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

第1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直觉思维;创新能力

一、注重心理特征激发创新能力

感知是创新的来源、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思维的兴趣,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力。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正确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从直觉抓起。

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

1、直观与直感都是以真实的事物为对象,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觉或感知 。 等边角形的各个角是相等的,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感知。而直觉的研究对象则是抽象的数学结构及其关系。直觉不必建立在感觉明白之上。感觉不久便会变的无能为力。直觉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没有具体的直观形象和可操作的逻辑顺序作思考。因为它适用的对象,一般说来,在我们的感官世界中是看不见的。

2、 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数学直觉不同与文学直觉,可以随意创作,在数学中感觉的东西往往与事实相差甚远,有些数字没有特定的公式可以脱口而出。例如:从1日到5日是5天,从5日到10日是6天,后者大多数人都会回答错误。这就是直觉的误差。 那么数学直觉是否具有逻辑性呢?数学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是人们对生数学最初的概念都是基于直觉,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发展的,问题解决也离不开直觉活现象与世界运行的秩序直觉的体现,再以数学的形式将思考的理性过程规范化。

3、 在数学学习中有许多人认为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实更离不开新知识对就知识的温习,如果数学教师利用好直觉去创新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大脑思维中也有画龙点睛的活性细胞。教师不变环境不变,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大起大落,就在于接受新知识的基础点深度,只有教师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质吸引学生愿意接受新知识 才能够开发想象力,从而达到创新力的开发。

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数学直觉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大胆设想给予充分肯定,对其合理成分及时给予鼓励,以免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直觉思维的悟性。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为学生达到创新思维的境界打下基础。

二、提出问题引导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完成讲课任务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之中,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来讲,有许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法,例如:生活中的事例法、书籍中的例题、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温习、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然后让学生找出其它方法,引导学生开发思路,就其意图来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新。

数学教师不仅仅能讲解明白教材中的知识还要具有大量的生活经验,这要从各种媒体中得到的知识去运用到数学课中,教师教一科已经非常熟悉的知识,学生要学习几科陌生的知识,这就要教师从深度和广度上多掌握信息。教育方针中要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但是学校都以应试教育为主,甚至放弃其它方面的教育,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进而影响身心健康。要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定期参加社会活动,教师有目的的提出一些相关要求,让学生在实践和娱乐中去开发创新思维。新编数学教材应用题有关于电脑知识的题目,如果学生不会上网将不能正确的解答此类习题,所以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比禁止学生上网要更有益处。

三、创新思维的训练

1、训练发散思维。未来社会公民的数学素养在创造能力层面至少应做到:能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提炼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意数学应用的创造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一题多解,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找出新的出路开阔思维。

2、训练逆向思维。人的思维 ,按照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来划分 ,可分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 ,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先把结论当成事实来考虑,再向已知方向思考问题就会很快得出正确结论。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2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关键词:学案导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引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的改革旨在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引思,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学案导学”的思想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在保障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目标。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进行导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就此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感悟,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一、学案导学激发思维意识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

俗话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在学案上,恰当质疑,创设悬念,能激发学生迫切探究的认知心理,达到探究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开阔思路,要抓住知识重点、难点、衔接点,探究问题的关键点、消极定势的易疏忽点等。所提出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仅要接近学生的最近思考区,而且问题的编排要有良好的艺术性、顺序性和逻辑性。提出的问题要新颖,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创设思维环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经过精心准备,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这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但往往会埋没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自觉或不自觉地扼杀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学案导学可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创新思维环境。

如在学习“CO2的制法”时,我提出以下问题:

1.实验室怎样收集CO2气体?能否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2.既然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而我们在探究“呼吸作用”时却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如何解释?

此问题重在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并在讨论交流后作出合理解释,培养学生的深刻思维,在疑问中学习和发展。

三、诱发思维灵感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指出,想象是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体性、自由性、灵活性。当我们遇到某个问题难以下手时,我们经常找的一个思维突破口就是从一个与之相似问题的区别与联系中寻找规律,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后,我给出以下信息“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可生成铜绿【Cu2(OH)2CO3】”。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对铜生锈条件进行探究,并设计如下问题:

(1)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铜生锈时产生铜绿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3)铜和铁相比,______更容易生锈,由此得出的结论______。

(4)若要清洗铜丝表面的铜锈,可将其浸入______中,写出除去铜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解释铜生锈的条件:______。

铜生锈变为碱式碳酸铜,根据其组成元素可知: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作用外,还与空气中的____作用。由此不难看出,围绕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师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逐步融于导学案中,并引导学生逐层讨论、联想,诱发思维灵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注重于结论的正确与否,而很少从关注获得这个结论的思维过程中。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去反思思维过程。我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主要是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和分析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⑴赵晓宇 浅析学案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1(1)。

⑵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第3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也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积极思维.”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属于思维科学,创新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载体,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发展.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重视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应视为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挣脱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束缚,鼓励学生在直觉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一、巧设情境,营造数学创新思维的契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研究表明:人类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亲身经历内容的80%.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设置数学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发现和探索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亲身经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从而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如讲到《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笔者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问题1:如图,点A是半径为r的圆O内一个定点,点N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N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N相交于点M,当点N在圆上运动时,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2:如果点A是圆外的定点,那么点M的轨迹还是椭圆吗?那么是什么曲线呢?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3:它满足什么条件呢?需要什么约束条件吗?

通过问题1让学生回顾椭圆的定义,并借助几何画板,通过改变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引起曲线形状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意识到点M的轨迹与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有关.接着把问题抛给学生,把学生推向问题的中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发现M点的轨迹是两支曲线(如图),我们称它为双曲线.然后分组讨论、交流,类比椭圆定义得出双曲线的定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认识数学本质.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不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科整合,拓展数学创新思维的渠道

传统数学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在寻求、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方式时,也总徘徊于数学领域之内.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实施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开阔思维领域,提高思维的变通性.这不仅能打破分科教学的局限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拓展创新思维的渠道.

比如讲到《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时,有这样一道例题:

此题学生一般可用“比较法”或“分析法”轻而易举地加以证明.为了拓展学生解题的思路,渗透学科整合思想,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可得以下几种思路:

思路4(从化学的角度):待证式表示“b个单位溶液中有a个单位溶质,则其质量分数小于加入m个单位溶质后的质量分数”――用事实论证,与逻辑推理结论一致.

思路5(从物理的角度):待证式表示“分别在数轴上的原点和坐标为1的点处放置质量为m、a的质点,则两质点的质中心(重心)位于分别放置质量为m、b的质点时的质中心(重心)的左侧”――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方联想、恰当转化,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三、质疑问难,激发数学创新思维的诱因

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它要求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破除权威禁锢,挣脱教条,敢于质疑.“疑”能产生动力,“疑”孕育着发现.质疑思维,是创新的前提.要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探究精神.

比如讲到《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时,有这样一道例题:

两个看似无懈可击、天衣无缝的解法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石击起千层浪.引起了大家对两种不同解法的公式应用、角范围的确定进行反思.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释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专注会学,提高数学创新思维的质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可受用一辈子.”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

五、夯实基础,培育数学创新思维的生长点

创新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一种在常人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的思维,它需要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将所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新组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性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因此,学习活动要由教师向学生简单、机械地传递知识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方式.教学中要重视“双基”,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目标,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基于“最近发展区”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即新知识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而“生长”起来的.这不仅能打实基础,而且能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的,它需要每个教师都做教学活动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持之以恒地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美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创新精神.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04).

第4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因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制图中,我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我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自学”,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完成猜词义,长难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的归纳,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共学”,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3 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4 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4.1 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

4.1.1 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体裁进行复述。

4.1.2 续篇复述。根据故事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像,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4.1.3 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

4.2 发挥性演讲。每天在上课前5分钟,尽可能地把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争取说话的机会。同学们可以就星期、天气、学生人数、自己的感受展开演讲。另外还可以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我组织他们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场面热烈,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语言才能和思维想像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5 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5.1 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马上说:“NO,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单划“×”了事,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线,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对于完成很好的同学,我会在批改处画一个笑脸 。

第5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关键词】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重要性;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理论性太强,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鉴于这些客观的影响因素,只有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新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科学的进行操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作出比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进行论述.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了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不断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这也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体现. 而创新人才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企业与国家赖以发展的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我们通过小学数学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以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贮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顺应教育新体制的重要体现.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各项综合能力的启蒙,加强对它的培养对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纵深思考能力、横向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能够影响其学习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习气氛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会大大提高分析知识、联系性学习知识以及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能力. 因此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教育对国家兴亡以及民族兴衰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创新在经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 创新的实施者是人类,因此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才更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的计划.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运用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是计算的路线比较多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去分析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这也意味着这种问题的锻炼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着比较高的效用的. 比如说,在一个铺满了方形地板砖和有着等距离柱子的长廊里,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计算长廊的长度?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展开探讨和思考,学生们往往会回答用脚步量或者是数柱子、数地板等等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经常进行类似问题的作答,将会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起到很大的加强性作用.

(二)通过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是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由学生们分组或者整体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就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出来,这对于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从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反思自身思维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同时,在讨论的最后,老师对每名同学或者是每个讨论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点评,对结论正确、全面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结论不正确的同学进行补充、指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将科学实验方法与教学模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在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的较为广泛.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研究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对于培养小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寻找答案再到得出答案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创新的科学性、准确性. 此外,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了解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与思考,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结:关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过程中各相关主体的条件来综合性的制定. 本文旨在与教育界相关工作人士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探讨,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慧卿.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学苑教育, 2011(13)

第6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一、发挥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广泛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课堂提问、自问自答、互问互答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全日制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lO“Make ourworldmorebeautiful"为例,课文从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污染出发,围绕"how to make our worldmore beautiful?”这一主题,通过各种相关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的现状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参与教学活动,正文讲述前可以先让学生描述心中理想自然环境,然后学习课文,加深他们对地球现状的认识,再让他们运用课文知识点讨沦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最后提出"how to make our world morebeautiful"这一主题,使他们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这种发散、学习、讨论、回归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善于营造问题气氛,创设学生思维的情景

学习气氛影响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教师不善于创造问题情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受到相应的压制,这样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抓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这一主线,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其提出独特的见解,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充分培养。如在学习"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课文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先收集居住地周边环境的情况及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并让他们思考"how to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这一主题,有了问题的提出,就能营造良好问题气氛,这样学生会置身问题当中,他们既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又可以看别人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在这种不断思考、学习借鉴问题、总结等思维方式中,不断更新和改进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立足课文知识结构,精心编写教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是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情景中激发出来的。要让学生找出保护环境的办法,他必须有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这种知识和经验越丰富,他能采取的办法就越完善。对生活垃圾污染,因大家都比较了解,参与性也比较广,但如对电池污染的危害性,他们回答就没那么完善了。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先让他们了解电池的原材料,了解这些原材料对人体和自然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性等等,如果他们了解不多,答不出所以,也就无法激起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了。

当然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的基础打不好,就算他再有生活经验,也无法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条件,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原始材料。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要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有知识基础。其次把知识运用到问题的解决当中。最后采取“跳一跳,摘个桃”的方法,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通过整合,形成自己独立的东西,达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改变评价体系,采取正面的方式,激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不断得到肯定、褒扬,对新知识求知强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学生求知欲,积极推动学生创造思维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作为老师遇到学生提出于课堂无关的想法,如不是刻意搞乱,不要给以轻易批评、训斥,我们应肯定他们的想法,同时婉转告知课后再深入讨论。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正面的评价时,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发展。

总之,教师应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想法,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充分的发展,并最终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天津人民出版社,李鹰等,1993,9

[2]《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沈阳,2009,10

第7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情境;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编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25-01

当前,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根据中央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作为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依据近年在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点认识。

一、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学生思维心理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它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如何进行训练呢?

通过教授课文进行训练。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提问“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有。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生阅读“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段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生马上醒悟是赞扬先生的。于是我又因势诱导:“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这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可以赞扬。”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如此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的两重性是逆向思维训练;再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讨论:1、故事中的人物谁最聪明谁最愚蠢? 2、皇帝大臣是否愚蠢,为什么? 经过讨论,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为他们昏庸虚伪才造成他们的愚蠢。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清楚。

二、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设思维的情境就是必须倡导质疑。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质”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开始。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诱发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疑,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创设情境时,还可以先举例,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举例加以证明,得出的结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地锻炼,达到预定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大自然的警钟长鸣》一文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先讲北京一带出现的沙尘暴,长江、黄河泛滥的恐怖,其他国家出现的酸雨,珍稀动物灭绝等例子。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何会出现如此可怕的现象。这样的处理无疑会大大超出教材的范围,而且有利于了解教材的内容,充分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愉快教育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的发展。

愉悦氛围的形式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我在教学中,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往往对问题会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结果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采取的办法并不是横加指责回答的学生,而是批判了取笑者,鼓励学生要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对答错者循循善诱,引导其开动脑筋,准确作答。处理的结果,即使学生挽回面子,也充分调动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没有顾虑,放松心情,认真思索,思维活动得到真正开发。

四、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由于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当然,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教材中充分肯定:“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最终走向死亡”。但刚上完这一课时,有学生却提出“孔乙己并未真的死了呢”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班上展开了强烈的讨论,并鼓励那个学生说出他的见解和主张,他马上说出自己的理由:“中国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喜欢以喜剧的形式来结尾,人们才会感到欣慰,那么当然可以让孔乙己有一个好的结尾。比如,可不可以设想孔乙己受到某慈善机构收留,而安度晚年?”其他同学纷纷发表意见,认为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目的是让人们更加憎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激发人们的抗争意识。由于学生的积极思索,不仅使他们明白了孔乙己悲剧性,而且明白了社会的悲剧性,同时学生也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

五、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8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英语;创新思维

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所需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一、情景设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创新始于问题,学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景,利用情景立障设疑,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各种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增强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设疑的主要方式有:

1.利用实物设疑。

实物是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的教具,教师要善于利用容易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尤其要充分运用教室里的人和物,密切结合教材内容巧设疑难。如教单词pen,pencil,ruler,eraser……时,教师分别拿着这些实物进行提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先自问自答,再与学生问答,然后分别将这些实物用布盖起来让学生猜,猜对了就给予表扬,如果猜不对,拿开遮盖物,显露出物品,再用英语问学生,让学生用英语回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2.利用图片设疑。

利用挂图、插图或卡片进行教学,能够超越教室的有限条件创设所需的情景。如教The Man Upstairs可用插图设疑。教师指着插图问:What can we see in the picture?学生思考后会回答:We can see two men. One lived upstairs, the other lived downstairs.然后教师以疑激思地问:Why didn’t the man downstairs get to steep the next evening?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创新潜能。

3.利用简笔画设疑。

简笔画虽然是简单的几笔,但可以勾勒出复杂的场面,人物的表情、动作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如教询问人的身份时,教师先画出没有姓名、年龄等特征的图,使学生产生探问此人的有关信息的动机,如:Who’s this?然后教师继续画几笔进行问答:①Who’s this?(学生思考后会答:I think she’s a girl.),②How old is she?(学生猜测着说:I don’t know. I think she’s seven.)最后教师又继续画几笔,从而显露出这幅画的特征。

4.利用电教手段设疑。

幻灯、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能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Uncle Wang’s Factory一文时,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Have you visited the factory? What do the workers make in the factory? 以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以神秘的语气说:Let’s go to visit the factory.最后教师用投影仪出示画面,并配上录音,使情景的创设更现实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利用表情、动作设疑。

英语课堂上运用各种生动传神的表情,用形容词的语言和动作演示进行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一边合书一边说:What am I doing?叫一个男同学站起来后对全班同学说:What is he doing?教师通过示范和提示使学生思考后分别说出:You are closing the dook.和He is standing.来教现在进行时;叫一个学生故意走出教室去图书馆后问全班同学:Where is he?教师启发全班同学说:He has gone to the library.这个同学回来,教师问他:Where have you been?教师启发他说:I’ve been to the library.来教have(has)been to与have(has)gone to的用法区别,等等。

二、在交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交际是学习英语的目的。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语言技巧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教材内容包括了很多功能项目,如打招呼、介绍、问路、看病、购物、就餐、喜好等,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要求学生不受教材的限制,使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自由驰骋、自由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讲有关“问路和应答(Asking the way and responses)”时,先让学生思考这个对话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并要求学生对Part1的插图进行对话,再让学生回忆所学的有关问路和指路的句子,然后设置情景,两人一组就自设的情景内容进行交际,这样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对话,使对话内容更加充实,更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才能,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是课堂练习的目标之一,引导学生进行有目标的思考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富有创建性的辨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本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发散性习题(如一题多解),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根据练习内容进行积极思维和创造,做到练中求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一题多解的“多解”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从解决途径发散,在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后,得到不同的解法,可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英语具有丰富的词汇和多变的句型,充分利用学科的这一特点,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常用的方式有:①一句多译。如讲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时,要求学生把“她来这里有两个月了”这句话译成英语,学生经过思考译出不同的答案:a. She has been here for two months. b. She came here two months ago. c. It’s two months since she came here.②一问多答。如教师在教询问时间及回答的内容时,教师问What’s the time, please? 不少学生回答是:It’s …教师可鼓励学生用与众不同的句子回答,如a. My watch is broken. b. I don’t have a watch. c. Sorry, my watch was lost yesterday.等。

培养中职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打破教学的专断和封闭状态,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有探索性地进行学习活动。

(作者单位: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第9篇:创新思维能力与培养范文

关键词:体育活动;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4-1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挖掘初中学生的潜能,开发初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本文试结合学习活动实际,谈谈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体育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给初中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民主、自由、融洽、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初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欢乐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其次要发动初中学生来设计创新或提出创新性建议,组织发动初中学生创编绳操、球操、徒手操等,相信初中学生的创造力,肯定初中学生个性见解,启发他们做出更多的创新动作,把平时玩和喜欢玩的游戏转变为体育创新活动,做到细心观察、积极引导、精心培育。同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目标,鼓励初中学生去完成,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和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在日常体育学习活动中可以将课时教案简要地分发给初中学生,让初中学生课前了解学习活动内容、结构及组织形式,参与到我们的备课,使体育课处处体现初中学生自主作用和创新能力。我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是这样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活力的方面,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初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培养初中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1)用示范动作引导初中学生想象。如在“鱼跃滚翻”技巧学习活动中,用“蹬摆如兔跃,臀部比肩高”的形象语言描述,再做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使初中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建立概念与动作之间的联系,便于展开联想。

(2)用原型启发促进初中学生想象。原型启发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可将标枪出手动作时的身体姿势,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教师把竹片比作身体,身体弯成“满弓”,由于学生知道在不超过竹片弹力的限度下,竹片弯得越大,小石子飞得越远。学习“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科学规律,激发初中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

2.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有目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初中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初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学习“前滚翻”时,教师用一方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初中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促进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初中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

一是让初中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弯道跑”技术时,让初中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离心力原理。

二是通过设疑发展思维。如在学习活动时提问学生:腿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度而不是45度?启发初中学生大胆想象,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促进多向思维。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注重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增强,主体地位就会得到落实,学习活动效果就会提高。

要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初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学习活动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初中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学习活动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二、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法

我们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初中学生,而让初中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主动探索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问题的,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要领。

2.问题学习法

初中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中考成绩的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规则等,我们鼓励初中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反复地的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好学的习惯,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景学习法

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手段,以生活画面展现情境,以实物模拟情景,以多媒体视频再现情境,以示范表演体会情境。例如办各种单项体育节、单项运动会、野营、郊游,激励初中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