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

第1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好奇心强、好动、精力旺盛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益,是广大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探索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善猜好问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总结出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或者提出自身的独立见解。

2.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学生独立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有着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顺应了学生成长的特点,通过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使用等实践操作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之中掌握数学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交流合作能力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课堂效率提高的措施

1.对教材的研究整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认真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在实现教材主题、实质的掌握的前提之下,才能进行相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来进行教材的整合和加工,让学生自主进行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

2.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标之下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合作学习、实际操作等方法尽享自主的学习。

3.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水平进行关注,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时,也应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热情进行鼓励。

4.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集文字、图像和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创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演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应该正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每一堂数学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显.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7).

第2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关键词: 数学课堂交流 组织 意义 形式 原则

1.中学数学课堂交流的意义

1.1数学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将非正式的、口头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暴露思维过程,发现认识差异,调整、理顺、激活思维,使学生之间思维差异互补,达到完善认识结构,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的。因此,数学交流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必然途径,更重要的是形成数学学习的驱动力。

1.2数学交流有利于学习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师生双方认识的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数学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同时,提供民主、科学、成功等参与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踊跃讨论、争议、发表意见,提出疑问,深刻反思等,使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3数学交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校的数学学习不仅是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事实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讲,数学交流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了认识过程,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主要组织形式

2.1师生谈话式。

这是一种师生平等参与双向交流的形式,教师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系列,在课堂上逐个引入,启发学生,或纠正回答中的错误,使知识活动逐步深入,这种交流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主动参与,师生之间都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根据这个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改善教学活动。

2.2分组讨论式。

这是以学生间交流为主的形式,是集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出讨论的问题,将班级按区域或座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位组长负责讨论;小组间的意见在全班讨论,并对他组意见进行评价,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必要时介入小组讨论,并对学生的研究给予鼓励。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言交流能力。

3.课堂交流的组织与实施

3.1创设情境,设置问题。

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中。

3.2组织4人小组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交流验证结论,我们现在最常用的(组织好4人小组)4人小组讨论,学生前后左右便于交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体验了新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经历了成功与失败,激发了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会了探索的方法,掌握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平等地参与小组的交流活动,或提出问题,或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给予帮助。

4.课堂交流应遵循的原则

4.1民主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智力与智力因素出现最活跃状态——表现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表现出观察敏锐、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正如前苏联学者雅各德钦所说:“重要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因此,实施教学交流,必须提供民主、学生、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实行教学民主、学生自觉参与交流。贯彻以下原则:第一,教师平等地与每一个学生交往,注意自觉的语言或行为示范作用,以真诚的爱心唤起学生的信心;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但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能够接纳不同意见,特别是当学生的结论超出了教师精心的预设时,更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欢迎学生在某一方面超越老师;第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他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来激励自己的创造思维,发挥学生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第四,在数学交流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反思、回顾、评议,批评地听取他人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自觉矫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4.2自主活动化原则。

教与学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统一体,数学交流强调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于主体。数学主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特别珍惜学生解决问题的自,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创造性地学习,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内在动力也得到有效激发。

4.3趣味化、生活化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数学学习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在生动情景中展开的,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教育观念的更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标准等。但我们坚信,只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交流的组织形式也会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

第3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一、数学交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人与人的交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包括学生听取教师讲课,教师听取学生发言,也包括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师生之间的讨论。这种交流是在校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人与机的交流

人机交流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将使信息技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进入数学教育领域,学生将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来学习数学。采用合适的数学软件,可使计算机变成一部“活”的数学课本。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学生可以接受、储存、检索和加工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表达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和感受。例如,学生可以针对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计算机可以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并给出正确答案和解释。这样就可以做到“因人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可见,人与计算机交流的发展将会引起数学教育的重大变革。

(三)人与物的交流

这种交流一般包括两种方式:学生听、读数学资料(包括教材、课外读物和音像资料)和学生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和演示)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高交流的技巧

(一)提高交流意识,制订交流目标

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订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的技能技巧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应渗透在整个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是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又可通过交流用外显的形式托出。所以,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要寓于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之中 。因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有助于发展其他能力,这是制订目标的前提。

(二)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注重教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口语训练的层次:说正确,说完整,符合逻辑地说,说得简练以及尽量说得有风趣。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用“三线合一”来概括;讲圆心角、圆周角时可用一个圆中“等弧对等角”来理解;讲抛物线平移时,“左加右减”可以较好的解决问题。描述、探索、调查、倾听、阅读和书写是交流的技能。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而,在教学中往往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

(三)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营造数学交流氛围

(1)实施情感教育,营造交流氛围。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敞开心扉。教师在课堂上用真诚的微笑,热情自然的表情,信任鼓励的目光来激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来。

(2)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交流的可能。

(3)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定期开展数学活动,可以给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同学一个表现的舞台,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是“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各种数学讲座、一些数学小竞赛。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教师的作用只是给学生搭好台,真正唱戏的仍是学生。

(4)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小论文,提高学生书面交流能力。在课后学习中给学生创造写数学的机会,来提高学生进行书面数学交流的能力。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与同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完成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作修改,再参加全班的交流。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高涨起来,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对课堂教学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发挥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的主体作用

第4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交流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解决问题能力中“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在阐述能力培养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但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学生对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说不出,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提不出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很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

一、什么是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

二、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在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1.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对事物加深理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方式、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同,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从而逐渐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数学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是借助于数学语言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的,可以说数学思维就是数学语言的“内在表达”。内部语言活动不像外部语言活动那样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条理性。数学思维是在一种简缩了的结构中进行的,这个结构内部的一系列中间环节被“略去”。然而,主体的数学思维可能仍处在一种混沌状态,其思维过程和结果都具有模糊性。如何使思维活动的这种模糊性得以澄清呢?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用数学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时,处于混沌状态的思维活动才能逐渐明晰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数学交流能有效地促进情感教育

数学知识“不仅凝结着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事物的特性、规律等),而且凝结着人类主观精神,包括能力、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等,发展到当今时代,更富有自然、社会、历史、人文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

三、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首先,设置合作交流小组,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同时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流,教师要引导并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并适当进行调节。其次,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定期开展数学活动,可以给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同学一个表现的舞台,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因此,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培养。

(1)引导学生“说数学”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教师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都时间是以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也可让学生写解题反思,或学生在作业、测试过程中,将不少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写下来。

(3)师生、生生进行广泛交流

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课堂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教师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问题,运用类比、归纳、猜想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索、观察、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等栏目,提供充分探究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数学与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做多方位的探究。

总之,学会“数学的思维”,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綦春霞.数学课程论与数学课程教材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如何创新职高文化课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情感意志及创造能力发展,使人才培养顺应现代职业发展和学生专业成长需要已成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营造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高数学;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我国在职高各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我国教育受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相对欠缺。作为职业教育传统文化课程之一,数学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适应现代职业发展要求的职高数学教学新模式已成为时展迫切要求。

“自主发展”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该模式设计采用流程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设置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着力点是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促进自我的发展。以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规律和新知学习的规律,创立了以学生“自主发展”学习为中心命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其基本模式如下:

图1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参与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与专业课相适应,与现实相联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实际水平分析基础上,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出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环节一般可表现为:

图2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环节设计

该环节实施提倡授课教师集体备课,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强调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结合恰当的教学时机,创设最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堂情境,将学习兴趣进行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新课的动机,激发自主参与的热情、兴趣。

二、自主探究――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该环节是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自身素质优化的基本途径。“自主探究”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要变学生“教我学”为“我要学”,以兴趣为起点,以问题情境为背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尝试、自我总结。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3“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环节设计

该环节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自主调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解决策略。这个步骤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展与教学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问题与陈旧性知识相结合讨论,连接了新旧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学生的任务是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三、小组合作――发展自主合作能力

21世纪的社会主题是竞争与合作。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职高数学中要积极鼓励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在交往中实现再创造,发挥数学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使学生终生受益。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图4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环节设计

本环节设计意图上是通过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个体和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力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强调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要并驾齐驱,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合作活动中,分工要明确,方便学生各司其职,顺利完成任务,并强调集体成效。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对各个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介入,既作为活动的观察者,又要是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有效的合作,对合作困难的小组成员提供知识支持和鼓励帮助。

四、交流展示――培养交流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设立一个交流、展示平台。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还为每一位学生的提供了成功机会,体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交流展示中,有序发言与相互补充相结合,鼓励争辩,辩论。教师用信任、激励、理解、赞扬、鞭策等鼓励性语言,予以认同、启发、推进、追问,促使小组或全班学生进一步讨论,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知识。对超越课堂的知识,也可适当延伸,该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5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交流展示环节设计

本环节活动中各组负责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成果。组内成员可以适当补充。然后各个小组进行相互交流,对有不同见解的提倡讨论。通过讨论疑问,既可以检验知识的准确性,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师在小组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应作好倾听者和引导者,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的实质。

五、总结评价――增进自我评价能力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职高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我评价环节设计目的是促进学生主我发展,培养反思习惯,提高自我认识的调控能力。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以评价促进自我发展,再以发展提升评价水平,为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奠定基础,实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针。本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6“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总结评价环节设计

该环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让学生主动的对自己学习知识的过程、结果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对其他组同学的学习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评判,在互相评价的同时也会促进对自我学习情况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自我评价和组间评价时可以进行适时点评。根据同学学习评价的情况,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及学生容易出问题的部分进行解难精讲,将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结构性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时候,能有清晰简洁的结构印象。

六、拓展延伸――促进自主能力升华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要求职高数学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发展。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补充、完善,可以对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例题改编、问题引申、思考题、网络拓展等方式对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整体效应。本环节一般可以表现为:

图7 “自主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环节设计

通过教学任务延伸环节,可培养学生进行同类问题和异类问题的延伸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明确的主题,有较强的目的性,使教学突破于传统课堂延伸,通过小论文、调查研究报告、网络问题收集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创造的激情,促进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尽管“自主发展”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已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和接纳。新时代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要求。通过“自主发展”数学教学模式有效实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活动始终积极、活跃,教学活动不仅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也关注了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重视成功带来的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得“自主发展”数学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观点得到了共识。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周光飞,陈婉清.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发展,发展个性”试验研究[J].教育与研究, 1997,6(4):16―18.

第6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师生对话;技巧

在小学教学中,一直以来数学课程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有效开展能够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得到促进,为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提问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他们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与教师展开交流,这对于师生之间保持较高的亲密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站在教师的角度,合理运用师生对话技巧能够使他们的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个性彰显出来,因此,针对小学数学师生对话技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一直都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亲密程度不够,难以有效开展交流与沟通。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对此展开研究。

首先,课堂教学缺乏思维连贯性。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习惯并不良好,他们时常自问自答,没有给学生机会思考与回答问题就自行概括问题并给出答案,这对学生思维连贯性的培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他们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限制;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会展开辩论交流,让学生展开讨论,然而,在讨论之后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给出答案,对学生交流的成果直接予以判定,他们正确或者错误的原因没有得到分析,这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难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此外,课堂氛围也存在一定不足。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对问题进行解答,如果答案与预想有所偏差,他们就会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怀疑,这会对学生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同时也无法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难以挖掘潜能,本身有序、和谐的课堂氛围受到影响。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技巧

对于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合理运用师生对话技巧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与教师展开交流与沟通,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师生对话要具有平等性与互动性。师生对话之间的平等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良好互动关系构建的重要前提。在平等、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之下,师生之间的对话才能够有效开展,教师必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予以充分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其对解题思路与方法有所了解。在指导中教师要将数学思维的逻辑性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方法,使师生交流对话得以顺利进行。如此,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可以得到有效监督。此外,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与接受程度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内容,这也是实现学生平等互动的关键因素。

第二,问题解答的角色关系应具有互换性。如果想要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进行了解,教师就必须以教学中提及到的知识内容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提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有可能难以理解,此时就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如此师生对话中的提问与被提问的转换才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三,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开展课堂互动对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开展课堂互动对话。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教学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协作,共同学习教学知识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特点在于学习能力强,好奇心强,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如此一来,学习效率就可以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技巧的意义

根据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可知,合理运用师生对话技巧,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效果。首先,师生对话能够营造出和谐、轻松、平等的氛围。一般情况下,师生对话这一形式是通过教师向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问得到表现的。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内容,学生会向教师提问,在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得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的学习环境轻松,没有压力,学习效率自然更高,其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其次,师生对话技巧的合理运用,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师生对话主要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提问与阐述得到表现的。在围绕问题展开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师生都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扩展,使教学资源得以丰富。师生应对逻辑思维的连贯性予以重视,深入学习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理解与掌握知识,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也自然能够得到保障。在烘托出和谐的教学氛围的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就能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他们的心态更加放松,有利于对于教学内容的发散性思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阎爱华.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123-122.

第7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互动教学 研究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通过彼此之间互动,可以实现学生间以及师生间情感、知识的分享,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以传统填鸭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数学学习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将互动教学引入初中数学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一、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互动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数学素养的提高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思维、心理由未成熟向成熟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此时在课堂中开展互动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互动教学注重学生间的主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等等,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对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重大帮助。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互动教学来说,主要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首先,对处事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培养学生在处理事情时,要以全面、客观、谨慎的头脑去考察分析问题,因为这和解决数学题是一个道理。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看待周遭事物,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个人素质等等。

(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

初中数学课堂中,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填鸭式教学,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将解题思路、思维方法单向式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以被动的方式去接收,学生自身根本没有相对应的想法和思考,更不会对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产生质疑。而开展互动教学模式之后,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做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教师会针对数学知识与学生进行充分探讨、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合作,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有效利用互动教学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有效设立互动情境

想要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可以通过互动教学,设计互动情境实现。有效设立互动情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互动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这不但提高了数学知识的话题性、互动性,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2.有效互动情境的设立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人性化以及现代意识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深造,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以达到能够与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设立的互动情境更有效果的目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与质疑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能否发挥出相应的教学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教师。教师要想使互动教学发挥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学生展开良好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内容前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切勿将所有知识内容单向式地灌输给学生,可以先抛出几个问题供学生间、师生间讨论,经过预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小部分知识,通过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清楚判断学生疑惑点、难点在哪里,以便有针对性地教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当中要多给予鼓励,学生只有充分地将自己观点表达出来,教师才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角度。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对自己产生质疑,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共同协作、分享知识的引导者,这种形式下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建立学习讨论小组

互动教学的重点就是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为了提高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建立学生讨论小组,小组的建立可以根据班级具体人数进行合理分配。具体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每一个小组都要推选一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复习过去所学知识内容,彼此督促、互相促进。

2.在组长的带领下预习新的学习内容,针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讨论、研究,将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统一请教教师。

3.课堂上,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让各个小组进行探讨、研究、解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每一个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要实时关注每一个小组的情况,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思维方向,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题目解答完成之后,每一组成员都要派出一名代表将解题思路讲给其他小组听,讲完之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观点与质疑,从而增加小组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再从整体上进行总结,将错误的点进行纠正、将难点进行梳理。

总之,将互动教学模式引入初中数学课堂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互动教学的利用中,教师要做到动静结合,多创建问题的情景,以形成学生间、教师间的互动,实现知识间的有效分享,从而使成绩得到提高。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开展互动教学的作用出发,再对有效利用互动教学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初中数学水平的提高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风华.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13.

[2]尹玉枝.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第8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一、探究活动是对教学内容的再探究

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预见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出现的不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根据探究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增删与重组,强化学生的理解,注重引导学生去挖掘相应的数学方法,不过分关注探究结果的正确与否,主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 也就是说,增删、重组的教学内容应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二、探究活动应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体

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究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动机. 问题情境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增强探究的兴趣及动机,在探究中陶冶情操,产生情感体验. 其次,探究过程不是老师叫学生“依葫芦画瓢”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共同选择探究的问题,共同提出探究的方法,共同总结探究的结论等. 最后,探究活动是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 交流、学习、探究应同步进行. 通过交流,使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融为一体.

三、探究活动应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我们进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很多的教学内容是不能设计成探究性教学的,应尊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们可以把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类比成建筑施工的图纸的设计. 进行施工图纸设计之前,总要先了解建筑地的地理条件、环境等因素,再进行图纸的设计. 进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也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与探究的能力等,这是进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一班的学生差异性明显增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及类型,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每名学生都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逐渐形成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未预料到的新问题,如学生的探究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可能部分或完全与设计不相符,导致部分或完全抛开原来的教学设计的步骤,因此我们需在设计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调整,并创造性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四、探究活动是探究与讲授相辅相成

探究教学侧重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但鉴于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能力以及教学任务等各不相同,教师应该使学生的探究方式清晰,探究问题明确,使探究更有实效,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之中,使探究形成的成果让每名学生都能听到并感受到,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体验. 这样的探究和交流才具有价值,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和延续.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由教师指导进行.

五、探究活动要防止的一些偏差

1. 防止谈“讲”色变,用无休止的追问式探究来代替必要的讲解. 探究活动倡导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发现,提出要淡化分析讲解. 于是,教师上课时就很忌讳“讲”,这实在是对探究式教学的一种误解. 探究是一门艺术,会讲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 有些数学问题还真要“讲”,而且要讲得清楚明白. 探究活动从不拒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地讲,讲得多与讲得少也不一定是注入式和探究式的分水岭,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当讲则讲,不需要讲则坚决不讲.

2. 防止谈“思”色变,用不停息的“实验”来代替必要的思考. 因为探究活动是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要一味地“实验”,动手剪、画、量、比……大多数学生一看便知的内容就不必去探究了.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停留在动手这一层面,而没有动脑思考,这样的数学教学是失败的.

第9篇:数学课堂交流能力培养研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基础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55-01

数学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分析、归纳、建构新知识。如何让学生在愉悦、宽松、和谐的课堂范围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值得探究的问题。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仁们探讨。

一、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

1、新的数学观。我们认为数学是一门科学,观察、实验、猜想、假设、发现等都是数学的组成部分;数学是一种交流形式,它以工具和技术的面貌出现;数学是文化,它培养人们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讲究逻辑,让人们变得正直,使人们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创新精神。

2、新的数学教学观。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数学与生和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情景之上;同时,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不迷信教材;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学生运用数学做专题研究,鼓励学生靠自己的活动去探索数学,以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形成数学素养。

3、新的学生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一是为了学生,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是基于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去感知、领会、评价问题;三是在学生中,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开展,学习的起点、过程和结果都在学生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进行教学,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进行学习。

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1、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分别对待,分别要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次教学,这样,既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所需,又能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应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优生、中等生与差生的关系。教学中,要着力培养优等生,关注中等生,更应关爱差生,要让差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层次教学中感受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处理好知识的“深”与“浅”的关系。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应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猜想、探讨、论证新知识,重视例题由易到难的变化过程,让中等生把基础的问题弄懂。“深”并非问题的难度,而是根据学生的承受能力,把知识适当托展、延伸、变活。“浅”也不是件易事,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难易程度,还应是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上限。只有遵循“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规律,学生才能透彻理解,全面掌握。

2、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案,营造合适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猜测,在关键时候进行适当点拨,调整学生思路,正确进行探索、归纳、形成知识。

三、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

1、自制课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深钻教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一节要讲的内容精心地“备”在软盘上,包括教学目标、引入、新课、小结、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课后思考等内容。

2、动态几何教学。利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点击键盘,屏幕上就会出现象电影一样的动态镜头,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图形旁的数据变化规律。这样直观的感知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鼓励了学生想办法通过理论加以推理论证的积极性。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于课堂。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能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

四、数学课堂结构的创新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能动性,课堂教学结构我们认为是“导入、探究、归纳、实践、反思”。

“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数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如讲故事、做游戏等,或者是准备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题,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通过分析、自然巧妙的导入本节的教学内容。

“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自学,提出假设、猜想,进行发散思维,能否提出与教材不同的观点,再与同学进行讨论、推理、探索。

“归纳”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讨论,充分听取同学们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逐步形成共识,建构知识。

“实践”是指学生运用自己归纳出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反思”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总结本节课的得失,哪些地方做得正确,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建构的知识是否掌握,能否真正地运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

五、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