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

第1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关键词:GSM 基站辐射;辐射污染;辐射监测

一、GSM基站的天线

一般GSM基站的天线都有三个扇区,每个扇区的覆盖范围为120度,每个扇区通过向特定的一个方向发射,来覆盖一定的范围,这样三个扇区能对四周进行360度全覆盖。一般来说,天线有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定向天线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俯仰角和方位角,以达到覆盖需求,功率相对较大,全向天线一般用于覆盖乡镇,人比较少的地方。

二、GSM基站的发射功率

GSM基站的发射功率。GSM基站是通过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的方式工作。一个基站它有多个频率发射,发射功率为15W到20W左右。在城市,除了要保证通话还要支持无线上网等业务,假如以18个频率为基本配置的话,它的发射功率在270W到360W之间,若配置频率再多的话,发射功率超过360W。

三、GSM通信基站的发射方式

基站的辐射方式分为连续辐射和脉冲式辐射两种方式。连续辐射方式是指基站的每一个扇区以一个固定的广播频率,每天满功率24小时连续发射每个扇区的特定信息。脉冲式辐射方式是不固定频率,只是在通话的时候发射,并可根据通话者的远近自动调节基站的发射功率。一般的基站即使是微基站在挂上高增益大天线、俯仰角很小并且没有直接阻挡而且功率开到足够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覆盖至少5公里远,理论上可以达到35公里,如果把两个空中接口信道合为一个的话,可以达到70公里。

四、电磁辐射不等于电磁污染

电磁辐射是指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电磁辐射在一定限度内时,它是有益于人体、有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它不但可以促进生物体的微循环,还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电磁污染”是指超过一定的频率和功率的电磁辐射,它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电磁辐射不等同于电磁污染,更不能与人体的健康直接画上等号。

电磁辐射还与距离(人或房屋与基站的距离)有关。当距离700米时,辐射峰值约为2W;在1-200米时,辐射峰值约为0.1W;站在基站100米开外的地方,受到的辐射水平可能比用一次微波炉还要低。记者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中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接收天线放置到距离微波炉0.5米(使用微波炉时的大致距离)时,测到的电磁辐射数值约为12伏/米;距离2米远时,测得的数值为10伏/米。将手机紧贴耳朵时,当手机接通的一瞬间,电磁辐射为4伏/米左右,而当手机距离测量仪为一臂远时,电磁辐射为0.5伏/米。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放置在半米远的微波炉与百米开外的基站比,微波炉的辐射值确实有可能大于基站。

五、基站的电磁辐射符合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要求,环境中的电磁辐射的电场强度小于12伏/米。而 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要求,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这两种要求比欧美发达国家还要严格。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基站标准严格按照此类标准进行建设。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采取都是微蜂窝技术,它的发出功率和接收功率在十几毫瓦到二十几毫瓦之间,这个功率非常低,完全不会造成辐射污染。例如: 25瓦的大功率基站,离基站10米范围内的微波功率每平方厘米只有2微瓦左右,在5米范围内功率是每平方厘米是8微瓦,比卫生部规定的每平方厘米17微瓦的标准还要小一半。而且,GSM的辐射频率约为900兆赫兹,与电视的辐射频率基本相当。

电磁辐射在空中是快速衰减的。发射功率为20瓦的大功率基站,在天线前10米的范围内,通过测试发现功率密度仅为每平方厘米0.6微瓦左右,相对于国家标准(每平方厘米40微瓦)的千分之十五,衰减很快。

另外,电磁波穿过不同介质的建筑物时衰减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通过穿过带钢筋的墙比一般砖墙要衰减的多三倍左右,分别衰减20dB和6dB左右。因此,GSM基站天线一般建在住宅楼顶或山顶上,基站一般较高,约为35-55米,宅内的居民完全是安全的。检测结果表明,农村基站天线在塔基地面半径50米以内辐射功率值大约为0.02~0.08微瓦/平方厘米,在半径50米以外为0.06~0.14微瓦/平方厘米,远低于8微瓦/平方厘米的最大限值。城市基站距天线30米外的环境敏感处的功率密度值均低于8微瓦/平方厘米的限值。这些也都在安全范围之内的,居民可以完全放心。

六、基站的建设符合国家标准

各公司都会被要求在基站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基站辐射标准。此外,所有基站在建设和扩容时,都必须委托环保部门和无线电管理局进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以保证基站不会造成辐射污染,对居民造成危害。

在基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立项、选址、规划、管理维护等,以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在基站规划时,基站建设都会预留有一定的调整范围,要求市区至少50米,要求农村至少一公里,这些是安全距离的数值。安全距离数值是指假设基站天线处于最大功率发射状态,同时假设正对天线、无阻挡,在室内、外符合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场强GB9175-88一级强度的最小距离(即安全防护距离)。而现实的情况是,居民或建筑物一般都不会近距离接近天线,更不会正对天线。

同时,手机基站的辐射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快速衰减。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基站受背景辐射、天线架设方式、地形、温度、湿度及大气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障碍物的阻挡作用,电磁辐射的实际衰减速率会远远大于理论值。另外,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建筑物、植被的阻挡,通过大气层时,小液滴、固体小颗粒也会吸收和散射电磁波,都会加剧电磁辐射的衰耗。在实际情况下,天线只有在满载荷的情况下才会以最大的功率发射(情况很少发生),即使以最大功率发射,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实际的安全距离应比理论距离推算的要小。对于一栋楼房,楼层越低辐射越小,楼层越高,辐射越大。

第2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关键词:电磁辐射;预防与保健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the human body life situation and how to prevent or reduce to a minimum the harm to the human body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evention and care

中图分类号O572.24+2

节假日期间,总有一些宅男宅女宅在家里不愿外出活动,他们或长时间看电视,或干脆全天泡在网上,这无形中增加和延长了与各种电器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就很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因为家庭中的电器如电视机、电脑、微波炉、移动电话、电吹风等都会释放电磁波,如果人体长时间接受高频电磁辐射,会对眼睛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电磁辐射的危害

对眼睛的危害。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对视觉系统造成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律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下,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对生殖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男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对老人、儿童、孕妇危害较大。高剂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

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

2.预防与保健

2.1如果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比较高,公众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2.2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2.3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侵害越小。如彩电与人的距离应在4至5米,与日光灯管距离应在2至3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第3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什么是电磁波和电磁辐射?

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构成电磁波。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可有效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磁辐射包括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大自然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类,而人为电磁辐射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在哪儿

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源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主要为各地广播电视的发射台和中转台。

2. 通信雷达及导航通信发射设备,包括短波发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卫星通信站、移动通信站。

3. 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他能量加以利用,但伴有电磁辐射产生并泄漏出去,引起工作场所环境污染。工业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炉、塑料热合机、高频介质加热机等。医疗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高频理疗机、超短波理疗机、紫外线理疗机等。科学研究用电磁辐射设备:主要为电子加速器及各种超声波装置、电磁灶等。

4. 交通系统电磁辐射设备,包括:电气化铁路、轻轨及电气化铁道、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

5. 电力系统电磁辐射设备,高压输电线包括架空输电线和地下电缆,变电站包括发电厂和变压器电站。

6.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设备,包括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微波炉、无线电话等。

适当利用电磁场,有利于人体健康

地球是一个大的电磁场,人必须与地球磁场相兼容才能生存。从某种角度上说,电磁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人生活在一个没有电磁环境的空间里,必定会引起身体机能紊乱。因此,适量的电磁环境的存在,是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由于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人类利用电磁波和人体之间的微妙关系制成了很多有益的仪器和设备。当电磁辐射以适当的方式和时间作用于人身体的某部位后,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电磁波,特别是微波波段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利用微波可以治疗肩周炎、慢性骨髓炎、冠心病等。

辐射累积,身体就会出事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适应地球的电磁场。然而,当人体暴露于一定剂量和一定时间的电磁辐射之后,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人体升温,热效应会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健忘等亚健康表现。非热效应即吸收辐射不足以引起体温增高,但也引起生理变化和反应。生活和工作在这种环境中过久,会出现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等症状。累积效应则指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人体对伤害尚未来得及进行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过量电磁辐射可致不育、智障及血液病等

过量的电磁辐射可对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造成损伤,主要表现为:

1. 神经系统:可出现神经衰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消瘦、情绪不佳及神经功能紊乱等。

2. 生殖系统:表现为男性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女性经期紊乱,孕妇流产几率增大,胎儿畸形,并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3.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压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4. 免疫系统:可出现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中白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减少、比值异常,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等。

5. 视觉系统:眼睛是人体对电磁辐射较为敏感的器官之一,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损伤。长期受低强度电磁辐射的作用,可促使视觉疲劳,眼睛不舒适和眼感干燥等现象发生。过量的电磁辐射可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眼部无脂肪层覆盖,眼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分,晶状体缺少血管散热,在受到电磁辐射热效应后,晶状体蛋白质凝固并产生酶代谢障碍,从而导致晶状体混浊,严重的会形成白内障。同时,强电磁辐射会使角膜受到伤害,从而造成视觉疲劳、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于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

生活中如何减少辐射伤害

生活和工作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人们,该如何预防并减轻电磁辐射的伤害呢?

1.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掌握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

2.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 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 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 人体神经和生殖系统对电磁辐射最为敏感。因此,应尽量减少敏感部位与电磁波频繁密集的接触,而且接触时也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是半米以上。

7. 人们如果长期置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佩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把手机拿远一点,等手机接通之后再拿近听,或者佩戴防辐射耳机接打电话;

第4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污染机理 电磁辐射污染防范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应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磁场中的导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感应电流。这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随即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人类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一百多年前,电磁辐射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更是进入了一个电磁辐射的高利用时代。

不过,科学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时代的进步常常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多次验证。人们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也日渐感受到了它的负面效应。如各类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就在我们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时,我们所使用的高科技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又成为继室内空气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噪音污染之后的又一室内环境污染。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媒体上屡屡报道的有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更是让人们感觉到了来自电磁辐射的威胁,以致于很多人一提起它,就有一种莫名的痛恨和恐惧。

1 电磁辐射污染:

所谓电磁辐射污染是指高压电、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自动化设备及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工作时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电磁辐射剂量的电磁辐射下,细胞就会被杀伤或杀死。随着信息技术产品的不断丰富,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辐射污染的重要类型之一。另一个方面,信息技术要依靠电磁波,而电磁波极容易扰和破坏,由此会带来一些垃圾信息、有害信息的侵害,这也是电磁辐射污染的一个方面。电磁辐射会造成所谓的“电磁污染”,人们也叫它电子“烟雾”或电子垃圾,即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人体或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所产生的危害现象。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可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无处不在,被科学家称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有专家称这是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第四污染。

2 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机理

人体是导体,可以吸收电磁场的能量。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的分子会发生取向排列,在分子排列过程中相互碰撞消耗磁场能而转化为内能,引起热效应。电磁场强度越大,则热效应越明显;电磁振荡频率越高,热效应越明显,即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而且干扰人体生物电信息的传递。科学实验已表明,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两个方面——致热作用和非致热作用。

致热作用致热作用是指电磁波穿透生物体表层,直接对肌体内部组织“加热”(如同微波炉加热食品一样),即在高频电磁波作用下,物质的温度会发生改变。高频电磁波的致热作用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从而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乳腺癌、阳痿、流产、胎儿畸形等疾病。

非致热作用非致热作用主要是指电磁波对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危害,造成心悸、脱发、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和妇女月经失调等疾病。有一个典型的实验是这样做的:从鸡雏、猫的体内摘取出大脑皮质,用调制后的特高频、甚高频电磁波对其进行照射,发现有钙离子析出。钙离子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的浓度变化必然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3 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范

现代生活,处处离不开与电子设备打交道。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手提电话、无线电仪器等无不产生对身体不利的电磁辐射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微波炉等均能产生各种数量不等的电磁干扰,我们如何防护呢?

生活中怎样才能防止和减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在购买电子产品是应注意证实该产品是否已经通过了CCC认证(国家对电子电磁兼容性的安全认证);尽量减少对高辐射产品的使用;尽量使用低辐射的产品,如低辐的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尽量使用坐机拨打电话,少用手机拨打电话。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最好在铃声响过一两秒或两次铃声之间接听,使用时头部和手机天线的距离尽量远一些。

有人说了,不买家电或是有也束之高阁不再用,污染不就没有或减少了嘛。好倒是好,可是要没了它们,咱们的生活就该倒退回从前的艰苦时代了。恐怕没人愿意放弃好生活而去过苦日子吧,多学几招防范措施才是现实可行之策。例如:

不要把家电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电,如电视、电脑、冰箱、收音机等,最好不要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手机等,还要尽量避免同时启用多种家电。与家电保持安全距离很有必要。距离越远,受电磁波侵害就越小。

彩电的安全距离是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日光灯为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还有一招就是吃东西。多食用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带心脏起搏器有条件的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显示屏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加速皮肤老化甚至导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

第5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关键词】电磁辐射; 危害; 防范

1 电磁污染源分析

什么是电磁污染?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信息称,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影响人类生活环境的电磁污染源可分天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

1.1 天然电磁污染源

天然的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而且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以上的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严重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污染对短波通信的干扰特别严重。

1.2 人为电磁污染源

人为的电磁污染主要有:(1)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主要部门为各地广播电视局:辐射特征为大功率定时全向发射;转输信号送至天线辐射出去。(2)通信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通信包括短波发射台、微波通信站、地面卫星通信站、移动通信基站、专业通信网站、寻呼通信基站。通信、雷达及导航多为定向不定时发射,传输信号同样通过天线辐射出去。(3)工业、科研、医疗高频设备:该类设备把电能转换为热能或其它能量加以利用,某些设备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时电流变率很大,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它在本质上与雷电相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4)电力系统电磁辐射:高压输电线包括架空输电线和地下电缆;变电站包括发电厂(升压站)和变压器电站降压站,它并不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电磁干扰。(5)交通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电气化铁路、轻轨及电气化铁道、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6)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移动通讯设备等电器装置。只要它们处于操作使用状态,它的周围就会存在电磁辐射。

2 电磁幅射的危害

2.1 电磁幅射传播途径

电磁幅射是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的呢?电磁波由具有一定发射功率的电磁源产生,并通过空气传播,无色无味无形,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2.2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据专家介绍,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以下影响: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②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等。③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降低,男子质量降低,使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④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⑤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使用。

3 电磁幅射的防范

3.1 电磁辐射的一般防范

针对我们身边接触到的电磁辐射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人身健康威胁,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发出2001年第9号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①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②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③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一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④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⑤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一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3.2 电磁辐射的特殊防范

人们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1)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2)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3)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4)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应及时洗脸。(5)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第6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的常用家电

1、电脑。电脑开机时,显示器散发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细胞有破坏作用。在怀孕早期,会损伤胚胎的微细结构。

2、电视机。电视机利用阴极射线管发射出的电子流撞击在荧光屏上,转变成可见光,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而其在长时间工作时发出的射线及微波辐射,对孕妇和胎儿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显像管在高压电激发下,向荧光屏连续不断地发射电子流,从而产生对人有影响的高压静电,并释放大量的正离子。正离子可以吸附空气中带负电的尘埃和微生物,附着在人的皮肤上,特别是使孕妇的皮肤产生炎症。

3、手机。手机在接通时,产生的辐射比通话时产生的辐射高20倍。较强的电磁场会影响人的身体状态。

4、微波炉。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在一次室内家电辐射大检测中发现,位列辐射榜首、危害最大的是微波炉。

孕妇怎样正确使用家用电器避免辐射伤害

1、电视机和电脑

电视机和电脑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电器,同时也是对孕妇辐射最大的。为了保险起见,孕妇最好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并与电视机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不看影响情绪的节目,看完后可洗脸,消除空气中负离子气化对皮肤的影响。选用电脑时,最好能购买低辐射的显示器,除可减少辐射外,还可以消除心理负担。研究表明,显示器后面和侧面是辐射较强的区域,因此,应调整方向,避免坐在电脑屏幕的侧面和后面。暂时不需要使用电脑时,可以将显示器关掉。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以减轻辐射的危害,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不过,也不能调得太暗,以免因亮度太小而影响效果,且易造成眼睛疲劳。还要注意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离屏幕越近,人体所受的电磁辐射越大,因此较好的是距屏幕半米以外。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操作电脑时注意时间不要过久,并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专家建议,准妈妈使用电脑一周不可超过20个小时,每小时要离开10分钟。

2、微波炉和手机

微波炉和手机都是有一定的微波辐射的,由于孕妇和胎儿的敏感性,还是不要长时间使用微波炉烹调食物,在微波炉工作时,不要站在微波炉附近,最好保持2~3米的距离,更不要用眼睛直视加热过程。避免长时间用手机通话,孕妇接听手机时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手机也尽量放在远离腹部和心脏的位置。手机在接通的一瞬间辐射较大,可以使用耳机,或在30厘米外接通。

妇产专家的几点提醒:

1 挑选正规厂家的名牌家电产品。

2 使用在各种电器时,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

4 缩短使用电器时间。

5 有条件的孕妇可穿防辐射服装。

其它辐射危害

除家电辐射对孕妇有较大伤害外,医疗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妊娠早期(前3个月)不宜多做B超检查,在胎儿的分化、发育期易引起机体细胞受损,以影响绒毛内的生化代谢。如必须要做检查,则应减少超声强度,缩短检查时间。

2、X光辐射线对胎儿的影响,较易造成胚胎残废、胎儿畸形、脑部发育不良,以及儿童期的癌症几率增加。通常在怀孕初期,暴露于X光之中比较容易造成重大的伤害,愈接近预产期,影响越小。

照了X光怎么办?医师建议一般来讲女士除非紧急状况,否则应选择在月经开始日算起的10天之内照x光,这样就可以不用担心在受孕以后照X光了。孕妇如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受了X光辐射,也应尽量保留拍片记录,以便医生协助你判断胎儿的安全性。一般在怀孕期,如果只是照一张腹部X光,大约是只有0.5雷得的照射量,对胎儿影响并不大。

第7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考古学家通过同位素探测,发现我国北京地区的地磁场从后汉到现在2000多年间近似滑坡地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左右。可见,地球的磁场正在逐渐减弱,“少磁时代”逼近了现代人。

在地磁场自身急剧减弱的同时,现代工业文明进一步恶化了地磁生存环境。现代人大多数居住在高楼大厦当中,如果把高楼大厦的混凝土敲掉的话,露出来的是一层一层的钢筋。这些钢筋形成了地磁场的屏蔽空间,使得人们处于更缺磁的状态。

另外,在工业和家庭条件下,静态的地磁场环境也可能受到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和破坏。现代通信、电网、电站等产生了电磁辐射,使人体生物磁场紊乱,引起血液、神经、内分泌、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现代人普遍处于地磁场受到破坏和干扰的状态下,这种状态,被科学家称为“磁饥饿”状态。

解析“磁饥饿”的危害

细胞缺磁 新生细胞的含磁量是衰老细胞的几倍到几十倍,细胞缺磁后,容易呈现三角形,会加速衰老,裂变减弱,活力变差,使人看起来比同龄人显得老相。

血液缺磁 医学研究证实,青年人血液中的含磁量也明显高于老年人。这也是老年人血液活力差、黏稠,易患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液缺磁会使黏稠速度加快,血管壁上易汇集杂物甚至堵塞,使心脏负担加重,易患心脑血管病,从而导致循环、神经、泌尿及消化系统发生病变。

神经缺磁 神经缺磁,则会引发神经失调、新陈代谢紊乱、细胞死亡加快,出现自律失调、情绪不安、智力下降等状况。

另外,人体缺磁还会出现腰酸背痛、心悸失眠、全身不适等症状。以上这些由于磁缺乏引起的症状表现可以统称为“缺磁症”。

补磁,应对“磁饥饿”

早些年间,许多与磁相关的生活用品如磁化水、磁疗枕、磁性贴等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使用磁性保健用品有无科学性?许多人对此将信将疑。因为,注意磁保健者似乎没有收到过多的健康效果,对此不屑一顾者也没有出现更多的健康损害问题。但科学研究认为,人体确实需要磁,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人体需要“补磁”,就像需要药补和食补一样。

饮食篇 多食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或者多食用含矿物质丰富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强机体接受磁辐射的能力。推荐食品:萝卜、菠菜、苹果、牛肉等。

运动篇 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推动机体内生物电磁的产生和平衡。久居高楼者,多到郊外散步、活动、晒太阳等,或者去郊外过一段“不插电”的生活。推荐运动:踏青、爬山、高尔夫、森林散步等。

保健篇 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一旦发现“缺磁”现象,可以科学使用磁性生活用品,进行人造磁场调节,防止“缺磁”现象的发生。

预防“磁饥饿”五注意

为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效预防“磁饥饿”,专家建议:

⑴家用电器的摆设应有讲究,不要过于密集。卧室内尽量不要摆放与生活无关的电器,室内的电线应简化。

⑵合理使用电器,保持安全距离,减少辐射危害。一般来说,电话、收音机等应远离床头30~50厘米;看电视应在3米以外,时间也不能过长;微波炉启动后,人应迅速离开;电热毯预热后,应关掉电源。

⑶老人、儿童、孕妇属于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建议孕妇,尤其是孕早期,应远离辐射场,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⑷睡眠时尽量使身体顺南北方向,以使自身细胞在天然磁场的作用下更多地得以有序化。

第8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电磁辐射电磁场

1概述

任何带电物体的周围都存在电场,而周期变化的电场将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磁场,也就存在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这种辐射的量超过限定条件,那么就会对环境形成电磁污染。和无处可躲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一样,电磁辐射同样无处不在,这使它成为公认的“第四污染源”。

只要存在电场变化的地方就会有电磁辐射。目前,能造成大面积电磁污染的主要有高压输配电系统、发射设备、微波设备、家用电器、计算机等等。其中高压输电系统的电磁辐射强度最大,对人体的危害最明显。为了保障从业者的健康,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定。相比之下,诸如彩电、手机、微波炉、空调机、电冰箱、计算机等等家庭必需的电气设备所影响的人群更广泛。在上述常见的电气设备中,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机更值得关注。许多上班族和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网虫每天面对计算机的时间往往超过8小时。而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电磁辐射源: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那些长期接触计算机的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2计算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计算机已进入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计算机病”也与日俱增,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计算机病”的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癌(头晕、头痛、疲劳、失眠或噩梦、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肩颈腕综合症(骨骼不适、手指麻等、感觉异常、震颤、有压痛),以及腰背酸痛、抗病能力降低、易感冒等,发病率最高的是那些每天在计算机旁敲击键盘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精神压力大,大脑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状态,这是产生神经衰弱综合症的根源。流产、面部褐斑、类似红斑或湿疹等的出现,亦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专业人员连续注视计算机屏幕,长时间近距离盯着闪烁的荧光屏,易使眼睛充血、干燥、怕光,严重者还会使眼球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失调,晶体受损,暗适应能力降低,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可导致微波自内障、夜盲症等。如人体受辐射还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异常,男性生殖能力下降,人体激素分泌异常等。孕妇、儿童、心脏起搏器佩戴者和老人是电磁辐射的易感人群,而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等是电磁辐射敏感器官。近年来的畸形儿出生率和儿童的自血病增多,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的死亡率增加,电磁辐射难逃其咎。

3计算机辐射的主要来源

虽然微处理器、主板、显卡、声卡、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器、USB接口等主要部件在工作时都会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但幸运的是,除显示器之外,这些配件都是被装在具有电磁屏蔽能力的机箱里面,阻挡了大部分电磁辐射。所以,我们通常受到的辐射一方面来自显示器,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主机。倘若显示器在电磁屏蔽技术方面不够严谨,那么用户可能一周5天、每天8小时都会受到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而机箱同样如此,设计不良的产品往往台发生电磁辐射泄漏,如果机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近,外泄的电磁辐射同样会影响到用户健康。

上述表明,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其中显示器又分为CRT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是计算机中最严重的辐射源。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实现画面显示,对外发射电子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尽管厚厚的含铅玻璃屏幕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辐射,但仍然有不少电子穿透阻隔层而直接照射到使用者。所以,如何削弱这部分辐射至关重要。

按照物理学的定义,来自CRT显示器的辐射伤害主要可分为光辐射、低能x射线、无线电场、静电场和低频电磁场。其中光辐射为电子枪打在屏幕背后荧光层而发出的可见光和少量紫外线,只有少量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危害。X射线由电子束碰撞阴极射线管的内部前屏所产生,但因为能量极低,其辐射程度也可忽略不计。无线电场主要从CRT的控制电路部分发出,强度非常弱,经过短距离后基本上就衰减到零。静电场则是从CRT电子枪内部的加速电场所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会让屏幕吸附灰尘。而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损害最严重的应该是低频电磁场,它主要由显示器的电源部分(高压包)和垂直/水平扫描电场所产生,电磁场频率在5Hz~400kHz之间。

LCD电磁辐射相对低很多。从原理上说,LCD显示器以液晶材料作为光线通过的开关来控制光线照射屏幕,进而获得画面输出。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涉及紫外线、静电场、高压电源等容易产生辐射的部件,因此从这个方面考虑可以说LCD正面几乎是零辐射。另外,LCD和CRT显示器一样,机内同样需要一个高压电源,只是电源驱动的并不是电子枪,而是LCD背光模组中的冷阴极荧光管。此种荧光灯管其实和我们常见的日光灯一样,都需要较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只是点亮之后电压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水平。因此,LCD的电源只需要维持一定时间的高压状态(可达到l000V),然后转为常压甚至低压状态,而不必像CRT显示器的高压包一样始终得保持高电压状态。因此相对而言,LCD显示器电源部分对外辐射的低频电磁波会比CRT要弱很多,加上LCD的摆放位置往往贴近墙面.所以不会背对着人体,这种辐射对人的影响可减弱到零。

显示器之外,第二辐射源就是主机。众所周知,金属机箱对电磁辐射可起着屏蔽的作用,但不同材料,不同设计、不同工艺的机箱的防辐射能力并不相同,如果设计不良,主机外泄的电磁辐射仍可能超标。

首先,机箱的材料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机箱都是使用镀锌铜板,它可起到良好的屏蔽效果。不少高档机箱采用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样具有良好的防辐射能力。材料仅是防辐射要求的基本方面,更关键的地方在于机箱制造工艺,只有模具精细,制造工艺好的机箱才会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机箱面板、前置接口,后侧挡板及其他所有存在任何接缝的地方,劣质机箱与优质机箱在这方面差异甚大,前者的接缝处通常很不严密,设计、制造过程中都没通过辐射实验室进行严格检测、电磁辐射外泄情况严重。尤其是在前置接口方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直接影响到用户。而优质机箱在这些细节都比较严谨,基本不存在接缝不够密合的问题,样品制造出来后都必项在电磁实验室中测量辐射是否达标,选标之后方可进行大批量制造。此外,不少机箱为了制造方便都采用双面喷漆,但内部表面如果被喷漆的话,机箱板就无法直接吸收电磁坡,电磁波会出现四处散射的情况。倘若在机箱接缝处不够严密就很容易因电磁波散射而造成泄漏现象。相较之下,外表面喷漆、内部镀锌的做法更值得提倡。钢板内表面所镀的锌(防氧化需要)同样也是金属,电磁波射到表面后可以被有效屏蔽而不会出现散射现象,这对机箱整体的电磁辐射屏蔽是很有利的——从健康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多花点预算购买品质优良的机箱还是值得提倡的。

因此,对于广大计算机用户来说,选择LCD显示器,购买选材合理、设计优秀、屏蔽良好的机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计算机用户免于受到过度的电磁辐射危害。

除了在购买时选择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计算机外,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①平时饮食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以降低辐射的危害②有必要选用防护产品,如防护屏、护目镜、防磁帖防护服等③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应注意间隔与调剂,孕妇操作计算机一天不宜超过2h。④人体与计算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室内办公和家用电器的设置不宜过密,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之中。

4结语

随着计算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给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计算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降低计算机对人身健康的威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所应该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显示器和主机,选择LCD显示器和具有良好防辐射效果的机箱是防止用户免于过度电磁辐射的关键。另外加强维生素的摄入,选择防护用具,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计算机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胡焱弟,白志鹏等.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的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3).37~41.

[2]刘英杰.电磁辐射与劳动保护.水利电力劳动保护.2002.(1).17~18.26.

[3]吴忠智.关于电源污染及电磁辐射的探讨.电工技术杂志.2001.(11).30~31.

[4]张剑.关注健康——从设计的角度看待电磁辐射.微型计算机.2003.(23).112~118.

第9篇:电磁辐射的安全距离范文

准妈妈的担忧:电脑辐射

你一直期待着宝宝的降临,期盼着能早日体味为人母的幸福,所以,当你知道了有一颗爱的种子在你的体内生长,快乐和喜悦就充满了你的心房,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健康的,聪明的,也希望早点看到他可爱的模样,亲亲他粉嘟嘟的小脸蛋。可你的心里还有一丝丝的担心: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电脑,电脑的辐射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呢?是不是真的像新闻报道过的那样,在电脑前工作的准妈妈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流产、畸胎呢?要不要请求领导换一下工作岗位,或者干脆辞职,在家里专心等待天使的降临?

准妈妈的这些担心,我们不难理解。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出现过个别在电脑前工作的准妈妈发生流产或生出畸形胎儿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就给电脑定罪,认为在电脑前工作的准妈妈就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流产,生出畸形胎儿。从医学角度来看,引起胚胎停止发育、流产、胎儿畸形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染色体的异常、药物的影响、病毒感染,以及精神过度紧张,严重的糖尿病、甲亢等因素,而且,有一部分准妈妈流产,生出畸形儿的原因并不明确。

电脑的显示器,它的原理和电视机一样,当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流撞击在荧光屏上时,即可转变成可见光。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不过显示器外面的玻璃罩可以大量吸收放射线,实际上人体所受到的射线照射量很小。国际上已对市场上近百种型号电脑显示器的X射线进行过监测,绝大多数照射量率仅是天然辐射水平。

除此之外,显示器工作时周围还会产生低频电磁场,在体外实验中,这种电磁场可以在细胞膜水平上干扰细胞的代谢和增殖,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流产,但是,科学家们经过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后发现,这种情况多见于妊娠头三个月操作电脑每周超过20小时的准妈妈。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认为,影响电脑操作妇女妊娠结局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工作疲劳和过度紧张,其次才是来自电脑的低频电磁场。所以,在怀孕早期,应避免长时间操作电脑,每周不要超过20小时。

目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显视器的安全标准,我们国家制定的显视器的安全标准从1999年12月已经开始实施。按安全标准生产的显示器本身已经具有防电离辐射、防静电、防反光等防护功能。根据测量结果,距离显示器表面70厘米处每天工作8小时,所受辐射的剂量远低于安全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另外,经专业测量显示,在显示器前装视保屏与没有视保屏时辐射剂量率水平无差异,视保屏对电离辐射不会有任何实际防护效果,相反,还可能会影响视力。而以液晶方式显示的显示器不会产生电磁辐射和声辐射。

电脑前的准妈妈们,看了这些,您的顾虑还很大吗?

准妈妈远离电磁辐射的对策

除了电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通讯、家电等产品,也会产生电磁辐射,为避免可能对胎宝宝的影响,准妈妈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持安全距离

1.电脑显视器背面与两侧的电磁波都比正面强,要与电脑背面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与电脑显视器保持70厘米以上的距离,使用后必须立即远离。

2.使用吹风机时不要将吹风机贴近头部。

3.不使用电热毯。

4.与音响等影音设备、电冰箱、电风扇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与电视机、冷气机、运作中的微波炉及电热器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二、减少使用时间

1.一般人使用电脑的时间一天不可超过6小时,每小时需要离开10分钟;准妈妈则一周不可超过20小时。

2.使用手机通话每天不可超过30分钟,因为在拨通、接听瞬间的电磁波最强,因此这些时候最好尽量远离人体。

3.尽量少看电视,一般每天不要超过1个小时。

三、不使用时要拔掉插头

平常我们不使用电器时并不会将插头拔掉,是为了使用时只需打开开关就能立即操作,这就是所谓的“待机状态”。但当电气产品插上插头时,即使没有打开开关,仍有微量电流通过,也会产生微量电磁波。若在不使用电器时拔掉插头,则可避免多余电磁波辐射,还可节省10%的电力。

四、经常擦拭

电视机、电脑等电器的显示器特别容易吸附灰尘,如果不及时擦拭,电磁辐射就会滞留在灰尘中,并随着灰尘在室内空气里弥漫,很容易被人体的皮肤吸附,甚至随着呼吸道进入体内,久而久之就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经常擦拭,在清除灰尘的同时,也就把滞留在里面的电磁辐射一并清除掉了,可以有效地防止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正确的除尘方法应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先将电源插头拔下,以保证安全。擦拭显示器的荧光屏时,要用专用的清洁剂和干净柔软的布,或是用棉球蘸取磁头清洗液擦拭。很多人为了图省事,用湿布一擦就算了,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干净了,但有些手指印、污渍及缝隙里的尘垢仍然残留在上面。最后,一定要用干布再擦一遍。

清洁电器的内部时,首先要保证断电半小时,再打开显示器后盖,用电吹风机将里面积累的灰尘吹净。然后,用无水酒精棉球擦洗电路板,用干布团轻擦内部线路,最后再用电吹风机吹干。如果有条件,最好请专业技工清洗,以免出现安全问题。

抵御电磁辐射从吃开始

绿色蔬菜新鲜蔬菜是人体内的“清洁剂”,其奥妙在于蔬菜拥有“秘密武器”――碱性成分,可使血液呈碱性,溶解沉淀于细胞内的毒素,使之随尿液排泄掉。

海带海带是放射性物质的“克星”,含有一种称作海带胶质的物质,可促使侵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从肠道排出。

猪血猪血的血浆蛋白丰富,血浆蛋白经消化酶分解后,可与进入人体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反应,变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沉淀下来,然后排出体外。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