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第1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 可追溯

中图分类号::F3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72-01

一、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1.农药、化肥污染。莘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39万亩。前些年,莘县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出现了农药、化肥施用不科学的现象。比如:由于农民知识的欠缺,又没有技术人员的指导,导致了对病虫害不能对症下药,或者是施药的时间不正确,农药配置比例不准确,随意性比较大,农药用量偏大、用药次数偏多等等。

2.畜禽养殖污染。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受大环境的影响,莘县很多乡镇的农民也纷纷加入到畜禽养殖的队伍中。虽然畜禽养殖使农民得到了不错的收益,但是畜禽养殖污染也严重影响了莘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特别是一些含有抗生素类污染物渗入农业土壤,进而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产生“有机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3.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在莘县,由于大部分的村庄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垃圾随地乱堆,广阔的天地成了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影响

1.直接危及公众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因食品污染、饮用水污染而患病。在美国由于食品受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每年造成近2万人患病。英国发生疯牛病后,虽然因病直接致死的人数只有69人,但由于疯牛病潜伏期长、确诊困难,至今人们仍心存恐惧。

2.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美国:食源性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年均3500亿美元。英国:疯牛病的宰牛行动损失300亿美元,禁止牛肉贸易年均损失52亿美元。比利时:二恶英事件(二恶英包括210种化合物,毒性十分大,是砒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在部分鸡肉和鸡蛋中测出售含有高浓度二恶英,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还包括牛内、猪肉、牛奶及数以百计的衍生产品,在欧洲引发食品恐慌。比利时因此大量销毁活鸡和鸡肉加工制品直接经济损失达13亿欧元,而且使整个欧盟畜产品贸易也蒙受巨额损失。我国:三聚氰胺事件重创我国奶制品行业。至今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没有恢复到50%。

3.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发达国家以食品安全的名义设置各种贸易壁垒的现象日趋严重。农产品和食品行业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争端摩擦的焦点和各国技术贸易壁垒通报的重点。尤其是2006年欧盟、日本相继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和农残检测标准,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门槛,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下降。

三、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解决途径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设现代化管理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一直是莘县人奋斗的目标,为此,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管理办公室。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可追溯平台,让农产品安全管理得到质的飞跃。这是莘县农产品可以真正做到绿色、安全、消费者放心的关键。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可追溯平台是一个全能的平台,具备基地管理、销售管理、化学投入品管理和执法监管等全方位的功能。既可以对基地、投入品进行监管、指导标准化生产,也可以管理、查询和追溯标签、农产品品牌;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品牌认证和使用信息。有了这个平台,莘县的每一样农产品都可以做到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信息可查询、产品可追溯。

2.软硬件相结合、靠科技实现管理突破

平台的管理系统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在硬件方面,生产基地、市场等地安装了监控设备,配备了检测仪器。监控中心配备显示屏、操控台等设备。各地的情况都会在中心实时显示,这样,全县的各生产环节都得到了全程实时监控。在软件方面,开发了莘县管理和可追溯系统。可以及时将各种信息录入平台数据库。同时,凡合格的产品均使用独有的可追溯码管理系统,打上统一的追溯标签。这样可以全面掌管每种农产品的详细情况及通过这个系统对产品进行查询。

3.健全标准和队伍,打造严谨管理模式

为保证管理落到实处,制定了《莘县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莘县农业生产规范》等40项生产标准,指导农产品生产。在采用安全生产技术的同时使用有机肥,禁用高毒农药。莘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乡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各村庄配备了质量监管员,形成了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县乡村三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区域化的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瓜菜主产区、交易市场、加工企业建立了检测站36处,实现了批批有检测、次次有记录。

4.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管理农产品生产

有了先进的管理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架构,莘县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管理。在投入品环节,所有合格的农业投入品都要到县农业局备案并加贴“检”字标签,获得市场准入许可。农资经营单位实行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实现进消可追溯。在农资经销点安装了监管设备20台,实时监管农资销售情况。在生产环节,每个生产基地都建立并且上传全程生产记录档案。到采摘之时,只有各种信息上传到系统后才能进行销售。在销售环节,对备案基地直接采摘的产品要抽检,市场和公司收购的产品要批批检测。对合格产品及时上报管理平台进行销售,凡是使用追溯标签的农产品,消费者都可以通过登录此系统、用手机扫描追溯标签上的二维码、拨打查询电话这三种方式查询相关信息。

第2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因素

从农产品的生长过程来分析,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土壤中的安全隐患。土壤中的污染,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主要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等。上述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随水分和养分一同吸收进入果实,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甚至造成更大的危害。

灌溉用水的安全隐患。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同时导致了水质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民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污水中的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农药、激素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大气污染的安全隐患。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也是农产品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害气体中主要是工业生产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强、污染面大,对农产品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等,另一类是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或直接进入农作物体内造成污染。

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在一些农村,剧毒农药如甲胺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农药仍然有销售和使用;一些地方的农民往往固守自身经验和用药习惯进行病虫害防治,不合理用药现象(改变使用范围、超剂量使用、在安全采摘期内使用等)较为普遍。因此,农药残留成为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二、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标准体系不完善,监测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覆盖率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技术、设施落后,检测的产品数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绝大多数的农产品还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

交叉管理,监管不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但缺乏综合的规划和统一的部署,各部门都以不同的渠道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牵头协调的主管单位,市场抽检常常重复,交叉管理,从而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的混乱。

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恶化。农民的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和肥料,使农业生产环境遭到了污染,加上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不合理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土壤再生产能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产品生产极为分散,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随意性大,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质量安全水平难以得到保障。

干部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和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了追求产量、好看好卖,滥用植物激素、不顾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摘、在肥料的使用上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等现象十分突出。

三、措施

理顺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配合协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对农产品质量安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如对农业投入品监管、田间生产控制、品牌打造由农业部门负责,对深加工或已是熟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卫生部门负责,对假冒伪劣的农产品由工商或质检部门负责,等等,从而避免出现一些工作不到位或互相扯皮的现象。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监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和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尽快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二是健全种养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提高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三是健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特色产业基地防疫责任体系,着力抓好病虫害的检疫、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等环节,积极开展专业植保服务,建设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疫病防控体系。

强化质量认证,提升产品档次。以优质粮食、水果、蔬菜等大宗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动员和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积极参与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报工作,通过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努力扩大认证农产品的总量和规模。同时,要加强对已认定基地的管理,克服“重认证、轻监管”的现象。

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品质提高。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攀枝花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基础,制定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农产品生产标准的推广,用标准规范农户生产行为,确保农产品高产、优质、生态、安全。

树立名品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以品种、品质树品牌。围绕市场导向,加大效益好、品质高、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以品种、品质的提升形成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以产品形象树品牌。规范、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统一形象设计,对外销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打“绿色牌”、“生态牌”、“健康牌”、“错季牌”等,强化宣传促销,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档次,优化市场形象。三是以争创名优树品牌。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驰名品牌、知名品牌和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指导和帮助有潜力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强做大、打造品牌。

第3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82-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追求食品数量、满足温饱转变成追求食品质量、享受精致生活,讲究吃得好、吃得安全。但是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瘦肉精、毒豆芽、“神农丹”生姜等,令人们谈“食”色变。它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在于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即农户的行为,但分散的小农户的经营选择及行为是很难量化的,而消费者处于食品行业链条的最末端,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权利。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实证调查为依据,分析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

一、调查方法与内容

结合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实地调查的方式结合访谈等形式,对上饶市和无锡市的部分地区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7份,回收率87%,本文以其中的70份为样本进行分析。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除了一些基本情况外,设计了13个问题,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是否有过农产品中毒现象,对农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否,怎么看待农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政府的行为,怎么看待溯源制度,对当前的农产品信任否,经常在哪购买农产品,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农产品信息等等。这13个问题都是围绕农产品和消费者的有关权益展开的。

1.年龄

本卷设计的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层较广,从20岁以下到60岁以上都有涉及,但是被调查的对象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组:参与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青年人,30~39岁为30%,40~49岁的占到24.3%,50~59岁的为18.6%,而20岁以下的是4.3%。

2.受教育程度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高,本问卷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了受教育程度这一问题,调查结果如下:小学程度的为8.6%,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为4.3%。接受调查的群体的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水平,比例分别是:31.4%,38.6%。

3.地区分布

本次问卷共计100份,以其中的70份为样本。在地区分布上为农村地区的为39份占55.7%,城镇消费者为31份占44.3%。

4.收入水平

在70份样本分析中,接受调查对象的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501—3500元比例占到31.4%,3501-4500元收入比例占到28.6%,1500元以下只为8.6%。说明接受调查的这些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二、有关数据分析

1.相关性假设

对一些基本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本文假设收入水平高低、教育程度、年龄、地区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存在相关性,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一般选择pearson相关系数。但如果数据不是正态分布的,或具有已排序的类别,一般选择kendall的tau-b或spearman,后两者度量秩次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值范围为–1(完全负相关)到+1(完全正相关),0值表示没有线性关系。本文中将采用第二和第三种即肯德尔相关系数(kendall)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进行分析。显著性检验类型也是较为关键的指标,常用的是双尾检验(two-tailed)、单尾检验(one-tailed),其中,双尾检验(two-tailed)适用于事先不知道相关方向,单尾检验(one-tailed)适用于事先知道相关方向的变量之间的检验。在本文中选择第一种双尾检验(two—tailed),以对众多变量作出客观的检验。另外就是标记显著性相关:用一个星号来标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相关系数,用两个星号来标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

**.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表示相关性显著;*.在置信度(双测)为0.05时,相关性是显著的。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的假设成立,即教育、收入和年龄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态度是存在相关性的。不论是kendall的tau-b还是spearman的rho,在教育和态度中的相关性分别

-.307**,-.351**。在sig(two-tailed)两侧检验中,我们也发现教育、年龄、地区和态度相关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收入水平对态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些样本数据也说明接受结语程度越高的青年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越明显,即更为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对问卷进行分析能证明问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因子分析过程中首先要进行kmo检验,只有通过kmo测试的统计量表才适合做因子分析。没有针对kmo测度的显著性检验。数据是否适合于作因子分析,一般采用如下主观判断:kmo越接近1,量表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kmo在0.9以上,非常适合因子分析;kmo在0.8~0.9之间,则很适合;kmo在0.6~0.7之间,则比较适合;kmo在0.5~0.6之间,很勉强;kmo在0.5以下,不适合(马庆国,2002)。文章对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地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做出检验,如表2所示。

其中kmo值为0.647>0.5,处于0.6~0.7之间,说明是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且所得出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为41.144,sig显著性概率为0.000<0.001,说明这些变量之间是具有显著相关性的,是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的。这就是说这4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即不论是消费者的年龄还是收入、教育水平或是地区,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信任度。 3.交叉性分析

对不同地区的群体对农产品质量信任度做交叉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总体上说是比较相信的,最大值即(越为50%和40%)并没有出现在两端,或者说就是并不是只有城镇的人才会信任而农村地区消费者不信任。不过从表3中看出城镇中对农产品的不信任度大于农村。

三、小结和讨论

对于屡出状况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政府并不是没有发挥作用,而是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正如问卷所涉及的消费者对政府监督的态度所示,31.4%的消费者要求政府加强管理,只有12.9%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已经做得不错了,还有35.6%的则希望政府能及时公布质量安全信息。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政府的监管没有失望而更多的是希望政府加强管理。但是本文认为,解决农村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消费者,他们是产业链条的最后一环,“用脚投票”比“用有形的手”来得更为有效。只有11.4%的消费者知道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也只有11.4%的消费者在碰到质量不合格时会进行维权,所以消费者的很多权益是得不到保障的,不论是消费者自身原因还是政府的监管缺失,有48.6%的消费者认为有必要建立溯源制度来加强监管,让自己清楚所购买的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保障所购买的产品是安全放心可食用的。从文中的数据分析都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个年龄段、受教育程度的农村还是城镇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态度都是很明显的,即他们希望自己的权益得以保障,希望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有效解决,对当前的农产品质量的整体安全性还是比较信任的,但并不排除质量问题愈演愈烈时态度的改变。因此需要构建以消费者为主导地位,政府、生产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辅助支撑的新型系统结构来应对愈演愈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从消费者角度入手找出制约各地安全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弊端,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现状,使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文玫.浅析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4).

[2]王艳花,霍学喜.关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3,(10).

[3]王玉环,徐恩波.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辨析及安全保障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胡定金,王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6,(5).

第4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辽宁桓仁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63-0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健康[1],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2013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农产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业是食品安全的根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必须严格监管、制定严谨的标准,对待违规行为严厉处罚、问责,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可靠的农产品”。

近年来,桓仁县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广品牌培育,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信誉度,农业生产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农产品生产者生产技术水平低

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不能科学地掌握农药化肥的使用方法,出现农业投入品乱施乱用的现象。不按照科学方法施用农药化肥,易导致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1.2 农资经营者不法经营

受经营利益的驱使,农资经营者存在违规违法经营农用物资的现象,出现不允许使用的农药农肥流入田间地头,直接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3 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

由于部分人和企业经营者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出现向农田倾倒污水、废弃物等现象,造成农田环境受到污染,从而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属地管理责任有待落实

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上升至国家重视层面,但在基层具体落实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经费短缺、手段不利、人员不足等问题频出[2]。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只有1人,兼职人员比例严重超标。此外,在工作定位方面,县乡两级在监管定位、职责界定方面划分不清。

1.5 检验检测体系仍然薄弱

在县、乡两级基层机构当中,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加之人员配置不足,人员专业技能较弱,以及预算经费不足等问题,很难切实完成精准、高效的检验检测任务。

1.6 专业队伍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桓仁县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普遍存在3个特点:首先是年龄老化,58%的农技人员年龄为50~60岁,21~30岁人员占比很小,且存在严重断层问题;其次是学历偏低,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仅为45%;最后是非农业专业占比过高,高达65%,加上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培训,导致新陈代谢机制不健全,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除此之外,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人员无故离岗问题也较为严重。

1.7 农业标准化推广难度大

由于目前农业生产主体较为分散,且生产尚未形成规模,导致农业标准化进程严重滞后,以致监管部门在对生产经营者进行技术指导以及监管方面很难把控,从而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与落实[3]。

2 发展对策

2.1 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科技素质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普及与生产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农药化肥的安全使用技术与意识。

2.2 加强农资经营管理

首先对农资经营者进行农资经营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经营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其次是加强对农资经营的监管,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场检查监督。

2.3 落实政府监管责任

强化完善监管责任制考核,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到重要考核内容当中,并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进行业务考评[4],积极组建村级农产品监管站点,在监管服务机构建设、队伍建设以及机制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强化质量安全是农业生产基石的观念,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2.4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针对县乡级相关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应当理清思路,划清责任分工[4]。遵循县级机构以日常监测及监督抽查为主、乡级机构具体落实的基本原则;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省市级、县乡级监管信息的有效传达及共享;通过不断完善基层机构的软硬件条件,切实提升检验检测体系工作效能。

2.5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建议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以及龙头企业等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行农业俗蓟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6 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

在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大胆创新与实践,从职能赋予、人员充实以及条件完善等多途径出发[5]。在上岗资格认证方面严格要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不动摇,夯实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其服务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制定长效的培训机制,做好人员储备工作,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2.7 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

以“三品一标”品牌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农事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推广,并且加强对“三品一标”品牌的监管,提高品牌的公信力[6],用品牌保证人民对农产品质量的信任。

2.8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坚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提倡科学合理水肥管理,积极引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与先进的施肥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并大力探索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以及农膜等基本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技术,从而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力争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

2.9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积极争取财政预算支持,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3 参考文献

[1] 徐玉红,王群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陈晓华.2014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及2015年重点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1):3-8.

[3] 金发忠.基于我国农产品客观特性的质量安全问题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3):3-11.

[4] 程楠,崔野韩,周云龙.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调查与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1):12-14.

第5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3

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了初步的形成并产生了一点的成效,近年来各乡镇部门也加大了对质量安全认识的宣传,管理工作的提高,但乡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困难。

1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安全意识薄弱,生产环境的污染问题

由于质量安全意识的薄弱,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长此以往必将降低社会的信任感、影响社会稳定。而从源头开始的生产环境的污染问题,主要在于工业上三废的排放对当地水土气候的改变,特别是加重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农产品里的重金属主要都是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成分超标。

1.2 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种养殖过程导致的农兽药使用不规范

由于农产品的品种繁多,乡镇农业生产模式一般都是以分散的和小规模的生产为主。这种生产模式难以统一规划和指导,在人力上需要大量投入,在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检测方面都有诸多不便,从而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影响。主要是农药、兽药的使用不当和化肥、饲料的不合理使用:农药的超量使用是普遍现象,导致农药残留;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利用率低下,甚至污染环境,也会导致农作物的品质下降;一些养殖户无视兽药的安全使用规定,造成兽药的含量超标;个别生产者为了追求产量,过量添加饲料添加剂,催生催长,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农业投入品。

1.3 缺少品牌认证意识

农产品的品牌意识是近几年才有所提高。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大多数产品都是没有品牌除了大米、牛奶等产品。是否优质产品只靠消费者花费时间精力来做鉴别,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一旦出现食品问题,无品牌无生产身份的产品,追究责任困难。

2 相应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规范农业标准化体系

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定期宣传标准的生产技术、培训质量安全技术,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加强质量安全保证。乡镇政府也要提高认识,重视农业发展,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将农业组织化,发展合作经济,统一规划,完善技术指导工作,加大人力、资金方面的投入。从生产环境的治理,到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及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制定安全规范标准来保证其质量安全。

2.2 改革监管机构,完善检测体系

在对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下,对农产品监管也要到位。建立多方面的监管手段,多样化的监管措施,立体地、全方位的监管格局。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明确职责范围,使各部门的监管活动中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消费一系列环境中完善检测体系,让管理有依据,改变农、工、商的交叉管理格局,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也暴露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不足和问题,相关的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协调性差。要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可操作性,加强惩处力度,在治理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提高检测范围和标准,建立检测信息平台,公开透明检测结果,面向社会,让舆论和社会对农产品产生制约力,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责任感。

2.3 加强品牌意识和质量认证工作

对通过认证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从品牌效应带动当地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的占有率。而对农产品的质量认证,是现代化农业的体现,不仅仅是对产品的检测,而是对生产的整个过程每一步的质量控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贸易范围的扩大,我国的农产品面对国际市场时,我国的质量安全也要与国际接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检y技术的研究,积极与国外检测机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检测检验技术,为我国的农产品更好的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服务,消除贸易技术方面的壁垒。

3 结语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既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面对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加大监管人员、检测人员以及认证人员的整体素质。质量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监督,公开、透明的提品品质信息,全社会都对质量安全有高度的意识,有良好的农产品的信用体系发展环境,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解决质量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农产品安全 技术性壁垒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051-02

引言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外观等要求不断提高,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健全的市场秩序等因素又制约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秩序的不健全,不仅导致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日渐增多,中国农产品出口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据商务部调查,中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

实际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归根结底就是农业的标准化问题。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科学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理,对农业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方面和有关环节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的过程。李金才等(2007)认为,农业的标准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于冷(2007)在肯定农业标准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重要地位时,都强调政府部门在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某些时候可能起主导或关键作用;王芳等(2007)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政府支持对农户是否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显著影响。李增福(2007)强调信息化在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作用,并对政府部门在其中的职能作了分析,如标准制定、组织实施和体系建设等;单宝(2007)则从国家贸易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标准化战略对于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国际比较

自20世纪70年代起,农产品安全、绿色、优质等特质伴随农业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引起关注,美国、欧盟各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基本上都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标准化支撑体系。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和农业生产过程与工艺的标准化,规定了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环境标准与要求,标准覆盖率达到了98%~100%,并且执行情况十分良好。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低价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发达国家制定了不仅大大增加农业标准条款,而且对各条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欧盟2005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新法规”、日本2006年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等,这些农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严格的质量认证和检测程序、制定了严格的标签和包装标准以及环保标准不断升级。

相比之下,农业标准化却因各种原因在中国的发展较慢,对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研究也相对落后。中国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1988年才正式颁布,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相应出台《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到2003年,为适应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2004年农业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出台了《农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的标准化发展也跟上步伐。2007―2008年连续两个中央“1号文件”都提到了农业标准化发展问题,农业标准化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总的来看,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尚处在试点和起步发展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标准单一,覆盖面小。目前中国大多还只是对某类农产品作出农药残留限量的统一标准,没有具体到某种具体的农产品,农业标准化工作已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要求。

农业标准与市场脱节。农产品标准的推广和实施首先要解决“小生产、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尽管近些年农业产业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依然存在农户与企业履约率不高等问题。

标准要求低,指标少。通常来讲,国际上所检测的农药种类远多于中国。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并执行新的残留限量标准。新标准制定了187种食品涉及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限量(如敌百虫、硫酸铜、咪唑类)。对尚未设定标准的项目,则参照国际标准制为暂定标准。

标准类别与国际不统一。国外一般是按产品定标准,标准与产品一一对应。而中国则是按类别划分,如各种蔬菜只有一个标准,因此同样一个农药残留物问题,国外有2 000多项标准,中国只有100多项。另据了解,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导致食品安全分工监管的不协调,也随之产生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混乱。

标准制定、更新速度慢。以农药残留量标准为例,许多国家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均和实施了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的农业标准相隔五年修订一次,其修改内容完全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而我们却在这方面大大滞后。我们现在所依据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有些仍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更新速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中国农业标准化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因素。中国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重叠交叉现象突出,工作效率低,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长、衔接费时费力,运作管理成本十分高昂。在农业标准化资金的投入上,中央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也严重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和研究进程。农业标准化的应用主体是分散的农户,个体农民无法承担标准化各个环节的费用,农业标准化进程十分缓慢。由于政府没能够及时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农业标准化的信息,新制定的标准有时并不能得到及时、免费的公布,农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也使新修订的标准不能被广大技术人员和农民所熟悉和运用,造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相互脱节。

2.农户的因素。“小农户”经营自古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规模经营为主,农药、化肥、灌溉等常规农技不合理、不科学,多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和栽培方法,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低下,在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造成专业化生产和应用农业标准生产的难度增大。而且这些农户以个体形式进入市场,存在生产水平不一、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户缺乏市场观念,盲目种植,有时导致丰产不丰收。由于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学习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性的差异,造成了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参差不齐,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在落后农区,交通不发达,电信、电话等现代通讯技术落后,加上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导致农民信息接受量少,在市场交易中,形成市场信息的灵活性与农户信息缺乏的不对称博弈关系,农民处于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在采用与实施先进的科研成果中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使得其积极性不高。

3.企业的因素。农业企业是最终实现农产品商品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最主要市场竞争主体,也是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的主要实施主体,是标准化的组织者和需求者。农业标准化的作用最终体现在收购环节中农业企业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把关上,各类农业企业以及一些中介组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使得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存在约束的脆弱性和协调上的困难等内在缺陷,加上农产品市场的多变性等外部压力,违约问题直接影响了标准化的实施。现实中,农业企业往往侧重开拓市场方面,而忽略农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培训和监督,致使生产过程和农产品不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有些企业缺少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而最终将产品的标准检验检测委托给检测中心或研究机构,失去了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及时补救的机会,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从而制约标准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不断消弱,农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新贸易壁垒开始被各国频繁使用。发达国家目前基本上都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本国弱势农产品市场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国的农业标准化因为起步较晚等种种原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差很大,存在农业标准单一、覆盖面小、农业标准与市场脱节等诸多问题。发达国家严格的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收益,挫伤了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然而,中国的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户和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以下政策启示:一是政府部门应划清职能和职责,制定出台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标准化信息的公布效率和农技人员的素质;二是转变传统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合作经营,提高农民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农业企业应发展规模化经营,对产品生产过程提供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培训和监督;四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外界对农业生产区的环境污染,保证农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李金才,等.中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7,(2):35-38.

[2]于冷.对政府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9):29-34.

[3]王芳,等.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75-79.

第7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第一,缺乏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在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还没有建设完善的监督机构,不能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监督机构。同时,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部门不重视乡镇监管机构的协调与管理工作,不能利用积极的协调管理方式开展相关工作,难以提升农畜产品质量,甚至会影响农村的长远发展。同时,我国基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只建立了一级与二级管理机构,并没有在乡镇建立相关机构,无法保证其工作效果[1]。

第二,缺乏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标体系。在农畜产品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无法保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果。部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重要性,不能统一相关管理标准,难以优化相关管理体系,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各个乡镇已经建设了大规模的绿色化农产品养殖基地,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管控标准,还无法提升管理工作质量[2]。

第三,缺乏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期间,我国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质量安全检测机制,无法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难以优化其工作体系,甚至影响整个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效果。同时,部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还没有建设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体系,无法提升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3]。

第四,缺乏农业投入品监管方式。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只有保证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质量,才能优化其工作体系。但是,目前部分农畜產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还不重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监管工作,不能严格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生产厂家,也不重视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体系,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五,农畜产品质量管理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在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期间,相关管理部门不重视质量管理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升,无法提升其工作效率,难以增强农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整体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2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2.1制定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

在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保证可以建设高素质管理组织,逐渐提升其工作质量。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保证可以健全各类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提升基层监管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相关部门必须要完善政府控制体系,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政府部门的职能联系到一起,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4]。

2.2完善相关标准体系

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保证可以利用此类标准体系规范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建设农牧业标准化体系,保证可以完善地方技术规范,提升其工作效率。其次,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标准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其工作体系,增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逐渐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5]。

2.3制定完善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制度,提升农业投入品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首先,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投入品源头管理工作,严格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工作力度,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质量,例如:在农药与肥料经营期间,农业投入品监管部门需要保证其经营的合法性,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农业投入品相关监督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农资连锁经营制度,要求农资连锁经营主体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2.4制定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

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检测制度,保证可以提升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检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此期间,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合理布局与规范,保证分工明确,积极建设省级、市级、县级、镇级等检测机构,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效率与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

结语

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实际完善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可以优化其管理体系,合理开展各类管理工作,进而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优化其工作体系,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晓平.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5):37.

[2]张志刚,林向武,敖都夫等.翁牛特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业,2013(8):72-73.

[3]许珺,王振华,姜会明等.合作社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0):29-32.

[4]徐德智,钟官武.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3(24):218-219.

[5]周根财.浅谈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43.

(作者单位:新疆高新区(新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第8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 安全监管 对策 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59-01

我国对农产品安全监督上做的还是比较到位,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非常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农业法》以及《动物防疫法》还有《产品质量法》等多部法律。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新爆发的农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永康市这几年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上一直没有放松,也取得很多令人骄傲的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产品问题依然存在,下面本文就有针对性的分析一下浙江永康市在农产品安全监督上存在的不足,对于如何在下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上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永康市当前农产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体制不完善,多头管控带来的弊端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没有颁布的时候,永康市的农产品安全主要由农业、卫生、质检、工商几个部门分开负责。但是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法律,管理起来乱相百出,根本就没有一个行之有效法律指导。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虽然出台,也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但是,仍旧是责任不明确。监管模式,仍然非常的杂乱。首先是监管机构重叠交叉,各个部门要么重复检查,要么出现漏洞。其次是在农产品监管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都有自己一套独立的监管办法,部门之间根本无法去进行协调,有好处的话谁都想管,遇到真正的问题的时候相互的推卸责任。结果就出现了非常杂乱的局面。

2.财力人力投入不够,检验检测效果不明显

永康市农产品种类繁多,各个方面的都有涉及,所以检测起来非常困难。需要一批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一批有着专业技能的科技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进行检测。近年,我市投入了资金,加大监测设备的投入,但永康市检测人员,特别是基层检测人员年龄老化,人力不足,检测技能不熟练。检测效果,当然非常的差。

3.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健全,分散粗放的生产不利监管

永康市是工业大市,农业生产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很低,主要以分散,粗放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为主,所有的农业生产的操作,都有农民自己决定。所以说,实行农产品认证,培训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检测等,非常的不方便。

4.生产者安全意识淡薄,农资使用不规范

根据统计,永康市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运用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使用方式不科学,其次是在使用量上往往超出国家允许的标准。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农产品的毒副作用非常的大,不但给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危害使用者的健康。再加上农民没有安全意识,只顾自己生产,不顾农产品的质量。

二、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农产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甚至危害全国人民的健康。永康市有责任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本市甚至全国人民的健康。为此,作者建议永康市在未来的农产品监管工作中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规范监管,避免多头监管弊端

永康市政府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安全监督体制,改变现在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然后将这个主要指责集中到一个综合的部门,从而可以避免那些相互推辞或者争相管理的局面,提高管理的效率。

2.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监测能力

市政府应该将农产品安全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范畴,而保证相关的经费能够顺利的到位。然后通过相关的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训,扩大监管人员的队伍。对于检测设备,要做到经常更新,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建立一个完善的检测机构,扩大检测范围,加大对一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检测力度。

3.加强质量安全舆论宣传,增强农民安全意识

由永康市市政府牵头,然后综合农业部门,司法部门,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等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做一个深入的宣传,不但要宣传一些农药和塑料膜的正确使用方法,而且要宣传不正确使用的危害,更从相关的法律方面给给农民一个深刻的警醒。同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提倡科学种地,科学使用相关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争取把农产品安全隐患消灭在田地里。

4.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

鼓励农产品基地化和集中化,把以前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集中起来,争取创建农产品优秀品牌,同时在农产品基地出口处把好关,加强监督和监管的力度。不但保证农产品绿色安全,而且在销售渠道上要保持畅通。取消一些相关的检测费用来适应永康市日益发展的农产品规模的需要。积极的申请国家级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创建品牌,提高知名度。

三、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发展,永康市的农产品安全监督工作一直做的都保持着快速进步劲头,但是由于一些全国性的客观原因,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植,永康市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狠抓农产品安全监督工作,让本市的农作物的知名度更加的响亮。同时也要解决农产品相关的质量问题,结构问题,为创立农产品知名品牌,安全品牌保驾护航。同时也为要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做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更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施海萍,王驰,李大文,陈謇,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01).

第9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泗阳

泗阳县从2002年开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6年来,该县一直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展至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现就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1现状

1.1进行了三品认证(认定)工作

泗阳县从2002年至今,共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1.67万hm2,无公害产品50个;绿色产品4个,面积266.67 hm2;有机食品1个,面积53.33 hm2。

1.2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泗阳县从2006年开始对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产品销售(批发和零售)市场和初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并建立监管档案。现在该县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基本能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并建立较为完整的相关档案。

1.3进行了农产品检测工作

泗阳县从2004年开始进行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检测工作,主要是采取速测灵、速测仪进行速测,同时配合省、市检测中心进行抽样检测和例行监测。

1.4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泗阳县从一开始很就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工作,6年来,该县通过电视、报纸、下乡讲课等形式对农户和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时至今日,该县的农户和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2 存在的问题

2.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农产品的生产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优质优价尚未显现,受利益驱动,生产者不愿花费太多的金钱与精力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劳力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客观上也难以按无公害要求去组织生产。广大的消费者虽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仍以购买便宜产品为主,多数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很少问津,事实上即使是发达地区的农贸市场晚上闭市前购买便宜蔬菜的大有人在。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建设虽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相当一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过程之中[1]。根据随机调查,大部分农户虽然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顾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部分农药使用仍十分普遍,安全间隔期制度不能完全执行;在化学肥料的使用上存在误区[2]。重施无机肥,忽视有机肥,大量施用氮磷肥,很少施用钾肥,造成氮磷过剩,钾素不足,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既浪费了资源,增加成本,又破坏了土壤结构。

2.2检测力量薄弱

泗阳县现有的检测设备主要是对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定性测定,不能定量,且干扰因素较多,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检测人员不能专职开展工作。

2.3监督部门不明确,种植效益不高

目前,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县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部分同志兼职承担,未成立专职机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顾不过来的现象。虽然泗阳县近几年来,成功申报了一批无公害粮油、蔬菜、畜禽等农产品,但真正打出品牌创出效益的为数不多。

 

3原因

一是宣传不到位,种植户素质有待提高。种植农户一向先注重农产品产量,退而求质量,且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也只是以好看、好吃为依据,很少顾及其中的营养、有害物质等因素。二是人员不足,难以对农户生产进行有效监督。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直注重申报,而对申报成功的产地、产品缺乏正确引导,多半是呈无人管理状态。三是体制不顺,误时误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为多部门管理,相互协作,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最终误时误事。四是经费不足,难以承担重任。作为农业大县,现有的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很难适应其发展要求。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投入的资金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业环境监测、“三品”基地建设、“三品”品牌申报认定、市场准入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抽检等公益性、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亟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投入机制。

4对策

4.1加强宣传,提高种植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种植农户是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基础,离开种植农户,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则是一句空话。针对当前农村主要以老人、妇女为主的劳动群体,对其不能只发放一些资料,要有耐心搞好试验示范,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全过程全方位地搞好服务。

4.2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不仅要对农户生产进行监督,还要对农资市场进行管理,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要严格管理。对无《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的单位严禁销售高毒农药;对有《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但不执行其有关规定而随意卖药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吊销其《高毒农药销售许可证》。

4.3理顺体制,互相配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单位,全国应有一个统一管理模式,如对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农业部门负责,对深加工或已是熟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卫生部门负责,对假冒伪劣缺斤少两的农产品由工商或质检部门负责,从而避免出现一些互相扯皮的问题[3-4]。

4.4加强检测设备建设,培训或引进专业的检测人员

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是衡量泗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否达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随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5参考文献

[1] 于造辉.丹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设想[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163.

[2] 薛宇,刘玉然,孙振国.邹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