由于职业教育档案数量较多,可以称之谓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库,所以需要及时改变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实现思路上的创新,从而加强对职业教育档案服务属性的认识,发掘其服务教育的功能,从而有效的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由于职业教育档案具有较强的服务属性,所以需要及时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更好的使其服务作用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健全档案的使用和服务制度,简化档案管理的流程,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正确的对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属性进行定位,使档案的服务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出来。因为要现行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制度和服务属性定位的不准确,从而使档案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服务属性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所以需要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有效的提升其服务属性在管理工作中重要性。这就需要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的资料进行重新分类,使其更为系统和规范,利用专业属性来对其进行编码,这样更便于查找和使用。同时还要加强信息管理,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有效的提高查询的便利性。另外还要对现在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更好的满足其服务属性的需求。

(三)加大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制度再优越,管理模式再新颖,最终都足依靠档案管理人员来执行的,所以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必不可少。对于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来说,虽然都属于档案管理的范畴,但是与其他的普通档案管理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会有特殊要求。在职业教育档案的管理中,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服务精神,能够虚心耐心的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此外,由于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这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使自己更加适合档案管理的岗位。学校每年按要求参加上级档案组织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班,使技能培训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整体发展。

(四)扩充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功能

传统的档案管理功能仅仅是对已经存档的资料进行存储管理,功能单一。经过创新之后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除了存储管理功能之外,还新增了服务功能,但是要想实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日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功能进行扩充,增加对学校各项的信息的掌握,丰富档案管理的资料覆盖面,更好的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

(五)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布局更加合理

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整体建设部起着十分霞要的作用,所以要将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融入到职业学校的整体建设中来,使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布局更加合理。

第4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信息化;重要性;措施

随着高速、大容量档案影像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专业化、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为了能够对档案进行长期的管理与保存,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进行查询,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能够有效的节省档案存放空间,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及时创新管理理念,制定明确的新时期档案管理发展目标,在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远程通信及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因此,本文对档案管理理念创新视角下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档案管理中涉及的信息量在逐渐的增加,信息种类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信息技术已经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档案管理的更高要求,所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符合当今时展要求的,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认为当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改善档案管理效率,它在充分运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更方便的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统计与保存,同时还能够实现快速的调阅,既为档案管理人员减轻了工作负担,又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其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实现资源更广泛的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改变了传统的案卷式管理方式,而是转变为电子文件的管理方式,将档案信息与原始档案资料相分离,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有效的提升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再次,使档案保存方式多样化。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的今天,对各种电子文件进行存储、读取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为档案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提供了多种方式,使档案管理更加便捷与快速,而且在电子设备的辅助下,无形之中增加了档案资料的保存时间,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的档案管理中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的资料破损、丢失等情况,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全面性与持久性。

最后,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在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中,由于受到传输方式及传递距离等方面的影响,面临着传递过程的安全问题与传递速度问题,但是,在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便可以快速的实现远距离的安全传输。

二、基于档案管理理念创新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路径

(一)最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创建信息化实施条件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得到良好的信息化条件的支持,因此,我们应当首先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笔者认为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首先,管理制度是保障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与基础,所以,我们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方法的创新,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程序的最简化,但是并不是没有原则的简化,还要严格控制档案信息的质量。

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重点环节的建设。既要对档案管理的硬件环境进行完善与加强,加大力度更新与增加新的档案管理所需设施,确保档案室实际建设于相关标准相一致,又有重点加强审核审批档案的管理工作。

再次,要大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等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例如,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来逐步转变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思想,并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最后,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首先进行档案管理的各级领导要高度关注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员工在领导的支持下树立强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在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从根本上转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积极主动的掌握各种信息化技术。

(二)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

档案安全管理师有效进行档案管理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更好提升安全管理意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措施,避免网络病毒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网络资源破坏,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特点本身就决定了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安全威胁的存在,再加上,有些单位忽略了通过安装病毒软件等措施,防止网络病毒的侵袭,最终形成档案管理安全隐患。所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切忌盲目的使用网络技术,要有规划的下载安装360、百度等杀毒软件,及时更新计算机病毒库,有效的防止黑客及病毒对档案信息的攻击,与此同时,档案部门还要及时对档案数据进行备份,加强身份验证、专机专用等安全管理措施,使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

(三)优化档案管理流程,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在逐渐实现与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中,主动探索与创新,寻找新的方法与思路,从档案的收集与鉴定、保存与利用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不断优化档案管理流程。首先,在档案的收集与鉴定环节,要努力完善电子文档归档制度,最大限度的实现电子文件归档的完整,使其发挥最大价值,严格遵守各项标准化归档操作规范,不断完善自身归档工作;其次,在保存档案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电子档案进行保存,还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纸质保存方式加以辅助,此外,还要注意档案的定期备份,避免由于档案资料的丢失造成的各种严重后果;最后,在档案的实际利用环节,需要加强其服务方式的创新,采用分级与分类的方式对各种档案进行有计划的、有规划的管理,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多种方式的检索服务,对于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档案管理方式与技术的创新,满足档案信息化需求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档案管理方式与技术的创新,从而更好的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首先,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应当既要保障馆藏质量,又要保障馆藏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整理与优化;其次,在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对其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使其不仅具备档案管理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对档案著录、编研、检索、标引、复制等技能熟练掌握,具备档案信息分析、服务与应用等多种能力,从而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际需求。

三、结论

档案实际上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在这其中包含了各种珍贵的经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应当仅仅抓住时代给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机遇,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在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不断创新,努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价值与作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玉梅.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广东科技.2011-11.

[2]杨春燕.浅析如何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J].现代交际.2012-12.

第5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创新视角;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1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泛,如工作面分散,涉及工种多,人员多,项目功能也不尽相同,工程环境千差万别等。造成建筑业事故的原因,除了与建筑业的高空、露天、劳动密集形作业有关,还与近来年市场的扩大,法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差、安全教育滞后、人员素质低、安全投入少、施工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1.1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与施工安全相关材料的质量是安全施工的基础,材料不合格,安全就难以保证。由于建筑施工中所需的与安全有关的材料种类较多,用量较大,采取全数检查难于实现的,但采用抽检的方法,往往又会产生遗漏。加之有些承包商在工程中标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按安全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监理人员对进场的材料控制不严或未按有关规定对应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试的材料不进行复试,致使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程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例如,塔机吊构失灵,吊斗失控落下,砸伤地面施工人员,塔臂组装螺栓强度不够,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断,造成塔臂失控,扯断钢萦落下,砸伤地下工作人员。施工机械的质量对安全的影响很大,由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施工机械的种类多,流动性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查的方法往往会产生遗漏。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不到位,重使用,轻管理,导致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加之部分安装人员素质不高,不按安装技术规程进行安装,使安装质量得不到保证,留下了安全隐患。

1.2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业虽已形成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三级格局,但结构不尽合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资质体系尚未形成。建筑市场较为混乱,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不健全,跟上不形热发展的需机,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

1.3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工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和施工组织设计。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安全施工方案,不能严格执行,不注意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了问题才去处理,影响了工程的施工安全。例如:非机械动力工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非电工乱拉扯电线,不通过漏电开关,发生漏电事故时漏电开并不起作用,造成触电身亡;电工在接线时,不将电闸关闭,带电操作,造成触电身亡;民工不戴安全帽,穿拖鞋上脚手架进行操作作业,不小心失足,造成坠落死亡;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高空拆架拆模,架杆、模板往地上扔,扔不下就用脚踹,脚蹬空随之坠落;为抢工程进度,进行大规模施工,强令民工连续作业,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死亡。以上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往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屡见不鲜,导致工程施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安全观念,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领导者的安全观念强,就会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工程安全性就好。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安全操作水平,就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自觉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因此,保证施工的安全首先要考虑到人的因素,人是施工工程的主体,工程施工安全涉及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他们是影响工程施工安全的决定因素。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领导忽视安全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是屡见不鲜的。

2以全新的视角全面贯彻安全检查制度

2.1各种类型的检查必须认真细致

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建立事故隐患台帐,重大事故隐患要填写事故隐患指令书,落实专人限期整改。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处理:经常性检查:安全职能人员和项目经理部、安全值班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预防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标准施工正常进行。针对施工中存在的突击问题,如:施工机具、临时用电等,组织单项检查,进行专项治理。同行业或兄弟单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设备事故、交通、火灾事故,为了吸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根据事故性质,特点,组织突击检查。项目部施工工地每周检查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各施工队每天检查,由施工负责人组织,生产班组对各自所处环境的工作程序要坚持每日进行自检,随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定期检查、突击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经常性检查。安全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为了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使作业环境达到最佳状态。安全检查的内容:按照建筑部颁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对照检查执行情况;基槽临边的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安全设施,操作行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火等。针对气候特点,如冬季、夏季、雨季可能给施工带来危害,提前作好冬季四防,夏季防暑降温,雨季防汛;针对重大节假日前后,防止职工纪律松懈,思想麻痹,要认真搞好安全教育,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2.2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减少因工伤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把安全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根据我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如下:安全职能部门要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为依据,以安全法规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为准则,经常性的对工地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监督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工地项目经理要组织施工员向实际操作的班组成员将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作详细讲解,并以书面形式下达班组。

2.3安全值班制度

各级值班人员,必须尽职尽责,作好安全值班工作,在值班期间,擅离岗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事故,将追究值班人员的直接安全责任。工地看场人员,除搞好安全保卫工作外,应对进现场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清查发现有新增人员要及时向工地负责人汇报。并在工地门口设安全监督岗,对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穿拖鞋、带小孩者,有权制止,不得让其人进入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成员,都必须轮流坚持安全值班,每人一周时间。在值班期间,尽职尽责作好安全管理工作详细检查各作业面的安全生产情况,发现事故隐患,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整改。对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悬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穿拖鞋等情况,按处罚规定给予处理。值班期间,上下清查人数,凡工地有加班加点的人作业,值班人不得离开现场。参加值班期内发生的工伤事故调查、分析、作好值班记录,按时交接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我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3加强管理创新落实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实施细则

3.1临时用电部分:

临时照明线路高度不符和要求,动力、照明线路通过金属脚手架无绝缘隔离保护,线路拖地,老化破皮,漏电等发现一处罚款10元。电气设备有按规程作接零保护,接地接零不符合规范要求,罚款20元。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线路不使用、安装漏电保护器,一处罚款20元;总配电箱、闸刀箱不加锁,下班后不拉闸,无防雨措施,一处每次罚款20元;闸刀保险丝必须匹配,有一处保险丝用铝丝、铜丝代用,罚款50元。施工现场线路架设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有一处不设横杆,不用绝缘子、线路一把抓,罚款20元。

3.2施工用电管理责任制度

由组长组织对现场所有用电设备、线路、保护系统等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专职电工进行维修。副组长每天进行巡检,对出现的用电隐患及时记载,限期让专职电工进行整改。组员及其他管理人员配合组长和副组长的检查工作,并在节假日前后、大雨、大风后和平时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和副组长汇报,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3施工用电安全防火制度

非专业工作人员,严禁乱动电器设备。各操作人员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时,必须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服从电工的安全技术指导。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指派无电工操作证得人员进行电器设备的安装、维修工作。现场管理人员应重视电工提出的有关安全用电的合理化建议,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电工违章作业。专业电工必须认真执行各有关规定和规程,自觉抵制来自任何方面的违章作业指令。专业电工有权制止一切违章操作用电行为,必要时可向有关部门报告。专业电工应端正工作态度,主动配合用电作业者共同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3.4规范建筑业分包管理,完善安全法规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谁和管理。一个项目,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加强安全法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施工企业对目前有的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加强适合本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实际的法律,标准和制度的补充完善,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5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种较多,作业面广,对每一个操作人员进行跟踪管理是不现实的,在工程中往往会由于某个操作人员的疏忽而产生安全问题。因此,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交底及日常检查制度,在施工前对每个操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施工时,安全员要加强现场巡查。监理人员加强日常巡视,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要不断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材料、施工机械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把安全关,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5结语

加强安全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使之与新的施工技术相配套。同时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使之与生产能力相吻合,使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人头上。基于创新视角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可以让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刘伟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09(17).

[2]贺宁,周杰.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24).(时间:2011-08-22).

[3]冼辉新.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2010(6).

第6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学校资源匮乏 小学安全管理 创新管理策略

现今,在我国众多小学校园中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一直作为学校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学校资源匮乏严重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资源匮乏未给予充分的关注,使得小学安全工作制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严重影响着小学生在校的安全,不仅阻碍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同时还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一角度分析得知,从学校资源约束的角度,改善小W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并创新出合理的发展途径,对于该方面工作顺利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这样的状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相应的论述。

一、资源匮乏对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影响

(一)影响对突发事件防范的能力

突发事件的防范,对保障小学生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小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现今,在大部分小学校园内对安全管理工作都加以重视,但资源匮乏与能力的不足,对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约束。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小学校园把安全教育编制进教学大纲,极少数小学具有对于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的开发能力。对于处置突发事件和安全救援工作,存在着亡羊补牢和被动配合上级机关等问题,根本不具备提前预警和积极救援的能力。换而言之,对于突发性安全事件,小学校园内只能做到开展抚恤和恢复正常教学工作。至于,其他方面学校由于自身资源匮乏,很多工作力所不及。

(二)校园安全管理碎片化

资源的匮乏与能力的不足也给安全管理过程带来碎片化的影响。小学校园内的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给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资金的不足、组织架构的混乱、资源配置分散,给处置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所以,一套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现今,国内的绝大部分小学校园内对于安全管理存在碎片化和混乱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产生报复社会的心态。近年来,针对校园暴力事件和恐怖袭击频繁发生,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各级党政机关单位积极应对,教育部门开展对于校园内安全管理的检查工作。由于校园资源的匮乏与能力的不足,部分学校也只能疲于应对,根本无法应对各部门对于安全问题提出的要求。安全问题的显现是长久的资源匮乏与能力不足带来的,只有在现有的条件的情况下,整合资源配置,改革创新安全管理防范模式。

二、学校资源约束视角下的小学安全管理创新

(一)校园安全管理组织社会化

社会应急安全管理的组织系统,是集合各方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应急组织的要求,完全体现整套管理系统的水平,小学校园内的应急安全权管理资源的匮乏与组织架构的闭塞性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首先,通过应急管理组织的整合,来改善这样的现状,对于政府与社会的资源,应予以充分利用。通过强化学校和政府、社会组织的协作,来增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在该种创新的策略中,资源整合只是向社会组织寻求一定的帮助,安全管理组织的社会化,实质性的内容是以小学安全为核心,将全社会能够集结的力量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系统,学校与其他应急力量均属于该系统当中。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通不招募的形式,邀请社会中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对安全管理设备进行投资,借助社会和政府的力量辅助小学校园安全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建设。

(二)安全管理资源市场化

安全管理组织的社会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应急资源配置,但是由于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掌握着应急资源,但并不是资源直接的提供者,通过有效的方式产生这样的资源,其的有效率存在很大差异性。小学安全管理的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产品。这里所指的产品是安防设施设备,校车,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等;二是人员。即安保和医疗、心理抚慰的人员;三是服务。即安全规划的编制、应急预案编写、潜在安全风险评估等的。为了有效的保障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将安全管理资源予以市场化势在必行。在实际的操作中,对参与安全管理和实际工作的人员与附近邻近小学共同聘请,应急安全规范共同制定和使用等。通过这样市场化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在现今的小学校园中,安全管理方面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受学校自身资源匮乏较大的影响,这样的发展状况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同时未能给学生提供相对安全与健康的环境。基于这样的状况,在此次研究中提出了两种创新的方式,即校园安全管理组织社会化和安全管理资源市场化,通过借助社会和政府力量,完善自身安全系统的构建。另外,通过对人员和安全管理机制的共享以及提升安全服务质量的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小学资源匮乏而无法支撑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困境。本文此次的研究和论述,旨在提升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望能为现今小学校园安全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新课程(小学),2016,(09).

[2]郑金阳.关于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7).

第7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育方法 创新

创新一词在英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创造更好或更有效的产品、过程、服务、技术或者思想能够有用的达到市场、政府和社会。创新不同于提高,创新指做事的观念是不同的,是去改变,而不是同样的事情做得更好。

2012年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高等学校以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建立一批相对独立、集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问题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培养一批拔尖创新型人才。”然而,高等教育环境下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包括教师直接指向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而文章中指的是前者。

中国现有的教育方法达30种之多,常见的传统教育方法多采用:讲授教学法、讲授-演示法和案例教学法。

一、讲授教学法又叫传授教学法,又有人把它叫做“讲授――接受”教学模式

它是指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而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学习。它偏重于教师的活动,学生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接受方式,其功能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二、讲授-演示法

所谓“讲授―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则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案例教学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案例教学中,重视双向交流。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

这些教学方法有利于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吗?

创新有三种类型:1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2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3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何种教学方法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大学的传统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提出了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注入式教学法”根本对立。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其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解释为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教师启而得法。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体现为:以学定教,教服务学,学教相长――即根据知识和认知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我”,教学设计者开发出适合于学习者自主意义建构的具体的,明确限定结果的最好方式。

可见上述两种教法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强调个性教育,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尊自信,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是“育人”,而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发展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要借助各种手段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锐意创新的习惯。要给学生以自由的时空,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师,应做到赏识学生,引导学生变换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性的地位,达到理论与实践,个性与共性共存的新教学环境,在教学方法设计中加入学生参与部分的设计,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和对于理论知识探究的乐趣。

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期,教师应运用渐进式创新,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学习、导入新的教学方法以利于高等教育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8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本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多门课程,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基础宽泛的专业。当前现有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必要通过探索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以解决。

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评价不高,甚至于有的学生还抱有厌恶与抵触情绪。这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自然教学效果也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的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下是值得尝试的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教师学生角色互换法

师生“角色互换”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充当学习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研究者、教授者的角色,这是一种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当好“老师”,畅所欲言地讲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角色的互换使教师的评价也随之改变,我认为:较差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问教师答;一般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一位能运用角色互换的好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学生问学生答,而且这一“问”一“答”都是学生知识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舒畅

【摘 要】市场对于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得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更为科学化,从而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成功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结构重组,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心理等结构,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示范。这也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让学生知道了老师上好一节课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轻松,亲身体验到讲一节好课,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理解并尊重老师的劳动;其次,培养学生自主钻研教材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种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方法。其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处理问题。

(二)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中心而展开,核心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这种教学法扬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课堂内外的协同配合,课堂讲授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授也改变按章、节、目顺序平铺的方法,以章为单元,提要基本内容、识记基本概念、讲解重点难点,变枯燥的课堂宣讲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课堂外的教师指导更为重要,教师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法

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求解学生设疑教师释疑”这种师生之间交互“设疑—释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师生教学的双向互动;二是教学方案实施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在实施中随时接受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与要求,经调整后落实到教学过程,师生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反馈的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而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关键在于搭建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形式可以有多种。任何形式只要有双向的信息交流就可以达到互动的目的。

(四)案例式教学法

第9篇:教育创新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学生主体;综合能力;情境模拟;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30-02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具有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审计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探讨,又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是达到上述目的的基本手段。

一、审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改变传统知识结构,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方式下,主要是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审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2.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所需应用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不仅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观、提高学习和运用审计知识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他们身上要培植出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今后能够成为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认知未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能力、解决人类重大课题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也会促成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培育出教师的创新精神,并逐渐积淀为意识成果,最终优化学生学习的外环境。

二、应用型本科审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科学严谨的教学准备

1.科学的教学设计。(1)分析学生特点,掌控教学改革活动的切入点。本科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讨新事物,课堂上不喜欢教师满堂灌,因此我们结合审计学课程的专业特点,在课堂交流中从会计与审计立法的宗旨入手,引导学生寻找理论渊源、相互进行交流、总结实践经验,从而为教学改革的成功掌控准确的切入点。(2)科学地制定教学的总体规划,精心地进行教学准备。从大纲的编写到教案的形成和案例的收集与分析,要求老师均一丝不苟,对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均进行相应的精心准备。

2.积极认真的教学组织。为保障审计创新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相关教师应认真地从事理论与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学校应积极支持任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去会计师事务所学习,收集有关教学案例。

通过以上全新的教学设计和积极的教学组织等教学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种实实在在的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全新灵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1.教师转换传授知识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改变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

2.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入案例教学,创设情境模式。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但融合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到注册会计师从业的基本执业指导和规范性指南,因而涉及到定义、术语和规定等条条框框的东西很多,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审计学科的枯燥、难懂、学不透的特点。同时审计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与我国审计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掌握审计技能要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因此,教学中应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应将不断出现的审计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一方面提高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拓宽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审计案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引导学生将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拘泥于课本和现行的审计准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处理实务的能力。

3.运用激励学习兴趣的机制,既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又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极大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案例讨论课上,我们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各个小组的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析讨论,将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做主题发言,同时要求其他组对发言的小组进行评价,就案例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和判断,以启发其思维。最终将案例讨论的情况与结果作为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计入期末考试的总成绩中。这种分组讨论、发言计分的激励学习兴趣机制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培育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审计学课程的实践表明,引入了激励学习兴趣的机制之后,每次课堂气氛都十分热烈,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对案例的分析也较为全面透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密切与审计行业的联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定是否恰当对课程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理论的不断更新,要求我们努力站在学术前沿,密切与审计行业的联系,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合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需要。

5.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获得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亲身感受,进一步丰富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企结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去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企业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实践锻炼,积累知识,提高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审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启示

1.创新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是关键。传统教育下,学生已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因此,在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模式下,刚开始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老师提出问题时会以“冷场”、“鸦雀无声”等回应。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2.教学案例的选用既要注重典型性,又要注重可用性。审计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任课教师能否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供于课堂进行研讨,是“教学改革”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选取既能融合相关审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审计案例。一个好的审计案例应兼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兴趣与意义相结合、情境与问题相结合以及案例结论具备一般性和争议性等特征,这样才能既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既完成审计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教学中既要精心准备,又要随时追踪和控制案例讨论的进程。课堂上,除了理论教学,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环节是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作用,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阶段。案例资料应精心选择并提前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题讨论准备,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形成课堂互动。(2)分析讨论阶段。课堂案例讨论是审计学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此阶段,学生应是分析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控制好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程,以便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3)总结阶段。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要形成案例分析结果总结。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案例分析总结,主要反映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案例分析的结果;二是教师案例分析结果,着重对每个小组的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总结对同一案例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只有持续这样的分析、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审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秀英.创新审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理论,2007,(4).

[2] 邵丽,金爱茹.审计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