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国文章范文

爱国文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国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爱国文章

第1篇:爱国文章范文

一、我国的风险投资“入口障碍”问题

我国于1985年成立了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从此开始厂关于风险投资的探索。20多年来,我国风险投资从无到有,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的问世,我国的风险投资有着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

然而,我国的风险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规模上、发展速度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美国等风险投资行业发达的国家。同时还存在着很多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障碍,其中,“人口障碍”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方面。风险投资“入口障碍”问题,是指风险投资的投资主体问题,也就是究竟由谁来进行风险投资的问题。从我国风险投资产生起,风险投资主体就是政府及国有风险投资公司,而大部分的投资都是通过财政拨款方式进行的,我国高科技企业数量众多,仅靠政府投资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高科技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和我国当前的资金供应渠道狭窄的矛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正是科技带来了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数量日益增多,有太多的具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需要转化,因此,尽快解决投资主体定位问题,满足资金需求,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风险投资的不断完善

二、我国风险投资主体定位

从当前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和英国的风险投资行业较为成熟。

在美国和英国的风险投资来源中,政府所占的比重很少,大部分的资金还是来源于民间基金(养老基金、捐赠基金、一般基金等)、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和一些大型企业、所以,我国当前的投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大力发展民间投资主体以及相应的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参照美国相应的投资主体分类,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可将我国投资主体定位如下:

(一)民间资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超过厂]3万亿元,如果能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风险投资,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缺门问题;同时,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高度富裕的个人群体,据估算,中国现有资产达100万元以上的居民有300万人左右,如以10%的吸纳比例,能形成3000亿元规模的资金来源。这些私人资本拥有者具有强烈的增值愿望,可以成为风险投资企业创业阶段的重要支持者,

(二)基金 1.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各种非盈利基金,参照美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养老基金在1979年政府放松管制后,即成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伴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日益完善,养老金、保险金的资产规模会日益增大。由于这些基金的资产投放受到厂严格的限制,当前还不能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但是,当上述基金的运作规范化后,政府可以适当放松管制,例如.可以很小比例(如0.2%)出资,完全能够形成巨大的风险投资资金数额,较好地满足风险投资企业的资金需要。2.证券投资基金、近年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发展较为顺利,在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基础上,又成功地开发出ETFS和LOF等新型基金,通过专业化的投资运作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同时,证券投资基金受到政府较为严格的管制,证券投资基金可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和技术优势,分析和规避风险,运用多种投资手段,参与风险投资事业。随着政府对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等各种基金的投资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金必将成为风险投资事业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金融机构 这里所说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投资银行。投资银行的传统业务有证券承销、经纪与自营。而正当前激烈的竞争中能给投资银行带来较大利润的是企业并购、项目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和资产证券化等现资行业务

投资银行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企业,拥有管理、金融、财务等知识优势和资金优势。完全具有开展风险投资的优势和实力。例如,投资银行可以利用其知识优势在风险投资领域广泛的开展财务顾问,资产管理业务,充当风险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将风险投资资金或者所取得的风险投资企业的股权分额证券化,出售给一般的个人风险投资者,既分散风险又能提高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应大力推动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把投资银行培育成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的一个重要投资主体。

(四)国外投资资金 在我国已经有一些外国个人风险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实力雄厚,风险投资经验丰富,他们之所以到中国来寻找投资机会,是由于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商机无数。这些国外风险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往往选择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也是风险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是风险投资的重要主体。

(五)大企业 国有独资或控股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公司企业,从自身产业战略角度出发,投资于与自己战略利益相关的风险企业,或倾向于产业转移,以风险投资的形式发展其他新兴技术产业。大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可以获得一个技术窗口和兼并候选企业,大企业在兴办一些新兴技术产业时,实际上是依靠自身的雄厚资本,承担风险投资和担保的角色。

第2篇:爱国文章范文

1.1中国绿色建筑基础研究起步晚于国际15年。因为快速城市化发展,房地产发展特点是:建筑量大质低、区域差异大、制度体系不完善、人们的绿色环保观念欠缺等多方面特殊的国情,中国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遇到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为观念问题、技术问题和制度体系三大类,

在绿色建筑起步阶段,以政府的制度要素和产业技术要素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开发商的认识、大众的绿色建筑消费需求、设计机构的绿色建筑设计能力、绿色建筑的初成本投资等形成第二层次的制约因素群,这些制约在当前已经初步显示发展绿色建筑面对的主要障碍。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开发商关注的都是短期效益。当前,绿色建筑运动倡导的许多原则,都与中国常规传统基本逻辑和判断相左,一些消极的传统观念不可避免成为制约绿色建筑启动发展的首要问题。针对这样一个观念的问题,政府首先要转变执政观念,并要通过教育、政策引导和激励制度三方面带动市场去接受这个观念,形成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良性市场环境和机制。相对技术问题而言比较容易些,随着机制的完善,技术及跟进服务顺理成章也就不成问题了。

1.2中国绿色建筑运动相对国际来说要晚15-20年。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协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个层次构成。国家级标准对全国的建设都具有约束力,影响面广,但受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等因素的制约,标准的编制特征倾向于一种原则性的粗旷要求;行业协会标准虽然没有政府推动的力度,但更为灵活,可以提出相对高起点的要求,同时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也更为广泛,有利于发挥其在实际操作方面的影响力;地方标准是贯彻国家标准的重要一环,将国家标准的原则性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具有地方针对性、建筑类型针对性的细则,从而有利于发挥国家标准的作用,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别地方标准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从2001年开始建设部启动研究绿色建筑以来。到2006年已陆续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如:

2001年5月,建设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2003年,中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推出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2003年12月,国家科技部立项,由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9家推出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2005年1月,建设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

2006年3月,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年10月,建设部和科技部共同颁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明确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2007年7月,国家环保局公布《绿色生态环保标志认证标准(生态住宅)》

1.3中国绿色节能建筑标准体制建设存在较大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绿色节能相关标准法律八成未能实效落实,节能领域更甚。具体从相关制度建设方面分析,有以下存在问题:

基本法规缺乏配套执行力支持。当前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作为基本法律,常常只有一般原则规定,缺乏实施技术细则,对建筑实施绿色节能难以起到实际作用;同时,一些建筑绿色节能标准,相应的法律效力太低,执行不力,多数地方省市大都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国外特别欧美总体特点是层次高、执法主体明确,规范配套、细密,奖惩井重,执行认真。这正是目前中国标准规范所欠缺的。因此,要建立以中央或行业社团组织强有力地抓绿色建筑节能配套基本法规建设,才能为绿色节能建筑的推动建立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现状及问题

归纳起来,当前中国绿色建筑运动推进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绿色建筑的紧迫意识和知识

2、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行政监管法律法规

3、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示范平台

4、缺乏完整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尤其是缺少实施细则

在制度执行思路上,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制度的执行手段仍然过分依赖行政强制性推动,没有很好发挥制度监管和引导性作用。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国情背景,政府在许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主导性作用依然非常明显,消费者的意向、地产开发机构的决策,甚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都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政策和制度是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在操作层面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列一组数据说明推行绿色建筑的主要障碍的表现:

?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缺乏认识的占9.46%

?大众的绿色建筑消费需求不旺盛的占9.91%

?政府的政策导向不力的占29.28%

?建筑师和工程师不熟悉绿色建筑的设计的占8.56%

?施工建设单位对绿色建筑的实现存在困难的占4.05%

?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太大”的占9.91%

?绿色建筑技术、产品还不成熟的占19.82%

?绿色建筑的长期经济效益目前看来并不明显的占9.01%

其中,“政府的政策导向不力”是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障碍,政府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的不作为,成为大多数人诟病的主要目标。

三、解决途径

第3篇:爱国文章范文

艾萨克阿西莫夫代表作品:《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等等。

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爱国文章范文

食魂兽:传说中,食豸兽是一种凶兽,他最喜欢的食物莫过于大艾尔莎帝国的魔法师的灵魂,魔法师的灵魂越强大,他就越兴奋。他懂得三百六十五般变化,主人等级越高,他的实力就越高,只要看见别人施法,他就会模仿此人施的法术。在本小说中是主人公杨翼的宠物,以粉色小猫形态出现。名曰:咩咩。

韩晶:一位千金大小姐,和主人公杨翼是好朋友,是一位冰系魔法师,有着银发,刘海下面是一个图案,在危险时刻,爆发力量。

威尔皇子:是一个冷酷无情,作恶多端,杀人无数,嗜血如命的人。有着血红色的头发,是一位亡灵法师,整个艾尔莎帝国的统治者,还有一个怪癖——喝人血。处处与主人公杨翼作对,和她结下了血仇

艾尔莎智者:他的肉体破碎,灵魂寄托在一枚古老的戒指里。是主人公的导师,他活着的时候有着无穷的力量与智慧,灵魂模式的时候是一个防御力超强却攻击力超弱的老者。

吸灵兽:韩晶的宠物,他懂得九十九般变化,以蓝色小鸡形态出现。名曰:Coco。

正文:

一天夜里我仰头看着星星,突然大地震来临,地陷了下去,我也随着现了下去(郁闷哪!)。

地下的景色十分美丽有着迷人的鲜花可爱的小鸟彩色的蝴蝶(奇迹呀!还是我眼花了?!不管了继续看下去!)。一只古老的盒子陷入眼帘,我好奇地拾了起来,我仔细的观察着,盒子上刻着一堆纹路(难道…。),还有一个小孔,想必一定是锁(这是废话!)。我摸了摸口袋,摸到了一串钥匙,我有片和盒子一样古老的钥匙(好巧啊!)。我把它拿了出来,颤颤巍巍的插入洞中。一道白光直射入我胸口(是一股神秘能量?我居然没晕倒,按剧情发展,我应该晕倒的呀?!),盒子里有一颗种子(种子是干什么的呢?不告诉你,看第二篇就知道了!)和一个戒指(大家注意啊,艾尔莎智者将要出现了!)。戒指蛮好看的,于是我把它带进我的无名指上,真漂亮(这个自恋狂,唉。)!这个种子是干什么的?我认真的思索中!

第5篇:爱国文章范文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直接投资 资产重组 市场化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4 196个,合同外资8 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 479.66亿美元,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由于我国政策的限制,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我国一般都是采用新设投资的方式,跨国并购这一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在我国利用外资中所占比重并不高。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吸收了468.88亿美元的国际直接投资,但只有不到5%是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我国的。本文论述了汽车工业跨国并购之所以难以在我国广泛展开,主要面临着法律、体制、资本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障碍。

2 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分析

2.1 法律障碍

(1)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还没有专门适用于外资并购的法律,仅有的几个用于调节外资并购活动的规章制度,如2002年10月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02年11月,证监会、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特别是2003年3月7日颁布、4月12日起施行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成为我国第一部外资并购的综合性行政法规。综观这些法规,其规定原则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另外,缺乏一系列的外资并购配套法规,如《反垄断法》、《社会保障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并购的发展。

(2)缺乏科学、高效、透明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我国在《合资经营企业法》、《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及其实施条例、细则中对外资进入做了规定,但这些规定从总体上看,具有重审批权限和程序界定,轻操作办法的特点。例如《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虽然是直接针对外商收购国有企业行为制定的,但其中的实质性内容只是设定了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而对许多细节性操作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缺乏内在协调性和结构的严密性,难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审查外资准入的审批制度,因而极易引起外商的误解。

(3)缺乏排斥地方利益约束及国有股权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由于汽车制造企业是以资本为纽带,以全球为资源利用销售市场的综合产业,其本质决定了该产业排斥地域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而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一般都与所在地方具有密切的联系,许多汽车生产厂家都是借助于地方性产业政策及地方法律法规得以发展起来。更多的地方通过设立国有股权投资公司来对相应的地方汽车生产企业达到控股或参股。因此,急需建立排斥地方利益约束的法律制度体系。汽车制造企业一直以国有股权为主控制,虽然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都已经进行了改制,但国有股包括国有法人股的股东权利的行使路径并没有真正清晰过。因此如何建立关于国有股权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2 体制障碍(1)企业产权不清,治理结构不健全。在企业产权不清晰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收购标的本身就蕴涵了巨大的风险,收购后的企业组织也难以通过产权来实现对资源的内部化配置,并形成跨国直接投资的内部化优势。因此,企业产权不清严重制约了跨国公司的并购意愿。又比如股权结构的缺陷,目前我国企业的大股东平均控股比例大多在50%以上,这种特殊的股本结构使得外商想成为控股股东就必须取得较大比例的股权,无形之中增加了并购成本。外资企业若不能控制被并购企业,就无法获得转移技术和管理能力优势的收益,也无法把在生产经营、营销手段、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嫁接到国内企业中来,跨国并购的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资产评估问题。外商购买国内企业时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购买价格。目前, 国内企业的资产评估大多采用国有资产评估制度。评估部门的评估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是以账面资产为准的,而外商接受的价值不是账面价值而是市场重置价,即该企业的实际价值,这和账面价值有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是外商购买国内企业难以成交的结症之一。另外,全国仅有国有资产评估机构400多家,专门从业人员1 000余人,远不能满足需要,评估实际水平距国际水平差别甚大,操作过程中有时还受行政干预。一些国内企业的资产没有经过规范化的核定和评估,如对企业品牌、商标、信誉等无形资产的评估。

2.3 资本市场障碍所谓资本市场障碍是指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从而为企业之间产权交易设置的障碍。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间开展并购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不仅如此,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还决定了企业并购活动的发达程度。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证券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并购的质量。国外大多数企业间的并购都是在证券市场上完成的。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仅市场规模比较小,而且本身带有很多的不规范性。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除A股市场刚开始对合资企业开放之外,基本不对外资开放;证券市场上“一股独大”现象突出,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而流通股B股、H股数量有限,加之股市低迷、信息披露不规范、幕后交易时有发生。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外资通过证券资本市场进行跨国并购。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另一表现是金融工具品种少,企业筹资渠道狭窄。并购活动耗资巨大,单纯依靠一个公司自有资金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要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借别人的钱来完成跨国并购。90%以上的并购资金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以股换股、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融资手段筹资。但我国绝大部分并购活动还仅仅停留在资产无偿划拨、承担债务或现金收购等方式上,并购活动中的融资效率十分低下。

2.4 企业文化差异造成的整合障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并购呈现出范围广、巨额化、跨国化等一系列新特点,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扩大规模、获取竞争优势的最有效的战略选择。但这一战略选择的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有形资产规模(如厂房、机器、技术、资本等)的简单叠加,更重要的是实现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从有形资源到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无形资源的整合,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跨国并购中,并购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政治、经济背景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不可避免。由于并购中往往要涉及到人员变动、管理模式选择等问题,双方文化的差异就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资产重组的成功率只有43%左右,而那些失败的重组案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因此,如何通过整合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实现“l+1>2”的效应是并购双方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3 采取的主要对策与建议3.1 健全外资并购法律法规,适当简化审批程序首先,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及其发展中国家的成熟经验,构建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体现我国具体国情的、操作性强的外资并购法规体系。具体而言,应将重点放在《企业兼并法》、《反垄断法》、《产业政策法》等法律的制定上。在制定上述法律的基础上,还应完善其他配套法规和制度,以更好适应外资并购的需要,如修改《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投资限制的规定,适当放宽收购资金的到位期限;完善《证券法》中要约收购的规定,使国有股向外资转让的比例进一步合理化;完善《企业破产法》,使破产企业的债务清晰、职工安排与安置进一步合理化,减轻外资并购的相关成本等。其次,简化外资并购的审批程序。外资并购的审批制度要按照国际惯例改 为实行有限度的自动核准制,用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强化审批责任,简化审批手续,合理规定审批时限。外资并购的审批权力可以适当下放,此外,国家及各省市都应该尽可能设立或委派专门机构开展外资并购的审批工作,以防止出现政出多门、相互冲突的现象。

3.2 规范资产评估制度,提高资产评估水平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制度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助于外商对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经营状况、资产价值、获利能力等重要指标进行详细了解与科学分析,从而确定恰当的并购交易价格,使得整个外资并购工作定量化、规范化,避免主观随意性。因此,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资产评估制度,努力提高评估水平,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实现既保护国有资产在外资并购中不受侵害,同时又保证外资并购活动顺利进行的目标。我们在转让相关资产时,要尊重国际通用的评估原则和方法,不应人为地要求国有资产、国有股权的转让定价不得低于净资产价格,同时,也要改变不论国有资产质量如何,一律用重置成本法来评估其价值的做法。

3.3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畅通外资并购的市场渠道资本市场是跨国并购的重要平台。就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还相对较小,而且缺乏高度流动性和稳定性,要想真正成为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基本平台,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二是当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监管制度相对健全时,有限度地对外资开放二级市场,适当允许外资通过收购流通股来达到并购的目的;三是对于外资收购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在“禁售期”满之后,是否可以借助QFII机制,以及其他配套措施来解决其持有股份的流通问题,以调动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积极性,也给外资退出被并购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渠道;四是建立上市公司国际并购审查制度,防止国家相关的优惠规定被纯粹的投机性外资所利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五是建立一支能够为外资并购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国内中介机构。

3.4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规范汽车制造企业治理结构和股权制度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规范,依法落实股东责任、董事责任和经营责任,实现责权利相结合,使其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独立主体,彻底脱离行政附庸的角色。逐步实现地方国有股权在当地汽车制造企业中退出控股地位,这样在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的同时,还可以保障汽车制造业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进行零部件采购和汽车销售,彻底消除地区贸易壁垒和资源壁垒。与此同时,建立清晰有效的中央与地方两级有机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3.5 加快产权市场建设市场化是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产业内并购重组的根本保障。要建立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企业并购市场环境,通过企业之间的股权关系纽带,逐步形成以股权并购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内并购,同时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立企业并购市场规则。同时通过汽车制造企业国有股权出让获得资金,专门建立以汽车技术开发为主的投资公司,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确保中国在汽车新技术方面的合理利用和技术开发,再以向大企业转让或由原企业股东回购的方式退出,逐步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技术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史建三.跨国并购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 叶勤.跨国并购影响因素的理论解释与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1)

第6篇:爱国文章范文

呆萌的四川大熊猫、调皮可亲的川金丝猴、威风凛凛的雪豹、美丽的仙鹤、始终在迁徙的藏羚羊,他们在中国神秘的自然保护区出生、成长。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天敌的威胁,都无法阻挡这些野生动物从出生伊始就追随自己种族千万年的生命轨迹,完成自然的轮回,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诞生在中国》的“诞生”。

这部由尚世影业与迪士尼影业联合制作的自然题材电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独树一帜的丰富自然地貌和特有的神奇物种,讲述了中国野生动物家庭爱与成长的故事。凭借着萌态可掬的国宝团、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以及感人至深的亲情至爱,电影收获了“零差评”,广大影迷对这部“非主流”的影片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与迪士尼合作 破自然电影纪录

作为尚世影业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的首部中美合拍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倾注了中美双方全部心血,从制片人、导演、摄影、后期到配音,都由顶级大师倾力打造。制片人罗伊・康利曾制作过《魔发奇缘》《超能陆战队》,被称为“大白之父”;后期团队曾制作过《奇幻森林》《疯狂动物城》;曾因执导《可可西里》而名声大噪的陆川出任导演;“三金影后”周迅配音,强强联合。

为什么选择自然电影作为与迪士尼合作的首部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宣发负责人、尚世影业总经理助理石岚表示,是因为与迪士尼首部合拍电影,要从最具有共通性的项目开始做,这个共通性包括跨越国家的语言、文化等交融的问题,于是大家就想到了自然电影。同时电影需要故事,而迪士尼的特点就是讲故事,然后再让观众融入情节里。

《我们诞生在中国》虽然排片并不高,却凭借上座率优势在2天时间里收获票房超800万元,创造了自然电影内地首映票房新纪录,截至9月3日影片票房过6000万元。同时,不少影城和当地学校联合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吸引了许多孩子与家长前来观看。

影片凭借良好的口碑打破了《海洋》所保持的国内自然电影票房最高纪录。《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北美上映时间也已确定在明年的4月21日。尚世影业总经理陈思卤硎荆《我们诞生在中国》用低排片获得了高票房,对于这样的成绩虽满意但并不满足,“如今,观众的话语越来越影响影片的排片,要让好电影找到观众,观众也能找到好电影。”

五种动物各司其职 探索中国式生命理念

有影评人预言,《我们诞生在中国》既有高水准制作为保障,又以浓厚的中国传统元素作依托,或将成为这个暑期档最热门亲子电影。从上映后市场反馈看,大量的小朋友成为了影片的头号粉丝,成年人观众则在电影里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

在陆川心中,威风凛凛却生存艰难的雪豹是毋庸置疑的“女一号”,凶猛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慈母之心,身为母亲,它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肩负起哺育和保护孩子的全部使命。雪豹可谓是五种动物中危机感最强的动物,也是影片中最具戏剧冲突的一条线,石岚说,“它代表着逆境生存,或者说是一种强悍的生存状态。”

讲述中国特色的故事,自然少不了国宝大熊猫,相比较而言,熊猫的生存环境安逸得多,不用担心吃和住。但它存在与人类相同的话题――爱与放手,孩子终将长大,母亲也要学会让它独自闯天涯。

猴子一直是中国故事里的英雄人物。与其他两个母爱故事不同,川金丝猴段落讲述的是淘淘在妹妹出生后被忽略离家出走,最后又回归家庭的故事,非常贴合中国当下一些独生子女所面临的“二胎困惑”。石岚透露,或许是灵长类天然的灵犀,工作人员在拍摄川金丝猴时不需要过分隐藏自己的踪迹,调皮的川金丝猴会主动上前与人类“交流”。

最初陆川设定的主角并不是淘淘,而是讲述它的爸爸如何威武带领全家,与其他家族抗争的故事。“但是在拍摄中,导演和制片人每天都要确认当天的拍摄和第二天的计划,在金丝猴家族中,陆川发现淘淘比它爸爸的故事更有趣,于是临时改变策略,才有了现在冲突感强的故事情节。”石岚说。

与此同时,藏羚羊迁徙到卓乃湖又返回、小藏羚羊一出生就可以站立,点明了影片“诞生”二字;“每一只丹顶鹤展翅飞翔的时候,身上都背负了一个逝去的灵魂,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仙鹤在片中担任轮回使者,颇具神话色彩。

拍摄过程艰辛 遵循自然规律

《我们诞生在中国》从孵化到上映,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

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屏保的精美画面,毛茸茸的、或机灵淘气、或憨态可掬的小动物……

石岚表示,这是第一次用4K设备记录珍稀动物日常的影像资料,对于电影、动物文献、动物学界的研究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财富,这也是《我们诞生在中国》的意义所在。最终影片票房也会分出一部分捐给自然保护基金会。

作为导演,陆川希望电影用几种野生动物给予下一代生命的故事讲一个中国人相信的生命理念――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筹备完成后,五个摄影分队消失在中国的崇山峻岭中经历了18个月的拍摄。

自然电影的拍摄纪律要求拍摄人员不允许在拍摄中对野生动物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扰和干涉;不允许使用投喂等任何方式来引诱野生动物作出不符合其习性的行为;不允许改变或者改造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摄影团队从进入自然保护区,到看见雪豹第一面,足足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当四个月后的某一天例行整理素材时,工作人员看到一只小雪豹拨弄摄影机的镜头,屋里所有人差点喜极而泣。”石岚说。

事实证明,面对野生动物,按照剧本拍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陆川之前写好的电影剧本,每晚与拍摄人员通话,决定第二天的拍摄内容。

每两周,陆川都收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素材,从一小时,两小时,到两百小时,到几百小时……海量素材犹如浩瀚的原始森林,导演的工作就是在这片森林中找到一部叫《我们诞生在中国》的电影。但剪辑花了半年时间之后,陆川一度认为这个电影完不成了,直到某一天他在作废素材中看到了希望:一只骨瘦嶙峋毛发污浊的雪豹恹恹蜷缩在草地上,浑身发抖--这个镜头最后变成了达娃之死、熊猫宝宝的重生和最终的结尾,并得到大家的集体认可。

对于观众争议比较大的“到底应不应该救雪豹”的话题,陈思禄赜Φ溃拍摄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一定是守法、合理、遵循自然电影伦理准则,同时与相关部门直接联系的情况下探寻和拍摄的。“电影就像魔术,背后一定是枯燥乏味的解释,我们希望观众能够保留观看中的纯净和感动,为他们呈现出如魔术一样精彩的表演。”

发力宣传 获得惊喜

从2014年的《狂野非洲》,到2015年的《味道中国》《我的诗篇》,虽然票房成绩不理想,但尚世影业始终坚持类型电影的创作。陈思卤硎荆宣传和发行是电影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我们诞生在中国》不是明星类电影,在发行层面并无优势,“我们很担心《我们诞生在中国》会遇到与之前类型电影同样的困难,于是公司内部做了各种各样的判断,最终决定必须在宣传上做文章,要让目标观众在电影上映前就知道它,并且愿意进电影院观看。”

《我们诞生在中国》的主要定位人群是家庭成员,辐射到全家性的观影人群,以及对类型电影喜爱的人群。石岚介绍,影片的口碑是通过点映积累起来的,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安排的两场点映――媒体场与公众售票场获得一边倒好评,同时陆川和罗伊・康利参加了电影宣传路演,仅有导演和制片人参与的电影路演,在电影宣发中是非常少见的。陆川戏称这一路下来他彻底激发了自己的语言才华,成为一名合格的“脱口秀演员”,足见他对于这部电影的期望和信心。

除此之外,影片的口号在上映前是“迪士尼动物三部曲最终章”,而上映第一天后即修订为“我们需要被看见”,配合一组非常好看的动物图片。“这是我们一开始没有想到的,但是一种真诚的态度,就是想告诉大家这是一部好片。再加上民间的口碑,以及媒体的支持,整个循环圈就做起来了。”石岚说。

影片在上海电影节展映期间,陈思禄骨那淖在影院内观看观众的反应,“我想知道观众的笑点、泪点、屏住呼吸的点是否与我们一致,结果全部都在。出字幕时全场鼓掌,每个人都等到花絮结束,又再一次鼓掌,大人和小孩都非常喜欢。”

第7篇:爱国文章范文

一、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DRC课题组向中国境内2800家日韩在华投资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为16.8%。其中,日资企业占接受调查企业总数的73.56%,韩资企业占接受调查企业的26.65%。

被调查企业的规模,从职工人数上讲,日资和韩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500人以下的企业分别占总数的75.2%和72.65%。从投资规模上看,投资规模在100~1000万美元的企业分别占日资和韩资企业总数的45.6%和43.1%。相比而言,日资企业投资规模大于韩资企业,这一结果符合在中国投资的日本和韩国企业的总体情况,即韩国对华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122万美元)小于全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191万美元),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193万美元)则高于平均水平。从企业类型看,日资企业以独资和合资两种类型为主,日资和韩资公司多占控股权,股权比重为50%以上的企业分别占总数86%和83.49%。

从产业结构讲,日本和韩国在华投资企业和其母公司均以制造业为主,比重分别为92.3%和78.6%。此外有少量公司从事批发零售、仓储运输和其它行业。在制造业中(附表1),日资企业多从事电气机械和电子通讯设备生产(约占总数的22.1%),其次为纺织服装和皮革制品、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制品和精密仪器及办公机械;韩资企业多从事电气机械和电子通讯设备、纺织服装和皮革制品的生产,约占总数的32.79%和24.59%,其次为橡胶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和食品饮料等产品的生产。

(一)吸引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因素和对投资经营的评价

日资和韩资企业对来华投资主要影响因素的评价基本相同(附表2),均认为潜在的生产规模、中国经济的稳定、政府办事效率及其公正性、中国吸引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更为重要。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低廉的土地价格以及劳动力资源充足、素质高、工资成本较低等方面的条件,也是吸引日韩两国投资的影响因素。而对于矿产资源、跟随上下游企业到华投资、绕过贸易壁垒以及语言文化上的相近性等因素,企业并不十分看重。

总体看来,日资和韩资企业对于在中国的经营情况基本满意(附表3),对降低经营成本的效果、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对员工素质的评价较高。但是,日韩企业对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评价不高,尚未达到其来华投资的预期目标。对于当地企业的配套能力(附表4),无论是人力资源水平、按时交货,还是产品质量,日资和韩资企业均较为满意,但对配套企业的技术能力的评价相对较低。

(二)贸易与投资的关系

日韩与中国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关系十分紧密。从总体情况看,日韩对华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双边贸易的变化走势是基本一致的。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999年中日贸易恢复增长,2000年取得高速发展,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达到25.7%。与此同时,日本对华投资也迅速回升,从前几年的负增长,转为2000年对华投资的协议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分别上升44.1%和8.1%,2001年对华实际投资增长则高达49%。中韩之间的贸易与投资也呈同步变化趋势,2000年恢复增长,2001年达到高速增长(双边贸易和实际投资额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3%和30.9%)。

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更为具体地反映出中国与日韩之间投资与贸易的关系,说明投资对贸易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日资和韩资在华公司的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其在国外的母公司提供(分别占79.4%和74.79%)。从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看,日资和韩资企业出口占销售收入一半以上的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9.9%和70%,而出口占销售收入90%以上的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49.5%和50.91%。

从产品的最终市场看(附表5),日资和韩资企业的出口市场均以投资方母国市场为主,分别有75.6%和64.17%的日资和韩资企业以本国市场为出口目标。而且,在日本企业中,产品返销本国市场的比例较高,返销占出口总额75%以上的日本企业,占被调查日资企业总数的48.9%。此外,对日资企业而言,美国、欧盟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亦十分重要,均有1/5以上的企业以上述国家和地区为出口市场;对韩资企业而讲,除本国市场外,出口市场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美国、日本和欧盟,且美国市场对韩国企业的重要程度大大高于日资企业。同时,公司内贸易在日韩在华投资企业中十分普遍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公司内贸易所占比重为75%以上的日资和韩资企业分别占39.2%和40%(附表6)。

从产品出口的市场分布和公司内贸易的比重可以看出,日韩将机械、电子、通讯设备等一些产业的生产加工环节转至成本较低、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大陆生产,产品又大规模返销投资来源国,通过这种公司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日韩对华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中日和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例如,在被调查的日韩在华投资企业的产业结构中,投资于机械和电子通讯产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在中日和中韩的双边贸易结构中,近几年机电产品也已经成为贸易额最大的商品。

从零部件来源看,日资和韩资企业均主要是本地采购和从母公司进口,本地采购零部件的日资和韩资企业分别为89.9%和69.8%,从母公司进口零部件的日资和韩资企业为73.7%和65.5%。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当地(包括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配套能力日益提高,能够部分满足投资方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日韩在华投资带动了其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量对华出口。尤其是日资企业,有85.1%的被调查日资企业采取公司内(包括从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进口)采购零部件的方式。

日资和韩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在总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86.6%的企业有加工贸易出口),分别有37.6%和35%的日资和韩资企业,其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附表7)。此外,在所有被调查企业中,83.8%的企业有加工贸易进口,这与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国外技术和零部件的依赖度较高有一定关系。

由于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日韩在华企业的金融服务大多由中国本地金融机构提供,分别有90.4%和66.7%的被调查企业接受中资金融机构的服务(附表8)。此外,由于日本金融机构实力较强、在中国发展较快,有37.2%的被调查日资企业也享有日本在华金融机构的服务。在运输服务方面,日韩绝大多数公司(分别有84.2%和74.36%的日韩被调查企业)由中国运输公司提供服务,说明中国运输公司的服务基本上能够满足外资公司在华投资正常运营的需要。

(三)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及展望

1.对投资环境的评价

日资和韩资在华企业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评价基本一致,总体评价是投资环境有较大幅度的改善,仅对个别领域尚不满意,认为有所恶化(附表9)。

对于市场条件,日韩企业的意见是:对基础设施、中国劳动力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普遍比较满意,认为当地企业的生产配套能力、服务配套能力和商业信誉有一定改善,但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有4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生产成本提高或略有提高。

在制度性因素方面,日韩企业普遍认为有所改善,特别是在法律法规健全、政策透明度和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等方面,认为有明显改善的企业比重已达25%左右,平均值大多在3.5以上。

在政策性因素方面,对不同的政策领域评价有所不同。其中,对于国民待遇、劳工政策、加工贸易管理方式、市场和行业准入限制等方面的政策较为满意。但对于政府对企业融资的限制、反垄断管制、跨境资金调度等政策,认为改善幅度不大。此外,韩资企业对税收之外的各种收费、日资企业对撤资管制有较多意见。比较而言,韩资企业对上述政策的评价普遍略低于日资企业。

日韩在华企业对针对外资的鼓励性政策的实施效果有较多不满之处,除认为审批程序的简化和对外国投资的园区政策有较大改善外,多数企业希望在税收优惠、就业和培训资助、土地资金补贴、研发资助和融资资助等方面得到更多优惠或鼓励政策。

在社会和文化因素方面,日韩投资企业均认为有所改善,特别是对外资的总体态度和当地企业对外资的态度上,平均值达3.5以上。

总体来看,中国的投资环境在近些年有明显改善,企业问卷调查中意见较为突出的跨境资金调拨和撤资管制等制度性障碍,也将随中国入世和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而逐步得到解决。

2.影响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障碍

作为输出国,日本和韩国国内均存在一些因素,影响日韩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最终决策。

首先,日韩企业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来自本国的社会压力(附表10)。其主要来源是商界和地方政府,分别有62%和57.5%的日资企业承认有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韩资企业中,更多的企业承认有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65.5%),其次是商界的压力(43.7%)。来自工会和媒体的压力对日韩投资企业相对较小。

附表11说明,上述社会压力的存在,其原因是各团体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较为关注。其中,最主要的是税收问题,分别有63.9%和72.3%的日资和韩资被调查企业选择此项。此外,有1/3的日资企业认为就业与产业空洞化是备受关注的问题,相比之下,关注这两个问题的韩资企业比重较小(分别仅为11.82%和19.09%)。当然,不少企业也提出:投资国国内各利益集团对其它问题也较为关注,包括行业限制、政策多变、通货紧缩、销售渠道、市场前景、成本等因素。

其次是制度性因素。附表12显示,日韩企业认为各自国内在信息服务、审批制度和融资环境等方面有较大改善;而在税收政策、政府援助的带动作用、对海外投资的限制性措施以及对技术输出的限制等方面,认为基本未变或略有改善的企业比重基本持平。

对投资输出方障碍的总体评价,也说明了日韩在华投资企业受到上述问题的困扰。附表13分别列出日资和韩资企业来华投资所面临的来自本国的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都是税收政策和商界压力,其次为地方政府压力、对海外投资的限制性措施、融资政策或审批制度等问题。企业在座谈中也反映,双重征税和国内产业界对“产业空洞化”等问题的担心,是影响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十分突出因素。

通过附表14,我们可以看出,在影响日韩在华投资的障碍中,许多问题是企业共同关心的。例如,生产成本的提高,是日韩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选择此项的企业都超过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其次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各种税外收费、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以及劳动力素质和效率等。随着中国入世,政府政策的透明度的提高和国民待遇的施行,中国的投资环境将不断改善,有些原有的吸引外资的优势将发生变化,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控制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并减少对外资的不必要收费,都将是中国政府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3.未来在华投资取向

尽管存在上述障碍,在征求日韩投资企业对未来在华投资取向的意见时,多数企业准备追加投资、进行利润再投资或新建投资企业(分别为70.8%和73.9%)。维持不变的日韩企业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8.9%和25.2%,只有极少数企业准备减少投资,但没有企业选择撤资(附表15)。这说明,多数日资和韩资企业对在华投资的收益较为满意,并对在华企业的未来发展抱有信心。

4.对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态度

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问题,绝大多数被调查企业认为开展经济合作能够使投资更加便利,而且也符合全球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日资和韩资企业分别为99%和96.4%)。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被调查企业认为也需要各自关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担心区域经济合作会对本国发展不利,或是对合作的成效表示疑虑,认为三国不可能在经济合作中达成协议(分别为19.56%和24.77%)。

对三国政府在促进相互投资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日韩企业的看法基本一致(附表16)。从企业选择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两国多数企业对中日韩三国间的经济合作寄予厚望,认为应就合作的长期目标和建立FTA(自由贸易协定)或EPA(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定)的可能性积极开展研究,推动三国经济合作关系向实质性阶段发展。企业希望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话机制,直接听取企业对投资便利和投资促进政策的意见;同时,企业希望在三国经济部长会议框架下,就投资便利和投资促进问题,协调政策和协商解决纠纷。这些都是能够使企业投资经营活动直接受益,或是有助于减少摩擦、改善投资环境的积极性建议。

二、中国在日韩投资企业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在日韩投资的企业数量少,主要集中在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行业,如运输服务和贸易代表处等。

对于到海外投资,没有一家企业感受到来自中国国内的压力,输出方的障碍主要在于繁复而严格的审批制度。对在日韩投资的企业的经营现状,只有少部分企业比较满意,认为日本的投资环境较为稳定,韩国的投资环境略有改善。但有相当多的中资企业认为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到日韩投资和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有些企业甚至已经或准备撤资。总体来讲,中国企业没有明显的所有权优势,在日韩投资经营成本的较高,此外,体制和文化上的差异构成了海外企业赴日韩投资的主要障碍。这表现在:

——日韩均为非移民国家,自我保护意识强,对外资有一定的排斥。没有为外资提供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使企业产生强烈的客居感;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外资企业事务,企业遇到问题难以找到投诉渠道,且无法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

——在行业准入方面,政府没有严格限制,但海外投资企业在日本很难得到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日本行业技术标准高,对外来企业的限制更多体现在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的资格认定上,且日本企业界有时会设立针对中国的歧视性限制措施和条件。二是外资企业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中方独资经营往往很难被接纳,成功的投资多需要与日方合作进行。三是日本税率过高(除47%的企业所得税外,若利润汇回,还需交纳20%的预提税,总税率达58%左右)。税负过重,影响投资效益,增加投资者的负担(据有关部门对综合税率的计算,日本税率高达54%,美国为40.78%,新加坡为26.5%,香港仅为12%)。四是自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事件之后,中资企业很难在日本银行融资贷款。五是银行外币存款被排除在存款保险范围之外(存款银行倒闭后,日币存款有2%的保险),增加了海外投资者的风险。

——对韩国投资,也遇到一些障碍。一是韩国人的商业习惯不规范、随意性大,影响其商业信誉;二是语言上的障碍,除大公司或商社外,使用英文在韩国企业界并不能畅通;三是投资企业和个人应交纳相当于年度工资9%的国民年金(养老金),退休或离开韩国后返还。但自1995年7月停止返还,给赴韩国工作的常驻人员造成较大损失。

——签证问题是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短期商务访问办理签证要求文件多、时间长。中方常发给日韩人员一年多次往返签证,而中方赴韩人员虽有长期工作准证,每次回国前仍须到移民局申请再入境签证。手续繁杂给企业投资经营带来诸多不便。

三、政策建议

在企业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中,绝大多数企业对三国政府就促进相互投资进行合作寄予较大希望,而且希望借此推动三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向实质阶段发展,我们认为促进三国间相互投资的政策措施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是三国政府应明确肯定三国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相互投资对三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日韩企业中均有一半企业承认来华投资受到来自本国地方政府和商界的压力,对税收上的损失和“产业空洞化”十分担心。但是,相互投资不仅是产业升级、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拓展市场和发展空间的需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高速增长,成为三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为此,建议三国首脑在正式场合明确表态,对三国间相互投资给予肯定的评价,明确相互投资有利于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以促进东北亚区域内相互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二是加强和完善投资促进政策。企业普遍反映,由于语言障碍和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企业对投资所在国的政策、法规、投资环境了解较少。这一问题,在日韩在华的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些企业到中国顺利地进行投资经营并获得预期的回报。我们建议中日韩三国的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便于企业浏览的投资信息平台,介绍三国的产业状况、招商信息、政策法规;同时,为准备到其他两国投资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三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建议在三国经贸部长会议框架下,就投资便利和投资促进等问题进行定期磋商,在协调政策、解决纠纷的同时,根据企业在问卷调查中反映的对投资环境的意见,在如何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减少由于制度障碍或政策不当造成的成本上升等,并协调三国对海外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投资环境。

四是落实2001年三国首脑达成的协议,如在商务人员往来方面切实为企业提供便利。?

“加强中日韩经济合作研究”课题组?

本报告执笔:张琦

附表1

日韩在华制造业企业的产业结构

附表2

影响日韩企业来华投资的因素

附表3

对经营现状的评价

附表4

当地企业配套能力的评价

附表5

出口市场

附表6

公司内贸易比重

附表7

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

附表8

为日韩在华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多项选择)

附表9

对近年来中国投资环境的评价

附表10

投资输出国的主要社会压力来源(多项选择)

附表11

受到关注的主要问题(多项选择)

附表12

对投资输出国的制度性因素评价

附表13

投资输出国影响未来对华投资的主要障碍

附表14

中国作为投资输入方障碍(多项选择)

附表15

贵公司未来在华投资的取向

第8篇:爱国文章范文

1、我国第一个爱国诗人是屈原。

2、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回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爱国文章范文

一、利用现有作品材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其接受爱国主义思想。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对于一件美术作品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如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的激动时刻;徐悲鸿的《八骏图》,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中一位小鬼依偎在老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作品还歌颂了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之上。

二、在游览祖国风景名胜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