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教育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加强对我市房地产交易收费和交易价格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根据省物价局、省建设委员会川价字费(1999)6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房地产交易收费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各区(市)、县认真贯彻执行。
一、房地产交易手续费的具体标准为:
1.房地产转让手续费
(1)房地产买卖按成交价1%收取,其中已售公有住房首次上市出售和新建经济适用住房按成交价的0.5%收取,买卖双方各承担一半。
(2)赠与、置换、兼并或合并、作价入股等,按评估价的0.7%收取。双方各承担一半,其中赠与由受赠人承担。
(3)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房地产权属转移的,按评估价的0.5%收取。
2.房地产抵押手续费,按抵押价值的2‰收取,由抵押人承担。
“细心组”的妈妈对孩子观察细致,以老师经常交流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智力的发展特别关心。“豪爽组”的爸爸是最关心孩子的快乐,至于孩子摔了、磕了、碰了全不在乎,呵呵一笑了事。“马虎组”的爷爷挺逗,什么都不过问,似乎每天不把孙子领错就行了。“多事组”的奶奶们可就麻烦了,她们关注的――唉!鸡毛蒜皮。
说真的,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很爱和细心的妈妈们交流,对孩子的保育问题我爱跟豪爽的爸爸谈,唯独对多事的奶奶我敬而远之。
可我们班就有几位多事的奶奶,见了你话匣子就关不住:“老师,有个孩子推了我孙子一下,我在教室门口看见了”、“老师,我家孩子不爱吃胡萝卜,如果哪天饭里面有胡萝卜,你别给他盛”、“老师,把××和我们孩子调开坐,他上课老爱讲话,打扰我们孩子”。有时,我还真觉得她们太“烦”了。
后来,有一件事却使我对多事的奶奶重视起来。那天早晨,小雨的奶奶来了,我正想躲开,她冲我过来了:“老师,跟你反映个事”,得了,又来了!我只好“强颜欢笑”:什么事您说。“小雨这几天早早地就吵着要来园”,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她接着说:“我问孩子了,她说,‘老师说过了,每天早上要朗读识字游戏中的儿歌,如果谁能把重点字认读完,就奖励小桃心’”。听到这里,我说:是啊,这一段时间早上不做操,我让他们来早一些,来认读汉字,练习算术。小雨的奶奶听了很高兴,之后小雨每天来园都很早。
之后,我特别留心“多事”奶奶的小报告,我发现,其实她们反映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如,叶子的奶奶反映孩子床上有馍渣,经检查,原来是他吃不完的馍,就放进口袋。还有几位多事的奶奶反映的问题也给我敲响了警钟,避免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我们老师经常自喻为孩子的妈妈,因为妈妈对孩子关怀备至,但我现在认为,老师不但应该是孩子的妈妈,还应该是“多事”的奶奶,拾起一地鸡毛,我们也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关键词:教育实践 教育实验 教育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研究而兴起的教育实验,越来越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发展迅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实验的项目内容,从学科性的单科、单项向着多科性的教材教法改革实验,以及包括学制、课程、学校管理、家庭和社区教育在内的整体改革综合实验发展,使教育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各种类型的教育实验的开展,是教育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研究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重要一环。教育实验所带来的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被人们所称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育、教育实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教育实验中尚须改进和发展之处做一些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帮助问题的解决,以促进教育实验适应时代、社会、人们的要求与变化。[1]
二、概念界定
1.实验
实验是一种尝试,是研究人员为了发现某些未知的规律或效果活了验证、建立或说明一些建议或已知的事实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实施的某种活动。
2.教育实验
教育实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心理学实验将自然科学实验方法引入教育科研领域的,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人们对教育实验的界定存在着分歧,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教育实验是什么”。对这些定义进行总结,可得出关于教育实验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规定性定义,指作者创制的定义。二是纲领性定义,指的是事物应该是怎样的定义。而本人比较赞同的教育实验的定义是:在自然环境中,研究者根据实验假设,有条件的控制实验情境,对实验变量进行主动干预,验证实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进行教育实验价值判断的教育实践。[2]
三、我国教育实验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育实验中的组织管理问题
教育实验相较于其他教育事业而言,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在改革开放之后,教育行政部门再也不是采用“一元化”的管理模式,再也没有强调“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以无为、宽松为教育实验营造了“百花齐放”的格局。但在这种“繁荣”之中,出现了“山头主义”的现象,如有些人只从本人、本单位、本团体或本地域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他们为了争抢风头,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获得实验项目,或获得实验点的挂牌。有些实验所重视的是宣传效应,而非实验过程和严密的操作,杜撰实验数据等。虽然一些民间学术社团对抑制教育实验中的山头主义有积极作用,但它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事实而言,这些社团的成立可能会变成实现他们自己利益的帮派。
2.盲目选择教育实验课题
确立有价值的教育实验课题,一方面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创立新学说,达成新思想,使实验本身更具有科学意义;另一方面,与实践相结合的有价值的教育实验课题,有利于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我国的教育目的,使实验本身更具有教育意义。然而,在实践中,有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不是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是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立实验课题,而仅仅从报刊上了解教育改革的信息,教育研究的热点,盲目地追赶时髦,或者仅凭经验、直觉或者某些专家的讲话,对实验的必要性、可行性不经过科学论证,就组织人力物力匆匆上马,从而导致课题低水平重复,实验盲目,低效,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甚至影响教育问题的解决,对教育发展形成新的障碍。[3]
3.教育实验控制不规范
实验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过程中变量的控制程度。但是,许多地方的实验缺乏必要的控制。例如,设置了对照班组,但对照班的老师不甘落后也暗自采用新方法和实验班开展竞赛,致使实验结果受到干扰,为了取得明显的实验绩效,增加上课时间,或者将实验班的差生转移、淘汰。这种做法严重地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效度。[4]
4.教育实验中的操作性不强
在各类实验中,研究者所投入研究的自变量大部分是具有抽象性和个性化色彩,较难以效仿的实验变量,如师生关系、教育气氛等,而对那些具体性、操作性强的教育实验变量的研究则不够,如教育形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这种情况颠倒了教育的主要变量与次要变量,使得师生关系、教育气氛等似乎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师生关系或教育氛围等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同,它们对教育过程所起的只是一种促进或抑制作用,具有改善或强化其效率的功能,而不是主要的决定性作用,它们不可能能导致教育过程中断或教育质量的全无。[5]
5.教育实验推广效果递减
教育传统的强力量拒斥着实验的新理论、新方法;教育实验自身理论贫乏,缺乏创新,严重降低了实验的推广价值;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的改变;实验推广者对实验结果理解上的歧义;决策主管部门对实验结果的应用不很重视等原因,造成了教育实验在推广中效果逐步衰减的现象。这不仅是我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实验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6.
[2]寇琼洁.教育实验发展的方法论反思[D].河北大学.2004.
[3]孙俊三.关于教育实验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一、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做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我们天天置身于教育一线,这是教育问题的集中地。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细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特别马虎的学生,马虎是孩子们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比如,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出差错,极不准确,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总是出现错误,重新做一遍,就正确了。教师们通常会说:“真是太马虎了!”其实,每一个学生出现这种马虎现象都是有原因的,作为教师应当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他因为什么马虎?是因为概念掌握不好,还是学习习惯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的这种马虎现象当作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而不是随便给学生扣上马虎的帽子,就把问题忽略过去。这就是教师个人小课题形成的过程。研究中一旦有了点滴研究结果,都可以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这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点——问题意识。而教师问题意识的养成和其发现的问题,就是小课题研究最初的成果。
二、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的老师可能疑惑:查阅资料,也算成果?答案是肯定的。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贯穿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查阅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把问题定位之后,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杂志、书籍、资料,去探寻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这样做不仅能增长教育智慧、开阔视野,同时也能通过相似问题之间的比较,不断调整原有的研究思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研究效果。研究资料的收集包罗万象,还包括与学生谈话、家长沟通、与同行的教师交流、向骨干教师咨询等等,获得丰富、直接的研究资料。同时,教学实践是最有价值的研究材料的获取渠道,获取相关材料之后,要对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梳理、分析资料就是一个整理研究思路的过程,将提炼出来的思路落实到书面上,就成了研究的书面成果;把这个思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所收获的效果就是研究的隐性成果。
三、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素材
与传统大课题研究有所区别的是,我们确定小课题之后,不一定要撰写规范、详实的实施方案,但一定要明确这个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清楚自己要研究什么,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实施策略,开展具体的研究。
在小课题研究进程中,教师要注重原始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比如,小课题研究的前期调查、学生学习的有关资料、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材料……这些最原始的研究资料将成为教师撰写研究论文最真实、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素材。
有的教师选择了“作文教学”作为小课题研究,不论是研究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还是研究作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抑或是研究作文的命题方法,都需要把学生的每一次练笔、每一次习作保存下来,从对比中分析学生的成长,成为小课题研究的一个佐证。
如果书面的素材在搜集过程中有困难,同期随笔记录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比如,有的教师小课题研究题目为《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的实践研究》。他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出强、中、弱三个层面的几名学生作为研究代表,把这些学生在每一堂课上的参与情况作记录,并且针对记录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参与度比较弱的大部分学生均来自于贫困或是单亲家庭,缺乏自信心。为此,他将提高学生自信心作为突破方法,采取一系列方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自信,并随时观察、记载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一段时间后,将前后数据对比分析,得出阶段结论,继续调整方法……这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数据和实验前后的对比情况记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总结反思——在反思中调整教育策略
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分析、总结和反思,不断修正研究行为。没有反思,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小课题研究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和生命力。
例如,通过学生的表现,班级管理效果、课堂教学效率来反思自己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哪些变化是有益的,哪些变化需要随时纠正,以此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与方向。
一、专业素质的提高,充实自我。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骨干教师这个群体的帮助下,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其它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吸取精髓;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二、提高专业能力,提升自我
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要求批改作业后,认真、仔细、及时得讲解作业、分析作业。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摘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三、专业水平的提高,在理论中丰富自我
第一、指导思想
遵照教研工作计划,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改革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积极参加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第二、教研目标
1、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高效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第三、教研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听名师讲课》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2、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3、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抓好培优辅差,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4、积极向同行教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首先我感到自我反思非常快乐。教师分为新任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我究竟属于哪类教师呢?我总觉得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调控,矫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学生,淡化自己,是很有价值的,经常使用的一种记录自己每日所历、所思、所感的反思形式。其次,树立自我成长发展与学习的理念我感到非常快乐。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学习不再局限于读书,听老师讲课,还包括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法,而更应该是广泛的知识领域。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问题,制定具体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这里,我把骨干教师的实践活动分为三种,即学习、教学实践、创造。学习是指通过读书、听讲、交谈、参观、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经验的活动,教学实践是老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后反思、课外辅导、组织教育活动,班级管理等。创造是指提出新的教育问题,解决新的教育问题,提出新思想、新方法等。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作为奋斗目标,比如,全国特级教师洪宗礼就给自己确定了“情操高,知识博,功底厚,教风实,教艺精”的奋斗目标,我也要像他那样对教育的意义有高度的认识,浓厚了兴趣,期望在教育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作出一番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学习《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一书中受益匪浅,豁然开朗的感觉:1.教学的重点由重点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6.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8.学会欣赏,给学生以成功愉悦的体验;9.学会宽容,给学生自省纠错的空间,比教师严声厉色地批评效果好得多,这样学生不但能改正错误,而且还会更加爱戴老师。
通过校内随堂听课后发现,各人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由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四点:
一、教材受到冷落
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人们对教材的科学理解和灵活把握,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从网上查阅资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
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然而,情境设置应该自然地呈现这种紧密联系,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
课堂上,一些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
有些语文老师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知识,便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延伸,拓展与整合。教学内容泛化,语文课成了“杂烩课”“拼盘课”。这必将导致语文课的变味、变质。材料搜集到了,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读一读,而没加工、分析,出现了为了搜集材料而搜集的形式主义,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所以学习、理解、感悟、把握《新课程教师读本》首先要贴近教学;其次要贴近实践;再次要贴近教师。我十分赞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建立的一系列教育新理念、新方法观点;我也十分认同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做事、生活、发展。我深知做一个合格的,受学生尊重的教师,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乐无止境,乐于奉献,学无止境,不断进取。
关键词:科学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与评价
前言
目前看来,小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其真正寓意是为了培养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简单理解。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逐渐实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科学所包含的众多内容的认知,并为顺利实施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最方便最具感染力的载体。
1对科学教育的认知
科学教育的主体是全体青少年在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下,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的一系列解读。人类社会一直走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们意识当中越来越重要的是地球的自然资源以及日渐衰落的生态环境。而我国长久以来追求的是消灭贫困,让社会走向小康。种种理想的支持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从小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观念,大力加强科学能力的建设,使科学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1]。为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每个国民都应该具有其基本的科学素养。当今世界正在处于一个又一个转折时期,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社会变革不断加快。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科学素质,终将被落下。致力于发展科学教育,在政策上给予基本的支持和肯定,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社会才能持续进步。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孩子对于科学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其拥有发散性思维,视野极具扩展,放远眼光,长久打算。培养其社交和合作的能力,用科学的教育为其未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2可持续发展教育如何向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
鉴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施行,小学科学教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拓展教育系统的功能,更得到了教育部门更多的重视。小学科学教育不是单一的学科,摒除了不能单独承担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弊端,以其包容性、复杂性贯彻落实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批判的,其包含的道德伦理认知更能促进小学生为人处世的准则形成。可持续发展教育又是科学的、自由的。其在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小学生自理自主意识的形成。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人生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联系。如此说来,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符合小学生最纯粹的一面的[2]。
3影响可持续发展向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的因素
首先,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才刚刚施行,其宣传力度还略有不足,一些地方学校及地方官员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真实内涵。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施行的过程中不是怠慢而是力不从心。其次,即便有些学校力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但由于其师资力量不够强大,观点正确,人手却杯水车薪。由于其不能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完全作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培训人才,一些学校的教职员工出现意识偏差,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出现理解错误。再则,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其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要注意其身心健康。如此,其放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精力实在有限。用有限的精力创造无限的价值,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去做到的。因为没有时间了解可持续发展教育,所以很多教师开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脱节。最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只能算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思想,因为其虚幻,所以得不到真正的实践。任何缺乏实践检验的真理,都不能算是真理、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施行中,没有与小学科学教育做到完美的统一,可持续发展教育就不能顺利被推广。
4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问题
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首先要谈开设的课程,如果小学科学教育中所开设的课程更多的是关于自然科学等能够调动学生好奇情绪的课程,那么秉承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科学相结合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教育必然能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顺利施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心在于能够发展。发展内涵即延伸好的理念,摒弃坏的思想。中华传统中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等都是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品德。雷锋的故事家喻户晓,每个初入学堂的小学生都被告知雷锋是怎样帮助他人的。通过鼓励小学生在实践中向雷锋学习,让其从行动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的舍己为人[3]。教育小学生去了解世界。用最纯粹没有偏差的眼光看待世界,物质的、生命的、有价值的和没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被珍惜被肯定。小学生了解到这些简单纯朴的观念,才能对生命激发更多的认知兴趣。
5对正确看待可持续发展教育提出合理建议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拥有对自然生活本能的探知心,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各式各样的困境,积极参加每一次社交活动,如此便是拥有一颗可持续发展的心。当意识发生改变,观念自然随之改变,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不是非常困难。除此之外,参加各类宣传活动是促进小学生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益方式。教师为学生收集关于环保,关于爱心的各项资料,学生们自发宣传爱鸟、爱花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意识就此在脑海中形成。
6结论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大方向与小学科学教育是一致的。其中包含着方方面面有益的、健康的思想。环保即可持续;科学发展亦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教育经过国家推广、学校不断更新、教师与学生互相了解下,终将得到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敬标.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科学史教育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1(08):40-42.
[2]侯晓萍.小学语文教学与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04):98-99.
1.1留守儿童很大一部分“社会观”处于模糊状态
中学生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我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见不到父母,没有父母的约束,助长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叛逆心理,以自我为中心。自认为自己是高中生,对社会认识“很深刻”。有的开始大谈“民主”、“自由”,认为学校校纪校规太严。另外,他们容易走极端,一点小事不高兴,所有事情都不高兴。对高考不在乎,平时不关心自己的成绩,考试成绩不理想,看到社会的事物往往看到的是消极的一面,“社会观”分辨力处于模糊状态,分辨是非能力弱,
1.2留守儿童对“价值观”的分辨力出现扭曲现象
由于南涧一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而留守儿童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再加上在农村大多是隔代教育,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而在外务工的家长们则没有更多的机会传达对子女的关爱,内心充满愧疚,大多采用“金钱”的方式弥补。我校大多数学生会知道“感恩”,但有的家长钱寄回来不闻不问,使自己的子女自由度提高,非常容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使留守儿童对“价值观”的分辨力大多出现扭曲。简单到读书是否有“价值”都不知道,把“金钱”看作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1.3部分留守儿童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由于南涧留守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较相对较低,再加上远离子女,很难对子女有示范效应,使其生活中表现为任性、打架斗殴、上网、谈恋爱、学习成绩较差、自制力差、惰性、冷漠等。部分留守学生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和其他同学出现偏差,不知道苦与乐,荣辱观念淡薄。把打架斗殴、顶撞师长看作创造英雄的手段,把谈恋爱找对象看作是最好的荣誉,把玩手机、上网吧看作是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等等,最终导致“人生观”反常,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突出。
2高中留守儿童分辨是非能力培养对策
2.1我校实行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子女的联系,尽量还原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学校班主任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与孩子每周互通“亲情电话”,每月互通“情亲短信”或是“书信”,学校班会主题中开设“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每年寒暑假由家长组织“亲情共处”活动,学校培训委托监护人制度,等等。“亲情”是留守儿童产生正确社会观、价值观的重要前提。
2.2我校注重人文关怀,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寄宿,生活主要在学校,所以学校的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找到家的感觉,逐渐削弱孤独感,产生归属感,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学校积极开展“学校是我家”活动,让留守儿童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重要的是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找到友谊和自信心,转移注意力,提高自我抗挫折的能力,减轻心理压力,化解不良情绪,做到自尊,自爱、自信。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的作用,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爱心和细心关注学生,班主任给予他们温暖与亲情,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人文关怀。另外,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并尽可能地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尽量交流与沟通,有时可以求助心理辅导教师。运用人文关怀,化解其心理问题,学生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我校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进行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
首先,通过立法手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留守儿童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与义务。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了侵犯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消除非法组织、不良网吧、势力等带给留守儿童的不良影响。再次,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方式,让法制宣传进学校、社区、村委会等,加强了留守儿童法制教育,让高中留守儿童处在有法律和制度保障的优良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