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海外市场营销环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外市场营销环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外市场营销环境

第1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从Z公司企业实际和行业现状出发,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z公司战略营悄的总体思路,并以此为中心思想,对公司品牌建设、战略联盟、海外营销组织、海外营悄梁道、营销计划等提出建议。

近年来,战略营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个别中国企业逐渐接受战略营销理论和理念,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本文希望从Z公司企业实际和行业现状出发,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Z公司战略营销的总体思路,并以此为中心思想,对公司品牌建设、战略联盟、海外营销组织、海外营销渠道、营销计划等主题进行建议,希望能借此提高Z公司对海外市场战略营销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对提高Z公司全球竞争力有所帮助。

一、Z公司背景介绍

Z公司(浙江x x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抢吐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动化与信息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是首批“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之一,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国家高新软件园重点骨干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Z公司以Z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为技术依托,利用Z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致力于工业IT技术和产品的开发。Z公司已经拥有了完整的过程自动化产品体系,主要包括WebField JX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ECS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GCS系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InPlant企业整体解决方案、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ERP软件及系统集成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造纸等流程工业企业,以及智能交通、水处理及教育领域等公共事业部门,已经为超过6000多家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从工厂类自动化到非工厂类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Z公司的技术和产品

工业自动化行业中,Z公司作为自动化硬件、软件制造商及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拥有完整的过程自动化产品体系,并已经为超过6000家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过程行业用户提供了产品与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Z公司已经形成三大类五个型一号的产品体系,见表1。过程自动化是Z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产品包括WebField JX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ECS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 GCS系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一与产品,ESP-Suite企业增效解决方案,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以及ERP软件及系统集成等。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及对流程工业的深刻理解,Z公司提出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InPlant(Intelligent-Plant )。据美国ARC公司调查,应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提高19,2%、劳动生产率提高13.5%、产量提高11.5%;,

三、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具体举措

Z公司争取在3 —5年内从通过战略营销实现从国内自控行业的第一梯队发展成为全球自控行业的第一梯队,为此需要对公司的品牌建设、战略联盟、组织变革、海外市场营销渠道构建、及营销计划制定等五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1.品牌建设。菲利普·科特勒将品牌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六层: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其中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因此品牌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起点、要素、细胞和载体,成为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象征,谁拥有为社会所公认的强势品牌,谁就拥有市场,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

在高新技术市场环境下,拥有强大的品牌比在传统消费品市场中更为重要。强大的品牌是高新技术产品高质、可靠的象征和标志

根据多国调查显示,z公司品牌仅处在全国知名阶段,尚不具备全球闻名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世界范围内品牌知名度还远远落后于业内的跨国公司。现阶段,z公司的工作重心是产品销售,销售部门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而负责市场开拓、广告宣传、品牌建设等活动的市场部在公司架构中地位不高且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完善,这与当前一些跨国企业纷纷以市场部为中心,其他职能部门围绕市场部开展工作的做法是相反的。z公司必须意识到建设强势品牌是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进军全球自控市场第一梯队的必经之路,也是实施战略营销的第一步和有力保障。因此,品牌建设对于Z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具有紧迫的战略意义。

2.战略联盟。在拓展海外市场中,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实力往往比国内对手更为强劲,竞争威胁更大。我国企业目前整体实力较弱,同时在海外市场上普遍处于开拓初期,面临各种障碍,包括目标市场中现有企业的过激反应以及贸易、资金、技术方面的壁垒,如果采用单兵作战的方式自己开拓市场或相互拆台抢夺对方市场,势必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或者“共损”局面的出现。

相反,如果与同行企业结成同盟共同开拓某个海外市场,实行技术研发、市场渠道、商标与品牌等资源的共享,将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作用,相应降低每一家企业分摊的市场开拓成本.同时面对实力强大的买方,战略联盟会使每家企业的议价能力加强。因此在全球工控市场已被国际知名公司占据大半江山的现实面前,Z公司正确的战略举措应当是树立合作的竞争观,跟国内外知名公司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利用这些公司的国外客户和渠道优势、经营理念优势、品牌优势、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人才优势等诸多竞争优势,加速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进程。

3.组织变革。当前,Z公司为开拓海外市场,已经设立海外部,为适应公司战略营销需要,Z公司海外部的组织形式应该进行适当变革,变革的路线将是海外部—国际事业部—全球营销中心。

海外部。Z公司现已按垂直化管理原则,设置专业职能部门—海外部。该部门由部门经理和部门员工组成,专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具体负责海外营销各种服务,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而发展实践中,海外部是刚刚开展海外市场业务的公司必经之路,便于集中管理。

国际事业部。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Z公司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与当地在自动化控制领域颇有声望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分销体系,对各个地区、各个商分别进行渠道管理、价格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但现行的垂直化管理体系已经逐渐不适应Z公司的海外业务拓展进程,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客观要求对海外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革。Z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经营活动现状是:在对某一国家出口产品的同时,在另一个国家建立商制度,而在第三个国家设立办事处,又在第四个国家开办合营企业,在第五个国家设立子公司。这样Z公司需要按照事业部原则,专门设立一个国际事业部,专门处理公司的国际业务活动。国际事业部由该部的总经理领导,负责制订其目标和预算,并负责目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发展。国际事业部的职能人员包括有市场营销、工程服务、财务计划、合同管理与进出口后勤服务等方面的专家,他们为下属各经营单位制订计划,并提供服务。

经营单位的设置可按下面三个原则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考虑。它们可以是地理区域性的组织机构,由分别主管不同地区的业务主管对主管国际事业部的总经理负责。这些地区业务主管负责管理承担地区业务的销售人员、商和经销商。经营单位也可以是按产品大类设置组织机构,每个经营单位由一名业务主管负责,主管每个大类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业务主管可以向公司职能部门的地区专家征询有关各不同地区的专门知识。最后,经营单位还可以是一些国际子公司,每个子公司由一名经理主管,各子公司经理向主管国际事业部的总经理负责。 全球营销中心。随着海外事业的发展,Z公司将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公司将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设备生产、人才、资金等资源配置和客户关系管理,并提供后勤供给保障。此时,Z公司的全球营销职能将游离出来,依托单独设立的全球营销中心进行管理,全球营销中心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全球营销中心总裁对Z公司最高负责人和执行委员会负责,下属区域经理们受过全球经营方面的训练。经理人员可从其他国家聘任;零部件及其他原材料可以向任何价格最低的地方采购。

4.海外渠道构建未来几年内,为了加快海外市场拓展进程,根据Z公司的战略营销思路,Z公司应通过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构建海外营销网络。

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Z公司利用本国另一商业组织,如借助利用国内各大设计院、各大成套公司、各大进出口公司的项目资源、营销网络和市场经验进入海外市场,在这种方式下,销售方式与国内市场大致相同间接出口是Z公司现阶段可用资源少、自身出口组织不健全、海外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情况下,交易成本最低、市场经营风险最小的出口贸易方式。

直接出口直接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接受国外公司的订货及参加国外工程投标,这要求Z公司对海外目标市场了解充分,掌握丰富的市场信息Z公司可以通过在当地建立办事处,甚至创办合资公司,深人市场调研,充分挖掘用户信息,进行直接出口。

Z公司进人海外市场,与国外用户、官方机构直接、正面接触的最简单、最直接、低风险形式是开设国外办事处、代表处,它既可以作为企业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延伸服务工作,如了解、研究当地市场,办理有关出口事宜,提供售后服务;也可以作为Z公司推进海外市场进人的实质性、前瞻性步骤,使Z公司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的经营环境、经营条件,积累在当地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为Z公司进一步增加对当地市场的投入做准备。建立办事处还可以作为Z公司学习竞争者、研究竞争者、模仿竞争者、监控竞争者的有效手段。

海外商和经销商。Z公司在本国自建分销渠道,对产品定价、产品选择、营销方案、市场信息等方面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知情权,能够很好的制定和实施营销战略然而在国外自建分销渠道,不但资本需求量较大,而且要充分了解当地市场,还要配有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渠道维护成本也相当高,同时又需尽力规避由立法、惯例、政治因素造成的海外市场进人壁垒,与当地商或经销商结成战略联盟是解决前述难题的有效方法这一战略要求Z公司在海外目标市场寻求具有强大营销能力和在市场定位方面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作为其在当地的商或经销商,将该合作作为进人新产品市场进行扩张的手段,因此正确的选择海外商和经销商对Z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营销计划制定。营销计划必须与企业战略营销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应将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融入到营销计划制定过程中,将顾客置于计划的中心地位,并使企业的定位策略能够与目标市场相互协调。

Z公司较为完善的海外营销计划包括定价、促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配置等,将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融人到营销计划制定过程中,讲求系统化管理,整体配置企业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强调协调与统一,不仅仅使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营销资源整合。

四、结论分析

本文从战略营销角度,结合Z公司企业实际,提出Z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运用战略营销进行市场开拓,保持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基本观点总结如下:

1传统营销围绕营销产品、分销、价格、推广展开,也就是著名的4P营销组合。战略营销包括这些策略变量,但在某些重要的战略方面超越了传统营销的范围。战略营销是关于营销的一种新思维和实践方式,具有目标的长期性、营销的战略性、手段的综合性、行动的计划性、结果的深远性和竞争导向性的特征。

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WTO背景下,Z公司进人了新的发展时期,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通过全球营销向海外市场发展实现市场多元化,成为Z公司的现实选择,但由于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Z公司现阶段开拓海外市场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营销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推进出口的客观需求,国际营销理论和方法上理应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应用。理论研究表明,战略营销正是符合Z公司在WTO框架下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求的国际先进营销理论和方法,因此.Z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借鉴和实施战略营销就具有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2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关键词]中国企业;全球华人网络;国际市场营销

[DOI]10.13939/ki.zgsc.2015.16.150

1 问题的提出

华人华侨是中国的独特优势和重要资源。据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超过6000万人,分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刘泽彭,2014)。他们掌握着资金、技术、信息和关系等大量资源,并且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正式或非正式的松散联盟,即全球华人网络。这种联盟主要以在中国的祖籍关系或血缘关系等为纽带。全球华人网络从商业联系角度来看包括华人创新网络与华人营销网络(游超、谢永佳,2011),华人创新网络更侧重于新经济领域的相关产业,华人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对两者起重要的支持作用。

全球华人网络主要由散布在全球范围的华人包括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及其拥有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关系组成(广隶,2006;康荣平、刘强东,2005)。康荣平教授(2004)指出目前在全球华人资源中,除了华人资本网络外,已经形成了新的全球华人创新网络,并且正在形成全球华人营销网络。此外还在相关研究中分析了华人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同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打火机与制鞋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电信设备制造业),技术、资金双密集型产业(芯片制造业)为例探讨了全球华人创新网络和全球华人营销网络对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王苍柏(2006)提出经济圈的华人网络,全球华人已经在种族亲近性的基础主,形成了紧密的经济共同体。这一方面表现在中国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华人对中国大陆数额巨大的投资,另一方面表现在海外华人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如数次世界华裔大会的举行等。

康荣平教授( 2005)提出全球华人营销网络这一概念,国内学者柯银斌( 2007)针对全球华人营销网络提出了全球华人营销网络的三个要素:人际网络、华人组织和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站。人际网络即遍及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华人组织,比如世界华商大会,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这些社团有些是以企业为成员,有商业目的,还有以宗族为成员的,以宗亲为目的;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站,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1995年建立了“世界华商网络”,经过数次的改进,已经涵盖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商资讯。其全球华人企业信息收录了各地大型华人公司、华人科工贸机构和新建立的华人高科技公司的资料。

利用海外华人网络,便于我国企业打开销售渠道;通过海外华人的人际关系网,便于我国企业熟悉东道国投资环境,进入目标市场;通过华人网络,我国的企业还可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获取技术、人才、资源等要素(游锡火,2009)。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加宽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全球华人网络得到长足的发展。文章通过研究全球华人网络所能提供的资源及国际营销中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出两者的契合点,并借此提出中国企业对于全球华人网络的利用方法,使企业更顺利地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发挥全球华人网络应有的效用。

2 中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弊端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进入国际市场,但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大多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我国多数企业的国际营销策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

2.1 缺乏市场信息来源,对国际市场缺少了解

我国企业受地域、人才及技术限制对海外市场的环境认识不充分,加上改革开放前的陈旧观念、封闭体制导致的对市场调视不足,导致企业大多对海外市场信息的获取存在严重滞后性。在日本,大型企业通常设置市场信息采集部门,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尤其重视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与市场动态的跟进,形成企业内部信息价值运作良性循环体系,对市场进行充分认知,而不了解市场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甚至售后服务。

2.2 企业研发水平低

企业实力与发展战略目标的限制,难以真正重视研发投入的实际效用,加之技术投入风险大、研发周期长,使多数企业止步自主研发。这些问题带来恶性循环导致企业研发水平低,自身掌握的技术非常有限,使其产品和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在一些战略性产业中,这种差距更为突出。对我国企业来说只有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企业间的角逐中略胜一筹。

2.3 营销队伍人才缺乏

国际市场营销需要精通国际贸易、法律、外语、营销等知识的专业人才及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人才,而目前国内企业对人才选拔、引入与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势必会影响国际营销的顺利进行。

2.4 销售渠道不顺畅,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

我国很多企业采用直接或间接出口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是缺乏合理的销售渠道。一部分企业采用直接出口的方式,但是销售渠道通路长,由此产生了较高的费用。还有很多企业没有能力建立营销渠道,只能通过出口商、外贸公司等中间机构,即产销分离渠道,间接出口。中间机构常常对渠道信息实行垄断,企业缺乏对海外市场的直接控制,所获营销信息有限,严重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2.5 品牌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大多缺乏品牌意识,不重视品牌的建立和维持。首先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其次品牌的无形资产有限,附加值低,因而多数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不强。由此造成我国产品整体的国际认可度不高,难以获得国际市场的顾客忠诚度。

2.6 行业间的无序竞争

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为增加市场份额,采用低价促销策略,竞相压价从而形成恶性竞争,不但损害企业间利益,同时引起了贸易摩擦。进入国际市场的行业竞争中缺乏显性约束力,并未形成规范的行业规则,难以约束企业行为。

3 华人网络在国际营销中的优势

3.1 全球华人创新网络

全球华人创新网络以全球各地华人所拥有的技术、人才资源为基础,以主要进行科技交流合作的跨国华人协会为主要载体。全球华人创新网络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培育其竞争优势。

3.1.1 弥补与跨国公司在技术市场的营销差距

全球华人创新网络能为企业提供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以弥补我国企业在管理、技术、产品创新方面的缺失。以IT行业为例,中星微公司、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公司通过全球华人创新网络,获得先进技术和创业管理骨干,在较短的时间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中星微公司通过这一网络获得了技术上的顶尖人才,二十几位留美博士组成其创业团队;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公司则从这一网络中获得了核心技术和管理专家。

3.1.2 规避贸易壁垒

日益增多的针对中国商品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众多障碍之一,而全球华人创新网络则可以通过提供各项专利技术帮助企业达到相应指标,从而帮助企业减少技术壁垒的阻碍。例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通过温州美国国际安全打火机协会授予的专利,突破技术壁垒,进入美国市场。

3.1.3 补充新资源

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研发机构,进行国际战略布局时也将目光集中于海外华人科学家、工程师。海尔设在美国的研发中心充分利用美国本土的华人技术优势与管理能力;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华为,建立在海外的研发中心同样考虑到华人资源的利用。因此全球华人创新网络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

3.2 全球华人营销网络

3.2.1 缩短市场进入距离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所能拓展的第一批市场是当地华人;华人经销商、商是海外市场的最佳合作伙伴,借助其销售渠道,把企业产品推向海外市场,避免市场开拓的零基础。通过直接进入当地华人市场的间接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利用当地华人的社会人脉关系建立初步的市场地位,能极大缩短市场开发时间与市场进入距离。

3.2.2 提供市场需求动态

当地华人熟悉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是市场情报的提供者,通过与他们建立广泛联系,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动向,更好地贴近市场。

4 基于全球华人网络的国际市场开拓方法

一方面,与目标市场华人及组织建立联系,利用其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形成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全球华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资源获取,加强渠道支持与建设,进行合理分销。除此之外,还要将全球华人网络与华人资本充分结合,使之成为全球华人网络的重要依托。

4.1 高度关注全球华人网络在企业国际营销中的作用

全球华人创新网络在技术经济领域产业发展中的表现对中国企业起着示范性的作用。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企业自主投入研发面临风险大、周期长等问题,依靠华人的技术优势将极大改善相关产业的技术竞争力量。

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文化发展中的创造力,人力资源无限创造的价值性在技术发展与变革上更为重要。全球华人网络提供多元化发展思维,在管理、技术、营销等方面提供国际化视角,促进企业适应国际化竞争模式。

4.2 中国企业国际化营销中华人网络资源利用模式

第一,技术的引进在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变革作用,而技术依托人才发展,故人才是引进机制的首要目标。外聘科学家,在国内建立研发机构,或者买人海外华人掌握的专利。科技人才和新技术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同样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核心,因此后进国家,要想从先进国家那里获得新技术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借助于全球华人网络,却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这一目标。

第二,主动与目标市场中的华人及组织建立联系,把宗族人脉关系与商业规则集合在一起,了解市场规则,获得原料来源,建立营销渠道,拓展市场。如在直接出口贸易方式中,可以利用华人营销网络,通过当地华人经销商、商建立营销渠道。

第三,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对于致力于本土化或者想要依托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产品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聚集华人资源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例如海尔,实行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在其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时,华人科技人员就是机构成员的主体。

第四,在国外与当地华人企业建立合资企业,从而得益于当地华人企业对东道国竞争状态、文化、语言、政治体制和商业体制的了解,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人才及管理经验,更可以规避贸易壁垒。

第五,在行业内建立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关系,使同一行业企业作为整体进入国际市场,形成行业整体在国外的竞争力,避免内部的无序竞争。

第3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一、长虹及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历程回顾

(一)长虹集团的概况

长虹集团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为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中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的指导下,长虹做出了“保民”的历史抉择,在发展军品业务的同时,开始进军家电市场。历经30多年的发展,长虹已经成功实现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长虹集团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大关。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的双重影响下,长虹集团仍然实现了380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4%,实现工业总产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出口创汇5.6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28.7%,长虹品牌价值达到655.89亿元。

(二)长虹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回顾

1.产品国际化

1998年,长虹开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当年完成出口121万美元,海外业务由此起步。2001年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价格持续走低的行业状况,长虹产品出口突破1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9%。2002年以后,长虹的海外业务更是突飞猛进,每年的出口销售额均在4亿美元以上。目前长虹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东南亚、中东、澳洲、美洲、拉美、北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资本国际化

2000年,长虹开始设立海外工厂,先后在印尼、澳大利亚、捷克、韩国等国陆续成立印尼长虹、澳洲长虹、欧洲长虹。其中长虹在捷克投资的家电生产基地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捷克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中国家电企业在欧洲自主投资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2008年,长虹又投资扩充在印尼的生产经营基地,这一事件标志着长虹资本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品牌国际化

伴随着长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长虹也积极开展长虹品牌的塑造工程。首先将距离中国最近的东南亚市场定义为长虹的品牌市场,以树长虹品牌为出发点,打造中国知名品牌形象。在美国、欧洲、中东、非洲等地以推广特定产品、参加各种世界知名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的方式,提升长虹品牌全球知名度。2008年,长虹抓住奥运商机,将品牌核心文化以体育为平台进行再次提升与超越。世界品牌实验室(WBL)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长虹品牌价值达到655.89亿元,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六强。

4.人员国际化

人才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成败的关键。为扩展国际市场,长虹非常重视人员国际化,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一方面对本土员工进行国际贸易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大力招收国际贸易人才,特别是在海外办事处招纳了一些当地懂企业运营、有敬业精神的国际化职业经理人。同时,长虹还大力推动海外市场本土化的人才战略,来自日、韩、美等国的大批技术、管理专家加盟长虹。人员的国际化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标准和新的方法,不断推动长虹与国际市场接轨。

二、长虹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1.选择合理的目标国别市场

正确选择目标市场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基础。在选择目标国别市场时,与国内其它家电企业“先发达国家后发展中国家”、“先难后易”的战略不同,长虹在借鉴国内市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实力和国际市场调研结果,确定以印尼、北美、澳大利亚及东盟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和技术去开拓家电市场。实践证明,长虹确定的海外目标市场是合理的, 到2003年底,长虹彩电全球用户突破8000万大关,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拥有2亿多人口的印尼市场上,长虹每年的增幅均超过50%,印尼长虹的年产能达到彩电35万台,空调15万台,DVD30万台以及数字卫星接收机10万台。长虹空调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7%,成为印尼第一品牌。

2.采取组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中国家电企业走向国际化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贴牌走向国际化。贴牌又分为两种形式:OEM和ODM;二是以自有品牌直接进行国际市场;第三种,通过收购海外经营不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由于每一种模式对具有不同背景的企业具有选择权的限制和效力约束,因此,不是所有的进入模式都能给采用它的企业带来最佳的效益,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采用每一种进入模式。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上,长虹根据自身拥有的制造优势、技术优势,针对目标市场的环境差异,选择了自有品牌、加工定制、OEM加工相结合的进入方式,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单一模式所带来的风险,而且也使市场得到了迅速拓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3.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进军海外市场以来,长虹共完成了 300多项新产品开发,如先后推出的数字高清彩电、数字高清背投彩电、 LCD彩电、 PDP彩电、彩电 +DVD以及彩电 +DVD+VCR、 DVD+VCR组合产品、数字家庭影院、数字变频空调、数字卫星接收机等一系列数字化产品,一经投放海外市场,就受到海外客户的普遍欢迎,从而为在全球市场成功推广长虹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差异化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为了迅速占领国际市场,长虹制定了差异化的经营战略,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确定不同的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比如在越南、非洲、印尼等发展中国家以大众化的实用性产品为主,而在欧洲、澳大利亚、中东、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以数字可录DVD、数字高清电视、数字高清背投、数字卫星接收机等高技术附加值数字新品为主,并综合考虑经营渠道与经营环境,采取自主品牌与OEM相结合的方式。正是得益于这种差异化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长虹在经历美国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立案”后,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仍能实现3亿美元销售收入。

5.全球化的品牌文化建设

品牌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标志。长虹在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同时,大力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制定了详尽的战略计划及部署。在市场运作上采取海外根据地战略,首先在印尼、澳洲、捷克、中东、俄罗斯等地构筑庞大的营销网络,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使“长虹”品牌成为海外市场上最受欢迎及销量最大的家电品牌之一。在此基础上,长虹立足全球市场,明确提出要依托长虹品牌在印尼、澳洲、捷克、中东、俄罗斯等地已有的良好基础,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将长虹品牌打造为世界知名品牌。

三、长虹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1.缺乏国际化经营的全球战略观念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变化过程。在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时,企业必须进行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对策。但是,在长虹国际化的进程中,始终缺乏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准确定位和长远规划,突出表现在2004年,美国决定对中国彩电征收高额反倾销税。长虹应对反倾销的国际化战略实践表明,企业没有准备一个好的跨国经营战略,缺乏跨国经营战略管理能力,匆忙走出去只能是一败涂地,更不能实现规避贸易壁垒的目的。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及技术附加值正越来越多地从整机向关键元器件和软件领域转移,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很难持久。尽管自2004年以来,长虹加大了技术创新投入,推行“三坐标”战略,并及时调整海外战略及出口产品结构,针对海外市场特点研发新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和研发体系。

3.国际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2004年年末,长虹在美国的进口商APEX公司拖欠账款高达4.675亿美元,而可能收回的资金仅有1.5亿美元,这意味着最高可达3.175亿美元的欠款白白流失。然而,从长虹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长虹的巨额应收账款并不仅仅是财务问题,其根源是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特别在产品发送过程中没有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

4.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存在失误

为了开拓发达国家的市场,长虹以美国市场为突破口,实施低价策略。但是,2003年美国对中国彩电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判决给长虹的国际化道路带来了沉重打击。其次,表现在长虹销售渠道高度集中,使渠道失去灵活性。在美国市场,长虹主要以APEX品牌的名义,通过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美国大型连锁超市销售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导致长虹遭遇了重创。

四、长虹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长虹10年的国际化探索和实践,尽管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对中国其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树立全球化的国际经营理念

观念国际化是国际化战略的根本和前提。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需要具备全球经营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对市场机遇的深入洞察。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国际化企业无法回避的一个矛盾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思路要全球化,行动要本土化。在面对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家电企业只有以全球视角来审视并组织自身企业,树立全球化经营理念,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寻求和把握机遇,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2.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以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支撑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中国家电业要走向国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必须依靠技术和自主创新。当前,随着自主创新成为家电行业的导向,整个家电产业链也会逐渐实现向中、高端过渡。为此,家电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对国内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大技术创新和应用力度,切实为顾客带来价值。否则,其产品、服务的品牌化很难实现。

3.确立全球化的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信誉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没有品牌支撑的国际化是不可能长久。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是立足于全球市场发展自己的品牌,从而成为全球性知名品牌。当前,在国外强势品牌已先期进入并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情况下,我国家电企业要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全球化品牌,必须强化品牌建设工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的塑造和推广,赢得市场份额。

4.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

长虹的国际化实践表明,在进入某一海外市场时,如果企业模式单一,虽然在初期能够为企业节省资金和时间,但企业容易受到中间商的控制,影响企业的效益。所以,国内家电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应该积极构筑和完善自己的销售、服务和增值体系,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灵活的商业流通模式,形成高效的营销网络。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要参与国际竞争,一定把拓展国际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放在重要位置,这比增强其制造能力更为重要。

第4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境旅游规模1.14亿人次,同比增长16%,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持续走低,既与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有关,也受人民币升值、物价提升、雾霾严重、安全事件等宏观因素影响,更与旅游产品相对老化、营销手段亟待升级等内在因素有密切关联。

2.阿坝州入境旅游市场现状

2.1入境旅游市场恢复缓慢

阿坝州入境旅游市场由于遭受汶川地震的毁灭性打击,市场总量出现大规模下滑,由于受国家整体入境旅游市场萎靡以及灾后旅游营销不到位等营销,阿坝州入境旅游恢复的迟滞,2013年入境游客人次数、旅游收入相当于2007年的28.2%、24.8%。

2.2入境客源市场发生较大变化

根据阿坝州主要景区网订门票入境客源数据,2010~2014年,近程入境客源市场以港澳台、东亚、东南亚为主,港澳台市场比重大幅上升,东亚市场则出现大幅下降,东南亚市场较为稳定。远程客源市场以欧洲、北美洲为主,所占市场份额很小,趋于上升。从客源国家看,2010年及以前,日本是阿坝州最大客源国,2011年至现在,韩国是阿坝州最大客源国。

3.阿坝州入境旅游营销策略

3.1旅游品牌营销策略

大力提升阿坝州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藏羌走廊、丰碑、汶川奇迹六大旅游品牌在国际旅游市场的认知度。一是加强与世界主流媒体的合作;二是加强与全球主要旅游网站的合作与链接,在重要客源地建立落地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的国际化、开放性、受众广、不间断等宣传营销优势推介阿坝旅游品牌;三是由海外办事处在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社交网站注册官方推广账号,开展海外微营销。

3.2国际旅游市场拓展策略

巩固港、澳、台、日韩及东南亚等传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大洋洲、印度及俄罗斯等境外新兴旅游客源市场。力推世界自然遗产、藏羌民俗体验、大熊猫生态文化、登山、滑雪、温泉度假等高端特色旅游产品,以品牌组合市场营销,实现“一程多站”式品牌营销。

3.3海外联合促销策略

开展旅游和航空联合促销。与国内大型航空公司建立紧密协作和联合营销关系,促成各航空公司积极开通九寨沟、红原连接西欧、北欧、北美和澳洲的海外航线和旅游包机,旅游旺季时加密国内航线和航班;同时在主要客源地机场候机厅位置,摆放多语种的阿坝州旅游宣传册。开展与海外旅行商的联合促销,针对近期需要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和方案,激励海外旅行商主推阿坝州旅游产品。

3.4构建科学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

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在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部门,尤其是宣传、外事、广电、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建立营销工作联动机制,整合营销资源(资金与渠道等),统一策划,整体宣传,联合促销,大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旅游营销模式。

3.5海外分销系统建设

大力推进入境旅游国际分销系统建设。针对海外核心目标市场(如日本、韩国、美国、英国)设立专门的海外营销办事处,开展与国内大型旅游批发商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广和销售阿坝州旅游产品,形成网络密集、运作高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分销体系。

3.6海外主题旅游推广活动

积极针对海外目标市场参加由四川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签头的海外推广主题活动,精心设计具有阿坝州特色的主题展馆和宣传材料,着重在文化、遗产、乡村、购物、美食、音乐、体育等方面向海外旅行商和游客推介阿坝州旅游产品。

通过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来进行海外宣传,引爆海外市场。积极申请和举办国际性的户外运动赛事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同时结合广告传媒、社交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舆论宣传,吸引眼球。

3.7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

积极开展基于海外大数据的精准营销,重点开展与Google等掌握海外大数据的机构合作,分析核心目标市场的游客偏好和搜索习惯等,精准定位潜力市场人群,通过邮件广告、弹窗推介、短信、MSN等方式进行针对宣传,同时借助这些数据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活动策划。

3.8文化影视旅游营销

开展围绕阿坝旅游元素的文化影视营销,积极与国外电影制片商洽谈,争取在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系列等卖作电影当中融入阿坝州旅游元素,借助影视巨作的全球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阿坝州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国际眼球。

3.9区域旅游线路联合营销推广

积极推进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旅游交通贯通、旅游客源互流、旅游产业同兴,积极融入接轨成渝经济区,构建川、陕、甘、青旅游合作区,加强跨省旅游经济协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的联袂开发,强化旅游品牌的联合宣传促销。重点针对“一程多站”式的跨区旅游线路,积极与周边省市展开合作,共同营销区域旅游线路。

第5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7月,在中国客车安全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各客车企业高层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对2015年上半年客车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客车行业人士分析,“2015年1~5月,客车市场在新能源和出口两方面都没有很好的表现,公交客车也远未达到预期,但是座位客车和校车表现不俗,因此,总体来看,上半年中国客车行业发展形势还算平稳。下半年,如果出口仍无起色,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前提下,客车行业面临的形势将会更严峻。”

2015年1~5月,我国出口各类客车13914辆,出口金额40.04亿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7.34%、7.83%,其中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座位客车、公交客车等表现均不理想,仅中型座位客车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增长71.35%、79.56%。

从分析数据对比体现出,2015年上半年中国客车行业出口量下降、出口额下降、出口均价全面下滑,客车出口形势严峻的特点。

虽然当前客车出口不容乐观,但纵观全年情况还要等到年底再做定论。2014年客车出口形势较今年目前的情况要好,2014年全年中国客车企业实现出口销售各类客车77166台,同比增长34.73%。出口国家从2013年的144个增长至155个。

在国际市场上,自2000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的大中型客车开始增长,而且每年增幅维持大比例增长。当前,我国客车企业要面对2015年严峻的客车出口形势,但从行业而言,近两年,我国客车出口市场仍有很大的飞跃和发展,并且,客车企业在不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企业都在加速“走出去”战略。

中国客车出口现状

从国家公布的公告目录看,2014年中国大中型客车(含5米及以上生产厂)接近100家,年产大中型客车约27万辆,同比增长幅度大约在3%左右。2014年中国大中型客车生产量排名继续位居世界第一。随着国内大中型客车行业的竞争加剧以及国内大中型客车需求逐渐趋向饱和,约有近40家大中型客车企业选择了车辆出口。出口销量增幅较大,成为推动2014年整体客车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分析,2014年,我国客车出口量占当年销量比重的14.69%,比上年高出 2.76个百分点。据统计,我国2014年客车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宇通客车、苏州金龙、厦门金龙、厦门金旅和中通客车。

前五家企业中,宇通1/3总出口额的数据依旧占据客车出口老大的地位,“三龙”紧随其后,且出口额都超过了10亿元;其中厦门金龙出口数量最多,达到12293辆。苏州金龙和厦门金旅海外出口额增幅都达到了55%,中通增长幅度也达到了37.23%,远远超过平均增幅。

在客车出口中,长期以来公交客车都是配角,但2014年这个现状有所变化,数据显示,1~9月公交客车在大中型客车出口量中的比重为42.9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5.39个百分点;1~9月大中型公交客车出口量占大中型公交客车总销量的比例为13.8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31个百分点;大中型公交客车出口增幅高达43.90%,其中,大型公交增长25.77%,中型公交增长113.31%。按此趋势发展,2015年公交客车在大中型客车出口量中的权重就会超过座位客车。

与此同时,截取2014年1?9月数据显示,50家企业中涉及出口的有27家,较上年同期减少4家,18家同比增长,9家下降,其中出口额超过亿元的企业共有11家。

纵观中国客车海外市场发展,十年间各企业都取得不俗的业绩。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苏州金龙与宇通客车两家企业不分伯仲。

中通客车在拉开二次创业的同时,主抓新能源与海外市场。2014年中通客车,2186辆校车45天一次付沙特,年度出口金额达1.5亿美元。2186台校车刷新了四个业界记录:中国最大批量的校车出口订单、中国客车出口沙特第一单、中国单批次最大批量出口客车订单、中国客车行业最短交期记录。

在市场方面,中通客车主要围绕海外重点市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从“面”的增长转向重点市场的增长。同时,调整产品与市场结构,提高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的贡献率。在产品方面,在国内成熟产品的基础上,根据海外市场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此更适应海外市场需要。

针对出口,宇通的观点是“做市场,不是在做订单”。宇通客车在委内瑞拉的初始阶段为零星销售,2009年3月,在拥有了一定的保有量之后,这家深入理解“服务先行,稳扎稳打”理念的中国客车企业在当地建成了第一个服务站SERVIBUS BOLIVAR,服务站的建设显然为当地客户选择宇通客车增加了有力的砝码。

随着更多的车辆进口到这个国家,到今天,以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为中心,宇通客车形成了半径为200公里一共5个售后服务站和一个配件中心库的服务网络。时至今日,宇通客车是中国客车品牌中唯一在当地拥有客车维修站、配件储备及常驻售后服务工程师的客车企业。通过委内瑞拉这一个出口市场的分析,不难看出,为何今天的宇通客车可以位居客车行业出口榜首。

在2014年排名中位列出口第三的厦门金龙(也称为“大金龙”),掘金海外市场15年时间。大金龙在亚欧非大陆的销售额约占到其外销金额的80%左右。在全球范围内,大金龙产品已累计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建立了80多家授权经销商和服务机构。自2000年实施海外营销战略以来至2014年,大金龙的外销金额与数量均实现了年均50%左右的增幅。

大金龙产品在多个中东国家倍受认可。在伊朗,金龙客车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东方红玫瑰”,大金龙BRT产品占据了当地公交系统70%的份额。2015年一开年,313辆公交客车发往伊拉克,实现国内客车行业首次批量出口伊拉克。

在非洲,厦门金龙出口多个国家,并且在阿尔及利亚、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在欧洲,大金龙是第一家跨越欧盟认证“高门槛”的中国客车企业,曾创下国内客车企业出口欧盟第一单,产品广泛服务于10多个欧盟国家,入欧12年来保有量一直居中国客车企业前列。

一直以来,大金龙在海外坚持走高端路线,积极用高端产品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大金龙未来将开发一系列高端车型,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对于时下国家新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实施,大金龙将继续推行其海外市场营销战略,将行业新技术注入产品之中,以科技元素提升客车品质,加速海外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大主动售后服务力度,树立海外市场优质售后品牌,从多方面满足客户需求,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内知名客车企业,安凯客车在出口方面虽不及前五家排名企业,但近两年海外发展势头也比较好。安凯客车在2013年曾向阿尔及利亚CIMA公司销售了20台客车,价值46.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88万元。首批客车运抵阿尔及利亚之后,得到了当地客户认可,为安凯客车赢得后续采购大单奠定了基础。安凯客车海外市场也是多点开花,目前覆盖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迪拜、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

青年汽车自1993年引进德国neoplan技术平台,根据中国道路及客运市场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改进,2008年,青年汽车通过由欧盟成员国交通部门(卢森堡交通部)颁发的EEC认证和E-mark认证,成功进入欧盟市场。经过多年开拓经营,在亚洲韩国、泰国、新加坡、哈萨克斯坦,在中东伊朗、沙特,在欧洲德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在非洲阿尔及利亚,在南美洲秘鲁、智利、委内瑞拉,在北美洲美国等地都可以看到青年客车的身影。尤其是近几年的全球新能源汽车热,国外的买家频频向青年客车抛来橄榄枝,2012年青年汽车出口哈萨克斯坦195台新能源无轨电车。

在客车出口市场,比亚迪从一家乘用车企业脱颖而出,其海外市场电动客车销量节节攀升。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和纯电动出租车已在全球近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个城市推广,计划2015年完成销售目标6000台。比亚迪已成全球最大纯电大巴制造商,2014年有近20国订单纷至沓来。

例如,比亚迪纯电大巴K9,2013年比亚迪击败竞争者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运输公司签订了协议,2014年6月交付10辆K9巴士,总价值为1400万美元,这批巴士在加州南部兰开斯特比亚迪美国分厂总装;2014年3月,华盛顿第二大城市斯波坎试运营比亚迪纯电动大巴K9,欲代替部分公交线路;2014年3月5日K9正式登陆印度班加罗尔试运行;2014年3月11日, 土耳其欲打造电动车队,安卡拉首试比亚迪K9。几年内,比亚迪大巴的身影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就中国客车出口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客车产业下一步目标就是,盯准国际市场,走出去,走进国际市场。但走进国际市场对中国客车产业是一个挑战:第一,我们必须学会技术创新,使产品从适应中国单一市场变为适应全球多个市场,适应就表现在产品性价比上,一定要适应和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第二,产品的出口要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齐头并进,这两点都要求我们从技术、产品和服务三方面进行协同,理念上要从基于订单的出口转变为面向市场的出口,只有理念这样转变和调整,我们才会从基于订单的急功近利的当期考虑转变为建设品牌的长期市场经营策略的考虑。当然,如果能够在进入某些国家和区域时有意地从中高端产品切入,对于品牌的树立和建设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专家指出,“中国客车建立全球品牌很重要。首先是合理的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产品还应该做到适应用户所在地的文化和使用条件、差异化和人性化。除了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等一批技术实力外,如何有效的结合客户点菜的经营模式和整车企业引导市场消费的模式也是中国客车业关注的问题。”

国际客车市场分析

曾经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在汽车主要出口品种中,轿车、载货车和客车出口表现均较为低迷,其中客车出口0.46万辆,环比下降20.12%,同比下降56.56%。在随后的这几年中,国内客车出口业务逆转颓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当前,南美洲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市场,去年中国向该地区出口汽车28.65万辆,同比增长18.9%,约占中国汽车总出口量的30%。

出口业务多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但2000年以来,中国客车出口已逐渐出现高速增长的局面,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也同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客车产品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以及提高客车出口销量,需要对世界客车形势有所把握,以便更好地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客车的研发、制造、出口中心。

欧洲客车市场

欧洲作为世界商用车的中心,不仅拥有诞生世界第一辆客车的荣耀,而且拥有庞大成熟的客车产业体系、众多的客车制造企业以及强大的研发能力,这使得欧洲在客车诞生100多年之后依然引领着世界客车工业的方向。

西欧客车年产量仅约占世界大中型客车12%,但西欧制造商对全球客车市场具有旗舰作用。其中戴姆勒・克莱斯勒是世界最大的公共汽车制造商,占西欧市场近30%的份额。沃尔沃公司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目前占据了拉美15%的豪华客车市场。

过去,东欧的客车制造业规模较大,主要的生产厂家是匈牙利的IKARUS,其年产量曾经达到1.3万辆,现在产量仅为原来的一小部分。波兰的两家主要制造商JELCZ和AU-TOSAN的大部分股权已被奔驰公司所拥有。俄罗斯的主要厂家LIAZ的产量也比10多年前大为减少,另一家制造商PAZ的运营状况良好。

西欧厂商以生产大型高档客车为主,其主要的市场为欧洲,并出口到北美洲、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地区,是豪华客车的主要生产地。东欧大中型中档客车是其需求主流,中国客车水平提升较快,并有价格优势,在这个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发展潜力很大。

北美洲客车市场

在我们的印象中,北美洲客车总是有些模糊。在我国客车企业中合资合作的大潮中也一直没有北美洲客车企业的身影。然而,北美洲客车同样有着其骄人的一面。作为加拿大老牌客车企业,MCI的产品技术代表美洲的最高水平。MCI在1963年进入美国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家出口客车。由于家庭轿车普及和铁路交通比较发达,北美洲长途客运市场相对不大,但主要的运营主要选择MCI为其供应商。北美洲城市交通比较发达,其需求主流为大型豪华客车,主要由本地区制造商垄断,其他地区生产的客车进入难度较大。

南美洲客车市场

南美洲客车的主要生产国是巴西,南美的客车工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洲同行的影响,奔驰公司在巴西的工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底盘制造厂。沃尔沃和SCANIA在巴西也有一定的经营规模,主要集中在重型公共汽车和客车底盘的产销。近几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古巴、萨尔瓦多等国家市场需求很大,增长迅速,由于购买力较低,对客车要求不高,对中轻型普通客车的需求相对较大,成为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客车制造商争夺的重点市场。

非洲客车市场

受历史原因及经济实力影响,在非洲没有成规模的客车生产企业,客车的销售量也相对不大,原来市场一直被欧洲和日本的二手车占据。近几年,非洲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例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苏丹等,对客车的需求不断增大,购买力也有很大提升,是世界上进口客车增幅最大的地区。中国客车在品质、价位等方面特别适合非洲的需要,并且与非洲国家关系友好,因此,我国向非洲出口客车的数量在高速增长。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洲将成为中国客车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也是前景最广阔的市场。

亚洲客车市场

亚洲客车的主要生产国为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日本和韩国客车依靠其各自的特色在国际客车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日本客车最有优势的特点是节能,其油耗水平国际领先,但由于价位较高,使用3~5年之后的二手车成为其出口重点。日本客车在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占有量很大。韩国客车主要在性价比上存在着一定优势,因此,其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其出口重点是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亚洲经济增速迅猛,是世界客车市场最活跃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旅游业的发展东南亚客车市场需求大增,东南亚市场是欧洲、日韩、中国、印度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中亚市场客车市场需求很大,但是购买力有限,低档的中、轻型客车是其重点进口车型。

加强服务管理提升国际品牌力

长期以来,中国客车品牌认识度较弱,一度不被国际市场认可,但是要想在出口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不能只靠降低价格,只有针对出口市场提供不同的技术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

如果客车出口没有充分的产品和技术储备,没有长期性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那么将会在国际客车市场上昙花一现。如何正确把握机遇,让中国客车享誉世界客车市场,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必须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

中通客车总经理孙庆民曾说,“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中国客车要想在非洲获得长足发展,不能单纯追求销量的片面发展,因此中通客车尤其致力于品牌的建设。”孙庆民的话不只适用于中通客车,也不只适用于非洲市场,对于中国客车品牌走向世界,加强售后服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于中通客车海外市场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中通客车海外市场副总经理于春印有着自己的认识,“中国客车企业要在海外市场有所作为,就必须责无旁贷地建设服务网络,全面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海外市场拓展战略的确立与海外售后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是中通客车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站住脚的关键。”

厦门金龙近年来在国外也是非常强势,得到了国际诸多国家的用户认可,其“反应速度最快,离客户最近,客户交流最直接,服务时间最长,备件供应最便利”,5个“最”的厦门金龙海外市场售后总结,凝结的是其售后服务对深耕海外市场最有力的支撑。

历数这些在海外市场收获成功的企业,不难发现他们有着相同的基因,即品质与服务两条腿走路。特别是对售后服务的重视,宇通客车对南美的宏观布局是建立在其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基础之上的;安凯客车在中东市场的成绩也是多年耕耘的结果;中通客车和厦门金龙更是对客户有求必应。毫无疑问,客车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升服务质量无疑都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中国客车海外出口长期坚持的重要法宝。

我国客车出口近来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过去,我国客车行业传统的出口市场是非洲、南美、中东等地,很少有客车企业涉足欧美市场。近些年,随着我国客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敲开了欧美市场的大门。

据业内人士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客车市场的准入门槛非常高,在欧洲销售的客车需要通过EC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认证,出口美国的客车则要达到美国DOT(美国交通运输部)标准要求。这两个标准对客车的安全、环保性能等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不仅对整车排放要求非常高,对车辆噪声、行驶平顺性等也提出了很高要求。而我国目前多家企业顺利进入欧美市场,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客车质量安全性能的提高。”

不过,出口增长并不能盲目乐观,还需要我们在技术规范、服务标准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海外客户对客车底盘耐用、客车排放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国家可能采取提高技术门槛的方法实行贸易保护,这无疑将使国内客车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欧洲市场,对客车技术、客车尾气排放要求非常高,我国客车企业要想大批量跨进欧洲市场的门槛,还需要下很大功夫。”

客车企业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战略

厦门金龙

海上丝绸之路走向沙特

厦门金龙从2000年开启海外营销,历经15年海外市场拓展深耕,积累丰富客车出口经验,出口了120多个国家,无论从海外市场产品需求,还是客户对产品的定制化要求,已形成其独有的核心市场竞争力。6月18日,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厦门,“一带一路,龙腾五洲”――大金龙1060辆校车出口沙特交车仪式在现代码头举行。1060辆校车订单是福厦汽车产业实现融合后,大金龙在海外市场斩获的重大成果。该笔订单是目前为止2015年度中国客车出口第一大单。

目标:大金龙将继续推行全球化海外市场营销战略,以科技元素提升客车品质;加速海外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工作;加大主动售后服务力度,从多方面满足客户需求,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组建专业外销团队,从风险管控、市场拓展、赢利能力等方面作出改善提升;抓住政策利好考虑海外市场需求,加快核心技术创新,以高性价比产品助力外销步伐。

宇通客车

开拓委内瑞拉

2014年宇通客车与委内瑞拉陆路交通部签订了包含1500台客车、配件、工具、维修及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系统的备忘录,客车订单陆续于2014年至2015年交付。此外,宇通客车还将在委内瑞拉合资建设客车工厂,未来合资厂的客车有望出口到南美国家共同体等市场。近年宇通客车在委内瑞拉、苏丹、菲律宾、尼日利亚、以色列、缅甸等地市场增势良好。2013年,宇通客车出口销量约6000台,同比增长20%。2014年上半年出口2800台,同比增长52%,宇通客车目前打开局面的国家越来越多,未来客车出口业务有望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

目标:将进一步扩大委内瑞拉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将以委内瑞拉为根据地,辐射整个南美市场。南美市场拥有近4亿人口和约18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如简单按人口类推,预计南美洲对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应为中国的1/3,约合每年5~6万台的需求。

苏州金龙

俄罗斯始终是重点市场

苏州金龙海外市场2004年开始尝试走出去,基本属于从零开始。2004年海外销售仅占到总销售额的1%,到了2008年,这一比重迅速提升到27%,2009年因经济危机的影响有所下滑,但2010年实现强劲复苏,海外销售额回升到总销售额的17%,近年来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以俄罗斯为例,虽然俄罗斯在2008年为了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对进口车采取了很多限制措施,但从2010年市场开始慢慢恢复,毕竟市场需求还是存在的,而且需求较大,所以俄罗斯始终是苏州金龙的重点市场。

目标:针对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苏州金龙确定了六大重点区域:东欧、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俄罗斯。下一步,苏州金龙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未来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海格产品要继续进入海外空白市场,进入包括欧盟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中通客车

第两万辆客车出口非洲

2015年3月11日上午,伴随着阵阵柴油机低沉的轰鸣,一辆辆中通客车列队驶出厂区,它们驶向港口,漂洋过海交付非洲客户。第一辆客车前风挡上醒目的“20000”字样,标志着这是自2004年中通客车开展海外营销业务后的第两万辆出口客车。这一订单交付完成后,中通客车在海外市场占有率再次攀升,从2011年的10%提升至20%左右。自2011年以来,中通客车确定了二次创业的规划。根据这一规划,新能源及海外业务成为中通客车的重要战略支点,海外业务始终占公司整体25%以上。2014年,中通客车海外出口数量同比增长超过90%,出口额同比增长37.23%,增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彰显了中通客车在海外市场强有力的拓展力。

目标:下一步中通客车将继续围绕“转型、跨越”开展海外市场拓展工作。未来五年,中通客车海外营销公司将致力于包括国际化产品、国际化管理以及国家化营销在内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安凯客车

从中东到全球

2015年4月29日上午,“安凯客车批量出口科威特发车仪式”在安凯客车厂区内举行,本次安凯客车向科威特出口客车86辆,科威特只是安凯客车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2014年安凯出口阿尔及利亚1100辆公交客车、2011年出口沙特3000辆校车、2012年出口伦敦20辆豪华双层敞篷观光车。安凯客车在沙特市场保有量已经达到5000辆,另外还出口到阿联酋、伊朗等其他中东国家。通过多年的持续耕耘,安凯客车已经在中东市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销体系。

目标:一条路线在欧美高端市场打响品牌影响力,另一条路线在中东、非洲、南美洲地区做大产品市场规模。相较国内其他整车企业,安凯客车走的是高端国际化的发展路线,以高性价比取胜。安凯一心做好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

青年汽车

国内首家出口无轨电车企业

第6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际营销;环境;提升措施

1 国有企业出口环境分析

首先是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政府为了鼓励外贸进行而实施的政策,它起始于1985年。这一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外贸业务的发展,也提高了国内生产效率。在1998年与2008年先后两次金融危机下,国家都适时的采取了多种促进政策,提高了出口退税的优惠,进一步扩大出口。然而,这种优惠政策也为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因此国务院于2003年10月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进行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外贸出口制等。这种改革为国有企业进行国际营销带来了难度。

第二是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约束。近几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趋势逐步提升,而这种不断升值的状况也给予了我国外贸行业以不小的压力:企业对于自身成本的控制必须加强,并提升管理水平;为了提升产品的质量而必须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整个产业都处于不断的革新之中,导致企业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然而,人民币升值对于外贸企业的约束要求企业在投融资、人才引进、技术创新、营销、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强化,而这显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第三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生产成本大大上升。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通货膨胀状况在近几年十分常见,而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外贸企业生产成本也极大的提升,这涉及到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等。成本的上升使得外贸企业不得不提升自身产品的价格,或者降低产品的质量,而这都对外贸出口带来了影响。

2 国有企业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是人口环境。市场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最为基本的是买方、购买欲望、购买能力。购买能力直接与买者所拥有的经济情况相关联,而买方又受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所制约。人口分布情况诸如人口的数量、增长水平、人口结构、种族组合、教育水平等。总体而言,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增长加快,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下降,儿童减少。

第二是经济环境。在海外市场上,不同国家的经济层次并不相同,而这也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营销必须对不同国别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了解。基本来看,经济发展层次具有三个方面:经济不发达国家,即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较为贵重的商品在这些国家中难以获得市场;发展中国家,及人民生活水平正处于不断提升之中,能够成为很好的潜在市场;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国民生活水平最高,可以作为海外营销的主要市场。

第三是政治与法律环境。在近些年,我国出口行业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反倾销案,而且不少国家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规章制度来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而这都对国有企业的产品外销带来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也是愈演愈烈,这带来了扰乱国际市场拓展及价格的影响,制约国有企业产品出口(陈文彬,2009)。

第四是文化环境。文化方面的环境因素有很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涉及道德价值层面的因素,而风俗习惯、社会准则等也是重要构成部分。每一个国家的文化环境都有所差异,人们的风俗与习惯也并不相同,在现实生活中,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必须反对的行为,这些问题在风俗与习惯中均得以很好的解决。因此,在保证自身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营销人员也应入乡随俗,与当地的合伙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3 提升国有企业国际营销策略的措施

首先是对于产品策略进行一定的完善。营销人员对于产品策略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产品设计及制造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营销人员的市场反馈。面对着国际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情况,研发与生产部门对于营销人员的重视程度更应该提升。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对于产品的设计应该处分将我国的民族特色加入其中,在产品特色中体现出我国产品的中国化特色,从而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当然这种特色化培养也需要有一定的度。

其次是定价策略的提升措施。第一,感知产品价值,即更多地通过独特的花色设计包装影响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来定价的方法。第二,根据不同客户制定不同价格,这包括重点客户定价、对于不同地区客户采用不同定价策略、对于新客户的定价策略。

再次是分销渠道策略的提升措施。好的渠道结构和关系,有利于企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国有企业应该重新审查和优化自己的渠道结构和关系(吴汉嵩,2006)。第一,根据不同国家市场和分销结构的特点,设计适合有效的分销渠道。第二,与主要的进口商建立关系。第三,在进行贸易的国家设立专门的营销服务部门。

最后是促销策略的提升措施。第一,通过产品展览会与国际博览会形式来将自身产品展现给国际相关客户,从而保障客户对自身产品的了解,而这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推销手段。第二,广告宣传。通过媒体投放广告做宣传,主要是利用参加国际展会和交易会的机会,在会议期间通过平面和电视媒体,以及在会场设置广告宣传。

参考文献:

第7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无论如何,一个几千年来一向自视为天下之中央、拒国外商贾于千里之外的民族,已经走向世界,通过贸易与全球企业建立全新的关系。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意义无比重大但也非常痛苦的过程:从恢复自信开始,经过潜心学习,逐渐学会以世界公认的市场规则以及现代营销与沟通技巧与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交往,在失败中获得真正的自信,直到赢得世人的尊重。

但从全球营销和品牌成长的角度看,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如何了解各地顾客的需要?以什么产品通过什么渠道满足他们的需要?如何在满足顾客需要的过程中动态地改善自身的资源能力以及与各地社会的融合度?与日韩企业不同,中国这一代企业的成长环境不是一个足够成熟的市场环境,而是一个政府强势主导的多级政府政策机会导向极为重要的博弈环境。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部分企业,其实在经营管理心智和经验方面,并没有足够的准备,以市场语言和相关操作手段,在海外市场上与顾客以及相关的产业链合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非常遗憾的是,在过去的30年间,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营销品牌管理和运作支持的中国本土专业服务机构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国企业到现在还无法找到理想的能够进行长期战略合作的咨询与传播服务机构,为它们提供伙伴式的服务(或者说中国企业还没有学会与此类机构共存共荣)。因此,很多企业在走向海外市场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挑战。

如何把顾客需要作为一切营销

乃至经营活动的核心

中国企业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首先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将挖掘和理解顾客的需要作为所有营销活动的出发点?这原本是营销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但是坦率地说,在广告手段花样百出的中国市场,企业对于这个营销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实践仍处在初级阶段。在每年30多万亿的GDP中,在理解顾客需求方面的市场研究费用支出,仅为区区的100亿,而且其中大部分由国际公司支出。很多企业在广告促销上大把花钱,却不愿意花钱了解顾客的需要是什么,顾客是否理解并喜欢它们的广告。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很多假设,例如,“我自己就是顾客,我懂得他们想要什么”;或者,“最重要的是抓住政策机会,赶上了这样的机会,顾客需要总是可以满足的”。他们不相信营销学阐述的基本规律:理解客户是掌握市场的首要基础;也不知道顾客使用相同的产品有时完全出于不同的理由,包括超越功能的理由,比起功能性需要,消费者更看重情感和文化方面的需要。在错误观念的指导下,很多企业在走向海外市场时,可能在宏观层面上对市场机会做过评估,但是在产品和传播促销层面,多半是凭直觉运作。所以,中国企业需要在这一方面彻底转换自己的心智,真正以敬畏顾客、敬畏市场的方式,扎扎实实地研究各地的市场和顾客,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恰当地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在理解顾客需要的方法论层面,中国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整体逻辑下的资料积累和分析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学会应用程序化的研究方法,探测各地消费者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表现得比较弱的一个方面。但是国内市场资料的不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靠经营者个人的经验来弥补,但在国际市场上情况就不同了。我们很少听说中国的个人或者家庭消费品品牌在海外市场做得很好,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品牌难以了解海外个人消费者的深层次需要,尤其是一些与各地特殊的文化缠绕较紧密的消费观念。上海家化佰草集化妆品是一个例外,2008年在法国上市后,很快成为法国女性消费者的新宠,一些消费者在柜台无货可售的情况下居然愿意预付定金购买佰草集化妆品。事实上,上海家化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全面应用系统的市场研究方法。佰草集在法国取得成功,恰恰是上海家化前期做足了基本功,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消费者研究,最终找到了向法国女性解释中国传统植物养生概念的沟通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中医药标签,生硬地兜售。

如何运用国际资源进行

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是营销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一些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其动机就是获得它们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这种带着明确的战略目标通过并购进行扩张的想法非常高明。的确,很多在不规则而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为了建立长久的、可持续的竞争力进行研发,以至于它们完全无法从战略高度进行系统的技术开发,进而构筑重磅产品品牌。但是,当中国企业投入巨资购买了国外的研发团队,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管理国外的研发人员。一位中国企业的老总诉苦说:“这些工程师,拿了那么高的薪水,就是没有责任心。他们从来不愿意加班,平时的工作我们也问不明白,效率太低了。”

这种由于文化观念的不同以及异地管理或语言沟通不畅而引发的整合协调问题同样出现在营销工作的其他环节。例如,在如何制定既符合总部品牌整体策略又能够照顾各个市场特殊需要的营销策略的问题上,在为各个市场的销售人员确定营销目标和相应的激励机制的问题上,都容易出现摩擦。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在一些企业是受到鼓励的。但是,中国企业是否能够予以包容,并有能力动员各种资源并领导相关力量实现最终的目标呢?为了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中国企业让国外员工到中国总部参加培训。但是,除了培训之外,中国企业的员工如何理解并尊重外国员工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与他们对话,增强互信,帮助他们理解中国企业的价值观和中国企业成功的经验,将有助于双方形成一种全新的中国跨国企业文化。唯有如此,中国企业才能恰当地使用国际化过程中获得的国际资源和营销力量。

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

当今世界,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回忆一下跨国公司的负面新闻在中国受到公众的关注程度,就不得不提醒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务必要尊重各个市场的游戏规则,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责任担当活动,这对于一个企业在当地树立强有力的公众形象大有裨益。事实上,作为一个客人,在别人家里做一个好公民是很困难的。

例如,在目前国外市场上如何恰当地诠释自己的中国血统就需要精心考虑。最近商务部推出“中国制造,全球合作”的广告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它以合作的语气告诉国际公众,中国企业只是全球产业链的一环,中国企业乐于并善于合作,并为全球消费者能够分享中国企业创造的价值而喜悦。根据我的经验,在初到别人家门口的时候,和平地释放善意,要比充满张力地单向陈述自己的主张(比如,“我们是诚信的”,“我们的产品质量一流”等)要好得多。

第8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促销;促销策略;人员推销。

进入21世纪,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市场营销已经从一国市场扩展至多国市场,此时企业的营销活动就面临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等错综复杂的环境因素。著名杂志《电子世界》曾以“全球市场做生意的最大障碍”为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调查,结果在法律法规、价格竞争、信息、语言、交货、外汇、时差和文化差异等八个项目中文化差异被列为首位。可见,对于跨国公司或者即将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研究在跨文化环境中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其中促销策略又包括人员推销策略和非人员推销策略。

本文着重对跨文化环境中的人员推销策略进行研究。

1跨文化促销及人员推销的涵义。

1.1跨文化促销的涵义。

促销(Promotion)是指企业通过人员推销或非人员推销的方式,向目标顾客传递商品或劳务的存在及其性能、特征等信息,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或劳务所带给购买者的利益,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购买行为的活动。而笔者将跨文化促销定义为企业在一个与自身文化存在差异的地区开展的促销活动。

1.2跨文化人员推销的涵义。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的解释,所谓人员推销,是指企业通过派出推销人员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能成为购买者的人交谈,作口头陈述,以推销商品,促进和扩大销售。它是促销的一种方式。那么以跨文化的视角来看,跨文化的人员推销就是企业在一个与自身文化存在差异的地区开展的人员推销活动。

2文化与促销。

2.1文化的内涵。

文化这个概念是在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来,并把文化的涵义系统解释为:“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他认为文化是探索人的思维和行为法则的最为适宜的主题。人类学家维特·巴诺提出了一个综合性概念:文化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即所有的习惯行为和类型化的模式,这些模式行为是通过语言和模仿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通俗定义为,文化是指在同一国度、地区、社会团体、行业和公司甚至包括企业内部同一部门里,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制度、期望值和标准。文化差异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者是否接受一个产品,都是文化意识的反应。

2.2文化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2.2.1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时间、财富、工作、成就和风险有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观念,是消费者衡量什么是适当行为的标准。例如,西方国家强调注重隐私、追求变革、独立自主、突出个性;而东方国家价值观崇尚喜好共性、人际和谐、集体观念、沉稳中庸,因而西方国家是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取向,而东方国家则推崇集体主义。因此,在人员推销中,有针对性的、全面的、一对一的推销服务更适合“个人主义”文化特征,因此在西方国家开展的跨文化促销必须是以尊重个性为前提,采取富有个性的策略。而在东方国家趋向于高度集体主义的文化中,应采取大众化为主的策略。

2.2.2审美的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不同国家、民族对自然、艺术和社会生活等都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审美方法和审美习惯。理解和把握目标市场区域文化的审美价值观念对于开展跨文化促销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不同的群体对不同的图案有着约定俗成的偏爱或厌恶。中国龙、石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这些形象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2003年末“丰田霸道”(“霸道”是一款新车名称)的广告中,中国石狮敬礼鞠躬广告,2004年日本立邦漆“盘龙滑落”广告都引起了中国民众强烈反感,认为这些公司不尊重中国文化,因而这些产品促销宣告失败。

2.2.3沟通方式的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有效沟通,培养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技能对产品促销有关键意义。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不同的语言文字是不同文化最显著的差异,而跨国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交流。比如在称谓方面,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习惯与禁忌有很大差别。在英语国家直呼其名,表示平等、亲切和友好。汉文化中,名称方面的禁忌则有着独特的历史内涵,中国传统的“避讳”的文化沿袭至今,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便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缺乏教养。为了成功实现跨文化促销,必须首先了解目标市场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避免使用可能产生不利于促销的歧异词语,在进行人员推销时,促销员应使用消费者通俗易懂并乐于接受的语言与之进行沟通。

语言文字错误的使用会阻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非语言沟通包括表情、手势、眼神、姿势等,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沟通的差异很大。比如在绝大多数国家中摇头表示反对,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在尼泊尔、马其顿、斯里兰卡、印度、保加利亚等国,却正好相反。在跨文化促销过程中,促销员要对上述方面要有充分认知,以避免使用错误的体态语而引起误解。

2.2.4宗教信仰的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一个国家中,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主要变量,人们的伦理道德、文化艺术、思想认识、社会风尚等大多受宗教信仰影响,它也是文化差异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在进行跨文化人员推销时,促销员必须充分了解顾客的宗教背景,避开其宗教禁忌。比如印度教将黄牛视为“圣牛”,禁止教徒吃牛肉;伊斯兰教认为猪不洁,不准教徒吃猪肉,也不许喝烈性酒。因此在与信奉这些宗教的顾客沟通时应避免谈及这些问题。

3跨文化环境中的人员推销策略选择。

3.1国际市场推销人员的招聘。

一个企业要想在目标国市场长期发展,其国际市场推销人员的招聘一般应在目标市场所在国进行。因为当地人对本国的风俗习惯、消费行为和商业惯例更加了解,并与当地政府及工商界人士,或者与消费者或潜在客户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但是,在海外市场招聘当地推销员会受到当地市场人才结构和推销人员的社会地位的限制,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要寻找合格的推销人选并非易事。企业也可以从国内选派人员出国担任推销工作。企业选派的外销人员,最主要的是要能适应海外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环境。

3.2推销人员的培训。

推销人员的培训既可在目标市场国进行,也可安排在企业所在地或者企业地区培训中心进行。跨国公司的推销人员培训多数是安排在目标市场所在国,若在当地招聘推销人员,培训的重点应是产品知识、企业概况与推销技巧。若从企业现有职员中选派推销人员,培训重点应为派驻国市场营销环境和当地商业习惯等。

对于从企业现有职员中选派推销人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培训:首先,要培训跨文化营销人员时刻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从文化的角度找到答案。同时要对不同文化采取中立态度,杜绝文化优劣的观点;其次,要求选拔的跨文化营销人员掌握目标国的语言、宗教、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对目标市场文化的研究,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以外地旅行、录像、特别课程、特别课程等方式进行培训;第三,企业可以直接聘用有跨国工作经历的营销人员,让他们对新人通过非正式组织传授跨文化工作经验,以此节省培训成本。

3.3推销人员的激励。

对海外推销人员的激励,可分为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两个方面。物质奖励通常指薪金、佣金或者奖金等直接报酬形式,精神鼓励可以有进修培训、晋级提升或特权授予等多种方式。企业对推销人员的激励,应综合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手段,调动海外推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推销业绩。

对海外推销人员的激励,更要考虑到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海外推销人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因而对同样的激励措施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特别是对于在海外选聘的与母国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推销人员,企业也特别要注意激励方式的选择,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4推销人员业绩的评估。

人员推销效果的考核评估指标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推销效果,比如所推销的产品数量与价值、推销的成本费用、新客户销量比率,等等;另一种是间接的推销效果,如访问的顾客人数与频率、产品与企业知名度的增加程度、顾客服务与市场调研任务的完成情况等。

企业在对人员推销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估时,还应考虑到当地市场的特点以及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比如,每年回历九月是伊斯兰教的斋月,教徒白天禁食,并且不准吃肉、喝酒、吸烟。

这段时间所有公司都处于半休息状态,不宜从事营销活动。因此,在这段时间在信奉伊斯兰教的这些地区要相应地降低推销限额或者提高酬金。若企业同时在多个海外市场上进行推销,可按市场特征进行分组,规定小组考核指标,从而更好地分析比较不同市场条件下推销员的推销成绩。

参考文献。

1颜立新。企业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营销策略[J]。管理与财富,2006(12)。

2陈欣,杨忠。国际市场跨文化营销特征分析与策略选择[J]。经济论坛,2005(9)。

3代春阳,刘辉诚。跨文化营销的基本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4王莺。浅析文化因素对跨文化营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

5江珂,汪志华。跨文化的国际促销策略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9)。

6朱波。论营销策略中的人员推销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8(12)。

7王勇。跨文化营销的内涵、困惑及应对策略[J]。市场营销导刊,2008(3)。

8杜跃东。谈促销中的人员推销[J]。商场现代化,2006(6)。

第9篇:海外市场营销环境范文

关键词境外营销中心外贸渠道模式

一、境外企业营销中心的概念及作用

境外企业营销中心是企业营销活动由国内延伸到境外的一种方式,也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企业文化等从母国传向所在国消费者所经过的路径节点。它是一些达到一定条件的企业共同参与组成,在境外注册的联合体,并委托一个机构管理。建立境外企业营销中心开展跨国经济活动,既是一种销售行为,也包含了企业对外投资和企业品牌、企业信誉等传递行为。它不同于我国早期进出口企业在境外设立的贸易公司,也不同某单个生产性企业在境外设立的营销中心。境外企业营销中心本身不经营产品,只提供场地和管理服务,包括建立网站。

这些进入中心的企业可以利用其场地展示或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宣传自己的品牌,联系国(境)外客户,签订进出口合同,提供售后服务,收集当地信息,甚至还可为本企业引进资金或项目,其作用远远超过以往设立的境外公司的职责。同时,因为境外企业营销中心不仅涉及到产品、服务、资金、人员等转移,涉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对接,也涉及国内外经济政策、法律、国际市场规则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其运作更为复杂。

境外企业营销中心作为一个新的进出口渠道模式,对扩大企业进出口规模,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境外市场开拓。二是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提升品牌价值。四是收集市场信息。

二、境外企业营销中心发展策略

1.区域布局策略。在什么的国家或地区设立营销中心,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不仅是所在国本身的市场容量,还有它对其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布局合理,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反之,企业资源可能会被浪费,还可能拖累企业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在设立之初,一般应考虑三大因素。

(1)产品或服务进出口相对集中的国别或地区市场。企业可通过对自己进出口业务发展的经验,在业务量相对较大的国别或地区市场与其他企业共同协商设立企业营销中心。我国目前可由当地的商务主管机构出面协调,在本地进出口产品主要市场设立营销中心,委托境外机构管理,组织企业自愿加入,通过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信息和服务,巩固对国外市场出口。

(2)打算开拓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国别或地区市场。有些国家虽然目前不是本企业主要出口市场,但当地经济发展很快,或对企业产品有潜在的需求,可考虑设立营销中心,让当地消费者可以经常方便接触产品或品牌,增强对产品的购买信心,从而实现对外出口。

(3)出口竞争十分激烈的国别或地区市场。在本企业已有出口的国别或地区市场,由于同类企业或同质产品竞争激烈,为保住或扩大本企业或本地企业出口市场占有份额,可设立营销中心,以及时反馈当地消费者需求信息,不断改进出口产品的设计、花色等,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达到出口之目标。

2.职能定位策略。境外企业营销中心是一个服务机构,它的功能与企业有所不同,主要是围绕入驻企业的需要提供相应服务,支持企业开展业务。因此,其职能主要包括:

(1)企业产品或服务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展示。在营销中心设立专门的展示厅,长年展出入驻企业的实物及资料,让当地消费者有一个比较直观了解企业的机会。建立中心网站,并进行相应维护和信息更新,为入驻企业与当地客商之间传递信息提供一个平台。

(2)当地采购咨询接待、国内外客商联络。境外企业营销中心为入驻企业在当地寻找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利用双方的技术、专利、产品、品牌和销售渠道等开展双向合作。也为企业寻找客户或向周边市场拓展,发展出口业务。同时还帮助企业进口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或服务。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还有必要提供涉及有关制度或法律的服务,包括公司注册、银行金融、物流、产品认证、法律、财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服务,方便入驻企业尽快熟悉境外市场营销环境。

(3)与当地商会、驻外使领馆联系与沟通。境外企业营销中心利用其驻扎当地的方便条件,主动参与当地各类商会、协会活动,接洽当地政府、商会、协会、商界人士,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同时组织入驻企业参加当地商会组织的展览展销会,或组织当地企业到中国参观或参展等,促进贸易投资合作。与我国驻外使领馆保持密切联系,把握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发展动态,保证境外人员或财产安全,维护入驻企业利益。

3.政策引导策略。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境外营销网络、促进出口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走出去”,需要强化服务体系,围绕重点企业、重点市场、重点品牌,完善扶持政策和实施办法,落实支持项目,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境外营销网络促进出口。

(1)提供制度保障。中央或各地方政府可制定并尽快实施有关加快推进境外企业营销中心建设的办法,落实专项资金,对在境外投资建立企业营销中心给予支持。发挥扶持引导作用,鼓励、引导企业通过营销中心进入境外主流市场的销售渠道,建立国内外资源整合、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境外营销网络,促进国内生产与国外市场、国内市场与国外生产对接,提高进出口效益和水平。

(2)明确扶持内容。中央或地方政府在重点市场的布点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对境外营销中心场地租用或购买提供资助。根据产业、出口商品、市场的结构特点,确定入驻企业名单,减免入驻企业产品展示费用,对企业参加当地的展览展销活动的人员往返交通、摊位费提供资助等。

(3)绩效考核奖励。跟踪服务政府支持的境外营销中心项目建设,每年组织运营业绩等经营情况评估,对取得成效的营销中心和入驻企业进行考核和业绩奖励,提高入驻企业拓展境外市场的积极性。