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调查;分析;儿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20-01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范围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类药品,在我国,也是目前用药不合理的重灾区。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不仅会影响疗效,还容易导致引起耐药菌的大量产生,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特别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使用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由此增加了不良反应,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且使得大量新的耐药菌株不断产生。调查分析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3024例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46d-13岁,住院时间为2-23d。主要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1.2 方法 统计患者的年龄、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名称、使用时间、使用频率、联合用药情况等,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医院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的指标参照相关组织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各药品DDD值进行计算,并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等。用药频率DDDs为某药消耗总量除以DDD;使用频率为某药使用例数除以总例数再乘以100%;DUI为DDDs除以总用药天数。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标准为DUI在1.0及其以下。

2 结果

本组统计的3024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使用了抗菌药物的为2830例,使用率为93.58%。详细使用状况,见表1-5。

3 讨论

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住院最多的是肺炎患者,然后是支气管炎患者,而上呼吸道感染比支气管哮喘多。这几种疾病中,病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细菌和支原体比较少见。而使用抗菌药物总数为2830例,93%以上的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说明其使用的普遍性。而药物使用疗程大多在4-7d,而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一般均在7d以上的疗程,症状比较严重的更是会超过15d的疗程,因此,用药时间比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较多的品种有β-内酰胺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尤其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使用,高达50%以上,说明耐药菌产生的严重性,也表明医生在选用抗菌药物品种的时候存在不合理性和主观性。

总体上看,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基本合理,但使用剂量和使用品种仍然存在不合理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对用药合理性的评判标准进行制定,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方法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于保证临床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钟超,何业健,李淑青.3036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00-202.

[2] 林秀娟,贺意辉,林红燕.258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11):5-7.

[3] 陈再厉,卢竞.1999年我国儿科临床医学进展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5(4):385-386.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男,69岁。病人因入院前1个月爱人去世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故表现为抑郁、食欲不振、伴咳嗽、咳痰而来我院收住我科。查体:可见轻度杵状指。体温37.6℃,X线、CT、核磁检查均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我们为了配合临床医生进一步治疗病情及进一步治疗病情及肺部感染真实情况。仔细观察病人的咳嗽,咳痰症状,以及留痰做药敏试验等都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具体方法:正确的留痰培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临床护理中正确留取痰标本,为协助诊断护理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工作。病人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及时留痰,此病例少见,为进一步了解肺部细菌感染的情况,必须做痰的药敏试验。我们在送痰盒时先向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讲明留取痰标本的重要性与方法。

首先嘱咐患者清晨刷牙后咳出深部痰于痰盒中,以防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影响化验结果。患者理解了就会积极配合。

患者在住院期间,留痰化验17次,其中阳性率94%,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用雾化方法协助患者排痰:呼吸系统的主要病变在呼吸道,而痰液的淤积能助长细菌繁殖,加重感染使病情恶化,因此清除痰液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痰液的黏稠且部位较深,痰不宜咳出。我们采用0.9%生理盐水20ml内加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5mg雾化吸入,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20分钟,可达到温解融化痰栓的目的,还可产生局部及全身抗炎作用。经过用雾化吸入,咳嗽,咳痰顺利,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是既简单又有效的雾化痰的方法。

护 理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者因爱人去世,而伤心过度,表现抑郁孤独,不愿进食,不能配合临床治疗,尽管对本病临床上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我们把心理护理做为一项重要措施力求病情缓解。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提高我们护士的心理素质。我们关心病人使他们感到亲切融洽,做好生活护理,并做好亲属工作让他们常来探望病人,使他感到在医院里并不觉到寂寞孤独。

我们结合病人原是老市长在护理中尊重他,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不冷落他对不合理的医疗护理或其他要求不轻易拒绝,用浅显的科学道理去说服他。我们针对他的病情发展以及预后不佳,采取了保护性护理制度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行动、神情态度、跟患者谈话时要有同情心,要有耐心,态度要和蔼要控制自己情绪,轻声安慰他,使他产生安全感,采取治疗护理措施时要镇定,以免造成不良刺激。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在内一科实习一个月了,我深刻感受到心血管内科在整个医院,乃至人们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者人们的健康,它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旦患病,就将终身服药,所以预防是很关键的一步。人们往往不注意这些,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危害的时候,才会前来就诊,尤其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在实习的这一月中,我对心血管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高血压病人来了常规要做心电图,拍胸片,做心脏彩超发现微小病变,还有实验室检查,治疗上不但要降压,而且还要抗凝,降脂,扩血管等等对症综合治疗。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也见到了很多的病例,比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炎等。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很有深感的是:病人来了常规化验血糖,通过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尤其对于低血糖昏迷病人,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许就会给予高糖口服,这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也许还会造成病人死亡。这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实习学员学习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心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心电图分析是最基础的,还有心肺复苏,常见药物的运用,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平喘药物等。对医师素质的要求也很强:

  ⑴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心血管疾病,发病凶险,危及患者生命,要快速进行抢救及治疗;

  ⑵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心血管疾病其起因十分复杂,要求医师应时刻关注疾病变化;

  ⑶要有十足的耐心。心血管疾病发展变化非常不稳定,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应及时并耐心的讲解;

  ⑷要有医学综合能力。心血管疾病多并发有其他系统疾病,这就要求医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综合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实习中,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以上要求,积极完成科室及带教老师布置的各项工作,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定期完成医院的各项考核,圆满完成进修任务。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一年的工作结束了,自我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在过去的一年里,最令我开心的事情就是我最终由一个实习护士转为正式护士了,这就意味着我不会再为自我将来的工作发愁了,我能够安心的在我的护士工作上工作了。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能够给自我打一个及格分吧,没有什么异常的贡献,也没有什么失误和错误,仅有不断的工作,学习,上班,下班,一年就这样过来了。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又是“全国卫生系统管理年”,我在院领导及护士长的关心和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熟练地掌握了各项临床操作技能,现将工作情景总结如下:

  自去年7月进入本院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__科、__科、__科和icu轮转学习。经过这一年的实践学习,感觉要想将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严格要求自我并多请教带教教师,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体会要领。

  此刻我在___病区轮转,这是一个综合科室,有超声刀、介入科、中西医和化疗。我感觉在那里要学的东西很多,比如:超声刀术后要注意皮肤的保护、肢体温度感觉活动度及肢端足背动脉搏动等;介入科术后应嘱患者患肢制动,沙袋加压,观察病人排尿情景。

  之前在_科期间,第接触____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各类癌症的化疗方案、化疗适应症、化疗禁忌症以及并发症都比较陌生。经过4个月的学习,感觉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比如:各类化疗药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性不一样;在化疗期间,如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刻采取的护理措施;长期化疗的病人行深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另外,在化疗过程中,病人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皮肤黏膜、心理状态等一系列化疗反应,这时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分外地热情关怀病人,尊重并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做好床头交接班,给予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

  更早的在_科期间,学到了_________相关知识。术前准备有心理疏导和肠道准备、饮食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切口观察、协助咳嗽排痰、观察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尿管的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等等。由于妇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们更耐心地去与她们交流与沟通,仅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信任我们工作。

  当然,我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比如,在学习上,有时仍有浮躁的情绪,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心浮气躁,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冷静处理。在工作上,有时存在着标准不高的现象,虽然基本上能履行自我的职责和义务,可是在主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都是我今后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要再次感激院领导、护士长和带教教师给予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忙,感激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回顾过去,有许多提高和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应当发扬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克服不足。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除熟悉了各科室的业务知识外,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礼貌礼貌服务,坚持礼貌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发可是肩、不浓妆艳抺、不穿高跟鞋、响底鞋、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进取参于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活动,丰富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安全保护意识。在护士长进取认真指导下,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和提高,平时坚持参加科室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周二的晨会,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护理人员三基训练,在护理部组织的2次技术操作考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一年的工作中,能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本事。

  在将要迎来的一年中,我会在总结过去一年的得与失后,详细的将自我在未来一年要做的事情完整的想出来,在将来的一年中,我会本着护士的天职,进取认真努力的工作,把我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在自我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来。我会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质,将为人民服务时刻记在心中,实现自我人格的升华!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

  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10-02

The correlative factor analysis of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ZHAO Li-ping1, FAN Hong2, LIU Jing2

(1.The Hospital of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Cangzhou 061001,China;2.The Cangzhou Hospital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of 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ion system diseas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rationa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Methods: We cultured sputum fungus for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patients,unambiguou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144 cases,analyzing the composing ratio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the relativity of fungus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age,course of diseases,antibiotic application.Results: In 144 case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the composing ratio of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was chronic bronchitis tracheitis(42.4%)>lung tumor(25.7%),cor pulmonale(16.0%)>emphysema(9.7%),pneumonia(6.2%),every group had obvious difference(P

[Key word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Fungus;Infection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率为22.8%,并呈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6.9%[1],真菌感染正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了探讨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我们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痰液真菌培养,对明确真菌感染的144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痰液真菌培养后确诊的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平均年龄67(32~81)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61例、肺炎9例、肺气肿14例、肺源性心脏病23例、肺肿瘤37例。

1.2真菌培养方法

1.2.1标本的留取要求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反复漱口,深咳留取第一次痰液送检,并连续送检3次。标本合格判断标准[2]: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不合格标本重新送检。

1.2.2 真菌培养痰液标本留取后1 h内送检,立即以常规方法接种于沙促罗培养基上,培养时间24~48 h,培养温度35℃,真菌鉴定以分纯菌落接种于VITEK细菌生系统YBC试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系统内读数鉴定。质控菌株为ATCC 60193白色念珠菌菌株。

1.3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每例患者痰液真菌培养连续2次或2次以上阳性,经鉴定为同一真菌,并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为真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丝状痰或黏液胶胨样痰或脓痰,重者痰液中可带有血丝,甚至咯血、呼吸困难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不同疾病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见表1,慢性支气管炎>肺肿瘤、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肺炎,各组间有明显差异性(P

表1 144例呼吸系统不同疾病真菌感染的构成比

病种 例数(例)构成比(%)

慢性支气管炎61 42.4

肺炎 9 6.2

肺气肿14 9.7

肺源性心脏病23 16.0

肺肿瘤 37 25.7

合计144 100.0

2.2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年龄≥60岁的98例,占68.1%;年龄<59岁的46例,占31.9%,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2.3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在真菌培养前应用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2周的9例,占6.3%;在真菌培养前应用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激素类药≥2周的135例,占93.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2.4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与病程的相关性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原发疾病病程≥6个月的105例,占72.9%;原发疾病病程<6个月的39例,占27.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并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白色念珠菌能抑制细胞免疫[3],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致命[4],真菌已日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特点为,一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慢性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构成比最高;二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患者比其他患者真菌感染高2.1倍;三是真菌感染多发生于抗生素应用不当患者。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3.1 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

本研究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0%的患者在疾病发作后不进行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首先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还同时应用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甚至反复应用多种抗生素,应用时间超过2周以上。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严主要表现为,一是试验性抗生素的应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采用由高级到低级、再由低级到高级的轮翻战术,这种抗生素无效换用那种,那种抗生素无效换用这种,反复试用抗生素;二是经验性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医师往往以自身的经验,想当然地应用抗生素;三是患者自主抗生素的应用,大多数患者错误地认为所有疾病均应抗感染治疗,因此大小疾病自主应用抗生素。由于长期反复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而极易发生真菌感染。

3.2 临床医师的细菌培养意识淡薄

144例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的患者在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才进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其中有3例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无效时,不断加大抗生素的剂量,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类型,以致联合应用3种抗生素,而病情仍逐渐加重至死亡。在治疗过程中一直未能进行细菌培养,最后通过死亡前的痰液细菌培养才证实了白色念珠菌感染。多数医师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只考虑抗生素应用的种类不正确,反复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而不注重感染菌谱的检查,这就增加了真菌感染率。

3.3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长期放疗或化疗,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可破坏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易发生真菌感染。本研究也提示肿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较高。

3.4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肺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为了预防因化疗药物造成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的细菌感染,同时应用大量抗生素[5],其实放化疗治疗所造成的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本身就易发生真菌感染,再加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破坏了机体的正常菌群,更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机会。

3.5 滥用激素

激素的不合理应用也是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特别是农村,盲目追求治疗效果,任何疾病均应用激素类药物,使激素成了常规用药。

临床上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真菌感染,特别是老年患者、慢性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应注意避免真菌感染的发生,并做到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因此,细菌培养监测呼吸系统感染菌谱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尤其是对年老多病、身体虚弱、慢性疾病、放化疗患者,更应慎重选择药物。同时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病房和患者的个人卫生,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也是预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范洪,郑晓丽,石海香,等.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1):24-26.

[2]叶应妩,王毓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387.

[3]蒋洪敏,韦超凡,陈利玉,等.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453-455.

[4]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6-255.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we feel if we can discover the cause of apnea and for appropriate care and treatment can reduce respiratory suspended due to poor prognosis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03例中,女57例,男46例,体重小于1.5kg 36例;1.5-2.5 kg 46例;大于2.5 kg 21例;胎龄小于32周 39例;32-37周 47例;大于37周以上 19例。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46例,颅内出血20例,硬肿症4例,败血症6例,早产儿14例,肺透明膜病4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新生儿溶血症3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4例。转归:治愈91例,死亡4例,自动离院8例。

2 护理体会

2.1 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分为原发性、症状性。原发性系由早产儿单纯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所致,症状性系由下列疾病所致:如①缺氧:窒息、肺炎、肺透明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贫血等。②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出血。④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⑤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和高氨血症等。⑥胃食管返流。⑦因颈部前曲过度而致气流阻塞。新生儿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 其发病率可高达50%-59%,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2.2 原发性呼吸暂停 与症状性呼吸暂停不同的是不伴有其它疾病时的呼吸暂停,一般预后良好。有条件时可使用心电监护仪,发作时注意患儿的心率、呼吸、面色及一般情况,仅轻微刺激如刺激皮肤或足底即可改善症状。如果患儿反复发作,可使用少量的呼吸兴奋剂,同时并发其它疾病时亦可转变为继发性呼吸暂停。

2.3 症状性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原发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根据病因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观察、护理和预防。

(1)呼吸系统疾病为新生儿呼吸暂停最常见的病因。本组新生儿肺炎46例,肺透明膜病4例,共占49%。因肺部疾病可致肺通气功能和/或换气功能受损,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抑制呼吸中枢,同时肺顺应性差,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和支气管粘膜肿胀增加了气道阻力,使呼吸肌疲劳而致呼吸暂停。新生儿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功能均差,痰液在咽喉部或气管内堆积,通过喉上神经反射性引起呼吸暂停。对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暂停患儿可给予头罩吸氧、CPAP吸氧,因CPAP鼻塞可刺激鼻腔中的呼吸感受器,可减少暂停发作,如反复发作则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除了必要的氧疗外,主要措施是加强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气功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减轻气道阻力。有条件时给予加温湿化吸氧,必要时采用超声雾化,以稀释分泌物。同时配合胸部物理疗法,如定时翻身、拍背、电按摩等,使分泌物易于排出。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氧流量、CPAP的压力和呼吸机参数。本组有5例患儿在撤离呼吸机后,由于痰液粘稠堆积发生呼吸暂停,经加强呼吸道管理后,未再出现。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因呼吸中枢受损而致呼吸暂停。有的抽搐表现为呼吸暂停。仔细观察发现还有口角抽动、双目凝视等,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止惊剂,控制惊厥和呼吸暂停,及时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这类患儿呼吸暂停可反复发作,应注意观察呼吸暂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镇静剂效果,以便及时、准确的使用镇静剂。

(3) 感染、黄疸、硬肿症 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硬肿症及核黄疸的病儿出现呼吸暂停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呼吸暂停的发作与严重感染、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酸中毒、呼吸中枢抑制有关。硬肿症患儿在病发肺出血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花纹、血压降低,出于感染性休克状态。此时应立即进行机械通气,同时扩容、纠酸,积极控制感染,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疗法,败血症患儿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

(4)代谢紊乱及其它原因 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晚发性酸中毒、隐匿性胃食道返流时均可诱发呼吸暂停。本组有4例孕龄30周,体重小于1.5kg的早产儿,在恢复期发生呼吸暂停,仔细观察病人一般情况良好,呼吸暂停均于每次喂奶后10min,且口角有奶液溢出。汇报医生后考虑为隐匿性胃食道返流所致,即给予头高脚低位,未再发生呼吸暂停。对这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暂停要加以重视,否则易引起误吸而窒息死亡。

2.4 对易发生呼吸暂停的高危新生儿应入ICU,单靠临床的严密观察往往不够,应用监护仪进行监护及时诊断呼吸暂停,使用四频道监护即心电呼吸监护加上脉搏氧饱和度的热频传感器和外鼻孔下的热能传感器能记录呼吸道的气流变化,有助于观察、诊断新生儿呼吸暂停,早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包翠荣.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08(05):126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早期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8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是该病的特征,呈进行性[1]。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其病程发展缓慢,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该病疗效较差,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往往终身受疾病困扰,生活难以自理。为了探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将2009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3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COPD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断标准[3]。其中男71例,女52例,年龄45~79岁,平均61.2岁,病程为4~28年,平均18.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麦味地黄丸,用药7~14 d。

1.3 疗效标准 (1)显效:咳喘症状显著减轻,肺部音消失或显著减少;(2)有效:上述各项指标部分减轻或有所好转;(3)无效:上述各项指标均无好转,包括咳、痰、喘及肺部音等均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因气流受限而形成的难以逆转的呼吸系统疾病。COPD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急性期病情加重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肺功能,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患者呼衰而死亡。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当及时治疗,特别是急性加重期[4]。

肺功能检查可以判断气流受限的程度,是COPD早期诊断、疗效评价等的重要指标,临床上被作为诊断COPD的金标准。但由于COPD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且容易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混淆,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时机。因此,老年COPD的早期诊断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面。老年COPD稳定期的治疗方法一般为采取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等支气管舒张药或者祛痰药、糖皮质激素以及长期家庭氧疗等治疗,而在急性加重期,一般采取支气管舒张药、低流量吸氧、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剂等药物治疗[5]。

在本次研究中,6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LM.Fabbri.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OPD[J].Eur Respir J, 2003,22:1-2.

[2] 杨英,龚光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6):692-693.

[3] 崔德键.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的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2):82.

[4] 林维进,刘盛军,屠德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2):113-114.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的严冬,对不少老年人而言是重大考验。呼吸道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随年龄增加而衰退,鼻黏膜萎缩,气管弹性减低(骨软化),气管一支气管黏膜纤毛功能和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细支气管腔变小或阻塞,肺弹力减弱,呼吸肌退行性变。这些改变导致分泌物及异物潴留,易发生肺部感染。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老年人肺活量明显减少,70岁老人每分钟通气量(每分钟输送氧气到体内的量),仅为25岁青年人的1/2。而且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全身退行性疾病,如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均可使老年人抵抗力下降,不仅容易引起肺部炎症,而且炎症病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吸收。此外,化学气体、空气烟尘及其他粉尘等刺激支气管黏膜,使肺清除功能受损。因此,老年人的呼吸系统更加脆弱,易被侵害。

由于肺与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及淋巴循环相通,其他组织的细菌、肿瘤等可以沿血液或淋巴到达呼吸道,而呼吸道疾病亦可向全身播散。呼吸道疾病不仅是老年人最易发生的原发病,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继发病和致死原因。老年人在其他急、慢性病发病过程中合并肺部感染,是病情危重的一个重要指标。

“慢性折磨”点名册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病率在老年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占首位。如果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每年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以上,就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吸烟、慢性呼吸道感染、大气污染、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以及个人的过敏因素等,都是发病诱因。如不及时诊治,就会传变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天气寒冷或气温骤降时更为明显)。同时,患者常感到疲乏、纳差、体重减轻,随着病情进展可有桶状胸的表现,发生呼吸衰竭时常出现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间接引起左心肥大和右心衰竭的一种疾病。患者长期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劳累时感到胸闷、气促、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并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在呼吸衰竭的基础上继而发生右心衰竭,患者心悸气促明显,甚至出现少尿、厌食、面部及下肢浮肿。

“预后凶险”点名册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一、儿科疾病

(一)绪论

年龄分期和各期特点

(二)生长发育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3)骨骼发育和牙齿发育

(4)运动和语言发育

(三)儿童保健

(1)计划免疫种类

(2)预防接种实施程序

(四)营养和营养障碍

疾病

1.儿童营养基础

(1)能量代谢

(2)营养素(宏量与微量营养素)的需要

(3)水的需要

2.婴儿喂养

(1)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

(3)过渡期食物(辅食)添加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和预防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6.单纯性肥胖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与预防

(五)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1.概述

新生儿的分类方法

2.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外观特点和生理特点)

(2)新生儿护理

3.新生儿窒息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与预防

6.新生儿黄疸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类与疾病举例

7.新生儿溶血病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与预防

8.新生儿败血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9.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

(六)遗传性疾病

1.21-三体综合征

(1)临床表现

(2)细胞遗传学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2.苯丙酮尿症

(1)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九)结核病

1.概述

(1)病因

(2)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3)治疗与预防

2.原发型肺结核

(1)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3.结核性脑膜炎

(1)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十)消化系统疾病

1.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2)生理特点

2.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3.先天性巨结肠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4.小儿腹泻病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与预防

(5)液体疗法(小儿体液特点及其平衡失调、常用溶液配制、液体疗法基本实施方法)

(十一)呼吸系统疾病

1.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2)生理特点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3.支气管哮喘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与预防

4.肺炎

(1)肺炎分类

(2)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6)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十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

(1)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2)小儿心率、血压的特点

2.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分类

(2)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3)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方法

3.房间隔缺损

(1)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4.室间隔缺损

(1)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5.动脉导管未闭

(1)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6.法洛四联症

(1)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并发症

(5)治疗

(十三)泌尿系统疾病

1.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2)生理特点

(3)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2.急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与分型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3.肾病综合征

(1)分类方法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十四)血液系统疾病

1.小儿造血及血象特点

(1)造血特点

(2)血象特点

2.小儿贫血概述

(1)贫血概念

(2)贫血分类(包括分度、病因分类、形态分类)

(3)治疗原则

3.缺铁性贫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和预防

4.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和预防

(十五)神经系统疾病

1.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1)脑的发育

(2)脊髓的发育

(3)神经反射

2.热性惊厥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与预防

3.化脓性脑膜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与后遗症

(6)治疗

(十六)内分泌系统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